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新闻伦理第一次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18 22:22
标题: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新闻伦理第一次作业
摆正权力与责任的杠杆

周晓文 20162513010

新闻从业者常被人们冠以“无冕之王”的称号。在西方社会,新闻媒体更意味着“第四权力”,同立法、行政、司法一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人们的印象深处,记者充当着为民请命的角色。将一支笔挥洒为一方利剑,惩恶扬善,打抱不平。正所谓,“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现实情况是,“第四权力”多半是徒有虚名,所谓的新闻理想也似乎成为了一个永远遥不可及的梦。“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指导下,媒体纷纷将“收视率”和“发行量”视为追逐对象。“成本极小化”口号的提出,更是催生了简单化、标准化制作。节目之间互相模仿,内容形式照搬照抄,丰厚的经济利润背后折射出的是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因而,有关新闻媒体及从业者的不良事件不断发生。从有偿新闻到虚假报道,从媒介寻租到无数“标题党”的诞生,每一种业界丑态无疑绕不开一个字,对“利”的追逐。当一个矿难现场出现成批的记者排队拿“封口费”,无视生命的安危及事实的真相;当一场产品发布会出现“收红包是正常,不收红包是‘怪胎’”的情况,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个社会的媒体怎么了?记者又都怎么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媒体行业的道德滑落完全是自行的。因为除了市场经济的吸引和法律道德的“自尽”以外,没有任何一种力量会迫使它陷入如此地步。市场经济强调以利益为中心,媒体所标榜的“内容为王”逐渐被演变为“受众为王”。从新闻选择到具体操作流程和规则,完全以受众的喜好为导向。我们说,这是一个强调注意力的时代。抓住了受众的眼球,就意味着抓住了成功之门的密匙。为此,媒体纷纷大显身手,使出浑身解数。但是,有一些媒体大肆渲染,滥用煽情。更有甚者,不惜捏造事实,制造假新闻,完全置新闻理性于不顾。

不可否认,竞争日趋加剧,媒体随时都有“关门大吉”的风险;“自负盈亏”的市场压力也让许多媒体大喊吃不消。“顾客的口味越来越挑剔,媒体行业越来越难混”,这是事实,也是不可扭转的趋势。但是,切不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当我们高呼新闻自由的口号,当我们抱怨僵硬的体制束缚,这是一个有良知、有操守的媒体人的呼声。可是,如果将权利当做侵权的借口或是个人的摇钱树,那便是一种失德、失范。

我们说权利与义务向来是统一的,对媒体行业而言,这份义务便是一种责任。权利由公众而来,寄托着嘱咐与信赖,用以监督政府,维护公众利益;揭露黑暗,弘扬社会正能量。当生命在一份红包面前变得微不足道;当记者成为纯粹的“拜金者”,见利忘义,我们扼腕叹息。
   
    会存在“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也定会存在不忘初心的媒体人,誓死捍卫正义,勇担社会责任。一碗水,要端平。责任之路,媒体还需从心开始。

【点评】
主要谈媒体道德衰落及其原因,不是我们作业要求的核心原则问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19:19
最可怕的不是失真 而是失去了求真的精神
                                                                                                                                    韩亚雄 20162513033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当然不只是真实性,但真实性毫无疑问应该是传媒业最重要的价值原则。新闻报道作假了,所谓的客观、平衡、社会责任云云就都成了无根之萍。尽管新闻业界和学界对真实的定义尚有不同,但对真实的追求却是无可置疑的。

在新闻活动中,完全不出错是不可能的,抛开记者主观因素不说,复杂的客观因素也常导致新闻的失真。除过主观故意制造虚假新闻,新闻偶有失真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失去求真务实的精神,新闻媒体就必将从社会公器的神坛上跌落下来。

在刚刚过去的央视“3·15晚会”上,央视曝光“无印良品部分进口食品产自日本核污染区”引起轩然大波。然而,无印良品做出回应,质疑央视报道的真实性,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随后也发出官方回应:未发现无印良品产品来自日本核污染区。此时,一直高高在上的央视也只能用长久的沉默来回应人们的嘲笑。

央视的报道并不是第一次失真,以往的的失真新闻最多招来一些指责或谩骂,然而这一次,除了指责,网络上还有一大批对央视的嘲讽,这些嘲讽表达的是对央视的不屑。人们也完全有理由对央视的这则报道表示不屑:进口食品必须贴中文标签,而用中文标签覆盖原产地也是惯例,央视记者不知道这一常识尚属情有可原,但是,把无印良品公司地址当做产品产地,这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事实性错误,从而被无印良品轻松打脸。事实上,这种事实性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它完全不需要深入的调查,甚至只是上网查一下都能确认。之所以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无非是因为当事记者的懒惰。另外,明明是顺利通过海关的进口食品,央视在发觉它有问题的情况下,居然没有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入调查就草率报道。在我看来,最难听的谩骂也胜过对权威的不屑,毫无疑问,在这次事件中,央视的权威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央视部分记者严重欠缺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这种完全是主观因素导致的新闻失真,不仅是对无印良品公司和社会大众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央视乃至整个新闻事业的不负责任。来自社会各界对新闻事业的指责和不信任,央视固然首当其冲,然而,不用怀疑,站在我国新闻事业权威性塔尖的央视出了这样的事故,整个新闻行业也必然遭受牵连。

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任重道远,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真实,怎么样才是实现了新闻真实,这些问题尚待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讨,但真实性自新闻事业诞生起就是新闻的生命,即使是过去的黄色新闻、政党报纸也不敢撕去真实性的外衣,在新闻事业越发壮大和走向正轨的今天,真实性更应该被时刻强调,求真精神更应该被刻到新闻记者骨子里去。

【点评】
结合最近的案例分析新闻伦理的核心原则,比较通俗,也能说明问题。不足的是案例分析长了,理性思考少了。只拿一个事例分析问题,说服力好像也不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2:39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刘梅 20162513004t

我认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凡事凭良心说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媒体被界定为党和国家的宣传工具,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有义务有责任对事情的真相进行公开,这是新闻媒体的重要标准之一。有些事件通过媒体的真实报道,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清楚事情的真相,还原事情真相,是新闻从业者的职责。

所谓“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听众或者观众阐明某种思想或观点。在新闻叙事过程中,现场目击、亲身经过讲述、口述实录、最具现场感和逼真性,也更能体现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在具体的工作中,新闻记者具体生动的描写现场情景,为听众展开生活画面,可以增强新闻的说服力和感染性。新闻记者用事实说话,才能得到观众的尊重。

现在,有的记者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中没有能够很好地遵守职业纪律,有的自恃有采访“特权”对相关部门居高临下,有的倾向性采访“拉偏架”,有的选择性监督谋私利,甚至有的敲诈勒索、有偿不闻。凡此种种使舆论监督变了味,记者的职业素养也被抛之脑后,常常为公众所诟病。记者手中握有媒体,受到公众的高度信赖,不容些许私心。记者只有秉持公心才会赢得信任,像“防火防盗防记者”、“记者是最坏的”诸如此类的言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阶层民众利益诉求频繁。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职业理想的记者,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压力,而在深挖事件真相的过程中,常常会得罪权势人物,随时面临着人身和职业风险。尽管社会的环境错综复杂,记者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记者还是应该用事实说话,用事情真相来赢得观众的尊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归根到底,记者群体只有牢记使命职责,真心服务人民群众,才能不断改善职业形象,获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用事实说话,凡事凭良心说话,这是我所认为的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点评】
事实是什么,说话是什么,为什么用事实说话就是新闻伦理核心的价值原则?议论容易,议论的基础是打开问题的门,哪怕是一个缝隙也行。加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2:40
论新闻人该有的人文关怀追求

龚莉 20162502006t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而当谈到传媒业的价值原则时,它是首先进入我脑海的关键词。从严格的新闻学定义的角度,人文关怀并不是诸多核心新闻价值之一,比如客观、真实、新鲜、有趣等等。然而我偏爱这个话题,是观察到在如今随技术更新而加快了发展脚步的传媒界里,作为信息与真相传递者的新闻人,在事件面前常常急于追赶时效,急于呈现趣味,不能放“慢”步调,用“心”报道,将报道对象作为人的存在加以思考。  

阿伦·布洛克曾定义,人文关怀即将焦点放在人的身上,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都是对人的尊严的尊重。简言之,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存在意义,以及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这就注定新闻人要懂得尊重,懂得从细处着眼,关怀苦难,用心体味每个事件主人公的冷暖。

相信大家都熟悉阿多诺的一句话,“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一种‘野蛮’”。换言之,他认为在奥斯维辛之后以冷漠的姿态对待人类的苦难与罪恶是野蛮的。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奠基人,阿多诺的这句话想必是充满批判意味的,也是值得新闻人作以反思的。新闻人存在的意义何在?人文关怀的意义何在?

记得看过广州日报的一则报道《女子患怪病身长蛇皮脚如炭 治愈率极低》,报道中配有女子病状的特写图片,并辅以及其细致的描述:嘴巴张开合不上,露出牙齿,手指溃烂弯曲,左脚黑漆漆的,表面上又干又黑、又红又肿并且霉烂,脚趾骨已经坏死。记者将刻意的惨状离奇呈现给读者,并加入过多的夸大,让人觉得恐怖恶心,这早已违背新闻的初衷。
去年4月,网上流传一份云台山景区发布的通告称,上海籍游客翁懋在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潭瀑峡景点出口处,被一块猴子蹬落的石头砸中脑部,不治身亡。网友及媒体发现,逝者翁懋曾任上海冠生园集团董事长。于是,“猴子”以及逝者的身份成为某些媒体报道的噱头,出现了“猴子砸死董事长竟是大白兔奶糖董事长”“活久见!冠生园董事长被猴子砸死 网友:猴子大闹天宫了?”等标题,使一桩意外事故变成博人一笑的社会奇闻。更有媒体使用了《上海冠生园董事长被猴子弄死》的报道标题。游客遇难不幸身亡,无论如何都是一起悲剧。而部分网媒以戏谑、调侃的口吻来报道这则消息,不但不恰当地挑动社会“仇富”“仇官”情绪,更是对逝者的不敬,违背了尊重生命的社会良知。
如今“标题党”现象愈演愈烈,与网络时代媒介技术变迁不无关系,吸引受众眼球成为媒体人获得点击量的“价值追求”。无可厚非,呈现有趣味性、接近性的新闻,是新闻人的专业追求,但前提是,不能违背新闻人最基本的新闻素养和人文关怀理想。
雅思贝尔斯曾说,“人们作为烈士死去,却又不成为烈士,只要无人作证,永远不为认知。”“苦难”必得在新闻人的“见证”中作为无法回避的“真”进入我们的生活,而新闻人的使命便是真实地“见证”今天发生的事情,让今天成为以后可“见证”的历史。所以,我十分赞同鲁迅先生的话,“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这才是新闻人存在的意义。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喜欢猎奇式的快餐式的信息,但往往其会使我们“消化不良”,无良新闻人却乐此不疲地迎合着这些忠实受众,用“无知”与“冷漠”侵蚀人们的心灵。而真正的新闻却是一道恰到好处的营养餐食,有对社会现实的体味,对苦难的“洞见”与“关怀”,以及对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正如喻国明先生所说,新闻人要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倘若社会的瞭望者都不知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文关怀,那么要瞭望者有何用呢?

【点评】
开篇不错。如果照着开篇的路子写下去,你的这个作业会很不错。遗憾的是,文风转化太快,后面再也没回归前面的叙事语体,有点西装配运动鞋的感觉。关键是,你忘记了前面的“人文”这个关键词。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05
浅议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20162513039 刘果果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核心概念,“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基础,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我国,徐宝璜先生在其著作《新闻学》中就曾提出:“新闻须为事实,此理极明,无待解释,故凡凭空杜撰闭门捏造之消息,均非新闻。”[1]西方社会,更是把“真实性”拔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真实性”不仅是对于新闻报道的客观要求,更是新闻伦理的一种体现。而在今天,新闻失实现象有发生,再次谈论“新闻的真实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闻真实性的意义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其著作《新闻学原理》中曾讲到:“真实性就是判别真正新闻的准绳。”[2]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一个首要前提就是要“真实”,不真实的东西,再怎么加工处理也无法成为新闻。可以说,新闻真实性贯穿于新闻生产的整个流程中,从记者获取消息源,到记者采访,到写稿,再到编辑审稿、发稿,在这每一个环节中,“真实性”都是必须铁门坎,即便是虚假新闻被发出,一旦被发现,也需要及时撤回并由相关媒体向受众道歉。不管新闻事业如何变化,归根究底都是要报道真实的新鲜的事情,就从这一点来谈,没有“真实性”也就没有新闻,因而,“真实性”也被称为新闻的生命。虽然说新闻报道达到“事实真实”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无限趋近“事实真实”,追求“真实”,确保报道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几大要素的真实可靠是媒体必不可少的功课。因而,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石,真实高于一切,这即其意义所在。

二、现实问题:虚假新闻泛滥

回顾2016年,假新闻频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1月4日澎湃新闻发布消息称:“2016年1月4日30分03秒,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发生6.9级地震”;2月7日,@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发布《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到第一顿饭后想分手了》,之后以“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为主题的新闻就在朋友圈疯传;一周后,由《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发表的名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返乡日记》宰经过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转发后再一次吸引受众眼球,引起网民的广泛热议。基本上每一个月都有1——2条热门的虚假新闻受到关注,然后在证实为虚假新闻后,相关媒体又出面道歉,受众对于这样的流程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一方面,虚假新闻泛滥是由于互联网带来的改变,使得信息获取渠道更加顺畅,提高了受众辨别新闻真假的鉴别力;另一方面,虚假新闻的出现就是媒体的失职,是对“新闻真实性”的亵渎。任何新闻,如果被报道的事件本身就不具备存在性,那毫无疑问,这就是虚假新闻,是谎言,因此,它不能称之为新闻。因而,如果违背“真实性”原则,新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还何谈客观性、趣味性、接近性等等其他原则了?

有的网民表示:“老师不是以前的老师,记者不是以前的记者了。”“真不愧是无冕之王,但是现在的‘王’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或许他们不知道,有些东西报道出来,就会影响许多人。”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基本都是在批评记者职业素养的缺失,指责媒体“抢新闻”心态胜过传媒责任心的。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虚假新闻泛滥的时代,也正因为虚假新闻的频频出现,更现实出“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性。在社交媒体时代,拥有话语权的不止记者,每一个人都能通过社交媒体发生,报道公民新闻,普通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对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认识不深刻,因而网络传递虚假信息的现象也愈发严重。但是,记者作为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对自身有着更高的要求,“新闻真实性”作为新闻传播理论的“元命题”,如果连真实性都不能保证,如果连真实性都可以弃之不顾,哪新闻还有何存在的意义。

三、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不管媒介技术如何发展、新闻报道形式如何丰富,新闻的真实性始终都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对于新闻报道还是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保障新闻的“真实性”都是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原则都得不到遵守和保护,那新闻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美国报纸主编协会采用的新闻伦理规约中谈到:“对读者诚实是所有配称为新闻事业的新闻事业的柱石。”[3]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西方和中国,“新闻真实性”都在一段时间里被束之高阁,但经过事实的检验,经过辩驳讨论,最终,“新闻真实性”的地位都是难以撼动的,一切的真理都是经得起检验和辩论的,而“新闻真实性”也在经历无数的检验中获得了认可,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特点,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范,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在虚假新闻泛滥的现实背景下,对“新闻真实性”再思考,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变得尤为必要。




[1] 徐宝璜著.新闻学[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

[2] ]彭菊华著.新闻学原理 第2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3] 陈艳辉. 对“新闻真实性”概念的梳理[J]. 新闻前哨,2010,(11):43-46.

【点评】
思路清晰,层次递进,看似不错。问题是,这个题目和我们课堂的作业有点远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08
新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准则

陈子祎

20162502002

新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准则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新闻传媒业”的“价值”准则都有哪些。相近的概念有:(1)新闻价值。郑保卫将其定义为“事实信息适应和满足公众兴趣与需要的各种兴趣与需要的各种信息要素素质的总和”,包括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显著性;(2)新闻职业价值理念,如新闻自由、客观性报道、社会责任等(马义、张培,2009);(3)新闻传播行业的从业准则,包括公正、客观、平衡、真实等要求(陈力丹,2014)。

这些都是达成共识的一些“价值”或者“准则”,对这些概念进行比较之后,我把新闻传媒业的价值准则确定在新闻传媒行业的基本准则中。要从公正、客观、平衡、真实中挑一个“核心理念”出来,我认为是真实。

新闻是否真实对新闻价值具有一票否决权,新闻传媒业最首要的任务也是保证自身发布消息的真实性。虽然现在学界每年都会总结出《某某年度十大假新闻》,但是我认为就微观上的单篇报道来说,由于行业自律和他律的加强,新闻作品在真实性上无疑是在进步的。

最近在查询近代通讯社的资料时,在李良荣1982年发表在在《新闻大学》的一篇论文——《从“原始失实”到“官方谣言”——旧中国资产阶级报刊真实性问题的历史考察》中看到不少荒诞的新闻造假。其一是民国时期电信事业发展,但发得起专电的只有少数几家大报,其余各报就只好“各显神通”了。文中写“北京有家通讯社,墙上贴着全国名流的名单,当编辑部发不出稿件时,就在名人头上动脑筋,编个专电骂他一通。然后在他的名字上打个红圈,以便下次编专电时留心一点,不要自相矛盾”。更有内战时期,国名党的中央社仅于19365年4月一个月之内,就五次宣告红军被全部歼灭;4、5两个月间,三次宣布朱德毙命。不由让人发问:红军到底有多少个主力,朱德到底有几条命。

现在当然不会有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事故”出来,别有用心者精心炮制出来的假新闻和谣言往往还能被广泛传播。但我认为这种单篇的新闻失实并不是当今新闻传媒业的主要问题,新闻传媒业面临的挑战在于宏观上的媒介镜像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偏差。为了吸引公众、追求盈利,体育新闻报道盛行“身体写作”,不堪入目的色情语言大行其道;意外事件突发,媒体带头引导以暴制暴言论刺激网民情绪;罔顾社会责任,给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各种地域的群体贴标签,新闻报道中出现与现实不成比例的失德老人、熊孩子、失联女大学生、流氓教授······如此种种,误导了公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也间接作用于现实。

另外,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何时何地的事件都有见证人,与吃瓜群众的现场直播相比,新闻传媒业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较为深入客观地考察并呈现真实。

综上,我认为新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准则是真实。坚持践行这一准则,新闻传媒业才能肩负起社会责任,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点评】
开篇有悬念,思路清晰。文中有史料,有今昔对比。这是有点。可读后总觉得后面的论证有点仓促。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10
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原则

姜雯   学号:20162502005t

最近几年,中国的新闻传媒业竞争愈发激烈,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战略性问题。其内核必须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任务相适应进而在行业竞争中发掘自我优势,占据一方天地。这也意味着,中国目前的新闻传媒业的竞争已不是单纯表面上的竞争,而是深入到“核心价值原则”上的竞争。“核心价值原则”决定者中国新闻传媒行业的根基所在,所以核心价值原则是我国传媒业界和学界非常值得关注与思考的一个焦点。

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原则是当代新闻传媒发展的客观趋势。它是支撑新闻传媒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体系,也是从起源到发展过程中自觉整合与适应外部世界的一种结果,这种总结性的结果最后溶于新闻传媒的血液中。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原则并不是市场经济下传媒斗争的产物,而是在斗争中如何解放新闻生产力,从而提供真正符合民众的新闻信息,为社会的良好发展提供正确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其核心价值原则必须以“真实”作为基本原则。新闻传媒可以算作是“特殊”的行业,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谨慎地陈述与追索。

“真实性”是新闻传媒核心价值原则的根本标准。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本身就肩负着一种责任,即既要对社会负责,又要对每一位公民负责“真实性”决定着新闻传媒在传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在受众中的信誉度,也决定着新闻传媒自身的主观影响力。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新闻传媒的报道决定着舆论导向,那么“真实性”在其传播过程中决定着传媒舆论能否发挥引导作用以及舆论导向能否产生效果的保证。新闻传媒报道一旦失去“真实性”这一立本之根,意味着其终将也会失去受众的信赖与支持,最终将无法在受众市场中生存。所以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真实性”首先是核心价值原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传媒业的无形资产。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随着市场经济下,传媒行业的竞争性愈发激烈化,很多媒体受之利益的诱惑,为了经济的利益而去单纯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从而放弃了对新闻真正价值的考量。近年来,不真实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一些媒体不查证实事件的真相就加以报道,甚至为了经济利益出现了“有偿新闻”,这些做法都违背了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原则——“真实性”。经过事件发酵的过程,受众终会了解事情的真相,那么新闻传媒的社会地位就会被动摇,使其社会影响力大打折扣。

新闻传媒作为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殊产业,它的生命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应该秉持着“公正、客观、真实”的信念,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价值原则,不仅仅是生产出丰富的文化产品来服务大众,滋养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的是培养大众对待新闻事件客观理性的态度,有取舍有判断的吸收信息能力,对社会发展有一个前瞻性。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原则建立与发展是一个滴水穿石的长期坚持的过程,新闻本色无法逆转,市场经济的洪流也无法逆转,在如此社会大背景下,新闻传媒的未来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必须谨记“真实性”这一要素,围绕这一核心价值原则,坚持新闻传媒的良性发展。

【点评】
这个作业内容还行,最大的不足是标题不好,冷冰冰的,并且像是个半截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12
新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

胡宸豪   20152513026

在目前新闻传媒业盛行创新和竞争。 其实文德、文品、文风应当成为一个传媒人追求的核心文化价值,是传媒业长期发展、不断创新的必备要素。创新、竞争与文德、文品、文风既不对立也不矛盾,既不冲突也不摩擦。创新和竞争脱离了高尚的文德、优秀和的文品和良好的文风不但无用,还会带来灾难。所以说文德、文品、文风应当成为一个传媒人追求的核心文化价值。

文德:真实、立公、诚实讨论文德问题很容易像是在说教,也容易成为一种简单的思想灌输,但我觉得探讨文德的问题,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和思想上的亲和。文德问题对于每一个新闻从业者来说,不应该仅仅是外在的要求,也应该是个人的内在需求。文德是道德问题,但在一些方面又超出道德范畴。那么,什么是文德呢?

1.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原则

真实不仅仅是做新闻的基本原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但是,世界上的一些事情却经常违背这些基本常识和基本原则。衡量新闻从业者是否具有高尚的文德,首先要看对真实性原则的态度和行动,没有真实就谈不上有文德,新闻丧失了真实就丧失了正义和良知。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现在主要关注的是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是否真实,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正面宣传是否真实。比如:有的媒体把企业家写得太伟大,评价过高;还有的媒体在产品宣传上缺乏科学精神,偏激片面,误导消费者,误导行业。这样的媒体在一定时间里会取得暂时的影响力,甚至也会获得比较大的经济收益,呈现出一时的、虚假的竞争优势,但当其虚假性、浮夸性、欺骗性被真实的利剑刺破,巨大的失败和耻辱就会随之到来,更谈不上成为受人尊重的媒体。

2.立公是文德的最大属性  

能够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在中国各产业目前的发展阶段,在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过程当中,专业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巨大的。国家利益至上应该成为专业媒体报道的主旋律。无论是跨国公司、中外合资公司,还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中国的活动,如果不符合国家利益,都不是我们应该给予弘扬和推崇的。

在把握国家利益主旋律时,要始终强调自主创新。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不应该没有自己强大的产业。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国策,但是改革开放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要搞自己的产业。专业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产业,服务对象也是产业。产业的概念既有制造业,也有流通、研发和相关行业,我们要站在中国产业的利益上看问题。我们的报道如果不利于中国产业的发展,就偏离了正确的导向。

3. 要把媒体利益放在一个恰当的位 置 上 。 记 者 采 访 、 编 辑 编 发 稿件,代表的是媒体,传播的是媒体的理念和思想,所做的每项工作都是 为 了 增 强 媒 体 的 影 响 力 、 竞 争力、经营力。如果在一个媒体里,不能忠诚于自己所在的媒体,就不能说有文德。不能损害读者、公众的利益。媒体为什么有力量,因为媒体代表着公众。必须懂得这个基本的道理,必须对读者和公众负责。忘记了读者和公众,就没有文德。

记 者 要 做 谦 谦 君 子 , 诚 实 守信。实实在在为人,既包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也包括在团队中和大家相处的态度上。有才华无文德不会有所成就。充满激情,工作认

真,对人真诚,对组织负责,文德必然高尚。

文品:定位、新意、责任

传媒的文品与文学的文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文品的内涵是:

1.刊发的文章必须符合媒体的定位。作为记者、编辑,所采写的稿件、所编排的版面偏离了所在媒体的定位,不仅不能说是具有文品,还是一种失职。媒体的 管 理 者 和 从 业者 , 由 于 思 想 观念、教育背景、人生阅历、利益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时会不自觉地偏离媒体定位,以自己的好恶、喜爱来决定对采访对象和版面主题的选择。一旦某些方面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可能就想按自己的爱好来做版面或写文章,不自觉地脱离了报纸或杂志的定位。想象一下,把流芳千古的优美散文经常放在《中国汽车报》上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必须有新意。好的文章必须有新意。

2.主题要有新意,结构、表达方式、图片也要有新意。读者看报就是要了解最新的东西。传媒人应该是思想的领先者,理念的领先者,传播社会各种新事物的领先者。因此,新意是从事新闻工作必备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形成需要永远学习,永远创新,永远改进,永远用心思去做事,永远跟随时代的步伐。记者编辑职业很辛苦,只有愿意学习,愿意读书,愿意研究问题,喜欢接触新事物的人才能干好这一行。

3.必须有责任感。传媒人要愿意操心,愿意想问题,愿意做学问。文品体现的是人品,体现的是思想境界和爱国爱民的情怀。基本格调不高,文品就不会高。反之,如果追求高格调,就能说出让读者受到启发的话语,使读者感到眼前一亮,受到震动,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并且能够让同行敬慕。

文风:准确、简明、鲜活、个性

准确  这是最有力的,不需要什么新花样。准确是对事物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的表现,我们有时候写文章,自己想说什么都没搞明白,怎么可能准确。

简明   写文章、编版面最难的是把杂草去掉,留下最需要传播的东西。弄不懂的词别乱用,琢磨不好的比喻先不用。形容词要准确,别用那些不常用的词汇。还有一个是不要用欧化句式,应该有民族风格。中国文字讲究对仗,合辄压韵,讲究行云流水,多用短句子。

鲜活  “鲜活”就是新鲜生动的 事 件 、 人 物 和 表 达 方 式 的 最 优化。这种最优化要求我们的新闻作品不但内容要新鲜,传播手法也要新鲜,两者必须有机结合,融汇贯通。语言幽默活泼、生动灵巧能使枯燥的内容便于接受,语言典雅优美、抑扬顿挫、语感舒畅能使快乐热情的内容更加美好,语言精确深沉、逻辑严谨能使重大题材更加厚重深刻。

个性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特个性,既是缺憾也是失职。个性需要精心锤炼,经久砥砺,更需要活跃的思想,崇高的理想,创新型的思维。有的尖锐,有的理性,有的乐观,有的深沉,不管什么样的个性,都是通过多年用心实践而形成。

【点评】
下了功夫,起码篇幅多了。后面的内容和前面的逻辑上衔接得怎么样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15
困兽之斗:时代中的新闻业

王瑞娜 20162513051

无论是中国的文人论政还是西方的政党斗争,最初的新闻业都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政治性、工具性的色彩。维新变法催生了国人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报纸成了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据点;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为了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争取广泛的民意支持,借钱也要办报纸;袁世凯攫取政权之后为了达到专制的目的一方面收买名记者、筹办鼓吹帝制的《亚细亚报》等;一方面对新闻业进行了一次大清剿,1913年全国的报纸由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二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中国早期的新闻业就在这样不得不政治、不得不工具的环境中产生了。最初提到报纸应该秉持的核心价值原则的当属张季鸾,他为《大公报》提出了著名的“四不方针”,即不党、不私、不盲、不卖,确立了报纸不参与政党之争、不为己所用、实事求是、经济独立不受牵制的路线和主张。但当时的整个新闻业是否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核心价值原则无从知晓,有人坚守新闻正义心系国家人民,就一定有人一味追求利益丧尽天良。那个黑暗又不堪的年代,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也许只是来自于一些业内爱国者们达成的某种共识,这种共识更多体现的是旧式文人的风骨。
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认为现代国家由代表政治霸权的政治社会和代表文化霸权的市民社会组合而成,其中意识形态霸权的市民社会是国家统治的中心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自然而然成为了党的喉舌。早在解放之前,为了鼓舞士气和迎合政治斗争,中共在解放区的新闻业主要走的是“树典型”的路子,以灌输式、公文式的行文特点进行宣传,可以夸张、可以渲染,只要足以迎合解放区的政治需要。四九之后国家事务转移至经济建设,对建设成果的宣传甚至到了夸大事实的地步;市场经济之后新闻业又蹚进了经济利益这浑水,事业编制、企业管理的双轨制使得新闻业一方面要迎合国家政策,做砧板之鱼;另一方面又要在市场环境中权衡追求经济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比重,新闻业在国家人民和经济利益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当今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经济结构亟待转型,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快速和浮躁,尚未走向完全市场化的新闻业又被重重一击:技术对新闻业展开了激烈的资源侵占,不管是UC震惊部、大批传统媒体人才流失,还是学界的新旧争论。结论是,新闻业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融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标题党、假新闻、抄袭、未经许可转载、缺乏职业素质公民记者诸如此类泛滥成灾。
无论时代如何,我国的新闻事业似乎一直都处在一个自己无法决定的、也无法走出来的牢笼之中。在我国这样一个特殊性质的国家,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这样的特殊性,这个行业也只能在技术层面讲原则上的事,比如一味强调新闻专业主义就是很好的例证。我始终认为,某一种价值原则的产生基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问题促使规则的形成,一旦某种规则适用于社会的良好运行,规则就会深化为某种确定不移的、必须坚守的原则。基于国家发展的特殊性,我国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我认为,尚在充满变数的探索之中,且有很长的路要走。

【点评】
标题有点新意,困兽的比喻也不错。问题是定了调子,后面的要照着调子写。写作功底不错,看样子读了一些书,需要努力的是首尾照应。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18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20162513024 钱涛

在新媒体语境下,媒体一词被滥用,社交媒体、自媒体等用户生产内容的形式都被冠以媒体一词,以专业生产内容的传统媒体盲目打转,在布局自己的社交媒体和新媒体的过程中过于关注媒介的重要性,实则忽略了对事实的探讨与分析。私以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探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称,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从以上可以总结出来,在传媒业“格物致知“意味着零距离接触信息,深入探索信息,对信息的报道更具深度。有时候“格物致知”的缺失,会导致报道失实,假新闻再三频出,抢独家时效的同时丢掉了节操和公信力。根据人民网舆情频道报道,近几年来,新闻反转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11年起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首次统计“新闻反转”的情况,此后5年来,反转新闻不降反增,新华网更是2013、2014、2015年连续三年评选出年度“十大反转新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6年5月23日发布了截止当日的2016年以来的15起因新闻反转而卷入舆情反转风波的人和事件,此后至今,又有陕西石人石马事件、偷鸡腿妈妈事件、民警手铐骑车女子事件等5起先后引发舆情反转的反转新闻。

格物致知需要从业人员静下心来深度思考和对新闻信源的真实性担责任,但是新的媒介环境冲击下的媒体焦虑成为业界常态,在此环境下,新旧媒体在各方面展开了较量,时效性自然是较量的重点,抢发新闻也成为了新旧媒体的重要争夺战。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独家新闻已经越来越难,第一时间发布也越发具有挑战性,因此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是至少做到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参与、第一时间发声,于是不缺席成了激烈的时效性争夺战的权宜之策。所以当某一事件曝光后,很多媒体即使受限于自身或外界原因,不能对热点事件中的核心人物、核心事实进行采访、证实,为了不缺席,也要先进行相关报道,发表自身的观点,刷一下媒体的“存在感”,报道沦为一种“签到”行为。这种出于焦虑而刷存在感式的跟风报道或转载,往往会导致忽视本应有的核实,忽视新闻真实性。在很多反转新闻中,事情本身还未明朗,各大媒体就亟不可待地纷纷报道,盲目追求热点,急于发声,从而牺牲了准确。

格物致知需要每一个传媒人谨记在心。

【点评】
这是前10篇作业中最棒的。我拜读也是学习了。角度和立意以及论述,应该肯定。期待第二篇作业你继续有自己的见解。
当然,你的文章标题和后面的内容相比,标题陈旧,是不是没下功夫提炼标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20
除了自律 我们无能为力

                                 曹妤 20162513044

在当代中国,把记者比喻成无冕之王,我认为是不恰当的。中国的传媒业似乎陷入了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境地,传媒体制的双重性质使得媒体的定位越来越模糊,一边要迎合中央一边要讨好受众,在夹缝中生存的新闻工作者仿佛在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加之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强度和收入的普遍失衡使得传媒生态存在游走于道德和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单纯的呼唤主义我认为没有任何的意义,我相信每一个新闻人都曾经有一个新闻梦,有一腔铁肩担道义的热血,在不甚清澈的世界面前,也许有失望,有彷徨,但是请保持一份难得的自律,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要被世界改变。

作为一名自律的新闻人,即使不能做到揭露丑陋的真相,也请停止传播那些“看起来很美”的事实。奥威尔在《1984》这部书中写到,未来社会国家会监事一切,管制一切,只给你看他们允许你看的,给你听他们允许你听的。这样的描述像是为广电总局和文化部量身定做的座右铭,伴随着物质精神文明的进步,这股红色的春风却愈刮愈烈,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里充斥着太多的高大全和伟光正,有时候我们需要丑陋的真相以作警醒,2016年猴年春晚播出之后,掀起了网友们前所未有的吐槽热情,有网友戏称这场加长版的新闻联播,是春节联欢晚会历史上的分水岭,它意味着春晚不再是过年的一部分。但是在随后的新闻联播里却成了好评如潮获得无数点赞。新闻联播里的一片祥和国泰民安像一碗有毒的心灵鸡汤,麻痹着观众的神经。

作为一名自律的新闻人,保持住文人应有的清高。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社会,人们觉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幸福并且沉浸在其中,失去思考,不在乎当下,不关心近在咫尺的未来,而把多数时间花在其他地方——只关心无关紧要的运动和肥皂剧。碎片化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很难进行连贯的思考,开始习惯于在只言片语中找到阅读的兴趣点,如同盲人摸象。新媒体的强势崛起极大地打压了传统纸媒的生存空间,深度阅读的式微让传统意义上的记者越来越向狗仔靠拢,他们需要在成千上万的事实中找到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加以报道,而这里新闻价值的衡量标准,吸睛度是最重要的。得诺奖的屠呦呦和大婚的黄晓明被拉上PK台,一篇看似为科学鸣不平实则又是借势炒作的文章却也道出了一个真相:泛娱乐化成为整个传媒业态的标签。诚然,毋庸置疑,新闻从业者的收入与其社会地位和工作强度是不匹配的,根据职友集网站的统计,2016年,一线城市上海的记者平均月薪是6600,是程序员平均月薪的五分之三,为了生存,传媒行业吃拿卡要之风早已不是秘密。网络快消时代的集体狂欢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催生出传媒业扭曲的价值观,保持初心何其难,不过既然做了选择,就不要为了眼前的苟且而失去心中的诗和远方。

如果将传媒业比作一艘大船,那么新闻工作者无疑就是这艘船的掌舵人,我们不能预测风浪,亦无法躲避暗礁,甚至不能靠一己之力控制船行的方向。但是请做好众人皆浊我独清的准备,在混沌的现实中保持自律,为的是曾经许下的那个遥远的新闻梦。

【点评】
文笔不错,论述有道理。只是把自律抬得太高,在现实生活中未必行得通。自律,没有压力的自律,谈何容易?何况是有话语权的新闻机构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25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社会责任

钟俊辉 20162513035

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首先思考的是,传媒业是什么?传媒业的社会价值是什么?陈力丹教授认为,“传媒业是服务公众信息需求的社会机关”,它不同于其他普通的行业,公众需要新闻、信息,传媒及时、真实、客观地提供信息,满足信息,这就是传媒业的社会价值。传媒业具有商品属性、文化属性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传媒业具有经济价值,能够为传媒机构创造利润;另一方面,传媒业提供的不是物质的商品,而是信息服务,具有传承文化、宣传教育的社会功能。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长篇报告中指出传媒业的传播功能有:获得消息情报、社会化、教育、发展文化、娱乐等等。

社会赋予传媒业话语权,给予传媒业媒介资源和信息资源,这就要求传媒业不能只为谋求一己私利、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以服务公众为核心价值原则。

依笔者拙见,传媒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传播真实信息,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互联网时代人人拥有麦克风,从传统的单一受者变成了一体化的传受者,信源多样化导致假新闻频发、谣言四起。然而时下的传媒业为了追求时效性、寻求注意力,缺少对信息把关,传播大量不实信息;此外,标签化、污名化、标题党层出不穷,不以事实为导向,却以“博眼球”盈利为目标。传媒业作为专业、权威的信息传播机构,有责任对其传播的信息核实、把关,保证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二是引导社会价值观,发扬优质文化。传媒业作为掌握社会话语权的机构,拥有议程设置的权利,且能够引导公众认知。几年前江苏卫视大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一位女嘉宾扬言“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里笑”,宣扬了拜金主义的畸形婚恋观,随后引发舆论热议,认为该节目传播了不正当的社会价值观。今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传统诗词文化的学习热,引发了全民重温诗词的热潮,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三是引导娱乐,提供娱乐但避免过度娱乐化。传媒业需要提供大众娱乐的功能,大众通过传媒宣泄情感、排遣压力,实现休闲娱乐的“使用与满足”需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电视传媒业的兴起导致了泛娱乐化,大众在电视娱乐中缺乏思考,停留在浅层娱乐信息中消磨时光。传媒业需要引导娱乐,不能仅为迎合受众口味,过度娱乐化。

综上,笔者认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为承担社会责任,以文化属性为重,经济属性为辅,享受社会赋予的资源和信任就应当承担责任和担当。

【点评】
社会责任是个相当模糊的概念。虽然这个文章把媒体的社会责任具体化了,若问新闻机构为何要承担这样的责任,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体现在哪儿,恐怕依然是个需要苦苦寻觅的问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27
新闻与传播  郝婧云  20162513026

生命的尊严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各大媒体被卷入越来越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中,为争夺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受众的注意力而手段百出。新闻是合乎事实的报道,要求新闻工作者真实、准确、客观地进行报道。为抢夺受众眼球,部分记者只考虑他的行为是否会触犯先行法律,而把新闻伦理抛诸脑后。新闻伦理作为新闻传媒与新闻工作者的内在约束,虽是非强制性、非法律性的,但新闻工作者应把新闻伦理内化成自己的精神品质,建立合乎伦理的新闻价值观。

国外经典新闻与传播学教材《媒介伦理学》中,菲利普・帕特森和李・威尔金斯建议将对新闻的定义从新闻价值观扩展到伦理学的新闻价值观。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伦理推理为基础建构新闻价值观。其中强调了以下几个因素:准确、坚韧、尊严、互惠、足量、公平、社区、多样性。结合近年来的新闻报道,我认为尊严是新闻价值观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尊严指的是给予报道对象尽可能多的自尊。”尊严看重每一个人,不论这个报道是什么,或这个人在报道中扮演什么角色。甚至不论这个人是生,还是死,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都应给予报道对象生命的尊严。

人作为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主体,新闻工作者应首先意识到人类生的尊严。记者有时过分的追求新闻专业主义,而忽视了生命的尊严。美国摄影记者凯文・卡特曾拍摄《饥饿的女孩》获“普利策新闻奖”。该照片是1993年苏丹大饥荒的真实写照,照片中的女孩被饥饿折磨得只剩下皮包骨头,她痛苦地蜷缩着蹲着地上,在她的后面,有一只老鹰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她。它在等孩子死去,好啄食她的身体。惨剧即将发生,记者为何不伸出援手去救那个小女孩,而是冷眼旁观地拍下了这张照片?如果记者当时多一点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多一点对生命的敬畏,多一点对生命的珍视,他会不会做出与当初不同的选择?

生作为生命的起点,容易让人感觉喜悦,因而受到关注和重视。而死作为生命的结点,因代表结束,容易让人忽视死亡的尊严。2015年1月16日,才华横溢的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逝世,年仅33岁。1月15日晚有媒体爆料其病情恶化,多家媒体闻讯赶往医院。死亡报道向来是媒体的一个敏感领域。姚贝娜去世的第二天,《深圳晚报》记者被曝化装成医生潜入太平间偷拍她的遗体,舆论一片哗然,纷纷谴责《深圳晚报》的做法。姚贝娜虽是公众人物,但偷拍遗体是对死者极大的不尊重,也侵犯了其隐私权。将死的尊严与生的尊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真正做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珍视。

记者在从事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应将生命的尊严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随时关注人的生命状态,怜悯和珍视所有的生命。伦理失范现象光靠记者的自律已经很难达到目的了,将合乎伦理的新闻价值观纳入法制轨道应尽早提上日程。
【点评】
新闻报道对生命尊严的冒犯只能是个别的案例,不具有普遍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31
新闻媒体的首要原则—公共性

                       何宏亚     20152502001

摘要:新闻媒体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有许多,客观、真实、平衡、人文关怀等等,这些原则归于一点,都是为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与言论自由等权利,即维护公共利益。因此,笔者认为,新闻媒体应当坚持的首要原则应当是公共性。

关键词:公共性  批判  公共事务  多元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个领域都在经历结构性状态过渡,多重结构性矛盾凸显,加之公民意识的觉醒,对媒体的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新闻媒体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瞭望塔的位置及其掌握的传播资源,而被赋予重要的社会期望,因此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基本的伦理原则。梳理了客观、真实等诸多原则后,笔者以为,以上原则可归为一个原则—公共性。

公共性的理论来源主要集中于新闻自由理论和公共领域理论。新闻自由理论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的发展及革命而产生,强调真理在“观点的自由市场”中自我辨明和修正。新闻自由赋予公众知道和表达的权利,新闻媒体作为公众的代表应当维护这种自由,同时新闻自由也是媒体公共性得以实现的前提。汉娜·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等学者的公共领域理论由政治学谈起,论及新闻媒体的公共性问题,着眼于社会成员能够在公共场所不受干预的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交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强调面对面的口语交流,大众传媒创造了新的公共性类型。

公共性的相关理论引入中国后也有所发展。夏铸久学者提出了公共性的四个维度[1]:批判性的言论、涉及国家管理、关注非政府组织与团体的政治空间及具备政治原则。可见新闻媒体的关注对象应当是国家管理等公共事务,以此为报道边界,秉持批判的话语立场,激发社会中多元话语主体的表达和参与,扩大政治参与。公共性既是新闻媒体的实践原则,又是媒体的实践目标。在公共性首要原则之下,又可以从细分出的客观、真实、公正、全面、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辅助促进公共性的实现。

然而,新闻媒体的市场化及中国特殊的媒体环境使得媒体公共性的完全实现仍然任重道远。新闻媒体是公众获知信息和表达言论的载体,同时也是有商业考量的市场主体。公共性原则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公平、权利与效率、利益的冲突与协调问题。李希光教授曾指出“商业化了的新闻学正在改变公众的胃口,传统的新闻学正让位于金钱驱动的商业化了的新闻学。”[2]许多新闻媒体对于商业利益的过度追逐使其丧失了思考的独立性,成为消费主义的附庸。此外,我国缺失西方的权力制衡体系,各新闻媒体由党委、党组领导,“最高规范是共产党的党性原则,而不是法律”[3]。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是公共性在媒体中得以遵循与实现的重要条件,然而这一点不仅在如今的中国,西方国家也无法完全实现。




[1] 夏铸久. 公共空间[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4:14

[2] 李希光. 商业化社会下的媒体尴尬[J]. 采.写.编,2004(04):30.

[3] 陈婉莹 钱刚. 中国传媒风云录[M].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8:209-225.

【点评】
这个角度较为新颖,应该肯定。我的问题是:具有公共性的东西不该仅仅是新闻信息和新闻机构的服务。如何区分新闻机构的公共性和其他机构公共性,这是个有待继续思考的问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38
传媒业最核心的价值原则——道德

20152513024+段清娟

“有德无才,中;有才无德,不中。”这是来自我家族上辈人对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的总结。从而效用到家风建设中的一句家训,父辈解释给我说:有德性,注重道德修养的一家人,后辈及当下一代人会得到重视和有好的发展;而有才,有财,没有道德和德行,终究不会被家族重视,甚至到了社会也不会被重用。 这是来自偶然一次和爷爷谈话中的收获,我说爷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你觉得一个人一辈子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于是,他朴素而意味深长的回复了我——德性。这是爷爷生活了七十八年的总结。

之所以,问爷爷这个问题,是笔者在一次实习中遇见了困惑。即地方性电视台的某部门主任该不该为房地产商不按期交房而逃跑之事包庇,而地方电视台记者该不该因为“上面”放话而舍弃为无辜受损的买方争取权益的机会?看着当事人因无法寻找责任主体而无奈落泪,看着剪辑成品的采访无法播出,无奈和反思一直没有结果。

于是,设身处地的新闻实践和作为第三方角色的围观者,我们不管是看到、听到、还是体会到的新闻腐败、新闻敲诈,甚至是新闻策划等系列问题都会被业界进行批评和反思,或者是广大群众调侃的“防火防盗防记者”这样的尴尬。可能会有人会为曾经所谓一代骄子芮成钢握腕叹息,假设说他没有在财经频道下的新闻腐败,就没有他今天面临的囹圄之灾;陈永洲不敲响有偿新闻的丧钟, 他也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相反,没有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对信源/深喉的保护,就没有“水门事件”一事对记者职业道德反思和对国际、社会正义的重视和尊重;没有布莱兹伯格案中记者誓死捍卫信源,司法就很少去介入记者特权与社会公正的司法实践,从而引起不同领域对新闻媒体这一特殊行业的尊重。

为此,笔者曾一度想具体阐释和深度反思新闻/传媒业最核心的价值原则,则罗列了:真实、客观性原则、专业、公正、独立、尊严、责任、人文关怀等,想想坚持要从中挑选出一个最核心最具个人思考特色的原则来说服自己,以表达自己对新闻业的认知,然而,最后并没真正找到合乎自己想象和理解的关键词,不是没有最核心的可讲,也不是说这些都不核心,而是它们在新闻实践里是一系列的联动反应,不能缺少。最后,回归到了“道德”原则进行个人不成熟的反思和认知。

因为,道德是以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而在人们的观念中产生的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原则、观点和规范的总和。然而,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的人,作为新闻人我们的结构不该因为单独追求真实呈现,而误把地震中血腥的画面一点不差的呈现给我们忠诚的对象——受众,这或许是恰好因最核心真实原则的选择而全部失衡。以上谈及的新闻腐败、有偿新闻的等问题,用职业道德沦陷和抛弃道德原则来阐释并不为过。

权衡特殊的新闻的职业价值思考,道德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这一类特殊职业的信仰和核心价值原则。

【点评】
虽然我不认为道德应该是新闻伦理的核心价值,因为这样会带来问题和答案的同义重复。但我欣赏你能把日常感触和新闻实习结合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抽象的知识一旦落到地上,她才会放出光芒。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39
正确舆论导向——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刘思宇 20162513009

厘清传媒行业的核心价值原则,首先应该明白新闻传播作为一个行业包括哪些形态范式;其次探讨什么是核心价值原则;最后才能用“核心价值”一词作为传媒业的规范标准和道德底线。

新闻传播是以对公众提供真实、及时、有效的信息为目的的行业。其基本要义准则即是:记录并传播。同时,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原则应是: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在坚守基本价值准则的同时,让受众满意又是传媒业的安身立命之本,这在互联网时代更甚。商业追逐、注意力经济,人们越来越不能满足干瘪枯燥宣读式的信息播报。“两微一端”、自媒体平台角色的普及,Web2.0、Web3.0的兴盛,以及如今兴盛的人工智能技术都为传统媒体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于是,传媒业的形态范式变为对传统媒体的转型改革和对新媒体的新型探索。

什么是核心价值(core value)呢?核心价值本是一个舶来品,出自1994年柯林斯和波拉斯发表的专著《基业长青》。常用于在企业文化相关理论当中,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就是使组织拥有的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最持久的那部分组织特质,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MBA智库百科)。

而现实中人们似乎偏爱盲从,不过多探究事件背后的科学依据,大多跟着情绪走。标题党是会吸引人眼球增加点击率,大肆报道明星娱乐也可以达到轰动炒作的目的,这些传媒从业人员及整个行业对自身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行业对客观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传播渠道的资源浪费。那么多涉及国计民生、人民福祉的新闻从而被闲置成“边角料”。

传媒又不仅仅是传播,延伸出的评论、公关、广告等媒体行业,都应在信息被记录并将传播给大众时,首先从事实出发,其次思索事件背后的因果,进而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最后得出客观的评价。这些是传媒业核心价值的基本价值。不论传统媒体是否持续唱衰,资本市场如何加速推动自媒体的加速发展,作为在传媒业刚刚起步的学子,应时刻审视属于我们的时代使命感,时刻警惕价值与原则问题。这不应仅仅是对科学技术以及消费主义上的思考,而应更多地是对人文主义的关怀。所以从业人员乃至整个传媒行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在基本原则(或职业道德)之后最应坚守和学习探索的。

【点评】
这个立意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当然,我也不认为舆论导向会成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除非是财大气粗的被财政供养的媒体,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可以去担负所谓的正确舆论导向。谁是舆论的法官,谁是舆论导向的引路人,什么样的舆论才是正确的,正确的导向由谁鉴定……你如果想想这些问题,也许就进步更快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39
以人为本——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刘菁 20162513028

传媒业,从字面意义上,是一种传播信息、传递知识的媒体产业,是唯有人类才能创造的特殊传播业务。依靠人的智慧,传媒业传递人的故事和经验,最终使人或从经济上或从智力上受益。围绕着人类这一瑰丽物种而兴起的行业没有理由不把人作为行业的中心。



以人为本,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是传媒业要考虑所传播信息的利弊,以及可能造成的恶劣后果。例如为了产业的经济效益大肆宣扬机器新闻取代人工新闻就是其一,人类未来的新闻编写要靠冷冰冰的数字合成,缺乏深入的调查,详细的审核,还能称之为新闻吗?还有传媒业迫于商业利益,或者政府压力等等原因隐瞒政治丑闻或者某些可怕的流行病的各种实例。忘记自己身为人类的产业,理当为人类的福祉而发声的话,就会像切尔诺贝利事件里的俄罗斯媒体一样可怕荒唐。而发挥了以人为本精神的传媒业,也可以创造很多奇迹。如果不是那一幅震惊世界的饥饿的苏丹,人们也许从不会如此近地感受到战火纷飞的苏丹,也不会开始认识到和平与扶贫的重要性。



从更具体的群体或个人的角度来说,以人为本,还包括对传媒业报道里的人物的关心和仔细调查,保障甚至促进更多的言论自由。新闻的误报,报道的胡编乱纂导致的报道人物的生活从此改变的事情还发生的少吗?强奸等恶性案件中我们是否无视了以人为本,将受害人的脸部特征暴露?为了争抢某个新闻点,我们的记者是否不加调查就对新闻夸大编辑?近些年来,为了迎合一些不正之风,媒体是否加大了对明星偶像的关注,有意无意地引导人们减少了对平凡的幸福与心酸的关注?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关心,对人格的尊重,以及对人类明天的忧虑与思索,这就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媒体行业承担着传递、引导、教化的重任,就不应该狡辩将盲目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曲解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从长远入眼



也许是因为以人为本作为一个行业价值原则的内涵太深刻,至今也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关于新闻传媒业之中以人为本精神的界定。但我想,能做到关心他人,尊重于人,服务于人的传媒业,一定是朝气蓬勃的。

【点评】
以人为本确实需要,但若把它置于核心原则的地位,是不是有点拔高了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3 23:40
传媒业核心价值原则之我见

杨代媛    20162513036



说到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不得不提“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应该不能逃开真实客观与人文关怀两大基本原则。

真实客观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传媒业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真实性不仅是判断真正新闻的准绳,也是传媒业自身生存的要求;不仅是受众对新闻的共同要求,也是新闻传播效果的要求。现在众多的虚假新闻让我们难辨真假,去年一则《习近平街头打的》的假新闻将大公报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被指新闻造假后,大公报不得不向受众澄清致歉。在当今中国,为了博眼球而制造的假新闻使得传媒业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所以遵循真实性是传媒业必须要遵守的一项原则。另外,客观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做不到绝对客观,也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相对客观”。在报道某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众多媒体伙同没有职业道德的律师对该未成年人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指名道姓的报道,且众多报道中也夹杂了媒体对于“富二代”“星二代”的仇视心理,这不仅仅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合法的。

对传媒业来说,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价值取向。当今我国传媒业越来越依靠市场的发展,为了博取眼球获得一些“独家”新闻,许多媒体不得不背离人文关怀这一原则。姚贝娜事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深圳晚报的记者为了取得独家,不顾反对拍摄逝者躯体,即使后来做了澄清和声明也难赢得受众的原谅;艺人乔任梁自杀之后,著名狗仔卓伟竟在乔任梁家楼下进行直播,也拍到了尸体的情况。在笔者看来,这些行为都是有悖伦理有悖道德,甚至违法的。

抛开真实客观与人文关怀这两大核心价值原则,笔者认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就是作为一个媒体,它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要进行一定的价值观传播,即传媒业需要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世界著名的精英类杂志《经济学人》,在经济上坚持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对所有反对自由市场的行为坚决加以批判,在政治上它是一个保守主义者。这样的立场贯穿着整个杂志,对于同意它立场的受众,自然能够成为它的读者,对于反对它立场的受众,《经济学人》的一些观点也为他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在如今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传媒业更是需要保持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以此引导大众。自媒体的水平现在参差不齐,尤其是网络直播盛行的当下,很多主播对于受众尤其是未成年受众的价值观建立影响很大,许多主播对受众传递着扭曲的价值观,当下很多年轻人都学习这些主播“看脸吃饭”和“唯金钱是图”的不良价值观,这实在是一种极其不好的现象。因此,我们的传媒业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准则或公约,提高传媒人的媒介素养,而主流媒体更应该起到这方面的引导作用。主流媒体现在也拥有社交网络帐号,怎样利用网络媒体来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是当今传媒业急需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当然,提高大众整体的媒介素养也是必要的,但这条路还有很长一段需要走,这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传媒人士需要去做的。

综上,笔者认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不仅仅在于传统的“客观真实”与“人文关怀”两项,更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利用自己传媒业的身份去进行价值传播,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众进行思考和讨论。

【点评】
弱弱地问一句,打的新闻真的是去年(2016年)的?
核心只能一个,你的这个作业有点贪心,论述了差不多三个,是不是有点泛化了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15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

赵欣茹 20162502013t

     不知不觉学习新闻传播已经第五个年头了,而从小父母职业的关系,这也是我接触传传媒业的第十几个年头了。母亲是家乡的电台主播,所以打我记事起我就开始熟悉新闻直播间各种忙碌的常态,平凡而熟悉。不知是小时候的环境渲染,还是自身的天赋兴趣,立志成为一个传媒人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近几年通过不同的一线实践,我也时刻在反思传媒业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长久以来对传媒人的最高要求也是最高标准,刚上大一时这也是我信奉的信条。经过四年的学习我开始对自己能否胜任这一使命怀疑,因为我认为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传媒人需要两种耐力:心灵上的耐力和体力的耐力。记者在西方世界被誉为“扒粪者”,毫无疑问这意味着传媒人要比其他行业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的阴暗面、人性中黑暗的力量,那么,我们的心灵需要有十足的力量来消化、抵抗和防止被渐染、防止对这美好世界继续的期许和想象。体力上也更需要耐力,因为传媒业讲求的便是“新”,实效性是所有媒体兵家必争的领域。同时,一些危急且紧急的场所,媒体人奔赴第一线,更是对我们身体素质的考验。后来到了研究生阶段,我开始慢慢将眼界放大,不纠缠于对个人的细思品量,宏观望眼,我认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报到各类消息的同时,却春雨润无声般地向普罗大众传递出美好。



这世界上每天有数不清的事情在发生,该把哪些呈现给受众看是我们的议程设置。但传媒从业者应该明白,我们不只社会这艘大船的瞭望者,更是精神文明的引领者。在传播学领域,传媒业被认为天生具有教育的使命,以及引导社会风气的重大责任。因此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是应当为整个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要从长远的眼光来操作实施。正面的和负面的消息都要适当报道,但应该掌握好度和时机。



让人们在了解讯息的同时,有足够的戒备心,但更多的是对社会环境及未来的殷切期盼与美好愿景,对精神文明的提高和个人的进步带来促进作用,以上是宏观层面的。而从具体的层面来讲,一个人若脱离了对传媒业的使用,就相当于和外面这个大世界断了联系,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固步自封,因此传媒业的核心价值还应该体现在终极的人文关怀上。不同于第一、二产业的实质性,传媒业需要精神层面的关照;而更不同于艺术作品,传媒业仍需要生活层面的切实关怀。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艺术。



但说的再多,传媒业的核心价值认同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对社会的进步奏效,但当下却仍有许多被利益驱使而违背媒体人职业操守的行为,因此政府还需加强引导、加强对传媒业的制度保障,唯有如此,才能让传媒者放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点评】
貌似没看到谈论标题的观点,重点落在了“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个有点俗气的口号上,我有点晕了。也许,临近午夜,思绪迟钝了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16
客观与引导
          ——浅谈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内核”
     姓名,何鹏程   
     学号,20162513008



传媒业是指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它是生产、传播各种以文字、图形、艺术、语言、影像、声音、数码、符号等形式存在的信息产品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特殊产业。总体而言,它是一种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注意力产业,既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产业,又包括网络、手机、数字电影等新媒体产业,“2016-2021年中国传媒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显示:日前媒介技术日益进步,使得新旧媒体之间的分化持续提速,产业变局进一步白热化。以报业、期刊、广播等为代表的“旧媒介”整体继续表现出“断崖式”下滑。另一方面,电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相关的新兴领域则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呈现出“三屏合一”、“报网屏”互动的趋势。尽管传媒业或陷入马太效应,但总体而言,它已经渗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其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受众在传媒业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下,不断建构着对世界和周遭各种情况的注意和认知,因此,传媒业必须恪守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底线,提供健康和高质量内容,在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同时,也要进行一定的价值引导,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传媒业在遵循法律和道德的同时,更应把客观引导原则作为核心价值原则恪守和遵循。

一、客观原则

自互联网兴起后,受众对信息的接收日益方便快捷,其中,微博、知乎以及自带评论功能的新闻APP等都为受众提供了信息交流和信息传播的平台,传统的”5W”模式的界限被打破,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身份逐渐融为一体,因此民间舆论的方向难以把控,在虚拟与多元的网络环境中,各类反转性内容频频发生,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极大创伤,作为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产品的传媒业,此时更应当理性看待和认真调查各类重大的媒介事件,而不能在媒介事件未完全清楚之前,为迎合受众口味而放弃职业操守,人云亦云。   

从当下舆论产来看,受众对特定事件的评论一方面来源于事件本身,就事论事,另一方面来源于自己以往的刻板认知,而不论哪一方面,都与媒介内容本身有着莫大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媒体本身开始脱离自己的职业操守,或以追求点击率为中心,断章取义,或进行议题公关进行逐利,在内容报道时注重的不是内容本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是受众的心里期待和舆论方向,以至许多刻板固化,人群边缘。因此传媒业必须坚持客观原则,主要对于新闻类媒介,要求在内容发布时,必须对其内容有一定研究和了解,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真实、完整、中立的还原内容本身。而对于非新闻类媒介,如影视、书籍,也要求在艺术创作时,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二、引导原则

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认为,“如果人们将某种状况作为现实来把握,这种状况就会真的成为现实,”媒介作为社会公器,应为社会利益,公众利益所用,为公众负责。不同媒介有着不同的媒介世界,即使是接触同一媒介,个人所获也不尽相同,手中都有着自己的媒介世界,由此影响或形成各人不同的主观世界,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有调查显示,接触大众媒介越多,对大众媒介的依赖越强,其思想观念与其接触的媒介也越接近,因此,要促进大众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各媒介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沟通、整合、革新和引导,传媒业的把关和议程设置功能,为其引导提供了充分的可能,虽然媒介的传播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但经过较长时期的影响,可以逐渐、深入的起到作用,使人们在传媒提供和解释的社会图景框架内思考。

    近年来,我国对公共领域的问题日益关注,即公众交流社会信息,讨论公共议题的空间,既包括实体空间,也包括大众媒介构成的虚拟空间,在现代社会中,媒介的虚拟公共空间逐步取代着实体的公共空间,人们在权势控制的强势空间和普通人自发形成的弱势空间中不断建构自自己的各类认知。传媒业作为舆论的引导主体,指导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建构着各类形象,其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当下受众的媒介素养普遍不高,网络暴力、网络喷子、网络民粹主义等各种风气都盛行,线上言行极易发展为线下活动,要建构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和舆论空间,传媒业必须通过理性报道和理性评论,对不理性声音进行一定的批判和舆论引导,以净化网络空间,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结语

    传媒业既扩展着又限制着人们的视野和思想,既明显又无形的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其社会责任不仅在于避免虚假、不良、有害等内容的传播,防止消极影响,而且在于提供优质内容,评论和交流平台,发挥积极作用,包括信息传递、意见表达、思想引导、舆论监督以及平等交流的公共空间等作用,仅从信息的发布来看,受众对事物、环境、世界的认识是否客观,据此作出的判断和行动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介的信息是否全面客观,舆论偏向和领域风气能否合理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介的引导是否到位。VR技术,“直播+”等内容逐渐成为传媒业新的发展趋势,影响力和覆盖面日益加大,但其乱象也被频频曝出,因此不论新旧媒体或是媒介的新生衍生物,在内容制作时必须遵循客观原则和引导原则,以促进传媒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点评】
如果没记错,这是一篇修改后发来的作业。如果是这样,起码对待作业的态度认真,我很赞赏。
客观和引导在逻辑上矛盾,如何把矛盾的统一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17
历史的突围与价值的重塑

姓名:范田丽                                                

学号:20162502017t



一、历史的维度:中国传媒行业的适者生存



回顾往昔,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政策指出了经济发展重要地位,同时也肯定了消费的积极作用,形势大好的经济环境、制度和财政支持、传媒自身发展逻辑和变化规律、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传媒的市场化,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的角色、功能、价值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传媒接过了商品社会经济逻辑的接力棒,确立了以受众为中心生产媒介产品的价值观念。

新闻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直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而存在,后来意识形态观念松动,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主流价值等竞相开放,传统新闻媒体在政府喉舌、社会公器的信仰下也曾到达过环境守望、多元话语表达、拓宽话语空间的理想之地,然而随着传媒消费主义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接踵而至的便是正襟危坐的新闻传媒从官方话语、精英话语的框架中解脱出来,加入了新闻产品商品化的市场化队伍,用亲民的话语表达迎合受众趣味和阅读习惯,然而,好景不长,新媒体的强势兴起“挤占”了新闻媒体发展的可能性空间,传统新闻媒体走向了断崖式的下滑期。

不得不说,新媒体的兴起是传媒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它借助手机、电脑、平板等相对微型的设备与端口,更容易满足人们对信息伴随性的需求。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浪潮下,其一,被浪潮裹挟着参与到“两微一端”的平台拓建;其二,难以为继被迫停刊停播(《东方早报》停刊转入澎拜新闻网)。除了党报党刊享受到政策红利继续生存、锐意改革的传媒集团借助“媒体+金融”实现突围外,其余传统媒体在受众数量大幅缩减、广告收入不抵成本的情况下竞相选择了转战新媒体。

对于传媒和传媒人而言,没有物质基础,就算有传媒镜鉴的英雄梦想也只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盈利是确保传媒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传媒业广告收入就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传统媒体广告收入正在下滑,生存空间狭窄且不乐观,新媒体却实现了跨平台合作、融资,上市,滚雪球般茁壮成长。这是一个集体娱乐、围观狂欢的网络时代,依托网络的新媒体迎合大众审丑、俗、恶心理,满足情绪宣泄的内容会赢得受众、广告商,华丽逆袭为受众消遣娱乐的精神伴侣,相反,传统媒体人以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的价值立场发出的声音被忽视和淹没,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传统新闻媒体人对人文关怀底线的抵死坚守却成了新媒体人轻而易举越过的路障,也正是如此,新媒体找到了盈利的模式得以继续生存并逆势而上。

中国的传媒业正面临着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视频媒体占主导的常态,这些媒体从内容上到形式上符合了受众心理、情感上的需求,作为新闻生命力的真实也变的不那么重要了。这是现实传媒业适者生存的逻辑,丢掉了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以后,在满足现实生存需求的基础上为实现盈利而不断的突围,冲破原有的新闻核心价值观念教条的束缚,接受新环境下的价值取向。


二、价值的维度:传统媒体的感性回归——与人为善 允执厥中



新媒体盛行、传统媒体下滑的常态下,新闻该坚守什么?放下什么?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可以让传统媒体拨开对新媒体趋之若鹜的云雾,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网络时代媒体迎合受众低级趣味,随处可见无用、低俗、浅薄、碎片的信息,当这类同质化的信息过量,无法再形成新的刺激时,市场一定会给专业新闻留有栖身之地,从媒介生态多样化的角度来说,回归人文关怀、真实客观公正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和而不同才是差异化生存的必由之路。

传统媒体该坚守什么?坚守人文关怀的底线,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我归纳为与人为善,允执厥中。《论语》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心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人心是最潜藏危险的,道心非常微妙,领悟道理要精益求精,专一,真诚的遵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新媒体呈现的新闻大都是带有价值判断的、炫富的、拜金的、敌对的、浅薄碎片的信息,在这些信息消费后,剩下的便是无聊和贫乏,总有一天被一味迎合的受众会从“人性弱点的圈套”中挣脱出来,选择与客观、真实、善良、正直的世界相拥。

传统媒体该放下什么?放下对变化着的媒介环境的恐惧,放下比新媒体人道高一筹的骄傲。社会的变化发展总是一个浪潮接着一个浪潮,未来的发展还尚无定数,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擅长的,尽到自己的本分。传统媒体人应放下优越感,诚意、正心,修齐治平,提高竞争力。

传统的新闻媒体的生存路径其实不是模仿和复制新媒体的成功之路,反而是回归到自身,差异化竞争,坚持与人为善,允执厥中,这是媒体人最高的价值追求,也是人性弱点被过度暴露、新闻人文关怀被嘲笑解构后的感性回归、痛定思痛。

从人性的角度而言,人们喜欢“自说自话”,而不是“异口同声”,新媒体顺应了人们自主表达的诉求和天性,这是新媒体的优势,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人文关怀和真实公正客观就是他的核心价值、优势和底线。在周濂《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中写道:“‘达尔文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人类的身体之所以患上某些疾病,根源在于我们是“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石器时代人”,在一个“器唯求新”的变革时代里,执意于“人唯求旧”已不再是明智之举。”正如传统媒体从纸媒到“两微一端一网”渠道的拓宽并不代表它要完全脱胎换骨,配合时代的潮流和趋势,丢掉自己的坚守和价值。



参考文献和书目

1.重构中的传媒业:2016年传媒业盘点 现代传播2017年2月刊

2.张小元《回归与超越---理论新闻学新视野》

3.周濂《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补充更正】
海明老师:
您好!我是研一范田丽。本不该在周末您的休息时间多加叨扰,因心中有愧,不吐不快。望您见谅。


关于第一次作业转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句话时没有核实其原始出处,在此,深感抱歉,为了弥补,特此说明,原文中说这句话引用自《论语》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这句话原文出处《尚书·虞书·大禹谟》,讲的是关于尧舜禹在禅让时的嘱托和谆谆教导,《诗经》、《中庸》、《论语》都对这句话中的“人心”、“危”、“道心”、“惟精惟一”、“中”等关键词也有相关的说法,但不应作为原始的资料标注和引用。


对待所言和所作之文如《诗经·小雅·小旻》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诚然,字虽不值钱,由于害怕误导阅读的人,特此说明和更正原始出处。


最后,诚惶诚恐地,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和言语不准确向老师和阅读的朋友们致以诚恳的歉意。




附:《尚书·虞书·大禹谟》部分原文和译文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帝曰:“俾予従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従。”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従,卜不习吉。”禹拜稽首,固辞。
  帝曰:“毋!惟汝谐。”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译文
  帝舜说:“您来呀,禹!我居帝位,三十三年了,年岁老耄被勤劳的事务所苦。您当努力不怠,总统我的众民。”
  禹说:“我的德不能胜任,人民不会依归。皋陶勤勉树立德政,德惠能下施于民,众民怀念他。帝当思念他呀!念德的在于皋陶,悦德的在于皋陶,宣扬德的在于皋陶,诚心推行德的也在于皋陶。帝要深念他的功绩呀!”
  帝舜说:“皋陶!这些臣民没有人干犯我的政事,因为您作士官,能明五刑以辅助五常之教,合于我们的治道。施刑期待达到无刑的地步,人民都能合于中道。这是您的功劳,做得真好呀!”
  皋陶说:“帝德没有失误。用简约治民,用宽缓御众;刑罚不及于子孙,奖赏扩大到后代;宽宥过失不论罪多大,处罚故意犯罪不问罪多小;罪可疑时就从轻,功可疑时就从重;与其杀掉无罪的人,宁肯自己陷于不常的罪。
  帝爱生命的美意,合于民心,因此人民就不冒犯官吏。”
      帝舜说:“使我依从人民的愿望来治理,四方人民象风一样鼓动,是您的美德。”
  帝舜说:“来,禹!洪水警戒我们的时候,实现政教的信诺,完成治水的工作,只有你贤;能勤劳于国,能节俭于家,不自满自大,只有你贤。你不自以为贤,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能;你不夸功,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功。我赞美你的德行,嘉许你的大功。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你终当升为大君。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无信验的话不要听,独断的谋划不要用。可爱的不是君主吗?可畏的不是人民吗?
  众人除非大君,他们拥护什么?君主除非众人,没有跟他守国的人。要恭敬啊!慎重对待你的大位,敬行人民可愿的事。如果四海人民困穷,天的福命就将永远终止了。虽然口能说好说坏,但是我的话不再改变了。”
  禹说:“请逐个卜问有功的大臣,然后听从吉卜吧!”
  帝舜说:“禹!官占的办法,先定志向,而后告于大龟。我的志向先已定了,询问商量的意见都相同,鬼神依顺,龟筮也协合、依从,况且卜筮的办法不须重复出现吉兆。”
  禹跪拜叩首,再辞。
  帝舜说:“不要这样!只有你适合啊!”
  正月初一早晨,禹在尧庙接受帝舜的任命,象帝舜受命之时那样统率着百官。
原文3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译文
  帝舜说:“嗟,禹!这些苗民不依教命,你前去征讨他们!”
  禹于是会合诸侯,告戒众人说:“众位军士,都听从我的命令!蠢动的苗民,昏迷不敬,侮慢常法,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常德;贤人在野,小人在位。人民抛弃他们不予保护,上天也降罪于他。所以我率领你们众士,奉行帝舜的命令,讨伐苗民之罪。你们应当同心同力,就能有功。”
  经过三十天,苗民还是不服。伯益会见了禹,说:“施德可以感动上天,远人没有不来的。盈满招损,谦虚受益,这是自然规律。帝舜先前到历山去耕田的时候,天天向上天号泣,向父母号泣,自己负罪引咎;恭敬行事去见瞽瞍,诚惶诚恐庄敬战慄。瞽瞍也信任顺从了他。至诚感通了神明,何况这些苗民呢?”
  禹拜谢伯益的嘉言,说:“对!”
  还师回去后,帝舜于是大施文教,又在两阶之间拿着干盾和羽翳跳着文舞。经过七十天,苗民不讨自来了。

【回复邮件】
学习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换句话说,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排错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中自己造成的错误。对于错误,关键在于自己敢于认错的态度,敢于修正自我纠错的勇气。
把你的邮件跟帖在你的作业后面了。
                   刘海明
                2017.3.25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19
新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



何羽茜 20162513014



也许当下的新闻传媒业的重点都是抢头条,抢推送,抢热点……这一个“抢”字突出了目前的价值观: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新闻也是如此,谁也不愿意做落后的那一个,谁也不希望自己的新闻因为迟了短短几秒而变得“没有价值”,记者如果不能博得受众的眼球刺激,那还谈什么敬业称职?然而可能渐渐的,新闻传媒业会在某些方面忽视了它最重要的价值:责任。



抛下责任去谈时效性,很可能就是对受众的最大不尊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发现新闻越来越快了,前一秒发生的事情,后一秒就会出现在公众的眼前,甚至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就会被一个举着智能手机的旁观者随时带入到互联网中。有时作为受众,人们很欣喜这快速而又便捷的新闻,让不远千里的完全不相干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作为事件发生的“见证人”。人们仿佛可以早一点知道某条信息,早一点了解某个惊天内幕就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因此受众们习惯享受了这样的快速后,更加贪婪地希望新闻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而媒体们也不得不加快了自己的步伐,能够抢到第一时刻的推送是一家媒体优秀的体现,最好能够时时刻刻直播给受众看,好让大家感觉:“喏,你们看到的就是我现在正在采访的!你们看到的就是正在发生的新闻!”然而媒介过分地一味地追求速度,这也是近几年反转新闻和假新闻频出的原因之一。第一时刻博得眼球的荣誉感很可能会在不久的那一刻被受众嘲笑谩骂地抬不起头。而受众呢,也变得盲目起来,像一个个完全没有理性、没有思辨能力的野草,风吹到哪就倒向哪,风吹回来了那草也就再直起来。慢慢的,大家似乎都忘记了,新闻到底要给谁看,人们到底为什么要看新闻?媒介平台仿佛变成了一个供全民娱乐的场地,谁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赞扬、谩骂、嬉笑、指责……在每场口水战里,每一个键盘侠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我们新闻学子从入学开始就被教育道:新闻从业者要有良心,这良心就是沉甸甸的责任。新闻从业者的权力不是与身俱来可以随意使用的,而是由受众赋予的。传媒业不仅要做到基本的信息传递功能,更要捧着一颗良心为受众讲真话、办实事。传媒的确需要做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但是也要对内容进行选择和严格的调查,并且要对其客观性、真实性负责。如果传媒业把吸引眼球、刺激性放在第一位,那就是置受众的信任于不顾,即使获得了高点击率也最终丢失了媒介的公信力,忘记了新闻传媒业的使命和初衷。作为中国的传媒业,不仅要对受众负责,还要对党对国家负责,做党和人民的传声筒,面对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我国的传媒业一直经受着多重考验,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秉持着对人民负责的良心去做新闻。让受众了解到最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信息,并且努力去挖掘一些事实的真相,营造一个理性而有序的舆论场,用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和引导受众,使得受众能够越来越关注新闻本身的信息价值,而不要沉溺于娱乐新闻的虚假狂欢中。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20
实性是新闻业的核心价值



付筱竹 20162513027



从一开始接触到新闻学的学习起,阅读的相关书目中都会提到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本源,这是每一个新闻学子及从业者都公认的观念。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作为新闻传播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不仅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基础,是新闻报道所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衡量新闻的价值标准。因此,在这样一个探讨新闻业核心价值的话题中,我将真实性认作这一问题的答案。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简单来说,受众阅读新闻所希望得到的是对感兴趣事件的精准把握,即是真实的事件,而非谎言。严肃说来,新闻报道在当前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的公共力量,已经能在各种事件中发挥其作用,这一前提也要求了其对真实性的严格恪守。然而,简单的强调并不能落实这一原则的遵守,真实性并非嘴上说的那样简单。



新闻的真实性首先需要保证的是文字报道与事件相符合。可以说,我们看过了太多的与事实不符的新闻报道,“标题党”是一类,而其他的因为各种不明的原因造成的虚假新闻又是一类。近年来,记者的名声已经逐渐被个别虚假或片面的新闻报道所败坏,受众不再倾向于相信媒体,而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体的失实报道被更多的被披露的同时,新闻的真实性更加难以把控。



说到此,便不得不谈到新闻报道的生产者,新闻记者了。每个国家的新闻记者有自己的一套新闻从业准则,内容也许稍有不同,但是在对新闻记者的报道的真实性的要求上,则是无差别的。近年来,记者因为收受贿赂,占领版面“搞个大新闻”,等原因制造假新闻的事件多次报道,其后果可想而知。这一行为除了违背了新闻业的基本原则外,还与其职业道德准则背道而驰。因此,真实性原则不仅是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



除此之外,新闻业的真实性原则还要求其报道的事件的真实性。学者姚君喜在其《新闻真实性的意义阐释》中就认为,“所谓新闻的真实性,首先指的是事件的真实性”。[1]人们对新闻报道的阅读及对新闻事件的了解过程中,其实其希望了解的是新闻事件带来的深层意义。记者对于事件的完整及准确的表述就对构成这一意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新闻报道基础的新闻事件,其真实性的保持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篇新闻报道的形成,其主要的参与部分就是新闻事件的产生,记者参与了解及记录,最后撰写成的文字。而通过上述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部分都被真实性所严格管控着,任何一个部分对于真实性原则的违背,都将造成新闻失实,新闻从业人员失范,新闻业蒙羞的局面。因此,真实性早我看来就是新闻业的核心价值,贯穿了新闻行业的始终及各方面。



在叙述中,虽未铺开细谈各个部分的失实问题,但是问题的存在确是我们都有目共睹的,新闻的真实性虽被时时喊在口上,却未处处践于行中,更未人人谨于心中。伦理学课上讲,伦理注重行为的规范,道德偏向心理的教化,可见在新闻业,真实性原则在“伦理”和“道德”的层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姚君喜. 新闻真实性的意义阐释[J]. 社会科学,2007,(06):93-10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22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之我见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传媒业也在一直进行着各种形式上的变革。为了不被高速发展的传媒业淘汰,有些媒体做出了很多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的事情来博取高收视率,高点击量。而这种没有下限的行为间接导致了从以前有“无冕之王”之称的记者群体变成了被现在部分受众厌弃且口诛笔伐的“妓者”,这一称号的转变对我们传媒业相关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响亮的耳光,这种一味的迎合受众口味,为博取关注放弃自身原则的行为,很明显是业界以及受众所不耻的。因此我将从两个我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来说说我心中的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第一个方面,真实性。真实性一定是传媒业最核心的价值原则之一。在现在网络新闻平台下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是:“新闻要等三天再看,指不定就反转的呢?”。在这个“指不定就反转”的背后,是受众被大量假新闻,标题党(指标题内容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欺骗后所留下的心理阴影。他们有的不再愿意相信媒体,这是因为媒体首先就放弃了他们最重要的原则----真实性。没有真实性的新闻只能被当作一个故事,除了消遣并无他用,但往往在这个捏造的故事被当作新闻发布以后,可能会给其中涉及的真人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像这种明明是病人自身肾脏萎缩,却被报道为医生倒卖器官割掉了病人的肾脏的荒唐情况陈出不穷。这样一个又一个假新闻的堆砌也只会慢慢消耗媒体的公信力,在某种情况下也让认真做新闻,坚持原则的记者们背了黑锅。

第二个方面我认为是正直,有良知也应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正直和良心是立人之本,不管是什么工作我认为都应该坚守这两点。现如今传媒业通过纸媒,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早已渗透到社会受众的各个方面,因此我认为传媒业对受众应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要做到正确,首先传媒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是正直且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的,对待一个事件首先是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的。在前些日子发生的“北京地铁事件”中,大部分媒体就起到了非常正面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事件中施暴男子暴力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上性格冲动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敲了个警钟。

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原则,他将逐渐在前进的路上迷失自我。一个行业如果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想必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改革可以是形式上的,可以是技术上的,可以是内容上的,但一定不能是原则上的。失去了真实性的新闻只会是一个荒唐的笑话,而为了点击率为了收视率为了名利丢掉良心,不再正直的人做出的成果想必也不再纯粹。

                                                     龚辰晨

                                               20162502001t

                                                   新闻学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2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

                       叶传增 20162513015

说到传媒业的核心价值,首先我们要明确传媒业是干什么的。陈力丹老师认为,传媒是服务于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的社会机关。形成规模的传媒,构成现代社会的一个行业:新闻传播业。换句话说,传媒业就是为公众及时、真实地提供他们所想知道的新闻信息的行业,这便是传媒存在的社会价值。



既然传媒存在的社会价值是为公众提供新闻信息,那么信息的真实与否就至关重要。真实的信息能够满足公众的知情需要,公众根据信息采取相应的行动和选择,而错误的信息则会使公众产生误判,从而影响他们的实际生活。传媒业传播错误的信息,也是失职失责的表现。因此,我认为,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无疑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角度来看,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因此,尊重事实是新闻核心价值的基础。它既是新闻传播真实和责任的基本保证,也是中外新闻传播固有的规律和原则。新闻的真实性,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外新闻人恪守的准则。



然而,在媒体转型,各种新的传播形式不断涌现的今天。传媒业对于这一核心的坚守,已经不再是那么坚定。在“大众麦克风”的时代,传播的权力得到极大程度的下放,使人们的传播更加便利。但随之出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新闻失实:假新闻、新闻敲诈、媒介寻租...这些媒介失范行为一步步侵蚀着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传播不管怎么变,传媒始终需要真实可信的内容,否则新闻传播的形态就不复存在。在喧哗的媒介环境中,只有尊重事实,不变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才能保住新闻的核心价值不流失,保持传媒业的公信力,保住媒体的生命力。如果新闻传播核心价值的防线崩溃,那么随之而来的新闻乱象毫无疑问会成为一系列社会乱象的导火线。



美国传媒巨头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如果前方有冰山,瞭望者却报告海面平静,那么如何保障航行的安全?传媒业作为社会这艘大船的瞭望者,肩负着为它保驾护航的重责。铭记并在实践中遵守新闻的真实性,容不得半点含糊。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25
【修改稿】最怕新闻不知所云,还说真相难能可贵



吴波 20162513016



The truth is rarely pure and never simple

真相很少纯粹,也决不简单。

——王尔德《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这是一个“热时代”,热闹的舆论场和热火的新闻场让人闲不下来;这又是一个“冷时代”,冷漠的人心和冷冰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这是一个信息最多的时代,足不出户就能站在世界的中心而应接不暇;这也是一个真相最少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被信息的洪流裹挟而不知所向。



我们所经历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想当然地塑造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我们所看到的新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环境的判断。《1Q84》里有这样一段话——因为世间大多数人并不相信真实,而是主动去相信自己希望是真实的东西。这样的人两只眼睛哪怕睁得再大,实际上也什么都看不见。



我们也属于这世间的大多数吗?



我想,在清醒的状态下,新闻人的头脑和目光是必须要区别出那世间的大多数的,因为他们要挖掘真相,明辨真理。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受众对所获取的信息有了越来越大的选择权,正如今日头条的卖点——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内容精准化的推荐在满足受众求知欲的时候,也正蚕食着本应对更大世界的探索欲。今日头条是新闻客户端,难道做的不也是新闻吗?我觉得不是,他们做的是整合,目前算得上新闻的搬运工吧。而真正的新闻人该做的,是挖掘并传递大众有权了解的全部真相,并将这其中含着的人性温度还原——而不只是制造迎合受众希望并选择去相信的信息产品。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求实是新闻人的使命。真相不分好坏,当我们看清真相时,我们既不会悲观,也不会乐观,只是静观而已。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欺骗的好,就好比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具伤害性。



可是,事实就意味着真相吗?



真相就像碎片一样散落在四处,它完整的面目从不轻易示人。当我们所找到的东西不是真相的时候,真相又会向我们发出琐碎又细微的信号,那就是清醒者内心的怀疑。于是看似完美的真相,一次次被并不相称的细微碎片指向并怀疑着。在最后一片碎片归位的那一刻,真相就会现身,以它刺眼的光芒洗刷偏见并打破成见。



去年,“中国游客泰国铲虾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对于中国游客文明素质的讨伐。该事件缘起一名泰国网友通过Facebook分享了中国游客在泰国清迈一酒店自助餐厅疯狂铲虾的视频。后有网友指出,该视频中的餐厅明显超负荷了,菜品满足不了那么多游客的需求。另有记者采访旅行社领队,得知当时除了虾外,好吃的东西不是很多,而且虾的补餐速度相对较快,所以大部分游客都以吃虾为主。随后,该餐厅发声明指出当时正值泰国旅游高峰,有大量包机的中国游客就餐,部分旅行团离境航班时间将近才出现拥抢场面。



当日中国游客争抢铲虾是实,部分国人素质有待提高也是实,但被选择性地过度丑化也绝不是真相。在事情的细节还没有被详细披露出来之前,就有不少人”脑补“真相,掀起对国人的批评大潮,违背了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的新闻,还算得了新闻吗?



可见,部分的事实只会构成偏见,全部的事实才会造就真相。



对新闻的最大尊重,不是精心解释,而是准确报道。



据传媒一号发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超七成的女记者认为,她们采编稿件的最大亮点是报道角度多从小处或细微处切入且富于人情味。人情味,总能在报道中触及内心的悲情、同情、愤怒等人的情感,但过分的人情味在新闻报道中,不见得是好事。我们在马航失联的国内新闻报道中看到,部分媒体微博情感代言,用“心灵鸡汤”来安抚民众和失联家属的情绪:“加油”“祈祷”“挺住”“今夜我们都是MH370人”“今夜为你们不说晚安”……更有不少媒体将对失踪航班乘客的家属情况的煽情描绘,当作吸引受众眼球的工具,明显地暴露出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人在灾难报道中媒介素养的缺失。



真相一开始不说,就越来越难开口。记者不是写故事的编剧,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客观地揭示真相、全面地反映现实。同样身为女记者的柴静,早已站出来十分敏锐地进行自我反思:“准确是记者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发布一篇深度报道《刺死辱母者》引起广泛关注,网易新闻页面目前已有百万人跟帖。报道内容为山东聊城一起催逼高利债导致的杀人事件,舆论的引爆点是暴力追债人逼迫儿子观看母亲遭受污辱。每一个读者在读到记者笔下再现的污辱事实时,情绪应该都会有所波动。



南方周末想让我们读懂中国,网易新闻想让新闻有态度。在新闻报道和还原真相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态度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在网民的意见中更加明显——高利贷是违法的,受害者是有错在先的,欠债者是有苦衷的,警察是不作为的,杀人者是可以理解的。



当社会共识对抗法律审判,一方面我们应为民意被重视而欢呼,另一方面,我们也应为司法被干预而担忧。我们在网上为心中正义呼喊的时候,适当地可保留一份言行的慎重——我们的很大一部分的所谓民意是由媒体引导并形成的,这其中有太多你我触不可及的部分。



正如电视剧《LEGAL HIGH》里说的:真正的恶魔,正是无限膨胀的民意,是坚信自己是善人,对落入阴沟的肮脏野狗进行群殴的“善良的”市民。法律是人性的底线,不是弱者的高地。审判结果的合理与否,应站在事实和法律的基准上越辩越明,因此我举双手赞成支持上诉,但类似称“法律逼迫良民做窝囊废”的锅,法官不必背,法律不必背。



我想起了多年前那个23岁的韩裔美国人,那个被校方称为“孤僻者”的怪人,那个杀害了32名师生后自杀的凶手,如今,这个凶手与其余32人一道,作为第33名遇难者,被祭奠在那片绿地上。



我没有为任何人辩护,我只是希望能尊重少数。我同样希望,在我们在为一个护母心切的好儿子争取自由时,能有一瞬间,想到那个受害者的母亲也在流泪。也许在很多人的心中,受害者是个“坏人”,那么,就请更不要让坏人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勇气和同情了。



我也想过,如果我是那个眼看着妈妈被侮辱的儿子,我会怎么做?以我的性格,我一定也会愤怒地去和欺负我至亲的人去拼命,同时做好接受行为后果的准备,毕竟我冲动报复的代价是一条性命。我主张,审理判决的事,交给司法独立去办。媒体和民众理性监督。民意在服从多数的同时,也请尊重少数。并且,凌辱的真相,还要让其再飞一会儿才看得真切。被转疯了的南方那篇稿件,和被喷了成狗的法院判决书全文,应该摆在一个水平面上,对照着看。避免偏见和成见很难,但这是唯一回归正义的道路。



为人子,心怀悲悯;为记者,尊重真相。



媒体应留给真相一些时间,给民意一些空间。



最怕新闻不知所云,还说真相难能可贵。



每个新闻人都应有一种对真相的信仰,只为新闻的生命而生。


【邮件附言】
敬爱的刘老师:
      您好。
      结合辱母者杀人案,我将作业修改了再次提交给您。下为正文,附件随信发送。
      我也想过,如果我是那个眼看着妈妈被侮辱的儿子,我会怎么做?以我的性格,我一定也会愤怒地去和欺负我至亲的人去拼命,同时做好接受行为后果的准备,毕竟我冲动报复的代价是一条性命。我主张,审理判决的事,交给司法独立去办。媒体和民众理性监督。民意在服从多数的同时,也请尊重少数。并且,凌辱的真相,还要让其再飞一会儿才看得真切。被转疯了的南方那篇稿件,和被喷了成狗的法院判决书全文,应该摆在一个水平面上,对照着看。避免偏见和成见很难,但这是唯一回归正义的道路。
      发表观点是有风险的,这次我可是体会到了。
      请您多多批评指正。
      今天阳光甚好,祝您周末愉快!
学生 吴波
2017.03.26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26
新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真实



姓名:周 瑾              

学号:20162502012t              

联系方式:17725021600



作为新闻学子,在上新闻基础理论课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自入门起就不断接受这样的教育,因而在笔者看来,新闻传媒行业最核心的价值原则便是真实。从哲学层面看,真实是媒体伦理的重要议题;从社会分工看,真实是新闻传媒业社会责任的基本信念;从新闻从业者个体看,真实是服务公众的精神准则。

真实,即与客观事实相符。新闻,则是基于事实的主观性制作,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如今消费主义盛行,商业性作为大众传媒与生俱来的属性,催促着新闻传媒行业不断追逐更大市场占有率,扩张自己的影响力。而在新闻时效性与新闻传媒业利润的双重影响下,追逐新闻真相和客观事实就变得困难重重,探索真相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新闻传媒业如今都到了“抢”新闻的节骨眼,虚假新闻、反转新闻比比皆是,可见当下的新闻行业失范现象不容忽视,因而重提新闻真实这一核心价值原则刻不容缓。



真实:媒体伦理的重要议题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认为:“没有不涉及道德的新闻写作,所有的记者都是伦理学家,这绝对无可避免。”新闻职业伦理是媒体职业伦理的核心,是决定新闻应当如何采集、制作、报道和编辑的行为准则。

伦理学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职业(专业)伦理学(描述性伦理学),而在媒体伦理学的世界中,规范伦理学最受学术界关注,因此在八个原初的伦理议题中,有五个来自这个领域,其中之一就包含真相(truth)。几乎所有的新闻伦理都是以新闻工作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揭示真相这一原则展开的。新闻真实是新闻伦理的基本要求,因而在新闻伦理的学术议题研究中,新闻真实性问题占了较大比重,凸显其核心地位。



真实:社会责任的基本信念



新闻作为一门职业,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每一种传统职业都坚持拥有一条中心原则。在理想状态下,人们将法律工作等同于践行正义,将医务工作等同于救死扶伤的责任,那么新闻事业的崇高理想便是讲述真相,新闻工作的本质就是说实话。美国哈钦斯委员会认为“没有哪种公共服务比传播服务更重要”。

在世界上,一些新闻媒体具有很高的威望,其中新闻报道的诚实可靠和准确可信是奠定威望的基石。媒体刊播事实是其传播内容获得公众认可的一个标准。伴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程加快,无意间为虚假新闻的传播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互联网环境下的虚假新闻呈现出高度的媒体融合特征。新闻真实不仅是新闻伦理与法规的原则要求,更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以及新闻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新闻真实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意义不言而喻,因为真实的信息总能在第一时间减少受众恐慌、避免谣言的产生和传播,维护社会稳定。而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会因为误导受众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马航MH370航班失踪事件中,权威信息源缺失引发的媒体上谣言乱飞,各种臆测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给遇难者家属造成了情绪的波动,也给公众带来了恐慌和悲伤。



真实:服务公众的精神准则



事实上,对于新闻工作者,无论什么道德准则,在任何条件下都要陈述事实。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事物的处理上,我们都期待以诚实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真实、报道新闻真实以及永远捍卫新闻真实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不变的职责和不懈的追求,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职业理念和精神。

笔者有幸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实习,作为一档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的调查性节目,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确实体会到岗位上的老师们对真实与真相接近疯狂的追求,从前期的选题考察,再到最后的剪辑播出,力求呈现事件中每一个人的声音,把所有能挖掘的信息都原原本本呈现给观众,是真相至上这样的理想和责任让这个节目走了21年屹立不倒,也是这样的精神感染了笔者,成为日后职业生涯最好的勉励。

综上所述,在新闻伦理研究、新闻行业的社会责任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自我要求中,真实均在新闻传媒业具有核心地位,它既是全社会对媒体人的要求,也是全体新闻人的必须遵守的价值原则。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28
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之我见

任何一个新闻学子,也许听得最多、印象也最深的一句话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当我们初次接触新闻学时,老师就给我们说:“真实是新闻报道的最高原则和终极要求”。后来,我们接触到新闻的其他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全面性原则、党性原则等等。在这些原则中,哪一个是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呢?答案因人而异,在我看来,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是记者人性中所拥有的悲悯与关怀。

新闻事件是客观发生的,但是新闻报道是由人也就是记者来报道传播的。记者在成为记者之前,他首先是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存在的。著名报人范长江曾说:“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记者唯有记住自己首先是一个有高尚人格、有基本道德判断的人,而不是冰冷的信息传播机器,唯有如此才会写出有温度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稿。然而人文关怀原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缺失的,甚至现在在部分记者身上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仍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杨武事件”,记者为了报道新闻,用摄像机、相机、话筒和录音笔将受害人团团围住,逼问采访,直到女被害人用被子捂住脸,男被害人痛哭流涕下跪哀求。这些媒体记者的行为受到了强烈的谴责与非议,许多人都质问新闻媒体的道德底线在哪,甚至连新闻界内部都看不下去纷纷谴责,将这些媒体和记者的揭伤疤式采访行为斥责为“媒体暴力”。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例子还有很多:“姚贝娜事件”中,记者侵犯死者隐私潜入太平间进行拍摄,给死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马航事件”中,记者将遇难者家属因悲痛而五官扭曲的照片公布于网上;还有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中,有媒体人公开为伤人老虎说话,认为受害人该死。在这些媒体和记者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人文关怀,只是见识到了一群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而毫无悲悯之心的冷血动物。他们写出来的新闻报道冷漠得如同冰块,毫无温度,叫人看了十分不舒服。

但是,有人文关怀并不等于煽情。2015年6月1日,满载乘客的游轮“东方之星”在长江水域倾覆,442人遇难,举国哀痛。澎湃新闻发了一篇题为《感谢你无数次游过那么悲伤的水域》的文章,且以同名配了一张潜水员戴着厚重头盔的照片。文章中用十分煽情的语言对潜水员进行了歌颂表扬,几度使人泪目。文章推出之后,在各大社交网站进行了疯狂转载传播。但是几轮转载之后,就有网友和记者质疑:如此煽情的新闻报道,是否有点过头了。而且当时还处于救援期,还有许多生命等待救援,就如此急着歌功颂德也让人无法理解。人文关怀要有,但是这个度得把握好,过犹不及,煽情同样是记者所要避免的。

记者是什么?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有人说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还有人说记者是道德的守望者。我认为记者首先得是具有高尚人格、具有人文关怀的人,他身上肩负着关爱、责任、道义,这也使得人文关怀成为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梁滢

                                                      2016251302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28
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之我见

任何一个新闻学子,也许听得最多、印象也最深的一句话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当我们初次接触新闻学时,老师就给我们说:“真实是新闻报道的最高原则和终极要求”。后来,我们接触到新闻的其他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全面性原则、党性原则等等。在这些原则中,哪一个是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呢?答案因人而异,在我看来,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是记者人性中所拥有的悲悯与关怀。

新闻事件是客观发生的,但是新闻报道是由人也就是记者来报道传播的。记者在成为记者之前,他首先是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存在的。著名报人范长江曾说:“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记者唯有记住自己首先是一个有高尚人格、有基本道德判断的人,而不是冰冷的信息传播机器,唯有如此才会写出有温度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稿。然而人文关怀原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缺失的,甚至现在在部分记者身上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仍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杨武事件”,记者为了报道新闻,用摄像机、相机、话筒和录音笔将受害人团团围住,逼问采访,直到女被害人用被子捂住脸,男被害人痛哭流涕下跪哀求。这些媒体记者的行为受到了强烈的谴责与非议,许多人都质问新闻媒体的道德底线在哪,甚至连新闻界内部都看不下去纷纷谴责,将这些媒体和记者的揭伤疤式采访行为斥责为“媒体暴力”。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例子还有很多:“姚贝娜事件”中,记者侵犯死者隐私潜入太平间进行拍摄,给死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马航事件”中,记者将遇难者家属因悲痛而五官扭曲的照片公布于网上;还有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中,有媒体人公开为伤人老虎说话,认为受害人该死。在这些媒体和记者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人文关怀,只是见识到了一群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而毫无悲悯之心的冷血动物。他们写出来的新闻报道冷漠得如同冰块,毫无温度,叫人看了十分不舒服。

但是,有人文关怀并不等于煽情。2015年6月1日,满载乘客的游轮“东方之星”在长江水域倾覆,442人遇难,举国哀痛。澎湃新闻发了一篇题为《感谢你无数次游过那么悲伤的水域》的文章,且以同名配了一张潜水员戴着厚重头盔的照片。文章中用十分煽情的语言对潜水员进行了歌颂表扬,几度使人泪目。文章推出之后,在各大社交网站进行了疯狂转载传播。但是几轮转载之后,就有网友和记者质疑:如此煽情的新闻报道,是否有点过头了。而且当时还处于救援期,还有许多生命等待救援,就如此急着歌功颂德也让人无法理解。人文关怀要有,但是这个度得把握好,过犹不及,煽情同样是记者所要避免的。

记者是什么?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有人说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还有人说记者是道德的守望者。我认为记者首先得是具有高尚人格、具有人文关怀的人,他身上肩负着关爱、责任、道义,这也使得人文关怀成为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梁滢

                                                      2016251302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29
变与不变:守住传媒的“真实”底线

学号:20162513025   姓名:陈小未

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PC端到移动端,从大众媒体居于主导地位到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受众也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了信息的主动发布者;从PC端到移动端,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日益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海量的信息。正如麦克卢汉所言,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技术的革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在新媒介的冲击之下,也逐渐显现出了整体性的衰退。

“纸媒消亡论”甚嚣尘上,传统媒体人集体跳槽转行,《京华时报》、《东方早报》等多家纸媒停刊,新旧媒体相互融合等等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纸媒真的跟不上我们社会发展的脚步了。这的确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在有了一部手机即可足不出户免费获知天下事的时代,还有谁会愿意花钱买一份报纸细细阅读呢?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业,时效性、点击量、阅读量、话题量、转发数似乎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媒体成功与否的标准,毕竟这些流量都可以转换成既得的利益。媒体在追求爆点、热门、眼球的同时,使得新闻生产的标准也日益下滑。真实——原本作为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最重要的标准,它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如今却成为了媒体行业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传统媒体占据垄断地位的时代,是一个以严谨的新闻报道铸就的内容为王的时代。而以新媒体喷涌而出的后媒体时代,则是一个以争夺眼球资本崇拜的渠道为王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在看到新媒体大张旗鼓的带走一部分受众之后变得急不可耐。于是他们寄希望于谋求转型、媒介融合、VR技术等能够助他们突破重围重新回到那个辉煌的时代。《京华时报》的停刊公告里说道“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京华时报》深陷困境亏损严重”,似乎表明了他们认为导致停刊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媒体。但是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为什么现在我们再难读到振聋发聩、令人拍案叫绝的新闻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再难看到范长江、邵飘萍等类似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取而代之的则是“纸包子”、“上海逃饭女”、“乐天董事长说中国人没骨气”等各种假新闻大行其道,它们误导受众,或引起受众恐慌使得舆论偏离正常轨道,或煽动民众情绪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媒体生产的新闻质量日益下滑已成为事实,真实性——这一最重要的新闻原则已被众多媒体抛诸脑后。假新闻越来越多,媒体报道出错大不了道个歉,如果再犯再道歉就行,受众对这一现象仿佛也已然司空见惯,然而在如此的循环往复之下,消磨掉的却是媒体最为宝贵的公信力,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抗衡的一个有力武器。因此,我认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就是新闻的生命——真实。在传统媒体争先恐后地谋求转型,想要搭着VR技术、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的顺风车重回大众视野的当下,如何维护自己最为重要的权威性,坚守内容为王的阵地是传统媒体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会给众多媒体造成极大的冲击,使得它们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如何平衡“变”与“不变”是传媒业良性发展的正确路径。正如知名电视新闻人白岩松在谈及当下传媒生存环境时如是说,“只要把自己做成最好的内容供应商,新时代来得越快,你越是得意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31
新闻业核心价值原则

王天怡

在一个传媒无孔不入、对新闻只配给予廉价情感或肾上腺素的时代,每天被无数事件包围,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新闻综合客户端上以一种抬头数星星的状态来面对。永远都数不清的星星就像是一波又一波涌来的讯息。每一件事情都真实发生,我们的神经末梢接受这一切,感同身受,但又悲伤的知道它会被第二天或再后一天新的事件像海潮那样扑上冲刷,不留痕迹。如此现状,似乎客观规律本身就是如此,事物都是发展与变化的,任何新闻事件也不太可能每天都被提及。由此,在我看来,传媒业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既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公众参与对话现实社会的纽带。历史之所以为历史,是因为在岁月长河中它以俨然成为一粒尘埃,作为新闻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粒粒尘埃化作思考与自省的动力。而要做到这些,应当准确把握好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首先,尊重社会现实。新闻在一定层面上来说主要解决社会观照层面的问题,透过白纸黑字亦或是镜头语言将其对社会现实的观察、相关体验以及理解等展现于荧屏之上,旨在让受众通过对新闻内容予以阅读与审视过后,达成对现实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此阶段,新闻价值理应注重对现实的真实展现与尊重,这直接关联后阶段受众的主观心理期待以及反思意识的觉醒。

其次,常怀正义与责任。价值的存在是为体现人对于其自身的内在追求以及对所处社会的持久观望,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每一事物的角落,它是我们抵御情感荒芜、无所谓追求与反思的心理防线。而对于新闻业来说,真实是新闻的灵魂与核心,具备传播价值更是新闻的生命。如何让新闻具备传播价值,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其出发点必须让心中常怀正义与责任。责任感比英雄式的至善理念来得实在:“我们有责任感,我们就能致力于履行这一责任,并能计划如何逐步达到我们的目标”。作为传播主流文化意识及主流价值观的发声人,如何建立起公众与传播者间的信任,要求传播者把握住公众追求社会进步的内在意志,建立起与之对话的桥梁。为正义发声新闻人责无旁贷。

最后,媒体是要唤醒公众反思意识的。新闻的产生从发现意义到创造意义这一过程,也是新闻生产者的主体价值理念在价值演进过程中不断释放的过程。而如何借助媒体的传播效果,深入浅出、一语中的的让公众审视社会现实,唤醒其理性与反思意识成为传播意义升华的关键。新闻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拓宽了大众审视人类本身及其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渠道,通过提取现实社会中所遇政治、文化、经济、自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及现状,以问题意识贯穿主体内容,将隐性问题置于阳光之下,有意通过可视化行为、个体化的应对方式以及相应的制度措施来透视当下社会。综上,新闻业应当谨记以上核心价值原则,采用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将当下转型期中所遇社会问题与相关诉求呈现于大众手中的新闻综合客户端上,并试图建立起一种公众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的新的思维方式,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20162513003t

王天怡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41
新闻伦理的最核心原则

陈创 20162502005 新闻传播学



伦理是指人们通过像话交往建立的各种行为准则,关注的重点是个人或者行业的行为方式规范与否。休谟认为,伦理关注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是什么”。换言之,伦理是一种规范分析,而不是一种事实分析。伦理研究的是应然问题,而不是实然问题。因此,伦理本身可被视为一种关于个人行为的社会普遍准则。当然,这种准则并不以某种权力或强势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为某一个人所左右,而是全社会协商一致、自觉遵循的共识。这种共识没有实体形态,而是潜藏在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一般而言,只有当个人行为时,这种无形的行为规范才能发挥作用,自觉成为社会成员评价行为得失的标尺。当然,某一具体行业处于约束成员行为的需要,可能以实体文本的形式出台伦理规范。



现代所说之“伦理”,起源西方哲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善、恶的学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及其弟子柏拉图认为,哲学止于至善。不过,这种善还是一种理念上的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德国哲学家康德强调用人的理性为自然和行为立法,开创了全新的道德哲学。他认为,决定行为的善或恶的依据不是人的主观善恶概念,而是先天的道德法则。总体而言,伦理所探讨的中心的议题就是评判行为的善恶,伦理的核心原则就是善。新闻伦理作为职业伦理的一种特定类型,其价值内核和基本原则也应符合伦理的一般要求。因此,新闻伦理的最核心原则也是善,因为这关系到新闻伦理的存在与否的根本问题。



衡量新闻实践活动的善与恶,最关键的评价标准衡量采访行为是否符合人道。换言之,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活动中能否尊重采访对象,能否做到以人为本。善也有大小。新闻从业人员作为社会中的成员,也必须惩恶扬善、激浊扬清。新闻从业人员应本着从整体利益出发的初衷,认真履行社会监督职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状,为全体社会成员谋福利。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仅代表了一种新闻理想,也体现了新闻伦理的核心意涵。



当然,善也分为动机的善和结果的善,两者的区别在于,动机上的善是一种主观愿望,潜藏于意识之中;而结果的善则是实践的效果,显露在动态社会中。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实践活动中,不仅应该秉持善心,而且要修持善果。然而,现实经常是记者本着善的初衷,从事新闻采访和报道活动,由于处理不当或者素养欠缺,往往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即所谓的“好心办坏事”,这在灾难新闻的报道活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重大灾难面前,时而出现新闻记者忙于抢新闻而妨碍甚至干扰救援行动的现象。必须正视:人命大于天,更大于新闻采访。新闻记者虽然有报道事实的社会职责,但也应以人为本,不能因为成全反映现实的小善而妨碍了挽救生命的大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47
【作为课堂作业,事先声明在网上公开。一为防止抄袭,二为对比以便学生取长补短。不许上网,这就不是给我的作业了。还是冒昧贴出来,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真实”与“建构真实”

——传媒业核心价值刍议

                                             滕金达 20162502003

(请勿将本人文字发到任何论坛或网页,违者必究,谢谢合作)

真实,一直是传媒业界、学术界乃至全社会最关心的东西,正因为备受关注,才会成为传媒人的核心价值。可当所谓搞传媒的人真正面对宇宙之大、世间品类之盛、人类行为之错综复杂时,都会感到难以望“真实”之项背,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穷沧海之一粟。社会科学最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所经历的一切事物都存在于建构之中,只不过有些事物建构得合理,有些则建构得不合理。建构的主体到底为何,我们不得而知;合理与不合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我们同样也不知情,然而偏偏有“不学无术”的好事者们,每天吃饱喝足之后在咖啡厅或者快餐店匆匆小聚,希望可以探讨出到底什么叫真实,到底什么样的真实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真实是什么,它究竟该被如何看待,是个挺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传媒从业者们每天晚餐的菜碗里有没有鲜腻的肉类,也关系到不少学科学者们每天出门前是否会难为情地穿上体面的衬衣。但是讲到这儿,大家又糊涂了,报社隔壁四合院里的瞎眼老混混赵大爷不禁发问:“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上讲,应该先有学问还是先有学科呢?”刚刚下楼的李总编凝神沉思了好一会儿,于是一赌气又上楼把衬衣脱了。“干净衣服才穿的就换?什么玩意儿啊!”就为这,老婆坐在床边生了他一天的闷气。

用建构主义者的口吻来讲,自然科学家们发现自己搞不清楚什么是真实,公式、定理的推演和精确的算术能力只能满足他们对于真实产生的虚妄的幻想,即使造出了宇宙飞船,拿到诺贝尔大奖,也无处安放躁动的心灵;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佼佼者们也不乏兢兢业业的守望者,他们苦心孤诣,用“真实”为行业和学科树立典范,可谓劳苦功高,但事实却是,无论我们眼中的传者还是媒介组织、受众也罢,都最多只能无限接近但永远无法清算真实世界的各项指标。

在社会学经典的结构化理论影响下,秉承者功能主义视角的媒介产业发挥提供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以及提供舆论等作用,由此也形成了大众传播的基本模式:传播者在政治、经济及公共利益等外部控制的影响下,同时在一定媒介框架内进行“环境再构成作业”的议程设置后,通过传播渠道以各种传播技巧将内容传达到群体,再通过群体中意见领袖进行两级/N级传播到达受众(也可能直接到达受众),然后在与以变量形式存在的受众框架(群体层面、心理层面)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受众接受/不接受的基本结果,在此基础上,受众的观念/价值观/行为不同程度地受到认知/态度/行为层面的影响。一条线索下来,又有谁有资格谁来告诉读者和公众,何为真实,何为虚假呢?

从业者们天天拿着业内各种“不真实”高谈阔论,推杯换盏,似乎如果没有所谓“假新闻”、“假消息”,这世界的真实变动就能为人们所确知了一样。大家在苦恼愤懑与不甘心中又寄希望于可笑的故纸堆,他们发现,社会学里面爱讲意义建构、爱讲现实一隅,而心理学里面又爱讲基模压模,那个叫戈夫曼的老头总是意气风发地宣称: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千种办法呈现同一个自我。“真实”无解,即便它还是一个行业实践意义上赖以生存的“核心原则”。

但是,话也不好说死,这样会令人气馁,也会让人失望,担心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毕竟,我们看待“真实”决不能仅仅囿于所谓的“传媒业”,真是可笑,“真实”的范畴无情地横跨我们的全部认知范围,一个生态系统完全健康的社会才有可能早就最接近真实的产物,而传媒业嘛,做好操作层面的“真实”,便是对这个确实也在创造社会价值以及被寄予盈利厚望的行业最大的回报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09:53
关于传媒业核心价值的一些思考

“注意力”、“流量”、“真实”、“记录传播”、“版权”、“技术”……当我开始思考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时,这些关键词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每个词语背后似乎都有着一串强有力的支撑在呐喊,“你看,我才是传媒业所看重的。因为我传媒业才能如此繁荣。”然而,细察我国传媒业现状,“责任”一词才是关键。这一概念可能过于宏大,从这二字所延展的内涵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其价值所在。

不可否认,传媒业是注意力产业,它的生产方式具有典型的工业化特征。它需要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并将这种注意保持下去,同时获得盈利以维持自身的运行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来我国传媒业的一些乱像。首先是对于资本和商业化的盲目崇拜,从而丧失了对普遍认同价值的引领。媒体放弃了本身应承担的责任,对真相的追求,对社会人文的关怀。因此反什么就滥什么,而且越反对就越泛滥。反对假新闻,假新闻却层出不穷;反对炒作,却有包装着各种外衣的炒作事件泛滥成灾;反对低俗,各种不堪入目的信息更加蔓延。传媒业生产出了太多受众想看的,而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内容,迷失在了即期功利主义的漩涡中,渴望将受众的点击与眼球转化为金钱与地位。

其次是技术当道,遵从已久的“内容为王”在寒风中渐行渐远。无人机、全景视频、直播、VR、H5等一系列名词的出现,似乎预示着传媒业已走进了凭借技术手段获得飞速发展的春天。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快节奏生活使人们很少有精力进行深度阅读,视觉新闻与碎片化信息的不断推送成为了媒体的筹码。网络媒体的从业者对自己平台上的图片与视频进行调整,将有冲击力、有爆点的消息放在首页而移除了不能引起受众兴趣或者不能赚钱的那部分。更多的媒体在信息的传播形式上做文章,比如H5网页、Flash动画以及小视频等。这些形式虽然让受众更易接受、更加可感,其内容质量却良莠不齐,令人担忧。

然后是媒介伦理问题。这里我们不谈传统的隐私权与知晓权的冲突,主要关注一下数据应用的伦理问题。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算法抓取与推送,传媒业近几年对这一技术发展而带来的传播现象津津乐道。这一事物正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传媒业依靠它“生产出”很多数据准确,推送到位的新闻产品,受众也能越来越便利的获取到自己偏好的信息产品。而在这一抓取与推送的过程中,我们的个人信息已经毫无保留的曝光在在网络之上了。

以上种种,与背离专业主义而追求商业主义有关,也与技术的发展有关,然而最主要是放弃了对传媒业的核心价值“责任”的坚守。这一核心价值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对自己负责,这是最基础的层面的责任。传媒业的从业人员与经营管理者应该保持公正客观,不要放弃新闻理想。物质丰盈的现代社会的确会有很多诱惑,对自己负责,遵从内心的理想追求。第二是对受众负责。对受众负责不仅是因为他们付费购买了内容,传媒业本来就担负着传播知识与信息责任。虽然传媒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就是受众的关注度,但是不能把受众商品化,要提供受众需要的,雅俗共赏的,不带有情感煽动与误导倾向的信息。第三是对组织负责。隶属于哪一媒体组织就要对该机构负责,不能损害其利益。最后是对社会负责。传媒业的性质和其强大的影响力就决定了它必须对社会负责。忠实的记录与传播,不让真相消失,避免谣言肆虐。充满人文关怀,追求价值理性,让社会在这一基础上平稳运行。做到以上四个范畴,将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的业内乱像。

传媒业迥异于其他行业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个必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行业,不是冰冷的机器操作,不是标准化、流水线般的运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人类情感。因此,明确责任,努力平衡各层面的责任,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责任”二字对于传媒从业者来说,像是会时刻敲响的钟声,让他们在前进的路上,不要忘了为何出发。

                           

                                                  赵冰清

                                                20162513007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0:05
xiongxiong7721@yeah.net

熊玮琪,学号20162513018

谈到新闻专业主义或者说传媒业核心价值原则,我们脑海里会涌现出无穷无尽的词汇,但是占据主流篇幅的,一定是客观、独立、公正、真实。这是我们从进入专业领域的第一刻起,就被要求铭记和恪守的信条。我们坚持说要有俯仰天地的境界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要成为光束去照亮黑暗。但社会中的故事和人远远不是几个词汇所能覆盖和衡量的,庞杂的社会架构赋予每个社会个体不一样的情怀和思想,赋予他们不同的道德判断和认知层次。

而今天,我更愿意给自己一个新的原则,这是一个搁置在心中不容撼动的信仰,是而今无论式微的传统媒体还是崛起的新媒体场域下,都应该被遵从和笃定的去坚守的原则。

我一直相信,新媒体的到来,不是渐进性的改革,而是时代车轮下必定被碾压的过去。但这是更新,并不是更替。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就像智能手机于原始版诺基亚一样,并不是谁取代谁,而是站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的重塑。传统媒体,仍然能够带着新闻专业主义所包含的内涵,走入新媒体所带来的全新时代。当今,互联网带浪潮强势来袭,大数据和vr等新的技术手段在新媒体的平台依托下,也成为传媒界的新主宰。但今天,我们谈的不是平台、不是入口而是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这场媒体业和媒体人面对时代更迭,该做出怎样的价值选择问题。

那么今天我要说的是斗争性。不是与党性原则相抗衡和违背的斗争性,是建立在独立不依附基础上,踏踏实实想要捍卫和争取每一份权利的信仰。“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权利就只是一张纸”。无论新闻民工还是新文娼妓,对于一个已经被社会无限污名化的群体,再冠冕堂皇地喊出独立客观和公正已然假大空,任何饱含情感的社会人,都无法在社会关系和个人情感之间真正抽离出来。在面对一桩桩生老病死、一次次生离死别之时,无论热血还是无情都带着被诟病和指责的风险。但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为着生存和尊严而斗争。

传媒是一个站在社会风险顶端的领域,他是时代的瞭望者也是时代的风向标。我们的历史和未来都在传媒业改革与进步的进程中被改写和塑造。今天,我们要为乱象丛生的煽情新闻而斗争,要去革除盗用版权而深情立法,要为新闻干预司法独立性而喊冤,要为每一个兢兢业业打造品质新闻的媒体人刻无字碑。

今天,当媒体业已经被等同于党和政府的喉舌和走狗之时,当标题党新闻层出不穷新闻同质化现象已然成灾,当无数曾经坚定有理想的新闻人放弃这个拥有无限朝气的行业时,我们需要保持独立思考,需要用自我的力量去斗争,与社会体制内的毒瘤斗争,与那些刻板化的公众认知斗争,与那些或许正在流逝也或许从未拥有的控制力斗争,与我们内心屈从于社会洪流和社会现实的恶魔斗争。

我不想在此刻给中国人一个所谓沉默的大多数的标签,社会气息的生疏和时代节奏的加快注定人情也会逐渐疏离和冷漠。而这正是传媒业存在和毅力的意义,是引领和树立社会意识的使命的彰显。是需要无论何时,都能成为清醒的带着身后千千万万人的声音和愿景,而奔跑和呐喊的号角。

愿每一个还在痛苦中徘徊和等待的传媒人,都能保持清醒而独立的大脑,能不依附于时代的幻变,不盲从于权力的压迫和挟持,能够不苟且于现实的欺瞒和玩笑。能够永远保持生生不息的斗争性,为尊严、为职业、为生而为人的每一份勇气。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0:05

媒体的核心价值

郑森楠 20162513050

当我们在谈论一个东西的价值的时候,不能绕过的就是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若从整个媒介的发展史来看,无论是最初的口语媒介,还是后来的印刷媒介,以至于现在的电子媒介。无论媒介的形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但是媒介的首要功能却从未改便,那就是传递信息。但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这个功能的外延进一步得到了扩展。我们的媒体已然不仅仅是皇权时代的传声筒,于是传递信息也成了传媒业不断思考和挖掘的问题:传递什么样的信息;用什么方式来传递;什么样的内容更受欢迎;怎样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

所以到现在,我们的一些媒体会反复的念叨一个问题:媒体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但是我们往往会忽视一个东西,判断一个东西的价值,本身就需要一个标准或一个合理的系统,并在一定的环境下去谈论。如果是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而跳出其本身的框架去讨论,那得到的答案其意义也不大。就好比,我说这家媒体更好,因为它提供的消息,它卖的报纸、出的新闻有更多人花钱去买,去阅读。可黄色报刊时期的煽情暴力的新闻铺天盖地,难道这就是媒体机构存在的价值?再比如,有些很好的专业性的深度报道,并没有太多人去关注,难道我们能说它不如黄色小报有价值?

所以我们应该回到这个问题提出的原因上来思考。媒体的核心价值不言而喻:能够精于自己的领域,高效的传递那些,能够帮助受众用来消除自身不确定性因素的信息,并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引导舆论,避免受众陷入群体激化之中,就是其存在的价值所在。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它们的存在的初衷便是帮助这个社会更好的运转。这些道理或许谁都明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媒体人却变得愈发不自信,愈发的不知所措,和浮躁。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体日渐衰落,于是传统媒体便陷入了这样一种思维误区之中,发行量下降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怎样呢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这里谈论的价值的核心,实则是媒体的竞争力。

“补救性媒介“理论认为,人会在媒介演化中进行理性的选择,简单的说,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以电话而言,从受听器与听筒的结合,到电话录音、来电显示,等等的一系列的功能都是对前一功能的补救和补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旧媒体、新媒体还有新新媒体,本身就是出于一个系统之中的,没有必要把他们对立起来。只是由于技术和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一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所以,当再次面对新旧媒体时,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旧媒体,它们存在的初衷都是的,因此其存在的价值也是类似的。

当然我这里也并不是在强调“内容为王“这种人尽皆知的道理。我想说的是媒体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意识。核心竞争力不等于核心价值。但是真正决定两个不同媒体之间的区别的,却是隐藏在竞争力下面的一些东西。新媒体的思维更多的是一种”商人“思维,因为它们知道”粉丝经济“所能够带来的收入。但是传统媒体的思维更多的是一种”精英“的思维。所以当同时面对市场这块蛋糕的时候“今日头条”喊出的口号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而《南方周末》则是“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从这里基本上可以看出,媒体所追求的东西会直接影响到其定位,如果只是为了赚钱,那只需要迎合受众就好了。但如果想肩负起更多的责任,那定位和格调就得更高一些。其实这两则并不矛盾,反而是一种互补的存在。因此我觉得,各个媒体本身的定位和格调才是其自己的独特价值(非核心价值)所在。无论是小商贩还是大企业,都有其对应的消费人群。有人喜欢喝豆浆,也有人喜欢喝牛奶,如果什么都卖,反而显得不专业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0:13
真实性,新闻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龙红宇   20162513015t

初初涉足新闻传媒这个专业,背得滚瓜烂熟的便是真实性是新闻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新的时代条件下保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48个字职责使命的实现,其基础性的工作就是确保新闻真实。新闻的本质就是记录传播,将世界的真实情况如实地报道给受众,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是取信于民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媒体承担社会公器职责,提高舆论引导力的客观要求。

新闻真实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命题,传媒学界和业界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关注从未懈怠,尤其是随着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到来,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新闻样式风格多样,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新闻源的多样化,对时效性的抢夺,竞争的激烈性,新闻真实性遭受到极大的挑战,各种反转新闻、虚假新闻屡屡上演,严重消解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并引发各种负面的舆论潮,在求新求快,追求点击率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真实性随时啪啪打脸。《新闻记者》杂志已经连续十五年开展学术界的“3.15”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活动,坚决揭露和抨击层出不穷的新闻造假现象,假新闻年年都有,年年形式各有不同。如“江西九江发生6.9级地震”、“李光耀被死亡”、“金庸被多次死亡”、“习总打的”、“僵尸肉”等新闻爆发声势浩大,媒体纷纷报道转载并发表评论,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舆论,在被证明新闻为虚假时,媒体又纷纷道歉,一次次以假乱真,在谣言和辟谣的怪圈中循环往复,践踏公众的信任,将新闻当儿戏,还谈什么公信力、舆论引导之责,岂不可笑。

都说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但现在的记者可能有千里眼顺风耳,不出门便能编造出一篇精妙绝伦的“新闻报道”,2016年春节期间一篇描写“礼崩乐坏”东北农村的返乡报道在《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发表,随后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中国台湾网、光明网等媒体未经核实便纷纷转载,一时之间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后经新华社调查证实此文纯属虚构杜撰,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皆为虚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本是一则缘由一女网友泄愤的帖子,经过加工润色,再由网民的大量转发和媒体的广泛报道,便成了一场引起无数唇枪舌剑的虚假“大新闻”,一时之间全民都在争论“凤凰男”、“城市农村爱情观”等问题。网民的不理性,媒体为求新求快的不责任报道和转发,成了假新闻肆虐网络空间的助推器,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长此以往会引发信任缺失的社会心态危机,对和谐社会的发展也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纵观许多假新闻的案例,大部分是因为媒体未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记者的胡编乱造而形成的,媒体受利益的诱惑而争快抢新扩散的,其归根结底是新闻工作者伦理失范和职业道德滑坡的表现,记者编造新闻、编辑把关不严、为了追求时效性、趣味性而忽视新闻的真实性。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且呈现海量化碎片化特点,作为瞭望者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有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从客观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从源头上阻断虚假新闻,要警钟常鸣,防微杜渐。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关乎新闻工作者的个人信誉,更事关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生命力,媒体得以长久生存和发展之本是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迁,新闻传媒如何竞争激烈,新闻事业如何深化改革,真实性永远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性的新闻,速度越快、点击率越高只会越快加速新闻界走向衰败的步伐。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0:18
传媒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姓名:童倩

学号:20162513046

授课老师:刘海明



题曰:传媒核心价值观?所谓传媒核心价值观,我的理解是指传媒的基本职业理念。既然是职业理念,那么在对象的鉴定上,传媒核心价值观主要的约束或实施对象是媒体从业人员。而媒体狭义上是指为社会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组织机构,也就是说传媒核心价值观实际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理念。

我认为传媒核心价值观是客观性原则。在学理论层面,客观性是传媒价值观的核心,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准则和新闻专业主义的共同要求。譬如,1924年,美国学者克劳福德(Nelson Crawford)出版《新闻道德》(Ethics of Journalism)一书,将客观性原则上升为新闻职业道德的高度。可以窥见客观性的重要性。又如1991年全国记协制定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五条也规定:“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再如2009年,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上提出了“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的要求,提出了公正、客观、公平、真实等等要求。同样,新闻专业主义层面而言,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而这种判断力应该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的。

客观性原则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同时对从业者的要求非常之高,这也是其被标榜为核心的原因。在19世纪初期,报纸沦为各大党政互掐的工具,受众急切呼唤一份“客观性”的报纸出现。到30年代,大众化的报纸呼之欲出,深受读者喜爱。然而好景不长,大众报纸随之沦落到煽情、黄暴的地步。

新闻从业者难以做到客观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社会文化来看,从业者是生存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的,从中构建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而这种文化价值观会直接决定从业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导致主观性偏差。

2、从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来看,从业者所在的媒体组织的盈利是需要商业化运营的。就目前而言,媒体的生存环境严峻,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为追求时效性,媒体对放弃了对新闻事实的采访与核实,导致内容有失客观。此外为了脱颖而出,而陷入断章取义、 片面化的尴尬境地。或是从业者迫于关注度的需要,而采取标新立异的标题,空有标题全无内容。或是从业者为做独树一帜的评论,绞尽脑汁寻找边缘视角,实际已经偏离客观性。

客观性难,但并不是从业者可以逃避的原则。陈力丹教授曾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2000年,在香港学界召开“资讯时代媒介操守研究会 ”,一些与会的香港记者说:“你们说的那些没用,回到报社,老板叫我做什么我就得做什么。”和故事中的情形相仿,当前的众多新闻从业者流于传媒环境的恶劣性,而背弃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准则。

有学者这样描述新闻客观性:新闻客观性原则之于新闻工作者就是这样一种信仰,我们不必纠结于在新闻实践中究竟把客观性践行到了什么程度,也不必纠结于新闻客观性是否真的可以完全做到,最重要的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把客观性原则当作一种信仰,铭记于心。诚然这才是我们该持有的态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0:23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刘启晗    20162513041

我认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即是:克制。之前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和动物的区别是,动物的行为是遵循本能,而人是懂得克制的。传媒业在西方一直被称为“第四权力机构”,在中国也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说法,种种光环的叠加都在强调作为一个新闻人,要有所作为。真实、公正、客观已然成为新闻人烂熟于心的行业标准,然而,我认为在新闻业有所作为是能力强的表现,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的能够保持克制的不作为体现着一个媒体人的自我修养。

克制这个词把它具体化即是:克制同情、克制愤怒、克制热情、克制批判等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记者要克制手中的权利膨胀,避免化身正义的使者、帮助弱势群体的侠者、以及一些盲目的“英雄情结”和“精英意识”,这无疑与新闻业一直崇尚的客观公正形成悖论。在我看来,新闻从业者的自我定位应该是社会的观察者与记录者。不把丑放大到尽丑,不把善夸大到尽善,人性的曲径幽深和事实的错综复杂并非记者用非黑即白的文字可以表述的。因此,唯有时刻自我提醒要克制,用一种职业的平和的心态做新闻,才能做出非情绪化、客观扎实、有分量的新闻。

克制第一时间报道的冲动: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求新、求快几乎成了媒体人的共识。例如在姚贝娜事件中,当姚贝娜还在手术室进行抢救的时,就有媒体率先发出姚贝娜已经离世的假新闻。这使我想起美剧《新闻编辑室》中的一个情节。剧情是电视台的编辑室正在火速讨论一则名人死讯要不要马上被直播出来,支持马上发布消息的理由是“每一秒钟都有上千位在我们这儿看不到死讯的观众转台”,而反对传播死讯的是电视台《晚间新闻》公关顾问Don,他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新闻不能宣布一个人死亡,只有医生才能”。当人人都在抢第一手新闻时,是否能做到先核实再报道。

克制对采访对象的伤害:

例如在MH370失联的报道中,新闻媒体表现出的新闻伦理失范令人唏嘘不已,记者在采访和报道中不断暴露出人文关怀缺失的弊病。其中出现的强行采访和刊发、悲痛图像 不加处理的呈现、以公共利益或人性关怀为名的无谓煽情等有违新闻伦理的行为,引起了公众的讨论和批评,传媒对采访对象的新闻伤害这一问题再次凸显。冰岛新闻委员会在1899年制定的《记者伦理规则》中说:“记者要避免一切使无辜者蒙羞的不必要的举动,或是使他们受到伤害。”

克制刻板印象:

如今“富二代”、“医生”、“城管”、“女大学生”等词汇在媒体报道框架的建构下,逐渐造成社会认知偏差。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性,贴标签的做法显得省时又省事,网民通过媒体建构的“身份符号”,即使还没点开全文,只看标题就形成认知,“富二代”必定是蛮横不讲理的,“女大学生”成为容易受到侵害的弱势群体。模式化的报道是记者刻板印象的外化,不实地调查、不深入采访、堂而皇之的想当然。因此,媒体人应该克制个人的刻板印象,有意识的激活认知的顺应机制,经常保持认知模式的健康更新。

互联网时代,后现代主义文化、流行文化、消费主义思潮令人眼花缭乱。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横冲直撞的阶段,传媒人能够做的,不是去追寻新技术,探索新的传播形态。而是是否能保持初心,砥砺前行!毕竟传媒业的发展“不是新的东西不够新,而是旧的东西不够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0:29
浅议新闻真实

尹凤意——20162513038


传媒是什么?陈立丹教授认为传媒是服务于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的社会机关。传媒业也相应可以理解为形成一定规模,构成现代社会的一个行业。通过新闻史的学习,传媒由政党报刊主宰,逐步转变为商业性质的社会行业。传媒业由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垄断资源发展为现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形态并存、融合的局面。但是,无论传媒业的传播形态如何变化,其核心价值原则颠扑不破,在时代的洪流中,依然是传媒业追逐的星辰。

这颗遥远又璀璨的星辰,值得传媒业永远追逐与坚守的价值原则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生命是真实,真实也是传播新闻的传媒组织、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如果传媒业淡化了或者遗忘了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那么其生存之跟,发展之基也将不复存在。

著名的甘惜分学者认为无论是资产阶级新闻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根本观点上可以有分歧,但唯独在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一主张上是保持一致的。但是,必须说明的是新闻真实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真实,它是事实性的真实、过程性的真实、有限的真实。新闻真实的实现会被许多因素所影响,比如新闻源的真实性、主观再现的真实性、收受理解的真实性、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使我们可以达成关于传媒业新闻真实的共识,即新闻真实是永远达不到的,它是传媒业的理想、是价值观的坚守。

虽然,新闻真实不能由单个媒体,或者某份新闻报道达成,但是在程序上,整体的新闻真实则是可以通过传媒业的努力达成。传媒业追求的核心价值原则——新闻真实是一种过程真实,有机真实。过程真实是指新闻事实的报道是一个去伪求真的过程,新闻事件在不断地事实核查,不断地求证过程中逐渐剥去假象的外壳和迷雾,呈现真相。有机真实是指不同媒体机构之间,相互进行事实的验证和观点的修补。在传媒生态系统中,单个媒体很难构建出社会现实的整体真实,但是对整个行业来说,不同媒体的共同努力是可以达到整体真实的。

遗憾的是,在现实情况中,传媒业违背新闻真实的报道层出不穷。主要研究新闻真实的著名学者杨保军认为虚假新闻包括失实新闻和假新闻。针对上文所述的过程真实和整体真实,虚假新闻也表现为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方面。微观层面是相对具体事件的真实而言。《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会总结出当年的十大假新闻,比如,2016年引起轰动效应的假新闻“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东北村庄的礼崩乐坏”“江西九江发生地震”等,这些新闻报道无一不遵循这样一种模式:首次报道引发舆论热议,被证虚假或者新闻反转,引发次生舆情或新闻搭车,直到下一个热点引爆另一波舆论热潮。其造成的结果是消解传媒业的公信力,热点引爆之后,民众不再相信媒体报道,而是“让新闻飞一会儿”。这无疑是传媒业的悲哀。

而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繁盛,公众表达的空前高潮为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便利。目前一项新研究表明,部分人确实更易相信熟人,也就是与我们具有强连接关系的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假新闻。这种沟通和群体的联系更容易塑造记忆,也就是说,社交网络会强有力地塑造人们的记忆,即使是假新闻,但人们不需要多少暗示就会服从主流记忆。这一现象无疑是传媒业新闻真实这一核心价值原则另一大冲击。

虚假新闻的宏观层面表现,是一个国家的新闻传播在一定的历史时空范围内,对这个国家的反映报道在整体上是虚假的,或者大部分失实的。在我国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传媒业多少呈现出这样一种宏观层面的失实。宏观层面的新闻失实,会制造出失实的集体记忆,形成错误的历史记忆。虽然言论自由是传媒业的另一大追求,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集体记忆误导他人,误导社会认知。

实现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新闻真实,不能仅仅追求一篇新闻报道的真实或者靠一家媒体机构的努力。台湾学者臧国仁曾说“新闻是一面破碎的镜子”,它并不能对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映照。作为传媒业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原则,我们能做到的新闻真实是有机的,动态的真实。

美国学者比尔·科瓦齐和汤姆·罗森蒂尔所著的《新闻的十大原则》一书中,将“新闻工作首先要对真实负责”这一原则放在首位,可见,无论中外,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是遥远的星辰,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理想,指引着传媒业的方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0:31
真实是传媒业的“原子核”

20162513013 粟丽

客观、真实、平衡、正确等等词语不仅仅是传媒业的价值原则,也是传媒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核心理念和行为规范,就像一个数字精确的标尺,支撑和引领传媒业的价值发展方向。我们都知道物理学中“原子”的概念,它是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即是原子的核心部分,能量极大。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是什么?

真实即传媒业的“原子核”。传媒业中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在我国,其中徐宝璜认为:“新闻者, 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可以看出其中的关键词为阅者(即受众)、最近(时效性)、事实;陆定一则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里可以抽出新近(时效性)、事实、报道(传播活动)三个重要的关键词;“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 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是由范长江提出的,群众(受众)、重要(显著性)、事实是定义中的核心词语。从新闻定义中关键词的词频来看,事实频次最高,理论上来说,事实是新闻之源,新闻报道必须符合事情的真实情况。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核心价值在于新闻报道的公正和客观。要求新闻媒介要探求真理,反映真理,做到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新闻媒介要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但是新闻不可能是在真空中存在发展,新闻专业主义不可能完全实现摆脱外界干涉,“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假·大·空”等失时新闻仍然存在,虽然这是一种理想的价值规范,但也展现了新闻工作者对真实的追求。

据《新闻记者》公布的2016年十大假新闻,其中“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事件成为网络热点,引起广大网友的讨论,随即也有网友指出了存在的疑点。在这则假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发布了《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到第一顿饭后想分手了》的报道,后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通报了《华西都市报》微博发布虚假报道的查处情况。这则假新闻在各种营销号和媒体的推动下,竟然引起全国范围的讨论,并占据了整个春节假期,有部分网友表示这个话题体现了中国的地域歧视、阶级固化等社会问题,虽然是个假新闻,但事实本身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真实在这条假新闻面前显得不重要了吗?虚假新闻是缘于激烈的媒体竞争,也缘于新闻工作者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戳到的是“城乡差距”以及“恋爱是否要门当户对”的痛点,网友们对此件事的热烈讨论正是他们情感的宣泄,这则“假故事”像毒鸡汤一样满足了网友的心理需求,新闻逐渐成为一种消费品,消费的是受众的关系理念。新闻报道具有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虚假新闻不仅浪费了受众的时间和精力,也使他们的感情变成消费品,受到欺骗和伤害。

    新闻工作者要对真实负责,不仅仅报道事件的客观真实,在评论意见中也要做到主观真实,守住新闻的“原子核”,发挥新闻的最大能量,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1:37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20162513048  徐凯丽
传媒业的发展是暴露自身问题的横向反思和历史发展进程的纵向演变,其原则并不是唯一,也不是一成不变,讨论传媒业的核心原则,要伴随着传媒业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和问题的发现以及解决的过程。
从中外新闻事业史角度来看,中国近代报刊诞生之前,古代新闻传播工具多属于政府公报性质,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内容多为皇帝谕旨、大臣奏章、官吏惩罚、军事战报等。而作为信息共享的民间小报则被政府一直压制打压着。自1815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始创办报刊,属于宗教性质,或宣传西方文化。但是随着社会形式的变化,宗教色彩开始淡化,政治、经济色彩逐渐显现。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迅速发展,商业报业逐渐增多,报纸多重视时事新闻的报道,多为形势批判、思想指引的载体。西方多数国家报刊发展的历史,都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依次发展的三个阶段: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媒业的早期发展是在执政者的管控之下,作为宣传工具,维护统治,因此核心价值原则是宣传。后来随着商业报纸的兴起,追逐利润,业内竞争的环境下,为增加销售量,用夸大叙事手法甚至捏造虚假情节来渲染新闻,尤其是色情、暴力、犯罪事件,起源于19世纪美国的“黄色新闻”。虽然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大改变,使受众定位更加明确,但其对煽情主义的宣传,违背了新闻专业主义,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所以,新闻专业主义和真实性成为了传媒业的核心原则。
在现代新媒体环境下,传媒业的发展更加复杂。众所周知,传媒业经营是注意力经济产业,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二次售卖”,把新闻卖给受众,把受众卖给广告商。为了增加广告收入就不得不吸引受众,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一些媒体为抓住受众眼球,使用煽动性标题,甚至夸大事实,多暴力、色情新闻。这样的媒体间恶性竞争,损害的不仅是媒体在人们心中的公信力,更是对受众的极度不负责。所以,在党性宣传、社会责任和媒体经营中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每一个传媒业所思考的问题。
传媒业,作为现代社会的新闻传播行业,以提供给公众及时、真实的新闻为基本。而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作为新闻业的基本职业理念,是传媒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新环境下良好的新闻业发展在党性指导下,探索良性双赢的盈利模式是关键。例如近几年兴起了“内容为王”下的“付费模式”,为了给受众提供一个较好的阅读体验,付费阅读成为一种趋势,事实表明,公众是愿意为好内容付费的。除此之外,传媒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引领正确价值观。
综上所述,传媒业在经营过程中,在盈利模式中要坚持一定的价值原则。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要有“党”,增强政治意识,做党和人民的喉舌;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要有“真”,新闻真实性是根本,坚持真实性塑造媒体公信力;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要有“责”,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宣传正能量,塑造主流价值观。与其说传媒业的从业者是戴着镣铐的舞者,不如说是在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做一个富有良知的正义之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1:39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专业主义



田梦茜  20162513045



何以界定传媒业?在我国,新闻与传媒是必不可分的,智库百科给“新闻传媒业”的解释是“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的总称。现代新闻传媒业主要是由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期刊社、新闻电影制片厂等专门机构,运用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图片、新闻期刊、新闻电影等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活动的总称。” wisegeek上对于“media industry”的解释是“the term refers to the collection of businesses that allows information to be shared.”总的来说,也就是传播信息的专门机构,既是如此,专业主义自然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在崇尚恶搞、围观消遣的网络时代,娱乐已经成为一种霸权,似乎任何严肃的话题都可以用来戏谑与调侃,在物欲的积压和利益的追逐之下,传媒业充斥着浮躁与喧闹,新闻传媒的严肃性被冲淡,媒体的公信力不断下降,虚假信息与谣言漫天飞舞。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总编辑”给了普通民众在广场上喊话的权利,然而只是众声喧哗却离真相越来越远。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记者,区别于普通的信息提供者就在于记者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能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细节中寻找到最有价值的新闻元素,并以简洁明快的方式将事实真相呈现出来。新闻传播需要文化素养而非娱乐的衍生品,白岩松讲过的一句话让我至今依旧记忆犹新,他说尽管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媒体人的收入都不高,但依然有很多前辈如飞蛾扑火一样走进这个行当。那是因为,时代赋予这个行当不仅有养家糊口的工资,还有情感工资和精神工资,因为依旧有很多人认为我们的这个行当有助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起码有助于让这个世界不会变得更糟。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年代,专业主义显得尤为重要,记者被称为“船头的瞭望者”,这样,作为媒体人就必须具有社会的使命感。记得上个学期参加过傅晓田记者主讲的一个讲座,至今印象深刻,这位凤凰卫视的女记者,曾远赴利比亚战场采访报道,独创战地钟声时尚新闻报道风格,被誉为“沙漠之花”。她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的采访经历,无不透漏着一位资深记者的专业与从容,大方与冷静,在讲座最后,她分享了当好记者的三个要义“勇于探索,独善其身;顾全大局,善于平衡;坚持原则,独立思考。”

人工智能的发展取代了很多劳力的职位,在传媒领域,也因人工智能而掀起了一场媒体产业革命,在内容生产上,机器人写手已经进入媒体领域,腾讯2015年开发自动化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进行新闻报道,该机器人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完成并发送给用户。由此掀起了传媒界的论战,未来记者的职业是否会被取代,对此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人工智能只能取代那些简单的重复劳动,比如数据新闻,而诸如深度报道或者记录片之类的题材是无法被简单替代的,因为其专业性质。此外,机器人只负责获取数据,而不会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无法辨认所获取的消息是否侵犯了个人隐私或者是否真的具有新闻价值,这个时候只有专业的编辑把控,发挥把关人的职能,才能保证传播消息的质量。专业主义才是打破喧闹的新闻乱象那把枪。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1:39
做出“不伤害”的承诺

——从应用伦理学的视角思考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n刘琳 20162513052

价值原则是人类追求价值,注重效益,充分满足主体需要的原则。与条件性的真理原则不同,价值原则是目的性的,它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社会需要和利益,按照人的内在尺度尽可能使客体为主体服务。

应用伦理学以“不伤害”为最核心的价值原则,坚持“自主”、“正义”、“责任”、“尊严”等价值理念。本文从应用伦理学所坚持的价值理念中得到启发,探寻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在我看来,“不伤害”与“尊严”是新闻业核心价值原则的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尊重采访对象的尊严

处于这样一个风险社会,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环境“守望者”的职责就愈加清晰且重要。尤其是在突发灾难报道中,记者总是奔赴一线传出公众关心的消息。然而,有一些现象备受争议:灾难现场,记者“锲而不舍”追问遇难者家属的感受、争分夺秒用镜头记录受害者的悲惨境况,让救援人员“等一等”抢先记录幸存者的惨烈状况……我读过很多记者吐露心声的文章,初次经历以上所述的场面时,他们备受煎熬,在采访与安抚中挣扎,对于绝大多数记者来说,最终职责占了上风。

媒体要营利,所以记者需要牢牢把握极具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抢占报道先机。但是,当“先采访”与“先救人”冲突时,不妨先救人、先安抚。记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记者。

在我看来,每个记者、每家新闻媒体都应当以“不伤害”为核心价值原则,“不伤害”是对人类尊严的承诺。在尽职尽责的时候,不要罔顾可能会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的伤害,尽自己所能将伤害降到最低,尊重采访对象的人格尊严和生命尊严。

2)维护媒体自身的尊严

新闻媒体难免受到市场经济营造的竞争环境的影响,为满足受众的需要而追求“眼球效应”的实例屡见不鲜,“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现象比比皆是,新闻价值取向庸俗化、商业化,媒体逐渐丧失了自己应有的尊严。

新闻媒体应当恪守自己作为社会“守望者”的责任,坚持新闻真实与客观性原则。首先,媒体应当敢于站在公正的立场描述事实,依法维护公众权益,保证受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被侵犯;然后,新闻作为一种大众精神文化消费产品,媒体需要提供给公众负责的产品,包括努力传播先进文化、正确运用舆论监督权等,靠眼球效应博来的注意力终归不会带来长久的利益;最后,媒体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司法尊严,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新闻素材,尊重他人权益。

因此,“不伤害”媒体自身的尊严也是媒体所需要坚守的核心价值原则应有之义。

综上所述,我认为,媒体应当站在公正、平等的立场,做出“不伤害”的承诺,维护媒体公信力、恪守社会责任。“不伤害”不仅是为了采访对象的尊严,更是给予媒体自身的尊严、给予千万媒体人所坚守的新闻事业的承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1:42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之对真相的追寻

戴瑞凯 20162502002t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革新,传媒业的组成越来越复杂,传媒业的传播载体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此类传统媒体渐渐发展到各大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客户端,再到近几年大热的VR技术、直播、大数据等,传媒业所包含的传播载体形式越发多样。当新闻、媒体、技术交相融合形成复杂的传媒业,现在的传媒业出现了包括新闻工作、新媒体运营、公共关系、大数据挖掘等遵循不同价值准则的不同方面,的因此关于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的思考也越发复杂,虽然,目前尚无权威的定义和解读,但是,笔者认为伦理原则是应当是传媒业悠闲考虑、完善、坚守的价值原则。

媒介伦理原则,是传媒业共同奉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生命至上、最小伤害、善意、良知等原则。在《彩色的天平——传媒伦理新探》一书中,陈超南指出传媒的伦理原则应当包括言论自由、社会责任、人类正义、职业道德等因素;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于1996年修订的《新闻职业伦理规范》对最小伤害原则的解释是:有职业操守的记者把新闻来源、采访对象和同事都看作值得尊敬的人。传媒伦理首先是对人们媒介行为中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地研究道德善的媒体当如何履职、媒体是否符合它的应当以及媒介从业人员在其媒介行为中对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的认识与抉择等问题。不管是强调追求“新闻自由、报道真相、社会正义、最小伤害、媒介效益” 的媒介伦理中的核心价值,还是要求传媒业“中庸、善意、大多数人利益、正义、仁爱,主张从伦理学角度思考问题” 的传媒伦理学准则,都是从伦理学领域对传媒操守的探讨。笔者将聚焦传媒业中对报道真相的要求,举例说明。

本年度的315晚会无疑是史上遭受质疑最多、槽点最明显的一届,开始前的广告好像将新闻报道当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揭露对象不含三星、百度,枉顾消费者期待;耐克气垫鞋报道反被爆抄袭图片等等,作为论点的无印良品仅仅出现24秒,却从若干主案例中突围而出,笔者认为这是因为该案例存在明显的真实信息的缺失,未遵循媒介伦理,因此有必要在此进行探讨。

“315无印良品事件”是本年度315晚会之后长期霸占微博热搜的假新闻。3月15日315晚会曝光“无印良品标签之下暗藏猫腻”,质问“核污染区域食品何以大肆买卖”,引起热议和对无印良品消费情绪的变化;16日午间无印良品在其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公开发表声明函,声称进口产品合规。这前后不到24小时的反转大戏迅速引爆网络舆论,屡次登上微博热搜,获得了比其他被曝企业更高的关注度。按理说,面对无印良品有理有据的回应、各地质监局的坐实和舆论对央视的指责,央视理应对自己报道的错误缺点第一时间更正,或表态、或拿出新的调查信息。很遗憾,央视并没有做出回应。

网友对央视的指责集中在“报道还没有无印良品的声明函专业”“央视就没有一个看得懂日语的?”这两点,吐槽记者的专业性。的确,央视的报道有失水准,但是笔者认为,表面上看问题出在记者不认识日语上,实际上出现的是采信唯一信源的问题。当同样不认识日文的稽查局执法人员在说出问题后,记者不加以核实直接引用,这是后续一连串问题的导火索。

信源问题也是整个报道中最严重的问题,央视曝光的是部分日本核污染区食品未经过正规渠道,通过走私、保税区代购的方式运输到中国并在电商平台销售的问题。但是整个视频报道中出现的信源只有跨境电商客服两位(电话采访)、跨境电商体验店工作人员两位(偷拍)、深圳经典仁源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偷拍)、深圳市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偷拍)和多次出现的深证市市场稽查局工作人员(并未说出有效信息)。在这样一个既涉及核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又涉及违规进口问题的报道上,缺乏多方信源的相互佐证,使得报道难以真实、平衡、客观。如为何没有将违规食品向有关部门送检,获得权威报告?为何没有相关专家的采访,解答危险性在哪?为何不紧抓保税区的进口流程漏洞采访相关部门?报道本身的存在的专业性的漏洞一经发现便会引爆网络,将本该讨论的议题带偏,网络舆论陷入对“央视打脸”、“海关遭黑”的讥讽中。此时央视又没有正面回应,对民间舆论场反馈信息的置若罔闻更加速了其在几十年315中集聚的公信力的流失。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1:43
新闻的核心价值

——客观辩证



20152502012T

王若宇



    谈及新闻的核心价值,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真实性,是客观性和时效性。这几点认识固然是正确的,也是很理所当然的。然而,在一个跨专业的学生眼里,这几点内容却显得比较陌生,具备的说服性也就没那么的强。那么对于一个在艺术专业转战新闻专业的学生眼里,新闻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为什么他会认可这样的核心价值?都是很引人深思的问题

一、观点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者新近发现的事实的客观报道”这便是传统新闻人对于新闻的核心价值的认识观点,而新闻学的教科书也为我们分析了新闻价值的六个构成元素1、时间的接近性、2、距离的接近性、3、著名性、4、进展性、5情操性、6、异常性。但是从笔者自身的一些经历出发,加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认为核心价值就在是客观与辩证。

二、论述

1.客观

    客观性和真实性这两个概念,在新闻学里面两者经常交互使用,很多时候在谈论真实性的时候习惯用“客观”去描述,而谈论客观性的同时也习惯用“真实”描述,所以,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可以看出是相通相融的。

    对于客观一词的描述,大多数将“客”表述为事物的本来面目,而客观,就是以“客”的身份自外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随观察者的意愿而改变。

    然而对客观认识,却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经验和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隐蔽性,容易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从而使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相对性,所以客观存在是绝对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却是相对的。因此,从客观的视角出发,以真实性为最终目的,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发掘事件的本质。遵循这样一个思路,在新闻工作中将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客观真实的表现在受众面前,这便是我们当代新闻工作者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2.辨证

    哲学层面,将辨证描述为一种对事物的认识更新的过程: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看法的很多人,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一方面在讨论中放弃自己原本不正确的观点,转而接受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这个过程参与辨证的人最终会得出共同结果,而这个结果相较于自己原来的想法更加客观和系统化。

    对于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每天接受到的讯息都是多方面,多角度的。那么,只要有些许的偏向引导,整个舆论场就会发生多米洛骨牌效应似的坍塌。所以,对于整个新闻的报道的过程中,对于新闻的观点就应该相互的辨证的进行筛选,选择一些正确的,放弃一些错误的。切忌不能为了单纯的传播效应,选择不着实际的标题党的作风,传播一些负能量甚至是错误的新闻报道。我们的报道即是多米洛骨牌整列中那万分之一的偏向,要是最开始的偏向就是错误的,那么受众倒下去的方向也就错了。所以,在新闻工作中,我们对于每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内容都应该辩证的思考和解读,带感情色彩的那叫评论,只有通过客观辩证的思考后所呈现给受众才能称之为新闻报道。

三、总述

    通过上面对于客观以及辩证的两个方面在新闻工作中起到的作用的简要论述,可以看出,在新闻工作中,客观辩证的对待每一个新闻事件,也就是客观辩证的对待了每一个事实本身。这是一种对受众负责的新闻态度,也是一种对事实真相的尊重。因此,相较于线上线下传播的普通信息,客观辩证可以说是我们现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中新闻的又一核心价值体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1:44
“责任”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观

谢云鹏  20152513037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不必担心存活的问题,媒体尚且能够秉承“严谨负责”这一态度为人民服务。然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致使媒体处在了市场的大风大浪之中,盈亏自负,外加随着科技发展强势袭来的新媒体的冲击,传媒业内部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生存,许多媒体不同程度上抛弃了“责任”二字,在市场中追名逐利,这是令人无比痛心的现象。我认为“责任”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所在,下面将选取两个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当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哗众取宠的“标题党”现象(当然问题主要存在于新媒体),“文-题”不合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惹人注目的标题确实很吸引人的眼球,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提升阅读量。然而这些媒体可曾想过他们是在玩儿“狼来了”的把戏?随着受“标题党”欺骗的次数增加,人们对他们的信任也就越来越少。现在很火的“UC震惊体”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捕风捉影、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是最常用的手法,其报道行为与被媒体奉为圭臬的“客观”“真实”原则完全背道而驰。此类媒体今后若仍视“责任”于无物,人们最终会将其抛弃。

其次,传媒业在科学传播方面存在“偏科”和造假的问题,这也是媒体不负责任的表现。众所周知,公民科学素养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然而人们除了十几年的学校生涯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媒体获取知识以期提升自己,因此媒体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国民素质的提升,这也是媒体的责任所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医药健康方面的信息,意图健康长寿。《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结果》中关于“我国公民对科技信息感兴趣的程度”的调查结果反映出了我国公民对“医学与健康”尤其重视,其比重达到了82.7%,而排在第二位的“经济学与社会发展”的比重仅有40.9%,至于其他方面关注度就更低了。因此媒体闻风而动,大量报道或转载甚至是“创造”医药健康方面的信息,刘萍于2009年发表在《青年记者》上名为《都市类报纸科学传播现状与对策建议——以<大连晚报>和<半岛晨报>为例》的论文写道:“《大连晚报》相对比较突出的是医药健康方面的报道,共9 篇,占科技报道总量的1 5 % ,而基础科学、军事科学、历史考古、科技人物等受众比较感兴趣的方面则交了白卷;《半岛晨报》相对比较重视生命科学、航天科学、科技动态方面的报道,而基础科学、信息技术、科技政策等可以为受众提供众多科技信息方面的报道为零。”本人于去年的调查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北京晚报》在医学与健康方面的报道数量最多,占据了总体报道数量的58.97%……与《北京晚报》一样,《重庆商报》在医学与健康方面的报道数量最多,占比高达49.05%。”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简单——逐利。民众关心的信息,媒体报道出来就有市场,金钱就会滚滚而来;相反,如果有媒体“不顾民众需求”,为了提升国民素质而进行全面的科学传播,短期内其经济利益确实会很少,但是随着国民素质的日益提高,民众会自然而然地区分出这两类媒体的“优劣”。再来谈谈“假造科学知识”的问题。由于传统媒体扎根于现实,“造假”问题几乎不存在,而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造假”问题尤为严重。2017年的“3·15晚会”对几条广为流传的“知识”进行了辟谣,竟然引发了诸如“315现在乱七八糟,我不想看了”之类的言论,由此可见谣言对人们的负面影响相当严重。在此种情况下媒体更应该肩负起正确、全面地传播科学的责任,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积极有力的贡献。同样的,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抛弃他们以前所“迷信”的造假者。

一个有责任心的媒体在任何时候都会屹立不倒,只顾眼前利益的媒体才会被历史淘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1:45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真实性

周韦希 20162513034

新媒体时代,传媒业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生产不再被独家掌握发言权的新闻媒体机构把关,新闻生产能够有更多公民参与,人人都可以是新闻发布者,专业记者淹没在全民记者的海洋。简单概括,在当下,民众掌握着前所未有的新闻控制权。

新闻传媒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如此大背景下传统媒体所倡导和坚守的一些准则和价值是否会发生改变呢?可以先看看陈力丹老师在《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序言中所说:“现在是新闻最多的时代,也是新闻最差的时代。我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追究真相更难。”这是因为当下,人人都可以享有发布信息的权利,媒体平台中流动的信息不再只是专业媒体机构能够发布,公众也有新闻话语权,参与在社会话题的讨论中。这样一来,真相在混杂的信息中变得更加难以分辨了,新闻从业者因而有了更重的任务——在纷繁的信息甄别、删选新闻事实,坚守新闻真实性。我认为,当代传媒业的即使发生了万千变化,但是一些价值原则不但不能丢,反倒要更加坚守,尤其是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如何实现新闻真实?回答这一问题,我认为首先需关乎新环境下新闻的新特点。美国学者和汤姆·罗森斯蒂尔所著的《真相》一书中的观点可以借鉴参考。该著作重新定义了新闻,将新闻视为介于某事的知识(knowledge about)和对某事的了解(acquaintance with)之间,新闻业将更具有服务性,以解答受众问题并向他们提供各种资源和工具为主的服务。新闻传媒业告别了“信我”(trust me)时代,进入了新闻受众要求的“秀我”(show me)时代,因而专业新闻机构要求要在承认任何个人认识的局限性的前提下,同时开放新闻生产过程,增加国家新闻机构的透明性,吸引“集体智慧”核查新闻的选题是否有意义,证据、推理是否严格,并且提供新的证据和专业的分析。以此获得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新背景下新闻业的真实性呈现了新特点,也对新闻从业者坚守真实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未来媒体发展的方向是应依靠它们所提供的内容及质量获得诚信,而不是凭借自己是信息唯一提供者。要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讯息,首要的是媒体从业者要提高自身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坚守新闻真实性;其次,未来的新闻若要得到更多民众的欢迎,那么必须转变讲授新闻的对话姿态,能够更多的与民众展开丰富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必须让公众感受到不偏袒、无倾向性,因而,在新形势下,保证媒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势在必行。

因而,不管媒介环境如何改变,新媒体如何变革,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的源泉,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传媒业的真实性的原则依然是新闻从业者必须坚守的职业道德。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1:45
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客观

20162513029 徐沛



新闻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新闻业在社会系统中承担着许多功能,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维系着社会不同系统的正常运作。“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是新闻业的首要功能。新闻业从事提供信息的工作,涉及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新闻业以“信息”为生。从宏观上说,相对普通个人,整个新闻业掌握了社会流通中的绝大部分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说是维持社会各系统正常运作的血液。可想而知,从事这些信息生产传播工作的的新闻业有多重要。人们接触新闻媒介,首要目的就是获取信息,消除不确定性,并做出正确判断。社会群体的决策工作都要建立在一定的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信息资源出现偏差,决策的正确性也会受到影响,客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持续变动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新闻客观性的内涵也不断地丰富与延展,“客观”具备多种解释意义。“客观”不仅仅只是在报道中平衡各方话语,避免渗透强烈情感倾向的一种操作程序,有学者总结客观性是渗透新闻业理论实践各个方面的职业精神、文化形式和操作程序。“实际上包括了五个维度的内涵: 一种规范化的理想以及一套新闻采写编的工作标尺; 一套对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假定; 一套采写新闻的实践和“统一的技术标准”; 以种种机构化了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社会结构; 以及,受众对新闻期望的共识的一部分。”从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出发的“客观”应体现为对整个社会的负责,为公众服务,而不是服务于社会中的某个部分,具体操作上可以说是尽量避免政府和市场对新闻业客观性的影响。

社会学的功能主义学派把社会设想成为一个各个部分相互信赖的体系,一个部分的变化就会影响其他部分的变化,甚至会改变整个体系,造成一种暂时的平衡失调。信息是客观的,相对整个社会系统来说,新闻业只有在尽可能提供客观的信息资源的前提下才能使社会各个部分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掌握着大量信息资源的新闻业若有失“客观”,存在倾向社会某一势力的主观立场,很可能造成社会信息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从而引发社会不同部分力量的悬殊对比,导致社会动荡。

从微观上说,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认识。当人们置身于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之中,不仅需要依赖媒介理解社会、认识社会,还需要依赖媒介知道作出选择和应对,以及帮助放松精神、减轻压力。当人们主要通过媒介来理解社会时,人们不知不觉间接受了一个媒介打造的世界,其中媒介塑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看法甚至精神。很大程度上,“刻板印象”就是新闻业“不客观”造成的后果。媒介仅仅是报道几篇“不太客观”的新闻,就塑造了大量受众对目标群体“根深蒂固”的偏见,这种舆论的引导上升到精神上的控制,显示媒介强大影响力的同时凸显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新闻业在促进整个社会系统进步和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媒介具备的“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将信息、价值观和规范一代一代地在社会成员中传递下去,通过这种方式使社会在扩展共同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紧密地凝聚起来。”这可以说是新闻业在社会传承方面的重要意义,但是如果这种在很大程度上由新闻业主导的代代相传的信息、价值观和规范被新闻业以“不客观”,带有某种偏激或者偏见的观念传递,后果是可想而知。

许多学者提出“客观”根本是不可能存在的,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真正“客观”。确实,人就是主观的动物,带着目的性地生存和发展,“客观”只能是书面文字描写的理想状态。但是,“客观”仍然是有价值的,对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客观作为新闻业核心价值的目的就是令新闻从事者认清新闻业的价值和对社会的深刻意义,希望新闻业尽量遵循“客观”的原则,能够在无限靠拢“客观”的理想状态下使社会变得和谐美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1:46
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雷奥嘉 20162513019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应当是支撑传媒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原则。笔者认为,它应既是传媒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价值底线,也应当是全行业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寻找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就不得不从当今传媒行业的乱象出发,通过对乱象的分析,找到传媒行业存在问题的症结,思考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否是由于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不再对行业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

当下传媒业乱象中娱乐化迎合、标签化引导、策划性炒作、有偿新闻、碎片化解读等现象惹人关注。传媒市场化已经是无可争议之说,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抢占更大的传媒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市场竞争力之争成为这些乱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如何生存是媒体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但这既不是传媒行业应当奉行的价值原则,更不应为了生存而抛弃传媒业必须坚守的准则。

我认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应当是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晓权”。以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作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理由如下:媒体相对于普通公民来说能更便利高效的接触社会信息,让公众享受“知晓”信息的权利这是传媒业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是传媒业要担起的社会责任。就像权利和义务是对应的关系一样,没有了权利就没有义务存在的必要,故而要媒体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晓权,首先社会各组织、团体、公民个人、政府都不应当侵犯记者的报道权,尊重媒体的独立地位,为其提供报道的便利提供真实的信息。其次,媒体的喉舌作用同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晓权”也不应是对立关系,相反为公众展现社会真实的状态,使由传播活动形成的拟态环境尽可能的接近于现实环境,为公众的判断和行为选择提供可靠的信息环境。例如雾霾信息作为关系到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切身利益的重要环境信息,应当被社会公众广泛知晓,使公众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出现了何种问题,问题达到了何种程度。将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晓权作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使媒体获得更多权利的同时,行业及其从业人员也应更好的行使权利,履行相应义务。在当下传媒业乱象中,许多看似为迎合受众争取流量的做法,其实是损害了公众对信息的知晓权,无论是标签化的引导、片面化的报道、炒作、碎片化的解读、标题党等等其中甚至不乏虚假新闻,这实际上都未给公众带来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资源。故而我此处所强调的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晓权,是指有质量的满足,而非忽略质量盲目追求信息的极大丰富。

在我看来,将满足公众的知晓权,打造一个高质量的信息环境,应当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也是传媒业存在的根本所在。真正以满足公众的知晓权为出发点的信息活动,能解决现存的许多行业乱象。能作为价值原则,它一定是非常重要但又不容易实现的,既是行业作为底线的坚守,又有理想化的成分。以上即为笔者对传媒业核心价值原则的部分思考。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1:47
社会责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郭俊潇 20162513030

所谓核心价值,我认为是一个行业所拥有最基本最重要的理念与标准,是这个行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将它与其他行业区别开来的标志。对于传媒业来说,核心价值应该是各个传媒组织所普遍认可的一套新闻职业规范以及媒体人的职业理念。对于西方新闻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来说,“新闻专业主义”一直是西方新闻人追求的最高理想。“新闻专业主义”总体来说,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客观。即媒体工作者在报道时应该站在中间立场,不带个人偏见地反映新闻事实;二是独立。传媒组织应当独立于政治与经济集团,不受控制于利益。三是真实,即所报道的新闻应该与事实本身相符;四是自由,指媒体采访和发布信息的自由。

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概念自上个世纪引进我国后,不仅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也有诸如《南方周末》和《财经》这样的媒体进行了实践。但是“新闻专业主义”毕竟是基于西方的历史和国情中沉淀下来的,虽然有许多普适性的内容,但是对于我国而言仍然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那么,我国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应该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找到当下我国传媒业在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中所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的崛起带来了传媒业的许多变化,最为突出的是纸媒以及电视这两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明显不如以前,许多重大事件新闻的第一发表者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诸如微博、微信这样的平台上,人们也更多通过这些平台进行新闻跟进与发表评论。毫无疑问,新媒体确实有许多新的功能以及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点,也正是这些优势带来了种种问题

一、新闻质量下降

新媒体将新闻报道的时效标准提升到用秒衡量,对时效性的过分追求成为传媒组织报道新闻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许多不经核实的虚假新闻,继而带来新闻事件不停反转的情况。

当前新闻报道的质量普遍不高。出现了许多“夸张”以及“平庸同质”的新闻。其中无处不在的“标题党”是其中的典型例子。“标题党”不是极尽夸张就是标题与内容完全不符,其中包含许多庸俗的、情色的词汇。“标题党”带来许多虚假新闻,误导受众,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污染整个传播环境。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许多媒体盲目追随热点,以及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对其他媒体的内容复制粘贴。

二、新闻寻租现象

相对“虚假新闻”等媒体失职的情况,近年来屡屡出现的“新闻寻租”现象更应该引起注意。“新闻寻租”是指媒体利用自身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的“新闻敲诈”“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等现象都属于“新闻寻租”的范畴。

因此,不论是新闻质量还是道德失范的问题,衡量当前我国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都应该是基于这些问题的。我认为媒体要克服这些问题,克服传媒转型期的种种不适应,更应该自身的重视“社会责任”。那么媒体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西方新闻学社会责任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传媒业应当为政治制度和经济服务,对社会负责,实现“有控制的新闻自由”。但是这一观点放在当下也不免有些“过时”和“不合适。”

在我看来, 当前我国媒体的“社会责任”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坚守媒体本职

传媒组织最核心的职业价值始终在于所生产的内容能够给受众指引寻找有用信息的方向,在信息海洋中给予受众一个支点。在新闻事实本身通过各种网络媒体进行传播的时候,专业的传媒组织要做到的始终是提供优质的内容,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对新闻进行更多地进行解释而不是单纯的描述事实。

二、媒体道德自律

传媒组织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出现问题的时候,一般有三种规制方式,通过法律、通过政府以及相关机构以及媒体的自律。当传媒组织违反法律以及规范时一般用前两种方式,而当媒体出现道德失范的时候,就只能通过媒体自律。长久而言,媒体自律时最为有效的规制方式。媒体自律也需要相关部门针对其特点进行有关制度建设,建立相关客观的可操作的自律标准。尤其是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当前又呈现出各种乱象,因此对网络媒体的规范更应当具体化和与时俱进。

在传媒组织内部应当多开展相关活动以及理论教育,培养媒体从业人员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1:48
保证新闻的客观性是传媒业的第一要务

罗健溢20162502004

所谓“传媒核心价值观”,即传媒的基本职业理念,即是传媒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客观、公正、公平,以及随之而来的真实真诚等原则。在这些原则之中,新闻的客观性是最为核心的,因为其外延内涵的丰富,许多知名学者都曾对其进行过详尽的解读。但伴随着近年来传媒业的巨大变革,传媒生态的不断变化,新闻的客观性到底应该如何落地实践之中,却是一个值得大家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伴随着人与人、人与物越来越紧密的连接,网络囊括着一切的财富、生活、交往和创造,人们也习惯通过互联网中的各种消息来完成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传媒业便成为联通世界各地的最重要的纽带,所以新闻的客观性的落地不仅仅是广大受众的热切期待,更是推动传媒行业发展的动力。

一直以来,我们追求的新闻客观是都相对意义上的客观,强调新闻事实是新闻客观重要的一方面,但媒体和记者的立场和观点却是不可避免的会被添加到新闻中去的,这将会给新闻的客观性带来很多挑战。新闻事实和立场的权衡,是媒体一直面临着的问题,虽经历了无数代新闻从业者孜孜不倦的努力,新闻的客观性效果仍然没有太令人满意。新闻客观性的偏颇不仅不能让读者清晰的了解客观事实,更会影响受众理性的价值判断,将舆论带向偏激的方向,导致网络极群化现象的产生。当然,新闻的不客观也会给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从社会层面来说,媒体的不客观报道会激化社会矛盾,无助于理性和谐社会的构建。

   新闻的客观性还体现在媒体对某件事的报道力和关注度上。在电视的统治下,大量同质化的工业文化使大众逐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受众对硬新闻的关注也在逐渐减少转而将注意力投向趣味性更多的软新闻。而对媒体来说,受众对注意力当然是第一资源,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市场化机制下的媒体自然就将报道的天平倾向了各种花边新闻。娱乐恋情、美食时尚都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新闻报道出现这样的趋势虽然是无法避免,但却是真正值得反思的现象。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新闻的客观性必须要得到确切的保障,记者要平衡的报道社会中的各类事务,受众才不会在信息的海洋中找不到方向。媒体在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必须做好权衡,才能真正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总之,客观原则是传媒业必须要遵守的第一要务,更是新闻媒体安生立命的根本。继续探究和平衡传媒业的客观,也是媒体工作者永恒的职业使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1:49
试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以中国传媒业为例
何蕊雯 20162581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大众传媒与人们的生活越发的息息相关,传媒业影响着我们获得信息的内容,方式,甚至通过设置议程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对待问题的看法。由于相对主义的盛行,如今传媒业呈现出程度不一的传媒乱象,是否应该在案件水落石出之前公布嫌疑人特征,以此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而这样是否会有形成媒介审判的行为?任何行业都有其行业行为规范和准则,传媒业也是如此。由于立场的不同,以下,笔者想试着基于中国社会背景下试着阐释对于传媒业核心价值的看法。
首先,中国新闻事业处于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制,社会主义新闻也必然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必然要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说中国传媒应是忠于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在《媒体的良心》一书中,每个新闻单位都会在忠诚谁的问题上表态。选择忠诚于谁的问题通常需要最仔细、最彻底的审视。这提示出我国新闻传媒产业首先是以服务受众为宗旨,以社会效益作为唯一之上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的所有新闻活动都应该围绕着这一宗旨。
其次,作为媒介从业者,我们应该如何如何来实践这一宗旨呢?2009年,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上提出了“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的要求,也就是新闻传播行业的从业基本准则:公正、客观、公平、真实等等要求。从业基本准则是保障新闻从业者呈现新闻的标准和标杆。笔者认为这里是可以体现出我国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所在的。新闻报道要站在不偏不倚的角度,对于事实尽可能真实全面的呈现,对于受众有负责任的态度,围绕着服务受众的宗旨来进行作业。
至此,笔者认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离不开新闻单位所处在的大背景之下,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作用之后得以凸显出。而在逐利主义的驱使之下,导致新闻寻租等乱象频频发生,这是新闻产业实务操作上的失职。
此外,笔者还想强调一点的是,即使有相对主义的存在,有一些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是统一的准则,而里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客观”。不偏不倚的报道新闻,不左右受众的判断,只做到议程设置,而少建构框架,笔者认为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正如著名记者范长江所说,“新闻是广大群众应知,预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就好比是传媒业的灵魂,也是传媒业在运作时候需要遵守的准则和规范。我国新闻单位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更需要坚守好自己的一寸土地,在报道新闻的同时,既要考虑到价值观念及标准,也要考虑到伦理准则,要对受众负责,也要对新闻当事人负责,做好社会的瞭望塔。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45
浅谈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姓名:何燕君  学号:20162513042  专业:专硕



作为本科就是学新闻学专业的我来说,无论是从学习的课本中,还是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新闻传播中,都对传媒业的新闻职业道德,还有新闻专业主义等概念耳濡目染,但是真正探究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却很少。

对我来说,这是个比较模糊笼统的概念,里面有很多的关键词需要抓取。第一是价值。从哲学认识论来说价值的本质是很抽象的观点,价值是抽象的信念、理想、规范、标准、关系、选择等等,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时时、处处起作用,指导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动。第二是原则。顾名思义,原则就是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这两个概念都是新闻传媒业的核心概念。那传媒业到底在遵守,应该遵守什么样的信念、规范、标准呢?

在我看来,“传媒核心价值原则”,就是传媒行业的基本职业准则。传媒到底是做什么的?传媒是满足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需求的社会机关。社会公众需要新闻,传媒真实地提供新闻,这便是媒体存在的社会价值。传媒面对社交媒体的挑战,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办起了网站、网页和“两微一端”等等。说传媒“扮演着平台的角色”,这可能不全面。不是传媒扮演了什么角色,而是传媒创办了各种形态的与自身相关的web2.0的信息渠道,这些东西与原有的传媒有密切的联系。

为什么现在媒体所附属的各种新媒体形态的东西上信息混乱?除了技术性的原因,主要是无节制趋利的结果,不具备传媒的职业理念。

2009年10月9日,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上提出了“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的要求。这里讲的是新闻传播行业的从业基本准则,即指公正、客观、公平(平衡)、真实等等要求。而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看,“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衡量事实是否值得报道的职业标准。新闻学理论重点研究的是新闻价值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以便从专业角度满足公众对新闻的需求;而为了保障公众能够得到真实的新闻,需要“新闻客观性原则”加以规范,这是职业理念或从业准则,同时也是一套在操作层面需要贯彻的要求。

新闻理论在这儿笔者不再赘述。现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没有贯彻客观性原则,或对这些要求贯彻力度不够。主要障碍来自传媒对自身利益的无节制追求。我国的所有传媒都是国有资产,都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政治职责。中国之大,一天内会发生很多涉及人民重大利益事项的新闻,可是我们的传媒却让公众忘却重大事项,把公众有限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些无聊或意义不大的事实上,这既没有客观地体现各种社会事项的轻重缓急,也是缺乏社会公德的表现。

传媒的基本职业理念是客观性原则,早期这一职业理念几乎等同于“新闻职业道德”。1924年,美国学者克劳福德出版《新闻道德》一书,主要内容讲述的便是客观性原则,可见客观性性原则在职业道德层面上的重要意义。新闻工作的专业理念是新闻价值,没有这一理念,我们无法向公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新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担当起传媒的社会责任。发生了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如何报道,客观性原则便是职业的行为准则。

在如今这样一个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里,媒介公信力遭到了严峻的挑战,新闻失实、有偿新闻、新闻寻租、新闻敲诈、媒介审判、灾难美学、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泛娱乐化、三俗报道、新闻炒作、标题党的现象屡见不鲜,传媒业如何捍卫自身的核心价值原则并时刻以此自省,依然需要媒体人自己、传媒行业的遵守以及整个社会的监督。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46
真实,新闻的宿命

张长磊 20162513053

新闻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新闻真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也是新闻业一个永恒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宿命。

何谓新闻真实?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杨宝军认为,实现新闻真实,应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指新闻传播者即新闻媒体传播出去的新闻本身是真实的,是与报道对象(新闻事实)相符合的;二是指真实新闻被新闻收受者准确理解;三是指真实新闻被新闻收受者认可或相信,即收受者相信新闻是真实的。陈力丹则认为“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了如何理解新闻真实,王辉在《瞬间与无限:新闻真实的两种理解方式》中曾从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出发,来理解新闻真实。笔者在拜读了之前的学者关于新闻真实论述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经历,谈谈对新闻真实的看法。

之所以说真实是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因为真实就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一个良性社会应有的价值取向。但真实是什么?在同一个事件中,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所秉持的“真实”也不尽相同,所谓当局者迷。所以“真实”才常常和“客观”这个词联系在一起。在新闻报道中,要求记者客观的呈现事件,就是既要深入了解事件,又要跳出事件进行客观的呈现。然而“客观”本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客观,这也造就了我们对于新闻真实的怀疑。

新闻理论在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中会谈到,绝对的客观是无法做到的,这是由新闻生产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能够成为新闻,所以新闻本身是经过选择之后的事实呈现,就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拟态环境”或者“媒介环境”这样的说法。其次,新闻是记者对事件的再现,这种“再现”一定就伴随着记者的加工,无论是文字的运用,镜头的剪辑,甚至标点符号版面的设计等,都可能对事件的呈现造成影响。最后,新闻的生产还要受到各方权力利益的牵制,媒体本身的定位,政党的影响,权利的干涉,广告商的施压等等,这些都会对新闻的生产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新闻生产本身决定了新闻真实只可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新闻真实。这是一个悲观的结论,类似于新闻专业主义所追求的那样,绝对的媒介独立性事实上很难存在。

新闻真实是相对的。新闻工作者应该追求的是在每一次新闻报道中的真实,纵然一己之力无法控制整个宏观的新闻报道,但不报道假新闻,不写有偿新闻,坚守媒体工作者的“良心”,这是作为记者应该追求的新闻真实。

在信息爆炸的后现代社会里,人们沉迷于碎片化的阅读中,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模糊了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但作为媒体人,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坚守新闻人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有良知的新闻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46
论新闻从业者应坚守的人文关怀



张梦妮 20162502001



谈及传媒业的核心价值,一系列关于责任、真实的词语便会映入脑海。无疑,记者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对采访对象及报道作品负责,对广大读者及整个社会负责。而真实又是毫无争议的新闻的本源,也是无数新闻业从业者要坚守的底线。但是面对当前新闻业中,新闻从业者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追求新闻时效性而罔顾对被采访者的人文关怀的现状,笔者希望在此文中强调新闻从业者应坚守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来看,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等。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坚守人文关怀意味着关怀人的心灵、精神、情感,做出正确的新闻价值判断、新闻价值选择和新闻价值实践。

新闻从业者应坚守适度且理性的人文关怀,避免过度煽情。2013年韩亚空难中,2名浙江女学生遇难。《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追忆文章《花谢旧金山》,在文章开篇处写道:“如果她们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关注她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而叶梦圆也许不敢相信地跳了起来。”这篇文章因内容过度煽情,消费受难者,招致网友激烈批评。在灾难性事件发生时,一些新闻从业者为了再现灾难现场而一味地让灾难亲历者回忆和描述事件全貌,为了赚取读者的同情和关注而一再渲染气氛引导情感。这些报道在吸引了读者的关注和同情的同时,也消费了受难者的苦痛、转移了灾难事件的焦点、模糊了全民关注的重心。

新闻从业者应坚守长久且持续的人文关怀,避免烂尾新闻。在追求时效性的当下,媒体的注意力都是很短暂的,许多新闻虽然轰动一时但很快就被突发的新闻事件取代,但偏偏许多事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对事件的深入调查、总结、反思等最有意义的内容也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慢慢出现。在大量重复的报道突发事件后,很少再有人关心医患纠纷后受重伤的医生,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商家的后续处罚,被冒名顶替上大学而改变了人生轨迹的姑娘。虽然公众面对信息轰炸忘性很大,但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事件的热报道、冷处理,将埋下不信任与质疑的种子。新闻记者在求新求异的同时,也应将眼光投向不再被受众关注的新闻主角,关怀他们的近况,关注事件的进展。

整个的深刻的人文关怀在现在的社会或者将来的社会,无论制度如何发展,无论知识如

何发展,都可以保证我们有个安身立命的基地。这是人文关怀现代考验的真正关键所在。新闻从业者在发挥自己的神圣职责的同时也要自觉担负起主体责任,把人文关怀践行到日常的新闻实际中,自觉地用人文精神引领新闻文化,才能努力保持新闻传媒业在经济飞速发展现状下的生态平衡,促进新闻传播事业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47
责任与传媒核心价值原则

郭环 20162502010t

传媒核心价值原则,即传媒行业中每一位传媒人,在传媒业务操作过程中必须秉承的信念与原则。“自由”给了整个传媒行业活力与发展;“正义”是普罗大众对于传媒者最直观的认知与最殷切的期盼;“真实”是传媒学界与业界达成的共识;“尊严”是每一位传媒人捍卫的底线……在这之后,“责任”是最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原则。

失去“责任”约束的“自由”——异化的传媒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被17世纪的英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经过发展与实践,“自由主义”渗透入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了传媒自由主义。传媒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观念的自由市场”,认为真理在与悖论自由表达过程中,会获得最终的胜利。传媒并不是思想的乐园,它极易收到资本与威权的控制,西方传媒业的垄断现象愈演愈烈。此时,传媒就不再是民众自由表达的舞台,而是政治与经济的工具,但是得到自由的传媒却又极易走向绝对化的危机,“从林法则”的盛行是对自由化的预警。此时传媒人承担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责任机制,自由与责任并行替代权利与资本成为传媒表达的核心价值观念,恢复公众的表达自由,回归到社会公器的社会角色。

失去“责任”考量的“真实”——社会认知建构失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每一位新闻人的恪守一生的准则。传媒行业每一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传媒人才涌入,其中社会新闻是就业的一大热点。他们渴望挖掘出所有的丑恶与不堪,抨击所有的强权与不公。但是我们在保卫新闻真实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对社会伦理的负责。新闻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但我们也不能用可贵的传播资源宣扬考验人性的底线,我们作为传媒一份子有责任去建构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当然,对新闻真实的负责并不是掩盖某些新闻事实,只是我们对于向公众传播的讯息中要多加权衡。

失去“责任”认知的“正义”——“无冕之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传播媒介的强大被称为继政权、宗教、经济三大势力以外的第四等级,掌控着全社会的话语权,主导社会舆论,甚至影响着社会体系的构建。拥有如此力量、却深入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媒体人,被称为社会良心的记者,此时背负的不仅仅是个人职业理想,还有与公众那紧密的信任。隐形采访因更有利于揭露社会问题,挖掘极具说服力的新闻材料,成为记者常用的新闻采访方式。但是因为媒体与公众之间最强有力的信任来自于真实,隐形采访通过欺骗行为去获取信息,不仅会破坏媒介公信力,也会引发道德与伦理的讨论。此时,媒体所承担的责任则是对于公众信任的负责,在决定隐形采访之前仔细考量:这是否是最佳的选择而非为达目的所选择的捷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48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真实



姓名:吉媛 学号:20162502014t



要谈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首先需要明确传媒业的概念。传媒是服务于公众信息需求的社会机关,形成规模的传媒,便构成现代社会的一个行业——新闻传播业。

任何行业都有其相应的社会价值,满足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是传媒业存在的社会价值。传媒业的首要职责既然是报道新闻,那么就必须使新闻的生命力——真实得以保证。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3条明确规定:“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第一条规定: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该尽可能查证所有消息的内容,不能任意歪曲事实,也不可以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可见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的新闻传播活动,都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视作第一信条。

以“新闻传播活动”作为其主要内容的传媒业自然应当恪守真实这一核心价值原则,任何一家新闻媒体如果放弃了真实传播,就等于失去了存在的社会价值,那么它以“新闻媒体”名义的生存便也结束了。

其次,真实是传媒业的优势之源。由于传媒报道的对象是客观事实,其产生的力量便是客观的力量、事实的力量,事实胜于雄辩,这两种力量是不可否认、不能忽视、不能置之不理的力量。央视的《焦点访谈》自1994年开播持续至今,多次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用事实说话”的引导语深入人心,寓情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信息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的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的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具有说服力。新闻正是以真实性的优势赢得了人们的信赖。

  再次,真实是传媒业的影响之根。传媒业的社会影响力来自媒体的公信力,而媒体的公信力则主要源于其真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其中,真实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基础。近年来,我国虚假新闻泛滥,上海《新闻记者》杂志社从2001年起已连续十余年进行年度十大假新闻的评选,而这还只是虚假新闻的冰山一角。此外,有偿新闻、反转新闻等危害媒体公信力的行为屡发不止,媒体凭借可信度与权威性逐渐积累起的公信力正呈现出不断流失的趋势。在这些事件中,向利益和娱乐低头的媒体们牺牲掉了自身的影响力,而那些不为时效性低头、坚持提供真实信息的媒体们则赢得了公众的尊敬与信任。

  一个社会,一个个体,能否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信息世界、信息环境,直接影响着社会、个人的现实状态和未来发展,在这个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纷呈复杂,真相的存在空间常常受到挤压,在此环境下,真实显得尤为重要。而传媒业只有恪守其核心价值原则——真实,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监测环境、守望社会的功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49
浅谈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20162513016t  赵阳阳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顾名思义就是新闻媒体必须秉持的职业操守和追求的价值理念。在我看来,作为媒体坚守的重要信条之一,也是所有新闻传媒行业工作人员的共同追求的客观性即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客观性原则一直以来都被西方新闻界奉为圭臬。早在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了赢得更广泛的受众,众多报纸将自身定位为党派互相攻讦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把客观性作为必然选择。到1973年,美国专业记者协会正式把客观报道列入其道德规范中,并强调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目标,也是衡量记者表现的标准。时至今日,客观性作为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接受和认可。
    尽管新闻界一直以来都强调客观性,但在新闻实践中却很难完全贯彻这一原则。一方面这是因为记者与编辑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足导致的;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这种困境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媒体力求在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所致。面对整个传媒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媒体往往不惜代价追求时效,追求更具有爆点的新闻事件,如此一来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客观性原则就很容易受到侵害,一方面内容的不全面导致新闻片面报道有失客观,另一方面过多的主观臆断也使新闻的客观性难以保障。“扶老人被讹”新闻的频频曝光即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近年来随着“扶老人被讹”事件不断曝光,扶不扶跌倒的老人已经成为道德领域与新闻报道的热点问题。在网络上搜索“扶老人”的相关新闻,其中多数为负面报道,“彭宇案”“李云鹤案”等几个典型案例更是被媒体大肆报道。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滑坡有一定的关系,但一些媒体在此类报道中并没有坚守客观中立的立场,反而有倾向地选择一些更能吸引人眼球的负面新闻,也是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扶老人被讹”事件来说,那些负面新闻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可能更有价值,但老人摔倒被人扶起没有被讹诈而是积极道谢则应是更为常见的事实。媒体不能用个别案例来代替普遍事实,在议题设置中要注意运用平衡报道原则,对于那些正面事件也要积极报道。
同时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大众更大程度的发声权,“人人都有麦克风”。随着大量自媒体的涌现,新闻泛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之势。新闻事件发生之后除了传统媒体的专业记者报道之外,大量的草根(公民)记者的报道也充斥着新闻传播平台。但是由于公民记者的文化水平与专业素养限制,这些新闻质量参差不齐,报道失衡现象时有发生,新闻的客观性面临着新的挑战。
    虽然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新闻客观性原则之于新闻工作者来说理应是一种不变的信仰。我们不必过多地担忧在新闻实践中究竟能把客观性践行到什么程度,也不必纠结于新闻客观性是否真的可以完全做到,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新闻工作中保持初心不变,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态去追求去探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51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李雪 20162513012

我认为新闻业核心价值的组成因素主要包括、其对报道真实(尊重事实)和客观性的追求程度、传播内容的影响力以及承担公共责任的能力三个方面。

媒介的生存始终离不开新闻信息和特定的传播时空。在技术更新和媒介变革的丰富变化中,必须守住新闻传播的“根本”。而这“根本”即指,新闻的精神实质、信息内容、文化基础、符号特征,以及它的功能、原则、传播责任和技能等,而这些要素也是新闻核心价值的依托。对这些根本要素的坚守,不但是新闻的根本,也是新闻所必须要具备的责任意识。

同时,新闻价值是决定新闻作品影响力、报纸竟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新闻写作、新闻创新必须遵循的核心原因。从传体的角度看,媒体制作新闻、报道新闻的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从受体的角度看,购买报纸,是因为对新奇的事情存在“求知欲”。因此,新奇、反常是连接供需的关键,理所当然地成为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不管是大众报纸还是主流媒体,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天,反常性、新奇性都始终是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是新闻的心脏。但过度追求这种新奇性、反正性的背后,潜在引导着传媒业走向着报道“娱乐化”“煽情化”的道路,但一家成熟的新闻媒体,这时必须坚持运用客观报道的手法,巧妙地揭露问题的同时,也能表达某种价位取向,使用一种含义丰富的“深度叙事”客观冷静地诊断病因,客观地开出处方,“以达到消祛毒瘤和缺陷的目的”,发挥新闻治世之剑“的作用,使社会不断走向健康。

    在新旧媒体大融合中,变的是新闻传播思维、传播技术、传播形态,而不变的是新闻特性,它包括真实性原则、客观公正,独立的行业规律,社会责任,以及知情权、思想文化交流等。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体,事实的真实性和传播的责任性始终是新闻事业和信息传播的核心价值,也是新闻的重要基因,离开了这一核心价值观,新闻的基因就会变异,新闻传播也就会失去它的学科内涵,传媒业态就会被其他行业所瓦解,知情权就更是无从说起。而当前新闻工作者忽视新闻采访、用观点来代替新闻(言论化新闻)、过度转发信息溶解媒介责任的行为,都是与对真实性的操守背道而驰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52
新闻自由与媒介管控

——论传媒业的社会角色



张国强 20162513047

和其他行业一样,传媒业能够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离不开价值原则的支撑。同时,由于传媒业本身与政治的暧昧性,导致其不能像其他行业一样,能够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独立的价值观念。核心价值原则实际上是一种“共识”,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交织,而核心价值观就是各种价值观的共性。

不管任何体制,新闻自由和媒介管控总是绕不开的话题。然而这两个命题又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与冲突。英国古典主义新闻自由倡导“绝对自由”,即在意见的自由市场中真理和谬误必须得到同等效力的传播,应该给予真理和谬误在公开场合辩论的机会。虽然该理论被后世诟病颇多,绝对自由会导致谣言的泛滥,约翰·密尔的自我修正理论又从理论方面消除了人们对于谣言泛滥的担心。在理想状态语境下新闻自由本应该秉持着朴素的古典主义绝对自由。

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就引出了媒介管控的概念。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新闻自由带来谣言泛滥所引起的社会危机,另一方面则是当局对于新闻自由的恐惧。

一、谣言泛滥。与网络暴力、媒介侵权一同构成了当今世界的三大网络公害。这也更加要求媒体的社会角色的确定。新闻媒介本身固有的反映并代表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也决定了新闻媒介应该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个社会责任就包含了破除谣言危害的任务。新闻媒体作为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社会组织,其自身握有的先天的话语权,通过自身握有的舆论和传播工具,新闻媒体成为了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组织。

二、当局恐惧。实际上一个健康的自信的政权,有着天然的政治正确。对于媒体是不存在恐惧之说。但是有些政权的非民选性、黑历史性以及权力欲望就造成了对于媒介的恐惧。解决这种恐惧的有效途径就是钳制舆论,正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二媒体作为反映并代表舆论的机构,就最容易受到管控。政权的恐惧实际上会造成媒介自身定位的模糊。在苏维埃理论语境下,媒体成了政权的宣传工具、耳目喉舌,这实际上把媒介放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

苏维埃理论下,人民的执政党天然的联系在一起,执政党代表的就是人民的利益,实际上任何想要代表人民的做法都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只有人民自己能够代表自己。媒介的社会角色应该是传递消息、知识和见解,消除偏见和愚昧。这也是新闻媒介应有的核心价值所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53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公正性

高雪 20162513017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核心原则在即为新闻报道的首要原则。新闻行业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新闻也准则,即新闻专业主义,保持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报道原则。这其中,我个人认为最为重要为公正性。美国自由论坛主席曾经就新闻公正性提出了一个比较公认的公式,即准确、平衡、全面、客观、伦理五者相加相融。

简单理解,公正性就是在新闻报道的全过程保持客观公平,即从采访前准备到报道发出的全过程皆遵循这一原则。新闻报道并非一人能完成,其主体为媒体单位及记者编辑个人,在报道过程中必然会有来自多方制约,媒体机构会遇到生存利益问题、行业间压力,记者个人也会遇到管理压力,在报道中亦不可避免个人主观性等等,这诸多因素均会影响新闻报道质量及影响力。因此保持公正性原则至关重要。

无论国内国外新闻界均有新闻公正性缺失事件发生,策划新闻、失实报道、假新闻、反转新闻等等,国际上水门事件是代表事件之一。近观国内,近年来,随着技术变革,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迅速崛起,各大媒体为争夺市场,寻求眼球经济,争夺第一报道权,出现了标题党、反转新闻等新闻报道事件,如江西逃犯女事件,老太日本讹人事件等。失去客观公正原则,片面追去经济利益,必然有失新闻行业准则。报道事实不准确、报道各方不全面,报道前有预设,带入刻板印象,煽情性报道伦理失范等皆是违背了新闻公正性原则。这在灾难新闻中尤为突出,马航事件中,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没有准确及时提供受众需要的信息;在报道中未照顾各方全面性报道,反之每天发布大量煽情性报道,违背了新闻伦理。除此之外,该事件中有诸多媒体不顾遇难者家属情绪,提问及报道均对采访对象造成二次伤害。

再看公平性原则,准确即要求报道的内容真实准确,给受众直接展现事件、挖掘出事件最本质最深层的信息;平衡客观既要求新闻记者能够尽量避免主观判断,采访报道过程中减少主观情感投入,保持新闻客观性,也要求记者能够具有自己独立的报道风格,在报道中展现特殊的报道个性,达到平衡;全面即为报道广度要求,对事件中当事人全面性采访,了解事件全貌,避免出现某一群体失语或者片断式报道等问题;伦理则要求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遵循伦理规范,避免煽情式报道或为追求利益报道失实等。

    新闻报道、新闻采访从伊始到现在在采访方式,编辑方式、传播方式等多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换,从印刷时代的报纸到电子时代的广播电视再到网络时代的新新媒介,科技发展带来了传媒行业的变革。但是在传媒巨变洪流下,新闻乱象丛生中仍需坚守的是新闻报道公正性原则。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55
大人应不失赤子之心

——新闻从业者核心价值理念探讨

田美芬 20162513011t

   “互联网就像迎面而来的卡亚克斯飓风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随着社交网络的媒体化、信息传播渠道零散化、传播技术的不断变革等,传媒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纸质媒体日薄西山、新型媒体借助新技术扶摇直上,我们的媒体格局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断变动的媒介环境中,彰显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更有利于新闻生态环境的良好构建。无论新闻传播如何转型,新闻从业者始终扮演着“桥梁”的角色,新闻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而应当把关注的视点聚焦于新闻从业者。当下的新闻从业者应秉承“赤子之心”,具体来讲要做到“返璞归真,格物致知”、“以人为本,把好导向”、“理性自律,坚正操守”。

返璞归真,格物致知

   “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反转新闻的出现一直是新闻业的“顽疾”,2016年“上海女逃离江西”、“男子借20万照顾植物人女友”、“大妈碰瓷玩具车事件”、“雷洋嫖娼案”、“罗一笑实践”等等,每一次的反转都给社会带来负能量,冲击着媒体的公信力,消费着公众的感情。在信息碎片化、传播即时性的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该持有更加客观谨慎的新闻态度,以专业细致严谨的新闻理念和真实客观全面的把关原则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加工,而很多记者们恰恰缺失是就是谨言慎行、深思明辨的态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记者们要深谙职业操守,时刻保持“格物致知”的探索热情,不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而是应当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奉行至简至精之道。

以人为本,把好导向

    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我国新闻业的命脉与灵魂,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使命与价值皈依。当下,新闻报道和新闻研究过多关注于都市白领、成功人士,忙与与国际接轨。清华大学李彬教授曾说到“一套套西式新潮话语即便面对髙度现代化的北上广都不免圆凿方枘,更何况多元文化缤纷杂陈、各族人民世代聚居的基层、内陆、边疆。”在绝大多数新闻报道中,人民缺席的现状值得深思。另外,当下一些节目主持人越来越火爆,火爆的原因不是为了新闻而扮演了为人民服务的角色,而是因为更多的展现自我,囿于“演艺”。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转改”活动,都是在重申人民在新闻实践中的重要地位。新闻报道应该自觉反映“人民真正的呼声”,切实把社会基层百姓的愿望作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依据,时刻谨记“勿忘人民”的新闻理想。

理性自律,坚正操守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意思是说众人对欲望的追求都兴高采烈,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落落不群。在这样一个自我与非我、精神与物质对立矛盾不断加剧的时代,面对世事的纷争搅扰,新闻从业者更应该坚守“致虚极,守静笃”的信仰,回归本真,回归自然,回归大道。郭超人曾这样形容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不得不承认,记者既是正义的化身,也可能成为罪恶的肇始者。媒体“为财屈膝”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消减着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损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论语》中说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而我们媒体从业者需要保持的是“君子”的操守和道德修养。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更应该保持对新闻职业最基本的信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金钱所困。

《孟子·离娄下》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说,有德行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新闻从业者应当做“童心未泯”之人,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自觉弘扬职业精神,严格恪守职业道德,重塑新闻理想,回归新闻传播应有的本色。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56
公信力:从传媒的核心价值说起

                                                张月珏  20162513011

媒体作为“第四权力”,是客观、公正、权威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机构,对社会舆论有着举重若轻的影响,因而传媒业不仅仅是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部分,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媒体的核心价值,也就是媒体的立身之本,即传播力、影响力何公信力,这三者相辅相成,而公信力作为传媒业的内在力量,直接左右一家媒体的传播和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说起公信力,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称公信力是一种“符号力”,亦即通过言语构建给定的事物,通过话语符号来呈现并发生影响,并使人们“视而可见”、“闻而可信”的力量,它只有在被认同的时候,才能发生功效。传媒公信力得以产生的基础,来自于其社会公器的性质,这是因为传媒的职责是为大众提供新闻,并具有普遍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是社会传播资源的使用者。公众因而对传媒寄托了一种社会期待,这种社会期待是为传媒所兑现,成为公众评判传媒公信力的准则,因而无论是传统媒体或是新媒体,都不遗余力的塑造自身的公信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大众和社会对媒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作为受众信息的主要来源,媒体承担着重要的传播义务。然而,近年来国内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不止,低俗节目充斥荧屏,新闻真实、职业道德常被牺牲,媒体的公信力呈现出不断流失的趋势。

公信力削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广告充斥、与受众脱节,报道内容本身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许多媒体报道前后矛盾,极少更正并向受众道歉。在一些复杂事件中,由于各种原因,传媒从事件起始便对基本事实进行修饰或遮蔽,随着事件真相逐渐被揭露出来,传媒的后续报道明显与前述报道发生矛盾,但极少有传媒对前期的报道差错做出更正并向受众致歉。在今年的315晚会中,无印良品成为了关键词,央视在报道中直指无印良品的部分食品产自日本的核污染区,而标签蒙蔽了消费者,第二天即被无印良品官方声明“打脸”,央视在报道中连基本的产地标签都没有调查清楚,将公司地址当成了原产地,许多网民也在无印良品声明之前就质疑央视的报道,而至今央视没有给出回应。且不论315晚会的政治宣传化,作为国家级媒体,央视在报道时连基本的求真都没有遵循,如果是受新闻时效制约,而在事后也没有进行自我纠错,让人不得不对传媒业的公信力产生怀疑。类似无印良品事件的新闻还有很多,我们的某些传媒报道了新闻后却没有这种反省意识。如果传媒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塔西陀效应”,又何以谈得上公信力?

不可否认,我国媒介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思想的多元化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媒介自身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民众对媒介的信任和依赖逐渐减少。如果媒介得不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就如马克思早年所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所以媒介应该通过自身和社会的力量来净化传播环境,做好“把关人”,给受众呈现真实有用可靠的信息知识。同时,在媒体与社会共生的前提下考察中国媒体公信力的提升,有一个媒体自律和他律的问题,但对新闻记者乃至整个新闻界而言,首先考虑的应是自律机制,特别是在新闻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强调行业自律,将有利于整个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新闻事业的社会公信力。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57
真实客观是传媒业的生命

李羿葳

20152502003

这是一个“媒介即信息的时代”。诚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颠覆了传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渠道。几乎每一个民众都可以参与到信息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如此,受众的信息阅读和接收习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偏爱短小精悍、和信息及时的“新闻”。以致于各式移动互联网终端越来越占据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部分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在行业中,已经有了社会底线失守、道德问题频出、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等等一系列问题。

不得不说,近年来出现了这样一种业界现象。新闻不再是一次性客观准确的报道,而是在后续报道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反转新闻”。“反转新闻”通常是在对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在事实、价值、情感等层面出现一次与多次显著变化升值反向变化的现象。尽管这种现象也有受到了新旧媒体和受众多渠道、多层面的传授互动的影响,以及部分学者还认为,反转新闻是舆情反转的产物,是在舆论形态的推动下促进了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变化,对于这个观点,我且不评论。目前所呈现的反转新闻例子中,新闻的真假反转是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形式。是指的新闻报道在真实性层面发生一次或多次反转的新闻类型。是早期的报道在后续报道中证明为失实,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东北农村“礼崩乐坏”的报道。以及“哈尔滨天价鱼”事件还出现了多次真假反转的情况。针对同一个事件,新闻报道先后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描述。单纯针对这一类反转新闻,真实性的丧失就已经是在伤害传媒业。

麦克卢汉曾经主张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理论已经在现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的构建将人类的视、听、触觉延展到更远的距离,在这些移动终端给公众带来更便捷、更快速、更新鲜资讯的同时,信息的传播也开始被失真。传媒行业为了能够抢占时间先机而忽略调查不充分、报道事实不全面,导致了新闻事件在一系列报道中真假出现多次反转。反转新闻多有快、劲爆等特点,这些能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新闻点击量、阅读量,还能够给媒体带来知名度。其实不然,反转新闻更多的是在消耗整个传媒业的公信力,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我看来,越是在这个信息海量便捷的社会,真实和客观更应该成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甚至应该是传媒业的生命。网络新闻传播的速度之快、渠道之多、范围之广,以及在传播行为互动的便捷都决定了现在新闻发布的门槛低,信息源不明确。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传媒业应该坚守住自己的权威和公信力,不要为了迎合受众,对热点问题进行舆论炒作。传媒工作者在面对热点话题时,更应该坚守内心,要再弄清事实之后进行客观报道,时刻谨记传媒业的社会责任感,着重对新闻真相的挖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58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20162502009t 荣艺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真实、客观、自主、尊严、版权、记录或是传播?“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传媒业都有自己的理解,对核心价值也有自己的观点,这些理解和观点并无好坏和对错之分。

在我看来,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是传媒业最重要且最不能丢失的东西。从个人角度出发,真实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真实是什么?真实就是把事实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不加滤镜、不带感情、没有立场。为什么真实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不仅仅来源于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传媒业在这个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受众对世界的认知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前提上,所以传媒不仅只是向受众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传递真实的信息。同时,传媒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传媒业的态度,受众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的判断则直接影响他们的态度。传递真实的信息更有利于传媒业的形象塑造,也跟更有利于传媒业的长远发展。

传媒业为受众构建部分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这种认知的构建对受众来讲意义重大,甚至对部分受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真实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很大意义在于传媒所担负的重任。为受众构建一个真实的世界是对传媒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例如,“纸包子”和“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会对部分受众的认知产生负面影响。“纸包子”事件可能会让受众产生“包子可能是纸做的,吃了有害健康。”、“商家为了赚钱不顾消费者的利益。”等错误认知;“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引发了“凤凰男”、“城乡差异”和“婚恋关系”等话题的讨论,这些热议却可能会让部分受众产生“不能嫁凤凰男”、“农村不好,条件恶劣”和“要嫁有钱人”等想法。

这些新闻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描述,传媒工作者也不会因为这些失职而面临多大的惩罚,但是却会让部分受众对世界的认知产生偏差。传媒业要明白自己为受众构建世界的责任感,为受众们营造一个真实的世界才是传媒业最根本的任务。

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传媒业为受众构建对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受众影响传媒业的发展。传媒只是受众认知世界的其中一个渠道,所以并不是传媒传播什么,受众就相信什么。受众有自我判断的能力,如果传媒业连最基本的真实都不能保证的话,没有受众会为传媒业所营造的虚假买单。

业界谈媒介转型,学界谈媒介公信力。在我看来,二者都是在谈传媒的发展,谈传媒遇到的发展困境,传媒业该如何发展等。传媒的发展离不开受众,受众不仅只是接收传媒业所传播的信息,更会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甄别。这种对信息的甄别对传媒业来讲是一种对工作质量的检验。其中,对信息真假的检验是最直接的也最好判断的,传媒如果连最基本的真假检验都不能通过的话,那么受众不买账也是理所应当。

所以,真实是传媒业发展的基础,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58
新闻传媒的基本价值准则——专业主义和社会责任



李晗 20162513031



关于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准则,其实早有定论,无非便是“客观”、“真实”、“社会责任”这么几个关键词。但是在业界真正实施起来,又变得那么的困难。传媒是服务于公众对新闻需求的社会机关。形成规模的传媒,构成现代社会的一个行业:新闻传播业。公众需要新闻,传媒及时、真实地提供新闻,让公众满意,这便是传媒存在的社会价值。但目前传媒面对所谓自媒体的挑战,为了生存和竞争,也开始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时效性、注意力。这就导致很多不经核实以及冗余的垃圾信息产生,这是绝对有悖于新闻行业所一直遵循的“客观、公正、真实”的。

当前传统媒体致力于媒介转型,纷纷推出以原有媒体形象为基础的新媒体。在目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正在消逝。以新闻专业主义来看,“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衡量事实是否值得报道的职业标准。新闻学理论所重点研究的是新闻价值如何更好地实现,以便满足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为了保证公众能够得到真实的、有用的新闻,需要用“新闻客观性”原则加以规范。但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很少有媒体能够做到客观。

诚然,绝对客观的、真实的新闻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新闻作品毕竟是记者创作出来的,多少都存在着主观因素,对于新闻的报道角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即便面面俱到,在每个受众看来也是多面性的,而对于新闻真实的把握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以“不真实”的事实来作为噱头,用“不客观”的引爆舆论,却成为了网络媒体的常态,甚至前面提到的传统媒体也是如此。就例如最近发生的“央视3.15无印良品事件”,以“核污染”、“质检不过关”等耸人听闻的说法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但是随后质检部门和海关部门的澄清给央视脸上打了重重一记耳光。所谓无印良品标签后写的日文产地来自于辐射区,和这个产品实际的来源地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个产地只能说是公司注册地址,而不是原料来源地。央视偷换概念不知是专业知识不够还是故意宣传错误的消息,总之是缺乏专业性的调查或是缺乏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而央视在犯了这么明显的错误之后,选择用沉默来对待质疑,也是缺乏社会责任的体现。

所以就又提到了第二个问题,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论是四种报刊理论之一,强调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又由于其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特殊地位,应当对社会负责,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其报道对社会的影响,就如央视的这个乌龙事件,可以说是专业主义的缺失,也可以说是社会责任的缺失。如果有社会责任的理念在背后支持,又怎么会不去认真调查、不去考虑错误报道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呢?而在专业的职能部门提出异议后,反而没有辟谣,选择用沉默待之,又是对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最终导致了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即山东、江苏等地超市纷纷下架产地来源于辐射区的日货。这种错误引导既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让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下降不少。

所以,专业主义和社会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准则。说“核心”其实也不准确,价值准则这个概念本身在业界就是存在不同的认知的。只能说是新闻传媒的基本准则,无所谓哪个是核心,哪个是边缘,都应当考虑在新闻生产当中。所以,专业主义和社会责任是新闻传媒的基本价值准则。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5:59
客观与责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

颜世健

传媒业,即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播媒介的总称。核心价值,本是一个舶来品,出自1994年柯林斯和波拉斯发表的专著《基业长青》。在书中,作者提出了“愿景型企业”的概念,并认为保持核心价值和核心使命不变,同时又使经营目标、战略与行动适应变化的环境使企业不断自我革新并取得长期优秀业绩的原因,而构建与贯彻有效的企业愿景则是成功的关键。而现在,核心价值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即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那么,所谓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即可以理解为——各类传播媒介在社会活动中共同的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再进一步细化来说,就是在传播媒介的社会活动中,判断一件事合理性的依据,以及判断其行为是否规范的依据。

那么,我们来一一进行分析。首先,判断传播媒介的行为是否合理,是否是正确的,知否是正义的。我想,可以用责任这个概念去衡量。也就是传播媒介在一件事的处理上,是否本着媒介的使命和责任。那媒介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呢?普利策先生曾有句名言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在西方,传播媒介是对整个社会公众负责的,一切以公众的利益为标准。在我国,媒介是对党和人民负责的,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判断传播媒介的行为是否合理,关键是看它是否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是否是以公众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判断传播媒介的行为是否规范。即是否符合事实的客观性。客观性的含义有很多,包含了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新闻的报道是否真实,报道的立场是否中立等等。在我国,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所以必须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这是其职责的内在要求。在西方,媒介素有“第四权力”的美名,美名的背后是广大社会公众寄予其“客观中立”的期望,希望媒介能游离于各种权利之外,不受任何其他权利的制约,把真实可靠的信息传递给公众。故任何虚假报道,歪曲事实的信息传递,以及立场偏见和言语偏颇都会受到“客观性”的制约。媒介的行为是否客观中立,是其规范性与否的关键,客观中立,也即是传播媒介遵循的行为准则。

报道的客观性与媒介责任感是传媒业核心价值的应有之意。惟有坚持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的绝对真实,态度立场不受任何利益集团的左右,才能使传播媒介成为公众和人民的信赖和支持,才能体现新闻媒介的真正使命;惟有坚持把公众的利益作为媒介工作的出发点,才能发挥传播媒介真正的作用,体现媒介的真正价值。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6:00
传播泛化时代的新闻业的“变”与“不变”

                                    冉桢  20162513006

在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要信息传播渠道的传统媒介时代,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等同为操作层面上的新闻价值,即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五个要素;也可以等同为理论层面上的新闻专业主义,即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及建立在这两个基础上的一系列新闻从业者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但在传播泛化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业的核心价值何在,我们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倘若以操作层面上的新闻价值五要素作为今日的新闻业的核心价值,那么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营销号的内容生产相较于专业新闻生产机构要“有趣”且贴近新闻价值得多。倘若以被无数新闻从业者奉为圭臬的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今日新闻业的核心价值,不少非新闻机构的内容生产的专业性、权威性都远胜新闻机构。从这个层面来说,新闻业似乎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中。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支撑下的传播泛化与新闻业的专业内容生产之间形成了冲突,并由此造成的新闻业在自身转型思路的偏离。

传播泛化所造成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实现了公民的网络赋权。原本垄断信息渠道的的新闻机构,不得不开始同广大掌握信息传播工具的公民同台竞技。应当说,网络赋权是一种应当被给予积极评价的事物,它更好地实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除了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犯罪等问题,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职业、收入、地域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社会开设呈现某种程度的阶层分野与固化。而身处不同阶层的人们,却同处同一网络,那么针对某一事件引发骂战乃至社会撕裂,就不只是危言耸听。而在促进不同群体的理性沟通,弥合社会裂痕的进程中,媒体应当发挥自己的力量。致力于为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搭建一个得以进行对话的平台,这是传播泛化时代新闻业的核心价值。之所以选择媒体,是因为相较于其他机构,媒体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具有最大的公共性;此外,致力于搭建弥合裂痕的平台也实现了媒体行使社会责任、国家行使治理策略的融合。

媒体本身具有弥合社会裂痕、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相互理解的条件,但很遗憾地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媒体能够积极承担这一责任。以韩国乐天集团出让土地给韩国军方以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所引发的“抵制乐天”系列事件为例,在网络舆论就“该不该抵制乐天”、“如何爱国”等话题已经明显地分裂且双方互不相让、舆论场上一片硝烟、骂战与言语暴力数见不鲜的情况下,只有凤凰传媒发表了一篇“在今日,我们应当如何爱国”的新闻评论。其他主流媒体,诸如央视、人民日报等,都仅限于提供事实以及站在国家层面上的评论,而对分裂的网络舆论充耳不闻。更有甚者,诸如环球时报官微和共青团官微等,直接在网上发布乐天超市在全国的分布图,号召人们进行抵制。作为在国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组织,公然号召人们去做影响企业合法经营的事情,实在是令人深思。

新闻业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其职业核心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定型的。诸如真实性、客观性等基本原则,早已内化为新闻媒体的生命。一个不以真实性、客观性要求自身的媒体,注定是无法生存的。当然这也要考虑不同国家的不同的新闻体制。新闻业是社会的瞭望者,因此,当整个社会都处于极速转型之时,新闻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应当有所增益。互联网的技术赋权让人们得以更好地行使自由表达权,但也造成了社会分裂。因此,除了准确、讯速地发布信息、传递事实外,媒体也应当发挥致力于为不同社会群体搭建一个的理性沟通,进而达到相互理解的平台的社会责任。毕竟,“与时俱进”这个词,对于向来追求时效性的新闻界来说,应当具有别样的意义。准确。快速地提供事实固然重要,但及时察觉社会的变化进而实现自身的职能转变,也是当务之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6:01
服务社会的新闻媒体

——夏琛斐 20162513040

新世纪前五分之一年头里,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政治文化及经济间的合作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信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趋于明显,大到国家组织之间的博弈,小到人民生活的点滴小事,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

近期朝鲜半岛的紧张情势愈演愈烈,中俄美朝韩之间的信息交流中产生的问题使事件不断发酵,美韩视中国国内人们发起的行为涉嫌违反世贸承诺,媒体在报道时多运用“霸权”等不实词语描述中国,关于朝鲜的报道内容往往偏颇过激,韩国国内民众反对萨德的呼声并未见诸于媒体日常报道中;而在国内新闻报道中,有关“抵制乐天”、“抵制韩星”等偏激性词语存在于众多新闻报道中,其报道内容本身就带有记者的自我情绪......这些带有有色眼镜的报道内容,不仅仅影响公民一些日常行为的转变,乃至影响国家之间的博弈。通过这一事例便清晰地看到客观真实性于媒体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更致于对国家层面和人民层面的影响。一些站在主观角度摹写有失事件真实性的文章,不止对媒体形象本身的损害,其波及的面广泛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客观真实性笔者之所以连在一起谈,因为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新闻创作的内容真实与否首先来自于新闻来源本身的真实性,其次便是新闻创作者编写时的真实与否,两者都直接影响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来源的虚假和创作者的主观臆想都会影响新闻真实性的传达。客观性主要体现在新闻创作者身上,是否能够从客观角度对新闻来源进行整合,创作的内容是否带有情绪化和私人语言。客观与真实永远是相辅相成的,不客观的新闻报道往往缺失新闻的真实。

客观真实是新闻媒体最为核心的准则。站在公民的角度思考,我们每天在接受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信息,不只有虚拟世界的流言纷飞,也有新闻媒体报道中真假难辨的内容。面对层次不一、鱼龙混杂的新闻内容,公民难以辨别这大量信息的真实与否,一部分假的内容可能不只只影响生活柴米油盐的小事,甚至煽动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走向偏离的轨道。在这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涌现的负面情绪和不良气息不断发酵,需要新闻媒体来重整社会风气,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些真实的正能量。媒体应对各色信息内容来源的真实进行更精准的甄别,并提升新闻创作的能力,使新闻内容能够真实客观的被大众所接受,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方向,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下去。

很多人把新闻媒体比作“第三权力”,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比喻。新闻媒体更多的应该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提供良好的信息传递,而不是控制社会、驱使社会。客观真实是新闻媒体最为核心的准则,只有坚持新闻内容的真实和客观的表达,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所服务,提升举国上下国民的生活水平,壮大国家的力量。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6:01
浅谈传媒业的核心价值

李惠20162513049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人们接收或获取新闻的渠道也日趋多元化。尽管如此,媒体仍然是公众了解世界的基本门槛,但部分媒体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以博取公众眼球,报道失实、娱乐化倾向、新闻敲诈、传播不良信息、新闻侵权等媒介失范现象愈演愈烈,传媒业的公信力也大打折扣。当谈及其最核心价值是什么,客观、公正?道德、良心?社会责任?综合考虑,我更认可媒体社会责任这一选项。

为什么说社会责任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责任包括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和职业责任。媒体不同于一般的组织机构,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和瞭望台,正如范敬宜老先生说新闻界站在历史的第一排,更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媒体向社会和公众负责,既要发挥大众传播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和娱乐等社会功能,还要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如实的向大众报道事实的本来面目是媒体工作者的职业责任。近年来,正是由于部分媒体的责任缺失,网络成为谣言的温床,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如去年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失联儿童守护点等虚假新闻的报道,既消费了受众热情,也伤害了特殊群体。另外,媒体的娱乐化报道倾向也十分严重。如2014年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正在处理中,却被铺天盖地的有关演员文章出轨的花边报道所掩埋。2015年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的新闻也被明星黄晓明婚礼抢占头条,此类报道不在少数,不仅误导了社会舆论和主流价值观,对媒体业自身的公信力也造成了极大损害。对此,媒体必须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遵从新闻客观性原则。

如何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自律和他律的角度,或者说从观念和制度两方面着手。媒体作为把关人,却为了迎合受众的猎奇窥私心理和经济利益,大肆炒作渲染,将公众的视线从国家大事转移到明星的私生活中,全民围观明星私生活的现象不仅是公众的悲哀,更是媒体失责的铁证。媒体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媒体价值观,加强社会责任意识,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等基本原则。在尊重公众知情权的基础上,要做好把关人的职责,通过媒介传递正能量,传播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在媒体实践上,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又全面地报道新闻事实,不隐瞒事实真相,不做虚假传播,抵制三俗新闻,守住新闻人的道德底线和职业素养。此外,媒体作为党和社会的喉舌,也要自觉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做公众的代言人,弘扬真善美,同时发挥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维护和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媒体必须要坚守道德底线和承担社会责任,才能避免在复杂的媒体变局中迷失方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19:55
一切从尊重出发
——浅谈传媒从业者的核心价值
20162513021   张子亮
自我国新闻媒体“放开一头”,进行市场化运营和和行政化管理至今,媒体行业跨越式的发展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与传媒从业者的努力密不可分。然而在表象的繁荣背后问题却不容忽视,一方面,媒体的正常话语权受到限制,舆论监督在一些时候举步维艰。另一方面,金钱和权力,又造就了媒体的“非正常话语权”。现实舆论环境的不尽如人意,也面临失实报道、新闻寻租所造成的媒体公信力下降的尴尬。
近年来,当网络式的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面对开疆拓土的新媒体,传统媒体的应对显得捉襟见肘,传统媒体终将被取代的言论一时间甚嚣尘上。在传统媒体遭遇寒冬的时候,新媒体又乱象丛生,虚假新闻、反转新闻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遑论报道的专业性与人文关怀。在媒介公信力日渐衰微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什么才是传媒从业者的需要秉持的核心价值。
穆青同志说,勿忘人民。多年来接受的新闻教育告诉我们,新闻要真实、及时。新闻报道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且有立场。那么,当我们放下传统的书本教育,回归最原始的思考,所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为此笔者询问了身边非新闻及其相关专业的朋友,他们的回答大概有以下几点:一、要做到最基本的公开;二,对事实要求真探索;三,在成为党的喉舌同时,要代民监国;四,……
其实茫茫多的回答在笔者心中汇聚成了两个字——尊重。
首先,尊重事实,对真相心怀敬畏。只有怀着这样的理念和价值操守才能让我们在探索事实真相的道路上,不因为一时的困难而畏缩不前,不因为片面的新闻价值而沾沾自喜。当今无数的虚假新闻和反转新闻,无外乎是当事媒体在报道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没有持续跟进,亦或者是追求片面的新闻价值,在整个事件中截取了最具话题性的方面。秉持尊重,一以贯之,方可成为这个社会去了解事实真相的那双眼睛。
    其次,尊重受众,最基本的就是尊重受众的知情权。作为传媒从业者必须明白,受众首先是公民,他们有被告知的权利。凡是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党和政府的 重大方针以及与公众利益相关的一切事务,传媒都有义务、有责任如实报道。只有信息公开透明,公民才有可能行使法律所赋予的参政权、选择权、监督权和评论权尊重受众的人格。除此之外,还要确保公众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包括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形象尊重受众的感情。尊重受众情感则现在新闻报道对受众的人文关爱上,体现在对受众感受的理解上,同时,也体现在新闻报道的许多细微之处。
    最后,尊重自己的职业。媒体行业,从挽狂澜于既倒,变革时代的先声,到受人敬重的“无冕之王”,再到眼下信誉衰微的“新闻民工”,其间变化不可谓不大。一位记者前辈曾经苦笑着吐槽现在的工作现状:“抢新闻”没有时间概念,“赶稿子”不分白天昼夜,“政治稿”如履薄冰,“评好稿”煞费苦心,“得意稿”领导枪毙,“曝光稿”扼杀摇篮,“人情稿”违背良心,“新闻稿”利益挂钩,“策划稿”画地为牢,“领导稿”一切让路。一位在中青报工作的学姐,两会期间曾经发朋友圈怒斥:希望有些同行给自己和这份职业留点脸面。以记者的自尊自律赢得社会信任,牢记敬畏事实、力戒心为物役,新闻工作者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允中守直、在利益诱惑下激浊扬清,在信息芜杂中去伪存真。尊重这份职业,明白其价值所在,才能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记者和媒体的尊重是他们从业的核心与出发点,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有的新闻格局与舆论气候中,媒体和记者的尊严,须以多重力量托起:媒体与记者的洁身自律,社会呵护,制度护航。如此,媒体与记者才能以文字为麦克风,传播真相与公义,也才能应对各种市场挑战,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
乱象终将会接受变革和整顿,归于有序平整。那些曾经在时代的仓皇中不迷茫、不苟且,坚守信仰与良知,尊重事实,尊重受众,尊重自己职业的媒体及其从业者,终究会成为我们击节赞赏的对象。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4 23:46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刘月姮 20152502011t

    新媒体创造了一个传播世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传媒时代。一个思想和作品可以在全媒体下迅速传播到每个人。这将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很肯定地说,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版权时代。新媒体时代的本质是运行版权。新媒体快速运行版权,内容就是版权法保护的各种作品,包括已有作品和未来作品、有版权作品和过保护期作品、原创作品和衍生作品等。这些作品借助信息平台并以信息形式进行复制和传播。版权法保护一切人类需要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信息和思想信息等,新媒体则能够使这些信息在同一个时间、不同的空间同时出现,最大限度满足人们获取作品的需求。迅速传播、立刻传播,为每个人公平地获取有价值和思想的信息一直是传媒的使命,新媒体为这个目标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媒体环境下,版权法却遭遇了意外的困境,甚至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挣扎。一方面,新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传播成本接近零,获取的便利使收费成为争议性问题;另一方面,新媒体需要运行大量的作品和思想信息,版权的财产权保护期限也为经营者获取经营信息制造了巨大的障碍。复杂的版权关系制约了出版,正常的获取版权许可的途径很艰难。新媒体时代版权侵权“海盗”与“罗宾汉”并存。海盗的盛行直接侵害了作者的合法权益,导致大量的作者不再投入长期的辛苦劳动,转而创作“快餐”短期作品。新媒体时代作家维权艰难。

    比如2014年4月11日,在日华人桥本隆则发表《中日媒体写作收入对比》,这篇文章本来是在“媒体变革时代如何把文字变现”议题下探讨纸媒生死,文末却写道:“在日本,我从来没有为稿酬担心过。就算上一次电台嘉宾也会收到编导的一个白色信封,里面装着这次演出的出场费。在中国,自己的文章却被到处转载(已经写明不允许转载),虽然给更多的人看我的文章是件好事,但是写了白写却令人难过,所以中国纸媒要死,不久网媒也会死,假如版权保护不好,作者都会死去。”实际上,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媒精英正以类似方式谈论版权,大家发现它并未发生在传媒变革和新媒体探索的初期,而是发生在新媒体建设消沉困顿下来以后,这也就是说,中国的传媒精英是在新媒体建设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才回过头来想到版权问题的。这一问题指向了现阶段中国新媒体建设遭遇的普遍困境。

    在我国2015年的WTO谈判过程,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版权保护一直是引人注目的问题,因为知识产权协议是世贸组织协议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版权涉及更多的问题是经济问题,是财产权的问题。根据WTO准则,我国先前向美国开放的领域,在入世后将向所有WTO国家开放,这对各类产业所造成的影响不一。版权产业应当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争取建立一批以北京、上海等城市为总部的全国性版权产业集团。

    版权法律制度是发展传媒产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也是重要的法律保障。版权保护的水平,是反映和衡量传媒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3-25 16:38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Bui Thi Ngoc Anh

传媒业在社会中与众多人民有紧密的关系,它不仅对社会舆论与心理形成具有贡献,也对社会趣味与习惯形成的具有重要贡献。传播是一种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对社会有特别大的影响与波及,所以一篇报道的真确、客观性尤为重要。

一,传媒业真确性与客观性的作用

    传媒对积极社会舆论的形成与引导具有巨大影响。而积极社会的舆论也就是稳定社会政治状态的原因、条件、先声。然而,当新闻不能保证真确与客观性,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失去了政治方向,成为一个消极力量,这将对制度的稳定有极大破坏力。特别在出现复杂的事变时这是很危险的。比如1991俄国事变显示出,为了不正当的目的,传媒业作为破坏力量而被利用。

每时每刻,无论报纸、杂志、网站,各大媒体的信息都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同质化的各图像、信息会潜意识调整或形成社会成员的某些行为。这些行为是积极方向的还是消极方向的,都取决于传媒给人们所提供信息的性质与规模

因此,真确性与客观性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决定传媒的活动。

二、传媒活动正确性与客观性的内容

    为了得到读者的信任和尊重,客观事实是基本标准。真理都有客观的标准,但是认识到真确性就要靠主观的因素。关于准确的新闻,我们越南党表示:“面对真确,判断好真确,说出真确”,其中判断好真却是最难的。而判断好真确要靠知识、顶真的态度、慎重与公心等三个要素。记者如果缺这三个要素之一就不能判断好真确,就不能保证自己创作的准确与客观性。

     在社会中,没有绝对自由,无论任何国家,新闻自由都不是无条件的。传媒慎重引导舆论,利用舆论为真理而战,但是不可以把任何人的意见都放在传媒中。

三、传媒真确与客观性的表现格式

大众媒体要使报道的消息确切真实,就要深入了解实际。传媒有发现的职能,但不是只有发现缺略、错误的一方面,不是只有批判过错、惰性的方面,而先要注重发现典型与新的因素,发现值得表扬的事。媒体应该要坚守且鼓励新的社会趋向,勇于向一些消极的社会风向做斗争,勇于批判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保证国家与人民获得实际的准确新闻就是传媒的责任。

在传媒业,记者因多种原因他们的作品不能避免错误。但是如果发现错误就必须要做出改变,既要遵守法律又要坚守职业道德。故意有刚愎的态度,有错不改都是记者的不忠实态度。

传媒对社会是有强力作用的大众媒体,所以必要保证真确与客观性,但不是所有的事实都要登报。我们有很多消息传告的方式,登报要有条件的选用,不能随便,应深谋远虑,要大胆地公开一些必备的案列来告诫人们。

传媒始终要注重国家的利益,有时为了人民与国家发展的利益,将主要的问题披露出来即可,事实的时间则无需登报,有些事实则可以不登报。 比如在战时,为了真确性传媒不能公布目标、战斗的地点、实际的军事潜力等,或者关于国家历史未得到政府机关承认公布的问题。

四、传媒正确与客观性的要求

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认为“忠实是传媒业道德的标准”。他指出:“不知道,不清楚,别说别写。没调查,没研究,别说别写。”要想有正确与客观的作品就必须要求记者对职业存有忠实的态度,就必须要对自己的创作负责。这个要求是从传媒为民活动、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角度出发的。另一方面,这个要求也是为了保护记者的荣誉。记者只有忠实,写得正确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

人类反映实践、解释实践,最后是指导实践的。如果解释好就可以看到实践的本质与实践的方向,如果解释错,实践就变得不完整。所以,在工作期间记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理解自己周围的事件。

五、对记者培训活动的正确与客观性

记者要具有忠实的职业道德,不论任何原因都不能改变准确性,更不能杜撰事实,尽量避免传媒商业化的趋势。另外,记者要想能够对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还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对各个领域有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够避免片面地看待问题。

在跟大众交流的过程中,任何记者与机关报都需要获得公众的信任,公众的信任就是每个机关报与记者的生存理由。人们都喜欢看可信的新闻、节目与记者,但是不一定观众多的机关报、节目就是百分百可信的。因此培养忠实的德性、在创作过程保证客观与准确性,是一个合格的记者必须要践行的。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