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2010级2012年春季读书笔记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15 21:37
标题: 2010级2012年春季读书笔记作业
本学期每双周写篇读书笔记,每人共8篇。和背诵成绩合并登录成绩。截止日期:18周底。
作者: 张婷 时间: 2012-6-21 14: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婷 时间: 2012-6-21 14: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婷 时间: 2012-6-21 14: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婷 时间: 2012-6-21 14: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婷 时间: 2012-6-21 14: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婷 时间: 2012-6-21 14: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婷 时间: 2012-6-21 14: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婷 时间: 2012-6-21 14: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予婷 时间: 2012-6-21 15: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予婷 时间: 2012-6-21 15: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予婷 时间: 2012-6-21 15: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予婷 时间: 2012-6-21 15: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郑亚琳 时间: 2012-6-22 10: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郑亚琳 时间: 2012-6-22 10: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郑亚琳 时间: 2012-6-22 10: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郑亚琳 时间: 2012-6-22 10: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郑亚琳 时间: 2012-6-22 10: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郑亚琳 时间: 2012-6-22 10: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郑亚琳 时间: 2012-6-22 10: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郑亚琳 时间: 2012-6-22 10: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予婷 时间: 2012-6-23 10: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予婷 时间: 2012-6-23 10: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予婷 时间: 2012-6-23 10: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6-23 21:55
微笑与欺骗
——读《怪诞心理学》有感
初拿到这本《怪诞心理学》就被它的封面所吸引,封面花哨而抽象,很符合书名“怪诞”二字。书中有心理方面的分类,每一章节都在说不同方面的心理,有时间心理学,撒谎与欺骗心理学,灵异心理学,决策心理学,幽默心理学以及自私心理学,其实每一个方面都很接近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我们的行为以及反应也都涉及到许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这里我想说说撒谎与欺骗心理学所带给我的感受。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一天之内都会撒谎,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有的谎言叫做敷衍,有的谎言则叫做欺骗。比如当你出门去办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说明去做这件事情语言解释也许不交复杂,为了不耽误那么多的时间,当在路上碰到熟人被问到去吃饭啊?我们便会随口回应道,是啊。于是小小的谎言便产生了,它是一种敷衍,但这样的撒谎却不会影响我们的人品,这其中便涉及一个问题,大部分人对于谎言是不能够正确判断的,不过普通大众并不需要为自己无法察觉谎言而忧心忡忡,无论是敷衍性的还是欺骗性的,因为许多研究员在测试人们是否撒谎时所作出的判断也不比胡乱猜测好到多少。书中提到,说谎者通常会从心理与谎言保持距离,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很少提到自己或个人感受。这让我想到安徽卫视所办的一个节目《非常了得》,就是让参赛者通过听别人的描述来判读其职业的真假,其实在我看来闯过通关的选手是实力与运气的结合,极少有人会通过一个系统的方法准确无误的判读言语的真假。在这一章节里,没有阐明人为什么而撒谎,而是着重说明一些研究撒谎的案例以及存在的科学性。
说到微笑,我们都明白这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却不一定是情绪的表达。曾有句比较文艺的话是这样说的,我们微笑并不是因为快乐,而是不知道怎么哭。这句话表达的内容在书中有研究,也就是说人们的微笑并一定是他们快乐情绪的表达,有的微笑可以说是虚假的,也就是“泛美式”的微笑,名称源自于现已不存在的反美航空公司空姐的虚假笑容。现在我们不是有微表情研究吗?这本书中便提到了杜胥内的研究,把同一个人的两种微笑进行放大然后分析,他发现了真心的笑容并不涉及到颧大肌的活动,还会关乎到研究周围的眼轮匝肌。也就是说真心的笑容更能带动面部肌肉。
想想生活中我们说出的谎言和我们虚假的微笑,有时候这种欺骗不一定是坏事,谎言也许是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备,而虚假的微笑是一种掩饰同时也能算做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我比较遗憾的是书中没有研究是否虚假的微笑能够在多次表现后
转化为一种真诚的微笑,因为人也会受到某种暗示,不开心的时候流露出微笑,在重复做这个微笑的表情后,内心是否真的会感受到快乐?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6-23 21:56
做时间的主人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相比起以前曾经听过的一些所谓如何管理自己时间的讲座,这本书带给我的触动很大。它不是简单的教会我们如何制定计划或者定制一些表格来提醒自己什么时候我该做什么,而是系统的为我们分析了,我们为什么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不同人之间为什么在对待时间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差异。
作者原来是新东方托福阅读、作文的老师,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感悟及对生活的思考,他用通俗易懂却不乏学术的语言,为我们讲明我们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即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其中,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对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表示很赞同,从他教学的经历中他发现了,人们之所以喜欢问问题,其原因之一还是在于懒惰。他举了一个学习中很常见的例子,许多学生常常问英文单词的意思,而作为老师的他却常常感到无奈甚至有些许愤怒,他反问学生,难道你不知道查字典吗?在说完这些话后,作者开始总结出一个结论,其实,作为问问题的学生,在表现出懒惰想走捷径的时候,他们多是矛盾的,既勤奋又懒惰。
对于“既勤奋又懒惰”这个观点,我想这真是对于我们平时学习和生活中一些表现的概括总结,就我个人看来,“既勤奋又懒惰”这样的总结可以在“临时抱佛脚”的人身上表现的淋漓精致。因为人们在想要获取捷径的同时,还是需要为此付出相应的,甚至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
再有,作者在书中提出“不是有兴趣才能够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这让我想到了平日里大家爱说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作者的观点来看,行动才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在我看来,他的观点符合人们行为的心理,当在做好了一件事情的时候,成就感往往会让人们的内心增添一份自信,这样的自信在潜意识中告诉我们,我很有兴趣做这样的事情。而在生活中我们口中所说到的“兴趣”,在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做好的时候,变成了“三分钟的热度”。
而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呢?作者在书中提到,首先我们应该做的便是开启自己的心智。这里的“心智”当然不同于人们所说的“智商”,这里的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抽象思维。而心智能力的不同往往会是我们做出差异的行为。生活中,人们常常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是正确的吗?我该为之付出我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吗”,当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的人以行动来证明了自己选择是否得当,最终获得了知识,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知识。而有的人则因为多虑,而为自己的行动找了借口,最后虚度了光阴。这便是心智的不同所带来的结果。
人们往往在学习的时候想要找寻一种方法,而作者则认为学习方法其实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重要,策略固然关键,不过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来制定那些时间的条例。策略与坚持,会伴随着我们走向成功。
读完此书,我开始省事自己平日里的一些行为,人的一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时间负责,那就从心智开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打闹,做自己时间的朋友。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6-23 21:57
谈谈睡眠
——读《神奇的睡眠》有感
相信很多人都遭遇过失眠的情况,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不自觉的便想到了高中时的一位室友,她失眠的很厉害,连在要高考的头一个晚上,她仍然辗转反侧。失眠让她感到很大的压力,害怕白天提不起精神去学习。很幸运,我是一个睡眠不错的人,所以我一直很不能理解那些严重失眠的人,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无法入睡。
读了《神奇的睡眠》一书,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睡眠方面的学术知识,同时让我明白了一个关键的道理——睡眠好不是由时间决定,而是由取决于睡眠的质量。这解释了,为什么那些长年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的人,在第二天仍旧能够以充足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书中就媒体传播的八小时睡眠有益于身心健康进行了一个小的驳斥,就我的理解来看,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睡眠时间的长短与睡眠质量没有关系,那这就可以这样说,睡眠时间少的人是可以比保持八小时或者更长睡眠时间的人保持充足的精力。增加我们的非睡眠时间有利于保证我们更好的睡眠。而以熟睡程度来划分,睡眠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作者在书中为我们绘画出来不同阶段我们的脑电波情况,这让我对睡眠,这个每天都必须要做的事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就影响我们睡眠的原因,在这读这本书之前,我在生活中对影响睡眠的因素略有了解,比如光线方面,
声音方面。而书中所谈到的,除了我所了解的这两方面外,还提到了我们人体自身的温度,自身的体温对于我们是否有一个好的睡眠具有至关作用的影响。这里涉及到我们所说的“生物钟”的问题,其实人体的温度会由于我们作息的习惯而保持稳定,在哪个时候体温会上升,哪个时候体温会下降。上升的时候意味着我们该起床了,而下降的时候,你可能就会觉得有些疲惫,想打瞌睡。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去了国外,会遭受时差的折磨,这便是同平时自身的体温相关的。同时,诸如运动,洗热水澡这一类的辅助睡眠的行为,都是为了改变我们自身的体温状况,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可能我们大家都会有一个误区,喝酒会让我们很快进入睡眠,其实这类酒精的麻痹对于拥有良好的睡眠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它只会让你昏沉,而不能提高睡眠的质量。
每天喝八杯水在书中有所提到,我们人体的器官都需要水来滋养,而现在我们很多人办不到这一点,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喝那么多,是因为我们适应自己身体一个缺水的状况,其实这对于睡眠来说,是不好的。这让我想到日常的一个现象,早上起来发现口很渴,这便是体内缺水的情况。
《神奇的睡眠》这本书,不仅让我增加了有关于人睡眠方面的学术知识,它所讲述的一些健康方面的道理,让我觉得对自身和他人都是十分有利和必要的。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6-23 21:58
你了解自己的弱点吗
——读《人性的弱点》有感
这本书是的作者是戴尔▪卡耐基,他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很好奇,不一样的人性格各异,若可以系统的归纳缺点,那是不是意味着其实每一个都存在一些共同的且显而易见的缺点。
虽然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相似的叶子总是有的,同样人的性格中也确实存着一些共性,戴尔▪卡耐基在这本书中通过一些小的故事,系统的讲解了,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点,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我们的弱点到底在哪里,又如何来改进。
首先,书中所列举的关于推销员的故事,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人真的是这么回事。每一个搞推销产品的工作人员,在推销的过程中都是想着自己的需要,比如我需要推销多少件才能得到更多的提成,增加自己的收入,而不是想到我要怎么让顾客挑选到真正需要的产品。其实这只是一个买和卖的事情,同一个事情,若考虑的方向不同,其行为的结果也会不同。研究表明,那些真心为别人考虑的人,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一个小例子,我们便可以看出,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考虑,暂时的放下自己,其实是会得到老天的眷顾的,因为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真心帮助自己的人,而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事实上自己也会有所收获。这让我想到了关于学习的事情,曾经在高中的时候,班上实行过一帮一的制度,即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一个成绩较差的同学,但有的同学认为帮别人解答难题是一件十分浪费时间的事情,因此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是敷衍了事,而有的同学则认为这是共同进步的一个过程。两种不同的想法,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诚心帮助别人的同学,不仅在成绩上获得了帮助,在人际上也得到了认可。所以,自私是人类难以变更的性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言辞其实是错误的,这只会让我们的弱点更多的被暴露出来。
再有扩大人际是十分重要的,其实包括我自己在内,对于人际重要性的理解并没有那么深刻,书中提到的一句话让我颇有感悟:没有人能孤独的发现自己,别人总是他的发现者。在相互的交往中,我们能通过交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得到完善和提高。
而对于金钱的渴望,我想应该是人人都有的,书中告诫我们,金钱与快乐是不能形成比例关系的,建筑在金钱之上的所谓的安全感,其实不过也是空中楼阁。因此,对待金钱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为此而迷失了自我,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
这本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若人人都能在行动中改进,那相互之间的交流便能够更加的顺畅和愉悦。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6-23 21:58
读《娱乐至死》有感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被娱乐所包围的时代,仿佛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一种娱乐的当时来传播和表达。《娱乐至死》这本书,在开篇的前言中便告知我们奥威尔和赫胥黎在同一件事情上的不同看法,而书中想要阐述的是赫胥黎的担心,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其实对于这句话“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我深有感悟,就我浅薄的理解看来,生活中的我们其实常常在做一些自毁的事情。当热爱游戏的时候,沉迷于游戏之中,其实就是在被我们热爱的东西所毁。
书中对于媒介即隐喻的阐释,让我感触颇多。为什么我们会“娱乐至死”,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传播学的时候便被告知,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由媒介创造出的一个“拟态环境”,在媒介进行信息的取舍,有一部分信息是我们所不知的,因而,大众生活在一个被媒介告知的环境中,对于某些东西的理解其实是被暗示的。
为什么说我们处于一个娱乐的时代,譬如书中所说的关于电视上的主播,形象成为了人们评判他们的标准之一,“也许他们用电吹风吹理头发的时间远比准备播音稿的还久”这一句话足以透露出有关于形象对他们的重要性,而类似的关于形象方面的问题也会出现在总统的选举之中。就我的理解而言,人们首先看到的是表面,是否上镜,是否得体,成为了一种娱乐方式,这就正如我们电视中看到别人的时候,也会对其评头论足一番。而关于一件产品,性能的好坏还是要通过娱乐的方式来展现,拍广告,做宣传,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大众的好感。
对于现在信息的传播,我们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纸媒、广播向着电视在发展,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的速度远超过了以前,但阅读的深度却远不如从前,快并不意味着好,娱乐也不意味着快乐,因为这有可能让我们走进一个自己挖的陷阱里面。就传播中的娱乐来说,人们看到了网络红人,美丽的或者是丑陋的,在笑一笑之间,便将之跑到脑后,而缺乏对一种现象的深刻认识和了解。在我看来,就深度而言,报纸有着电视不可比拟的优势,文字的传播更容易深入人们的内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有着“印刷崇拜”。
其实,对于此书的认识,我的理解比较浅薄。不过,在我看来,社会太过娱乐化,也许会让信息的传播走向一个未知的方向,让大众的认知偏离原本的轨迹。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6-23 21:59
电影中的美
——读《电影美学概论》有感
这本书由法国电影理论家亨利▪阿杰尔所著,其实在这本书中阿杰尔并没有太多的阐述他对电影中美学的见解,而是主要分析60年代初期各国电影艺术家的重要著作。可能是年份于我而言有些久远的关系,我对他所谈到的艺术家及其著作并不是很熟悉。在这里,我想就我在《影视艺术概论》这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来谈谈我对书中几句话的理解。
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就我看来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它需要多种艺术结合于其中,譬如声音的艺术、画面的艺术。电影源于生活的同时,同时也高于生活,所以它是现实的表达,又是一种超现实的表现。在我的认识中,电影远比电视剧更具有内涵,在短短的2个小时内要表现时空的变换,性格的转换,亦或是主角的一生,同时它也要在主题之上表现出一种更深刻的人生意义。
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电影,它是动的造型艺术,它既参与实践艺术的行列,也侧身于空间艺术中”,的确,运动的画面让我们可以跟随主角一起领略电影中的美丽风景,它是处于现实与虚幻的间隙当中,所以它是侧身于空间艺术中的。因为它是掘取于现实中的画面,但是又将现实的画面美化,让我们感受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美感。
就我接触的电影来看,有的场景设置让我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厉害,书中提到的“电影家”就我的理解来看应该包括了导演。“‘电影家’应该把现实变成他内心想象的形象,他应该用巧妙安排的光线来表现精神状态,而不是表现现象”,我觉得这句话说到了作为一个导演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表现力确实是电影中所不可或缺的。
我们之所以能与电影中的主人翁感同身受,情绪的传递是很关键的,因为正如书中所言电影中声画的运动可以只凭它的节奏和发展就能创造情绪。所以,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是伟大的。
读完此书,我感受颇多,美的表达有多种,而电影中美的表现则是即奔放又含蓄的。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6-23 22:00
读《经济学与伦理学》有感
近日,阅读了《经济学与伦理学》一书,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个人感觉此书是强调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人们应该遵从的伦理道德。阅读完此书后,我觉得这更像是一本哲学书,书中引用了许多哲学家的话,并分析了他们的著作。就我看来,只有第五章《经济学的现实与伦理学的超越》阐述了关于经济同伦理的关系。不过,不得不说,分析任何学科的知识,哲学都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其思维方法是值得我们去感悟和参透的。
书中提到,如果忽略了制度及其制序化的伦理维度和道德基础的话,那可真的就如同“领着一队骑兵去攻击一只跛足的驴”,这说明了伦理与道德在其中的重要性。同时,就伦理与道德的概念,起初我认为是差不多的概念,但书中给予了两者更为详尽的理解,以此来加以区别。其中,“道德”偏重于指谓个人的“得道”即个人品德的完善,而“伦理”则偏重于指谓有着具体的客观内涵并存在于人类生活世界中的普遍价值或规范准则。我们属于市场中相互交换物质的人,因此要遵循市场经济中的规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经济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中发展。作者说道,自己的小儿子才7个多月时便懂得保护自己的东西这一类的观察,印证了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的普遍发现。因而如何从在人们相互的交换中产生出道德心,同情心,利他行为,就作者的阐述,我认为是一个由老到小相互传递但却难以知其根源的程。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就扮演着多重角色,即使理性的经济人又是理性的道德人,所以我们在作为一个经济人相互交换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一个作为理性道德人的道德之心。
其实,在书中我更多体会到的是有关于哲学的一些思考,对于伦理与道德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经济学同伦理学这两门学科本应该相互沟通,而不是相互隔绝。作者把哲学的思考寓于其中,使其阐释有了更深一步的含义。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2-6-23 22:00
《传媒社会学》读书笔记
在阅读此书前,看到书名我便想到了大一的时候学的《传播学概论》,不过阅读了此书,我对于传播方面的认识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开篇的第一章,作者便阐述了传媒暴力,其实我很惊讶于原来在以前人们曾把传媒与暴力联系在一起,这是我自传播学课程以来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有人曾提出过,电视画面中的暴力场面会对现实生活的行为产生影响,因为人们处于一种视觉和听觉共同接受的状态,所以极有可能去模仿电视中的暴力行为。不过通过研究表明,这样的说法是有其片面性的。传媒与犯罪事实上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譬如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电视中暴力的画面更为清晰,时长也比较久,主角受折磨的程度也更深,但是日本却是谋杀和攻击率很低的一个国家。人不会那么不理性的去接受传媒带来的这些东西,而是经过自己理性的筛选,就人们为何要犯罪来说,我非常同意作者的观点,因为受众拥有早已形成的社会联系、社会态度和社会观。我觉得确实是这样,难不成看一部有些血腥和暴力的电影,就能让你产生想要去杀害别人的念头吗?那未必也太夸大传媒的作用了吧。
其次,对于书中谈到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其实在传播学的课程学习中有接触到,在这里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传媒那里是得到的第三种满足是确立自身位置的需要,以及确认自我,最后一种是监督需要。在我看来,传媒的最直接作用便是让我们接受信息,当然传媒也有灌输思想的能力,在长期视与听的过程中,人的思维确实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电视的作用,让我看到了其团聚的力量,我一直觉得电视可以增进家人们的感情,当电视作为一种娱乐工具,让人们减少户外的时间,全家人极乐融融在一起看电视,能够营造出一种和睦和愉悦的氛围。不过,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许多家庭都增添了多的电视或是电脑,大家关在各自的房间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这虽然满足了各自的需求,却隔离的彼此,减少了家人相互交流的机会,这是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
媒体传播信息,对社会而言实则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其好的方面,也要了解其不好的方面,正确的对待媒介传递的信息,让传媒真正的服务与社会,
这才是传播的真正意义。
作者: 周予婷 时间: 2012-6-25 15: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洋311 时间: 2012-6-28 15: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洋311 时间: 2012-6-28 15: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洋311 时间: 2012-6-28 15: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洋311 时间: 2012-6-28 15: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洋311 时间: 2012-6-28 15: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翼 时间: 2012-7-1 19: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翼 时间: 2012-7-1 19: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翼 时间: 2012-7-1 1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翼 时间: 2012-7-1 1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翼 时间: 2012-7-1 1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翼 时间: 2012-7-1 19: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翼 时间: 2012-7-1 19: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翼 时间: 2012-7-1 19: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