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微软删除人脸识别数据库,源于“伦理”识别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6-12 15:49
标题: 微软删除人脸识别数据库,源于“伦理”识别


当地时间2019年5月1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监控摄像机悬挂在一栋建筑的侧面。旧金山城市监督委员会将就是否禁止政府部门购买和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投票表决。 图/视觉中国

据报道,近日,微软已经悄然删除其最大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MS Celeb。MS Celeb数据库2016年建立,微软描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开面部识别数据集,拥有超过1000万张图像,将近10万人的面部信息。这些数据信息被用于培训全球科技公司和军事研究人员使用的面部识别系统。

根据人工智能论文中的引文资料统计,在微软删除该资料库前,已经有多个商业组织在使用MS Celeb数据库,包括很多知名的互联网企业。所以,此次微软删除这个数据库影响颇大。问题来了,微软为什么要删掉这些人脸数据?

最直接的考虑,就是担心侵犯公众隐私权、“数据权”,产生法律上的风险。据了解,微软是通过“知识共享”许可,来抓取图像和视频中的人脸信息的。在“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许可之下,部分企业、机构可以将照片用于学术研究。

只不过,“知识共享”许可仅来自于图片和视频的版权所有者的授权,而微软并不一定直接得到了照片与视频中人物的授权许可。所以,这些人脸所对应的人,有可能指控微软侵权,从而产生法律问题。

法律问题很重要,但微软删除这个数据库,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人脸识别当然是一项具有很大市场价值的技术。首先,这能带来不小方便。消费者通过“刷脸”解锁手机、进行电子支付,是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大趋势。人脸识别在商业上的应用,消费者始终是有选择权的,他们可以选择刷脸识别,也可以选择密码识别。而且,商业上得人脸识别仅仅是为了提供方便,并不意味着要多付出额外的个人隐私信息。

其次,这还可以加强执法力度。人脸识别可用在追捕逃犯、重要场合快速安检等方面。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就利用生物识别摄像头部署人脸识别解决方案。这套生物识别系统推出至今,已帮助识别出7000名签证逾期人员。

但也应看到,人脸识别有可能突破这些领域,侵犯公民权利。作为一家技术公司,微软本身一直在公开反对将这种技术作为政府监督的一种形式。

在2018年12月的一篇博客中,微软呼吁各公司建立保障措施,敦促各国政府立法,要求对面部识别技术进行独立测试,以确保准确性。今年4月份,微软还拒绝了加州一家执法机构的要求——这家机构要求在警车和身体摄像头上安装面部识别技术。

不仅微软认识到这个问题,今年1月,旧金山提出了一项关于监视技术的行政法规——《停止秘密监视条例》,要求该市的政府部门在使用或购买监控技术前征求监事会的批准,并且每年向监察委员会提交监视技术设备或服务的审计报告。该条例特别指出,“人脸识别技术危害公民权利和公民自由的倾向,大大超过了其声称的好处,这项技术将加剧种族不平等,并威胁到我们不受政府长期监控的生活能力。”

技术在飞速的进步,而技术进步必然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人脸识别技术从出现到普及,仅仅在短短十年之中,这对从个体到整个社会,都来得太快。在这种快速变化的技术面前,社会必然会受到极大冲击。

而如今,人们崇尚的发展,含义更多地偏向了技术发展,却忽略了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发展。微软删除人脸识别数据库,正是顾虑到技术发展对社会发展有可能的抑制。这对很多领域也是启示:面对一日千里的技术,是该放慢脚步,好好思考一下技术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了。

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61 ... sec_share=sec_share



编辑:董莉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