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41#
发表于 2019-3-11 22: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每日一怼(183)

心领神会  xīnlĭng-shénhuì

2019年3月11日《长沙晚报》第8版刊登《多方合力让“她”就业不再难》一文,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也有一些企业会找一些其他理由婉拒,比如‘我们提供的待遇可能和你的期待不符’‘我们的岗位要求和你的匹配度不高’。对此,于桂玲也只能心领神会。”这段文字中的“心领神会”使用有误。
“心领神会”指的是不用对方明说,心里明白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简单地看“心领神会”这个成语的语义,用在这段文字中似乎符合其语义,但是这个成语具有积极意义,一般只能用在行为主体感到高兴的事上。这段文字说的是行为主体“于桂玲”在参加招聘时受到“一些企业”的“婉拒”,按一般的常理来说,这应该是让她不高兴的事,因此“心领神会”使用在这段文字中不合其语境。
可把“心领神会”改为“心知肚明”之类的话语。“心知肚明”的意思与“心领神会”差不多,但它具有消极意义,正合于这段文字的使用要求。


作者:周俊生

编辑:何林

242#
发表于 2019-3-12 21: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每日一怼(184)


作者:周俊生


自动  zìdòng

2019年3月12日《北京日报》第14版刊登《爱是比血缘更紧密的牵连》一文,其中写道:“显然,在是枝裕和的词典里,‘小偷’不是重点,重点是‘家族’,是家庭成员之间自动自发的爱与温暖。”句中“自动”一词使用有误。
“自动”是个兼类词,作副词用时表示自己主动,如“自动帮忙”,也可表示不凭借人力,如“自动燃烧”;作形容词用时表示不用人力而用机械装置直接操作的,具有说明事物属性的作用,如“自动装置”。作副词用的“自动”,其使用对象虽然包括人和物品,但一般只能作动词的修饰语;而作形容词用的“自动”,其使用对象一般是机械设备,作名词的修饰语。句中的“自动”,用于形容“爱与温暖”,用为形容词,但它不是用来说明“爱与温暖”的属性,其使用对象“家庭成员”也不是机械设备之类的物品,因此“自动”的使用不合适。
实际上,句中的“自动”还与另一个词“自发”并列在一起,后者用来说明“爱与温暖”的属性,表示这种“爱与温暖”不受外力影响,是在“家庭成员”之间不自觉产生的。既然已经用了“自发”,“自动”的使用并没有增加与“自动”相比的另一层意思。“自动”和“自发”两个词并列在一起使用,不仅造成语意重复,而且产生了“自动”与“爱与温暖”不能搭配的问题。
因此,“自动”完全是多余的,应该删去。

编辑:何林


243#
发表于 2019-3-13 22: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每日一怼(185)
作者:周俊生
交割  jiāogē

2019年3月12日《北京晚报》第24版刊登《刘一达再出京味新作〈汤爷的救赎〉》一文,其中有一个句子是这样的:“北京历史上就是个移民城市,新北京人与北京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新移民和北京老土著在生活中的交割与碰撞,应当是京味文学作家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琢磨的创作方向。”句中“交割”一词使用有误。
“交割”意为双方结清交易中的相关手续,也可指工作中的移交、向对方作出交代。这个词通常用于商业贸易领域和职场领域,句中说的是人与人(句中就是“新移民”和“北京老土著”)之间的互相来往,“交割”的词义与此不合。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其场域不仅在商业贸易领域和职场领域,而是涉及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交割”的场域也显得窄了一点。
可以把“交割”改为“交往”“交流”。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改成“交道”,因为这里需要的是动词,而“交道”是个名词,不合使用。现在经常有把“交道”当动词用的,这是不合“交道”这个词的使用规范的。


编辑:何林
244#
发表于 2019-3-14 23: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每日一怼(186

作者:周俊生

获誉  huòyù


2019314日《经济日报》第15版刊登《从“对接标准”到“创造标准”》一文,其中写道:“5年间,先后有500多名沙特大学生在中国交建的项目上工作,学习工程管理技术,迅速成才,在历次当地政府和业主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得佳绩,项目部也获誉吉赞就业管理中心的突出贡献单位。”句中“获誉”一词使用有误。
“获誉”的意思是获得荣誉。“获誉”虽然是一个动词,但它的内部构词是支配式的,即词素“获”支配另一个词素“誉”。这种支配式的动词被称为不及物动词,在使用中大多数是不能带宾语的(能够带宾语的动词就是及物动词)。但句中的“获誉”带上了宾语“吉赞就业管理中心的突出贡献单位”,这是把“获誉”这个不及物动词当作及物动词来使用了,不合其使用要求。
可把“获誉吉赞就业管理中心的突出贡献单位”改为“获得吉赞就业管理中心突出贡献单位的荣誉”。
另外,“历次当地政府和业主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语序不当,宜改为“当地政府和业主组织的历次技术比武中”。

编辑:何林

245#
发表于 2019-3-17 22: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每日一怼(189)
作者:周俊生
贴切  tiēqiè

2019年3月16日《羊城晚报》第8版刊登《清代“羊城古木棉八景”及其他》一文,其中有一段文字是:“正是春天,木棉花盛放,陈澧便倡议用‘木棉’为题,即席赋诗,并带头写了一首七律《学海堂雅集》:‘半天霞气拥层峦,晓蹋虚堂雨乍干。战后山余芳草碧,春来花似酒颜丹。去年此日乡愁黯,万紫千红泪眼看。难得故林无恙在,莫辞沉醉共凭栏。’这首诗贴切木棉(故林)树,流露爱国之思。”这段文字中的“贴切”一词使用有误。
“贴切”指的是措词等恰当、确切。句中说的是“这首诗以“木棉(故林)树”为中心展开写作,“贴切”的使用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不合。另外,“贴切”是一个形容词,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句中的“贴切”带上了宾语“木棉(故林)树”,这是把这个形容词当作动词用了,也不合其使用要求。
可把“贴切木棉(故林)树”改为“围绕木棉(故林)树而写”之类的话语。

编辑:何林

246#
发表于 2019-3-18 18: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每日一怼(190)作者:周俊生
谨慎  jĭnshèn  随遇而安  suíyù'ér'ān

2019年3月18日《文汇报》第5版刊登《〈都挺好〉:照见每个人心底的那点苦衷》一文,其中写道:“倪大红饰演的父亲苏大强虽说不是现实父亲的大多数,但他的保守、谨慎、虚荣、怯弱、蛮横、脆弱、随遇而安等截面,切开了看便可能照见真实的某家长辈。”句中“谨慎”和“随遇而安”两个词使用有误。
“谨慎”的意思是对外界事物和自己的言行十分注意,避免出现不利于自己的情况。“随遇而安”的意思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这个句子说的是“父亲苏大强”这个人性格中的一系列“截面”,而从整个句子的语境来看,作者是认为这些“截面”都是不好的性格表现,同时整个句子对“父亲苏大强”也是持有否定态度的。但是,“谨慎”和“随遇而安”作为人的两种性格,按社会常理来说都是值得肯定的,带有褒义色彩,这与作者对“父亲苏大强”这个人物的否定态度是不合的,因此这两个词不适合使用。
一般地说,可把“谨慎”改为“胆小”之类的词,但句中已有“怯弱”一词,它与“胆小”词义相近,因此更合适的是可以把“谨慎”直接删去。至于“随遇而安”,可改为“随波逐流”。“随波逐流”与“随遇而安”意思相近,但前者有贬义,后者有褒义,而句中需要的是贬义。


编辑:冉玲琳
247#
发表于 2019-3-18 18: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波音737-8怎么读 “减8”还是“杠8”?听专家说
昨日(3月17日),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巡视员周红接受央视采访说:“其中包括737-700系列、737-800系列,以及737-7、737-8”等内容时,将“737-8”读为“737减8” ,引发网友热议。今日(3月1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航空业内人士,大家一致的说法是:“737-8”应读作“737减8”,民航局巡视员的念法没错。
微博有网友评论说,“‘-’不念杠吗”,,“难道是通假字”,还有质疑“高级公务员就这水平”。多位航空业内人士一致的说法是:“737-8”应读作“737减8”,民航局巡视员周红的念法没错。
北青报从民航公司了解到,航企内部对机型后面“-”的读法均为“减”,例如国航、南航等航企内部对“737-8”的读音就是“737减8”,例如“787-9”就读作“787减9”。
中国民航网主任赵晓兵则表示,民航局这位女官员的读音没有错,读“减”更准确,这是民航通用说法。如果读“杠”,是斜杠?竖杠?横杠?“737-800” 民航的叫法就是 “减”,英文称为 dash 。行业语言就要准确无误简洁明了,避免产生歧义。
资深航空评论员“超侧卫”陈诚说:“媒体记者如果为了老百姓能理解念成“杠”我觉得也没什么,但航空业内必须念’减’。原因是这个’-’确实是减号。如果系统中查询查零件或者搜件号,人家告诉你’杠XXX’,你敲入一个’—XXX’十有八九系统里查不到这个零件的”。
陈诚介绍说,不仅与欧美国家接轨的民航业,中国航空工业沿用俄罗斯的航空技术和标准也都读减,原因还是更准确,减比杠更接近 “- ”这个符号而不是“—”。
每个行业都可能有些外人不了解的独特“行规”。陈诚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年他做编辑时,遇到一些稿子总有点发愁。因为部分稿子无论标题还是内容,无论文字还是标点符号,全部使用中文全角。当时他所在媒体的规定是标点符号尤其是标题的,必须用半角。后来请教一位资深老编辑才知道原因,全球传稿的环境和设备的不同,传稿如果既有全角和又有半角,极易出现半角符号只占半个中文字符导致后面所有字符乱码。“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历史缘由的,大家应该避免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过于武断的下结论”陈诚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原文链接:https://app.bjtitle.com/8816/new ... 079e9c5&ntype=0
编辑:冉玲琳
248#
发表于 2019-3-19 10: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每日一怼(191) 作者:周俊生

反而  fǎn'ér
2019年3月18日《新民晚报》第7版刊登《微更新给城市注入新活力》一文,其中有一句话是:“为了让这家店和街区整体风貌更融合,工作人员上门商量了6次,对进入风貌区的店面进行微更新,反而吸引了更多游客、路人来购物、拍照、画画。”句中“反而”一词使用有误。
“反而”是一个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超出常情与预料。句中在“吸引了游客、路人来购物、拍照、画画”的前面用上了“反而”,这意味着在“反而”前面所叙述的“工作人员”所做的事,按常情来说应该带来的情况是游客减少、路人稀疏。但是,“反而”前说的是“对进入风貌区的店面进行微更新”,从常情来说,这并不会引发游客减少、路人稀疏的结果,相反,这一行动的目的就是吸引游客和路人,提高他们“来购物、拍照、画画”的兴趣。现在这种结果出现了,这符合常情和预期,“反而”前后的情况存在一致性,因此,“反而”是不合使用的。应该删去这个“反而”。


编辑:冉玲琳








249#
发表于 2019-3-20 22: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每日一怼(192)
作者:冉玲琳
误导  wùdǎo

2019年3月20日《深圳商报》第3版刊登《前海法院对非诚信诉讼说“不”》一文,其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在庭审时,温某却多次向法庭作出相关物品不在己处的虚假陈述,误导法庭查明事实方向,违反了诉讼中诚信义务。”句中“误导”一词使用不准确。
“误导”的意思是不正确地引导。使用“误导”一词的要求是,这个词的受事对象在行为主体“误导”之下容易产生错误的想法或做没必要做的甚至是错误的事。比如,一个行人在马路上向人问路,但回答者指错了路,导致这个行人走错了路,这走错路就是这个行人做的错误的事,这是他被“误导”后付出的代价。在这个句子中,作为“误导”受事对象的“法庭”受到行为主体“温某”的“误导”后,所做的事是“查明事实方向”,但从常理来说,这是“法庭”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法庭”做了错事。因此,“误导”的使用不准确。
虽然说“误导”的使用不准确,但在修改中并不需要用另一个词来替换“误导”,事实上行为主体“温某”作出的“虚假陈述”确实对“法庭”产生了“误导”作用,但原文对“法庭”受到这种“误导”所做的事未能表述清楚。因此,可以把“误导法庭查明事实方向”改为“误导法庭为查明事实方向投入了司法资源”之类的话。对“法庭”来说“为查明事实方向投入了司法资源”本来是没必要做的,它能够与“误导”搭配。

编辑:冉玲琳
250#
发表于 2019-3-23 20: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每日 一怼(195)
作者:周俊生
领土  lĭngtŭ

2019年3月23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文章《戈兰高地争议再起,如何看特朗普“惊人”之言》,其中写道:“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推特宣布:‘52年过去了,美国是时候完全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了。’戈兰高地一直被视为世界上主权争议最大的领土之一,特朗普政府这一最新表态是否意味着其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又将对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产生什么影响?”这段文字中的“领土”一词使用有误。
“领土”指的是在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地域。“领土”是一个政治法律词语,当言说某块土地为“领土”的时候,它总是与国家主权联在一起。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戈兰高地”存在着“主权争议”,就表明它在国家主权上还是不明确的,或者说在这段文字所处的语境中它的国家主权归属是不明确的,那么将其称为“领土”,其词义与这段文字的语境就存在矛盾,因此“领土”是不合使用的。
可把“领土”改为“地域”之类的词。


编辑:冉玲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