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9-1-4 20: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宇宙学的最新进展
新华网
百家号01-0307:37
人类天生就对我们的起源和所居住的环境抱有好奇心。说到起源,没有比宇宙的起源更重大的议题了。这个大问题就是宇宙学所要讨论的话题,也是现代物理学重要的分支。
我们知道宇宙已经有137亿年的历史,过去20年里宇宙学又研究了什么呢?宇宙学主要研究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宇宙由5%的普通物质组成,比如原子,原子是行星、恒星基础的组成物质。还有25%的成分是暗物质,这些暗物质不会产生任何类型的光,但是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却扮演了重要角色。另外70%是由暗能量组成,这种力量让宇宙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膨胀。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比如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由上千亿颗恒星组成,地球在银河系盘面上距离中心三分之二处的位置上,那么我们这个星系的起源是什么呢?
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大爆炸之后短短一秒钟的时间里,宇宙经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时刻:它在极短的时间内急剧扩张;一开始宇宙只是一个奇点,在爆炸的过程中出现了量子波动,爆炸之后到10-10 秒(疑为原报数字排版错误,应为 10 10 次方分之一秒)秒之间就出现了暗物质,然后又出现了其他的一些现象。
那么我们是如何知道宇宙是这样产生的呢?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我们只是看到物体它过去的样子,和其他科学家不同,天文学家是一群观测过去的科学家。
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有上千亿颗恒星,光从一端穿梭到另一端需要10万年,离我们最近的星系M31距离我们有两百多万光年,还有星系团,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比较大的是室女座星系团,有5400万光年。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星系团的样子是5400万光年以前的样子(光年是距离,不是时间),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诞生。
宇宙当中有一千亿个星系,恒星的数量就更多了。每一个星系都有1000多亿颗恒星,所以星海浩瀚!有一些星系距离我们太远,尽管现在看不到它们,但是物理学家可以了解到星系形成之前的状况。
宇宙大爆炸之后,现在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就已经产生,它能够为我们提供宇宙的第一手资料。在137亿年的宇宙膨胀历史中,它一直在为我们传递相关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到早期宇宙的样子。
现在的宇宙学是建立在物理学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数学的方式来研究宇宙。尽管我们无法去其他星系做实验,但是可以通过在不同的时间段截取一些信息来研究宇宙学。这个方式非常强大,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之前,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模拟和推演宇宙演化的过程,做这样一个实验首先要了解宇宙初始的状态,然后需要对宇宙成分有基本的假定,之后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进行建模,通过求解一些物理定律,最终形成目前宇宙的情况。
我们的未来在哪里?人们已经决定花费数百亿元来开发一些设备探索宇宙,中国也参与了很多。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把恒星和星系通过电脑来演示,甚至也可以演示大爆炸时期的量子波动。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或许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行星、模拟最初生命的情况。(作者:卡洛斯·弗伦克,系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杜伦大学教授,此文是作者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星’征程”论坛的演讲,国家天文台整理)
编辑:陈心茹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9-1-6 13: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刚刚,天狗食日啦!
新华社  2019-01-06
刚刚,天宇上演“日偏食”罕见现象,我国可见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北方大部地区可见“带食日出”。
新华社记者们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天象奇观!一起来看像月牙儿般的太阳吧!
这是168点在北京宣武门附近拍摄的日食。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这是16日在北京东四环外拍摄的日偏食。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这是16日在北京拍摄的日偏食。新华社发(张燕辉 摄)
16日拍摄的日偏食。黄敏
这是16日在济南拍摄的日偏食。新华社记者 朱峥
这是16日在山东省邹城市大束镇拍摄的日偏食。 新华社发(王齐胜 摄)
这是168点在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拍摄的日食。新华网发(郭浩 摄)
编辑:陈心茹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9-1-6 16: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科技巨头正在推动媒体大变革
腾讯科技©
本文转载自“腾讯科技”,审校:金鹿,责任编辑:erlonggong
1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随着更多科技公司涌入流媒体行业,2019年将是媒体加速转型的一年。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放弃传统卫星和有线电视服务,苹果、AT&T、亚马逊、Netflix、迪士尼等公司预计将增加内容支出,并提供新的流媒体服务。
图:2017129日,沃尔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伊格尔(Robert Iger,左)和黛西·里德利(Dasy Ridley)出席Disney PicturesLucasfilmStar Wars: The Last Jedi》的首映礼
今年,腾讯科技将前往消费电子展(CES)看看技术的未来。在这个时刻,支撑过去十年数字变革的设备——iPhone,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苹果股价本周的暴跌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接下来会怎样?
一月份的第二周,来自媒体、技术和广告行业的15万名高管将蜂拥至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参加一年一度的消费电子展,了解将改变我们沟通和消费内容方式的平台和功能。
虽然媒体巨头们在这里没有展位,但CES聚焦的技术对娱乐业越来越重要。5G流媒体功能和圆滑的曲面屏将成为传统媒体巨头、新晋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的消费战场。
新年伊始,苹果发出了下调营收的警告,表明了全球风险、消费者习惯和大数定律都已发生变化。在CES上,我们可以预料到许多问题,比如其他公司将遭遇与苹果类似的影响,以及苹果的挑战可能对娱乐业产生什么影响等。
对于内容公司来说,苹果是一个强大的门户,无论是作为苹果音乐(Apple Music)的零售商,还是作为从流媒体服务和游戏收入中分一杯羹的应用店(App Store)所有者,都是如此。
这里有些关于全球媒体在CES展会期间和2019年全年将会发生大事件的预测:
苹果将推出内容大餐
今年,我们可以预计苹果将在流媒体视频领域迈出迄今最大的一步。苹果可能推出自家版本的“Amazon Channels”,使苹果用户能够访问HBOShowtimeStarz的订阅内容。这将使它成为亚马逊和Netflix的更直接竞争对手。
我们还可以预计,苹果将在内容方面投资至少10亿美元。该公司不需要收购工作室,尽管它已经在考虑收购目标。我们将拭目以待,看看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变化,苹果是否打算收购,而不是在好莱坞建立和授权其内容。
2018年,苹果达成了一系列备受瞩目的内容交易,包括与独立电影制片商A24签订了几部电影的多年协议。苹果获得了《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和《史努比》(Snoopy)的版权,并宣布与芝麻工作室(Sesame Workshop)合作开发新的儿童节目。
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的公司HelloSunshine正在为苹果公司制作一系列电视剧,包括由威瑟斯彭、詹妮弗·安妮斯顿(Jennifer Aniston)和史蒂夫·卡雷尔(Steve Carrell)主演的一部电视剧。
这些内容预计将与Apple Music捆绑起来,或者免费提供给苹果用户,以此作为将iPhone与安卓和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一种方式。
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苹果将与Netflix和亚马逊展开竞争,这两家公司今年在内容方面的支出都将大幅增加。随着iPhone销量不再推动增长,我们将看到苹果为其新的流媒体业务增加更多火力。
2.没有重大并购
经过2018年的大规模整合后,今年的超大规模交易将变得更少。迪士尼预计不久将敲定与福克斯的交易,康卡斯特(Comcast)将重点放在Sky上,而AT&T重点完成与华纳传媒(Warner Media)的合并,这些新的巨头集团都将忙得不可开交。
随着亚马逊迅速扩大其在好莱坞的影响力,该公司很可能会关注其余的独立制片公司。但是,考虑到这些科技巨头对内容的授权能力,它们并不一定要收购独立的工作室。
然而,我们可以在两个关键领域看到例外情况。首先,一旦莎莉·雷德斯通(Shari Redstone)成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永久首席执行官,她今年可能会推动CBS和维亚康姆(Viacom)的合并。其次,在广告界,当广告代理控股公司的业务同时受到咨询公司和程序化广告平台的挤压时,它们将寻求合并交易。
但是,当涉及到规模较小的媒体公司时,今年他们可能会独自坚持下来,因为他们感觉到庞大竞争对手的压力越来越大。Discovery将加倍投入其利基服务,以吸引住高尔夫等体育运动的超级粉丝。而那些不具备创建Netflix级竞争对手的公司,如AT&T和迪斯尼,将越来越专注于成为Netflix和亚马逊的供应商。
由于迪士尼和华纳兄弟今年从供应商转变为竞争对手,Netflix和亚马逊需要这些内容。授权协议的相应缩减将增强他们自己的资金来源和制作更多原创内容的能力。Netflix将面临真正的竞争,消费者将被迫做出艰难的选择。
今年,Netflix将面临来自Disney+AT&T新服务的首次直接竞争。再加上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许多消费者将开始在各种流媒体服务中做出选择。Disney+会因为更便宜的价格而侵蚀Netflix的订户基础吗?可能不会,因为最初的服务会有很大的不同。
但如果美国陷入经济衰退,它就必须有所让步。即使消费者将完整的电视捆绑包缩减为瘦小的产品,他们还能维持多少额外的订阅量?可能只有几个。而超负荷的消费者坚持使用一两个真正提供价值的服务,将会推动内容方面的激烈竞争。
说到挑选,传统的电视捆绑包将失去更多的用户。预计传统的运营商,如CharterSpectrumDish,将遭受用户因“封包”而遭受的损失。“封包现象”只会越来越普遍。有线电视公司不能证明支付更多的费用是合理的,尤其是在二线频道。
内容公司要么希望获得更高的费率,要么将观众吸引到自己的流媒体服务上,这既提供了更高的利润,也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HBODish Networks上长达数月的“封包”仍在持续,在新年前夕“封包”后,Spectrum用户仍无法访问Tribune频道。
3.影院窗口期被打破
很多人都在谈论电影公司将如何努力缩短电影在影院和家庭影院之间的放映间隔时间。现在的情况是,连锁影院为了保护自己的门票销售,要求电影在家里播放前有90天的窗口期。
事情是这样的:Netflix已经开始小规模地打破窗口期,在少数几家影院上映《罗马》(Roma)和《蒙上你的眼》(Birdbox)等影片,为期数周时间。此举旨在帮助影片争取获得奥斯卡奖的资格,并引发市场轰动。但Netflix对这些90天窗口期施加压力的真正方式是通过流媒体播放原创、高成本的电影,比如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主演的《蒙上你的眼》,以及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营销活动。
传统媒体巨头迪士尼将在90天的传统窗口期上进一步施压,推出专为Disney+提供的电影。这家流媒体服务公司将播放之前为影院发行而设计的影片,如《淑女与流浪汉》(A Lady and The Tramp)的翻拍版和安娜·肯德里克(Anna Kendrick)的喜剧。
从技术上讲,迪士尼并没有因为这些电影的流媒体首映而关闭任何窗口期,它只是把连锁影院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新电影类别中剔除,从而完全消除了这一窗口限制。与迪士尼授权Netflix观看的电影不同,迪士尼将获得有关观众流媒体习惯的所有详细信息。
有趣的是,迪士尼是一家没有向连锁影院施压、并要求它们缩短保护票房收入窗口期的电影公司。这是因为它的戏剧业务在这样一个冲击更小、影响更大的环境中正蓬勃发展。2018年,迪士尼占据了美国26%的票房市场份额,高于前一年的22%。正是由于迪士尼的庞大规模,它不仅可以通过完全跳过影院版而让自己在Disney+上推出的电影窗口期消失,还可以为《黑豹》(Black Panther)等大片上映保留窗口期。
环球影业(Universal)和华纳兄弟这两家公司直言不讳地表示,有必要在影院上映后更短的时间,发布家庭影院版电影。他们并非一定要坚持“day and date”模式,即电影在影院上映的同时就能在家里看到。消息人士表示,影院版和家庭版之间三个周末的窗口期最合适。
值得注意的是,环球和华纳兄弟去年都达成了有意义的交易。环球的母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将收购天空广播公司(Sky),华纳兄弟将并入AT&T。受其规模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机会的鼓舞,我们预计2019年这一领域将出现巨大变化。
例如,Sky在英国的业务范围可能会成为更短窗口的试验场。电影公司从英国影院获得的票房收入占全球票房收入的比例较小,这为实验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平台:如果电影公司疏远影院所有者,不会有损失太多收入的风险。
4.内容差异化与收集数据
无论是AT&T和迪士尼在寻求向消费者销售订阅服务,还是苹果和亚马逊在原创节目上再投资数十亿美元,内容都是最大的差异化因素。这就是AT&T想将时代华纳和HBO收归旗下的原因。这样,当下一次价格战打响时,它就不仅仅是销售普通手机的通话时间了。
随着iPhone升级周期的延长以及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功能,苹果希望确保自己的手机上有值得坚持的东西,甚至可能是值得付费的东西。
媒体公司越直接控制他们的内容,他们就会有更多关于消费者的信息。如果我们能从Facebook2018年所遭遇磨难中学到些教训,那就是“数据就是王道”,如果管理得当,它能带来巨大的广告价值。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编辑:陈心茹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22: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宇宙深处检测到神秘电波信号?这究竟是什么?


一不留神,又有天文发现上了热门。

外星人的无线电讯号 | 微博:@英国报姐

发现倒是真的,但非扯一句“不排除是外星智慧的迹象”,就是故意把人往沟里带了。就好比三更半夜听到动静,非要说“不排除是闹鬼”——这是想解释问题,还是要故意唬人呢?

话说回来,这些讯号怎么回事?真‧没人知道。但这正是它们的诱人之处。

先作个名词解释。快速射电暴,从字面上就能看出个大概:“快速”,意味着它们持续时间极短,大概只有几毫秒;“射电”,意味着这些信号位于射电波段,大概就是无线电波的一种;而“暴”,意味着它们会突然出现,毫无预警。

结合在一起,快速射电暴便是天文学家发现的一类突如其来却又转瞬即逝的射电信号,通常来源于银河系外遥远的宇宙深处。这也意味着,不论到底它们由什么现象或者过程产生,都必然涉及到宇宙中大量能量的突然爆发。

快速射电暴示意图 | geekweek.pl

能量具体有多大呢?大概相当于把太阳在几十年到上万年里释放的能量,在几毫秒内一下子全部释放出来。

虽然能量巨大,但可想而知,这种没由来突然闪一下就消失的信号,别说研究了,连找起来都极其困难。也正因为如此,自2007年首次被人察觉以来,天文学家迄今发现的快速射电暴,加在一起也才只有60多个。

而加拿大的CHIME射电望远镜,就是下图里看起来不太起眼的这些金属网,去年7到8月试运行期间,就接二连三地一口气发现了13个快速射电暴事件!难怪这一发现能够发表在《自然》这本顶级科学期刊上了。

CHIME射电望远镜 | agenparl.eu


说起来,天体物理学家对这些快速射电暴的来源,也不能说是毫无头绪。毕竟,持续时间极短,能量又极大,这本身就已经把它的源头圈定得七七八八了——只能是宇宙里少数尺度不大的超高能现象。

理论学家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来解释它们的成因,包括中子星或黑洞的并合、磁星的超级耀斑爆发、特殊超新星的爆炸、带电旋转黑洞的磁层坍缩等等。

实际上,对于快速射电暴来说,真正令天文学家头疼的,不是这种现象解释不了,而是理论太多,观测数据却太少,难以判断哪种或者哪些理论才是正途。

当然,严格来说,倒也确实不能排除外星智慧文明的活动。

哈佛大学脑洞一向很大的Avi Loeb教授就曾提出,说不定外星文明使用超强的脉冲辐射推动光帆来作穿越星际的旅行,多余的辐射照到地球,便可能成为我们探测到的快速射电暴。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耳熟?没错,这个场景跟Loeb教授担任咨询委员会主席一职的“突破摄星”计划如出一辙。该计划打算借助光帆,将邮票大小的星际探测器推进到光速的1/5,在有生之年飞抵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并传回近距离拍摄的影像。

“突破摄星”计划示意图

问题在于,外星文明的这一说法,这既不是唯一可能的解释,跟其他天然形成的理论相比,也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可言。

更何况,能在几毫秒里消耗掉太阳几十甚至上万年光和热的外星文明,技术水平想必远远超过地球人类想象。如此先进的文明,还会瞧得上连地球人类都快要掌握的(如此落后的)光帆技术吗?恐怕还得打上一个特别巨大的问号才行。

所以,虽然不排除外星智慧的迹象,但这种说法的可信程度嘛……非同寻常的论断需要有非同寻常的证据来支撑,而目前的观测数据根本连证据都还称不上。现在就对这个脑洞深信不疑,那就不是科学,只能说是信仰了。

获得更多的观测数据,这正是天文学家求之不得的事情。

要知道,快速射电暴转瞬即逝,只有短短几毫秒的时间。别说召集更多射电望远镜来联合观测了,就连发现它的望远镜都来不及作更多的反应,只能被动记录接收到的信号。要是望远镜错过了这几毫秒,想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对不起,宇宙可不带回放键的。

当然,话也不能说这么满。虽然宇宙不带回放键,极少数的快速射电暴却是自带重播键,会不止一次反复出现的。说是“极少数”,可在CHIME望远镜公布这次发现之前,这样的实例只有一个。那是2015年由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面天线——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发现的,可以说是真正的宇宙孤品。

阿雷西博天文台 | solapur.pixnet

相比只出现一次就再无音信的同类,可复现的快速射电暴研究起来无疑有着更大的优势。能够反复出现,意味着天文学家有机会用不同的设备,对同一天体作更全面的观测。而反复出现本身,也给之前的许多理论解释提供了判据。至少,中子星没办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并合,超新星爆炸也不能。

换句话说,可复现的快速射电暴,有可能成为一个突破口,帮助天文学家一举破解此类神秘现象的真正成因。如果它们真的存在的话。毕竟,之前全宇宙中人类所知的只此一例。正所谓孤证不立,你没办法判断它是否能代表一类真实存在的天文现象。

而CHIME此次发现的13个快速射电暴,其中1个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又反复出现了至少3次。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二个可复现的快速射电暴。



13个快速射电暴的动画示意图 | NRAO Outreach/T. Jarrett (IPAC/Caltech); B. Saxton, NRAO/AUI/NSF

现在,可复现的快速射电暴终于不再只有孤证,可以放心地当作是一类真实存在的天文现象来研究了。可以理解,这一发现对天文学家来说有多珍贵,珍贵到他们把这一条单列出来,又写了第二篇论文,完成了对《自然》杂志同一期的二刷成就。

发现了第二个,还意味着未来有可能会找到更多。要知道,CHIME望远镜还没有最终建成,只是在试运行期间小试牛刀。可以预期,等它真正建成正式开光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快速射电暴被收入囊中。

只有获得了足够多的观测数据作为支撑,天文学家才有机会真正弄清楚这些神秘讯号的确切成因。而在此时此刻,对于这些讯号到底是怎么回事,靠谱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知道!

那,万一,更多的数据把所有可能的自然成因全排除了呢?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外星智慧的迹象”成了这种现象唯一的解释,科学家一定会嗨翻天的。要知道,能够证明外星智慧的存在,那意义可要比发现什么可复现的快速射电暴重大多了。

只是,不是现在。


【案例】别被忽悠了!宇宙深处传来神秘信号,事实并没那么炸裂!
昨天,一篇题为《外媒炸裂!真是外星人?宇宙深处神秘信号到底要不要回应?》的文章刷屏。
文章先强调消息并非来自地摊小报,并列举了一大堆外媒的报道,然后得出结论——这个消息堪称是全球头版头条。实际上,这样的逻辑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个消息只是外媒科学版块的日常报道,用上惊人标题也属于常规操作。毕竟,外媒也是媒,也需要流量,标题党无国界。
这篇文章运用不少浮夸的描述,刺激大众的G点,让很多读者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把不是来自地摊小报的科学新闻,写出十足地摊小报的味道。不愧是专业写爆文的,厉害!对此,大家当做消遣就好,别太认真,一认真你就输了。
话多饶舌,讲一讲这个“炸裂消息”本身吧。这实际上是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仪(CHIME)的一项成果——2018年7月至8月期间,在宇宙中新发现13个快速射电暴(FRB)。
快速射电暴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无线电信号,持续时间很短,却能爆发出超强能量。自2007年首次被发现以来,天文学家对快速射电爆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十余年来只探测到数十起,至今也没弄明白它们的来源。
主流观点认为,快速射电暴是一种高能天体物理现象,源自诸如超新星爆发、中子星碰撞或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等极端事件。也有非主流观点指出,这可能与外星文明有关。对于宇宙中未解之谜,外星人的解释往往能够保留一席之地,尽管可能性微乎其微。
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仪新发现的13个快速射电暴有两点令天文学家颇为关注。
首先,其中一个名为FRB 180814.J0422+73的快速射电暴信号出现重复,它反复出现了6次。这个快速射电暴的位置被锁定在15亿光年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二个出现重复的快速射电暴。
在此之前,FRB 121102是唯一一个出现重复的快速射电暴,位置被锁定在距离地球约30亿光年的一个矮星系。
其次,新发现的13个快速射电暴集中在较低频率范围内,最低达400兆赫,是迄今为止记录到的频率最低的快速射电暴。这有助于排除一些解释的可能性。
基于以上两点,天文学家分别写了两篇论文进行介绍。
《第二个重复的快速射电暴》:
《频率低至400兆赫的快速射电暴的观测》:
两篇论文都是2018年11月份提交的,并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网站上。然后引来外媒的纷纷围观,再就被国内自媒体炒作成全球头版头条。说白了,这就是一条普通的科学新闻,并没有那么炸裂。
话说,如果快速射电暴真是外星人传来的消息,那么也无奈得男默女泪。比如,新发现的FRB 180814.J0422+73,源自15亿光年外。这意味着它是15亿年前发出的。假设我们给它回个话,同样也要15亿年才能传达。一来一回30亿年,别说黄花菜凉了,连太阳公公都快凉了。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仪是一台运行仅一年多的后起之秀,主业是读金庸,啊不,主业是绘制宇宙中氢强度的分布情况。同时,它还具备强大的无线电探测能力,将成为探测快速射电暴的得力助手。


最后,不管快速射电暴起源于什么,作为三体迷,口号还是要喊起来的: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编辑:冉玲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