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管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80#
 楼主| 发表于 2019-2-26 10: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付莎莎
379#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12: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山东县级台全部为公益二类以上事业单位,不用为生计发愁了2018年以来,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促进县级广播电视台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山东省县级广播电视台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县级台改革发展,按照“改革、精简、瘦身、转型”的总要求,山东省广播电视局联合省委宣传部全面部署实施了县级台标准化建设。


闪电新闻记者从山东省广播电视局了解到,按照程序安排,在各市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先后组织开展两轮复核验收。经复核,全省95家县级台中,有94家达到一级标准,1家达到二级标准。目前,经过省、市、县三级的共同努力,全省县级台发生历史性变化,整体建设获得大发展、大提升,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基层舆论主阵地更加巩固。

就加快实施县级台标准化建设,山东省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国华介绍说,各级党委、政府把县级台标准化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在财力、物力和政策方面上给予大力支持

菏泽市委专门召开第38次深改会,对县级台改革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有些县(市、区)的书记、县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很多地方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对资金、人员编制、推进改革等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标准化建设实施以来,县级党委、政府对县级台基础设施、运维经费、人员工资等给予充分保障,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95家县级台均已确定为公益二类以上事业单位。同时,据初步统计,各项纳入县财政预算的资金已达11亿元。

山东省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国华介绍说,县级台的公益定位问题、财政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根本上使县级台摆脱了主要依靠自筹资金发展的生存困境,为县级台创新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通过县级台标准化建设,基础硬件全面升级。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全省各县级台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对播控系统、节目制作系统、媒资管理系统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和配套完善,对虚拟演播室、广播直播室、演播大厅等设施进行改扩建,全面更新采编录播基本设备,建立功能齐全、设施优良的采编制播系统平台,采、编、录、播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实现了广播电视系统的升级换代,有效保障了宣传质量和安全播出,为广播电视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硬件设施基础。据统计,2018年以来,全省县级台新增设施设备投入共4.5亿多元。

“各县级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认真抓好新闻舆论主业,严格落实新闻宣传纪律,坚持完整、准时转播中央和省新闻联播节目,建立健全采编播岗位规程和三级审稿’制度,着力加强新闻日播和专题栏目的能力建设,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增强。”刘国华副局长在节目中举例说,聊城市7家县级台全部实现了新闻日播。

刘国华介绍说,在标准化建设推动下,各县级台更加重视绩效管理、融合发展和市场化运营,着力破解内部机制不活、传播力趋弱、产业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

有的县级台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打破职务、职称、身份界限,逐步构建起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良性运行机制。

有的县级台切实发挥主体、主导作用,加快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瞄准互联网、移动终端,探索建立新型主流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使传统广电媒体获得发展新动能,实现新闻舆论传播的无处不在。

有的县级台创新生产经营机制,推动宣传与经营分开,坚持走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的道路,探索多种经营、拓展多项业务,市场经营更加灵活,创收来源进一步扩大。

各县级台按照要求,逐步完成频道频率整合工作,达到一级标准的保留2套电视节目和1套广播节目,达到二级标准的保留1套电视节目和1套广播节目,县级台频道频率开办更加依法合规,全省县级台播出秩序进一步规范健康、安全有序。(本文来源:齐鲁网)
编辑:杨琦钜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9-2-21 22: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凤凰网声明:永久关闭“咪蒙”“才华有限青年”等大风号账号


凤凰网声明:永久关闭“咪蒙”“才华有限青年”等大风号账号

凤凰网“大风号”
凤凰网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坚决落实自媒体相关管理规定,自觉抵制虚假营销的账号,坚决抵制虚假信息,抵制无污不成文的文化、丧文化,抵制毒鸡汤,反对贩卖焦虑,坚决打击骗取流量的行为,要让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人为撕裂社会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凤凰网从源头治理,立即关闭“才华有限青年”和“咪蒙”的大风号,停止其在本平台上的一切活动,全部关闭,不得转世。并在内容审查上严格把关,严格审核,牢牢守住秩序红线,严禁任何虚假、低俗内容越线一步,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整改一处,杜绝一处,让严查细审成为网络治理的常态。
凤凰网要引导网民树立健康、端正、积极的心态,要做好表率作用。我们需要加强对自身的塑造,坚定正确的心态,在日渐复杂多样化的网络世界中保持内心的一份清明,坚持善良正义、积极乐观、公平有爱的道德主义精神。对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干净清明的社会氛围贡献力量。
(原题为《声明:凤凰网永久关闭“咪蒙”“才华有限青年”等账号》)
编辑:杨琦钜



377#
 楼主| 发表于 2019-2-21 00: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杨琦钜


376#
 楼主| 发表于 2019-2-21 00: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辟谣“易会满或任证监会主席”出重大错误 证券日报董少鹏被停职


[摘要]证券日报在内部通报中称,经查,该文是本报副总编辑董少鹏以“翼远”名义撰写,未经请示和审核、安排自己分管的新媒体中心刊发的。该文对“证监会主席换人”这一涉及重大人事变动的报道,未进行充分采访,亦未按采编流程管理办法履行程序,造成重大报道差错。对此,证劵日报对董少鹏等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深蓝财经传媒频道2月20日消息,因为在辟谣“易会满或任证监会主席”报道中出现重大事实错误,证券日报日前对以化名撰文假消息的副总编辑董少鹏给予停职反省、罚款5000元的处罚。同时,给予在审稿、发稿环节出错的新媒体中心主任白宝玉给予罚款3000元的处罚。
证监会主席人事变动备受资本市场关注。在自媒体率先披露易会满或将担任证监会主席一职之后,证券日报官网在1月25日迅速刊发辟谣文章(),并特别强调“有关人士指出,自媒体不是法外之地,对于不负责任的虚假信息传播,应当依法依规处理。”
但事隔一天之后,易会满真的就出任了证监会主席,证券日报的辟谣消息成为打脸消息,同时也引发业界批评。
证券日报在内部通报中称,经查,该文是本报副总编辑董少鹏以“翼远”名义撰写,未经请示和审核、安排自己分管的新媒体中心刊发的。该文对“证监会主席换人”这一涉及重大人事变动的报道,未进行充分采访,亦未按采编流程管理办法履行程序,造成重大报道差错。对此,证劵日报对董少鹏等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颇有意思的是,1月28日,针对新任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还在媒体上进行了谏言:一是坚持资本市场集中聚焦定位,避免目标分散。资本市场应当是“诚信定价、公平交易、依法治理的市场体系”,其中,定价机制是引领一切的牛鼻子。二是坚持夯实市场基础。要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公司治理,完善多层次多管道的优胜劣汰机制。要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其定价谈判、市场纠错的功能。三是坚持壮大中长期投资者队伍。要通过税收差异化安排,建立多元化机构投资者矩阵,吸引长线资金入场,壮大长期投资规模。
以下是证券日报相关通报:
1月25日证券日报官网刊发文章“证监会人事变动消息不实”一文,针对有媒体传言“易会满或将任证监会主席”进行了辟谣,引起较大反响。事隔天,即1月26日,易会满出任证监会主席。一时间证券日报成为众失之的,骂声一片,给报社形象和品牌造成严重伤害。
经查,该文是本报副总编辑董少鹏以“翼远”名义撰写,未经请示和审核、安排自己分管的新媒体中心刊发的。该文对“证监会主席换人”这一涉及重大人事变动的报道,未进行充分采访,亦未按采编流程管理办法履行程序,造成重大报道差错。新媒体中心主任白宝玉在发稿时未核报社“副总编辑稿件需经杜长总编辑审核”之规定将稿件送审,亦负有把关不严责任。
1月28日,社委会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对此报道差错的应对措施以及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大家一致认为, 此报道严重失实,给报社品牌和形象造成了巨大伤害,必须按照报社的规章制度严肃处理。
根据《证券日报社各终端出版差错处罚和纠错奖励办法》,“报道失实,视问题严重程度对相关素任人(记者、编辑、值班编委)处以500-5000罚款。根据问题严重程度,予以行政处罚(包括通报批评,停职反省、降职使用等)相关现定,参照此前因《读者》标题错误给予相关责任人“停职反省1个月,做出深刻检查、罚款3000元”的处理意见,社委会扩大会议决定:
分别给予执笔和分管副总编辑董少鹏“停职反省(视检查和反省金程度决定时间长度)、做出深刻检查、罚款5000元”新媒体中心主任白宝玉做出深刻检查、罚款3000”的处理决定。
为慎重起见,上述处理意见已经报请上级相关部门和领导批准,董少鹏停职反省自2019年2月15日起执行时间为1个月。
社委会再次强调,报社全体员工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宜传纪律和工作纪律,认真吸取教训,严格较被照采编流程管理制度和程序,加强管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编辑:杨琦钜


37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16: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新京报社常务副总编辑李海拟任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北京市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通告
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干部选好、选准,根据《中共北京市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办法(试行)》,现将李海同志拟任职情况公示如下:
李海
现任新京报社常务副总编辑、社务委员会委员
拟任新京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副局级,试用期一年)
男,40岁(1978年7月生),汉族,河北博野人,2005年9月入党,2001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编辑学专业大学毕业,编辑。
曾任北京现代商报副总编辑、社委会委员,北京商报社副总编辑、常务副总编辑、副社长、总编辑。2018年6月任现职。
公示时间:2019年2月15日至2月22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方式向市委组织部反映公示对象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
联系电话:12380转9   55568434(传真)
联系地址: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6号院北京市委组织部举报中心(邮编:100743)
网上举报:北京市委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http://www.bj12380.gov.cn
反映情况和问题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便于核实、反馈有关情况,提倡反映人提供真实姓名、联系方式或工作单位。我们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履行保密义务。
特此公示。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2019年2月15日


编辑:杨琦钜


37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7: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导读
对新闻业而言,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机会的时代。颠覆是系统性、生态性、脆断性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奇不有,同时也是让人容易无地自处的。

无论是媒体融合发展,还是事业转型变革,取得成功的两个关键,一是战略方向要大致正确;二是团队组织要活力四射。媒体行业的驱动力,主要依靠知识型劳动者、创造型人才和创新型领导者。能在市场站住脚的,不止源自对渠道通路迭代的重视和投入,究其根本,坚持管理创新和人才升维才是重中之重。

传媒机构想要基业长青,首先要做的是,用新生态思维和长期主义,把常规的事业平台变成常态的赋能中心。

但行业发生系统性震荡,很多媒体并没有把对人才的重视和组织的活性化置于最优先和超前的地位。苟且维持、筋疲力尽、观望守成的大有人在,当前传媒业在人力资本投入和组织能力建设方面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也正因为如此,眼前的所谓困局,就是奋斗者、创造者、新生态思维者的机会。


媒体融合下半场,需要什么特质的人才


当前,中国媒体融合进入下半场。历经近5年的生死纠缠,融媒体发展已由内容、渠道、产品融合的亦步亦趋,转向平台、生态、系统融合的大开大合。此间的革命性和颠覆性,带来的不仅是行业的大变局,更是业界人心的大震荡。可以预见的是,国内传媒业将继续呈现出党媒化、流体化、分众化、智能化、单极化和创意化的混合特征。单纯论述传媒业工种的适配性不合时宜,新闻人的素养提升和能力建设,要放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生态系统来观照。


(1)“向内与向外”兼修,方为人才


新闻业是意识形态属性非常明显的行业,国内大部分的媒体机构都是党媒、国有机构,基本上都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其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受体制内和体制外各种要素影响,没有内外兼修的能力,很难把工作做好。


笔者理解的“内外兼修”,强调的是思维方式能在体制内和体制外自如切换。在移动互联时代和智媒年代,万物皆媒,内容泛化,影响力稀释,用户注意力成为传媒业的聚焦点和机会点,新型的新闻人须有社交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运营思维、极速思维等新生态思维。但是,新闻人正确的政治站位、严谨的职业品格和高超的把关能力则更为重要。


时下层出不穷的乌龙报道和反转新闻,起始于过于追求“10万+”的浮躁,也源自于追查真相能力的缺失。因此,新闻人必须拥有向外看和向内看的双向能力。


向外,发现线索资源、市场资源、客户资源,努力连接一切,永远和用户在一起,关注用户行为和交互关系,了解用户需求,创造更多价值,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造血”能力。在笔者服务的机构里,向外是有指标考核的,我们非常关注线索转换率、新客转换率和人脉转换率,用可量化的精细化考核来促进员工向外的意愿和能力。


向内,明确使命和愿景,发现问题,及时内省和修补。清楚了解媒体的使命和核心竞争力,思考产品和服务能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能看到不足,及时调整和自我完善。基于这点,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全员参加的实绩报告会,各版块负责人向全体同事通报上个月的绩效,重点检查和讨论各个版块与目标的差距、与机会的差距及此间的效率和成本。这个实绩报告会不是成绩说明会,而是透明的检讨会,通过仪式感很强的场景,检视自己的心性和业绩,让全员知晓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所在,增强每个人的动能、使命感、责任感。


不过,无论是向外还是向内,不断自我激励是最为重要的,在剧烈复杂的转型期,任何人都可能产生不舒服的情绪,都可能遇到难以避免的挫败,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组织的效率。从本质上说,激励自己是全员提高心性和锤炼灵魂的方式,可以净化个人、激活组织、感知人生的意义。


(2)“理想与现实”结合,方能致远


媒体生态变局,考验着新闻人的能力、体力和心智。我们眼见的成功媒体之所以强,根本在于有强者,而真正的强者,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现实主义的结合体。


传媒业的震荡除了源于技术变革和场景革命以外,也来自于新闻人才队伍的获得感不足、人心不稳、心力不逮,在很多地方,从业人员集体陷入悲观情绪甚至是“幻灭”情绪成了流行病。这种行业性的消极心态并不利于应对考验和困局,其危害性比市场上的种种挑战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人,回避对工作和生活的失控且习惯性地自我蒙蔽和黯然下坠;还有一些人,直面行业现实却缺乏主张和方向,盲目出击,浮夸缥缈,一事无成;而有一些人则耽于功利,忘记媒体的本质是解决社会问题,即使在工作中小有收成也是蝇营狗苟,不值一提。


从大处着眼,新闻人要学会适应各种不适应;从小处着手,则要转变解决问题的路径,将思考变成理性、建设性的行动力,不要无休无止地抱怨,徒增情绪负累,没有任何价值增量。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和行业的艰难,我们一直在做两件事情:一件是永远向上的工作目标。从2015年开始,在采编中,实施更加严格的稿件制度,从导向层面和技术层面制定系统的指标考核;从生态上,构建包括纸媒、新媒体、视频、活动、创意、设计、音频、公益、社交、图书出版等在内的传媒闭环;在经营上,确立了月月正增长、年年正增长、利润正增长的任务模式;另一件是不断创造员工的价值,我们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人,让有能力的新老员工脱颖而出;我们认为绩效来源于前线,将资源导入前方,在一线聚拢越来越多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致力于探索传统媒体在当代转型中的位置和可能,这种抱负也让全体员工富有使命感,在理想层面拥有坚定的认知,在现实层面则一直寻求有力的创新。几年来,吸引了多名博士和数十位海归加盟团队,从而形成外人认为“高学历、高颜值、高效率”的人才景观。


我们一直坚信,极端的困境会压垮很多媒体,但成功的媒体也一定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诞生的,力担千钧的担当者,会在特殊环境中获得足够的尊严和空间。


(3)“创造与忠诚”为本,方得始终


媒体融合行至今日,触及到的不仅是市场问题,还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受限于条条框框,仍抱持螺丝钉思维的新闻人只能是功能型员工,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也无法在更大层面上的媒介融合中发挥作用。我们注意到,当前市场形势空前严峻,互联网公司大规模裁员,其首先裁掉的都是一些能够被轻易替代的人员,在这一波浪潮中,传媒行当也不例外,无法提供创造性价值的人经不起折腾,迟早会被淘汰。


当然,并不是只有天赋异禀、舍我其谁、关键性的人才会受到青睐。传媒业善待那些长久支持媒体发展且具有优良精神结构的“马拉松型”员工。任何一家媒体单位,内容层面也好,经营层面也罢,人员结构的相对稳定十分重要,缺乏这一基础,任何改革无从谈起,也无法落地。因此,今天的传媒业不仅面临着如何提高用户黏性的市场问题,也面临着如何提高员工忠诚度的职场命题。


但是,在人才青黄不接、员工职业化程度不够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强调以人为本,更要倡导以创造者为本。很多优秀媒体发展到今天,就是在工作生态上不断激活有创造性的人,吸引更多优秀的人不断加入进来,形成一个价值观、能力和目标愿景高度契合的团队。


讲到忠诚度,笔者在与优秀的员工谈工作时,常常会提到“三年之诚”的问题。由于这个行业的晋升通道依然狭窄,加之各种因素干扰,许多员工尤其是富有才能的员工,经常面临外部机会的诱惑,最终选择跳槽,有些人一年一跳,个别人甚至一年几跳,但综观下来,我们会发现,忠诚度不高的人,无论在原机构还是新机构,大多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在笔者看来,新闻人除了不断激发自己的愿力,更要学会约束自己,自律尽职,久久为功。尽职尽责的人,在一个人才处于360度考核的职场空间里,将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重。笔者信奉忠诚的职业道德律,所以很早就给自己定了职业规矩——无论在何种机构服务,时间都不少于三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实际上我也是这么做的,毕业以后,我先后在南方日报社服务三年,在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服务了五年多,后在云南都市时报服务了三年多,而今我在深圳晚报也工作了整整五年了。



创变中的媒体,需要创造什么样的生态


新闻人是社会性的观察者和构筑者,同时作为社会人,也会由大大小小的环境塑造其生态人格。传媒机构要想精英荟萃、猛将如云,就要创造一种识辨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的职场生态,营造一种让人内心安全、工作适度紧张、场景生机勃勃的职场环境。


(1)以创造者为本,确立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支撑使命、愿景与竞争优势


现今很多传媒机构对传媒的理解仍然局限于传统媒体多年来固守的形态、内容、介质、渠道、受众、盈利模式,形成仅限于理论意义上的人才观,配置了无法应对各种新媒体场景的人力资源,造成渠道失灵、组织失效、氛围滞重,战斗力无从谈起。随着经营压力和成本压力的日益加重,人力资源战略往往成了纸上谈兵,行动无力。


媒体创造力的本质在于媒体创造者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人力资源战略应成为所有的发展思路之基础,想要有所作为的媒体,应该坚持以创造者为本,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生态。盘活存量人才和增量人才,实施体制内人才和体制外人才的实质平权,推动一般人才和和高层次人才的紧密协作,使薪酬市场化、组织活性化,环境生态化。


(2)以用户为中心,把能力中心建到战略机会点和资源聚集区

即使到了满目苍凉的时候,传媒业依然有非常多的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守成心态,具体表现为容易在工作中沉湎于舒适区、缺乏危机感、陶醉于优越性。


一些新闻人应对日常工作已发展至百无聊赖的地步,不愿突破不愿创新,墨守成规遵循着长年累月的节奏,写稿、校稿、选稿尽可能保持中庸,自觉沉溺于舒适区,得过且过;还有一些人,对业态认识不深,缺乏危机感,对传媒业的现状盲目乐观,固守老模式老思维老方法,没有变革思维,干劲不足,恍惚度日;还有一些人,则陶醉于媒体曾经创造的辉煌,或因为媒体的特殊性质心生优越感,满足于现状,对当下成绩沾沾自喜,害怕改变会给自身带来利益分歧。


基于这种现状,在改革过程中,应抓住战略转型的重点,在机会点和资源集聚区进行组织机构和考核机制的改革,无论是利润中心还是成本中心,无论是新闻部门还是经营部门,都应该成为能力中心和赋能中心。建立一个真正开放、透明、繁荣的传媒人才生态系统,在能力发掘、价值创造、文化传承等赋能机制上不断进步和突破。

(3)以责任结果为导向,优化价值评价标准与分配制度,不让创造者吃亏,不让奋斗者受委屈

无法做好数字和财务管理的企业是会倒闭的,同理,无法做好绩效考核和价值评判的媒体也是会陷入绝境的。


传媒业在媒体融合转型进程中,由于分配壁垒所造成的困难和问题越来越严重。价值评价体系和分配制度的优化升级,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组织的活性化和生态化。


以责任结果为导向,首要的是实行透明化的考核和分配,唯有这样,才能建立公平公正的业务生态。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不仅考量短期表现,更要注意那些为战略目标和核心利益主动承担责任和做出贡献的创造者,不能让创造者吃亏,不能让奋斗者委屈。


选拔干部则以卓越忠诚为原则准绳。德才兼备者当然是选拔干部素质的基础要件,但还要对能促进组织活性化和生态化的干部给予优先权,优先从业绩骄人的团队中选拔领导者;优先从核心战略版块和艰苦危险版块中选拔领导者;优先从拥有未来感和前瞻性的干部中选拔领导者。


(4)以训战结合为主体,构建实务与理论能力融通的培训体系和文化体系

传媒机构,没有核心文化和组织哲学的引导,在战略和行动上容易成为“精神流浪汉”。事实上,这个行业目前就存在着大量这样的传媒“流浪汉”。


要解决这个问题,建立训战结合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极端重要。所谓的训战结合,就是用战略思想、企业文化和战术模式定期、定量、定点培训员工,就有如军事训练一样,针对所面临的重点问题,采取理论授课、模拟训练、教员示范、逐人逐项考核的方式,以提高作战能力。


观照训战结合的实效,国内三甲医院和医学院校融合教学的教培模式也值得有条件的新闻单位借鉴,中等规模以上的传媒机构大可探索成立“传媒企业大学”,用新生态思维建构综合教培体系,让高校在校生成为媒体在职者,让媒体在职者成为传媒企业大学在校生。一方面进行系统的传媒文化素养塑造;另一方面对业务工作进行可量化的绩效考核,实现新闻人在综合能力和素养的融合淬炼,进而提高新闻人的心性、职业态度以及包括采编、拍摄、互联网传播等在内的业务技能,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全媒素养升级时代,新闻人如何迭代


这是一个全民为媒、全媒为轴的大机会时代,十年后行业需要什么,我们现在就应当开始学习和行动。只有抱持巨大激情、精于自我迭代、善于为组织奉献,才能在全媒生态系统中获得一席之地。


(1)在协同作战中自我进化


这个行当,原来大都是“种田”模式,类似于经典的农耕生态,文化特质是单打独斗;现在的全媒作业是“打猎”模式,置于系统庞杂而压力催压的丛林生态,由于单打独斗者容易牺牲,因此就需要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


事实上,现在的传媒业,组织机构大部分按照功能和流程分割,具体目标往往由若干部门组成,但总的项目目标,往往跨越多个组织和部门,想以一己之力达成整个目标,难度很大,也不是现代媒体人所应提倡的行为方式。只有懂得融入团队、讲求集体奋斗的人,才能有更大的作为。集体奋斗并不意味着压抑个性,而是释放专业精神和专注赋能,为个性的充分发挥搭建了生态平台。对于个人而言,在协同进化中自我成就,是最安全、成本最小、半径最短的蝶变路径。


(2)在“炮火纷飞”中自律压强


传媒业讲究理想,但没有KPI考核,理想就会变成空想,没有目标和愿景,就会陷入平庸和怠惰,直至断送我们以及我们所服务的机构的前途。


可以说,现在的传媒业人才系统,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训练有素的人才大量流失,在职在岗的大多是刚刚毕业的新人,业务能力、社会经验和连接效率等都处在萌芽期。对年轻人,要坚持压强原则,坚持结果导向、效率意识、组织意识、管理意识,用外力作用下催化人才的内在动力,让人才重视热爱工作,建立起高效自律的职业人格和行动方式。


(3)在有效管理中全员进阶


在现代传媒环境下,真正有效的管理是把机构与人才之间的雇佣关系转变为伙伴和共生关系,形成目标一致、荣辱与共、心气相通的命运共同体。而真正有抱负、有愿景、有自强精神的新闻人,绝不会把严格的管理当成负累,而是会把管理当成自我进化和迭代的日常性推动力量。


在有效的管理系统中,优秀的领导者,既是战略家,又是行动家,更是教育家。领导者必须通过自身不断的深入学习获得带领员工的资格和底气,向全员传递人格风范、业务技巧以及对整个环境的洞察力。具体说来,社长应该是“校长”,总编辑、总经理应该是“教育长”,每个中层核心骨干都是“首席教育官”,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新一代的传媒人尽快成长起来,实现全员进阶。


与此同时,领导者应该永远做创业型的领导者,既能洞察大势,又能考究细节,随时可以投入某项具体工作,在部下休假或者缺位时,自己能替代工作,如果做不到这种程度,就没有资格领导团体。总之,领导者要让员工比自己更强大,因为员工是未来创新的源泉。


(4)在潜移默化中加速“蝶变”


有时候,过于僵化沉闷的组织构造和文化氛围,会压抑个性,压制创造力。我们必须使传媒机构活起来、动起来,决策层、执行层都应当是行动派。只有传媒文化激情四射,团队协作才能如行云流水,才能让全体员工都充满未来感和向心力。


在笔者所服务的深圳晚报社,就高度重视组织活性化和传媒文化建设。在训战结合方面,我们将花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打造品牌文化与培训项目“深晚课”,旨在通过专项培训和情感交流,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促进个人成长,提升深圳晚报的业绩,打造活力传媒。“深晚课”以“我的人生加油站”为口号,由大型党课、人生幸福课、传媒实务课、“深晚”读书会构成,每周五定时开讲,全员以年度定量打卡的方式参加培训,除了每周课程,还发布“每日晨思”“每月战报”“深晚喜报”等,传递组织革新和行动的信息,促进组织和组织成员不断学习进化的能力,从而保持组织内部的生长力和自我净化、自我“蝶变”的能力。


(5)在精益求精中实现代际转换


由于传媒经营方式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大部分媒体已经从原来单一传统广告模式向复合式综合性品牌宣传模式转型。新闻机构大规模招聘跨界人才,在演艺活动、创意策划、视觉设计、视频制作、音频制作、程序开发等领域频频出手。这些跨界人才的引入,能带来传媒机构人才的结构性变化,也给人才培训和考核体系提出新的挑战。此外,传媒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出显著断层,传媒“老人”与“90后”一代共事,他们之间的隔膜与疏离需要制度化的代际沟通机制加以解决。只有注重人才的代际传承和培养,通过传帮带和深度沟通,才能最终让人才代际更迭更为平滑的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相信专业、充分相信年轻人、充分相信未来,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和空间,让优秀的年轻新闻人在职业和生活中都有足够的获得感,未来他们会加速成为中流砥柱。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y9OZuykfVhKXgrygx_rUg
编辑:杨琦钜
373#
 楼主| 发表于 2019-1-4 22: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重报集团实施上游新闻改革颠覆性重构专业新闻客户端
上游新闻2019-01-04 20:17
  20181226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做大做强上游新闻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宣布全员向移动传媒平台转型,将都市传媒采编力量整合入上游新闻,上游新闻实行频道总监制,都市报党委委员与编委分管或任职频道总监。
  据悉,方案实施后,上游新闻仅记者团队已扩充至400人。
  机制破冰
  上游施行频道“道长”制
  2019年是5G元年,媒体融合进入下半场。上半场以内容、产品、技术、算法的融合运用为主,未来则转向打造平台、生态圈、互动系统的深度融合。
  在26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做大做强上游新闻工作实施方案》动员大会上,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洪宣布,“重报都市传媒全面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全员转型移动平台。”举全集团之力,突出“上游新闻”主导地位,建立以“上游新闻”频道管理运营为主体的分工负责制。
  方案明确指出,都市报党委会、编委会成员分管或兼任“上游新闻”频道总监,对“上游新闻”的采编工作进行统筹管理调度。由新媒体频道牵头,对传统媒体进行整合,这是继一年前重报集团整合都市媒体采编部门,在实现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之上,推出的持续深化改革方案。
  资源重整
  记者队伍扩编至400
  上游新闻2018年升格为独立新闻单位,下载量已突破1300万,日活用户70万,日均发稿量1500条,日均评论15000条,全年阅读量100+的稿件超过200篇,上游号自媒体平台入驻用户超过1300家,受众超过4000万。各项指标说明,上游新闻已跃升为平台级的新型主流媒体。
  按照计划,上游新闻2019年将瞄准3000万下载量,转型为全国现象级新媒体。传统媒体要实现全面彻底转型,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根本性改变和颠覆性重构。为此,重报集团果断关掉慢新闻、上游财经,两个下载量超过100万的客户端,将其特色内容全部融入上游新闻新改版的相关频道,集中优势做上游原创。
  都市传媒所有采访力量全部整合进上游新闻,400名记者主要或优先向上游新闻供稿。同时,重庆日报将其时政内容纳入重庆、区县等频道;《红岩春秋》内容纳入文史频道;新女报、健康人报内容纳入时尚、健康频道,将重报集团优质原创内容生产力整体注入上游新闻。
  建立以频道为基本单位的考核新机制,颠覆过去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格局,以新媒体整合传统媒体,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实现颠覆性变革。
  内容升级
  坚持深度报道体现专业水平
  方案特别提到,上游新闻下一步将强化深度报道和调查报道,充分体现专业机构的专业精神和水平,参与国内热点新闻,挖掘重庆人文底蕴,着力提升内容质量,做大做强上游新闻内容的影响力。
  另外,上游新闻将开设财富频道、证券频道、渝商频道,集中力量打造品牌栏目,打造名专栏、名人访谈、视频栏目,服务好重庆经济发展。
  备战5G
  全员视频化打造UGC频道
  5G时代即将到来,业界锁定直播、多元化视频及个性化内容生产,会是下一阶段新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风口。重报集团以把“上游新闻”打造成为“重庆第一、全国领先”的移动新闻客户端,进一步发挥主力军作用为目标,积极为5G时代的视频内容生产布局,打造视频内容生态圈。
  上游新闻影视2018年发布原创视频1300余条、直播200余期,阅读量100+作品有30多个。《上游脱口秀》《财经早知道》等知名栏目,培养了大批固定观众。
  以此为基础,重报集团在全国媒体中首推全员视频化转型,每一条本地原创新闻都要配短视频。未来原创内容必须文、图、视频齐备,是上游新闻各频道对记者的基本考核要求。
  上游新闻倾力打造视频类UGC平台,新增炫彩小视频频道,支持海量用户上传30秒以内的小视频,并建立常态化激励机制吸引用户生产个性。原创内容。引导用户由视频新闻的阅读者,转化为生产者,PGCUGC平台作为两大视频内容来源渠道,将共同推进视频板块的发展。
  连接用户
  回归都市报时代服务读者定位
  方案中还着重加强了对上游新闻互动性功能的强化,重新建立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开设帮帮频道,优化上游号频道,加强与用户互动、共建、共享。
  贴近市场、贴近群众,为群众服务,原本是都市报最擅长的。上游新闻将着重强化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优化曝光台频道,为采编部门提供新闻线索的同时,还要快速回应用户提出的问题,打造重庆互动效率最高的舆论监督平台。
通过互动系统的建设,打造社群为各频道用户服务。用优质内容加良好互动的模式,刺激用户互动参与,提升平台粘性。互动系统将是重新建立互联网时代媒体与用户的新信任、新连接,搭建党和政府与老百姓之间沟通的新桥梁
编辑:陈心茹


372#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17: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上报集团力推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到底是个啥梗?
原创: 周文韬  传媒茶话会  2019-01-03
长期以来,媒体事业单位采编人员的职业晋升只有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职务序列两条路。
一方面,“职称”晋升受比例、年资等因素限制,“论资排辈”不利于优秀青年采编人员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行政职务序列的吸引又导致一线业务骨干转至二线管理,记者“写而优则仕”,许多“写手”从此搁笔,造成内容生产资源的浪费。
如何把新闻战线的精英留在一线,让他们有舞台、有地位、有保障、有前途,一直是从中央到地方,从管理机构到媒体单位关心的课题。
上报集团通过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确立了采编人员在媒体单位的主体地位,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采编专业职务序列,让采编人员脱离行政序列,收入分配更加合理,采编人员的积极性极大提高。
上报集团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从提出、设计到执行,是如何一步步具体操作的?《传媒茶话会》继续对话上报集团有关负责人。
以下是采访实录。
《传媒茶话会》(以下简称“茶”):上报集团的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的方向是什么?确立了哪些原则?
上海报业集团(以下简称“上”):上报集团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始终坚持四条原则:
确立采编人员主体地位。坚持“采编为宝”,紧紧围绕采编人员的成长、发展进行改革,资源向采编人员集中,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
搭建优秀人才成长平台。有别于现有的专业技术职称序列和行政管理序列,强调实绩,不论资排辈,推动采编能手脱颖而出,形成发现人、用好人、激励人的良性机制。
淡化行政色彩。使优秀采编人员拥有较强的职业归属感,鼓励业务能力强的采编人员安心写稿编稿;引导部分已担任行政管理职务的优秀采编人员回归并扎根采编一线。
加强配套改革。深入推进机构整合、薪酬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既能使优秀采编人员享有较好的收入待遇,专心于采编业务;又能激发媒体活力,提升媒体竞争力。
茶: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上:具体来说,上报集团三大报社都采用了“特聘首席”、“专业首席”和“四档十级”的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模式。
在职务序列顶端,设置特聘首席记者(编辑、评论员)岗位和专业首席记者(编辑、评论员)岗位,旨在培养“大家”、“名家”,突出其业务标杆作用。在首席以外,为采编人员设置110级岗位序列,为一线采编人员建立一条长期、稳步、可预期的晋升通道。

                              
▲“双首+10级”采编专业职务序列结构图
首席岗位两年一竞聘,一年一考评。竞聘时,通过个人申报、部门推荐、资格审查、报社评审、报批报备、拟聘人选公示等一套严格的评审流程,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特聘首席年薪可相当于或超过报社主要负责人,专业首席可相当于或超过中心、部门负责人。首席人员在进修培训、职称评定、荣誉推荐上都能享有优先权。
10级岗位序列的首次聘任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年限有关联,之后则完全可以突破专业技术职务的限制,每两年根据业绩考核结果进行动态调整。每一级岗位,都有对应的序列津贴标准。
与此同时,10级岗位序列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采取同向兼顾,就高原则。专业技术职务获得晋升的,也可以在10级岗位序列中提升到相应位置。获聘首席岗位的采编人员,在10级岗位序列中也聘至相应位置,薪酬待遇采用就高原则。一旦首席岗位落聘,则回到10级岗位序列中。
茶:首席岗位在采编人员中约占多少比例,竞聘有哪些条件?
上:三大报社首席岗位设置数,约占采编人员总量的8%。首席岗位竞聘不设资历、职称、年限等限制,以工作实绩和业界声望为主要依据,只要业绩突出,均可参与竞聘。
三大报社统一了10级岗位序列的首次聘任条件,以及破格聘任的空间。首聘后,每两年根据业绩考核进行调整,各层级晋升比例各不相同(聘在108级的员工,须业绩排名在前50%才能晋升一级;聘在75级的员工须前40%;聘在42级的员工须前30%)。未完成考核要求或出现重大差错的,予以降级。
茶:首席岗位有哪些权利,肩负哪些责任?
上:三大报社突出首席岗位的业务领衔地位,均赋予首席人员较大的业务权限,如业务立项权、选题策划权、团队组建权、资源统筹权、专栏开设权等。首席人员在业务上相对独立,直接向总编辑或副总编辑负责。
总编辑对报社所有稿件(版面),包括首席稿件行使终审权;副总编辑对分管部门稿件(版面)及专业首席稿件(版面)行使终审权;部门主任负责部门日常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对首席人员稿件(版面)进行政治把关、导向把关,给予工作建议和指导。
明确工作界面,有利于专业人员和管理干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辅相成,共同为提升报纸品质,提高舆论影响力、引导力发挥作用。
茶:围绕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有哪些综合配套改革措施?
上:通过实施报社业务管理架构的“大部制”、采编中心制等,三大报社都进一步整合了采编资源,再造采编流程,实施全媒体融合发展。报社都强化了扁平化管理,比如由报社副总编辑兼任新闻中心总监,原部门主任担任中心副总监,原部门副主任改任主编等,引导部门负责人回归采编一线,或竞聘首席岗位,或负责业务统筹策划。
茶: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是三张不同类型、不同定位的报纸,三大报社之间的采编职务序列改革方案相同吗?分别有何适应自身定位创新举措?
上:三大报社制定了既有共性改革原则,又具个性创新举措的改革方案。
文汇报社率先进行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试点,开创制定了首席岗位和10级岗位序列制度,被解放日报社和新民晚报社所沿用。
实施工作室制度和全媒体运作,按照聚焦特色和延伸业务的需要,对文汇讲堂、体育部等职能进行调整,建立工作室机制,将报道和活动结合起来,做强文汇品牌,扩大影响力。
新媒体中心统一视频供稿和文汇报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的运营,实现报纸内容的立体传播,并逐步建立各新闻中心与新媒体中心的合作机制。
解放日报社。在首席评聘上,体现党报姓党,突出导向为先。强调搞活和创新,赋予首席人员的首要职责是领衔策划和组织采写体现党报定位的重大选题,退出机制强调政治导向差错“一票否决”。
在业绩考核上,以“出好稿”、“媒体融合”为重点。设计业绩考核表,鼓励重点稿以及影响力传播力大的稿件,同时增加向新媒体供稿的考核权重。
在薪酬改革上,强调报纸稿酬与新媒体稿酬统一、职务序列与薪酬考核统一,突出加大激励力度、加大收入差距。此外,明确了对中夜班编辑倾斜的政策,对岗位艰苦、责任重大的岗位人员在序列职级晋升中给予特别优惠。
新民晚报社。建立考核档案。对采编人员进行常态化、定量化的考核,科学确定每一位采编人员的业务考评成绩,以此作为两年一次的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晋升的依据。
完善业务考评。由基本分和附加分组成,包括出勤率、工作量、报社五星稿、总编辑嘉奖、职业操守、各类新闻奖项以及其他荣誉奖项、过错惩罚等指标,相应的指标之间设定了合理的比例系数,并赋予不同的分值。
调整薪酬结构。薪酬结构分为固定收入、考核收入、激励收入三部分,三者比例为4:2:4,将职务序列津贴与业务考评成绩相结合,既体现基本保障功能,又加强绩效考核作用。
茶: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的效果怎么样?
上:改革已初步取得以下成效:
一是突出“采编为宝”,淡化行政色彩。三大报社共有约500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采编人员根据专业技术职称和任职年限,聘任进入10级序列岗位。他们不仅能因此增加相应的序列津贴,更重要的是拥有了凭借业绩晋升的基础,以及可预期的专业技术道路上的晋升前景。这种预期和前景有利于把优秀采编人员留在业务一线,而不是“写而优则仕”,大量转移至行政职级序列。
20182月,三大报社全部完成第二轮聘任,共有14名副处以上干部竞聘为首席人员,从干部序列回归专业队伍。这些从处级管理岗位转聘到首席岗位的同志,重新投身业务一线,凭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新闻功底,在版面上频频出彩,为采编人员坚守新闻阵地、专注业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还有30多名部门副主任转聘为“主编”,更加贴近一线业务,他们或亲自写稿编版,或加强业务策划,业务引领作用更加明显。
二是突出岗位贡献,助推人才成长。两轮序列改革,三大报社共聘任首席人员82人次,平均年龄40.8岁,最小的28岁。第二轮首席人员的更新率很高,新上任的首席都占一半以上,新民晚报更是高达76%。这保证了走上首席岗位的都是处于最好状态的最优秀的专业人员,保证了这支精英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首席人员在遴选评审时,完全凭业绩说话,没有任何资历门槛和条件限制,充分体现了崇尚实干、不论资排辈的用人导向,让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
这些首席人员获聘后,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不仅发稿量和编版量同比自己以往都明显上升,而且只占采编人员总量8%的首席人员生产的好稿、好版面数量,占到全报社好稿、好版面总量的25%30%,而且成为收获新闻大奖的主体人群。
原来就业绩突出、报社公认的首席人员,发稿量和好稿量继续一马当先;首次在首席聘任中崭露头角的“黑马”型人才,变压力为动力,希望用业绩证明实力;而那些在首席竞聘中落选的年轻记者编辑,也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以加倍的努力争取在两年后的新一轮竞聘中获胜。
三是突出流程再造,深化媒体融合。围绕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目标就是深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实现业务的扁平化管理。重点是加强了新媒体部门(或全媒体部门)的建设,不仅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采编人员打通混编使用,而且重新设计了发稿流程,优化了内容生产和发布的融合体系,着力解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张皮”的弊端,使两种传播手段发挥出更强大的协同作用。
相当一部分有新闻从业资格的新媒体工作人员也被纳入到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中,这使得新媒体板块的队伍建设也日益规范化和可持续。为了使改革更富有成效,三大报社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细化的配套管理措施,把采编人员在新媒体上的发稿量、发稿速度、反响评价等也列入业绩考核范畴,有效促进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人员融合、内容融合,提高了媒体的传播效率和舆论影响力。
茶:回顾上报集团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历程,有哪些心得和启示?
上:上报集团三大报社推进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从方法上注重了顶层设计,有统有分、充分酝酿、公开公正,使得改革过程总体平稳,推进实施初见成效。
一是顶层设计。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整个过程都是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宣传部的统筹协调下进行。上报集团专门成立了由集团主要领导和各报领导、集团职能部门和各报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方案,加强方案的顶层设计,把握各报改革进程,及时解决共性问题,保障了改革的扎实推进。
二是有统有分。由于三大报社同属一个报业集团,采编队伍有高度的相似性,也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改革方案时,强调了总体框架和原则的一致性,统一了基本的比例、条件和名称。同时,三大报社又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在机构重组、干部调整、考核办法、管理细则上,各有重点,各具特色。这样既保证了改革的同步,避免了报社之间的不平衡,又提高了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充分酝酿。任何一项改革都会触及不同群体的既有利益,都会伴随着怀疑和阻力。为了顺利推动改革,需要反复上下沟通酝酿,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获得团队的共识、认可和支持。从20145月到20155月间,集团和三大报社召开过近百次大大小小的专议会、研讨会、座谈会、通报会,方案细则几易其稿,三大报社光配套办法就制定了15个。
四是公开公正。首席岗位是专业技术队伍中的尖端团队,要求严、责权重、待遇优,荣誉高,是改革的重点和焦点。所以三大报社在首席竞聘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评聘,力求公认。首席获聘后,报社及时明确对其业务上的配套支持,同时制定严格的考核措施,目的就是要让首席人员名至实归,确实发挥顶梁柱作用,真正成为报社业务的领头羊。
编辑 | 王丽遥
编辑:陈心茹


371#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一位管理顾问致张一鸣:今日头条的“狼性公关”,将毁了今日头条 | 砺石
原创: 刘学辉  砺石商业评论  2019-01-02
砺石导言
是谁炮制了今日头条收购优酷、虾米音乐的谣言?是谁散布了今日头条750亿美金估值,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的虚假消息?是谁官司缠身,声名狼藉,被监管机构屡屡处罚,同时还起诉了几乎所有与其业务有交集的明星互联网企业?是谁假借新华社的名义篡改文章标题攻击腾讯?又是谁对媒体的批评声音睚眦必报,污以“黑公关”之名,并通过法律起诉与封号等恐吓手段让媒体人噤若寒蝉?今日头条颇具“狼性”的公关策略确实帮助企业消除了不少批评声音,赚取了足够多的关注度,也给外界舆论制造出今日头条可以和BAT一决高下的错觉。但从长远来看,今日头条这种狼性的公关策略一定会毁了今日头条,其在迷惑外界舆论的同时,也迷惑了自己内部,甚至迷惑了老板张一鸣。让员工、高管与老板都对企业的真实情况丧失了客观、准确的判断。
砺石商业创始人 刘学辉 | 作者
金梅 | 编辑
1
前不久,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媒体上,一篇关于“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正在和阿里巴巴集团洽谈收购优酷、阿里音乐相关业务”的新闻报道广泛流传,该报道声称,“收购金额高达50亿美元,今日头条方面由企业发展高级副总裁柳甄负责此事”。
由于阿里巴巴出售优酷、虾米音乐的内容过于吸引眼球,使得这篇报道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由于笔者对阿里巴巴与今日头条这两家企业都颇为熟悉,所以当看到这则新闻报道时,笔者第一反应就是这可能又是一则谣言。
优酷、虾米音乐隶属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大文娱业务。阿里大文娱业务最早起源于2012年,那时淘宝、天猫在实物电商领域已经站稳脚跟。当时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组织了一次关于“未来10年,20年中国最需要什么?”的战略务虚会。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讨论中自问自答说,“10年后,中国人最缺什么?Double H!健康(Health)和快乐(Happiness)!”。在这次战略务虚讨论后,阿里巴巴集团决定进军承载“快乐(Happiness)”战略的文化娱乐领域。
2013年收购虾米音乐,2014年成立阿里影业,2015年组建阿里音乐与阿里体育、收购优酷土豆,2017年收购大麦网、升级阿里游戏......通过自建业务与投资并购相结合的方式,阿里巴巴集团坚决、迅速的完成了在文化娱乐领域的全面布局。
20166月,阿里巴巴又将集团旗下所有文化娱乐相关的业务重组整合为大文娱事业群,俞永福任大文娱事业群负责人。优酷作为文化娱乐内容中枢的长视频应用,则是阿里巴巴大文娱版块最核心的业务,由杨伟东担任CEO
对于阿里巴巴的大文娱业务,外界很多专家将其简单的定义为内容业务,认为离阿里巴巴的电商主业比较远,也有专家认为阿里巴巴的文娱业务只是承担为阿里巴巴电商主业输送流量的功能,这都是较为片面的理解。其实,阿里巴巴文化娱乐业务的商业逻辑与淘宝、天猫是一致的,它们都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其中,淘宝、天猫侧重实物商品交易,大文娱业务侧重非实物的文化娱乐类商品交易。例如,阿里影业旗下的淘票票,现场娱乐事业群旗下的大麦网,它们都分别已经是电影、演唱会与体育赛事等票务销售领域的领先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马云判断人们未来对文化娱乐类商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布局文化娱乐领域是阿里巴巴集团着眼未来10年、20年的一项长期战略选择,优酷又是大文娱板块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阿里巴巴集团绝不会轻易将优酷出售。
不过阿里巴巴大文娱业务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很多问题,走了很多弯路,除了业绩亏损颇为严重,组织架构与管理层也频繁更迭。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大文娱业务第一任掌门人俞永福在201711月意外辞任,背后缘故至今还是行业内的一大悬疑。之后阿里大文娱事业群开始实行轮值总裁制,由优酷CEO杨伟东担任第一任轮值CEO。但前不久,杨伟东又突然因经济问题被警方带走调查。
杨伟东是阿里巴巴大文娱事业群最近一年公认的一号人物,也被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与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寄予厚望,其因经济问题被带走对历经磨难,正要步入正轨的阿里巴巴大文娱业务是一个巨大打击。也正是因为杨伟东被带走给阿里大文娱业务造成的负面影响,给了“今日头条收购优酷”这则谣言得以迅速发酵的舆论基础。
但外界就此认为阿里巴巴集团对大文娱板块心灰意冷,有意出售优酷业务则是对阿里巴巴这个企业的不甚了解。一方面大大忽视了优酷对于阿里巴巴集团业务的战略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严重低估了阿里巴巴这个中国最成功企业的战略耐性。
区别于传统产业,互联网行业的业务边界相对模糊,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都不断从自己的主业出发,扩张边界到其他业务领域展开生态之争,其中,作为占据用户时长最多的网络视频应用更是成为互联网巨头攻防战争的必争之地。目前,百度有爱奇艺,腾讯有腾讯视频,阿里巴巴有优酷。经过多年的厮杀,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经营环境也已经大大改善,呈现BAT三足鼎立的稳定局面,并逐渐探索出“广告+会员”双轮驱动的商业模式,阿里巴巴绝不会在这个时间点轻易出售如此重要的业务。
另外,阿里巴巴集团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最早的先行者。复盘其20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阿里巴巴之所以把淘宝、天猫、阿里云、蚂蚁金服与菜鸟物流等很多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商业构想都变成了现实,其超强的战略定力与战略耐性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优酷前CEO杨伟东被带走调查后,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巴巴影业CEO樊路远接任阿里大文娱事业群轮值CEO与优酷CEO。樊路远在接手优酷之后,以“投入不变、决心不变、信心不变、耐心不变”为题写给优酷全体员工一封内部信,樊路远在内部信中表示:“阿里对大文娱、对优酷、对内容产业投入的决心、信心、耐心都不会改变”。
阿里巴巴集团方面也表示,阿里对大文娱的投入决心不变,这是从2016年大文娱成立之初,阿里巴巴一直以来的态度。“阿里是一家有理想、使命、愿景的公司,而大文娱是阿里进入数字化时代面向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文娱产业再难做,阿里也会不断的探索创新做到底!这就是战略的定力和决断力,也是时代的选择。”樊路远强调,在“优质”与“健康”的基础上,优酷的投入力度还会加大,而不是收缩。
马云在内部高层会议上也曾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将给到大文娱业务的时间是11年。从2016年整合大文娱业务算起,阿里大文娱业务目前才走过不到三年的时间,短期的挫折并不会让阿里巴巴放弃大文娱业务。做好大文娱业务不仅是阿里巴巴业务发展的战略需求,也关乎阿里巴巴的行业声誉,阿里巴巴未来必将对大文娱业务继续保持长期投入的战略耐心。
长视频业务因其海量的用户与流量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但同时其在商业模式上存在一个天然困境,就是网络视频行业上游的头部内容供应商议价能力很强,网络视频企业的内容采购成本很高,这导致视频企业目前的广告与会员收入很难覆盖高昂的内容成本与带宽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络视频企业在竞争中都纷纷倒闭,最终存活下来的优酷、爱奇艺与腾讯视频,也只能依附于BAT这种资金实力雄厚的巨头企业。
对于字节跳动,其旗下的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与火山小视频等业务均采取聚合、PGCUGC模式,并不需要高额的内容成本投入,而长视频则不一样,优质的版权内容才是其核心竞争力,今日头条自我标榜的“数据与算法”解决其长视频内容的供给问题。今日头条如果收购优酷,不仅需要50亿美金的现金,折合近350亿人民币的收购资金,还需要在未来每年承担数十亿人民币的长期亏损投入,这都是今日头条这种级别的企业无力负担的。
如果今日头条真的收购优酷,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张一鸣以“出让今日头条控股权给阿里巴巴”为代价,彻底并入阿里体系。
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发生的可能,但笔者并不建议马云用优酷业务换取今日头条的控股权,而是建议阿里巴巴一定要远离今日头条这家企业。为什么建议马云一定要远离今日头条,笔者之后会有专门文章分析背后的逻辑。
2
对于“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正在和阿里巴巴集团洽谈收购优酷、阿里音乐相关业务”的传闻,优酷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回应“扯淡”,随后,虾米音乐也回应“扯淡”,阿里巴巴官微更是甩出了“扯淡plus”,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大文娱轮值总裁、优酷总裁樊路远更是愤怒的对外回应称:“胡说八道!”
随着优酷、虾米与阿里巴巴集团官方言辞激烈的回应,正如笔者判断,“阿里巴巴出售优酷给今日头条”的传闻确实是一条不实消息。
那么到底是谁炮制并散播了这条谣言呢?其造谣的目的究竟何在?
这则报道由于财经网、新浪科技与金融界等多家权威媒体的转发而在社交网络上迅速发酵,但这些报道的信息来源都统一指向了一家名为“北京时间财经”的自媒体。1121日下午,名为“北京时间财经”的自媒体在其微信公众号、百家号等多个自媒体平台发表了一篇名为《阿里巴巴出售优酷,50亿美元今日头条接盘的背后》的文章。
作者在这篇文章开篇就写道,“近来视频行业风传,今日头条和抖音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在与阿里巴巴集团洽谈收购优酷和阿里音乐相关业务”,这句话就存在明显纰漏。
笔者对网络视频行业非常熟悉,在“北京时间财经”这则报道出来之前,网络视频行业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字节跳动收购优酷和虾米音乐的消息出来,而文章却声称这则信息已经在行业里风传,明显是自己杜撰。另外,全网关于这条信息的唯一信息源只有北京时间财经,在其他媒体报道中并找不到任何有关今日头条收购优酷的蛛丝马迹。
该文章还写道,“时间财经从重要知情人士处得知,双方确实正在沟通。字节跳动方面,由企业发展高级副总裁柳甄负责此事。据称,洽购金额高达50亿美元”。
北京时间财经对文章中的“重要知情人士”语焉不详。但如果阿里巴巴拟出售优酷给今日头条的消息确实属实,类似这类消息属于公司高度机密,知情者只可能是当事双方的极少数高层与投资银行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核心人员。笔者曾在上市企业负责战略投资工作,深知这种投资消息的保密性,尤其涉及到上市公司,企业双方当事人绝不会泄露,投资银行更是有严明的纪律要求。
“北京时间财经”一文中提到的重要知情人士只可能是这则传闻的主角,要不就是今日头条,要不就是阿里巴巴。但在这篇文章只透露字节跳动方面由企业发展高级副总裁柳甄负责此事,而没有提到阿里巴巴的任何相关信息。从此可以得出,为“北京时间财经”提供这条消息源的较大概率是今日头条方,不可能是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要不就是“北京时间财经”自己凭空杜撰。
“北京时间财经”没有任何信息源而凭空杜撰这条新闻的可能性不大,诸多迹象透露这是有人故意泄露给“北京时间财经”的一条虚假消息,在这则消息之后,又很快有自媒体煞有介事的撰文《今日头条收购优酷的可能与不可能》来遥相呼应,促使今日头条收购优酷的舆论进一步发酵。
类似这样大型的资本并购如果确属事实,企业当事人会严防走漏风声,而在这篇文章中却声称有知情人士故意透露给媒体,实在过于蹊跷。但更为蹊跷的是,在阿里巴巴、优酷为这则谣言感到气愤,紧急进行澄清的同时,今日头条官方却没有对于这则消息做出任何解释,而是任由这个传闻发酵,甚至在其今日头条平台重点推荐,愉悦的享受着这条传闻给今日头条带来的社会关注度与内部员工的自嗨。
可能因为缺乏对这篇报道真实性的底气,当阿里巴巴出售优酷的传闻在互联网上被大肆转发时,“北京时间财经”却在各个自媒体平台悄悄删除了《阿里巴巴出售优酷,50亿美元今日头条接盘的背后》这篇文章。讽刺的是,在“北京时间财经”的官方介绍中写道“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新闻报道”,而这篇文章连半天的时间都没经得住检验。
另外,即使今日头条确实有真实意向洽谈收购优酷并有所接触,但那也只是今日头条单方的一厢情愿,或者阿里巴巴同意与今日头条接触,其目的也大有可能是希望以此为代价控股今日头条。但如果在与对方没有达成收购共识,签署投资协议之前,任何一方把这样的消息透露给媒体,那都是完全没有职业道德与违背行业规矩的。
在不久前,同样一则关于今日头条,也没有真实信息源的消息在互联网上流传,至今还是一个谜。有传言称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已完成不低于25亿美元金额的Pre-IPO融资消息,投前估值达到750亿美元。这则消息的来源统一指向华尔街见闻旗下《全天候科技》一篇名为《独家 | 今日头条母公司完成不低于25亿美元Pre-IPO融资,云锋基金参投》的文章,除了这个信息源,全网再没有任何一家媒体确认此信息源。
文章称,“全天候科技获悉,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已完成金额不低于25亿美元的Pre-IPO融资,投前估值达到750亿美元。同时,今日头条内部已启动IPO相关的准备工作,计划明年上市”。
2018年以来,关于今日头条将和阿里系“联姻”的传闻不断。有报道称,阿里巴巴投资了今日头条,不过,阿里则坚决否认投资今日头条。4月,阿里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主动公开表示:“阿里巴巴对文化产业有极大的兴趣和战略,但阿里巴巴无意也不善于媒体产业,未来也是如此,说实话我们缺少媒体集团的基因和兴趣规划。想也没有想,做肯定也做不好,所以早就断了这个念想。”
今日头条在今年春节后曾以500亿美金的估值向市场询价,但因遭遇监管风波而融资遇冷,后估值被迫调低至300-350亿美金之间。如今,今日头条又突然传出以750亿美金估值完成融资的消息,让业内人士对其真实性多有质疑。
而全网除了全天候科技的这篇信息源,蹊跷的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关于今日头条完成融资的信息。只有《腾讯没有梦想》一文作者,今日头条的死忠粉丝,自媒体人潘乱在其个人公号煞有介事的写了一篇《今日头条融资故事:得到的和错过的》遥相呼应。那么全天候科技文章中语焉不详的信息源到底是谁?这不言自明。
一边利用媒体故意对外释放融资消息,另外一边却遮遮掩掩的不敢公开宣布,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3
近些年,一些企业故意提供“吸引眼球的虚假消息”给自媒体,自媒体不加辨别的进行发布作为舆论发起点,各路媒体再争相跟进报道,吸引大量读者关注,在将媒体与读者愚弄过后,最后被证实为一则虚假消息。这种情况在这些年频频发生。
这属于明显的造谣与传谣,但这种通过“散播虚假事件,制造悬疑,吸引公众眼球”的伎俩不仅没有受到法律的惩戒与舆论的谴责,而是被视为高明的公关手段与低成本的营销方式备受推崇,主导者引以为傲,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对这种公关炒作方式趋之若鹜。
但是,当你在通过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悬疑,吸引眼球时,你是否考虑过有可能给阿里、优酷与虾米音乐等企业造成的伤害,是否考虑到被你愚弄的媒体与无数被愚弄的读者的感受。
另外,笔者还发现,对作恶企业一向严苛的媒体界鲜有人对今日头条有所批评,而更多的是褒奖与赞美,这让笔者感到有所不解。批评腾讯较为著名的有两篇文章:《腾讯没有梦想》与《反思腾讯战略》,两者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今日头条与抖音推崇备至,将其称为伟大和颠覆性产品。但今日头条真的配得上如此赞美吗?
仔细研究今日头条基于“数据与算法”的智能推荐模式,核心就是偷窥用户的历史阅读数据,通过算法分析得出用户的阅读喜好,一方面给用户推送一些迎合用户兴趣喜好的固化内容,另一方面“夹带私货”,故意推送一些打色情擦边球,耸人听闻,毫无营养却容易“上瘾”的“垃圾信息”给用户阅读,以迎合人性中低俗、阴暗的部分,用户在阅读了这些“垃圾”信息后,再进一步给用户推荐更多类似的低俗内容,借此将用户圈养在自己的App世界,从而实现平台的巨大流量。
今日头条系的产品崛起,给用户,给产业,给社会都带来诸多恶劣影响,也引起新闻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多次严厉管制。
20171230日,国家网信办正式约谈了今日头条,针对其持续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违规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等问题,要求今日头条App中“推荐”“热点”“社会”“图片”“问答”与“财经”等6个频道暂停更新24小时,并永久取消内容低俗的“社会”频道。
2017329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又曝光了今日头条发布虚假广告,二次跳转引诱消费者步入圈套,并着重指出今日头条两点问题:
(1)虚假医疗广告。今日头条广告“二跳”,广告首页是完全正规合法的处方药品,但只要点击进入实质性内容的第二层页面,就会反复出现“专家微信号”虚假广告;
(2)逃避监管。今日头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几个大城市发布的广告信息和其他地区并不相同,大城市管得严,只有在二三四五六线管得松的城市,今日头条才会大量刊登违法广告。
45日,今日头条因广告违规一事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处罚,罚款总额近百万元。
44日,继网信办之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约谈了今日头条,要求其将网站上的低俗、暴力、血腥、色情、有害问题节目立即下线。410日,广电总局在督察“今日头条”网站整改工作中,意外发现该公司组织推送的“内涵段子”App和相关订阅号存在导向不正、格调低俗等突出问题,引发网民强烈反感。为维护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清朗互联网空间视听环境,依据相关法规的规定,广电总局责令“今日头条”永久关停“内涵段子”App及订阅号,并要求今日头条举一反三,全面清理类似视听节目产品。
814日,广电总局发布《国家广电总局持续巩固上半年对视听网站整治效果》的官方文件,文件显示,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近日分别对“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开办单位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和“抖音”“火山小视频”开办单位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作出警告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前不久,笔者曾在砺石商业评论发表过一篇名为《劣币今日头条》的文章,对今日头条的模式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批评,引起巨大社会反响。这篇文章受到很多专家的肯定,也收到很多媒体朋友的善意提醒,朋友提醒,“今日头条路子很野,小心通过法律起诉等方式来进行恐吓”,笔者这才理解为什么很少有媒体去批评今日头条,因为大家都担心招惹上麻烦。任何一家媒体去应对一个大企业庞大的法务与外雇律师团队,都是很难缠的一件事。
在之前今日头条曾起诉多家自媒体,并对其冠以“黑公关”之名。就在最近被今日头条污蔑为“黑公关”的自媒体“国际投行研究报告”运营者凌建平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起诉今日头条,要求今日头条进行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4.9996万元和4元共享单车费。另外,近期今日头条还起诉知名科技虎嗅侵犯其名誉权,索赔80万元,虎嗅则反击字节跳动公司在多家媒体上对虎嗅进行诽谤攻击,在事实上构成了对虎嗅名誉的侵害。
果然,广受公众认可的《劣币今日头条》一文,在不久后也被一股隐形的力量悄无声息的在微信平台删除。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今日头条滥用平台权力,私自对砺石商业评论的今日头条号进行了封杀。而就在批评今日头条之前,砺石商业评论还一直被今日头条平台视为最优质的内容创作者之一。
除了媒体人忌惮今日头条,包括腾讯、百度、新浪微博、知乎与快手等一些知名企业也不胜其扰,屡屡被其在公关战中碰瓷。官司缠身,被监管机构屡屡处罚的今日头条却始终向外界扮演成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形象。
就在2018年初,今日头条方面发布声明称百度利用垄断进行“不正当竞争”,之后6月份又起诉腾讯,要求腾讯公司立即停止一切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同时赔偿今日头条公司共计900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而事实是20185月以来,“今日头条”及“抖音”系列产品的实际运营者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其自有新闻媒体平台等渠道大量发布、传播贬损诋毁腾讯公司的言论、文章或视频。530日,今日头条甚至通过故意修改标题、篡改文章来源的方式,在其自己控制运营的数亿级新闻媒体平台上,以新华社的名义大范围主动推送文章《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的文章。
今日头条这种不断碰瓷,颇具狼性的公关给企业赚取了足够多的关注,制造了很大的品牌势能,也给外界造成今日头条可以和BAT一决高下的错觉。但今日头条的公关在迷惑外界的同时,也迷惑了自己内部,甚至迷惑了老板张一鸣,让公司内部的员工、高管与老板对自己的企业丧失了准确的判断。
在艾瑞最新公布的201811月份移动App20位排名中,腾讯有微信、QQ、腾讯视频、QQ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酷狗音乐与QQ音乐等7款产品入围。阿里巴巴有支付宝、手机淘宝、新浪微博、高德地图与UC浏览器五款产品入围。百度也有手机百度、爱奇艺、百度地图与百度输入法四款入围。而今日头条系产品无一款入围。即使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与火山小视频是近些年新崛起的明星应用,但这种备受质疑的产品是不是真的具有用户价值与社会价值?没有用户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产品又是否具有护城河与持久生命力?从业务根基来看,今日头条还远不具备和BAT一决高下的实力。
201858号凌晨,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消息,内容是庆祝抖音Tik tok在第一季度的苹果商店下载榜中排名全球第一。他随后又在消息下方的留言处写道:“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然后,性格一向温和的马化腾直接在张一鸣朋友圈底下回应:“可以理解为诽谤。”张一鸣回复马化腾:“前者不合适讨论了,后者一直在公证,我没想有口水战,刚刚没忍住发了个牢骚,被我们PR批评了。材料我单独发给你”。马化腾接着回复张一鸣:“要公证你们的太多了”,张一鸣无言以对。
之后不久,一篇题为《教育专家诤言无昧:腾讯、共青团为何一再为网游洗白?》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开来。文章指出,为了网瘾孩子的血债和万千凋落的青春,强烈建议国家启动对游戏利益者的相关法律程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部分批注内容“(这一段去掉吧。因为王锋的确说的是很有道理的。。。不然会让文章变成为黑而黑)”没有被删除,疑有黑稿之嫌。腾讯怀疑此黑稿正是今日头条所为。
对此,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也在朋友圈怒斥此事。马化腾称,若不是这个纰漏,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黑公关是多么猖獗。“一贯佛系忍忍就算了,但是时候挖根源了。”
今日头条在公关舆论上的声势也许给张一鸣造成了一种错觉,其真的可能以为自己的产品、技术、数据与算法很伟大,也有可能认为今日头条真的很委屈,是因挑战权威而被巨头封杀的孤胆英雄。当然把这些责任完全归结于今日头条的公关团队并不公允,毕竟“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首先,创始人张一鸣需要深刻反思今日头条的价值观,到底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其次,今日头条的公关团队也要有足够的专业度去管理上级,而非盲目顺从上级,更不是助纣为虐。
笔者不是传统媒体人出身,之前在上市公司负责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投资工作,也曾为数十家企业提供过长期管理顾问服务,后来偶然机会创建砺石商业评论,又得以开始接触大量媒体人与公关从业人员。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的经历再加上最近一年与公关人士的接触,让笔者对企业的公关工作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笔者在一次企业内部的培训中,将企业公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消除负面舆论;第二层次是主动沟通塑造品牌口碑;第三层次是驱动公司商业模式、战略、运营与价值观的进化。
第一层次的公关工作最为容易,只要企业有钱,有关系,能收买足够多的媒体或者雇佣足够多的律师让媒体闭嘴就行,但这种做法会阻断很多批评但具有启示价值的声音传递到企业管理层,而企业管理层收到的全是对企业的赞扬,慢慢就会让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失去客观、准确的判断,其对企业问题的认识和社会的看法相隔十万八千里。
另外这种公关做法虽然可以扼杀掉一部分批评的声音,但这种批评的声音永远不会消绝,只会让企业的负面舆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有一些媒体平时怯于批评,没有消解的出口,一旦企业出现重大公关危机,就会出现无数媒体“破鼓万人捶”的现象。
第二层次的公关相对难一些,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度与责任感,能够以专业的方法与工具让外界理解你所做的正确事情,消除误解,从而建立品牌口碑。这种公关做法虽然费时费力,但会赢得较多媒体的理解与包容,即使企业有一天出现偶然性的公关危机事件,也不会出现很多媒体“落井下石”的现象。
第三层次的公关最难,不仅要求公关从业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度与责任感,还要有极强的战略思维与长远眼光。通过自己对市场复杂声音的专业判断,将有价值的声音反馈给决策层,反向驱动公司商业模式、战略、运营管理与价值观的进化发展,进而将企业因自身原因可能导致的公关风险彻底消解。
笔者与中国很多著名企业的公关从业者多有交流,能做到第一层次的很多,做到第二层次有一小部分,但能做到第三层次的寥寥无几,但也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凭借专业度、责任感,战略思维与长远眼光,持续推动着企业的向上向善生长。
4
《阿里巴巴出售优酷,50亿美元今日头条接盘的背后》一文推出后,不仅给阿里巴巴、优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还愚弄了中国的整个媒体行业与无数读者。但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之后,却随着时间流逝而被人遗忘,不了了之。背后的造谣者没有得到该有的惩罚,这只会激励造谣者继续为所欲为。
类似这种“狼来了”的故事已经在国内频频上演,如果未来不能得到遏制,将会逐渐消耗掉中国媒体行业的公信力。
所以,对于公关从业者,笔者建议一定要遵循正道,提升专业度,而不要再痴迷于这种旁门左道的公关伎俩。对于媒体人,笔者也呼吁大家深度思考,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要沦为企业操纵舆论的工具。
作为一名管理顾问,笔者曾研究过国内外上千家知名企业的商业案例,这些案例都证明了一个道理,“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上限”,所有优秀的企业都是秉持向善,向上的价值观,致力于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让用户的生活越来越好。让用户变得越来越糟糕的劣币企业,有可能短期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但企业注定不会持久,更不会赢得行业与专家的尊重。
对于张一鸣,笔者不再以媒体人的身份,而是以长期从事管理顾问的经历真诚建议,多倾听一下市场对今日头条的真实声音,除了减少对“数据、算法与人性弱点”无所不用其极的利用之外,还要坚决摒弃这种狼性的公关方式,这种公关方式虽然能换来公司一时的势能,但从长久来看,一定会毁了今日头条。
当然这篇文章不一定能得到张一鸣与今日头条的认可,也许同样会被冠以“黑公关”之名。但还是真诚的希望,这篇文章能促使今日头条真正开始对这种“狼性”公关的反思,放弃那些旁门左道的公关伎俩,正道生长。
编辑:陈心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