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视理论与实务案例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01: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卫视节目创新流行“国际范”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发布时间:2012/5/9 13:27:26


当前,省级卫视节目创新越来越具备国际化视野,从节目模式引进的国际化到节目生产流程的标准化,从节目参与范围的全球化到节目推广营销的精准化,从节目设计元素的时尚化到节目传播效果的风格化,“面向全球,立足本土”已成为众多国内卫视进行节目创新的基本思路,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版权国际化

继2011年省级卫视掀起版权引进新风潮后,2012年,除原有版权节目《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中国梦想秀》、《年代秀》、《激情唱响》等推出新一季节目外,安徽卫视的《黄金年代》、湖北卫视的《我爱我的祖国》等全新版权节目也将跟观众见面。值得一提的是,东方卫视2012年继续在版权引进上发力,全年将陆续推出5档版权节目。版权引进悄然向国际化迈进过程中呈现出了三个特点:

一是引进范围扩大。省级卫视最初引进版权节目,大多将视线聚焦在英国、美国,对于其他国家的版权节目知之甚少。随着全球化信息进程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传媒公司热衷于将节目模式介绍到中国来,内地电视人在版权引进方面的选择余地变得更大。2011年深圳卫视推出引进自比利时的代际互动综艺节目《年代秀》,2012年安徽卫视新推出的代际明星舞台秀节目《黄金年代》引进自意大利,湖北卫视新推出的《我爱我的祖国》引进自荷兰。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来自更多国家的节目模式出现在国内荧屏上。

二是引进类型多元。随着国内广电行业对娱乐类节目的规范加强,加上一些引进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省级卫视在版权节目的引进上更注重对节目类型的选择,科学教育类、儿童教育类、生活服务类、明星参与类、经济商业类等节目模式将成为国内卫视创新的“新宠儿”。浙江卫视在2011年推出的《中国梦想秀》版权节目,主打的重点已不是“娱乐”和“秀”,而是“梦想”和“公益”,让明星为普通人圆梦,符合中国社会当下的主流价值取向。深圳卫视推出的《年代秀》版权节目主打是“代际”综艺概念,由此引领了代际综艺节目的新风尚,安徽卫视的《黄金年代》、湖南卫视的《那是我妈妈》都是相继推出的代际综艺类节目。

三是引进渠道多样。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模式出售方大致有三类:一是主流电视台或制作公司驻亚洲的办事处,包括Endemol、ITV、FremantleMedia三家主要的模式版权方;二是以独家代理的形式与模式版权方合作的代理公司,以世熙传媒为代表;三是代理多个公司节目模式版权的公司,比如IPCN传媒。由于国内外的传媒生态不同,为了更好地实现版权节目的顺利“落地”,模式出售方在引进形式上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特色”。比如在《中国达人秀》上新设观察员,将视角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等。

二、合作国际化

对国内卫视而言,引进不是目的,在引进国外版权的过程中学习国外节目的制作方式,让自己的团队快速成长,以致达到原创力的增强才是最为看重的。对模式出售方而言,引进只是简单的交易,他们看重的是深层面的行业互动,包括共同研发、协同制作等等。既然双方都有意愿,合作就变得顺理成章,2012年,这种合作将更加深入,呈现四大趋势。

一是项目化合作。随着版权节目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国内卫视纷纷希望通过引进节目模式来快速提升频道价值,模式交易也变得更加频繁,但这种合作大多停留于单一节目或单一项目层面。比如2012年进行全新改版的湖北卫视,一方面引进荷兰版权打造全新栏目《我爱我的祖国》,另一方面与世界著名电视节目公司马克•布奈合作,打造《天下太极出武当》大型选秀活动。

二是定制式合作。与百里挑一式地选模式相比,签约国外节目公司或节目制作团队,由他们根据本土环境定制式地提供节目模式,后者的成功可能性更大。辽宁卫视在这一方面走在了前头,除引进节目模式《X Factor》外,还聘请了两位国际顾问――有“电视节目模式之父”之称的美国人米歇尔和有“电视节目模式医生”之称的英国人贾斯汀,他们每年将向辽宁卫视提供至少两个自主创新的节目模式。

三是平台化合作。对国内卫视来说,模式不是拯救一个节目的法宝,如何借节目之力实现整个平台的跨越才更重要。湖南卫视从2005年起,每年都会送一批骨干力量到欧美国家进修,电视湘军节目制作力量的强大与多年来同国际先进节目制作机构之间的交流学习密不可分。湖南卫视每年新推出的节目形态,幕后都有国外节目制作团队的参与,2011年新推出的代际相亲节目《称心如意》就是引进英国Fremantle Media公司《我们约会吧》节目版权后,深度研发的另一档全新节目。以频道为平台,将对外合作固定化、常态化、模式化,正在成为其他卫视的创新共识。

四是资源化合作。当节目模式购买也已成为一种常态,对模式背后的资源争夺成了国内卫视下一步竞争的焦点。深圳卫视抢先一步,在2011年推出“全球资源采购计划”,面向全球采购各类资源,大到节目创意、团队人才,小到策划方案、特技绝活,还专门把“人才”单列,推出“全球媒体优才计划”。

三、形态国际化

版权节目的引进风潮,不仅为国内卫视带来了新的节目形态,伴随模式而来的节目制作宝典,更刺激了国内电视人在节目创新上的丰富想象力。2012年,各卫视纷纷加大创新力度,江苏卫视新推出了《非常了得》,湖南卫视打造了系列新闻节目,山东卫视制作了《歌声传奇》,湖北卫视和河南卫视分别推出了姓氏文化类节目《天下同名人》和《知根知底》,等等,这些栏目在生产流程上充分借鉴了版权节目的成熟模式,节目形态自成一派,表现在:

生产流程标准化。《节目制作宝典》业内又称之为“Bible”(圣经),其核心价值是鲜明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宝典》对国内卫视的节目制作方式和制作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团队的精细化分工、制作的缜密性计划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卫视栏目创新中,《中国达人秀》遵循的“多机位录制,后期同步精剪”的“电影化”剪辑原则,也受到国内众多真人秀节目的追捧。

内容设置故事化。除了细致的分工和专业化外,《宝典》对于国内卫视人的影响还在于培养了一种“讲故事”的能力,这已经成为衡量一档综艺节目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以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和辽宁卫视《激情唱响》为代表的达人秀节目,还是以央视《梦想合唱团》和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为代表的圆梦类节目,抑或是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为代表的相亲类节目,寻找故事和表演的结合点,用表演拎出故事,用故事丰富表演,正在成为编导的共识,以刺激和满足观众的兴趣点。

制作范围全球化。随着国内外传媒界的交流增强,国内卫视越来越多地将触角伸向国外。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成为中国电视“走出去”的代表,除邀请外籍嘉宾参加节目外,分别奔赴澳大利亚、英国、美国进行节目推广和嘉宾招募,录制多期海外专场,在节目市场独领风骚。在《非诚勿扰》的启发下,浙江卫视新推出的《心跳阿根廷》栏目直接在国外完成,新一季《中国达人秀》在招募站设立上将凸显五大洲概念,山东卫视新推出的《纵横四海》节目第一期就把外景地放在了美丽的塞班岛。

四、风格国际化

一档节目的风格不是从节目内容的类别上来划分,它指的是节目内在的精神品质和独特个性。国内卫视尽管在节目创新上同质化倾向严重,但一些原创力和制作力较强的卫视也开始借鉴国外节目,在节目的风格化上大做文章,呈现出三大特征:

节目主持标签化。风格即人,节目风格需要人的风格来体现,尤其是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和风格化。“明星化”了的主持人已经成为栏目乃至频道的一种标签,观众会不自觉地将两者画上等号,这不仅利于深化栏目和频道的观众影响力,更有助于通过主持人的个性打造树立频道的风格标签。比如浙江卫视大打主持人朱丹的亲民和励志风格,与频道的“蓝色梦想”气质吻合。江苏卫视主持人孟非的睿智幽默和乐观豁达,在节目得以充分释放,这也映证了频道“幸福中国,情感卫视”的核心定位。

内容导向人文化。国外电视节目在价值观引导上,讲究潜移默化地灌输、和风细雨式地传递,与单纯地宣讲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继而被广泛地理解和接受。国内综艺节目大多借鉴此种方式,不再让主持人或嘉宾空谈泛谈大道理,而是通过故事、细节等元素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去感受人生哲理。比如在选秀类节目中体现选手的奋进和励志精神,在竞技类节目中体现比赛的公平和合作精神,在梦想类节目中体现人的大爱和理想等。

形象包装个性化。电视节目的形象包装发端于欧美国家,被国内卫视引入后,大多用于美化画面,却忽略了形象包装对于频道竞争的支撑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卫视开始关注最新流行的包装技术,在央视和国内一些知名卫视的荧屏上,都会经常出现一些新型包装技术和手段。比如江苏卫视就通过引入“在线包装系统”,实现了屏幕形象的再造,尤其是《非诚勿扰》的舞美包装引领了一股新风尚。

五、营销国际化

如何对电视节目进行有效营销是国内电视人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湖南卫视在节目营销方面先行一步,早在其他卫视还在按部就班地做好节目时,湖南卫视就开始对受众和市场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创新和开发娱乐节目,迅速建立起自身的娱乐品牌。现在,国内卫视纷纷将节目营销纳入到节目创新体系中,国外流行的节目营销手段也被引进和推广。

统合营销成趋势。整合营销致力于整合传播渠道形成合力,而统合营销则立足于引导客户接受核心信息。从整合营销到统合营销,国内卫视对受众的分析研究更加科学、目的性更强。江苏卫视在推出新栏目《非常了得》之前,就通过微博、BBS论坛等渠道,邀请广大网友对节目样片进行投票和留言,根据网友反馈的信息,节目组对节目进行了调改,节目一播出就赢得了年轻观众的欢迎。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栏目也采用了统合营销的方法,节目录制过程不仅得到了SMG全集团各层面的支持和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核心导演团队和先期宣传组共同策划的一些热点事件,让《中国达人秀》的观众关注度始终保持着一定热度。

预售模式受追捧。央视借鉴美国电视广告预售模式,推出“2012年央视节目资源推介会”,创新广告推介会的内容和形式,由介绍广告为主变成介绍节目为主,由领导、专家、企业家上台演讲变为节目创作人士成果展示,全面推介央视各频道的新栏目、新举措、新设想,利用电视手段,通过现场视频,展现节目特点。此次推介会受到了业内人士的热议和追捧,与以往卫视举行的广告资源招标会大有不同,预售模式更适合现代传播环境,是与国外广告市场接轨的一种体现。

粉丝营销正当时。“粉丝”一词来自英语“Fans”,意思是狂热者和爱好者。随着微博这一社交平台的普及应用,“粉丝营销”正成为国内外当下最热门的营销方式之一。国内卫视应时而动,纷纷开办官方认证微博,超过十余家卫视的粉丝量超过百万。不少卫视在节目创新时会通过在官方微博提前发布节目信息、视频片段等,注重采纳粉丝意见,对创新节目进行完善修改。此外,还通过微博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或开办互动栏目,以增强粉丝对频道品牌的黏合度。

和国外媒体同行的交流为国内卫视的栏目创新之路打开了一道门,全新的节目理念、制作模式和营销手段,让国内卫视呈现出了一股清新之风。2012年,随着这种交流的不断深入,国内卫视的栏目创新也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国际范”日益显现,但真正要融入到全球市场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http://www.tvmaker.net/article/detail.asp?article=3267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20: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宁国强
做电视也要讲政治~~//@维根511:
@天山刀郎翡翠台的电视截图,你自己看吧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8)
|
評論(1)
4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09: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自称干爹赠翡翠女嘉宾改口:都系节目组设计


来源: 东方卫视 时间:2012-05-15 02:36:28 播放:1753 跟贴 10211 条
标签: 嫩模 翡翠 干爹
简介:日前,在某电视台鉴宝类节目中,一女孩带着号称是干爹送的价值不菲的翡翠上节目,被专家鉴定为玻璃做的地摊货。节目播出后,这名女孩爆料称自己是节目的“托儿”,所谓“干爹”、“翡翠”等都是节目组设计的。




http://v.news.163.com/video/2012/5/T/6/V80J4T2T6.html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1: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北京地区电视开机率降至30%

2012年05月16日10:28  北京商报

  商报讯 (记者 孙聪颖) 曾经作为主导客厅娱乐生活的电视现在却沦为摆设,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

  昨日,记者从行业机构艾瑞咨询获得的数据显示,面对个人PC、互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在北京电视的开机率仅仅为30%,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电视,电视已经成为客厅的一个摆设。而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也开始“老龄化”,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

  彩电制造商一致认为,当前首要任务就是把消费者重新拉回到电视旁边。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TCL集团品牌管理中心市场总监陈冰峰表示,云电视的出现会重新吸引年轻消费者,然而事实上情况并不乐观。目前不少消费者购买了智能电视和云电视,然而这些新产品的特殊功能却没发挥出来,消费者仍然将这些产品当做普通电视来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向记者透露,目前智能电视接通率仅为六成多。
http://news.sina.com.cn/m/2012-05-16/102824424752.shtml
4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0: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埃及将诞生女性电视台 职员只露眼睛

2012-05-24 04:41:00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有12人参与

核心提示:据阿拉伯电视台报道,埃及将诞生阿拉伯世界第一个地地道道的女性电视台,从节目主持人到制片人、节目策划,都将由戴着面纱的女性担任,收视对象也锁定在阿拉伯女性群体,并预计于本月底开播。据称,为了方便工作,该电视台职员可以露出两只眼睛。
阿拉伯国家将诞生第一个“面纱电视台”,这家简称“玛利亚”的卫星频道,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女性电视台,从节目主持人到制片人、节目策划,都将由戴着面纱的女性担任,收视对象也锁定在阿拉伯女性群体。

据阿拉伯电视台23日报道,“玛利亚”卫视全称是“伊斯兰玛利亚卫星频道”,即将落户埃及。目前,电视台的各项资金均已到位,大量筹备工作也进入最后收尾阶段,预计将于本月底正式开播。

该电视台的女台长谢哈•萨法说,“玛利亚”电视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独创性”,旨在为虔诚的女性穆斯林提供时讯、生活方面的信息服务,帮助她们增长见识,开阔胸怀,更好地面对人生和社会。


据介绍,“玛利亚”电视台的全体职员都是被称作“穆哈贾巴特”的阿拉伯妇女。“穆哈贾巴特”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指“蒙得严严实实的女人”,通常甚至连眼睛都不露出。但为了方便工作,该电视台职员可以露出两只眼睛。

在阿拉伯国家,卫星电视多如牛毛,也有专门针对女性的电视台,但主播一般不戴面纱,且走的都是“美女主持”路线。报道称,这家“面纱电视台”的真正主人是埃及一名萨拉菲派穆斯林。萨拉菲派自称是伊斯兰教中的“正宗派”,他们认为,许多阿拉伯卫星频道里的美女主持人“卖弄风骚”,“亵渎伊斯兰教”,必须予以匡正。这也是这名萨拉菲派穆斯林出资开办“面纱电视台”的主要目的。

http://news.163.com/12/0524/05/828CK2F300014JB6.html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7: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社交电视领域四大趋势 电视产业将自我革命




作者: | 来源:腾讯科技
发布于:2012-05-21



  据国外媒体报道,初创公司Dijit Media创始人杰里米·托曼(Jeremy Toeman)日前在科技博客TechCrunch上发表文章,对社交电视领域被忽视的四大趋势,进行了盘点。
  以下为文章摘要:
  我在上周关注了在未来电视领域里被过度炒作的话题,我认为一个出色的后续报道就是反向追踪。在电视产业里,什么领域里发生了变化,但我们却并未给予其应有的关注呢?
  以下为电视产业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四种趋势:
  开放平台
  你知道吗,一些有线、卫星和移动运营提供商创建了API(应用编程接口),以便在家庭网络或者互联网上,控制或者连接它们的机顶盒产品。是的,这些坐拥老式技术的巨无霸,已经开放了对其封闭系统的访问。如果这样讲述的还不够清楚(我这样说,并非是为了推销一家企业或者是任何的产品),那么举例来说,在Dijit,我们有能力与机顶盒产品进行互动,而现在约有3000万个家庭使用这些机顶盒产品。
  AirPlay功能
  我们在这里首先探讨一个话题:苹果电视并非是成为一款独立的产品,它将成为iPad平板电脑的一款出色配件。当你这样考虑这该产品时,就能说的通了,对吗?苹果电视的旗舰功能是什么呢?是AirPlay功能。如果你曾使用过iOS生态系统,你将会了解AirPlay运行的有多么好。如果你没有使用过iOS生态系统,那么你真的错过了一些好的功能。我并不是说,你需要马上出去,去买一款iOS产品。我的意思是,你需要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用户拿起iPhone手机或iPad平板电脑,发现内容,进行播放,然后点击AirPlay连接AppleTV,用户就可以收看电视上播放的内容。想想吧,用户在电视上收看互联网内容时,享受着清凉的饮料,很赞吧。
  将这种体验与任何基于电视的“10英尺用户界面”(10 foot user interface)体验进行对比,你将会了解其中的不同之处。有趣的是:多家初创公司正在对此进行研发,这里更无需提到像三星以及其他已经部署此类解决方案的厂商。假定这些产品都不像Airplay那样精致,但在你的电视上,对设计糟糕菜单胡乱摸索的时代已然结束。我相信,未来两年这一领域还将过于分散,但无论如何,界面的未来充满光明。
  内容类型的灭亡
  有一天,我曾试图对我的部分音乐进行重新分类,我意识到,像流行和摇滚,已经并不合适今天日益广泛的音乐产品。我们处于micro-nich时代,这主要受到90年代独立制作音乐增长的推动。我相信,像喜剧等大的、一般性内容类别的相同分裂,也将在短期内出现。
  考虑到随着短、长互联网视频的融入,跨内容格式的频道将增长至500个。当我浏览多数电视推荐引擎给出的结果时,我看到了对内容产品越来越多全然不同的观点。我对于诙谐的电视喜剧或者家庭剧更感兴趣吗?
  底线,预计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过滤器、观点和相应的价值,以适应micro-nich时代的用户。此外,停止试图对节目进行推荐,因为我喜欢的是《发展受阻》(Arrested Development),它与众不同。
  谁又将会破坏电视产业呢?电视产业自身。
  互联网已经扰乱了许许多多的产业,我们看到出现了许多的初创公司,他们推翻了一些领域。由克莱格·纽马克(Craig Newmark)创立的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扰乱了报纸产业。而当提到电视产业时,它就并不那么简单了。我几乎可以罗列出20多家初创公司,这些公司认为它们可以不断的侵蚀好莱坞,购买一些内容,然后开始一项业务,但这些初创公司最后都灭亡了。我也看到几乎一样多的初创公司,它们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在系统中使用一些“花招”,来达到相同的目标。但是它们中的许多也已经倒闭了。即便是谷歌在试图进军内容产业的过程中,现在也已经遭遇了两次失败。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破坏可以和即将出现的信号。我认为,真正有趣的事情是产业内的竞争。例如,去年的美国国际有线电视电讯展览会(Cable Show)上,多家有线厂商对它们的服务进行了展示,这些服务就像是内置于智能电视生态系统里的应用。
  另一个例子就是美国有线电视服务商康卡斯特(Comcast),康卡斯特通过点播(按要求播放视频)、StreamPix(互联网视频点播服务)、DVR、TVEverywhere及其他方式,为用户提供内容。如果这些厂商决定将其现有服务,推广至现有服务领域以外的领域,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当有线厂商,通过像微软Xbox游戏机,提供完全验证的内容产品,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而当NBC认为Hulu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并且通过第三方认证,来创建一个开放访问的内容feed时,又将会发生什么呢?当本地分支机构纷纷被挤压,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我们可能或者即将看到系统出现裂痕。但我并不认为有线厂商将会灭亡,或者只是出现少数几家初创公司。这里将出现竞争,而如果初创公司了解系统是如何运行的,那么对于这些初创公司而言,它们也有机会增长做大。
  Dijit公司旨在创建“超个性化社交电视指南”(hyperpersonalised social TV guide)移动体验。杰里米在数字媒体、移动娱乐、社交娱乐、社交电视和消费电子技术领域拥有超过11年的经验。

http://www.chinamedia360.com/News/NewsDetail.aspx?nid=76E765F5797EC059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23: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今日如果真是录播,就可确定为炒作。//@薛陈子: 拙劣的炒作,你们的节目是录播,又不是直播
@天津卫视5月20日,天津卫视职场招聘节目《非你莫属》中出现一位留法海归郭杰在应聘过程中突然晕倒在节目现场和法国留学学历的情况引发了大家关注和热议,就此天津卫视作出以下三点声明。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11430)
|
評論(10789)
5月24日16:26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21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4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9: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2-5-28 19:55 编辑

【案例】

@陈永东感觉#OTT#最近很热。如果说国内OTT TV是互联网电视概念的演进,那么国际上的OTT TV概念则更广泛,特别是其“允许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任何设备上访问服务”的提法,更说明了这一点。并且,国外的OTT TV实际上涵盖了智能电视及社交电视等概念。分享博文:从OTT TV走热看电视的未来http://t.cn/zOdvLIL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8)
|
評論(2)
今天13:11
來自新浪博客
轉發|
收藏|
評論
12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OTT TV走热看电视的未来
文/陈永东

  最近,包括OTT TV在内的许多新概念不断涌现,在各种新名词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我们需要静下心思考一下:未来电视发展潮流究竟会怎样?
  五花八门的新名词
  无论是2012年3月召开的CCBN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展论坛,还是最近许多国内业内人士讨论的热门话题,都看到各类关于TV的新名词接踵而来,应接不暇。然而,许多新名词的定义很容易相互混淆,故有必要对OTT TV、智能电视及社交电视等进行探讨与比较。
  “OTT TV”对应英文Over The Top TV,目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从2009年11月BCi与Endurance Technology发布的报告,以及2010年9月Connected TV网站发布的报告看,都将OTT TV定义为:通过互联网将音视频直接发布到用户连接的设备,其允许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任何设备上访问服务。
  “智能电视”对应英文Smart TV,在Wikipedia及Answer.com上都对其解释为:有时也指Connected TV或Hybrid TV(但不要与IPTV、Internet TV及Web TV等混淆),是一个用于将互联网与Web2.0整合到现代的电视机及机顶盒的新名词,也指计算机与电视机/机顶盒的技术融合。其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技术层面主要涉及操作系统、界面设计及社交网络。
  “社交电视”对应英文Social TV,即在观看电视时用户可以同时进行通信、互动或者其他的与电视内容相关的社交化行为。社交电视不是简单的通过电视来访问社交网站,而是通过社交技术或平台来支持用户进行与电视相关的社交活动。社交电视领域专业人士张磊指出,有三个原因促使社交电视迅速发展:一是社交电视将会有效提高收视率,二是智能手机的发展促进了社交电视服务的兴起,三是社交电视改变广告的投放方式。
  正被热议的OTT TV
  CCBN2012高峰论坛的第三场分论坛主题为“三屏互动DVB与OTT”,从此可以看出OTT TV在国内正被热议。我们不妨看看这个论坛上有关嘉宾的主要观点。
  深圳佳创视讯副总裁高见称,做OTT业务系统首先考虑到要和现有的广电的系统有效结合,并开发基于统一平台的多业务承载的平台以承载OTT业务。同时,传统的机顶盒要承载很多的OTT业务,包括未来未知的业务,搞不好就要做终端系统的大量的升级,所以可仿造苹果和安卓的模式做智能终端,这个平台是基于安卓的操作系统的。
  中国广电友好网联盟副秘书长王洪军称,OTT在广电系统大规模推广可能还有一些问题,不仅有政策问题,还有开展了以后老百姓付费意愿及要求增加服务的意愿问题。国外OTT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已经在合理分配了,在国内有线电视费一个月27元左右看200多套节目,但是OTT一个月十几个美元,这块老百姓愿不愿意掏钱呢?
  中国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崑称,OTT现在不要梦想把IPTV或互动电视替代。建议OTT借船出海,主动和网络运营商联合。具体注意三点:第一,OTT要有友好的人机界面,让用户以让最傻瓜的方式操作;第二,OTT要解决好终端定位的问题,开放与封闭各有利弊;第三,OTT要注意产业链协作,补上两个短板:营销和网络保证。
  富士通半导体市场经理卜阳春称,讨论OTT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借此吸引用户,并产生更多的价值。其实OTT本身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它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里面有很多的应用,这些应用是非常关键的,但不是说每个应用对运营商都有利。
  除CCBN2012相关论坛外,还有其他业内人士也对OTT十分关注。中广互联曾会明称,推动OTT与有线电视DVB的深度融合,有可能走出一条中国式HbbTV的成功之路。其提出几条思路:第一,互联网电视牌照商有需求;第二,选择与有线网络合作强过电信;第三,有线运营商有需求;第四,深度融合才能持续发展;第五,新“1+1+1模式”的创新——互联网电视牌照方+当地电视台+当地有线网络;第六,双方谈判的焦点问题有:界面、菜单的方式与分割,App Store的管理归属权,增值业务、广告、电子商务等业务的运营权及利益分配比例等;第七,政策有限制但可能会变化:相关政策规定对于OTT与DVB的融合可能带来一些难度,但技术及管理上应该有解决方案可以较好地规避,且相关政策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从以上情况看,目前国内OTT TV在趋向走热的同时,广电行业对其发展颁布了“保护政策”,目前能开展OTT TV业务的仅有CNTV、华数、百视通、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七家牌照商,均为广电系。OTT TV很像是互联网电视2.0,国内牌照商可能会优先选择同为广电系统的有线电视合作,但商业模式是目前国内OTT TV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未来电视的新潮流
  在OTT TV、智能手机及社交电视等在内的新名词层出不穷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电视的潮流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如果说国内OTT TV是互联网电视(Internet TV)概念的演进,那么国际上的OTT TV的概念则更广泛,特别是其智能电视则是其“允许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任何设备上访问服务”的提法,更说明了这一点。并且,国外的OTT TV实际上涵盖了智能电视及社交电视等概念。
  显然,国内的OTT TV业务受到了广电系统的政策保护,加上商业模式尚未定型,致使国内不同行业对OTT的发展出前景有一定争议。然而,国外的主要OTT TV业务提供商(如Netflix及Hulu等)却几乎一致看好。Hulu的CEO基拉尔和Netflix的CEO哈斯廷斯都认为OTT TV前景不容置疑。
  ITMedia Consulting于2012年4月发布的“The Internet Era of TV”报告称,在新的TV生态系统中,OTT TV代表了对增长的内容消费和选择需求的答案,用户想把正在观看的东西与在线应用进行整合,想与朋友们分享经历,经常会同时使用第二个屏幕设备。我想后者正是社交电视的概念,而相关数据表明,在电视节目播放之前、当中及之后都有相当多的分享出现在社交网络上。
  ITMedia Consulting的报告还指出,现在的市场还处于新兴阶段,尽管存在不确定的经济框架,但OTT的收入有望到2015年达到19亿欧元,看增长率为53%。
  谈到“未来电视”,正好Dijit Media创始人杰里米·托曼(Jeremy Toeman)在TechCrunch发表文章,称有5个过度炒作的“未来电视”概念,它们分别是:第一,电视的未来和语音控制和手势有关;第二,电视的未来就是社交电视;第三,电视的未来就是淘汰有线电视;第四,电视的未来就是应用;第五,我们熟悉的电视行业会消亡。他后三条观点也许会让传统电视及有线电视行业放松了一少,但其对前两条观点的反对值得思考。
  谈到“电视的未来”,恰好Informa最近也出了一份报告。其中提到云电视有潜力解决付费电视的几个最大挑战:一是多屏设备的挑战,二是OTT的威胁,三是技术层面的挑战,四是设备成本的挑战。报告还指出,运营商在处理智能电视的融合时有三条策略:一是基于网关,二是拥抱OTT,三是智能电视的选择权(如通过Hybrid TV机顶盒在提供IPTV的同时提供OTT服务)。该报告还提出了社交电视三条发展策略:一是要与社交媒体伙伴建立关系,二是要与观众建立社交关系,三是建立相关的社交广告模式。
  总之,OTT TV、智能电视、云电视及社交电视的确是其中最受关注的几个概念。其中,OTT TV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也正成为潮流,而智能电视则正向OTT TV融合,社交电视则是今后观看电视的一种伴随习惯,其促使电视与社交媒体结合不断紧密,而云电视则是所有这些新型电视的基本支撑结构。(本文已发表于《新媒体时代》2012年5月总第44期,P34~36,作者:陈永东,电子邮件:cyd888@sina.com


49#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5: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马尚龙2001江苏一直自认为是上海的江苏,上海也只能让小阿弟学的。。//@星尚频道_甲方乙方:
//@宝熙妈: 这、、、有点过分噢,可以维权么?//@养牛上路:这个是蛮过分的,也炒了好长一段时间了。 //@艾麦呀:狗血的中国电视,连名字都抄得一样@养牛上路
@臻性情
//
@超级卫视【江苏卫视全新节目《甲方乙方》今晚开播】今晚22点,江苏卫视全新推出的法律援助类节目《甲方乙方》将首播第一期,这也是主持人曹颖第一次在江苏卫视的荧屏上亮相。《甲方乙方》节目顾名思义,即为来到节目现场处于矛盾中的“甲方”、“乙方”提供沟通、梳理、咨询的服务,由专业律师坐镇解答疑问。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35)
|
評論(8)
今天10:43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1)|
收藏|
評論(2)
1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22: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电视产业陷入10年前报纸窘境:网络挤压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4日23:30  新浪科技
微博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联合创始人、CEO兼总编亨利·布罗吉特(Henry Blodget) 周日发表文章称,当前电视产业正陷入10年前的报纸产业窘境,用户看电视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转变,而这种转变必将给电视产业造成实质性影响。

  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在商业互联网的前十年,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经常有“报纸走向消亡”的声音出现。

  人们经常说,越来越数字化的读者不再阅读报纸,他们会访问网站,而不会再把报纸放在餐桌旁边。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不再将报纸视为商业信息的来源,他们会通过eBay和Craigslist获得这些信息。他们通过电影网站获得电影信息,通过房地产网站获得房地产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或团购网站获取打折信息。

  简而言之,支持了报纸公司一个世纪的用户行为已经发生改变。

  但是,10年的时间过去了,报纸产业仍未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用户仍在增长,广告增在增加,股票仍在上扬。

  而此前曾给报纸产业判了死刑的业内人士,被视为了“无能的预言家”,至少在报纸行业高管的眼中如此。

  但随后,令报纸产业大跌眼镜的一幕终于发生了:

1950年至2011年美国报纸广告营收趋势(通货膨胀因素已计入)

  许多报纸公司破产,或处在破产的边缘。《纽约时报》公司股价从50美元暴跌至6美元。

  换言之,报纸产业真得陷入预料之中的窘境。从用户消费行为改变,到真正影响到业务,只是需要一段时日而已。

  而如今,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情况几乎与当初的报纸产业如出一辙。

  对于许多家庭,电视消费在过去的十年中发生了巨变,尤其是在最近五年。

  1. 看电视时间越来越少(一些知名的体育直播节目除外)。

  2. 很少看带广告的电视节目。

  3. 确实看了不少电视节目和电影内容,但通常是点播,没有广告。

  4. 通过互联网获得新闻,而不是电视。只要发生重大事件时,才会看电视直播。

  5. 看电视或电影时,在电视、笔记本、手机和iPad四种设备中,哪个方便用哪个。

  如果不是体育直播,我们通常不会为有线电视付费。换言之,在许多家庭,电视产业当前所面临的局面与当初的报纸产业如出一辙:

  支持传统一体化电视服务包(网络、有线电视和卫星服务商)的用户消费习惯已经改变。

  确实,我们仍在看电视,但我们是在主动消费。即我们不再是坐在电视机前,被动地看电视节目。当然,体育直播节目除外。

  目前,像我们这种家庭可能还不是很多,但数量上的增加用不了多长时间。

  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说明了什么呢?

  1. 电视网络已无关紧要。我们不知道,也不关心哪个网络拥有哪个节目的播放权,在哪里播放等等。我们关注的是,Netflix、Hulu亚马逊或iTunes上是否也有这些内容。这意味着电视的核心传统业务已经过时。

  2. 支付给有线电视公司的费用大部分被浪费:我们通过有线电视公司获得宽带,我们经常使用。但同时还获得500个频道,而我们几乎从来不看。

  3. 很少再看电视广告,即使看,同时也在做其他事情,如打字。

  更直接地说,这意味着:

  1. 广告主的广告费(每年约750美元)大部分被浪费,因为我们很少看带有广告的电视内容。

  2. 我们支付给有线电视公司的费用(用于购买电视节目)大部分被浪费,因为我们几乎从来不看电视。

  还记得当初报纸产业的发展经历吗?

  当互联网来袭时,用户行为开始发生转变,但用了10年时间才对报纸产业造成了影响,并且是巨大影响。

  如今,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电视身上,剩下的问题是:

  1. 何时发生?

  2. 发生时后果如何?

  先说第二个问题,用户行为的转变将对电视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1. 传统的电视网络模式可能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大的内容库、更有效的内容制作、获取和发布。

  2. 传统的付费电视成本必须下调。我个人认为,每月20美元较为适合,为当前的1/5。

  3. 最终,电视和其他形式的视频内容的界限将消失。

  与报纸一样,用户行为的转变最起码会使电视变得更加高效。电视不会消失,但当前这种好日子终将结束。

  至于第一个问题,答案也许是“现在”。

  花旗银行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年中,有线电视公司收视率显著下滑。

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有线电视收视率急剧下滑

  另据调研公司尼尔森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

  1.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每月至少看一次电视的用户比例从 90%降至83%。

  2. 每月至少通过计算机看一次视频的比例为84%,高于看电视的用户比例。

  不用说,10年前,报纸产业预测者并未想到10年后的报纸广告营收会下滑如此之快:

2000年至2012年美国分类广告营收走势

  同样,今天的电视预测者也不会想到10年后电视广告营收会下滑到什么程度。相反,他们会希望继续增长。

  但用户消费行为正在快速改变,到了某一个时刻,就会影响到电视产业。(李明)


http://news.sina.com.cn/m/2012-06-04/233024534406.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