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5G案例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6-3 19:56
标题: 5G案例集锦
【案例】


关于5G作用的冷思考


    随着5G脚步的临近,关于5G的新闻也越来越多,各大智能手机厂商们也发布了旗下5G手机。但是光有5G手机还是无法使用5G网络,必须要有5G信号才行。运营商加快5G基站部署,让人们早日体验到5G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但是有些运营商也曾表示,虽然5G网络的网速非常快,但是5G基站的功率也比较大,部署起来难度也比较大。人们不禁就会问,5G基站功率较大,也代表着辐射将会更大,5G基站的出现,会不会对我们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影响呢?其实这个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此前关于基站辐射的问题就经常出现。
   任何新技术的产生,都要考虑正反两个方面,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一路走来,电脑、汽车、洗碗机、洗衣机……已经走入生活。它们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使人类的基本能力逐渐丧失。有了电脑,人们不再用人脑去思考一些东西,因为只要利用电脑就能办到;有了汽车,人们不再习惯走路散步,取而代之的是开车兜风;有了洗碗机,人们不再用手去洗碗,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忘记怎样洗碗。科技的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忧的是它终有一天会让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双手,到时主宰这个世界的不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人类,而是人类所发明的高科技。
科技发展带来副作用,辐射便是其中之一,在芬兰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前段时间芬兰当地市民担心5G基站的辐射太大,容易对自己的健康产生影响,阻止了运营商建设5G基站。不仅仅是在芬兰,在很多欧美国家也出现了很多因为健康安全问题提出的抗议。
  其实,辐射是无处不在的,所有的物品都会向外散发出辐射,包括人体自己。一般辐射包括了紫外线、伽马射线、红外线、毫米波、微波和无线电波等。很多关于辐射致癌的新闻也让我们存在隐忧,凡事都要了解透彻对人体的影响,才能再去下推动相关项目的发展。
  科学家称,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类型包括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和可见光等,微量的非电离辐射还会对生物产生益处,会刺激加快生物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生物的生长。而超过人体健康安全阈值的毫米波,则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并给周遭生物带来相对程度的伤害。
    有人认为,如果电信行业计划中的 5G 网络成为现实,可能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计划中的无线射频传输器的密度大到令人无法想象。除了数以百万计的新的 5G 基站和太空中 20,000 新的卫星,据估计大约有 2000 亿个传输目标,将会在 2020 年前成为互联网的一部份,几年后这一数字将会达到 10000 亿。那么在一天 24 小时、一年 365 天当中,地球上没有一只鸟、一只昆虫、一株植物能够逃脱电磁辐射, 而这种电磁辐射的强度要比现在的强上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当人们每天持续地暴露在越来越强的的电磁场中,就会患上电磁敏感症,减少和防止人体暴露在电磁场对于恢复这类病人的健康是必须的措施。电磁敏感症不应该被看成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由于有害环境导致的对人体的伤害,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受到这种伤害,现在估计全世界大概有 1 亿人正在受到这种伤害,一旦 5G 全面普及,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要受到伤害。这些 5G 的计划可能将会给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和永久的伤害。世界自然宪章(1982): “应该避免可能对自然产生不可逆破坏的行动,那些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被人类了解的行动不应该再继续下去。” (条款 11)。因此, 5G 网络发展仍需谨慎对待,应该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
    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很多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各种病毒的侵入,汽车身后的尾气,工厂的废气、各类辐射等等无不侵害着我们美丽的家园。为什么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威胁,为什么树木被大量的砍伐,为什么空气不再新鲜,这一切一切正是高科技带来的种种“副作用”。现代科技是给我们带了一些舒适与方便,可同时也带了“非预期后果”,正是这种“非预期后果”中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果人们还不赶快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补救的话,人类也可能会被自身亲手创建的科技所毁灭。
    同样,5G技术也需要对“非预期后果”进行充分考虑,需要引起我们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道德伦理等进行充分重视与深入思考。电磁场会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强烈的毫米波辐射会对人体的伤害包括但不仅限于改变心脏节律、改变基因表达、改变新陈代谢、癌症、心血管疾病、改变干细胞的发育、 DNA 的损害、眼角膜损伤、认知偏差、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损害等等。除了会给人类带来伤害,也可能会给各种植物、动物和甚至细菌带来伤害。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还无法想象5G的密集铺展建设,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环境变化,但作为地球的一员,我们呼吁的是5G有责任对人体健康抱有严谨科学的实验证明,证实安全才可以进行推广!
   提高科研人员的责任意识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默顿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科学的精神气质为普遍主义,无私利性,公有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进入大科学时代,随着科学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学研结合地越来越紧密,科研人员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默顿规范成了高标准。科研活动的产物转基因生物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释放至生态环境中再到市场化已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复杂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5G技术大量布局释放,高度市场化,会使意外一旦出现,后果难以想象。鉴于此,科研人员应尽可能地排除社会因素的干扰,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加强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使5G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充分考虑电磁场、健康、生物学、大气物理等方面,让科学家制定一套全面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在利用外层空间的时候人类和环境的安全不受影响,基于地面和外层空间的技术都必须具有针对成人、孩子、动物和植物的安全可持续存在性。
    除了科学家团队自身增强责任感,社会各界都应关注这一关系人类命运事件的发展走向,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凝聚合力,在无线电频率的不良影响、卫星对大气的电性质大的影响、辐射对微生物的伤害、电磁场安全性、无线电频率辐射对人体急性和慢性的作用等等一些列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确保人类可以做出理性、客观、正确的选择,确保人类家园的生态系统都可以健康稳定存在、健康稳定发展。
构建严谨负责的知情环境,让5G在讨论中走向理性思考
    公众应有更多的知情权去了解5G的全面信息,不仅仅是网速有多快带来的帮助,还有5G本身的利弊认知。也会有助于公众建立对5G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对于当下5G网络正在推广,构建严谨负责的知情环境,引导公众客观对待5G显得十分的必要和紧迫。5G工作任重道远,要通过负责5G对人体负责健康实验的医学人员从幕后走向台前,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实现多渠道多途径进行公开讨论论证,向全体公民告知来自无线频率辐射对成人和儿童健康产生的风险,公众也可以在拥有充分知情权,掌握充分理论知识后利用各类媒体平台理性发声,确保公民权利得以维护,公众健康得到保护,公共环境得以恢复。
科学飞速发展,但人类需要“冷思考”
    无论是5G技术还是转基因技术,引起的争议,归根揭底是科技发展的利弊问题。先进的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通讯技术及5G也是一样,当5G解决了人类的难题,但在人类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和发展环境的今天,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会为人类带来困扰。汽车虽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排放的尾气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人类健康。电视等娱乐设施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却无形的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网络的出现,是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扰乱人们的生活等等正是一系列科技所带来的副作用。
  目前尚未确知5G技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何种益处,但已经引发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和国家与人类安全的较大争议。
    5G技术对于人和环境的影响仍然具有不确定性,既不能以个别不利的研究成果来否定整个5G作用,也不可对5G本身的风险视而不见。人类绝不可以被当成风险的实验品,在真正的灾难到来时,人类可能已经没有机会。在5G安全性问题未得到证实之前,争议在所难免,各方面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应从安全、透明、负责等多方面,对5G安全问题加以规范和完善,保证人们对5G产品的知情权和消费权,使人们客观、公正地评价5G,为全人类的健康、幸福和稳定作贡献。


原文链接:http://m.hatdot.com/show/3112232.html




编辑:陈茗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6-4 09:18
【案例】


5G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些便利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称,5G商用牌照将于近期发放,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当前,全球5G正在进入商用部署的关键期,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我国5G产业已建立竞争优势。5G标准是全球产业界共同参与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我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占比超过30%。在技术试验阶段,诺基亚、爱立信、高通、英特尔等多家国外企业已深度参与,在各方努力下,我国5G已经具备商用基础。
和以往完全不同的高速网络体验很快将正式进入我们的生活,5G最终将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它具体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实惠?我国在这一全新的技术研发过程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和中国之声一起来听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和专家的答案。




据中国之声了解,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光纤宽带用户占比达到91%4G用户占比达到75%,位居全球先进行列。目前,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近八成居民拿起手机,左上角一般都会呈现4G网络标识,上网“冲浪”——看电影、打游戏、视频聊天都成了非常简单的事情。现在,5G商用元年即将到来。5G网络的最高理论速率可以达到每秒10G,下载一部1G的电影,几秒钟就可以搞定。而5G正式商用时,无线接入速率可以达到每秒1G左右,相比4G网络大幅提升。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说,5G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陈肇雄:一是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在产业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5G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系统、芯片、终端等产业链主要环节已基本达到商用水平,具备了商用部署的条件。二是频谱分配、网络建设和政策完善阶段。目前,国内已经明确了5G中频段频率规划及试验频率,制定了相关分配方案,基础电信企业陆续发布5G部署相关计划,积极开展5G试验,推进网络建设。三是应用推广,构建融合应用产业生态。
随着5G商用元年的到来,在自动驾驶、工业生产和公共交通等方面,5G都将大显身手。举例而言,今年2月,我国首个5G高速公路项目落地湖北,实现对高速公路全面、实时准确地感知,5G智慧高速无人驾驶也进入申请测试阶段。在工业领域依靠高速网络,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生活中,利用5G网络高可靠、低时延的优势,更能使远程教育与远程医疗成为现实,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共享。今年5月,全国首例利用5G网络的远程肺部手术在江苏完成。此外,我们的网络费用也会大大减少。电信行业专家项立刚表示,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未来1G流量的费用甚至可以降低到一块钱。
项立刚:当然肯定是有资下降的空间,最大的下降空间我们还是寄希望于5G5G到来,我基本的判断流量可以做到1G/元,很可能还会更便宜。这其中也会有国家政策、市场竞争等等,但是技术进步是最核心的了。




中国在5G技术研发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提到手机,大家过去可能更多想到的是苹果、三星等“外国货”,但是今天,华为、中兴等国产手机品牌异军突起,在世界市场份额中比例越来越大,国内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自身的网络建设也越来越快。在5G标准制定上,我国已经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如今的领先者,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华为还获得了5G短码的制定权。5G芯片,目前全球只有4家厂商发布,其中有3家是中国的。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龚达宁说,我国在5G技术、标准、产业已初步建立竞争优势。
龚达宁: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倡导的5G概念、应用场景和技术指标已纳入国际电信联盟(ITU)的5G定义,我国企业提出的灵活系统设计、极化码、大规模天线和新型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已成为国际标准的重点内容。截止20195月,在全球20多家企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我国企业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国率先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加快了5G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5G中频段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处于全球产业第一梯队。
一个好汉三个帮,世界地球村中,我国5G的研发过程中也得到了世界范围相关企业的支持与帮助。
龚达宁:我国一直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全球产业界携手推进5G发展。2013年,我国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爱立信、诺基亚、高通、英特尔、罗德与施瓦茨等多家知名国外企业都是推进组成员单位。基于推进组平台,国内外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和产品测试验证,共同制定技术规范和测试规范,并积极参与测试,全球系统设备、芯片、终端、测试仪表等企业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为加快我国5G产业链的发展成熟起到了重要作用。




5G未来之路将怎样延伸?
5G网络已经在“敲门”,国家政策也在从多方面加速它前进的脚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推动相关企业加强协作,助力5G的成功商用,支撑数字经济社会的发展:
闻库:加强5G建设的政策保障,支持相关运营企业开展网络建设,鼓励各地出台站址规划等政策保障,着力打造高品质的5G精品网络。二是营造5G应用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产业界举办应用征集大赛,推动相关企业加强与各行各业、各领域的沟通协作,深入挖掘5G的典型应用,三是继续推动5G增强技术的成熟,在加快5G产业链成熟的基础之上,支持开展5G的增强技术的研发试验,为后续5G的发展打好基础。
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各国企业通力合作、互利共赢,4G时代,多家国外企业已经参与到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建设中,5G时代他们也不会缺位。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龚达宁说:
龚达宁:4G时代,多家国外企业已经参与到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建设中,并与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国外企业积极参与我国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继续深化合作,共谋5G发展和创新,共同分享我国5G发展成果。


原文链接:https://c.m.163.com/news/a/EGPLQD0M0001899N.html?spss=wap_refluxdl_2018




编辑:陈茗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6-7 22:13
【案例】


比利时布鲁塞尔因辐射成世界第一个禁止5G建设的城市



20194月由于担心公众健康受到影响,计划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提供高速5G无线网络的试点项目遭停。布鲁塞尔因此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止5G网络建设的大城市。

5G试点项目因为无法满足布鲁塞尔目前的辐射标准,布鲁塞尔-首都大区政府的环境部长Céline Fremault近日对当地媒体Bruzz称,她不会给该项目开绿灯。

布鲁塞尔大区环境部长Céline Fremault说:“如果本该保护公民健康的辐射标准得不到重视,不管5G与否,我都不欢迎。“毕竟布鲁塞尔的公民不是实验的小白鼠,他们的健康不是我能用利益取舍的,这是不可置疑”。她补充道。

去年7月政府与三个电信运营商达成协议,欲放宽布鲁塞尔严格的辐射标准,不过该大区表示,目前无法估计用于5G网络建设的天线的辐射量。

5G的利与弊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于现在的4G网络,5G被认为可以提供更快的上传和下载速度,覆盖更广,连接也更稳定。5G还可以让更多设备能够同时访问移动互联网。对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无人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未来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不过人们或许还没有清晰地意识到5G会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的潜在危害。中立的意见认为5G会给所有的生命带来重大威胁,科学家、医生、环境组织正向各国政府和组织发起请愿声明,要求停止在地面和外太空建设5G网络。目前这份请愿书已得到至少来自168个国家的逾6万个签名。

这份由专家们发起的请愿书称,相比于已经存在的通讯网络2G3G4G5G将会大大地增加无线频率辐射的强度。无线频率辐射已经被证明对人类和环境有害,如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电磁污染引起的。如果电信行业计划中的5G网络成为现实, 那么地球上没有一只鸟、一只昆虫、一株植物能够逃脱电磁辐射,而这种电磁辐射的强度要比现在的强上几十倍、几百倍, 地球上的生物将无处可逃。这些5G的计划将会给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和永久的伤害。

以色列科学家称5G网络暗藏「有害电波」,导致精神问题
美科学家:5G网络或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欧洲民众反对5G
相关:

作为欧盟单一数字市场《5G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要求每个成员国在2020年之前选定一个城市为5G商用准备就绪。但是,布鲁塞尔如果不能修订其辐射限制标准,欧盟总部所在地就可能会在5G商用方面落后。

据当地媒体报道,去年,比利时的三家电信运营商试图与政府达成协议,以放宽布鲁塞尔的辐射管制标准,从而在该市推出5G试点。在2018年末,法国电信比利时公司宣布将在布鲁塞尔部署5G网络。但是,比利时环境部长Celine Fremault决定叫停该项目,因为测量5G新技术对于人体的辐射影响“显得太难了”。

2018, Celine fremault与比利时电信部部长Alexanderde croo呼吁进行技术研究,看看5G部署能否与布鲁塞尔目前“每米不超过6伏”的辐射规
制标准共存。

据《布鲁塞尔时报》报道,执行这项研究的比利时邮政和电信服务研究所(iBPT)得出的结论是“现在没有新的无线电频率可以投入使用,除非布鲁塞尔
放宽辐射规制标准”。iBPT还建议布鲁塞尔采用更高的辐射规制标准--每米14.5伏到41.5伏之间,以支持5G技术的部署。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ci8T75V-SiHJ-jU0Kxy-Q




编辑:陈茗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6-8 20:09
【案例】

蔡亦钢教授谈5G
今天,喻军博士电话远程采访了在波士顿贝尔实验室的著名移动通信专家蔡亦钢教授(蔡拥有722个批准了的国际发明专利,是贝尔实验室资深研究员,主持了3G、4G和5G网络系统及应用产品的概念设计和系统开发,曾经三次荣获"贝尔实验室发明家奖"。)
他认为(整理对话内容,征得他同意后发表):
国内关于5G的报道绝大部份是虚假的。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的白皮书相对可靠一些。现在宣传的这些应用场景,大部分可以通过4G实现,5G的技术指标只是更高一些。5G还没有找到应用场景。目前5G都是增强型移动宽带(注:潜台词是高可靠、低延时这些压根实现不了)。低时延高可靠性的技术困难很大。尤其是时延1毫秒,在端对端的时候,太困难。我至今没有看到可行的方案,各个设备商都在吹牛。高可靠性低延时的性能目标更是加倍了造价。现在国际标准动不动就是6999.9999%的可靠性。没有一个厂家能够做到69的可靠性,甚至59也做不到。5G主要解决接入网的快速问题,但核心网是瓶颈。这是任正非所以说的。华为正在提出解决核心网问题,我看了目前的技术方案,不灵的。核心网的架构,不是容易的,牵涉的面很广。华为目前提出的方案,将架构更加复杂化了。这有待大家慢慢的探索,既解决瓶颈问题又不要复杂化,通讯协议要少要简单。5G不是一波即将袭来的浪潮,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其实很多计划正在往后推,因为实现不了。最大的问题是,5G太贵,技术研发和设备本身都很贵。应用得不偿失,而没有经济效益,运营商不会去用。在国内的话,除非中国行政强制使用。经济效益问题,不仅仅是政府政策的问题,设备装备的造价也是个问题,开发应用场景是一个问题。我去年一直在指导5G端对端的应用场景和垂直行业的研究,尤其是工业自动化的应用场景。现在看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工业自动化对可靠性低时延要求很高。目前世界各主要5G厂家都尚有很大的距离。装备造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5G基站采用多出多进等许多新技术(注:新技术并不天然意味着具备巨大系统增益),造价就高。5G频率高很多了,信号幅射距离短了,基站要布得更密一些。诸如此类,很多很多问题。......  事实上,不少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讲话,都说明了如今5G的很多问题,距离PPT描绘的蓝图还有很长的距离。然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如今厂商、媒体和部分官僚都在炒作5G,把现在的5G吹的"秒天秒地秒空气",营造出一股5G大潮即将到来改天换地的气氛,甚至还把现在的5G上升到中美科技对决的位置上......导致这种现象是资本与媒体合流的结果,一些媒体极力鼓吹5G,竭力宣称5G与中国主导标准,或5G是中国伟大创新,力图通过这种舆论绑架政策制定,绑架民意,并消费国人的爱国热情,以服务于背后金主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如果强行大规模推广不成熟的技术,将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因素,一方面,外商可以在中国推广5G的过程中,收缴高额专利费,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厂商在芯片上高度依赖进口——2018年,仅华为的芯片采购金额就超过200亿美元,中国大规模推广5G,将会使美国半导体产业获得高额订单,进而拉动美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更要命的是,这样一来,会加深中国通信产业被美国绑架的程度,因为只要美国一个制裁,千亿乃至万亿投资的中国5G产业就会休克,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远远不是中兴一家企业休克能够相比的。  空耗国家资源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只是针对普通消费者,不管是脑白金也好,还是奢侈品手包也罢,亦或是8848钛金手机,只要商家能说服消费者缴纳智商税,那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但5G组网建设则不然,这是国家工程,一旦开工建设,全民被动接受,并承担所有结果。简言之,就是忽悠个人缴纳智商税,这是你的本事,而且对社会影响也不大。但忽悠国家搞项目,商家发财,全民买单,将大量原本可以用来发展半导体、航空发动机、精密制造等弱势领域的资金,用去搞伪5G,就不太合适了。  再强调一下,铁流从来没有反对建设5G网络,只是反对一些厂商打着5G这个无比政治正确的旗帜,把伪5G包装成5G,忽悠政府、银行、运营商,为自己谋取暴利。同时,这种做法无助于通信技术的提升,人民群众也无法因此享受更加廉价、优质的电信服务。我们需要真5G,不需要包装成5G的伪5G。国家投资,应该把钱花在真5G上,而不浪费资源搞包装成5G的伪5G。当下真正需要的不是为上5G而上5G,需要的是少一些商业的喧嚣,静下心来,搞理论创新突破,或将已有的先进理论实用化,商业化,对技术进行改进升级,把东西做好做成熟之后,再推向市场。
编辑:陈茗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6-11 20:06
【案例】
5G推动下的智媒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5G将打破时空维度的限制,改变传媒发展的历史,这一过程中,“从业者需要做的是拥抱新的,不忘掉旧的,坚持内容为王,推动融合创新。而强调内容价值,才是内容的真正‘活水’”。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众多传媒从业者从不同角度解读和分享了在5G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背景下的全媒体发展新趋势,共同探讨主流媒体如何深入推进媒体融合。

  创新技术成发展原动力

  “媒体融合已经步入深水区,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用户的接受习惯日新月异。”人民网董事、副总裁唐维红强调,主流媒体必须保持技术的敏感,紧跟技术前沿,以创新技术作为行业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创新媒体产品与表达方式。

  在分析光明融媒体差异化发展路径时,《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光明网董事长陆先高认为,光明融媒体是《光明日报》传统文字报道基因的延伸,继承了《光明日报》的政治站位高度、人物报道传统、思想文化特长和大主题的叙事能力,在结构、用词方式上都保留了“光明”的味道,也因此成就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并获得了用户的肯定。

  在谈及5G技术对高质量内容的意义时,慈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马中骏表示:“5G的到来会让很多内容的提供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这会使做内容的我们有了更多新玩法的可能性,又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市场。”

  5G的到来,让马中骏看到了新的市场空间,“就像互联网来了,带来了网生内容。移动互联网来了,将会带来更多。5G来了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可能是内容平台会去不断揣摩的。”马中骏强调,5G带来的流速提升,会给予应用者非常便宜的运用体验。“如果视频的传输跟文字的传输一样便宜,那么相当多的客户端可以共生共荣。因此,5G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是一个福音,只有平台的多样化,才能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才能让内容生产者有更好的生存空间。”

  实现全屏视频化传播

  “5G+AI正在驱动视频传播与智媒体建设。面对新技术的发展,封面新闻提出全员视频化生产和全屏视频化传播的目标。而在万物互联时代,封面新闻也在持续优化升级由21个产品组成的‘智能编辑部’,形成‘智能+’的产品生态。”封面传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鹏这样说道。

  5G+AI正在重塑科技、媒体与通信等行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李鹏认为,这种改变体现在技术重塑传播形态,信息表达方式从文图过渡到了视频化表达,重新定义了信息生产与传播。

  在视频化转型的道路上,封面新闻提出了全员视频化生产以及全屏视频化传播战略。今年5月4日,封面新闻5.0版本发布会后便立足5G,实现封面新闻的全面视频化,打造视频沉浸式观感与年轻态交互。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看来,“5G技术支撑信息精准分发的场景化程度将大幅度提升。目前的算法已经在努力实现信息消费的场景化,主要依托的是通过个人的定位来进行一种场景化。今后采集的数据,本身就带有非常丰富的场景化特征,我们对这些特征进提取,就可以发现人对于某个信息的使用,以及还有哪些重要的场景可以去挖掘。”

  李鹏认为,5G和人工智能发展,正在加速万物智联时代到来。在媒体领域,未来媒体的表现形式将是智媒体。封面新闻也已经瞄准物联网时代,持续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全流程。其中的重点就是建设“智能编辑部”。李鹏解释说,智能编辑部不同于传统的编辑部,是由一系列的智能产品重新为媒体赋能,从资讯传播的起点到终点,都赋予人工智能技术基因,全面改写媒体定义。

  数据可视化或成关键技术

  “如果想要做智媒体的前瞻性布局,如何把握住数据产生的关键节点,将会是一个媒体未来生存的关键步骤。”宋建武认为,5G技术将会大大丰富人类的信息形态,同时改变信息的分发方式,如果我们拥有的更多是数据,如何把这些数据分析出一个让人的感官能够有效地识别、接受的信息,就是我们要做的。这种数据的可视化,可以体现为文字,也可以体现为图片,还可以最后变为视频,或者其他可能更加丰富的形态,总之,今天所谓的数据可视化还没有有效地开发出更多的呈现方式。

  而谈及可视化,当下,短视频的炙手可热无疑是行业关注的焦点。《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的发展速度惊人,2018年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达7.25亿,其中短视频市场规模467.1亿元,同比增长744.7%。但同时,在自身内容品质、版权保护等方面,短视频也面临着种种复杂的问题。

  对此,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苏俊斌认为,短视频的迅速兴起和发展,首先在于它的传播方式极大地适应了当代人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同时,一般短视频的制作低门槛也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许多短视频的观看者同时也是短视频的制作者,这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此外,强社交属性也为短视频带来了更多的热度,视频的制作者、观看者之间,都可以实时沟通,从而增加了话题性和用户黏性。

  宋建武认为,视频是表现形式非常丰富的媒体手段、媒体格式,因为直观,包含的数据量巨大。未来如果能够开发出更加丰富的算法,我们甚至可以把很多数据直接还原成视频,而不是以我们目前采集的影像为基础去生产视频。“未来数据可视化将会成为新闻生产方面的关键性技术,但前提是对数据的分析,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就必然需要算法,否则靠人眼是无法读懂这些数据的。”


原文链接: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 ... b/201906/98255.html



编辑:董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6-25 17:46
【案例】日本为什么不热衷于5G技术?

原文来源:静说日本
原文作者:徐静波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v8sGh9NZARynNbIutpYxQ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邀请我做一次讲演 ,讲一讲日本的科技。给科学家们讲科技,完全是班门弄斧。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强调,我是一个媒体人,只传递信息,而不讲解科学,这一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于是,在6月21日下午,我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做了一场《日本科技创新的三大趋势》的讲演。
自动化研究所是中国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最高地,我着重介绍了日本对于5G技术与AI社会建设的看法与展望。

今年4月,韩国在全世界率先宣布开始5G的商业运营。二个小时后,美国也宣布进入5G社会。于是,日本的媒体开始担忧:日本在5G技术领域,是不是已经落后了世界?

为这事,我参加了日本总务大臣石田真敏召开的一次记者会。石田大臣开口一句话,就是:“我们日本不想抢头功,而是注重打基础”。

他说,日本构建5G社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三大目标:第一是初步实现汽车和农业机械车辆的全自动驾驶;第二,实现远程医疗;第三是实现货物的无人机配送。

日本通信事业是由总务省主管。总务省拍了一部5G社会的视频节目,告诉人们日本政府的追求,这一追求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利用5G技术来帮助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

如果进入5G社会之后,高速通信技术可以保证远程医疗的完美实现,这样就可以解决山区、偏远农村、海岛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同时,无人机配送的实现,可以解决偏远地区和海岛送货难问题。因为日本山区、农村、海岛的年轻人大多往城里跑,老人成了主要的“留守部队”。同时,在农村劳动力人口急剧减少和农民老龄化的背景下,实现耕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车辆的无人驾驶操作,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也是日本政府推出5G技术的重要考量。

“5G技术不应该成为都市的花瓶,而应该是惠及全体国民,包括离岛居民的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全国接受5G信号的基础社会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推出5G商业运营,不仅会造成全国通信服务的不公,同时也难以完全实现5G时代的三大目标。”石田大臣说。

如何实现日本列岛5G信号的全覆盖?日本三大电信公司NTTDOCOMO、软银通信、KDDI所采取的战略,是“4G+”,而不是新建5G设施系统。也就是说,在现有的4G通信设备基础上,作出适当的提升,使得4G信号具备5G信号的强度。

日本这三大电信公司之所以采取“4G+”的模式,一方面,是为了节约投资,因为从目前韩国与美国的5G运营情况来看,即使在首尔和纽约,5G信号也只出现在基站附近约1000米的范围,超出这一范围,依然是4G信号,甚至是4G弱信号。

另一方面,日本有自己的战略企图,那就是,日本不以5G为目标,而是开始研究6G技术。日本国立通信技术研究机构与NTTDOCOMO、NEC公司等,已经组成了研究团队,从去年开始,启动了6G技术的研发。

为什么日本如此热衷于6G技术?因为日本有两个基本考量:第一,日本在5G技术领域落后于中国等其他国家,那么就希望在6G领域能够超越各国领先世界;第二,日本认为,汽车要实现完全的全自动驾驶,5G技术是不够的,必须是“6G+”。

我在丰田汽车公司采访时,一位负责全自动汽车研发制造的部长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5G信号只能保证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实现全自动驾驶,但是如果要在交通环境十分复杂的城市市区里实现全自动驾驶,没有6G以上的信号是不行的。”

日本政府目前将实现全自动驾驶时代的时间表,掐在2030年。也就是说,日本期望在10年之后,实现6G信号的完全普及,以此真正迎来全自动驾驶的时代。

了解了以上背景,你就可以理解,日本为什么不怎么热衷于5G技术的根本原因。

不过,明年7月,日本就要举办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计划在明年3月开始,在东京首都圈推出5G信号,以便为世界各国的选手与媒体,提供快捷的通讯手段的同时,在部分赛区和选手村,推出全自动驾驶的巴士,向世界展示一个“科技奥运”的风采。

面子,日本还是讲究的。
编辑:吴悠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6-26 19:32
【案例】华为5G战略可能存在致命错误,四大关键问题决定美国发展6G!

原文来源:智慧美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AAeqEzwpxeoPzITvUjt3Q

六月初去台湾的纺织工业研究所演讲,他们对美中贸易战的现状和发展,及其对台湾的影响非常关注。研讨会之前,跟研究所的几位主管交谈,他们很好奇,问美国会不会跳过5G直奔6G,我说你们也关注这事?他们说是啊,全世界都在关注!真有这个可能。今天的世界,黑天鹅、灰犀牛、白大象之类的事,越来越多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支持美国5G发展,不允许任何其他国家在这个未来产业中超越美国。特朗普后来也宣布,暗示美国可能发展6G。英国《金融时报》今年4月的一篇文章评估,高通(Qualcomm)与苹果之间的交易,改变了5G的前景。苹果宣布放弃5G,芯片巨头英特尔也宣布退出5G智能手机芯片的研发。英特尔的退出,非常耐人寻味,因为英特尔是芯片业的龙头老大,怎么会对此放弃?不久后人们可能会发现,苹果和英特尔的放弃,非常明智,因为我们所知的5G,或华为高调宣传的5G,可能是水中捞月,会很快烟消云散!

美国的战略会跳过5G直奔6G吗?四个问题需要回答:一、技术上可不可能;二、战略上必不必要;三、商业上可不可行;四、政治上需不需要?

Wireless Excellence Limited(WEL)的创始人和执行长Stephen Patrick认为,从1982年Nordic Mobile进入市场开始,移动电话从1G开始每十年出现一个世代。所以,6G应该是5G之后数年才可能出现。但实际上,5G本身是个市场营销的标签,真正5G的含义,是3GPP LTE的第15个升级版本;现在的4G,是现有的4G/IMT-Advanced标准。3GPP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也是用户和电讯商推出来的,每隔一两年就推出一个小步伐升级,以增加无线通讯网络的功能和运行能力。

5G最大的应用,是在无人驾驶车辆、人工智能、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物联网、人机对话等之上。对无人驾驶车来说,哪怕有一秒钟的断网,比方因为楼房的阻断,或什么其他原因基站信号达不到,那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对5G和6G来说,必须有一个无远弗届、无时不通的网路,而这样的环球网路是华为的基站达不到的,而必须通过卫星实现。

WEL的看法是,6G需要将地面基站的无线系统与卫星系统结合,这样可以确保有不间断的、总是联通的全球宽带覆盖。从4G到5G到6G最新的进展,是可以用软件无线电(SDR)(Software Defined Radio)和软件定义网路(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来实现,这些都在云端运行,升级时,不需用叉车和推土机来建那些笨拙的地面基站。

华为宣传,好像中国已经世界领先,因为华为通过低价建立了大量的5G地面基站,试图通过这个既成事实性的地面网路占有先机,以取得全球市场。其实错了。这恰恰是华为的软肋和浪费的投资。华为广泛铺设的基站,连5G的应用都不够,更不用说6G了。华为以为抢得了先机,他们失算了,5G根本达不到标准。研究者发现,第一批实现的5G网路,包括华为投资,不能提供足够的可靠性,它们并不比4G好太多。下一步的网路只能从“天上”下来,用卫星联系,这样,华为大规模的前期投资,全泡汤了。

芬兰奥鲁大学(University of Oulu)的研究者说,6G将达到每秒兆兆位(太赫兹)(terabits-per-second)的速度,这会使得5G相形失色,因为只有达到太赫兹的频率,才能实现无限的带宽。奥鲁大学Ari Pouttu教授等认为,5G无线只是尝试提供毫秒级延迟(millisecond levels of latency),其中一些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商业发布。这对于现在完全由数据驱动的社会来说,不足以带来任何优势。人们现在需要的,是近乎即时、微秒级的连接。这种超级的可靠性,5G网路中是不存在的。

奥鲁大学的团队是诺基亚(Nokia)5G团队发展的研究伙伴,他们现在已经开始研发6G项目6Genesis。芬兰政府已经答应投资2.9亿美元,来进行这一研究。

5G为什么可能胎死腹中?是因为其自身的局限。奥鲁研究发现,使用5G在未来十年间需要平均每人使用1000个无线电发射源,因为5G使用的毫米波的频率带宽足够,但传播距离不够,人们需要许许多多、数以百万计的、相联系的发射源和接收天线,才能实现。所以,人类需要更新的技术,也就是6G的出现!

美国的太赫兹融合通信和传感中心(Center for Converged TeraHertz Communications and Sensing)简称“ComSenTer”,和奥鲁大学的研究者们,都认为100GHz至太赫兹(THz)级别的频率,才是可行之道。美国的ComSenTer要小心了,估计红朝的黑手可能又会全力的瞄准了你们。

一些观察家认为,如果5G做对了,可能就不需要6G了;但华为的5G,可能从头就没做对!偷来的技术囫囵吞枣,又急功近利、匆匆忙忙,怎么可能做对呢?在未来几乎毫无用途的地面基站建设上,白白的花了大量的银子!

真正在6G走在世界前列的,实际上是日本。广岛大学在全世界最先实现了太赫兹通信,是基于CMOS低成本工艺的300GHz频段。日本在太赫兹通信材料领域也独步天下,甚至是垄断性的。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会跟美国分享技术,但不会跟中共或华为分享。

德国也开发出了详尽的太赫兹通信技术,德国伍珀塔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用锗化硅(SiGe)材料构建了信号收发系统,能实现1米距离的260GHz频段太赫兹通信,并能达到100米,是全球最先进的太赫兹通信系统。

华为在5G应用上,可能考虑的很仔细,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强项,他们设想了许多生活中的应用。华为可能也已经意识到他们在基站上花了冤枉钱,也想到了发射一万颗小型低轨卫星,实现全球6G覆盖。但想归想,华为如今面临美国全面的技术禁运,实现可能性恐怕也没了。

美国不仅是在使劲儿的想,也在积极的做。美国军方最新的空天飞机波音X-37,和美国私人公司SpaceX最近一次性用一颗火箭发射60枚卫星,都是政府和民间在为迅速发射卫星、补充发射卫星、应付可能攻击美国卫星体系、破坏国际互联网所做的准备。

美国在战略上跳过5G直奔6G,其可能性越来越大,其必要性也越来越大。在技术上,是可能的甚至亟需的;在政治意志和国家战略上,因为全面反击的需要,因而可能变得迫切;在商业上,美国主要公司已经放弃5G,美日德已做好了投资的准备。

华为占领世界市场,可谓雄心壮志,但在5G上可能弄巧成拙,更可能为美国开辟一个新的机会。

编辑:吴悠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7-13 21:48
【案例】

孙玮:媒介的隐没与赛博人的崛起——5G时代的传播与人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全媒派 作者 孙玮

关于5G的叙事铺天盖地,我们的文明将迈入怎样的状态?
人类社会的自我描写,又一次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在文明形态发生巨变的转折关头,这种自我描写常常层出不穷,焦虑和希翼交织其间,汹涌澎湃。无论悲喜,一个共识是显而易见的,信息传播技术将人类带入一个大变革时代。人类宣布,我们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这个崭新社会形态的样貌究竟是怎样的?关于5G技术的解释可以说是非常细致了,但从技术应用到社会展现,还是有大段空白等待填充。毕竟技术与社会、文化的耦合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偶然性的过程。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独家带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玮的文章,解读5G时代的传播与人,探索技术的社会想象力。
关于5G运用的想象
人与社会连接方式的重塑
网上流传甚广中国和日本关于5G运用的宣传片,非常形象地展示了两种思路的想象。
中国片子的关键词是天眼,展现的技术核心是实时捕捉信息,跟踪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地点。叙事采用了警察抓坏人的故事,展现了天网恢恢之想象——5G技术给人类提供了上帝之眼,每一个人都在天眼的监视之下,无处遁形。
中国5G运用宣传片截图
日本片子的关键词则是连接,技术创造了许多新型的连接。大都市年轻人和偏于乡村一隅长辈的相聚,是以虚拟在场的方式呈现的;日本人与西方游客各自使用自己的母语,便可畅通无阻地交流。
日本5G运用宣传片
同是5G技术,这两个片子想象的社会场景明显不同,也引发网络热议。但有一个共同点是,5G技术给人类提供了一种新型媒介方式,崭新的社会关系由此展开。
在我看来,5G引发的社会自我描写,触及一个人类存在之根本性因素:
人类达成实在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传播技术重塑了人与世界的中介方式。延森说,哲学研究就是关于实在如何可能的追问,而传播研究,则是关于媒介的分析。
传播研究与主流哲学的关系是:通过媒介,人类交流并思考对于实在的不同认识,并根据不同的认识付诸行动。由此看来,媒介对于人类与世界的接合,至关重要。
5G时代的媒介隐没
大众媒介的危机与去专业化叙事
语言、身体都是人类惯常使用的媒介,如今日常生活所说的媒体,特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专业新闻传播机构,是进入现代性以来,媒介以建制化方式的集中体现。
大众媒介的产生与发展,与三次工业革命脱不开干系。
大众媒介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传播与交往越来越频繁并形成全球网络的过程。媒介技术从2G迭代到4G,人类社会对于媒介的需求,越来越急迫、越来越广泛,以至于媒介突显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举世瞩目的关键要素。但5G时代,这个状况发生了重大逆转。这个转变,我称之为媒介的隐没。和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媒介突显正好相反,我们正在经历媒介隐没的历史性过程。
隐没的第一个现象,就是全球范围内大众媒介的危机,5G时代这种危机或可加剧。我以为,这无法单纯地从媒介技术的迭代得到解释。也就是说,并非简单地因为大众媒介机构是建基于传统媒介技术,而导致衰落。认为大众媒介采用新型技术,便可以应对危机,是一个简单幼稚的想法,遮蔽了媒介技术变化引发的传播格局的整体性变革。
5G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创造了一种人与实在连接的新型方式,由此人类社会的连接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在这种变革中,大众媒介那种去个人化的传播方式被彻底逆转了。5G技术创造了随时随地连接的媒介状态,使得专业机构的媒介影响力大大地被削弱,扁平化而非中心化的传播方式成为社会的常态,传播建构社会关系的方式越来越趋向于非专业化、去机构化。这就是5G的技术逻辑,大众媒介渐渐地淹没在人人成为媒介的汪洋大海中。
隐没的第二层涵义,是指5G技术使得媒介叙事去专业化,以一种辨证回旋上升的方式,回到了最尖端又是最原始的状态,语言、文字、图像、影像,发展到当今大热的短视频,这些呈现手段已经变成人人习用的媒介方式。难怪有研究者认为,视频在5G时代爆发式的发展,不可能为专业媒体专属,因为短视频的应用,已经突破专业媒体的边界,渗透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法国媒介学者德布雷,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以媒介圈来划分,有史以来,人类经历了话语圈(语言)、图文圈(文字)、视频圈(音像)三个阶段。德布雷强调这个圈和人的关系,不是面对面的关系,而是包围、环绕,是与人类生活互嵌的。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看到媒介隐没的第三种体现:
4G时代,媒介开始实施对于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手机这种智能移动终端,简直是无孔不入的,举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手机为媒介,这种情形和电视与人之关系,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5G技术对此的推进在于,人类迈进数字圈,这是以数字全息技术为标志的,即以一种即时、全息的方式,在特定时空中锁定某个位置上的人,并将这个位置变成各种网络的节点。
当媒介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弥散于社会成为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的东西时,它自然而然地“隐没”了,人们开始越来越意识不到媒介的存在,仿佛它是自然物的天然存在。
作为一个相当古老的概念,媒介引发的思考纷繁复杂。比如,媒介是连接主客体的手段,媒介是主体间性的桥梁,媒介是世界向人的开显方式,等等。长久以来,媒介作为连接两元的第三元,具有神奇的意义。
5G技术即时即地全息瞬间传播的特质,造就了人与媒介的一种新型关系,媒介已经不再是柏拉图意义上对于真实世界的再现,媒介从属于现实的第二属性正在崩塌,传播技术瞬间全息的呈现,填平了真实与再现的时空鸿沟。媒介的隐没意味着,媒介并非是外在于现实的再现工具,媒介成为现实的一个部分。这个隐没也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突显,媒介全面地接合人类生活,它成为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
当技术融入身体
5G时代赛博人的崛起
媒介隐没的一个伴随现象是赛博人的崛起。
或者说这是媒介隐没现象的另一面,人本身成为了媒介。当然这个人不是父母给我们的纯粹血肉之躯。日本5G宣传片中男主角和女朋友及几个小伙伴为长辈进行的音乐表演时,是以赛博人的方式在场的,女朋友及小伙伴是利用5G技术现身的全息影像人,男主角尽管是以碳基身体在场,但这也并非单纯的血肉之躯,随身佩戴的5G技术使得他可以将远方的小伙伴以影像人的方式呈现在远离大都市的乡村场景中。
所谓赛博人,简单说来就是半机器人,因为携带了智能移动终端,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接入各种网络中,赛博人的体验和行动,因此交织了生物人与机器人的双重逻辑。
4G让我们拥有了随身携带的电子器官,但在场的方式,常常更多偏重于抽象的信息而非具像的身体,尽管这种信息越来越以趋近全息的方式呈现,比如短视频。5G技术使得虚拟远程在场,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呈现,这不仅仅在于影像更加逼真,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虚拟远程的即时互动。
这种虚拟互动不但为许多新型社会关系的展开提供了可能性,甚至,刷新了对人的理解。那个虚拟在场可以进行即时互动的影像人,是否可作为一个分身被理解为人的一部分?
赛博人开启了一系列的赛博现象,即交织现实与虚拟的第三种状态,比如赛博空间。有许多学者认为,赛博空间不能被理解为虚拟空间,它是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交融的一种复合空间,是技术创造出的人类社会崭新的空间形态,类似拉尼尔所说的虚拟实在。针对有人嘲讽拉尼尔说他幼稚到忽略了虚拟空间的一杯茶显然不能解渴,穆尔认为,幼稚的不是拉尼尔,而正是拿现实世界的法则去解释、套用虚拟世界的人。
对于赛博空间的此在而言,不在于虚拟世界中的此在是否是对世界的一种真实的体验,而在于这种虚拟世界的体验如何与日常生活世界的体验不同,这两种体验是如何互相联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
4G时代人类已经创造出赛博空间,5G时代的推进在于,赛博空间将从人类社会附属性的空间形态,转向主导性的空间形态。今年有研究者调查发现,部分网民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八个小时,再扣除睡眠的八个小时,由此断言虚拟世界已经替代现实世界成为这些人的主世界。
尽管这样的计算未免简单粗疏,也忽略了虚实空间的交融,但也预示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虚拟世界不再是茶余饭后消遣的临时性场域,它正在以多种融合方式,嵌入到现实世界中,创造出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间形态。
5G时代,交织虚实的赛博现象将从当前局部的、暂时的、游戏的状态,转变为我们生存的一种普遍状态。渐渐地,人类社会延续几千年的真实与虚拟两元对立的思维将会瓦解,赛博思维正在成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从技术哲学的视角,我们可以简略地描绘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媒介技术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技术嵌入文化阶段,以工业机器技术为代表,媒介技术主要是加强人体的感官,以海德格尔现象学等为典范;
技术嵌入身体阶段,以信息技术为代表,主要是转换人体的感官,以后现象学如伊德为代表。
5G时代,或可划为技术制造身体的阶段,以5G技术、人工智能为表征,技术正在创造人体的感官,甚至创造非人体的感官。
简而言之,5G技术预示着,技术的发展,正在由技术远离身体以征服世界,转变为嵌入身体,制造感官,重塑自我。当赛博人崛起成为普遍化的新型媒介,传播与人的关系也彻底反转了。传播塑造人的力量正在突显。
声明〡本图文来源于全媒派,经授权刊发。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来源:再建巴比塔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5o94qjxMTzY6NQ4v1fzZA
编辑:马晓晴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7-13 22:15
5G案例】
提供一个技术和产业层面的信息:对于媒介内容和人际互联方面上的应用,4G都足够,现有的4G网络还没有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世界上许多地方4G覆盖都没有完成,包括所谓的发达国家,运营商前些年为了搭建4G网络花出去的建设成本,也都还没有回收,没有充分盈利。目前却要因为战略原因硬着头皮抢占5G高地,至少先抢占订单、技术和市场。5G真正的全社会覆盖还有比较大的技术和成本障碍,需要在过程中克服。另外5G网络设计的应用场景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而非个人消费领域。当然现在媒体行业帮忙制造5G奇观也是好的,有助于5G被大众接受。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7-28 20:54
【案例】
谁在真正领跑 5G:技术创新和标准

"
谁最终是移动5G芯片组的领导者?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如果你看看哪家公司拥有市面上最多的产品、拥有最完整的5G移动解决方案,就会发现高通几乎没有对手。

转自:云头条
作者:Patrick Moorhead是独立技术调研公司Moor Insights &Strategy的创始人兼总裁


5G是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的所有人都在谈论的新技术。所以,每家公司自然都想谈论5G以及如何领跑这个领域。然而现实情况是,移动5G是一项涵盖甚广的无线标准,它改变了我们对蜂窝通信的认识,并前所未有地拓宽了发展前景。因此,对5G要有广泛而深入的理解才能真正了解谁在领跑移动5G领域。

本文是我和分析师Anshel Sag撰写的系列文章的上篇,深入介绍移动5G的一系列不同部分,以及我们认为谁是所有这些不同领域的领导者。5G移动的这些领域包括:


我们认为,过度报道5G领导者过分简化了整个5G标准的构成以及多少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领导地位。我还想指出,5G不仅仅是移动5G,还将为云、数据中心和边缘创造机会。

本篇侧重介绍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方面的移动5G领导者。

为此,我们必须定义何谓移动5G的领导地位以及如何从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方面对其进行定义。许多公司使用不同的衡量指标来定义这方面的成功,但最终我们认为与移动5G领导力密切相关的主要成功指标是多少创新被纳入3GPP规范和ETSI的IMT-2020标准,以及这些标准是否最终解决制定之前已存在的问题。

贡献数量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重在质量而不是数量)


业界共同制定这些无线标准和规范,它们由与5G密切相关的已公开标准必要专利(SEP)组成。这个过程从5G NR最初的3GPP版本15规范开始,现在适用于即将发布的版本16规范。一些公司把这些SEP计算在内,误用作衡量5G成功的指标。并非所有创建的这些SEP都一样,高通等公司的SEP质量更高,在5G规范的核心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专利数量或仅仅为了提高这个数而申请专利一直是华为等一些供应商采用的策略。华为之前在Linux基金会中采用专利数量这个做法,似乎在采用同样的策略,以表明其在3GPP方面的领导力。专利和贡献数量是衡量贡献程度的一种有缺陷的方法。

5G业内许多公司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别混淆研究与开发之间的区别,这点很重要,很少有公司进行实际的研究。每家公司都利用开发靠已完成的研究制造产品,但很少有公司拥有研究部门开辟新天地,并为行业铺平道路。这是衡量哪些公司在创新和标准制定方面真正领导行业的关键指标。进行大量研究的公司在努力解决行业其他公司最可能遇到的问题;打个比方,这些公司好比是整个船队的破冰船。华为已成为这方面的大玩家,但我们认为高通是这个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因为高通一直引领3G、4G和5G,这家公司在继续大力投入于研发,确保从5G到最终的6G继续处于领导地位。

| 5G版本15

高通是3GPP成员之一,为今天的5G做出了巨大贡献,包括力推版本15附带的5G NR标准的第1阶段和第2阶段版本,这包括NSA(非独立)和SA(独立)5G网络。这之所以很重要,是由于高通推行分两个阶段的方法,这种方法提前一年(2019年)为我们带来了5G NR,而不是原计划的2020年(因此全球标准名为IMT-2020)。高通还有其他的重大贡献,因此决定了5G标准的方向,加快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并解决了问题。3GPP规范的 版本15学术性很强,对于建立5G的基础至关重要,这个基础将影响这项技术在未来十年及以后的发展。3GPP的版本16旨在将版本15的理念运用于5G试图支持的新行业。版本 16旨在添加少量新功能以满足那些新行业的要求,同时维护一个通用平台:5G网络。我们已经在版本15的C-V2X中看到了这一幕,它最初作为4G LTE的一部分引入到版本14中,将C-V2X整合到5G中。这同样有赖于高通在4G LTE中创建了最终允许C-V2X的设备到设备功能,并构建了像AT&T的FirstNet这样的紧急响应网络。

| 5G版本16

3GPP版本16非常关注的一个新行业是工业物联网。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私有5G网络对工厂所有者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参与标准制定的运营商不希望这些私有网络有问题,于是高通在帮助它们弥补之间的缺口,找到双方都能满足的解决方案。高通一直是支持4G LTE(LAA)使用免许可频谱的先驱;你最近可能注意到一些飞快的LTE速度,一方面正有赖于此。然而就5G而言,高通找到了将许可运营商和免许可运营商隔离的方法,那样不需要许可锚点(a licensed anchor)来支持免许可访问。这些网络极有可能在60 GHz免许可频段上运行,就像今天LAA在5 GHz上运行一样,但也有可能在6 GHz和95 GHz等其他频段上运行。

3GPP的5G NR标准的其他贡献者(如华为)也为该标准的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华为在极化码(polar code)方面的开发应用于5G NR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然而对标准的这种贡献尽管很重要,并不与高通为5G创建解决方案付出的工作一样重要。3GPP组织由许多不同的公司组成,包括运营商、基础设施供应商以及智能手机OEM厂商,其中许多公司做出了小小的贡献,共同构成了整个标准。这些公司中很少有谁可以自行解决其中一些问题,能够解决重大无线问题的是像华为和高通这样的专家。贡献数量本身并不重要,它们对标准的总体影响以及它们是否被行业采用才重要。

这些创新并非目的;还有作为3GPP版本16一部分的许多方面在讨论中,包括将广播技术纳入5G以拓展运营商的能力,并向消费者无缝提供电视服务。版本16尚未完成,因此还有待观察究竟什么进入到版本16或最终出现在版本17中。然而,高通每年往5G研发投入数十亿美元,去年该公司就投入了56亿美元,并对付敌意收购以及针对其基本的商业模式的抨击。该公司削减预算以安抚投资者时,研发是该公司唯一没有出现预算或人员大幅减少的部分。高通非常重视自己作为创新者和行业领导者的角色,了解如果自己削减研发,整个无线行业可能会发生什么。由于这些事实,毫无疑问,我认为高通是5G创新和标准制定方面的领导者。下篇将介绍5G的芯片组领导者,看看行业现状究竟如何。

谁在真正领跑移动5G:5G移动芯片组


MWC巴塞罗那大会上展示的几款的5G调制解调器

上篇介绍了5G技术创新和标准方面的5G领导者。本篇想介绍5G芯片组领导者,5G芯片组是用于5G消费级移动设备的芯片组,而不是用于物联网(IoT)或工业物联网(IIoT)设备的芯片组。用于5G基础设施的芯片组可以被视为是“5G芯片组”。

说到5G移动芯片组,自4G早期以来市场已大大合并;由于研发成本高、回报低,许多玩家退出市场或出售相关部门。过去许多厂商声称是5G移动芯片组领导者,但我们将这个领域的领导者定义为:首先按照商业可用性和芯片组功能来定义。这个领域有许多玩家提前几个月宣布芯片组,却比竞争对手晚交付那些芯片组。

| 玩家们

如前所述,虽然移动芯片组领域玩家较少,但它仍是高度活跃、竞争激烈的市场,一些玩家制造调制解调器,一些制造RF前端部件,一些玩家两样都制造,更好地解决蜂窝网络复杂性加大的难题、加强集成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业界主要分为能做mmWave的玩家和不能做mmWave的玩家。这是个值得考虑的关键变化因素,因为交付mmWave难得多,很少有玩家做得出商用mmWave。然而,mmWave在容量和带宽方面具有好处,最终它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需要密集部署的任何地方。

目前5G调制解调器的最大市场是低于6GHz(Sub-6GHz),原因如下:许多国家尚未开放mmWave频谱;mmWave在射频和设备设计方面做起来更难;最后,由于频率较高,mmWave覆盖的区域不是一样广。在调制解调器领域,我们介绍的玩家包括已宣布5G调制解调器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美国是唯一能够同时部署mmWave和Sub-6GHz的地区。

| 华为(海思)

华为的5G调制解调器产品组合名为“巴龙”。华为称巴龙是“平台”,包括调制解调器和RF集成电路。目前尚不清楚华为的整套RFFE解决方案。然而,调制解调器本身也叫“巴龙”,华为已宣布巴龙5000系列调制解调器今年将出货。目前扑朔迷离。

华为称,巴龙5000是7nm多模5G调制解调器,支持独立网络和非独立网络。宣布搭载该平台的第一款产品是Mate X可折叠设备,华为称预计会在今夏上市。然而华为后来宣布了Mate 20X 5G,这是去年的Mate 20 Pro搭载巴龙5000调制解调器的版本。巴龙5000目前尚未在任何设备上商用,因为华为Mate 20X 5G已经被最近在欧洲启动网络的所有5G运营商撤下。我们找不到原先宣布有意提供的哪家运营商仍支持华为的5G设备。华为声称自己还是5G mmWave的领导者,但到目前为止展示的设备似乎没有一款支持mmWave,而华为在支持mmWave方面传达的讯息莫衷一是。

华为在MWC上介绍Mate X的5G支持时掩饰了mmWave,但确实声称mmWave速度;我们后来获悉,mmWave得到巴龙5000的支持,但需要设备部门的实施,可能要到2019年下半年才实施。华为对mmWave的商用支持似乎取决于华为的设备部门,而不是海思的调制解调器功能。然而,华为尚未展示MateX或任何设备的mmWave工作原型,其Mate X网站并未声明支持任何mmWave频段。

由于华为并不制造自己的RF前端部件,因此向Qorvo和Skyworks等供应商采购部件以制造RF前端。这意味着部件集成不如基本上自行开发的解决方案来得紧密。

| 联发科技

在蜂窝调制解调器领域,联发科技历来更像是奉行低价的跟随者和挑战者,而不是领导者。然而,它确实与英特尔和华为大致在同一时间宣布会推出移动就绪的5G调制解调器。

联发科技的5G调制解调器名为Helio M70,是该公司的首款5G调制解调器,声称这是基于台积电7nm工艺的5G多模调制解调器,支持独立网络和非独立网络。与高通和华为一样,它支持5G NR规范的EN-DC功能,可实现4G和5G双连接(以及跨两种网络的聚合),以获得更高的速度。联发科技5G调制解调器的问题在于,它并未声称支持mmWave,尽管将来的调制解调器可能提供这种支持。由于没有合适的mmWave前端合作伙伴,联发科技支持mmWave的可能性不大。该公司认为,缺少mmWave支持没关系,因为客户使用该调制解调器主要向Sub-6GHz运营商提供设备。它声称,Sub-6GHz速度与预期的第一代5G调制解调器的峰值速度相当。与华为相似,联发科技也不自行生产射频前端部件,因此它依赖合作伙伴将调制解调器集成到OEM设计中。

该公司还宣布2020年初会将M70调制解调器集成到即将推出的带有ARM最新Cortex-A77和Mali-G77核心的7nm SoC中。联发科技称,M70自去年12月就已面市,但预计2019年下半年出货。

| 英特尔

英特尔很特别,因为这家公司一直在竭力与业界的其余公司竞争,收购英飞凌的调制解调器业务后,重新进入4G蜂窝市场,只不过比较晚。英特尔在移动和智能手机方面一贯不顺利,很难为其4G调制解调器找到任何客户,直到好不容易傍上了苹果这个客户。

英特尔最初宣布首款商用5G调制解调器将是XMM 8060,之前已有Gold Ridge原型调制解调器。然而2018年末,英特尔决定XMM 8060不再作为商用调制解调器来出货,而是用作开发平台。作出该决定的同时还宣布了XMM 8160,XMM 8160是英特尔最新的5G调制解调器,能够支持Sub-6GHz连接和mmWave连接,并支持SA网络和NSA网络。XMM 8160应该使用英特尔的10纳米工艺节点来制造,有望在2019年下半年出货,2020年用于设备中。

在最近的MWC 2019大会上,英特尔仍在演示使用仿真盒的5G调制解调器功能,旨在模拟调制解调器的功能以便测试和认证,直到ASIC出来。然而,英特尔确实宣布终于有了自己的mmWave RF IC,用于为mmWave前端制造几款模拟支持芯片,定于2020年末或2021年初供货。

英特尔在MWC之后宣布,大客户苹果与竞争对手高通签署协议、为其提供六年的5G调制解调器和IP后,将不再致力于5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这使得英特尔在5G调制解调器上的所有努力备受质疑。

英特尔称,它目前在评估其整个5G调制解调器业务的未来。唯一可能的另一条出路是将5G集成到更多未来的PC和物联网中,但对于英特尔而言,那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也似乎很难证明未来的研发投入是合理的。眼下,英特尔的5G调制解调器部门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但严格来说它确实拥有产品。

| 高通

高通的(集成和独立)调制解调器业务是这家公司过去和现在的主业,其他一切都是其调制解调器技术的补充。高通自CDMA以来一直在制造调制解调器,它实际上确立了这项标准,因此它在蜂窝通信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开发3GPP 5G标准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高通不仅宣布了首款5G调制解调器骁龙X50芯片,还已经在商用设备中交付首款5G调制解调器,也就不足为奇了。

X50不是多模5G芯片,因此要与高通骁龙4G SoC平台配合使用,主要设计用于早期的NSA和Sub-6GHz或mmWave 5G网络部署。因此,该调制解调器不支持第二代骁龙X55拥有的相同功能,包括针对mmWave和Sub-6GHz频率的SA和NSA网络支持。

高通的骁龙X55为两种频谱增添了支持4G/5G频谱共享的功能。除了X50中支持的NSA和TDD外,骁龙X55还增加了FDD和SA 5G模式。在X55中,高通还将Sub-6GHz的支持带宽从100 MHz增加到200 MHz,支持快得多的峰值速度。高通声称X55的峰值下载速度为7 Gbps,上传速度为3 Gbps。峰值速度只是博眼球的数字,最终最重要的是设备性能,通常比峰值速度低得多。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有报道称,搭载高通第一代X50调制解调器的设备在实际网络环境下确实获得了2 Gbps的下载速度,高通在MWC上演示的速度达到4.5 + Gbps。骁龙X55调制解调器已向客户出货,预计今年年底前用于设备。

最后,在调制解调器方面,高通还预先宣布会在2020年初将5G调制解调器集成到SoC中,这与联发科技声称的时间大致一样。

除了推出两代5G调制解调器外,高通还推出了两代5G mmWave RF前端模块。这些模块的第二代产品QTM525很小巧,几乎可以集成到任何类型的设备中,这进一步有助于提高mmWave 5G的采用率,如果你考虑到信号阻塞更是如此。似乎大多数5G mmWave解决方案会需要至少两个这样的mmWave 5G模块,因此它们越小,设备设计人员能够将这些模块轻松集成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设计中的可能性越大。新的QTM525还增加了对mmWave更多频段(包括24 GHz至27 GHz)的支持,之前已经支持28 GHz和39 GHz频段。

高通还为5G制造RF前端PA和分集模块,旨在支持低中频频谱的Sub-6GHz频段的5G和4G连接。高通将其PA模块与QET6100包络跟踪器配对,帮助降低5G的功耗并提高上传性能。随着从4G迁移到5G,大多数RF部件和ET要升级或改进,这就是为什么还要为Sub-6GHz 5G制造新的分集模块。

| 三星

三星从事调制解调器行业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由于长期以来它将调制解调器做到三星手机中。与华为一样,三星的调制解调器是自行研制的,仅用于其手机。此外与华为一样,三星有相当大的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因此它还以不止一种方式参与5G。

我们主要介绍三星的Exynos Modem 5100。Exynos是三星内部SoC的品牌,其调制解调器也有同样的品牌,与高通的骁龙品牌相似。与高通调制解调器一样,三星的调制解调器既支持Sub-6GHz,又支持mmWave,还支持LTE和5G;它与三星自己的RF集成电路搭配使用以支持mmWave。Exynos 5100指整个平台,包括调制解调器、RF、ET(包络跟踪)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三星正在制造做在10nm工艺节点上的Exynos Modem 5100。

三星的Exynos 5100芯片组出现在某些地区的新款Galaxy S10 5G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版本的Galaxy S10 5G都搭载三星的Exynos芯片组,因为美国的那些Galaxy S10 5G搭载高通的骁龙芯片和mmWave模块。这是由于三星通常在一些市场交付高通芯片,在其他市场交付三星芯片。

| 紫光展锐

紫光展锐是5G领域、但不是调制解调器领域的最新玩家之一。紫光展锐以前的品牌叫Spreadtrum,是最近提供5G调制解调器的主要调制解调器供应商之一。紫光展锐早在2月底的MWC 2019大会上宣布了其首款5G调制解调器:IVY510,以及名为MAKALU的5G技术平台。该调制解调器不像其他产品那样瞄准领先的7nm工艺节点,而是采用台积电的12nm工艺制造,可能为了节省成本。调制解调器本身是多模,支持2G至5G以及高达100 MHz的Sub-6 GHz带宽。

与其他调制解调器一样,IVY510将支持独立和非独立的5G网络,但在任何公开的材料中都没有提及mmWave。由于紫光展锐通常是中国白标OEM厂商的供应商,成本极为重要;支持mmWave增加了设备成本,在紫光展锐的OEM厂商看来很重要的市场极有可能还不是一项必要功能。

| Skyworks Solutions Inc.

虽然Skyworks不是调制解调器供应商,但它确实为许多智能手机OEM厂商提供面向蜂窝连接的RF前端解决方案。该公司提供介于调制解调器和网络之间的许多部件,包括滤波器、放大器及其他RF前端部件。

Skyworks将其5G产品系列命名为Sky5,这包括功率放大器、滤波器以及集成它们的一些模块。由于为Sub-6GHz和mmWave支持大量的5G频段带来复杂性,模块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SkyWorks的解决方案仅适用于Sub-6GHz 5G解决方案,除非该公司为mmWave制造RF IC或模块。拥有mmWave解决方案的所有玩家都将前端部件作为整个模块来提供,因此我们可能最终会看到Skyworks有类似的举措。

| Qorvo Inc.

Qorvo与SkyWorks的情况非常相似;事实上,该公司是Skyworks的最大竞争对手,两家公司共同占据了全球RF前端芯片组和部件市场的庞大份额。Qorvo也不制造调制解调器,也不像本文提到的其他一些玩家那样制造手机,但确实帮助OEM合作伙伴以优化无线电性能的方式来集成部件组件。此外与SkyWorks一样,Qorvo的大多数移动5G前端解决方案是为Sub-6GHz 5G智能手机和其他设备设计的。
不过,Qorvo确实为基础设施提供了一些mmWave无线电解决方案,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其移动部门。mmWave方面最先进的公司在构建60 GHz Wi-Fi解决方案已经在尝试使用Oorvo的产品,然后克服了mmWave方面的一些挑战。

那么,谁最终是移动5G芯片组的领导者呢?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如果你看看哪家公司拥有市面上最多的产品、拥有最完整的5G移动解决方案,就会发现高通几乎没有对手。

高通已向客户交付了两代5G调制解调器,市面上已经有采用其第一代产品的设备。高通目前是最先交付5G调制解调器,已经向客户交付第二代调制解调器的玩家。它还有商用的Sub-6GHz和mmWave,这表明了高通的领导地位,因为它解决了mmWave非常棘手的问题。除了5G调制解调器外,高通还有众多的5G前端产品,这让它成为移动芯片组领域无可争议的5G领导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UFEJSg1gd9ODSZlTD2Ekg


编辑:董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8-7 12:22
【案例
5G与未来媒体发展形态
未来,5G能真正实现人与智能设备的相互连接,让全球处在一种万物互联的状态中,因而改变人类的生产模式。“万物皆媒”的格局中,媒体的产业链可以不断延伸,但也面临自身中介性意义被削减、用户个性需求与隐私暴露风险之间失衡等挑战。
5G与未来媒体发展形态
屠淑洁
电视遇上5G,就如同广播遇上汽车。央视与华为在2018年就合作搭建了首个5G新媒体平台。如今,工信部又向广电发放5G牌照,这预示着5G将给媒体行业带来新机遇。那么,5G究竟是什么?5G能给用户生活带来哪些质的变化?
5G时代意味着“万物互联”成为可能
1G是“砖头”似的大哥大电话时代,颠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模式。2G是短信时代,运营商的“短信套餐包”给年轻人搭起了心灵的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3G是照片时代,用户可以随时上网浏览图片、倾听音乐,实现商务休闲两不误。4G是视频时代,实现了真正的移动互联。4G改变了用户的日常生活模式,“加一下微信”成为新朋友初次见面时最常用的对白。未来,5G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模式。因为5G能真正实现人与智能设备的相互连接,让全球处在一种万物互联的状态中。
5G,是指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10Gb,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百倍。在这样的视频传播环境下,一部1G的电影可1秒下载完毕。在普通大众看来,5G技术仅是提升网速这么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
随着传感器跟踪、图形仿真、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互联互通。5G将成为未来信息交互的枢纽,未来传播渠道、家居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心环节。目前,智慧广电正积极把握5G时代潮流,探索5G应用场景,加快建设智慧广电新生态。
5G应用场景探索
5G为视频新功能赋能,这表明“5G+”媒体生态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5G提供快速的视频传播新环境。这将解决直播视频卡顿、高清视频下载缓慢、在线视频观看清晰度低、高峰时段用网延时等问题。数据传输的高速率提供了良好的视频接收环境,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实现了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设备的高速传输。
其次,可促进高清视频在手机端的发展。视频将不再局限于当前的功能,将与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等领域相融合,成为数据记录与传导的载体。未来,5G+”媒体生态链将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家居生活服务。广播电视可融合家庭无线物联网感知用户需求,形成“边看边买”的家庭消费网络,这种消费物联网是一种创新型应用。
再次,覆盖广的泛在网将使视频的传输与播放不受地域影响,真正达到随处随时可观看,无论山林、海底,信号都将联通。同时,泛在网也能解决视频制作中的难题,如:在VR实景拍摄时,可克服拍摄信号卡顿等问题。
最后,5G网络低延时特点将视频“正在加载中”的页面变为历史。低延时特性提供了大视频云存储的环境,其技术对于视频文件储存有较强的安全性保障。同时,大容量与低延时为视频制作与渲染带来便利,VRMR类对储存空间要求大的内容制作,有机会在云端完成,减少硬盘压力,缩短渲染时间,加快视频内容生产。
综上,5G将开启全新的媒介时代,可以有更快的网速、低延时下的高安全传输、万物广泛互联下的流畅传输,将创造更好的视频传播环境,构建全新的“5G+”媒体生态链。未来,5G网络将加速新媒体在内容产品与模式创新领域的拓展,还会延伸到渠道生态的融合,实现广电网、移动网、电信网的深度融合。
5G技术重构视频新未来
基于5G通信优点,欧美主流运营商把5G技术积极应用于新闻业。比如:传感器技术将突破人类自身局限,从更多空间、更多维度获取信息。大容量网络连接使整个社会形成“泛在网”的格局。5G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万物皆媒”的格局,使媒体产业链不断延伸,生产力不断扩张。
VRARMR等技术注入,视频实现虚拟与现实交互。5GVRAR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如果媒体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用户的生活方式会发生质的改变。比如,手机场景里“移而不动”的现象日益明显,“宅式移动消费”让用户对沉浸式和富媒体有了更多需求,家庭场景的渗透率逐渐提高,重构了家庭场景原有的定义。
视听功能颠覆性改变,视频有望成为新语言。AI简化了视频制作的门槛,VRARMR将重塑视频表现形式。由于虚拟技术的融合,视频有望突破目前的视听功能,实现体感上的传达。比如,在一些真人秀节目中,嘉宾佩戴的眼镜式摄像机可记录亲历者的主观感受,嘉宾可自由选择观看视角,并在其独有的交互特性下,参与视频故事,创造新的观影体验。5G技术升级了视频内容产品的形态,为新闻媒体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将来,会有更先进的传感器应用于各种人类无法触及的场景与角度,并自动采集数据。后台分析出的信息数据从新的角度来洞察与阐述新闻事实,为新闻报道的全方位立体化呈现提供可能。
视频与多行业融合,成为传播新窗口。未来,可通过5G技术把视频应用场景与多行业融合,成为媒体传播的新窗口。比如,5G网络可驱动汽车自动驾驶变革,智慧交通将逐步落地,一场交通进化即将到来。马路上的交通信号灯、道路、汽车、行人将通过5G网络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用户出行的方法将更科学便利,通过汽车、道路、行人和天气等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规划最优路径供用户选择。
5G建设面临的挑战
万物成为新闻源,媒体的中介性意义被削减。以往,传统媒体充当着传递信息的角色,但现在用户与媒体之间的界限日渐消融。当万物成为新闻源时,人与物之间可直接进行信息交互。在5G传输环境下,视频传播将会更快速。同时,智能软件的开发升级,使制作视频的门槛不断降低,用户从视频接收者转变成使用新视频语言的互动者。视频媒体互动性功能增强,媒体与用户的关系将被重新定义。
视频监管难度加大。在融合的状态下,主流媒体的主导效应面临挑战,由此带来更多的监管压力。5G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参与性与互动性,用户极易陷入信息茧房中,使其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会使用户不断逃避现实社会并缺乏责任感,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个体生产视频的“快餐式”碎片化趋势,极易形成社会浮躁之风。个体为吸引眼球而生产的低俗化视频,极易形成泛娱乐化的社会不良风气。碎片化、泛娱乐化的视频对未来的视频监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用户个性需求与隐私暴露风险之间的平衡,成为未来传播伦理的新问题。用户的个性需求要求“定制化”新闻生产,针对个体及其关联场景的整体属性,了解用户的实时需求与情境,完成个性化数据采集与传导,这使用户隐私暴露的风险加大。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未来传播伦理中的一个新问题。
(作者单位:温州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喻  
来源:新闻战线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MNYqdmFihWtVy7vcorCQ
编辑:晓晴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9-11 23:44
【案例】
聚焦传媒年会|周秋含:内容+技术+运营 5G时代下这样耕耘媒体融合



华龙网集团总裁、总编辑周秋含。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1日17时05分讯(记者 刘艳 伊永军 冯茴花)“全媒体时代推动媒体融合,融的是观念和思路,合的是内容和技术,做的是协调和互动,求的是再造和双赢。”今(11)日,在第十四届中国传媒年会“新技术 新发展”主题论坛上,华龙网集团总裁、总编辑周秋含分享了5G时代下华龙网集团的媒体融合之路。
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相加”
“今天我们所处的全媒体时代,也是一个智媒时代。”周秋含说,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个人应用方面:即时通信用户8.25亿,网络新闻用户6.86亿,网络购物用户6.39亿,网上外卖用户4.21亿,网络支付用户6.33亿,网络视频用户7.59亿。
可以看出,5G时代,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发展态势已势不可挡,大数据智能化就像重庆的两江潮,滚滚而来。在这个5G时代,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有人说,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所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加快推进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出了很多符合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但在融媒体推进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也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建设中出现一些乱象。” 周秋含举例,比如,有些还只是简单“相加”没有“相融”,改个名挂个新牌子人在一起办公各做各的事,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形式上看是全媒体,本质上离融媒体还很遥远;比如,一些媒体上来就是建可视化大屏买各类高大上的设备,常常因为没有配套流程、没有数据、没有人才没人会用,成为一堆摆设;还比如,还有些把自身定位局限为“媒体”,在新的互联网传播格局下抱着传统的“内容为王”不放,酒香也怕巷子深,对技术、运营仍然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彻底重构以移动优先的采编播发全流程。
深耕本地 搭建3个新媒体矩阵
如何深入做好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周秋含表示,全媒体时代推动媒体融合,融的是观念和思路,合的是内容和技术,做的是协调和互动,求的是再造和双赢,媒体融合≠全媒体,媒体融合是发展过程,“四力”是融合要求,四全媒体是最终目标,所以媒体融合不是机械的物理捆绑,而是要打破旧有的模式格局和固有的思维定式,从而激发融合的化学反应。
“与用户的连接失灵,这是最大的痛点。这几年,为了重新吸引用户,大家使出浑身解数,但目前看效果好的还不多。”周秋含介绍,作为省级新闻门户网站,华龙网集团分析自身资源和优势,就是本地资源和落地运营,这是头部平台所无法拥有,头部平台悬在半空中不可能真正接地气。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持之以恒深耕本土。
在深耕本地、渠道下沉方面,近年来,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的指导支持下,华龙网集团先后成功搭建起了3个新媒体矩阵,包括覆盖重庆全市所有的区县的“1+39”,重庆客户端集群和重庆手机报集群和智慧数字屏的集群,“我们是跟重庆39个区县全面合作,然后帮他们做技术平台,同时还去协助他们做内容建设,包括融媒体采编人员培训,总之是一起来打造整个产品的矩阵,全面用产品去覆盖全市所有渠道。”
周秋含表示,“1+39”重庆客户端集群,把全市39个区县党政客户端全部打通,形成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后台管理、统一用户数据和统一服务能力的移动端新媒体矩阵,下载量已超过1700万,“这是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这种市级和区县两级平台完全贯通、一体联动的模式在全国仅此一家。所以在重庆所有区县,我们已经牢牢占据了当地的用户入口,没有第二个媒体能有这样的覆盖率,这个就是我们的优势。”
“内容+技术+运营”融合发力
媒体融合的发展,周秋含认为,有几个方面的支撑缺一不可,即内容、技术、运营的“合三为一”。
媒体发展,内容始终是根本,但内容不只是资讯类内容,还有政务、社会公共服务等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是最重要的。技术对媒体融合的支撑,媒体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以技术变革为支撑的过程,现在内容生产越来越依赖通过技术来呈现和实现。新形势下如没有深耕的市场运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一个媒体面临的就会是生存问题了。
周秋含表示,梳理华龙网集团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仍将以新闻发展为龙头,以技术驱动为核心,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以“互联网+”产业为动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做到“内容+技术+运营”融合发力。
其中,在内容支撑方面,华龙网集团将依托媒体的属性做大影响力。正围绕“新闻+行业”“视频+移动”“平台+资源”“产品+应用”整体升级,全面提升媒体“四力”,完成5G时代新闻视频化转型,优化采编流程,发力深度调查、打造具备影响力的视频栏目。
在技术支撑方面,随着5G时代的来临,技术是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内容的提档升级将深度依赖技术的不停优化及迭代,面对强大的BAT这种互联网技术机构,需要从竞争向竞合上转变能力。在不断升级“1+39”政务云平台,全面提升平台使用体验的同时,也将构建融媒体生产信息技术流程,打通华龙网所有内容分发平台、渠道,提升内容生产及传播效率和效能。
在运营支撑方面,要立足重庆接地气,注重创新务实,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再逐步向周边扩展。还要建立一体化的运营体系,打造专业化的媒体和媒体运营机构形象。此外,加大新业务的开拓,在游戏娱乐、精准扶贫电商、教育培训等方向上积极推进,寻找新的业务收益增长点。
此外,华龙网集团也通过版权管理盘活数字资产。华龙网集团以技术+法律,构建了版权信息共享云平台,可以良好地对接和支撑各媒体单位原创数据资源库,具有确权、监测、取证、维权、分析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版权维权服务。
附演讲全文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就5G时代的“内容+技术+运营”媒体融合耕耘之道这个话题做个探讨分享。
一、5G时代,媒体融合的挑战与机遇
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所处的全媒体时代,也是一个智媒时代。首先看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个人应用方面:即时通信用户8.25亿,网络新闻用户6.86亿,网络购物用户6.39亿,网上外卖用户4.21亿,网络支付用户6.33亿,网络视频用户7.59亿。
可以看出,5G时代,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发展态势已势不可挡,大数据智能化就像重庆的两江潮,滚滚而来。8月底,我有幸在智博会现场全程参与了直播和报道。给我最大的感受,技术革新真是一日千里,“硬核科技”层出不穷。10年前,我们用着塞班系统,聊着在线QQ,开心!5年前,拿着苹果手机,开着FaceTime,新潮!今天,AI智能、人脸识别、全息投影,早上起床照个镜子就把新闻看了,还有更多的想不到……它就在你的身边,如期而“智”。
在这个5G时代,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有人说,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所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加快推进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探索出了很多符合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但在融媒体推进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也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建设中出现一些乱象。比如,有些还只是简单“相加”没有“相融”,改个名挂个新牌子人在一起办公各做各的事,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形式上看是全媒体,本质上离融媒体还很遥远。比如,一些媒体上来就是建可视化大屏买各类高大上的设备,常常因为没有配套流程、没有数据、没有人才没人会用,成为一堆摆设。比如,还有些把自身定位局限为“媒体”,在新的互联网传播格局下抱着传统的“内容为王”不放,酒香也怕巷子深,对技术、运营仍然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彻底重构以移动优先的采编播发全流程。
如何深入做好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总书记在“1.25”重要讲话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他还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二、华龙网集团的媒体融合路径选择
全媒体时代推动媒体融合,融的是观念和思路,合的是内容和技术,做的是协调和互动,求的是再造和双赢,媒体融合≠全媒体,媒体融合是发展过程,“四力”是融合要求,四全媒体是最终目标,所以媒体融合不是机械的物理捆绑,而是要打破旧有的模式格局和固有的思维定式,从而激发融合的化学反应。
(一)渠道下沉,纵向贯通之道
与用户的连接失灵,这是最大的痛点。这几年,为了重新吸引用户,大家使出浑身解数,但目前看效果好的还不多。作为省级新闻网站,以前我们的商业模式很单一,就是靠广告和活动收入。现如今,广告肯定越来越养不活自己,更别说要支撑上市。那么,就需要拓展新的收入来源和增长点,分析我们的资源和优势,就是本地资源和落地运营,这是头部平台所无法拥有,头部平台悬在半空中不可能真正接地气。所以我们认为,一定要花大力气,持之以恒深耕本土。
这几年,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的指导支持下,我们先后成功搭建起了覆盖重庆全市所有区县的重庆客户端集群、重庆手机报集群和智慧数字屏集群3个“1+39”新媒体矩阵。我们是跟重庆39个区县全面合作,然后帮他们做技术平台,同时还去协助他们做内容建设,包括融媒体采编人员培训,总之是一起来打造整个产品的矩阵,全面用产品去覆盖全市所有渠道。
“1+39”重庆客户端集群,把全市39个区县党政客户端全部打通,形成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后台管理、统一用户数据和统一服务能力的移动端新媒体矩阵,下载量已超过1700万。这是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这种市级和区县两级平台完全贯通、一体联动的模式在全国仅此一家。所以在重庆所有区县,我们已经牢牢占据了当地的用户入口,没有第二个媒体能有这样的覆盖率,这个就是我们的优势。
当然,我们坚持与区县融媒体中心合作共赢,这3个“1+39”新媒体矩阵特别是重庆客户端集群矩阵,在各区县既是当地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载体,是他们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也凭借无边界运营服务换来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发展格局。
(二)合三为一,横向融通之道
对媒体融合来说,我们认为几个方面的支撑缺一不可。媒体发展,内容始终是根本,但内容不只是资讯类内容,还有政务、社会公共服务等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是最重要的。技术对媒体融合的支撑,媒体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以技术变革为支撑的过程,我们的内容生产越来越依赖通过技术来呈现和实现。运营,更不用说了,新形势下如没有深耕的市场运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一个媒体面临的就会是生存问题了。
最近,我们在梳理华龙网集团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我们认为还是要以新闻发展为龙头,以技术驱动为核心,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以“互联网+”产业为动力。那么,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做到“内容+技术+运营”融合发力。
在内容支撑方面,我们首先是媒体,要依托媒体的属性做大影响力。正围绕“新闻+行业”“视频+移动”“平台+资源”“产品+应用”整体升级,全面提升媒体“四力”,完成5G时代新闻视频化转型,优化采编流程,发力深度调查、打造具备影响力的视频栏目。
在技术支撑方面,随着5G时代的来临,技术是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内容的提档升级将深度依赖技术的不停优化及迭代,面对强大的BAT这种互联网技术机构,需要从竞争向竞合上转变能力。我们也在不断升级“1+39”政务云平台,全面提升平台使用体验。我们还出台了“华龙芯”中台战略,构建融媒体生产信息技术流程,打通华龙网所有内容分发平台、渠道,提升内容生产及传播效率和效能。
在运营支撑方面,我们认为要立足重庆接地气,注重创新务实,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再逐步向周边拓展走向全国。还要建立一体化的运营体系,打造专业化的媒体和媒体运营机构形象。此外,加大新业务的开拓,在游戏娱乐、精准扶贫电商、教育培训等方向上积极推进,寻找新的业务收益增长点。
当然,除了以上两个方面,我们认为通过版权管理盘活我们的数字资产也很重要。华龙网集团以技术+法律,构建了版权信息共享云平台,可以良好地对接和支撑各媒体单位原创数据资源库。具有确权、监测、取证、维权、分析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版权维权服务。时间关系,不多讲。
总之,华龙网集团不仅仅是一个媒体,我们也是一个以“内容+技术+运营”布局的一个互联网公司。我们希望成为一家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新闻单位,也是一家懂媒体行业的技术公司。我也相信,我们媒体人是非常有创造力的人,我们的意识、能力不比别人差,不比别的行业差,只要我们不忘初心,顺应潮流,抓住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机遇,就一定能做好主战场上的主力军,守护好主流价值。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
https://h5.cqliving.com/info/detail/2062423.html?cid=2062423&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编辑:王豪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9-15 20:56
【案例】

蔡亦钢教授谈当前5G技术问题

喻军博士电话远程采访了在波士顿贝尔实验室的著名移动通信专家蔡亦钢教授(蔡拥有722个批准了的国际发明专利,是贝尔实验室资深研究员,主持了3G4G5G网络系统及应用产品的概念设计和系统开发,曾经三次荣获"贝尔实验室发明家奖"。)


他认为(整理对话内容,征得他同意后发表):


国内关于5G的报道绝大部份是虚假的。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的白皮书相对可靠一些。现在宣传的这些应用场景,大部分可以通过4G实现,5G的技术指标只是更高一些。5G还没有找到应用场景。目前5G都是增强型移动宽带(注:潜台词是高可靠、低延时这些压根实现不了)。低时延高可靠性的技术困难很大。尤其是时延1毫秒,在端对端的时候,太困难。我至今没有看到可行的方案,各个设备商都在吹牛。高可靠性低延时的性能目标更是加倍了造价。现在国际标准动不动就是6999.9999%的可靠性。没有一个厂家能够做到69的可靠性,甚至59也做不到。5G主要解决接入网的快速问题,但核心网是瓶颈。这是任正非所以说的。华为正在提出解决核心网问题,我看了目前的技术方案,不灵的。核心网的架构,不是容易的,牵涉的面很广。华为目前提出的方案,将架构更加复杂化了。这有待大家慢慢的探索,既解决瓶颈问题又不要复杂化,通讯协议要少要简单。5G不是一波即将袭来的浪潮,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其实很多计划正在往后推,因为实现不了。


最大的问题是,5G太贵,技术研发和设备本身都很贵。应用得不偿失,而没有经济效益,运营商不会去用。在国内的话,除非中国行政强制使用。经济效益问题,不仅仅是政府政策的问题,设备装备的造价也是个问题,开发应用场景是一个问题。我去年一直在指导5G端对端的应用场景和垂直行业的研究,尤其是工业自动化的应用场景。现在看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工业自动化对可靠性低时延要求很高。目前世界各主要5G厂家都尚有很大的距离。装备造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5G基站采用多出多进等许多新技术(注:新技术并不天然意味着具备巨大系统增益),造价就高。5G频率高很多了,信号幅射距离短了,基站要布得更密一些。诸如此类,很多很多问题


事实上,不少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讲话,都说明了如今5G的很多问题,距离PPT描绘的蓝图还有很长的距离。然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如今厂商、媒体和部分官僚都在炒作5G,把现在的5G吹的"秒天秒地秒空气",营造出一股5G大潮即将到来改天换地的气氛,甚至还把现在的5G上升到中美科技对决的位置上......导致这种现象是资本与媒体合流的结果,一些媒体极力鼓吹5G,竭力宣称5G与中国主导标准,或5G是中国伟大创新,力图通过这种舆论绑架政策制定,绑架民意,并消费国人的爱国热情,以服务于背后金主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如果强行大规模推广不成熟的技术,将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因素,一方面,外商可以在中国推广5G的过程中,收缴高额专利费,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厂商在芯片上高度依赖进口——2018年,仅华为的芯片采购金额就超过200亿美元,中国大规模推广5G,将会使美国半导体产业获得高额订单,进而拉动美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更要命的是,这样一来,会加深中国通信产业被美国绑架的程度,因为只要美国一个制裁,千亿乃至万亿投资的中国5G产业就会休克,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远远不是中兴一家企业休克能够相比的。  

空耗国家资源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只是针对普通消费者,不管是脑白金也好,还是奢侈品手包也罢,亦或是8848钛金手机,只要商家能说服消费者缴纳智商税,那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但5G组网建设则不然,这是国家工程,一旦开工建设,全民被动接受,并承担所有结果。简言之,就是忽悠个人缴纳智商税,这是你的本事,而且对社会影响也不大。但忽悠国家搞项目,商家发财,全民买单,将大量原本可以用来发展半导体、航空发动机、精密制造等弱势领域的资金,用去搞伪5G,就不太合适了。  

再强调一下,铁流从来没有反对建设5G网络,只是反对一些厂商打着5G这个无比政治正确的旗帜,把伪5G包装成5G,忽悠政府、银行、运营商,为自己谋取暴利。同时,这种做法无助于通信技术的提升,人民群众也无法因此享受更加廉价、优质的电信服务。我们需要真5G,不需要包装成5G的伪5G。国家投资,应该把钱花在真5G上,而不浪费资源搞包装成5G的伪5G。当下真正需要的不是为上5G而上5G,需要的是少一些商业的喧嚣,静下心来,搞理论创新突破,或将已有的先进理论实用化,商业化,对技术进行改进升级,把东西做好做成熟之后,再推向市场。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9-24 23:19
【案例】
中国宣传的5G
现阶段,中国宣传的5g都是假的,是用CSB技术加上深植器加强的伪4G信号增强,这种技术其实现在已经应用很广泛,是当年 马克 Dorcel开发的利用直插加强信号反馈的功能,连用的信号传输都是照抄的日本松下adn-100协议,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如此自我高潮。
编辑:高杰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2 22:56
案例
5G都不能取代的Wi-Fi6,到底有多厉害?
来源: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
蜂窝通信与WiFi,就像移动设备上的两大高手。彼此势均力敌:一个主室内,一个主室外。WiFi是移动网络的室内覆盖补充,也承担着大量的数据流量卸载,二者既想各自占山为王,但也时不时地相互成全对方。
然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考虑到5G具有媲美wifi的传输速率以及比wifi更广泛的覆盖与使用的便捷性,因此在市面上就出现了诸如“5G必将干掉WiFi”、“WiFi迟早将被淘汰”、“WiFi活不过5G时代”,各种言论层出不穷。在一片争论声中,WiFi6姗姗来迟。
前不久,Wi-Fi联盟正式发布Wi-Fi 6标准,相比于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上一代Wi-Fi标准,Wi-Fi 6将具有更快的带宽和更加高效的成熟效率。WiFi6能否与5G分庭抗礼呢?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对Wi-Fi6做一个充分的了解。
WiFi6是什么?
最新一代WiFi6,用技术术语来说,就是802.11AX。去年10月初, Wi-Fi规格重新命名,新标准802.11ax改名为Wi-Fi 6。同时,前几代WiFi名称也相应的作出了改变:
802.11b WiFi 1 (1999)
802.11a WiFi 2 (1999)
802.11g WiFi 3 (2003)
802.11n WiFi 4 (2009)
802.11ac WiFi 5(2014)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的WiFi命名复杂、繁琐,而现在命名就是通俗易懂。而对我们消费者最大的影响就是,在往后我们买路由器只需要知道,WiFi后面的数字越大,技术越先进就是了。
据了解,最新一代WiFi6(802.11ax)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9.6Gbps,也就是说理论传输速度达到了1.2GB/s的传输速度。随着WiFi6的到来,将会覆盖更多样化的应用,例如物联网、汽车,到4K视频传输等。
WiFi 6 厉害在哪里?
01 完整版的MU-MIMO技术
要说明WiFi 6厉害在哪里。我们要先来说说目前的主流WiFi 5路由器的问题。下边是一款主流普通的双频路由器。支持300M带宽2.4G频段和867M带宽5G频段——你的设备只能接收其中一个频段的信号。目前市售大约在200-300之间,双空间流(看上去有四根天线,实际上两对天线发送的是重复信号,起到信号放大的作用)这样主流的路由器家用基本上已经够用。
那么再高端一些的路由器,同样是WiFi 5的规格下它的技术有什么进步呢?我们以价格在上千元的网件夜鹰 R8000P为例子。
其标称的AC4000只是三个独立频段的带宽累加值,即2.4GHz750Mbps + 5GHz1路)的1625Mbps + 5GHz2路)的1625Mbps,但是不管你的终端有多强,它只能工作在其中一个频段下面,并不能同时连接双频或三频来实现并发传输。
1625Mbps带宽是需要3×3的天线实现的,但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最高只支持只到2×2(对于移动设备来说,做太多的WiFi天线,体积,耗电和散热都成问题)——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无线设备连接网件夜鹰 R8000P也只能获得541 Mbps*2=1082Mbps的带宽 与我们前面介绍的三百块的路由器的867Mbps带宽相差无几。
当然高端路由还有MU-MIMO功能。类似这样:
上图是普通路由器的信号传输方式与具备MU-MIMO功能的高端路由器信号传输方式的不同。这也是商家推销高端路由的卖点之一。4*4天线的路由器同时可以传输2×2的笔记本电脑、1×1的手机A1×1的手机B。但实际上触发这个功能的条件非常苛刻:需要连接设备都在同一5G频段下,设备全部要支持MU-MIMO功能。且设备数量要刚刚合适才能触发。(MU-MIMO实际容量也就23个终端。老实说,两三个终端也拥堵不到哪去……) 且WiFi 5下的MU-MIMO功能只支持数据下行,所以这是一个并不值得用户买单的鸡肋功能。
因此支持WiFi 5的路由器,无论有多贵。无线部分的性能也就是那样。相比之下WiFi6MU-MIMO功能就进化了很多——至少它是支持上行和下行的完整版。且相对于WiFi 5最多支持的最大规格是4×4 MU-MIMOWiFi 6拥有8×8 MU-MIMO,可以同时向8个终端共享上行、下行的MU-MIMO数据包。如此一来适用的场景便多了很多。
02 OFDMA技术
OFDMA应该算是11ax真正黑科技的地方。简单说,OFDMA将帧结构重新设计,细分成若干资源单元(RU),从而为多个用户服务。
用卡车拉货来形容OFDMA技术,在原先的OFDM技术中(11n/ac中使用的方案)是按订单发货。无论货物多少,来一单发一趟车,空载率会很高。而OFDMA技术会将多个订单聚合在一起。让卡车尽量满载上路。这样就使得运输效率大大提高了。
OFDMAMU-MIMO技术的区别
OFDMA:适用于小数据包的并行传输,提升信道利用率与传输效率。其状态稳定,不容易受终端影响。
MU-MIMO:适用于大数据包的并行传输,提升多空间流的利用率与系统容量。提高单用户的有效带宽,但运行状态不够稳定,很容易受终端影响。
03 MCS(调制与编码策略)的提升
从数据角度来看,单条空间流80M带宽的关联速率从433Mbps提升到了600.4Mbps,理论最大关联速率(160M带宽,8条空间流)从6.9Gbps提升到9.6Gbps左右。
简单的说11ax承载的数据量能力实际提高了30%左右。
5G VS WiFi6
5G网络,作为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5G在长时间大面积的宣传、预热与讨论下,大家都对其比较熟悉了。5G的理论带宽是4G网络的百倍(理论下行速度10Gb/s),同时还有低时延和低耗电的特性。即将取代4G网络成为下一代的通讯网络。目前5G通讯标准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只有针对5G手机的eMBB场景(大流量带宽标准)已经被确定下来。今年下半年会有大量手机厂商推出5G手机,电信运营商也将推出5G套餐供用户尝鲜。
5G技术中还有URLLC(低延时通信)和mMTC(大物联网)的标准没有指定下来,整个标准在ITU(国际电信联盟)上全面通过,预计要到2020年左右。三大运营商在建设中的5G基站基本普及也要等到2020年。
WiFi6相比较于5G显得低调很多了。2018103WiFi联盟将基于802.11ax标准的WiFi纳入正规军,并正式更名为WiFi6。将前两代技术——802.11n802.11ac分别命名为WiFi4 WiFi5
WiFi5相比,WiFi6在网络速度方面更加快速,容量上也越来越大。不但如此,WiFi6还加入了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MU-MIMO)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使得WiFi6能同时服务多设备能力大大提高。不过WiFi6目前面临与5G同样的问题——需要时间普及。我们手上所有的设备都要支持WiFi6协议(包括路由器、手机、无线网卡等),这个技术才能真正被用起来。介于用户更新设备的速度,WiFi6真正普及的时间可能会比5G还要长。关于5GWiFi6具体比较不再累述,一表让你一眼把5G WiFi6看到底。
表一
5G在哪里与WiFi6竞争,相互补充?
2019 年,基于运营商的移动连接(LTE 5G 蜂窝网络)和非授权无线网络(WiFi6,或者称为 802.11ax)将在两个主要方面相互靠拢:无线电信号编码和资源调度。
这两种无线系统采用相同的方法将更多用户和数据压缩到它们使用的频率中,使每个基站或无线接入点都能同时与更多设备通信。尽管在技术上有所靠拢,但是基于运营商的无线系统和非授权无线系统之间依然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成本、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它们为企业网络操作人员提供的管理控制级别等方面。这些因素将决定企业如何围绕无线功能的保留和增加做出规划。
在企业环境中,由于位置、应用程序和设备类型的不同,WiFi65G既相互竞争也相互补充。下面给出相互竞争几个例子:
企业可以购买5G小型蜂窝设备(小型蜂窝塔)并在内部部署,为员工提供5G覆盖,慢慢用5G取代WiFi
由于WiFi标准的不断发展,企业每3-5年就要对其无线上网设备进行一次升级。有了5G,这些开销可以外包给服务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将负责定期升级他们的无线基础设施。
在某些用例中,5G可以补充WiFi6如:
在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用例中,客户端设备(CPE)可以连接到5G网络以实现Internet连接,并可以通过WiFi6在本地提供连接服务。
5G可以补充WiFi6在住宅固定无线的使用情况(例如最近由Verizon推出的5G家庭服务)。借助5G,服务提供商可以降低其调度操作的成本,并使客户能够通过自助服务机制激活其Internet连接服务。
即使在企业中,WiFi通过支持WiFi的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也具有更高的渗透率。虽然从移动设备中消除WiFi并将其完全转换为5G更容易,但从笔记本电脑中删除WiFi并不容易。此外,在企业中推出WiFi65G网络要便宜得多。企业推出WiFi6的时间也比5G要短。
除了在企业中,未来WiFi6 5G 会有角色的变化,二者由于速度快,高带宽等特点也正悄悄地改变物联网。随着5GWiFi62019年上市,物联网设备会被设计成发送更多信息只需消耗更少的能源,这些技术可以让设备始终保持在线或连接状态。各种类型的设备也可能开始使用SIM卡或嵌入式SIM卡来启用蜂窝功能,这将改变WiFi设备的当前趋势。
WiFi6 5G都采用了使资源更具有确定性的调度方法,这对自动化制造、医疗、能源和其他各种行业中使用的任务关键型物联网资产也具有重要意义。WiFi6 无线接入点未来会增加对其他无线电技术的支持(例如蓝牙和 Zigbee),这些接入点会成为更加强大的物联网网关,甚至兼而成为有用的无线传感器,帮助跟踪和管理设备。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 LTE 技术(及随后的 5G 技术)的延伸,CBRS(公民宽带无线电服务)据称可以作为 WiFi6 的互补技术,用于在建筑内部提供无线连接。在美国,CBRS 使用的是未被 WiFi 或现有 LTE/5G 服务使用的 3.5Ghz 范围内的频段,所以不太可能被一般的消费者接入的设备干扰。很快,一些初期的 CBRS 功能便会实现商品化。对于机器人等需要稳定无线和移动连接的设备,CBRS 将成为 WiFi6 的理想补充。
当然,与 WiFi6 相比,5G 技术也有自己的优势。对于企业 IT 而言,在 WiFi 并非理想选择的区域,5G 将是革命性的技术,例如如果有数百台甚至数千台的物联网设备需要无线连接,在企业自己拥有的大楼内,WiFi6 将是连接物联网设备的必选无线技术。当物联网转移到企业大楼以外的区域时,传感器仍然可以利用 5G 作为无线传输模式,以获得具备足够速度和可靠性的连接。
5GWiFi6让物联网设备“活”了起来,也改变了我们使用物联网设备的方式。
  
5G取代WiFi的可能性不高,相反WiFi会通过5G技术继续演进和升级,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5G将与WiFi6共存并进,相互补充,而且两者在工业生产、物联网、智能驾驶等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想象空间,帮助各行各业爆发出新的生产力。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DAmwkzx6Hmb2DqRj12D9w
编辑:晓晴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5 19:01
【案例】

中美5G竞赛中,中国的实力到底如何

作者:凯文、陈畅
编辑:董指导
智库支持:东吴证券电子首席分析师 王平阳
天风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 唐海清
5G 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面对消费者的终端产品,以5G手机为主;
2、面对运营商的产品,包括基站设备、传输设备等等;
3、网络架构等相关支撑领域。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向,全面解读中国5G的真正实力
一、手机终端
国内目前小米(MIX 3)、Vivo(iQOO Pro)、中兴(Axon 10)、华为(Mate 30)都已经发布了5G新款手机。海外则只有三星发售Note10 5G版,而苹果则在iPhone 11系列上放弃了5G版本,即使发布新版本,至少要比国内厂商晚一年。
当然,苹果是有底气的。尽管国内手机厂商销量占到了全球42%,但全球利润的60%依然被苹果霸占。而这次发布会之后,朋友圈依然是纷纷晒iPhone11预定单。苹果品牌吸引力可见一斑。



各大手机厂商所占利润份额但,如果国内厂商能够利用"5G时间差",把握住这波手机更新换代,冲击高端的话,无疑是一个把市场份额变成实打实利润份额的机会。
从4G手机到5G,主要有三个模块变化较大,分别是:基带、射频前端芯片、天线。能够在这些领域实现技术、市场突破,就能获得可观利润。而国内是什么状况呢?
我们先看下基带芯片。
基带芯片主要作用是:在语音、数据等信号,和基带信号二者之间进行合成转化解析。包括CPU处理器、信道编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和接口模块等子块。
这个领域的技术突破是否困难呢?
一场官司可以告诉我们。2017年,高通向法院提交了诉讼,称苹果窃取了其大量机密信息,并分享给了英特尔,以帮助英特尔提高基带芯片技术。
苹果没有表态,但他们此前曾对媒体说"高通拒绝谈判达成合理的条款,我们要求法院寻求帮助"。而且,苹果还专门从高通挖了一个待了8年多的技术副总裁,来打造自己的芯片。能把高冷的苹果,都逼到这个份上,基带芯片等技术瓶颈可见一斑。
但瓶颈主要在哪里呢?
首先,瓶颈来自于通信技术的复杂。每一代通信技术升级,都对应着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等。从3G升级到4G时,就有broadcom、TI等芯片公司退出手机领域。2017年苹果换了英特尔的基带芯片,但不稳定的信号,被用户骂惨。
其次,瓶颈来自于高通的专利限制。高通在CDMA技术上布局了广泛的专利,成为绕不开的防线。因此,几乎每一部手机都要向高通提交将近18美元的专利费。躺赢的高通,2018年拿下全球手机芯片52%的市场份额,远远甩开分占14%的三星和13%的联发科。
但在5G时代,这个状况正在改善。
目前一共有四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5G基带芯片,其中:
中国有三家,两家在大陆,分别是:华为和紫光展讯。华为的巴龙5000更是全球第一个支持5G的3GPP标准的商用芯片组。而紫光展讯作为中国第二大芯片设计商,也在今年2月发布了首款5G基带芯片——春藤510。



华为发布麒麟980和巴龙500,作为5G解决方案另一家在台湾,是联发科。在2017年推出了M70 5G,但目前尚未有手机厂商采用。在缺乏下游终端品牌、缺乏高通技术优势的情况下,预计联发科的5G基带芯片道路会比较艰难。
美国也有两家,分别是高通和英特尔。但由于和苹果合作不理想,英特尔宣布要退出5G基带芯片研发。高通在2016年便推出了首款支持5G网络的基带芯片X50,如今,已经演进到第二代X55。国内厂商如小米、VIVO等,都是采用高通的基带方案。
韩国有一家,是三星。今年发布的首款5G旗舰S10,便采用三星自家的Exynos Modem 5100。
中国的优势有两点,首先华为等终端市场表现突出,有良好的环境支持自研,可以进行研发试错等等。其次,5G通信技术中,华为中兴提出的技术专业也在增加。
但高通依然是强大的对手,一方面5G领域仍有专利绕不开;另一方面,由于手机需要向下兼容,即还可以用2G、3G信号,因此还是绕不开高通。
第二个要看的,就是射频前端芯片。
射频前端芯片,主要作用是实现信号发射接收。要无线连接,就必须要有射频前端芯片。它包括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双工器、射频滤波器等多种芯片模组。
这是手机零件中的一个重要市场,2018年市场规模为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能达到258亿美元。
目前来看,射频前端芯片市场完全由国外主导,美日德荷四国占了95%的市场。其中美国有博通,skyworks(思佳讯), Qorvo 三家;日本、德国、荷兰各有一家。
国内公司市场占有率很低。2018,博通的射频芯片收入为64.9亿美元,而中国射频领域的龙头企业,卓胜微电子的相关收入仅为5.6亿元。另一家上市公司韦尔股份的相关产品收入则仅有0.7亿元。国内射频领域还有紫光旗下的锐迪科,国民技术旗下的国民飞骧,以及天津的维捷创芯公司。
但国内公司也在崛起。值得一提的是3位海归创立的卓胜微电子,这是大陆唯一一家专注射频芯片的上市公司,目前主打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两大产品。
2012年成立的卓胜微,当年就成为三星的供应商(在此之前公司已经在电视芯片领域积累了6年)。2014-2018年,其收入年复合增速达到138%,每年翻倍还不止。
2019年上市募资后,卓胜微准备投资12亿用于射频模组中的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研发,进军更多类型的射频芯片,实现品类扩张。
此外,锐迪科也是一个极有潜力的选手。
锐迪科公司在上海张江,2010年在美国上市,2014年被紫光集团收购。随后和紫光旗下的展讯通信合并成立公司紫光展锐,合并公司2017年进入了芯片设计的全球前10。



与展讯合并之后,跻身世界前十的锐迪科
锐迪科的产品能力可圈可点。当年风靡一时的"小灵通"的射频芯片组,就是锐迪科自主研发并推出的,而国内第一颗射频芯片也是它推出的。
合并后,展讯通信主攻基带芯片,锐迪科则主攻射频芯片和物联网,以实现双方优势的强强联手。而基带芯片和射频的合作,也是当下的趋势。例如Qualcomn与TDK就设立合资公司RF360公司,实现基带射频一体化方案。
目前锐迪科已经量产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以及 2.4G/5G双频Wi-Fi射频前端产品,且在射频滤波器方面已经完成初步布局。
整体来看,这个领域国内厂商虽然市场份额不大,但是有两个趋势:
1、技术积累在增加。来自于人力资源的提升,和行业整合并购提升。
2、进口替代。一方面,特朗普这一闹,促使国内厂商更加注重自主化、国产化。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提升,产品性价比也在体现。
这个领域需要谨慎的有两点:
1、厂商同质化,都往最容易突破的领域进去,形成国内价格战。
2、产品线过广。撒胡椒面式的布局,有利有弊。但整体而言,追赶领域,适合的是"结硬寨、打呆仗",一步步突破。
下面,再来说下5G手机天线。
手机天线主要作用是接收传递各种各样的信号。
天线长度=波长/4。由于5G使用的是高频率的毫米波,因此,天线长度大幅缩小,因此,同样空间内,可以装的天线数量大幅增加。粗预测下,手机内5G天线数量将从2*2逐步升级到4*4甚至8*8。而且天线的传输线材料也在不断升级。



苹果的手机天线,藏在机身背后的白线中这个市场,中国有两位有力选手。
一个是信维通信。信维围绕射频业务,在天线领域已经布局多年,是国内天线领先企业。信维目前已经具备多层LCP天线的生产能力,还拿下了给高通5G样机做传输线的单子,这加速了信维打通从天线到传输线的产业链。
另一个就是苹果老牌合作伙伴立讯精密。从过往历史来看,公司新产品研发能力非常强,从连接器领域不断拓展新品。2017年,立讯精密开始LCP天线研制,并且应用在了iPhone X上。
随着天线越来越短,集成化、模组化,将会是行业公司实现突破的重要路径。
整体而言,在5G手机的三个核心零部件领域中,国内公司可圈可点。
最重要的基带芯片领域,中国虽然道路依然艰难,但整体在改善;
而在射频芯片方面,中国仍远远落后于美国,是下一步国产替代的重要发力点。
在手机天线方面,中国企业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为高通、苹果供货的水平,份额增加将是趋势。
5G终端还有其他重要的增量市场,比如散热领域。
首先,5G的芯片功耗将是4G的2.5倍左右,将会导致发热量增加。其次,5G天线数量增加,内部空间紧凑,为了增强电磁波穿透力,手机外壳会减少金属材料的使用,这也会使散热能力下降。
要解决散热问题,就要用新的散热材料。这将会是一个比较显著的增量市场。目前厂商的路线主要是用石墨烯+均热板(VC)。
均热板的产业链主要还在中国台湾,占70%的市场,国内厂商已经实现在寻求部分技术突破,如碳元科技,公司于2018年投资设立常州碳元热导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超薄热管/VC及相关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并提供终端散热解决方案。
而另一家公司飞荣达,则在2018年通过收购昆山品岱 55%股权提升散热技术。昆山品岱主营散热模组,拥有热管/VC、冲压件和风扇技术和产品。
这个领域涉及材料学,也是中国薄弱,但在改善的产业。

二、5G基站

5G的第二个大的赛道就是5G基站的建设。全球的4G基站差不多有500万个,其中340万个在中国,由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向华为、中兴等设备商采购。
而由于5G波长短于4G,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信号效果,需要新建的5G宏基站至少要翻一倍,那么国内建设数量就是接近700万个,全球就是1000万。




2018年12月11日,舟山首个5G基站同时,微基站的数量需求也会增加。在人群密集区域,一个宏基站下搭配四个微基站,甚至更多,才能实现信号的深度覆盖,完成4G一个宏基站就能完成的功能。而保守估计,国内5G微基站将有300亿的市场。
无论宏基站,还是微基站,都是一个大市场。
在宏基站领域,电信设备商主要有四个玩家: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也就是中国和欧洲各有两家,而美国、日本都在市场份额的"其他"中。
最大的自然是华为,2018年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连续四年第一,而中兴通讯市场份额则是9.4%,不到华为的1/3。而欧洲的爱立信和诺基亚市场份额分别是29%和24%。




2018年主要通信设备商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上来看,欧洲还略微领先,但是5G专利技术储备上,中国则毫不示弱。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分布中,华为以1970件声明专利名列第一,占总专利的17%。
而在微基站领域,华为、中兴依然实力强大。在香港上市的京信通信,在微基站方面也有不错的技术积累。京信从2009年起就开始了研发,到2018年底已经有超过20万台微基站进入了商用环节,所覆盖的商用品类规模国内第一。2017年在国内微基站市场表现平平的情况下,京信依然实现了1.67亿元的微基站营收。
虽然基站是个大市场,但是基站的主要付费方是运营商,因此受运营商资本开支影响大。而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但运营商的日子并不好过。国内三家资本开支在2016年同比下降19%,2017年同比下降13%、2018年下滑4%。在前期4G投资未必回收太多的情况下,5G的支出会逐步释放。
需要等待应用端的火爆推进。比如智能驾驶突然的流行等等,而单靠手机业务是不够的。
但是基站相关的零部件还是会有不错的增长。
基站零部件中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滤波器。
滤波器的作用就是像筛子一样,在保证信息完整度的前提下,消除传递中的干扰因素。
5G时代,滤波器市场有两个重要变化:一个是随着基站和天线数量的增加,滤波器的需求激增;另一个是,由于5G基站朝着更小型、集成的方向发展,滤波器开始选择新的材质来压缩体积。比如,从3G、4G时代的金属腔体滤波器,转向陶瓷介质滤波器。
滤波器市场的玩家主要来自于中美两国。美国的Powerwae(波尔威)和CommScope(康普)是4G时代全球顶级的滤波器生产商。但从4G基站开始,国内厂商就开始不断夺取市场份额。
从2012年开始,大富科技先后买下了康普和波尔威在中国的资产,成功打入滤波器产业链。到2018年,已经跻身全球前三大通信设备商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供应商名单。
另一家重要企业武汉凡谷,是经历3G、4G基站时代的元老级企业,也是华为、诺基亚、爱立信的重要供应商。但由于对营运商过度依赖,在资本开支下滑的情况下,武汉凡谷的业务收入也大幅下滑,2017年亏了5个多亿,更是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股票被ST处理。但随着5G投资开始,公司业绩回暖。
除了这两家传统滤波器企业外,东山精密也是无法忽视的一颗新星。东山精密从2017年9月通过收购艾福电子70%的股份,切入陶瓷介质滤波器的赛道。从2018年12月以来,已经拿到了来自华为、爱立信等通信巨头的订单。
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在这次滤波器的材质转变的机遇中,出现了不少拥有上游陶瓷粉体原材料的海外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比如来自美国的陶瓷介质滤波器龙头CTS、韩国的PARTRON和SAWNICS、以及日本的村田等等。
整体而言,滤波器行业公司,在无法掌控运营商资本开支的前提下,要可以平滑业绩波动,减少股价对主营业务的冲击。
同时,对于国内上市公司而言,要控制好资本运作的欲望,专心研发。比如大富科技在收购弯道超车的奇迹后,又多次试图资本运作,结果公司股价跌得稀里哗啦。公司也被迫进入债务重组。
下面再来说说PCB。
PCB即印制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和电气连接的载体,也可以说是一个基站的骨架。




用于连接和布置各种电子元件的PCB板PCB的增长来自于,设备功能提升带来的用量增加,包括单位面积内层数的增加。单个5G基站消耗的PCB价值差不多是4G的3倍,预计在建设期每年给PCB行业带来210亿-240亿人民币的增量市场。
2018年全球PCB产值约为623.96亿美元,主要玩家是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以及日本,其中台湾占据31.3%的市场份额,大陆略超日本,占到大约23%。考虑到大陆超过10%的增速,而日本增速仅有2.3%,中日的差距未来会继续拉大。
PCB板是一个极度分散的市场,光中国就有1300家PCB企业,大部分处于单层板、双层板等领域。
从排行榜来看,规模最大的是鹏鼎控股,营收258.6亿元。公司大股东鸿海集团(富士康),自然就不缺客户订单咯。其2018年最大客户为苹果,约占71%的营业收入。因此,单一性还是值得谨慎的。
第二是东山精密,2018年PCB营收102.35亿元。东山精密主要靠并购介入PCB领域。2016年收购全球第5大专业FPC(柔性电路板)厂商Mflex的100%股权、2018年收购FLEX(伟创力)的PCB制造业务。由此,公司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PCB厂商。它的看点在于可将滤波器和PCB业务绑定,互相促进扩张。
第三是深南电路,营收为76.02亿元。目前深南电路IPO募投项目——面向5G通信南通PCB工厂,产能正在释放。公司客户主要是华为、中兴、诺基亚、三星,其中华为占比最高达59.23%。
另外,A股的沪电股份、生益科技、景旺电子等,也都在PCB领域有所建树,在中国PCB上市公司,已有10家进入世界PCB40强。
这个领域国内自嗨就足够了,重点在于多层板技术。目前来看,国内几家前列公司技术差距不大。而公司看点也主要在于新订单的突破。例如沪电股份在华为订单方面的增加,为公司业绩和股价都带来了极大提升。
最后再来看下基站天线。
基站天线的使用量也会大幅增加,而且有了阵列技术。同时,由于一个信号铁塔上可以承载的空间和重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当前的无源天线技术,也在逐步转向集合度更高的有源天线技术。也就是把基站的天线、滤波器、射频处理设备紧密连接。



5G基站天线升级为阵列技术5G基站天线技术目前有近7000亿的市场需求。最大的玩家依然是华为。2018年华为拿下全球34.4%的基站天线市场,位列其后的分别为德国老牌天线企业Kathrein(凯瑟琳)和美国Commscope(康普),三者一起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
其他小型选手通宇通信、摩比发展等,还处于增长期,技术仍需提高。

三、网络架构

网络架构,主要功能是让基站与数据中心相连。网络架构中,主要有三个环节:光模块、光纤光缆、运维商。
光纤光缆已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了,2000年后美国中国都经历过光纤过剩的状况。而国内光纤预制棒技术也已经掌握了,主要玩家有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
运维商,这个领域由于要接地气服务、快速响应,因此,海外公司一般也不参与,主要还是国内公司。相对而言也是体力活,各家技术差异不大。不过,公司内部管理体制良好的公司,将会更加突出。
光模块其主要作用是完成电信号与光信号的互相。国内近几年在光模块领域有所突破。




光模块内部结构图由于5G的大宽带、低时延的特点,光模块要可以更快更多地转换信息,因此现有的10GB/s 以下转换速度的光模块,需要整体升级到25GB/s、甚至50GB/s的规格。并且数量也会大幅增加,出现量价齐升的情景。
保守预测,5G开始大规模建设后,每年都能拉动100亿左右光模块的市场。而这个领域,最主要玩家是美国企业,但随着行业竞争激烈,美国不少公司例如 Avago、Finisar、Lumentum、Oclaro 等,已经开始相继将光模组业务出售给中国公司。
根据 Lightcounting 统计,国内光模块厂商市场份额从 2010 年的 19%增长到 2016 年的 36%。2012 年~2016 年,传统光模块巨头 Finisar、Lumentum 和 Oclaro 三家总的市场份额四年时间损失了 20%。
但在庆祝之余,要谨慎的是,中国占据的主要还是相对低端的市场。10GB/s的光模块,中国能实现90%的自给自足,但用于5G的25GB/s的光模块,国产化率仅10%,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中际旭创是中国最大的光模块玩家。2018年,公司光通信模块收入达到50亿,而且公司还发了一笔15亿元的定向增发,用于高端光通信模块的研发。公司的产品,除了面向通信商之外,还用于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
2015年,中际旭创开始规划5G基站的光模块产品。2019年,公司已经有25GB的光模块向中兴、华为批量发货。
虽然光模块市场在国内进展不错,但生产模式依然是"采购上游光器件和光芯片"后再集成模块。在上游领域,国内依然有艰难的路要走。
光器件,大约占光模块70%的成本。在这个领域,国际大玩家有两个:美国和日本,其中美国占绝对优势,有Finsar、Lumentum等6家大型公司,占了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日本则有住友电工、藤仓和古河电工三家。
中国的玩家主要有光迅科技、华工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和海信,这几家加在一起市场份额大约是14%左右,与日本接近。
国内公司中,光迅科技在光器件领域的市场份额,能排到世界第四,大约占6%-7%,超过了日本的市场份额。而且,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仍然保持超过8%的增长,达到49亿元。但公司也受到了中兴事件的影响。这也从某一方面,验证了公司产品的实力。
另一家重要厂商是华工科技,2017 年光电器件业务收入 17.8 亿元,但利润总额仅仅为 6187 万元。为什么利润这么低?主要因为公司产品高度依赖进口光芯片,导致公司物料的采购成本较高。
看来核心要素还是光芯片。那么这个领域国内公司发展如何?
光芯片,是光器件与光模块之魂。目前市场规模在21亿美金左右,随着5G的发展,5年后估计能到50亿美元以上。
光芯片,尤其是高端光芯片(25GB以上的)的生产门槛非常大,包括研发、设计、流片加工、封装等方面。目前能设计支持100GB以上光芯片的国家,只有美国和日本,主要就是美国NeoPhotonics、 Finsar、Lumentun、博通和日本三菱、住友。
而国内和海外相比,差了1-2代。尤其在光电子芯片流片加工方面,国内严重依赖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有点类似于国内圆珠笔产业的状况,国内几百个生产厂家,但是内部的圆珠,依然需要从日本进口。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研发环境较差。一方面,国内低端领域竞争惨烈,企业盈利状况较差,中小公司不敢大举研发,投入产出比较差。另一方面,国内缺少相应的专业研发机构。而对比来看,美国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国家光子计划",也有相应的研究院。
不过,中国公司也在想方设法地进行研发突破。
例如,光迅科技就承担起了大任。2012 年,公司收购丹麦 IPX,获得了基于 PECVD 的无源芯片设计制造核心技术;2014 年,公司定增 6.14 亿元投入"宽带网络核心光电子新盘与器件产业化项目";2016 年,公司收购法国 Almae,快速建立了 10G 以上有源芯片的量产能力。
目前,光迅科技已经拥有 IPX、Almae、大连藏龙三大光芯片研发平台,希望能有所突破。
另外一个重头玩家就是华为海思。海思不但设计手机芯片、通讯芯片、也设计光芯片。而目前国内能用于5G基站的25G以上的高端光芯片,仅海思能够设计。不过25G以上的高端光芯片国产自给率只有5%,仅靠海思显然是不够的。
当然也有一个可以期待的点。光芯片也广泛用于数据中心,而当前国内云行业的发展,也会带动这方面的需求。关注下已经有了平头哥芯片公司的阿里巴巴,能否做出进一步的研发动作。
整体而言,光通信方面,国内还是体现了很多领域的特点,低端领域国内企业完全说了算,而面对高端领域、核心器件,只能叹气说:算了。

四、总结

华为是当之无愧的5G龙头,无论是手机终端、通信基站、还是网络架构领域,都活跃着华为旗下公司的身影,帮助国内实现了通信领域赛道高点的突破。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其他公司的发展。
从目前国际竞争格局上来看,欧洲缺乏强大的终端手机厂商,美国缺乏强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日韩缺乏5G产业链所需要的产业链纵深,中国则体现出了一个平台型国家的优势:能够进行全产业链的整合,提高一整套端对端的解决方案。
不过,虽然是全产业链,下游集成强、上游零件弱依然是国内通信发展的一大痛点。比如下游基站制造上华为可以力压群雄,但到了基站内部光芯片研发上,就丝毫不占优势,非常依赖国外了。这个和韩国与日本的半导体格局有几分相似,三星能够在下游储存器市场吊打东芝,但日本把储存器材料一制裁韩国就叫苦不迭。我国也是要对此有所预防。
最后,如果拳击手来作对比的话,中国5G目前是这么一副场景:高端领域,由于有华为的突破,出拳狠快准;低端领域,由于性价比因素,也牢牢占据市场,脚步稳健。而且各个领域都有布局,相当于拳法很广;然而,在中端腰部,却是"小蛮腰"的状况。
在5G发展的路上,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沾沾自喜。毕竟,腰部没有力量,这在任何身体对抗项目中,都是十分吃亏的。
智库专家仅提供行业观察观点,同时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5G产业链全景分析公司名单:




作者:凯文、陈畅
原文链接:https://forum.mianbaoban.cn/topic/73712_1_1.html?from=singlemessage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6 17:55
【案例】
揭秘5G+AI时代的机器人世界 七大核心技术改变人类生活
AI 5G 与机器人技术结合,正在不断催生新的消费电子品类。AI 解决机器理解世界,以及人机交互的问题。5G 拓展机器人的活动边界,并为机器人提供更大的算力和存储空间(云协作机器人) 。
根据 IFR 的分类方法,机器人大致可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类。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电子制造、金属和机械、食品加工等方面,其主要特点是按照预定的程序,沿规定路径完成规定动作。
[attach]22361[/attach]
AI/5G 如何赋能机器人
AI 人工智能的应用,催生了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医疗、物流、农业、商业、民用等方面。通过 AI 技术的使用,可通过数据采集、分析、计算,服务机器人能够学习人类的行为,理解人类的意图,与人类产生协作。
[attach]22367[/attach]
▲服务机器人主要类别及代表性产品
根据 IFR 的测算,2017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达 232 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达 147亿美元,每万人的保有量达 85 台。其余为服务机器人市场,市场规模达 85 亿美元。
2030 年,预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达 1,028 亿美元,约为智能手机市场的 20%。服务机器人将达 561 亿美元,维持 16% 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快于工业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速。
[attach]22369[/attach]
▲机器人市场规模拆分
AI/5G 如何赋能机器人?
1、机器视觉硬件可采集周围环境信息
目前常用的视觉传感器主要有:摄像头、ToF 镜头和激光雷达技术。
机器视觉相机 。机器视觉相机的目的是将通过镜头投影到传感器的图像传送到能够储存、分析和(或者)显示的机器设备上。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终端显示图像,例如利用计算机系统显示、存储以及分析图像。
激光雷达技术 。激光雷达是一种采用非接触激光测距技术的扫描式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与一般的雷达系统类似,通过发射激光光束来探测目标,并通过搜集反射回来的光束来形成点云和获取数据,这些数据经光电处理后可生成为精确的三维立体图像。采用这项技术,可以准确的获取高精度的物理空间环境信息,测距精度可达厘米级。
ToF 摄像头技术 。 TOF 是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技术的缩写,即传感器发出经调制的近红外光,遇物体后反射,传感器通过计算光线发射和反射时间差或相位差,来换算被拍摄景物的距离,以产生深度信息,此外再结合传统的相机拍摄,就能将物体的三维轮廓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距离的地形图方式呈现出来。
2AI 视觉技术算法帮助机器人识别周围环境
视觉技术包括:人脸技术、物体检测、视觉问答、图像描述、视觉嵌入式技术等。
人脸技术:人脸检测能快速检测人脸并返回人脸框位置,准确识别多种人脸属性;人脸比对通过提取人脸的特征,计算两张人脸的相似度并给出相似度百分比;人脸查找是在一个指定人脸库中查找相似的人脸;给定一张照片,与指定人脸库中的 N 个人脸进行比对,找出最相似的一张脸或多张人脸。根据待识别人脸与现有人脸库中的人脸匹配程度,返回用户信息和匹配度,即 1:N 人脸检索。
物体检测:基于深度学习及大规模图像训练的物体检测技术,可准确识别图片中的物体类别、位置、置信度等综合信息。
视觉问答:视觉问答(VQA)系统可将图片和问题作为输入,产生一条人类语言作为输出。
图像描述:需要能够抓住图像的语义信息,并生成人类可读的句子。
视觉嵌入式技术:包括人体检测跟踪、场景识别等。
3SLAM 技术赋予机器人更好的规划移动的能力
SLAM,全称叫做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中文叫做同时定位与建图。在SLAM 理论中,第一个问题称为定位(Localization),第二个称为建图(Mapping),第三个则是随后的路径规划。通过机器视觉的映射,机器人可以通过复杂的算法同时定位并绘制出位置环境的地图,通过 SLAM 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规划不合理,路径规划无法覆盖所有地区,导致清洁效果一般的问题。
[attach]22373[/attach]
SLAM 技术
当完全不含 SLAM 的时候,由于没有地图没有路径规划,扫地机器人每次碰到障碍物会沿着随机方向折返,无法覆盖到每一个区域。当有 SLAM 的时候,可覆盖至任意区域。此外,扫地机器人还配备摄像头,用来识别鞋、袜子、动物粪便等物品,达到智能规避。
4、基于 ToF 机器视觉的超宽带定位技术
机器人中,基于 ToF 技术,主要可用来进行高精度测距与定位,目前常用的就是超宽带定位技术。
UWB(超宽带)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用于高精度测距与定位。UWB 传感器精简设备分为标签和基站两种。其基本工作方式是采用 TOFTime of flight)的方式来进行无线测距,根据测距值快速准确计算出位置。
5AI 自然语言处理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技术
人类获取信息的手段中 90%依靠视觉,但表达自己的方式 90%依靠语言。语言是人机交互中最自然的方式。但是自然语言处理 NLP 的难度很大,在语法、语义、文化中均存在差异,还有方言等非标准的语言产生。随着 NLP 的成熟,人类与机器的语音交互越来越便捷,也将推动机器人向更“智能化”发展。
机器人的阵列式麦克风和扬声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随着近年智能音箱+语音助手的快速发展,麦克风阵列和微型扬声器被广泛使用。 在钢铁侠陪伴机器人中,与用户的语音交互都依靠麦克风阵列和扬声器,此类陪伴机器人就如同会动的“智能音箱”,拓展了边界形态。
目前对话机器人可分为通用对话机器人和专业领域对话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发展,将提升机器人与人类的交互体验,让机器人显得更为“智能”。
6AI 深度学习算法帮助机器人向产生自我意识中进化
硬件:AI 芯片技术的发展,使机器人拥有更高算力。 由于摩尔定律的发展,单位面积芯片容纳的晶体管个数不断增长,推动芯片小型化和 AI算力的提升。此外,异构芯片如 RISC-V 架构芯片的产生,也为 AI 芯片的算力提升提供了硬件支持。
算法:AI 深度学习算法是机器人的未来 。AI 深度学习算法给予机器人通过输入变量学习的能力。未来的机器人能否拥有自主意识,需要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 深度学习算法给机器人获得自我意识提出了一种可能性。通过对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一些算法已经可以在单点的领域超越人类,Alpha Go 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人类在 AI 技术中,已可实现单类别的自我学习能力,并在一些领域,如“围棋、德州扑克、知识竞赛”等单个领域已经可以媲美甚至打败人类。
AI 深度学习算法,使机器人拥有了智能决策的能力,摆脱了之前单一输入对应单一输出的编程逻辑,也让机器人更加“智能”。 但是,机器人在“多模态”领域,仍无法与人类媲美。特别是如嗅觉、味觉、触觉、心理学等无法量化的信号,仍未能找到合理的量化方式。
7AI+5G 拓展机器人的活动边界,提供更大算力和更多存储空间,形成知识共享
4G 时代,移动机器人的四大痛点 :
1)工作范围受限:只能在固定的范围内执行任务,构建的地图不便于共享,难以在大尺度环境下工作。
2) 业务覆盖受限:运算有限,识别性能仍需提升;能力有限,仅能发现问题,难以快速批量部署。
3) 提供服务受限:复杂业务能力差,交互能力有待提高,特种业务部署效率低。
4) 运维成本高:部署效率低,每个场景都需构建地图,规划路径;,配备巡检任务等。
这四大痛点,制约了移动机器人在 4G 时代的渗透。总体来说,就是机器人仍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和更强的运算能力。5G 的低延时、高速率、广连接将能够解决目前的这些痛点。
5G 对于移动机器人的赋能:
1)拓展机器人的工作范围 。 5G 对于机器人的最大赋能就是拓展了机器人的物理边界,5G 对于 TSN(时间敏感网络)的支持,使机器人的活动边界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大可以想象未来人类与机器人共同生活的场景。在物流、零售、巡检、安保、消防、指挥交通、医疗等方面,5G AI 都能够赋能机器人,帮助人类实现智慧城市。
2) 为机器人提供更大算力和更多存储空间,形成知识共享。 5G 对云机器人的推动,为机器人提供更大算力和更多存储空间:弹性分配计算资源:满足复杂环境中的同步定位和制图。访问大量数据库:识别和抓取物体;基于外包地图的长期定位。形成知识共享 :多机器人间形成知识共享。
主要服务机器人简介
1、 扫地机器人:AI 技术解决目前痛点,助力行业蓬勃发展
预计到 2021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接近 500 亿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将达 151 亿元人民币。
[attach]22368[/attach]
▲扫地机器人全球及中国市场规模测算

[attach]22363[/attach]
2021 年扫地机器人及 2018 年其他品类全球市场规模测算
2、物流机器人:AI 5G 正催生 AGV 和无人配送机器人的发展
根据 BIS Research 数据统计,2016 年全球 AGV 销量同比增长 38.8%2.6 万台,主要由于电商仓储 AGV 的使用和推广;中国 AGV 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88.5%9,950 台;RIC 预计2017-2021 年中国 AGV 销量有望保持年均 43.0%的速度增长,2021 年将达到 6.1 万台。汽车行业、家电制造等生产物流端仍是中国 AGV 主要需求市场,2016 年占比约 55%,需求稳定,但对产品智能自动化等要求越来越高;电商等仓储物流端 AGV 需求增速较快,2016年需求占比约 29%,至 2021 年有望提升至 32%
[attach]22371[/attach]
AGV 全球市场预测

[attach]22372[/attach]
AGV 中国市场预测
自动导引运输车(AGV):无人仓储的解决方案 。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的行进过程中,通过机器视觉来判断行进路线、摆放位置、周围环境等重要信息,是实现无人仓储的主流方案。 AGV特点:AGV通常装备有电磁引导式、激光引导式或机器视觉引导式等自动导引装置,它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是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AGV 以轮式移动为特征,较其它非轮式的移动机器人具有行动快捷、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安全性好等优势。与物料输送中常用的其他设备相比,AGV 的活动区域无需铺设轨道、支座架等固定装置,不受场地、道路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最能充分地体现其自动性和柔性,实现高效、经济、灵活的无人化仓储。
仓储管理系统 在仓储管理中,AI 算法应用到仓储管理系统相对较为成熟。以基于 RFID 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为例,通过将 RFID 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相结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相比于传统(人工)仓库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全自动化识别出入库物品,无需人员干涉,并且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物品;2)快速、准确、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实时、精确掌握库存情况;3)缩减盘点周期,提高数据实时性,实现对库存物品的可视化管理;4)降低人力以及管理成本。
3、平衡车机器人:在休闲运动市场的崛起
探索期:定位变革性的交通工具 2001 年,狄恩·卡门(Dean Kamen)推出双轮平衡车(中间带杆子),并创建了 Segway公司。2010 年,富豪吉米·何塞尔买下 Segway
刚开始 Segway 期望改变世界的出行方式,主要销售对象是商用客户。由于产品价格高,适用场景少,Segway 的收入规模一直很小。2015 Segway Ninebot 收购,根据新闻报道,其年收入 4000 万美金左右,年销量 1 万台左右。平衡车又被称为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的品类包括双轮平衡车(带操纵杆)、双轮平衡车(无操纵杆)、独轮平衡车、平衡轮(类似电动旱冰鞋)。2010 年,美国华人 Shane Chen(陈星)发明独轮平衡车 SoloWheel2012 年,陈星又发明了两轮平衡车 Hovertrax(无操纵杆)。
发展期:中国企业从山寨开始,之后并购美国企业 2009 年开始,中国市场迅速山寨,并返销美国市场(公司境内经营实体鼎力联合成立于2012 年)。2014 Segway 在美国起诉乐行、Ninebot (纳恩博)在内的 5 家平衡车公司侵犯 Segway 专利。2015 4 月,Ninebot(纳恩博)全资收购 Segway,获得 Segway 三大产品系列近十款产品,400 多项专利,乐行天下在 2017 年收购 Solowheel,获得相关专利。
成长期:休闲运动市场的崛起 。虽然平衡车的初衷是改变世界出行方式,但真正让平衡车崛起的是休闲运动市场。Ninebot 收购 Segway,并获得小米的支持后,推出了适合消费品市场的低价产品(201510 月推出 9 号平衡车,定价 1999 元)。平衡车被消费者作为儿童、年轻人休闲运动的产品,销量开始大幅增长。Ninebot 开始重视休闲运动市场,引入了电动滑板、卡丁车套件、儿童自行车产品。2018 年电动滑板车、平衡车营收占比 66%29%,分别同比变动+42ppt-45ppt
平衡车路权:在美国部分州允许平衡车在人行道上使用。在中国,平衡车被限制在封闭小区道路和室内场馆等地方使用。平衡车的控制需要较高的技巧,会有一些不同于普通交通工具的风险,例如原 Segway 的控制人吉米·何塞在一次使用平衡车遛狗时不幸坠崖身亡。
4、 陪伴机器人:AI 自然语言处理解决人机交互,5G 催生云服务机器人的发展
陪伴机器人存在两种发展路径,一类如索尼、夏普等公司应用机器人技术制作带关节仿生机器人,主要以陪伴老人、儿童教育、娱乐休闲为主。另一类如三星、亚马逊等公司推出显示屏机器人,主要希望做机器人 OS 平台,对外输出软件及 AI 服务 。
在陪伴机器人方面,我们看到两种机器人,一种是小型的机器人。如 Sony Aibo 机器狗,Sharp 的机器猫,高桥隆治的 Robi 等。这些机器人主要作用包括与用户的交互、陪伴、教育、与他人的通讯等,目前大部分已商业化。
[attach]22364[/attach]
Sony Aibo 机器狗
另一种是大型的直立机器人,最为有名的就是本田的 Asimo,波士顿动力等优秀企业的机器人。这类大型机器人一般配备双足,可实现上下楼梯、抓取物品,与人类交互等功能。
[attach]22360[/attach]
▲本田Asimo
5、 医疗机器人:AI 5G 在医疗诊断、外科手术和肢体康复中需求强烈
胶囊机器人。胶囊机器人+自动诊断系统:可能过采集到的图像自动判断病人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意见。搭配云端的自动诊断系统,可实现异地诊断,多地诊断。
[attach]22365[/attach]
▲胶囊机器人
外科手术机器人 目前广泛采用的手术机器人包括持物臂式机器人、导航机器人和主从式机器人。
[attach]22366[/attach]
▲手术持物臂式机器人
导航机器人:为外科医生规划手术路径、在手术中进行提示 。手术导航目前分为光学导航和电磁导航两种。光学导航精度高、不受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但容易被遮挡光路。电磁导航操作灵活、体位要求低但会受到电磁干扰。
光学导航主要应用在神经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颌面外科中。电磁导航主要应用在颅内活检、置管、支气管镜检查方面。
主从机器人:为外科医生远程手术、离台手术提供技术支持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就是一种主从式机器人系统,可帮助医生在未来实现离台手术,甚至远程手术,让医生可以坐着手术,减少因为疲劳、失神造成的医疗事故。
肢体运动康复机器人 。目前的康复机器人主要是上肢的康复机器人,以及下肢的外骨骼机器人。
6、商业零售机器人:室内无人配送机器人的规模化及普及
在商业零售领域,近年,已有许多机器人进入,包括超市导购机器人、酒店送水送餐机器人等,这些室内配送机器人帮助商业零售提高运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为服务增添趣味性,受到用户的欢迎。随着人力成本的继续上升,商业机器人的前景广阔,值得关注。
[attach]22370[/attach]
▲导购机器人与人类交互

7、 仿生机器人:成为人类的一部分
意识控制的机器人:在一些前沿机器人研究中,已出现意识控制的机器人手臂。用户需要将机械手臂接入人类脑部系统,通过一定的训练,可控制机械手臂抓取饮料。
仿生学机器人:人类已经开发出一些仿人类器官的机器人,利用前面提到的意识控制可让残疾人恢复正常的功能,这将是个很大的市场。
[attach]22362[/attach]
▲意识控制的机器人

智东西认为,5G+AI技术影响的行业很多,但没有哪个像机器人行业的未来那样令人憧憬。AI 将帮助传统机器人从不能与人类协作,走向可以服务人类,并逐渐向认知、推理、决策的智能化进阶;而 5G 技术的成熟,将进一步拓展机器人的应用边界。通过低延时、高速率、广连接的特点,5G 可以拓展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边界,并为机器人提供更大算力和更多存储空间,形成知识共享。未来,随着技术积累到质变点,扫地机器人、物流机器人这类将成为“小儿科”,如科幻电影般的机器人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并全面渗入人类社会,帮助人类共同生活。
来源: 智东西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UAbunh5F5djBUmuUqe-ug
编辑:晓晴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6 18:01
案例
5G8K 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究竟是什么魔力?
让初升的太阳如此辉煌
连摄像师都感动哭了
哪样神器
让远距离成像如此清晰?
国社大院
又为何惊现庞然大物?
是什么让网友惊呼:
换手机!换电视!
而这位美女
我好像看到你头上一根白发……
聪明的小新粉丝
肯定已经猜到了
“你们又搞了什么大事?”
我们也想低调
但实力这一块
确实藏不住啊
我们的确做了一个
既前沿又重磅的尝试
而且
成!功!了!
在国庆报道中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用全球首台5G+8K超高清转播车
实现首次8K全链条实战直播
为共和国留下8K的记忆
一起回顾
那激动人心的24小时
↓↓↓
101日清晨
当一架飞机
飞过初升中火红的太阳
我们在新华社新闻大厦
8K超高清摄像机
捕捉到了这珍贵的瞬间
画面之细腻
连飞机划过云层时
细微的大气流动都清晰可见
在国庆这一天
记录最美的朝阳
也是送给祖国的一份礼物
101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联合了业内最强的小伙伴
使用
8K采集
5G传输
8K呈现
打造了完整的传播链条
多地直播信号落地
我们在线上也做了一场
24小时马拉松式慢直播
国庆当天
不管你身处何地
想看就看
没有卡顿
众所周知
画面越清晰
传输速度要求越高
否则再高清的视频也成了幻灯片
我们决定
不惜血(shua)本(lian
终于让5G8K
擦出了爱情火花
在北京梅地亚中心
国庆期间依然工作的几千名中外记者
不断驻足在我们的8K屏幕前
有人感叹
“简直在挑战自己的视觉极限”
这个比喻
也是很生动了
在上海世茂广场
由于人流太过密集
我们临时决定把活动改在室内
但还是有数百人
现场领略到精细到毛孔的震撼
很多人说
“烟花效果比现场看效果都要好”
当国歌响起
观众集体起立
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仿佛置身于天安门广场
庄严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这是高科技的力量
更是发自内心的爱
我们的记者
在多地发起现场联动报道
让不同终端的不同用户
分享彼此的感动
不得不说
5G8K带给我们震撼的背后
是中国科技实力的日益强大
是一代代科研人员
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这里要感谢下
新华社技术局、中国联通
没有你们专线搭设的5G传输
再高清的画面
都堵在天上了
要感谢
京东方科技集团
8K超高清显示屏
我们爱美的美女记者
从此有了幸福的烦恼
还要感谢
超高清视频(北京)制作技术协同中心
世茂集团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相守是最可贵的陈情
直播虽然结束了
但它是一个开始
5G+8K时代
我们只是一个探路者
就像迎接那初升的太阳
准备迎接新的明天
我们做了尝试
但做得还不够
未来
还需要看这条推送的你
和我们一起探索
出品:罗毅、陈凯星、周亮、袁建、马书平、齐慧杰、乔跃山、王刚
指导:姜邵云、刘爱民、张宏
监制:郭鸿飞、于卫亚、焦旭锋
策划:屈萌、鲁泳
执行策划:张书旗、姜子炜
技术:薛涛、朱雨稼、雷翔、 王立光、 杨旭、杨璐达、许云龙、姚旻、赵迎军、穆鑫
文案:王朝
终审:霍柯、文晶
记者:乔煜城、钱程、路滨琪、赵逸赫、高楠、张峤
设计:殷哲伦
统筹:迟义明、梁凯、宋红杰、张奇然、郑壹(实习)
特别鸣谢:超高清视频(北京)制作技术协同中心、中国联通、京东方科技集团、世茂集团
来源:新华社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ljoazVC0_bH29GcfV3qRQ
编辑:晓晴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10 22:27
【案例】
谷歌或下周发布5G智能手机 目前正在中国试产
北京时间109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已开始试产一款5G智能手机,最快将于下周发布。
报道称,这是谷歌积极扩张品牌硬件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抢先于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率先推出5G手机,从而抢占先机,并将消费者吸引到谷歌的搜索和云计算服务中。
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谷歌可能在1015日的新品发布会上发布这款5G智能手机。除了5G手机,谷歌届时还将发布两款新的4G Pixel手机,以及一款新的智能手表和一款笔记本电脑。
这些科技小产品是谷歌的战略之一,即通过自有品牌的硬件来吸引消费者,让他们更频繁地使用谷歌更重要的产品和服务,如搜索和人工智能软件等。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两款Pixel 4智能手机已经进入量产,下周发布后即刻发货。此外,谷歌还在开发一款5G手机,目前正在测试生产中。”
报道称,谷歌此次发布5G智能手机目前正在中国试产,这也是美国公司首次推出5G手机,将对苹果、三星电子和华为等其他领先的硬件和手机制造商构成直接挑战。
此外,这对微软也是一个挑战。在2016年退出手机市场后,微软上周重返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并发布了双屏智能手机。
对于进军硬件市场的决心,谷歌丝毫不掩饰。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势必将给竞争对手带来足够大的压力。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拥有约1170亿美元的现金,而苹果拥有1020亿美元。
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后来者,谷歌Pixel系列手机的市场份额仍不到0.5%。但这一数字正在成倍增长,知情人士称,谷歌今年的目标是出货量达到1000万部,为去年的两倍多。
另一位知情人士称,“尽管谷歌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不是很高,但仍在快速增长。此外,谷歌也为供应商提供了更好的价格。”
知情人士还称,如果谷歌下周不发布这款5G手机,则可能推迟到明年春季发布。即便如此,仍领先于苹果公司。
知情人士称,谷歌这款5G手机将搭载高通骁龙855处理器。至于Pixel 4Pixel 4 XL,“爆料大神”埃文·布拉斯(Evan Blass)上周曝光了这两款产品的谍照。
谍照显示,新手机的可选色彩包括白色、橙色和黑色三种颜色。这两款手机最显著的特点是背面的新摄像头矩阵(浴霸设计),看起来与苹果新推出的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相似,包括三个摄像头和一个闪光灯。
原文链接:http://tech.caijing.com.cn/20191010/4619724.shtml
编辑:陈茗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11 22:44
标题: 欧盟发布5G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在欧盟28国完成其5G网络安全评估后,当地时间10月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整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内容涉及5G网络面临的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欧盟今年3月通过的5G建议的一部分,此次的报告同样不包括禁止华为的内容,也未点名华为构成所谓的“威胁”。


报告封面“欧盟对5G网络安全的协调风险评估”
由欧盟委员会和轮值主席国芬兰发布的新闻稿指出,5G网络是日益数字化的经济和社会的未来支柱,因此确保5G网络的安全至关重要。此次的报告基于欧盟28个成员国各自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了5G网络的主要威胁及其来源、最敏感的部分、主要漏洞等。
报告提到,5G网络将面临一些重要安全挑战,例如会遭受来自更多渠道的攻击,且基于5G网络架构的特点,如基站或网络关键技术等也会变得越来越敏感。
此外,基于对运营商的依赖,5G网络的风险有所增加,例如高度依赖单一供应商,会提高因商业倒闭等原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
报告未点名具体企业,只提及,要警惕“非欧盟国家”和“由国家支持的企业”,称“有敌意(hostile)”的第三国可能向5G供应商施加压力。
《纽约时报》指出,欧盟的这份报告,可能会为其成员国在采购5G网络设备时采取额外安全措施铺平道路。预计欧盟委员会还将公布一系列措施,帮助成员国减轻风险,但不能强迫后者遵守这些措施。
路透社称,华为公司对欧盟的这份报告表示欢迎,表示愿意与其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并确保其5G网络的安全。
华为一名发言人说:“这种做法是朝着制定网络安全通用方法、以及在5G时代提供安全网络迈出的重要一步。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欧盟履行承诺,以证据为基础全面分析风险,而不是针对具体的国家或企业。”

路透社报道截图
美国千方百计“围堵”华为,甚至以限制分享情报施压其欧洲盟友,但后者的反应却并不积极。
移动通信界三大国际组织之一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曾警告,如果把华为、中兴等中企排除在5G网络建设之外, 欧洲电信商将为此多掏620亿美元。此外,欧洲5G网络建设时间将延迟一年半,在5G普及率上,他们也将与美国拉开距离。
《纽约时报》也承认,在华为的问题上,欧盟和大多数成员国的网络安全机构,都没有对遵从特朗普的要求表现出多大兴趣。
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在5G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建议,其中同样没有包括禁止华为的内容。
欧盟委员会委员金(Julian King)当时对CNN表示:“我们需要为自己做(安全审查),而不是因为其他人建议我们必须这么做,也不是对其他政策作出被动反应。”
今年5月,华为驻欧盟机构首席代表刘康在布鲁塞尔发表演讲,在批评美国欺凌行为的同时,也指出华为的5G解决方案不仅是市场上最好的,同时也是非常“欧洲”的,因为它的很多技术实际上是由欧洲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们开发出来的。
刘康表示,华为理解欧洲政府对于安全的担忧,并愿意与欧盟各国签署“无监视协议”以化解担忧。


编辑:陈茗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22 09:01
【案例】彭兰 | 5G时代“物”对传播的再塑造
彭兰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来自《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9期

彭兰教授
5G技术将进一步推进移动化与智能化这两大媒体发展的趋向,并使得两者交织、融合,这不仅会带来今天的传播手段与形态的升级,更有可能会塑造出一些新的传播形态,更新我们对媒介与传播的认识。而在5G推动的传播变革中,“物”所扮演的角色将尤为突出。
5G时代,万物皆媒
5G的特点之一是连接数密度大据技术方面的预测,连接数密度可以达到100万个/平方公里,这意味着,物联网应用将在5G技术推动下实现突破,万物可被数据化、被监测,物与物之间可以实现智能互联,物与人也可以实现多种方式的互联。从传播角度看,一个“万物皆媒”的时代将到来。
梅洛维茨认为,传播媒介有三种方向,作为渠道的媒介、作为语言的媒介和作为环境的媒介。这三种方向也是当今媒介研究的主流视角。渠道视角重点关注媒介如何跨越地域将符号和信息从发送者传输给接收者,语言视角重点关注媒介如何形塑信息并建构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之间传播关系的方式,环境视角则关注媒介系统和机构如何促进和组织人类交流与传播。
G时代的万物皆媒,同样体现在这三个层面,各类智能化、联网的物体,不仅在渠道层面建构了新媒介,也在建构着新的信息形式以及新的传播关系,进而可能带来与今天以人为主体的传播所构建的媒介化环境完全不同的新媒介化环境,这些都会意味着今天已经在发生动摇的大众传播会受到进一步冲击。

而如果超越大众传播的视角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一切物体本来都是媒介。物体以不同的方式承载着信息,有些信息是以文本的方式(文字、音视频等)传递,也有些信息是以其他方式(如物体的物质形态与属性、生物的DNA等)呈现。而5G时代的智能化万物,不仅会促进文本形式信息及传播的发展,也会使其他形式的传播的意义逐步凸显。
“万物皆媒”进一步改写大众传播
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对传统的大众传播形成了冲击,使一些传播要素发生了变化。5G时代万物皆媒的实现,会进一步改写大众传播要素及模式。
(一)“物”成为新的公共信息“传播者”
在今天的大众传播中,当我们说到传播者时,都是指向人。而5G时代,无人机、各种环境中的摄像头、传感器等可以超越人的时空局限与感官局限进行信息采集,其中的一些具有公共价值的信息可能经智能系统自动加工后直接发送给用户。物成为另一种类型的公共信息的传播者。
物作为传播者,可以在时间的延续性、空间的广阔性、信息采集的多维度等多方面延展人的能力。同时,物的传播偏向在于以客观的数据的方式来呈现现实环境或对象,这也可以对人的主观描述与判断形成补充。
但物采集与发布的信息是否真的可以做到完全客观、完整、全面地反映现实世界?以往媒体的“拟态信息”环境,主要是由人的选择建构的,而未来当物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生产者时,它们被安置的位置、工作状态、系统设置等,也是具有选择性的。因此,“物”可能以自己的方式构建一种拟态环境。进一步,如有国外学者指出,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技术有可能成为具有自主性的“物”的力量,参与媒介化的现实建构。
而在物的背后,仍然有人的力量的控制。例如,在以往的一些案例中我们能看到,一些本来是作为全天候的环境监测设备的摄像头,可能会在一些关键时候“失灵”。这里面有巧合的情形,也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对传感器、智能物体及其数据的控制,也会成为传媒业及媒介化环境建构中的新权力。
(二)新终端营造“升维空间”与“自定义现场”
电视这样多媒体传播的渠道,也只能在“二维”(平面)空间里对事物进行有限度的还原。而5G环境下,基于VR/AR/MR技术的新终端可以使媒体信息升维到“三维空间”甚至“多维空间”(基于AR等技术形成的现实三维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叠加),人们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更重要的是,空间的升维带来了人与“现场”的全新关系。在传统的电视直播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人们所观看的现场,仍是被安排、被调度与被导演的。而5G带来的实时、高清VR直播的应用,会重新定义“现场”。不在现场的人获得的信息、感受,与在场的人会越来越接近,观看者由此真正获得“在场感”,并且可以“自定义”现场,即自己设定在现场中的位置、关注对象,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与解读现场。

升维的空间与新的现场感,也会为人际传播带来新的形式与体验,多维空间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智能设备构建新传播网络
以往的大众传播,是基于媒体的单向传播渠道,不同渠道间是平行的关系。但社会化媒体时代,人们的社交网络成为了公共信息的传播渠道,并且这是一种纵横交织、相互连通的传播网络,每个新媒体用户成为了公共传播网络中的一个节点。5G技术、物联网以及其他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化物体(包括智能家居设备、智能联网汽车等)也会加入传播网络中,带来无所不在的传播。
这种传播网络会强化物的传播者角色。传感器等物在自动采集到一些重要信息后,可以通过自主的渠道面对特定对象进行信息发布。2019年6月,在四川宜宾等地区发生地震时,在震区的一些传感器监测到地震波后,向成都等地区的居民自动推送了相关的地震预警信息。类似的,在未来,监测空气和环境质量、车流状况、人群密度甚至人群健康状况的传感器,都有可能直接与用户的各类终端相连,并且自主发布信息。这使得媒体在这些信息发布方面的作用被削弱,甚至在某些类别的信息发布中,媒体的“传播者”角色有可能消失。
当可穿戴设备等传感装置可以直接采集并发送人体的相关数据时,人体本身也将成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终端——人肉终端,人的状态、行为、需求和所处的环境被全方位感知与数据化。人体发出的数据,被独立使用时,是个性化服务的依据,而被集合使用时,则可能成为了解某个人群状态、某种社会动向的基础。例如,通过对大样本的人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人群的健康状态与动向,对大规模用户的地理位置的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或某个特定时间段的人口运动规律。
而在智能家居设备的支持下,新终端构成的传播网络也会促进不同主体间的新传播关系的建立。例如,未来家庭内的人、家居物体、空间环境、公共信息、服务等之间会形成多种交互链条,建立起人-物、物-物、物-空间环境、物-服务等新的传播关系,传播行为将弥散在家庭的各种日常活动中。
5G技术将推动车联网的应用,汽车也将成为新的媒介,车与人、车与车、车与环境、车与公共信息系统等各个层面的信息全面交互,将带来一个新的传播系统。
而令人担忧的是,新的终端与传播网络的出现,也会使得隐私泄露风险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四)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物体推动场景化传播
大众传播是面向不确定多数进行的无差异性传播,即使在“分众化”“小众化”趋势下,虽然传播的对象群体变小了,但传播的具体场景仍然被忽视。而移动时代,面向不同场景提供针对性内容与服务的思维开始出现。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物体的推广应用将推动场景化传播。从理想状态来看,构成移动场景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时空与情境、用户状态与需求、社交氛围等,再进一步细分的话,场景还可以分为共性化场景与个性化场景两个不同层面。
受到技术与思维的影响,今天的传播者对场景的理解与应用主要考虑的是共性化的时空与情境因素,很难对个性化的用户状态及实时需求进行分析。5G技术广泛应用后,可穿戴设备或环境中的传感器等,可以解决用户实时状态与需求分析的问题,例如,可以通过对用户视线的分析来理解用户的关注点与需求,以便为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服务。因此,未来内容的智能分发,不会仅仅是集中于某一平台的算法分发,而有可能以个人管家的方式,通过个人化的场景适配实现。场景化数据分析也会促进内容生产的个性化与精确化。
人-物、物-物互动建构新传播
5G时代的万物皆媒,带来的冲击不仅是大众传播层面的,它也带来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新的传播关系,也可能带来新的传播形态。
(一)物成为外化人的自我传播的中介
传感器等物,为人对外界的感知提供了新的手段。物所测量、反映的数据,成为人体状态、人的活动甚至人的思维的映射,因而物也会成为感知人的一种新媒介。
这样一种新的感知媒介,一方面为内容与服务的提供者精准了解用户状态与需求提供了依据,甚至可能将对用户的认知深化到生理信息层面;另一方面,也为人的自我感知、自我传播提供了一种新媒介。
以往人类的“自我传播”(内向传播),是“主我”与“客我”之间的对话,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审视与反思,有时它也需要一些外在的中介——从古老的日记到今天的社交媒体。传感器等智能化物体,成为了另一种自我传播的中介,它使人对自身的物质层面(身体状态、运动等)有了更多自我观察、检视的机会,甚至过去被认为是不可量化的精神层面的反映,如情绪与心理状态等,也可以因一些可穿戴设备而被量化。这也可能会促进人对自己的物质化状态的更多关注,促进“精神自我”与“物质自我”的对话。这种自我观察并非完全是个人化的,某些时候,它会被公开并成为个体自我表演的一种手段。例如,社交平台上人们每天步行数量的比较,成为一种公开的竞赛。
当物在量化、外化着人时,也会给人带来新的约束,虽然看上去物的数据是人的状态的自然反映,但是,当这些数据成为自我或他人的一种评价指标时,人们会为了获得更“漂亮”的数据而反过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相比在社交媒体里修饰自己发布的内容,行为的改变一般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原来属于“精神自我”与“物质自我”的对话,会变成个人与他人、环境之间的一种互动。物也会成为外界对人的深层监视的一种新手段。
(二)人-物新互动将赋予传播“物质性”新内涵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与人的互动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实现。5G条件下,人与物的互动,也可以以远程互动的方式实现,且这种互动不仅是在信息层面,更是在物理动作层面。5G的低时延(时延水平将达到毫秒级,约相当于人眨眼时间的百分之一)特点,让这种互动与在场的互动几乎没有差别,远程的操作可以变成在场的操作。在国内,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尝试已经取得成功,远程驾驶也被认为是5G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这些在过去无法想象的隔空操作情景,在5G时代或将成为常态。这对于人的官能的延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近几年,国内外的一些学者越来越关注传播的物质性,呼吁要抛弃“媒介-物”与“人”的二元对立思维,研究人、符号、文化的经线与物、媒介、技术的纬线是如何交织的,关注一切“物”与“物质”的媒介构成、媒介要素、媒介过程和媒介实践。但是,现有研究中,人们关注得较多的仍是传统意义上被称为媒介的物及其物质属性对传播与人的认知的影响。而在人与物的远程物理性实时互动中,不仅媒介的物质性(即5G对信息传播速度带来的质的飞跃)起了作用,而且传播的主体之一也是物,更重要的是,其传播的是物理动作,或者说是物质运动。这为我们理解传播的物质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甚至可能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
另一方面,5G、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拓展普通人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方式,基于传感器获得的精准数据做出判断与行动或将成为常态,如,人们随时可以通过传感器看到家中培育的植物的状态并做出相应调整。虽然过去在科学领域中用仪器测量物体状态的方式一直存在,但只是作为少数人掌握的技术存在,5G时代这样的应用会逐渐走向普通人,进入日常生活场景。就像互联网从技术人员的专属领地走向大众后带来了传播的深刻革命一样,传感器作为人认识物质世界的中介手段普及后,也可能会创造人-物间的新传播,为传播的物质性带来新的诠释。这些没有纳入以往的传播学研究的人-物的传播关系也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认识。
(三)物-物互联构建新传播形态
以往传播学关于传播的研究,都是围绕人的活动展开,但在5G和人工智能并行的时代,正如有国外研究者指出,我们正在见证智能物体的出现,它们可以从经验中学习并自我指导。传播正在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转向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
无论是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还是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应用,都将开启全新的物与物的智能互联系统。虽然从技术角度看,物-物互联更多是一种数据与计算行为,但是,它也是一种传播,也是传播主体借助渠道进行的互动,其目标是提高分析判断力、决策调控力、协同行动力以及智能学习能力等。数据采集维度与能力、计算与分析水平、传输速度等都会对传播的结果形成影响。虽然很多时候物-物传播仍是人-人传播的中介,人们也期待物-物传播仍是以服务人为终极目标,但是我们也会产生这样一种担忧:物-物的传播是否会摆脱人的控制,甚至反过来形成对人的控制?
5G技术以及未来的技术将带来的人-物、物-物间的新传播,在今天才初露端倪,当下我们的理解力、想象力或许还不足以对它们的全貌做出描述与判断,更难以做出深入的分析。但无疑,面对一个将要到来的新的传播时代,我们需要有接受挑战甚至颠覆的心理准备。
原作者:彭兰
来源:媒介文化研究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euiXb-nKwUGIz6XrvRoUg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23 20:45
标题: 全球首条6G信息!马斯克的“星链”成功连接互联网,6G时代提前到来



昨晚深夜,科技狂人马斯克Elon Musk)发了一条推特——

[attach]22740[/attach]
通过Starlink卫星在太空中发送此推文
几个小时后,马斯克又发了一条推特——
[attach]22741[/attach]
哇哦,行之有效。
这是轨道卫星首次被应用到民用的互联网,马斯克说希望有一天能为整个世界提供高速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attach]22742[/attach]
图片来自Reuters,版权归原作者。
马斯克是在星期二凌晨203分发布的这条推文,立刻引起了粉丝强烈的兴趣,目前他的这条推文已经有3600个评论和1.8万次转发,并且收获了18万个赞。
[attach]22743[/attach]
这位网友说:我们相信上帝,不,我们相信马斯克
[attach]22744[/attach]
Kani Ban:如果这个项目成为现实,它将改变世界。我无法想象打电话给Cox(考克斯通讯公司),并告诉他们取消我的服务。对伊隆来说,除了赚钱还有另一个机会,就是将我们送上火星,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关注他的原因。
[attach]22745[/attach]
Matt Henley:快等不及“星链”了,我们这里的网络太垃圾了,知道它支持spaceX的项目非常棒。
[attach]22746[/attach]
Armani Ibrahim-Maghsoudlou:我希望这表示您补充性的全球WiFi即将面世?尼古拉·特斯拉(奥地利著名发明家)会为你骄傲的,你有同样的精力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快等不及了。
[attach]22747[/attach]
Ciprian Huțiu:我能想象在一些偏远地方的度假小屋里,只要有特斯拉的太阳能和SpaceX “星链”互联网连接,每个人都能有一个自己喜欢的现代化房子,每个人的房子都可以变成他所喜欢的那样,不管在哪里。
不过,也有批评者警告,星链项目以及其他类似的项目将导致严重的光污染,甚至遮蔽地球,使得地球上的科学家无法观望太空
图片来自gfycat.com,版权归原作者。
马斯克的星链项目,是指通过成千上万颗低轨道的小卫星,来为地球上每一个角落提供无线网络信号。
首期计划发生1.2万颗卫星,能够覆盖美国境内,为美国民众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
file:///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3242.tmp.png[attach]22748[/attach]
图片来自AFP PHOTO,版权归原作者。
今年523日,SpaceX通过猎鹰9号火箭,将首批一共60颗小卫星送上高度约550公里的预定轨道。
[attach]22749[/attach]
图片来自AFP PHOTO,版权归原作者。
这之后,马斯克预计至少还要发射12次,合计约800颗卫星,才能启动运营,实现覆盖全球大多数人口的不间断互联网服务目标。
不过,项目的进展看来远超过预期,仅仅只发射了60颗卫星,马斯克就试验成功连接互联网。
图片来自TechCrunch,版权归原作者。
本月初,马斯克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了申请书,申请3万颗星链卫星的名额,如果获得批准,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将达到4.2万颗。
6G时代提前到来?
尽管全球5G才刚开始,但研究机构已把目光转向6G技术了。
不久前,芬兰的Oulu大学发布了全球首个6G白皮书,里面提到6G5G的最大区别不是网速的快慢,而是6G是基于卫星和无人飞行器的基础设施来满足覆盖和容量需求,是一个天地一体的立体网络。
[attach]22750[/attach]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这跟5G铺设基站相比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目前,有星链这个构想的不止马斯克,还有另一个科学巨头——亚马逊的贝索斯(Jeff Bezos),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推出柯伊伯项目Project Kuiper),也准备发射3000颗卫星组成星链,另外还有欧洲空客公司和加拿大通信卫星公司也在组建自己的互联网星群。
图片来自Auburn Reporter,版权归原作者。
为什么大公司都抢着做这个项目呢?因为马斯克做过推演,这将是一个一本万利的项目,前期可能投入超过100亿美元,一旦星链组建完毕,就可翘着二郎腿收钱,现如今的运营商,比如AT&T、中国移动等,就将成为历史。
美国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这些大公司竞相上马这种计划是鼓励的,不过,FCC也要求SpaceX提供星链更多的详细信息。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很明显马斯克的进度要比其他人快一些。
有网友迫不及待把自己的WiFi名字改为“Starlink”,表达对马斯克的支持。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不知大家对马斯克的星链怎么看?
这是不是又一个颠覆传统上网的模式?
您对通过卫星上网期不期待?
原创: Bill
来源: 洛杉矶消费指南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xXZF26FAExQqaQ7yHkqpg
编辑:宋婷


15.jpg (19.29 KB, 下载次数: 34)

15.jpg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23 23:48
标题: 2019乌镇互联网大会演讲全文
【案例】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25 10:18
【案例】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是否能让美国直接跳过5G技术,进入6G时代
一箭60星
美国技术狂人马斯克计划在2025年之前,发射12000颗卫星,组成一个覆盖地球无死角的WiFi,这一项目命名为“星链计划”,根据马斯克的介绍:如果一切顺利该项目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低成本的互联网连接服务。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觉得是根本就是天方夜谭,至今为止,全人类发射到太空的卫星总数也就1700多颗,这是聚集了全人类的智慧与力量,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怎么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发射12000颗卫星?
但是5月24日,马斯克用猎鹰9号火箭,一次性发射了60颗卫星。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很多朋友认为,美国将通过这个庞大的星链计划,绕过5G直奔6G,实现对中国通信技术的弯道超越。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我觉得有必要讲清楚什么是5G技术,顺便澄清一下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能不能让美国直接跳过5G技术,进入6G时代。
首先来看看什么是5G技术,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因外语缩写:5G,故称之为5G技术。其实我很不喜欢5G这个叫法,很容易混淆(后面讲到频率、通量密度都有用到G),我建议我们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有自己的命名权,在中国境内应该叫“五代”技术。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信息传输的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要求应运而生。
要实现高速度,必须要更高的频率,这主要是因为,频率越高,能使用的频率资源越丰富。频率资源越丰富,能实现的传输速率就越高。
电磁波频谱
频率资源就像车厢,越高的频率,车厢越多,相同时间内能装载的信息就越多。根据国际标准,“五代”有两个频率范围:
五代频率范围
目前,国际上主要使用 28GHz (28G=2.8兆,此处的G为数量级1G=1,000,000,000=0.1兆,区别于5G的“代”)进行试验。虽然高频率有更多的资源,但是我们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固定的,即为光速,约为每秒30万公里,频率越高,波长就越短,而波长有决定了波的绕射能力,波长越长绕射能力越长,波长越短绕射能力越差。这个其实跟我们的日常认识也相符,比如在我们的认知中可见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根据上面电磁波的频谱可以看出可见光的频率在10∧14到10∧16之间。那我们来算算国际上主要使用实验的28GHz 频率的波长。
五代实验波的波长
根据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5代通信技术用的波长是毫米级。那么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传输距离大幅缩短,覆盖能力大幅减弱。覆盖同一个区域,需要的 5G 基站数量,将大大超过 4G。5G时代,基站密度是4G的至少3倍,全球4G基站总共有500多万个,中国竟然有300多万,也意味着中国将要有1000万5G基站。基站数量多,意味着投资大,所以5代移动通信技术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比如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就是一个方案,当然可行不可行,我会在文章最后进行论证,但是先看看华为给出的解决方案——微基站。
宏基站与微基站
而这次华为的方案走在了世界前列,其 微基站具有:体积小,安装迅速,组网灵活,实现“无机房建站”,适应性强,满足各种应用环境,无馈线损耗,覆盖范围更广,组网费用低等优点。
微基站
当然5代移动通信技术不光能满足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的技术要求,还有其他炫酷的技术,比如波束赋形、D2D(设备到设备)技术都是非常炫酷的技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查,由于篇幅问题,就不在展开介绍。
说清楚“5代”遇到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我们来看看,开篇中提到的“星链计划”,马斯克的12000颗卫星的星链计划,能不能实现从5G到6G的超越呢?
根据前面的介绍,我们来看看“星链计划”遇到的问题:
第一、信号的绕阻问题。马斯克星链计划中,下行发射信号频率是11-12GHz,上行频率是13GHz,属于高频信号,绕阻能力差,这个前面已经说明了。马斯克关于这个问题,给出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是用特斯拉汽车做微基站,第二个是建设100万个微基站,先不管前面这个方案行不行,至少他在逻辑上就不自洽!
为了节省钱,不建基站,推出了“星链计划”,发射12000个卫星,然后为了解决卫星与地面之间信号问题,建设100万个基站(特斯拉汽车携带微基站费用不比建设微基站费用低)。这是什么骚操作??
第二、信道资源还是不够。5代核心技术技术标准之一,通量密度不少于10万Gbps/平方公里,而根据“星链计划”发射的12000个卫星计算,一颗卫星要负责2.7个北京的面积,而且一颗卫星总的信道容量顶天也才20Gbps,平均到每平方公里才0.47Mbps,远远小于5代技术技术标准。
最后笔者想说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是无数科学技术人员默默的付出,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像印度一样,无需积累,通过“顿悟”来发展科技。
来源: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1t.click/aJFr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25 15:42
【案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世界将迎来“5G震撼”

2019中关村论坛近日在京举行“5G赋能未来产业平行论坛”,海内外业内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畅谈产业未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就“5G产业与应用发展”作精彩发言。
“移动通讯大约10年发展一代,每一代峰值速率都是前一代的约1000倍。5G是4G的自然延伸,更是一场革命。”邬贺铨说:“如果说1G-4G是面向个人的,5G则是面向产业互联网的,它是增强移动宽带,低时延、广覆盖、大连接,支撑移动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应用,推动了物联网向智能物联网发展。”
他介绍了当前5G在高清直播和工业、农业中已经落地的应用。
5G使高清晰、高精度、高动态的视频直播变得可能,让观众可以获得360度“沉浸式”视听感受。人们有理由对2020年北京冬奥会直播抱有特别期待。高清直播将在远程医疗领域大显身手,并且已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5G给玩家带来全新的云游戏体验。基于5G高可靠、低时延、高带宽特点,玩家直接在“云端”就可玩极具震撼力的大型高端游戏,“云端”直接赋能终端,激发该产业的更大活力。
5G环境下,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将获得空前发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得到更大程度挖掘、创新和分享。
在工业领域,5G环境下的工业互联网将在物流、建筑、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广泛落地,实现生产流程的再造,全面推进自动化、智能化。在这方面,邬贺铨举例说,在上海首个5G+工业互联网园区内,过去,电缆对连靠有经验的技工与助手合作操作完成,现在,普通工人戴上5G AI头盔根据指令对接即可,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5G将使人类对机器人的应用能力大幅提升。比如,5G摄像头将使机器人更好模仿和学习人类动作。利用5G可以同时指挥数大批机器人协同工作,还可进一步提升其智能性。
在农业领域,装载5G摄像头的无人机可实现对田地作物的精准拍摄,结合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可准确把握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更好对接市场。
在金融领域,金融机构可通过5G摄像头跟踪评估企业的产品、仓储等,实时了解企业情况,对接其金融需求。
5G带来的震撼超越个体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体验,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据测算,到2035年,5G将给全球产出增加12.3万亿美元;2020-2035年将使全球GDP增加7%,新增大批就业机会。5G是网络新技术的集中体现,是当代高新技术的制高点之一,它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正催生新业态。随着5G的全面渗透,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将不断获得新动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朱竞若、王昊男
来源:人民网
原文链接: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1024/c14677-31418367.html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25 15:55
【案例】5G时代,省级党报采编架构与内容生产如何破局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已成为一个时代课题。近日,在江西南昌举办的第25届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会上,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编辑们以“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5G时代,省级党报采编架构与内容生产如何破局”为主题,交流经验,深入研讨5G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面对5G时代的来临,我们的体会是:技术代替不了人才,渠道代替不了内容,速度代替不了深度,平台代替不了数据,从众代替不了需求,推送代替不了互动,资讯代替不了服务,全媒代替不了权威。”江西日报社总编辑张天清的话,道出了在场不少人的心声。大家一致认为,省级党报必须用全新理念强化顶层设计,按照“移动优先”的原则,重塑采编架构和内容生产模式,努力做好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
重塑内容优势
融媒体产品内容品质化
随着H5、小游戏、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传播手段的应用,如何进一步提高融媒体产品的传播面、点击率,树立良好口碑?与会者认为,融媒体产品的内容品质化是关键所在。
“在融媒体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吉林日报社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走出一条媒体融合跨界合作的新路。”吉林日报社总编辑王亮介绍,9月23日至29日,吉林日报社连续推出7个“三代人·七十年”系列H5产品,以直观生动的传播形式、丰富多元的互动手段、通俗易懂的讲述手法,用来自基层一线的动人故事,实现直抵人心的传播效果,在吉林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形成“刷屏”效应。
“多年奋战在新闻一线的老记者、老编辑,将他们在报道策划、采访和制作中积累的新闻经验与新媒体创作相结合,将大气凝练的文字、动人心弦的故事充分体现在作品当中,让新闻故事直抵人心,发挥主流媒体内容优势。同时,配以形神兼备的传播手段,进一步增强了融媒作品的表现力,打造‘爆款’产品。”王亮说。
大众日报社抓牢一个关键——提高服务山东省委中心工作的能力,把新闻报道居于中心工作之中。专门建立了重大报道运行机制,打破跑口分工,成立重点报道组,专门负责省委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部署等“三重大”报道的组织实施。
去年以来,《浙江日报》在要闻版推出《之江新事》《今日说》《一线调查》等“小、鲜、活、深”栏目,推出了《深读》《亲历》《人物》等深度报道版面,通过实施新一轮改版,以转变生产方式来推动内容供给侧改革,争做有情怀、有思想、有力量的党报,做服务党委、政府的智库型媒体。
再造生产平台
实现资源要素有效整合
10月18日,由江西日报社打造的全国首张AR直播报纸正式亮相。这张看似普通的报纸,融合了AR与直播两项创新性技术,科技感十足。该报甫一推出,就受到了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编辑的高度评价。
张天清介绍,江西日报社蹄疾而步稳地推进媒体融合,打造出内部形态融合、赣鄱云省市县三级融合、同业融合、跨省融合以及与央媒融合等5种融合形式,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景致。以移动化、视频化、直播化引领内容供给侧改革。让短视频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让移动直播成为常态,让线上线下活动成为品牌,以全员融合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5G技术将给我们带来全新体验的智媒时代,也给媒体融合发展带来了不可预知的变革和前景广阔的想象。”陕西日报社总编辑张连业表示。
近年来,陕西日报社集中打造“掌中陕西”客户端,打通核心采编资源,贯通法人微博微信,融通各子报刊网站及报社以外各级党报党刊等优质内容资源,连通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新闻源,满足受众对服务、社交的需求。尝试同步视频直播“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参与展览策展的记者全程担任主播。在1小时45分钟的直播中,仅“掌中陕西”客户端就吸引了5.4万人次在线观看。
解放日报社党委明确,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毫不动摇地继续办好《解放日报》,毫不迟疑地向新媒体实现整体转型。据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徐蓓蓓介绍,报社提出了“一个目标”“一套机制”“两大产品”的改革思路:解放日报社要成为一家以互联网传播为主要渠道、以报纸传播为重要依托的新型媒体机构;建立适应互联网内容生产规律的新的采编架构、流程;《解放日报》着力成为互联网环境下的精品党报,“上观新闻”着力成为上海市委在互联网权威发布的第一平台、上海市民及城市利益相关者了解上海的第一选择。
深化机制创新
推动深度融合整体转型
今年10月1日,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挂牌仪式在贵阳举行。该集团由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日报社)与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当代贵州杂志社)整体合并组建,系全国首个以融媒体命名的省级新闻集团。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总编辑李卫红介绍,集团将今贵州新闻网与当代先锋网整合为“天眼新闻网”,将“今贵州”新闻客户端与“当代贵州”新闻客户端整合为“天眼新闻”客户端,“都市E家”新闻客户端提质升级为“都市新闻”客户端。“我们于8月启用了贵州都市报5G融媒体中心,打造全国第一个完全基于5G通信技术的省级融媒体技术和内容平台,尝试将5G技术运用于媒体服务,探索5G技术在政事、商事、民事上的深度应用。”李卫红说。
湖南日报社社长、董事长孔和平表示,目前,报社已形成了“三圈合流”融合路径。一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新闻网站、“新湖南”客户端先行融合,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差异表达、多平台发布的融媒体运行格局,形成“核心圈”;二是《大众卫生报》《文萃报》等子报子刊全面参与融合,相关人员加入各融媒体垂直报道中心,形成“紧密圈”;三是以“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吸纳省直、市州、区县和全省高校、企业等融媒体中心,形成“协同圈”,全面参与到湖南省主流媒体融合事业中来。
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启动后,解放日报社将所有采访力量全部迁入“上观新闻”,《解放日报》只保留要闻、新闻、专副刊3个纸媒编辑部门,组建了适应互联网传播形态的政情、财经、区情、城事、视觉等九大频道。通过这些改革,解决了之前报纸和客户端采编队伍分离、效率较低等诸多转型中的问题,让采编指挥靠前,给予一线采编人员更多更大的自主权,加快了新闻反应速度,提高了新闻传播效率。解放日报社还建立新闻优先上网制度,要求新闻必须第一时间首发“上观新闻”;启用融媒体指挥中心,发挥“中央厨房”功能,为深度融合打造一个高效运转的“大脑”;围绕采编人员的成长发展,解放日报社推动资源向采编人员集中,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
作者:雷萌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QFYu-s88yXDUkT1SErbOw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27 15:16
【案例】2019中国新闻视频高峰论坛举行 探讨5G时代短视频发展

10月25日,2019中国新闻视频高峰论坛在朗园兰境艺术中心举行。这是与会嘉宾就新闻视频变现问题展开探讨。


  王爱军 新京报社副总编辑“我们视频”总经理



  余敬中 快手科技副总裁


  孟田芳 腾讯新闻视频项目中心总监


  方埜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

新京报讯 昨日下午,在新京报“我们视频”成立三周年之际,长风破浪——2019中国新闻视频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新京报社、腾讯新闻联合业界共同探讨新闻视频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我们视频”将从四个领域持续发力

新京报社总编辑李海在论坛上致辞。他说,即将步入5G时代,下一个战略机遇期即将来临。新京报将继续坚持视频优先、移动优先的整体战略,在此之下,还会推动双视频战略,即“我们视频”主打硬新闻、“动新闻”聚焦泛资讯内容。
李海说,具体而言,将会把新闻视频化推向全领域,包括深度报道、文娱、评论、财经等,在泛资讯领域,将会在动新闻的框架体系下进行发力。还要将图文领域的深度化优势转化到短视频上来,也将适时推出相关产品。此外,还会推出配套体系,包括版权、素材、大运营机制,构建整体运营机制。
同时,李海呼吁全行业应该尊重版权、维护版权,一起努力构建一套新闻短视频的版权保护体系。
对新京报“我们视频”与腾讯的合作成果,腾讯网副总编辑贺国帅在致辞中表示高度肯定。他介绍,“我们视频”日产短视频达100条,全年腾讯端内视频播放量达120亿,满足了腾讯用户对优质资讯视频的强需求;在分发效率上,“我们视频”的条均流量常年保持同类产品的2倍以上。这都是“我们视频”聚焦资讯及平台需求、坚持信息价值和制作标准带来的最直接数据反馈。
  论坛就三大主题进行圆桌讨论

  致辞结束后,“我们视频”、腾讯网、封面新闻、快手等媒体高管,分别围绕媒体融合发展的短视频路径、拥抱5G构建智媒体视频生态等内容进行主题演讲。论坛下半场,来自澎湃新闻、封面新闻、看看新闻、梨视频等媒体的主要负责人,围绕“同质化竞争下打造新闻视频核心竞争力”“新闻视频商业再探索”“新闻视频的版权规范化”三个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新京报“我们视频”成立于2016年9月11日。截至今年上半年,“我们视频”原创新闻视频日均产量稳定100条。1到10月,全网流量超过500亿,提前突破2018年整个年度流量纪录,并开始进行商业化探索,推动新京报成为视频和文图报道齐头并进的内容生产平台。
  主题演讲

  新闻下沉将成趋势,直播会再次兴盛

  王爱军 新京报社副总编辑“我们视频”总经理

  “我们视频”今年前9个多月的流量达到600亿,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流量。这一年来,“我们视频”的新产品形态除了直播、短视频,还有小视频,在快手和微视上,目前有200多万粉丝,快手单月流量14亿多。
  在直播方面,“我们视频”的发起时间大大提前,像无锡桥侧翻,半个小时左右就发起直播。短视频方面,今年打造了两个栏目,一是《紧急呼叫》,一是《回到现场》,并有不错的成效,比如埃航坠机,老挝车祸等。
  “我们视频”MCN矩阵,总粉丝数突破了1300万,日均阅读突破5000万,月均热搜话题上百个,常年稳居机构视频榜头部。
  今年,新京报从“我们视频”开始,实现人物报道、深度调查、财经、文娱和垂直行业的全领域视频覆盖,未来产量会更多,内容会更全。与此同时,“我们视频”所处的形势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5G将来临、更多区域性媒体准备加入短视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更明显。
  我们认为,新闻下沉将成为趋势,直播将会再次兴盛。拼速度会成为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全国性的媒体做地方新闻将变得困难,区域媒体与大平台媒体的合作凸显,中国新闻报道的质量将有一个大的提升。
  还要注意到,新闻短视频的基本规范尚待完善,短视频的概念和碎片化的报道模式,与传统的新闻学理念发生冲突,视频的采访、剪辑、发布等基本操作还缺乏相对成熟的规则,所以会看到一些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选题和画面屡屡出现,未来还需要一种对新闻的基本规范来实现。
  用一年时间打通短视频媒体号商业模式

  余敬中 快手科技副总裁

  随着5G的到来,万物互联,未来可能会有从小屏到大屏、从短视频到长视频的反哺过程,但是我们需要现在做准备,所以需要改变生产流程、生产方式。我觉得大概率来讲,在大屏上火的东西不一定在小屏上能火,但是反过来,小屏上火的东西,大概率能在大屏上火。所以通过各种形式去延展、组合、解构它,一定有这样的反哺方式。
  快手之所以能够形成短视频社区而不是短视频媒体,以及快手商业化最核心的东西,是私域流量,平台所掌控的流量只有60%,其他是用户自己掌控的流量。
  快手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短视频,另一条腿是直播。快手的直播不仅是带货能力,而且是用户增长。
  我们是最大的UGC平台,快手上有丰富的选题和素材,同时我们想用一年的时间全面打通媒体号的商业模式,让大家不仅仅入驻快手获取流量、粉丝、影响力,还能够有钱可赚。
  一直以来,媒体都有平台情结,完全理解,但是客观上来说,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造船是造平台,借船也是造平台。新浪过去就是一个内容的聚合平台,但是现在也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垂类内容,在各个大的平台上进行分发。我觉得媒体首先要守住的是优质内容的提供者,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打造内容的运营和分发平台,也是造平台,只不过是横向的一种造平台。
  技术为内容服务用技术拓展叙事边界

  孟田芳 腾讯新闻视频项目中心总监

  我原来是做传统媒体的,转型至今已有四年,我越来越觉得,应该在变化中回归常识。从直播到短视频,现在5G时代又正在到来,技术的迭代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肯定会越来越快。在这种变化当中,一些媒体人内心会有一种很茫然的感觉,但我觉得这种茫然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去抓住内容的核心,所有技术的变化,其实都是我们叙事的拓展,技术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
  跟大家分享一组腾讯企鹅智库刚刚做的用户观看短视频数据,如今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占到整个互联网用户的74.1%,可以说现在是无视频不传播,或者说无视频不商业,视频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家非常喜闻乐见的去消费内容的一种形态。
  媒体融合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原来大家无论多么认同这个理念,但在执行上面、体制上面、生产流程上面,反映出来的都是两张皮。在今年国庆阅兵期间,中央电视台在视频传播上面为移动端制作大量专属内容,包括新闻直播当中有七路特殊视角的阅兵画面,电视台没有用,全部给移动端。官方给的数据是,国庆阅兵移动端+电视端总浏览次数将近46亿,其中移动端的数据是电视端的近6倍。
  从2016年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试水互联网短视频,至今已有多年,在上面这个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媒体融合已经从两张皮变成了一盘棋。
  最后想说的一点,做内容的人其实最摸不着用户在哪,每天想的是怎么能让我的流量更高,能让我的用户更多,让我的用户转成我的忠粉。我觉得做内容还是人文、视角的多元、真实和包容,这些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也反复试过,完全没有问题。
  5G来了 做新闻视频迎来真正大考

  方埜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

  封面新闻脱胎于华西都市报,四年以前我们都还是在做纸上的工作。封面新闻真正开始做新闻短视频是去年的事,今年我们才开始全面投入到短视频的生产上来,到了今天,我们要求全链条、全员要“无视频,不传播”。
  在5G来临之前,我个人觉得做视频是预考,5G来了就是真正的大考,我们可能正在由传统媒体进入自媒体生态建设的环节。现在面向5G,我们有一些工作重点,总的来说就是在数据驱动下的视频化传播和社群营销。
  首先是新技术赋能视频创新。例如今年4月份的木里火灾,我们先于所有到现场的记者,以3D建模的方式进行了突发事件新闻现场的还原。
  其次是内容。我们在转型一开始就非常明确,要追求、推动移动优先和故事优先。都市报在报纸时代非常注重和追求讲故事,因为它是市民报,是要读者自己掏钱来订的报纸,所以我们非常强调故事化、正能量、年轻态。
  还有就是用户生产扩大视听内容的朋友圈。我们有很广泛的生产者,以前叫做通讯员也好,叫做线人也好,视频生产的5G时代,我们仍然需要持续拓展我们的朋友圈。24日发生的,英国卡车中39具尸体疑似中国人,记者在奔赴英国的同时,我们在当地组织的拍客UGC生产的内容已经发回来了。
  总的来说,视频时代来临,推动封面新闻从静态文图平台转变为动态视听平台,这是我们答题的方向。
  圆桌话题 “名”至“实”归

  新闻视频版权应规范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视频版权问题似乎成为许多媒体头痛的事情。
  看看新闻Knews总编辑周炜认为,新闻视频的维权相对于图文来讲要容易一些,因为新闻视频的独创性、原创性容易确定。“比如无锡的垮桥事件,新京报和澎湃的记者最先到达现场,拍到了关键的画面,这是一个事实,而不是一个所谓的创作,它记录了事实。但是你拍到了这段关键画面,背后独创性的根据在哪里?”
  周炜说,这种视频背后的独创性就是媒体非常严密而积极的生产组织,这本身就是一种独创性。所以在关键时刻拿到了一段关键画面,理应拥有版权。看看新闻雇佣一个第三方机构,用他们的手段来监测网络上的侵权视频,然后通知侵权方删除,但维权成本极高。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赵杰表示,针对近年来新闻版权保护的问题,国家版权局高度重视,从2014年开始,连续几年把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纳入到专项整治里,加强监管。“我们在著作权法修订当中,也配合司法部、国务院共同推进在第三次修法当中,能不能把相关的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有一些明确。”
  对于一些自媒体或者机构,把生产视频媒体LOGO拿掉重新剪辑分发的行为,北京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知识产权专家粟晓南从法律角度表示,这很显然是一个主观行为,属于很明显的侵权行为。但目前在新闻视频这块,典型维权案例太少,许多媒体前期更多关注做内容,但是很少关注怎样去保护。“不是说不保护,而是说有的时候时间太短,几个小时热点就过了,新的视频又出来了。”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庭长卢正说,他们对任何一个案件,包括原告和被告,秉承一个中立的态度,新闻视频维权首先要确定所涉及的东西是不是一个作品,有些东西可能不是作品,这些方面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保护。
  另外,因为视频新闻来源渠道众多,一些媒体无法证实新闻视频为自己独创,后期维权也比较困难,他建议,媒体要保留好视频来源信息,以便在维权中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视频版权归自己所有。
  考虑下一步对重点的新闻网站开展一次全面的筛查,对所有传播新闻作品的这些频道和相关的一些重点的新闻网站,要求相关的网络企业要提供授权文件。如果没有授权文件的一定下架,未经许可传播侵权新闻作品达到一定数量的,一定处罚。——中宣部版权管理局赵杰
  圆桌话题 脱“影”而出

  做内容坚决不能被辟谣被反转

  如何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是短视频从业者都关心的话题。5G新技术的迭代和加速,各家媒体也将面临新的布局。
  浙江卫视6频道《1818黄金眼》制片人卢珊介绍,技术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被技术带着走,内容为王这句话永远不能过时。对于主流媒体出身的人来说,绝对是内容重要。互联网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好的内容是要靠人来做的,记者本身也是IP。
  新京报“我们视频”执行制片人刘刚提到,内容跟媒体定位有很大关系,如“我们视频”定位,就是突发新闻看“我们视频”。在当前环境下,行业形势压力大,一天即使一千条,放在UGC的平台这样的体量上也是微不足道的。大量的UGC以及自媒体的兴起,在速度、传播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在互联网平台上,青蜂侠的流向常居高位。中国青年网副总编王海说,在生产内容时,青蜂侠要求一是快、二是准。快的方面,要求是30分钟之内视频上线;准的方面,做内容时坚决不能被辟谣,不能被反转。
  对于王海“一快二准”的提法,刘刚表示赞同,“不管再快强调准字优先,这是做新闻视频的价值导向和能够持续长时间生存的重要标准”。
  大河报影像视频部主任、豫视频总监陈晓东认为,短视频主要做碎片化信息的可视化新闻,在重大事件里面会增加影像投入,在重大事件中,提前策划,通过影像表达。
  四川观察总编辑岳学渊提到,制作一个短视频,尤其是新闻类的,不光要快、准,还有接下来的审核等等压力。原先的评价体制是主编审稿,现在还要看流量,未来还会有品牌加入。好的品牌收益,绝对不是单一的版权结构,所以多在品牌上做布局。
  青蜂侠到现在做了不到两万条视频,我们给自己一个死命令就是坚决不能被辟谣,坚决不能被反转。所以截止到今天,我们做到了,明天我就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了,但是我们要死命地安全生产一千天,我们要坚持安全生产一千一百天,要这样去走。——中国青年网副总编王海
  圆桌话题 谈“金”论道

  与平台合力 变现未来可期

  媒体生产的内容在平台上传播,收获影响力,影响力如何变现则是从业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新京报“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笑说,“我们对平台的心理其实挺复杂的,估计有一点相爱相杀的感觉。”
  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任王忠提出自己的困惑:版权的价值到底该怎么定?王忠说他们和各大平台都建立起了版权+流量的关系,但是议价能力差,“咱们就是杨白劳,平台就是黄世仁”,“卖得比白菜价略高”。
  梨视频副总编辑张巍说他们从自建的平台上得到了很现实的好处。张巍认为自建平台最起码是承载广告的一个渠道。此外,自建平台能掌握用户数据,这会为内容方面的决策带来一些好处。“到底是要造船出海还是借船出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野心’有多大。”
  微博商业产品及运营总经理靳贝贝坦言,过去他们也有一些失误,“并没有想过新京报是不是可以帮我们代言发一条广告”。不过,微博刚刚上线了“内容定向”的新项目,更关注用户在看什么东西,从而出什么广告,更好地发挥IP和内容的价值。
  靳贝贝也进一步提出了变现合作的构想,他说很多企业不具备做内容的能力,一方面可以找专业机构做商业内容,“另外一方面,传统媒体本身就具备这样的内容,企业是不是可以植入、是不是可以赞助?”
  快手也在做相似的事情——对接客户和媒体创作者来生产优质的商业内容。快手商业副总裁严强介绍,广告商业视频的分成模式也进行了创新,从单条定价变为基础价再加上投放分成。
但是,严强认为互联网变现这件事不适合媒体自己去做。平台拥有的数据、产品和销售体系能为变现提供更好的支撑。“内容和商业这件事,我自己坚持的逻辑是,你们负责貌美如花,负责生产内容,把变现这件事交给平台,我们负责赚钱养家,可能会更加专业,或者把这件事做得更加完整。”
关于商业,其实我也不是那么悲观,为什么呢?有个基本判断,我们现在的视频内容是受用户欢迎的,而且是越来越受欢迎的,我觉得一个媒体形式没有人看,才是真正悲惨的,如果这个媒体形式受欢迎,总有一天我们会蹚出一条路来。——新京报“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作者:采写/新京报记者 倪兆中 刘名洋 徐茂祝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来源:人民网
原文链接: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1026/c40606-31421584.html
编辑:冯梦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1-6 20:40
【案例】
解读英特尔《5G典型应用案例分析》白皮书:探索5G应用未来


1031日,国内三大运营商共同宣布5G正式商用,这意味着5G应用时代即将到来。对于这一时刻,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这样形容:“5G列车马上出发,历史时刻就要到来了!”。4G以来,移动支付、社交电商、短视频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大爆发,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被寄于赋能于千行百业,创造新的应用模式、商业形态,从而改变社会的5G,将能带来哪些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成为会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5G+ 垂直行业应用被认为是未来5G主要的发展方向。其实从5G问世以来,全球通信服务提供商都在积极探索 5G 融合应用创新,并广泛开展了5G行业应用测试及应用实践。随着中国 5G 正式步入商用,由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旺盛的需求,以及积极的创新,5G应用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今年2019PT展上,5G行业主要引领和推动者英特尔发布了《5G典型应用案例分析》白皮书(下载请见“阅读原文”),对当前5G应用实践的优秀案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白皮书结合 5G+ 超高清视频与 5G+ VR/AR 的特性,重点面向 5G+ 直播、5G+ 云游戏、5G+ 工业视觉以及 5G+ 360全屏四类场景展开研究,给出了场景应用的背景、典型网络架构及网络需求,提出 5G 时代四类场景中面临的网络压力,基于英特尔在 5G 应用方面的探索,从硬件和软件平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应用解决方案,为加速 5G 在行业应用的成熟提供了可行条件。

白皮书将优秀的5G应用方案介绍给行业用户,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不只有利于行业应用和发展,更为今后5G应用发展铺就了更广阔的前进之路。


5G典型应用为何花落四大领域



如上所述,此次英特尔《5G典型应用案例分析》白皮书,重点介绍了 5G+ 直播、5G+ 云游戏、5G+ 工业视觉以及 5G+ 360 全屏四类场景的应用案例。为何5G的典型应用为何花落四大领域?




5G 应用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通用型应用和行业应用。在通用型应用中,主要包括基于 5G 的超高清视频、基于 5G VR/AR5G 网联无人机以及基 5G 的无线机器人等大类;而在行业应用中,主要包括 5G 在新媒体、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中的应用。


从全球 5G 应用的统计检测来看,超高清视频、VR/AR、无人机、机器人四类通用型 5G 应用的占比接近一半,而各行业中与超高清视频和 VR/AR 结合的 5G 应用成为探索的热点。其中,3GPP eMBB 场景中的标准化工作最为成熟,同时凭借运营商在公网移动通信领域积累的商业运营经验,面向消费者市场的 5G+ 超高清视频和 5G+ VR/AR 预计将成为 5G 行业应用中先行落地并具备商业推广价值的领域,其中 5G+ 直播、5G+ 云游戏以及 5G+ 360 全屏的示范应用效应凸显,受到通信行业企业的广泛关注。


在行业应用方面,5G 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在中国受到的关注显著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提出落实5G+ 工业互联网” 512 工程,持续推进 5G+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厂内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已成为 5G+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使命,这其中 5G 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尤为重要,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工业上的应用极为广泛,可以有效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因此 5G+ 工业视觉也已成为 5G 与工业互联网融合过程中的重点业务之一。所以,此次本白皮书重点给出了 5G+ 直播、5G+ 云游戏、5G+ 工业视觉以及 5G+ 360 全屏四类场景的应用案例分析。




白皮书展示的这些成功案例都是在中国落地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的5G应用。比如在5G+直播领域,由于中国在互联网直播市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5G到来之际,国内许多提供互联网视频服务的企业都非常积极的拥抱5G,所以在5G+直播领域已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音乐盛典咕咪汇依托 5G 实现了 4K 直播全过程应用、武汉大学“樱花节” 实现 5G 超高清视频直播 、“两会” 期间山东省利用 5G+ VR 实现全景直播 等等。在5G+ 云游戏 领域,英特尔与中国移动、腾讯等公司合作,推出的相关云流戏服务,让众多的玩家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爽”。


白皮书选取了“浙江移动依托 VR 设备实现 5G+ 云游戏”项目和“咪咕互动娱乐推出 5G 云游戏产品”作为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5G+ 工业视觉是通过工业级的视频监控实现工业生产中的控制、产品检查等流程。由于能极大提升效率,降低成本,5G+ 工业视觉已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已开展多个 5G+ 工业视觉的应用案例。比如桐庐红狮水泥依托 5G+ 工业视觉实现了工厂生产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海尔联合华为、中国移动、汇萃视觉全球首发 5G+ 机器视觉解决方案,这些案例都非常的具有典型性。5G+ 360 全屏是将 5G 传输和 VR/AR 技术有机结合的应用。360°的 VR/AR 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价值和未来市场,所以目前中国已有多家企业开展了 5G+ 360 全屏中 VR/AR 技术的应用示范,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比如中国移动依托 5G+ 360 全屏实现了对水乡景色的 VR 全景直播, 2019 年央视春晚实现了 5G+ 360 全屏的 VR 直播。这些5G+ 360 全屏的成功应用让老百姓对5G有了更多直观的体验。


5G应用背后的技术力量



尽管5G已经正式商用,但目前5G还处于一个成熟培育期。闻库指出,中国正处于5G网络建设和应用培育的发展初期,下大力气研究5G的创新应用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白皮书展示的这些5G应用方案,可以看出,一个成功落地的5G应用方案,背后是运营商、设备厂商、服务提供商等多方合作努力开发的结果,是高度技术创新的结晶。


5G+直播为例,5G+ 直播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如智慧场馆、智慧医疗等。英特尔的《电信视觉云 - 释放视觉云创新潜力》3 报告中有预测:2022 年,视频流量将占到整个互联网流量的 82%。所以无论采用直传模式还是边缘计算模式,5G 直播视频流的传输都需要较大的网络带宽保证数据流量,同时传输中也需要低延迟来减少抖动和缓冲延迟。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5G+直播良好的视频观看体验。


基于边缘计算的5G直播网络架构


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和解决这些挑战?5G与超高清视频直播的融合需要合理的网络架构作为支撑,目前较为主流的网络架构有两种:5G 直传直播网络架构和基于边缘计算的 5G直播网络架构。5G+直播的解决方案对用户体验和应用系统有三方面要求,即:交互时延短,解决方案中要求播放过程零卡顿,从视频源到终端操作的时延不超过100ms;画质清晰,解决方案中要求视频源采用未来主流的4K级清晰度;云端处理,解决方案中利用 MEC 实现移动CDN功能,要求云端存储本地直播视频内容,并实时推送至上一级CDN节点,供跨城观看。


为了满足 5G+直播网络场景下的技术需求,提高用户的视频观看体验,英特尔在已有解决方案和关键网络指标的基础上,对视频编解码器、网络管理和传输、核心网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有效的缓解网络带宽压力,降低时延。


再比如在5G+云游戏上。5G+云游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据英特尔白皮书《电信视觉云-释放视觉云创新潜力》6指出:2022年全球5G+云游戏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6亿美元。玩家喜欢云游戏的原因一方面是基于云的视频流使玩家在低端的终端设备上玩游戏即还可以获得高性能游戏电脑上的游戏体验;另一方面,通过5G+云游戏玩家还可以使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玩游戏。据调查,云游戏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游戏APP平均下载及安装等待时间较长、大部分用户手机终端无法支持高端游戏、用户转化率太低、下载安装过程流失率较高等。从网络和技术层面分析,云游戏发展缓慢的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移动通信网络带宽有限,限制了高清画面的传输,因而无法满足即时游戏的需求;二是云游戏控制时延较高,尤其是在如何快速将控制器的指令转化为屏幕上的画面,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上述 5G+ 云游戏对网络带宽和时延的要求,英特尔推出了两套解决方案: 一套是基于至强 ® +VCA 2 (Android) 并搭载了第八代、英特尔®酷睿TMi7处理器的Celestica VCAC-R (Windows)的、具备高性能、低时延的云端整合游戏渲染/ 编码方案;另一套是基于英特尔Cloud Gaming Reference Solution for Android的高性能低时延云游戏方案。目前英特尔已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推出了云游戏平台。该平台能够在云端虚拟化安卓系统,运行游戏,并将画面直接传送到玩家终端,实现跨屏幕、跨平台、跨用户地为玩家提供随时随地的高品质游戏体验。系统中的游戏渲染以英特尔®VCA2为基础,其搭载的英特尔®锐炬TMPro显卡 P580,拥有72EU单元和128MBeDRAM,配合三颗内置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3-1500v5提供的卓越计算能力,为云游戏系统提供了面向2D/3D游戏的强大游戏渲染、编码能力。采用上述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游戏内容处理速度,降低了时延。


5G应用大潮将至





5G是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使能者,通过与工业、交通、农业等垂直行业广泛、深度融合,进而实现从支撑移动互联网向支撑各行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全新转型,催生更多创新应用及业态,并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数字经济发展。所以,5G与垂直行业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已成业界共识。在这一点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现在围绕行业应用的5G解决方案层出不穷,有的已经商用落地,有的正在进行部署。在最近工信部组织的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中,3731个参赛项目更是让我们看到了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丰富和成熟,这些以试验、应用示范为主的解决方案,让我们看到了未来5G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而运营商也加快了5G网络建设的速度。在5G商用启动仪式上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就表示,年底全国将开通13万座5G基站超过13万座,未来将加快5G网络部署,深化共建共享,早日建成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高效运行的5G精品网络。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讲话中透露,今年中国电信将正式开通SA 5G商用网络,今天已在深圳同步开通5G SA网络。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由表示,明年将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务,中国移动将坚持以SA为网络目标架构,按照“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目标要求,加快精品网络建设,今年将在50个以上城市进行5G网络部署,提供商用服务,明年将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务。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表示,中国联通已经从打造精品网络、培育应用生态、推动终端发展等各方面,为5G商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所以,未来1-2年,中国将进入5G发展提速阶段。在应用方面,在白皮书发布的这些5G典型应用基础上,将会涌现出更多5G应用。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方面,随着中国“5G+ 工业互联网” 512工程的逐步落实,5G应用大放异彩的时代马上就会来临。


在赋能各行业转型过程中,英特尔作为一个先行者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白皮书的发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未来,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裁、网络创新业务部总经理林怡颜表示:“5G将是垂直行业的未来创新平台。5GAI和边缘计算将相互补充,共同赋能智慧教育、智慧工业、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智慧场馆、车联网等创新应用。英特尔技术通过软硬件和平台嵌入到5G-AI-边缘计算价值链中,携手产业伙伴通过众多案例推动5G-AI-边缘计算成为现实。


来源:微信公众号:刘启诚
作者:刘启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hoBht3Y_Q4iglhTJVlg9A


编辑:冯梦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1-6 21:07
【案例】

正式启动!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成立


科技部官网11月6日消息,为促进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推动第六代移动通信(6G)技术研发工作,2019年11月3日,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组织召开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相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参加会议。科技部王曦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宣布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其中,推进工作组由相关政府部门组成,职责是推动6G技术研发工作实施;总体专家组由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37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提出6G技术研究布局建议与技术论证,为重大决策提供咨询与建议。会上,总体专家组代表介绍了6G技术研发态势及未来发展思路与建议;TD产业联盟、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代表分别介绍了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未来6G畅想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建议。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

王曦副部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目前全球6G技术研究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技术路线尚不明确,关键指标和应用场景还未有统一的定义。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高度重视、统筹布局、高效推进、开放创新。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总体专家组系统开展6G技术研发方案的制订工作,开展6G技术预研,探索可能的技术方向。通过6G技术研发的系统布局,凝练和解决移动通信与信息安全领域面临的一系列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和核心技术问题,力争在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标准规范等诸多方面获得突破。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来源:澎湃新闻
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880630
编辑:冯梦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1-9 16:50
【案例】
基于5G的智能指挥控制:现状与前景——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防科技大学军事计算实验与平行系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获美国伦塞利尔理工学院(RPI)计算机与系统工程博士学位。1990年起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先后任助教授、副教授和教授,机器人与自动化实验室主任,复杂系统高等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作为国家计划委员会“引入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回国工作,2011年成为首位国防领域“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基于5G的智能指挥控制:现状与前景
  ——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


从历史演进来看, 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 通信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将为指挥控制带来一场重大的变革,因为通信技术对指挥控制起着关键性的支撑和引导的作用。第五代通信技术5G也不会例外,它将推动指挥控制向指挥控制管理一体化、智能化发展。应该如何理解5G的推动作用?为什么指挥控制是企业的未来?指挥控制管理一体化发展需要怎样的基础设施?进入平行时代后,我们的工作方式、战争形态、战争评估会有怎样的改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王飞跃研究员,王研究员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诠释。


记者:王研究员您好!您在第七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上做主旨报告时提到,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致使军事指挥控制、应急指挥控制趋向常规管理,企业中常规的生产管理趋向应急指挥控制,经过融合发展,最终走向指挥控制管理(C2M)一体化。我们应该如何理解5G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王研究员:现在,部队正在实现精准指挥,这样就把指挥人员变成了控制人员。以前,部队对装备实施控制,而现在装备越来越多,而且被物联网联在一起,很难实现精准控制,这就需要像指挥人一样来指挥装备。反过来,对人的指挥却越来越“实时”,指挥人需要像控制设备一样来“控制”人了,这就是其中的核心问题。智能科技和5G到来之后,不但做实了物联网,而启动了一个新的领域,即智联网。智联网上跑的是智能机器人,跑的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要从以前互联网的被动联接变成物联网的泛在联结,即无处不在的联接,然后再变成智联网的主动、主控、主导的联接,最后带来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军事指挥控制的管理化和企业管理的指控化。


美国人Marius S. VassiliouDavid S. AlbertsJonathan R. Arge2015年合著了一本书《指挥控制的重新构想:企业的未来》(如图1所示)。这本书告诉我们,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就开始了军事事务革命,之后又启动情报事务革命,通过指挥控制的变革将C4KISR再革命一场。



图1 《指挥控制的重新构想:企业的未来》一书的封面


记者:这些美国人为什么要重新考察指挥控制?为什么将指挥控制视作企业的未来呢?


王研究员:这是因为两大趋势正在融合发展,一方面是军事事务的企业化,另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要像军事指控一样迅速精准。兰德公司在1999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面对丰富和几乎无限制的信息和通信能力,迫切需要“一个更加深刻的指挥与控制理论”。这本书给出了一个结论是:未来的指挥控制不再是指挥控制。那将是什么呢?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美国都做了什么?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从部队发出指令到开枪启动战争用了24个小时。1991115日,美军司令部发出作战指令,之后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军事物流非常混乱,造成了非军事人员的伤亡。美军吸取战争中的教训,开始了一系列军事能力特别是通信能力的变革,相继推出了RFID、无线传感网、车联网、物联网(IOT)等。从后面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出(如图2所示),通信能力的提升,使得战争准备时间越来越短。



图2 美军军事能力的提升效果


现在,5G来了,而且受到各国特别是美国的关注。美国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发布《5G生态系统:对国防部的风险与机遇》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等公开报告。许多微信群围绕这两份报告开展了讨论,但都没有抓到要害,最近,《参考消息》上刊登的一个短报告抓住了要害,该报告指出,5G背后最深刻的影响是指挥控制,因为5G将带来指挥控制的革命。


曾经提出“互联网”“物联网”源头思想的美国文科领域著名杂志《The Atlantic》发表过最深刻的科技文章,二年前提出一个封面问题:“为什么世界上最好的战士不断打败仗?”《FOREIGN AFFAIRS》杂志封面文章也发出提问:“未来的军事是什么?”(如图3所示)。


图3 提出深刻问题的美国杂志


美军为什么打败仗?美国人号称自己是“鹰(hawk) ”,最后却做成了“鸡(chicken) ”。一架B2轰炸机价值8亿美元,每飞行1小时运维耗资1.35亿美元,谁开得起啊?这就产生了“鸡鹰(Chickenhawk)”效果。除了无人机,其他武器在“第四代战争(MOOTW)”中很难发挥作用,几乎是“大炮打蚊子”,无法持续。美军陆海战队步兵约十万人,占总军力的5%,死亡却占80%,从M16M4(不比AK-47),士兵手上的武器不合适,是导致伤亡过大的最大原因。若升级,每个步兵就需要约1千美元,共计约1亿美元,费用不及一架F-35,但是,美军就是不升级,因为一旦升级,就必然要关闭原有生产线!生产线影响相关州的经济,生产线所在的州是绝不允许其被关闭的,这就陷入了僵局。


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者桑德斯最反对经济上的浪费,他称“F-35飞机是难以想象的浪费”,但不管怎么反对,他仍坚持“我的州必须有F-35的基地!”这就是“鸡鹰”政治(Chickenhawk Politics)。美国参议院一个参议员认为,美国的出路在于“改变战争对象!”,也许,与中国打“贸易战”就是他们所选的出路?


记者:在指挥控制管理化和管理指挥控制化方面,我国的现状如何?


王研究员: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实例,来看看我国的现状。

4是来自阿里云的一幅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阿里的物流、交易、反黑客都已经变成了作战并实施作战指挥。阿里已将数据智能成功实践于安全治理,例如,在G20峰会期间,阿里实现了联合指挥(如图5所示)。



图4 阿里的现状

图5 阿里的G20联合指挥


商家的商业管理已经战争化、军事化了。我在2017年的“双11”期间到阿里的现场看了一下(如图6所示),我开始不明白“光明顶”是什么意思?我问我的学生,学生告诉我这个“光明顶”是武侠小说里武林各派高手决战之地。在阿里的“光明顶”里,就是核心作战室,还有总指挥部、阿里云作战室、安全作战室、淘宝作战室等。最让我感动的是,这里一些30岁的年轻人就已经是老人了,他们在四分钟内就已经完成上百亿元的订单。这就是企业管理向指控化、指挥控制向管理化发展的一个真实例证。这也让我真真地感受到:时代变了。


图6 阿里在2017年“双11”期间的作战室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交通领域。这个领域也在发生剧变,2010年,在广州举办亚运会期间,亚运场馆间交通通道情况如图7所示,其公交监控调度系统涉及600多条线路、8000多辆公交车、400多辆小巴士,为实现无缝接驳,需要实时发出13000多条指令。现在的城市管理交通更加复杂,仅仅靠人的智力、管理、指挥、控制来实现,是对人智力的非分要求。经过研究,我们搭建了一个复杂交通系统平行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可视化原型,初步实现了对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如图8所示)。


图7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亚运场馆间交通通道总图


图8 复杂交通系统平行指挥与控制的可视化原型


上面的示例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指挥控制所涉及到的人、信息与结构及其对象,都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且,其核心任务正从传统的军事行动转向“复杂联盟民事-军事行动(Complex Coalition Civil-Military Operations)”,整个领域面临着一场深刻的“范例转移”式的大变革。5G正是这场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助推指挥控制管理的一体化发展。


美国靠所谓的军工复合体走到今天,而且认识到,他已经走到了“鸡鹰”状态。我希望我国的军民融合要走出一条新路,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自信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现在,美国、德国正在大力搞信息物理系统(CPS),我认为,我们一定要跨越CPS,要走进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这个发展趋势就摆在我们眼前(如图9所示)。


图9 向CPSS发展示意图



记者:指挥控制管理的一体化和智能化发展需要怎样的基础设施呢?

王研究员:网络化带来了网络系统赛博化、工程系统社会化、社会系统工程化,这“三化”让简单的事物变成了复杂的事物,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即从小5G跳到大5G。大5GGrids)的第一个G就是交通网(Grids 1.0),然后是能源网(Grids 2.0)、信息网(Grids 3.0),发展到今天是物联网(Grids 4.0),在人类的主导下,下一步将发展的是智联网(Grids 5.0)(如图10所示)。如此发展下去,社会形态将完全转变为智能社会(即社会运作+共享经济)。


图10 智能社会基础设施


智能社会必须得到这五张大网的支撑,有了大5G,就可以把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即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人工世界)紧密联结为一个整体(如图11所示),并同时开发三个世界。


图11 大5G与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联结


在三个世界中,开发不同的IT,但它们的缩写都是一样的(如图12所示)。在第一世界即物理世界中,开发的IT是工业技术(Industry Technology),在第二世界即心理世界中,开发的IT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在第三世界即人工世界中,开发的IT是智能技术(IntelligentTechnology)



图12 三个IT与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开发


现在,我们要重点开发人工世界,而且要同时并行开发三个IT,这就是从互联网向物联网再向智联网发展的根本原因。要发展智联网,需要智能科技数据之力、计算之力、算法之力、网络之力、区块链之力的“五力合一”(如图13所示)。只是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就像把大楼建在土基或沙基上,是不可能牢固的,大楼要建设在钢筋混凝土之上,所以,一定要把大数据提炼成区块链,把沙基、土基变成钢筋混凝土地基,这样,就可以快速建造智能大层。


图13 新IT:智能科技之“五力合一”


记者:近年来,X5.0的全新理念已被提出,认为在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网络化后,我们进入了第5个技术发展阶段,即平行化,就是以虚实平行互动为特征的智能技术时代。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工业、指挥控制、情报、军事等均进入了5.0时代?


王研究员:是的,工业已经进入5.0,正在迈向平行智能产业。与此同时,网络化作战已经向平行化作战演进,进入了平行时代,指挥控制也进入到5.0时代(如图14所示),从信息主导转到思维主导。


图14 指挥控制进入5.0时代


情报更是如此(如图15所示)。从“一战”时期的人员情报(HUMINT, Human Intelligence),到“二战”时期的信号情报(SIGINT,Signal Intelligence),到“冷战”时期的图像情报(INMINTImage Intelligence),到“网络战”时期的网络情报(NETINTNetwork Intelligence/开源情报(OSINTOpen Source Intelligence),再往下发展,就是“智能”时期的平行情报(PARINTParallelIntelligence)。怎么智能?就是平行。情报5.0的核心在于虚与实互动、情报与智能合一的平行思想,两个关键支撑为ACP(人工社会+计算实验+平行执行)理论和社会物理信息系统CPSSCyber-Physical-Social-System)基础设施,三个主题为智能组织或智能结构、智慧行为或智慧管理、社会智能或智能解析,四个集成使人员、装备、信息、使命密切地融合成一个整体,最终目标为使情报工作所面临的UDC——不定性(Uncertainty)、多样性(Diversity)和复杂性(Complexity)转化成为完成特定任务和使命所生成情报之AFC——灵捷(Agility)、聚焦(Focus)、收敛(Convergence)。


图15 情报进入5.0时代


军事也已经进入5.0时代(如图16所示),将在三个世界一起打仗。以后,军队不再是物理的军队,而是软件定义的军队,其力量将成为主导。


图16 军事进入5.0时代


我们有两个20%的担心,担心只有20%的军人在想军事的事情,担心他们只把20%的时间花在军事上,乘起来就只有4%。需要通过虚实互动的平行部队,把两个20%变成两个200%,这就需要有不同的认识。如图17所示,工业4.0的核心是ICT+CPSI代表信息,C代表通信,S代表系统,我们不能再停留在工业自动化的水平上,我们通过工业自动化走到今天,下一步一定要走向知识自动化,走进工业5.0时代。在工业5.0时代,I代表智能,C代表连接性,但S则代表社会,人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图17 不同时代的不同认识


记者:在5.0时代,我们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王研究员:我相信,用知识机器人来指挥人、控制人将是未来的工作方式。如图18所示,当雇一个人类职员时,需要给他配三个机器人:一个是“描述”机器人,负责告诉他这个岗位是干什么的;一个是“预测”机器人,负责告诉他会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是“引导”机器人,负责告诉他最佳实践是什么。机器人是铁打的营盘,人是流水的兵,因为人会退休或辞职,但机器人会牢牢守在岗位上,他们不会死,人类只需要给这些机器人喂养“粮食”而已,信息就是粮食,人类给机器人提供不定性、多样性、复杂性的信息,机器人就会把这些信息内化成它的敏捷性、向问题聚焦的能力、向目标收敛的能力,它把“小数据”导成“大数据”,再把“大数据”炼出“小智能”,就像AlphaGo一样,机器人将扩展并给予人类“真正”的智能。


  
图18 未来的工作方式

未来指挥控制的大部分工作将由虚拟的、软件定义的知识机器人来完成。从美军的“深绿”计划可以看出,美军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美军的“深绿”计划正在研发指挥官助手(Commanders Associate),其目标是具有能够为指挥官提供快速生成定性的、粗略的行动计划(COA)草图的能力,而且这种草图是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指挥官助手将把指挥官手绘的草图与其对企图的口述一起自动化地转换为旅一级的行动计划。指挥官助手必须有助于选择方案生成、想定训练和快速决策。此外,指挥官助手将以辅助战场可视化和认知的方式将信息显示给指挥官。


记者:未来,战争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到那时,为什么人工世界的制智能权更为重要?


王研究员:未来,战争将向明战、暗战、观战“三战合一”的方向发展(如图19所示)。“明战”是指物理空间的传统战争,“暗战”是指赛博空间的网络战争,都是指挥员指哪儿就打哪儿;“观战”是社会域的政治战争、社会战争,一旦打起来,就是打哪儿指哪儿。2012年的“巴以冲突”是“三战合一”的第一个实例;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则是“三战合一”的第二个实例,俄罗斯通过乌克兰危机与西方打了一场“混合战争”,既有政治和军事上的博弈,也有道德和舆论的较量。


图19 “三战合一”的跨域作战



经过2000年的发展变化,战争终于走到了军民分离,现在几乎已经实现了人机分离,无人机的高精控制、精准打击等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随着5G、物联网的兴起,战争的常态就是人机分离,将来最重要的战争形式就是城市战。所以,一定要在技术上争取绝对的优先权,使战争走向虚实分离。电竞游戏刚刚起步,在不远的将来,战士在部队通过打游戏就可以打出战斗力。游戏也将成为企业的标配,就像软件工程一样,通过打游戏就可以打出企业的生产效益,这就是经济的走向。


我们走到今天靠的是“国富论”。“国富论”实际上就是“专业分工”,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人机分工,将来一定要做到虚实分工,让上面所述的三个机器人把事情都做了。人就当警察,让现实世界从100%的安全迈向300%的安全。如图20所示,未来,一支军队或一个国家有多大的威慑力,不在于物理空间的武器装备,而在于人工空间的知识储备、理性程度和智能水平,我们必须保证拥有人工世界的制智能权。


图20 保证人工世界的制智能权



我们还要重视新文化,树立新理念。在军事上,通过军事区块链把不对称的战争变成对称的和平,在商业上,通过商业区块链把不对称的竞争变成对称的效益,靠创新而不是靠垄断来赢得发展。


我们至少要有这种理念,占领道德的制高点。例如,实现演习的管理化、指挥控制的演习化、演习的电影化(如图21所示),依靠5G的传输能力,以可交互、易理解的电影形式给作战人员下达作战方案。


图21 演习的电影化



记者:您前面谈到我们已进入5.0时代,我们如何进行军事行动的效果评估呢?


王研究员:将来,如图22所示,战士一定是平行的,武器也是平行的,军事肯定也是平行的,战争也将是平行的。


图22 一切都是平行的


在军事行动的效果评估方面,需要综合利用物理世界评估、心理世界评估和人工世界评估(如图23所示)。美国已经把物理损害评估(PDA)做到了极致,可以完成90%的物理损害评估,现在,美国已经开始研究网络损害评估(CDA)和社会损害评估(SDA)


图23 平行军事与效果评估


记者:在平行时代,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王研究员:要改变战争的形态,走向虚实分明。西方的哲学和军事信念就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我们要靠智能技术、军事技术,“让政治成为战争的延续”。


传统上,“吃一堑、长一智”是通过在物理世界头破血流甚至搭上生命的“吃一堑”,换来在虚拟的知识世界里“长一智”。我们需要换个思路,在人工世界“吃一堑、吃多堑”,帮助我们在物理世界“长一智”。如此,就可以靠军事智能走向虚实分离的和平战争(如图24所示)。


图24 由人工世界帮助实现物理世界的智慧



记者:我们怎么才能实现虚实分明这个目标?


王研究员:我认为,应该靠常态化、平民化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的回答是,“科学家是高地,科学家是未来,科学家是长期的回报。”以后,科学家就是农民,就是工人,我们现在已经把软件工程师变成码农了,离这个目标不远了,一个国家只有把科学家变成农民、变成工人,这个国家才可能是未来智能时代的领先者。



来源: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作者:CICC通讯编辑部供稿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HhJ3dqHciRAEE23j0Lemg

编辑:冯梦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1-10 15:05
【案例】
新京报启动2020年“石榴计划” 将建5G新闻实验室

  11月6日,北京国际饭店,新京报社举办社庆活动。会上,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与嘉宾共同启动2020年“石榴计划”。
  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在演讲。
  昨晚,在新京报社社庆活动现场,嘉宾合影留念。

  11月11日,新京报社将迎来创刊16周年。在昨晚举办的社庆活动上,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正式发布以“一路同行”为主题的“石榴计划”。

  目前,新京报新上线一年的APP官方下载量超过4000万人次;报社官方微博粉丝达3780万人,列全国都市报第一名。

  回顾2019
  媒体融合全到位,实现“一托二”

  2019年,新京报社实现了“一托二”的媒体融合。北京晨报在元旦顺利停刊,千龙网8月1日全新上线,与新京报社实现“四个一体化”:采编一体化、经营一体化、技术保障一体化、行政系统一体化,新京报控股千龙网65%。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磊在致辞中指出,过去一年来,新京报媒体整合顺利完成,现代传媒雏形逐渐清晰,移动优先、视频优先战略成效显著,媒体的导向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希望新京报社继续在媒体转型与融合化发展方面保持领先优势。

  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表示,2019年是新京报转型与融合的一年。目前,新京报社实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进”的目标,报社的经营收入“稳中有升”,特别是新媒体板块、政务板块和智库板块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宋甘澍介绍,在渠道建设方面,新京报“脱报向网”,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全网络搭建传播体系。目前,报社已初步完成从一张报纸到一个全媒体的转变;报社“报、网、端、微、抖音、快手”等全渠道网络覆盖人数超1.1亿人次,报纸内容每天全网络平台的阅读量超3亿人次。

  “新京报APP”于2018年10月31日正式上线。经过一年多的运维,官方下载量超过4000万人次。新京报引导、“强制”全员从以报纸为中心,转向以APP、以全网络、平台渠道为中心。

  目前,新京报社微博传播矩阵超过30个账号。截至10月31日,报社官方微博粉丝达3780万人,列全国都市报第一名;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排名中,位列第三位。报社微信传播矩阵规模也超过30个公众号,覆盖粉丝人群超1000万人次。其中,超过百万的公众号包括新京报官方微信、政事儿、新京报书评周刊。
  今年,新京报也专门加大在抖音、快手等流量平台上的渠道建设,其中,粉丝超百万的抖音号有“新京报”(138万)、“新京报HI财经”(175万);我们视频的快手号粉丝已超过200万。此外,新京报积极入驻各流量平台的媒体号,如企鹅号、头条号、百家号、一点资讯号等。同时,结合版权合作模式,让报社生产的内容在全网络主要的门户网站、互联网平台实现即时的分发与传播。

  新京报正大力推动视频表达的全部门、全领域覆盖。目前,视频表达的匹配度,已超过了报社内容品的三分之一。

  展望2020
  16条“石榴计划”涵盖政务、财经、视频等内容

  关于新京报社未来发展,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磊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新京报社继续保持锐意进取、奋力争先的良好精神状态,全面推进市属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继续在媒体转型与融合方面,保持在全市乃至全国的领先位置;主动融入5G生态,迭代新思维,拥抱新技术,拓展新模式,继续做媒体改革的探索者、先行者,帮助、带动报社实现从“纸媒”到“智媒”的飞跃。

  创刊16周年活动上,新京报社还正式发布了2020年“石榴计划”,包含16条内容。

  根据该计划,新京报将建立5G智能新闻实验室,实施“双视频”发展项目,开设政务“新京号”,启动独立财经平台孵化项目。新京报还将启动特稿影视版权开发和青年戏剧人孵化,构建涵盖专业人才近万名的拍者系统。

  此外,在音频项目、财经平台孵化、生活美学项目、公益、智库、商务服务等领域,新京报将迎来一系列新动作。

  ●5G智能新闻实验室项目
  尝试用5G、AI智能和新技术,服务、赋能新闻的生产、加工与传播。
  ●“双视频”发展项目
  让“我们”视频聚焦“硬新闻”,“动新闻”聚集泛资讯内容,让新闻更易抵达现场或用户,更具温度、厚度。
  ●“百灵鸟”音频项目
  优化听新闻场景,让新闻内容播出来、玩起来,让音频新闻成为一种个性生活方式。
  ●政务“新京号”项目
  链接天下,让新闻离政府更近,更方便迅捷、全景地观察政情世事。
  ●独立财经平台孵化项目
  经济报道部是报社传统部门里人丁最兴旺的。报社的“财经梦”,已经悄然起步。
  ●腔调——方言朗读项目
  寻找方言特色城市,探索区域之美、方言之趣、乡愁之“愁”。
  ●美好生活示范联盟项目
  以居住品质为核心,探寻社区、居所之美,提升人居品位,发现美好家居,追求美好生活。
  ●京蜜·北京生活美学项目
  深耕北京、发现北京、展示流派,新生活、小时尚、重体验的京城生活资讯。
  ●特稿影视版权开发项目
  给新京报特别报道、深度报道故事赋能,以发掘“中国好故事”为宗旨,尝试开发“有格调有市场”的现实主义题材影视项目。
  ●青年戏剧人孵化项目
  与政府、剧院与制作公司联动,搭建一个青年戏剧人成长平台,以孵化优质原创作品为核心,提供研发、制作、宣传、演出等完整、闭合的产业链服务。
  ●拍者行动计划
  搭建图片、视频交易平台,让新京报、千龙图库现有百万级图像“活”起来;构建拍者系统,涵盖专业人才近万名;创办网络拍者学院。
  ●全媒体精英训练营项目
  联合国内高校新闻学院、高科技企业,建设新闻教学基地、实习基地、试验基地,在开放环境中,与业界产、学、研巨头共成长。
  ●“舞动京城”项目
  服务社区居民,线上线下联动,为发现舞者之欢快、广场舞之乐趣,提供一个展示、比试的路径。
  ●振翅公益计划
  聚焦扶贫、教育、养老等领域,发挥主流媒体社会价值,对接需要帮助的人和组织,聚社会之力,解个体之困。
  ●新京·千龙智库联动计划
  整合新京智库和千龙智库,构建舆情分析、城市治理、环境保护、金融安全等垂直领域评价体系,形成全天候监控、全链条分析、全媒体制作、全网络传播,制作、发布夜经济指数和营商环境指数等产品。
  ●商务服务UP计划
  全方位深度统筹报社的报道、渠道与智库资源,全面变革商务合作与服务思维,全面拓展影响力与流量变现路径,全面挖掘自理经营与代理经营的潜力,为合作伙伴提供全天候、订制化、高品质服务,与合作伙伴同发展、共成长。

  一点资讯总裁陈彤
  相信“石榴计划”会受到读者热烈欢迎

  新京报创刊16周年之际发布的“石榴计划”,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很有意思。我专门用手机拍下了这16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项目名称,准备认真学习和分析一下。
  个人最感兴趣的是“百灵鸟”音频项目,现在手机已经成为大家接触新闻的主要途径,以前大家比较注重在手机上看视频,音频新闻的优势在于读者可以边干自己的事儿边听新闻,还不用看屏幕伤眼睛。在音频新闻领域,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相信“石榴计划”会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也祝福新一岁的新京报越办越好。

  腾讯新闻副总编辑杨瑞春
  《新京报》已经更新了自己的引擎
  《新京报》视野非常开阔,看到了很多类似戏剧人孵化之类的亮点,让我觉得,《新京报》的关注点很广。另外,《新京报》是与时俱进的,已经将新媒体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将着力点放在视频、音频项目中,面对这样的趋势,《新京报》都是站在潮流潮头上去完善自己的产品体系。
  某种程度上来说,《新京报》已经更新了自己的引擎。包括《新京报》和腾讯新闻在内,大家同样在一个媒体变革的大潮之中,其实大家思考的很多问题是相近的,会感觉到有惺惺相惜的感觉。所以我很希望《新京报》能够在创新性的项目上取得非常好的进展,这对于整个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融媒体发展,都能够提供非常好的案例。

  科大讯飞副总裁刘松林
  方言阅读项目体现了社会责任感
  “石榴计划”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5G、人工智能与新媒体的融合项目,这说明《新京报》紧密跟随新科技,善于利用科技打造用户需要的内容。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是“腔调——方言朗读项目”。地球上几乎每一周都有一种方言消失,中国又是方言众多的国家,我觉得《新京报》推出方言阅读项目,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在社会公益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来源:新京报
链接:http://media.people.com.cn/n1/20 ... mp;isappinstalled=0


编辑:冯梦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1-10 21:13
【案例】
华尔街日报:区块链标志着互联网进化的下一步

【导读】Jai Arun, Jerry Cuomo 和 Nitin Gaur 最近出版了一本名为《Blockchain for Business(区块链商业化)》的书,书中写道:”区块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没有任何企业是孤立运作的“,”通过实现利用团队集体知识的业务流程,流程的成本效率可以提高几个数量级。“




自从十多年前区块链作为比特币加密货币的公开分布式账簿首次曝光以来,人们一直难以理解区块链是什么,它有什么好处。


这对于处于早期阶段的潜在革命性技术来说并不罕见。关键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块链是否有潜力成为一种真正具有变革意义的技术。几乎所有人都同意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 Gartner 的数据,到 2025 年,区块链的商业增加值将超过 1760 亿美元,到 2030 年将超过 3.1 万亿美元。


现在甚至到那时候,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块链阵营:


一个主要关注区块链作为加密货币的底层平台,另一个主要关注区块链在商业领域的使用。


最具比特币特色的加密货币阵营,主要是基于公开的、无许可的区块链,这些区块链匿名运行,需要某种PoWPoS系统。


第二阵营,以Hyperledger(超级帐本)为特色,主要对商业应用感兴趣,基于使用私有或公共许可的区块链网络来处理彼此熟悉的机构之间的交互。


《区块链商业化》将区块链定义为“一个共享的、去中心化的、加密安全的、不可变的数字账本”,然后添加了几个对企业区块链很重要的关键属性:

1、问责制:网络成员是由具有按业务角色分配的访问权限的加密成员密钥所知道和标识的。


2、隐私:虽然网络知道成员,但只有那些需要知道的成员才能共享交易。


3、可伸扩展性:支持大量事务对于企业场景非常重要。基于许可的企业区块链不会受到 PoW PoS 要求的限制。


4、安全:企业区块链是容错的。在容错一致性算法的支持下,网络继续运行。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本应引领一个更开放、更分散化的经济。但是,正如我们所知,它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成功。相反,它导致了由强大的网络效应驱动的平台经济的崛起。有几家公司已经成为品类之王,成为了该公司行业里的霸主,在其特定的市场上统治着竞争对手。


考虑到互联网的开放协议和高度分布式的体系结构,这是如何实现的? 科学作家史蒂文·约翰逊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将互联网看作是由两个不同的层组成的: InternetOne(互联网1 InternetTwo(互联网2)。


互联网1 被设计成一个相对简单、高度灵活、通用的数据网络,支持互联网 2 层中的各种应用程序。今天使用的各种开放协议—tcp /IPHTML url—都与互联网1相关联。通用是一种基本的设计选择,它使互联网能够不断增长并适应广泛不同的应用程序。


但是,为了保持互联网1的简单和灵活,几乎所有其他事情,包括身份和安全管理,都变成了互联网 2 应用程序的职责,而互联网2几乎没有通用的开放标准。

缺乏身份和安全标准是超级明星公司崛起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些公司基于自己的海量数据,在自己的专有平台内建立了事实上的标准。


因此,当开放的、分散的互联网在互联网1 层活跃并运行良好时,互联网2 层已经变得高度集中,由一些大公司控制。


区块链技术有潜力解决这些严重的互联网问题,它允许以安全去中心化的方式交换验证身份所需的关键数据,而不需要中央平台或其他中介。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可以被用来协调大量个人和机构的自组织活动,以一种安全且分散的方式,正如互联网的早期目标一样。


Blockchain for Business”认为,这正是区块链成为 21 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的原因,也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下一步。


区块链技术在三个关键方面推动了这种转型机会 :

分布式组织结构
具有共识和智能合约的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特性,提供了一个自治的业务网络,具有更大的自治权,将传统企业结构扁平化为分布式和共享结构。


值得信赖的商业模式


区块链提供了许多机会……通过使用具有信任的对等交换、业务合同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执行,以及与智能合约的协议,来颠覆传统的业务模型。第三方之间的中介是通过分布式分类账和透明度来处理的,交易的完整性是通过安全性和密码学来实现的。



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

有了区块链,生态系统就是业务。价值是在合作的组织和系统之间共同创造的。



书中最后写道 :“这不是掌握区块链技术的问题;相反,它是在重新思考你当前的市场角色、价值流和现有的商业生态系统,并寻找转变的机会。”



文章来源:华尔街日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8U-pWBvmdmJe1a3nqeCWQ

编辑:冯梦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1-11 21:41
案例】郭全中:5G技术与我国传媒业发展
原文来源:再建巴别塔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DmKicm2DGPzyaMfSzUPUg
2019年1月10日,工信部宣布发放5G临时牌照,我国5G商用元年的序幕拉开。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更低的时延,能够实现万物互联,是构建智能世界的基石,必将给我国传媒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一、5G网络是智能媒体完善的助推剂
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4G网络的延伸,相比于4G网络,不仅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而且还能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更是更大范围内智能媒体的基础。

1.5G网络的主要核心技术

首先,超密集异构网络。为了保证未来5G网络支持1000倍流量增长,就要增加低功率节点数量,部署超过现有站点10倍以上的各种无线节点,站点间距离保持在10m以内,支持在每平方公里范围内为25000个用户提供服务,甚至达到活跃用户数和站点数的比例达到1:1,这就要求采取超密集异构网络。

其次,自组织网络智能化。由于5G网络中存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网络节点覆盖能力各不相同,关系错综复杂,传统依靠人工方式的方式已经行不通,而需要自组织网络的智能化来解决网络部署阶段的自规划和自配和网络维护阶段的自优化和自愈合,自组织网络架构主要有集中式、分布式与混合式三种。

第三,内容分发网络(CDN)。在网络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的情况下,就需要有效地解决分发大流量的业务内容,降低用户获取信息的时延等难题,不仅需要增加带宽而且还要合理解决传输中路由阻塞和延迟、网站服务器的处理能力,这就需要先进的内容分发网络。内容分发网络即智能虚拟网络,通过将相关内容分发至靠近用户的CDN代理服务器上,实现用户就近获取所需信息来提高响应速度。

第四,M2M 通信。广义的M2M指的是端到端的通信,即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间以及移动网络和机器之间的通信,实现了人、机器、系统之间的通信,也就是万物互联。M2M的显著特征是智能化和交互化,也使得通信数量大幅度增长,根据美国咨询机构ForresterResearch公司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将是人与人之间通信的30倍;IDC预测,在未来的2020年,500亿台M2M设备将活跃在全球移动网络中。

第五,信息中心网络(ICN)。目前基于位置通信的传统TCP/IP网络无法满足海量数据流量分发的要求,亟需转变为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网络是指包括实时媒体流、网页服务、多媒体通信等片段信息的总集合,其主要目标是信息的有效分发、查找和传递,而不再是维护目标主机的可连通性,其通信过程是请求内容的匹配过程。不同于传统IP网络中“推”的传输模式,即服务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忽略了用户的地位,从而导致用户端接收过多的垃圾信息,信息中心网络采用的则是“拉”的模式,整个传输过程由用户的实时信息请求触发,网络则通过信息缓存的方式,实现快速响应用户。整体来说,和传统的IP网络相比,ICN具有高效性、精准性、高安全性且支持客户端移动等优势。

2.5G网络能够带来极致的用户体验

2019年,5G网络技术的四大核心指标都能实现,即1-20Gbps的峰值速率、10-100Mbps的用户体验、1-10毫秒的端到端延时和1-100倍的网络能耗效率提升[1],这四大指标将驱动物联网创新,进而推动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和创新,给用户带来极致的用户体验。

首先,G比特级接入速率。G比特级接入速率超越了互联网接入以及视频通信应用流量的基本速率,使得终端用户体验发生本质变化。一方面由于网络容量无限使得移动运营商的业务模式转为流量不限的MBB业务[2],流量资费也相对更便宜;另一方面,将使能50Mbps速率,20毫秒延时,小于15%的抖动的云游戏业务大规模普及。

其次,1-10毫秒的端到端延时。端到端低延时既能实现实时视频业务和应用得到普及,从而使VR等高端eMBB业务落地,又能催生物联网创新与变革,万物互联网新时代真正到来。智能媒体和自动驾驶等其他行业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联系更紧密的智能生态系统落地。

第三,1-100倍的网络能耗效率提升。5G网络能耗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使得其本身成为原生的海量连接平台,预计未来将有数百亿的终端连接起来,如此庞大的连接设备需要网络自动化。

二、通信技术变革与传媒发展变革
传媒业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技术变革史,而从2G网络到5G网络的移动通信技术变革更是移动互联网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每一次移动通信技术变革都带来了新传媒发展机遇。

1.2G把我们带到数字时代

2G时代手机速度慢、容量低,很难有丰富的传媒落地场景和机遇,唯一的机遇是手机报,即在手机上开发发送新闻、图片、广告等功能,包括长达1000字的文章、50K的图片等。手机报分为彩信手机报模式、WAP网站模式、应用客户端模式三种模式,而应用客户端模式要以智能手机为终端,在2G时代尚难以有效实现。手机报的盈利模式分为如下三种: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包月收费;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三是广告收费模式。其中包月收费是主要模式,基本上由媒体和电信运营商分成,其中电信运营商占大头。目前,彩信手机报和WAP网站手机报基本已经被淘汰,而应用客户端还有一定的空间。

2.3G技术把我们带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

3G时代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上都可以实现,传媒业也迎来了历史机遇期:一是除了之前的应用客户端手机报之外,各类新闻客户端开始发展。不仅传统媒体纷纷发布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而且互联网媒体更是发布了用户体验更好、用户数量众多的巨型新闻客户端,虽然从数量上来讲,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数量众多,但是从用户数、影响力和盈利能力上来讲,互联网的新闻客户端的影响力更大;二是微信、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信息资讯“产销合一”,自媒体大量涌现;三是手机游戏等开始发展。虽然3G网络使得互联网接入得以实现,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是由于速度慢、带宽低、费用高,传媒相关应用主要集中于文字和图片信息,而视频类应用则难以大范围落地。

3.4G技术驱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

4G网络速度快、带宽高、资费价格大幅度下降,移动互联网和传媒业实现了爆炸式发展。

首先,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速发展,为传媒业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根据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的手机网民数量达到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3]。而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只有3.03亿。

其次,移动视频业爆炸式发展。4G网络的普及和成熟,不能能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使用各类服务,而且流量费用的大幅度下降也让用户消费得起各类视频服务。根据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网络视频网民达到6.12亿,占所有网民的比例为73.9%,手机视频网民达到5.90亿,占所有网民的比例为72.2%,短视频网民为6.48亿,占所有网民的比例为78.2%[4]。得益于短视频红利,字节跳动和快手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传媒业和互联网业的重要力量。

第三,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红利,传媒产业取得了高速发展。一是互联网广告收入高速增长,信息流广告增长迅速。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8年我国互联网广告达到4914.0亿元,同比增长31.04%,不仅远远高于GDP增速而且远远高于广告市场增速;其中,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到3814.4亿元,同比增长49.61%,移动广告市场占比为77.6%;信息流广告超越搜索广告成为第二大广告;2018年,在互联网广告的分行业中,电商广告排名第一,占比31.7%,信息流广告排名第二,占比23.9%。二是我国网络游戏销售收入过2100亿元。根基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伽马数据(CNG)联合发布了《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由于用户红利衰竭、版号冻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18年,我国游戏用户规模达6.26亿人,同比增长7.3%;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2144.4亿元,同比增长5.3%,占全球游戏市场比例约为23.6%[5]。三是我国电影票房突破600亿元。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

第四,出现了为数不少与传媒业相关的互联网巨头。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快手等16家互联网企业的广告收入都取得了高速发展,根据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的数据,2018年,我国16家互联网公司广告营收合计为3845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阿里巴巴以1386亿元高居榜首;百度以819亿元占据第二;腾讯以581亿元居第三;字节跳动以500亿元居第四。2018年,上述四家互联网巨头的广告收入之和为3286亿元,占16家互联网公司广告总营收的85%。具体见表1。

表1  2018年主要互联网公司广告收入   单位:亿元  %


公司
广告收入
同比增速
阿里巴巴
1386
28
百度
819
12
腾讯
581
44
今日头条
500
233
新浪
119
36
小米
101
79.9
美团
94
99.7

   资料来源:根据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数据整理。


第五,4G网络已经出现瓶颈。虽然在4G时代,互联网服务已经很快捷、便捷、流畅,但是仍然需要突破如下瓶颈:一是流量费用相对较贵,收入较低的群体仍难以有效连接起来;二是带宽不够,导致VR、AR、MR难以实现,超高清频道难以大范围上,物联网仍不成熟,这一切的难题都需要新的5G网络来突破。

可以看出,2G、3G和4G作为基础的通信技术革命,每一次都驱动传媒业发生根本性变革,并带来重大的产业机遇,具体见表2。
表2   通信技术变革给传媒业带来的影响

通信技术
根本影响
具体表现
2G
数字时代
手机报出现
3G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加,新闻客户端层出不穷,手机游戏等开始发展。
4G
移动互联网大发展
移动互联网用户过8亿;视频应用高速发展;传媒产业规模巨大;出现了一批互联网巨头
三、5G时代的传媒业新机遇

5G网络作为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必将给我国的传媒业带来更大的冲击和机遇,要更深刻理解这种新机遇,一方面要了解通信技术变革对相关产业的传导机制,另一方面要在万物互联的大智能互联网的生态系统下理解传媒业的新机遇。

1.5G对相关产业的传导机制

纵观2G、3G、4G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新一代通信技术对相关产业的传导机制,首先受益的是通信设备制造商,其次是通信运营商,再次是各类移动终端制造商,最后则是各类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提供商。

具体说来,一是在通信设备制造商方面,由于5G网络商用需要更为密集的布置,需要的设备更多,则第一波的受益者主要是华为、中兴、烽火等通信设备制造商;二是在通信运营商方面,则主要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国网公司等,但是由于5G投入巨大,通信运营商前期的收益率不会高;三是在终端设备制造商方面,手机则主要是苹果、华为、三星、小米等手机制造商;电视4K、8K等电视制造商,主要有华为、TCL、创维等;AR、VR、MR等设备制造商;四是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娱乐服务提供商方面,主要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快手、已经传统媒体等。

可以看出,在短期内,主要的受益者是华为这样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手机等移动终端制造商、4k和8k电视制造商,而中期和长期内则是通信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则会成为核心受益者。

2.5G将给传媒业带来重大机遇

5G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万物互联,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互联互通,并且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更大范围内的智能生态系统,而传媒业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成为有效吸引用户的流量入口。

首先,5G网络与AI技术有机结合将释放出巨大能量。当下,AI技术已经给传媒业带来了革命性颠覆,智能信息匹配正在成为主流,而在5G网络和AI技术结合后,AI这一以计算为核心的技术可以令5G在使用中更加高效和灵活,将借助5G这个极为有效的传输技术,使得更多的AI场景落地。至于传媒业来说,得益于5G和AI,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智能信息服务能够更完美地实现。

其次,互联网用户数会继续增加且黏度会进一步提升。根据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的互联网网民规模为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6],但我国现在尚有高达5.62亿的人口从来没有上过网,主要是中老年人、幼儿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农民。而三四线城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流量资费水平依然相对较高、边远地区的4G通信基础设施不完善。而随着5G网络的普及,一方面流量资费的水平会大幅度下降,则更多的非互联网用户会转变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为移动互联网提供更多的用户基础;另一方面5G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则能够让移动互联网用户更为忠诚,有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移动互联网上。

第三,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积极向电信运营商转型。预计国网公司将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一起获得5G牌照,且国网公司全国一张网的整合工程也在积极推动中,可以预计的是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将借助5G网络的重大机会突破既有格局转型为电信运营商,尤其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可以利用独特的政治资源优势,更好地把5G网络与物联网结合起来,参与甚至主导本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提供高质量的本地话服务,进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VR、AR、MR,4K、8K超高清将得到快速发展。由于带宽增加和时延降低,VR、AR、MR能够真正实现落地,以及现有设备的眩晕感会大大改善,取得实质性大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出现基于VR、AR、MR的计算平台,可以更好地支持用户与虚拟人物的互动,对现有互联网平台产生重大冲击;二是VR、AR、MR等设备的生产;三是VR、AR、MR相关内容的生产和制作。此外,带宽的增加也使得更多的4K和8K频道得到大规模落地,和传媒相关的主要机遇体现在4K、8K内容的制作和传播。无论是VR等,还是4K等,都能够给予用户更好的沉浸式体验,更好地吸引和服务用户。根据Ovum进行的一项研究,未来十年,全球媒体产业将通过5G技术实现的新服务和应用能够获得惊人的765亿美元收入。目前,我国的传媒业尤其是广电业已经开始积极布局5G,一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布局5G新媒体平台,与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华为公司等合作联合建设“5G媒体应用实验室”,该平台可以满足集成多路4K超高清信号和多类型节目制作形态的条件,具备了多点、多地,全流程、全功能4K超高清节目集成制作和发布能力;二是国家已经批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频道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4K超高清频道两个4K超高清频道,而随着5G大规模商用,会有更多的4K超高清频道开播和更多的4K超高清内容传播。

第五,互联网广告。5G将能够打破对移动广告带来的所有限制,大幅度优化现有的互联网广告,一是让互联网展示广告更好地实现“沉浸式体验”,用户和内容实现有机互动;二是5G能够进一步帮助移动广告的扩张,不仅帮助现有的广告向移动图像和影片转移,而且在VR、AR、MR中创新出新的广告形式;三是通过眼球动态追踪和生物识别技术来更好地实时衡量广告效果,实现广告和营销的更精准化投放和衡量。

第六,游戏。5G时代更快的计算和低延时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游戏成本收益也会更合理,尤其是5G解决方案可以为游戏业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游戏产业也会继续快速发展。除了现有的腾讯、网易等游戏巨头之外,微软正在通过Project XCloud将Xbox游戏传输到PC、游戏机和移动装置,Google的云端串流游戏Stadia允许用户通过Chrome浏览器来玩游戏,是对现有游戏产业的革命性颠覆,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巨头进入游戏市场。

第七,车联网会打动车载传媒业和娱乐业的高速发展。5G时代万物互联,无人驾驶汽车也将真正落地,而无人驾驶解放了驾驶员,其可以有更多的车上闲暇时间来消费传媒和娱乐服务,车联网将蓬勃发展,会成为连接用户的重要入口。

第八,智能家居。5G时代,所有的智能家居也将被接入互联网,而智能家居尤其是智能音箱、智能冰箱等也可以成为新的信息入口,为传媒业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和想象空间。

第九,向产业互联网拓展。在5G网络和AI技术的双核驱动下,各行各业门槛正在降低,万物互联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产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借助于5G网络,所有的产业都会实现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产业升级,而传媒业作为较早探索智能化发展和转型的行业,将能够把自身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到其他产业,在促进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市场机会。

3.传统媒体业抓住5G新机遇的关键

首先,观念要转变。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方面,5G既是属于移动互联网的,又是属于大数据的,更是属于人工智能的,因此,传统媒体业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起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和人工智能思维,否则再好的技术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业也要跳出传媒业看传媒,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下,积极抓住其他产业的发展机会。

其次,体制机制要配套。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活力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发展。传统媒体业受制约最大的是非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其体制机制还是半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起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相似的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更不要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激励到位、运营灵活的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为了更好地促进传统媒体发展和转型,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引进市场化体制机制。

第三,高度重视人才。在高科技行业,杰出的人才是关键,评判人才的标准不是学历、资历而是能力和贡献。互联网巨头在人才使用上不看重资历学历,而更看重能力和贡献,并积极在全世界范围内招揽最为优秀的人才。对应于传统媒体,就要求从根本上高度重视人才,并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和方法吸引年轻的、高素质的互联网人才,通过鲶鱼效应,对现有的人才制度形成倒逼机制。

[1]童文. 5G到底有哪些能力?[EB /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6&wfr=spider&for=pc,2019-01-21/2019-04-02.
[2]MBB是MobileBroadband的简称,即移动宽带业务。
[3]CNNIC.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86.htm,2019-02-28/2019-04-4.
[4]CNNIC.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86.htm,2019-02-28/2019-04-05.
[5]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伽马数据(CNG). 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2&wfr=spider&for=pc,2018-12-24/2019-04-05.
[6]  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86.htm,2019-02-28/2019-04-05.

编辑:吴悠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1-18 22:36
【案例】
喻国明:5G时代,主流媒介应该坚持什么?做什么?
随着5G加快进入商用阶段,一个高速移动互联时代即将到来,传播格局和媒体生态正面临着一场巨大变革。
主流媒介应当成为5G时代传播的引领者
5G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我把这个技术对于现实的影响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改良性的技术,一类叫革命性的技术。
所谓改良性的技术,就是不对这个领域的价值实现基本运作方式进行大的调整和改变,只是对于某些机制、环节进行效率性的提升和改善。
而5G则是革命性的技术,它对于整个传媒的边界、内涵、要素构造、运作规则,都是一项重大改变。这种改变是生态上的改变,是一种游戏规则的改变,是价值实现方式的重大转型。
面对新的发展现实和发展任务的时候,行业中的“老手”和“行家”常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当时过境迁,大的现实和运作的环境已经发生深刻改变的时候,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犯一种所谓的“刻舟求剑式”的错误
在现实当中这样的错误是随处可见的,比如说传统主流媒介,在互联网发展上半场的时候,的确遭遇了很大的压力和冲击,比如说用户流量的流失,对于用户把握能力的下降,整个传播市场份额相对弱势化和边缘化,实际上都是这样的发展本身带来巨大的变局和压力。
即使到现在传统媒介还保有非常强势的优势,一是人才优势,中国很多优秀的传媒人、专业人士仍然在传统主流媒介旗下工作;二是地位授予功能,也就是背书功能。
我们发现有一个双哑铃效应,双哑铃效应是指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如何形成、如何影响需要有两个重要的环节给他进行支撑。
网络媒介可以筛选出网络热点,但如果没有传统主流媒介的跟进和报道,即使这个事件在网络上再热闹也很难形成社会标准议题。这就是传统媒介迄今为止优于网络媒介最大的价值和能量,千万不要小视这样的能量。
在我看起来,主流媒介越后发展越不是以自己的内容生产作为自己影响社会的方式,只有扮演作为模式,作为引领,作为底线,作为整个传播环境平衡者等等这样新的角色,这才是主流媒介应该做的事情。
5G时代的高速率下
视频产品主流化迫在眉睫
5G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诸多的技术特点,我把它概括为四个特点,两高两低。“两高”即高速率、高容量,“两低”即低时延、低能耗。这些技术特性在传媒领域、传播领域的落地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高速率能够带来什么呢?视频语言开始进入到了社会问题的中心,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短视频本身有它的弱点,毕竟只是文本的碎片,几秒钟的东西说一个点而已。对于解决中心问题、复杂问题、核心问题,一个文本碎片本身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最多只是引起关注、设置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更多的成分、更好的结构、更复杂的逻辑,这就需要中长视频。
在5G条件下,中长视频的崛起一定是现象级的存在,中长视频在崛起之后能跟短视频形成彼此之间的呼应。短视频形成关注、设置议题,中长视频则对社会决策者的选择、判断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比较视频而言,书写文字的表达相对来说是比较单纯、比较强调事实逻辑。我们对这种逻辑和事实的表达,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和制作能力,但是视频不一样,视频表达元素更加多元、更加多样。
一个视频里面一定有环境,还有特定的场景,说话的人除了想表达的理性信息之外,还有表情、口气、声调、姿态、眼神等等。
这些非逻辑、非理性因素在实现社会沟通,实现社会认同过程当中比逻辑和事实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更大、更重要,这可能是今天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当5G时代实际到来的时候,如果我们对于非逻辑、非理性因素还缺少把握能力和应用能力,那么对我们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视频主流化迫在眉睫。
数据本身会成为我们未来
最重要的一种能量
5G时代的高容量意味着接入各种各样信息的传感器会越来越多。一个结果就是传感器会成为社会传播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来源和信息生产者。
当传感器无所不在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大量的数据会为整个新闻传播实践进行数字化、数据化的全新改造。
因为数据可以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状态、事件,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进行描述、定义,并且对它的需求进行某种推断、计算。
这样的一种无所不在的数据将成为未来我们进行新闻传播的动力和能量所在。在未来的传播领域、内容生产领域、市场运营领域,数据和大数据都会成为一种标准的配置。
数据本身会成为我们未来最重要的一种能量,“数据霸权”恐怕在未来传播时代会成为真正的现实: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数据的主控权。
喻国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来源丨新华网
原标题丨喻国明:数据会成为未来最重要的一种能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VHC4-uzGs1hk4I86Zvxlg
编辑:高杰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1-20 22:27
【案例】
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
(视频链接:https://view.inews.qq.com/k/SJD2019112000829000
1120日,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全新打造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它的建成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正创新,把新媒体新平台建设好运用好”指示精神的重要战略举措,标志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媒体融合迈出了关键性步伐。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庄荣文,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范卫平等出席“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上线仪式,并共同启动“央视频”上线发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腾讯、华为等合作方代表共同见证了“央视频”上线的里程碑时刻。
慎海雄在致辞中表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通过“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的战略实施,充分发挥总台作为国家级视音频媒体的优势,将“央视频”打造成主流媒体与广大用户的连接者、互联网新技术的引领者、主流价值的传播者,更好地推动主流价值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庄荣文表示,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需要以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央视频”扬帆启航恰逢其时,再次体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把握大势、奋发有为的改革创新精神,必将推动总台新媒体传播能力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央视频”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在技术架构上,“央视频”采用先进的“大中台+小前台”设计,不仅第一个通过云服务打通传统媒体生产环节和物理空间,彻底从技术上、流程上实现了从内容数据到用户数据的共享分享、互联互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更藉此成为国内第一家建设5G智能化媒体中台的主流媒体。在定位上,“央视频”定位为有品质的视频社交媒体,打破传统单一的发布模式,将总台既有的视频优势与用户喜爱的社交方式相结合,成为主流媒体中首个“视频社交媒体”。在形态上,“央视频”以短视频为主,兼顾长视频和移动直播,具有独特的“以短带长”“直播点播关联”等功能,并可实现4K投屏观看,为用户带来全新震撼视听体验。在内容上,“央视频”一举改变了过去传统电视频道、栏目的结构逻辑,聚焦泛文体、泛资讯、泛知识三大品类,以账号体系为内容聚合逻辑,连接撬动总台长期积累沉淀的优质资源和各类社会头部创作力量,以开放共建的姿态实现优质社会资源整合,共同打造总台的新媒体新平台。
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9.1%,移动端成为主流选择。随着5G时代的到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要求进一步提高,更加丰富多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以“央视频”上线为契机,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不仅让广大用户“眼前一亮、闻之一振、爱不释手”,更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传媒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上线当天,“央视频”将同时登陆华为等各大应用市场,满足广大用户下载使用需求。
原文链接:http://view.inews.qq.com/k/SJD2019112000829000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高杰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1-21 22:43
【案例】
5G技术如何赋能媒体传播创新发展
【来自世界5G大会的报道】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张亚雄)2019世界5G大会将于21日正式拉开帷幕。由科技日报社和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共同主办的“5G时代媒体传播创新发展高峰论坛”20日在京举行,中外媒体从业者、传播学者、科技企业家会聚一堂,围绕“5G改变世界,5G创造未来”的主题,畅谈5G技术如何赋能媒体传播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5G技术发展迅速,5G时代已离我们越来越近。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参与者,也同样面临着新技术时代的新命题。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或许将对媒体产生深刻影响。
    谈及面对5G时代“万物皆媒”的趋势,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指出,媒体传播要发挥社会治理的凝聚功能,发挥共享的平台功能,发挥“和平使者”的桥梁功能。
    “5G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给国际传播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这需要媒体承担起促进包括5G技术在内全球科技共同进步的责任。”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表示,以AI为代表的智能科技革命对国际传播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颠覆式的,需要传媒领域积极应对。
    “5G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提出疑问,“在这场竞争中,谁嫁接好万物互联,谁就会掌握主动权。媒体要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坦言,5G时代,媒体不再是直接生产内容的主体,而是进行创新数据的挖掘处理,进而创新媒体产品生产模式的引导者。占有数据将是传播机构占领全新高地的新目标。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北京分社主任编辑莉迪亚·斯坦申科热爱中国文化,她提出,5G技术将使我们能够将照片和视频资料从地球上的一个点快速传输到另一点,这代表着新闻媒体正在向全新的运营水平转变。
    美国美通社亚太区发布业务总监刘晓林在会上分享了一项调查结果:媒体因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撰写的新闻形式更加丰富,数据新闻比重加大,各种新设备介入新闻生产过程。
    法国回声报及巴黎人报集团总经理科林·姆雷琴称,5G对媒体来说是个机遇,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为创建一个更负责任的世界提供解决方案。
    在日本读卖新闻中国总局长竹内诚一郎看来,日本国民对报纸高度信赖。对信息可信度按100分满分打分,报纸以68.9分位居第一。他认为:“在数字洪流冲击下,如果丧失了印刷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将会是媒体界的惋惜。”
    华为中国区运营商业务部副总裁杨涛认为,5G技术将让数字视听更精彩,其在数字内容的生产制造、传播、呈现方式上做了一些技术支撑的探索。他说:“5G在视频产业革命当中,将竭尽所能发挥作用,作为桥梁,5G能把供需两侧结合起来,让应用更丰富,让产业更精彩。”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原文链接:
https://gmrb.cloud.gmw.cn/gmrb/html/2019-11/21/content_47046.htm?from=groupmessage
原创:张亚雄
编辑:高杰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1-25 22:38
案例】
2020年,5G时代你需要具备什么技能?
原创: CM360内容中心
作者:Kant整编
传媒和营销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技术创新史。
1G时代使得信息传播移动化,2G时代使得移动通信数字化,3G时代使得通信终端智能化,4G时代使得移动应用数据化。5G重构想象,5G重塑百业,5G将重新定义传播的未来。5G+媒体深度融合,将让媒体形态、生产方式、传播手段等,全链路发生重大改变。
面对5G发展带来的变革,每一位媒体和营销人,都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只有审时度势,更新技能,全面武装自己,才能抓住蓬勃兴起的新机遇,不被新时代浪潮淘汰。
核心提示
1、未来的传播新生态,5G时代会如何进化?
2、从终端到内容,5G如何重新定义传媒产业?
35G营销生态,有哪些全新的游戏规则?
4、在全新的游戏规则下,人才能力如何升级?
5、把握创新红利,修炼硬核技能,制胜浪潮之巅!
5G时代传播新生态:时间、空间、主体全面重构
5G时代已经浩浩荡荡到来,如果从底层逻辑来看,5G时代的传播生态在时间、空间以及主体层面,都会有颠覆式的变革。在新华网董事长田舒斌看来,未来将是一个全程、全息、全员的传播新生态。
>>时间维度,全时在线
在传统媒体的环境中,信息与内容的消费,需要在专门的时间、特定的场景中来进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切,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自由地获取与消费信息。
5G将在这一方向上走得更远,人们将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信息的交换,伴随式媒介、碎片化时间、多任务操作,成为主流信息消费行为,这就是“全程媒体”场景化传播的态势。
>>空间维度,沉浸体验
5G在数据传输与带宽上,有了本质的飞跃,高清视频、AR/VR3D动画和互动视频等多种内容形态和多元技术手段的富媒体,将成为主流的媒体传播内容。
因而,在5G赋能下,人们的所有感官体验都将得到释放,真正享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数字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幅提升,电影、营销、广告、娱乐等形态均将重构,“全息媒体”建设实现重要突破。
>>主体维度,万物皆媒
1G4G,主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5G时代,将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进一步解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的逐步成熟,将为信息消费创造更丰富的场景。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的精进,为机器人新闻提供更多的数据。每个智能设备都将成为信息的采集端和消费端,“全员媒体”进一步扩展,“万物皆媒”不再是想象。
▍从内容到终端 5G重新定义传媒产业
5G带来的新鲜感,远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不过,我们依然可以对传媒产业的未来进行大胆设想,解构各元素的进化路径。
>>内容与应用层
5G时代,视频将会是真正的流量入口。直播是一种视频、导航是一种视频、社交是一种视频、娱乐是一种视频,甚至连普通用户的生活都将更大程度地视频化。
今天的影像是二维视频,即将借助5G技术爆发的虚拟现实内容则是三维、四维甚至更多维度的视频。事实上,视频本身无所谓长中短,关键在于它是否与用户所处的特定场景相匹配。
新闻行业也将迎来一次重塑。2008年的汶川地震发生仅25分钟后,新浪网就准确地发布了新闻报道;2019617日四川长宁发生地震,得益于传感器和机器写作,我们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已经在朋友圈看到了相应的新闻,带给用户更多亲临新闻现场全方位无死角的体验。
未来媒体的生产模式,将从由3G4G技术支持的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跨入5G支持的MGC(机器生产内容)模式。
干掉微信的,一定不是另一个微信,而是另一种未来社交形态。目前来看,尽管各大互联网公司前赴后继地尝试推出新的社交应用,但基本反响平平。基于5G的信息传输,社交的视频化和虚拟现实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终端与硬件层
5G技术赋予越来越多的东西以媒体属性,万物互联语境下,所有终端都成了媒体,甚至包括汽车、冰箱、手表、桌面、墙壁、玻璃……
云、网是5G时代的基础设施,端、屏是5G时代的交互界面。电视是屏幕,手机是屏幕,电脑是屏幕,户外是屏幕,汽车是屏幕,一切在5G时代接入物联网的终端设备都有可能是屏幕。未来的世界是“屏”的。
目前,智能手机是超级终端,但它未必会是5G时代的超级终端。未来甚至不需要依靠实物进行承载的终端。随着语音交互、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终端会越来越轻便灵活,离我们的身体越来越近,甚至能直接“召唤”出终端。
5G驱动传媒大变革 新规则驱动新技能
依托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传媒与营销行业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对于企业而言,“人才能力”的迭代更新是重中之重,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创造新的价值。
来源:媒介360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SE7mVDeIc7qm-fbo7aYyQ
编辑:晓晴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2-12 21:52
【案例】
东芝开发出5G基站间的无线连接技术

近日,东芝开发出在“5G”基站和基站之间使用无线连接的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无需铺设光纤,最高可将通信线路的建设成本压缩至10分之1。在难以施工的山区设置基站也将变得容易,此外还能够削减维护成本。有望获取国内外正在推进的5G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全球TMT)



原文链接: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52695380120990685&wfr=spider&for=pc



编辑:董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2-20 21:49
【案例】
5G 是否有过度承诺之嫌
300多年前,蒲松龄在某年大年三十,写了篇《除日祭穷神文》。
他跟“穷神”埋怨道:“自从你进了我的门,我是万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不仅兜里没钱,还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衣裳都拿去当了......
然后,他又模仿“穷神”的语气,给自己回了封信,叫《免穷歌》。
信中说:“你不必怨别人,贫是你自己找,穷是你自己寻......我有个免穷歌为你训:只要学行乖弄巧,只要学奸诈虚文,只要学伤天害理......只怕那天火来烧,强盗进门,那其间,焦头烂额无人问,叫苦连天央四邻,只落得合庄快乐,一个个喜的都打滚。”
总结来说,蒲松龄就是穷也不胡来,这心态,这觉悟,大大的赞!
不过,蒲松龄要是在今天,给“穷神”再注册一个微信号,不就行了嘛!而且想换啥头像,就换啥头像。
时光荏了个苒,青红皂了个白。三百年间,通信翻天。
如果他穿越到今天,一定会吃惊于,一个叫5G的技术,竟然可以实现隔空见面,甚至还能做远程手术......
据百度沸点统计,5G2019年科技热词第二名,仅次于AI
201966日,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
自此,中国N多“硅谷”的程序员们,又多了一个谈资。
5G手机你追我赶推新品,堪比奢侈品的价格,让人惊呼实现不了5G手机自由。
那么,5G是否真的很完美?
毕尔肯大学教授、5G极化码(极化码,Polar code,是一种前向错误更正编码方式,用于讯号传输)之父、香农奖得主埃达·阿里坎(Erdal Arikan,以下称埃达),一定有发言权。
2019EmTech China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埃达表达了他对5G的看法。
毕尔肯大学教授、5G极化码之父、香农奖得主:埃达·阿里坎(Erdal Arikan
5G是否有过度承诺之嫌?
埃达认为,5G技术本身,在带宽、低延迟、可靠性等方面,还需要改善。
当下5G,还处于最开始的阶段,诸如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等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的服务,在现阶段还没法完全实现。
它还需要好几个版本的迭代,才能真正实现5G的所有功能。
并且,针对eMBBuRLLCmMTC等三大应用场景,业内还没有任何一个技术标准,可以在三个场景中,得到统一应用。
因为,行业“玩家”们,都在不断推出自己的标准。
也就是说,关于5G,还没有行业公认的标准。
而这些,一定程度上会延迟5G的发展。
可以说,虽然很多国家的政府和公众,对5G的期待都很高,有些国家对于5G还有补贴,运营商也雄心勃勃,然而5G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这边5G还没搞清楚,6G就开始登上媒体头条。
甚至有人说:“忘记5G6G快要来了”。
那么,埃达如何看待6G
“忘记5G6G快要来了”?
对于6G,埃达·阿里坎认为,现在很多研发人员,都在思考6G
6G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我们不从过去的网络架构中,总结经验的话,就没有办法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或通信。
未来10年,相关科技从业者,会非常忙碌,他们要么在部署5G,要么在做其它战略规划。每一个纵深行业,也需要5G的基础设施,这样它的发展规模,会比现在大十倍、百倍。
5G会像高速公路一样,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全球经济中,电信部门的贡献占比还是个位数,所以要部署5G,一定要有政府支持。
此外,5G并不只是4G的延伸版,更是机器的一个网络架构。
举个例子,在自动驾驶还未真正实现的当下,有远见的人,已经在设想,数千万的车辆自己就能在路上驾驶。
而如果5G可以提供网络基础设施,人类的设想,会有很多突破。
以互联网为例,现在的互联网,是为人设计的,并不是为机器设计的。
未来的互联网,会打造出针对机器的互联网。
到时,包括车联网在内的产业,将从新的网络架构中获益。
此外,游戏、高解析度的地图导航等应用,也将成为5G时代的佼佼者。
关于车联网,同为大会演讲者之一的纽约城市规划部门的首席信息官哈桑·阿德科亚(Hassan Adekoya,以下称哈桑),展示了来自纽约的案例。
Hello,曼哈顿!
哈桑表示,纽约交通部赞助几千万美元,到当地车联网项目中。
该项目共有5年规划,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二年。
项目位于曼哈顿区和布鲁克林区,大约有八千多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参与其中。
在自动驾驶中,纽约市已经可以做到保证车辆、道路路口和行人安全。
项目组也会搜集信息,并通过信号灯来监测行人,是否会通过某个路口。
他们还会把搜集到的信息,提供给过往车辆和路人,以对他们做出指示。
便民的交通信息,无需智能手机,就能为行人提供服务(来源:Hassan Adekoya, EmTech China
这样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大量数据。
那么,5G时代的数据,会有哪些特征?
和哈桑同台演讲的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AI事业部总裁周伯文,PO出了他的观点。
看,C罗在踢球!
周伯文认为,5G的高密度、低延时、高带宽等三大核心特点,会给AI带来更多机会。
在此背景下,5G和物联网,会帮助人类,更好地连接物理世界。
由此也会带来三大变化:
1、会带来更强大、更高比特率的数据闭环。
2、会驱动新的产品形态。
3、会带来新的应用场景。
数据的闭环,意味着从物联网、边缘端、云,到边缘节点的数据互通互连,会更加高频、高容量和高密集。
这种新闭环的产生,会导致边缘存储、边缘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等计算产品的形态发生变化。
而这种变化,已经体现在京东的视频内容分发上。
当前,京东用5GAI技术,实现了球赛的AI导播。
图源:京东
周伯文表示,完成一场AI导播,需要机器去精准识别,球员的每一个动作和事件。
如果你是梅西的球迷,AI导播会给你播放梅西打球的场面,如果你是C罗的球迷,你就能欣赏到C罗的球技。
AI导播会识别球员的表情,是懊悔还是开心,其还能分析运动员的姿态,以及鉴别谁在犯规。
它还能对运动员的姿态进行估计,判断他是左脚、还是右脚在发球。
它也可以对足球,进行实时跟踪。
它还会对16个摄像头,进行无间隙的跟踪、比较和剪辑。
最后,它会对精彩内容,进行慢动作回放,并在一些AI特效上,进行自动选择和VR生成,生成精彩记录的实时回放。
同一场比赛,球迷却可以看到千人千面,这正是5G+AI催化结果。
京东的ABCDE
当下的京东,不仅在5GAI有布局,在大数据和云等方面,也有布局。
周伯文在现场,首次透露京东的ABCDE战略,即融合智能(A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大数据(BBig Data)、云(CCloud)、IoTD,即Device)和科研探索(EExploration)。
风起于青萍之末,自20世纪80年代1G诞生以来,大约每隔10年,新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就会诞生。
信息传输手段会变,信息中承载的人类对于爱和美好的追求,永远不会变。
如西方经典所说:“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蒲松龄赤贫一生,但他写下的故事,镌刻在无数人的脑海中。
5G也好、6G也罢,它们看得见也摸得着,却必将面临被替代,到时,你我都将是见证者。
来源:CSDN
作者:胡巍巍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BFLVp2Gjgzi6T25PvWG2A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2-21 22:29
【案例】
5G浪潮之下,网络安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95G产业迎来商用落地之年。5G不仅为全球数十亿人提供高速连接的互联网新形态,更以实时、高速和支持多设备并发的诸多优势特性,成为万物互联的新型关键基础设施。然而,在我们享受5G所带来的巨大赋能时,另一端,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在5G浪潮之下,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百年未有的难题。
20195G产业迎来商用落地之年。5G不仅为全球数十亿人提供高速连接的互联网新形态,更以实时、高速和支持多设备并发的诸多优势特性,成为万物互联的新型关键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军事网络等都将构架在5G网络上裂变发展。然而,就在我们享受5G所带来的巨大赋能时,另一端,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尤其网络切片技术使边界变得模糊,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紧密相连时,黑客也凭借“5G东风”乘势发动攻击,物联网、车联网、工控等关键基础设施首当其冲,成为重点攻击对象。可以说,在5G浪潮之下,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百年未有的难题。
5G浪潮下的机遇:世界万物互联
5G,一个当下再也熟悉不过的新型技术名词。它以大宽带(eMBB)、高可靠和低时延(uRLLC)和海量大联接(mMTC)三大特性,依次构建起三大应用场景:
eMBB:每秒10GB的下载速率,令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成为可能;
uRLLC5G理论延时是1ms,让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业务不在止步于电影;
mMTC5G单通信小区可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数量理论值已达百万级别。
IDC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将达到416亿台。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军事网络等都将构架在5G网络上裂变发展。可以说,从人人互联、人物互联,到物物互联,再到人网物三者结合,5G技术最终将为我们构建起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5G浪潮下的挑战:产业安全
然而,就在我们享受5G所带来的巨大赋能时,在事态发展的另一端,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
5G以“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与车联网、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智能电网等重要垂直行业结合时,网络攻击对象及权益进一步扩大;
5G支持“大连接业务”,将更多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应用架构在其上时,这些高价值目标或将吸引更大的攻击力量——国家级黑客入场;
5G打破的网络边界,进一步实现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时,针对虚拟世界的攻击都将变成物理性伤害,网络攻击的影响力指数级暴涨。
就在前几天,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在2019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高峰论坛上发表讲话时,就曾重点指出:从产业需求看,没有5G安全,就没有产业的安全。尤其,5G将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能源、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等重点行业时,一旦网络遭受攻击或者入侵,将会严重威胁一国的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产生活。
在进一步研究中,智库发现:车联网、物联网以及工控等关键基础设施首当其冲,成为5G浪潮之最易遭受网络攻击行业。
1毫无悬念,工控系统成5G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
正在高速运转的生产中心,突然计算机网络系统宕机,几十亿的设备同时陷入瘫痪,数家工厂陷入混乱,数额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社会的混乱……这不是骇人听闻的生产事故,在5G加持下,这将是全球工业控制系统所要面临的“安全噩梦”。
工业控制系统是用于操作或自动化工业过程的任何设备、仪器以及相关的软件和网络。它是电力、交通、能源、水利、冶金、航空航天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关乎着一国的命脉。也正因为此,工业控制系统成为国家级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
5G与工控系统深度融合之时,“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毫秒级的响应优势也将给工控系统带来“毫秒级”的伤害之速。工业网络控制之下的物理世界也将遭受“毁灭级”损失。今年4月,国外某安全实验室研究成果显示,工业控制系统的415个漏洞中有一半以上被指定为高风险或严重风险级别的安全问题。
在反观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状况,资料显示:有50%以上的工控系统带毒运行,100%的工控系统带漏洞运转,并且在短期甚至未来几年都不可能改变上述状况。可以说,5G时代,工控系统迎来史上最严重的风险大考。
2物联网成攻击入口,是万物互联网还是全球宕机?
5G把海量IoT智能硬件设备的普及和数据的传输成为可能时,数以百亿计的物联网设备都将成为黑客攻击的切入点,而且是防不胜防。
今年10月,美国遭遇史上最大一次网络攻击,致使东海岸大断网。根据360安全大脑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跟踪监测,此次攻击黑客先是入侵、控制了全世界十多万台智能硬件设备,组成了僵尸网络,进而对美国互联网域名解析服务商DYN进行DDoS攻击,导致了这场灾难。
5G促使物联网成为新的攻击入口。十多万台设备被控制发起的攻击,足以让半个美国网络瘫痪;在5G的万物互联世界里,数十亿设备如果被控制,那么全球互联网将被宕机,整个世界停止运转或许就在“毫秒间”。
3搭载5G技术,车联网或先出现安全隐患
当今汽车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和共享化的方向发展,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信息娱乐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动力控制系统都会与5G相连接,并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软件升级。此外,下一代汽车和公共交通还将会使用5G网络与其他车辆以及道路传感器进行通信。此举是技术的进步,也是安全隐患的开端。
一旦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被黑客控制后,《速度与激情8》中,千百辆汽车从停车场自动驶上街头,成杀人武器的场景将不仅是虚幻的电影。
然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两年很多工厂车间频遭网络攻击,甚至是国际知名品牌汽车也惨遭毒手。一旦车厂服务器被攻破,黑客即可以通过无线连接远程控制车辆。以至于在面临记者问及:哪个行业将最先出现网络安全隐患时? 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直接脱口而出:车联网。
5G是卡位未来的重要基础设施。它能赋能产业,也能给产业带来致命之殇。
5G,它是一把双刃剑。因而,我们应辨证看待,辨证处理。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住;挑战,我们更要及时未雨绸缪。
应对5G安全挑战,智库认为,应融合安全大数据、威胁情报与知识库、安全专家等资源于一身;用整体思维,而非局部思维;以积极防御之姿,而非静态防护之态;以“看得见、守得住”的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去积极应对。
此外,正如5G时代的繁荣需要政府、运营商和各行各业共同努力,5G下的大安全生态也需要产业界、网络安全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深化5G时代下网络安全的攻防研究和应对,唯此才能真正保障个人、行业乃至国家安全。
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ku_MKN4LEt55tThrDX3iA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2-21 22:33
【案例】
中国广电和国家电网在5G方面的合作事项已基本确立
中国广电和国家电网在5G方面的合作事项已基本确立
记者近日在广电系统证实,中国广电和国家电网在5G方面的合作事项已基本确立,目前正有序推进,最快年底,合作方案就会出炉。中国广电有牌照、有内容;而国家电网有雄厚的资金、有产业布局想法。他们的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加速5G落地。未来,广电的5G服务范围并不仅仅局限在高清视频领域,还能通过智能电网创造更大价值。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7.59亿 已占网民整体近九成
近日,记者从2019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周上了解到,截至2019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59亿,较2018年底增长3391万,占网民整体的88.8%。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纪录片等节目样态呈现井喷式发展,节目数量爆发式增长。
爱奇艺知识:投入71亿流量补贴,激励、扶持百科短视频创作者
近日,以"知万物·识无界"为主题的2019爱奇艺知识盛典举办。会上,爱奇艺知识发起了知识百科"爱知计划",宣布投入71亿流量补贴,激励、扶持百科短视频创作者,并在现金补贴、多元变现、内容指导、官方荣誉、创作沙龙等方面给予更多资源倾斜。今年5月,爱奇艺知识App正式上线,目前已覆盖外语、文史、艺术等15大品类,累计有超过37000门精品课程。
抖音:粉丝过万的知识内容创作者数量已超过7.4万名
抖音发布的《2019年度抖音知识创作者图鉴》显示,截至122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内容创作者数量已超过7.4万名,这些优质知识内容创作者累计创作了1985万条优质知识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了1.9万亿;他们创作的知识内容在抖音的日均播放量超过了52.1亿次,日均点赞量超过1.6亿次,每一条知识短视频,触达了近10万人次。
腾讯爱奇艺修改超前点播规则:单集3元,多看6集,不再支付额外50
近日,《庆余年》超前点播事件引起业界和网友的热切关注,两家涉事视频平台均于日前做出回应,并修改了超前点播规则。腾讯视频会员可提前看6集权益不变,但可享额外3元每集的超前点播权,不再是支付额外50元观看6集的设定。爱奇艺同样修改了超前点播规则,VIP可在提前观看6集的基础上,以每集3元的价格再多看6集。
一点资讯发布"长风计划"
"2019一点资讯年度生态盛典"上,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范吉鹏发布了集政策、现金、流量、平台资源扶持于一体的内容创作升级"长风计划",计划将扶持10000位优质内容创作者,入围自媒体可以获得亿元投入支持,1500亿流量倾斜;并宣布基于一点资讯短视频平台"沸点视频"成立拍客学院,扶持优质自媒体发展。
芒果超媒:芒果TV有效会员数已超1500万,较年初增长近50%
芒果超媒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芒果TV最新公布的有效会员数已超1500万,相较于今年年初已经取得了近50%的增长,预计全年将如期完成计划目标。今年以来公司广告业务整体表现良好,在整个广告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中,实现了逆势增长。明年芒果TV将继续保持在内容领域加大投入的整体发展态势。
腾讯看点直播宣布推出"引力播"计划
近日,腾讯看点直播宣布推出"引力播"计划,目标是在2020年内助力微信平台上10万商家获取用户、完成商业变现,并扶持超过1000家商家通过直播电商模式突破1000万的年成交额。看点直播是目前腾讯旗下唯一的一款主推电商卖货的产品,它并非微信事业群旗下产品,而是出自腾讯直播团队之手。
快手直播公布对公会激励措施:最高流水返点10%
快手直播日前公布了对公会的激励措施,在和公会主播五五分成的基础上,给予公会流水返点,公会最高可获得10%返点。返点分为2%4%7%三档,月流水达到150万元可获得7%的返点,根据有效主播和新增有效主播的数量还可以再获得最高3%的返点。
寰球视野
法国启动5G频谱牌照分配程序,全部5G频谱将以21.7亿欧元底价出售
近日,法国宣布启动5G频谱拍照的分配程序的。此外在声明中,法国还透露,50MHz5G频谱的价格为3.5亿欧元,10 MHz5G频谱的价格为7000万欧元。法国初级经济部长Agnes Pannier-Runacher在声明中称,法国政府和法国通讯监管部门Arcep,已设计了以固定价格向电信运营商出售50 MHz 5G频谱的机制。
华为在伦敦设立5G研发基地,寻求与当地企业合作
华为日前在英国伦敦设立5G研发基地,寻求与当地企业共同推进研发工作。华为研发基地名为"5G创新与体验中心",该中心将介绍利用5G来开展网络游戏和远程医疗等案例。华为Victor Zhang表示,将促进与英国企业及技术专家的合作,并展示5G应用于商业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过去十年全球App下载量排名:Facebook居首,抖音上榜
App商店智能公司App Annie发布了对过去十年的App的回顾分析报告,按20102019年十年来的下载量来看,由Facebook运营的Facebook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占据了前四位。此外,抖音海外版TikTokUC浏览器上榜,分别占据第七和第八位。
Instagram将在用户发布攻击性标题前发出警告
Instagram近日宣布,其用户即将发布的照片或视频包含潜在攻击性标题时,Instagram会向用户发出警告。这项新功能建立在Instagram7月份推出的类似AI驱动工具基础上,7月份发布的这个AI驱动工具专门用于用户评论。Instagram表示,这项新功能目前正在"特定国家"推出,并且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在全球范围内部署。
Netflix公布海外营收报告:九成会员增长来自美国之外
奈飞近日提交的一份监管报告显示,奈飞目前视频会员的九成增长,来自于美国以外地区,亚太地区业务规模最小,从2017Q32019Q3,会员人数增长了148%。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从近三年会员增加了132%,会员收入增加了105%。在拉丁美洲,该公司称其覆盖了33%的宽带家庭,近三年网络视频收入增长了71%。在此期间,视频会员人数增长了61%
Sensor Tower:迪士尼+上市首月在移动端获400万订阅用户
Sensor Tower商店情报数据显示,自1112日上市以来,迪士尼+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和荷兰五个国家的App StoreGoogle Play共获得2800万次安装。其中400万用户在7天免费体验后,转化成为付费订阅用户,在移动端为迪士尼贡献了5500万美元的总收入。此外,迪士尼+是自20121月以来,在移动端上市表现最好的网络视频订阅服务。
另,维旺迪和迪士尼两家公司的高管在联合声明中宣布,迪士尼将于明年三月底在维旺迪的付费电视业务Canal+平台上推出其Disney+流媒体服务。迪士尼的消费者和国际业务负责人凯文·梅耶表示,这家该公司希望到2024年能够获得6000万至9000万客户。
亚马逊在印度推出Audible Suno新音频服务
近日,亚马逊在印度推出了项名为 Audible Suno 的新音频服务,可让用户免费收听"数百小时娱乐、教育和学习方面的音频内容"
技术前沿
"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在湖南广电设立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关于同意设立"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的批复》,在湖南广播电视台设立"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
《批复》要求实验室贯彻落实国家广电总局广电5G5G高新视频有关战略部署,重点聚焦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内容生产平台研发以及相关传播及监测监管体系研究,为丰富5G业务应用、推动广电供给侧改革、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广电总局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
近日,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高峰论坛暨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共建揭牌仪式在松江校区顺利召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杜国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罗毅、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晓峰出席本次论坛与揭牌仪式。
中兴正式发布5G双模手机Axon 10s Pro 5G,将于明年初上市
中兴通讯宣布正式发布5G双模旗舰中兴天机Axon 10s Pro 5G,搭载最新高通骁龙865芯片,支持SA/NSA双模5G网络,预计将于明年年初上市。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总裁徐锋透露:明年,中兴将在全球范围内发布近105G手机,推出15款以上5G终端产品,国内市场全系产品进击5G。一季度将推出3000元以内的5G手机。
工信部将从五方面入手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工信部信软司副司长董大健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从五方面入手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规范云计算市场,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二是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加快云计算在自主基础软硬件平台上的适配迁移,推动云计算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三是深入推动企业上云;四是完善云计算的标准体系;五是打造安全保障体系。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广东开通首批5G SA共建共享商用基站
5G共建共享分区建设城市广州和深圳,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和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在各自承建区域内同步开通了5G SA共建共享商用基站,并成功完成相关业务互操作测试,双方用户体验均符合预期。
财经投资
Facebook收购西班牙云视频游戏公司PlayGiga
为了进一步推进视频游戏市场,Facebook收购了专门从事云游戏业务的马德里公PlayGiga。上周有西班牙媒体报道称,此次收购价格约为7000万欧元(约合7800万美元)。此后,Facebook一位发言人周三确认了这笔交易 。该发言人表示:"我们欢迎PlayGiga加入Facebook游戏团队。"但他拒绝评论上述收购价格。
字节跳动与上海东方报业合资成立澎湃视听科技公司
天眼查数据显示,1210日,字节跳动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一条对外投资信息,成立澎湃视听科技(济南)有限公司,持股49%。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澎湃新闻的运营主体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持股51%。澎湃视听科技(济南)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区块链技术相关软件和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
"DataVisor维择科技"完成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
"DataVisor维择科技"正式对外宣布,获得由泛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数千万美元的C+轮融资,光源资本为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除了新融资,DataVisor还与谷歌、PWC普华永道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此前DataVisor维择科技的合作伙伴还有微软、Experian等,DataVisor将与它们在互联网和传统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宝宝树宣布与日本东京首都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
宝宝树于日本东京召开发布会,宣布与日本东京首都电视台(Tokyo MX)达成战略合作,拟共同在日本成立JV公司,专注为中国家庭及妈妈群体探寻与链接日本原产地优质消费商品。同时,宝宝树还将通过深度联合中日家庭消费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建中国家庭跨境消费新生态。
权威观点
上海广电局局长于秀芬:高质量、正能量的内容是网络视听产业的核心
现如今,网络视听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传播党的声音的重要阵地,网络视听服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文化信息消费的重要的平台,网络视听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高质量、正能量的内容建设永远是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网络视听节目日益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的力量。
湖南台党委书记、台长、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焕斌:以新媒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破局
在湖南卫视单频道广告破100亿时,湖南广电举全台之力办芒果TV新媒体平台,打造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传播平台,形成了湖南卫视、芒果TV"一体两翼、双核驱动"的双平台格局,在真正的拐点到来之前,完成了全媒体布局、蜕变和转型,收获了"1+12"的阶段性成果。当下,媒体行业新的拐点正在形成,而拐点即风口,必将驱动新一轮媒体融合的创新。湖南广电将发力新技术、内容创新、马栏山生态,完成新的拐点破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年底5G用户或将超千万,5G建设主要看2020
网络建设、终端、资费、应用及安全等方面是影响5G普及速度的主要因素,5G网络建设和用户发展将主要看2020年;2019年大部分5G信号还没有做到室内覆盖,未来一段时间则需要把5G室内覆盖方面补上;4G时代有上百款4G终端,而目前的5G终端大概只有几十种,未来5G终端种类会更多,且形式不仅限手机,将有更多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智能屏、智能音箱等5G终端出现。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晓红:短视频塑造了新的知识生态系统
短视频打通了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在广度上汇聚了所有人的活动,在深度上呈现了所有活动的细节和个性。在短视频的"可见""易学"中,知识的学习与创造,成为习惯,成为动力,成为能力,成就活力。每个个体的知识分享,就像是撒下一粒粒种子,在浇灌与被浇灌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片森林。
腾讯视频副总裁王娟:长短视频不是平行线,交集就是机会点
短视频会倒逼长视频走出舒适区,去开拓新的渠道和玩法。对腾讯视频而言,长短视频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平行线,交集就是机会点。
来源:德外5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XH53YlBMgIZMQ2_pA-dOg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2-22 23:03
【案例】
5G、区块链、数字经济,专家眼中新技术如何成为经济增长点
1221日,由亚太经济创新研究院、AEIC学术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数字经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19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在广州举行。
会议现场,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生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分院副院长王洪岭,广州无线电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黄跃珍,国家信息与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创链数据董事长许洪波等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畅谈,共同解读数字经济的现状和探讨发展趋势。
“数字网络生态”背后凝聚的是人才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8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增长20.9%,占GDP比重为34.8%,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居全国前列。
在会上,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首先发言。他认为,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要关注基础设施“硬联通”,还应关注人文生态“软联通”。
“发展数字经济,势必依托网络生态的构建。所谓网络生态,即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沟通、交流与共享。”在李志坚看来,城市构成城市群、城市群构成大湾区,进而辐射全国、联通世界,是网络生态的构建,个人组成团体,又通过平台与其他团体的人聚合、碰撞、交流,进而让知识和智慧传播、影响,在更广范围产生更大能量。
而打造“数字网络生态”背后凝聚的是人才。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生捷以“数字经济产业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实践”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以同济大学为例,介绍了该校在软件工程设计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目前的团队有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与软件、软件与网络通信、软件与数字媒体技术,这是我们规划的2017年到2021年的团队,这也是根据我们自身的特点进行规划的。”赵生捷表示。
5G能有效激发产业创造力
目前,在数字经济领域,5G已经进入应用落地阶段,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未来五年中,通过5G与相关产业的结合,预计将带动15万亿的增长。”王洪岭说。
据测算,去年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是35万亿元。“如果5G能够对数字经济产生15万亿元的增长,也就相当于我们现有数字经济总量40%的水平了。”王洪岭表示,5G对数字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强,关键在于其能有效激发产业创造力。
5G有哪些应用场景?王洪岭归结为三大类:“一是增强移动宽带,这是比较成熟的;二是高可靠低时延,正在逐步成熟;三是海量信息通信,这也是在逐步成熟的。其他信息技术如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与5G组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5G向工业领域的拓展。”
“广州拥有实力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最近刚刚和深圳、汕头一道成为全省首批三个5G产业园。在工业制造、城市管理以及民生领域,都将成为5G在广州的主要应用场景。”王洪岭特别指出,广州将城市路面上的智慧灯杆作为5G基站新载体,不仅能有效铺开5G信号覆盖面,还能将5G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创造了许多全新的应用场景。
“可以预见的是,2020年广州5G无论是在上中下游产业,还是应用创新领域,都将迎来许多突破,非常值得期待。”王洪岭说。
区块链将刺激零售业新活力
在数字时代,区块链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技术领域。在许洪波看来,区块链作为“组合式创新”,将给商业信用体系带来颠覆式变革。
“举个例子,我们希望在智慧出行和智慧停车场业务方面,与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开展合作。但是停车场经营方提供给银行的经营数据是否可信?租赁物业无法提供资产做质押,这显然在传统信用体系中,是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许洪波表示,通过全部数据“上链”,大量中小企业特别是商贸类零售企业,能凭借区块链技术获得授信融资,彻底解决融资难。
“中小企业得到了授信融资,发展活力就能极大激发,对于广州这座‘千年商都’而言,是激发老城市新活力的关键所在。”许洪波表示,目前区块链技术迫切需要完善“合规性”,“一方面线上线下有关区块链应用的法律法规有待统一并完善,另一方面需要界定区块链应用底线,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这样才能极大地促进创新应用的到来。”
2G时代的短信、3G时代的手机QQ4G时代的微信、抖音、移动支付等APP;互联网领域,则有信息互联网的邮件、浏览器,商业互联网时代的阿里巴巴、亚马逊,社交互联网时代的Facebook、微博等场景更迭……在与会专家看来,5G、区块链等全新技术尚未迎来“杀手级”应用。
不过,“场景驱动”仍是新技术诞生应用的关键所在。“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最重要的场景就是先进制造业。大湾区的崛起必须依靠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会推动制造业生产组织的变革,带动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是孕育新技术、新应用的沃土。”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刘江华说。
来源:腾讯新闻
链接:http://1t.click/b8yg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2-22 23:14
【案例】
5G+人工智能:双轮驱动媒体融合全面深入发展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新媒体研究院副研究员 卢迪
  当前媒体融合进入重要发展阶段,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对媒体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体融合的范围、广度和意义都获得了新的发展。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中,5G将构建起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这意味着今后将形成一张新的信息传播网络,深刻地影响传媒行业的变革,推进媒体融合实现全面、深入的发展。
  “媒体融合”进入重要发展阶段的技术背景
  在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移动通信的迭代发展和技术演进,都曾对整个信息传播生态和传媒产业,甚至是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每一个移动通信的代际,由于其技术特征、关键能力与关键技术的不同,也会相应地发展出不同的信息传播模式、信息传播平台和信息传播生态。
  当前,我们面临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全面普及和加速商用的大背景。作为一个新兴信息技术群,5G将带来不同新兴信息技术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带动以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融合发展与广泛应用的落地。但仅依靠5G移动通信技术并不能独立实现对经济社会和各行各业的强大影响,其真正的价值和强大影响在于,5G的网络优势和关键能力使各种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突破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得以广泛应用。5G让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真正实现无所不在并且高效运转,成为传媒行业发展“媒体融合”事业的信息化“基石”。
  5G+人工智能,驱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随着5G商用的不断成熟,将会使摄像头、无人机及其他多元信息采集的方式和渠道暴增。在“数据”层面,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海量数据将会极大丰富人工智能生长的土壤。只有在5G时代,数据的数量、质量、类型、维度和精细度才能够达到智能媒体发展所需要的水平。
  与此同时,在5G+云计算和5G+边缘计算的背景下,“边云协同”将极大提升“算力”水平。与传统计算方式将大量数据交付云端处理不同,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在最接近数据来源的一端提供智能服务,因此能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接近实现零延迟。对媒体而言,算力提升直接带来的是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各环节的广泛应用,以及对传媒业务模式的改变与革新,并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应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在应用和业务方面,5G进一步拓展了传媒+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加深人工智能与媒体业务融合的层次和程度。在5G条件下,媒体能够通过利用无人机、摄像头等终端设备,实现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以第一视角对以往难以获得的内容素材进行采集、编辑处理、加工和传播,进而使媒体业务和流程的智能化更加便捷,也更利于对媒体业务的管理和控制。
5G技术的诞生、发展和应用,将推动全新的信息革命。在这场信息革命中,媒体无疑将受到更为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5G的技术领先优势,让5G成为媒体传播的“硬抓手”,更好地诠释优秀文化、传播精神价值,切实提高媒体传播效果。让5G+人工智能实现双轮驱动,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信息化时代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来源:光明网
链接:http://theory.gmw.cn/2019-12/18/content_33412078.htm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2-24 15:36
【案例】


​5G时代的媒体智变

作者:杨学成


5G具有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超低时延、大规模物联网等三大特征。其极快的传输速度和极大的传输容量,会让数据以更大颗粒度、更快吞吐速度涌现出来。如何充分发挥智媒体生态的价值、如何引导智媒体生态健康有序发展等,都是有待研究的全新课题。



1

5G重构媒体环境

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已经快速走入人们的生活。随着相关技术标准的就绪,我国于今年6月6日正式发放了5G商用牌照,成为世界上最早启动5G商用的国家之一。

不同于4G时代,5G技术的商用并非受到消费级用户需求的强烈驱动,也没有达到运营商网络设备的自然更换周期。所以,从消费级市场的角度来看,5G商用显得技术超前了,需求还没有跟上。

然而,从数字技术的总体发展逻辑来看,5G商用势在必行,且越早越好。近年来,各项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所有这些正在重塑产业形态的数字技术都要依赖于更好的传输网络。搭载5G网络,将使得上述数字技术的价值实现倍增,变革产业级互联网应用场景,更快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数字世界。

根据技术指标的设定,5G具有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超低时延(URLLC)、大规模物联网(mMTC)三大特征,将为我们带来极快的传输速度和极大的传输容量,会让数据以更大颗粒度、更快吞吐速度涌现出来。

在这样的情景下,媒体的技术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媒体融合化、内容数据化、传播立体化,但媒体影响力窄化。

媒体的背后是注意力,包括占意(attention,占用注意力,静态概念)和意流(flow,注意力的流动,动态概念)。任何媒体想要达到影响受众的目的,必须获得受众的注意力。

历史上,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体是在平衡传播范围和交互性的矛盾中前进的,纸质书报可以有很广的传播范围,但却牺牲了互动性;电话媒介具备强互动性,但又不能兼顾传播范围。直到互联网的出现,终于将传播范围和互动性这两者兼顾起来了。

互联网媒介经历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等发展阶段之后,内容的呈现方式也从信息块(门户网站)、信息片(搜索引擎)演进到了信息流(社交媒体)。信息流让一切媒体内容迅速数据化,使线上和线下在时间线上完成了融合统一。

当内容编排摆脱传统的分类机制,转向时间维度的时候,受众的注意力就有了前所未有的动态性,占意很难,捕捉和引导意流更难。传统上“先设定议题,再进行传播”的做法已经没法跟上受众注意力的流动了。

如何平衡无限数据与有限注意力之间的矛盾呢?人工智能是条出路。


2

5G和AI对媒体的全方位使能

作为一种使能技术(enabling),人工智能的出现有望全面重塑传统产业形态。在经历了运算智能、感知智能(会听、会说、会看)的发展阶段之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大踏步迈入认知智能的新阶段。

以IBM的Waston系统为代表的认知智能系统,正在让算法具备会思考、能理解的能力。尤其是,机器借助算法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加错综复杂的数据丛林里找到规律,并建立起认知路线,这为计算机进入传统的认知领域打开了大门。类似于问诊、法务、写作等高度依赖于大脑认知的岗位,均受到了来自计算机的巨大挑战。

内容生成自动化。在媒体领域,计算机撰稿已经在技术上日趋成熟,搭载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AI主播也已经出现,这将使得内容生成逻辑快速改变。互联网让内容生成方式从PGC(专业人士)转移到了UGC(草根用户),而人工智能将催生出MGC(机器原创内容),内容自动化生成变得可能。

内容集成定制化。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内容集成有可能跨越传统的内容格式边界,实现“多源异构整合”,无论哪个来源、什么结构的内容都有可能围绕受众需求被迅速集成整合到一起,融媒体的关键在于以受众为中心的定制化内容集成。

内容传播重新回归“魔弹论”的基本逻辑。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内容分发将实现内容的精准投送,让内容和受众无缝匹配,从而摆脱传统大众媒介普遍适用的“两步流转模式”,算法即传播,算法即意见领袖。

内容传输高维化。虽然目前的网络传输速度和容量已经可以满足视频类应用,但距离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类的普及还有很大的差距。5G网络部署可以对现实场景进行全息投射,给受众以无比逼真的场景真实感,让受众畅享高维度、360度的全息内容。

内容呈现泛在化。伴随着内容层面的融合,终端的融合趋势也在加快,多屏合一、一屏多用正在发生。与此同时,受众与媒体的交互方式也在丰富,智能语音会话、手势交互技术甚至眼动技术等正在重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使得内容可以在任何载体、以任意方式呈现。

5G+AI,将深刻改变现有的媒体形态,对媒体运营进行全方位的使能,这将引发一系列的媒体智变。

那么,媒体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的问题,源自昨天的解决方案……


3

未来的媒体智变

趋势一:媒体会变得“飘起来”。传统媒体注重传播前的议题设定、传播中的渠道管控和传播后的评论解读,强调的是媒体观点的精准可控投送。但在数字技术所构建的传播环境中,议题设定具有随机性,在传播过程中经常发生“话题漂移”,导致原本不在舆论场中的人和事屡屡“躺枪”。这将让舆论走向变得更加不确定,媒体运营必须全天候进行,并根据话题漂移进行动态干预和引导。

趋势二:媒体会变得“活起来”。智能技术会使受众与媒介之间的交互产生正反馈效应。也就是说,交互越深入,媒体越智能;媒体越智能,交互就越深入。基于此,媒体不再是僵硬的信息或内容传播载体,而变成了学习受众行为和偏好的入口。在交互持续深入的进程中,数据将越来越丰富,对受众的学习不断精细。所以,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单向传播关系变成了一个智能体与另一个智能体之间的“类人际互动关系”。

趋势三:媒体会变得“灵起来”。你在看着它,它也在看着你。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媒体对受众的学习不但速度快,而且会非常灵活贴心,可以预先判断受众需求,从而改变了过去“先制作后传播”的推动方式,改为时刻根据受众需求呼唤媒体内容的拉动模式。

趋势四:媒体会变得“真起来”。5G网络的特征决定了未来的媒体内容传输将以大颗粒度、无网络时延的方式进行,这会让收看视频内容或直播的观众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直播就是“真播”、就是没有时延的远程场景投送。再加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受众将时刻置身于真实的媒体场景。

以上四大趋势,给当前的媒体运营方带来巨大的挑战,要重塑媒体内容制作、集成、传输和呈现的各个环节,也让媒体安全问题日显重要。未来,如何充分发挥智媒体生态的价值,如何引导智媒体生态健康有序发展,如何实现对智媒体生态体系的有效治理……这些都是有待研究的全新课题。

(作者系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ANDqikjAKsWyGAyEo4vWg



编辑:张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1-2 22:52
【案例】美国5G“致命伤”被自己人点破

原文来源:参考消息
原文链接:https://news.sina.cn/2020-01-02/detail-iihnzahk1391785.d.html

参考消息网1月2日报道 境外媒体报道称,当前全球5G竞争日趋激烈,美国5G技术发展却面临大问题,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指出,美国通信业缺乏适合人才,将成为竞争最大障碍。

台湾中时电子报2019年12月31日报道,FCC成员布伦丹·卡尔近日拿出行业数据,指出若要让5G网络覆盖全美,依靠目前2.7万名技术工人恐怕无法达成目标,需要再多训练出几万名技术工人,才有办法应付5G设备安装业务。

报道称,这些业务包括铺设光纤、攀爬移动通信基站等,可能需要多达1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美国电信业者建议,美国到2026年需要建立80万个5G小型基站,才能达到5G覆盖全美的目标。

美国无线基础设施协会主席乔纳森·阿德尔斯坦表示,美国应该抓紧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训练,这些技术人员不可能短期内就能出现,这是美国赢得5G技术竞争的最大障碍。

美国劳工部目前已推出“电信行业注册学徒计划”方案,以培养5G技术人员。


资料图片。新华社
编辑:吴悠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1-4 22:17
【案例】中国广电将部署5G网络 与中国移动频率一致引遐想

原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作者:刘春山   
原文链接:https://news.sina.cn/gn/2020-01-04/detail-iihnzahk1846219.d.html

1月3日,工信部公告,已经向中国广电颁发了4.9GHz频段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同意其在北京等16个城市部署5G网络。中国广电是第四家5G牌照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上个月末,中国广电获得了192号段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这也是中国广电的5G号码段。

工信部表示,此次试验频率许可,标志着中国广电在相关地区正式获得5G频率使用权,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其5G网络建设和行业应用发展,同时为个人和行业用户在获得5G服务方面提供了更多选择。

记者注意到,在2019世界5G大会论坛上,中国广电董事长赵景春透露,中国广电拟于2020年开始广电5G正式商用,同时开展个人用户业务和垂直行业业务。

中国广电5G建设已于2019年Q4启动。2019年的11月23日,中国广电5G站在长沙开通,这是中国广电在取得5G牌照成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之后,首个5G基站开通,也是全球首个700MHz+4.9GHz的5G基站。

700MHz频谱资源一直是中国广电的优质频率资源。这次工信部又给中国广电分配了4.9GHz频段,这恰好是中国移动5G频段之一。有关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5G合作的消息此前也曾出现,这次获相同频段可能引来业内更多的猜测。

此外,与中国广电合作5G的“绯闻”对象还包括国家电网。

一位广电业内人士就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广电跟中国移动以及国家电网都在谈5G合建。该人士同时告诉记者,中国广电前期确定的16个试点地区,跟广电系网络整合谈判相关。

编辑:吴悠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1-4 22:27
【案例】前国防科大微博教研室姚德淼教授谈5G的危害
编辑:吴悠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1-6 20:07
【案例】
5G最完整的PPT



PPT作者为王喜文。王喜文博士是国内第一本“工业4.0”方面专著的作者,这个课件是王喜文博士给地方政府和企业家讲座的完整内容,通过对5G、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未来科技的分享,希望有助于大家拓展思路、开拓视野。






来源:腾胜全球文化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CB56X76cm_fvKjU-lK6YA

编辑:冯梦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1-22 20:27
案例】
数字出版走过105G时代“融”向何方

“数字出版”到“转型升级”,从“知识服务”到“融合发展”,5G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将极大拓展数字出版的应用场景和价值空间,有力助推数字出版产业形态升级、价值提升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出版创新年会近日在京召开。会议以“出版创新与出版融合”为主题,围绕新闻出版业在新时代如何推动新兴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发展,如何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展开探讨。
2010816日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至今,我国出版业正好经历了从数字出版起步到融合发展探索的10年。面对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出版融合发展如何进入下一个10年?
数字出版在过去10年盘活资源、再造流程
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
10年过去了,成绩如何呢?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秘书长敖然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这个阶段,170多家出版社基本上完成了优质内容的聚合,盘活了出版资源,再造数字出版流程,提升了技术应用水平,开发了数字出版产品,丰富了产品表现形式,探索建立了网络新型服务模式,推动了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变。
如果说,10年前开始的时候,我们还在议论是不是一只脚踏入了信息社会;今天,没有人会怀疑我们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当下,出版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进一步推动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出版单位面临着一个纸书消费生长乏力和传统音像制品销量缩水的市场环境。这10年,积极探索转型增效的新路径,是很多传统出版社努力的方向。
人民卫生出版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传统出版的先进,到融合出版的领跑者,人卫社实现了八步跨越。人卫社总编辑杜贤介绍,第一步,把60%的教材实行了数字化转换;第二步建成全球首个专业慕课平台;第三步,利用数字化深度融合,形成共同构建的人卫开放大学;第四步,打造人卫融合教材;第五步,构建了人卫智慧平台;第六步,陆续推出ARVR等新技术产品;第七步,人卫人工智能升级服务;第八步,正在融进万物互联、万物融合。
在杜贤介绍的这些数字出版、融合出版举措中,有不少是很多出版单位也在实践的,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融合发展面临在技术风口“爬坡过坎”
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从10年前的数字出版起步到现在的融合发展大势,出版单位对利用新技术的“追赶”与“驾驭”始终在路上。
敖然把现在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形容为“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从“数字出版”到“转型升级”,从“知识服务”到“融合发展”,5G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将极大拓展数字出版的应用场景和价值空间,有力助推数字出版产业形态升级、价值提升。
5G技术对出版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会迫使传统出版社必须创新,尤其是内容方面,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从技术角度来讲,当前,5G技术与出版业需求方面有一定的偏差。”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吉述在实践中看到目前传统出版与技术风口的距离。
例如,5G技术将会带动音视频消费的大幅度提升,文字性、图片性内容的需求量在逐步下降,但传统出版大多还是在文字、图片上做文章,如果不做改进,传统出版社的内容将会面临被边缘化的挑战。再如,在有声书领域,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平均200万字以上,如果免费听七八十万字都不要紧,但如果是20万字的传统图书,试听还没有收费就已经结束了。怎么能让用户既能有更好的体验,又能使出版社获利?宋吉述说他还在摸索。
对于这一问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钟君从业外人士的角度分享了他的探索。前几年非常火的系列通俗理论产品《马克思靠谱》就出自钟君和他的团队之手。这个火爆全网的通俗理论IP已经有了动画、漫画、舞台剧、表情包、小程序等各种产品形态,其中动画产品《领风者》已经在B站有了8000多万的播放量,图书《马克思靠谱》销量超过30万册。“这本书没有经过任何推广,就达到了这样的销量。”钟君特意补充说。
产品“曲高和众”需要系统思维转变
钟君在实践中,把融合发展的数字产品实现广泛传播称之为“曲高和众”。这名业外人士的思维也在提醒出版业者,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必须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以守正创新的方式,做“曲高和众”的产品,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真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以理论传播为例,钟君认为,融合发展时代,传播思维要实现“从上往下讲”到“从下往上讲”的转变、“从大往小讲”到“从小往大讲”的转变、从“简单思维”到“系统思维”的转变,实现“宣传灌输”与“传播推广”并重,既要做到“要你看”,又要实现“我要看”。
钟君强调的系统思维的转变,与敖然在演讲中强调的“融合发展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不谋而合。不能只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渠道、一种技术,而不是从内容、传播、用户和管理等角度上去推动融合。出版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复杂、实施周期长、见效慢的精细工作,一定要着重于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把手”的思维和行动的示范与推动作用非常重要。
杜贤也认为,在出版融合走向深度融合发展的时候,系统的融合发展思维至关重要。“要充分做好机制体制融合、编辑融合、编辑与作者支援的融合。”杜贤认为,未来的出版融合方向是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创新整合内容、数据、平台、技术、服务等各方资源,坚持内容为“王”,创新技术为“后”;构建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深度融合的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深度融合发展的生态链和生态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链接: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59480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1-22 20:32
【案例
喻国明:5G时代,数据会成为主流媒体最重要的一种能量

主流媒介应当成为5G时代传播的引领者
5G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我把这个技术对于现实的影响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改良性的技术,一类叫革命性的技术。
所谓改良性的技术,就是不对这个领域的价值实现基本运作方式进行大的调整和改变,只是对于某些机制、环节进行效率性的提升和改善。
5G则是革命性的技术,它对于整个传媒的边界、内涵、要素构造、运作规则,都是一项重大改变。这种改变是生态上的改变,是一种游戏规则的改变,是价值实现方式的重大转型。
面对新的发展现实和发展任务的时候,行业中的“老手”和“行家”常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当时过境迁,大的现实和运作的环境已经发生深刻改变的时候,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犯一种所谓的“刻舟求剑式”的错误。
在现实当中这样的错误是随处可见的,比如说传统主流媒介,在互联网发展上半场的时候,的确遭遇了很大的压力和冲击,比如说用户流量的流失,对于用户把握能力的下降,整个传播市场份额相对弱势化和边缘化,实际上都是这样的发展本身带来巨大的变局和压力。
即使到现在传统媒介还保有非常强势的优势,一是人才优势,中国很多优秀的传媒人、专业人士仍然在传统主流媒介旗下工作;二是地位授予功能,也就是背书功能。
我们发现有一个双哑铃效应,双哑铃效应是指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如何形成、如何影响需要有两个重要的环节给他进行支撑。
网络媒介可以筛选出网络热点,但如果没有传统主流媒介的跟进和报道,即使这个事件在网络上再热闹也很难形成社会标准议题。这就是传统媒介迄今为止优于网络媒介最大的价值和能量,千万不要小视这样的能量。
在我看起来,主流媒介越后发展越不是以自己的内容生产作为自己影响社会的方式,只有扮演作为模式、作为引领、作为底线、作为整个传播环境平衡者等等这样新的角色,才是主流媒介应该做的事情。
5G时代的高速率下 视频产品主流化迫在眉睫
5G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诸多的技术特点,我把它概括为四个特点,两高两低。“两高”即高速率、高容量,“两低”即低时延、低能耗。这些技术特性在传媒领域、传播领域的落地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高速率能够带来什么呢?视频语言开始进入到了社会问题的中心,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短视频本身有它的弱点,毕竟只是文本的碎片,几秒钟的东西说一个点而已。对于解决中心问题、复杂问题、核心问题,一个文本碎片本身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最多只是引起关注、设置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更多的成分、更好的结构、更复杂的逻辑,这就需要中长视频。
5G条件下,中长视频的崛起一定是现象级的存在,中长视频在崛起之后能跟短视频形成彼此之间的呼应。短视频形成关注、设置议题,中长视频则对社会决策者的选择、判断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比较视频而言,书写文字的表达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比较强调事实逻辑。我们对这种逻辑和事实的表达,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和制作能力,但是视频不一样,视频表达元素更加多元、更加多样。
一个视频里面一定有环境,还有特定的场景,说话的人除了有想表达的理性信息之外,还有表情、口气、声调、姿态、眼神等等。
这些非逻辑、非理性因素在实现社会沟通,实现社会认同过程当中比逻辑和事实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更大、更重要,这可能是今天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5G时代实际到来的时候,如果我们对于非逻辑、非理性因素还缺少把握能力和应用能力,那么我们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视频主流化迫在眉睫。
数据本身会成为我们未来最重要的一种能量
5G时代的高容量意味着接入各种各样信息的传感器会越来越多。一个结果就是传感器会成为社会传播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来源和信息生产者。
当传感器无所不在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大量的数据会为整个新闻传播实践进行数字化、数据化的全新改造。
因为数据可以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状态、事件,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进行描述、定义,并且对它的需求进行某种推断、计算。
这样的一种无所不在的数据将成为未来我们进行新闻传播的动力和能量所在。在未来的传播领域、内容生产领域、市场运营领域,数据和大数据都会成为一种标准的配置。
数据本身会成为我们未来最重要的一种能量,“数据霸权”恐怕在未来传播时代会成为真正的现实: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数据的主控权。

来源:新华网
作者:喻国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CTR媒体融合研究院专家。

来源:传媒一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vTSnXK2uR0CCPYhNGoB1w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2-23 13:43
【案例】

美国《促进在5G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法案》草案中译本




为提升美国在5G基础设施和系统方面的领导地位, 18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促进美国在5G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法案(2019)》。该法案旨在加强美国在5G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明确了美国及其盟国、合作伙伴应在第五代及下一代移动电信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国际标准制定机构中保持参与和领导地位;美国应与其盟国、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促进第五代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基础设施的供应链和网络安全;在美国及其盟国、合作伙伴之间保持电信和网络空间安全的高标准是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要求。


在数字经济时代,5G成为了中国、美国及欧盟争夺的对象,这不仅涉及财富,而且也涉及国家主权及国家安全。

该法案主要针对的对象正是中国等所谓的威胁美国国5G领导地位的国家,其立法目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要打压中国的5G产业。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和“国家主权”的高度来应对!我们要对美国“知己知彼”,在全面了解美国相关立法动向的基础上,强调用“法律的手段”反制美国,实现“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

基于此,DataLaw成立本译组,专门对《促进美国在5G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法案(2019)》草案进行全文翻译,以期为数据法实务界及理论界的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借此机会向所有译校者的无私奉献致敬,他们分别是:李烨茗、林鑫等数据法同仁。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

以下是美国《促进在5G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法案》草案全文:








来源:微信公众号:数据法盟
作者:何渊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VHwAJutP0RnAA2-NyOvsw

编辑:冯梦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4-26 16:15
【案例】

马斯克放话:6个月内公测卫星互联网!颠覆5G的将不是6G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HBPPEzpx_2kJbZaD9JQlA
4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SpaceX日前成功发射了60颗“星链”(Starlink)互联网卫星,这是该公司致力于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计划的又一重要步骤。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该公司将在3个月内开始对“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启动内部测试,在6个月内对这一服务启动公开测试。
马斯克当地时间423日发布的推文表示,“从高纬度开始,内部测试将在3个月内开始,公共测试将在6个月内开始。”
他没有透露测试计划将在哪些地点开展,不过,马斯克曾表示SpaceX的“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今年将首先在北美推出。
SpaceX首批v0.960颗“星链”卫星于20195月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 首批v1.060颗星链卫星在那之后不久也设计成功,并在201911月发射成功。在随后的5个月中,SpaceX完成了6v1.0版“星链”卫星发射。截至目前,SpaceX已经发射422颗卫星,其中在轨运行有360颗“星链”卫星。这发射的422颗卫星中,其中415颗仍在运行,其余的已在过去几个月中脱离轨道。
SpaceX的“星链”项目最终目的是,为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服务,包括从深冬北极到澳大利亚内陆中部——这些地方的消费者截止目前基本上还得不到充分的互联网服务。最终,SpaceX的“星链”卫星在轨运行数量可能会达到4万颗,满足数以千万计或数亿计消费者的需求。但SpaceX称,最初的目标将只是覆盖目前互联网服务“不稳定、昂贵或完全不可用”的地方。
目前,尚不清楚内测和公测将分别开放给多少测试人员使用。不过,内测开放的范围肯定会包括SpaceX和特斯拉两家公司员工及其家人。
报道称,内测开放的测试人数将在大约100010000人范围,而公测不会低于10000人。公测会逐步地转向星链互联网服务投入完整地运营,也即任何希望获得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的消费者(在覆盖范围内),都能够迅速获得网络服务。


来源:微信公众号 星火相连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HBPPEzpx_2kJbZaD9JQlA

编辑:贾梦琪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4-28 23:02
【案例】

5G案例

马斯克的第三批星链Starlink 过境中国云南实况,这是改变世界的开始,当几十颗异常闪亮的星星排成一列,匆匆划过夜空时,许多人惊得目瞪口呆,忘了许愿,因为人们看到的并不是天琴座流星雨,而是60颗Starlink马斯克星链卫星。计划发射12000颗卫星的全球无死角,高速免费 wifi时代到来,意味着网络围墙将形同虚设。美帝跳过5G直接进入6G时代,目前已经达到测试状态的420颗卫星6个月内进行公测,先从高纬度地区开始切入。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5-1 21:47
【案例】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6-9 16:39
【案例】

大众传媒如何与5G并跑




  5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今年的“委员通道”采访活动采取网络视频的方式举行,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现场“隔屏”回答记者的提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中心 供图


  519日,新华社客户端放出今年两会报道“大招”,宣布首次使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讲述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故事。

  5G技术,万物互联。信息爆炸时代,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新闻性期刊等大众传媒,如何做到既快又好地传播信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两会代表委员。

  5G给大众传媒带来格局变化

  疫情期间录制出10集系列广播剧《声生不息,共同抗疫》的全国人大代表吕卉,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广播剧创作室主任。吕卉告诉记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创作计划,也让她体会到互联网新技术的魅力。

  以往习惯在录音棚里、话筒前工作的配音演员们,现在打开手机视频连线,顷刻间北京、武汉、合肥……天南海北的演员就可以隔空同步排练。这种变化的确是一种创作模式的突破。

  吕卉说,从题材筛选、剧本定稿、音乐设计,到进棚录制、音效对白合成,以往线下聚集、多工种合作完成的广播剧录制,如今依托科技红利,一条“云排练”“云录音”的新路子赫然展开。

  互联网新技术带来的突破,对于传统报业同样如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日报》副总编辑李学梅认为,5G技术在拓展媒体的信息感知的同时,也在为一线记者赋能。

  曾经深入非典现场报道的李学梅颇有感触地说,记者可以借助“人-机-物”等多元信息采集点对全要素信息实时获取并智能处理,实现智能感知、全方位采集、现场分析。比如,新华社用5G+AR直播眼镜,在大会现场识别目标对象、获取背景资料;人民日报社用5G+语音识别终端,在新闻现场实现实时语音采集和现场翻译、校稿。

  在李学梅看来,5G技术还将提升媒体的生产供给、传播、表现能力。比如机器写作、自动翻译、自动校对等人工智能,将进入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5G高速传输能力,会让新闻选题、生产和传播的周期大大缩短。大众传媒向全景化、参与式、多感官的“沉浸化”方向发展,意味着受众不再是读新闻、看新闻、听新闻,而是触摸新闻、闻新闻。

  5G时代,报、网、端、微、屏立体化格局更加稳固。相信未来大众传媒将会发生更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今天的我们料想不到的。”李学梅说。

  5G下大众传播如何既快又好

  5G技术给传统大众传媒格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传媒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多,代表委员们也谈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认为,5G技术必然使大众传播的速度和方式更快、更多,但传媒的根本在于内容和信息的价值,因此传媒人一方面要充分学习、掌握、用好新技术,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精神产品价值最大化。比如工人日报客户端曾经发布的《为明星应援,小学生成了谁的“木偶”?》,因呼吁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社交平台企业以社会责任为重、教师应遵守职业操守等社会热点,当日工人日报微博点击量达数千万。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读者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富康年表示赞同。富康年认为,5G技术下内容为王仍不过时。出版人要坚持提供更高品质内容,用更好的介质、更好的手段,把优质的内容奉献给广大的读者。

  在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成为新的传播趋势下,主流媒体要做好碎片化信息海洋中的“定海神针”,就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锦庚介绍道,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以微信公号“东岳客”为抓手,通过与《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微信等媒体融合传播,已形成多元立体的传播格局。

  大众传媒如何抓住发展机遇

  2019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如何做好这项课题?富康年认为,5G时代出版物特别是富媒体产品会更加丰富,用户体验感会更明显,各大出版单位切勿错过这个转型升级机会。

  富康年以人才建设为例说,以前出版单位人才结构比例中,可能编辑型人才、营销型人才、策划型人才较多,5G时代到来后出版单位必将考虑增加技术型人才比例,技术资金投入也会加大。

  事实上,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科技,已在推动影视产业快速升级。调查显示,2019年有74%的消费者习惯在手机上观看影视剧作品,而在5年前这一数据几乎为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光明认为,此数据说明科技革新带来的文化娱乐消费领域的巨大变革正在发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重构电影作品的消费方式与产业结构,电影作品正在冲出影院,走向更加广阔的家庭和个人放映场景;手机、VR头显等新型观看终端也将在未来成为电影作品发行放映的重要潜在渠道。

  如此态势下,侯光明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电影产业提出的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加速了电影制作拍摄虚拟化、协同工作远程化、发行播映渠道广泛化的进程,当下电影产业唯有积极转型升级,才能拥抱未来市场格局。



链接: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6335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章红雨 孙海悦 袁舒婕 郝天韵


编辑:邱亚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9-26 15:00
【案例】
楼继伟:现有5G技术很不成熟,数千亿级5G投资找不到应用场景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表示,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是必要的,但有些方面过度超前,抬高了用户成本或不可持续的公共部门债务。现有5G技术很不成熟,数千亿级的投资已经布下,而且运营成本极高,找不到应用场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难题。
来源:界面新闻
链接:https://m.jiemian.com/article/5033907.html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10-17 09:02
【案例】
华为常务董事罕批中国5G存在假、哑、差



5G网络基地台主要供应商华为的常务董事丁耘近日表示,中国的5G服务与韩国等国家有相当差距,而5G用户体验则存在“假、哑、差”等问题。
华为常务董事称中国5G存在假、哑、差问题。该报道综合新浪网今天消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丁耘昨天在“202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指出,中国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5G网络,但与韩国相比,5G服务的用户体验、覆蓋率和获利等仍有差距。据丁耘表示,中国5G下行速率(收到数据的速率)平均约270Mbps,低于韩国的600Mbps;中国5G用户渗透率仅约8%,韩国则达25%。
此外,丁耘说,中国的5G服务还存在“假、哑、差”等问题。有些用户手机上有5G标志,却未接入5G网络、拨不出5G电话,或是讯号会频繁切换。据丁耘还说,韩国启用商用5G网络后,每个用户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约成长37%,韩国3家电信商的利润今年上半年出现两位数成长,而中国5G网络营运尚未有明显的商业回报。
另一方面,他表示,中国5G网络的营运成本也是问题。由于5G设备会让基地台耗电量大增,对供电系统形容巨大负担,而中国目前约有32%的基地台电源功率不足,部分地区基地台所需的电池容量也不够。



来源:微信公众号 行观者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GCB_7cy0fGVD4vlVPPV8Q

编辑:贾梦琪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1-1-4 15:50
【案例】

5G沦为鸡肋,三大运营商选择性关闭5G基站,盛宴还能狂欢多久


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5G通信技术,依靠的是华为的不懈努力,在2G3G4G技术落后于欧美的时候,华为在5G领域奋起直追,但是却依然无法打开巨大的欧美市场,美国、英国等多个欧美国家纷纷宣布弃用华为5G通信设备。


目前,中国的一线城市已经基本全面覆盖了5G信号,很多的二三线城市也建立了5G基站,这归功于三大运营商的巨额投入,相对于4G来说,5G无疑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更高网速、低延时高可靠等,但是劣势也非常明显,由于5G的通信带宽、码率远远高于4G,直接导致信号传输距离锐减,要实现同等区域的信号覆盖,5G基站的密度会是4G3-4倍,在基站电耗方面也大幅增加。


简单点说,就是大幅增加基建成本,这也使得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资费远远高于4G套餐,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大运营商的5G业务都处于入不敷出的情况,近期三大运营商纷纷表示将选择性关闭5G基站,为的就是节约电费,降低成本。


从当前5G通信业务的运营情况来看,很显然各大运营商都很艰难,一方面是巨额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是用户根本不买单。由于5G的高额成本,就算是全民都用5G套餐,也必然要大幅增加通信资费才能保障运营商盈利,更何况目前根本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高额的5G套餐。


可以说各大运营商从2019年开始就大力推广5G业务,从铺天盖地的打广告,再到发动营销人员疯狂打电话推销,有的运营商甚至针对小县城的用户也进行5G推广,可笑的是县城里面连一个5G基站都没有。但是大部分用户依然不会买帐,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多花钱去买一个完全没有必要的服务。


毫无疑问5G将大有前途,未来物联网、无人驾驶,都要通过5G通信才能实现,但是在当下,针对普通民众而言确实没有大面积推广的必要,疯狂建基站只是运营商的一厢情愿,根本没有考虑用户的需求。


在手机终端方面,中国的手机制造商也是全球率先推出5G手机的群体,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手机制造商早早就推出了5G手机,然而基本上沦为了鸡肋,高额的价格买来的5G手机却没有用武之地。而美国的苹果公司显然是冷静有理性的另类,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急于推出5G手机。


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5G技术尽管已经成熟,但是市场却没有打开,或许还没等到市场真正接受5G的时候,6G就已经出来了,这场5G盛宴,不知道还能狂欢多久!


来源:微信公众号特色关注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nEmCEv6-Li_QQq9pkKtTQ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1-7-10 21:21
【案例】

5G盛宴,皇帝的新装

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认为5G普及的速度如此之慢是因为运营商的不作为,因为他们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拉拢客户上。最近很多人开始吐槽运营商客服对用户的热情空前的强烈,不仅经常收到5G套餐升级的宣传短信甚至还经常接到人工客服的致电。
去年的时候,华为以救世主的姿态带来了5G,这时候大部分人认为我国能在落后4G3G2G的情况下首次反超拿到了5G。这与华为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关系,所以华为被送上了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头把交椅上。
5G也成了国人diss其他人的利剑,当时各种各样的宣传口号让5G传的神乎其神,甚至5G还成了中国崛起的跳点,似乎掌握了5G就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关于5G的消息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甚至容不得一丝质疑。
在进入2020年之后,同样拥有5G技术的国家也开始5G的建设,而国内的5G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5G基站数量已经接近60万个。而这个数字还在以周为周期快速增加着,俨然5G一副马上就普及的架势。而且按照这个速度来看在今年年底全网5G网络的覆盖的初步实现基本可以完成。
然而此时却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当初对5G网络的描述用尽了各种形容强大的词汇,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在一些已经覆盖的城市中,用户并没有感受到5G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多大变化。即使在5G网络的特长速度上,也没有让用户体验到飞一般的感觉。
记得当初苹果的首席执行官库克曾在iPhone11的发布会之后唱衰”5G,认为5G目前的情况并不稳定,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待解决。现在想起来国内对5G的宣传确实有些夸张。
我们回顾历代网络的变迁,最开始给我们的感觉也仅仅是网速的变化,当网络实现完全覆盖的时候,那些基于网络为基础的产品才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在消费者的生活中。
而新旧网络的交替下,基于5G网络的产品还真的为数不多,其中除了技术还不成熟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当初库克说的那样,5G市场的生态还很糟糕。
我们听到关于5G描述最多的无非就是它的下载速度很快,但是包括首发者华为在信号质量这块也是很完美地规避了。所以,即使号称信号非常强大的华为手机,在换上5G卡的时候,也频繁出现无服务重新连接的情况。
5G的劣势相比较4G而言尤为的明显,由于5G信号的通讯宽带、码率都远远高于4G,所以最终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信号传输距离的锐减,甚至其穿透性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虽然随着基站的增加这一状况明显得到改善,但是对此三大运营商也只能无奈地在心中说一句:MMP,吹太狠了。虽然5G作为未来的趋势,其市场前景很广阔,但是目前的生态建设无疑是一道难度SSS的关卡。
因为5G的劣势,单单是在解决信号差的这一个问题上,运营商就要付出超越4G3~4倍资源。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耗电方面,其增长比例完全是按照倍数来递增,而且在去年12月的18日,工业和信息化原部长李毅中曾表示:5G网络的建设需要600万基站。
我们以这个数据为基础,三大运营商均摊每家要投入200万个基站,而200万个基站的电耗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换回来的就是5G套餐的高资费,但是这依然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三大运营商的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因此在前不久三大运营商联合表示将选择性关闭5G基站,从而达到节省电费的目的。
即使各大运营商在2019年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大力的推广5G业务,从铺天盖地的打广告,再到发动客服电话推销,甚至就没有一个5G基站的小农村都不放过。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很少有人愿意为5G买单的局面。从用户角度来讲,这很好理解,因为对于一个间歇性4G都可以满足生活使用场景需求的人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多花钱去办理一个多余的服务。
所以我时常在想,这场由华为导演的5G盛宴该如何收场?众所周知每项技术的研发,势必要经过消费阶层这一环节,因为技术革新的最终对象是用户。不管是个人或是集团企业也好,技术的最终呈现方式是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的好坏完全可以决定你这项技术的生与死。
所以华为确实带来了5G,但是这场盛宴的代价是拿出了生产阶层的利益和用户阶层的利益,成就了一个华为。那么,这场人工导演策划的盛宴该如何收场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告非说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CsfTWd7XwnEpJc_OrEYMg


编辑:王奕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