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媒体记忆案例库 [打印本页]
作者: 乔笛宇 时间: 2017-1-18 23:21
标题: 媒体记忆案例库
【案例】
这是一个男尸杀人,女尸开口,哑巴说话的粗心大意世界。
作者: 乔笛宇 时间: 2017-1-19 23:28
[attach]11246[/attach]【案例】中国期刊的记忆
纪念是一种回望和致敬。
自1815年初试啼声至今,中文期刊已走过两百多年的历程。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中,中国期刊与中国命运紧紧相连,历史每迈出一步,总会有相应的一批优秀的期刊人为之摇旗呐喊甚至流血牺牲。在中文期刊诞生两百周年之际,《出版人》杂志邀请《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主编段艳文撰写 “中国期刊记忆”专栏,专栏全文共分十二节,基本勾勒出1815—2015年我国期刊二百年来的发展脉络。

(一)第一本中文期刊的诞生
1815年8月5日,一份由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编辑,中国刻工梁发刻印出版的名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中文刊物从马六甲古城带着浓浓墨香漂洋过海,来到沉睡的大清帝国。正是这份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出版物拉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
自此,中文期刊在国门内外大量涌现,外国传教士与商人成为这一时期办刊的主体。
1823年《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在巴达维亚创办;
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办;
1843年《六合丛谈》在上海创办;
1853年《遐迩贯珍》在香港创办;
1872年《瀛寰琐记》在上海创办
1876年,《格致汇编》等中英文报刊在上海创办……
截至1867年,已有490种中文报刊相继出版。也正是这一时期,许多中国知识分子通过参与期刊的编辑经营,逐步认识到期刊作为近代文明的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纷纷开始了独立创办期刊的探索和尝试,并最终成为中国近代期刊业的主导力量。

(二)《向痼疾和腐朽开战的利器》
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侵略之下,大清帝国支离破碎、风雨飘摇。一些仁人志士们开始思考关于民族、民主、社会进步的问题。他们或著书立说,或政治实践,或借助报刊以启迪民智,以期达到他们改造旧中国的理想。近代政论类报刊成了向痼疾和腐朽开战的利器。1895 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的《万国公报》,1896 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既是其中代表
当帝制腐朽,民族衰微之时。1905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民报》。
该刊宣传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同改良派刊物《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舆论上的准备。

另外,此时我国也出现了一股学习、介绍、研究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热潮。在这种背景下 , 开创了我国多个学科期刊的先河。1897 年我国最早的文理综合性文摘旬刊《集成报》在上海创刊,我国第一份农学专业报刊《农学报》在上海创刊,我国最早的数学期刊《算学报》在浙江温州创刊。一时科学学会林立 , 报刊迭出,气氛热烈。

(三)科学报国思想促进了科技期刊的发展
随着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最早接触西方科学文化的新式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以及大批海外留学生,出于对现状的不满与改革当时的政治、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要求,纷纷成立社团,创办科技期刊,以求“科学报国”“实业救国”。
五四时期,受“民主”和“科学”思潮的影响,其间创办的现代科技期刊,既重视科技知识和应用技术的介绍 , 又注重科学思想及科学传播方式的探索。
中国近代科学奠基人之一任鸿隽创立的《科学》是这批期刊的代表,它不仅将国外科学技术系统地、及时地介绍给国民,还将西方科技期刊办刊模式介绍给中国的学会社团。
同同期《亚泉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工程师学会会报》《观象丛报》等期刊从数理、医学、工程、气象等方面介绍了一些最新科学理沦、科学成果,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如《科学》发表了竺可祯的第一篇论文《中国的雨量及风暴说》及杨銓翻译的《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发表了詹天佑的《京张铁路工程纪略》;《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伍连德的《陆海军参用中西医论》;《观象丛报》发表了蒋炳然的《实用气象学》等。

(四)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声
1915 年 9 月 15 日,陈独秀主编,群益书社印行,有“中国新文化元典”之称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创刊伊始,《青年》便大量刊登评介西方文化的文章和外国文学译作,主张自由、科学与人权,倡导个人主义和个性解放。
杂志于 1916 年 9 月出版的第2 卷起更名《新青年》。
1917 年,正是在这本期刊上,胡适以《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举文学革命的旗帜,自此《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8 年 11 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 5 卷第 5 号发表的介绍十月革命的两篇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在随后的几期中,《新青年》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地上落地生根。
《新青年》鲜明的马克思主义色彩引起了共产国际的注意。1920 年,俄共 ( 布 ) 远东局派出代表来华,联系《新青年》建立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
在陈独秀等《新青年》人的联络下,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新青年》也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机关刊物,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风骚各领的文学流派期刊
新文学初立之际,领袖一种文学潮流或派别,成为不少文学青年的宏远抱负,而他们很快发现,要想以社团的身份在文坛立足,首先需要创办一份属于“自己”的刊物,作为成员发表作品、立足文坛的保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社团林立、同人刊物如繁花竞相开放,几乎所有当时的文学流派都与期刊关系密切,以至于我们在提到一个流派时,总能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份与之几乎同名的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语丝》周刊诞生于 1924 年,由原《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携鲁迅、周作人等一批作家协力开办。此刊以“任性而谈,无所顾忌”(鲁迅语)为鲜明特点,对现代散文的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8 年,新月社主办的《新月》月刊创办于上海。由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任编辑。该刊标举“健康”和“尊严”两大原则,宣言“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是民国诗刊的典型代表。
创刊于 1932 年的《论语》是“现代市民知识分子”一次成功的文化出演。在办刊理念上,创刊人林语堂秉持“近情适意”,充分显示出尊重读者、平等对话的姿态,以笔调闲适的小品文传达多元性的文化主张,启蒙市民文化品格的形成。

(六)摩登时代的影像志
1926 年 2 月 15 日傍晚,大上海奥迪安电影院前霓虹闪烁,街头印刷厂的学徒手举着画报向来往的行人叫卖
这本以手捧鲜花、笑靥迎人的电影明星胡蝶为封面的画报就是后来享誉海内外的《良友》创刊号。
《良友》画报由伍联德在上海创办后很快一纸风行,畅销海内外,成为华语世界无人不读,无处不在的代表性刊物。

《良友》的读者中既有社会名流,也有普通市民,以至当时就有评论称:“《良友》一册在手,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良友》既展示了中国政坛风云人物的英姿丰采,又勾描出一幅包罗万象的社会风情画卷,在那个动荡变幻的时代里,它曾出版《孙中山纪念特刊》、《北伐画史》、《日本侵略东北》、《九一八事变》、《抗日画史》等数十本特刊,用图文忠实地记录了震撼历史的瞬间。

以《良友》的诞生为标志,整个报刊界进入了“画报时代”。《北洋画报》、《联华画报》、《联合画报》、《大众》画报、《电通》画报等纷纷创刊。

这些画报从专题策划、内容编排、形式设计均采用新颖的形式,用先进的照相制版术印刷,从而突破了过去报刊的局限,成为民国时期文化与时尚的引领者,也成了世界了解当时中国的窗口。

(七)光影流动在杂志
电影与杂志,是现代文明的一对双生子、都市社会的两朵奇葩。
随着电影在神州大地上兴起,电影类期刊应运而生。1922 年,中国第一本电影期刊《影戏杂志》由顾肯夫、陆洁、张光宇联合创办,在该刊在中国影坛影响深远。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各大电影期刊百花争艳,呈现出民国电影繁荣图景。
《电影杂志》曾刊载戈公振的《影戏和新闻事业》等重要文章,还曾举办中国最早的电影评选活动 ;
《中国电影杂志》以中英双语刊行,主要介绍欧美影坛动态 ;
《电声》观点鲜明,善于以跟踪报道、连续报道的方法剖析影业大事 ;
《青春电影》则以披露明星的轶闻趣事著称 。
《电通》半月画报由中共领导的左翼电影公司电通影片创办,因其鲜明的政治倾向被当局视为“赤色大本营”。
该刊首次刊载《义勇军进行曲》,因此也被称为“国歌的摇篮”。

(八)先锋!!号角!!
在国家和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之际,众多出版人“以笔从戎”,纷纷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以笔为枪,以刊为弹,在特殊的战场上浴血奋战。
1935 年,邹韬奋在上海创办的《大众生活》,宣传抗日救国,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又创办了《抵抗》《全民抗战》等。
1937 年 , 抗战爆发后,《良友》转变刊物风格,秉持“一切为抗战服务”的办刊理念 , 将时事新闻作为重点。
1938 年,茅盾在广州创办《文艺阵地》,宣称将“拥护抗战到底,巩固抗战的统一战线!”。
1939年,《八路军军政杂志》在延安创刊,以“坚持抗战国策,提高军队作战能力,研究抗战军队建设诸问题”为宗旨。
1942 年,《晋察冀画报》在河北平山创刊,以独特生动的艺术形式极大地鼓舞着抗日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2 年,中、美、英三国在重庆的宣传机构联合创办《联合画报》,被誉为对敌展开攻心战之最有力的“纸弹”……
众多抗日报刊对鼓舞军民士气、建立全民族统一战线、打击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全民奋勇抗争、团结抗战的文献史证,真实、鲜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

(九)新中国,新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 , 国家根据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践的需要,不断调整新闻事业的定位,并提出新闻出版的指导方针和工作任务。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期刊业蓬勃发展,至 1956 年,全国共出版期刊 484 种,呈现出百花齐放景象,这其中又尤以《中国文学(英文版)》《中国科学》《中国工人》《中国画报(英文版)》为代表的“中国”题头杂志
以《人民文学》《人民美术》《人民教育》《人民戏剧》《人民公安》为代表的“人民”题头杂志,

以《新体育》《新观察》《新建设》《新电影》为代表的“新”题头杂志三大阵列最为突出。以《新体育》《新观察》《新建设》《新电影》为代表的“新”题头杂志三大阵列最为突出。

《人民画报》《民族画报》《解放军画报》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最具影响力的三大画报,它们用真实生动的摄影图片和文字,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

享有“新中国第一刊”美誉的《人民画报》创刊于 1950 年 7 月,该刊刊名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创刊号封面上几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身着黄色中山装的毛主席微笑挥手致意。画报采取了那个时代少见的彩色胶片和精美的全彩印刷,以大量的新闻图片详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庆大典、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第一个五四青年节、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等盛况,成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生动见证,对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最不堪提的凋零时代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给党和全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文革”的严寒下,出版机构瘫痪、撤销,编辑队伍下放劳改,绝大部分期刊被迫停刊。文艺期刊中大多出版“革命样板戏”的剧本,科技期刊大多是介绍农业生产的普及读物,少儿期刊业多是根据“革命样板戏”改编的连环画,大量优秀期刊被视作“毒草”铲除了,1969 年,只剩下《红旗》《新华月报》《人民画报》和外文版《人民中国》等 20种期刊出版,造成了空前的书荒、刊荒,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极为贫乏,该时期是中国期刊史上最不堪提的凋零年代。

在极其困难的形势下,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期刊业的发展。毛泽东指示《哲学研究》《历史研究》复刊,周恩来主动要求给《人民画报》审阅稿件。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关心、督促和各方的呼吁下,到1974年恢复出版了382种期刊。

(十一)期刊之花在春天里绽放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思想开始解放,禁锢的心灵开始寻求人生真谛。《理论动态》开创了全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在“实践”的旗帜下,改革获得了理论正名 ;《中国青年》让广大青年在“人生大讨论”确定健康人生观、世界观 ;《人民文学》让读者在“呼唤科学春天”里热血沸腾。《中国科学》《新华文摘》等大批优秀学术期刊繁荣学术研究,培养现代化人才凝心聚力。
上世纪 80 年代,以《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知音》《故事会》《演讲与口才》《女友》《家庭》《今古传奇》《南风窗》《少男少女》为代表的优秀期刊成为一个时代读者温暖记忆。

90 年代创刊的《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财经》《中国企业家》等新锐期刊,成为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
借助与国外品牌期刊合作的优势着力打造的《世界时装之苑》《时尚》《瑞丽》等期刊站在国际时尚前沿引领生活新风尚。本世纪初期创办《意林》《格言》《特别关注》等期刊,强调励志和人文关怀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精神佳品。

1978 年全国出版 930 种期刊,总印数 7.62 亿册,到 2007 年全国共出版期刊 9468 种,总印数 30.41 亿册。期刊门类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十二)期刊阵痛与涅槃
近年来,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传统期刊业形成冲击,众多期刊发行量下降、广告额下滑。但在艰难的环境下,期刊阅读仍是群众文化生活的刚需,“全民阅读”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不断深化,传统期刊业也随之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期。近几年里,在生活、学术、艺术、教育领域仍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新期刊,为我国期刊界注入新活力。
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也成为期刊转型突破的新契机。2014 年 8 月 18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传媒业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传统期刊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新路。随后《三联生活周刊》“松果生活”、《党建》“党建 +”、《第一财经新》“DT 财经”等期刊媒体融合产品的优秀代表不断涌现,大量数字出版企业也积极推动期刊数字化转型,如超星“域出版”、龙源“杂志数字 ( 移动 ) 阅读客户端”、人大数媒“‘壹学者’移动学术科研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乘着数字化的东风,我国期刊的呈现方式愈发多元。
我们相信 :期刊未来一定比我们想象的更美好、更神奇、更丰富多彩。

▷作者系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主编,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专业委员会委员。本文选自《出版人》杂志2016年1-12期“中国期刊记忆”专栏,刊录时作者略有改动
来源:学术中国
http://mp.weixin.qq.com/s/xl1pgfn6IsyOuFYbPYCmTA
作者: 乔笛宇 时间: 2017-1-24 17:41
【案例】今日感言(20170124)
1.互相认可,既需要共同的价值取向,又需要共同的事业追求。
2.有错就改,既需要认错的彻底,又需要改错的方法。错误面前强调客观理由,同样错误还会反复出现。
3.换位思考,既要考量“利己”的合情合理性,又要考虑最大限度的避免“损人”。
4.善待朋友,既要对朋友有“善心”,又要对朋友有“善举”。
5.保持恒温,既需要力避“以利相交”,又需要力求“以诚相待”。
作者: 乔笛宇 时间: 2017-1-24 17:55
【案例】假新闻导致社会分化?错误可能并不在媒体
■ 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做出如下定义: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 媒介素养希望人们提出问题,警惕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人们也的确做到了。但不幸的是,这也正是为什么大家会各说各话,无法达成共识的原因。
■ 传统的教育告诉你:你要自己质问媒体的权威性,质疑你所获知的信息。这导致了许多人对媒体或权威的不信任。
■ 人们愿意相信那些符合他们先前认知的信息。如果你展示的数据与他们的观念相抵触,他们会选择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把新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融为一体。
■ 在某些问题上,我们需要信任其他人会公平、善意地对待我们的个人和社会。
”

社会分化,是媒介素养的错?
综合编译:数字智库
作者是Danah Boyd,社会网络研究专家,新兴网络及其社会效应领域最权威的人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而后加入波士顿的微软研究院,同时担任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中心研究员。曾担任Yahoo和Google的研究员。
多亏这场美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总统选举。几百年来,美国人或许未曾像今天这般,为假新闻、过滤气泡或社会两级分化等议题忧心忡忡。与此同时,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什么是媒介素养?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做出如下定义: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很显然,这一定义的主语是“公民”,或者说是受众、读者、用户……
面对如今愈加分化的美国社会,不少人将“混乱”的原因归结于民众媒介素养的水平较低,并呼吁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而另一些人则呼吁采取其他办法,比如关注新闻发布前的核查。
但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可能不会成功,不是因为点子不好,而是因为在过去30年间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信息消费模式,他们没有考虑到这背后复杂的文化背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比大部分人想象中的更复杂。

什么才是合适的信源?
我记得当我在美国中西部做研究时,曾和一个年轻女孩有过简单交流。
我得知她的学校正在用禁欲的方式教授性知识,而后又在无意间聊到了关于怀孕的话题。我记得她告诉我,她和朋友曾聊过很多关于由性行为导致的怀孕或“疾病”的话题。在我的继续追问下,她就一五一十地解释了很多她听过的、完全错误的“事实”,比如女孩16岁之后才能怀上孕,接吻就可以传染艾滋病……种种荒谬至极的言论。
我问她有没有跟医生聊过这些话题,她用奇怪的眼神盯着我,跟我说自己和朋友都靠翻网页来“印证”自己的臆想。
知道并理解哪些消息源值得信任,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鼓励人们批判性地考察信息发布者是谁,发布的机构是否广受认可,作者可能存有什么偏见。之所以要考察这些,就是因为许多人会不自觉地信任某些大型新闻机构、科学期刊和专家所说的话。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对于不同的人群,这样的标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对于那些诸如蔑视自由派媒体,认为它们发布的信息不足为信的人;或是那些认为科学与宗教相抵触的人;或是那些将学历视为精英阶层压榨工薪阶层武器的人。结果不言自明:对于什么才是可信的信源,没有一个所谓的共识。
而那些要求学生做信源调查的老师,同时也鼓励学生去思考可能影响报道立场的经济、政治因素,也就是“追踪资金的路径”。但如果学生看到美国东海岸主要媒体的大老板全是犹太人,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说不定反犹太主义的情绪又会重燃了。

从传统的观念说起
我们一直告诉年轻人,你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青年。
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推动的自尊运动(The Self-Esteem Movement,为了塑造孩子的自信和正面形象而鼓励孩子)理念到当代育儿教育的标准逻辑,年轻人始终得到这样的信息:你们很可爱,很有能力,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就在他们身上树立起了一个伟大的美国式价值观:重视个人责任。这代表了我们对于自由的理解。
于是他们从小也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当谈到信息的时候,家长都会教导孩子:自己才是掌控知识的人,你们唯一所要做的,就是自己去做“调查”。
我们现在把这一观念和一部分人对媒体的极度不信任结合起来看。如果媒体报道某一事件,你不相信他们,怎么办?传统的教育告诉你:你要自己质问媒体的权威性,质疑你所获知的信息。如果你对“专家”不信任,那么当媒体大量引述“专家”的话来证明某种言论的错误时,你大概就会想:这事情背后肯定有值得调查的问题。
那我们不妨再想想,这种惯性思维对“披萨门”(#Pizzagate)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在此次大选期间,有些假新闻把希拉里•克林顿与从华盛顿一家披萨店逃跑的贩卖儿童团伙联系了起来。怀疑希拉里与这些案件存在关联,但这一新闻最终被证实为假新闻。

在美国各地,大型新闻机构都花了大力气质疑、反驳这些抹黑希拉里的报道。虽然大多数人从未听过这些虚假的报道,但当主流媒体奋力戳穿它们的时候,很多人的耳朵马上就竖了起来。对于大多数不信任“自由派”媒体且不大相信希拉里的人来说,媒体对此事做的报道越多,就越说明希拉里身上的确有可调查的问题。
有些人甚至去了那家名为“彗星乒乓”的披萨店寻找蛛丝马迹,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悄悄地来了又去,但是有一个人竟然是带着枪去的(甚至还开了一枪),他说自己“想做好事”,“救救那些孩子”。他是这些人中第一个承认“网上的信息并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但他所做的,就是质疑他看到的信息,想自己找到真相,这就和我们一直灌输的那些观念没什么两样。

相信“亲身经历胜于专家意见”
数十年来,很多边缘化的群体对主流媒体忽视自己而感到愤怒。这正是大多数有色人种群体的真实感受,而且这种现象并不只出现在过去,现在也比比皆是。
对于弗格森枪击案,媒体只花了5天来报道。而对于达科他州反对输油管道的事件,他们不仅连续数月关注,而且还邀请很多名人参与讨论。但这种被新闻媒体边缘化的感受不只存在于有色人种群体。很美国人眼看着当地报纸渐次凋零,城市新闻和事实完全脱节。这些人觉得真正影响自己生活的话题经常被媒体忽略。

▲由枪击案引发的反种族歧视游行。
很多年来,民权运动领导人一直呼吁要尊重亲身经历甚于尊重专家意见,强调要听到那些被专家忽略的有色人种群体的声音。这一观念传播甚广,尤其在中低阶层的白人中间找到了共鸣,他们感觉自己被建制派完全忽视了。
白人也想让自己的经历得到曝光和认可,他们也常呼吁理解和尊重“普通人”的遭遇。他们觉得有着“自由派”、“城市”、“沿海”标签的新闻媒体完全和自己的利益相左,因为他们老引述专家的意见,而且邀请那些富得流油的权威人士参与话题辩论,为了大众娱乐把普通人变成了取悦他人的笑料。
医药界的现状正是这一观念的体现。以前很多人都有相识了几十年的家庭医生,他们会把医生当作可信任的人,而不是专家。而如今,很多人觉得医生傲慢又自大,富得过分,还对他们的需求爱答不理。医生因为繁忙,只能花几分钟诊治患者,很多人怀疑这样是不是真的为他们着想。人们感觉被医生忽悠了,还搞不清账单明细。
很多经济学家不理解为何有这么多人会反对奥巴马推行的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和不信任医生一样,很多人也不信任那些声称“××对你有利”的政治家,这种社会化的医疗保障,对他们来说就是“以专家意见压倒亲身经历”的做法,不足为信。大众对于医生的信任度正在剧烈下滑。
而大部分人在互联网上获取医疗知识,这比专门去看医生便宜多了,互联网的朋友和陌生人都愿意听你的感受,产生共鸣,交流切磋。当你身边就有一群有着同样感受、愿意帮你且了解病症的人,为何还要相信专家呢?
对于自闭症和疫苗的讨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此前,一篇由专家所写的期刊文章称自闭症和接种疫苗有联系,这契合了很多父母的感受。后来,其他专家戳穿了这篇文章的谎言,质疑了研究者的动机,并且在主流媒体发声证明这两者之间并无关联。

由此掀起了“专家意见”与“亲身经历”的对攻战,一群患儿父母联合起来反对专家意见,他们认为这些专家无知,骄傲自大,肯定被金钱收买了。媒体越是用科学语言引导父母的看法,公众就越是同情疫苗反对者的主张。
记住,那些反对疫苗接种的人并不一定认为疫苗一定会带来自闭症,他们承认暂时还不知道事实如何。他们所坚称的是专家在违背他们意愿,强迫孩子接种疫苗,这听起来像是迫害妄想症。
他们想要的是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去或不去接种疫苗。实际上,他们也是第一小标题中提到的那种思维的践行者:质疑信息来源,怀疑那些坚称某种观点的人的动机。

为什么有的人宁愿相信“假新闻”?
自从大选以来,所有人都被假新闻淹没了,专家一直斥责那些“愚蠢”的人不懂什么才是事实。解决这些问题的呼声也一直都有些居高临下、不接地气。我们需要更多的专家指出虚假的内容,也需要更多媒介素养知识来教育人们,以防受骗。
人们愿意相信那些符合他们先前认知的信息。事实上,如果你展示的数据与他们的观念相抵触,他们就会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把新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融为一体。如果我们以为只通过Facebook辟谣就能遏制假新闻的扩散,那我们未免太过天真。
还有一种错误的做法是:很多人一面吵嚷着假新闻多么差劲,一面却转发着罗马主教支持特朗普的虚假报道。很多自由派人士都知道这篇报道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篇报道在自由派的圈子里传疯了,大家在转发时都表达“这个事情真是令人震惊”或“新闻纯属虚构”。
转发的同时指出这篇报道是假新闻,或者社交媒体自动将这篇文章标注为假新闻,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起不到真正的效果。
因为如果有人就是习惯于相信这篇报道,那么把这篇报道定性为假新闻并不会改变他们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如果Facebook显示那些与人们的观点相左的内容,不仅会使他们更加厌恶Facebook,而且会加剧社交网络的两极化。
大家可能都觉得Facebook很有用,却并不代表大家都会信任运营Facebook的公司。所以大多数人不会对他们的 “专家意见”感冒。
因此,解决假新闻所需的努力,远不只简单的对虚假新闻进行标注那么简单。这个过程还需要一种文化观念的转变,关于我们如何理解信息、信任谁,以及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在处理信息时的角色。

什么才是真相?
作为一个十年来坚持提倡媒介素养普及的人,我正在和一些偏离这一目标的方法作斗争。
实际上,我的很多假设、观点和大多数美国人并不一致。因为学者的身份,我能看到专业知识和信息是如何产生,对科学调查的优势和局限均抱有充分的尊重。我周围都是记者和那些传播信息的人,所以我能看到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信息生产、传播和其中的薄弱环节。
我认为信息中介和完善的专业知识都非常重要,也相信没人能完全了解事情的全貌。因此,我一直认为,在某些问题上我们需要采纳外部的信源,信任其他人能公平、善意地对待我们的个人和社会。这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的意义。
在美国,整个社会逐渐滑向种族主义,两极化、猜忌和自我隔离,这些使得社会结构日渐崩坏。媒介素养希望人们提出问题,警惕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人们也的确做到了。但不幸的是,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会各说各话,无法达成共识的原因。
摆在我们面前的路仍是模糊不清的。我们需要让人们听到不同角度的观点,理解非常复杂的信息生态。社会背景已经变了,我们需要灵活的思维,构建起人们所需的社会生态,能让分属不同阶级和立场的人有意义地、实实在在地参与进来。
走好这条路绝不简单,但如果想解决政治宣传、仇恨言论、虚假新闻和偏见内容等问题,就需关注其深层原因。
来源:数字智库
http://mp.weixin.qq.com/s/bsIJzUI9eX4hIRWWYGCH0g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8-7-11 23:47
【案例】
https://weibo.com/3003217555/GpubCrblX
寒草莫默
7分钟前 来自 360安全浏览器
人越有身份地位应该懂得宽容待人,这既是自尊,也是本分。
@速报哥
冯小刚导演心情不爽,机场吃饭不满意饭菜口味,服务员姑娘反复解释、道歉,冯导不依不饶,大发雷霆,把姑娘骂得直哭……
L速报哥的秒拍视频
[url=]重播[/url]当前网络环境较差,可重新播放视频
[url=]重播[/url]
676万次播放
04:38
00:34/04:37
- [url=]暂停[/url]
- [url=]静音[/url]
- [url=]视频地址[/url]
[url=]X[/url]
6月25日 09:43
[url=]û收藏[/url]
[url=]转发[/url]
[url=]评论[/ur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7-24 21:46
【案例】
编辑:邢海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7-24 21:53
【案例】
且看已被判刑的人怎么又恢复了职务?
他是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疾控中心流感科科长宋丙建,有关部门怎么解释?卧龙区监委领导、卧龙区疾控中心主任刘凯怎么看?
编辑:邢海波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8-7-25 12:15
【案例】
速报哥
7分钟前 来自 UC浏览器电脑版
【2017年一则旧闻】西安,一名女子被狗咬伤,当天立即就去医院打了狂犬疫苗,按时打了4针,28天后发病死亡。西安市卫计委最终结论:疫苗是中科生物正规产品,在有效期内,合格证齐全,建议家属打官司。活生生一位年轻女士啊,就这么死了,也不知道后来家属打官司了没有,还是自认倒霉了。
https://weibo.com/5876442350/GrxCTg5qG?ref=home&rid=4_0_8_2606567419472795352_0_0&type=comment#_rnd1532491941815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7-25 22:46
【案例】
王嫣芸老朋友
今天 21:16 来自 iPhone X
忙了一天,现在开始打字,人渣章文,注意:以下部分,和你我恩怨无关,反正我已经揍过你了,当年没说,就是觉得撕起来难看,但没意识到【人生该撕的一个都不能落下】,早曝光几年也不会由得你现在欺负了姑娘还威胁人家、欺骗世人。
当时的情况如下:
我和章文中间有一些共同认识的朋友,有一次在聚会上碰见了,他过来加微信,之后私底下一直约见面,我拒绝了三次,第四次他说下午三点喝个下午茶,出于礼貌,我去了。
到达咖啡馆后,章文告诉我在包间,我第一反应是:喝咖啡为什么需要包包间?
进门后才发现他叫了十几瓶啤酒,已经喝了一大半。疑惑至此加深:谁没事大白天约女性喝下午茶却自己在包间里喝酒?
所以我第一句话是问他:有什么事情。
他不说,只是闲扯,然后看我坐下不到五分钟就要走后,直接扑了上来。亲吻,抹胸,摸私处,一个动作不落。
在他出现猥琐的行为后,我情急之下做了三件事:第一,迅速攻击他的喉结处,让他离开我的身体。第二,打开了包间的房门。第三,抄起桌上的开水壶,拧开盖子砸了过去。
他准备还手的时候,我掀了桌子,叫了服务员。
今天看见他回答蒋方舟的实名举报,说媒体圈就是搂搂抱抱喝多了都这样,哪一次发生那样的事情自己也忘了。
占了的便宜可以忘,挨过的打总忘不了吧?
所以我想问:章文,还记得2015年夏天你在珠江帝景门口的咖啡馆挨过的揍、受过的烫吗? 我是跟你有什么私仇打了你,但你特别宽宏大量都不敢找警察抓我吗?
[url=]û收藏[/url]
[url=]9170[/url]
[url=]2489[/url]
[url=]ñ10694[/url]
[url=]评论[/url]
[url=]o[/url] [url=][/url] [url=]p[/url]
- [url=]按热度[/url]
- [url=]按时间[/url]
蒋方舟:抱抱
- [url=]回复[/url]
- [url=]ñ5345[/url]
今天 21:35
王嫣芸老朋友:看到这人渣下午的回应,气得我一边开会一边发抖。
- [url=]回复[/url]
- [url=]ñ 428[/url]
56分钟前
马人人:你也加油哦美少女
- [url=]回复[/url]
- [url=]ñ 118[/url]
今天 21:38
[url=]共165条回复[/url]
荞麦chen:“人生该撕的一个都不能落下”OK!
- [url=]回复[/url]
- [url=]ñ3198[/url]
今天 21:29
热带很热 等人 [url=]共24条回复[/url]
可可西里的海i:看来如章文自己所说,他真伤害了一百多位女性,坐牢吧
- [url=]回复[/url]
- [url=]ñ1345[/url]
今天 21:32
kryjung的mmq 等人 [url=]共36条回复[/url]
鲁大大大聪明:看这个变态张狂都要气死了
- [url=]回复[/url]
- [url=]ñ858[/url]
今天 21:24
翻书爱好者 等人 [url=]共2条回复[/url]
玉泉水草:干的真漂亮!遇到这种人渣的时候,所有女性都应该像你一样
- [url=]回复[/url]
- [url=]ñ661[/url]
今天 21:29
玉泉水草 等人 [url=]共3条回复[/url]
haoyu_christine:打得好打得痛快
- [url=]回复[/url]
- [url=]ñ686[/url]
今天 21:25
农民网评 等人 [url=]共1条回复[/url]
疯狂的舒舒:说真的,我要告诉那些可能初出社会、还在校园里懵懂的女孩子们,这种猥琐男大多怂B。碰到这种事情一定要大胆反抗、用武力勇敢保护自己。不要担心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升迁或者毕业学分。留好证据、他根本不敢真的拿这些事威胁你的。
- [url=]回复[/url]
- [url=]ñ523[/url]
57分钟前
紫伊7949 等人 [url=]共1条回复[/url]
谢小怡2333:占过的便宜可以忘,挨过的打总忘不了吧
- [url=]回复[/url]
- [url=]ñ384[/url]
今天 21:39
Mysuperego:天哪 这个人真的是不要脸了
- [url=]回复[/url]
- [url=]ñ335[/url]
今天 21:21
每日甜分:还炫耀我上了100个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url=]回复[/url]
- [url=]ñ285[/url]
今天 21:37
钢结构温室结构 等人 [url=]共3条回复[/url]
马人人:麻痹。
- [url=]回复[/url]
- [url=]ñ203[/url]
今天 21:19
超哥R11 等人 [url=]共1条回复[/url]
你一点也不好玩:哇!又有一个受害者走出来了!
- [url=]回复[/url]
- [url=]ñ222[/url]
今天 21:17
GiraffeGiraffeCH:章文你别想着移民美国了,等着牢底坐穿吧
- [url=]回复[/url]
- [url=]ñ161[/url]
今天 21:40
坐稳了123 等人 [url=]共5条回复[/url]
猪金鱼:@匕_八_ 王嫣芸好厉害!!!看了太多不敢反击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内化犯罪成为施暴者女朋友的案例,她把施暴者胖揍一顿真让人出一口恶气
- [url=]回复[/url]
- [url=]ñ150[/url]
今天 21:35
维多利亚微博 等人 [url=]共4条回复[/url]
阚如:天网恢恢
- [url=]回复[/url]
- [url=]ñ106[/url]
今天 21:38
葵二在杭州:章文这种人渣骚扰了那么多人,还好意思站出来洗地,斯文败类
- [url=]回复[/url]
- [url=]ñ137[/url]
今天 21:28
兔子的世界下着胡萝卜雨:令人发指!化学阉割吧!
- [url=]回复[/url]
- [url=]ñ124[/url]
今天 21:24
鹤来暗香 等人 [url=]共5条回复[/url]
罂粟子:作为一个女性,太难了,从小到大不知道遇到过多少变态。活着真难。生活太旧了,怎么就那么旧呢?
- [url=]回复[/url]
- [url=]ñ107[/url]
今天 21:30
东江游泳的鱼 等人 [url=]共1条回复[/url]
飞过天空的树袋熊:感谢每一个站出来的女性!
- [url=]回复[/url]
- [url=]ñ92[/url]
今天 21:40
叽哩咕噜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干得漂亮
- [url=]回复[/url]
- [url=]ñ101[/url]
今天 21:25
我是田空白 等人 [url=]共1条回复[/url]
晨tiger:要移民美国,赶紧@美国驻华大使馆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 别让他跑了
- [url=]回复[/url]
- [url=]ñ78[/url]
今天 21:40
晨tiger 等人 [url=]共2条回复[/url]
还是P小Y:厉害了!臭不要脸的极致了吧,自己猥琐没人性,还要说整个媒体圈是“搂搂抱抱都这样”,这是彻底打算把自己开除圈内(以及人籍)了吧。以及原po姑娘的处理方式是非常标准以及值得借鉴的,赞!//@蒋方舟:抱抱
- [url=]回复[/url]
- [url=]ñ63[/url]
58分钟前
坤坤722:勇敢的女孩
- [url=]回复[/url]
- [url=]ñ50[/url]
今天 21:37
幼年逆戟鲸:听说人渣挨过打,今天终于有一点快意
- [url=]回复[/url]
- [url=]ñ54[/url]
52分钟前
兰汀汀 等人 [url=]共1条回复[/url]
橘次郎·奇多:卧槽,姐妹牛逼,这老畜生
- [url=]回复[/url]
- [url=]ñ36[/url]
今天 21:35
杨不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渣男,为嫣芸的勇敢点赞!
- [url=]回复[/url]
- [url=]ñ24[/url]
38分钟前
ClaireWang:人生该撕的一个都不能落下!!!棒棒哒!
- [url=]回复[/url]
- [url=]ñ26[/url]
今天 21:38
-兽血沸腾-:妈的帅气的小姐姐啊!面对人渣就是不能表现出怯懦啊否则对方就是会变本加厉啊——如果我小时候也能够领会这个道理就不会心理阴影好多年了!为小姐姐的操作打电话!
- [url=]回复[/url]
- [url=]ñ29[/url]
42分钟前
熊德启:我勒个去!打得好!
- [url=]回复[/url]
- [url=]ñ12[/url]
36分钟前
陀螺师奶:抱抱嫣芸 加油 打死丫的
- [url=]回复[/url]
- [url=]ñ8[/url]
37分钟前
大仙:看来丫是个基霸惯犯,职业耍流氓,灭丫灭得好!
- [url=]回复[/url]
- [url=]ñ11[/url]
36分钟前
YAYA不到碗里来:章文真是令人呕吐
- [url=]回复[/url]
- [url=]ñ21[/url]
59分钟前
YAYA不到碗里来 等人 [url=]共2条回复[/url]
ECHO车木雨:刚考完试,打开微博看到章文的声明,真难想象一个知识分子可以无耻没下限到这种地步。给嫣芸姑娘点个赞,对付这种禽兽,把他打残都不为过。
- [url=]回复[/url]
- [url=]ñ25[/url]
52分钟前
悠悠悠晴:多名受害者指控的章文,绝对不要让这种人逃去美国。@美国驻华大使馆 @美国使馆签证处
- [url=]回复[/url]
- [url=]ñ21[/url]
57分钟前
丁克奶舅_吴斌:什么!!我勒个去!!这老男人去死吧!!!
- [url=]回复[/url]
- [url=]ñ2[/url]
12分钟前
鴻飛--:惯犯啊!这家伙真是道貌岸然的垃圾!
- [url=]回复[/url]
- [url=]ñ3[/url]
24分钟前
夏果果:该撕的那些人一旦放过他们只会变本加厉颠倒黑白!
- [url=]回复[/url]
- [url=]ñ3[/url]
28分钟前
叶文灏:好样的
- [url=]回复[/url]
- [url=]ñ2[/url]
22分钟前
Waltz-2018:博主身手敏捷,打得漂亮,宛如女侠一枚!不得不给。用上海话说讲,个只瘪三是老7老做了,念头墨墨黑。。。
- [url=]回复[/url]
- [url=]ñ17[/url]
54分钟前
此此0322 等人 [url=]共1条回复[/url]
一个小程儿:章文这种垃圾打得好!
- [url=]回复[/url]
- [url=]ñ16[/url]
今天 21:37
白色争吵:打得好👏👏下次使劲踢男生的jb,踢一次不够踢两次,踢废他//@蒋方舟:抱抱
https://weibo.com/1772043111/GrBemlvPj?type=comment
编辑:邢海波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8-7-26 08:31
【案例】
他是志愿军老兵,也是《炎黄春秋》前编辑。回忆朝战,他脑中浮现的不仅是葬身异乡的战友,更是对金氏政权的厌恶和对战争的反思。去世前,他接受了采访。 YUFAN HUANG,JANE PERLEZ
志愿军老兵、《炎黄春秋》前编辑刘家驹。他于去年7月31日去世,享年86岁。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
去年7月31日,病重多年的刘家驹去世了,他活了86岁。去世前刘家驹和老伴住在北京西三环一个解放军干休所,他的很多邻居都和他一样,是参加过朝鲜战争后又在总政治部工作过的老人。对于他们来说,朝鲜并不是一个只存在于新闻里的神秘国度,而是一个会唤起战争惨痛记忆和强烈情绪的符号和印记。 |
尽管朝鲜局势似乎已经随着金正恩和特朗普的会谈暂时缓和不少,但目前朝鲜去核化的前景,以及朝鲜去核化的意愿依旧不明朗。而虽然中朝领导人在三个多月内历史性地三次会面,双方或许都很难忘记,就在一年以前中朝之间围绕联合国制裁问题交恶,甚至公开论战的局面。中朝关系的起伏也让中国国内激起了更多争论:朝鲜是中国的战略资产还是战略负担?60多年的那场让中国损耗巨大的抗美援朝,今天来看是否还有意义?如果朝鲜再次面临战争,中国是否还会出兵? |
过去十多年里,这样的争论在曾经参战的志愿军老兵,包括志愿军后代中一直在持续,而刘家驹则是公开批评者中最为严厉的。他自我坚持的“讲真话”收获了很多人的支持,也受到了很多左派人士的激烈谩骂。但他没有动摇。他坚持说这是一场为了金日成“火中取栗”的“侵略战争”,“我们中国人给他挽救了半壁河山,也留下了祸根。” |
刘家驹1931年生于重庆,1949年重庆解放后,还在念高二的刘自愿参加了12军35师军干校。1951年,20岁的刘随部队入朝参战。入朝初刘任文化教员,管理挑夫班,负责一所野战医院的尸体掩埋工作,后加入炮兵营任副排长。刘家驹经历了伤亡惨重的第五次战役,成百上千的中国士兵在他眼前被美国人的现代炮火吞噬。这些战地记忆也一直伴随着他。 |
|
刘家驹在1991年退休后加入《炎黄春秋》,从事军史写作,后成为杂志副主编。刘的军史写作涉及林彪和朝鲜战争等话题,也以其与官方史料的背离而知于公众。例如,他在走访了近百名知情人后,认为林彪在1971年“九一三”外逃事件中是无罪的。而他关于朝鲜战争的写作中较为人知的一篇是2000年前后在网络上发表的《》,文章细节所体现出的战争残酷令人吃惊。比如因为补给严重缺乏,一些挨饿的中国士兵甚至只能吃尸体的心肝度日,而一些饿得不愿连夜赶路的前国民党士兵被就地枪决。 |
一直被称为“鲜血凝成的”中朝关系早已不像往日那么紧密。随着平壤方面在核导开发上不断提速,两国的分歧也在去年达到顶点,甚至关于6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的本质——究竟是中国保卫了朝鲜,还是朝鲜保卫了中国,中朝两国官媒的说辞都开始出现对立。去年5月,朝鲜中央通讯社再次措辞严厉的署名文章,不仅批评北京方面“随波逐流”参与制裁朝鲜核导发展属于“卑鄙做法”,还表示北京方面应该向朝鲜战争以来,朝鲜站在反美第一线为维护中国安全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文章称,“一些中国政治家和媒体人,应首先搞清楚历史的本质后再来理论。” 而在此后的回击中,《人民日报》海外版则写道,“这完全是对中朝关系乃至东北亚格局的颠倒。如果不是金日成要统一半岛,半岛怎么会爆发战争?中国卷入其中,付出了几十万人的生命,引发了中美长达20年的对抗,甚至使两岸问题搁置至今,中国承担了朝鲜当年‘任性’与妄动的大部分成本。” |
那是中国官方历史上少有地在公开场合与朝鲜进行论战,并承认朝鲜战争是由朝鲜发动,而非相反。中方对这段历史的叙述往往隐去金日成发动战争的部分,而是强调中方是在联合国军迫近中朝边境后,才出兵参战。尽管在过去几个月里,两国领导人又重新开始“中朝传统友谊”,但长久以来双方对这场战争,以及对两国关系在根本认知上的差异却已经暴露无疑。 |
去年6月,在刘家驹去世前不久,围绕朝鲜和抗美援朝的问题,纽约时报中文网对刘进行了采访,以下是刘的口述,内容经过编辑与删减。 |
|
这张来自于朝鲜官方新闻机构的图片显示,朝鲜士兵在战争中前进,拍摄时间不明。 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 |
|
|
我认为朝鲜战争是我们在为金日成火中取栗,结果遭到了很大的失败。我们出动了一共195万人,结果伤亡98万多人,其中阵亡36万。这跟我们国家公布的数字不一样,我们公布的死亡人数才18万多,少了一半。关于阵亡的确切数字,这是我战后从洪学智的传记写作组那里得到的信息,他是志愿军的总后勤部长,一个很公正的人,当然这些数字最后没有出现在他的那本里。 |
另外我们在宣传上也夸大了美国人的伤亡。我们说美军伤亡有39万多人,这是根本没有这个事。华盛顿前面有一个石碑,8000多人的数字,每个人都有姓名(纪念碑上的8177人是尸体未寻获的美军士兵姓名,包含在其36516名阵亡士兵之中——编注)。我们就不敢搞这种靖国神社的东西,不敢跟全国人民公布我们伤亡98万多人。 |
苏联解体之后档案向世界公开了,毛泽东、斯大林、金日成相互的电报,只要你调出来一看,他们怎么出兵、用兵,支持金日成发动这场战争的都很清楚。这个大背景全世界都承认,这是事实。但是朝鲜人不承认这场战争是他们发动的。我更气愤的是,朝鲜50年代后就开始反我们,在国内清除亲华的延安派,清除莫斯科派。在这政权的博弈中间屠杀了一批人。 |
朝鲜昨天到今天一直在骂我们。他们现在竟然把这个矛头指向我们,重新编造历史,说美国人本来是来打中国人的,借用了朝鲜的土地,把他们的坛坛罐罐打烂了,让他们蒙受了几百万人的损失,所以中国人应该报恩,不应该和美国人勾结在一起,不让他们搞氢弹、导弹。我说本来这场战争道义上你朝鲜就是失义的,我们支持了你,你至少不能够忘恩负义吧? |
关于志愿军墓地的问题我也要说。我的邻居是总政联络部的,大概十年前,他就被派到朝鲜调查志愿军埋葬的状况,去了两三次,就是现在看到朝鲜他们搞了20个大堆(墓地),但里面究竟有没有我们的人、有多少也不清楚。 |
同样人家韩国,人家是一个被侵略的国家啊,看看他们给我们归还的志愿军烈士遗骸,人家做的那个遗骸的木箱子多么的庄重。我们一看到啊,脸上无光啊!羞愧!我们打过去侵略了人家,人家从道义回过头来尊重我们。 |
我认为朝鲜战争是在斯大林的指导下,毛泽东的参与下,满足金日成吞并韩国的野心发动的战争,这就是我的结论。我们中国人给他挽救了半壁河山,也留下了祸根。 |
|
1951年,自降落伞落下的盟军士兵和设备。 Interim Archives, via Getty Images |
|
答:60多年前,朝鲜和韩国不断地发生边境上的摩擦,摩擦大量是金日成挑起的。1950年6月,金日成发动了一场大举进攻把韩国的军队赶到釜山,9月,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出动了。中国派出了2个师保卫朝鲜,但是顶不住对方十几万人,节节败退,退到鸭绿江边。金日成搞了个流亡的班子,跑到我们丹东。 |
接着我们出动了4个军,发动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战役,打到三七线附近。 |
这场战争我们在军理、战理上是不足的,离现代化差距很远。美国人手里有很多“二战”后还没使用的新式武器,都投入到朝鲜来了。而我们是刚从国民党的手中接过了的一般的武器。面对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军队,我们的差距是相当大。美国一个师就拥有将近140门的火炮。我们的一个师,就只有一个山炮营,都是口径很小的山炮,差距可想而知。 |
另外,朝鲜战争中美国人占有空中优势和海上优势,导致我们往前运输非常困难。我们部队只背了七八天的粮食,打一场战役没有了,只能跟着挨饿。第一、第二和第三次战役里敌人不知道我们的现状所以他们节节败退。但他们清醒过来之后,就是我们节节败退了。 |
紧接着毛泽东坚持要打第四次战役。我们粮食供应不上,战士穿的还是夏天的衣服。第四次战役一开始我们处在劣势,战士冻死、饿死两万多人。又由于我们弱点的暴露,联合国军大胆还击,又把战线打回了三八线以北。这时候我们从国内又组织了10个军的部队,进行第五次战役,结果这又是一场惨败。第五次战役里我们一个师7000多人被俘,这是在国内战争中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
接着我们就在三八线附近打防御,防御了一年,然后打上甘岭战役。这是一场再较量,打了43天。打到最后谈判还是互不让步,但当时我们国内的经济已经非常薄弱,几乎财政收入的50%都投入到战场,我们也没有决心再打了。打了我们不会得到胜利,就接受了美国人的条件,即俘虏遣返6000多人。在战场上我们又打了一个夏季战役,夺回来一些土地,就以此分界,这就是今天的朝韩分界线。 |
|
1951年,被共产党部队俘虏的美国士兵。 PhotoQuest, via Getty Images |
问:你在《我经历的朝鲜战争》一文中对战争的残酷有很多细节的刻画,能不能和我们再分享一些你在战争前后个人的遭遇? |
答:我是文化教员,不会用枪,进入战争没有别的话给我干,就分给我带了个担架班。我的任务是掩埋进入医院的死者,埋死人。抬进来,死了就归我管,外面死的不归我管。这是一个野战医院,随部队流动,部队在前面作战,医院就跟在它的后面,下来一个人包扎一个,抢救一个,往后面送一个。死人就就地埋了。 |
我跟你讲最残酷的五次战役。我们投入战场之后一直把美国人赶到了汉城边上,美国人很聪明,不跟我们较量。他用四个车轱辘跑,我们用两条腿追。(追不上)我们只能被迫撤退,撤退回来到中线打第二阶段。这时候上面给我们的任务是拿下加里山,切断洪杨公路,歼灭美二师。我们就在一天一夜之间,真的拿下了加里山,但部队伤亡真的太惨重了。 |
加里山是朝鲜中部很突出的一个高山,在三八线南边一点,敌人在这个地方已有准备,布置了障碍,铺设了地雷。我们是强行进攻,几乎是踏着地雷在前进,天上飞机在轮番轰炸,十几个炮兵群支撑了一道一道的弹幕阻止我们前进。 |
到了加里山的脚下我们换了一个团来攻坚,这个团几乎用了整个团的生命,3000多人,把我们摆上了山头。攻山的那个晚上我是做入院登记,我们就守在野战医院的门口,搞了个灯,一有人送进来,姓氏名谁哪个单位,快得很。一晚上我们三个人,大概不到10个小时,记下来1500多人。 |
我们还没有占领山头的时候医院就要转移了,紧跟先头团。这个团是沿着一个冲积沟上山的,沿途那个伤亡惨重啊,现在心里想起来都难受。我们有个小电筒,照了一下,看到(尸体)人叠人,人挨人,一堆一堆的。夜间因为看不见,敌人就拿机枪和炮火各种封锁。我们就是用生命拱上去的。后来我们院的领导还要我们做个工作,说既然你们没法掩埋,就薅一把草,把那些战士的遗体盖个脸。因为白天部队上来,看到这个惨象会丧失斗志的。 |
我们就是这样子,踏着自己战士的尸体爬上了山。到了山顶我到现场一看,敌人只有一个营在坚守,只留下了两具尸体。你就可想而知这场战争的伤亡比例了。他们以极小的伤亡造成了我们一个师几千人的伤亡,阻止了我们的前进。后来我在韩国的军事材料中间发现,敌人在这里做了多少准备啊,路障、挂雷搞了十几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攻上去了。 |
这正是我们的弱点,我们的信息判断有问题。一开始我们判断山上是伪七师,后面打上去了知道是美二师,根本不知道敌情。我们的指挥是混乱的。彭德怀当时下的命令,要我们到中线附近作战,吃掉敌人六到七个师,你看看他嘴巴多大!我们根本不知道部队在哪里。 |
我们执行命令非常坚决,一天一夜不折不扣的拿下了加里山,切断了洪杨公路。殊不知配合我们伏击的27军没有到位,我们把敌人拦住了,拦下了几十辆坦克,200多辆卡车。可是敌人跳车就跑了。 |
切断洪杨公路之后,战斗刚停,我到战场去看了一下,我们打死敌人500多人,俘虏了一个连。这是我们全部的战果。后面我们的《人民日报》吹,说我们俘虏了5000多人,夸大了10倍。 |
就在这个时候,又一场惨剧搞到我们的头上。我们的一个后备团,因为从加里山插到洪杨公路,又是一个冲积沟,我们这个团隐蔽在这个冲积沟里面备战。美国人发现了他们,结果16个炮兵营打我们一个团。炮轰了三个小时。 |
结果我们去抢救啊,伤亡2000多人!完整的尸体我们把他摆到沟中间来让担架运走。但胳膊、腿、碎骨,我们去捡了,就拿纱布包上,一卷一卷地塞到石头缝里,就算是把他们安葬了。但我们心痛啊!我们的人牺牲在异国他乡就是那么一个下场,尸首不全,我们收拾了整整两天两夜。为什么我说残酷,那个人啊,大白天奇形怪状地死在你的面前,这里一个腿,那里半个胳膊,那里半个脑袋,我们都一个一个把它包起来,你说这个工程,这是人啊!不是牲口啊! |
|
中国河口展示的毛泽东和金日成的合影,摄于2013年。 How Hwee Young/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
问:战后你的思想是怎样发生转变的?你还回过朝鲜吗? |
答:朝鲜战争结束,我到志愿军当时还在朝鲜的总部的展览馆,去参观。他们专门从上甘岭537.7的高地上切了一块土地,厚30公分一平方米,拿去做展览。结果发现这一平方米上面有2300多块弹片,里面大多都是人的碎骨和树的枝叉。你就可想而知,当时这块土地上一平米要落下两个炮弹,人还能生存多久。 |
我战后没有回过朝鲜,不是不想回去,是没条件回去。回部队就整个搞部队建设,现役军人也不让你去。我当然想回去看一看了,那是我战斗过的地方。但是没有机会。 |
当时我还对这些事情也没有什么怨恨,当时什么都不知道。那是若干年后,我进入军史之后,我各方面调看材料才了解真实的历史情况。但打仗的时候没有那个感觉。当时我就是当兵,抗美援朝,很英雄那种劲儿,我有国际主义精神。但苏联的材料一公布,我们大失所望,悔恨,为什么要参与这场战争?我们受了欺骗! |
|
答:我这个院里面就有很多老兵,这些人在一种意识形态的固化下面他们不讲真理。只要说打老美,他们就说正确。他们把朝鲜当成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前几年,我们院里面举办过“抗美援朝六十周年”纪念会,我在纪念会上发表了一通谴责金家父子的言论。结果有好多人围攻我,说我反动。现在好了,他们现在对朝鲜的这种表现终于有了认识,对朝鲜的态度有了转变。他们现在每天都在外面议论,现在我们国家的舆论也开始左右他们了,你看看前不久朝鲜发表的讲话骂中国的,这是多强烈的反应啊。 |
当然关于原子弹大家意见还是不一样,他们很多还是觉得大国能有原子弹,为什么小国不能有?这不是欺负人吗?他们不懂国际条约,现在他们讨厌朝鲜不是因为原子弹的问题,而是这个国家在根本道义上就是流氓行为,尤其是这些领导人的行为,攻击中国,颠倒历史。 |
|
答:这个情感还在发酵,往外扩散,现在对朝鲜的这种看法有越来越多的人同意,包括社会上的人。 |
|
2018年6月,北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人民大会堂。 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
问:中朝虽然互相成为盟友,但双方的军队联系并不像西方的军事联盟那么紧密,你们当时两个军队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
答:我故事说不完。我们一入朝,朝鲜人民军就不让我们两支军队经常聚集在一块。我们这支军队的民主程度很高。经常开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批评:打仗不行,多吃多占,表现不好。但他们不一样。我就见过几次,他们一个班长带着一个兵去老百姓家收稻草,他们那个班长就在旁边不干活,游手好闲。在我们这里别说一个班长, 就是营长、团长照样要干活。有一天,我行军打前站带着一个班走在前面,一个朝鲜军官也走在一块。我们吃的很随便,自己弄自己吃。但他发现一个老百姓屋后面有一盆蒜,绿油油的,那个军官毫不客气端过来就给人家吃光了。他们和老百姓关系就这样。老百姓在旁边看着心疼啊。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就反映了他们的军民关系。所以他们就不想让他们的部队和我们接触,怕受影响。 |
我们当时也就看不惯他们的军官。他们的军官,穿着靴子、呢子衣服,雄赳赳气昂昂的,一遇到讲话,喔唷,就和朝鲜现在的广播员一样,咕噜噜那种训斥,很讨厌,没有亲切感。 |
第二个故事就是,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后我们去了两个师,113师、114师。这两只军队都是东北成长的,在延边成长,跟着林彪,本来朝鲜人就多,后面我又换了一批朝鲜人进去,最后就把他们留给了朝鲜。现在是朝鲜的五军团、六军团。60年代之后他们在这里面凡是干部中间亲华的就一律排斥,你看看他们做的这些事情吧。 |
|
答:我知道很多人认识我就是通过这个文章。我是在网上发表的。我当时写这个是从我们军史的角度考虑的,我们国家意识形态占主导,军队的军史党史只准讲六个字:光荣、伟大、正确。凡是负面的东西一律不能见诸报刊。所以我觉得我写这个有意义。 |
发了之后我收到很多电话,支持的人也很多,也有骂娘的,不过那是少数。很多战友也联系我,他们并不反对我的事实,只反对我离开了党的基本的东西,他们说:“老刘啊,你不要干这种事了,共产党待我们不薄,有吃有喝,你干嘛呀要反党乱军?” |
但是我89年退休走出了军队之后,进入了《炎黄春秋》。《炎黄春秋》这一帮老人之前是跟着毛泽东的,但他们最先站出来反对毛的路线,有理有节。他们敬告我:“讲真话。”这就是我的出发点。 |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7-31 22:01
【案例】
媒介记忆是人类一切记忆的核心与纽带,媒介记忆理论是所有记忆研究的基础和指南。《媒介记忆理论》不仅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评析了国内外各种最前沿的记忆研究,而且严肃地、深刻地剖析和探讨了当下全球范围内各种记忆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和见解。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8-8-1 21:06
【案例】
人气女主播调侃南京大屠杀被怒批!网友:请不要挑战道德底线2018-08-01 14:45
2018年7月31日,据网友举报,陈一发儿在2016年直播过程中,曾公然把南京大屠杀、东三省沦陷等民族惨痛记忆,作为调侃的笑料。随后有网友爆料,陈一发儿还在游戏中,把游戏人动作戏称为“参拜靖国神社”,引发诸多网友严重不满。
来源:时间视频
事件梳理
陈一发直播调侃南京大屠杀、东北沦陷,被大量网友举报
7月31日,据@江苏网警 接到群众举报,斗鱼直播平台主播陈一发儿早年直播过程中,在日本歌曲的伴奏下,笑着说“南京大屠杀呀、日本刀好快呀、东三省不保啦”,公然把南京大屠杀、东三省沦陷等民族惨痛记忆,作为调侃的笑料。随后有网友爆料,陈一发儿还在游戏中,把游戏人物动作戏称为“参拜靖国神社”,引发诸多网友严重不满。
@江苏网警 微博截图
视频截图
除此之外,往年的微博里还有侮辱老红军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论,也被网友扒了出来:
@陈一发儿 微博截图
@江苏网警 该条微博发布后10分钟,@陈一发儿 在个人微博发表一份道歉声明称:一时间说太快
陈一发儿于7月31日在个人微博@陈一发儿 发表道歉声明称“一时间说太快,确实是错了”,对自己在2016年某视频中就历史事件发表错误言论向公众道歉,同时也对2010-2011年期间在微博发表的愤世嫉俗的言论表示歉意;还表示,自愿接受革命教育,提升自身觉悟。
@陈一发儿 微博截图
陈一发儿道歉声明 截图
继@陈一发儿 道歉声明发布后几分钟内,@斗鱼直播平台 微博公告就陈一发儿调侃南京大屠杀致歉,并作出处理
@斗鱼直播平台 微博截图
针对此次事件,斗鱼直播平台处理如下:
1、斗鱼决定要求主播陈一发儿进行直播内容整改。
2、开展平台自查自纠,全面清查平台的直播内容,对违规、错误的言论零容忍。
3、进一步强化内容审核力量,扩大内容审核团队,启动兼职超管招聘工作,组建高效率用户举报团队,第一时间针对直播违规内容进行处理。
作为网络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斗鱼将持续加强自审力度,加强对主播的管理,规范主播言行,引导和传播更多的正能量,积极传播绿色的直播内容,让主旋律、正能量主导网络空间,为构建风清气正、共创清朗的网络空间,承担起我们的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最新回应
7月31日晚,斗鱼平台发布处理公告称,禁封主播陈一发儿直播间,对所有主播启动爱国主义教育
对陈一发儿的处理公告:
@斗鱼直播平台 截图
网友评论
@共青团中央 微博截图
对此,网友表示强烈谴责:作为公众人物,拿中华民族的伤疤调侃,表示强烈谴责。
面对陈一发儿的道歉,网友也有自己的看法:我再口快也说不出这样的话。
在陈一发儿的微博下面,也有一些网友为她开脱,然而网友并不买账:不接受道歉,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拿来开玩笑,尤其是民族伤 痛。
对于直播平台,网友认为:斗鱼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加强监管,而不是网友举报才采取措施。
他们英勇牺牲
近代以来的中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英勇牺牲。他们用身躯挡住了撕裂中国的炮火,倾尽所有的牺牲,让后人身处的中国为之一新。
面对严刑,他正义凛然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就义前,方志敏留下铮铮誓言
冰天雪地,弹尽粮绝
他用草根、树皮和棉絮果腹
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英勇牺牲
面对敌人步步紧逼,他们英勇阻击
毁掉枪支,纵身跳崖
他们,无所畏惧宁死不屈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他们还有一个名字,“狼牙山五壮士”
他是无私奉献的火烛
把一生的爱奉献给人民
在短暂的人生里,他让“雷锋”两个字
成为一种精神
1948年5月25日
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
因部队受阻于对方军队的桥型暗堡
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舍身炸碉堡
牺牲时,未满19岁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因美军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
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
放弃自救壮烈牺牲
他是守护光亮的明灯
2016年5月,联合国部队在马里遇袭
29岁的维和战士申亮亮
用生命最后的37秒
换来其他战友生的希望
2016年4月27日
我国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
因突发飞机电传故障
倒在了实现航母飞行梦想的最后一刻
他是为我国航母舰载机飞行事业牺牲的第一位英烈
他们的平均年龄仅有27岁
他们选择了航天,选择了沙漠
选择了奉献和牺牲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里长眠的他们
谁能说在火箭腾空的熊熊烈焰中
没有他们青春火炬的闪光呢?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让我们记住他们共同的称谓——英烈!
你的名誉,
我们守护!
昨天你用生命捍卫我们,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
今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
来源:网络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网络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应以身作则,切勿挑战道德底线、僭越法律红线;平台方也应加强管理,不要等到网友揭发才引起重视,切莫因管理不当、放任自流而引火烧身。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8-8-1 23:19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8-15 23:24
【案例】
谁来审核决定人生的算法?
计算机科学家们惊呆了。他们以为他们给了计算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出一种让机器蜘蛛在脚不碰到地面的情况下行走的方法。但算法找到了一种绕过这种限制的方法。把机器蜘蛛翻转过来,这样它就能把肘关节当做脚来行走了。
就如本例所示,计算机算法非常善于根据明确的成功定义进行优化。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多算法和人工智能(AI)应用给出的结果并没那么非凡,是否成功取决于发问者是谁。
在社会的相当大部分都关心算法结果的某些案例中(比如在面部识别技术这一正在成长的领域,或者在量刑中),算法提供的结果已被证明是不准确和有偏见的。随着人工智能进入我们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关键领域,这日益成为一个问题。
在欧洲努力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赶上美国和中国的同时,欧洲也理解人工智能存在的风险和道德陷阱,尤其是在算法出错或做出有偏见的决策方面。
今年5月底生效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使用算法来自动化决策过程的数据控制者解释相关决策的逻辑。GDPR第71条甚至隐藏着这样一条要求:使用“适当的数学或者统计程序”来避免或减少源于错误或者不准确的风险。
这些要求的执行情况还有待观察,但欧盟似乎接受了算法问责制,包括对算法的审核,力求避免人工智能决策不当带来的恶果。
在法国,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政府宣布,向社会公开所有为政府用途开发的算法,这样整个社会能核实这些算法得到了正确的使用。
公开算法是否是一个适用于所有形式和用途的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法?理论上确实如此,但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上存在明显缺陷——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看得懂代码。此外,企业和政府似乎都不是很情愿公开算法、用来训练算法的数据或者从数据得出的推论。
理由很简单。首先,暴露算法可能会使你丧失竞争优势。此外,公开算法可能会让精通技术的人详细了解决策过程,让他们实际上拥有蒙骗系统的能力。
公开算法的接受度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披露算法可能会暴露关于决策过程有效性和准确度的令人不快的真相。如果不对算法进行独立审核,你可以继续置身于幸福的无知境界,并且在面对负面后果的时候做出说得通的否认。
尽管法国政府在算法开放方面的积极做法可能在算法问责制上走得太远,但是对算法进行独立审核的理由是不言自明的。欧洲在设定人工智能战略时,算法问责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算法责任制)应该是一个关键考虑因素。政府和企业必须能够证明,它们在把人工智能应用推向社会前,先进行了彻底的测试和外部审核。
惊叹于算法对一个理论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法是一回事,对算法的糟糕决策在不经意间毁了某人的人生感到意外就是另一回事了。
本文作者著有《数学杀伤性武器》(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Considerati的巴尔特•舍默尔(Bart Schermer)对此文有贡献。
译者/徐行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8956
编辑:付莎莎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8-16 20:43
【案例】
编辑:付莎莎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9-19 22:13
【案例】
编辑:何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0-19 20:16
【案例】
编辑:付莎莎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2-6 18:56
【案例】
今天国外再次欺压我们火爆全网,必须看看前辈们是怎么反击的
今天的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超多人从早上8点开始就让我们写。
这种事情按照我们的经验是绝对不能写的,请大家原谅。因为后续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会朝着什么样的路线走。
而且目前所有的信息实在太匮乏,满大街都是小道消息,没法当成实锤写,但是至少目前看下来我们明确一点:
这种做法实在摆不上台面,即使日后所谓的真凭实据出来也很难去撇清,你有真凭实据就摆在台面上公开的进行,暗地里搞这种实在令人不齿。
很多网友也是非常愤怒。
而类似的事情是第一次嘛?不,完全不是!
太远的我们不去说,和我们老百姓不是直接相关的我们不去说,今天说说我们每个人都用过的家电发展史。
你们以为中国人一直在落后挨打?完全不是!
我们的祖辈、父母辈、前辈在不断的反抗!
我们可能都无法想象现在年迈的前辈们当年反抗的雄风。
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的前辈们做的事情多么燃爆!
可以说,中国的家电发展史从某些角度就是不断反抗国外垄断的反抗史。
大家知道电冰箱不是我们发明的,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于1923年发明的。后来一家美国公司买去了他们的专利,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电冰箱。
而后主要由美国和瑞典的企业生产电冰箱主导。这个导致了什么现象?你要想买冰箱?不好意思,全部进口!
电冰箱对我们提高生活品质,尤其在食物的保存上非常重要,对我们的健康起到非常大的因素。而当时的中国这些都没有。
定价?国外说了算,你一点讨价还价余地都没有。
我们的前辈们屈服了吗?没有,从最基础的小零件开始研究。
十几年的时间,1956年,我国的第一台电冰箱问世!
由北京电冰箱厂研制成功,彻底打破了我国没有电冰箱的历史。
大家可能想过,现在都已经80甚至90多岁的老师傅们当年是何等的厉害?
如果没有国产电冰箱的问世,乃至后续恐怕我们很多的食品行业都会被国外牵着鼻子走。这一本小小的保修本承载了几代人的辛勤努力!
有多少人可曾想过,我们小时候就有的电冰箱是如何打破国外垄断全面国产的?都是靠着我们前辈们的双手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
说完电冰箱再说电视机。
我们现在的孩子一出生电视机就是液晶的大屏,可是稍微有点年纪的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小时候的电视机都是黑白的。
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是美国发明的,1939年。
到了1945年,美国RCA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彩电。
这个东西对当时的中国震撼太大了。
完全是个稀罕产物,彻底打破了过去只有收音机的娱乐方式。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来了,我们中国完全没有?怎么办?
只能进口,美国掌握了绝对的定价权,卖的价格是国外的三倍还要多。
没办法,我们造不出来,要看只能买。
此时我们的前辈们屈服了吗?完全没有。
1958年,中国的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820型35厘米电子管黑白电视机。
随即,1970年,再次研发彩电成功。
随后,上海电视机厂开创了我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真正拉开了我国彩电国产化的大幕。
这些,都是我们前辈们,现在应该都是我们爷爷辈做的超级燃爆的事情!
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会觉得老一辈都老了,好像感觉落后了,抱歉,他们当年直接顶着国外干的场面远远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此时,美国、日本等国家感觉到了危机,纷纷下调了进口彩电的价格,企图把我们的民族彩电业扼杀掉此时是1996年。
我们的前辈们怕了吗?退缩了吗?完全没有!
长虹一马当先,顶着重重压力,首先拉开了国产彩电降价的大幕。
我们就不信了,民族产业怎么能倒!
随即康佳加入,此时国外巨头纷纷降价,把进口纯平彩电的价位下调至6000元左右。给国产当时将近7000元左右的售价带来严重威胁。1999年12月5日,“夏华”彩电率先大幅降价,29英寸纯平彩电价格仅要4880元,这是纯平彩电首次跌破5000元大关。
此后,熊猫集团起而应战,跌破4500元价位,创纯平彩电价格又一新低。到1999年12月13日以后,各彩电生产企业几乎全面跟进,国产纯平彩电价格纷纷下调。“不要利润要市场”的口号贯穿全国。
我们的前辈企业家们与国外进口品牌血肉搏杀的场面完全不亚于任何实体战争。很多经历过当时与国外品牌拼刺刀的老师傅们都记忆犹新,如果稍微退让一步,整个中国的彩电行业都会遭到重创!
前辈们咬牙顶住了!微薄的利润甚至牺牲了一大批的彩电厂,但是最终保住了整个中国的国产彩电行业。
正因为有了他们,所以更多的彩电得以进入中国千万百姓家。
到了今天,中国电视机全球占有率第一,国内销售中国产品牌销售量超过7成,全面压制了进口品牌。
再说洗衣机。
现代真正意义上的洗衣机是1928年日本发明的,波轮洗衣机。
而滚筒洗衣机是1937年美国发明的。
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的洗衣机设备,特别是大型的医院、宾馆等都必须进口设备,严重遏制了我们经济的发展。
很多设备老化损坏了,维修费非常的高昂,被日美死死的遏制住咽喉。
我们的前辈们完全不服输,克服种种技术壁垒。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洗衣机。
彻底打破中国没有洗衣机的局面。
皮带传动技术没有怎么办?我们自己研究。
滚筒不平衡怎么办?我们想办法解决。
我们的前辈们用坚毅的毅力对抗着国外进口洗衣机品牌的压力。
而我们的老百姓要省吃俭用好多年才能买的上一台进口洗衣机。
正是国产品牌的崛起,让更多额的洗衣机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如果没有这些老师傅们的辛苦努力,我们现在的国产洗衣机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一直到了1979年,大批的国产洗衣机开始全面压制进口品牌。
1958年成立的小天鹅于1978年率先生产出全自动的洗衣机,大大重创了国外品牌!甚至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随即更多的洗衣机进入寻常百姓家。
1979年老百姓买到的“蓝天牌”洗衣机,由哈尔滨力车厂生产。
当年我们这些前辈们的努力今天的人们还知道嘛?
还能感受到当年那种与洋品牌奋力搏杀火星四溅的热度吗?
说完洗衣机再说空调。
空调大家很多人都知道,以前很多文章写过,空调之父,美国开利。
1928年他发明全世界第一台空调。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空调是何时发展的?
一直到了1965年,我们都没有自己的空调,所有的空调设备,暖通设备都靠进口。
上海的外滩万国建筑群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些建筑哪些是我们自己造的大家知道吗?只有中国银行大楼是我们自己建造的。
出于保管的需要,当时的中国银行大楼用的也是美国的空调。
价格昂贵,所有的安装、维护、保养都是依靠进口,每年在其中花费的资金非常多,你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因为我们没有!
我们的老师傅们从没放弃!
感受一下当年工人师傅们的风采!上海冰箱厂装配车间合影。
1965年,上海冰箱厂突破性的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台窗式空调。
从技术上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国外专家看到后目瞪口呆,因为核心的压缩机技术是很复杂的,他们怎么都没想到中国能如此迅速的研发出来。
但是由于这台空调是三相电源的,他们都嗤笑说无法家用。
12年后,泰州无线电元件九厂根据上海的技术,进一步优化,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民用CKF-3A窗式空调,雪松牌。
这家厂就是后来的“春兰”,随即中国人真正才开始有空调。
到了80年代,国外分体式空调再次给我们带来重创,欺负我们没有分体空调,意欲用分体式空调垄断国内空调行业,民族空调行业再一次遭遇挑战。
我们的前辈们不会屈服,不会认输,1985年,海尔打破僵局,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分体式空调,正面杠上了那些洋品牌,自此,现代空调的大幕彻底拉开。
其中的搏杀之惨烈我们无法想象,国外严格封锁技术,我们根本学不到,只能硬着头皮摸索。最后直接把空调的成本拉低,提高了国民的生活品质。
很多网文都说“我们的命是开利给的”,其实这话不对,应该说我们的命都是前辈师傅们辛勤劳动给的,如果不是他们,我们普通家庭根本买不起昂贵的进口空调。
什么叫做燃爆?这才叫燃爆!
更不为人知的还有微波炉,是的,小小的那个微波炉。
最早是由美国人发明,雷神公司1947年体积巨大的微波炉。
随即1962年日本松下推出第一台商用微波炉。
可以看出,微波炉的技术都掌握在日美手中。
特别是微波炉的心脏:磁控管技术牢牢被日本掌握。
1964年日本人小仓庆志改进了磁控管,使得微波炉大面积普及。
1982年南京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微波炉雏形。
中国的第一台民用微波炉是1992年格兰仕生产成功。
下图这个样子很多同学应该都有印象。
刚一面世就遭遇到了洋品牌的堵截,当时微波炉都学日美。
我们自己的技术很少,特别是磁控管,被别人牢牢的抓在手上。
结果是什么?别人可以无情的玩弄你。
我们的生产力被国外捏在手上。
说起这段往事,梁昭贤眼中泪水都要溢出。
国外磁控管厂家简直耍流氓,说涨价就涨价。
为什么?不能让中国的微波炉生产企业做大,想彻底扼杀中国的微波炉行业,格兰仕没有退缩,咬紧牙关,削减刘润。
国外企业看到不行,又开始耍无赖,不按时交货。
中国企业依然咬牙坚持,自己的喉咙已经被捏到窒息。
没想到国外一看这个情况,最后干脆不卖给你了。
此时中国的微波炉产业受到生与死的威胁,如果继续妥协,那么永无翻身出头之日。而且当时由于磁控管的成本非常高,一台微波炉只赚10块钱。
而我们自行研发磁控管起码需要10个亿!还不一定能研究成功。
5年之后,中国突破了磁控管技术,直接将全球微波炉价格拉低了40%!
彻底打破国外垄断,让微波炉真正进入我们百姓家里。
到了1998年,中国微波炉产销量达到世界第一。
这其中的辛酸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如果当年研制失败,那么今天的微波炉仍然是一件大多数底层老百姓买不起用不起的奢侈品。
听起来是笑话?不,这是真的,正是由于我们的企业顶住困难和压力,技术突破,所以我们的技术才能逐渐走向全世界。
随着我们国家技术的不断提高,世界其他国家感觉到了压力,拼命以各种手段压制我们,甚至采取一些卑污的手段。
我们无法对一些具体的事情发表看法。
只想用一部中国家电简史从侧面告诉大家,在对抗国外技术和品牌中,我们从没认输过,我们的父辈为了抵抗洋品牌奋勇搏杀了几十年!
请不要忘记前辈们的努力,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会那么快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继承前辈们的精神,拼搏到底。
不管目前有再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永远有那些默默无闻在拼搏的人们,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
加油!
编辑:马晓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2-7 15:21
【案例】
重庆多地查删销毁孙政才薄熙来和王立军相关信息
原标题:巡视整改:重庆多地查删孙政才、薄熙来、王立军相关信息
12月5日,重庆市纪委监委官网风正巴渝网集中发布了渝中、大渡口、九龙坡、北碚、合川、永川、綦江、潼南、梁平、武隆10个区五届市委第二轮巡视整改情况。
记者注意到,在巡视过程中,重庆市委巡视组都指出了各个区在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方面存在的问题。此次巡视整改通报,各区给出了整改措施。其中重庆多地全面查删孙政才、薄熙来、王立军的相关信息。
渝中区:对相关稿件、信息进行彻底查删,严禁官方网络媒体出现不良信息
渝中区委巡视整改通报称,针对巡视组指出的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不彻底,在思想层面,全区各级党组织将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纳入专题巡视整改民主生活会重要内容,对照市委“十破十立”“五个结合”要求进行了深入查摆、剖析、反思和批判。区委常委靠前指挥,分别指导1个部门和1个街道的民主生活会。此外还把深入总结反思孙政才和薄熙来、王立军案件教训作为区委党校(区行政学校)党员干部培训重要内容,纳入全区党风廉政教育专题内容,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抓住“关键少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将孙政才案件和薄熙来、王立军案件教训纳入报告讲话、署名文章、党校讲课内容,旗帜鲜明地开展剖析批判。
针对实际问题,通报称,渝中区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巡查清单,对全区所有新闻网站、党政机关网站等全面搜索,全面查删不当信息。重点围绕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开展3轮涉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相关信息的巡查清理,对相关稿件、信息进行彻底查删。修订完善《微渝中政务微博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严禁官方网络媒体出现不良信息。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加强交通要道、广场公园、学校医院等公共区域的巡查管控,细化完善敏感舆情应急管理预案。
北碚区:1名领导涉嫌民主生活会材料抄袭被通报
记者注意到,重庆市委巡视组指出北碚区委在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时,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自我剖析不到位、联系实际反思不足的问题。
对此,该区区委要求全区各党组织对照市委巡视组反馈的7个方面问题进行自我剖析检查,并派出14个督导组,全程指导、严格把关。督导组全过程参与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严格审核剖析材料,指导各区管领导班子联系工作实际、强化自我剖析,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坚决防止错误思想和行为死灰复燃。进一步严肃纪律,对涉嫌民主生活会材料抄袭的1名领导干部进行通报。
合川区:20名未对标对表“十破十立”要求进行剖析的区管干部全面“补课”
合川区委则被指出个别区级领导干部在肃清恶劣影响和流毒上破立并举不够,示范作用发挥不好。
对此,严格按照市委“十破十立”要求,对坚决全面彻底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的工作进行了再次排查,全面梳理,对工作不到位的严肃处理,全面补课。坚持把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作为一项最紧要的政治任务,及时将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等内容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三级责任清单,作为区委巡察工作重要内容和意识形态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开展肃清工作不力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问责。
合川区委还召开全区巡视整改专项行动暨警示教育大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和自身工作实际,严格对照“十破十立”要求进行自查整改。2名未对标对表“十破十立”要求进行剖析的区级领导干部,在2018年度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作了重新剖析;20名未对标对表“十破十立”要求进行剖析的区管领导干部已全面“补课”。
永川区:联系孙政才的4次调研进行针对性对照检查
通报显示,永川区被巡视组指出,肃清工作不认真、不深入。对此,该区区委常委会和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区政府党组、区政协党组分别于9月12日、18日、19日,组织召开以“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联系孙政才4次到该区的调研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对照检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强化政治定力。
此外,该区还严格对照《重庆市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实施细则(试行)》规定要求,摸底掌握20种“下”的情形,对14名年龄较大、进取心较弱的处级领导干部开展了交心谈心。
綦江区:清理各种敏感信息316条
记者注意到,在肃清方面,綦江区也推进网络专项整治行动,清理各种敏感信息316条。
通报称,该区还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以“南州百姓名嘴”(各级讲师团)为骨干,采用“书记讲党课、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能人讲技术、百姓讲变化、模范讲事迹”的“六堂联讲”方式,“一镇一品”推进网格化宣讲,重点把薄熙来、孙政才阳奉阴违、另立旗帜,邀约民心、寅吃卯粮,随心所欲、践踏法治,破坏政治生态等事实及严重危害讲清讲透,切实消除了少数干部群众中模糊的、错误的思想认识。
潼南区:对“涉孙”“涉薄”“涉王”等出版物作销毁处理
潼南区委则被重庆市委巡视组指出,在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时,存在群众教育引导不力,追求虚假政绩,公安系统沿袭“薄·王”时期低职高配、违规收取“工作经费”等问题。
对此,该区称:
全面清除有害信息。深化文化市场执法“清源”行动,严厉封堵各文化经营场所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开展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出版物专项清理,对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等443个文化场所进行出版物清理,并对“涉孙”“涉薄”“涉王”等出版物作销毁处理。开展网上有害信息专项治理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将涉“孙、薄、王”等关键词纳入24小时全网监测重点,删除潼南区公众信息网、潼南在线、中国潼南网、潼南微发布微信公众号等网络空间有害信息15条,确保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坚决清除孙政才、薄熙来好大喜功、脱离实际、弄虚作假的思路和做法,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升“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科学制定新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在区综合目标考核中取消对镇街的GDP增量及增长率考核,把镇街统计数据质量纳入考核内容及考核分值,引导各部门、各镇街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重实绩、重质量。认真做好单位清查工作,全面彻底查实市场主体状况,依法查处在经济普查过程中数据造假、弄虚作假的行为,确保数据真实可信,坚决挤掉数据“水分”。
不再对区公安局部分领导干部职级进行高配,严格按照区公安局三定规定配备干部;结合人民警察职务序列改革,对区公安局未按“三定”高配的领导干部进行全面整改,目前已完成前期研判,2019年3月底前整改完成。区公安局全面清理2015年至2017年区公安局各级单位违规收取和报销“工作经费”的情况,已按要求全部退还各单位。严格执行《重庆市公安局关于开展“赞助费”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重新修订财务管理规定,再次强调财经纪律,重申不准以任何形式向外单位违规收取和报销“工作经费”。
记者注意到,大渡口区则被重庆市委巡视组指出,贯彻执行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将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三大攻坚战”改为“两大攻坚战”,删除了“精准脱贫攻坚战”。
编辑:彭春铭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2-15 21:35
【案例】
编辑:杨琦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1-2 17:34
【案例】
全实录!习近平:祖国必须统一!《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
广东共青团 2019-01-02
今天上午10时,《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
习近平强调,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一国两制”的提出,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祉。“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习近平强调,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习近平强调,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习近平指出,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和平统一之后,台湾将永保太平,民众将安居乐业。
最新!新华社文字直播全实录!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值此新年之际,我代表祖国大陆人民,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
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陷入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地,台湾更是被外族侵占长达半个世纪。为战胜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统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台湾同胞在这场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随之光复,重回祖国怀抱。其后不久,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
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启两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相互往来日益密切,彼此心灵日益契合。台湾同胞为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作出重大贡献,也分享了大陆发展机遇。
——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精神,推动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开启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
——70年来,我们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时代变化,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进而形成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台湾同胞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
——70年来,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理解和支持中国统一事业。
——70年来,我们始终着眼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坚决挫败各种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图谋,取得一系列反“台独”、反分裂斗争的重大胜利。
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第一,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两岸中国人应该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抚平历史创伤。广大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认真思考台湾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共谋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无上光荣的事业。
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两岸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靠两岸同胞共同维护,由两岸同胞共同分享。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两岸中国人才能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第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
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一国两制”的提出,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祉。“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两岸双方应该本着对民族、对后世负责的态度,凝聚智慧,发挥创意,聚同化异,争取早日解决政治对立,实现台海持久和平,达成国家统一愿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祥和、安宁、繁荣、尊严的共同家园中生活成长。
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
我们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第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就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广大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的骨肉天亲。我们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一如既往尊重台湾同胞、关爱台湾同胞、团结台湾同胞、依靠台湾同胞,全心全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广大台湾同胞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不分阶层、不分军民、不分地域,都要认清“台独”只会给台湾带来深重祸害,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共同追求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第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和平统一之后,台湾将永保太平,民众将安居乐业。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
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要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共享,支持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第五,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岸同胞要交流互鉴、对话包容,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亲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久久为功,必定能达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支持和追求国家统一是民族大义,应该得到全民族肯定。伟大祖国永远是所有爱国统一力量的坚强后盾!我们真诚希望所有台湾同胞,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样追求统一,积极参与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义事业中来。
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两岸青年要勇担重任、团结友爱、携手打拼。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两岸中国人要精诚团结,携手同心,为同胞谋福祉,为民族创未来!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长期以来,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关心支持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一如既往,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再立新功。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争取完成国家统一的正义事业。中国政府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中国的统一,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正当利益包括其在台湾的经济利益,只会给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银色金属分割线
40年前,1979年1月1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开启了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大门,也奠定了四十年来祖国大陆对台工作的主旋律。
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明确提出一系列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政策措施
包括尽快实施
通邮通航,同胞直接接触
探亲访友,参观交流
同日
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
宣布从即日起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
至此,从1958年开始的炮击结束
▼▼▼
炮击停了,生活继续
有生意头脑的金门人
把炮战时期的炮弹材料
变成了做饭用的菜刀
△金门居民利用弹壳弹头制造金门菜刀
以炮弹为原料的金门菜刀
成为当地名品
与高粱酒、贡糖一起并称“金门三宝”
谱写了一段铸剑为犁的佳话
▼▼▼
“炮击金门”战役期间
距离金门岛最近的福建晋江围头村
不到3平方公里
落下5万多发炮弹
由此得名“海峡炮战第一村”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改变了这个村子的命运——
昔日的“炮战第一村”
变成了“两岸通婚第一村”
截至2018年8月17日
围头村共有146对两岸夫妻
战火变烟火
▼▼▼
《告台湾同胞书》传到台湾岛内
众多在台大陆籍老兵
再也抑制不住思乡之苦
他们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
死也要回大陆!
不达目的,死不罢休!”
思乡心切的老兵高喊口号,游行集会
高唱着《母亲你在何方》
想要冲破重重阻碍
敲开两岸封锁之门
△1987年11月16日,67岁的台胞春生先生回到桂林拜祭去世的父母,了却多年的夙愿(资料图片)
▼▼▼
有的人回家了
有的人却再也回不了家
“活着已做游子,
死了拒做游魂。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这个流传在台湾老兵中的口号
成了祖籍山东菏泽的台湾律师高秉涵
一直践行的承诺
从1991年开始
高秉涵陆续将老乡的骨灰送回故乡
20多年来
他送回了约150个老兵的骨灰
让离乡的孤魂叶落归根
△2017年11月14日,高秉涵在擦拭一位老兵的骨灰坛。
▼▼▼
40年弹指一挥间
40年沧海变桑田
当年“炮击金门”战役的“火线”
如今已是两岸交流的前沿
2018年8月5日
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实现正式通水
共饮一江水 两岸一家亲
△2018年8月5日,来自福建的清水流进金门田埔水库旁的受水池。
今天,经济上,大陆目前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2018年1月至11月,两岸贸易额达2090.8亿美元,同比增长16%,首度突破2000亿美元;
文化上,从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到宗教民俗信仰、乡村社区建设,交流途径日益拓展,交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领域不断扩大;
社会上,两岸民众直接全面接触往来,两岸交流互动是全方位的、空前的。2018年1月至11月,两岸人员往来创历史新高,台湾同胞来大陆562.9万人次,同比增长4%。
刚刚过去的2018年,从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并迅速落地见效,到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取消台湾居民就业许可证,再到启用向金门供水工程,解决了长期困扰金门乡亲的吃水用水难题。大陆以实实在在的诚意,持续书写两岸共饮一江水、亲情比海深的佳话。
也让我们一起来重温
40年前的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全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
亲爱的台湾同胞:
今天是一九七九年元旦。我们代表祖国大陆的各族人民,向诸位同胞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祝贺。
昔人有言:“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知道,你们也无限怀念祖国和大陆上的亲人。这种绵延了多少岁月的相互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自从一九四九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民族、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享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对世界文明和人类发展的卓越贡献,举世共认。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尽管历史上有过多少次外族入侵和内部纷争,都不曾使我们的民族陷于长久分裂。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生活在台湾的还是生活在大陆上的,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负有不容推诿的责任。统一祖国这样一个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务,现在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谁也不能回避,谁也不应回避。如果我们还不尽快结束目前这种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我们何以告慰于列祖列宗?何以自解于子孙后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近三十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发生根本变化。我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国际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国人民和政府为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几乎莫不对我们寄予极大期望。每一个中国人都为祖国的日见强盛而感到自豪。我们如果尽快结束目前的分裂局面,把力量合到一起,则所能贡献于人类前途者,自更不可限量。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不仅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共同心愿,也是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和国家的共同希望。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最近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和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更可见潮流所至,实非任何人所得而阻止。目前祖国安定团结,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在大陆上的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同心戮力。我们殷切期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共同发展建国大业。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已经表示决心,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台湾各界人士也纷纷抒发怀乡思旧之情,诉述“认同回归”之愿,提出种种建议,热烈盼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这只能制造人为的紧张。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由于长期隔绝,大陆和台湾的同胞互不了解,对于双方造成各种不便。远居海外的许多侨胞都能回国观光,与家人团聚。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却不能自由来往呢?我们认为,这种藩篱没有理由继续存在。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
台湾和祖国大陆,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这些年来,经济联系不幸中断。现在,祖国的建设正在蓬勃发展,我们也希望台湾的经济日趋繁荣。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
亲爱的台湾同胞:
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前途,既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统一祖国,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我们早一天完成这一使命,就可以早一天共同创造我国空前未有的光辉灿烂的历史,而与各先进强国并驾齐驱,共谋世界的和平、繁荣和进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这一光荣目标共同奋斗!
编辑:陈心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1-6 16:40
【案例】
【案例】
崔永元
今天 21:37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最高人民法院 这个案子最大的黑洞还不是丢卷,是先有判决书后有开庭审理。这就是出戏,名为:拿老百姓当猴耍。
相关评论:
你的心人来人往肀:为什么这么多人支持崔永元,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正义的影子。但当今社会,不是每个人都能呐喊,都敢呐喊。崔老师做到了,就如同你我在发声一样!所以,人民的立场不是某个人,而是正义!大众支持的不是崔永元,而是他办的事
回复
3090
今天 21:38
媒体人李俊:某些官员的道德底线是愈来愈低,然而吃瓜群众的智商是越来越高,逐步成为一种矛盾突出的博弈……[允悲][允悲]
回复
ñ 61
今天 21:51
共107条回复
金瀚Kim··
金瀚Kim··:支持崔老师的举手🙋🏻
回复
ñ1549
今天 21:38
杰na会发光i 等人 共35条回复
沈彦学长
沈彦学长:一身正气,坦坦荡荡,实话实说,不忘初心!新的一年,我们更加坚定的支持您!
回复
ñ1137
今天 21:38
医闻趣_事 等人 共19条回复
正义天使
正义天使:开庭,只不过就是走过场
回复
ñ1089
今天 21:39
豆豆泡888 等人 共47条回复
怀中的小喵
怀中的小喵:崔老师有胆有识,敢与强势抗衡,是铮铮铁骨的汉子!
回复
ñ938
今天 21:39
天边牛郎儿 等人 共43条回复
收集颜值
收集颜值:支持崔老师的点赞!!!
回复
ñ551
今天 21:38
人间正义之光 等人 共5条回复
桃花依旧笑虫虫
桃花依旧笑虫虫:这年头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评论配图
回复
ñ389
今天 21:39
桃花依旧笑虫虫 等人 共16条回复
北京丶妞
北京丶妞:崔叔叔,我们爱你❤
回复
ñ422
今天 21:38
王永祥微博 等人 共6条回复
雨季还会来Echo
雨季还会来Echo:哈哈哈 这就是我们信任的最高人民法院 如何让13亿人信服#松江国资委斐讯联璧京东连环诈骗#
回复
ñ372
今天 21:42
雨季还会来Echo 等人 共59条回复
求真先生说
求真先生说:周难辞其咎!
回复
ñ354
今天 21:40
双子的天空那么蓝 等人 共29条回复
栀子_花开
栀子_花开:从最高法果断“辟谣”到自煽耳光,反应出最高法的纠结之处。最高法纠结的是,内鬼或外因究竟该怎么处理,处理谁合适;哪些人最高法敢动,哪些人动不得。是抓替罪羊还是挖幕后黑手,是“杀”真凶还是“杀”傀儡,是秉公执法还是继续徇私枉法,这是令其头痛的选择题。法律尊严不容贱踏,望务必深挖保护伞
回复
ñ342
今天 21:42
辛西娅爱思考 等人 共32条回复
对山堂卧观云泥
对山堂卧观云泥:2019年第一出大戏即将上演![good][good][good][good][good][good][good]
回复
ñ284
今天 21:39
涤心微语 等人 共7条回复
吃了吗您bot
吃了吗您bot:崔老师,注意安全[作揖]
回复
ñ290
今天 21:38
用户5176694347 等人 共5条回复
李小白女士
李小白女士:老百姓眼睛都是雪亮的#斐讯0元购调查# 孰是孰非心里有数 ¡评论配图
回复
ñ191
今天 21:39
用户6375811519一辈子的痛 等人 共44条回复
我姓黄叫黄先生
我姓黄叫黄先生:真的黑暗,社会需要多几个崔永元!
回复
ñ220
今天 21:39
用户6487923691 等人 共6条回复
阿甘哥
阿甘哥:连最高法都玩弄权术与股掌之间,何来依法治国?何来公平正义?全世界的笑话!担忧崔的安全…
回复
ñ223
今天 21:43
春来茶馆店小二:中国梦……[允悲]
回复
ñ 2
24分钟前
共9条回复
植物医师
植物医师:我支持正义。谁对老百姓有好处,我支持谁?
回复
ñ206
今天 21:38
无处申冤的京东毒奶粉受害者家属 等人 共3条回复
种了一颗假种子
种了一颗假种子:对,拿咱老百姓当猴呢[怒][怒][怒]
回复
ñ184
今天 21:42
用户6487923691 等人 共12条回复
unilever_pure
unilever_pure:说的对,崔老师这次我们要好好给点颜色看看。#斐讯0元购调查# ¡评论配图
回复
ñ106
今天 21:42
LBFX清荷 等人 共44条回复
Aron__zhang
Aron__zhang:就这样还收复台湾,咋收?
回复
ñ128
今天 21:41
梦一生醒了什么都没有 等人 共10条回复
海陵岛--胖哥老一
海陵岛--胖哥老一:大理寺有贼,枢密院无兵。横批:依法治国
回复
ñ112
今天 21:48
海陵岛--胖哥老一 等人 共5条回复
吾本楚人
吾本楚人:真是如此践踏法律的尊严!!!!这可是最高院啊,最高院是公正和正义的象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高院这么做,意味着地方法院也会上行下效,跟着来!那法律岂不乱套了!
回复
ñ113
今天 21:44
蹦蹦--黄善学 等人 共10条回复
新的领域-
新的领域-:讲个笑话:我们是法治国家!
回复
ñ128
今天 21:40
手机用户3187978847 等人 共10条回复
和平的凯撒
和平的凯撒:卧槽,这是一班人用权利先定罪,再在老百姓面前走‘法律’过程,真是把老百姓当猴耍。😱
回复
ñ123
今天 21:40
MD版版
MD版版:崔老师保护了王法官,给出了世人越来越近的真像,中国在党的领导下践行依法治国,而不是被一些腐败分子知法犯法,不是被一个老鼠损害了人民,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利益!
回复
ñ108
今天 21:42
森林古堡幻境 等人 共9条回复
大嘴鳄
大嘴鳄:先有结论,再编理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回复
ñ111
今天 21:41
cube200608等人 共3条回复
giorgio-jason
giorgio-jason:将正义进行到底,支持崔老师[鲜花][鲜花][鲜花][赞][赞][赞]
回复
ñ114
今天 21:39
giorgio-jason等人 共3条回复
d江晓东x
d江晓东x:这帮人肯定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回复
ñ100
今天 21:38
热水瓶宝 等人 共5条回复
照夜白0538
照夜白0538:老百姓情何以堪?让我怎么再相信你们?
回复
ñ97
今天 21:40
你吃了吗5819 等人 共4条回复
洪拼命2019努力拼车
洪拼命2019努力拼车:古往今来,这个世界一些地方总是会有这些事的吧?没得变的,大概,不恶化已经是好结果了……[汗]看真相太累[思考]难怪好多事要屏蔽,温室里的花朵娇艳美丽,的确不耐风雨摧残。哎......
回复
ñ80
今天 21:38
花甜味 等人 共5条回复
淘股涌金
淘股涌金:有胆有识,敢与强势抗衡,是铮铮铁骨的汉子,应该为这样的人点赞。 ¡评论配图
回复
ñ85
今天 21:43
淘股涌金 等人 共1条回复
最爱聂远
最爱聂远:崔叔,全国人民太爱你啦!正副院长直接干预案件审理,还依法治什么国呀!中央一定不知道这些黑幕的,跪请中纪委介入调查周强!
回复
ñ86
今天 21:44
顺时间只向前走 等人 共11条回复
-清风90204
-清风90204:难道最高法要靠崔永元来监督?如果没有崔老师,还会有人来揭露它吗?这是个什么国家!!
回复
ñ71
今天 21:48
双子的天空那么蓝 等人 共6条回复
深夜一只猫
深夜一只猫:我去,这种事情是要拍当代的纪晓岚啊,还找杜小月吗
回复
ñ58
今天 21:40
只想做一只蚂蚁 等人 共2条回复
用户可爱的小帽子666888WiFi
用户可爱的小帽子666888WiFi:支持崔老师,崔老师注意安全
回复
ñ65
今天 21:39
太阳系运行局新号
太阳系运行局新号:大理寺监守自盗,周大人难辞其咎!
回复
ñ55
今天 21:39
溪流199712 等人 共4条回复
盘之感
盘之感:也许文字的呐喊,不能改变这个时代,但是时代总在撞击中进步,朗朗乾坤,无论天道如何轮回,一切都在人心。也许,在我们真诚表达愤怒和支持崔老师的时候,那些尚未看到的改变已经悄然发生。[心][心][心]
回复
ñ62
今天 21:44
用户6487923691 等人 共4条回复
浙江V胜
浙江V胜:看到崔老师和王林清法官在一起,我放心了,您们多保重,注意安全!🙏🙏🙏
回复
ñ60
今天 21:47
辛西娅爱思考 等人 共4条回复
宫鹤鑫玺
宫鹤鑫玺: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玛格利特.撒切尔)
回复
ñ50
今天 21:40
迷糊6000 等人 共2条回复
资深艺人经纪张城豪
资深艺人经纪张城豪:为什么公信力下降这么厉害?现在明白了吧?
回复
ñ55
今天 21:45
热水瓶宝 等人 共1条回复
koco斯琴
koco斯琴:支持!
回复
ñ53
今天 21:38
TaylorPzreal
TaylorPzreal:我的天!这可是现实中,不是电影!支持崔老师支持正义
回复
ñ63
今天 21:41
foreverlove向日葵
foreverlove向日葵:冰山一角被掀开了,还怕完全被掀开吗?期待阳光灿烂的日子。
回复
ñ48
今天 21:41
李子92157 等人 共3条回复
Catharine_Huo2011
Catharine_Huo2011:先礼后兵,高院的某些人现在是瑟瑟发抖。
回复
ñ46
今天 21:39
Catharine_Huo2011等人 共3条回复
种了一颗假种子
种了一颗假种子:咱老百姓辛辛苦苦纳着税,这些人却拿我们当猴耍[怒][怒] ¡评论配图
回复
ñ53
今天 21:45
没有回忆的海洋Zihuatanejo 等人 共5条回复
初心依旧梦还在
初心依旧梦还在:牵连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了!相信后面有不少老虎!崔老师注意保护好自己噢!
回复
ñ51
今天 21:40
Rick6339388963等人 共1条回复
资深艺人经纪张城豪
资深艺人经纪张城豪:依法治国呀!这就是依法治国呀!这就是我们大天朝的依法治国呀!
回复
ñ49
今天 21:43
闫忠文创业谈
闫忠文创业谈:坚决支持崔永元,打击贪官腐败[拳头][拳头][拳头]
回复
ñ44
今天 21:40
开心伤不起10
开心伤不起10:最高人民法院,人民的法院,人民的......#斐讯0元购调查# 人民怎么办[伤心]
回复
ñ33
今天 21:47
热水瓶宝 等人 共9条回复
郑楚钿
郑楚钿: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一位就应该是崔永元教授![微笑]
回复
ñ43
今天 21:44
泰溪- 等人 共2条回复
冥帷尚光
冥帷尚光:这么黑的吗?崔老师真的吗?可怕啊!!!
回复
ñ43
今天 21:39
太阳系运行局新号
太阳系运行局新号:欲盖弥彰者迟早被真相所诛杀!
回复
ñ38
今天 21:39
杭州萧山王水金2 等人 共1条回复
日出的线条
日出的线条:懒政!怠政!怪不得湾湾蔡如今天如此嚣张回应讲话
回复
ñ28
今天 21:41
评论图配
评论图配:支持!
回复
ñ27
今天 21:38
冰冰大河
冰冰大河:这件事必须支持崔永元
回复
ñ29
今天 21:43
OHCE99 等人 共2条回复
老股民大张
老股民大张:支持崔老师!多保重!
回复
ñ12
58分钟前
香港通大卫
香港通大卫: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公平和正义,那这个社会没有希望,这个国家没有未来。
回复
ñ25
今天 21:47
人间正义之光 等人 共1条回复
迷彩的格调你的味道
迷彩的格调你的味道:崔老师,加油,正义必胜[心]
回复
ñ32
今天 21:40
郝吉林
郝吉林:今天发的都是核武器
回复
ñ22
今天 21:44
不是酷的人
不是酷的人:老百姓不一直都是猴吗?
回复
ñ24
今天 21:38
岩松忆虫 等人 共3条回复
醒来的迷雾
醒来的迷雾:先判候审,荒谬!荒唐!//@崔永元 @最高人民法院 这个案子最大的黑洞还不是丢卷,是先有判决书后有开庭审理。这就是出戏,名为:拿老百姓当猴耍。
回复
ñ28
今天 21:41
MrOOli
MrOOli:崔老师,斗天斗地,一身正气!
回复
ñ27
今天 21:39
妍熙26351
妍熙26351:总有青天白日的时候#松江国资委斐讯联璧京东连环诈骗#
回复
ñ16
今天 21:48
Louise222等人 共9条回复
卜卜v波波
卜卜v波波:来来来,支持崔老师的点赞了
回复
ñ24
今天 21:39
杭州萧山王水金2 等人 共1条回复
胡晃
胡晃:崔永元再次爆出猛料:最高院先判后审!这也太劲爆了吧? 周强院长可以辞职了!
回复
ñ24
今天 21:58
胡晃 等人 共2条回复
醉酒叔
醉酒叔:真相大白,就是不道歉?
回复
ñ22
今天 21:39
OHCE99 等人 共4条回复
鼠尾草believe
鼠尾草believe:无论社会多么不堪,只要教育优秀公平,底层就会有上升希望;只要医疗不黑暗堕落,生命就会得到起码的尊重;只要法律秉持正义,社会不良现象就能被压缩到最小,只有粮食安全,百姓才能安居而乐业。如果四大大底线全部洞穿这个社会就是地狱!
回复
ñ27
今天 21:58
用户6573551649 等人 共10条回复
侯雄伟
侯雄伟:自愚自乐?@最高人民法院
回复
ñ17
今天 21:41
幸福滴蒋哥
幸福滴蒋哥:呵呵:最高人民法院有特权,可先斩先斩后奏,先有判决书后有开庭记录这根本算不上事啦!
回复
ñ23
今天 21:41
自费挺崔
自费挺崔:崔老师,太刚了,真为你担心。
回复
ñ15
今天 21:42
从前她有一个可爱的ID
从前她有一个可爱的ID:为什么这么多人支持崔永元,因为他中国鲁迅,他是国家栋梁
回复
ñ18
今天 21:44
夏夜的星辰666
夏夜的星辰666:我的崔老师,你一定要安全[心][心]
回复
ñ11
今天 21:45
雨中前行风雨无阻
雨中前行风雨无阻:最高法都沦陷,这个神奇的国度完了。国之悲哀,民之悲哀[泪][泪]
回复
ñ17
今天 21:57
热水瓶宝 等人 共1条回复
凯雷
凯雷:无语。
回复
ñ11
今天 21:46
水木同屋 等人 共8条回复
Myone_111
Myone_111:崔哥新年好!健康第一!注意安全!
回复
ñ11
今天 21:49
华一提督前台:二十年前,贺卫方抨击复转军人进法院,当时吾辈均以为,若科班出身的人士将来主持实务,遵命裁判、枉法裁判和腐败司法,就有望好转。黄松有、奚晓明的腐败,奚和杜万华、周强对案件的干预,说明我们都太幼稚了。
回复
ñ5
28分钟前
笑苍海4897 等人 共1条回复
噶玛莉莉姐姐
噶玛莉莉姐姐:艾玛,还是没等来个道歉,丟脸不? ¡评论配图
回复
ñ11
今天 21:53
噶玛莉莉姐姐 等人 共1条回复
摄影师长治
摄影师长治:崔永元[good][good][good]
回复
ñ10
今天 21:42
pass怕受伤
pass怕受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回复
ñ15
今天 21:39
横刀斩鬼魅 等人 共2条回复
扯扯淡谈
扯扯淡谈:法院会玩猫腻
回复
ñ15
今天 21:39
母婴护理何老师13370382800
母婴护理何老师13370382800:一看王林清的面相,就知道是一个正直的法官,会看相!不是同流合污一伙坏蛋!
回复
ñ17
今天 21:48
Rick6339388963等人 共1条回复
李无空非悟空
李无空非悟空:我的天啊!这个案件又可以逮住大老虎了吧。现在他们一定是乱了阵脚,都在四处乱窜中,希望中央加紧速度调查吧,别让他们跑了,最好一个也不要溜了。这么大的案件,也出现在最高法,真是让人民心寒。拿国家的最高法开玩笑,人心险恶的坐在最高法的办公室,却干着害人的勾当。这是什么?这是作死的意思。
回复
ñ15
今天 21:57
老精1920 等人 共7条回复
pinAN一个人的希望
pinAN一个人的希望: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普通人犯法,能做到有法必依,作为国家的最高法院,法律意识比普通人强该怎么做呢,法律素质比普通人高才是,你门现在做的,将决定法制制度进步还是落后,推动法制进步最高法应该走在前面不能落后
回复
ñ13
今天 21:46
栀子_花开 等人 共1条回复
挡不住的看De淡1点006
挡不住的看De淡1点006:为什么这么多人支持崔永元,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正义的影子。但当今社会,不是每个人都能呐喊,都敢呐喊。崔老师做到了,就如同你我在发声一样!所以,人民的立场不是某个人,而是正义!大众支持的不是崔永元,而是他办的事
回复
ñ13
今天 21:43
刑辩律师王学明
刑辩律师王学明:最能搞的法院。
回复
ñ5
今天 21:53
媒体人李俊:作死的节奏
回复
ñ赞
34分钟前
桃花依旧笑虫虫
桃花依旧笑虫虫:虽然老崔您可能会觉得我唠叨,但是我还是要忍不住的再唠叨一句:请注意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您面对的毕竟是“公检法“!更何况还有娱乐圈,还有农业部!不能为您做什么,只能一遍一遍的提醒您,请小心的保护好自己!¡评论配图
回复
ñ13
34分钟前
梦想家-微风 等人 共4条回复
盩山厔水9921
盩山厔水9921:这就是所谓的中国梦,是白日做梦!
回复
ñ13
今天 21:49
一颗修行千年的薄荷糖
一颗修行千年的薄荷糖:连法律都不能坚守 那这个国家完了
回复
ñ9
今天 21:43
用户为正义而来776
用户为正义而来776:今天你不为正义站台,明天正义也不会为你说话。我们要支持崔老师和保护崔了。
回复
ñ16
今天 21:49
努力学法的juvenile
努力学法的juvenile:好奇崔老师怎么拿到这些照片的?
回复
ñ8
今天 21:39
花毅传奇 等人 共3条回复
旅行的李老师
旅行的李老师:中国的法律有时候就是笑话,做法律的人更是可笑[哈哈][哈哈]
回复
ñ10
今天 21:38
面朝大海20120419
面朝大海20120419:如果最高法院都营私舞弊,还有什么最后的正义呢?!如果最高法院这一次不能面对全国人民说清楚,那就是最高法院的公信力一落千丈的开始![挖鼻][挖鼻]
回复
ñ10
今天 21:48
MM幸福的鱼儿
MM幸福的鱼儿:审案子流程都颠倒了,谁指使的?谁批准的?深究!
回复
ñ8
今天 21:43
心沉浮云
心沉浮云:支持崔永元老师,依法治国。不是红楼梦里的演葫芦官乱判葫芦案,谁有钱有权就帮谁。现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复
ñ10
今天 21:57
太阳系运行局新号 等人 共2条回复
铁蛋儿他老爸
铁蛋儿他老爸:崔教授,但我还是想叫您一声小崔,借用一句话:您是个好人!
回复
ñ9
今天 21:52
兰蒂斯枫
兰蒂斯枫:我们国家可真是公平公正的法治,老百姓水深火热,没钱没权能干啥?只能受欺负
回复
ñ8
今天 21:43
想娶7个老婆的韦小宝
想娶7个老婆的韦小宝:谁支持崔老师的,我都点赞!
回复
ñ8
今天 21:42
采画
采画:猴🐒说:我妈不让我跟他玩[鄙视]
回复
ñ8
今天 21:40
狼山樵夫1968
狼山樵夫1968:崔永元真的不容易,我们支持你
回复
ñ9
今天 21:47
请叫我大国
请叫我大国:崔老师要时刻注意安全,防止狗急跳墙为你点赞,要是国家给你个职称国安督察就好了。
回复
ñ7
今天 21:47
Dear-翰林学者
Dear-翰林学者:周强???
回复
ñ6
今天 21:40
丹尼斯别熬夜快睡觉 等人 共1条回复
JLforever景
JLforever景:被禁止评论前抓紧评论[doge]
回复
ñ9
今天 21:38
WU_泇泇
WU_泇泇:这最高人民法院 连评论都不敢开了 要是中国少些这样的腐败份子 多些像崔老师这样正义的人 中国起码少拼30年 早就成为发达国家了
回复
ñ9
49分钟前
心沉浮云
心沉浮云:@崔永元 崔老师,我看的出来最高法法院王林清法官是个不错的人。他的安全有保障吗,他的自述以免遭不测的视频都录好了,揪心。
回复
ñ8
58分钟前
用户wda69dz89v 等人 共3条回复
仕智睿
仕智睿:现在的国家机关还有哪里不黑!!!
书生听音乐
书生听音乐:大家截图,留图,转发。
回复
ñ6
今天 21:56
正义之声4903 等人 共1条回复
世葡杰哥
世葡杰哥:看网上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司法独立就根本谈不上司法的公正』。豢养的家奴除了听东家的话又怎么可能对东家说三道四,那怕是东家真的犯了错...
回复
ñ8
今天 21:39
追逐光明的向阳花
追逐光明的向阳花:人民的立场不是某个人,而是正义! 大众支持的不是崔永元,而是他办的事!无论是动了什么样大人物的利益也挡不住正义必胜,依法治国必将落到实处!
回复
ñ4
今天 21:43
湖南李忠
湖南李忠:见怪不怪
回复
ñ1
今天 21:49
安娜的嫌弃
安娜的嫌弃:请还人民一个真相!
回复
ñ5
今天 21:45
爱国正直正义正道
爱国正直正义正道:先生的抽屉真是神奇!
回复
ñ6
今天 21:44
开心伤不起10
开心伤不起10:最高人民法院,老百姓维权还有希望吗#斐讯0元购调查#
回复
ñ7
今天 21:45
斐迅联璧0元购骗局 等人 共3条回复
海誓山盟八一八
海誓山盟八一八:妈的,真正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啊,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真的是你们自家的?
回复
ñ6
今天 21:54
手机用户3160330100 等人 共1条回复
穆邪易寒
穆邪易寒:厉害了(ง•̀_•́)ง敢说真话的真不多了,顶上去!
回复
ñ5
今天 21:40
守护正义ya
守护正义ya:: 为什么这么多人支持崔永元,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正义的影子。但当今社会,不是每个人都能呐喊,都敢呐喊。崔老师做到了,就如同你我在发声一样!所以,人民的立场不是某个人,而是正义!大众支持的不是崔永元,而是他办的事
回复
ñ5
今天 21:58
非诚勿扰h5337 等人 共1条回复
加油加油_少年
加油加油_少年:必须严查,一查到底。
回复
ñ4
今天 21:43
貌似芋头的芋头
貌似芋头的芋头:打过官司的表示这事正常,有决定性证据的就偷你案卷,证据不是特别充分的就看律师的关系
回复
ñ5
今天 21:57
北极星star1314
北极星star1314:喜欢崔永元老师,社会如果如此发展下去可想而知,关系社会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各个方面,企业技术不行靠关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肯定不行了,终究会被世界淘汰的。
回复
ñ5
今天 21:54
我在五月等你等你
我在五月等你等你:👍
回复
ñ3
今天 21:39
期日柠檬
期日柠檬:卧槽 看崔老师的微博 我发现我真的是太单纯了 ...
BH的微微博
BH的微微博:法院可是任何一位合法的手无寸铁的公民保障自身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和寄托!容不得参杂任何“水分”!也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一步!换言之能发现这样的问题从另外一方面看也是社会的进步,需要过程或许是漫长的,这需要像崔老师一样的斗士出现,但更需要zf内部越来越多的正义之士的出现!@崔永元
回复
ñ4
30分钟前
荔枝军事
荔枝军事:人民法院是法治的保障,但如果连人民法院、人民法官都无视法律的公平正义,这无疑是对法律、法制的破坏、亵渎,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最高人民法院
回复
ñ3
56分钟前
手机用户3160330100 等人 共4条回复
鹏讯娱乐
鹏讯娱乐:为什么这么多人支持崔永元,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正义的影子。但当今社会,不是每个人都能呐喊,都敢呐喊。崔老师做到了,就如同你我在发声一样!所以,人民的立场不是某个人,而是正义!大众支持的不是崔永元,而是他办的事!
回复
ñ5
今天 21:52
凯雷
凯雷:[中国赞]
回复
ñ3
今天 21:48
thwbr759等人 共4条回复
安逸潍坊
安逸潍坊:领导要求做好保密工作,这是谁泄露出来的,应该对泄密者追责还是为弘扬正义给予奖励?
回复
ñ3
今天 21:47
美丽世界2333 等人 共1条回复
serana乐乐04334
serana乐乐04334:剧本已经写好………也演了………演着演着TM剧本丢了……什么鬼
回复
ñ4
今天 21:47
神匆匆
神匆匆:支持,这是本世纪崔老师送给全国人民最珍贵的礼物。全国人民,擦亮眼看吧。
回复
ñ6
今天 21:46
无法呼吸的Bird 等人 共1条回复
愿做一个萤火虫
愿做一个萤火虫:转发微博
回复
ñ3
今天 21:46
感恩的心XIA
感恩的心XIA:原本以为最高人民法院是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殿堂,可就是这个曾经以为的神圣殿堂却造谣污蔑、知法犯法,让法律成了个笑话!@最高人民法院送你们一句话: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
回复
ñ19
今天 21:45
钟爱摄影一生
钟爱摄影一生:真相大到不可想象/
回复
ñ2
今天 21:45
醒来的迷雾
醒来的迷雾:先判候审,卷宗被盗两年无下落!有预谋的犯罪
回复
ñ5
今天 21:44
刘二大伟
刘二大伟:催老师为民心甘服务,当为当代包青天也。
回复
ñ4
今天 21:44
德川華安
德川華安:[蜡烛][蜡烛]重大新聞快報[蜡烛][蜡烛]防范非洲豬瘟入侵台湾,嚴禁帶豬肉制品進入台湾海關,最高罚百萬元。歡迎轉告[圣诞老人]華安啦[鲜花]
回复
ñ2
今天 21:43
德川華安 等人 共1条回复
一点早读
一点早读:当代周树人,为正义呐喊
回复
ñ5
今天 21:40
桐乡包劭
桐乡包劭:笑话了。这就是当代中国的法治。天下人皆猴,彼为狙公。
回复
山之骄子ll
山之骄子ll:牛逼!
回复
ñ4
今天 21:39
胡萝卜大统领
胡萝卜大统领:只要这条微博存活48小时,周首席政治生涯即宣告终结。
回复
ñ2
29分钟前
胡萝卜大统领
胡萝卜大统领:崔永元把天捅破了
回复
ñ4
35分钟前
合肥赵国平
合肥赵国平:对法律的敬畏,在权力的面前成了口头的遮羞布,依法治国怎么就这么难?
回复
ñ4
今天 21:51
无法呼吸的Bird 等人 共1条回复
正阳华宇
正阳华宇:法律是笑话吗[怒]
回复
ñ2
今天 21:45
RandallStephens等人 共1条回复
用户为正义而来776
用户为正义而来776:法律是维护正义,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在都失守了,那我们老百姓还有什么公平可谈?
回复
ñ2
今天 21:51
侠屌闯江湖
侠屌闯江湖:国宝叔叔,真的很心疼你,95后表示对社会已经失望透顶了,去年毕业来北京,通过租房了解到了什么叫黑暗,普通人的维权就是扯淡。您卖几张票,约几个朋友,去旅游吧。苍蝇太多了,你一个拍不完,沉睡着的也许可以帮你,醒着的却没权利帮你。
回复
ñ6
今天 21:43
侠屌闯江湖 等人 共5条回复
米花毛利侦探事务所
米花毛利侦探事务所:当乔丹输给乔丹,当本田输给双环,当路虎输给陆风,我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回复
ñ5
今天 21:55
淡淡烟草香5555
淡淡烟草香5555:各级领导都看不见吗?
回复
ñ1
40秒前
中强评论员
中强评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人,质疑你们知法犯法,贪赃枉法,腐败透顶…
回复
ñ1
9分钟前
Cc程铖
Cc程铖:支持敢说真话的崔老师!顶您![加油][加油][加油]
回复
ñ1
16分钟前
胡说由你
胡说由你:吃瓜群众惊呆了!国家最高法务机关干出的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回复
ñ1
18分钟前
你好小地球
你好小地球:崔叔越来越佩服你了,从来没有这么服过一个人[作揖]
回复
ñ1
27分钟前
xiao萧胜利
xiao萧胜利:你要是倒下,的伤害多少网民。对最高法的信任,
周强:要敢于向西方“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亮剑
张子扬/中新社
2017-01-14 20:4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1月14 日在北京谈及全国各级法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掌握的几项内容:要坚决抵制西方“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影响,旗帜鲜明,敢于亮剑,坚决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司法制度的错误言行作斗争,决不能落入西方错误思想和司法独立的“陷阱”,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当日上午,周强在出席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时,提出了如上要求。
他说,各级法院党组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党的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确保责任制具体化、全覆盖。
周强说,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范围。严肃问责机制,对违反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出现问题、处置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
周强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贯彻到司法审判中,注重以司法手段促进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解决,努力发挥好司法断案惩恶扬善的功能。
“要依法严惩利用网络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造谣诽谤、寻衅滋事、煽动群体性事件等犯罪,积极参与打击网络政治谣言专项行动,维护网络社会安全。”周强说,要认真总结涉意识形态领域相关案件的审判经验,制定审理涉及侵害英雄人物、历史人物名誉荣誉等案件的司法解释,依法维护领袖、英烈形象,坚决捍卫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
(原标题《周强:要敢于向西方“宪政民主” 、“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亮剑》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0065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编辑:陈心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1-8 19:47
头版厉声批权健,《天津日报》还记得“专访束昱辉”吗[color=rgba(0, 0, 0, 0.298039)]公民于平 [url=]毒舌西坡[/url] [color=rgba(0, 0, 0, 0.298039)]昨天
文 | 于平
1月7日一大早,权健实控人束昱辉被刑拘的消息传遍网络,这家百亿帝国,犹如此前的长生生物一样,瞬间崩塌。
权健倒掉,使得人心大快,媒体纷纷发文叫好。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天津日报》发表在头版上的一篇评论文章,题目叫做《重打猛打真打 坚决铲除保健品乱象》。
这篇文章用词激烈,气势汹汹,表示要“重拳砸下力千钧”。“整治保健品乱象要扼住保健品违规的七寸,以雷霆手段直点死穴、毫不手软。重打、猛打、真打,坚决铲除保健品乱象这一顽瘴痼疾,务须秉持除恶务尽的态势,决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不留死角,拉起天罗地网,实施精准打击。”“整治保健品乱象,不但要‘灭死角’,还要‘断后路’。”
不过,此时义正词严的《天津日报》,是否还记得2016年10月,《天津日报》记者对于权健总裁束昱辉的那篇专访——《权健总裁束昱辉:上富豪排行榜不能体现我的价值追求》。
在那篇专访中,《天津日报》对于权健,对于权健总裁束昱辉,可是不吝褒奖和溢美——“起起落落,似乎从来就不是束昱辉所畏惧的人生节奏”;“束昱辉相信自己所收集的中医药秘方一定能发光发热,造福于民”;束昱辉对自己的人生所求渐渐明晰,做自然医学事业是为帮助他人获得健康;“‘我最需要的是别人给我的理解’。”说这话的时候,束昱辉眼睛望向远方,深邃如鹰隼,异常坚定。”“权健从祖国悠久、浩瀚的中医药文化宝库当中汲取养分,并视这一无价的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命脉和支撑力。”
同一家的报纸,对于一个企业及其掌舵人的评价,前后截然相反,实在令人称奇。不得不说,《天津日报》真是一份擅长高调的报纸,高调捧权健是它,高调批权健也是它,每一次很卖力,每一次都精准把握机会,把握风向。只不过,如此自我否定,自打耳光,作为媒体的节操,作为媒体的公信力,却碎了一地。
有位朋友对此评价说:看天津日报这个文章,就像妖精被孙悟空打出原形之后,天上的神仙姗姗来迟,大喝一声“孽畜!”这堪称一句神点评。不过,这句点评还是有点问题的,把权健打出原形的,并非“孙悟空”,充其量也就是“六小龄童”罢了,权健也非《天津日报》豢养的“孽畜”,二者的供养关系似乎是反着的。
权健帝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某些媒体恐怕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合法直销牌照+媒体“正面报道”,这堪称权健的两大杀器,让无数受害者解除了对权健的防备心理,使他们身陷骗局却不知醒悟。
以天津另一家媒体《今晚报》为例,它和权健集团合作创办了《今晚报·权健时代周刊》,在几年的时间里,对于权健和束昱辉,进行长期、全方位的“正面报道”,这些报道之无下限,连《天津日报》也望尘莫及。
在天津之外,一些知名媒体,尤其有着种种官方身份的媒体,都曾经积极参与对权健的“正面报道”,这些媒体,不少也出现在如今对于权健穷追猛打的身影中,大家若有兴趣可搜一搜。在此,我只拎出其中一个。
2012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以《权健集团涉嫌传销 无行医资格董事长被称神医》为题,对权健非法传销问题进行曝光。但这篇报道发出之后,中国质量万里行和权健迅速进入亲密期,同年8月,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又刊发一篇题为《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报道,转而对权健产品高度肯定。这种亲密合作此后一直持续,如2018年4月,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刊发题为《新时代 新权健 新作为》的报道,大力吹捧权健的“核心价值观”,讴歌权健“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从大义凛然剑指权健,到软趴趴匍匐于权健脚下,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的身段之柔软,令人叹服。这让我不由想起已经停刊的《京华时报》。2004年,《京华时报》曾刊发报道,对北京新兴医院“送子神话”进行了质疑,引来点赞无数。但没隔几天,《京华时报》干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在报纸上刊登了新兴医院整版广告,大赞新兴医院不孕不育治疗技术,把之前给京华点赞的读者和网友,狠狠地嘲弄了一番。
最近,有媒体人写了一篇题为《并不是所有报纸的死亡都值得哀悼》的文章。文章认为,那一长串在互联网时代倒下的报纸,有些早就该死了。对此观点,我深表赞同。类似《京华时报》这样的报纸,活着,还不如死了,而类似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天津日报这样媒体,活着,其实等于死了。只可惜,无良企业如权健,往往有被清算的一天,但那些无良媒体,又有谁来清算?
编辑:李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4-20 16:28
美国“存储Twitter”,中国也要给博文“建档”[color=rgba(0, 0, 0, 0.298039)]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039)]罗超频道
[color=rgba(0, 0, 0, 0.298039)]4月19日,“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在北京启动。
这个项目的名字有些让人费解,国家图书馆与互联网信息怎么会联系在一起,还要战略保存呢?这要从图书馆的变迁说起。
图书馆存储公共数字资源
查一下国家图书馆的百度百科就能知道所以然。
国家图书馆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也是亚洲最大图书馆。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创造、传播和存储的数字化,国家图书馆与时俱进,1995年就按照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思路,制定了《国家图书馆网络建设发展规划(1997-2000)》。2001年11月,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式立项。截至2017年12月,馆藏数字资源总量达1323.35TB,包括电子图书、期刊、报纸、特藏专藏和视听文献。
换言之,图书馆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一个存满纸质图书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以各种载体储存人类创作信息的地方,图书馆的本质就是信息存储空间。在软件工程里面,library也有“信息库”的意思,它包含构建应用所需的一切,如源代码、资源文件等等。我大学读的是软件工程,一个室友留校在图书馆工作,当初以为他放弃了本业,现在看来,我误会他了,图书馆数字化的大趋势下,计算机、信息化、数字化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互联网公司有海量信息存储在自己的数据库,就像人人家里都有藏书一样,但在社会中扮演书籍收藏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则是图书馆,这样再来看“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就更容易理解。
按照官方说法:
“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是一个旨在“建设覆盖全国的分级分布式中文互联网信息资源采集与保存体系,通过与国内重点数字文化生产和保存机构的合作,推动互联网信息的社会化保存与服务,构建国家互联网信息资源战略保障体系。”
翻译一下,就是国家图书馆启动一个项目,希望可以采集和存储有价值的中文互联网信息,再将这些信息用于社会,比如政策决策和学术研究等非商业用途。
用国家图书馆官方公布的话术来说就是:
“互联网信息成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记忆的新载体,客观反映着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变迁。易逝性和不可再生性,使互联网信息的采集和保存尤为迫切,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信息的规模爆炸式增长,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也成为互联网信息采集和保存的趋势。”
现已成为阿里副总裁的涂子沛在《大数据》一书也曾分享,美国政府运转的底层基础其实就是数据,“社会计算是大数据时代最大的亮点。”这本书拿到了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想必对国家图书馆管理层也有所启发。
国家图书馆从2003年开始尝试对互联网资源进行采集和保存,2009年成立互联网信息保存保护中心,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重要网站和重大专题资源进行采集保存,截至2018年,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累计采集网站23000余个。“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保存工作”是国家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这样的整体规划下,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
首家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基地同日在新浪挂牌,由国家图书馆与新浪共建。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透露:
“在中国境内开展互联网业务、并在相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机构,均可申请成为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基地共建主体。共建主体需确保其提供的信息数据完整、有效、安全,并拥有合法所有权、知识产权或已获得相应授权。”
换言之,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可加入这一项目,这是国家图书馆牵头的一次社会化数据共享、存储和应用实验。
美国国会图书馆存储Twitter
美国图书馆行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一方面,图书馆历史久、数量多、规格高,比如每个大城市都有历史古老且富丽堂皇的公共图书馆,很多城市图书馆已成为旅游者打卡地。另一方面,受益于发达的IT产业,图书馆拥抱数字化技术较为积极。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美国四个官方国家图书馆之一,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联邦文化机构,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宝库。2010年,它就与Twitter达成一项合作协议,后者向前者提供所有公开的推文,已被删除和屏蔽的除外,其认为,Twitter上简短的信息可以将“国家故事”中微小、但却非常重要的部分反映出来。
美国国会图书馆与Twitter的“Twitter保存项目”通过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社交媒体聚合网站Gnip落地,Gnip发现要做好这件看似简单的“信息存储”的事并不容易。
首先,数据高速膨胀。项目启动三年后,2013年Gnip终于实现了对1700亿条推文的存储,当时已需要每天存储用户创造的4亿条内容,这对存储空间的消耗十分惊人。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Twitter,每天产生的内容高速膨胀,而且短视频等新的内容形式被不断引入——数据大爆炸是整个互联网面临的问题。
其次,数据峰值问题。Gnip直言,这一项目真正的挑战来自高峰时期对tweets 的收集,比如2011年3月日本海啸期等事件的爆发,当时,每秒钟产生的tweet信息数量有好几千。
再次,数据利用问题。碎片化的数据多且杂,要利用它们就需要大数据挖掘等技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想法是,先把数据存下来再说,怎么用来不及考虑,甚至连归类都来不及做,到现在,这些数据也仅仅是存储下来而已。
最后,数据开放问题。既然是公共图书馆,最大价值就是对全社会开放,数字内容也不例外。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启动“Twitter保存项目”后,全世界研究人员都很感兴趣,他们很快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研究人员的约400个查询请求,查询的主题涉及文化、政治、医疗、经济等诸多方面,然而数据量太大,技术实现不了——即使对2006年和2010年间产生的tweet查阅一边也需要24个小时。
美国国会图书馆在2013年公布的白皮书中写到:
“让研究人员获得这些数据的技术水平要明显落后于这些数据的产生和传播的技术水平。现在技术不足,而开发这些技术的成本非常高。”
当时,美国政府开始推行财政紧缩政策,国会图书馆经费紧张,此前其在数据收集上已花费一大笔资金,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数据的挖掘、利用和开放上。2018年,这一项目再次遇到困难,Twitter信息爆炸式增长,服务器不堪重负,美国国会图书馆表示将不再收集Twitter上所有公开推文,而是保存他们认为重要的(比如特朗普的?),到现在为止,这一项目也仅限于数据存储,依然未能实现对数据的挖掘、利用和开放,当然我们不用怀疑这样做的价值:数据就是资产,未来终可挖掘。
不只是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和荷兰等国都在90年代启动了国家级的互联网数据收集策略,相对而言,中国“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虽然来得较晚,却有望基于当下更加成熟的技术和更加独特的模式,实现互联网信息存储、利用和开放的多赢。
国家图书馆凭什么存储整个互联网?
或许是看到了美国国会图书馆与Twitter合作遇到的困难,“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模式。
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将Twitter内容存储到合作方的服务器不同,“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采取社会化、分布式和分级式的数据保存机制,国家图书馆根据保存规范、数据遴选机制和服务需要提供使用需求,互联网公司负责内容存储,这样可以避免数据的重复存储。
将所有互联网数据进行二次存储本身就不现实。互联网内容十分多元,比如首家参与到这一项目的微博,覆盖的数据类型比Twitter更多样,不只是有短文字,还有短视频、图片和文章等大杂烩内容,财报显示,2018年12月微博月活已达4.62亿,12月日均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关口,微博上的存量内容,截至2018年12月已有多达2000多亿条博文、500多亿张图片、4亿个视频和近5000亿互动,每天博文增量超过1亿,数据量巨大。如此海量数据,再转存到单独服务器即不可能,亦无必要。
正是基于社会化存储的模式,“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不像美国国会图书馆只与Twitter一样“点对点”合作,而是“点对多”合作。国家图书馆牵头,任何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公司都可申请加入其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正时时刻刻对真实世界进行映射,不仅是微博的博文,快手记录真实世界的短视频、知乎的帖子,都是宝贵的社会信息资源,都可以成为“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保存的目标。
尤为重要的是,“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不只是单纯地保存数据,而是“保存、利用和开放”三管旗下,国家图书馆擅长的是学术和公信力,而不是技术,因此具体的应用依然是国图提需求,互联网公司负责信息处理。
比如在与新浪的合作中,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政府公开信息分析报告、社会群体的公益性信息服务,都有可能成为这些信息的用途。今天,AI技术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比前几年已经成熟很多,拥有信息流、搜索等业务的微博和新浪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上也有深厚积累,这意味着,它们有能力对平台上的海量互联网内容进行挖掘,满足公共社会的非商业公益查询需求。
从“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的设计来看,应该是看到美国国会图书馆与Twitter的合作模式的弊端后,进行的全新机制设计。虽然这一项目没有形式上的“保存”,但事实上却实现了互联网公开信息的“归档”,同时可以实现利用和开放。
跟美国国会图书馆看中Twitter“小却重要”内容能反映社会进程的逻辑一样,国家图书馆首先与微博合作也是看中其UGC社会化属性。微博上每个用户以不同形式从个体视角记录生活、探索世界和讨论话题,形成了海量信息,这部分信息和其他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是差异化的,而在国家图书馆此前对互联网信息的采集和保护中,这类信息也不是重点,是从结构上丰富了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信息,所以具有更大的价值。
不仅如此,最近几年已经发生过很多因为公众在微博上的参与而引起关注、最后推动事件获得解决的案例,比如2017年网友举报有人驾驶越野车追赶藏羚羊的案件、2018年的“疫苗造假事件”等。可以说,微博不但是能全面反映社会发展进程的互联网平台,而且用户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本身就是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部分。这种独特的价值是其他平台无法取代的。
如果“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项目能够成功,对于很多已经和即将开展互联网信息保存的国家来说,应该会成为又一个“中国式样本”。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7-12 21:10
【案例】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7-13 22:34
【案例】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9-10-5 22:38
【案例】记忆在大脑留下的印痕,或能帮我们对抗遗忘
随着记忆障碍变得普遍,人们开始研究记忆的机制,试图探索其中的缺陷,并设法修复残缺的记忆。
ADAM BLUESTEIN
封面:Davide Bonazzi
NEUROSCIENCE 神经科学
追寻记忆
记忆的形成有可能被观察到吗?
多伦多儿童医院的希娜·乔斯林(Sheena Josselyn)在尝试通过一种超轻微型内窥镜观察小鼠的大脑,继而追寻记忆的痕迹。在她的实验中,小鼠大脑内细胞经标记后,被激活的细胞会发光。当小鼠记忆特定事件时(通常是微型电刺激),她会观察有哪些相关神经元的“开关”被打开。
乔斯林对有关记忆的根本问题非常感兴趣。例如单一神经元如何“决定”参与形成特定记忆,即产生“印痕”(engram)的过程。
在一个里程碑式的实验中,她注意到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该实验于2009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所谓兴奋性,指的是在任意给定时间,某些神经元表现出更乐于传递电信号并连接其它神经元的倾向。她使用了CREB蛋白增强的基因改造小鼠,以便于增强特定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发现这一过程会影响大脑中记忆形成的区域。她发现,相比于普通神经元,临近的CREB增强神经元受电刺激而产生印痕的可能性增强了三倍。
为了记忆的忘却
我们的记忆不是自己渐渐消逝的。其实,从记忆形成的那一刻起,大脑就不断编辑着我们的回忆。
该实验中,小鼠在受电击前会听到一个单音,从而形成声音与电击相关联的记忆。为了证明神经元的确编码了这段记忆,乔斯林用毒素选择性地关闭了在记忆形成过程中被激活的脑细胞。当小鼠再次听到同样的声音时,它没有因为以为将受到电击而僵住,显然已经忘了声音与电击的关联。
乔斯林的团队做了一系列类似的实验,不仅加强了对于印痕在大脑中如何分布的理解,并实现了有选择性的开关。这种对特定印痕的操纵技术将会起到革命性的作用,除了能治疗记忆障碍之外,还能帮助抑郁症患者,比如帮他们重拾积极的记忆,或者是通过使人忘掉酒精或毒药带来的快感来治疗成瘾。
乔斯林还认为,如果我们能摸清精神创伤的印痕在大脑中的分布,那么就有希望用类似的方法帮助来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
乔斯林的工作是神经科学研究新浪潮的一部分,这些研究借助日益强大的技术融合,试图揭示记忆如何形成,如何丢失,以及如何能被重建。
乔斯林的研究恰逢其时,随着世界人口迅速老龄化,数百万人的记忆正受到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的威胁。2019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预计将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上投入超过20亿美元,但多数研究仍以淀粉样蛋白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为主,这些病理特征在病情深化时会破坏大脑。如果能够保存和取回那些隐藏但未被销毁的记忆,这不仅是对斑结研究的重要补充,更是在帮助患者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帮他们避免或减轻那些由失去自我带来的损害。
何为记忆?
“记忆是构成我们人性的基本结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脑研究所的心理学教授阿尔奇诺·席尔瓦(Alcino Silva)曾说,“没有记忆,我们还剩下什么自我呢?”
— Dan Winters
记忆分很多种。内隐记忆的建立和使用都是无意识的,比如骑车这种运动记忆。内隐记忆储存于小脑和基底神经节中,深埋于大脑核心。短期工作记忆则像是某种心理便签,用于记录很少的一些事项,且只能存储不到一分钟。这种记忆位于前额皮质。
但大多数记忆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外显记忆,也是人们最害怕失去的记忆。外显记忆包括事件记忆(即情节记忆,或曰自传体式记忆)和对一般性事实的记忆(语义记忆),它存储于大脑的三个主要区域:海马体、新皮质以及杏仁核。
这类外显记忆形成于大脑颞叶深处的海马体,并在这里被编入索引。经由一个叫做记忆巩固的过程,通常发生于睡梦中并持续数周之久,这些由海马体新形成的记忆被转移至大脑表面充满褶皱的新皮质中,并在那里成为长期记忆。颞叶中的杏仁核将情感内容与记忆联系起来,以便让记忆更持久。杏仁核在形成与恐惧相关的记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记忆一般会很快形成,而这一特征也为使用小鼠研究记忆的实验提供了便利,使得电刺激或是强噪音刺激成为研究记忆形成和调取机制的通行方法。
无论存储在大脑的什么地方,所有的记忆在最基本的层面上都依赖位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作用。“一起激发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理论认为,记忆是通过加强突触连接来形成的。该理论由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于1949年首次提出,后称“郝布定律”,自提出以来一直是神经科学界有关记忆研究的基本观念,且在很多种生物中得到实验验证。
这就是说,在微观层面上,当电化学信号经过突触,加强了相邻神经元的连接时,印痕就形成了。之后,历经反复的学习和唤起这些记忆,突触受到电化学信号不断的刺激,形成了更为紧密的连接。该过程被称为长时程增强(LTP)。席尔瓦认为郝布定律是神经科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他说:“突触之于记忆,犹如DNA之于遗传。”
但记忆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由单个的印痕相互关联重叠,形成网状结构,以便能够锚定事件的时间地点,或是使经验之间存在相互参照。席尔瓦的工作向我们展示了某些用于形成单独记忆的过程对于形成互联记忆也至关重要。
席尔瓦认为,第一段记忆编码成功后,神经元会在短时内维持兴奋状态,这样它们就更容易参与形成第二段记忆。因此,任意两段几乎同时产生的记忆就会重复使用相同的一组神经元,这样就会增加这两段记忆间相互触发的可能性。席尔瓦将该理论命名为“分配-关联”假说。
— Dan Winters
丹尼斯·蔡( Denise Cai)是纽约西奈山神经科学助理教授,他曾带领席尔瓦实验室的团队在小鼠身上测试分配-关联假说,这一系列实验都于2016年5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起初他们发现,时间上越靠近的记忆,越有可能被同时唤起。科学家们将同一只小鼠分别放进两个笼子。在第一个笼子中,研究人员不对小鼠做任何事。5小时后,小鼠被转移到另一个笼子,并被给予轻微的足部电击。不出所料,经训练后,所有来到电击笼的小鼠都会僵住。但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在不作处理的笼子里也会僵住。小鼠似乎将两个笼子和进入它们是否会被电击联系了起来。接下来,科学家们将笼子间的转移时间间隔延长至超过1天,结果小鼠只会在电击笼中僵住。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小鼠的大脑里的情况。与希娜·乔斯林的方法相似,他们也借助了大脑成像技术。研究发现,当转移时间间隔只有几个小时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不同记忆确实使用了同一组神经元。时间间隔增加后,印痕就不再重叠。席尔瓦的团队由此得出结论,神经元在对第一段记忆进行编码后,会更兴奋或更具可塑性,这种状态会持续5小时,这增加了它们参与形成第二段记忆的机会。
这些有关神经兴奋性的研究发现或许可以帮助解释一些其他种类的记忆关联,比如物体——词语,或是经验——地点。甚至可以用来预测神经衰老后会发生什么。
通过在大龄小鼠中重复这一实验,席尔瓦的团队发现虽然它们能像年轻小鼠那样唤起单独的记忆,但是无法在紧密联系的事件之间建立关联。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大龄小鼠的神经兴奋性衰减,所以他们使用了靶向药物来提升大龄小鼠的某些特定神经元的兴奋性,结果确实使它们在行为上表现出重新具有形成重叠的印痕并关联记忆的能力。
人们已经开始研发基于这些研究发现的治疗手段,我们在未来不仅仅有希望治疗衰老相关的认知衰退,还有可能介入更多的与神经兴奋性相关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躁郁症等。
为什么记忆会慢慢消退?神经元的解剖学结构也许能提供一些线索。
—
图片来源:Dan Winters
树突棘的秘密
近来,神经科学家们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树突(大脑中如树枝般的神经细胞突起;它们在细胞之间穿行,能接受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本体内)上。从这些树突上又会有千万个名叫“树突棘”的突起,这些突起犹如枝芽,是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进行突触接触的实际接触点。这些树突棘的数量和密度会动态地随着时间变化增长或减少,而且它们似乎在学习和记忆形成中尤其重要。
举个例子,在幼年斑胸草雀(zebra finches,常被用作发声行为的实验模型)中,更高的树突棘更新水平(新树突棘取代旧树突棘的速率)与更高的歌曲学习水平有关。但随着啮齿动物变老,它们脑中树突棘的生成速度会下降;这种下降也出现于表现出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基因工程鼠和一些类型的自闭症人群中。
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席尔瓦实验室记录了小鼠树突棘动态,并第一次在成年哺乳动物中发现:更高水平的树突棘更新和聚集,的确与增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相关。
CCR5蛋白会抑制树突棘的产生,而携带一个减少CCR5蛋白产量的基因突变的基因工程鼠在记忆测试中表现得比未突变的对照组小鼠更出色,并在训练前有更高的树突棘更新水平。席尔瓦认为,较高的树突棘更新水平能帮助神经元在学习中增加突触连接。他也认为,在学习之后,聚集的树突棘能维持这些新突触的稳定。
树突棘也许还能帮助我们抵抗阿尔茨海默病。在一项2017年十月发表于《神经学年鉴》(Annals of Neurology)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们将一些人类尸检大脑中的树突结构分成了三类:没有疾病特征的,有一些疾病的生理特征但没有痴呆症状的,以及完全发展出阿尔茨海默病的。对照组和没有痴呆症状的人群的大脑有着相似的树突棘密度,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树突棘密度则显著地降低了。树突棘密度的不同也许能解释为何在表现出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理性病征(例如大脑中出现β型淀粉样物质——Aβ,一种在大脑中形成淀粉样物质斑块的蛋白片段)的老年人中,多至半数从未发展出痴呆症。
位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利根川进(Susumu Tonegawa)实验室的另一些研究则发现:促进树突棘的形成有助于恢复某些“失去的”记忆。
在分别用阿尔茨海默病和退行性失忆症的小鼠模型进行的研究中,利根川团队发现:树突棘数量的减少会促成“沉默”印痕的形成;这种印痕在正常情况下无法被诱导,但仍然能用光遗传学技术(对特定经过修改的细胞进行光刺激,以将它们激活)或PAK1蛋白(一种能增加树突棘密度的蛋白)进行人工诱导。在晚期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元的死亡宣告着记忆的完全消失。但是,利根川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些更早期的记忆失效也许仅仅是由于树突棘数量的减少造成了“读取失效”。这项发现让早期患者们重燃希望,因为记忆遗失也许可以被逆转。
当下,我们还没有办法向人脑中照射光线,但PAK1和其他实验用药也许能促进用于人体的治疗方案。例如,在2016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团队研发了一组苯并噻唑两亲分子(benzothiazole amphiphiles);这种分子可以增进小鼠脑中新树突棘的生长。但利根川进的研究表明,任何这种类型的医疗手段都需要非常具体的目标细胞。要想成功读取小鼠的沉默记忆,我们只能增进少数(与那些记忆相关的)记忆细胞的树突棘生长,而不能影响大量的神经元。这一点则应证了希娜·乔斯林等人研究的重要性,因为如果研究者们知道如何更准确地标记印痕,这些印痕就能够被更好地用作治疗目标。
— Dan Winters
记忆研究的拼图
衰老会影响记忆的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些影响则包括让人无法将不同的记忆清楚地分开。“关于这点最好的例子,就是假如你每天都将车停在停车场里不同的车位上,那你就会常常找不到自己的车——这是由于其他相似的记忆所导致的干扰,”麻省总医院再生医学中心的阿马尔·萨海(Amar Sahay)说。老人经常分不清新旧记忆,或者会产生“错误的识别”——例如一位年长的亲戚将来访者认成她逝世已久的丈夫。
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这些认知改变与海马体里一块叫“齿状回”的小区域中,因年老而产生的改变联系了起来。齿状回处理的是记忆中最繁重的任务——所有感知信息在进入大脑后,会首先在齿状回被以“什么、何时、何处”的形式编码为印痕,然后才被传输到前额叶进行长期存储。随着年纪增长,每一个突触需要满足越来越多的记忆需求;于是,齿状回便会逐渐“超载”,并开始产生嘈杂和不可靠的回忆。
神经发生允许齿状回在大脑的一生中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以便其“自我刷新”;这个过程让齿状回能够抵抗“ 超载”。除了杏仁核和负责嗅觉的嗅球之外,齿状回是哺乳动物大脑内唯一在成年后还能产生新细胞的区域。有了神经发生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新细胞供应,以便提供空间给新形成的记忆,这样一来新的经验就可以被清晰独立的寄存在大脑里,不至于造成困惑。
然而,虽然神经发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许多动物和人类研究都发现,这个过程产生的新细胞会随着年纪增长而变少。马德里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的测量得出:在43岁大脑的海马体中,每立方毫米大约有42000个神经元;而在60岁的大脑中,这一数字则是3—4万。但萨海的研究表明,这种衰减也许是部分可逆的。
在2016年发表于《神经元》的一项研究中,凯瑟琳·麦卡沃伊(Kathleen McAvoy)带领萨海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成功让小鼠脑中“新鲜”神经元的数量翻倍,并发现这使得中年和老年小鼠的记忆准确度都有了提升。这些小鼠在外观相似的环境中受到电击后,比正常小鼠更能准确辨认出这些环境;除此,它们在空间和情境辨别测试中也表现得很出色。
“神经发生得到改善后,这些动物辨别相似经验的能力就随之变强了,”萨海说。
随着越多的新细胞产生,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则会剧减,而增强神经发生也许能帮助人们抗击阿尔茨海默病。上述马德里自治大学的研究发现,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中,神经发生的速率非常低。一名七十八岁死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人脑中,每立方毫米只有1万个新神经元,而同龄的健康老年人脑中,这个数字是23000。
萨海说,在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中,海马体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被扰乱了,进而致使前额叶的记忆巩固和存储效率低下,并且记忆会丢失细节,渐渐变得不那么准确——这是在年老大脑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这样的“记忆粗略化”,在表现出与衰老相关的认知障碍的人群中更为显著,并且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脑中的情形也有关联——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具体的恐惧体验会将大块记忆遮掩起来。
萨海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模糊记忆的形成是由于从齿状回传递到CA3(一块与齿状回毗连的海马体区域)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失衡导致的。CA3的职责就是提供一个维护印痕的中转站,并促进在前额叶里长期的记忆存储。随着大脑衰老,传递到CA3的抑制性信号会减少,以至于兴奋性信号占领主导地位,导致这块脑区过度活跃——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小鼠模型和认知能力轻微失调的人类中,这是一个显著的特征。
在健康的大脑中,CA3区域的活动被一种叫“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细胞抑制,因此不会过度活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散落在兴奋性神经元的间隙中;他们可以增强或减弱兴奋性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号。在目前进行中的神经发生研究里,萨海已经发现成年后产生的新神经元比老神经元更能“招募”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也就是说,任何促进神经发生的疗法,也许也能抑制脑区过度活跃,并提升长期记忆的精确度。
— Dan Winters
在2018年发表于《自然-医学》的一项研究里,萨海实验室中郭楠楠(音译)带领的团队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将老细胞重新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连接起来,让它们“返老还童”——这样就可以弥补自然神经发生的不足。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研究人员们利用了一套复杂的抑制与反抑制系统。他们的主要目标分子是abLIM3;这个蛋白可以抑制齿状回向CA3发出的抑制性信号。他们用一个改造过的病毒来降低abLIM3的水平,以此恢复了CA3和抑制性神经元的连接,降低了CA3的活跃程度,并提升了中年和老年小鼠的记忆精确度。
这项研究可以与一个叫“多重轨迹理论”的新晋长期记忆模型联系起来。这个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回忆依赖于遗留在海马体里的印痕片段和在脑皮质里存储的、更完整的印痕之间持续的连接。萨海表示,他相信降低CA3的活跃程度能帮助维护海马体里的那些印痕片段;而这些片段则像是一个个索引,使得记忆不会那么容易就受到时间的侵蚀。
萨海认为,在将来,一些能够促进神经发生,或是模仿神经发生对大脑回路的影响的疗法,会帮助我们抗击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稍轻微一些的记忆损伤。他和许多人都相信二甲双胍(metformin)的潜力。二甲双胍已经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且已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对小鼠的神经发生有促进作用。一些抗抑郁药也能促进新神经元的产生,也有很多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对神经发生的促进作用。“跑步是最好的自然干预,”萨海说。
目前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集中在淀粉样蛋白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上,而这些新的疗法将会填补目前研究中的空缺,并提供更及时的医疗干预。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CA3脑区的过度活跃可能会加速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标记)的堆积,并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
— β-淀粉样蛋白(左)和tau蛋白(右)
“我们要切断这个反馈系统,”萨海说,“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萨海实验室在2018年获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研究资金,计划研究abLIM3水平的降低是否能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堆积,并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记忆能力。
对记忆的本质和机理的基础研究进展,“对于我们的物种来说,比过去三四十年间的任何科学进展都更重要,”席尔瓦表示:“(记忆研究)这个拼图有几百万块碎片,但我们已经拼好了重要的一角。”
原创: BLESKE-RECHEK
编辑:宋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1-28 19:41
【案例】
编辑:陈茗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1-29 21:17
【案例】
编辑:陈茗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2-27 23:25
【案例】
罗伊・瓦杰洛斯与乙肝疫苗
1992年,中国曾经有1.2亿的乙肝病人,当时在1岁到59岁的中国人中,病毒阳性率足足达到了9.75%。
当时很多中国老百姓因生活所逼,卖血成风,加上各地医疗的不规范,造成了乙肝病毒的迅速传播,同时这些感染者又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给了下一代。于是从1970年开始,短短22年内,中国的乙肝患者增加了8千万。当时研发乙肝病毒的疫苗已经刻不容缓。
最终,一家叫默沙东(也有以作默克)的美国公司,比中国人更早研发出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安全疫苗。当时这家美国公司已经可以发一大笔横财了。因为按照当时中国的新生儿子的数量,每年需要购买大约6千万只疫苗,总计费用是20亿美元。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家默沙东公司的老板罗伊・瓦杰洛斯,很快就将成为世界首富。不过最终罗伊・瓦杰洛斯却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把疫苗技术贱卖给中国。
其实早在1973年开始,中国就有一批科学家在研发疫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陶其敏。陶其敏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一个乙肝疫苗。当时疫苗研制出来之后,由于缺乏经费,无法购买大猩猩做试验,陶其敏还以身试药,把疫苗打到自己身上。最终陶其敏研发出了中国自己的乙肝疫苗。
1986年,陶其敏团队的乙肝疫苗批准上市。不过陶其敏的疫苗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产量有限。因为她的疫苗是靠着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清跟血浆纯化灭活之后制成的,所以产量十分有限,同时还有交叉感染其他疾病的问题跟价格昂贵的问题。
当时陶其敏的疫苗需要80元一支,而那个时候中国老百姓收入大部分才30元一个月。也就是说一个老百姓不吃不喝,也需要3个月才可以打上一只疫苗。当时乙肝病毒在中国疯狂肆虐,情况已经是刻不容缓。陶其敏的团队的疫苗虽然研发出来了,但是却陷入了困境。
同一年,罗伊・瓦杰洛斯带领默沙东公司也研发出了一种乙肝疫苗,他们使用的是重组乙肝疫苗技术。这个技术非常先进,成本更低,而且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当时不仅仅是中国,全球都饱受乙肝病毒之苦。除了中国外,全球还有上亿的乙肝患者。
最初美国要求医药公司研发疫苗,不过许多公司都放弃了,因为美国官方给出的采购价格非常低,即使疫苗研发出来也赚不到什么钱。不过罗伊・瓦杰洛斯却认为这是默沙东公司的使命。罗伊・瓦杰洛斯最终在这一年成功研发出了这种疫苗。
当时中国知道之后,马上派人跟罗伊・瓦杰洛斯联系,希望从默沙东公司采购疫苗。
最初罗伊・瓦杰洛斯也给出了一个跟美国同样的采购价格,3支疫苗100美元。不过这个价格让谈判陷入了僵局,100美元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几乎是天价。中国每年有2千万的新生儿,那么就意味着需要每年给默沙东公司支付20亿美元。
1986年中国总收税不过才200亿美元。当时中国人急需这个疫苗,但是却没有这么多钱买。这让当时负责谈判的官员都非常为难。罗伊・瓦杰洛斯也知道中国人的难处,他后来说他知道即使自己如何降价,中国人都很难拿得出钱来买。罗伊・瓦杰洛斯几次降低了价格,但是中国人依然无法接受。
罗伊・瓦杰洛斯说每一个新生儿都应该在24小时之内接种这个疫苗。当时中国每天就有几万新生儿出生。谈判每耽搁一天,就有几万儿童遭受乙肝病毒的侵害。
罗伊・瓦杰洛斯最后拿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
他把这个疫苗研发跟生产的技术,直接就卖给了中国,售价是区区700万美元。一个可以每年营收20亿美元的生意,让罗伊・瓦杰洛斯以700万美元给卖掉了。罗伊・瓦杰洛斯几乎是在贱卖这个技术,因为700万美元还不足这个技术的研发费用,甚至不及后来罗伊・瓦杰洛帮助中国培训人员跟建立生产线花的钱。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罗伊・瓦杰洛斯做出了一个缺乏思考的决定。不过直到今天,罗伊・瓦杰洛依然认为这是他人生做到最好的决定。
把技术卖给中国之后,罗伊・瓦杰洛斯把中国科研人员带到美国培训,并且派出专家到中国来帮助指导。罗伊・瓦杰洛说这个技术卖给中国之后,中国有望在50年之内彻底消灭乙肝。罗伊・瓦杰洛卖给中国的技术是一次性卖断的,从此以后不再收取任何的费用
1992年中国新生儿只有30%接种了乙肝疫苗,到了200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90%。中国可以自己生产疫苗之后,成本大大降低,几乎家家户户都可以给孩子注射疫苗了。说起为何这么做的原因,罗伊・瓦杰洛斯只说了一句:“中国需要它,我是一个医生。”
其实这不是罗伊・瓦杰洛斯跟默沙东公司第一次这么做了。当年日本的肺结核非常流行,而且日本人根本没办法对付。默沙东公司之后向日本免除了链霉素专利权,并且传授了链霉素的生产技术,最终帮助日本成功遏制了肺结核。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即使在今天,罗伊・瓦杰洛斯贱卖给中国的重组乙肝疫苗技术,依然给中国贡献了65%的疫苗。30年来,罗伊・瓦杰洛斯少赚了中国人600亿美元,成功救了无数中国人。可惜的是,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罗伊・瓦杰洛斯跟默沙东公司。
这一事实从未出现在中国的公共媒体上。直到2017年12月21日,在默克公司将重组乙肝疫苗转让中国三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知识分子》记者才在纽约专访了罗伊・瓦杰洛斯博士。并写了篇专题报道,文章最后写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默克公司将重组乙肝疫苗转让中国三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知识分子》谨以这篇文章,向罗伊・瓦杰洛斯致敬!”
只是,有多少中国人看过这篇文章?又有多少中国人知道有这么一个故事?中国人真的欠这个美国老头一声谢谢。
默沙东公司有一句名言——医学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利润。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8-27 13:19
【案例】
斯温·贝内克 | 从伦理学视角看记忆与遗忘
斯温·贝内克 德国科隆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教授
郁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副教授
忘记承诺、忘记结婚纪念日或亲朋的生日常常会受到责备,而将这些铭记于心则会备受称赞。尽管人们通常认为记得是值得称赞的,遗忘是要受到指责的,但有时也恰恰相反。例如,若我只记得他人对我造成的伤害,却不记得我曾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就可能会导致我对他人的行为变本加厉,那么这里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是应该受到责备的,因为记忆在不公正地反映事态。若我忘记了那些曾侵犯我的罪过,且记得它们反而会更伤害我和他人,那么这里的忘记似乎就是值得肯定的。虽然记忆和遗忘通常是道德评价的对象,但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探究。
仅仅由于我们习惯将赞扬和指责与记住和遗忘相对应,并不意味着这种做法就是适切或正当的。有关记忆的伦理学考察了将赞扬和指责对应于记住和遗忘的做法。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有关记忆和遗忘伦理学中的六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1)道德责任的本质;(2)记住和遗忘的道德责任; (3)集体性记忆和遗忘的伦理问题; (4)记忆修改的伦理问题;(5)忘记对与错之间的区别;(6)失忆症和对其惩罚的辩护。
道德责任的本质
道德责任理论对主体关于某项行为做出赞美或指责的条件给出特定的解释。指责由一系列情感反应组成。当你对某人感到不满或因为某事对其感到愤慨时,你会责备他做错了事;当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时,也会对自己这样做感到自责。当某人因完成某项行动产生负面情绪反应且这类反应恰当或合理时,他就应该为做此事而担责。关于遗忘的归责性存在两种解释理论:(1)追踪解释和(2)归因主义解释。
根据追踪解释理论,只要错误行为可以因果地追溯到主体较早的选择或行动并且主体此前是控制那些选择或行动时,即使行为主体在当时无法控制其错误行为,主体也应在道义上担责。遵循霍利.M.史密斯(Holly M. Smith)(1983:547)的经典术语,我们可以这样说,对出于无知的不当行为的追踪解释涉及两种行为的序列:一种无知的行为和一种随后发生的无意的不当行为。无知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其中无法改善(或主动损害)其认知状况的行为”,并因此他随后完成了无意的不当行为。追踪解释理论说明了当一个人在行动发生之时,即使缺乏某种对道德责任至关重要的控制或知识时,他如何对这项行为负责。在这类情况下,对责任的主张可以通过将主体缺乏控制和知识追溯到其能力未受损时做出的决定上得到证实。按照追踪解释理论,如果我们应对自己的无知或无意担责,则我们也应对出于无知和无意的行为负责。
追踪理论是一种强有力的解释策略,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即使不当行为的主体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以及在行动之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有理由主张应追究他们的道德责任。但是,认为追踪理论能够解释所有应当归责的遗忘案例也是令人怀疑的。显然,在一些不当行为的案例中,即使不当行为无法追溯到构成当下道德责任的既往的行为或疏忽时,行动主体直觉上也应担责。例如,马修·塔尔伯特(Matthew Talbert)认为,“至少有可能一些失忆或无意识的行为主体即使之前并没有作恶但也应该为相应行动担责”(2016:147;转引自Vargas 2005)。
鉴于存在一些有害的遗忘案例,其中在主体无意间做出不当行为之前,没有充分的理由质疑他们记忆的可靠性,因而我们需要寻找不同的道德责任解释。当不当行为无法追溯到无知行为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解释有害遗忘的责任?我们需要抛弃自主性和控制性的条件,并考虑其他替代道德责任意志论解释的可能理论。
归因主义的观点认为,主体因其行为受到恰当地指责或称赞不需要满足控制和意识条件。按照归因主义,主张一个主体因其不当行为而应受到责备所必需的条件只是将这一行为归因于该主体及其对他人的态度(见Sher 2009;Smith 2005)。如果一个行为是主体的情绪反应、自发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那么它就可以归因于该主体。尽管情绪反应和态度是非自愿的,它们也可以使我们洞察到主体的道德人格。有时,这些反应和态度所呈现的情景甚至比主体的自愿行为所呈现的情景更清晰,后者反而可能由于某些策略性原因而掩盖了真实的情感。
根据归因主义,如果记忆消逝表现了行动主体对他人的态度,那它就应受到归责。例如,如果行动主体既不承认自己的过错,且在得知自己的记忆消逝后仍未表现出歉意,则该行为就可以反映出主体对他人的态度。由于主体没有感受到道歉的必要性,他们就会无视其行为影响他人的方式。
毫无疑问,在上述案例中,归因主义的解释策略是有道理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有害的遗忘也会使主体对他人的态度毫无意义。为什么我们必须假设不当行为总是反映主体的道德品格呢?令人担忧的是,归因主义对遗忘的归责性的解释可能会使我们仅仅为了能够归咎于主体所做的不当行为而误解了他们的道德品格。对此,我提出了一种综合立场,即某些有害遗忘适用追踪理论进行解释,而另一些有害遗忘则适用归因主义进行解释。
记忆和遗忘的道德责任
尽管许多哲学家已经对记忆和遗忘的责任和义务有过著书立说(Blustein,2008;Margalit,2002),但是并没有人试图去表述一种普遍性规则。该普遍性规则应能明确,我们应该去做到和避免哪些与道德相关的记忆行为,以及如何使人们对此类记忆行为负责(Reiheld 2018)。
表面上看来,记住或遗忘,无论是直接造成伤害还是通过不良的道德决策间接造成伤害,都应该受到指责。总的来说,(无论是否有外部工具的协助)我们应该记住那些对他人而言可能会因我们的遗忘而受到伤害的事件和时刻;我们应该在决定是否和如何去行动的时候将此牢记于心。上述规则的例外情况是,我们为了伤害他人而故意建构或存储某些虚构的记忆。显然,我们应该记忆准确而非错误。毋庸置疑,如何恰当地判断哪些因素对那些可能受到伤害的人重要以及哪些事情应该受到认真对待可能会引起争议。
有时,问题出在忘记了什么而非记住了什么。有意地重述过去的痛苦及抑制可能导致同理心的证据,将会歪曲过去,从而可能导致有害的决策。因此,我们不应该以耿耿于怀的方式来重述过去的伤痛,而应该建构更加平和、伤害较轻的记忆。这个规则的困难在于,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不应该始终怀恨在心,同时也不应该“宽恕和忘却”(Card 2004)。痛苦的回忆也可能帮助我们学会很多。
人们能够从过去的不当行为中学习,重要的是要记住它们。忘记自己的过错会导致道德上的自大(对道德价值的错误表征),并且无法减轻过去的不当行为带来的后果。因此,重要的是人们要记住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以免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而且,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记忆力衰退将会导致在进行道德上令人满意的记忆行为时遇到严重困难,那么应该要避免将自己置于可能会引发危害的境地,或者采取外在的措施来弥补自己的记忆力衰退。
集体记忆与集体遗忘的伦理学
集体记忆的概念是由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在20世纪初提出的。哈布瓦赫(1950)声称,个体记忆的存在依赖于社会群体,甚至在独自回忆的情况下,人们也是从社会的视角或出于社会目的进行回想。在“集体记忆”的标题下存在着多种现象的聚合。这些现象的特征涵盖了从集合性记忆到集体性记忆的连续过程(Olick 1999)。集合性记忆是群体成员个体记忆的聚合或共享。相比而言,集体性记忆具有群体、文化或社会的属性,它们不能还原为群体成员的个体记忆。一个群体内即使没有成员具有相应的个体记忆,也可以集体地记住某些内容。
尽管关于集体记忆伦理学的文献日益增多,但人们对于个体行动者在集体记忆形成中道德角色的普遍化规则仍一无所知。这样的规则是什么样的呢?集体记忆表明一个社会的重要关切,因此,关于要记住什么以及如何记住的集体决策必须要明确注意,须在减轻旧的危害和避免新的危害的前提下进行。在建构集体记忆时,我们应努力包纳那些可能因记忆不完整而遭受伤害的人,他们理应被视为集体中的合法成员;并应当注意,我们的建构不会造成选择性的大众失忆。最后,是两个重要的限制条件:我们不应该参与形成或维持集体怨恨的集体记忆机制;此外,当集体中的其他人试图使用集体记忆机制造成伤害时,你应该尽力阻止他们。
记忆修改的伦理学
许多人都希望能拥有更美好的记忆。有些人希望停止或减少记忆的丢失,有些人则希望他们能消除某些痛苦的记忆。除了“低技术” (睡眠、运动、心理治疗等)可以改善记忆或减少痛苦记忆之外,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承诺能以更精准的方式操控记忆。众所周知,利他林和莫达非尼等兴奋剂可强化记忆巩固。深度脑刺激也可以实现记忆增强。同时,东莨菪碱、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激酶抑制剂等药物已被发现会阻碍记忆巩固(Spiers and Bendor 2014)。最后,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新记忆和错误记忆都是可以被诱发的。(Loftus 1997)。
记忆修改技术引发了许多的伦理问题(Liao 2016和2017)。记忆修改技术可能会通过拒绝接近某些重要的真相而导致对自身的伤害,使我们失去真正的自我,影响我们的道德反应,减少我们的自我知识,阻止我们履行对自己和他人的义务,增加并不曾存在的道德责任。如果只有富人可以使用记忆修改技术,则富人会比穷人享有更多的记忆增强,这样会进一步加剧富人和穷人生活质量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增强了富人现有的优势。
忘记对与错之间的区别
根据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 Ryle,1958,cf. McGrath 2015)的观点,虽然非道德知识至少在原则上会由于遗忘而丢失,但也有人坦言这是荒谬的:“我以前知道对与错两者之间的区别,但我已经忘记了。”然而,为什么这样的言语行为是荒谬的呢?赖尔(Ryle)的困惑引起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免责道德上的无知可以得到辩解吗?对非道德事实的无知(事实上的无知)显然可以免责。如果你不知道你的邻居参与了非法活动,即使你未通知当局可能也会被谅解(即,取决于你在事实方面的无知是否需要担责)。道德上的无知也是如此吗?
关于这一问题普遍的看法是,免责有关对与错的无知是可以得到辩解的(Rosen 2002和2004;Zimmerman 2008)。而批评者则认为,道德无知不能成为一个充分的辩解理由,因为它本身是要归责的(Guerrero 2007;Harman 2011)。我认为,当前有关道德无知的归责性的争论往往缺乏对人们忘记对与错之间区别的过程的恰当理解。当认真考虑人们忘记正确的道德理论或获得歪曲的道德理论的过程时,很明显,当前关于道德无知的争论预设了错误的前提,即辩解理由能为免责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找到辩解的理由就意味着免责。然而,辩解理由并不是本质上有无的,而是分程度的:它们可以是较弱的或是较强的,可以或多或少减轻责任(Sliwa 2020)。我将深入探讨辩解理由的强度,减轻责任以及辩解理由、遗忘和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等基本概念。我的基本想法为当前文献中两种不同的立场开辟了原则上的中间道路。道德上的无知或许能成为免责的辩解理由,但并不能成为开脱罪责的理由。
失忆症和对其惩罚的辩护
许多刑事罪犯对他们的犯罪行为都宣称失忆了(Cima等人,2002年,2004年)。这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诧却未充分研究的问题,即如果罪犯真的没有了对犯罪行为的记忆,那么刑事惩罚是否是有问题的。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后果的效用为辩护惩罚的正当性提供了理由。在功利主义的语境中,标准的效用是对罪犯的震慑力、对受害人的赔偿,剥夺罪犯的行为能力,对罪犯的改造和救助。因此,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不管罪犯是否记得自己的罪行,惩罚他们的政策都是可以得到合理辩护的。
如果我们想澄清上述直觉,即惩罚那些不记得自己罪行的人是有问题的,那么与功利主义相比,惩罚主义是一种更好的进路(Birch 2000)。按照惩罚主义,惩罚的目标是使罪犯感到内疚或自责而悔过自新。如果在犯罪行为发生前后,罪犯没有对行为本身及自身心理活动的记忆,那么他们就没有悔改的可能。如果没有悔改的可能,那么就没有惩罚的理由。这类论证存在的一个问题也适用于心理上从不会感到内疚和自责的精神病患者。但是,我们反对惩罚失忆症患者的直觉并不会转移到惩罚精神病患者的案例中。
在我看来,惩罚主义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它仍没有找到失忆症患者为何没有悔改可能的真正原因。惩罚失忆症患者之所以有问题,不仅仅是失忆症患者无法恰当地感到内疚和自责,而是他们无法充分理解这种痛苦背后的原因。对自己痛苦原因的不理解是一种超越原始痛苦的更大伤害。促使人们认为惩罚失忆症患者是有问题的直觉是这样一种信念,即立法机构不应将不理解的痛苦强加给罪犯。至此,结束我关于记忆和遗忘伦理学六个问题的讨论
注:原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科学与人文版面,2020年8月25日(总第1996期)6版
作者:斯温·贝内克
来源:微信公众号——数忆苑
编辑:邱亚婷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0-10-28 00:23
【案例】
数据科技带来记忆哲学新发展
从古希腊时期算起,记忆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早已开始,在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洛克、休谟、柏格森、斯蒂格勒等哲学家那里,都呈现出对记忆的关注。不过,记忆哲学作为一个具有自身独立研究论域的学科则肇始于21世纪。比如,贝内克(Sven Bernecker)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出版了《记忆的形而上学》和《记忆:哲学研究》两部著作;2017年,罗德里奇出版社(Routledge Press)出版了《罗德里奇记忆哲学手册》等。但无论如何,关于记忆的界定、记忆的本质、记忆的形而上学、记忆与心灵、记忆与真、记忆与伦理道德等,一直是对记忆进行哲学剖析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这些领域也构成了记忆哲学的研究框架。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多义的记忆——为保罗·德曼而作》一书中写道:“技术始终寄生于真正的谟涅摩辛涅,九缪斯之母和灵感之活泉。”在这里,德里达道出了古希腊的记忆女神——谟涅摩辛涅(Mnemosyne)与技术之间的某种关联。事实上,回顾胡塞尔、利科等人关于记忆的研究,不难发现科学技术的影子。近年来,神经科学、心理学、生物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在对记忆运作机制进行解码的同时,一方面为记忆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又使得记忆哲学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数据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数据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基质,“数据主义”“万物皆数”“数据永生”等凸显数据科技强大效力的词汇悄然而至,延展记忆、外部记忆、记忆工业化、第三记忆等与记忆相关的词汇也逐渐进入哲学领域。那么,在新的数据科技背景下,记忆哲学问题是否有了新的动态?这里对此进行进一步探究。
数据:记忆的寓居
托夫勒(Alvin Toffler)曾将记忆分为从属于个人的与社会共有的两种。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下,社会记忆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为人类记忆注入了生命”。并且,相对于“第二次浪潮文明在扩充社会记忆的同时也冻结了记忆”,“第三次浪潮”则能让社会记忆起死回生,并“因计算机技术而变得既丰富又有活力”。除大脑外,记忆的存在场域还包括固化的载体。在托夫勒的理论体系中,“第三次浪潮”实现了对固化载体的激活。易言之,如果说神话、文字、图片、档案馆、报纸等载体形式将记忆进行了静态留存,即记忆以静态的形式寄居其中,那么,“第三次浪潮”使记忆的留存形态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当前,数据科学与技术具有的功能与产生的影响,比20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技术更强大、更广泛、更深远。就记忆而言,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用“记忆的工业化”,即“滞留有限性的工业综合”,形象地展现了技术对记忆的影响。数据科学与技术不仅能够以数据存储的形式将记忆进行留存,还能够开启一种真正的自动记忆行为。此时,无论人类是否开启自身的主动记忆,对人类的记忆已经可以开始。此时,记忆与记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等同的,比如微软公司的 “我的数字生活”(MyLifeBits)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此外,数据科学与技术不仅可以记录人类的一切,还可以构建数据自然界。这种数据自然界与人类传统的生存空间一样,也可以是记忆的存在场所。例如,当我们打开电脑、手机时,与打开自己的日记本一样,满屏的记忆会随之涌现。电脑、手机与日记本都是记忆的载体,都是记忆的外化。但是,电脑、手机等与日记本又存在一些重要差异。数据的智能化、网络化、云端存储等特点,可以推进记忆的全面化与永久化,并可以形成一种新兴的“数据化生存方式”与“睹物思人模式”。可视化领域专家费尔顿(Nicholas Felton)从2000年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数据,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报告。费尔顿在他父亲去世时,借助数据科学与技术展示出父亲的一生,以此表达对父亲的纪念。可见,数据已成为记忆存在的一个场域。
不过,数据作为记忆存在的一个场域,并非仅为记忆外化或记忆延伸。数据自身的创构性,使其可以营造记忆寓居之场,并将记忆裹挟在数据之中。进一步说,数据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将使数据对人类记忆的外化走向人类记忆的内化。事实上,这种内化构成了对记忆的本体论冲击。这种冲击既包括记忆的构成形态,也包括记忆的构成场域。所谓构成形态,是指数据是记忆构成的一种样式。所谓构成场域,是指数据自然界。与此同时,与这种本体论冲击相伴而至的是数据的真实性与记忆的真实性问题。
数据之真与记忆之真
记忆之真是记忆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记忆的建构性是对记忆之真进行哲学考察的一个重要维度。还有学者从理论层面论述“记忆的建构性和活力性是未来记忆增强的哲学根据”。但是,对记忆建构性的阐述并不意味着要消解记忆之真。事实上,恰恰相反,这凸显了记忆之真研究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关于记忆之真的哲学考察,包括记忆内容的真实性、记忆行为的真实性、记忆过程的真实性等。比如,对“我记得我昨天看到小明摘玫瑰花”真值的探讨,至少需要对“我昨天看到”和“小明摘玫瑰花”这两个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追问,因为“我记得”是个极其带有主观意向性的阐述,而“我昨天看到”和“小明摘玫瑰花”的客观确证是确保“我记得”的有效性的必要环节。如果能提供“我昨天看到”和“小明摘玫瑰花”的有力证明,则将大大推进关于“我记得我昨天看到小明摘玫瑰花”真值的探讨。而可以完美记录一切并毫无遗漏地保留一切的数据科学与技术(如摄像头),则恰恰具有为上述两个阐述提供这种证明的能力。在这里,记忆之真与数据之真关联在一起。
柏格森在《材料与记忆》一书中提到的“第一记忆”,则是“以‘记忆—形象’的形式记录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时间发生的全部事件;它不忽略任何细节;它保留着每件事实、每个姿态的时间和地点”。但这仍非记忆的全部。退一步讲,假如记录式的“第一记忆”就是记忆的全部,那么数据之真是否就等同于记忆之真?再退一步说,若数据之真可以等同于记忆之真,则意味着数据还原论的正确性。此时,我们必须面对两个问题,一是还原论的正确性问题,二是此处的记忆之真是指向“谁”的记忆之真。
在记忆哲学领域,关于记忆之真的破解有档案论、建构论、施乐模型等。其中,档案论从事实之真的维度、建构论从意义之真的维度、施乐模型以“施乐复印机”为隐喻从事实可靠性的维度,分别阐述了记忆的真实性问题。当下,数据科学与技术可以具有档案论层面的真,而数据智能化又可以对基于档案存储意义上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形成新的数据集。因此,在新的数据科技背景下,数据之真与记忆之真的关联需要分层级进行阐述。也正是在数据之真与记忆之真的关联中,带出了记忆伦理的数据之维。
记忆伦理的数据之维
斯蒂格勒在《技术与时间》的三部曲中,解码了技术与记忆的深度关联,并认为在“谁”与“什么”的关系中,生物—人类学的力量和技术的力量在较量。记忆同样也处于这两种力量的较量之中。因此,在对记忆伦理的探讨中,技术之维不可或缺。特别是随着“记忆的工业化”的开启,记忆伦理中的技术之维更为突出。
随着数据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思维模式等都在进行着深度的数据化。关于数据与记忆伦理问题,也被学界日益关注。这种关注在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基于数据的记忆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基于新技术背景,探讨由数据而形成的新兴记忆所涉及的相关伦理问题。比如,斯蒂格勒认为,由模拟和数字技术所带来的记忆的工业化,使删除、遗忘、选择、风险等都别具新意;凯利(Liadh Kelly)和贝尔(Gordon Bell)等学者认为,需要一份全新的规则来明确数据的保存及隐私界定,来应对人类数字记忆中的数据收集所涉及的个人隐私等伦理问题;道宾斯(Chelsea Dobbins)等学者提出,应当对与数字记忆相伴随的人类副本(counterpart)进行伦理问题解析等。
二是大数据背景下的记忆伦理分析。比如,布卢斯坦(Jeffrey Blustein)将数据库视为记忆责任存在的一个新场所;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葛赫兹(Alessia Ghezzi)等学者建议将数据的遗忘与删除融入记忆伦理之中,并建立用于决定数据存留与否的价值判据;霍斯金斯(Andrew Hoskins)等学者提出构建一种适用于人类记忆数据化的新伦理。
三是基于数据伦理的视角探讨被深度数据化的记忆对现有伦理观念的挑战。比如,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基于智能陪伴作为“记忆管家”对人类记忆的影响,指出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由、隐私、责任的主体与客体等。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我们可以发现:记忆伦理中数据之维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寓居于数据中的记忆,可以是基于数据的记忆,也可以是独立的数据记忆。因此,记忆伦理的问题可以是基于数据的记忆问题,也可以是一种新伦理。这需要调整关于记忆伦理问题的研究视域,将其转换为以数据作为记忆的存在场域与数据对记忆的塑形为切入点,以此进入对记忆伦理问题的考察之中。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记忆的伦理问题及治理研究”(19BZX04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原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闫宏秀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44_4XASNTT4zkHJQYu6g 编辑:刘佳莹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1-2-5 00:07
【案例】
编辑:刘佳莹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1-6-10 11:53
【案例】
复旦杀人老师怎么没学会与黑暗和解?
警方虽然没说是哪个大学,但根据这个地址就可以轻松推断出,就是复旦大学。一个复旦的老师,把数学系的党委书记杀了,这事震惊了所有人。
上图就是视频截图,看着这位姜老师是一个文弱书生,是什么原因,才会促使他走上这条不归路?
后来,在警方的询问视频中,这位姜老师交代了杀人原因,他说他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委书记的陷害,在单位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
随后在网络上发现更多的信息,有人说杀人的老师是复旦大学第一届校长奖得主,SCI高级论文都发了好几篇,可谓是难得的人才了,在专业领域影响力很强,而且他还曾拒绝了美国统计机构的工作来报效祖国。
但因为得罪了系主任,也就是现在的党委书记,六年来不但没有升职,现在还要被辞退。
在这里需要说一下大学里的“非升即走”的制度,这是指大学对招进来的老师,只签6年的临时工合同。如果到期学校觉得无法胜任,那么就要无条件解聘。
也就是说这些青年教师的去留,就掌握在学校领导手中。
一般来说高校老师就是比专业能力,谁发的论文多就应该留下。可是在实际操作中,高校的青年老师也陷入了极大的内卷中。
这么多老师去争那么几个编制,除了要加班加点多发论文外,还要看青年老师有没有背景,愿不愿意送礼,愿不愿陪睡····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位有实力的老师没有成功卷进编制,反遭解聘,一怒之下才痛下杀手。
这位老师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
他应该抽空去听一下复旦同事陈果老师的课,特别是陈果老师那句:要学会与黑暗和解,当你与黑暗和解的时候,黑暗已经不那么黑了。
你看看陈果老师就懂得与与黑暗和解,还成了2017年上海和全国的最美思想政治老师,而且她还是1981年的,也才40岁,和这位39岁的姜老师可以说是同龄人。
一个混得风生水起,一个走进一条死路。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就是陈果所说的与黑暗和解吧!
如果这位姜老师认真学习了陈果在复旦的精品课程,学会与黑暗和解,当遭遇别人陷害,要学会与陷害和解;当遭遇不公待遇,要学会与不公和解;当遭遇中年失业,也要学会与失业和解,大不了学年轻人躺平嘛!
这样你起码还能苟全性命于盛世,不至于现在身陷囹圄。
也许是姜老师书读多了磨硬了他的膝盖,他没有与黑暗和解,而是冲冠一怒,拔刀相向。
最近新闻里出现很多凶杀案,有很多是报复社会的,还好这位姜老师明白冤有头债有主,没有对无辜者下手。
当然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杀人者也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近日发生很多关于高校的事,另一件事更是让人震惊。
希望我们的高校能回归教育、回归学术······
来源:新古诗2
编辑:何晓琴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1-6-17 16:46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1-6-17 16:56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1-6-18 22:34
【案例】
追溯记忆留下的印痕,就能编辑记忆了吗?
关键句/ KEYPOINTS
○ 科学家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在细胞集合的水平找到了记忆印记的因果证据:通过杀死杏仁核内一组特定的细胞,他们成功抹去了小鼠脑海中特定的记忆,由此证实了记忆印记细胞确实是大脑中对过往经验表征留下的物理痕迹。
○ 现如今,研究人员正在探索通过调节记忆印记细胞重新编辑记忆,他们使用光遗传学技术来刺激小鼠的记忆印记细胞,为它们“植入”人工记忆。
○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成熟的调节记忆印记技术或许能在未来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福音。
在上个世纪初,德国演化生物学家里夏德·西蒙(Richard Semon)提出了记忆印记(engram)的概念。他认为人们的特定经历能够激活特定群体的大脑细胞,使它们产生持续性的化学/物理改变。
在里夏德默默无闻的一生中,记忆印记的概念在科学界不为人知。而即使记忆印记在他去世后成为了心理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无数科学家也只是在找寻记忆印记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我们终于能“看见”记忆的足迹。通过操纵记忆印记,神经科学家们还初步实现了记忆的植入与擦除。
记忆印记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便在《论灵魂》(De Anima)中写道,人们的经历能留下痕迹,就像“人们用图章戒指(在蜡油中)盖印一样[1]。”是否真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们的感受所形成的记忆会在大脑中留下物理痕迹呢?
首个提出记忆印记的是德国演化生物学家里夏德·西蒙。在他的《记忆》(Mneme)一书中[2],西蒙将记忆印记定义为“一种由刺激带来的持续的、不可逆的潜在改变。”他认为,外界刺激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持续性的改变,因此,系统才能保持记忆,对某个在久远过去经历的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西蒙的洞见远超前于他的时代,这或许也是他一生默默无闻的原因。尽管他的理论成功预测了一个世纪后的发现,西蒙明智地放弃了寻找记忆印记的任务。他认为:“以我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而言,将这样一个问题推至分子领域,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因此,我放弃这项任务[3]。”
许多年后,神经心理学家卡尔·拉什利(Karl Lashley)通过系统性实验探索了哺乳动物大脑中的记忆印记细胞。在他的经典实验中,拉什利训练小鼠在迷宫中进行数日的学习,记住能找到奖赏的路线。随后,他移除小鼠的部分大脑皮层,再次测试小鼠是否还能记住此前学到的路线。通过数次实验,拉什利发现,尽管移除皮层的大小与小鼠再次测试的成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他还是无法精确找到对小鼠记忆造成决定性影响的皮层位置[4]。在寻找记忆印记的道路上,命运没有垂怜这位神经学家。经过长达30年无果的寻找后,拉什利放弃了这个研究方向。
与拉什利相比,他的学生或许更加靠近记忆印记的本质。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于1949年提出了赫布定律,认为经常同时放电的神经元会互相联合,形成细胞群。这种称为可塑性(plasticity)的现象兼顾了记忆所需的稳固性(stability,即记忆不能在形成后随意变动)和灵活性(flexibility,即在特殊情况下,记忆也需要允许改变)。但这种“经常同时放电,其间连结增强”的神经模式在后来的30年间都未能被验证,其潜在机制也因此不为人知。
1973年,蒂莫西·布利斯(Timothy Bliss)和泰耶·洛莫(Terje Lømo)发表了历史上第一篇有关长时程增强作用(LTP)的论文。布利斯与洛莫将电极插入至兔子的海马体中,利用高频刺激,试图模拟赫布提出的神经模式。在对突触前神经元进行高频刺激后,他们惊喜地发现,突触后神经元对突触前神经元发送的信号有了更大的回应,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有效了。LTP的发现表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受它们的活动规律调控。这样的细胞机制既满足了稳固性,也满足了灵活性,因此至今仍受到记忆领域的广泛关注。而记忆印记的相关研究,也将在几十年后从中脱壳而出。
图中发出绿色荧光的细胞表明,它们是在小鼠的大脑存储恐怖记忆时激活的。
—Stephanie Grella and the Ramirez Group at Boston University
寻找记忆印记细胞
在一个世纪以前,西蒙将找寻记忆印记细胞的任务评价为“成功希望渺茫的重任”。但在近几年,新技术的出现却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2007年,梅福德实验室(Mayford Laboratory)率先在转基因小鼠的大脑中找到了证据[5]。这些转基因小鼠的神经元激活时,能产生一种荧光蛋白。通过检测这些荧光蛋白,研究者能够定位这些激活过的神经元。实验中,研究者在播放无害的声音刺激(条件刺激)同时对小鼠足部施加轻微电击(非条件刺激),经过数次重复训练后,小鼠习得条件反射,在听到无害声音刺激后也会因恐惧而产生僵硬反应。该团队经过对比发现,训练中的小鼠与三天后再次听见声音刺激时的小鼠,大脑中激活的神经元具有重复性。随后的一系列研究也支持了这个结论。
但是,要想证明记忆印记细胞确实是大脑中对过往经验表征留下的物理痕迹,我们还需要更加切实的证据。尽管由于缺乏精确的细胞定位技术,拉什利在长达三十年的研究中没能找到实证,但他的思路为后人带来了启发——如果记忆印记细胞中确实编码了记忆,那么抑制记忆印记细胞的活动,个体的记忆表现也应当受到影响。
非印记细胞旁的印记细胞(用红色荧光标记)。
—ADAPTED FROM T. J. RYAN ET AL., SCIENCE 348, 1007 (2015).
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希娜·A.乔斯林(Sheena A. Josselyn)曾通过调节小鼠大脑神经元显著改变了小鼠长时记忆的表现。她认为自己可能无意间完成了拉什利的任务,而其后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她终于得出了记忆印记细胞存在的证明。2009年,乔斯林的研究团队首次在细胞集合的水平找到了记忆印记的因果证据:通过杀死杏仁核内一组特定的细胞,他们成功抹去了小鼠脑海中特定的记忆[6]。
此前研究中,乔斯林证明了,在小鼠外侧杏仁核(lateral amygdala)中CREB蛋白水平过高的神经元可能与惊恐记忆有关。而在新实验中,他们训练小鼠对声音刺激习得惊恐反应,随后,他们使用一种能够精确定位过度表达CREB蛋白神经元(即记忆印记细胞)的病毒,将小鼠杏仁核中这部分神经元杀死。乔斯林发现,失去了记忆印记细胞的小鼠也随之失去了对惊恐经历的记忆。
乔斯林的成功掀起了一阵记忆研究的热潮,研究者们纷纷应用起这些能够精确操控记忆印记细胞的工具。如果说人工抹去特定的记忆为记忆印记的存在给出了更加切实的证据,随后的一系列研究为我们展示了,记忆印记细胞的发现为科学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
通过调节记忆印记细胞改变记忆?
在2012年,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利根川进(Susumu Tonegawa)实验室的研究者们通过光遗传学技术首次证明了,照射特定神经元能够激活相应的记忆活动。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们还篡改了小鼠的记忆联结,给它们植入了新的记忆。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海马齿状回的冠状切片,在光遗传技术的结合下,情境性恐惧记忆下的记忆印迹细胞(绿色)被光敏蛋白ChR2标记。
—Dheeraj Roy
在这项研究中[7],研究者们针对的是小鼠大脑中另一与记忆相关的脑区:海马体。通过光遗传学技术,研究者们培养出了能够转录光敏感通道蛋白的转基因小鼠,其后对转基因小鼠施加轻微电击,小鼠因电击产生惊恐情绪,作出僵直反应。这种刺激使转基因小鼠大脑内与恐惧相关的神经元表达光敏离子通道。随后,研究者只需通过蓝光照射小鼠的海马,就能激活这些编码光敏蛋白的神经元,使它们回忆起惊恐的记忆。即便在没有经历过电击的新环境中,照射蓝光也能使小鼠感到恐惧,产生僵直反应。
在随后的另一项发表于《科学》的研究中[8],研究者们通过刺激小鼠的记忆印记细胞,为它们“植入”了人工记忆。研究小鼠首先被放置于A笼中。在小鼠探寻笼子时,研究者们记录下了小鼠大脑中激活的神经元。随后,研究者将小鼠转移至B笼并给其施与电刺激,小鼠因此表现出了恐惧反应。与此同时,研究者还激活小鼠在探索A笼时激活的神经元。激活这些记忆印记细胞,让小鼠误以为自己在笼A中遭受了点击,因此在回到安全的A笼后,小鼠仍旧表现出了恐惧反应,即便此时并没有遭到电击。
自西蒙提出记忆印迹的概念以来,技术的革新持续推动着研究者们对记忆的探索。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渐将目光从啮齿动物转向了人类。通过精密的大脑成像以及数据分析技术,研究者们在人类大脑中找到了与记忆相关的神经表征[9]。未来,通过调节记忆印记,科学家们或许能够帮助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阿尔茨海默病(AD)困扰的患者。就如乔斯林所说:“我们正处于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有了新技术,我们有望为过去的问题提供新的答案[10]。”
参考文献
[1] 苗力田(译) (1992). 亚里士多德(第三卷) (p. 135).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Semon, R. W. (1921). The mneme. G. Allen & Unwin Limited.
[3] Semon, R. W., Duffy, B., & Lee, V. (2018). Revival: Mnemic Psychology (1923). Routledge.
[4] Lashley, K. S. (1950). In search of the engram. In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in animal behavior. (Society's Symposium IV.) (p. 454–482). Academic Press.
[5] Reijmers, L. G., Perkins, B. L., Matsuo, N., & Mayford, M. (2007). Localization of a Stable Neural Correlate of Associative Memory. Science, 317(5842), 1230–1233. doi:10.1126/science.1143839
[6] Han, J. H., Kushner, S. A., Yiu, A. P., Hsiang, H. L. L., Buch, T., Waisman, A., ... & Josselyn, S. A. (2009). Selective erasure of a fear memory. Science, 323(5920), 1492-1496.
[7] Liu, X., Ramirez, S., Pang, P. T., Puryear, C. B., Govindarajan, A., Deisseroth, K., & Tonegawa, S. (2012). Optogenetic stimulation of a hippocampal engram activates fear memory recall. Nature. doi:10.1038/nature11028
[8] Ramirez, S., Liu, X., Lin, P. A., Suh, J., Pignatelli, M., Redondo, R. L., ... & Tonegawa, S. (2013). Creating a false memory in the hippocampus. Science, 341(6144), 387-391.
[9] Chen, J., Leong, Y. C., Honey, C. J., Yong, C. H., Norman, K. A., & Hasson, U. (2017). Shared memories reveal shared structure in neural activity across individuals. Nature neuroscience, 20(1), 115-125.
Josselyn, S. A., Köhler, S., & Frankland, P. W. (2017). Heroes of the engram.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7(18), 4647-4657.
Marco, A., Meharena, H. S., Dileep, V., Raju, R. M., Davila-Velderrain, J., Zhang, A. L., ... & Tsai, L. H. (2020). Mapping the epi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interplay during memory formation and recall in the hippocampal engram ensemble. Nature Neuroscience, 23(12), 1606-1617.
McCormick, D. A., & Thompson, R. F. (1984). Cerebellum: essential involvement in the classically conditioned eyelid response. Science, 223(4633), 296-299.
Suzuki, A., Josselyn, S. A., Frankland, P. W., Masushige, S., Silva, A. J., & Kida, S. (2004). Memory reconsolidation and extinction have distinct temporal and biochemical signature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4(20), 4787-4795.
Josselyn, S. A., Köhler, S., & Frankland, P. W. (2015). Finding the engram.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6(9), 521–534. doi:10.1038/nrn4000
作者:阿莫東森,山鸡 | 封面:Jordan Moss
编辑:Jiahui,EY | 排版:光影
原文转载自nextquestion:
https://mp.weixin.qq.com/s/DcTwntTJzDF7BwnCKcX9vw
来源:神经现实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dNAJmm6ZNa7hYmemp8MQA
编辑:马皖雪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1-7-24 16:42
【案例】
编辑:马皖雪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1-10-10 19:26
【案例】
为何人类没有婴儿时期的记忆?
你和多年相识的好友共进午餐。你们一起开过派对,庆祝生日,去公园玩耍并且一起吃过冰淇淋。你们甚至还曾一起去度假。他们在你身上花了好多钱,但问题是你完全想不起这段记忆了。
从生命中最戏剧性的一刻,你出生那天,到蹒跚学步,呀呀学语,吃第一口饭,第一次上幼儿园,这些人生初期的经历我们大多数人已经完全想不起了。即便在我们已经有了记忆之后,我们仍然难以回忆起这些早期的人生片段,直至童年记忆才逐渐清晰。其中原因在哪里呢?
我们生命中的这段记忆空白令家长感到沮丧,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几十年来都百思不得其解。这对于心理治疗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始终是一个困扰,在100年前他创造了「婴儿失忆」(infant amnesia)这个短语。
探索这段记忆空白引发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你最早的记忆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还是编造出来的?我们能够记起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事情么?你最终可以找回这些失踪的记忆么?
从另一方面来说,该困惑的部分原因在于婴儿能够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每秒钟可形成700个新的神经连接,语言能力之强大足以使那些精通数国语言的学者艳羡和相形见绌。最新的研究表明,他们甚至在母亲分娩之前就开始了大脑的训练。
但即便是成年人,若不刻意训练记忆,回忆也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因此,一种解释认为婴儿健忘症仅仅是我们一生当中忘记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情这一自然过程的一个结果。
婴儿就像海绵,以惊人的速度吸收信息,但他们尚不能形成对事件清晰的记忆。
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实验,来验证人类记忆的极限。为确保试验阶段他的大脑上一片空白,他发明了所谓的「无意义音节」——一些随机组成的字母例如「kag」或「slan」——并开始尝试记住成百上千个这样的字母。
通过他的遗忘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对于所学东西的记忆下降程度之快,令人尴尬:在一小时之内我们能够忘掉所学东西大概一半。到30天时,我们只能记住大约2%-3%左右。
最重要的是,艾宾浩斯发现,我们遗忘的轨迹是完全可以预测的。要了解婴儿的记忆是否不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比较图表。198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算术法发现我们对于从出生到六七岁的记忆所记得的比想象中的要少得多。很明显这其中有很大的不同。
有趣的是,每个人的记忆力都各有不同。有些人可以记得2岁以后的事情,而另一些人直到七八岁才有记忆。平均状况显示,大部分人大概能想起3岁半之后的一些片段。更有趣的是不同国家的人记忆水平也有所不同,而记忆开始的时间人与人可相差两年左右。
文化因素的影响
这能够提供给我们有关记忆空白的解释么?为了得到解释,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王琪(Qi Wang,音)收集了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大学生的数百个回忆。普遍的基于国别的印象表明,美国同学的故事普遍更长,更详细,且更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而另一方面中国同学的故事则更加简洁,更基于事实;平均而言,他们比美国同学记忆开始晚六个月。
其他大量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模式。那些细节更加丰富,更注重自我情绪的记忆更容易回忆。有个人利益在内是有帮助的,因为加入自己的视角更容易赋予事件意义。「这就好像头脑中想动物园里有老虎和我在动物园看到老虎,尽管我很害怕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乐趣」之间的区别,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罗宾·菲伍什(Robyn Fivush)说。
当王琪通过询问孩子们的母亲再次进行同样的实验时,这次她发现了同样的模式。换句话说,那些记忆力较弱的孩子,父母们要为此而负责。
王琪的首个记忆是在她的家乡中国重庆和母亲,妹妹一起爬山远足。她当时六岁。而直到她移居到美国,这段记忆从没被别人问起过。「在东方文化中,童年的记忆并不重要。人们常说"你管这个干什么?」她说。
「如果身边的人告诉你这些记忆对你很重要,你就会记住这些事情,」王琪说。
新西兰的毛利人拥有最早的人类记忆,而毛利文化高度重视历史。许多人都能记得他们在两岁半以后发生的事件。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养成自传性记忆(超级记忆力)的能力只能通过训练演讲能力才能获得。
我们的文化也决定着我们谈论记忆力的方式。一些心理学家称,只有当我们掌握了说话的能力,我们才会有记忆力。「语言有助于为记忆力提供一个结构,或组织,成为一个叙事的结构。通过讲述故事,这种经历更有组织,因此也更容易被记住,」菲伍什说。然而,一些心理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对于那些天生的耳聋,并不会手语的儿童在首次记忆的年龄上并无差别。
这样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缺乏早期记忆是因为大脑尚未发育出相应的功能。该解释来源于神经科学史上最有名人物,也就是被称为HM的病人。在经历一次失败的手术后,HM的癫痫并未治好,但其海马体受到了损伤,HM无法回忆起任何新发生的事情。「这是我们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中心。如果没有海马体我就无法想起这段对话,」在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研究记忆和学习能力的杰弗瑞.费根(Jeffrey Fagen)说。
有趣的是,他仍然能够吸收其他信息,就像婴儿一样。当科学家要求他看着镜子画出一个五角星的画时(这比听起来更难),他每一次尝试都有所进步,尽管这样的经历对他来说是完全全新的。
或许,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因此我们无法对一件事情形成丰富的记忆。幼鼠,幼猴和婴儿在生命开始的头几年都会持续向海马增加新的神经元,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都像婴儿一样无法形成长久的记忆——似乎当我们停止增加新的神经元时,我们便突然之间能够形成长久的记忆了。费根表示:「对于婴幼儿而言,海马体的发育还相当不成熟。」
但是,发育不完全的海马体使我们丧失长期记忆的能力,还是这种能力压根没有形成?童年发生的事情往往能够持续在我们成年后影响我们的行为,一些心理学家因此认为,即便我们忘记了一些事情,它们也一定还徘徊在记忆的深处。「这些记忆或许留存在某些无法接触的地方,但是这点很难通过实践证明,」费根说。
我们应该非常谨慎的处理这些记忆,因为这些回忆很有可能是错误的,甚至从未发生过。
在加州尔湾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Elizabeth Loftus)一直致力于研究这个现象。「人们可以接受一些建议并开始想象,最后变成了回忆,」她说。
看上去太过清晰或像电影一样的记忆极有可能是虚构出来的,而不是真实的事。
想象的事件
洛夫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因此知道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当她只有16岁的时候,她妈妈在游泳池里淹死了。几年后,一个亲戚跟她说她发现了这具尸体。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而直到一周后这个亲戚才打来电话说是她搞错了,并不是她本人发现的尸体,而是另有别人。
当然,没有人愿意被别人说自己的记忆力是假的。而要说服那些质疑的声音,洛夫需要掌握确切的证据。早在20世纪80年代,她招募志愿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并亲自把一些记忆植入到这些志愿者脑中。
洛夫精心设计了一个谎言,说他们去商场时走失了,之后得到一位慈祥的老妇人相助并最后团聚的故事。为了使细节更加可信,她还把志愿者的家庭成员也编了进去。「我们基本上对参与者说,我们和你的母亲进行了交谈,你母亲告诉了我们一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近三分之一志愿者相信了这个说法,而其中的一些还绘声绘色的回忆了这个时间」。
事实上,我们往往更容易相信我们的想象中的记忆而不是实际发生的情况。
即使你的记忆是基于真实的事件,他们有可能因事后的回忆而被改变和扭曲,比如成为了通过对话植入的记忆而不是亲历的事件回忆。比如你曾经认为可以通过洗不掉的颜色笔把你的妹妹变成斑马这样有趣的事情,是你在家庭视频里看到的情况。而记忆中你妈妈给你做的美味的第三个生日蛋糕,则是你的哥哥告诉你的。
或许最大的谜团并非我们为何无法回忆起我们的童年,而是我们是否能够完全相信自己的记忆。
来源:没戏说球
编辑:马皖雪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1-10-12 08:26
【案例】
五个让你成为记忆冠军的小技巧
我们经常这样:想着要买三样东西,去到商店之后却只记得两样;上楼之后却忘了上来的原因;看完信息之后转眼忘掉。我们要是能有更好的记忆力就好了。
许多记忆方法都已被尝试并证实过,口诀记忆、联想记忆等记忆术(mnemonic)甚至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科学家又在寻找什么新方法呢?在我们确定最佳方法前还需要进行许多调查,但新的研究能告诉我们哪些未来最常见的记忆技巧呢?
社交隔离会影响记忆,原因何在?
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否有损我们的记忆力
1)向后走
我们将时间与空间想象成非常不同的事物,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即使是在说话时也提到了很多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概念。我们把发生的事情“放诸脑后”、“期望着”周末。这些表达可能因文化各有差异,但在西方世界中,我们大部分人都将未来想象成在我们前方空间伸展的事物,而过去则是在我们身后。
罗汉普顿大学(Universityof Roehampton)的研究人员决定,针对我们心智中对时间与空间的这种联系进行研究,以便增强我们的记忆力。
他们向人们展示一列单词,一套图组或是记录一位女性的手提包被盗过程的分段影像。人们被告知,在节拍器跳动时在房间内向前或向后走10米。人们在记忆影像、单词以及图片后进行测试,向后走的人们在每个测试中都表现出更好的记忆力。
倒着走像是鼓励他们的心智在时间上回到过去,结果则是他们能更加容易地记起事情。
在他们仅仅想象自己倒着走,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做的时候,这种方法甚至也行得通。这份2018年的研究与一些2006年在白鼠身上的有趣研究不谋而合。当白鼠学会在迷宫中找到方向时,被称作“位置细胞”的神经元在每个位置都作了标记。研究人员发现,每当白鼠在迷宫中停顿,神经元就会和每个它们一路上学习过的地点关联起来,并作逆向标记。所以它们心智上的回溯能帮助他们记住正确的路线。
许多增强记忆力的方式都已被尝试、证实,科学也可能已经发现了其它方法(Credit:Getty Images)
如今,新的研究显示,当人类记忆过去的事件时,会反向地在心智上重新构建这件事情的体验。当我们第一次看见一个物体时,我们先注意到它的图案和颜色,然后才想到它是什么。当我们尝试记住一件事物时,使用的则是另一种方法:我们先记住这件物体,然后如果幸运的话,才会记忆它的细节。
2)画画
不如尝试画出你的购物清单而不是简单地写下商品?2018年的一项实验中,一组年轻人和老年人分别记忆一份单词列表,其中有一半被告知为每一个单词画画,而剩下一半的人则被告知在记忆的时候写下单词,稍后测试人们记住了多少个单词。虽然“同位素”等单词很难被画出来,但画画的行为效果好得多,让老年人在回忆单词时能表现得像年轻人一样。画画甚至能够在老年失智症人群中起作用。
当我们画画时,我们不得不考虑更多细节,而这种深层次思考让我们更有可能记住它。抄写单词也略有帮助。你到了超市却把购物清单忘在家里,也比不写清单记得多,就是这个原因。画画则是比书写更进一步。
3)做点运动,但要找对时机
跑步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已经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情了。规律运动对整体记忆的作用不大,但当你需要专门学习一项事物时,一段时间内一次性的努力,至少是有效的。
即使你写了购物清单却把它忘在家里,书写的动作也会让你更有可能记住要买的东西(Credit:Getty Images)
但研究显示,如果我们刚好在正确的时间运动,记忆力可能会更大幅度增强。在学习带有地点的图组后,学习之后四小时再做35分钟间歇训练的人,比学习后直接做间歇运动的人能更好记住图组。
未来,研究人员将会努力找出效益最高的运动时间点,而该时间点可能因需要记忆的事物不同而不同。
4)什么都不做
当外伤性健忘症患者试图记忆15个单词,然后再做其他任务时,10分钟后,他们只记得原来单词的14%。但如果让他们记忆后坐在黑暗的房间里,15分钟内什么也不做,他们能记住49%的单词,效果惊人。
自从赫瑞瓦特大学(HerriotWatt University)杜瓦(Michaela Dewar)的研究发表以来,相同的技巧就被运用到多种研究中。杜瓦发现,一名健康人在学习后稍作休息,甚至能影响他一整个星期后此记忆还剩多少。你可能会想,我们怎么能知道,测试对象有没有狡黠地将在暗房中的10分钟用来重复背诵单词,因此他们才没有忘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杜瓦聪明地让人们去记忆一些难以发音的外文单词,测试人员几乎不可能自己重复这些单词。
这些研究证明了新记忆是多么的脆弱,以至于一段短暂的休息都能决定它们的存留。
跑步等体育运动已被证实能增强记忆(Credit:Getty Images)
5)打个盹
如果向后走、画画、运动甚至是稍作休息听上去都过于麻烦的话,不如试试打个盹?睡眠时,我们会在大脑中重演或者再次激活刚刚学习的事物,人们一直认为睡眠有助于巩固记忆,而睡眠也不一定要在晚上进行。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记忆几组单词时,随后睡了90分钟的人比看了一场电影的人能记住更多单词。
有研究认为,这种技巧在人们习惯午后打盹时效果最好。这让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的麦克德维特(ElizabethMcDevitt)和她的团队思考:有无可能训练人们打盹。所以,四名平时不打盹的人士开始在为期四周中的白天里,尽可能地打盹。
可惜的是,对于这些人来说,打盹并没有促进他们的记忆力。所以,可能需要延长训练期。
也许,有些人需要的只是向后走、画画、跑跑步,或者更简单一点——什么都不做。
来源:BBC
链接:
https://agora0.gitlab.io/news/bbc/2021/10/10/BBC-%E4%BA%94%E4%B8%AA%E8%AE%A9%E4%BD%A0%E6%88%90%E4%B8%BA%E8%AE%B0%E5%BF%86%E5%86%A0%E5%86%9B%E7%9A%84%E5%B0%8F%E6%8A%80%E5%B7%A7.html
编辑:古凤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1-12-19 19:20
【案例】
“专家建议征收呼吸税”?中科院发声!
原标题:“专家建议征收呼吸税”?中科院发声!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专家建议征收呼吸税” 的消息,该消息称:著名专家院士蒋有绪建议每人每月收呼吸税20元。
12月17日,@中科院之声在回复网友类似质疑时,称“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被某些人‘带节奏’。”
在@中科院之声 晒出的相关截图中,网传视频评论量已达7万。
据微信公号“福建辟谣”消息,“著名专家院士蒋有绪建议每人每月收呼吸费20元”消息,早在2008年已在网络上流传。
事件起因是2008年,在广州举行的中国森林城市论坛上,中科院院士蒋有绪发表了《建议开展城市森林功能监测》讲话,部分媒体将发言内容曲解为“征收呼吸税”。
2018年8月28日,该消息被营销号删除时间再次传播。当时,@中科院之声也曾郑重表示:这是部分媒体刻意歪曲事实,对于此类基于部分事实进行改编新闻的行为,应加以分辨。
此外,记者注意到,就在两天前,一位粉丝近百万的大V发布“专家建议征收呼吸税” 的消息,被网友举报为不实消息。
网友:陈年老谣,别再传了!
中国青年报(整理:陈茜)综合福建辟谣、中科院之声、网友评论等。
来源:光明网
编辑:何晓琴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2-1-4 13:11
【案例】
编辑:李佳怿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2-1-4 13:17
【案例】
编辑:李佳怿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2-2-12 12:03
【案例】
老胡“独家消息”怎么秒删了?
昨天(2月8日)下午6时,环球时报原总编胡锡进老师,发布了一篇重磅稿件:
“八孩妈”事件独家信息:桑某某当年因小花梅收过“好处费”。
这篇稿子在老胡公众号和微博双双发出,不久秒删。有手快的朋友,截图如下:
老胡文章透露了一个“核弹级”信息,即徐州第三份通报中所云那位说带小花梅到苏北看病并找个好人嫁了的“桑某某”,角色就是“人贩子”,从中收取了“好处费”。
她是将小花梅“卖”到了徐州。
这就与第三份通报中所说的那份奇葩事实对应上了。
桑某某说小花梅是在车站走丢,也没有告知小花梅家人,就这样家人也不追问、桑某某也不心慌,安然度过了26年——春晚小品也不敢这么编。但如果将其还原为对人口贩卖的遮掩说辞,就一切柳暗花明。
老胡这一说,捅破了窗户纸,将本案向真相推进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
更令人震惊的是,桑某某本人,当年也是被贩卖到苏北的受害者。
这被再度证实了,是一个老虎食人、人变伥鬼的黑恶循环。
熟悉老胡风格的朋友都知道,其行文一向谨慎,对上不对下,没有十足把握,绝不会贸然发出。特别其坐拥2000多万粉丝,一句话差之毫厘,就可能引发山呼海啸的传播后果。
如今,这一篇文章呼啸而出,徐州的三份通报有如呼呼漏风的破窑,就是再来1万个洗地侠,也没办法把它糊得圆满了。特别通报那一句斩钉截铁的“不存在拐卖”,简直将有关部门公信力当成卫生纸,在泥坑里使劲摩擦。
左边是老胡,右边是地方政府通报,两者都代表“权威的声音”,到底信哪个?两者也通常都是“权威的脸面”,到底打哪个?
关键时刻,还是老胡以“大局”为重,删帖了事。
有谁能让老胡删帖?还是老胡自己“大局观”再度觉醒?
依照老胡这么多年闯荡江湖,已经“功成身退”的资历与经验,如果事先料到要删帖,根本不会发文,也绝不会这样书写。而且据老胡自己说,是他从接近该案情的可靠人士处获得消息,这人为什么不告诉其他媒体,偏偏告诉老胡,且以此为独家信息?
要说的是,小花梅案已经引发举国关注,上下势必高度重视,此时掌握这种机密信息,又能传递给老胡的人,位置不会太低。而这种信息,从徐州传递到北京老胡,大概率不只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某种程度上说,老胡的声音,仍然被高度认可的,在于那导向正确与事实之间的精妙平衡术,那官方与坊间舆论的巧妙衔接术,万千媒体人中几乎无出其右。所以你能看到,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通过老胡之口,“过渡”到坊间,完成事实平稳、安全地水落石出的过程。于是也往往能看到,为什么老胡人在北京,却天南地北,各地时事要闻,都能获得那么多“内部”独家信息。
但老胡毕竟是人不是机器,也有人的情感,特别在退休之后,受职务约束少了,放飞自我的时候就多了。这个时候的老胡,给人感觉是,在“大局观”和个人情感、事实之间,向后两者挪移了一丢丢。这一丢丢,是老胡的一小步,但在权威信息发布方面,却可能引发无法预期的蝴蝶效应。
势头不妙,老胡删帖了。
但老胡删帖了,还没有完,在昨晚19时19分许,老胡又在微博火速补救了一篇新文如下:
这一次,“可靠人士提供消息”消失了,文章变成了“老胡个人相信”,桑某某是人贩子。老胡只是对徐州通报中桑某某的说法表达质疑,觉得她的行为像“贩人”。感觉删掉文章后,老胡就失忆了,变成另一个老胡。而那个提前一小时发布“独家信息”的老胡,是坐了时空穿梭飞船后,从未来过来的,当他发现贸然发文对现实发生改变后,就赶紧毁文灭迹,并一拳将这个正打算胡编的老胡打蒙了。
可惜,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老胡没有那么多拳头,将所有看过这篇文章的网友打蒙,也没法顺着网线爬过来,将截屏的手机一个个砸坏。
而且,老胡的“变卦”并未改变舆情路线,老胡依然一口咬定,桑某某是人贩子,这已为后期剧情给出了导向,留下了伏笔。
蝴蝶振翅的效应也已发生。
我注意到,很多网友已经将注意力,放射到上世纪90年代,苏北和其他地区的“人口贩卖”产业上。
有网友已经开始梳理1996年,从云南福贡县到苏北丰县的交通思维导图,试图还原小花梅被卖到徐州的“铁链”前传。
有人翻阅到2001年,小花梅所在的亚谷村,2001年曾破获一起“拐卖妇女”案,其中受害者,正有一名姓桑的女士“桑玉花”;而人贩子中,也有亚谷村一名叫“车言香”的村民。其拐卖手段,正是徐州第三版通报中所说的“说媒”,将女孩“嫁”给江苏大年纪的光棍。
而秦鉴君查询发现,同为苏北,与徐州车距2小时的宿迁市泗阳县,2000年还曾破获一起特大人口贩卖案。有一个名为姜集村的村子,外号“苏北人口批发市场”,全村100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开商店一户教师,家家都有人当“人贩子”。其涉案犯罪嫌疑人多达210名,吸引云贵川三省的人贩子,主动“送货上门”,还有大量二道、三道贩子上门倒卖,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该案破获后,姜集村人贩子大量被抓,村里几乎变成只有老人和小孩的“空巢”。
这样的黑恶,显然不止“姜集村”一村。多名苏北新媒体人站出来回顾,幼年时看到和听说的人口贩卖现象,甚至有人记得90年代初村子墙上刷过标语“只要云南在,不怕没后代”;1989年5月出版的纪实文学《古老的罪恶》一夜爆火,文中指出从1986年以来,从全国各地被人贩子卖到徐州的妇女,就有48100名……
除过部分过于激烈的文字,大部分质疑与怒批,并未删文。
在此背景下,再回顾被铁链栓脖的小花梅,回顾她那被通报讳莫如深的年纪、她失去的牙齿、残缺疑似被剪掉一部分的舌头,回顾她在“疯癫”状态下的指控“这一窝都不是东西,全家都是强奸犯”——
真相不会太远了。
纸,终究是捂不住火的。
小花梅精神分裂了,那把人不当做人的暗黑岁月,有待舆论关照进一步廓清;
徐州某些调查人员也精神分裂了,在“正确”与“真相”的撕扯之下,他们的诳语甚至被胡编打脸;
现在,偶尔真性情的胡编也分裂了——
我更倾向于相信,他的分裂,是故意卖个破绽。
这是一个老媒体人或者一部分人,在规则下的故意卖傻,在正确与人心间的偶尔“发昏”。
他的反常删文,客观上反激发人们更多的聚焦与关注。
且引用老胡新文下一位理中客的高赞回复:
我有朋友在徐州,徐州也不差,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黑暗的地方没有被阳光照到。这样的黑暗有很多,社会进步的过程是一个个黑暗的消灭和出现的曲线上升。
没错,但再光明的曲线上升,也终须以对黑恶的消灭为前提。
信号已经明确。
是到了“持斧人”登场的时刻了!
来源:秦鉴君 秦鉴(公众号)
编辑:马皖雪
-
0005.jpg
(374.17 KB, 下载次数: 54)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2-2-19 14:42
【案例】
微博:非必要禁止翻旧账?言而无信有理了?
2月19日,@微博管理员发布了不友善讨论氛围专项治理系列公告:
微博称,如果是故意引用、截取当事人在过去发表的言论,与当下特定事件相关联,刻意夸大矛盾点,以此攻击他人,或者博人眼球、赚取流量,这就是我们说的炒作过时言论。
微博表示,对此类行为,站方将按照社区公约予以及时处置,对违规账号,社区将根据公约规则视情节严重,给予警告、扣除信用分、禁言、禁评、扣除广告共享收益等处罚。
我们理解,尽管这些言论是白纸黑字,已经发生的事实,但不允许公众拿出来打脸持此言论者?
换句话说,中国五千年文明中的“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变成了“非必要禁止翻旧账”,说过的话可以不负责。你要是非拿我过去说的话和今天对比,就是可以放大歪曲搏眼球?
对此,当代君不敢苟同。
以徐州四次通报为例,四次通报前后矛盾,漏洞百出,遭到广大公众的极大质疑,那么,是否可以因为是“过时言论”而被免予追究呢?公众如果翻出前四次过时通报的话,是否就不符合微博的新规定了呢?
一诺千金,言而有信,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更是写进法律的契约规定!只要不存在歪曲事实,伪造言论,拼贴改写编辑原言论的行为,就不应该阻止对任何时间公开发表的言论的合法引用。
绝不能剥夺公众对任何机构任何人物任何时间曾公开发表的言论的公众与媒体监督权!
来源:微信公众号:当代时评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S6nr4zLClvnJwkcLtW2jA
编辑:屈妍君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2-2-27 23:42
【案例】
编辑:古凤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2-6-26 22:49
【案例】
编辑:马源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2-7-9 20:49
【案例】
安倍遇刺后的公共表达
公共舆论是社会的皮肤。
想要漂亮,护肤是第一步。保持公共舆论的体面就是保护社会的面孔。
如果你是在家庭的餐桌上读到安倍遇刺的消息,以我对中国社会阶层认知的理解,你的长辈们肯定喜形于色。
这是很正常的。他们的认知来源于对历史的感知,亦是环境的产物。
私域的情绪,平民餐桌上的表达,恐怕顾不得体面,那是他们弥足珍贵的「自由」。
可一旦进入公共表达的领域,讨论的是一个政治家的悲惨事件,却当成自家炕头闲话,邻居发丧你敲锣,有失体面。
外媒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把中国社交媒体上「但愿人有事」、「死者受伤了吗?」、「枪没事吧?」这些荒诞不经的话攒在一起,并给出结论——他们正在赞美刺客并向安倍发送死亡愿望。
事实是事实,但不是全部。我实在不愿承认这是中国公共舆论的平均水准。类似这样毫无同理心、为生命凋零喝彩、为恐怖主义加油的留言,在任何国家的网络平台总是能抓个一大把吧。
他们乐于看到一个日本政治家遭难,甚至奔走相告要吃席,在留言区抖着攒了一辈子的机灵,快乐的周末都因此都提前了一天。
这完全在我的预想之中,它跳脱不出民族情绪的基本盘,扭转不了、感化不了,正视这种表达流派的存在就可以了。
真正该在意的是精英的表达、媒体的表达、公众人物的表达、意见领袖的表达,他们更有关注人道、谴责恐怖、预警黑暗的道义责任,而不该随着狂欢的人们去吃席,甚至挑逗他们去吃席。
只要有这份伦理与操守在,我们的公共表达就不至于太让人笑话,不管肌理如何,皮肤尚且是亮堂的。
这篇文章不是来批判谁、争取谁的,有些人一辈子都学不会公共表达,大概也非常认同用枪炮消灭异己。
我是来识人的,也是来赶人的。拥抱那些认知在一个光谱的朋友,也让吃席的朋友早点看到我的「真面目」。
好事。
思考题:你吃席吗?
来源:三表龙门阵(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2-11-4 17:55
【案例】
编辑:马源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2-11-13 16:42
【案例】
编辑:邓秋雨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2-11-22 17:21
【案例】
编辑:屈妍君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3-2-4 22:31
【案例】
编辑:张铭麟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3-3-28 21:59
【案例】
编辑:屈妍君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3-6-2 16:38
【案例】
3年前河南原阳打记者,3年后贵州毕节有样学样,紧盯打记者事件的同时,不要忘了本来的事件核心
5月30日,极目新闻记者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采访,被3名不明身份的人员围殴,6月1日凌晨,毕节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又是凌晨),确认殴打记者的是织金县公安局马场派出所副所长熊某、马场派出所辅警李某、马场派出所辅警陶某。
熊某、陶某行政拘留二十日,李某行政拘留十五日;
免去负有领导责任的彭某某马场镇党委副书记职务、提名免去其马场镇镇长职务;
对李某、陶某予以解聘处理。
怪不得,打完人还熟练地抹去车把手上的指纹,在我看来,这个动作,实际意义不大,但嚣张成分十足,没有人撑腰,他们怎敢来打记者,既然有人撑腰,在他们的地盘上留下指纹又有什么关系,这个蕴含着专业性的小动作似乎是在有意泄露打人者的职业信息,想告诉他“老子干这事很拿手,你,无力反抗。”
彭某某的个人信息被陆火传媒扒出来了,本名彭琴琴,大专学历,法学专业出身。学法的人指使警察去打记者,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至于免职,跟大家想的也不一样。
免职,即免去职务。是指有任免权的部门依照法律规定或组织程序免去公职人员的现任职务。 免职不是公务员的处分形式,一般不具有惩罚性或制裁性,正常的工作调动、轮岗交流、任职期满、退休等原因都会引起免职。
免了职不会丢饭碗,比如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陈东,因乘坐地铁时猥亵他人被免去职务,行政拘留十二日后调到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下属的事业单位省海洋科学院任职,职务为“管理六级职员”,管理六级职员就是处级副职。
看见没,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拘留了,陈东依然保留了编制和副处级待遇,所以这一次毕节打人的派出所副所长熊某和指使熊某的彭琴琴虽然会受影响,但不伤根本,很可能过段时间就另有任用了,至于那两个充当打手的辅警,我估计过段时间也会被“妥善安排”。
据我所知,极目新闻虽然没有公开发声,但一直在就此事与毕节方面交涉,如今这走过场般的处理结果,虽然藏了很多猫腻,但至少是逼毕节做出了个认错的姿态。
毕节的回应里有多少弦外之音,今天我不讲了,因为很多自媒体号都做了分析,大家可以自己去搜,我今天想先梳理一下毕节过去这几年出过的大事:
毕节这个地方,在我刚进入特稿领域的时候,就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那是2012年,毕节发生了5名留守儿童在垃圾箱内烧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集体死亡的惨剧。5个孩子都是男孩,一个9岁,一个11岁,两个12岁,一个13岁。5个孩子都辍学了,死亡之前过着组团流浪的日子,虽然很多商户都对他们有印象,但是街道拒绝承认见过他们。
这条新闻让我第一次知道毕节这个地方。
2014年4月21日,毕节七星关区警方通报,一教师至少性侵12名女童被捕,被侵害女童多为留守儿童。
2015年,毕节又出了件大事,又是跟留守儿童有关,留守儿童4兄妹在家中服毒自杀,孩子们生前遭受了严重的家庭暴力。
2015年,毕节宣判了一起案件,七星关区田坝镇先进小学校长杨大志性侵6名学生案一审宣判,以强奸罪、猥亵儿童罪判处杨大志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当地官方称这起案件为田坝镇“5·23”刑事案件,案发后,当地政府给予了每户5万元或10万元困难补助和医疗救助,并写了一份“承诺书”,不允许受害者家属将此事说出去。
2022年1月,毕节发生重大滑坡事故,造成14死3伤,国务院对此次事故挂牌督办。
这么多年,毕节留给我的印象就是贫穷、闭塞、落后,总出大事,这几个因素之间是有因果联系的,因为穷、闭塞、落后,所以容易出大事。
这一次猖狂到派出所副所长带着辅警殴打记者,依然体现了这几个标签,越落后的地方,法制观念越淡漠,越胆大包天,所以法学专业出身的镇领导敢指使派出所副所长去殴打记者。
乌蒙山脉我去过,去的是贵州和云南昭通交界的那段,真的是天高皇帝远的大山深处啊,在那个地方别说打一顿,弄死埋了怕也是神不知鬼不觉。
上一次记者被打事件其实并不遥远,2020年河南原阳,一辆自装卸货车卸土时压埋了4名儿童,导致4名儿童全部死亡。红星新闻的记者就此事采访时被原阳当地的公职人员殴打,准确地说是被掐着脖子从墓地里押出来,不仅砸碎了眼镜,还强行将记者的手机刷机,导致所有内容全无。
那件事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原阳作为一级政府,不停地撒谎、狡辩、改口,还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弄个“专访”给自己洗白白,最贱的是,一边死死抓住红星记者没有记者证这个屁事说事,一边给自己弄专访的人里也有没有记者证的,人至贱果然无敌。
(河南原阳守在墓地外的当地政府人员,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参与了殴打记者)
当时那事我写了这篇:
仅仅3年过去,类似的事情就又发生了,而且下手更狠,还加了抹去指纹的专业化操作。
我猜这些基层可能有这样的想法,敢报我负面我就狠狠治你,让你一次长记性,下次再也不敢来,只要下手足够重,一次就能解决问题。
但我想告诉你们,你们想错了,我们去报任何一个地方的负面都不是因为跟谁有什么个人恩怨,我们只是想寻找真相,如果有可能,希望悲剧不要重复发生。
但是,殴打记者可以成功导致个人恩怨,比如我就一直记者河南原阳,现在又加上一个贵州毕节,我相信像我一样的同行不在少数。
事件发生后,我还看到了令我瞠目结舌的言论:
这种言论不太好评价,就简单评价为大傻逼吧。
跨省监督,我想问这个词是哪来的?又有哪条规定说了不允许跨省监督?
跨省监督之前更常见的说法叫异地监督,最抗拒异地监督的就是各级地方政府。为什么抗拒?因为他们拿着权力的钥匙但太久没进过笼子了,这些年冤假错案的平反,哪一件不是异地监督的功劳,监督你们,你们还无法无天,甚至敢公然殴打记者,不监督你们,你们会怎样?在你们治下的百姓会怎样?
有人说,各地都有媒体,用不着异地监督。
说这种话的人,他妈真的是把胎盘养大了。
极目记者被打到现在,贵州本地的媒体放过一个屁吗?我无意指责贵州本地的媒体,同行最懂同行的处境,他们现在根本开不了口,放在任何一个省都是这样,自家出事了,当地的媒体不仅不能开口,有时还要跳出来硬着头皮发稿,或在自媒体发文洗地带、节奏,为了碎银几两,谁没折过腰。所以在中国有个独特的景象,就是大家都指望着异地监督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
我出去采访时,遇到过很多次当地政府官员问我,我们这发生的事,跟你们那的媒体有什么关系?
我通常的回答是:我们关注的是全国的新闻。
我们一直没有新闻法,但现在我们有了《民法典》,《民法典》将“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明确写入其中。
在这里,我给各地各级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们普个法: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第一千零二十六条 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合理核实义务,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内容来源的可信度;
(二)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
(三)内容的时限性;
(四)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
(五)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
(六)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
1026条第六款值得敲黑板,身为官员或者负责人,记者采访问到你们了,你们就是不说,然后又跳出来说记者报道失实,这种拙劣戏码以后就不能上演了,你们记住了哈,赶紧研究换路数吧。
打记者事件的处理基本结束了,但是大家别散,因为这件事的核心本不是记者被打,而是那两名教师的死。
他们究竟是不是为了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去河道里捡鹅卵石被淹死的,对于死者家属的这种说法,贵州毕节方面是否认的。
当时两位老师并不是单独前往的,还有其他同行者,而且是好几人,可不可以公开他们的说法,可不可以让他们接受其他媒体的采访。
毕节,这一次你又将如何作答?
来源:GOOD说(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KYlJM56JqyIiQFm58_3_g
编辑:程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3-6-8 19:00
【案例】
编辑:郑程程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3-6-20 22:27
个体与共同体的联结:集体记忆传播和共享的中观层次与关键议程
宏大叙事霸权之外的故事确实存在,只是未被聆听。
——(Edwards, 2012:164)
”
01
引言:集体记忆何以共享?
自哈布瓦赫首次使用“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以来(Halbwachs, 1992/1925),集体记忆一词在学术文献中更多地作为一个概念而非理论甚至进路出现。这一概念本身的开放性为其带来了悲剧性的命运,譬如它总是与“身份”和“文化”纠缠不清(Fabian, 1999),从而招致“记忆滥用”的诟病(Berliner, 2005)。社会科学内部对于集体记忆这一概念的理解每每颇多争议,集中体现在集体记忆究竟来自社会资源和实践的形塑,还是更多地以一种“共享的个体记忆”(shared individual memory)面貌示人。由于“记忆”一词在不同领域的使用往往千差万别,甚至几乎很少有两个人会以相同的方式使用它,人们可能会将所有关于过去事件的叙述称为集体记忆(Winter, 2006:4-5),这也意味着,在探讨记忆问题前,首先要对集体记忆的现象和景观展开清晰的勾勒。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出现的记忆热潮中,构建、调适和传播三个过程缺一不可。其中,构建过程是由艺术、科学、学术和自由职业中独立产生的工作形成的;适应过程是围绕着哈布瓦赫所说的社会记忆的构建而出现的,当文化活动形成社会群体的记忆后,群体的回忆又能够使群体本身保持一致性,也就是说,记忆是社会性的框架,当人们聚在一起回忆时,就进入了超越个人记忆的领域;而传播过程对于记忆潮的形成同样至关重要,正是与现代性相伴共生的大众传播业成为传递思想的有力手段,使得建构记忆的作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读者,印刷业、艺术市场、休闲产业、大众传媒,加上摄影和电影的发展,为在各地传播过去的文本、图像和叙述创造了强有力的条件(Winter, 2006:26)。
然而,正如此后的学者所批评的那样,媒介越具有集体性,其潜在或实际受众的规模越大,其再现就越不可能反映受众的集体记忆(Kantsteiner, 2002)。遗憾的是,这种“集体记忆的个人化”趋势未引起充分的关注和警惕。根据阿斯曼(2016/1999)的观点,文化记忆构成了社会集体认同的基础,交往记忆则无此功能。文化记忆可分为潜在的和实际的两种模式,只有历史资源与当代情境相关时,才会进入实际模式。但在当前考察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进路中,作为三种记忆热潮的形成机制,构建、调适和传播过程被关注的程度并不均衡,呈现出“重文化、轻交往”的趋势。社会学、哲学和史学领域的大多数记忆研究将集体理解作一个国家或一种广泛层面的文化(Harris et al., 2008),但文化中的个人记忆并不是集体记忆恰当的分析单元。大众媒体、遗址、博物馆、纪念活动等代表特定群体的文化艺术品和实践形式被视作集体记忆的表达方式,而人际讲述、家庭叙事等历史信息的私人渠道则少有问津(Green, 2013)。
没有社会经验就没有个人记忆,没有个人参与公共生活就没有集体记忆。作为一个社会共享的记忆系统,集体记忆包括从个人到社区再到文化层面的整个过程。当考虑个人经历和公共事件如何相互联系地形成集体记忆时,有必要将群体、个人及其所处的文化语境视作一个统一的分析单元(Wang, 2008)。在符号建构和使用的政治和制度规则之外,正是个体对于纪念符号的消费过程将潜在的文化记忆转变为实际的文化记忆,并在共同的静态符号基础上创造出变动不居、相互迥异的集体记忆。相较于记忆符号的建构,这些符号如何通过被人们消费而进入实际的记忆过程,似乎更加值得追问(Hirst & Manier, 2008)。有鉴于此,本文希望引入跨层次研究的新记忆生态视角,结合情绪的社会分享理论,在从人际传播到群体传播的中观层次背景下,检视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弥合记忆研究在不同分析层次之间的鸿沟。
02
作为跨媒体和跨层次研究基础的新记忆生态视角
尽管学界就如何将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联系起来并未达成一致(Olick, 1999),但一个可能的接触点却是确定的——处于社会中的个人是记忆的主体。首先,记忆者是“人”而非社会资源和实践,以“共享的个体记忆”视角看待集体记忆时,有两个值得关心的问题(Wertsch & Roediger, 2008):社会资源和实践能否有效地塑造和重塑集体记忆?社会资源形成和维持集体记忆的机制究竟是什么?有鉴于此,有必要将人际交流和对话纳入相关研究。例如,人们经常与社区中的其他人谈论过去的事件对社区产生的影响(Miller, 1994:158-179),在这种情况下,对话可能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助记资源,在整个群体中传播记忆。这种记忆实践虽然不具备纪念物的永久性,但同教科书、纪念馆或集体活动一样,可以促进集体记忆的形成(Hirst & Manier, 2008)。其次,个人处在社会结构当中。在记忆和遗忘产生的文化背景、对象和话语相互依存的情境活动中,个人经验总是以集体结构为前提(Brown & Hoskins, 2010)。群体成员在理解过去时,都会共享一套相似的文化工具(Wertsch & Roediger, 2008),而集体记忆又为个人身份和意义的建构提供了含有解释框架的文化故事(Reese & Fivush, 2008)。
数字化从根本上打破了记忆、个体、群体与媒体关系的现有联系和平衡,从而改变了记忆的特性、意义、用途、潜力和风险。2018年,霍斯金斯(Hoskins)整合性地论证了新记忆生态(new memory ecology)这一范式及其主要特征。他认为,当数字连接已经成为当代经验的驱动力时,记忆研究对外部媒体和机制的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与记忆本身的关系可能被颠覆,因此可以研究不同的媒体技术、实践和组装、重新混合视觉内容策展的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注哪些社会技术实践、记忆主体和行动者参与了记忆的重建(Smit et al., 2017)。新记忆生态这一术语借鉴了麦克卢汉、波兹曼等人通过媒介生态学范式强调的人们与媒体互动的同时也通过媒体与他人互动的视角(McLuhan, 1964;Postman, 1970:160-168),包容地描述了一种动态情境和人类认知的变化,主张通过系统的方法,将记忆视为一个形式问题,一种在无休止的时间流动中使之可以回到熟悉的事物中复述、回溯并重复,以使之现实化的操作(Luhmann, 2000/1996)。在此过程中,记忆的存储和传播被视为一个能够产生、再生和维持自身组织过程的自体组织系统(autopoiesis)。
媒介生态和记忆生态通过记忆和技术的共同演变而联系在一起(Hoskins, 2011),使记忆在生物系统和传播设备之间摇摆不定(Allen, 2017:190-213)。与其说数字技术重塑了记忆本身,不如认为数字化生存逻辑通过作用于个体和媒介系统的认知模式、认知地图、原型和脚本,提供了一种记忆的媒介化图示(mediatized schema)。在新记忆生态视角下,物质和文化环境与认知和情感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记忆和遗忘的实践。数字记忆制造嵌入社会技术实践并通过其流通(Bowker & Star, 1999),新记忆生态下的技术环境使记忆吊诡地既整合又分化:作为网络节点的个体既联结和分享他们的记忆,又被赋予了更多对数字内容进行策展以促进其流通的权利。因此,新记忆生态在研究中同时考察个体的与集体的、个人的与文化的、非正式的与正式的分析单位,以开展反思性工作(Brown & Hoskins, 2010)。
随着当前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利用,媒体也反身性地塑造了新技术条件下记忆和遗忘的性质以及人们对其价值的重新评估。从范式上来说,新记忆生态是一种整体性的方法,将记忆看作在当时的生态环境中构成的个人和群体与他人、机构、媒体等相遇并互动的成就。新记忆生态研究反对将记忆分割成不同的独立区域,例如身体、大脑、社会、文化等,而是试图考虑它们持续的相互渗透以及在记忆和遗忘中相互排斥的力量,而整体的视野有助于对各部分的总和提出主张。在特征上,新记忆生态赋予用户以个人责任(Hoskins, 2017, 2018),由数字助长的肆意评论、开放存取、信息自由、知情权、即时搜索带来了记忆从再现到折叠、从空间到时间、从分布到超链接、从集体到众人(multitude)、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私密到涌现、从白色到灰色的转变(Hoskins, 2018)。
记忆实践在提供多种叙事的微观和宏观系统中移动,人们的身份和记忆围绕这些叙事建立、发展和凝聚,也就构成了记忆生态。这些系统是可渗透和动态互动的,个人参与其中,能够构建出共同的意义。与记忆生态系统范式不谋而合,目前,已有学者将生态系统方法应用到家庭记忆的研究领域(Fivush & Merrill, 2016),这种方法将家庭叙事置于个人和文化的结合点,为理解各种类型的家庭叙事如何被分享并纳入个人不断发展的身份和福祉提供了一个连贯的框架。该模型描述了共享家庭叙事、交流家庭叙事和家族史三个相互作用的动态家庭叙事系统:在微观层面,共同家庭经历的叙事有利于理解一个人的经历及其创造的共同家庭历史;在外部层面,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经历了孩子未曾经历过的事件,他们通过交流叙事将这些事件带入微观系统,进而在家庭中创造了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为子女理解世界中的自我提供框架;在宏观层面,家庭叙事由家族史构成,这其中嵌入了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家庭叙事的生态位中,三种不同层次的叙事借由互动,塑造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家庭叙事方式与个人叙事身份,而个体自传式记忆居于中心,扮演着记忆生态系统的原点的角色(Bronfenbrenner, 1979;Fivush & Merrill, 2016)。其中,个体自传式记忆构成了个体记忆叙事的基石和自我框架;家庭是微观系统的核心,是发展的首要和持续的主要生态;宏观系统则由文化建构、社会和经济条件以及历史组成。可见,即便是个体身份,也是国家、社群、家庭和个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记忆生态包括相互竞争的唤起性物体(evocative object)(Turkle, 2007:8-10),以及他人和他人的回忆构成的交互式记忆系统(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后者认为,在婚姻、亲属或友谊等密切关系中,人们的记忆系统是相互交织的,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认知上的相互依赖。在包括家庭在内的不同代际之间开展记忆讲述时,人们会通过自身占据的记忆生态位(niche)来建构叙事中的关系性身份,最终形成记忆生态的文化轨迹(Heersmink, 2020)。新记忆生态视角重视叙事在记忆形成和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认为个体记忆存在于与记忆生态相互作用的具身大脑中。通过创建、编辑和使用记忆生态中的资源,人们得以构建自己的记忆生态位,记忆生态也因此为个体提供了稳定的分布式叙事身份(Heersmink, 2020)。叙事是个体记忆的一种呈现形式,具有向他人和自身表达的特质,能够左右人们以何种方式记住过去(Fivush et al, 2011)。当我们分享自身的经验或聆听他人分享经验时,总会不自觉地被图式或有组织的环境框定(Brown & Hoskins, 2010),记忆则在社交互动中被塑造和重新塑造。个人经历的记忆由个人与他人、机构和周围文化之间持续的互动所构建,在这个意义上,自传式记忆必须同时被视作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Fivush & Merrill, 2016)。在人际交流中,个人对共同经历的回忆受到记忆传播过程中群体动态的强烈影响,这种群体动态往往受到特定社会情境的限制,文化背景又调节着人际关系的性质和社会秩序的组织。以上述记忆机制为基点,后文将结合记忆生态系统模型,考察集体记忆形成过程中处于记忆生态系统不同位置但彼此相互关联的中观层次:家庭记忆和社区记忆。
02
被遗忘的记忆单元:家庭记忆与社区记忆
(一)家庭记忆:宏大历史叙事的基底
尽管记忆关联的家庭议题与代际议题交织在一起,但不同于代际记忆在记忆研究中的显赫地位(Mannheim, 1928),在此后的记忆研究传统中,家庭的重要性长期被压抑。这也许和家庭常常让人联想到个人身份等私人议题有关,尤其是对于建立在集体主义文化之上的国家而言,似乎家庭天然就是与国家利益、民族解放对立的保守力量,无助于对更为重大的议题增加理解。除了少数典型人物的个人日常生活和物品可以进入记忆的文化叙事之外,家庭、家族史和继承物等每每游离于记忆书写之外,也未能在纪念空间中占有一席之地,最终湮灭于时间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实际上,早在哈布瓦赫对集体记忆的经典论述中,家庭就已经成为桥接个体记忆到群体记忆之间的重要单元,包括家谱(genealogy)和家族史、代际记忆、(继承)物的历史(histories through things/inheritances)、作为国家记忆的家庭记忆(family memory as national memory)等(Halbwachs, 1992/1925)。阿斯曼(2017/2007)也通过对德国“父亲文学”和家庭小说中记忆与家庭关系的分析,将家庭记忆称为“历史的私人通道”(阿斯曼,2017/2007:51),强调个体意识通过家庭生活使之超越于个体之上的可能性,并将叙述、展览和展演并称为历史展示的三种基本形式(阿斯曼,2017/2007:129)。而在学者对记忆潮的论述中,家庭记忆也是理解战争记忆的关键切入点,例如,被重大事件感动的家庭成员的回忆,使在战争和革命结束后很久才出生的人们能够将战争和革命也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纪念——知道闪电战的祖父母更可能带着自己的孙辈去战争博物馆(Winter, 2006:266)。当对战争的想象建立在几代人之间的联系上,特别是在老人和年轻人、祖父母和孙子女之间,有时还在子女与父母的代际沟通上时,往往对研究者而言颇具吸引力。
家庭是集体记忆的场所(site),是个体记忆的重要来源。无论是“大萧条的孩子们”(埃尔德,2002)还是“文革的孩子们”(Zhou & Hou, 1999),重大社会转变和它们带来的危机总是通过家庭生活嵌入人们的生命历程,并影响其成年后的生活机会(life chance)。代际记忆不仅仅是记忆的线性流变,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跨代重组和集体协商(Bailey, 2010;Barnwell, 2017;Green, 2013)。历史在家庭中被叙述,过去依赖于人的意图被重新建立起联系、意义、重要性和方向(阿斯曼,2017/2007:129)。除了显性的传播机制之外,家庭影集和历史词库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后代成员,使其将客观历史知识和主观家庭记忆相互融合,再并行不悖地传播开去。
家庭的记忆工作也是塑造国家历史的方式之一,强大的国家记忆往往需要几代人来改变。家族遗产的形态有助于想象在一个国家当中值得尊敬的家庭样态,家庭记忆实践也能在促成国家叙事和个人认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Thomson & Barclay, 2021)。家庭影像记录实践将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带来对主体的身份认同,促使人们通过家庭故事反思社会历史(袁梦倩,2020)。可见,家庭记忆不仅仅是关于家庭的,而且与国家记忆交织在一起,家庭在继承记忆的过程中,或沉默、或复述、或改变地使用国家记忆。在家庭记忆中,什么被记住,什么被遗忘,以及这些记忆的意义,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国家记忆构成的。关于家庭生活的国家叙事可以通过家庭记忆工作得到证实、质疑或改写。国家记忆的准确性和公共性有赖于一个又一个家庭内部、家庭和群体在其记忆之间碰撞、协商和合法化,而调查、复述和重建家庭记忆则可以成为一个自下而上改变国家历史的过程(Barclay & Koefoed, 2021)。
家庭记忆和国家记忆在个人身份的产生中相互交织。家族史(family history)具有挑战和改变国家记忆的潜力,可以让公众对过去进行丰富而复杂的反思:祖辈的家庭记忆讲述常常关于战争和民族主义(Roper & Duffett, 2018;Ziino, 2010),宏大历史会被用来填补个人自传式记忆的空隙(Koleva, 2019;Longworth, 2007),公众可能通过家庭内部的记忆工作对过去进行叙述,使之成为国家叙事的替代(Evans, 2021)。当家庭记忆的个人经历不符合国家叙事时,国家叙事会受到挑战(Jensen, 2021;Koegeler-Abdi, 2021);当重建父母权威和负责任的家庭身份等动机被激发时,人们会主动与国家主导的记忆叙事开展协商(Koefoed, 2021)。总而言之,家庭记忆既受到国家记忆的形塑,又在形塑国家的历史。家庭在记忆研究中的根本潜力在于,它允许普通公众参与国家叙事,并为个人和集体提供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论述(Barnwell & King, 2019),家族史也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国家历史如何在家族内部被叙述、传播和解释的完整过程(Barnwell, 2021)。
(二)社区记忆:记忆的社会组织与群体身份
记忆与社区之间存在的关联常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一方面,作为塑造和重塑其成员所持有的集体记忆的主体,社区既拥有重建集体记忆的能力,也可能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社区中的每个个人对过去的记忆所做的努力又可能影响整个社区的集体记忆。这些问题是试图弥合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鸿沟的学科范式关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可以促进学术界对集体记忆形成和维持的理解,还可以提供一种描绘社区如何为维持其当前身份而对过去的记忆进行坚持或修改的进路(Hirst & Manier, 2008)。
正如泽鲁巴维尔所言(Zerubavel, 2003:4),一个社区的集体记忆不仅仅包括其各个成员的个人回忆的集合,还包括其成员作为一个群体共享的回忆。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弥合之处唤起了人们共同记住的过去。社区记忆实践是社区有意或无意对其过去的保存(Hirst & Meksin, 2009:207-226;Zerubavel, 1998:17-18)。集体记忆是社会中客观化的公共可用符号的模式(Olick, 1999),它广泛地为社区成员所拥有,并能塑造社区成员的集体身份(阿斯曼,2016/1999:103)。其中,被成员广泛持有也是集合记忆(collected memory)的特征(Olick, 1999),而只有对社群有意义这一维度能使集体记忆与集合记忆被有效地区分开。
一个社会群体形成记忆,是因为特定公共事件对该群体具有重大影响,而如果公共事件对另一个社会群体而言无关紧要,该社会群体则不会形成并保持深刻的记忆。在这个意义上,事件本身对社区的可记忆性(memorability)因其性质而异(Curci et al., 2001)。社会重大创伤事件在塑造社群身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Berntsen, 2009)。这些记忆使人们认为自己是其所属的社会群体历史的一部分,增进了人际信任和机构信任(Cohen et al., 2002)。如果我们对社区的理解不仅停留在塑造个人身份认同的物理社区,还拓展到重大时刻下才联系在一起的偶然记忆社区,例如共同面对灾难的社区(Burkey, 2020),那么,社区对创伤事件或重大事件的复述既有可能为媒体和个人核查事实细节提供机会,又能促进传播系统对社会文化现实监督功能的实现(Johnson, 2006, 2007),进而在公共对话中产生更加准确、包容和更具开放性的社区记忆(Hirst & Manier, 2008)。
创伤事件的人际对话可能成为重塑社区边界的重要机遇。社区成员可能会经历相同的事件,并对其进行类似的编码。在形成集体记忆之前,个人记忆可能通过至少两种形式在社区中传播:社区成员既可能对其经历的相同事件进行不同的编码和记忆,再通过不同的渲染在社区成员之间传递,在此过程中改变社区成员的记忆,又可能通过人际网络,将某些特定社区成员拥有的信息传播给他人。人们通过产生个人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的公共表征来传递记忆,这些公共表征既可以是稳定的文化产物,也可以是简单的口头表达,而公共表征又会改变心理表征(Hirst & Manier, 2008)。个人会向家庭成员、亲密的恋人和信任的友人做情绪上的社会分享,这体现出一种明确的社会整合动机(Rimé, 2009)。
在社区内部,由集体记忆和人际讲述组成的传播场景,能有力地作用于社区凝聚力的培育(Small, 2003)。一方面,集体记忆在社区中营造的传播行动情境(communication action context)作为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能够在社区居民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被调用和利用,进而促进社区认同和社区参与(Kim & Ball-Rokeach, 2006);另一方面,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等非常时期,人际日常对话构成的邻里讲述网络(neighborhood storytelling network)起到应急媒体资源的作用(Cohen et al., 2002),并创造了公共事件记忆的主要内容(Assmann & Czaplicka, 1995;Hirst et al., 2009;Hirst & Echterhoff, 2008)。综上,探索记忆规范、记忆传统和记忆社会化如何最终产生记忆社区,将是理解社区与记忆互构机制的关键之所在。
04
情绪的社会分享与假肢记忆:记忆共享的传播机制
在以集体记忆为核心的记忆机制中,记忆产生的原因更多指向考察记忆形成的惯习与实践的社会和制度机制而非心理机制(Zerubavel, 1998),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的发明(Hobsbawm & Ranger, 1983)、记忆的政治等(Hodgkin & Radstone, 2003)。那么,促成集体记忆在不同个体之间产生传播和共享的机制究竟是什么?对此,徐贲曾在《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一书中指出,人类以人性道德的理由记忆。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责任努力确保记忆被保存下来,即使他们的记忆零碎而不全然可靠,即使他们只能拥有局部的记忆,但只要叙述出来,记录下来,流通到公共信息的交流中去,就会成为有用的历史证据(徐贲,2008:11)。阿斯曼(2017/2007:11-12)也总结了记忆文化形成的三个动因,包括好奇、确认认同和命令强迫,分别对应了“作为好奇的历史”、“作为身份认同的历史”和“作为道德命令的历史”。但或许,记忆不仅关乎外在道德的约束,也关乎认知或情绪机制。出于社会情感和认知调节的需要,人们分享情感信息,从中感知收益并获得情绪回复(Zech & Rimé, 2005)。
目前的记忆研究大多着眼于宏观和中观的结构与组织,却对人际讲述(interpersonal storytelling)的微观动态过程着力不多。情绪的社会分享(social sharing of emotion, SSE)理论阐释了个人经历、人际关系和集体层面间的联系和互动过程(Rimé, 2017),能够为解释个体情绪事件的人际整合过程、人际情绪分享的集体效应以及集体共享情绪对个体影响这三个方面提供方法,具有解释社区内共享记忆形成机制的潜力。该理论认为,经历过某个情绪事件之后,人们往往倾向于和他人谈论甚至重复地回味这一事件的经过以及这件事情带给自己的感受,从而触发情绪的社会分享过程(Curci & Rimé, 2008;Luminet et al., 2000;Rimé, 2007)。不同于简单的情绪宣泄(Nils & Rimé, 2012),情绪的社会分享过程需要用双方都知道的语言来描述情绪的片段(emotional episode),简化情绪的认知表达。因此,情绪的社会分享本质上是人际的,至少需要双方进行交流——体验过情绪的人重新唤醒情绪表达并有冲动表达,同时情绪讲述的聆听者有意愿接受。看似微不足道的人际交流为情绪分享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通过排练(rehearsing)、提醒(reminding)或重新体验(reexperiencing)等环节(Rimé, 2009),叙述者和听众对特定事件经历了相同的情绪反应并对此产生意识,这反过来在叙述者和聆听者之间建立了联盟。
情绪分享的倾向普遍存在于人群中,其频率和程度不受年龄、文化、性别、受教育程度、情绪类型和效价的影响(Rimé, 2009)。研究者将情绪的社会分享区分为社会情感和社会认知两种模式(Curci & Rimé, 2012),社会情感的分享往往需要倾听者提供支持、安慰、认可、同理心等回应,认知分享则需要聆听者在重新构建或评估情感事件方面刺激认知工作(Brans et al., 2013)。积极和消极的情绪都能引发社会分享,对于积极情绪,人们通过正面复述从中获益或“资本化”(capitalization),从而提升自身的积极体验(Langston, 1994);而对于负面情绪,社会分享能够在记忆情绪事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Rimé, 2009),这将研究者的兴趣引向情绪创伤、自然灾害和重要生活改变事件的记忆上。谈论情绪事件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人们通过认知和情感的社会共享来缓解或恢复情绪(Brans et al., 2013)。创伤事件发生后,人们主要通过社会比较来获得准确评价,通过对差异的合理化来减少认知失调。究其本质,是因为情绪需要认知来进行表达和理解(Rimé, 2007)。
情绪的社会分享理论强调了人际情绪分享的集体效应(Rimé, 2017),即在社会分享互动中,情绪不仅稍纵即逝地作用在经历情绪的个体身上(Kim, 2009),还反映在和长期记忆有关的整体社区层面上。情绪的二次社会分享理论认为,一次情绪表露(emotion disclosure)或情绪分享互动并不是结束,反而是一个更大社区内传播过程的开始。每个人都需要与人交谈,从而重新激活情绪和满足分享的需要(Rimé, Yzerbyt, & Mahjoub, 2017)。由于危机期间不同传播形式之间的资源不平等,人们可能改变了对生活中可用传播媒介的依赖关系(Ball-Rokeach, 1998;Loges, 1994),除了通过大众媒体获取信息之外,在情绪紧张事件发生后,人们倾向于与身边的人分享记忆(Rimé, 2007)。由于社区内数量庞大的分享源和每次分享招致的连锁反应,一个事件往往能够激活情感信息在整个社会网络中的传播(Salmela, 2012),进而形成情绪氛围(emotional climate)。情绪氛围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一个群体或国家中产生的主要集体情感。情绪氛围存在于个体的自我感受之外,反映了个体对大多数其他人当下情绪的看法,能够客观反映社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情绪状况(de Rivera, 1992:199-218;de Rivera & Paez, 2007)。反复交流、传播的情绪信息有助于构建和巩固人们对情绪事件的共享知识、集体经验和社会信念(Rimé, 2009),使和该事件有关的情绪氛围永久化(de Rivera & Paez, 2007)。这一集体过程有助于构建和传播有关情绪反应的社会知识,加强成员的社会认同及社会身份依恋,促进身份融合和社会整合。在情绪社会分享的视角下,情绪成为个人经历进入公共领域的传播途径,以这种方式,每个人的个体情绪体验都可以成为共享文化的构建工具,包括常识、共享假设和社会表征(Páez et al., 2015;Rimé et al., 2010),进而获得沉淀为集体记忆的可能。
社会分享过程自身也会激发起情绪,意味着人们接触过包含情绪的分享后倾向于把听到过的情感故事和人际圈中的他人继续分享(Christophe & Rimé, 1997),且情绪反应越强烈,诱发的二次社会分享行为就越广泛(Curci & Bellelli, 2004),以寻求情感支持和社会比较(Christophe et al., 2008)。情绪的分享由此在整个社区中传播,特别是在经历了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集体创伤后,社区成员会体验到强烈的情绪并大量谈论它们。尽管这些交流看上去类似简单的情绪宣泄,但迪尔凯姆的集体欢腾(collective effervescence)理论认为,集体情绪会使社区产生更高水平的团结(Durkheim, 1912),产生情绪分享的家庭和社区能够以更亲社会、亲环境的方式来面对动荡(Garcia & Rimé, 2019;Bouchat et al., 2019)。对一个特定社区而言,更频繁的情绪社会分享能够带来更高的社会整合和创伤后成长(Rimé et al., 2010)。创伤事件发生后的重新评估和参与集体纪念活动本身也被视为是创伤后社区参与行为的组成部分,这些行为的出现也与人们的人际讨论以及社区归属感有关(刘于思,潘鹤,2022)。在社群的集体聚集中,情绪的共振能够使参与者产生团结的情感和社会整合意识(Páez et al., 2015)。于是,社交谈话的日常行为将叙述者、聆听者和他们的社会目标统合起来,对社会结构和群体行动产生强大影响(Peters, 2007)。
创伤事件的直接或间接经历左右着人们对创伤事件产生的情绪和记忆(Bobowik et al., 2017;Cárdenas et al., 2015;Hirst et al., 2009),媒介上的苦难图像也对观众提出了想象的道德要求(Kyriakidou, 2015),这种在媒介中、被媒介主导和经由媒介传播的见证被称为媒介化见证(media witnessing)(Frosh & Pinchevski, 2009),视听、图像和声音氛围细节激发的现场感(liveness)和亲密感(intimacy)也构成了媒介化见证的情感基础(Ellis, 2000)。在现代社会,现代性的破裂使得个人和社区及亲属之间的联系被打破,很多记忆难以在社会成员之间传递,故而需要借助替代的方法来传播和保存。这类记忆并非来自直接的生活经验,而是形成于个体同大众媒介相互表征的互动过程中,比如观看一场电影、沉浸式地参观一次博物馆等。这类间接接触媒介化再现,而非直接经历事件本身所获得的感性记忆(Landsberg, 2004),有学者称之为“假肢记忆”(prosthetic memory)。假肢记忆生动地描述了此类记忆的特征——如同附着在身体上的假肢,帮助被迫与过去割裂的人们触及到过去,帮助未能亲眼见证的人品尝到相应的情感滋味(Sodaro, 2019)。假肢记忆出现在人与过去的历史叙述之间,迫使人们在智力和情感上与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他人进行互动,进而帮助建构身份和记忆(Landsberg, 1995:175-189),使人们通过假肢记忆将自己缝合到一个更大的历史叙事中去(Landsberg, 2009)。
假肢记忆能够推动情绪社会分享的过程,媒介化文本则可以激发人的情绪。假肢记忆能够承载情绪,记录情绪事件,从而成为情绪二次社会分享的对象和动力。家庭是记忆社会化的行动者之一(Zerubavel, 1996),除了家庭对话之外,由家长陪伴参观博物馆或观看特定电影的“家长指导下经历”(parent-directed experience)也是塑造集体记忆的关键过程。通过直接告知或从旁协助塑造子女对过去情绪事件的看法,家庭试图灌输子代对过去的表征感知,以保持家庭的自我意识(Gerber & van Landingham, 2021)。家庭纽带以及其他人际纽带亦能作为关键线索,“示意性地嵌入”(schematically embed)关于过去的不同信息,帮助定义记忆中什么值得记住,什么不值得记住,“亲属偏见”的存在使得和家庭成员有联系的事件更有在个体记忆中扎根的可能性(Gerber & van Landingham, 2021)。在海量媒介内容中,家庭关系提供了有关个体需要关注哪些历史事件的指导,从而影响假肢记忆的形成。从上述角度看,假肢记忆和人际传播、人际关系互作补充,有能力传递情绪,改变个人主观记忆中的政治和道德参与(Landsberg, 2009)。
结语
理解集体记忆传播和共享的中观层次与未来议题
如前所述,中观层次上分析单元的缺席可能成为集体记忆研究的潜在短板。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社会心理路径试图对“存在于世的记忆”(memories in the world)和“存在于人的记忆”(memories in the individual)这两种理解之间的争议进行调和,通过探索个体记忆转化成集体记忆的条件,最终走向“集体记忆心理学”范式(Hirst & Manier, 2008)。实际上,集体记忆作为关于过去的一组想法、图像和感觉,并非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而是存在于人们共享的资源中(Irwin-Zarecka, 1994:4)。也就是说,记忆不是通过社会记忆实践和资源或个人认知努力,而是通过两者之间的复杂互动而在家庭和社区中传播的。有鉴于此,本文主张重视家庭和社区在勾连微观个体记忆与宏观共同体记忆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中观层次的记忆单元,重新思考集体记忆形成过程中的人际和群体过程,从中丰富当前记忆研究在文本建构之外的理论化工作。
有学者曾经指出以集体记忆压抑个人记忆的潜在危险,因为这种研究重心的偏废忽略了存在于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缝隙当中的“记忆的微光”,妨碍了人们对可能存在的另类记忆产生洞察的机遇(刘亚秋,2010)。记忆的微光构成了对既有社会结构框架和权力框架的挑战,它无法被纳入理论与社会现实意义上的主流话语及其意义结构,但在暧昧不明中保留了记忆研究的另类意义(刘亚秋,2017)。另一方面,标志着过去的物品中介了人们的记忆(van Dijck, 2007:1),与自传式记忆一道构成了勾连个体与集体记忆的关键理论资源(李红涛,杨蕊馨,2022)。在新记忆生态的观点看来,无论是多么个人化和私人化的记忆单位,都同时与更广阔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相连,这也呼应了学者们对“记忆中的历史”的强调(阿斯曼,2017/2007)。这种观点认为,仅仅将民族国家历史的对象局限于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是危险的,这将促成历史的消亡,而只有将历史归还于公众生活和意识,才能够重建共同体的情感基点。
在记忆中观层次的具体议题上,未来研究应当首先考虑如何将家庭记忆带回国家记忆,使边缘叙事融入主流叙事。这一议题的重要性表现为,在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中,家庭叙事对国家叙事的抵抗和国家叙事对家庭叙事的补充可能是普遍的。但当社会面临巨大的结构性断裂时,抵抗机制和补充机制取决于其他条件,例如个体在市场化前后社会流动的结果。可以思考的主要研究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建构的神话和遗产如何作用于家庭身份?家庭成员的工作-生活讲述如何与国家建构的叙事相互竞争,导致面向不同代际对象时叙事脚本差异的产生?社会生活的变动在多大程度上是“家庭秘密”(family secrecy)?中断的个人和家族故事以何种叙事填充,其中体现了何种相对剥夺感、阶层流动与阶级想象?“传家宝”的物质性如何与家庭叙事相互作用?家庭记忆如何服务于家庭建构?国家叙事在不同代际的家庭成员建构“体面的人”和“正常/模范家庭”的理想型上展现出何种作用?家庭成员如何讲述和记忆“痛苦”?文化资本、单位社会和空间形构如何与家庭记忆叙事互动?除了个体话语对集体记忆的显在抵抗之外,日常生活也往往会以非常含蓄的方式抵抗集体记忆的侵入和占有,例如不准确记忆在人际网络中的日常传播及其对个人和集体记忆的不断重建(Maswood & Rajaram, 2019)。历史不仅充斥着日常生活,也在摄影、音乐、电影、广告海报、仪式庆典、人际对话和礼物交换等日常生活中被以各种不同的目的来重新利用(Blakely & Moles, 2019;Pickering & Keightley, 2015:7-8)。有学者提出了“记忆行动”(memory act)的概念,这一概念将个人的话语呈现为叙述、描述或解释过去发生事情的行动,认为集体的过去只有在当下的话语和实践中被“实施”才得以存在(de Saint-Laurent, 2018)。集体记忆行动构成了记忆行动的一个子集,这时,集体记忆的日常使用不仅是主体间的行动和话语行动,也是更大范围社会行动的组成部分。重新发掘和留意日常生活中历史的“非专业表征”(lay representation),考察其通过言语行动(speech act)对身份认同、政治论证、群际关系和未来想象发挥的潜在功能(Austin, 1975:133),亦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上述研究问题有赖于未来中观层次的记忆研究结合家庭叙事和文化记忆符号开展深入讨论。
而在社区记忆层面,数字时代的个人追忆和个体写作往往拥有更高的可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记忆就此成为私人的“藏品”和碎片化的各自言说。从这个角度来讲,记忆如何在不同个体之间传递、协商和达成共识,反而显得尤为不可或缺,进一步凸显了社区记忆的重要性。无论是民族作为“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y),还是社区、民间和地方记忆,都成为勾连微观层次的个体记忆与宏观层次的国家记忆的关键“中间领域“(the middle realm)。当下,社区、族群、地方记忆和民间记忆在多大程度上出现了记忆文本和社群边界的变化?对同一社区而言,其线下的记忆物理实践与线上的数字记忆实践如何体现了数字记忆基础设施的分化或整合潜能?传统社群的结构是否以及如何被人们在数字技术赋权下获得了多重线上社群身份强化或挑战?在数字记忆实践过程中,传统物理社群和线上数字社群的身份边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动?呈现出何种可能的趋势或规律?此外,哪些公共事件通过人们的记忆实践被更多地引入其记忆建构?这些记忆事件分别由哪些行动者主导?它们得以成为记忆实践焦点的原因是什么?事件性质在“被记住”这一结果的形成过程中提供了哪些“记忆可供性”(affordance of memorability)和情感可供性(emotional affordance)(Bareither, 2021;Savolainen, 2021)?事件的记忆可供性如何差异化地作用于社区、族群、地方和民间记忆的文本形态与群体身份?不同性质公共事件的文本和讲述如何差异化地为公众提供了重新想象社区的可能性,进而构成社区归属感的基础?未来研究应当致力于通过对前述问题的系统回答,借助事件性质的可记忆性概念,选择数字时代典型的社区、族群、地方和民间记忆实践,考察社群结构、事件特征与技术介入如何单一或/和交互地作用于数字时代的社群记忆与群体认同,理解记忆社区重构的可能途径。
在此基础上,情绪的社会分享理论为解释创伤事件发生后的记忆形成和社区重构提供了勾连宏观与微观机制的视角和契机,也将社交媒体时代人们面对创伤性事件的传播活动和研究焦点从线上转移至线下和日常生活,即创伤情绪分享和事件记忆对社区凝聚力和复原力的可能作用,能够帮助研究者探寻社会重大创伤事件发生之后,社区得以协商记忆、反思经验和重新凝聚的理论和实践可能。总之,从微观层次的个体日常事件,到宏观意义上由国家主导的纪念活动,不同层次的事件组合被家庭和社区自下而上地纳入记忆范畴,并以符合社群意义和数字时代情感结构的方式被重新建构和讲述。集体记忆是身份依恋的来源,社区是拥有相似感知的社会群体。在数字时代,个体不仅同时拥有多个不同的线上身份来源,也获得了更多的线下关系保持途径,这为理解记忆的社会共享过程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研究应持续关注家庭和社区的记忆实践方式及其产生的文本形态,以及记忆实践中的外部影响如何带来了对记忆的混淆、协商与纠正。
(刘于思 潘鹤:《个体与共同体的联结:集体记忆传播和共享的中观层次与关键议程》,2023年第4期,微信发布系节选,学术引用请务必参考原文)
来源:新闻记者(公众号)
编辑:洪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3-10-6 20:42
再忆河南村镇银行事件
编辑:程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3-10-16 22:48
【案例】
编辑:潘洁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3-11-11 00:18
【案例】
编辑:秦克峰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3-11-12 00:27
【案例】
编辑:秦克峰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3-12-14 00:10
【案例】
编辑:秦克峰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3-12-24 23:57
【案例】
编辑:覃韵琪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1-3 21:40
【案例】
压力给到了海南台
文丨柯锦雄
日本地震报应论让这位地方台主持人得到了“报应”,但下一个遭“报应”的可能就是“报应”他的单位。
2024年第一天,地震频发的日本又遭遇地震。本来在日本也算常事,也没有中国人受灾,照理说一条国际快讯差不多了。
不过一位同样来自海岛的地方台主持人,用“天人感应”的一套封建迷信成功炒热了这条新闻。
“报应论”截图刚刚开始流传的时候,大家还以为又是哪个不懂政治的自媒体蹭流量,但随即就被告知是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持人,好像还是新闻节目的。
说实话,这位主持人也就说了不少微博、抖音、B站、快手等等网友的心声,比他说得难听的人多了去了。也没见平台有什么限制和处理,从这个现象来看,骂日本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网络上的政治正确。
但这位主持人一天后就被暂停了工作。这个处理很显然激怒了很多人,海南台竟然这样对待一位“爱国者”。
暂停工作严格来讲算不上什么处理,爱国人士大可不必对海南台有什么意见。海南台说的是针对发布不当言论一事,正组织核查。这个说法本身就留有余地的,这个“不当”是针对言论内容呢,还是针对言论行为呢,这有很多解释的空间。
有些人认为是言论内容不当,毕竟古语有:邻有丧,巷不歌。邻居发生地震了属于天灾,不慰问就算,还说是报应,这个有点没人性。但这个说法海南台很显然是没有完全采纳的,要不然就不是组织核查。
当然海南台也可能仅仅只是认为这个时间发表这个言论的行为不当,内容还是可以的。为什么说行为不当呢,简单说就是时机不对。几个月之前这么说肯定没事,这一点这位主持人真得好好跟媒体前辈胡锡进同志好好学习学习。
当初日本执意核污水排海,中国各种场合口诛笔伐。排海第二天就有地震了,虽然离日本本土老远了,几乎没什么影响,但不妨碍老胡骂一声“天谴”,跟“报应”差不多意思。一点事情都没有,当然老胡是退休人员,没有单位暂停其工作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这一次老胡可没有说“天谴”,不仅如此还反对别人说“报应”。老胡这时候算是想起来自己是“有些名气的中国媒体人”了,对日本的灾难新闻表达同情。老胡的同情遭到一些情绪激烈的网友的指责,但他认为这是他可以承受的。
老胡之所以能承受,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对于政治气候的把握,这绝不是在地方台当主持人能具备的。要知道这一次地震之后外交部第一时间就表示了慰问,毕竟前不久甘肃地震日本首相表示了慰问,礼尚往来也不能随便骂日本了。
这一点改变胡锡进发现了,地方台的主持人没发现,还以为这点爱国流量可以蹭一蹭,没什么事。如果是一个普通自媒体蹭流量确实没什么,毕竟爱国生意都在做。但尴尬之处就在于官媒主持人的身份,这就让这个言论有点官方的色彩。
地方台的报应论与外交部的慰问信,两相比较就让中国的对外形象很尴尬,会让人觉得虚伪。人前说好话,背后说坏话。
要说海南台还是有政治意识强的人,这个时候成为舆论的中心是没必要的。处理速度非常快,处理方式非常轻。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保护,毕竟地方台主持人能有这种流量,约等于海南台的“董宇辉”(董宇辉粉丝见谅,比喻一下而已)。
不过海南台的这个处理应该没有得到爱国人士的认可,有人说骂日本不仅不应该暂停工作,还应该升值加薪。压力算是给到了海南台这边,如果组织调查后处理估计会迎来更多的骂声,如果组织调查后不处理,那说明没问题,到时候依然会被质疑暂停工作没道理。反正是怎么做都会有人骂的。
政治正确有时候是不讲道理,不讲事实的。这么多年日本在中国算是尽力打造自己的友好形象,捐钱积极,慰问及时,四年前的疫情援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时传为佳话。但奇怪的是,努力的效果有“尝味期”。在骂日本的政治正确前,日本差不多也是白努力。
海南台舆论感知力还有待提升,对一些风向的把握还是太青涩了,相比胡锡进这样的老油条,收放自如,进退有据,先立后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毕竟爱国这门生意,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造神毁神一瞬间。
来源:晶柯喻律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9Qx8nA4Bi2FRUnNuFX6mQ
编辑:郑程程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2-5 19:53
【案例】
编辑:李佳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2-24 20:34
【案例】
编辑:程正元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2-27 10:45
三年前,媒体这样报道南京火灾小区……
[color=var(--weui-FG-2)]胡炜 传媒评论 2024-02-27 09:43 浙江
2月24日,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有关情况。据通报,2月23日凌晨4时39分,江苏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截至23日24时,火灾已造成15人死亡,44人在院治疗。发布会上,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梁军表示:经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事故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令人痛心!
然而,人们发现,最近三年多以来,有媒体曾多次曝光该小区电动车的风险,提醒火灾隐患问题,但是,仍然未能阻止悲剧发生。
01 媒体多次报道早在2020年08月22日,南京媒体《现代快报》曾以《电动车侵占居民楼门厅隐患大,物业“望车兴叹”如何破?》为题,以文图、视频等方式报道了“雨花台区明尚西苑小区内电动车乱停乱放,不仅有碍秩序,还容易引发火灾”。
▲2020年8月《现代快报》报道截图
当时,记者还采访该小区所属的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明义社区,社区方面表示,电动车乱停乱放是普遍存在的难题,目前社区一方面积极宣传引导和防范,加强巡查力度,开展飞线专项整治,“另一方面督促物业公司在原有基础上增设更多的充电桩,鼓励居民去自助集中式充电站停车充电。”
电动车乱停放现象,在全国很多小区都存在。《现代快报》在这篇报道中,还就此采访了专家,探讨解决之道。
专家对该小区提出具体建议:
▲2020年《现代快报》报道截图
然而这次报道并没有引起相关方面的足够重视,电动车隐患依然存在。
在《现代快报》的报道发出不到两年时间,该小区又因为电动车停放导致的安全隐患又一次被媒体曝光。
2022年4月14日,南京广播电视台教科频道《法制现场》栏目,以《架空层挤满电动车 消防设施需跟上》为题进行了报道。
据居民反映,明尚西苑小区居民楼架空层消防设施不够,有火灾隐患问题,2019年时曾有楼发生火灾,至今墙体上还有大片烟熏的痕迹。
▲2022年4月 南京广播电视台教科频道报道截图
节目中,有居民称,自从2019年禁止将电动车停放在楼道内后,该小区原本用于健身休闲和停放自行车的架空层就成了电动车的停车场所,小区居民对安全隐患提出担忧。
该居民说:楼层失火的话,对大家安全隐患太大了,代价太高了!
三年多的时间里,媒体以舆论监督报道的形式,发出两次火灾隐患预警,然而并没有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
02 妥善对待舆论监督如果一切可以重来,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2024年2月23日凌晨这场惨剧的发生。如果当时媒体报道后,不管是物业还是有关部门,以及停放电动车的居民,能及时警醒,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迅速采取行动整改安全隐患,或许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若能在问题面前主动“接招”,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舆论监督会成为推动工作改进的契机和助力,相关部门敢于面对、立行立改的态度也更容易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反之,若将舆情视为“敌情”,把监督举报视作“洪水猛兽”,问题只会越捂越多,最终会爆发类似无法挽回的悲剧。
来源:传媒评论(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_grYFVNXG4FgnRWe6tyXQ
编辑:李梦瑶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3-3 22:04
【案例】
编辑:李梦瑶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3-12 21:58
【案例】
编辑:李佳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5-23 19:09
【案例】
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国外呢?
一大早,被《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刷屏了。
本文在开篇抛出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在百度上搜索“马云”这两个字,把时间设定在1998年到2005年,能搜出来的信息,大概有多少条呢?是1亿条,还是1000万条,还是100万条?
实际搜索结果如下:
于是,作者加以诠释:
用百度搜索,选定日期范围为“1998年5月22日到2005年5月22日”,含有马云的信息,总共是1条(2024年5月22日数据)。而仅有的这一条信息,也是虚假的。点进去会发现,文章的发布时间其实是2021年,不属于上面限定的时间段,只是不知怎么回事,它被莫名其妙地搜索出来。
以这个事实为基点,作者得出了“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的结论。
说实话,起初看到这个论点,我有点不以为然,归根结底,百度等中文互联网大厂只是一家企业,并不具备“史记”功能,将过往的冗余信息清理打扫,属于降低成本的正常操作,对于这一点来说,不只是中国,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应该都是一样的。
为了证明“中文互联网没有崩塌”,我想出了一个反证法,如果在谷歌上锚定同样的时间点,搜索“马云”或者国外的知名企业家,如果结果跟百度的搜索大同小异,那么就能证明,所谓“中文互联网崩塌”只是故作惊人之论。
为了周全起见,我让朋友在谷歌上进行了三次搜索,第一次用中文简体搜索“马云”,第二次用中文简体搜索“比尔盖茨”,第三次用英文搜索“Bill Gates”,时间的锚定点都是:1998——2005。
不得不说,看到搜索结果,我沉默了,跟我设想的完全不一样,不斥于吃了一个耳光。
用谷歌搜索马云,显示出了5000多条结果,每一条几乎都符合1998-2005的设定要求。
用谷歌搜索比尔盖茨,显示有6万多条结果,同样都符合时间设定要求。
用谷歌搜索Bill Gates,那更是海量了。
看到这个结果,我不能说“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的结论完全是危言耸听。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如今,在以信息战为核心的今天,单就百度与谷歌的信息量对比来看,我们确实是弱爆了,一叶知秋,中文互联网信息的匮乏绝不仅仅只是一个“马云”,而是遍及各行业各领域,单就最触手可及的互联网信息而论,这意味着国外的竞争对手将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如何破局?本哲才疏学浅,不敢妄言,唯有提出顾虑,留待有识者一决。
来源:哲空空(公众号)
编辑:李佳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5-23 22:55
【案例】
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
先问你一个小问题:
如果我们在百度上搜索“马云”这两个字,把时间设定在1998年到2005年,能搜出来的信息,大概有多少条呢?是1亿条,还是1000万条,还是100万条?
我在几个群问过,大家普遍的猜想是,应该是百万或者千万的级别。毕竟或联网信息如此浩如烟海。马云作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企业家,在网上留下的痕迹肯定是非常多的。
但实际上能搜出的全部结果如下:
用百度搜索,选定日期范围为“1998年5月22日到2005年5月22日”,含有马云的信息,总共是1条(2024年5月22日数据)。而仅有的这一条信息,也是虚假的。点进去会发现,文章的发布时间其实是2021年,不属于上面限定的时间段,只是不知怎么回事,它被莫名其妙地搜索出来。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了解那一段时间关于马云的经历、报道、人们对他的讨论、他的讲话、公司的发展史等等,我们能得到的有效的原始信息量,是零。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不是百度的问题啊?如果换必应或谷歌,会不会能搜出来?
我测试过,这两个网站搜出来的有效信息和百度没有太大区别,比百度略多一些,但也只是个位数。更多的也都是时间紊乱的无效信息,只不过不知道是什么技术原因,被错误地抓取出来你可能还会觉得,是不是因为马云属于比较有争议的人,由于某种不可描述的原因,所以他的信息才无法搜到?
但实际上,不仅仅是马云的情况如此,我们去搜马化腾、雷军、任正非等,甚至是罗永浩和芙蓉姐姐这样在那个时候红极一时的网红,或周杰伦、李宇春那样曾经火遍全网的明星,结果也都一样的。如搜雷军的情况结果是这样的:
在测试过不同网站、不同人名、不同时间段之后,我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
几乎所有在那个年代曾经红火过的中文网站,如网易、搜狐、校园BBS、西祠胡同、凯迪猫眼、天涯论坛、校内网(人人网)、新浪博客、百度贴吧、以及大量的个人网站等,在一定年份之前的信息都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甚至大部分网站是所有年份的信息都消失了。唯一例外的是新浪网,还能找到一些十几年前的信息,但也是极少数的寥寥几条,其他99.9999%以上的内容,全都消失了。
大家都没有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中文互联网正在迅速崩塌,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中文互联网内容,已经几乎消失殆尽。
我们原以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没有想到,这种记忆,原来是像金鱼一样的记忆。
我之所以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何加盐公众号的主题是研究牛人,所以我需要经常查找他们的资料。
这两年来,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网上能找到的原始资料,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之前还能看到一些原始的报道,后来慢慢没有了;之前还能找到主人公的演讲或者他们写的文章,后来慢慢找不到了;之前还能看到很多采访或对谈的视频,后来慢慢消失了。
似乎有一个吞噬网页的怪兽,它沿着历史的时间线,从过去向着现在吞噬,先是小口小口,然后大口大口,把中文互联网的一切内容,以五年、十年为单位,一口吞掉。等我们回过神来,会发现,在移动互联网之前前曾经存在过的中文互联网的一切,不管是门户网站、机构官方网站、个人网页,还是校园BBS、公众论坛,还是新浪博客、百度贴吧,还是文件、照片、音乐、视频等,都已消失不见。
记得十几年前,我曾经因为换电脑,把一些照片和文章打成一个压缩包,存在某BBS上,几年之后发现,那整个BBS都没有了。我曾经用过hotmail的邮箱,里面有很多很珍贵的邮件,后来全都没有了。我还写过人人网、MySpace,后来全都没有了。我们曾经以为互联网可以保留一切,但结果是一切都没能保留。
这让我想起刘慈欣《三体》里面提到过的“向箔”。歌者文明发现了太阳系有智慧生物的存在,出于宇宙先进文明的清除本能,他们向太阳系扔出一张二向箔,于是,整个太阳系以光的速度从三维坍塌成二维,变化成一张酷似梵高“星空”的画片。一切生命、一切文明的痕迹,从此都不复存在。
在互联网上,我们已经处于二向箔的吞噬之中。这种二向箔可以称之为“时间的二向箔”,它吞噬的是时间那一维。太阳系被歌者文明的二向箔拍扁之后,好歹还留下了一幅《星空》图,而互联网被时间的二向箔吞噬后,只留下一片虚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猜想,主要原因可能是两个:
一是经济原因
网站的存在,需要服务器、需要带宽、需要机房、需要人员运维,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监管和维护费用,这些都是成本。如果是有战略价值(例如需要向外展示公司想要展示的信息),或者有短期流量价值(例如还时不时有较多的人上来看),同时公司账上也不差钱,那么还会有动力去维持。
但是如果公司在商业上走了弯路,没钱了,整个网站就会直接死掉。例如人人网就是典型代表。即便公司还有钱,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网页一年到头都没有几个人来点击,对公司来说,就成了一笔负担,从经济上最理性的方法,就是直接关掉。搜狐、网易早年的内容大量丢失,以及以天涯论坛为代表的BBS集体消亡都是这个原因。
二是监管原因。
总体而言,互联网信息的监管,是从无到有,从宽到严,从严到更严的过程。以前可以合法存在的内容,后来不符合监管要求了;或者是以前可以灰色存在的内容,后来被定义为黑色了。这些内容都会直接被咔嚓掉。还有一些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舆论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极端,以前“只道是平常”的内容,在后来的舆论环境中显得非常尖锐、敏感尽管不违法,但是可能激化矛盾,形成混乱,监管方也有可能会要求处理掉。
除了官方部门之外,愤怒的网友,也时时充当着舆论监管员的角色。他们会翻出十几年前某人无意中说的某句话,揪着不放,把人网暴至“社会性死亡”。
但监管上最重要的影响,还不是监管部门的处理或愤怒网友的攻击,而是它们会造成公司与个人的“自我审查”。
因为谁也不知道,网站上存在的哪一条内容,某人曾说过的哪一句话,会不会在若干年后,给当事人带来灭顶之灾。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把这些潜在的“定时炸弹”全部清除,也就是把网站关掉或者把内容全部删除。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还会有其他很多原因。例如,在南斯拉夫解体只之后不久,所有“yu”(南斯拉夫国名Yugoslavia的缩写)这个国际域名之下的网页内容全部消失了。又如,随着版权保护的加强,曾经随处可下载的音乐和电影网站,就都消失了。还有一些机构和个人,纯粹是由于自己的原因,不想在对外展示信息了,就把官网或个人主页关掉等等。
但这些原因都是次要的、局部的。整个互联网内容系统性的、大规模的消失,主要就是由于经济规律和自我审查。本质上,互联网内容和生命一样,也受进化论的支配。其存在的标准只有一条: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争取尽可能多的注意力。
当一个内容能够在互联网上的海量内容中争取到足够多的注意力,而维持这个内容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监管成本和对抗监管的成本)比其他方式更低时,这个内容就有可能存活在互联网上。只不过它有可能会换一种呈现方式,例如从文字变为图片,从静图变为动图,从动图变为视频,未来可能从二维视频变为三维全息视频等等。承载这个内容的平台也会变迁,从门户网站到BBS,到个人博客,到微博微信,到抖音视频号,到未来可能一个我们不知道什么平台。
当一个内容不能再吸引到足够多的注意力,或者维持这个内容的成本比其他方式更高时,这个内容就会从互联网上消失。以电脑为浏览端、以网页为载体的传统互联网的集体消亡,只不过是这种“信息进化竞争”的必然结果而已。
生物的进化秘诀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互联网内容的进化秘诀是“信息竞,注意力择,适者生存”。由于网络效应,这种竞争比自然界还要猛烈万倍,残酷万倍。传统互联网不是单个物种式的灭绝,而是几乎所有内容的整体性灭绝。
每一代新的互联网崛起,旧的互联网必将崩塌,时间二向箔是所有网站、所有内容无可逃避的宿命。
如果未来的文明是互联网的文明。我们这一代人,将是没有历史的。因为互联网没有留下我们的痕迹。
“没有历史”,这件事情重要吗?
当然很重要。
我曾经为了写邵亦波的文章,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找到邵亦波2007年参加《波士堂》节目的原始视频,以及他妻子鲍佳欣以“文爱妈咪”网名在宝宝树社区发了好几年的帖子。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只能深深遗憾。
虽然《红尘已忘邵亦波》那篇文章,依然很受大家欢迎,短短一周就有70多万人阅读,2万多人转发,但我十分肯定,我一定还是错过了某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它们能呈现在那篇文章里,文章质量会更好。
但是我找不到,就只能让文章以不完美的方式呈现。
你可能会觉得:这只是对何加盐这样的研究者和写作者有用,我又不写这样的文章,互联网信息没有就没了,对我又没什么影响。
真的吗?
如果我们已经看不到马云的所有演讲,看不到任正非的以《我的父亲母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代表的所有文章,看不到段永平在雪球的所有发帖,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可惜?
好吧,你说你并不觉得可惜。
那如果我们已经搜不到黄峥的公众号,看不到张一鸣的微博,上不了王兴的饭否,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好吧,你说你也并不觉得遗憾。
那如果某一天,知乎如同天涯论坛一样没了,豆瓣就像人人网一样消失,B站好比新浪博客一样已无人问津,你会不会有点心痛?
如果某一天,你喜欢的微博博主所有的微博只显示“作者已设置只展示半年内微博,此微博已不可见”,你常看的公众号只显示“此账号已被屏蔽,内容无法查看”,你在抖音或小红书搜索某些信息,结果显示“作者已清空全部内容”……
甚至,微博、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就像曾经存在过的BBS、贴吧、空间、博客一样,全部消亡……
你会不会为此难过哪怕是短短的一分钟?
作为传统互联网的一代人,七零后、八零后已经找不回我们的历史,因为它们已经全部消失了。
新生代也许还能看看朋友圈,但是朋友圈也越来越多“三天可见”,越来越沉默不语。
唯一还在热情发圈的,只剩下一水的营销信息。
未来就连这些营销信息,也终将消亡。
如果一件事对我们很重要,而它正在消亡,我们有什么办法挽救它吗?
有人曾作出这样的尝试。美国有一个网站叫做“Internet Archive”,中文译作“互联网档案馆”,保存了很多原始网页。但是我试过,中文的原始网页,保存的很少,而且使用非常麻烦,搜索功能十分原始低效,和没保存差不多。
从技术层面来讲,保存从中国有互联网以来,到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十来年时间的所有网页,应该并不难,成本也不高,毕竟比起现在的视频时代,原始互联网的那些图文网页,占的空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是,谁来做这件事,有什么动机?
商业机构不会做。因为没有任何商业利益。
政府或许可以像建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搞一个能够保存所有网页的档案馆。但是政府为什么要花钱费力干这件事?除了保存历史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理由。再说了,就算是政府做了这件事,对普通网民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个档案馆肯定也会需要一定的登录权限,以免信息被滥用。
况且,就算是有机构愿意做这件事,现在也晚了。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传统互联网的中文内容,几乎已经消失殆尽了。粗略估算,99%以上应该都已经没有了。
从某种意义上,何加盐写的牛人系列文章,也为保存这些牛人们存在过的历史,做出了一点贡献。如果我没有写他们,很多历史就已经在网上找不到了。但毕竟这也不是原始信息,只是经我整合过的二手信息。
现在的中文互联网上,这个世纪前十年发生过的所有重大事件,所有留下过深深痕迹的名人,目前还能找到的信息,几乎已经全是经自媒体编辑过的二手信息,甚至是传过多手,早已面目全非的信息。
关于它们的原始报道没有了,原始视频没有了,原始讲话没有了,原始的网友目击没有了,原始的评论没有了……
再过一些年,这些二手信息和N手信息,也都会消失。就像那些事件从未发生过、那些人从未存在过一样。
我们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接受现实。
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里,回首看21世纪的前二十年,将是没有历史记录的二十年。
我们是互联网时代消失的一代人。
如果你现在还能看到一些中文互联网的古早信息,那只是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
如果你明白了它们的转瞬即逝,可能会像临死前的浮士德一样感叹:
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吧。
但那抹余晖,很快将和你这句感叹一起,被事件的二向箔吞没,陷入虚空。
《三体》中,程心和艾AA还能有幸乘坐唯一的一艘曲率飞船,逃离正在二维化的太阳系。
而我们,连曲率飞船都没有。
逃无可逃。
现在你所看到的、你所创造的几乎所有内容,连同这篇文章,这个平台,终究也会淹没在虚空中。
来源:何加盐
编辑:李佳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6-25 10:55
【案例】
编辑:王晨雅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7-8 23:16
湖南记者踢爆有毒化学品运输车违规运装食用油内幕
来源: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 《都市1时间》
你在吃的食用油可能是有毒化学品运输车运装的!!!
《真相大调查》记者接爆料称,湖南衡阳、永州等地不少罐车装载强腐蚀性化学品运送到目的地后,为节约成本避免车辆放空回程,会在当地装载其他货物运回。
记者随后调查发现,这些化学品运输车辆往回拉的,竟然是与市民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食用油!这些食用油当中,有一部分就被运到了长沙县,经过分装上市,最终流向了市民的餐桌。
为了捍卫食品安全,真相记者历经半个月,横跨湘粤两省,行程三千多公里,直击了这一严重威胁食品安全的黑色运输链条。
剧毒强碱运输车外 竟有食品原料标示
记者追踪的这辆湘F1970开到广东佛山市高明区的一处厂房,将从衡阳运来的烧碱卸在了这里。随后来到东莞市麻涌镇,在一家洗车场内仅用自来水简单清洗后,
最终停在了广州植之元油脂实业有限公司的停车场内。并在这家企业内装载了超过40吨的一级大豆油。
随后这辆车开始一路返回湖南,并最终把这些大豆油送到了长沙县黄兴镇的以仁油脂厂内。
以仁油脂厂工作人员宣称无任何添加,会将车罐里的大豆油直接灌装贴标出售。
报道播出后,长沙县食安办迅速反应,联合长沙县食药监,长沙县交通运输局,黄兴镇政府和当地公安交警部门,对湖南以仁油脂公司进行了查处。现在,执法人员已经责令该厂家暂停生产,同时也对油厂内八个储油罐内的油品全部进行了抽样检测。
在远赴广东调查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危化品车辆混装食品原料,违规运送“回头货”的现象并非此案个例,省内衡阳、永州等地,也存在此类违法乱象,
经记者取证举报后,现在,各地的交管、食安部门都已经展开省内彻查行动,严打违法运输乱象、严查食品安全隐患。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4-7-10 15:27
【案例】
编辑:李梦瑶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