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龙新时报》2015级成员作业贴 [打印本页]

作者: 王爽    时间: 2015-12-8 21:20
标题: 《龙新时报》2015级成员作业贴
请各位2015级的同学以回贴的形式,将自己在《龙新时报》写的稿子回复在此贴下面。每一次更新,在自己已有的回复上添加即可。
作者: 尹晨曦    时间: 2015-12-9 21:28
本帖最后由 尹晨曦 于 2015-12-26 14:11 编辑

2015全球移动互联网CEO峰会11月广州开幕
互联网+
颠覆还是被颠覆
2015年11月17~18日,在广州琶洲保利博览馆,“2015全球移动互联网CEO峰会暨第六届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大会”盛大开幕。
本年度人气火爆的移动互联网万人盛会规模宏大,它由13个论坛组成,包括全球移动互联网CEO峰会开幕式、互联网+转型创新论坛、移动健康医疗论坛、互联网大数据应用论坛、O2O领袖峰会、新三板论坛、中国互联网金融峰会、智能硬件高峰论坛(机器人/无人机/家具等方向)、泛娱乐化论坛(手游/音乐/视频等方向)、90后CEO创业峰会、互联网数字营销论坛、在线教育论坛、全球移动互联网CEO峰会闭幕式等。大会的展馆面积大达2.2万平方米。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互联网+,颠覆还是被颠覆”。大会的参与者包括企业CEO、集团高管、专家学者等。当天,互联网行业大咖云集,各位互联网大咖与现场观众进行了近距离的亲密互动。这极大地加强了这次大会观众的参与度与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
近年来,随着新兴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传统行业的生存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或者说新兴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互联网+已经渐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到我们的交通、销售、医疗、学习、金融等领域。比如交通领域的滴滴打车,销售领域的双十一节日的网上购物狂欢节,医疗领域的医疗保险,金融领域的股票市场等。鉴于考虑到新兴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此次大会专门开设了互联网+转型创新方法,让新兴互联网领军人物与传统行业的领军人物及一些互联网大咖深入探讨“如何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问题。
大会展示了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家居等科技智能硬件,还有以手游、音乐、视频为主题的泛娱乐化论坛。
对于就业问题,此次大会也尤为重视。大会为广大创业者设置了90后CEO创业峰会。应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会邀请了一大批90后创业成功人士,讲述其创业的经历,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建议。此次大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一部分准备创业的创业者提供了创业的经验、方向和榜样。大会期间还颁发了2015全球移动互联网卓越成就奖。奖项共设置了四大品项,分别是人物类、产品类、互联网+及品牌类。其中,人物类设置了年度最佳投资人、年度新锐人物两大奖项;产品类设置了年度最佳工具应用奖、年度最佳娱乐应用奖、年度最佳服务平台奖及年度最佳智能硬件四大奖项;互联网+方面,设置了年度最佳互联网金融平台、年度最佳在线教育平台、年度最佳移动医疗平台、年度最佳O2O服务平台等四大奖项;品牌类则设置了年度最具投资价值奖、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奖、年度最佳孵化器三大奖项。
此次大会讨论了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移动健康医疗、在线教育等热门话题,对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此次峰会的举行顺应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势头,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中美建热线机制
打击网络犯罪
就网络反恐等达成共识


据新华社电中美首次就网络犯罪问题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于12月1日在华盛顿举行。此次会议的主持人分别是中国国务委员郭声琨与美国司法部部长林奇、国土安全部部长约翰逊。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网信办、外交部、安全部、工信部和司法部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此次对话。

此次会议的召开并不是临时进行的,而是之前的时间里已经做好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郭声琨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今年9月成功访美,在那个时候,两国元首已经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达成共识,决定建立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近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巴黎再次举行会晤,就双方网络安全问题的合作进行交流。

郭声琨指出,中美两国的网络安全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维护网络安全问题上,中美双方拥有共同的利益,希望通过对话将潜在的有可能的分歧摩擦转化为合作亮点。郭声琨认为双方应该本着务实坦诚、坦诚交流的态度,去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双方就网络安全利益上的互惠共赢。中国愿本着“依法、对等、坦诚、务实”的原则,与美方一道,通过协商调整与交流讨论,去构建合作共赢的中美网络安全执法机制。郭声琨认为,此次对话机制应该作为中美沟通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渠道。最后他表示,希望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新亮点。

美国司法部部长林奇、国土安全部部长约翰逊也表示,美中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网络安全领域具有共同利益。美方愿意以实际行动落成两国元首所达成的共识。他们一致认为,中美双方都应该加强对话机制,将一些措施落实到实处,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商业泄密等不法行为。

经过双方长时间的沟通交流,双方在此次对话中达成了《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指导原则》,并决定建立热线机制。双方在网络安全个案、网络反恐合作、执法培训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会谈重点直面五个重大议题:落实元首会晤的相关共识、制定打击网络犯罪指导原则、讨论重要个案、商谈打击网络犯罪和展望未来合作。近年来,美国官方和民间持续热炒中国黑客对美发起网络攻击的问题。在此次交流中,中国通过认真的查办工作,证明了入侵电脑系统系个人所为,且未获取到美方的任何信息,并非此前美方所理解的是中国政府支持的窃密行为。热线机制将分三个层次,针对重大紧急突发事件,将由双方部长、副部长级官员进行直接沟通;针对一般性案件,除现有渠道外,可由双方网络安全保卫部门进行网络沟通。


最后,中美双方商定对话每年举行两次。双方决定2016年6月在北京举行第二次对话。


















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举办期间
首届乌镇互联网电影节第一次发布会
在浙江乌镇CIFC普众创客空间举行



光明传媒频道讯  17日下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期间,“首届乌镇互联网电影节(2016)第一次发布会”在浙江乌镇CIFC普众创客空间举行。作为乌镇互联网电影节的启动期工作之一,“网络电影《乌镇创客》创作启动工作会”同期召开。


乌镇首届互联网电影节第一次发布会,对于当地媒体具有空前的意义。首届再加上第一次,表明了这是之前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对电影媒体方面会产生一定甚至具有转变性的影响。此次会议出席的有中国互联网金融联盟(CIFC)创始人王斌,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校园微电影联盟(筹)执行副主席曹三省,乌镇镇长朱学龙,淘乐文化总裁颜兵,自媒体公社创始人杨孝文,CIFC普众创客空间负责人李在中等数十位发起单位代表、媒体人和新媒体专家。这些单位或人,都在互联网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也可见,此次会议对互联网产业、电影事业的重要性。
这次会议公布了首届乌镇互联网电影节的主标识、主题、宗旨、发起机构、总体进程等信息,最后还对电影作品《乌镇创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举办期间提出了“互鉴”的主题,而此次乌镇电影节便是遵从了此主题,并在此基础上依托乌镇国家级互联网创新实验区建设。希望通过这些,来推动以互联网电影为媒介形态的网络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建设,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
总之,此次乌镇互联网电影节以“互联互通”的原则,推动了网络电影和既有微电影节的资源共享,为打造互联网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时报 一学期感想

刚开始的时候,只知道传来消息大一的每个人都必须选择时报、周刊、电视、广播四种媒体中的其中一种。那时什么都不懂,就跟着室友一起选了时报,恩当时仅仅是因为觉得名字好听。
在时报呆了一学期以后,不说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至少还是学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常识。记得有一次13级龙新时报的负责人王爽学姐给我们讲过如何写新闻稿,我忘了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她说,无论新媒体怎么改变,新闻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写新闻稿5W1H肯定是必不可少的,who、when、where、what、why、how。新闻稿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接着,学姐为我们大家分别介绍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的写作技巧和要求等等。
标题包括引题、主题、副题,必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有理有吸引力。为了让标题独具特色,你可以妙用动词。比如2005年3月11日羊城晚报的报道《今晚北方拜访冷雨敲窗》,妙用动词让原本死板无活性的天气预报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恰当的修辞也可以增强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如下例举了一些可以让标题吸引眼球的细节:1.数字。比如“每年一万亿”作为标题,就会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每年一万亿什么?再加个副标题对其进行解释,然后娓娓道来会达到良好的效果。2.事实。要讲重点,突出六个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3.角度。角度要新,要与众不同。4.有声音。可以恰当运用拟声词、方言等。
其次是导语部分。导语是文章的第一句或者第一段。目的也是为了吸引读者。常用手法有叙述、提问、描写、评论、引用等等。关于主体,主体是新闻稿件的主要部分,需要主干突出、逻辑清楚。写主体可以是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者时间和逻辑顺序并用的写作方式。而主体之后的背景,一般是介绍时间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背景材料一般分为三类: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态面貌等;诠释材料,这个笔记没来的及抄下来,也没记住。
最后是结语,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戛然而止式、顺其自然式等。
学姐在讲完这些以后,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采写新闻的技巧。比如多用主动句,少用长句、复杂句;细节描写要到位;先起标题后写文;不要教育你的读者。
时报每隔一周开一次会,虽然我每次都去,但是我这学期的选题从来没过过。我眼中的时报的报评会就是大家都坐在教研室里面一起找报纸上的错别字、病句、排版格式的错误,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比如11月22日的报评会。那次报评会主要对龙新时报第75期和第76期的报纸进行了点评,由于时间冲突,最主要的是对75期时报进行的点评。
我个人感觉报评会就是给报纸的各个方面进行不停地细致地纠错,比如标点符号、错别字、字体大小等。
75期的龙新时报头版的标题就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三级标题中的一部分“南都记者刘伟涉嫌国家秘密被捕”就是一个缺少成分的不完整句。刘丽老师和刘海明老师一致认为应该改为“南都记者刘伟涉嫌泄露国家秘密被捕”,这样句子成分才显得完整。还有“记者xxx认为……”记者前面应该加上具体的哪个单位的记者,而不是直接像文中提到的那样不加单位。头版中的标题都很成问题,比如“网信办:麻烦做个实在的标题党”。刘丽老师提出,网信办后面加的冒号,应该引用原话,而经过与作者的核实,“麻烦做个实在的标题党”是作者自己总结出来的,这样会使文章失真。新闻系主任刘海明老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网信办是官方部门,并不是一个人,不能发言,应该是网信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1版中的新闻系台历,也存在很多需要去改进的地方,甚至有些地方存在硬事实出错。比如又研究生部承办的讲座写成了由新闻系承办的讲座。“14级的学生”应该写为“2014级的学生”。
第8版的头条的字号比后面两篇文章的字号要小,这也是一种错误。
那次报评会历时两个多小时,学到的东西还是很多。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我们要客观地看待这些错误,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每次时报没过学姐都会返给我,然后批上选题没过的原因。
时报,挺好的,至少学到了一些东西。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12 23:04
惩汤东宁
汤氏东宁贪无厌,私取英伦永居权。

触纪违规无心报,因私出国留护照。

瞒天容易过海难,纪委局下私心显。

革职去官党不留,法向清廉岂姑浅?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12 23:09
           西媒朝鲜立社难
日新月异世界翻  新闻无处不新鲜

朝民自知井水浅  欲晓时事体制限

地迥民异神秘显  西媒把利看眼穿

各家神通涌朝入  立社欲载消息返

可叹金家固若顽  此等算盘盘算难

新闻背景院目前在朝鲜的外国媒体数量不多袁设立常驻分社的只有

中国 俄罗斯两国共4 家媒体 美联社 日本共同社则在朝鲜设立了代

理分社 朝鲜新闻稀缺由于朝鲜特殊的国情和政策 朝鲜在西方民众

中带有神秘的色彩遥朝鲜新闻在西方国家的稀缺性也让一些西方媒体

机构看到了商机袁进而希望涉足朝鲜新闻市场袁在平壤设立分社遥但出

于多种原因袁有观点认为 朝方短期内不会允许西方媒体记者常驻朝

鲜而是会继续保持现有的代理分社体制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12 23:29
梁建刚教授做新媒体下的传统媒体讲座
  本报讯(记者 肖兴亮)10月25日晚18点30分,梁建刚教授于我校东2210教室就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媒体进行了知识讲座。本次讲座由校研究生院主办,文艺学院承办。新闻系老师刘海明,龙伟,伊兴,新闻系全体学子及其他学院学子参加本次讲座。
  梁建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中国广播影视》杂志主编,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光明日报》社,先后任编辑、记者、评论员。1994年主持创办《中华读书报》,任总编辑。2002年6月,调至国家广电总局。现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MBA导师。
  讲座伊始,主持人致辞欢迎梁教授光临我校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梁教授正式进行讲座。本次讲座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6个方面。即:躲不了,也打不过的新媒体,传统媒体三十年变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带来了什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努力,传统媒体会不会消亡。
  在谈论当今的新媒体趋势时,梁教授引用了当下很形象的话语:我们都生活在“老马”(马云,马化腾)家。梁教授表示:新媒体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无法阻挡的。
梁教授讲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传播速度,影响力及其相对于传统媒体所具有的强大的功能等方面。关于传统媒体会不会消失,教授梁教授说:人人都会做菜,可厨师仍是个行当。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应当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关于两者如何融合,梁教授指出:传统媒体要积极与新媒体合作,进行电视台本身的新媒体开发。其次,电视台要自建基于新媒体的整体性平台,由台网互动到台网合一。总之,传统媒体面对这种变化,就要积极跟上。
  讲座最后,梁教授对主办方表示感谢,并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全场再次爆发热烈掌声,讲座圆满结束。


作者: 肖兴亮    时间: 2015-12-13 22:26
如梦令•报道失实
人命事大关天,司法仍需谨严。
媒体也关切,未果提笔开篇。
无端,无端,应笑自我打脸。
新闻链接:据新华社报道,备受关注的河南农民王广建运毒被判死刑案,最高法2日发表声明称,该案尚未进入死刑执行程序,最高法未作出对王广建停止执行死刑的裁定。而此前多家媒体在未得到法院最终结果证实时,仅单凭王广建的辩护律师一面之词就纷纷发出法院已“刀下留人”的新闻,该新闻得到法院否认,媒体“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作者: 任祎寒    时间: 2015-12-17 21:18
本帖最后由 任祎寒 于 2016-4-19 21:34 编辑

《龙新时报》第六期
头版
网易新闻客户端
大数据解码城市态度
点亮成都标签


      10月28日,网易新闻客户端推出的“解码城市态度”系列活动来到了第三站——蓉城成都,为这个天府之国点亮了“巴适慢生活”的城市标签,并解码了成都生活安逸、消费力强和幸福指数高的城市态度。

      此前,该系列活动已成功登陆广州和青岛,其利用大数据描绘城市态度的创新理念也引起了新闻传媒界和新闻用户的强烈反响与广泛关注。据悉,该活动还会陆续登陆长沙、上海、北京等城市,揭开一座座城市的城市态度。

      基于3.6亿庞大读者群所提供的海量数据,网易新闻客户端对其进行高速实效的挖掘统计和逻辑推理,然后提炼出一个城市在饮食、服装、商业和教育等方面的共性标签,解码出该城市以及该区域新闻受众群的特定需求和个性特征,从而更加智能地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和精准高效的新闻服务。

      网易传媒市场部总经理李安表示,如今新闻平台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只有不断强化优质内容产出和优化阅读方式,才能保证用户活跃度和粘性。网易新闻客户端此次推出的“解码城市态度”系列活动,不仅是网易新闻客户端创新利用大数据精准营销,扩大竞争优势和实现差异化平台的重要战略,更是其进一步贴合用户所需,优化阅读体验的创新之举。

《龙新时报》第七期
评论
新华社旧事重提,亦或讨伐檄文

      北京时间11月27日,新华网一篇文章指责桑兰就摔伤真相说谎17年,称导致桑兰摔伤的直接原因是她踩错了踏板的部位,而不是罗马尼亚体操队教练贝鲁在其起跳之前撤去垫子导致的。对此,桑兰在27日中午发微博,回应新华社:穷追何意?泼脏水别忘职业精神。(新浪体育11月27日)
      1998年,桑兰在美国友好运动会上发生意外,尽管她开出18亿美元的索赔金额用于法律维权,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审判迟迟没有进行,致使其高位截瘫的真相至今也没有定论。然而近日,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关于桑兰事件的最新报道,并直言桑兰“撒了17年谎”。这篇报道虽基于美国运动科学家的观点和九帧现场截图,但这仅仅是整个事件的一个方面、一种可能性,跟踪报道桑兰事件的新华社并没有足够的证据给桑兰扣上“撒谎”的帽子,何况此事件最终结果还未盖棺定论。新华社旧事重提,不料其最新报道反成讨伐檄文。
        恰逢花季之年,在异国他乡为国争荣却意外致残。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件事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驻留关心,不论是出于悲哀还是同情。不管是立足国家和官方的层面对桑兰及其事件表示密切关注,还是站在追求新闻事实真相的客观立场上,新华社对桑兰摔伤真相长达17年的跟进性报道,都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是一个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知名媒体的新闻本职。可当这本该公正客观的严肃性报道变得咄咄逼人,这到底是在追求新闻本真,还是在撰写讨伐檄文?
      那篇写着“桑兰撒谎”、“贝鲁无辜”和“天地良心”的大幅报道从一位美国运动科学家的观点、9帧截图和体操协会人员所述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的确,文中那些第三方所述言论、科学家计算的数据和摄像机记录下来的瞬间都是真相,它们的确真实发生过且具有一定说服性,可它们毕竟只是事实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就如同正方体的一面、线段的一端,不能完整、准确和客观地揭露事实真相。
新闻媒体的本职,就是剥茧抽丝,传递客观事实,还公众一个真相。倘若要下一个定论,也必须以事实真相为基础,严谨而慎重。洋洋洒洒的几千字中,似乎少了两样必不可少的要素,公众没听到当事人桑兰的声音,没看到裁决法庭的审判结果……可新华社突如其来的报道就已经给桑兰下了“撒谎”的指控,提前给桑兰事件划上了一个看似圆满的句号。
     新华社是国家官方的发声筒,是政府的喉舌,拥有庞大的受众群,其字字句句无不透露着权威性。但看着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党、混淆视听的拾人牙慧、偏离平衡的倾向报道……新华社此番指控是否显得有失常理?
新华社此举的确向大众提供了关于桑兰事件的最新讯息和研究成果,其对事实真相的探求也更近了一步,可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这一步迈得太大,迈出了事实的长度和真相的宽度。
      事实不辩不清,真理不辩不明。新闻媒体追求事实真相的脚步不能停止。可缺乏真相的定论好比外强中空的枯枝败叶,风过残存。石激层浪后如何才能水落石出?
      新华社,请你在追求新闻本真的路上放慢些步伐吧。架接在新闻事实和广大受众之间的媒体桥梁,只有坚持客观公正地报道,才能越发坚稳。新闻媒体追求新闻本真的路上,任重而道远。



龙新时报 第八期 评论
深度报道何时突破瓶颈,迎来春天

    12月18日,华商报深度部宣布解散。由于经营业绩下滑和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华商开始频繁裁员,做为华商报核心的深度部,今日获悉将宣布解散,与会华商报员工表情凝重,甚至有人掩面哭泣。(新浪传媒网12月18日)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实时报道和图表新闻吸引着人们的视线,深度报道面临危机。
深度报道陷入瓶颈的不仅仅是《华商报》。今年5月末,《京华时报》深度部被撤销,之前《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北京青年报》深度报道组等也因各种原因而消失,如今保留深度报道的媒体已屈指可数。
      曾受大众欢迎的深度报道当下进入瓶颈期,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就是其最致命的硬伤——高成本。深度报道从前期策划到中期实行再到后期制作,都要花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之追求报道的高质量和专业化,又对生产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深度报道也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因为对新闻事实真相的深入挖掘毕竟是一个耗时费力的过程,不可能像现场报道和即时通讯那样在第一时间满足大众的需求,这一点也是深度报道难以吸引受众的原因之一。
      可如今,生活在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我们无论作为读者还是新闻工作者,是否曾反思过,当四面八方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不断冲击着我们眼球,使看透事实真相变得雾里看花时,我们就该放弃对事实的还原和对真相的追求吗?诚然,挣扎于瓶颈之处的深度报道的确已被新媒体的发展浪潮推向不利地位,甚至被取消,可真就到重重解散的地步了吗?
我肯定答案是“不”。以内容为王的深度报道仍是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核心竞争力,那些扬言着“深度报道已绝”、“纸媒已死”的人都没有真正看到深度报道所产生的,对民众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
       深度报道何谓之深?“深”即是报道本身的思维深度。深度报道已不仅仅满足于事件现象层面的报道,更注重于实地分析和探索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所产生的,对读者、行业和社会的影响。因此,读者能透过一篇篇深度报道对事实真相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除此之外,深度报道十分注重新闻价值的体现,值得媒体花心思去做深度报道的,一定是那些极具报道价值、公众急切欲求的社会热点事件。
其实深度报道一直没有远离公众视线。《新京报》在天津大爆炸事件中连续推出的重磅深度报道、央视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对山西燃煤超标引空气污染的长时追踪、南方周末派出卧底记者探访富士康连环自杀的秘密真相……这些经典的深度报道不仅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也受到了业界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层层剥茧抽丝之后,还给了社会一个真相。
      当下深度报道遭遇瓶颈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深度报道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弊病已不能支撑其突破时下传媒圈的重围,唯有学会扬弃,取长补短,深度报道才能度过瓶颈期,迎来春天。是提供更直观可读的报道内容,还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亦或是拓宽传播渠道、创新报道的呈现方式……这一切,值得所有媒体思考。


大一下 时报第二期 聚焦版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来,传媒圈可谓风雨交加,毫不安宁。
        前段时日,一则“北大新闻女毕业生回乡创业送快递”的新闻引发了人们对如今高学历与现实生活之间巨大断层的感慨。无风不起浪,近日,腾讯网总编辑王永治又高调抛出:“报纸将死,多数媒体人将在2017到2018年下岗”的终极预言。这一石又激起千层浪,中青报曹林直言不讳发文约赌:我想跟王总赌一把,到了2018年底,如果这个预言实现了,我从单位辞职;如果这个预言没实现,王总从腾讯辞职。
        新旧媒体人的“讨伐”和“怨讼”从未消停过,但却一次次“变本加厉”地让人看清,如今新闻传媒业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发展的确不容乐观。
        蓝媒汇创始人韩辉说:“今天,我们不报道别人,只关注自己。”那么,如今正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新媒体人和日渐唱衰的传统媒体人都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媒体人是以何种姿态沉浮在这个传媒风云巨变的时代?
         众所周知,当下新媒体异军突起,如一股洪流,浩浩汤汤,一发不可收。这逼得传统媒体人要么跳槽转型,要么死死抱住“内容为王”的生存法则把纸媒做大做精,要么拼命学习和运用互联网移动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要么就等着活生生被裁员被淘汰。
        随着高校新闻传媒等相关专业的普泛化,年轻一代新闻人的专业科班出身比例明显上升。一方面,这使年轻新闻工作者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为生产出更优秀的新闻产品提供了基础;但同时,这也加大了新闻传媒业的竞争,无论是对于毕业生还是在职的新闻人来说,都无疑面临着巨大的职业竞争压力。
        就在今年初,蓝媒汇联合美通社正式发布了《2016中国记者职业生存状态与工作习惯》调查报告,里边谈到了当今我国新闻媒体人中,从事传统媒体的工作者大约占到六成,其中供职于报纸和杂志的纸媒编辑、记者、专栏作家等占48.5%。与此相比,以网络新闻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从业人数上稍显劣势,只占到三成。但基数小并不代表发展慢,新媒体人数量正呈爆炸级增长的趋势,同时也说明了当下互联网传媒行业对新闻人才特别是高端复合式人才的巨大需求。
         都说一朝沦为新闻狗,吃苦便是天天有。不信?那就看看数据:中国目前仅有三成(约32%)的记者对目前的工作表示满意,其中,新媒体人对工作满意度则接近七成(约67.8%)。对职业满意度的巨大差异,主要源于新旧媒体薪资待遇的悬殊。
         那些天天叫嚣传统媒体没“钱”途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数据不会撒谎。据蓝媒汇、Boss直聘、看准网联合发布的《传媒界2016招聘观察》数据,2015年,传统媒体编辑、记者、采编人员的平均月薪分别为5688、5541、4876元,与之相对应的互联网传媒类岗位中,新媒体运营、内容运营、记者、编辑的平均月薪分别为8832、8646、8216、6870元。总之,互联网传媒类岗位平均薪资比传统媒体高40.8%。
         此外,记者编辑所承受的高强度工作、生活压力也不容忽视。据统计,我国记者在编撰内容前,平均花费2—5个小时进行新闻价值判断、资料收集和查证研究。近四成的记者每天编辑或转载5篇左右的新闻文章。顶着采访与写作的高压,加之每天平均不到七小时的睡眠和不规律的饮食作息,大部分记者的血肉之躯长期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24小时随时待命,天南海北四处奔波,这对他们体力和心理所产生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我国媒体人尤其是传统媒体工作者的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并没有完全成正比,高风险高投入带来的低回报,使得新媒体人和传统媒体人的收入断层逐渐拉大,这也是导致我国媒体人两级分化日益严重的原因之一。
         当然,凡事有弊必有利,媒体人承受着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丝机遇。众多媒体人借媒体融合之势积极转型为以创新思维为核心,以深度内容为王牌,以传媒技术为保障的全媒体复合式人才,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南方日报资深编辑刘秋宜认为:“就我个人看来,我认为更倾向于利大于弊的观点,因为选择多了终归是好事情,对于一个真正有专业实力的学生,就业确实是不用担心。”
         即将踏入传媒行业的我们,该怎么应对眼前的风云变幻?对此,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资深主编谢文鑫表示:“如果要立志从事媒体行业,就要做好转型、创新的准备,就要做好不断学习进步的准备。时代对媒体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可能需要十八般武艺。”


大一下 时报第三期 聚焦版

亚视衰落,凤凰腾飞

——电视帝国的兴亡传奇


        亚视“终”道崩殂  凤凰方兴未艾


        2016年4月1日晚11时59分59秒,正播放着亚洲小姐外景节目的香港亚洲电视(以下简称“亚视”)戛然而止,其节目信号悄然中断,蓝屏和雪花图像充斥着整个荧幕,随后便是“欢迎收看港台电视31A”的画面。此刻起,在香港传媒界叱咤了半个世纪的电视帝国——亚视,由于被政府吊销免费播放牌照,旗下的四个频道——本港台、亚洲台、国际台和岁月留声正式宣告停播,结束了长达43年的免费播放生涯,现临时交由香港电台接管。原本用以向全港观众道别而在熄机前最后一刻播放的“告别卡”也迟迟没有出现,亚视的不辞而别更像是猝逝而非寿终正寝。

        2016年3月31日,以“拉近全球华人距离”为创台宗旨的凤凰卫视,正式迎来其二十周年纪念日,并于3月26日在其北京总部——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隆重举办“凤凰感恩之夜”的盛大庆典。心存卓越、激情和感恩的凤凰人在风雨二十载中,不忘初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昔日同样是首屈一指的华语电视台,如今却一盛一衰,风云变幻的传媒圈中,随时上演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兴亡传奇,红极一时转眼便可能湮没无闻。

       华语电视鼻祖  演绎半世传奇

        59年前,亚视的祖先“丽的映声”挂牌成立,之后又相继改名为“丽的电视”和“亚洲电视”。几经易名的亚视成为了香港历史上第一家电视台,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华语电视台。

        在邱德根和林百欣执掌亚视的16年间,两人都将香港作为亚视的核心市场,并大力着手于设备技术的革新和节目制作的创新。1983年9月,亚视引进二合一Beta-cam摄录机,成为第一家应用此高端器材的香港电视台。1998年9月,亚视又成为全港第一家引入“虚拟演播室”技术的电视台。先进的设备为高质量的节目提供了技术支持,亚视精心打造的《亚洲小姐》收视满贯,并为娱乐圈挖掘出了宫雪花、万绮雯、袁洁仪等佳丽,成为亚视屏幕上光鲜亮丽的佳人形象。之后举办《亚洲先生》,亚视又开创了“男性选美”的先河。
     
        1998年封小平等接手亚视后,将其核心市场由香港转移到内陆,亚视迎来巅峰时刻。这一时期,亚视大力培养人才,并继续加强对影视节目的创新和引进。亚视极其重视对艺人的培养,甚至不惜用高薪去“挖墙脚”。除了《亚洲先生》和《亚洲小姐》之外,亚视还举办了业余歌手大赛,并推出了张国荣、钟伟强等艺人,其自办的亚洲电视艺员训练班也培育出了汪明荃、黄秋生等艺人。亚视最辉煌的时候,旗下签约艺人多达1000人,包括女星关之琳、影星张家辉、歌手黎明等等。丰富的明星资源在壮大亚视实力的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更多优秀影视剧的出现。科幻特技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系列和内地引入的《还珠格格》,就深受年轻一代的追捧和喜爱。
     
        不断更新设备、格外重视人才和积极创新电视节目,都是亚视成功腰斩TVB,收视、利润双丰收的不二法宝。
     
        名噪一时的亚视却没想到,待内地商人王征入驻后,亚视便风光不再。王征许下“要将亚视打造成亚洲CNN”的凌云壮志,最终却以无奈停播画上句号,剩下一纸空文的悲叹。

         凤凰于飞二十载  不忘初心感恩怀


         近几日,凤凰卫视成立二十周年恰巧与亚视惨败停播不期而遇,虽说凤凰卫视在香港的收视远不及TVB和亚视,但两个电视大亨截然相反的命运,还是不禁引人嘘唏。
     
         1996年,凤凰卫视正式创台。从创立之初的3人到如今近3000人的国际传媒集团,一代代凤凰人用冷静、客观和真实,为全球华人发声。
     
         成功策划、直播97年柯受良“飞跃黄河”,凤凰初试啼音;连续60小时直播香港回归的盛大场面,凤凰开始展露锋芒;2001年,率先现场直播9·11恐怖袭击事件和深入战地报道阿富汗战争,凤凰一炮成名。从此,凤凰卫视便成为大陆地区新闻传媒的领军者之一,并多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和中国品牌媒体前十强。

        正如韩磊在凤凰二十周年庆典上演唱的那首晚会主题曲《凤凰》:“凤凰来仪,传奇,观世界,颂苍生,二十载同行,羽翼心中真理。”凤凰人正立于时代风口浪尖之处,用真理的力量,搏击风浪,引领凤凰之舰驶向未来。

        帝国兴亡沉浮路  一盛一衰自有因

        一边是电视大亨的沧桑没落,一边是电视新秀的强势崛起。观其象察其理而明其故,仔细分析前因后果,方知一切事出皆有因。

        从“丽的映声”到亚视,半世纪一甲子的传奇,几度辉煌,几度惨淡。

        毫不夸张地说,亚视败就败在被套入一条无止境的恶性循环链。

        2010年内地商人王征接手亚视,还没翻开新的篇章,公司内部股东的纷争就已闹得不可开交。法院起诉,核查账目,偿还债务,申请清盘……股东们频繁的利益操作导致亚视股权多度易主,这使得原本安稳有序的亚视开始动荡不安。

        领导层的利益冲突,直接扰乱了整个机构的运作链条。亚视股东注入资金不断减少,大批优秀的电视人才被同行高薪挖走。精英骨干稀缺,亚视的节目质量大幅降低,当观众们日渐积累满对节目的失望之时,亚视的收视率直线下降,如2013年11月的节目《高志森微博》《亚视大学堂》,就悲惨地获得零收视。

         然而收视惨淡还不是噩梦的结尾,只是一切悲剧的开始。收视率长期低迷,公司经营收入特别是广告收入不忍直视。持续只出不进,亚视的小金库逐渐消耗殆尽。

         这时,一个恶性循环就在危机重重的亚视悄然运转起来。公司收入大幅减少,不仅使董事会进一步削减了对电视节目的资金投入,同时,亚视职员被欠薪拖薪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职员积极性减弱,人才流失加重,节目质量下滑,观众群体减少……亚视帝国的衰亡之路,显得条条不紊而又无可奈何。

         此外,王征向内地大力进军和精简开支的策略,也使亚视的一举一动逐渐偏离原本的轨道。股东们心力不往一处使,导致投入紧缺,由于缺乏拍摄经费,亚视只好转战做低成本的访谈类节目,既没钱从外引进也没钱自导自拍,亚视被逼得只好重复播放原先旧的电视剧。这一切都是扬汤止沸,大批多年来守候亚视的老观众们饱含失望地离开。

        亚视著名艺人鲍起静在接受腾讯记者采访时表示:“王征有严重脱离群众的倾向,他不顾香港观众的口味,只做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没想到亚视败在了他手里。”亚视几十年来靠一部部经典之作一点点累积起来的人气和名望,却因脱离大众而瞬间垮塌。

        显然,亚视的衰落不仅仅是其内部长期积弊积弱的结果,来自本土对手TVB强有力的竞争也不容忽视。自香港广播有限电视公司TVB(也称无线)于1967年成立以来,亚视的一部分观众就开始被分流,此后直到21世纪,香港传媒界都处于双雄对立的状态。TVB无线主打大众娱乐路线,明星阵容强大,如周润发、刘德华、郭富城、郑秀文等等都出自无线,轻松风趣的娱乐风格使TVB在短时间内赢得众多观众。但自从21世纪以来,两者平起平坐的局面就被打破,由于经管不善,亚视变得力不从心,摇摇欲坠。这时,TVB便利用其明星优势和资源优势发起攻击,拼明星主播阵容,拼节目版权垄断,拼新闻报道时效,拼节目创新,拼受众多寡……亚视虽有反抗,但终究惨败。数十年来TVB在香港难以动摇的霸主地位便得以确立。

        对于亚视惨遭停播,目前在TVB工作的记者周慧晓婉表示:“亚视六十年的电视史告一段落,无疑输给了不断的股权变动及经营不善,这说明对一个电视工厂来说,营运至关重要,要不断推陈出新,注重内部结构调整和媒体产品质量。”

        身处海峡两岸却心系全球华人,凤凰卫视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功的经营战略以及无数凤凰人背后付出的苦心孤诣,都使得凤凰卫视能够振翅腾飞,一跃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媒体之一。

        凤凰卫视所处的“两岸三地”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其立足香港、面向大陆和欧美、辐射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以“拉近全球华人距离”为宗旨的凤凰卫视,承担起了为华人群体发声的重任,让广大华人华侨在异地他乡也能关注到祖国的动态。此外,独一无二的位置优势,使凤凰卫视坐拥庞大的世界市场,大陆、港澳台和欧美都能通过凤凰卫视随时接收和发出最新讯息。反观亚视,倘若当年将内地和香港市场游有机统一起来而不是一意孤行进军大陆,今天亚视的结局是否会不一样?

        在媒体转型升级的潮流来袭之前,凤凰卫视早在上世纪末就已开始展开全媒体的探索。1996年,凤凰卫视领先众多媒体率先推出网络门户——凤凰网,在当时就获得巨大反响。2006年,凤凰网升级为整合综合门户凤凰网、手机凤凰网及移动客户端、凤凰视频三大平台为一体的凤凰新媒体集群,为受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产品。除了新媒体,凤凰卫视旗下还推出一本连接大陆与港澳台三地的严肃性周刊——《凤凰周刊》,致力于为全球华人提供新锐的时事立场与观点解读。这一切,都是不懂得融入新媒体潮流的亚视所无法企及的。

        除此之外,凤凰卫视所开创的突发事件报道风格,是国内外很多媒体无法超越甚至是无力效仿的,这也是凤凰卫视最具竞争力的必杀技。每一次爆发热点事件,各路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就一触即发,因此谁能在第一时间向第一现场采取第一行动,谁就是赢家。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浓烟滚滚,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回荡的枪声炮火,小平逝世、香港回归的举世瞩目,抗洪救灾、非典抗击前线的动魄人心,江泽民访美、克林顿访华的历史性时刻……我们总能看到凤凰人的身影。“大事看凤凰”的美誉,不是靠几滴汗水就可得来的,而是在一次次大战中争分夺秒、冒着生命危险夺来的。

        面对凤凰卫视如今取得的成绩,凤凰网资讯评论部总监高明勇这样说道:“凤凰网的成功主要是遵循了做新闻的逻辑,将来凤凰卫视会更加致力于电网融合这一方向,加速凤凰的成长。”

        亚视陨落,凤凰崛起,我们不应忘怀他们给历史留下的痕迹,更不能忘记他们给后来人留下的教训。

        盛衰之间,值得我们用心思考。







作者: 陈柯    时间: 2015-12-20 17:01
本帖最后由 陈柯 于 2015-12-20 17:06 编辑

江城子

边策亡灵尤未散,

瘾君子,今又现。

资阳阿杰,

毒史竟八年。

可叹曾是意风发,

着西装,迷万家。


勿把压力作借口,

海洛因,不能碰。

身败名裂,

后悔再无用。

世事纷扰多诱惑,

道德线,莫越过。
新闻背景:在四川资阳戒毒所里,有8年毒瘾的阿杰告诉记者,当初为了止住身体瘾癖,可以做任何事情!阿杰曾是某省级电视台的主持人,从大麻到海洛因,阿杰变成了毒魔的化身。现在,在警官的帮助下,阿杰参与着文体活动,试图重新找回自己。







十六字令•纸媒又殂
呜!
又见纸媒魂断无。
难停住,
踯躅问归路。
新闻背景:据《外滩画报》最新一期杂志封面标题显示,早前传闻被证实外滩画报将于2016年开始停刊。上图右下已标注“告读者,《外滩画报》将于2016年起停刊”声明。
新一期杂志封面还以“100本小众杂志探索未来纸媒的可能性”为专题致敬正在消失的纸媒,令人感伤。

作者: 张亚平    时间: 2015-12-20 18:41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网络电台兴起:传统主播何去何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技术也随之实现了越来越多的突破和进步。在国家积极落实“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发展大潮下, “互联网+”的新型风潮也以席卷之势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引起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浪潮”,大到工业、金融、医疗、农业等,小到家居旅游、生活服务,无一不和“互联网+”挂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它的派生品,借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人民大众的视野中博得一席之地。如果说,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视野选择,那么,网络电台的兴起则可以说又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了解外界的渠道。
可以说,网络电台把传统意义上的电台搬到了网络上,与传统意义上的电台相比,它没有各种大型的编录设备,相比之下,它则显得更为轻便;除此之外,四通八达的网络通道也取代了传统的发射塔,信息网络也更加的宽广和发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网络电台的兴起可以说对传统的广播行业以及其他传媒行业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就我国网络电台的发展历程来看,网络电台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而逐渐兴起的,据有关统计,我国第一家网络电台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网络电台产生初期,它的确赢得了许多大众的支持。但是,几乎在传统电台试水网络的同时,各类大型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腾讯等也开始涉足网络电台领域,这似乎对传统的网络电台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然而,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和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科学技术也不断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电台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可以看作是传统媒体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就网络电台的相关问题,新闻系付靖芸老师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广播属于传统媒体,网络则是属于新媒体行列,换言之,网络电台的兴起可以说是新旧媒体的一种融合尝试,或者说广播进军新媒体的一次探索。照目前情况来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似乎是在自媒体时代的一种比较好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为传统媒体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新媒体也以传统媒体为基础,不断实现技术的革新与突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电台的出现也可以说是网络新媒体运营路径的一次试水。
与传统的电台相比,网络电台有着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首先 ,网络电台有着传统电台难以企及的迅速性、便捷性,比起传统电台,它拥有着更加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还可以进行相关分类,适用性更强。换句话说,网络电台的信息来源比传统电台更为宽广,可供选择的信息也更多。除此之外,网络电台的交互性和个性化也是传统电台也无法比拟的,用户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时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在获取某一信息的同时在线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反馈,这种反馈则构成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甚至多次互动的交互模式。
那么,在面对网络电台的兴起、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传统主播又应该如何应对呢?付靖芸老师认为,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还不能完全肯定地对网络电台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以技术基础和社会需求为前提的,其中,社会需求则是更为关键的因素。如果书面文字的传播可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不存在阅读要求高以及文字符号抽象难以真正大众化等局限,受众也从未想过寻求在视觉和听觉上的超越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也就不会有延伸视觉的电视和延伸听觉的广播的出现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需求似乎才是推动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根本动力。换言之,不论是传统主播还是新媒体主播,立足社会需求才是推动媒体发展的最根本的宗旨。
伴随着网络电台的兴起,传统主播在面临各种挑战的同时,立足于社会需求,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也不失为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融合发展的一个好办法。


作者: 胡闻文    时间: 2015-12-21 22:11
本帖最后由 胡闻文 于 2016-1-4 22:53 编辑

点个灯,上网去!Li-Fi即将投入商用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人们说,要上网,科学家就开始忙。从曾经的拨号上网到现在的有线宽带连接与Wi-Fi成为了我们上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可见光无线通信又为我们带来。
可见光无线通信(即——Light Fidelity),与用CM电缆调制解调进行数据传输的有线宽带和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的Wi-Fi不同,Li-Fi是一种采用可见光谱而不是无线电波作为载体的新型数据传输方式,
事实上,早在2000年,日本研究者就提出利用LED照明灯作为通信基站进行信息无线传输的室内通信系统。而“Li-Fi”这个称呼是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哈斯(Harald Haas)在2011年全球科技娱乐设计大会(TED Global)上首次使用的。
这套设备正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Velmenni公司进行测试。Li-Fi信号的灯泡在工作环境中实现了1G每秒的传输速度,而在理想的实验室条件下,仅需一个允许上网的办公室和一个能提供灵活照明的工厂空间就能实现最高每秒224G的传输速度。Velmenni公司总裁Deepak Solanki对《国际金融时报》表示,这项技术有望在“三到四年之内”投入市场应用。
与早已普及的Wi-Fi相比,Li-Fi调制在可见光谱上,与蜂窝网络基站内能量转化率不足一成的设备相比意味着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速率;Li-Fi具有可遮挡性,具有一定安全价值,可以有效避免Wi-Fi使用中常出现的“蹭网”现象;Li-Fi不会与其他无线电信号发生干扰,所以能够用于飞机及以上其他需要考虑到电磁兼容问题的场合;再者,Li-Fi的设置几乎不需要额外建立基础设施。
但可见光通信也有突出的劣势,其信号会被阳光干扰,导致无法在有阳光的室外使用,这边对于广大移动端用户来说极其不便。另外,Li-Fi的劣势还包括遮挡性,不能绕射,无法穿墙而过,上行传输也需要一个LED灯等。Velmenni公司总裁Deepak Solanki 称,要让Li-Fi技术真正普及,首先需要建设专门应用 Li-Fi 技术的大范围基础设施,但这在当下显然不太实际;所以Velmenni公司也在考虑改善技术,让Li-Fi能兼容于现有设备。
因此现阶段的Li-Fi并不能代替Wi-Fi技术,更多的是作为Wi-Fi的一种补充,能够在一些特定场合与Wi-Fi平行运用,以搭建一个效率更高的网络。在拥挤的城区或是一些使用Wi-Fi可能会影响安全的地方,比如飞机上或者担心Wi-Fi会影响电子医疗器械使用的医院里,Li-Fi都有希望成为Wi-Fi的补充。




《国际纽约时报》在泰被开天窗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2号报道,《纽约时报》国际版12月1日头版的文章因涉及泰国王室敏感题材的报道,纸质版头版与第六版遭泰国承印商拒印。
当订阅《纽约时报》的泰国读者12月1日拿到报纸的时候,会发现头版除了一张照片以外,只剩下两行小字:“本文被我们泰国印刷商删除,与《纽约时报》国际版及其编辑人员无关。”第六版则成了头版文章的跳转版面。目前在网络上仍旧能阅读到该文章的完整版,文章原文标题为《泰国的精神和经济正在衰落》,文章内容批判了泰国此时萎靡的经济令许多泰国百姓失望,除此之外,还提到了王室的继承问题。
据美联社报道,泰国承印商中一名工作人员认为该文章“不适合刊登”,“根据合同,印刷公司有权不印刷触及不适当议题的文章”。
而东方印刷公司已是三个月以来第二次拒印泰国出版的《纽约时报》国际版的文章。今年9月22日,因《纽约时报》国际版一题为《王权继承问题让泰国君主制来到十字路口》的文章涉及国王的病情及泰国君主制的未来,承印商拒印当日报纸。而《纽约时报》国际版对此的解释是 :本周二这期报纸中一篇文章当地印刷单位认为过于敏感而不予出版,“这是出版社未经《纽约时报》国际版授权而擅自作出的决定。”
上个月,《纽约时报》国际版表示,由于财政问题,《纽约时报》国际版的纸质版将于今年年底停止在泰国发售。但根据《纽约时报》国际市场部副总监夏洛特•高等(Charlotte Gordon)表示,纸质版在东南亚其他国家还将继续进行售卖。




媒体造鸡汤,当心烫伤嘴!
前几日,一则《杭外学生被哈佛录取,面试官称“简直完美》的新闻在网上疯传,某些媒体仅聚焦其优异的成绩,辉煌的成就,甚至采用未经核实的爆料,称该女生“出身寒门”,网友大呼太励志。但很快,就有媒体报道原来该女生实为美国国籍,家境不凡,父母均为麻省理工的高材生。(12月18日人民网)
一众媒体都在争先报道这个美女学霸如何从小就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与夏令营的时候,却不约而同的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信息:这个考上哈佛的女生是美国国籍,并且父母均为麻省理工的高材生!但是在许多媒体的报道中,不仅没有交待该女生的真实身份,更把其家庭背景扭曲为“家境不好”,父母只是“小工程师”。
笔者相信,那位女生考上哈佛是一件值得令人称赞的好消息,想必她自己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除此之外,也离不开家庭对她的助力。此外,在美国长大的她,在社会实践方面与中国的孩子相比也有极大的优势。媒体报道她的成功,以此给大家带来正能量,这无可厚非。问题是,为何女孩的身份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从“出身寒门”到“父母为麻省理工高材生”,究竟是媒体疏忽没弄清楚,还是为了博人眼球刻意制造心灵鸡汤呢?
事实却是如此讽刺,某些媒体的报道遮住了我们看见真相的眼睛。不管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某些媒体的疏忽还是其为硬造鸡汤刻意而为,但被媒体报道为“家境贫寒”的女生真实背景曝光的一刹那,受到伤害的,是女生本人,是公众对此事的关心,还是媒体的公信力?
如今每年中国考生考上外国名校的例子越来越多,今年6月,西交利物浦大学一个寝室4名男生被十多所国外名校录取的新闻就已经引起关注,学子们的成绩值得肯定的同时,此类事件也不值得太过大惊小怪,拿来炒作。
在媒体们争先夸大、隐瞒事实,加以渲染以博眼球的同时,日渐丧失的,是民众对于媒体的信任,更是媒体自身的新闻报道原则与公信力。媒体更应反思,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作为一个新闻人,媒体人,应该有着怎样的坚守?
新闻媒体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的认知,在观众们依然还拥有着对于媒体的信任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规范自身,不要仅仅为搏一点关注、一些噱头,丧失了自己的新闻理想与热情,丧失了初心。对于新闻本身,也应秉持着求真求实的态度去认真调查事实,报道实况,切莫主观臆测,或是造成疏忽。
常言道,酒虽好,莫要贪杯。今日笔者东施效颦,言一句:心灵鸡汤虽励志,也要当心烫了嘴。




实习总结
对于新闻,我接触的最多的便是报纸了,或者说,以前若是有人与我说到新闻,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新闻联播,而是报纸。
这就是我开学的时候选择报纸的初衷。但很奇怪,我看的报纸很少。我对于报纸的了解,也仅限于消息稿。
但是我选择报纸的另一个原因,是想要通过一种方式,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刚开学的时候,迎来了文学与艺术学院院庆,我报名了参与写消息稿的新闻小组,跟着殷学长去写一个关于各个学校领导的交流会的消息稿。
要写消息稿,自然要先对会议内容有了解。坐在会场的我有些紧张,每一个校领导说的话我都很尽力的想要记下来,但是很显然,对于我来说这尚是不能实现的。学长发现了这一点,转过来小声的提醒我只要简单记录就行,我的压力才稍减。
哪一天晚上恰好是院庆晚会,下午听完会议,晚上坐在院庆晚会上的我用手机软件打出了我的初稿,那种感觉,有点新奇,有点满足。
到了报选题的时候了,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去哪儿找新闻。后来突然想起开学时一个讲座上老师推荐的几个新闻网站,还好我做了笔记,忙找了出来,解了一时之急。
但是刚参与报选题的我根本不知道要报怎样的选题,忙乱之中报上了探索版的选题。很显然,没有上。我知道15级的新生第一次报选题自然没这么简单就能选上,但是知道有15级的同学的选题被选上过后,自己还是暗暗下定决心这学期要自己的选题一定要被选上一次。
后来又经历了几次的报选题,均没有被选上,没想到,在我都打算放弃了的第8期,我报的评论版的选题竟然被选上了。
编辑学姐通知我写稿的时候我还一脸茫然,都没反应过来是什么情况。
这次报的选题的新闻是之前在微博上看的一个报道,因为自己也有了一些思考,才决定报的这个选题。然后就开始写稿了,我把类似的新闻报道都收集了一遍,全部看过一遍过后,诚惶诚恐的找来了前几期的评论版的文章,打算取点经。
写出了初稿,我发给了负责带我的学姐——刘欢学姐。刚发过去不久,学姐就有了回应,点开文档,学姐很细心的做了很多处批注,点出了我结构混乱,观点不清的问题。我一一做了修改,但是在最后修改表标题的时候犯了难,因为我不知道要一个怎样的标题。
学姐建议我去看《新京报》的评论,我看了一下午,得出了一个结论:新京报的评论,字数少,但语言精炼,寓意深长。
但是我还是不知道怎样写我的标题。
最后标题还是拜托了学姐帮我写出来的,所以还是要好好的对学姐说一声:谢谢。
说到这儿,在时报的第一学期算是过去了,最大的收获,可以说,是在一篇篇我所看到的新闻,自己逐渐的变成了一个更有新闻思维的人。知道了新闻真实性,知道了新闻价值,现在和室友们聊天的时候,还会是不是的说:“这可是虚假报道!”
所以,我很珍惜这一学期的经历。

作者: 陈静2班    时间: 2015-12-21 22:38
                                           “好记者讲好故事”为何引起热烈反响

《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事》作为2015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便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反响,不断吸引大众关注,并给予其好评。

《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事》节目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对接,将来自不同新闻战线的10位工作者讲述他们在采访中鲜为人知的的故事通过电视节目的形式播出,电视节目制作作为现前较强势的一种新媒体,富有画面感,人物形象立体,受大众关注度和使用量都较报纸等传统媒体高,受众群体更大。

该节目选出从全国上百万名新闻工作者选手中脱颖而出的10位演讲者,围绕“九三”阅兵、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等重要活动,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新闻故事,既有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大义凛然,也有为百姓办好每一件平凡小事的常年坚持、锲而不舍。这些大多平凡的小事,总是散发出迷人的真情。

同时,通过新闻人讲述他们背后真实动人的故事,使更多新闻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坚定新闻理想,寻求真实,记录真实,还原真相;促使群众更能近距离贴近新闻工作者,看到新闻工作者们的信念与真情,支持理解他们的工作;这场活动更是以演讲的形式生动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激发了社会的正能量。这种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的新闻故事怎么会不引起大众的热烈反响。





                                       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面开展版权合作

12月1日,国家版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上海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国家版权组织双边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在版权领域全面开展合作。在巩固和加强版权领域现有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版权宣传、人才培养,推动双方高层及工作层交流与沟通,以规划未来合作方向,从而更好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

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面开展合作更有利于巩固现有合作成果,并进一步拓宽双方合作领域,使版权交流机制更加常态化,促进版权人才培养、规划双方未来合作方向。同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员,中国愿意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指导下承担更大的版权责任,更加注重创意发展方向,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面开展版权合作,在社会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社会各界人士都对此表示积极态度,人们也更加重视合作的重要性。对于版权影响意识更大的新闻媒体界来说,全面开展版权合作使他们更加认识到,虽然维护自身利益,注重意识尤为重要,但是我们做信息新闻时,可以信息共享,使它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对于版权问题,在协商一致后,可以注明好来源和出处,这样既没有侵权也有合作,所谓双赢。

一位现学的新闻学子对此也发表了她的看法,她认为 :“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全面开展版权合作使我们有更加机会看到祖国在创意方面的成果,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局限在增强我们的版圈意识,加大新闻版权合作方面,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祖国的创意发展。”

作者: 王雅欣    时间: 2015-12-22 19:55
本帖最后由 王雅欣 于 2016-1-8 08:10 编辑

面对“反转新闻” 我们如何站稳
  近来,惊悚的“反转新闻”越来越多,而每一次都在消耗着公众的信任。面对“反转新闻”,需要反思的人很多。(10月23日
人民网)

反转,股市用语,指大运行趋势的改变。世上没有那么多势在必得的局面,往往偶尔的“天降神兵”,180度的乾坤大挪移就发生在一瞬间。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出现在舆论空间的新现象。用网友的话说,就是“打脸”的事经常发生,而且转换速度越来越快,让人猝不及防眼花缭乱的同时,也在破坏舆论的生态、消费公众的信任。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做自媒体人的资格,如潮的信息向你涌来,它说你听,但这就是真相吗?新闻市场上首先存在碎片化信息泛滥的问题,偏又有人不假思索地去接收,其次,媒体人受众意识缺失、大众判断力不足,这些都为新闻反转提供了可能。面对“反转新闻”,我们又该如何立足?

第一,独立思考,警惕被误导。新闻事件发生之时,各种报道铺天盖地而来,各种媒体总能在第一时间将人物、事件通过摄像机呈现在你的面前,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信息,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舆论之中,种种焦虑与不信任都在发酵,或许发出不同的声音会被别人当做异类,这时,还请不要做出定论,保持冷静的眼光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第二,补充知识,增加常识。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蠢便自命为科学。肚里缺少墨水的人才会容易随流而奔走。人言可畏,可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不是事件本身的对与错、善与恶,而是暴露出来的道德问题。读一些对我们真正有用的书吧,这样才有足够的力量让我们说出去的话越发接近真相,越发站得住脚。多多涉猎,才能开阔眼界,尽可能擦亮双眼,做出理性判断。

斯泰宾在《有效思维》中说,在复杂、多有变化的事情面前,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感受到了把握形势的力量。久而久之,一些简单、直接、不需要真正动脑的简明论断轻易被大众接受,也误导了受众。

一件又一件唏嘘的反转新闻,也在提醒着媒体人和公众,在获得信息传播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传播人的责任。在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舆论场中,我们不妨慢一点,有耐心一点,给真相多一点时间。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这才是最为清醒的自觉。





广电封“盒子”,意欲何为?

近期,不少天猫魔盒的用户反应自己盒子上面的第三方直播应用已经消失不见。11月6日,广电总局为了管理电视盒子市场的混乱,推出行规首批屏蔽81个非法应用,这对于“内容为主“的互联网厂商推出的盒子的打击无疑是釜底抽薪。(11月20日《闽西日报》)


一个盒子,就能让观众坐享海量视频节目和电视直播。近几年,互联网电视盒子大量进驻普通百姓的家庭。广电总局此次的“大手笔”无疑对互联网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不禁猜想,这到底是意欲何为?

电视盒子从一出生就面临“存在是否合理”的尴尬问题,首先,盒子的用户体验一般,程序复杂麻烦,对一些老人、小孩来说操作太过不便;再来,盒子的生命周期短,且随时面临内容版权的问题;另外,节目延迟播放质量不如人意,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也不可回避。此次整顿力度空前,绝大多数品牌盒子受到冲击。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短期内盒子上的应用数量毫无疑问将大大减少,盒子也从炙手可热渐渐沦为“鸡肋”。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也有品牌及第三方应用配合广电总局的“纯净认证”,目前认证通过的有爱奇艺及优酷直播平台等,对这些厂商就并不算是个坏消息了。

其实目前市场上有线电视的用户依然是主流,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并持续增强,而网络电视用户大多数是年轻人,有线电视的用户群主体是中老年人且是相对稳定的。这一禁令的发出就为传统电视媒体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规范市场为其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如何把握机会去更新、去优化、去留住用户群就值得重视了。

是为了留住用户?还是为了版权正名?无论如何,此番行动都让电视盒子市场遭受到不小的打击。广电总局在互联网智能以及盒子方面感到了无比的压力,虽然此次政策上的打压和整顿活动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保证网络视频可管可控,但广电总局也需得探索自己的智能化道路。这次做法之所以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是因为这实实在在影响到了消费者的利益。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权利需要好好研究,毕竟把握并服务于用户的需求才是更重要的。




你也会停下来回头看看吗?

白岩松,中国电视新闻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记者、主持人、制片人、新闻评论人,他在这场新闻变革中角色转换得游刃有余,成为新闻行业变迁的亲历者、参与者、记录者。

《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是他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著作,记录了白岩松和央视一起走过的见证一个时代变迁的20年,记录了一个老新闻人对这个行业和时代的些许感悟。正如本书封面所呈现的,嘴微抿,眉微皱,左手搭右手轻撑着下巴,些许严肃,适合思考,是他一贯的形象。而通过这本书,我们会了解到一个作为朋友、同事、家人、上司、老师的“立体式”的白岩松。

1993年到2013年,中国电视新闻经历了非同寻常的20年,从电视新闻、杂志、直播连线到新闻评论,电视新闻的传播语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本书记录了《东方时空》、《新闻周刊》、《新闻1+1》、《焦点访谈》等优秀电视节目的创办过程,老学者和长江人系列的背后故事,以及北京申奥、长江截流等重大事件的台前幕后。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抹不去的烙印。很庆幸,我们有白岩松为代表的恶意群新闻人还在坚守着“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价值追求,忧心忡忡地关注着种种社会现象。

“停下来是为了思考,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重新冷静地看。”强大的时尚化潮流中,浮躁正在迅速蔓延,他处在名利场中心,却依旧能掌握自己的节奏。抵制诱惑、随时充电、主动选择寂寞,是他的态度;“太阳正当午,可得注意落山呐”“没事儿,我换个地平线再升一回”,是他的选择。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宁静的时代。

“独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是这个时代中与平和真诚同样珍贵的本性。”20世纪初,普利策把国家比作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轮船,而把新闻记者比作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他就是这样一个瞭望者,无论对于新闻系统内部这个小环境,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他都会毫不吝啬地停下来花时间去贡献自己的思考,并且倔强坚持住着,顶风前行。

这不仅仅是白岩松这样的新闻人应该做出的思考,这是一个处于变革时期的中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去了解、去行动……





基因编辑:该喜还是忧?

敲除、加入、整合……这些名词听起来像是一个文字编辑的日常工作,事实上,生物化学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们也可能经常进行敲除、加入、整合的操作,只不过他们的操作对象是生物体细胞中的DNA,这种技术叫做基因编辑技术。

近年来,基因这两个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荣登最受争议话题榜榜首,甚至对于它的讨论已经超出了科学的范畴,这是一项可以与气候变化相提并论的争论。它所涉及的技术可能会治愈包括抑郁症和艾滋病在内的多种重大疾病,但它却也让人担心会给人类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基因编辑技术,或者更确切地说,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简称“CRISPR”),其基本原理来自细菌对抗病毒的一种机制。简单来说,最新出现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确地改变人类的DNA。它能够“关闭”某些基因,也能够给人增加特定的基因。这样的技术以往通常是在科幻影视作品中看到。尽管人为修改人类DNA在现实中也早就不是一件新鲜事,但从没有一项技术能够像CRISPR这样精准和高效地完成这件事。2012年被证明可以用于细胞,三年的时间里,这种易懂易操作的技术迅速在全球各大生物实验室中得到普及,其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研究论文也迅速增加,这种迅猛的发展速度也令科学家未曾料到。
近期,一场由全球主要基因编辑工作者发起的基因编辑国际峰会在华盛顿举行,探讨了与基因编辑技术有关的各项热门议题。峰会声明并未严厉禁止对于早期人类胚胎或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行为,研究人员仍可进行基础的研究。这意味着目前的重点仍将是基因编辑技术本身发展和潜在应用。
理论上,通过基因编辑,人类未来不仅可以治愈包括癌症、地中海贫血、艾滋病在内的绝症,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改变眼睛的眼色、智力水平并遗传给后代。一些观点认为如果不及时设立研究的红线,或将引起伦理灾难。对于生态环境而言,人类完全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来改变杂草、害虫的基因,使其基因带有某种突变,或令种群灭绝。虽然可能会消灭疟疾等传染疾病,但会否因此造成其他生态问题就不得而知了。
这就是快速高效的基因编辑带来的令人担忧的伦理和安全问题。尽管面临众多争议,但学界普遍认为基因编辑技术未来在医疗健康、生物育种方面仍是大有可为。面对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到底是该喜还是该忧,就得看它的未来发展如何了。






                              
作者: 熊沁莹    时间: 2016-1-1 19:32
本帖最后由 熊沁莹 于 2016-1-4 13:33 编辑

《金融时报》转型:文本+  更加关注用户需求


本报综合消息 熊 沁 莹 11月23日面对越来越挡不住的“新闻社交化”和移动化、可穿戴设备的崛起,《金融时报》也将开启转型之路,提出2016年新方向:文本+,并正在开发新的数据化工具Lantern,该工具定位正是“用户第一”。

“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开发Lantern不仅意味着数字第一,也就意味着用户至上”,FT受众参与团队的负责人Renee Kaplan在发言中表示。

如何将用户数据与商业策略相结合?角色如何转变?以下是《金融时报》做出的回答。他们将对用户数据做出深刻洞察。对于如何衡量用户的互动效果,《金融时报》的做法是衡量单篇文章的受众参与度,而不是聚焦于整个网络的整体互动。比如用户点开一篇文章后真正会做什么?他们是否会停留在网站上浏览更多内容?这些问题成为他们的关注点。

任职受众参与团队负责人的Kaplan表示:“在FT(《金融时报》简称)里,用户参与意味着将我们的新闻推测到更多受众面前,而且是更有效的受众,着也就意味着转变我们传统播报员的角色。从某种程度来说,播报员就是一个人在演独角戏,现在我们需要更全方位的掌握受众。”

FT受众参与团队位于新闻编辑室中心,团队里的11人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比如数据分析和市场经理。他们的兴趣在于瞄准那些不仅会消费内容,还会再次回头消费内容的用户。

FT还将利用注册资料洞悉用户心理,突发新闻免费新闻。“无论用户是长时间的订阅或者是试探性是的看我们的内容,为了获得内容,用户必须注册。这样我们至少对用户了解了一点点。Kaplan在记者提问中表示。

除了增加网站和社交平台的用户,FT团队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用户至上”的新闻编辑室,这将知道记者如何生产和发布他们的作品。

上周五,当恐怖分子袭击巴黎的时候,FT伦敦和纽约的编辑团队和受众参与团队一起合作,不仅发布现场的实时新闻报道,还在社交平台上大量呈现以往关于ISIS的报道,完全免费。

Kaplan透露,其中一则报道为十月份石油如何从资金上支撑ISIS转运的互动报道。这个报道在社交媒体上再次发布时,一天之内获得近15,000次点击。

腾讯传媒报道:FT的内容首发“社交新闻社区”,以众包模式优先。上周,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举行的城邦讲座中,FT的编辑Lionel Barber表示,“未来是’文本+’,即文字、图表与图像的结合。文字+视为社交媒体时代量身定制,在此用户可以跨平台、跨国界评论和分享我们的新闻”。

据腾讯传媒报道:“文本+”文章最近在FT中频繁出现。6月,FT利用可穿戴设备报道工作场合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并为这次报道专门建立一个Facebook页面。Kaplan也表示:“建立脸书社区不仅可以直接针对Facebook上更年轻、精通技术的读者群体,而且也可以让我们了解他们想要什么、什么事与他们相关的、他们有什么问题,并对此进行回应。”









[align=center]侵权和引用问题频出,外媒利用“引用原则”避免卷入版权撕战

近几天,国内媒体业的版权风波正在发酵,例如财新传媒与华尔街见闻就版权纠纷“过招”不断,一方说侵权,一方说“双向引用”,总之版权纠纷越来越严重。

据腾讯传媒报道,11月25日下午5点23分,财新传媒发布公告谴责华尔街见闻在你未经许可及授权的情况下,多次转载或大篇幅引用其内容,造成侵权。在当晚10点,华尔街见闻发表声明。否认侵权,称已“标注来源,并附带原文链接”,并提出两家之间“双向引用”原则进行商榷。

对于“侵权”还是“引用”问题,外界争论不断。众媒时代,如何守住媒介边界?如何保护媒体版权?各外媒就利用“引用原则”避免卷入版权撕战。

外媒Buzzfeed在版权问题上就表明要沟通原作者、注明来源。据腾讯传媒报道,2015年1月31日Buzzfeed 发布了编辑标准和伦理指南,对排版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他们规定对于引证都要注明出处,不得擅自批准或分享故事草稿。在插入内容上面也要与相关用户联系。并且规定包括通讯稿在内都严禁抄袭。

CNN还是遵循惯用模式:极少引用来源,重视自家内容。即便是链接自动跳转到原网站,CNN页面上还是显著标明信息来源。

在腾讯传媒的报道中也看出,《郝芬顿邮报》在版权处理上奉行“只出不进”原则。严格管理其他机构引用自家内容。

《纽约时报》也明确提出,引用原则严格遵照美国全法规定。起网站对于辅助内容的外部链接都进行了特别说明。

除了以上专业媒体,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也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处理。皮尤研究中心就提出:公开使用必须授权。清晰规定红灯和绿灯条款。

正如腾讯传媒所说,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报道形态,让媒体间的“引用”纠纷逐渐攀升,格外美业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媒体“引用”中我们就要明白“合理使用原则”。2006年7月1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就明确规定了信息网络传播领域的“避风港”原则。法律有规定,那么在法律为明文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业界也达成基本共识:引用内容不能修改;注明作品名称、作品署名、作品出处、原文链接。这也将规范媒介版权风波,清晰媒体边界。













“新闻聚合器”杀招频出,媒体“合体”要慎重

(本报综合消息 熊 沁 莹 1501)根据腾讯传媒报道,回顾今年传媒趋势,媒体机构或主动或被动,都正在把自己卖给“新闻聚合器”。苹果、脸书、推特、谷歌、Snapchat和Linkedin等都早已卷进了“聚合新闻”的市场资源抢掠战。

作为内容资源提供者的媒体机构已被各大聚合器收入囊肿。一方面帮助媒体更精准的计算用户口味,另一方面,媒体,逐渐成为社交平台或科技巨头的资讯快递小哥。许多人多有疑问:媒体是否最终只能成为被巨头吞噬的小虾米。对于“新闻聚合器”大时代,媒体也将进行“合体”,但是“合体”应该注意什么?

据腾讯传媒采访报道,新闻聚合阅读器PressReader的副总裁兼首席内容官Nikolay Malyarov就从收费模式、媒体与平台“合体”风险、未来预期三点出发,分析了媒体“与狼共舞”之道。

首先应该甄别平台,在今年的全球新媒体国际会议上,未来主义者Ross Dawson宣称,可信的媒体整合、个性化、线上社区僵尸新闻媒体策略的重要部分。其中,“信任”是关键。

其实“新闻聚合器”和媒体都会提供读者“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但是当共生关系变为竞争 的时候,二者就会反目成仇。所以传统媒体应该要做的就是不要上黑平台的当并且规范付费模式。例如为了防止用新闻标题来骗点击量,Blendle特别推出了退款制度,对于所获利润,整个平台与新闻媒体三七分。

站在咨询传递和读者角度来看,平台带给新闻媒体巨大的阅读量和关注度,所以新闻媒体将文章提供给整个平台是很好的选择。例如突发新闻,非独家消息等等都可以将读者吸引到新闻媒体网站上,获得聚合器没有的扩展内容。

媒体想要合体,还需明白“合体”的风险。新闻媒体无权决定文章的展示形式,因此将会导致内容发布失去自主权。第二,可能存在广告金主的流失。其次,新闻媒体在委身聚合媒体平台后,可能会使新闻内容与形式脱离,这一现象往往会影响降低读者心中的媒体形象。最后将会出现最大的分歧:内容管控谁说了算。而新闻媒体的内容始终是要读者决定什么适合他们。

媒体“合体”要慎重,看准想好在合体。对于新闻媒体,内容控制权是关键。虽然媒体利用整合平台获取最大利益,承担最低风险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文章全部放在这类平台上,需要有所选择的发布。

无可置疑的是“聚合时代”已经到来,媒体采取的”合体“措施需谨慎。腾讯传媒也表示:新闻媒体如果把内容控制权全权叫触,无形欲自杀。






















                                                   走过时报的一学期

时间过得很快,我的大一上学期就默默结束了,这也就意味着我在时报的一学期也结束了。
要说我当初选择时报,只是单纯地觉得能提高自己写作和语言能力,所以我就来到了时报。正如当初目的一样,来到时报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些有关报纸的知识,从前看到过爷爷看报,认为报纸就是一张可以传递消息的纸,如今当你成为一只脚踏进门里的人你才会明白报纸形成背后有许多人的付出。从选题到找大量材料再到无数次修改最后成稿,这中间都需要每一个环节的严格把关。

这学期我们作为大一的新生也参与了时报的选题和编辑。我们跟着师兄,师姐们一起查找选题,一起投稿。这也就要感谢指导我的谭娅学姐,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仗着自己是大一对于投稿不清楚可以无限被原谅的心态去找选题,也就没有太认真,每次都像完成任务一样去马虎完成。但是学姐却很负责,她会提醒我:“学妹,写好的选题或稿子不要先投到邮箱,都可以拿给我看哦。”刚开始我认为学姐也要完成写稿任务,所以会很忙,忙的顾及不了我,但是每一次无论是选题还是稿子,我打开的时候都会写满了批注和修改建议。其实在时报学到很多,在师姐那里也学到了很多。做每一样事情,既然做了就好好做,正如那句话:要么低,要么更高更高。

在时报,每个星期我们和师姐师兄们一起开报评会。起初我觉得没意思,没什么作用,甚至听着听着就会睡着,但是后来醒悟了,认真了你会颇收获。报评会我们通常是大家坐在一起讨论这一期报纸的选题角度,写作特点还有各方面问题。我们通常会挑取语病,标点,标题等等问题,这不仅在时报中更存在我们日常口语中,所以在分享与挑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能够收获很多,提升更多。

总之,我已经走过了时报的一学期,我学到了很多,但也有更多需要学习的。
作者: 蔡依璇    时间: 2016-1-10 16:11

第6期 6版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11月19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一种转基因三文鱼上市供人类食用。这是全球第一次转基因动物获准能够成为人类食物。此次转基因三文鱼是对普通三年长大的大西洋三文鱼植入大西洋奇努克三文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和大西洋鳕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使其生长周期缩短一半,体型也大得多。美药管局确认转基因三文鱼安全。
        简单来说,转基因是将外源基因(受者生物体中原本没有的基因)转入受者生物体基因中,使基因重组,令生物显出人们所期待的可遗传的新性状。而转基因食品,顾名思义,便是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几十年来,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转基因作物已经不算罕见。但对于转基因食品,有人欣然接受,比如近来网上要连续吃100天转基因食品以表示对其支持的项栋梁,也有人避而远之,如原央视主持人崔永元。
        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一是食品安全性。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的认为转基因食品安全,积极支持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和自由贸易。目前所有权威机构的评估均未发现已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此次获批的转基因三文鱼据FDA确认,其化学成分、生物成分、口感和味道等与普通大西洋三文鱼并无区别。
对于转基因食品,有人忧虑被引入的外源基因会影响人类自身基因,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说:“现代科学没有发现一例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任何食物都含有无数个基因,无论是不是外源基因,在进入人体消化道后,都会被分解为核苷酸,然后进一步被降解,被人体吸收利用或排出。
        对于人们对抗虫转基因作物的怀疑,陈剑平院士解释道,转基因玉米里转入了BT基因,表达的BT蛋白能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害虫不能消化这种蛋白而撑死,而人的肠道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该蛋白不会积累在人的消化道中,因此对人是安全的。
        而以欧盟等国家为代表的则认为转基因食品本身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认为科学是存在局限的,对其采取谨慎和保守的政策。
        有一些研究学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这种毒素的积累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它确实可能正在进行中,因此目前谁也不能确保这些改良品种没有毒。
        此外,过敏反应也是一个问题,例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
        还有研究者认为有些外源基因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报告说,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
        二是环境安全性,人们担忧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界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影响生物多样性。这次的转基因三文鱼虽然FDA指出培养公司会采取多重措施防止其逃到野外,且此类鱼并不具备繁殖能力,但仍有许多专家担心其逃到野外威胁原生三文鱼的生存,破坏生态环境。
        有些转基因生物还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影响,抗虫或抗真菌的基因也许会杀死环境中有益的昆虫和真菌。如根据一组实验,抗虫转基因玉米同样会损害益虫草蛉。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众说纷纭。这些争论,目前都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对待转基因食品上坚持“积极、谨慎”的基本态度。近几年,我国已在烟草、蔬菜、棉花、鱼类和畜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目前,我国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番木瓜、玉米、水稻等,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只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油菜等。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农产品均会被标识。






第7期 3版

“奥马巴”出现,媒体责任感在哪儿?

        11月30日在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由于新华社通稿标题中将“奥巴马”错写为“奥马巴”,于是,国内多家媒体标题也跟着出错。12月4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多家报纸已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12月8日人民网)
        奥巴马——美国现任总统,但“奥马巴”是谁?财新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门户网站,以及《青年时报》、《今日早报》等十几家报纸上美国总统均变成了“奥马巴”。这一被编辑们忽略的错误,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媒体偶尔出一次小错,似乎还能让人理解,毕竟再严密的措施,也总会有“漏网之鱼”,要想做到绝对不犯错,可能不大现实。但多家媒体集体出错,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虽然罪魁祸首是新华社,但错误通稿出来四十几分钟后,新华社又发了改稿通知,对错误进行了更正。而第二天出版的多家报纸,却依旧是一个错误的标题。
        说到底,这是媒体在使用通稿时不加思索、不仔细校对所致,甚至让笔者有些怀疑他们是否进行了校对。新华社的通稿纵然具有权威性,却并不代表着不会出错,媒体若是一点思考都没有地直接使用,似乎有些过于信任新华社了。而这种信任,实则是媒体人责任感的缺失。人失去责任感,工作不够尽心,自然错误百出。笔者认为,对于作为大众的眼和耳、被人们赋予了厚望的媒体,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责任二字了。负责地向大众传递真实可靠的消息的媒体,才会有强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像这样的大面积错误,无疑是对媒体公信力的损害。
        近来,报纸的重大错误似乎不少,这些低端错误,与报纸应有的权威、严谨形象不符。比如11月6日,《无锡日报》头版报眼将习近平主席的“平”误打成“年”;11月12日,《三亚日报》将“市委组织部”错写为“贪污和受贿部”;《南方都市报》将市委书记“致辞”错写为“辞职”。随后,《三亚日报》在致歉信中表示将深刻吸取教训,严格责任落实。笔者以为,一家媒体出错,不仅仅是它自己要深刻反思,其他媒体也应同样重视,引以为戒,而不是只等到自己也犯了错,才悔之不已。大众对媒体的信任,容易失去,重新树立就难了。
        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这个时代,媒体的责任感更显重要,因为一点小错误也可能被广泛传播,成为笑柄,甚至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好,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则新闻,使之真实可靠。
                                                  




第8期 1版

          不一样的广告交易平台
    采媒在线——企业与媒体的“平衡木”
          一站式服务助媒企对接


        12月16号,在线广告交易平台——“采媒在线”上线公测。采媒在线立志于将平台打造成企业和媒体之间的平衡木,通过大数据、直通车等技术,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对接媒体,多种端口全面贯通,实现平台交易的真正智能化。

        面对海量媒体资源与纷繁的传播形式,很多有营销刚需的企业,都被如何精准投放广告,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媒体广告平台,如何确定有效的传播策划等问题困扰,常面临经费短缺、媒体资源贫乏等窘境,难以灵活运用有限的广告经费加以准确投放。投放的不精准使广告效益低下,企业的营销推广费用大量浪费,在推广中企业也更为小心翼翼。

        采媒在线拥有广告交易、新闻素材(版权)交易、舆情监控三大服务体系,涵盖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平面媒体、户外媒体、自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新媒体集群等,服务于所有具有广告投放需求、品牌营销的企业与个人,以及转型中的官方媒体和自媒体。既能处理企业和个人的小额投放需求,在线完成交易,又能处理企业的大额模糊投放需求,并启用专业公关创意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其上线伊始,便已准备好了近30000个优质媒体资源,以及超过10万个具有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习惯的企业用户。媒企双方免费加入平台,可以通过自选交易、平台自动匹配、定制性服务等几种模式完成媒体采购交易。

        微博大V王冠雄在微博上表示,做广告不是问题,作对广告才是关键——尤其对预算有限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相比于其他广告平台,采媒在线拥有六大核心优势。第一,智能自助投放,价格透明可视。避免了传统代理模式中产生的额外费用,且可提供线下精准的全案定制服务。第二,优质官方媒体直通车。除了自媒体资源之外,采媒在线不仅有包括《南方都市报》、《齐鲁晚报》、《华商报》、等在内的七大片区战略合作媒体,也有城市电视台联盟等战略合作引入的近千家广电新媒体平台,还有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旗下近两百家晚报、都市报的所有媒体资源,以及华闻传媒研究院等智库媒体的全力支持。第三,新型话题策划排行榜。采媒在线重视策划和文案执行、实际传播效果和实效性,以按天计算的更新频率,提供营销指引,帮助企业找寻蓝筹媒体。第四,大数据支撑动态标签。使企业能进行无成本的个性化媒体资源筛选。第五,多维度媒体信息展示。除了媒体基本信息,采媒在线还着重展示了其过往的成功营销案例。第六,会员成长系统。企业能享受叠加折扣、舆情监控等一系列特权及增值服务。

        平台联合创始人、北京媒立方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霍莉称:“采媒在线从企业用户角度出发,将彻底消除广告主在投放上与传统公关公司、广告公司的信息壁垒。”她表示,采媒在线接下来计划引进代理商制度,邀请更多公关、广告、互联网产品销售类企业以及大型自媒体联盟等,进行更有想象力的深入合作。

        国际商报社驻广西记者站新闻中心负责人马振国认为,采媒在线就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将媒体资源展现出来,更像是广告媒介资源的“淘宝网”,它能够成功或者对媒体产生影响,还要看它有多大的社会认可度,以及能不能建立成熟的商业模式。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