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出来之后,哎呦,错误太多,你可以后面再改。就是作品出来以后,后面再改。
这是一家新闻网站编辑透露的造假方式。
在传统印象中,广电是参评各类新闻奖的造假大户,2018年为此还开过广播电视作品突出问题新闻评议会。
错了!!!
网络类(含媒体融合)媒体也是造假大户。
如开头提到的这家新闻网站,造假方式一般是:修改已经刊发的作品、抄袭他人作品。
往年,这家新闻网站就有抄袭的作品参评过中国新闻奖评选。
升级的造假方式是:在已经刊发的网页上,撤掉所有内容,更换为其他稿件。如原来刊发的是农业内容稿件,如果参评的是体育内容稿件。参评前,就将两者调换,即把A内容换成B内容。这个操作有一个难度就是要对得上日期。
如果新闻发生时间是11月8日,那就要在网站已经刊发的网页中,找一个网址字符含有“11/08”的,然后换上“制造”好的参评作品,这样造假才显得天衣无缝。
参评新闻奖的网络作品,一般造假方式有:
一是重新修改。“文字粗糙”是中国新闻奖引入审核机智后发现网络作品的最大毛病。很多网站采编稿件水平低、差错多,对参评作品修改错别字、补充内容是家常便饭。
如2016年,一家新闻网站已经发喜报庆祝即将获中国新闻奖,结果因被审查出作品修改了一个错别字,获奖资格被撤销。又如2018年有2件网络作品获中国新闻奖,都选用有同一个代表作。该代表作是修改差错至少50多处后参评的,与被转载版本多处不一致,骗过了评委。
到2021年,参评中国新闻奖的原创类网络作品中,有的作品是曾经被全网推荐刊发。获得全网推荐前,作者对文本的差错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作品再拿去参评,不符合参评条件。
2021年,有网络作品在推荐、报送等环节已经反复修改了15次,目的就是为了骗到中国新闻奖的参评指标。有的知名媒体在2021年5月份已经把作品送到了中国新闻奖初评机构,作者还继续对内容进行修改。
二是抄袭他人。这是很多新闻网站“双标”的做法,一方面网站频频发出版权声明,禁止他人随意转载或抄袭,另外一方面是自己所为原创稿件却经常抄袭他人作品,也是很多获奖大户的造假做法。
如 2019年获中国新闻奖的一件网络作品,声称原创的代表作写2018年A地的事情,实际是抄袭2015年网络上已经出现的文本,也就是网站记者写稿时通过网络拼凑内容后,换个地名,以洗稿方式刊发内容。
又如2019年一家新闻网站参评的网络作品,是抄袭6年前其他媒体刊发同类内容的稿件,也就是对同类内容,通过网络检索后,按照人家5年前的样式用同样体裁,抄袭格式、句式、文本,作品获省新闻奖一等奖奖后参评中国新闻奖评选。
再如2021年已经被撤销获中国新闻奖资格的一件作品,声称的原创内容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抄袭他人稿件,因为稿件内容已经超出了该类媒体的写稿能力。
三是撤换内容。网站、客户端可以把原来的A稿,撤换为B稿。如2020年一件曾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首发时就没有对应稿件,时隔三个月后才挂上去。作品因存在其他更严重的差错问题被撤奖。
四是虚构刊播。虚构网址、虚构事实、虚构内容。如2020年一件获中国新闻奖的网络作品的刊发网址显示是第二年的二月份的,也就是记协启动参评时才产生的刊发行为。
再如2018年一件获中国新闻奖的网络作品,声称2017年12月28日刊发,而作品刊登网址的字符串数为“/2018_1”。一年后,这家媒体的人员2019年又推荐一件12月底刊发的作品参评,并在初评阶段获得排名第一。结果,作品严重虚构了社会效果,骗过了评委。
哪些媒体是造假常客?
一些获奖大户也是造假大户。
如2017年,有知名媒体的网络作品把“6年级”修改为“六年级”,通过了中国新闻奖评选的初评。到了2021年,该媒体的一件原创的网络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又与首发版不一致。
如东部某省级新闻网站曾经发喜报宣传持续获中国新闻奖,实际上多件作品有修改记录。其中由该媒体老总2017年创作的一件作品曾经在首发后不到半小时内又修改,说明编审制度缺失。
现在又换到西部某省级新闻网站持续获中国新闻奖,多件作品也有修改记录,包括参评省新闻奖的作品也是习惯性地修改后参评。
来源:[url=]老总签发单[/url]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PACda7PxGWDpFnyYyDIPw
编辑:蒋可心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