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19-2-4 18: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新民晚报2019年2月3日《今年春晚 笑声更欢》稿件图片出错



编辑:王豪
222#
发表于 2019-2-21 00: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杨琦钜


223#
发表于 2019-2-21 00: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每日一怼(164) 作者:周俊生

贯彻  guànchè

2019年2月20日《经济日报》第11版刊登《火电扭亏还需解决“老问题”》一文,其中写道:“清理中小火电作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清洁化长期战略,仍将进一步贯彻。”句中“贯彻”一词使用有误。
“贯彻”,意为彻底实或体现有关的方针、政策、指示等。这个词的指向对象,一是方针、政策、指示等具有明确的书面或口头性质的要求,二是精神、方法之类具有抽象色彩的概念。句中的“清理中小火电”是一项工作,它不能接受“贯彻”的支配,因此,“贯彻”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把“贯彻”改为“推进”。

编辑:杨琦钜


224#
发表于 2019-2-21 20: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周俊生:每日一怼(165)

担当  dāndāng

2019年2月21日《苏州日报》第8版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一种担当的诗学——论思不群的诗歌”。这个题目中“担当”一词使用有误。
“担当”,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兼类词,作动词用时指接受并负起责任,如“担当重任”“勇于担当”;作名词用时指接受并负起责任的意志,如“有担当”“没有担当”。句中的“担当”,做了“诗学”的修饰语,这是把“担当”当作形容词来用了,这不合其使用要求。
动词和名词作修饰语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动词作修饰语大多要求其自身的内部结构为支配式的,但“担当”是并列式的,或这个动词能够对其所修饰中心语产生支配作用,但“担当”不能支配“诗学”,名词作修饰语则一般应是对其所修饰中心语具有领属关系,如“上海的居民”(因此这种修饰语又被叫作限制语),但“担当”对“诗学”不具有领属关系。因此,句中“担当”的使用是不准确的。
这里的“担当”,可以确认为是一种名词的用法,因此,应该在“担当”前加上“有”,让“有担当”修饰“诗学”,句子就读得通了。实际上,引语所出文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作为一种有担当的诗学的践行者,思不群的诗歌之路走得扎实而稳健,他并非独行者。”这个句子中的“担当”是用得正确的,但题目上由于苟省了一个“有”字,以至造成不通。题目当然应该比正文简洁,但简洁不能损害语义。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对“担当”的解释只给出了它的动词义,没有给出它的名词义,这是一种缺漏。实际上,“有担当”和“没有担当”这样的说法已经常见,“担当”的名词义已经固化,而不再是写作者的一种临时用法,《现汉》应该补上这个义项。


编辑:杨琦钜


225#
发表于 2019-2-22 22: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周俊生:每日一怼(166)

启示  qĭshì

2019年2月22日《光明日报》第14版刊登《说仓颉》一文,文中写道:“1916年3月,上海哈同花园(现已建为上海展览中心)发出征画启示,征集仓颉画像,康有为、王国维、蒋梅笙等十余位名家担任评委。”这个句子中的“启示”一词使用有误。
“启示”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兼类词,作动词用时指启发提示,使人有所领悟,如“老师讲这个故事是在启发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作名词用时指通过启发提示而能够让人领悟的道理,如“这部影片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但在这个句子中,说的是行为主体“上海哈同花园”把“征画”这件事的要求对外界发布让人周知,这个意思与“启示”的词义不合。
应把“启示”改为“启事”。

编辑:杨琦钜

226#
发表于 2019-2-22 23: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太不走心了,①差字,“简介”的“介”字没有;②总共关押了20多人,却杀了近30人,再加刑场逃生1人、跑路19人。这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编辑:杨琦钜


227#
发表于 2019-2-22 23: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注:语法



编辑:杨琦钜


228#
发表于 2019-2-23 12: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周俊生:每日一怼(167)

组装  zŭzhuāng

2019年2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第4版刊登《非洲猪瘟核酸阳性不影响猪肉食用安全》一文,其中写道:“非洲猪瘟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核酸和蛋白质,活病毒是由完整核酸和蛋白质组装而成的。”句中“组装”一词使用有误。
“组装”指的是把零件组合起来构成部件,或者把零件或部件组合起来构成器械或装置。“组装”的使用对象一般应是机器、器械或其零部件,它是一种人力行为,也就是说必须是由人才能操作的行为(这里不考虑人工智能条件下出现的自动化组装)。句中“组装”的使用对象“核酸”和“蛋白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不是机器设备,它们成为“病毒”的分解化合过程是一种自然行为(这里不考虑人类为医学研究需要对一些病毒的人工合成),因此“组装”的使用是不准确的。
可把“组装”改为“组合”之类的词。“组合”既可以是人力行为,也可以是自然行为,正合于这个句子的使用。

编辑:杨琦钜


229#
发表于 2019-2-23 12: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杨琦钜


230#
发表于 2019-2-24 12: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周俊生:每日一怼(168)

声色  shēngsè

2019年2月22日《新民晚报》第5版刊登《沪郊农村垃圾分类有一套》一文,文中写道:“在农家,垃圾分类宣传画贴在厨房显眼位置,塑封过的照相纸就在灶边也不会熏坏;在田头,田间小喇叭和山歌队声色嘹亮,将科普知识传到宅前屋后;……”这段文字中的“声色”一词使用有误。
“声色”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它可以指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如“不动声色”;可以指戏曲、诗文等艺术表现出的格调和色彩,如“别具声色”;可以指生气和活力,如“充满声色”;还可以指歌舞和女色,如“不近声色”。句中用的是“声色”的第一个词义,即声音和脸色。
在确认了“声色”在这段文字中的词义以后,就可以发现,它在这段文字中的使用出现了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声色”用于形容人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因此它的使用对象只能是人。但是,文中“声色”的使用对象有两个,一是“田间小喇叭”,二是“山歌队”,后者是由人组成,可与“声色”搭配,但前者是一种物,能够发出声音,却不可能出现脸色,因此“声色”的使用不合适。
第二,当“声色”用于形容人时,它通常含有对这一行为的不认可态度,“声色俱厉”就有这样的意思,某人脸带笑容说话,一般不用“声色”来形容。文中用“声色”来形容“山歌队”的演唱,但按常理来说,“山歌队”的演唱通常是欢快的,其情景与“声色”的这种情感色彩不能协调。
第三,“声色”在文中又与“嘹亮”建立起了主谓搭配关系,但“嘹亮”只能形容声音,不能形容脸色,因此它与“声色”是不能搭配的。
    一般地说,修改“声色”的使用错误,把“声色”改为“声音”即可。但对于这段文字来说,却不是最合适的,这是因为,改为“声音”,虽然解决了上述各个问题,但说“田间小喇叭声音嘹亮”没问题,说“山歌队的声音嘹亮”虽然语法上能够搭配,但修辞上又是很差的,人们一般不这样说话。对于“山歌队”来说,它是以歌唱表演为特点的,人们习惯说的是“山歌队歌声嘹亮”。因此,要把“田间小喇叭”和“山歌队”分开来说,比如改为“田间小喇叭经常宣讲,山歌队歌声嘹亮”之类的话语,才是比较合适的。

编辑:杨琦钜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