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2016年暑期学生实习作品专辑 [打印本页]
作者: 张译允 时间: 2016-8-11 15:40
标题: 2016年暑期学生实习作品专辑
请各位将暑期实习发表的作品贴在本帖中,并附上个人实习心得。(有纸质作品的,开学交复印件)
格式:
1:实习媒体名称
2:发表作品
3:个人心得
作者: 万家凝 时间: 2016-8-15 01:27
1.【实习媒体】:成都电视台
2.【发表作品】:与老师合作具体月播节目:
1.《远方的爱》:第二期《团圆》
2.《小鬼打分》之《陈馨月》
日播:《我是医生》第一期
其他节目是与老师、实习生共同完成,未署个人名字。
3.【个人心得】:
大一暑假,是选择享受两个月的假期,还是投身于社会实践,这是多数从大一迈入大二阶段的学生们难以抉择的事情之一。相对于部分专业的学生暑假依靠个人力量,去做如发传单、端盘子、卖衣服等临时工作,新闻专业相对提供了一个与本专业接口更为紧密的实习工作:去电视台、报社实习。在假期接近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促进新闻专业的学生实地操作与书本理论知识结合,同时个人在单位中与媒体人的相处经历,应对平时的任务与工作的经验,会推动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工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个人素质。自己有幸在大一暑假中得到去成都电视台的实习机会,从而在漫长的两个月假期中实地学习与操作。
事实上,我们的实习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曾有人疑惑,对于我空间那展示着我们站在电视台大门前喜悦的照片,那些表达明显喜悦之情的日志,又如何能表明我们的挫折。我们叹息,好的一面呈现给我们的朋友,那些所经历的挫折困难,暂且成为我们成长的经验了吧。每次困难皆让自己不得不瞬间领悟靠自己的重要性,也同样让我知道,独自一人若在外地生活2个月,是会增添更多困难。
7月7日,我与同行的杨静芝惊觉推荐信落在学校,只得2天之内重新赶回学校;7月8日,因不满新旅社环境,我们实习三人向老板请求退钱换旅社,老板强行扣留我与杨静芝、罗华丽共650元;7月9日,自己钥匙全部丢失,面临着回校无法回寝室、打开柜子等困境。
不得不承认,三人承受能力尚处低的状态,其中几人在商讨合适的房子上,争论不断,面临着第二天无处可住的状态,其中也有人在实习前说些气馁的话语,这些“小事情”,让我们尚不能调整好心态。
一:初入台中,柳暗花明
初次与成都电视台相遇,这是一座比我们想象中“逊色”些的大楼。与绵阳电视台相比,它略微陈旧与老式风格的建筑,让我们不得不心中安慰:这是一个充满了“历史”的大楼,它孕育着更为有韵味的电视节目与更丰富的回忆。伫立在电视台大门后不久,我拨打了电视台工作的汪小霜老师的电话,等待老师将我们两人领入电视台,去尝试那份初次进入与主播与记者相处日子的激动与跃跃欲试。幸运的是,老师十分温柔与耐心,带领我们在办公室填写了几份表格。此时的我们面临着一种尴尬:实习日期,是由7月7日填至8月何时?是选择留有休息时间,还是尽可能多学习东西?在面面相觑中,我在纸上默默填上“8月20日”,杨静芝瞥了一眼,也默默填上了“20”这个数字,这意味着我们两个外省的孩子下次回家便是寒假了。但又何妨,有舍有得,更是有着比我们实习时间更长的学长学姐。
汪老师将杨静芝分入“红绿灯”栏目,偏向于新闻采访类,属于日播节目;把我分入“真的有戏”栏目,偏向后期包装类,属于月播节目。我与她在老师的安排下,第一次拿到属于我们的“记者临时出入证”,这份喜悦不言而喻。那天,我看见她被带她的采访的老师带上七楼,而我默默注视着她们消失在我的视野中,缓缓回头,走到二楼的“电编12室”,迎接着面前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心中仿佛仍未安定,些许紧张与些许激动。
踌躇中,我被冯津老师领进了电编室,在我面前是大约7、8位戴着耳机的人正操作着电脑。自己处在“不安”的状态,站在门口无所适从。冯老师告诉我,如果一台机器前面没有人,自己就可以去多试着练习剪辑软件。初来乍到,却发现面前的几位实习生十分熟悉,原来是本专业的安扬学长、张亚燕、刘甜甜学姐,熟悉感与亲切感倍,增惶恐感减轻不少。
坐在电脑前,一件现象吸引住自己:为何一台桌子上,是两台电脑紧紧挨在一起?仔细观察,左边电脑为打开视频的资源库或者是播放视频的地方,右边电脑则是展现剪辑视频的片段与音频片段,而一个鼠标就可操作两台电脑。大概这就是电视台与我们新闻系普通学生操作资源最明显的区别,前者两台电脑任意切换操作界面,后者一台小频幕电脑操作四个界面,而前者操作速度与成品的质量自然相对后者高些。
据冯津老师说,“索贝”软件是成都电视台的专用软件,外界使用需付费18元/小时,这时的我便是涌起对这付费软件与免费的eduis软件的区别的好奇心。相对于跑新闻的新闻部,后期包装部似乎条件相对好些,始终坐在空调间内,足不出户就可完成对一个个节目的精彩剪辑。初来乍到的我开始走动着,观察着老师与实习生们的剪辑工作。本专业的大三学生安扬学长,操作十分熟练,用键盘代替了鼠标的本应承担的剪辑工作。那日,他所剪辑的视频通过正在播放的画面来看,是一对母女貌似在丛林中上演着现实版穿越“红外线”区,从而解救爸爸的行动。按耐住看不懂剪辑工作的略微焦躁的情感,再加上视频人物说的是四川话,着实让自己听着费力。第一天,自己在观察实习生的剪辑工作中度过,相对正在外边炎热天气下,跟随老师跑新闻的杨静芝,我不知这是幸运,还是得不到采访实践的失望。
二:“没有事情做,是因为你不够主动”
自从来的第一天加班后,自己每日坐在机器房内,似乎没有事情做,自己的老师经常不来机器房(带我的老师是属前期编导,很少去后期包装机房里。那段日子是迷茫的,坐在电脑旁,拿着鼠标点开各个节目,建立新的文件夹,尝试自己做后期包装。老师曾说后期包装像观众所看的综艺节目那样,拍摄现场可能并不令人发笑,经过剪辑与后期包装后,从而显得精致与有趣不少,如一些解释画面人物未能表达出的意思,采用彩色字打在画面上解释,或是一些特效声,使得节目有趣许多。自己看的综艺节目少,“笑点似乎也高”,播放几遍视频,寻找不到有趣的点,有些急躁。无奈地看着右侧认真审着片子,寻找加特效点的刘甜甜学姐,自己打开未曾见过的模块,一遍遍尝试着合适的特效图片和音效,将原本乏味的视频包装得愈发有条理与有趣。
停止手中的动作,同时不敢看手机,自己在愧疚与茫然的情绪中徘徊。旁边一位四川传媒学院的学姐注意到我的情绪,告诉我,学习的东西是主动的,在电视台中,没人义务教你东西和让你学习,必须学会主动。认为做不好的事情,又有可能放弃不做,或许这是自己的缺点之一。没有事情做,是因为不够主动,主动过后,即使失误很多,或许比不上学长学姐的作品,人却在这个过程中充实着,屡败屡战,在错误中积累经验与操作技巧。
“万家凝,过来学习电视文稿是怎么写的。”
在自己坐在电脑前盯着视频发呆时,冯津老师从电编室外走进来,对我勾了一下手指,我的闲时似乎在这一刻开始停止。冯津老师告诉我,即使电视不是像报纸这样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它在拍摄之前是一定要写好文稿的。有能力的编导会一个人策划后,再和其他人拍摄;节目若规模较大,则小组分工明确,会有专门写电视文稿的人,剩下人负责拍摄,而冯津老师属于前者。
为了锻炼我和罗婷学姐的写稿能力,她向我们重新阐释了我们栏目即将开拍的《我是医生》和类似于东方卫视的大型真人秀《急诊室故事》系列,如何入手,在节目播出的一瞬间,就可以迅速吸引到读者。冯津老师也告诉我们,观众在看电视调台时,对一个节目的观察与停留时间最多为三秒,如何让读者在这3秒停在我们的节目,这也是编导的本事。
听完冯津老师的话,自己深感压力,尚且未懂得电视文稿的“配音”、“同期”等是什么东西,便要开始写整个节目的文稿,这是个既有挑战意味,又有压力的初次尝试。在写文稿前,自己大脑要已经有一个成型的片子,我们要做的便是把这个片子用语言描绘出来,然后摄影师根据我们的文稿去拍摄素材。记得昨日冯津老师给我介绍过一个获过奖的片子,开头是一个墓园,一个墓碑上拴着一只气球,这场面耐人寻味,也有些阴森恐怖,但随后而来的医生抱着一小束花,放在墓碑上,那个气球的含义不言而喻:这是医生无力拯救的一个小生命。再由此进入故事内容,开头自然流畅,也能在一开始便吸引到观众。受到这个片子影响,我想破脑袋,想要把自己脑中的片子尽可能勾勒地耐人寻味,同时也需要体现医生的特点。
根据一番大脑思考,脑海中的片子逐渐成型,全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开头为某小区在凌晨时分,有一户人家总是在此时亮灯为开头,有些耐人寻味,借以吸引读者,同时引出下文;后面的三个部分,为体现医术高超与道德高尚。医术以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患者为例,患病前状态以及恢复后的现状,同时需要电视台的摄影与编导去实地采访患者。道德高尚体现在因为绝大多数患者贫穷,医生自己掏腰包,请声乐老师,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尾和患者采访与歌曲合唱。
冯津老师在看完我写的文稿后,明确指出我的问题:结构虽完整,但整个片子很“平”,没有过多吸引人的因素。我醒悟过来,我这是“瞻前不顾后”,开头注意吸引读者,后面便是“一意孤行”,忘记老师强调的东西。中间因为不了解“配音”、“同期”,罗婷学姐给我举了几个例子我才明白。整个稿子从勾勒片子到稿子成型,花了有5个多小时。不久后,自己也开始尝试写口播稿,虽说初次尝试缺点不少,但不得不承认一次写稿便可受益匪浅。
三:走吧!“进击”的媒体人
“学妹,我们马上要开始一个志愿者活动,电话号先写上吧。”安扬学长将自己手机递到我的面前,上面已经记录着“真的有戏”栏目里实习生的名字。根据学长解释,我们需要在第二天的会议上直接得到答案,自己对开会很是期待。
走出电编室,电视台走廊的温度与室内温度形成反差,方才清醒的头脑此刻开始受外廊高温而影响。与实习生们坐电梯到7楼,进了开会的办公室,冷气扑面而来,头脑开始清醒。会议大概讲了此次活动,是由大邑县政府与成都电视台生活频道,联合举办的一项大型活动,于花水湾分别展开游戏活动与花水湾首届荧光跑,夜跑获得第一名者奖金为2000元,剩下的奖励分别递减500,以此类推。
周六清晨,杨静芝与我5点多起床收拾东西,匆匆奔向电视台。此次是由电视台统一用大巴将老师与实习生送往花水湾,距离大概有100多公里,行驶时间约为3个多小时。自己有些兴奋地扒着玻璃窗户,看着窗外飞速向后的建筑,生出一种“我们集体去郊游”的之感。
饱受着“晕车”想吐的折磨中,我在睡睡醒醒中熬过了这3个多小时,一下车,迎接我们的便是花水湾景区,车外的高温让我们一车人在下车后,不约而同地抱怨天气太热。头顶烈阳高照,幸运的是有比较大的风吹走我们身上迅速升起的燥热气息。从上午搬桌子,将场地布置好这个过程开始,我们电视台开始发挥“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牲畜用”的一句玩笑话,让大部分女实习生跑上跑下搬大椅子,而事实上男实习生去干更累一些的活。这时候的老师与女生顾不上自己的形象了,炎热的高温让一些女生的刘海湿透了,粘在额头上,他们也没时间把刘海拨向一边;也有老师想撑伞遮阳,无奈手头工作一件接着一件,乐观地说了一句“免费日光浴”。
临近中午,自己带着满身的汗,走近游戏区附近的花水湾别墅销售中心,和同行人吃着政府提供的盒饭。俗话说“餐桌上促进友谊”,我们不同栏目陌生的实习生,在吃着盒饭的过程中聊起天来,交流彼此栏目的特点,以及下午干什么活的猜测。不久便是我们的“魔鬼工程”。1点,被分到“智勇大冲关”小组的我,和组员们拼接指压板,以用来游客们在上面行走并夹着乒乓球转一圈,并将8块泡沫板按照顺序拍好,这些动作在2分钟之内完成,便可以去大转盘区抽奖。
事实上,拼接工作是个大难题,我们需要将几百块指压板一块块拼好。张亚燕学姐和我将橙色的工作服搭在头上,累时不敢坐指压板,指压板上的不少凸起的球很硬,隔着衣服坐它,会发觉刺疼,这亦是这“智勇大冲关”有挑战性的原因:疼且不能穿袜子,光脚在上面走。时隔2个半小时,最终将“指压板大工程”完成,而此刻的我们站起来,眼前是一片昏暗。烈阳,汗水,不能休息,必须忍受。自己开始从头上摘下工作服,直接套在蓝裙子上,自嘲是“橙色”配深蓝色的“绝佳搭配”。
此刻正值3点,高温烘烤着的景区,又哪里有几个游客,多的不过是飞奔而过的汽车罢了。老师和实习生围坐在花坛旁,看着远方的成果,再回过来看空荡路边,掏出被太阳晒着有些发烫的手机玩起来。事实证明等待的力量之强大,度过炎热时期,临近下午5点,游客数量开始增多,并有人不断对“智勇大冲关”区域好奇,有孩子趴着警戒线想要进去。老师用喇叭告诉游客游戏规则,一位父亲直接带着孩子钻进警戒线挑战游戏。整个下午诠释了“群众效应”,游戏区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忙碌中却体会到了工作并未白忙之喜悦。
虽说今日不是平日坐在电编室的剪辑工作,与电视台老师与实习生们共处的时间里,足以让我们促进彼此的感情,在今后更好的工作,同时认识了不少本栏目之外的实习生朋友,在志愿者活动的里感受到不同的情谊。
45天实习短暂,从放假第二天到即将开学,中间时光在尽力在抓取机会的情况下学习。因为个人资历不足,中间也有不少遗憾,带自己的老师出去拍摄因车辆乘坐人数有限,三次去远地采访拍摄,只带另外两个大三学长学姐。自己在这种境况下,曾内心劝勉自己大二暑假实习不可再错失采访与拍摄的现场学习机会,至少自己在1个半的实习过程,跟着老师做了月播节目,节目中有我努力的成分,除电视媒体方面的前期采访拍摄与后期包装制作,自己同样需了解纸媒的运行与发展,期待第二年的实习与成长。
作者: 王雅蝶 时间: 2016-8-21 23:54
本帖最后由 王雅蝶 于 2016-8-21 23:55 编辑
1. 实习媒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 发表作品:6篇
(1)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带来艺术范儿、国际范儿、童趣范儿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 ... 5/201607/69113.html
(2)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奏响“大教育”出版强音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 ... 6/201607/69116.html
(3)苏州大学出版社:传承艺术 推广阅读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 ... 5/201607/69112.html
(4)管理好综艺节目版权 友谊的小船才不会翻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http://www.chinaxwcb.com/201608/04/content_343526.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http://www.gapp.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4509/302244.html
(中国版权协会)
http://www.csccn.org.cn/a/banquanzixun/20160808/967.html
(中国版权产业网)
http://www.cncri.com/Show.aspx?i ... d=7&typeBigId=1
(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http://www.jsgd.gov.cn/xwzx/hysd/2016/8/ct_37123.html
(5)一场没完没了的申请强制执行案
——记德国童话《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译者李士勋艰难维权的故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http://www.chinaxwcb.com/2016-08/18/content_344024.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4509/303109.html
(中国版权协会)
http://www.csccn.org.cn/a/banquanzixun/20160819/1001.html
(6)文化自信:来自历史深处 来自当下中国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 ... b/201608/70483.html
(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culture/gd/201608/19/t20160819_15059349.shtml
(搜狐网)
http://mt.sohu.com/20160819/n464999520.shtml
(中青在线)
http://book.cyol.com/content/2016-08/19/content_13680360.htm
3. 实习心得:
2016夏:一半现实与梦想
第二次来北京,和两年前的出发点不同,所看到的人与事自然是另一番模样。
有时,人需要问问自己,为何为走到这里?
有时,人也需要告诉自己,走得越远,困难愈多,坚持下去。
7月4日,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实习正式开始。我和宋昕益在记者部,其余伙伴在传媒周刊、出版周刊、《出版杂志》等。记者部又叫采访中心,带我们的老师是王坤宁老师、李婧璇老师。因为老师常在外跑新闻,所以在办公室的时间不多,通常是我们几个实习生在这里。
实习期间,从收集信息、编辑资料、查找选题、敲定策划、着手采访、写成稿件,到与老师、同学交流意见,打磨稿子,再到最后的稿件出炉,锻炼了个人对于新闻的选题策划及采写能力。一个人在团队中,既能独立,也能合作,很重要。在这里,感谢王坤宁老师、李婧璇老师、邹韧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与帮助,记得你们亲切地叫我“姑娘”。 快离开之前,认识了评论部的李国生老师,也愉快地交流对新闻评论的认识。
从大的来说,报社每周最热闹的时候,是星期一、星期五的上午10点,分别是选题会与报评会。选题会上,一个部门少则报几个选题,多则报二三十个选题,看着老师们思考选题的认真模样,再到对选题给出策划意见,能够感受到报社的严谨与开放。报评会上,对该周出版的5期报纸(特刊除外,1期8版)进行点评,由点及面,言简意赅,让人感触颇深。有次,一则以“副市长花1500元购书”的标题吸引了在场老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大部分意见认为噱头占多数,究其原因,是记者与编辑的交流出现问题,才导致这一标题的出现。还有一次,正是湖北洪涝时,“从水中捞出好新闻”的标题获得了大家支持。
包括新闻配图,老师也会对摄影记者的取景角度、所传达感情作出评价。每次选题会和报评会完,总编老师会对报社经营发展、报纸选题定位、报社内部问题等做出评价、展望、批评。作为《龙新时报》的成员,我们报道过不少“媒体融合、纸媒衰落”的类似新闻。当有一天,你进入一家报社,和这里的纸媒人一起经历他们在思考的“问题”,甚至是寻求这“问题”的出路,很有意义。
当然,“你觉得很有意义”这种感受不能仅停留在当时,一时的激情忘却就是乌有,要有智力、有定力、有眼力、有能力去保持这激情,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从小的来说,报社每天最热闹的时候,就是每个部门,以记者部、编辑部(含美编、校对)为例,关于每期报纸每版文章进行的讨论,少则一两个人,多则整个办公室的人,工作节奏快,不同的分工,分别把握文章的精彩与准确,这份热闹,需要真心投入。
来实习前,看了一位学妹所写关于媒体人转型的散文,写得有点小伤感,这个形容词和2年前我形容自己声音一样。能理解学妹的这份心情,会思考其转型原因,是否因为社会黑暗,作为“无冕之王”该何去何从?但,只要相信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就什么也不怕。人到了一定年纪,会有自己的考虑与选择。趁我们还年轻,努力奋斗,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对于“新闻”,从小学看《成都商报》开始,觉得它像故事般有趣,每看完一个,我再折叠,又是一个新故事了。成为一名初中生,在微机课时,浏览新闻网站,新闻标题一个挨着一个,我觉得,哇,世界挺多元。到高中,抽屉里的数学书和地理书上,偶尔出现一本《看天下》,过了没多久,我看了柴静的《看见》,我想,有机会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传媒工作者,很好。填报志愿,父母尊重了我的意愿,于是,我来到西南科大新闻系。
前3次的实习经历,分别是APP、杂志、电视台。一直很喜欢报纸,却从未到报社实习。说实话,这次来报社实习,有点激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年上半年时报报评会上,刘老语重心长地提过。8个字,简单,不简单。第4次实习后,我带在身上的,又多了8个字:“一半现实,一半梦想”。
开学大三,大学时光一晃过去2年,假期,室友群里偶然分享2年前的自我介绍,不觉感叹时光匆匆。更重要的是,珍惜眼前,珍惜你所拥有的。
对于实习生,珍视你的实习机会。
还是那句话,人生中的某些片段,可以串联。走过的路,串联起来,往后怎么走,不偏失,你才能最终抵达。
大一到大二,从校园及专业媒体记者成为编辑,离不开途中遇到的老师、师姐师长、同学朋友的帮助与关心。在“新闻”这碗“现实鸡汤”里,我从被动到主动,从旁观到参与,从“慢”到“快”,从“浅”到“深”。
付出、收获、成长。
6月28日晚,和同行的伙伴踏上北京的火车。6月30日晨,5点,咣咣当当,已有人起身,打了哈欠伸个懒腰,透过挂着露珠的窗户,另一边,妈妈牵着孩子的手说,“马上可以见到爸爸。”到终点站了。
7月29日上午,译允陪我坐地铁到北京西,我踏上归家的火车。
20岁了,开学大三。还有两年,大学毕业。
未来的日子,不辜负时间。改正不足,继续提升和充实自己。
真心感谢系主任海明老师。
多了份机会看这世界的所谓真诚与复杂,所谓庞大与渺小。
“新闻报道有多少真假你还不知道吗?”这句疑问,可以保留。
作者: 杨静芝 时间: 2016-8-22 23:24
【实习媒体】成都电视台
【实习作品】①盘点8月起 各地将实施的重要交通新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 ... tml?from=s1.8-1-1.2
②习惯性酒后驾车为何一错再错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3NjAzNTMzNg==.html
③行道树不堪重负被吹得枝繁叶茂也存隐患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3ODU5NjA5Ng==.html
④4号线非遗出口禁止停车 16日起正式抓拍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 ... tml?from=s1.8-1-1.2
⑤交警有才 花样交通宣传被点赞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 ... ;spm=0.0.0.0.VcZJjT
⑥山雨欲来 灾害发生兆知多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 ... ;spm=0.0.0.0.xoQo8a
⑦女子称孩子被抢 网红开保时捷追车7分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 ... ;spm=0.0.0.0.L5DQsh
⑧屡次偷车被抓 13岁少年误入歧途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 ... ;spm=0.0.0.0.aR0Lb2
⑨地铁上的“防成龙”装置 你注意过吗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 ... tml?from=s1.8-1-1.2
【个人心得】⒈第一次接触电视台,来到日播的交通栏目,一天内需要找选题、确定选题、写文稿、采访、剪视频等,使得我有机会去了解如何完整做出一条新闻。
⒉首先从找选题来说,因为是交通栏目,所以必须与交通有关,难免有点局限性,但做起来也会很有趣,什么偷车、交通事故。路边树倒了之类的选题,平时不曾关注的交通小事,有时也会是一个精彩的选题。
⒊电视文稿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虽然不喜欢写稿子,但是电视文稿不同于报纸文字,电视文稿更加有趣。刚开始是看着老师写稿子,老师偶尔会让我写一点点,她帮着看然后提意见。还是学到了很多,知道自己以后也要多加练习电视文稿的写作。
⒋采访这一块,也是整个实习过程中让我收获最多的。现在才觉得自己之前的采访很水,真正的采访会遇到很多情况,这些都需要记者处理好。实习第二天,老师就让我拿着话筒提问,一路上我就在想如何提问,采访时也是紧张的不行,随着多次采访的锻炼,我懂得了采访时记者的提问也是非常重要的。采访还有一部分是街采,这时候记者就不能害羞,面对街上的市民,依旧需要掌握好提问的技巧,才能获得记者想要的答案,这也是一条新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街采锻炼了我的勇气,以前在和陌生人说话时会害羞,但是为了一条新闻不得不去完成街采,同时也让我学会了采访的技巧,如何得到你想要的回答,如何引导他人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⒌在电视台的实习,也让我接触到了剪辑视频的新软件sobey。之前在学校剪视频只会edius,所以刚实习时,对于sobey一无所知,每次都在旁边看着老师使用,记住老师按的键,偶尔会询问老师如何使用,直到熟悉后,才发现两者还是有共同之处。这也让我明白,还是应该多掌握点软件,同时要有主动学习的态度。
⒍ 总而言之,这次的实习让我收获颇多,我的暑假生活也没有白白浪费,很感谢这次实习中帮助我的所有人。这次的实习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也让自己树立了目标。再次道一声感谢,感谢同学,感谢老师,感谢我的父母支持我的决定。
作者: 宋潇 时间: 2016-8-26 23:11
本帖最后由 宋潇 于 2016-8-26 23:35 编辑
实习媒体:《新华每日电讯》评论部
实习发表作品:
中国蚊帐“走红”里约的启示
http://203.192.15.131/content/20160811/Articel06006BB.htm
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形象,在里约奥运赛场上体现得淋漓极致。奥运场馆的建设、安检设备的提供、志愿者服装的制作等,都有中国制造的身影。令人意外的是,在中国卖几十元的蚊帐,在国外电商网站售价竟高达上千元,许多中国网友表示“想要去里约卖蚊帐”。中国蚊帐“走红”,与其说是偶然事件,还不如说是低端产业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从当前的国情国力来看,中国的低端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产业链条中处于从属地位的现实,未来还将继续。因为国内低端制造企业的技术要求,还没有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但是,只要市场定位精准,找准消费者的需求,迈开走出国门进行销售的步子,低端制造业也能找到自己的春天,获得更好额销量和口碑。中国小商品在国际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义乌制造”全球开花就是最好的例证。如何发挥这样的优势,还需要从行业内部寻求效率和成本的平衡。
有人认为中国低端制造业前景堪忧,其实不一定那么悲观,从制造行业市场需求和竞争的角度考虑,虽然东南亚等国家抢占行业份额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人力成本优势有所下降,但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业仍有一定优势。只要企业在稳固现有市场和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创新研发和生产布局,以市场为导向,现实困境会随着产业组织形态的变革迎刃而解。
前不久,在名为“波兰采购会”的系列活动上,波兰网贸馆总经理的一席话就带给中国制造企业很多启发。在他看来,一些走红国外市场的商品,并非属于高端科技一类,反而是一些家电、服饰、户外、家居等低端品类,热销国外市场。
中国制造未来要怎么继续“红”下去?蚊帐“走红”里约奥运,就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小商品,实用性强、功能性强,能很好地填补国外市场的空白,而这类小商品未来进军国际市场,正可以作为中国制造蓄势待发的新起跑线。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以高质量、好口碑、精加工等细节取胜,既不故步自封,也不盲目跟风转型,才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稳稳立足。
实习心得:
我实习的地方在新华社每日电讯评论部,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57号。
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我和很多人一样,属于那种连看一眼都要小心翼翼那种,门口的警卫、不断进出的黑色轿车,以及一些儒雅和蔼的“老干部”们,都让这个地方显得更加高大上。是的,就是高大上,不仅是因为它的通讯楼很高,还因为在人们心中,新华社就是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排得上号的现代通讯社,它的“高大上”不言而喻。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个原本看似“高冷”的地方,其实并不高冷。从与各个部门的老师们的交流中,以往别人认为的“体制人员不苟言笑”的情况,其实在这里完全看不到。先说说我所在的评论部吧,电讯的正常版面是8个版,而评论版则在六版,每周二至每周五出版。评论版由“每日一评”“焦点观察”“及时评论”“热点评说”“缘事而发”“公民发言”“读者来信”等栏目组成,日均刊发评论稿件8—10篇,其中,20%的稿件为自己的评论员所写,80%的稿件为读者投稿,稿费标准在同类媒体中较高。
其实,百度百科已经很久没更新了。目前的评论版主要由“每日一评”“焦点观察”“草野宇下”“好望角”“新华时评”“议事厅”等多个栏目和板块构成,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草野宇下”。听它的名字,你可能并不感冒,但若联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就明白这个栏目的名称由来了。草野宇下每天的文章,基本上是打捞真实的民间故事,每个人通过描写自己身边的故事或见闻,自圆其说、以小见大,形成一个能够涵盖全国的普遍现象。这就是草野宇下的定位,很多投稿的作者,都是草野宇下的“忠实粉丝”。
其中不乏高校教授、政府官员、留学生等人士,他们的文章内容字字肺腑,句句切中要害,这也是我所缺乏的。可能我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吧,在草野宇下,我发的稿子屈指可数,也没能达到我的要求。一位老师就说,一位在这里曾经实习过的我的学姐,发的草野宇下,比正常评论多很多,也许她是个有故事的人吧!
言归正传,暑假的实习,对新闻系的学生来说,文章数量真的不算什么,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自己心里都知道,我一直相信一句话,那就是越缺什么就会秀什么,逢人就摆出“家底”,在社交平台大肆宣传自己的作品,其实真的只是自己一厢情愿。比如有人认为文章数量多就是“高产量”,其实并不完全合理。
再说说我的经历吧,带我的老师,笔名汤嘉琛,原本我以为他属于很“高冷”,可从见他的第一面起,我觉得面前这个和我年龄相差不大的青年身上,既有谦逊也有霸气,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实习过程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另外一个和我一起实习的学生,叫张松超,我的学长,华中科技大学研二学生。在实习之前,我和他就有联系。俗话说以文交友显得太矫情,其实不然。我发现,在我的老师和学长身上,都有着相同的性格,那就是谦虚、低调。
每天的实习,学长都会问我写什么话题,并且告诉我哪些东西适合电讯,哪些错误需要避免,久而久之,虽然我的稿子仍然会被毙,会被撤稿,但是慢慢地,我也学到了写一些“宏大”的话题,写一些自己以前不敢尝试的内容。渐渐地,也找到了写电讯评论的感觉。另外,就像学长跟我说得那样,很多人认为像人民日报、新华社、参考消息里面的人写得文章是八股文,其实并不是这样。要知道,在他们的文章内容里面,虽然很多是涉及行政管理、基层机构办事方法之类的文章,但是这些理论用起来,绝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写过两篇关于李克强总理讲话的文章,因为之前根本不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写起来特别费力,大概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才写出一篇稍微有点像样的文章出来。慢慢地,我学会去看人民日报评论员写的文章,学习光明网评论员的写作格式,研究王石川、曹林、佘宗明、丁永勋、廖保平等人写的文章,在我看来,如果不愿意去学习,水平就只能停留在最初的阶段。
就像张松超学长说得那样,如果你是新闻系的学生,那么你真的应该少说话多做事,千万不要高调,也不要炫耀自己取得了多少成就,因为,这些东西,在别人眼里真的什么都不是。可能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品行是相等的,但是一个人的品行若出了问题,他的文字也并不会有真实感情。
他们给我的经验讲解中,还有一句话特别重要。如果你想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那就用文字和实力说话,在很多圈子里面,实力是保有话语权的资本。虽然这句话太绝对,很多学生也不会认同这个观点,但是认为关系比实力重要的人,往往会在很多方面,吃很多亏。
其实,实习生们“过得怎样”完全是自己的事,跟老师无关,也跟实习单位无关,最主要的是要能学到东西。当然,也不排除实习单位利用实习生们的低廉成本榨干能力的情况,但整体说来,暑假期间在外实习的学生,都会学到自己在校内学不到的东西,或许是生活感悟,或许是社交经验,这些都是自己的成就。放大到整个实习生群体而言,体现得也是职场生态下的生存法则。然而,对于实习生来说,没有足够的能力,就应该少抱怨多做事。
不管别人认为你是在装逼,还是在干其他事,都不用去在乎,现在你要做的,不是去迎合或者和每个人搞好关系,那不重要也没有必要。在学校的每一天,你的野心,要对得你的实力,千万不要眼高手低,到头来反而成为笑话。
作者: 段茜 时间: 2016-8-28 11:22
本帖最后由 段茜 于 2016-8-28 11:23 编辑
【实习媒体】梓潼电视台
【实习作品】基本都是和老师合作完成 11篇
1.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ASD1OYfgpJ2RNWy7#rd
2.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K0i41AwvZRCmr6lQ#rd
3. 梓潼 多措并举防大汛抗大灾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731
4.无人机水稻授粉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784
5.七夕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847
6.泳池戏水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799
7.冉佳兴趣班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784
8.带孩子上班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782
9.“小红帽”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837
10.钢琴小王子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837
11.苎麻公司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867
实习心得
时间过得很快,就像实习开始一样来得迅速,实习结束也来得飞快。在实习的一个月里,与其说是学到了什么,更不如说是我看到了什么,感受了什么。
我不是一个感性的人,却也不算理性。离开实习单位的前一天我无感,而离开的瞬间却突然思绪万千,涌上心头的竟是不舍。我以为,只是短短的一个月,我不会care太多,但似乎生活就总是在不经意间侵袭了你,然后在心上烙下印子,这烙印还是不是跑出来刷下存在。
来路即是归途,我们当初怎么来的,后来果真怎么走的。
初来乍到,梓潼台的记者们都很热情,尤其是短发的谢莉莉姐姐。在沈台长等人带我们参观电视台后,她就帮我们一行七人把行李拿到了宿舍。她很爱笑,总是笑着,她的热情总能给人一种力量,一种被相信的力量。果然,我的第一次拍摄,第一次采访,都是在她的帮助下完成的。
第一次写稿子就是下乡。然而到了工作地点后我却完全被景色迷住了,忍不住想拍照,大概是从前没有见到过这种蓝天白云和水气氤氲。第一次下乡,不识五谷的我很尴尬,认错了很多,却也是我开始写稿子剪视频听同期声的开始。
第一次拍摄是街访。第一次感受到举机器举到手臂发麻浑身酸痛,第一次感受到被拒绝的尴尬,第一次感受到追着人问的乐趣,第一次感受到实践能力欠佳,第一次在姐姐的帮助下学着追问。第一次,我感受到了当记者的乐趣。
第一次加班是暑期班。由于一下午连续拍了三条新闻,第二天要播,我和火兴月便开始了第一次加班。这一次加班我们听完了N多条同期声,写了一篇稿子,感受了梓潼静谧的夜晚和政府区广场的街灯。
第一次笔记是会议。第一次会议新闻是有关退耕还林,记者姐姐去拍,我做笔记。从领导职称到名字,到讲话顺序和流程,要点及政策,一场会议下来我手废了,不过总比无聊着好。
第一次专访是高考状元。后来大家都各自跟着一个固定的记者,我则和蒲晓蓉姐姐。她是一个很喜欢人物专访的记者,她说她喜欢遇见很多人,听他们的故事,和他们交谈。第一次的人物专访便是和她。
第一次触动是9岁钢琴小男孩。其实,第一次人物专访高考状元我感触并不是很深,而后来专访这个9岁钢琴小天才才真正给我很大地触动。尽管电视台要报道他正面的,阳光向上,天才的一面,比如绘画钢琴架子鼓萨克斯等样样精通,品学兼优之类的,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他想要的。其实刚开始可能他确实很喜欢钢琴,但这后来却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有时文化课都不得不为此让位。交谈过程中看得出他很喜欢看书,他的书架上摆满了四大名著和百科知识。他说过他喜欢看书喜欢科学,想当科学家,可是身为音乐老师的父亲却一心想培养他成为音乐家。父亲在镜头面前说未来走音乐还是文化会尊重儿子的选择,可是他已经把孩子每周送去四川音乐学院,并且已经开始筹划去中央音乐学院的附属初中。他的童年是练琴,休息时间是看书和散步。在他的房间里我看到了玩具,可是只有几个,并且被摆在很高的位子。在9岁这个童心正浓,本应该玩具漫天的年级,房间和客厅里全被一架架钢琴所占据。或许未来他会更优秀,或许他会服从父亲继续在音乐上深造,可是逝去的童年却再也回不来。
第一次自己做是游泳。第一次选题、联系、拍摄、写稿全部自己来是有关游泳的。当我们几个实习姑娘扛着摄像机好不容易找到地方时却被一脸不信任。或许是我们看起来很小,几个大叔都以为我们是高中生跑出来玩的,不愿意甩我们。最后终于取得了游泳教练的信任和拍摄许可,万里长征才终于启动。现在回忆起来是心酸更是好笑。当写完稿子被改了N遍后,差点以为这条新闻要被毙了。当被叫到剪辑室被指出素材不够用时,又惊又喜。然后哪怕是顶着烈日又跑出去补镜头,也丝毫不感觉委屈和辛苦,反而是兴奋和干劲十足。
第一次暴晒是无人机。无人机水稻授粉,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记者的敬业。炎炎烈日下,摄像老师举着机器到处跑,衣服早都被汗水打湿。前一天下午老师就带着我先来采访看科技人员,第二天直接拍领导。未雨绸缪,提前取景做准备。当下车工作人员说东西可以放车上时,老师执意让我拿着,“机器丢了素材都不能丢!”一句话让我感慨良多。这也是实习以来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阵势,许多媒体都来了,一路上风尘仆仆到处游走。
最后一天是苎麻工厂。高温烈日下车间里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还要戴上帽子和口罩,进去半小时我就已经感觉快要窒息。但却硬生生和记者姐姐在车间里拍了一上午,最后还奔到新厂区的烈日下取景,回来我就光荣中暑。
很惊讶实习就这么结束了,最后也没来得及告别和感谢,一切就这样结束了。
第一次实习,我的感受多于学到的东西。开阔了眼界,遇到了许多人,听了许多故事,当然,也晒黑了不少。当记者很有趣,当实习结束和父亲交谈时,他问我,实习一个月有什么感受,我说:“那就是以后不做记者。”
作者: 张晓雨 时间: 2016-8-28 12:07
1:实习媒体名称:梓潼电视台新闻部
2:发表作品:【本地】定远乡加快生猪代养场建设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42907807.html
【本地】三泉乡 猕猴桃丰收在望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41545307.html
【本地】6.23万亩海椒喜获丰收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41545308.html
【本地】我县以工促农和谐发展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39255719.html
【本地】农民爱种树 改善环境能致富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39255691.html
【本地】我县洪灾过后积极自救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39255818.html
【本地】家庭农场办得好 鼓足群众钱袋子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39255770.html
【本地】县文化馆青少年暑期书法培训班结业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34712952.html
【本地】八一建军节为抗战老兵送温暖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34162467.html
【本地】好儿女 当兵去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34162474.html
【本地】48小时国道108线塌方路段险情全部排除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32135924.html
【乡镇】白云镇:多措并举防大汛抗大灾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32135878.html
【本地】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力保平安度汛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32135883.html
3:个人心得
我实习的单位是梓潼电视台新闻部。
从7月10日到现在,我在梓潼呆了整整一个月,实习接近尾声,之前一直相信是自己的努力造就了实习期间的丰收,而在快要近尾声的时候,却备感自己的渺小。
梓潼,一个听名字觉得很古香古色的地方,天空是我喜欢的湛蓝,透过方格窗户看过去像是在度假一般的美景,最初是享受,一行人到哪都是欢声笑语。
我不是一个特别恋家的人,总觉得人要学会自己独自飞翔。第三天晚上,是半夜吧,我突然醒来,两旁的室友熟睡着,周围全是陌生,睡了很久也没有睡着,恐惧不断的向我袭来,我很绝望的哭了,难过在这里的孤独。
再后来,渐渐适应。最初是补拍梓潼特产,跟着超级帅气的主播哥哥,单是听他说话都觉得是享受。再是跟着一位老记者拍道德模范,那天下很大雨,只有一把伞,贡献给了机器。那位老记者走到哪,我就跟到哪,看着他的镜头和镜头里的构图,走的时候老记者坚持等雨停了才肯出发,即使我们表示可以淋雨走,第一次感动实习生也能得到关怀。
“越努力越幸运”,我常常用这句话来形容这次实习,除了幸运,似乎找不到其他理由来说清自己有何德何能可以跟着这位有丰富阅历的老记者学习。他叫彭彬,42岁,在铁道部工作过,曾是工人日报的特约通讯员,对于新闻的理解和技巧大概是我还需要学习很久很久才能企及的。从一开始我就很喜欢他,高高的胖胖的,肚子上累积了很多肉,以致于我觊觎了他的肚子很久了,好想摸摸看是什么构造。我有幸能够跟着彭老师去采访、见到行行色色的人和事,更加深入的理解电视新闻的拍摄、写稿和后期制作。
彭老师很信任我,一条新闻的流程往往是早上和彭老师一起出去拍摄采访,我拍摄相关照片以及记录信息,中午回到电视台开始写稿并把同期声听出来,再把完整的稿子拷在彭老师电脑上,彭老师开始改稿,终稿出来之后我便到总编室初剪新闻,然后把半成品传给绵阳电视台。整个程序下来,很充实很多收获。
实习期间,我看到过80岁的抗战老兵,即使快要走不动了却依然很热情的和我们说话,他住的是土房子,房间里挂满了锦旗,胸前全是勋章,日子很苦,但他还是很开心的和我们分享着什么时候哪些人来看过他。也到过两弹城专访邓稼先警卫员游泽华,他和我想象中的警卫员不同,和蔼可亲,一行人听他说了很多关于邓稼先的趣事,走到邓稼先的故居,游泽华老先生在门口顿首,帮忙整理雕像前的花束,那一刻真的差点泪目,远去的人已经走了很久了,而活着的人却从未想过忘记,还在缅怀中继续过活。也在图书馆拍摄小孩子的暑期生活,看到那些可爱的小朋友简直要被萌化了。暴雨导致国道108线部分路段塌方,在拍摄的过程中,彭老师让我出镜,作为一个一直都那么喜欢播音的人来说,这一次的出镜算是我第一次在电视台上亮相,很有意义,我出了很多错,但彭老师还是很耐心地一遍一遍的拍摄。当然,我们几个实习生也自己独自做过新闻,虽然很热,也没有人指导,但最终我们的新闻还是在电视台播出了,看到记者一栏全是实习生的名字,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本以为一切都会那么顺利直到实习结束,但或许没有遗憾便是另一种残缺,我还是犯错了,是大错。之前和彭老师拍摄了一条新闻,绵阳电视台想要在晚上播出,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和老师便出发到仁和补一个同期声,剪辑的时候我的失误漏掉了这个同期声,当天晚上七点新闻快要播出的时候绵阳电视台才发现漏了同期声,可是那个时候就算补传也已经来不及了,我的失误让新闻开了天窗。虽然老师没有让我为自己的失误负责,但之后的几天我一直处于自责和自我怀疑的阶段。我是不是缺少新闻从业者最基本的严谨?我是不是不适合做新闻?我一直喜欢着的老师是不是对我很失望再也不想理我?老师还是继续带我出去采访,但对我来说却是另一种煎熬,我开始逃避老师,害怕看到老师让自己更加自责。这样的情绪持续了几天才消失,经过自己的调节和时间的解药,我重新找回信心,继续跟着老师学习。
其实走的时候我挺伤感的,跟彭老师说再见的时候一度哽咽,他只是我的实习老师,却对我关怀备至。每次采访留下来吃饭,老师都特别照顾我主动把菜转到我面前,有什么吃的会分享给我,有什么采访也会微信告诉我,他鼓励我说我有好记者的潜质,每次我们的新闻上了其他电视台他都会把链接分享给我,他甚至会帮我开关车门。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告别后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但我的第一位实习老师,能够给予我那么多的温暖,我会一直记得。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我们再也没见过,可我一直都记得”,嗯,一直都记得。
其实实习生的生活真的只有自己知道。没有人会一直安排好你接下来的生活,没有人会追着你告诉你到底应该做什么,要想不负韶华,你只能自己主动去学习,多看多问多思考。此次我在电视台实习,更加深刻的感触到龙新通讯社给我们带来的益处,电视台的操作流程和龙新电视台相似,不同的是写稿的技巧和剪辑的水平。很多时候我写的稿子经过实习老师的润色一下子就拔高了许多,他的用词和他所认为的新闻重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是新闻伦理的问题。之前几个实习生同学一起去拍暑期小孩子游泳安全问题,采访期间我们直接把镜头对着小朋友就一通问问题,事先没有沟通,有些小朋友很无措,这样采访来的内容质量也很低,但是如果提前沟通可能会遭到很多人的拒绝,两难格局。事后问过一位学长,他说有些负面新闻可能会采取偷拍的方式,不经商量的直接把镜头对准采访者或许也是一种可取的方式。关于如何拍摄,如何把最原始的真相呈现给观众,这一困惑在我以后的学习中还需继续理解。
大一一年,对于新闻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还仅仅停留在了解的阶段,而不似一些学长学姐们所理解的新闻那么深刻,我甚至没有写过几次深度报道,没有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作品,但我相信,知道自己不知道,然后把不知道变为知道,多去接触和学习,最后一定会有所收获。感谢刘老师为我们争取来的实习机会,感谢在前行道路上给予我温暖的每一个人。
作者: 徐思浩 时间: 2016-8-28 16:45
本帖最后由 徐思浩 于 2016-8-28 16:46 编辑
实习媒体名称:绵阳日报社
作品发布:与老师合作:http://e.myrb.net/shtml/myrb/20160718/167955.shtml
实习心得:
对于此次的实习,我并没有获得太多的东西。此次我的实习单位是绵阳日报社,并不是日报社本身的问题,只是我是放假稍微时间偏后去的,去了之后报社的主要记者已经带了几个实习生,每位记者带了不止一个实习生,而且多为大二的学生。
带我的记者是一名比较年轻的记者,非常负责。我们做的就是要主动的与记者沟通,让记者将你带出去采访,虽然辛苦的,但是也是一个不错的事情,那样我们可以从记者问问题出发,与自己对比,去寻找自己的不足,让我们逐渐趋于良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我出去机会不是很多,而且写稿子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虽然有所遗憾但是我仍然觉得这次实习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尽管有时候是等待的,但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我也很期待下一次的实习。
作者: 火兴月 时间: 2016-8-28 18:02
实习媒体名称:梓潼县广播电视台
作品发布:基本都是与老师合作完成:
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799
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784
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782
http://zt.sinamy.com/readnews.asp?ArticleID=10837
实习心得:在梓潼的三十天
转眼间,已经大二了。
转眼间,大学校园里已经有人喊我学姐了。
转眼间,我已经半年没有回过家了。
今年的暑假,与之前的不同,我第一次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第一次真正的在一个人事单位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为其工作。
在学校的一年里,我在龙新通讯社的电视和时报两个媒体学习,与大多数同学一样,我可能更喜欢技术操作一类的工作,对于电视制作更具兴趣。所以在这个暑假,我选择了留在绵阳去电视台实习。
起初,我们一行七人满怀对实习单位以及实习工作的期待去到梓潼县广播电视台,热心的台长将我们七个人分配在不同的栏目,由于我来自新疆,从小说普通话,所以就一个人被分到了广播部,但是当广播部负责人一问到我只是一个大一的学生时,脸色明显变化了,对我说“你在这边玩就好,反正你是大一的,坐在我们这里,我们都是直播的节目,你做不了,来了就在这玩吧,反正有空调有网。”一席话听的我有些失落,有些想回家。
我们几个的办公桌都在新闻部,所以我就有些失魂落魄的回到位置上,看到那些工作的哥哥姐姐们不是在玩手机就是用电脑看剧,我很是失望,难道我所期待的我所渴望的未来的职业就是这样子的吗?当天晚上我就发消息给之前有暑假实习过的学长学姐,他们给我的建议是,必须自己主动,只要看见有人出去采访拍摄就跟出去,只要他们在工作就跟着一起,不主动就不会有任何的收获。
后来的日子里,我早上在电视台的导播间里听姐姐直播节目,下午的时间就在新闻部观察要背着摄像机出门的记者们,只要一有人出去,我们几个实习生就十分激动的迎上去问问可不可以带实习生。出去采访的时候,带我们的记者会告诉我们街采、人物专访等等的一些要领,拍摄的时候只要时间允许也会让我们上手试一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个关于“暑假补习班”的采访,我们去到一家暑期培训机构,采访那里的老师、学生还有家长,因为只有一个姐姐带着我们两个人出去,而那个姐姐只是告诉了我们本次采访的内容及主题,基本那一条新闻基本由我们俩完成,与学校里龙新电视做的新闻不同,在外面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行人躲避镜头什么的,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就会有收获,一下午烈日下的汗水换来的是我们的那则新闻被选用了,回到办公室已经是晚上七点过了,同行的同学们已经回寝室了,而我们俩跟着记者姐姐又是听同期声又是写文稿,直到十点过才回去。那一天也许是这三十天里我们最累的一次,却也是我们最有收获的一次。
在梓潼的三十天,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惊喜。外面的媒体与校园媒体有太多不同,真正的工作也与校园里的媒体实习不同,没有人手把手的教,也没有人告诉你你的稿子、材料有哪些的不足,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去摸索,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好在我们很幸运,遇到的记者哥哥姐姐们对我们都很是照顾,愿意将他们工作中学到的东西传授给我们。
一个月的实习我不仅在学习工作方面学到了一些东西,也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例如为人处世方面获得了不同的认识。学校是一座象牙塔,所有的学生是被这港湾庇护的,而事业单位则是磨砺人的地方。
学习是自己的,与别人怎么样没有关系,同样的办公室中,有人打开电脑一坐就是一整天,有人却背着机器迎着烈日到处采集材料,也许一个月两个月他们的差距只是几百块的工资提成,而多年过后,坐着的人也许还是坐着,走出去的人就真的已经走出去了。
三十天的时间,学到的东西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以后学习的路还有很长,希望来年的暑假还能够走出校园,历练自己。
作者: 吴悠 时间: 2016-8-28 20:03
实习单位:绵阳日报
实习作品:超越他人 挑战自我 第B6版:新闻·广告 2016年07月22日 绵阳日报 http://e.myrb.net/shtml/myrb/20160722/168138.shtml
实习心得:
暑假实习心得
今年大一的暑假,我在绵阳日报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不仅熟悉了报社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了记者采写的工作方法,而且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在实习期间,前辈们亲身教诲,工作认真负责,他们的各种特质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被安排到和郭若雪学姐一起学习,在外面跑新闻,虽然过程中有无聊有无助有劳累,但是加深了我对记者作为工作的认识和作为一门职业应有的素养。
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大一的学生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但是,每次有新闻线索时,我的指导老师都带我到现场,回来后让我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给我修改稿件,并且告诉我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前辈们立也积极地帮我分析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付出便有回报,实习期间,我的新闻敏感性和写作技能有很大的提高,也稍能处理一些特殊事件,这对于我的成长是很大的一份帮助。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首先就是作为记者的基本素养:有职业道德、有时间观念、有好奇心、追求真相。其实记者作为一个杂家,需要的素质确实挺多的,只要我们自己在实际的操作中慢慢挖掘,并逐渐改变自己,就能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记者。
这些天的实习也让我的性格有一定的改变。比如遇到采访就不要怂,要坦诚地对待每一位接受采访者,不要自大也不要胆怯,做一个大方的记者。还有一些技巧例如随机应变、缓解尴尬等,也需要我们慢慢琢磨。
这个暑期过得挺有意义。
作者: 赵梦玲 时间: 2016-8-28 21:16
本帖最后由 赵梦玲 于 2016-8-28 21:49 编辑
实习媒体:绵阳日报社
发表作品:8篇
[size=5]链接:
实习心得
最初得知可以去绵阳日报实习首先觉得很惊喜,但同时也觉得很惶恐,毕竟自己还是一只菜的不能的菜鸟。在学校里,一直做得也是广播和周刊,没有在报纸做过。
什么都不会,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我和同学们去报到了。
对绵阳日报社大厦的第一印象是——远,真的很远,至少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而我又是晕车一族,要是让我每天这么跑真的会要命的。
孙老师是帮忙联系的老师,到报社之后,孙老师就帮我们张罗着带我们的老师了。很快,我们就是各自找到了自己的老师。这效率,点个赞!
听孙老师介绍,带我的老师——邓娟是十分优秀的记者,排行第一的。于是,虽然没有见过老师,但是老师已经在我心里有了“伟岸”的形象。后来,和老师(之后简称娟姐)互换了联系方式,就说有任务会通知我的。
就这样,我就又踏上了回学校的公交,一个半小时。
在学校呆了好几天,娟姐一直没有联系我,我也不好找她太频繁,不知道那个度是多少。后来等了一个星期,终于忍不住了,和娟姐打电话了。原来是前段时间比较忙,忘记了,而且有些去县上进行的采访,有车接送,但是只能坐那几个人,没有我的位置,也就没通知我。
后来,娟姐就给我告诉我第二天在双语学校的四川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的时间地点。想到第二天要去采访了,我就很激动,以至于比以往早睡了不少,毕竟第二天采访还是需要有好的精力投入进去。第一次采访才更清楚的了解到之前说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仔细核对清楚,要拿到比赛的资料,要有信息核对人,要能够“聊天”。
仅仅是第一天,就感觉到很多很多的上课不能感觉清楚地东西。但其实并不止这些,后来写稿子,娟姐让我先写,她再改。最后娟姐把改过的稿子给我,并指出我的文章口语化问题以及表述不大清楚的问题,她告诉我,日报是纸质媒体,需要写的书面一些,但是也要别人能过看得明白。
毕竟是菜鸟,一些还有的学呢!
后来陆陆续续的几次采访中,娟姐一直在提点我,在采访大学生志愿者的时候,娟姐看我问问题卡壳了,就她自己来问“你从河南来这里,你爸妈会不会担心呢?”... ...这就像是上课是王欢妮老师提到的运动员训练的案例一样,问问题要有新的角度,不要太死板。
从做采访到做人,娟姐都在提点我,告诉我她的经验,还和我分享她的两岁的儿子的趣事。和娟姐能相处的这么融洽是我所不能想象的,毕竟我是一个慢热的人。或许,正是娟姐的热情让我们俩能够熟悉起来吧。
采访,写作,还有的学,下次我还要去!
作者: 新闻系 时间: 2016-8-28 21:31
【实习媒体】绵阳电视台
【发表作品】《天天800》绵阳博物馆开馆系列、绵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下)从7月10日到8月12日的新闻(与绵阳电视台记者史锐合作)http://myntv.cn/Article/jwbbd/
【实习心得】
都市新闻,市民的生活指南
立秋刚过不久,为期一个月多的假期实习也即将结束。感觉自己好像什么也没做就过去了。不长不短的假期实习让我知道了实践获得的能力与知识是课堂学习的补充。
第一,电视新闻更加注重的是新闻画面传递出来的新闻信息。这一点对新闻的拍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远景、中景、近景、特写,不同的新闻画面通过非线性编辑穿插切换,剪辑在一起才能较为完整的表达出记者和编辑想要传递的讯息。另外,能用画面传递出来的信息,电视文稿基本不会浪费时间在复述一遍。这对写稿的记者合理安排画面内容、稿件串联同期声都是极大的考验。至少在这两方面我还需要学的有很多。
第二,记者要秉持真实客观的原则报道新闻事件。都市新闻的受众面向的是本地区的公众,更加重要的职责是为他们提供准确的资讯,方便他们的生活。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是基本准则,新闻稿件中每一个用词都要再三考虑推敲。记者要做的仅仅是将事件尽量完整的呈现在公众面前,不需要记者先入为主的为他们做决定,记者也没有权力宣判嫌疑犯的罪名。在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尽量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哪怕是在吃饭睡觉都要立即动身。不越位,也不失位,才是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
第三,见过的人事却很值得行业的辛苦。这一个多月以来,我遇到了大大小小不下十次车祸,有人伤亡的、财产损失的、虚惊一场的,等等。真正接触新闻行业才知道,很多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事都就在自己的身边发生。几乎每天奔波在绵阳的各个县区,见过生老病死,看过无可奈何,也围观过春风得意。我来绵阳马上两年,还没有这一个多月来跑的地方多,了解绵阳多。
第四,一个善良的人只能帮助有限处于困境的人,而记者这个身份的超能力是能将困难告诉公众,由此就有更多的人帮助处于困境的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不能估量这个社会究竟有多少人愿意伸出手拉别人一把。虽然不能预见结果,但是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记者就要将准备做足。梦想还是要有的,努力还是要有的,万一就实现了呢。
最后,很感谢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有这么多的人给予帮助。因为是实习生,几乎所有人对我们稍微有一点特殊照顾,门卫、办公室里的各位老师、负责人都很关心我们。主动问我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为我们建立交流群……很多都让我们更快的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特别感谢的是我的指导史锐老师。拍素材、采访、采素材、写稿、剪辑,每一个流程都认真教我们,错误的也及时的纠正。他是很负责的一位指导老师。很遗憾,史老师对我们提出“写的稿子争取能直接提交”的要求还来不及完成就要离开了。也很庆幸,终于在要离开的前两天,写的稿子得到了认可。
我开始喜欢奔波的都市新闻记者这个行业。虽然每天的工作是鸡毛蒜皮,但是也能为市民服务,能帮到一两个处于困境的人。谁的生活不是平凡至极呢。
新闻系14级江雪
作者: 阿尔史伟1 时间: 2016-8-28 22:33
本帖最后由 阿尔史伟1 于 2016-8-28 22:34 编辑
2016 年阿尔史伟实习报告 新闻1401
【实习地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实习作品】:
译林出版社:开系列讲座 荐经典书目
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 ... 7/201607/69118.html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让扬州城弥漫“南师”书香
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 ... 6/201607/69115.html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媒体的未来 有什么想象空间
http://www.cdpi.cn/xzx/toutiaoyaowen/20160728/15400.html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亚马逊“2016年中图书排行榜”显示:正能量图书受追捧
2016年07月15日 10:37:00 任晓宁 阿尔史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http://www.chuban.cc/cbsd/201607/t20160715_174827.html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6实习心得
阿尔史伟 新闻1401 实习地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谈起实习心得,确实颇有感触。
这毕竟是上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实习,也是第一次离家去那么远的地方。就这样出了在努力工作,适应公司的工作,总结实习经验之外,也多了一项如何在陌生环境生存。
我把它称作是自己的一场“探险”旅程。
6月28号晚上,我们一行去北京的“长途”实习生们踏上了去往北方的火车,内心激动与不安交集,这大概是即将远行的人都会有的心态吧。这次去帝都实习之旅算是完成了一年前的约定,记得那是大一暑假,我们是室友一起约定大二去北京实习。这次算是实现了,下面我将总结一下我这次去实习的所感所想所得。
首先是在工作上,我是在报社实习,所以每天就是与报纸离不开。每天读报纸这是必须的,你得了解你所去的报社有什么样的特点,一般什么样的事件会选择报道,或者什么选题会更加受到编辑的青睐。当然在开始工作前,我觉得重要一点就是,也就是你去实习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定位好报社所在地,你住的地方应该离你的实习的地方比较近,最好找好住的地方与报社的最短路线,找到最便利的交通方式,这样便于你在报社全身心的投入。这次实习,我们住的地方离报社就比较远,需要转两次公交,等公交是个费力的事情,有时候公交会晚点,在站台等半个小时的经历算是深有感悟。所以强烈建议找到合适的交通方式是你实习的第一步。
去报社实习当然得挑上班日去报道了,我们是周末到的北京所以刚好周一就去报道。第一天去报社,同样是激动又有些不安,我们害怕迟到,早早的收拾好,结果在报社门口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哈哈。在那之后我们就稍微调整了来报社的时间,什么时候都需要有所调整,一切为实习服务。
我是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数字周刊》,带我的老师是《数字周刊》责任编辑任晓宁老师。报社周一会例行开报评会,报评会上是总结上一周的报纸,评选出做的好的版块,写得好的报道同时也找出不足点,做到查漏补缺。另外就是部署这周的工作。上班的第一天,任老师给我抱来了13年到15年《数字周刊》的报纸,要马上写出编辑满意的文稿,借鉴前面的作品这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拿到报纸的时候自己是蒙的,心想这么多的报纸啊,可是后来我整的是看完了这些报纸,一张一张的翻。看完这些并不是要你一个字不落的看完,你得有计划,我开始是从标题入手,13年的文章标题有什么特点,14年又有什么特点,15年又有什么特点。然后总结标题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即使你知道你所在的部门需要写的文章的范围是什么,但是你还是得看看一些实例的东西。总结下来数字周刊是报道有关于数字出版方面的。如出版行业的发展情况,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另外还有关于游戏界的报道,同样如此。
在从标题大概了解范围之后,就从每一篇文章的导语入手,学会把文章进行分类。这对于后面的写作很有用,包括只是整理一些资料。会让你少出错,至少可以让老师少操心。
上班第一天老师给了我一个找好的选题,她让我就根据这个选题和给我的资料,列出采访提纲,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给我抱那么多以前的报纸的重要性。
知道了报纸的内容范围,接着你就得知道如何去查阅资料了。查找资料啊很简单啊,随便百度就出来了啊,但是有时候有些正的东西你得到专业的网站上寻找了,怎么知道那些重要的网站呢?那就得问问老师,问问你的“同事”们了,这样会节省你的好多时间。要写采访提纲,就得弄清楚自己想要问什么,要依据自己所拥有的资料,进行采访问题的表达。在实习到一半的时候,任老师又一次让我写采访提纲,这一次我吸取了前面几次的经验,写的顺手多了,老师条条的给出了修改的意见,十几个问题毫无重复,不管是在问题技巧上,还是问题的水平,真发现学问不精真的是一件很悲惨的事。
在报社实习中外出采访或者听重要的讲座等都是时常都有的事情。有时候就是不管刮风下雨都需要去。这时候你得做到不慌乱,做好自己的计划。确定好要去的地方、时间、要求。这次实习我任老师一起去了主题为“中国数字出版年会组委会”的现场,地点是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我可高兴了,第一次来北京竟然还可以去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要见大场面啊,到时候还会遇到什么大家。但是天公不作美,那天北京从早上就开始下大暴雨,我从住的地方到北京会议中心有2个半小时的路程,会议室早上8点半开始,所以6点就出发了,冒着瓢泼大雨赶赴现场。借用百度地图查找路线,寻找最佳路线,很快就定位到了地点,只不过下车之后得步行10多分钟,但是北方的雨,滴滴如颗粒般大,鞋子是早就湿透了的。所以随时都要有防范意识,做这一行就得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还有就是在生活困难面前的变通能力。
数字周刊的一个月的实习中学到很多,在任老师的帮助下整理有4、5篇左右的作品。不管是在户外采访,室内写作,还是在文章选择,写作技能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很是感谢这次的实习经历。
其次对于在外地实习的人来说,在生活中的收获也是一笔珍贵人生财富。
在外地实习,除了工作体验另外就是自我独立成长的过程了。如果说让吐露工作中,你发了几篇作品,你怎么写文章,你怎么编辑你的稿子,怎么去采访别人,怎么做到文章符合编辑意思,带你的老师如何教你写作,在你实习的过程中你映像最深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处理这种问题的……比起这些我最想谈的还是生活。你该如何去应对陌生的环境,怎么样让自己融入新的陌生环境。就是一大课题。我选择去外地实习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得给自己一点挑战,虽然不是自己孤身一人去外地,但是在实习的时候多半也是只有你在奋斗。因为跟自己同步的人并不多,而且很少。
谈到这次的经历,我也是有吐露不尽的苦水。一个词形容就是记忆“深刻”。
我把这段外出实习经历当作“羁旅”。下面描述一下我们这些北漂者们初到北京的生活状态:
“我们的羁旅之行,对陌生的帝都生活有些不适应的我们,终于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情况下,终于定居下来。随处飘荡的生活虽然浪漫,但是不够温馨。我们需要一个有着家的温暖的环境。经过三次的搬迁,最后落脚于“一个青年旅馆”。我们这些青年,从十里河,到鸿博家园,最后到青年旅馆,这一路我们算是逛遍了整个帝都,从东到西,又从北到南,无所不及,经历颇多感触颇多。
第一次到达帝都北京城的喜悦;第一次正式上班的惊喜又有点小忐忑;第一次吃着帝都美味的食品……那些有苦也有乐的生活。朋友说,好好的感受你的北漂生活,多学点东西,什么经历都会成为你以后的美好回忆”。
所以,情不要轻易就动不动去外地。除非已经做好准备。
去外地实习虽然苦,但是还是有很多福利的,因为人们总是习惯“少见对怪”。外地陌生的资源给了你放宽视眼的机会,去看看当地的名胜古迹就是福利了。人们都说“记住你是去实习而不是去旅游”但是周末就是旅行不是实习了。所以你可以好好利用你的不上班的时间,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去看看外面的景观。可以有一次一个人的旅行。
所以实习地点你得要有考究哦,像我一直都想来北京,在自己的喜欢的城市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来了北京城没有去过长城,没有见过故宫那就是不算到过北京了。所以自己也算是溜达了一圈北京城的人。
最后,总结一下这次的实习感想吧。
总体来说,真的是有所收获。通过这次实习在工作中我学会了怎么去写好文稿,怎么去寻找自己所学的资料。在生活上学会了怎么在外地生活,怎么使用百度地图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感受到了异乡羁旅之行的乐与悲,也感受到了在外地一起生活的小伙伴的们深深的情感。
虽然去外地实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还是会建议去外地。实习嘛遇到的事情越多,越是能否接地气,这样不至于以后出社会的时候到了陌生环境无法适应。
感谢这次实习经历,这是我一段美丽的回忆。
作者: 新闻系 时间: 2016-8-29 20:44
本帖最后由 新闻系 于 2016-8-29 20:46 编辑
1.【实习媒体】:《绵阳晚报》
2.【发表作品】:“我和熊猫有个约会”探秘先锋队凯旋
http://epaper.su-long.com/mywb/html/2016-07/07/node_63.htm
小记者走进市中心血站探索“爱心血”之旅
http://epaper.su-long.com/mywb/html/2016-07/21/node_62.htm
我的蛋糕我做主
http://epaper.su-long.com/mywb/html/2016-07/21/node_62.htm
3.【实习心得】:
这一次的暑假实习,可谓是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刷新了我对新闻行业的固有认识。我所实习的单位是《绵阳晚报》旗下的绵阳晚报小记者俱乐部,与其说是在一个新闻部门实习,不如说在一个活动单位实习,每周要做的事就是带小朋友出去采访,帮老师准备一些资料,与我想象中的差距很大。
有句话说得好,有付出就有收获,虽然在这次“非常规”的实习中,我没有学到太多关于新闻方面的知识,但是我也收获了其他的一些东西。在和小朋友的接触过程中,发生很多快乐的事情,认识了很多可爱的小朋友,但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小朋友总是比较单纯的,他们做的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都是不可理解,让我觉得有的时候不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要简单许多。
在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最需要感谢的还是带我们的实习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自我发挥空间,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我们上稿,纠正我们存在的问题。在日常相处中,也对我们非常的宽容、有耐心,让我们有了一个氛围很好的实习环境。
对于报纸的相关运作,以前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在这次的实习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绵阳晚报》在周三周四出版,我所在的版面是周四出版。每周二报社都会开会安排这一周的采访和活动,然后在下周二之前,每个记者都要交上自己负责的稿子,负责排版的老师则会在周三进行排版,然后周四出版。整个过程非常的严密,这也让我认识到千万不要拖稿,一个人的拖稿会耽搁整个报纸的出版,一份报纸的出版,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理论知识很重要,但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相关实践中更加重要,我们在学校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方面就有所欠缺,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实现这个转变,把理论知识转变成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实习。
14级2班杜琴
作者: 新闻系 时间: 2016-8-29 21:34
【实习媒体】《绵阳晚报》
【发表作品】http://epaper.su-long.com/mywb/p ... 20160707T14_pdf.pdf
http://epaper.su-long.com/mywb/p ... 20160728T14_pdf.pdf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实习心得】
6月28日到7月30日,我在《绵阳晚报》实习。
实习的时间虽然不太长,但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实习的部门是在《绵阳晚报》的“小记者俱乐部”,每天的工作大概就是帮助老师搜集资料,做一做活动策划。说实话,这次实习和想象中是有一定差距的。实习之前,心里想的是每天和老师一起出去做采访,然后回来写写稿子,再请老师帮忙修改。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写作水平亟待提高,想趁此机会多学习一下,可现实就是经常带小朋友出去做活动,教小朋友们一些新闻方面的知识。换句话说,实习的内容和自己专业知识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不知道自己是心太急了还是怎么,每天总是想着能真正好好写一篇新闻稿子,但每次要求写的东西无非记录孩子们今天去了哪里或者干了什么。我不得不说,我不喜欢这种模式。我知道,作为一个实习生要学会自己找事做。或者我说我想好好写一篇新闻稿,而不是写一些关于孩子们的生活记录,你可能又觉得我眼高手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我懂。如果连一篇简单的文章都不想写,其他的都是空谈吧。
因为不怎么适应自己的工作,偶尔会和朋友抱怨,说什么学不到专业知识,朋友说,其实我们可能太想学东西了,而把专业知识看得太重了。其实,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以外的知识,不是么。想想也是,这次实习我有了很多和这个社会挂钩的经历。在实习的第三天,我们参与了一场晚会的筹备以及它的举行,也许,以后很难得再有这种经历了吧,还是很感谢。
实习期间帮着老师推送了几篇公众号的文章,实习之前有一点点这方面的经验,感觉自己在新媒体方面的知识很欠缺,老师给了我这个机会,慢慢的对微信公众号推送也更熟悉了。
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和孩子相处的感觉很奇妙。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小学生这个群体饱受吐槽,总之从网上看来,小学生感觉已经不是那个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的小学生了。相处之后发现并不是,这群孩子仍然有着年龄段该有的天真和善良。印象最深的是,实习的最后一天,一个孩子快哭了看着我,和我道别,上公交车前最后一刻送了我一个拥抱,当时真的被暖到了,真的。我这人不爱笑,也没有耐心,和小朋友相处真的是一件头疼的事。可是在实习期间和他们相处却十分愉快,终于明白和他们待在一起会永远年轻的感受。
这次实习有了很多之前都没有的经历,只要能够学到东西,去哪里做什么都是一件很好的事。
(1402刘芯倩)
作者: 新闻系 时间: 2016-8-29 22:26
实习心得
【实习媒体】人民网网络电视部
【指导老师】:人民网网络电视部 赵铎
【实习生】:14级王兴静
【实习作品链接】
1.《“一带一路”那么长,你想去哪看看?》http://tv.people.com.cn/n1/2016/0722/c150722-28578172.html
2.《自强不息的英雄 永葆本色的楷模》http://tv.people.com.cn/n1/2016/0809/c222296-28622649.html
3.《温暖春风迎旅客 无悔坚守为信仰》http://tv.people.com.cn/n1/2016/0810/c222296-28626022.html
说起2016年暑假的实习生活,我最先想到的不是各种视频剪辑软件的操作过程,不是文稿应该如何编辑等等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而是在这段北漂之旅中给我帮助,伴我成长的老师和同学们,还有一个媒体人必须具备的观察和交际能力。
看到这儿,也许有些人就会疑惑了,出去实习难道不是为了在实践平台中锻炼专业技能吗?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这些专业技能只要在时间条件的允许下,每个人都可以熟练的运用掌握,但是,在这次实习期结束后,我认为在工作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与人的相处之道更为重要。
要说感言的话,那就不得不有一些感慨,说到感慨的话,我最先想感谢一些人。
首先要感谢的当然就是辛辛苦苦帮我们找实习单位的老师,学长学姐,还有带我实习的指导老师。同样要感谢的就是跟我一起租房子实习的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做饭,一起探讨新闻理想的日子让我永生难忘。
这次的实习机会来之不易,在珍惜的同时,也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先是自己的纠结与不确定,导致实习地点没有很好的确定下来,耽误了实习时间。确定完实习地点,漫长地等待实习老师对自己简历的“检阅”,这段等待的时间里,我才发现自己平时的实践和专业技能储备实在是不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点,所以在等待时非常的忐忑,生怕实习单位不要我。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涯里,还应该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到了实习单位以后,又发现自己眼界太狭窄,对一条新闻的处理缺乏全面的考虑,虽然电视文稿简短,但是里面包含的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要把一整件事通过画面和文稿结合表达出来,不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是很难做到的。老师安排我参与人民电视《传家-非遗背后的故事》栏目的剪辑,一个几分钟的视频是由30多个G的视频素材组成的,而且一段素材还要分好几个镜头,远景,中景近景,这些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减弱观众的审美疲劳,让整个视频更加流畅,现场还原感更强一些。
这次实习经历中,不仅学会了电视新闻,节目基本的剪辑技巧,还收获了一些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总的来说,收获颇多。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