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学教育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23: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詹国枢
《杨绛回信》:读书微博:一年轻人很崇拜杨绛,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仰慕之情以及人生困惑。杨绛回信,除了必要的寒暄和鼓励外,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对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精神苦恼的最简洁而朴素的概括。





(2)| 轉發(5)| 收藏| 評論(1)
17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4 12: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做好记者不容易,所以好记者也令人敬佩。@付敬在欧罗巴
//@初广志_传媒大学: //@密苏里新闻学院孙志刚: 这种业界的辛苦需要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教育学生时让他们有更多动手和实践的机会。

@参差计划
「美联社培训生的24小时」@参差计划
记者界:他寄出了120多份简历,填写了100多份申请表格,试探性地发送了约100条消息给公司。幸运的是,美联社看中了他并对他进行了3个月的工作观察。他在博客上记录下进行记者培训的日子,魔鬼训练从每天早上7点钟开始……(http://t.cn/zRwDJOS






(5)|
轉發(73)
|
評論(7)

10月3日15 : 29來自新浪微博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9: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孟祥远
偏见比无知更可怕 //@张鸿雁城市研究: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跨界整合知识和资源,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没有跨界能力只能被社会淘汰!西方学者罗素在近20个领域有建树被称为20世纪的智者!单一的知识容易产生伪科学和偏见。事实证明: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王志纲战略之道
【关于专业】专业的划分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对知识体系的特殊设定,其背景是细分生产工序的机器化生产下,最有效率做法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个动作。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却仍然有一大批人奉专业为金科玉律,特别喜欢以专业壁垒衡量价值。其实,专业不是那几门专业课,而是一种对规律的本质认知。





| 轉發(10) | 評論(2)
10月9日23 : 30來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 轉發| 收藏| 評論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开封少年狂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孙志刚副院长介绍说,美国现在有485所左右高校有新闻学相关专业,每年有5万左右本科生、500名左右硕士博士生毕业。课程设计重实践。有三分之一课程必须是外专业的。


| 轉發(17) | 評論(2)
今天 11:06來自iPhone客户端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22: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九个头条
【更多走向死亡的"媒体人"在路上】据@陈昌凤
老师微博,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报告称,我国去年1080所大学设新闻与传播类七个本科专业:307所大学设有新闻学专业,225所设广播电视,365设广告学,55设传播学,80设编辑出版,43设网络与新媒体,5所数字出版。"下海"媒体人有何感想?







|
轉發(15)
|
評論(4)

今天 15:31來自九个头条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17: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胡泳
据今天结束的"2013-2017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透露,目前全国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布点1080个,其中新闻307个,广电225个,广告365个,传播55个,编辑出版80个,网络与新媒体43个,数字出版5个。在校本科生23万。--23万同学们,你们过得好吗?

(2)| 轉發(711) | 評論(163)
今天 11:33來自iPhone客户端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2: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2013年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硕士课程(2013-11-03 10:50:43)转载▼  
2013年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硕士课程



新闻与传播前沿研究



授课教师:史安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美国宾州大学博士)

  shianbin@tsinghua.edu.cn



【简介】

史安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和对外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2001)。主要著作有《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国际传播前沿研究》(主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身份》(英文)、《全球新闻的流动与反向流动》(英文)、《人类传播理论》(译著)以及中英文论文近百篇。2003年以来作为主讲教授参与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培训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外宣干部、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国际新闻记者近万人。他还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的新闻评论员,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半岛电视台等多家中外媒体上接受采访或发表评论。



关注史老师的微博和博客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和链接:

http://weibo.com/shianbin

http://blog.sina.com.cn/anbinshi



上课时间

11月10日、17日、24日、2014年1月5日(周日)全天授课

上午10点-12点,下午1点-5点半



教学目的

1.  了解和掌握媒介和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了解和掌握美国新闻、传媒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状况

3.  了解和掌握学术写作和展示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教科书

《国际传播前沿研究》,史安斌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清华新闻传播前沿讲座录(续编)》 史安斌等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工具书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美】约翰·费斯克等编 李彬 译注,新华出版社,2005。



教学参考书

1.《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美】道格拉斯·凯尔纳 著 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新闻:政治的幻象》【美】兰斯·班尼特 著,杨晓红/王家全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3.《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曼 著 章艳译 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

4.《什么在决定新闻》,【美】赫伯特·甘斯 著 石琳/李红涛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 《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美】迈克尔·舒德森 著,陈昌凤/常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媒体与权力》,【英】詹姆斯·卡伦 著,史安斌/董关鹏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7.《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英】格雷姆·伯顿 著,史安斌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评分方法



·课堂出勤(10%):按时到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新闻传播前沿新观察”课堂演讲(30%):每5人组成研究小组(共12个小组),选取一个与大众传媒与文化有关的时新课题,进行多媒体课堂演讲,15-20分钟。

选题示例:“美国总统大选和新媒体”、“好莱坞电影中的汽车文化”、“美国广告中的亚裔(华裔)形象”,等等。

·两篇读书报告(30%):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单中选择两本,结合课上所学的相关理论框架和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评述,每篇读书报告不少于1000字。第一篇于2014年1月5日在课上提交纸版;第二篇于2014年1月13日中午12点前提交纸版给王小骎老师。



·“传媒前沿新观察”小论文(30%):结合课上所学概念和理论框架,选取一个美国大众传媒和文化的相关案例,进行评述和解析,不少于1000字,请于2014年1月13日中午12点前提交纸版给王小骎老师。



课程安排



第一讲:新闻理论、实践与教育的变革: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

第二讲:媒介/传播/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径与前沿动态

第三讲:跨界融合:数字化时代的媒介变局

第四讲:全球新闻传播的新视域与我国对外报道的重新定向

第五讲:跨文化传播:全球公民的媒介素养和沟通能力

第六讲:国家形象与品牌塑造的动态性与竞争性身份/认同的塑造

第七讲:危机传播与媒体执政:历史、现状与前景





“新闻传播前沿新观察”课堂演讲



“新闻传播前沿新观察”的相关网站



Pew Research Journalism Project: http://www.journalism.org/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http://www.cjr.org

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 http://ajr.newslink.org

Quill Magazine: http://spj.org/quill

Editor and Publisher: http://www.editorandpublisher.com/eandp/index.jsp

Accuracy in Media: www.aim.org

Fairness and Accuracy in Reporting: http://www.fair.org

Project Censored: www.projectcensored.org

Center for Media and Public Affairs: www.cmpa.com

The Media Institute: www.mediainst.org

Poynter Online: http://www.poynter.or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651ac20101pj7w.html
3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0: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流浪的猫猫9
读大学的目的,并不是挣钱多,也并不是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更不是升官发财,尽管可能你有含金量高的学历,可以作为敲门砖。大学的意义是让人作为有独立思考的人。是让不成熟的心灵变得成熟,是让人开阔眼界,让浅薄的人变得厚重,让浮躁的心变得沉稳。(转)

(1)|
轉發(5)
|
評論(2)

34分鐘前來自皮皮时光机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12: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曹书乐
几位业界导师给人感觉很好,期待将来有更多交流。

@陈昌凤
新闻学界与业界面对面,深度交流。教育部等今年启动#卓越新闻人才计划#,从业界选千人到高校任教,本学期光明网总裁@陆先高
新华网贾奋勇、经济日报张曙红、央视张巍莅临本院;学界选拔教师兼职于媒体,@周庆安
正兼职于央视策划部。愿项目浸润式、双方受益。图中有新华网贾老师与学生教室里隔空交流~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5)|
轉發(23)
|
評論(13)

11月14日16 : 44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46分鐘前
來自小米手机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00: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十一月 23, 2013 by 洪烨林
走进美国新闻学院—计算新闻学(独家授权)
背景介绍:
这门课最初是由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下属的Tow Center(数据新闻研究中心)为其计算机和新闻双学位的硕士开设,由Jonathan Stray教授。Jonathan Stray不仅是一个专业记者,同时也是一个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专家。他的经历包括作为自由撰稿人为《纽约时报》、《外交政策》、《连线》供稿,在香港、柏林、旧金山做记者,以及为Adobe Systems开发并行程序语言等等。目前在为美联社做一个为调查记者开发的开源文件档案分析系统。
课程目标:
该课程以介绍计算机科学中与新闻有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为目标,不仅教授怎样用技术辅助个人进行新闻报道,还会教授如何设计相关软件系统,如可以每天提供信息的搜索引擎等。课程重点不在教授算法或者编程,而在于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和设计之上。
本课程的跨度有十四周(本文列出的十一周都是以授课为主,未列出的是以小组讨论为主),会以研讨的形式进行,每周课程的推荐阅读以及计算技术是讨论的基础和重点。
第一周:基础
首先需要思考计算机科学和新闻交叉点在哪里;计算机技术主要在以下这四个领域对新闻报道有所帮助:以数据推动的报道,故事的展现示方式,信息筛选以及影响跟踪。在这一周,讲授会以数据的概念为主。具体来说,需要学习的是在数据挖掘,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以及视觉化的许多算法中数据是如何呈现的。这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习,一是对象矢量化(这句话翻译不确定,因为不是很理解 对象的矢量化),二是对高维空间的可视化。
推荐阅读:
第二周:文本分析
能不能用机器来帮助理解文本呢?这一周,将学习一些基本的文本分析技术,从字数统计到话题建模,并且还要探讨一些被广泛运用的算法,比如搜索引擎,文档集可视化,判别两篇文章是不是关于同一个故事,怎样发现流行话题。矢量空间文档模型是新闻内容处理算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我们需要运用它来理解每个归类和个人化的系统是怎样运作的。
推荐阅读:
第三周:信息过载以及筛选算法
本周课程首先将通过一些基本概念了解筛选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接着以Newsblaster(这是一款由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类似于Google News的新闻聚合系统)为例,来学习如何用纯算法进行筛选。
推荐阅读:
第四周:社交软件和社交筛选
在上一周筛选算法的基础上,这周将要把这个概念带进社交网络中。首先将回顾社交软件这个带有独特活力的交叉领域,运用由Joel Spolsky建议的”架构”这个概念来进行类比以及来思考软件是怎样影响行为的,之后将研究社交媒体以及它们在新闻界中的角色,包括在信息传播和收集以及寻找新闻线索中的作用。
推荐阅读:
第五周:混合筛选,推荐和对话
上两周已经从纯算法以及社交模式两个角度学习了筛选。这周要学习将软件和人结合起来的系统,研究”推荐”系统及其算法,接着将转向线上讨论以及保证“好对话”(这是一个没有单一定义的社交结果)的混合技术。最后,将研究一个利用个人喜好来推动机器学习算法的例子:Google Web search。
推荐阅读:
第六周:视觉化
本周将介绍视觉化是如何帮助人们理解信息的。将了解信息图和视觉化之间的区别,信息探索和呈现的不同。从用户体验,图标设计以及人类视觉系统几个方面来学习设计准则。除此之外,思考一下在新闻中的视觉化,相比于其他领域有什么特别之处?
推荐阅读:
第七周:结构化新闻学和知识展示
新闻是文本、视频、音频的集合还是知识的展示?这周课将从细节入手思考这个问题,并将深入研究知识怎样在电脑上进行呈现。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模型在新闻工作往往并不合适,所以将更多地关注所谓“数据链接”的呈现方式,这种呈现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以及越来越流行。比如最近Google推出的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 但是从非结构化文档中产生这样的数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将研究Reverb算法。
推荐阅读:
第八周:网络分析
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也被称作链接分析)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它主要用来描述多样化的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它在情报和法律执行领域被广泛运用,但是在新闻领域却很少提及.本周将围绕它的基本技术和算法,来理解一些实际问题.
推荐阅读:
第九周:从数据中得出结论
当你下载了所有的数据,运行了算法以及完成了分析之后,怎样才能验证你结论的正确?幸运的是,从统计到智能分析,都有以计算不确定性的角度来决定事情真相的传统。
推荐阅读:
第十周:安全,监督和审查
谁在观察人们网络上的行为?在21世纪如何保护你的线人?谁有方法接触这些大众情报?可以随时搜索到所有信息的能力,在实际中以及伦理上对于新闻界意味着什么?在本周的课程上,将探讨谁在观察,怎样观察,以及怎样利用对威胁建模建立安全计划。
推荐阅读:
第十一周:追踪信息流及其影响
信息是如何在网络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的?当一个故事发表之后会有什么变化?话题在社交网络中是怎样传播的?结合社交网络中的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本周将研究怎样去能追踪在网络中变动的信息。
推荐阅读:
本课表为2013年秋季版本,独家授权翻译,转载请注明。

想要保存喜欢过的文章吗?立即关联或创建无觅帐号

不再提示!










您可能也喜欢:






http://djchina.org/2013/11/23/compjour/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