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成都商报总编辑演讲│纸媒最坏的时代 我们最好的时机 [打印本页]

作者: 张译允    时间: 2016-1-9 15:00
标题: 成都商报总编辑演讲│纸媒最坏的时代 我们最好的时机
8日下午2:30,“进无纸境”2016年成都商报战略发布会在成都万达瑞华酒店隆重举行。成都商报总编辑陈海泉作了主题演讲。
演讲全文如下:

感谢各位朋友,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这么忙的时间能够抽出一个下午来和我们一起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1994年1月1号在人民北路一个很不起眼的一个小楼里面诞生了成都商报,当时它是以一张内部小报的方式面市的。紧接着到了1995年全国开始清理整顿内部报刊,绝大多数90%以上的内部报刊都关门了,但那个时候成都商报历经千辛万苦,我们和一家具有公开刊号的报纸成功实现整合。一年以后我们终于拿到我们的出身证。

1997年成都商报开始前往昆明、天津、青岛、上海、宁波、甘肃、南昌等城市,我们企图把成都商报这种成功模式复制到全国各地,但是因为各种各样体制机制原因,绝大多数项目都没有做成。我们现在硕果仅存,也是最大成果,就是我们拿到西部地区唯一财经大报——每日经济新闻。1999年成都商报通过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报业第一报。2010年成都商报单张报纸广告收入突破10亿,成为全国都市报率先进入10亿俱乐部的报纸,从那开始成都商报一直位居广告都市报第一的地位。

但是转眼到了2013年,和中国所有的其他行业一样,中国都市报也开始迎来了拐点,成都商报也一样迎来了创刊20年以来最艰难的阵痛期和转型期。好在一路有你们,今天参加我们的战略发布会的各位,我想是20多年以来一直扶持我们的。其中有两类,一类是政府机关宣传管理部门以及我们忠实的读者,以及我们的衣食父母——广告客户。另一类就是我们未来新媒体战略合作者,投资者。

下面进入我们的主题,“进无纸境”成都商报2016年战略发布。

确定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内部也有一个小小的纷争,大家最担心的一点就是这个标题出来以后,会不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成都商报从此不做报纸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我希望通过两句话阐述我们今天的主题。

第一句话就是立足纸煤,超越纸媒。现在都市报面临转型当中有两种极端的现象,第一种极端现象就是无比的激进逻辑,把所有身家一头扎在新媒体转型当中去,我认为这是一种完全头脑发热现象,搞了一大堆完全不接地气的媒体,其结果既会输掉现在也会输掉未来。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幻想都市报总有一天还会东山再起。成都商报转型理念是坚持务实的做法,我们希望比最激进的慢半拍,也希望比最保守的快一拍。

另外一点,我们现在纸媒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所以未来转型当中我下面会具体阐述,我们超越纸媒怎么理解呢?我们现在最主要的转型困扰,一点就是20年以来办报纸所形成的顽固的思维定式,我们希望打破根深蒂固的惯性和习惯,超越我们的报纸,从思维、理念进行真正的改变。

我说的第二句话是移动优先,我们就是用坚决的态度与过去不好的习惯进行告别,比如我们内容生产,移动优先一定先确定移动端永远是我们第一发布平台。今年我们新媒体已经达到100多人,基本上占到1/4强,接近1/3,明年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达到1:1状态,后年新媒体人数达到2/3。同样对我们未来的投资战略来说,成都商报坚决从今天开始,成都商报不再只是媒体,我们所有的资金将投入我们的新媒体项目。同样我们的所有体制机制也必须围绕互联网来重新构建我们的组织架构、生产流程以及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

◆下面我想给大家分享第一个思考,就是逆袭。办一张网络时代有阅读价值的报纸。

一个记者在上午采访我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说现在报纸撤销了深度报道部,另外的也有恢复深度报道部,他问我怎么理解,我说凡是撤销深度报道的报纸都在干一种杀鸡取卵自掘坟墓的短视行为,我们觉得未来报纸下一个投资风口将是内容生产,特别是真正有质量的原创内容生产,所以从哪一个角度来说我们都不能干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具体来说大量报纸都在削减编采部门的成本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做强我们的报纸。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一,我们有50余万定户,200万读者,这是让我们没有办法抛弃,也不能抛弃的衣食父母。我们做了具体分析,报纸的读者主要出生日期集中在50年代到70年代,兼顾80年代的早期,所以这一批人依然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财富的掌握者,财富的创造者,话语权的意见领袖,从某种角度来说,报纸依然有很长时间的存在价值。

第二,报纸也是我们未来事业的孵化器。我们去年一年举全报社之力重点抓了三个新媒体项目,一个是成都商报客户端改造,一个是谈资,一个是四川名医。目前这三个项目短短一年时间我们已经有两个获得融资,另外一个谈资正在谈判。未来的时间我们将进一步孵化真正有市场前景的新媒体项目。

第三,报纸也是我们新媒体用户的转化器。我们在最近新媒体方面得到了体现,比如说我们的客户端改版才短短半年时间新增用户60万。同样这个月,成都地区的亲子教育平台成都儿童团,现在不到一个月时间,我今天收到报告粉丝突破了10万,而且开始产生收益,昨天一笔10万元单字开始到户,这10万元不要小看,我相信它是点燃我们未来事业的星星之火。

下面我想阐述一下什么叫做网络时代有阅读价值的报纸?用一句话概括:报纸的功能要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改变。这句话怎么理解?倒回去10年大家获取信息主要渠道就是报纸,报纸主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有一句口号叫做一报在手别无他求。我们把报纸做的越来越厚,我们满足读者的方方面面需求,但是我们现在发现报纸很多服务功能已经被大量APP削减,所以我们再一味追求内容的丰富性已经没有市场,完全属于无效工作。现在大家知道基于信息,更多突发事件都是大量自媒体发出的。但是我想报纸不是说没有它存在的价值,它唯一存在的价值就是报纸的功能就是要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改变。

具体来说,我们要去掉碎片化,第二我们要做减法,报纸原来越办越厚,我们现在要越办越薄,我们现在处在信息海洋当中,我们希望报纸做一个相当于垃圾的分解桶,我们希望在大量信息里面打捞出最有价值的几条给受众。

具体来说有三句话解释清楚。第一句话,从网络上看热闹在报纸上看真相;从网络上看表象在报纸上看深度;在网络上看现象在报纸上看背景。未来报纸我们将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将去掉很多部门,但是我们保证一些最纯粹最有创造性的部门,所以我们将专著于五大内容。第一块深度报道,第二块是调查新闻,第三块专栏文章,第四块数据新闻,第五块是行业新闻。

◆我给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就是我们将通过重新对生产要素再造,全方面革新经营模式和经营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打造一个区域性,具有绝对优势的整合营销平台。

这里有三个关健词:第一是区域性,我想这是基于我们自身条件和优势。大家一提到互联网就是全国、国际性,好像这才叫做互联网,但是我觉得也不尽其然,对我们来说我们客户在区域,我们队伍在区域,我们的影响在区域,前段时间我接到一个公司到商报来,他们和我们诉求不谋而合,他说我们不需要全国平台,全国平台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腾讯、微信、百度来投放,我们希望你们在这个区域精准投放问题,你怎么解决把我的产品在这个区域卖出去,把他传播出去的问题,所以我想我们要立足我们第一个区域性。

第二个关键词绝对优势,我觉得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个是基于市场,现在很多商家在营销活动当中都有一个网推或者数字营销,于是在很多行业,特别是在房地产行业就诞生了很多小的数字推广公司,大量的公司都是媒体从业人员,他们成立一个小公司,一个是熟人经济,通过原来在这个行业待了十多年有一套人脉,然后再把写报纸软文形式带到新媒体,所以就出现比较简单化浅层次的网络文化的小公司。但是我想这留下了巨大市场空白,这需要有一个大投入,大团队一统江山,大的数据营销平台,我觉得这就是留给我们的市场机会,所以我对我的数字营销公司的项目总监说,如果他们一个公司一年做300万,500万,或者1千万,那你就干他们10个以上规模。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不是那么简单的,都不是那么轻松的,但是它存在在这个市场可能性。另外一个方式对互联网来说永远是第一,没有第二,第三,所以越垄断越有优势。

第三个关键词语整合营销。我们原来干了20年在干一件事情,把报纸干好,把发行量做上去,把报纸卖给受众,把受众卖给商家。所以我们经营人员一般干两件事情,第一谈广告,第二写软文。现在商家基本上对简单广告满足不了他们需求,他们一般提出三个基本需求,报纸广告、活动、数字推广。我们最后还加了一个,就是电商,所以我们这个数字营销下一个理念就是通过电商干什么,现在大量的企业存在着产能过剩的现状,其实他们的危机就是我们的商机,我们可以把我们大量闲置的版面以及新媒体的营销平台,我们就来干区域性集中宣传和推广。我们能不能通过我们宣传把一大批落后的产能,一大批库存的商品我们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出去,把一些沉默成本变成一点对商家来说一种安慰性的补充和收益。

在整合行销里面,我们在排放顺序里面把数字营销排在第一位,所以希望以数字营销思路统领我们报纸广告,我们电商和活动,形成整合营销的闭环。

现在数据营销是一个世贸的词,很多报纸都在说要办主流大报,现在什么是数字营销,大家简单以为把原来报纸软问搬到移动平台去发布就变成数字营销。我们经过反复思考我们决定要做三件事情,第一是原生广告,就是把广告做成病毒式内容,他自愿转发。第二个效果广告,第三个全媒体解决方案。

我们凭什么做到这三点,也依据以下三点。第一,我们现在通过一年时间构建一个覆盖全省整合营销平台,一个是把自身内部的商报的目前为止已经3千多用户新媒体客户资源要统一的管理起来,使用起来。第二,我们把成都四川的KOL人群全部整合起来。第三个把成都拥有500个帐号的自媒体加盟,同时我们也给四川省21各市州所有当地最强大都市报他们官方微博微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就是作他们的全川的首席代表。

我刚才提到我们基于大数据精准投放平台,现在提到大数据好像有一个误解,认为数据越大就是大数据,用户的行为数据才是最有用的数据。我们通过内部创业,内部一个平台花了几个月时间,开发了一个内部非常好用投放平台,它既是我们广告投放平台,它同时也是效果的监控平台。通过这个我们能够把成都商报的所有数据准确抓取使用。举个例子,比如四川名医,我们现在构建了36个闭合圈,未来我非常清晰知道我有多少个糖尿病人,我有多少个高血压病人等,相应我们的药品、保健品就可以直接抵达我们的受众。

第三个覆盖全行业产品经理。我们成都商报可能一年之内会取消专刊部,把所有专刊部记者归到数字营销中心,我们公司化。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进行一系列专业化培训,就是把专刊记者培训成未来数字营销产品经理,因为他们手里面掌握着很多客户,他们知道客户的需求,他们又熟悉媒体的属性,他们缺的是新媒体数字营销的技能,我觉得技能可以培训,只要你有愿意转型的态度。

   

我们成都商报营销策划有限公司13年成立,去年收入达到1.3亿,利润达到25%以上,应该说名副其实成为都市报第一大营销平台,也是成都最大的活动整合营销平台。我们主要有四种经营模式,城市营销,大型节会,企业营销和文创运营。我们有三块主要业务:第一是承接政府大量服务外包和城市营销,区位营销;第二块是根据商家需求量身订做企业营销活动,解决他们的问题;第三个面向受众,向受众要钱。

这是我们去年的一些大型活动,中韩企业家高峰论坛,这是每日经济新闻和韩国每日经济新闻共同发起主办,韩国有一张报纸也叫每日经济新闻,它是韩国第二大传媒集团,它下面有电视台、杂志等,于是我们联动,他们以及来自韩国GDP70%的100多家企业家。

这是我们和青白江合作的项目青白江国际樱花节,我们已经办了6届,由原来每年30多万人次,到现在每年固定120万人次以上,现在我们又和他们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我们不仅是做樱花节,我们需要注入一些资源,打造成一个四季可以赏花的运营模式,进行产业链深度开拓。

我们的电商,我们定位就是做最大本地生活平台,做高附加值有机农产,现在成都正在争取打造全国电商示范城市。买够网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工作抓手,我们希望通过专做优质农产品,通过资本力量,从农产品源头到销售渠道到电商平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整合,真正让成都的老百姓能够依托成都商报公信力,基于对我们的信赖真正吃到放心产品,我们要把成都农产品卖向全国。另外我们通过报纸和发行公司,通过和红旗连锁1500个门店战略合作解决落地的问题。我们和其他电商模式不一样,大的存电商平台已经没有我们机会了,我们在阿里、京东眼里我们就是一只小蚂蚁,但是小蚂蚁也有自己的活法,我们希望做自己独有电商模式,我们通过社区电商周刊加上买够网,买够网再怎么做它的流量都有限的,所以我们希望在他们平台上做我们的声音。我们在京东和淘宝也开了我们的网店,我们拿下了京东中国特产成都馆和宝宝特色中国成都馆。

我们要用好我们政府的资源,成都市政府大力支持我们,我们具体要做几件事情,第一我们要做成都区县农产品电商的培训;第二我们要做成都名优产品的包装和宣传推广;第三我们要通过京东和淘宝两大平台以及我们自己的平台要把成都名优农产品卖向全国。就这三件事情。

◆最后给大家分享的就是来到新媒体。

我们就是要打造所有新媒体项目,要全面对接资本市场。我们原来做传播报纸内部有一个准则,就是看我们报纸是否秤钩,就是看竞争对手是否跟进,现在作为新媒体,我刚才说很多媒体干了很多自娱自乐新媒体,它到底有没有收益,所以我说资本为不为你买单,谁都不会给你的钱过不去,所以只有投资机构他们嗅觉最敏感,他们的目光最敏锐。所以以后凡是新媒体,如果两年之内没有资本买单,看上去再美我们都要停止。

关于新媒体我们有三个有限原则:第一个是深耕区域;第二个是专注刚需;第三个借力纸媒。我们是成都商报在搞新媒体,我不是社会小青年出去创业,所以要立足我们报纸去做,具体一点就是把报纸影响力转换成新媒体的用具,同时通过报纸这么多年经营能力,能够让我们的新媒体项目能够实现尽快变现的能力,缩短它的成长周期。



我们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构建我们的新媒体。

第一,成都商报客户端。我们现在已经成功实现和中搜网科技实现合作,我们和中搜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中搜网专注于做城市智慧城市业务,网络搜索是他们的优势,云技术是他们的优势,他们也希望在成都落地,所以我们真正的叫做瞌睡遇到枕头,所以我们和中搜网合作不仅仅是看到他们的资本,我们更看重他们的技术,以及他们在互联网这么多年的经验。

我们说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我们可预期的是,大量都市报还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把简单内容原来是放在电脑上,现在放到手机上,永远看不到希望,所以我们痛定思痛,为什么我们要比最激进慢半拍,比最保守的快半拍。我们的优势还是在新闻,我们要做一款真正扎根的客户端。我们要靠什么?第一就是原创新闻,我们有300多个专业记者,我们将专注区域原型新闻挖掘,但是新闻只是我们入口和标配,它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单纯客户端来说我们远远不是腾讯,远远不是今日特讯的竞争对手。第二就是活动社区,我们通过大量活动和信息推荐把大家集中在我们平台上,我们现在还是1.0版本,主要是依据我们自身活动,下一步我们迭代中搜,我们将把我们这个活动平台打造成开放式活动平台,使大家都在我们平台发布活动信息。成都商报只干两件事情,核实你的信息是否正确和监督你的承诺是否兑现。这是我们第一个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核心竞争力就是低频刚需,比如我们儿童团单纯做成垂直APP,还有大量刚需使用频率很低,但是跟生活离不开,比如我们的民生投诉,原来都市报之所以成功,就是得益于我们做了市民的代言人,它所有生活当中一切疑难杂症都可以打热线得到解决,但是现在所谓的都市报都在犯一个错误,包括成都商报在内,我们正在远离我们的衣食父母,因为我们没有版面,空调没有人修理了,这些原来都是打我们热线,通过我们版面呈现,通过我们舆论监督得到解决,现在越来越少,但是不等于市民需求不存在,所以我们现在来干。还有一个是求助,也是我们开放出来最具人气的平台,我们也成功依托媒体公信力,我们不做任何中间环节,我们只是核实这个信息是否真实,发布出来,需要帮助你就直接帮助受帮助的人,这就免去了原来类似于红十字会的麻烦,当然我们还要依托中搜的力量,我们下一步把公共服务这一块搬到移动端上来。

  

第二谈资,我们希望做成中国版的Buzzfeed,Buzzfeed是美国做的最成功的网站,它的内容是谈资,它的广告是谈资,它的活动也是谈资。成都本身就是一个茶馆文化,就是一个盛产谈资的城市。另外一个就是做最大朋友圈病毒式供应商。

我们基本操作模式第一个是全网分发,内容要像病毒一样传播。实现全网传播,广告业要像病毒一样传播,我们不仅是依托谈资本身,谈资除了自己APP之外,它现在把所有内容放到所有的社交平台上去,我们也是需要Buzzfeed的做法。成都商报有一个传统,说出来档次不高,但是比较实用,我们不一定时时事事都去搞发明,但是好的东西我们争取三天学会,第四天操作。所以我们吸取Buzzfeed的经验,现在谈资在今日头条、搜狐、网易等纷纷都在发布。

全网追踪,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一个内部软件,比如一上到千万稿件,它最后检测到哪一个地方实现裂变,这个就像传销一样,有的人发动能力是5个,有的是15个,后来发现原来是张靓颖发布以后产生的裂变,这样对未来营销做推广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识找到这样结点跟他们进行深度合作。

最近谈资也在频繁跟投资机构合作,投资机构反馈给我们信息说,2014年是B2.的风口,2015年上半年是O20的风口。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是内容创业的风口。第一财经自媒体大咖靠他们个人魅力也能搞出自媒体,但是他的可持续性,他的可能规模会有局限性,所以下一个内容创新机会就是大投入,大团队,大容量的生产力,这样原创内容风格即将到来。所以我们听从他们意见,希望我们春节以前完善我们内部治理,公司化的准备,希望在3月份就开始能够实现跟资本的对接。



四川名医。这是我们今年第二个跟资本对接的项目,我们就是要做全国首个区域性精准导医平台。这次我们也请了战略合作伙伴,一个是尚医、妙济医疗和技转投资,再加上每日经济新闻,再加上成都商报。我们同时也引进了专注于做技术转移投放投资公司,我们也引进了尚医、妙济,他们是专注于做移动医疗精准导医的技术公司。我们每一个新产品不仅仅是看资金,我们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能够更好带来资源,我们大家共同注入资源缩短我们项目成长周期。

我们通过大数据对医生经验值,患者评价以及每个医生的等待周期和基于地理位置选取你想找的医生。我打个比喻,假设我们要做阑尾炎手术,你会搜集到这个医生做了多少例阑尾炎,他在哪一个位置,这样便于患者实现精准选择,同时通过我们平台提前实现挂号。

疑难杂症的病友圈。四川名医最后能不能变现,最终是要把病人变现,能够把病人通过这些手段,其实精准导医只是一个手段,它不是目的,我们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这些手段牢牢的把病友汇聚在这个平台上,只有病友才能变现,所以我们会通过病友社交,我们建立36个并友圈,同时逐步扩大,同时每周落地线上线下名医讲堂和名医比配,还有名义工作室的下一步我们要签几十个名医。现在需求很大的是真正经过检验的有效的名老中医,他们没有互联网平台。我们会做线上名医工作室,为用户提供加和一对一咨询服务,线上名医工作室提供一对一健康咨询。

赢利模式。广告,大家知道新的广告法出来以后,药品、保健品、医疗广告基本上在报纸上消失了,也在电视上消失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接收广告的平台。名医增值服务刚开始是免费的。然后是活动营销,正是通过名医的影响,把成都四大名小儿,每一次搞活动,搞小儿的健康保健,每次都是坐无虚席,我们就把这个卖给其他商家。 我们将在教育、旅游、交通等行业陆续推出类似新媒体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这是中国西部唯一一家财经媒体,也是中国影响力第一财经全媒体。每经创办之初,我跟我们团队说必须实现差异化竞争,要去拼大而全新闻,我们会死的难看,我们就专注于公司新闻,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新闻,我们聚集了一批专业审计师、会计师,证券分析师在我们团队里,因为上市公司财报必须公开。这样也是给我们投资人负责,避免风险。目前每日经济新闻专注于两大内容,一个是我们公司产业新闻,然后是投资理财。

我们做商业价值专业挖掘者,通过专业财经视野,权威公信影响以及精准传播受众去挖掘商业价值传播,然后是资本市场价值挖掘。每日经济新闻真正影响是在全国影响,上市公司影响,现在每年做上市公司高峰论坛,除了央视还有召集能力的就是我们每日经济新闻,我们搞了四届上市公司高峰论坛。这就是每日经济新闻价值所在。

大家知道21世纪新闻因为各种原因影响力在下滑,现在每日经济新闻已经名副其实成为全国移动端影响第一财经类媒体,我们连续在中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排名第6位,财经类第1位。

每日经济新闻有两个优势,所以它的转型相对成都商报来说最轻松。它的第一个优势就是再过两年完全可以不用办报纸,甚至可以不出纸媒,我们现在要出纸媒,我们要看多少报纸的广告量,现在每日经济新闻影响基本上在移动端上去了,每日经济新闻受众主要是白领以上,而这类人群网络习惯非常多,所以他们会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咨讯。每日经济新闻就不存在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今后将完全一体化生产。

每日经济新闻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的内容可以直接变现。前段时间股市很火的推出了一个付费资讯,现在每日经济新闻还有一个收费的原创内容,有针对机构的,有针对普通散户的。

同时利用每日经济新闻资金优势,我们现在正在联合一家机构,我们想推出一个新媒体基金,来做新媒体的孵化器。

所以基于以上的情况,现在每日经济新闻在全力筹划新三板上市,我们前期立项已经通过,现在正在选券商,选相应机构,现在在做整体方案设计。

回到主题,“进无纸境”,去年成都商报在因媒体转型方面,在体制、机制上做了两大突破。第一个就是把成都商报由一艘航空母舰分拆成一个又一个创业小三板,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形成了很多小的创业团队,并因此实现一种体制和机制的突破,解决了团队创新力、创造力和长期愿景的问题,所以才诞生了商报的客户端,我们的四川名医和成都儿童团。同时我们内部搞了成都商报内部创业扶持计划,具体来说你可以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部门,在不影响工作前提下你们自己拿方案,经报社审核通过以后,我们出技术把产品开发出来,然后你自己进行经营,然后实现两个方面激励,第一粉丝每张1万奖励1万资金,到10万以上就封顶了,因为我们觉得粉丝到了10万就可以经营价值了。

第二个激励,产生受益,第一年受益除去成本,你和报社五五分成,第二年四六分成,第三年三七分成,第四年以后二八分成。如果没有公司化,没有上市,你起码可以占20%的分红权,这个解决团队原动力问题。到现在为止,这几天让我们兴奋的事情,不是我们两个项目的融资成功,连续两天我又接了两个下面部门主动提交的创业计划,而且其中一个部门主任给我这样表达,不管你支持不支持我都不会停止我的创业,我现在是自己私人掏腰包在给下面的记者发稿酬,还有这个项目没有上升到报社层面,技术部门没有做,我通过私下请客让技术部门私下时间给我们做技术支撑。

我觉得一直有四个关健词在伴随着我们,那就是坎坷、折腾、向上、永不停歇。我想我们也有底气说这句话,纸媒最坏的时代,我们最好的时机。谢谢大家!

http://www.cdsb.mobi/cdsb/app/an ... mp;isappinstalled=0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