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新闻奖项案例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4-18 18:13
标题: 新闻奖项案例集锦
【案例】
2012普利策新闻奖三看点:网络媒体连续3年获奖

2012年04月17日11:24 新浪传媒


  今年普利策新闻奖有几个看点:1、因报道宾州州立大学橄榄球队性丑闻而获奖的记者萨拉-加宁才24岁,得羡煞多少老新闻工作者啊!2、网络媒体连续三年获奖。声名赫赫的《赫芬顿邮报》终于获奖;3、美国之外的媒体罕见获奖。法新社记者马苏德-侯赛尼获突发摄影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16日公布一年一度的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名单,具体名单如下:
  1 公共服务奖
  获奖者:《费城询问者报》
  获奖理由:因其对费城普遍存在的校园暴力的探究授予此奖,《费城询问者报》以有力的书面描述及视频材料详细描述了校园内孩子欺负孩子的现象甚至罪行,激发了改善教师和学生安全的改革。
  2 突发新闻奖
  获奖者:亚拉巴马州《塔斯卡卢萨新闻》记者
  获奖理由:该报记者对一场致命的龙卷风进行了有胆识和魄力的报道,采用社交媒体及传统报道方式提供了实时新闻更新,帮助定位失踪人员,并在电力中断迫使其前往50公里外印刷厂印刷时,仍作出了深度的印刷版。
  3 调查性报道奖
  获奖者:美联社记者马特-阿普佐,亚当-高曼,艾琳-苏利文,克里斯-霍利及《西雅图时报》记者迈克尔J。贝伦斯、肯-阿姆斯特朗
  获奖理由:《西雅图时报》记者迈克尔J。贝伦斯、肯-阿姆斯特朗揭露了华盛顿州一个鲜为人知的政府部门擅自更换脆弱病人的用药,将便宜但危险的药物替换了安全但稍贵的药物,报道引发了美国全国范围的卫生警报。
  美联社记者马特-阿普佐,亚当-高曼,艾琳-苏利文,克里斯-霍利揭露了纽约警方在秘密监视穆斯林社区的日常生活,报道引发了国会调查,并激起了关于国内情报搜集的角色辩论。
  4 释义性报道奖
  获奖者:《纽约时报》记者大卫-科西恩尼维斯基
  获奖理由:《纽约时报》记者大卫-科西恩尼维斯基以一系列清晰的报道,穿过复杂的法律丛林,清楚地揭露了美国最富裕公民及公司是如何经常钻法律漏洞、如何避税的。
  5 地方新闻报道奖
  获奖者: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里斯堡的萨拉-加宁及《爱国者新闻》的记者
  获奖理由:萨拉-加宁及《爱国者新闻》的记者勇敢揭露了涉及前足球教练杰里-桑达斯基的性丑闻。
  6 国内报道奖
  获奖者: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记者大卫-伍德
  获奖理由:《赫芬顿邮报》记者大卫-伍德对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严重受伤的美国士兵们在身体和情感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7 国际报道奖
  获奖者:《纽约时报》记者杰弗里-盖特曼
  获奖理由:《纽约时报》记者杰弗里-盖特曼不顾危险,对东非这个被人忽视但在战略上越来越重要的地区的饥荒和冲突进行了生动的报道。
  8 特稿写作奖
  获奖者:西雅图周刊《陌生人》的伊莱-桑德斯
  获奖理由:西雅图周刊《陌生人》的伊莱-桑德斯根据一名在残忍攻击中幸存的女子的勇敢证言及案件细节,以令人难忘的方式写出了该女子及其不幸遇害男友的遭遇。
  9 评论奖
  获奖者:《芝加哥论坛报》的玛丽-施米奇
  获奖理由:《芝加哥论坛报》的玛丽-施米奇以其切实和内容广泛的专栏文章,展现了芝加哥这座城市的性格及文化。
  10 批评报道奖
  获奖者:《波士顿环球报》的韦斯利-莫里斯
  获奖理由:《波士顿环球报》的韦斯利-莫里斯的电影批评智慧而又别出心裁,行文精确,其评论穿透于艺术影院与票房之间。
  11 社论写作奖
  获奖者:空缺
  12 社论性漫画奖
  获奖者:《政客》的马特-伍尔科尔
  获奖理由:《政客》的马特-伍尔科尔的社论漫画新鲜、有趣,并以令人难忘的形式讽刺了席卷华盛顿的党派冲突。
  13 突发性新闻摄影奖
  获奖者:法新社的马苏德-侯赛尼
  获奖理由:2011年12月6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处拥挤的宗教圣地遭自杀人弹袭击,法新社的马苏德-侯赛尼拍摄了一张女孩在尸体上哭泣的照片。
  14 特写摄影奖
  获奖者:《丹佛邮报》的克雷格 F. 沃克
  获奖理由:《丹佛邮报》的克雷格F。沃克以一组引人动容的图片,记录了一名伊拉克战争士兵回国后,经历的创伤后遗症痛苦,这组图片让观众能更好地理解这样一个国家问题。
(作者:孟波)

http://news.sina.com.cn/m/2012-04-17/112424285173.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4-18 18:14
【案例】
分析称揭美政府问题报道易获普利策奖

2012年04月18日02:32 新京报


法新社获奖照片,阿富汗清真寺遭炸弹袭击后,一名小女孩惊恐地站在遇害者尸体间。


《政客》网获奖漫画“经济超级碗”讽刺美国两党内讧,在中国队面前溃不成军。

  ■ 2012普利策4大亮点
  大黑马《赫芬顿邮报》
  《赫芬顿邮报》不同于一般传统媒体,外界普遍认为它只是哗众取宠的网络媒体,不具新闻可信度,但该机构记者大卫·伍德的系列报道,为《赫芬顿邮报》斩获国内新闻报道奖。创办人阿里安娜·赫芬顿表示,“我们自大概7年前成立以来不断累积努力,终于在今天有了最好的结果。好的新闻一样可以靠网络茁壮成长,得奖就是最好的肯定。”赫芬顿女士还表示,她相信这个奖能改变人们对《赫芬顿邮报》的印象,不会再以为这家网络媒体只能靠回收其他媒体新闻吸引读者。
  美联社50度折桂
  美联社披露纽约市警局监视穆斯林报道荣获“调查性报道奖”,这已是美联社第50次获奖。美联社执行主编凯思林·卡罗表示,“我们一直坚持报道纽约市最不为人知的事实,我们为此感到骄傲。”美联社获奖记者亚当·古德曼赞扬了编辑们顶住纽约市高层压力,支持他们深入调查,“一些人认为可以吓倒我们,但他们错了。”
  但也有一些传统赢家铩羽而归,例如《华盛顿邮报》。亚利桑那大学大众传播学院教授蒂姆·麦克基尔认为,这因为“当今新闻生态处于一种解构状态,系统中每一元素都在努力做好新闻”,而不仅仅是主流媒体。
  纸媒记者依旧犀利
  普利策管理委员会成员西格·吉斯勒称,本届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体现了记者仍然是舆论监督的“犀利武器”。
  本届大奖得主《费城问询报》如今虽面临破产并大幅削减经费,6年来曾5次易主,但仍写出近年来最具力度的校园暴力报道,如今美国校园已建立起监督追踪系统防止此类暴力事件发生。撰写本报道的记者约翰·苏利文说:“这给我极大成就感,我知道10年来报纸所经历的一切,多少同事进进出出,但每个人还是坚持做最好的新闻。”
  另外,地方报纸《爱国者新闻》24岁的记者莎拉·盖尼因勇于揭露了宾州州立大学性侵案而获此殊荣,她也是获得这个奖项最年轻的记者之一。莎拉说,“没有什么可与这个奖项相提并论的,特别是当民众表示你的报道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本地区的新闻报道。”
  社交媒体异军突起
  普利策管理委员会成员西格·吉斯勒称,社交媒体出现在本次普利策奖多个奖项中,尤其是实时、突发性报道中。本届普利策奖也呈现了媒体内容数字化的趋势,评审作品只接受数字形式的内容,这在普利策奖上史无前例。
  去年突发新闻奖是空缺的,今年则授予了及时报道龙卷风的《塔斯卡卢萨新闻报》,该报充分将传统媒体优势与社交网络相结合,通过社交媒体及时了解最新消息,并发布信息帮助寻找龙卷风中失踪民众,同时在报纸上发表深度报道。该报编辑凯瑟琳·李表示,推特促使传统媒体人越来越多使用社交网络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天行)
  ■ 分析
  “揭美政府问题报道易得奖”
  第96届普利策奖尘埃落定,本报记者采访了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谈到网媒和社交网络的异军突起,匡文波表示,此前虽有网媒获奖先例,但今年获奖网媒《赫芬顿邮报》获得的是重头奖项国内新闻报道奖,这说明在普利策奖评奖体系中,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获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匡文波分析,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较大,网络媒体的特点是速度快,不受版面限制,在报道新闻时有一定优势。目前,中国的一些网络媒体也在尝试与传统媒体结合报道新闻,效果也比较好。
  对于此次普利策奖的题材,匡文波表示,一般普利策奖最具分量的奖项都是以揭露美国政府问题为主,此次普利策奖最具分量的公共服务大奖是《费城问询报》报道的费城校园暴力事件新闻,该报道促使学校安全措施改革,实际上也是揭露政府工作缺失的报道题材。
  新京报记者 邢世伟
  ■ 获奖名单
  公共服务奖
  获奖者:《费城问询报》
  获奖理由:调查费城校园暴力事件,使用有力的书面叙述及影片,阐述儿童对儿童所犯下罪行,促进学校实行安全改革。
  突发新闻奖
  获奖者:《塔斯卡卢萨新闻报》
  获奖理由:善用社交媒体对致命龙卷风创新报道,即使断电逼迫报社到50英里外印刷厂出报,仍能交付深度报道。
  调查性报道奖
  获奖者:美联社及《西雅图时报》
  获奖理由:《西雅图时报》调查华盛顿州政府机构如何将病人药品偷天换日,将安全止痛药换成便宜但危险药品,拉响了健康警报。
  美联社记者揭露了纽约市警察局秘密监视穆斯林社区的行为,引发国会呼吁启动联邦调查,并点燃如何合理进行国内情报搜集的辩论。
  释义性报道奖
  获奖者:《纽约时报》
  获奖理由:利用系列报道在错综复杂的法令中披荆斩棘,阐述美国的有钱人和企业如何钻漏洞避税。
  地方新闻报道奖
  获奖者:《爱国者新闻》
  获奖理由:勇敢揭露宾州州立大学美式足球队前助理教练性丑闻。
  国内报道奖
  获奖者:《赫芬顿邮报》
  获奖理由:探究10年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期间,遭受重伤的美军士兵面临何等身心挑战,报道引人入胜。
  国际报道奖
  获奖者:《纽约时报》
  获奖理由:对东非这个被人忽视但在战略上越来越重要的地区的饥荒和冲突进行了生动地报道。

http://news.sina.com.cn/w/2012-04-18/023224287735.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4-27 17:44
【案例】
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拿下云南报业新闻10项大奖

2012年04月27日16:46  中国新闻出版报

  第十四届(2011年度)云南报业新闻奖评选揭晓。4月26日,由云南省报业协会主办、丽江日报社承办的此届新闻奖颁奖大会在丽江举行,本报5件优秀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此届云南报业新闻奖评选,参加单位达43家,共收到参评作品496件,比上届增加91件,参加单位和参评作品数均创历届新高。

  经评委们认真复评和定评,本届报业新闻奖共有120件新闻作品胜出获奖,其中一等奖19件、二等奖45件、三等奖56件。这些作品包含消息、通讯、评论、摄影、版面等体裁和类别,将2011年省内外发生的大事、要事及全省报纸的新气象、新面孔和新成果,作了全方位呈现, 并且涌现了一批"走转改"活动催生出的鲜活作品。

  120 件获奖作品中,一、二、三等奖均有本报作品。其中,本报记者李严采写、梁莉编发的《市长严批缺席"一把手"》斩获一等奖(常规新闻奖类);杨官荣采写、李星编发的《昆明二氧化硫排污权两年零交易》获得二等奖(常规新闻奖类);张章采写、钟士盛编发的《考出租车上岗证竟能交钱插队》获得二等奖(生活服务新闻奖类);王仪、邓代华采写,田潇波编发的《富民爬坡上坎大建"工业梯田"》获得三等奖(常规新闻奖类);杨艳辉拍摄、黄晓松编辑的《印象"筒子楼"》获得三等奖(专题摄影奖类)。

  此外,同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的都市时报参评的《四问昆明群众体育》荣获深度调查新闻奖类一等奖,另有4件作品分获二、三等奖。

http://news.sina.com.cn/m/2012-04-27/164624341021.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2-10-31 23:13
【案例】
@交通之声阿宝
广播剧获奖名单。感谢顾总在发言中对本频道获奖作品的高度肯定和数次提及。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7)
|
評論(4)

今天15:15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2-12-12 01:00
【案例】
@李锋摄影
分享:美国时代周刊今日推出2012最佳新闻摄影作品,43张图片选自该杂志今年一系列特约拍摄任务,被指派的摄影师包括James Nachtwey、Yuri Kozyrev、Christopher Morris 、Moises Saman、Oded Balilty等,可谓群星荟萃…… http://t.cn/zjXfhDQ

(1)| 轉發(147) | 評論(20)
12月11日21:41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3 12:48
【案例】写字李华良
所谓负面新闻永远不会获官方的新闻奖 //@蔡成平://@闫涛: 因财色问题被双规的央视前台长焦利和庹部一样名列范长江,这个新闻奖不是看作品,而是看一贯表现。

@李微敖
某位今晚最红的先生,曾在1984年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93年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获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但可能与大多数行业不同,中国新闻界和新闻从业者获得的“官方奖项”,很多时候是个“反向指标”

| 轉發(76) | 評論(17)
今天01:00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1)| 收藏| 評論
今天11:15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20 17:59
【案例】叶匡政
//@何兵:官方审查与官方评比,相依为命。

@叶匡政
中国烂剧多如牛毛,除审查机构刀砍斧斫,评奖标准混乱也是原因。政府奖歌功颂德、政治贴金,民间奖买卖成风、自娱自乐。今晚开奖的#导演表彰大典#,不设评委会,由300多名会员导演,一人一票公投,第三方开票,就为杜绝各种暗箱、黑手。希望导演们不违背艺术良心,让大奖名至实归。期待今晚的开票!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2)| 轉發(128) | 評論(26)
今天16:38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21 10:16
【案例】广播电台治愈系
看好你哦//@昂哥的一家讲坛: 这辈子我是没指望了,我还是等下辈子看看能不能混一个金话筒奖吧!

@广播电台治愈系
1月20日晚八点,2012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新大楼1号演播厅落下帷幕。“金话筒”是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全国万名主持人参与角逐,而进入今晚最后入围名单的只有80多位全国各地最顶尖的主持精英。附:金话筒奖”不完全名单(未分类,据@湖南交通频道 等相关微博进行整理)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 轉發(54) | 評論(18)
今天08:13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21 20:22
【案例】@文艺之声
#文艺之声主持人首获金话筒“#2013年1月20日晚,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项“金话筒”奖在京揭晓。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海阳,凭借新闻娱乐脱口秀节目《给力17点》摘得“金话筒”。此次“金话筒”首次颁发给新闻娱乐脱口秀主持人。@海阳 @微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广播网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4)| 轉發(468) | 評論(143)
今天10:10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24 00:55
【案例】广播听评员
//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主播皓然,凭借播音作品《尘封的军功章》喜获2012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他是我省2012年度此奖项唯一的获奖者。本次评选全国共有万名主持人参与角逐,最终有10件作品获得2012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是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荣誉。

@广播电台治愈系
【2012年度“金话筒奖”颁奖典礼近期播出】1月20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央视承办的2012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典礼在央视总部完成录制。首次在央视举办的金话筒奖”颁奖典礼,共有全国各电台、电视台40多名播音员主持人获奖。典礼上文艺节目全部由播音员、主持人表演。典礼将于近期播出。


| 轉發(6) | 評論(3)
1月23日23:16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30秒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25 20:30
【案例】邱琪
//@laser:写微博也能拿大奖//@蔡幼林:社交网络等互联网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决定了新闻传播方式及媒介形态的变化,视频、图片、声音、图表、3D动画等多媒体融合、立体呈现是大势所趋!//@景栋: @蔡幼林 @李峥嵘 知道了不?

@媒介评弹
【事实说话:写微博也能拿普利策奖,别说不可能!】自己看:http://t.cn/zYzVwR3 这是美国地方小报报道龙卷风的微博(Twitter),是2012年普利策新闻奖的突发新闻奖作品,学者认为这个报道“核心内容是记者的130多条微博”,这些微博描述了龙卷风20多个小时的行进路径:http://t.cn/zYzVwR1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2)| 轉發(189) | 評論(23)
今天05:46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1)| 收藏| 評論(1)
37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5 18:45
【案例】零度以下
//@青年导演侯卓: //@老王JZ: //@吴飞微议: 好题目。//@北大新传徐泓:【寒假每日推荐一文】都谁拿了普利策特稿写作奖?划重点:选题特点,作者专业背景。

@媒介评弹
【<独家>顶级分享:都谁拿了普利策特稿写作奖?】纵观普利策特稿奖前20年历史,如果非要一句话概括谁拿了此奖,或可这样说:TA,三十至四十岁,多是美国大学新闻学科班出身,其作品“都是寻常人在不寻常环境的‘平凡’故事”,都“有关人类的共同诉求”,长微博可谓:一贴看尽特稿奖20年!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382) | 評論(35)
2月1日20:50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5 18:53
【案例】@快拍快拍网
#2013荷赛揭晓 大家来点评# 中国摄影师、温州日报摄影记者郑晓群 拍的照片获第56届荷赛自然类组照二等奖!!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24) | 評論(2)
24分鐘前來自专业版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7 15:57
【案例】
罗兵
新一轮观影开始。//@伊比利亚的夏季风: 按图索骥。

@中国新闻周刊
【第63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看看金熊、银熊都被谁抱走了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3)| 轉發(163) | 評論(33)
今天14:13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2)| 收藏| 評論(1)
1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3 09:41
【案例】吕尚彬
报业需要正视危机,切忌自娱自乐!//@谭天论道: 这些奖能拯救报纸吗?

@常河
第34届世界新闻设计学会评选结果公布,中国媒体获奖名单总共14份参赛作品获奖。其中国媒体共有6家报纸获奖:分别是新京报、新闻晨报、中国日报(英文)、经济观察报、京华时报、钱江晚报、南华早报。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05) | 評論(15)
3月2日16:15來自分享按钮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28 18:02
【案例】
黄文-2011
回复@王向令:呵呵!今年评委队伍非常整齐,国内外评委交流讨论也令人印象深刻。很开心,而且欧新社评委看着竞争通讯社获得那么多奖,欧新社自己却全军覆没,很受触动,明年他们一定会抓紧送片子参赛的。而那些已经得奖的通讯社评委则认为,华赛的评选结果一流,奖金又很诱人,他们才不会放弃参赛涅!

@黄文-2011
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和盖蒂图片社都有摄影记者获得金奖,也都拿到了英文版的获奖作品名录和新闻稿,不知道会不会有发布和采用呢。期待中……

| 轉發(3) | 評論(2)
33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1)| 收藏| 評論(2)
17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30 20:40
【案例】
@南方都市报
【第8届南都新闻奖获奖作品全名单】第8届南都新闻报道奖暨南都奖学金颁奖典礼今天(30日)在广东星海音乐厅落下帷幕。现场颁出多个重量级奖项。其中,南都周刊的《起底王立军》获得南都全媒体特别大奖年度大奖。(全部获奖名单详见长微博)http://t.cn/zTZSj46 恭喜所有获奖的南都新闻人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31)| 轉發(532) | 評論(121)
今天17:58來自专业版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4-8 21:15
【案例】

广播电台治愈系
//@观海听涛0806: 这个好啊,每次评优都争取在当地评,花些冤枉钱去招待所谓的评委,捧奖了又在自办台里吹,郁闷啊!甚至单位花钱请人搞,署上局长名字,坑爹啊。

@广播电台治愈系
【号外】广东省委省政府撤销「广东广播电视节目奖」和「广东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节目评选」@牛日成
@羊城晚报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84)
|
評論(4)

今天16:51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4-16 13:13
【案例】

吴飞微议
估计今后网站首发新闻获普利策奖,将会是常态。

@展江
今年仍有一家新闻网站获得普利策奖:内部气候新闻(InsideClimate News)的3名记者因报道2010年密歇根州石油管道泄漏击败老牌《波士顿环球报》和《华盛顿邮报》夺走全国报道奖。该网站2008年成立,非盈利,7名雇员,无办公室。3名记者中的第一作者Lisa Song可能是华人,毕业于麻省理工环境科学专业。

(3)| 轉發(143) | 評論(20)
今天11:26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4-26 00:48
【案例】

本报14件作品获全国法制好新闻奖
    本报北京1月16日电(记者郭洪平)由全国普法办公室、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共同主办的2011年度全国法制好新闻评选结果近日揭晓。本报及所属媒体共有14件作品获各类奖项。其中二等奖6件,三等奖8件。    本报记者袁正兵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点题”反渎职侵权》,本报记者徐日丹的《绝不允许给被拐儿童“上户”开绿灯》,本报记者徐盈雁的《1152个驻所检察室用上永不下班的“电子眼”》分获消息类二、三等奖;本报记者郑博超的《“微博自首”,公开与保密都不能少》获言论类二等奖;本报记者王地的《政法微博,在掌声和探索中前行》获通讯类二等奖;本报记者李国民的《法律真的管不着“见死不救”吗?》,本报记者徐盈雁、戴佳、郑赫南的《刑诉法大修中的15个看点》,本报《方圆》杂志汪文涛的《蚁贪》分获深度报道类二、三等奖。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曹丽娟的《医院未治好病反盗照宣传 克里木起诉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及逄金娜、张品、肖国旺的《深圳“八毛门”事件始末》,李明露、赵瑞的《拯救黑熊》分获电视新闻、电视专题二、三等奖;本报正义网刊载的刘海明的《校车立法是个标本》,马雷、杨柳、陈洋的《中国十位知名学者的法治心愿》,集体创作的《法治力量的崛起》分获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专题、网页设计二、三等奖。

http://newspaper.jcrb.com/html/2013-01/17/content_118093.htm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5-25 19:46
【案例】

@媒介评弹
【独家:分享一篇解释性报道的大奖范文】同为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与“调查性报道”方法论不同:调查报道多以现场说揭示未知,解释性报道则多以背景剖解已知。最新评出2012亚洲出版人大奖最佳解释性报道,被台湾《商业周刊》分析手机巨头诺基亚陨落的封面文章《100分的输家》夺得,绝对值得一读: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8)|
轉發(1693)
|
評論(231)

2012-6-24 05:27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1 18:13
【案例】

@新浪传媒
【新浪摄影师贾朔获法国PX3摄影奖银奖】6月20日,2013年法国PX3摄影奖(Prix de le Photographie Paris)评选结果揭晓,新浪新闻中心@JoshuaJIA
为汶川5周年纪念拍摄的系列作品《北川,今夜有我陪你》(The Park of Sorrow)获得2013年度PX3摄影奖报道类非专业/学生组银奖。高清大图:http://t.cn/zHBOugR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4)|
轉發(122)
|
評論(19)

42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4 09:26
【案例】

//@涓涓_细水: 自己日夜辛苦,领导的名前面一串串,自己却是那最后一个,忒不爽

@广播电台治愈系
@牛日成:某人作品参加广播电视新闻评奖,领导叫加上名,为评职称,他觉得不可思议。不禁为此君感到可笑,这种事在广播电视界有悠久历史,且遍地都是。不少人这样厚颜无耻,沽名钓誉,还因获奖多多而升官、评上副高正高职称。而且面对身边人从不羞愧,脸皮比长城还厚。这也是广播电视评奖最恶心之处。

|
轉發(14)
|
評論

59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0-24 17:49
【案例】
@南都全媒体集群
#南都荣誉# 日前,2012年度中国报纸设计大赛结果公布,@南方都市报 获年度视觉先锋都巿报奖,并获主题报道、文体副刊、特刊三项金奖,日常版面银奖和两个铜奖;本报美编金国华获年度美编称号,本报漫画师邝飚获年度漫画师称号。 @邝飚微博http://t.cn/zRJg4iX

(4)| 轉發(31) | 評論(7)
今天 15:53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1-2 18:20
【案例】

@参差计划
2013年普列策奖现场新闻摄影奖颁发给了美联社一组关于叙利亚内战的照片,这组照片由一个世界顶级摄影记者组成的五人小组拍摄而成,完整记录了叙利亚内战的动容细节。由@参差计划 全国首发摄影图片+图片译注。


(4)| 轉發(390) | 評論(32)
4月16日04 : 43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1-19 17:50
【案例】张志安:
可以业界和学界评委各半,每年临时抽评委参加。//@王伟1963:香港报业公会年度新闻奖评选,由社会专业人士而非新闻从业者来进行,设立多个组别,每个组别各只有冠亚季军奖和优秀类,前三等一般都是单个,优秀奖多几个。另外一律平等参评。三家发行量最大的收费报纸,不屑参评该项奖。

@唐太重
《中国新闻奖也须“走转改” ——改革中国新闻奖评选机制建言》【提要】作为行业的风向标,中国新闻奖应该与时俱进,包容各种媒体和传播形态,使之真正能够反映中国新闻业职业技能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阅读点】中国新闻奖既然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畅读版【http://t.cn/8kPimqU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4)| 轉發(366) | 評論(69)
11月18日 14:55來自新浪长微博


(2)| 轉發(15)| 收藏| 評論(5)
今天 11:18 來自Android客户端 |  舉報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舉報處理大廳,歡迎查看!






評論

刘海明8888:中国新闻奖不妨学学普利策奖,改由高校负责,申报和评审分开。 (10秒前)
刪除| | 回覆

潞人兄@三晋声屏 //@张志安:可以业界和学界评委各半,临时抽评委//@王伟1963:香港报业公会年度新闻奖评选,由社会专业人士而非新闻从业者来进行,设立多个组别,每个组别各只有冠亚季军奖和优秀类,前三等一般都是单个,优秀奖多几个。另外一律平等参评。三家发行量最大的收费报纸,不屑参评该项奖。 (今天 13:44)
| 回覆

显峰冷言:建议比较中肯。有评委私下说,也就是消息和评论能认真看看,通讯尤其系列根本没时间细读。//@张志安: 可以业界和学界评委各半,每年临时抽评委参加//@王伟1963:香港报业公会年度新闻奖评选,由社会专业人士而非新闻从业者来进行,设立多个组别,每个组别各只有冠亚季军奖和优秀类,前三等一般都是单个 (今天 11:37)
| 回覆

张毓强cuc://@张志安: 可以业界和学界评委各半,每年临时抽评委参加。//@王伟1963:香港报业公会年度新闻奖评选,由社会专业人士而非新闻从业者来进行,设立多个组别,每个组别各只有冠亚季军奖和优秀类,前三等一般都是单个,优秀奖多几个。另外一律平等参评。三家发行量最大的收费报纸,不屑参评该项奖。 (今天 11:26)
| 回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1-26 22:21
【案例】
密苏里新闻学院孙志刚
”2013年《纽约时报》网站点击率最高的一篇“不是新闻报道;是一则”从说话方式(方言)判断出生地“的小测验。 //@张建军:这11所新闻传播院系,应该是报送新闻传播相关论文为主吧?

@清华史安斌
2014年度中国新闻奖将人大、复旦、传媒、清华、北大、社科院等11所新闻传播学院列为试点报送单位,这是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加强合作的开始。2013年《纽约时报》网站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报道为实习生完成,我国新闻学子课堂上和实习期间完成的优秀作品有了获得肯定的机会,必将促进业界深度参与新闻教育变革

(8)| 轉發(77) | 評論(22)
今天 15:23來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 轉發| 收藏| 評論(2)
2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舉報處理大廳,歡迎查看!




評論

刘海明8888:中国的事情,总是考虑级别。11所新闻学院,也是如此。我年前参加了中国新闻奖作者的交流会,收获不少。 (10秒前) 刪除| | 回覆
唐润华:一个简单的APP (17分鐘前) 檢舉| | 回覆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4-2-15 12:37
【案例】2014荷賽結果揭曉 3名中國攝影師獲獎


美國攝影師John Stanmeyer作品《信號》獲得年度圖片獎以及當代熱點類單幅一等獎。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當地時間2月14日,第57屆世界新聞攝影大賽結果在阿姆斯特丹揭曉,為美國《國家地理》服務的攝影師John Stanmeyer憑借作品《信號》獲得年度圖片獎和當代熱點類單幅一等獎;中國新聞社攝影師賈國榮作品《杠上競爭》獲得體育動作類組照一等獎;中國青海的攝影師樊尚珍作品《荒原上的狼》獲得自然類單幅三等獎;中國攝影師陳坤榮作品《健身》獲得體育特寫類組照二等獎。

  據媒體報道,據南方都市報攝影部主任王景春介紹,陳坤榮是他們報紙駐珠海的攝影記者。此組作品獲獎,他認為是以視角和新技術取勝。作品採用了小飛俠小型搖控飛機,使得作品的視角不似以往的航拍,更垂直。陳坤榮是航模協會的會員,玩這項技術已有2年時間了。新技術的使用,為日常採訪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來自青海的攝影師樊尚珍,已經有10多年的攝影從業經歷了。這張照片拍攝於位於新疆和青海之間的阿爾金山保護區。以前他也曾獲過美國國家地理主辦的攝影比賽的銅獎。由於平時上網少,對國外的攝影比賽信息不怎麼關注,經朋友介紹,由尚圖坊提交了這組作品。樊尚珍專注於野生動物的拍攝。當時沙漠裡前一天剛下過一場雪,頭天早晨起來,趁著第一縷曙光,作者在光線條件極好的情況下捕捉到了這張作品。


  (來源:網易)

http://mag.chinareviewnews.com/doc/1030/2/4/4/103024463.html?coluid=209&kindid=1290&docid=103024463&mdate=0215094647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4-2-23 08:48
【案例】谭天论道


作为两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我的看法是别把评奖太当回事,但也别不当回事。@golf边缘: 作为一个媒体人,如果只是为了评奖,劝你别做新闻,赶紧改行!//@谭天论道:最大的奖应该是公众给你的,而非专家评的。

@丁茂生-直播新余

最近突然发现自己不会做新闻了,很是迷茫,因为去年忙碌一年,竟然没有收获,连个市里的一等奖都没拿到。想想过去的一年,不仅做了许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帮助解决了困难,也对社会不和谐现象进行了监督,促进了问题解决,但是最终在参评上没有取得好成绩,感到很沮丧。该如何前行呢?@谭天论道

[url=]
[/url]
| 轉發(8) | 評論(24)

今天 00:03來自三星Galaxy Note II


[url=]
[/url]
| [url=]轉發(1)[/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1)[/url]

15分鐘前 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4-3 18:51
【案例】
中国日报欧版获英国报业大奖 系中国媒体首次
2014年04月02日20:12  国际在线

我有话说(9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中国日报欧洲版(China Daily European Weekly)


  原标题:《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报业大奖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张哲):《中国日报》欧洲版4月1日在英国荣获2014年度报业大奖“最佳国际报纸奖”,这是中国媒体首次摘得这一奖项。
  评委会评语称,《中国日报》欧洲版是当之无愧的赢家。它以精美的版面设计和卓越的印刷质量获得了评委会高度赞赏。评委们一致认为它内容多样,设计不凡,引人入胜,不愧为别具一格的报纸,因此胜出一筹。一名评委说,它设计精致,大胆采用版面留白,是一份可读性极强的报纸。
  《中国日报》英国公司董事长谢松信出席仪式并登台领奖。他领奖后表示,《中国日报》欧洲版创刊以来,一直把自己作为促进中国和欧洲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的桥梁。此次获奖,说明我们的努力获得了认可,对此我们深感荣幸和骄傲。
  英国年度报业大奖被视为业内的“奥斯卡奖”,已经举办过17届。今年有来自英国、欧洲和美国在内的上千种报纸参选,获得其它各类奖项的报纸包括《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卫报》等知名大报。评奖委员会由来自英国报业的16名资深报人组成。
  《中国日报》欧洲版2010年12月创刊。2011年曾分别获得英国报业发行人协会的“最佳创刊奖”和英国简洁英语运动委员会的“简明英语”奖。

http://www.longxin.swust.edu.cn/portal.php?mod=view&aid=6688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4-4-14 16:18
【案例】从获奖新闻作品中学到的5点:传统技能很重要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波因特学院”网站报道,去年,笔者做了一件身为一名记者之前从未做过的事:对所有获奖的新闻报道作品进行通读。这项工作意义深远,它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一个编辑的职责。
  同时,这也是项很艰巨的工程。作为波因特学院(Poynter)首本电子书《2013年获奖新闻作品背后的秘密》的合作编辑,我知道这本书将只会收录10篇获奖作品的作者的访谈。称这个选择的过程是项艰巨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但是我相信我们最终选择的文章是最具代表性的,都反映了以下事实:尽管新闻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危机,但是做有意义的事情的才能、耐心和热情从未减退。
  现在,我们即将迎来新的赛季,波因特非常关注我们能从2014年入编文章的作者身上学到什么这一问题。在此,我想谈谈关于自己从获奖新闻作品中学到的5件事。
  这其中有些是新的见解;有些便是些老生常谈、但又时常被我们忽视的问题。
  1. 团队协作非常重要。
  现在仍然有很多在谈论和传统媒体、数字媒体相关的话题。但是相信“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这一老话的新闻机构将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赢家。
  《丹佛邮报》上关于科罗拉多州奥罗拉一剧院枪击事件的封面报道,以及《纽约时报》对华盛顿喀斯喀特山脉雪崩的报道能很好地说明在新闻报道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丹佛邮报》,记者利用在剧院枪击案现场记者和摄影师发的微博来构架新闻报道。《丹佛邮报》将该爆炸性新闻的即时报道放在网上,之后将此内容刊登在印刷报纸上。此时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是协作同步的。
  纽约时报记者约翰·布朗奇(John Branch)的普利策获奖作品-关于华盛顿州喀斯喀特山脉雪崩的特稿“ Snow Fall ”(雪崩),是记者出色的写作能力、摄像团队及摄影师以及网络人才共同努力合作得出的优秀成果,这是21世纪新闻报道的典型模式。
  2. 局外人不能洞见的地方可能有受害者
  这是调查报告反映出的一般规律。《坦帕湾时报》记者亚历山德拉(Alexandra Zayas)发现佛罗里达州部分宗教家庭申请宗教豁免权以逃避国家监管这一事件背后的秘密。在其名为“以上帝的名义”( In God’s Name )系列报道中,她写到有很多孩子受到了暴力虐待。
  在公众不能洞见的加利福尼亚庞大的法院系统中,两名新闻记者揭露了法院系统不为人知的内幕,并因此获奖。
  美国最大的独立公共电视台KCET自由撰稿人记者詹尼弗(Jennifer London)和调查报告撰写人凯伦(Karen Foshay),潜入到了洛杉矶郡立法庭(Dependency Court of Los Angeles County)内部,调查法官是如何判定孩子监护权归属问题。
  这家每年要决定2.5万名孩子命运的法庭即将面临大规模裁员-之前该法庭从来不让记者进入。詹尼弗和凯伦名为“法庭灾难”( Courting Disaster )的报道显示,法官平均花费不到10分钟来决定孩子监护权到底归父母哪一方。
  3. 即使在数字时代,传统技能也极为重要。
  揭露阻燃剂危险性的报道“玩火”( Playing with Fire )的作者《芝加哥论坛报》山姆-罗伊(Sam Roe)称,“在更加关注提高数字能力的新闻时代,我认为强调培养良好的采访技巧其实更加重要。报道是否受到关注和报道者的采访技巧有莫大关系”。
  记者玛丽莎(Marisa Kwiatkowski)十分同意上述观点。她的名为“处于危险中的孩子”( Children in Peril )的系列报道刊登在《西北印第安纳州时报》上,为了完成报道,她必须采访患有严重交流障碍的孩子的家人。
  玛丽莎称,“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言谈,善于与人交流。有时候你在采访中由于纠缠其它问题会偏离主题,但是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主题上。”
  4. 我们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究竟想报道什么?”
  亲密性是出色新闻稿件必须具备的特质。而亲密的建立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交流。摄影师亚伦-休伊(Aaron Huey)花费了数年时间来记录松岭印地安人保护区的生活,他称他通过和当地人们打成一片而获得了信任。“你要问自己究竟想报道什么而不仅仅是找到报道内容。”
  休伊在国家地理上名为“伤膝河的阴影”( In the Shadow of Wounded Knee )的图片获得了同行的认可。休伊的青松岭系列报道给拉科塔族人提供了一个讲述自己故事的机会。
  5. 在微博时代,仍然需要长篇报道和亲近性新闻
  微博可以将经过验证后的事实进行传播,而新闻报道可以传达意思。长篇报道-曾经被称为“叙述性新闻报道”-提供给读者理解一篇文章深层含义的时间和空间。报道中所提供的背景信息和注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令人费解的东西。
  曾任《纽约客》小说编辑的作家比尔·布福德(Bill Buford)称:故事可以让我们远离喧嚣,它们是知识的聚合体,是记忆的根本,有助于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个人以及集体生活的开始、过程以及结束。”
  在报道奥罗拉枪击事件时,《丹佛邮报》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让人们看到这一重大新闻。该报刊登了一篇包含嫌犯相关私密信息的长篇报道。
  华尔街日报迈克尔(Michael M. Phillips)凭借其名为“战后”的系列故事获得了厄尼-派尔奖(Ernie Pyle award),这些故事探索美国旷日持久的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讲述了美国士兵及其家人在战争中所经受的不幸。
  迈克尔称亲近性新闻无处不在;他们都藏在当日头条的背后。
  当我们报道亲近性新闻时-当我们追求真实的情感而不仅仅是事实的时候-我们的新闻报道变得更加完整、更加准确。(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4-04-14/093129928381.shtml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4-4-15 10:43
【案例】《卫报》《华盛顿邮报》斯诺登报道获年度普利策奖

    人民网4月15日讯 据BBC报道,本年度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于14日揭晓,《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分享了最重要的奖项“公众服务奖”。这两家报纸的报道是以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所泄露的文件为基础的。

  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在陈述颁奖理由时形容《卫报》“通过大胆的报道就安全和隐私问题激发了一场有关政府和公众之间关系的辩论”。委员会还表示,《华盛顿邮报》“通过权威性和深入的报道,帮助公众理解如何在国家安全的较大框架下看待泄露出的这些信息”。

  此外,《波士顿环球报》由于报道2013年4月15日发生的波士顿马拉松炸弹攻击事件而获得了本年度的普利策突发新闻报道奖。获得美国国内报道奖的是《科罗拉多新闻报》,这家报纸的报道审视了在战争中负伤的老兵得到的不公正待遇。国际报道奖由两名路透社记者获得,他们的报道揭示了缅甸的一个穆斯林少数群体受到的迫害。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于1917年设立,由哥伦比亚大学主持颁发,每年颁发一次,共有21个奖项,其中20个奖项的获奖者会得到一份证书和1万美元奖金,只有“公众服务奖”获得者能够得到金质奖章。(老任)                                                                                                                                           

http://media.sohu.com/20140415/n398241229.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4-16 12:32
【案例】姓郭名建斌

上午和英国驻重庆领馆的新闻参赞座谈,本想问这个问题,后来想想这样的问题太严肃了,不问也罢!

@南方都市报

【“棱镜门”报道获普利策新闻奖】4月14日,第98届普利策奖揭晓获奖名单。《卫报》美国版及《华盛顿邮报》因对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门”事件的报道和揭露,共同获得最具分量的公共服务奖。泄密者斯诺登称,这一嘉奖证明了那些认为“公众需要在政府中发挥作用”是正确的。东早http://t.cn/8s0ejbx

[url=]
收起[/url]
|[url=]
查看大圖[/url]
|[url=]
向左轉[/url]
|[url=]
向右轉[/url]



[url=]
(31)[/url]
| 轉發(67) | 評論(25)

37分鐘前來自微博 weibo.com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4-4-16 13:43
【案例】普利策最重要奖项授予“棱镜门”报道,虽然19名评委曾感到棘手

■  《卫报》美国版和《华盛顿邮报》获公共服务奖 非营利机构公共诚信中心记者获调查性报道奖
普利策特写摄影奖
《纽约时报》摄影师乔什·哈纳(Josh Haner)用镜头记录了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受害者杰夫·鲍曼的康复过程。当时,鲍曼在终点线外等待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女友,却在突如其来的爆炸中失去了双腿。图为刚刚截肢后的鲍曼在进行康复训练。
已经装上义肢的鲍曼,由于左腿力量比右腿小的多,痛苦地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难度可想而知。
鲍曼和女友艾琳·赫尔利在公寓里。在2013年4月的那场马拉松比赛中,他专程去看她的比赛,希望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女友冲过终点的身影,但等来的却是爆炸。
  美国东部时间4月14日下午3时,第98届普利策奖的获奖名单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揭晓。《卫报》美国版和《华盛顿邮报》因对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棱镜门”事件的报道和揭露而共同获得最具分量的公共服务奖;非营利新闻机构公共诚信中心(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则获得了调查性报道奖。而在今年的获奖名单中,特稿写作奖这一奖项的获奖者空缺。
  相较之下,《纽约时报》只获得了突发新闻摄影奖和特写摄影奖这两个摄影类奖项。
  在普利策奖的21个奖项中,其他20个奖项的得主将获得1万美元奖金和获奖证书,唯独公共服务奖的得主获得的是印有普利策奖设立者约瑟夫·普利策本人头像的金质奖章。同时,公共服务奖也是唯一只授予新闻机构而非个人的奖项。这也足以说明公共服务奖这一奖项的分量之重。

《卫报》曾经历
“让人恐惧的一年”
  本届的公共服务奖得主是《卫报》美国版与《华盛顿邮报》。2013年6月,《卫报》美国版根据美国防务项目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泄露的机密文件率先报道并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大范围秘密监控计划,《华盛顿邮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称,《卫报》美国版对于“棱镜门”的曝光引发了公众和政府对国家安全与隐私问题的讨论,而《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则帮助公众了解信息公开如何融入国家安全的大框架。这一系列报道,被视为1971年水门事件之后的又一重大报道。
  在棱镜门的报道上,《卫报》美国版早于《华盛顿邮报》两天。卫报的首篇报道发布于2013年6月5日,两天后《华盛顿邮报》跟进。在报道规模上,《卫报》美国版共发布了15篇报道,而《华盛顿邮报》有21篇报道。
  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将公共服务奖授予《卫报》美国版时,距离它刊发第一篇斯诺登披露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项目“棱镜门”的报道已有10个月。
  “那曾是一段紧张、耗费心血的日子,有时甚至是让人感到恐惧的一年,” 《卫报》美国版主编杰尼·吉布森(Janine Gibson)说。2013年8月19日,英国《卫报》主编艾伦·陆斯布里哲(Alan Rusbridger)表示,由于受到英国政府威胁,不得不销毁斯诺登提供的美国政府机密资料。
  艾伦在获奖后表示,他对获得这一奖项感到荣幸,“我们特别感谢在威胁扼杀我们报道的环境下,世界各地支持《卫报》的同事。”同时,他还说,“我们分享这一份荣誉,不仅与《华盛顿邮报》的同仁,还与爱德华·斯诺登,他以公共服务为目标,冒了巨大风险,最终也与这一报道一同获得了普利策奖的认可。”
  而对揭露“棱镜门”功不可没的斯诺登也在第一时间发表了声明,感谢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对“棱镜门”事件报道的认可,并对这两家媒体的获奖表示祝贺,称获奖证明了“公众需要在政府中发挥作用”这一点是正确的。他在声明中说,“我们取得这一成绩要归功于勇敢的记者同仁的努力,他们在面对非同寻常的恐吓的情况下继续工作,这些恐吓包括强行毁掉新闻材料、不当使用反恐法和许多其他形式的压力,目的是让他们停止调查报道。而世界如今能够认可他们的工作,这一点对于公众是非常重要的。”
  报道刊发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白宫重新评估数据监控,一系列的改革法案被引入,对于外国领导人的隐私保护也已开始启动,并加强检查美国安全局的大规模数据收集工作。
  棱镜门的报道,也让19名委员组成的普利策奖评委会感到棘手。报道面世后,引发强烈的而又是两极的反应。
  今年1月,奥巴马表示,由报道引发的对于可接受的政府监控边界问题的讨论,“让我们更强大”。而包括过会情报委员会、共和党主席Mike Rogers在内的美国政客认为,将报道棱镜门“等同于买卖赃物”。为此,斯诺登还面临指控。
  《卫报》美国版的棱镜门报道由三人负责:Glenn Greenwald、Ewen MacAskill和电影制片人Laura Poitras。Poitras与《华盛顿邮报》的Barton Gellman也有合作关系。
  这一系列报道是由纽约的《卫报》美国版主编Janine Gibson和副主编Stuart Millar编辑,英国的报道则由《卫报》副主编Paul Johnson和调查编辑Nick Hopkins负责。另外,整个报道团队至少还有12名主力采编参与,包括位于澳大利亚的编辑和记者。
  《卫报》美国版的总部设在纽约,是英国《卫报》在美国的网络版。2011年,《卫报》美国版注册成为一家美国公司,去年被普利策评奖委员会接纳为能够参加评奖的美国新闻机构。上个月,《卫报》主编被授予欧洲新闻奖特别奖。本月初,《卫报》被命名为英国年度报纸。还有包括德国、西班牙和美国的新闻奖授予了《卫报》。

非营利调查性新闻机构
公共诚信中心得了奖
  公共诚信中心的克里斯·汉比(Chris Hamby)通过报道关于律师和医生互相勾结、拒绝向患有黑肺病的煤矿工人提供福利的事件,推动了立法努力,最终获得了本届普利策奖的调查性报道奖。公共诚信中心的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是美国最大的非营利调查性新闻机构之一,其宗旨为“对公共和私人机构的权力滥用、腐败和渎职进行揭露,以确保它们诚实、公正、廉洁、负责任地运营,并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公共诚信中心成立于1989年3月,创始人查尔斯·刘易斯(Charles Lewis)曾是美国ABC新闻和CBS新闻60分的制作人。据报道,他创立公共诚信中心的原因是“对美国调查性报道和美国政府的现状感到非常失望”。
  1990年5月,查尔斯抵押了自己的房子,连同之前募集到的资金,在华盛顿开设了一间170平方米大小的办公室;1996年,公共诚信中心开设了官方网站,并从1999年起在网站上发布报道。
  2005年,查尔斯离开了公共诚信中心,而当时,公共诚信中心已出版了14本书,发布了超过250篇调查性新闻报道,拥有40名华盛顿本地的记者,并在全球超过25个国家拥有采访资源。
  在查尔斯离任后,拥有丰富传媒行业经验的罗伯特·巴斯肯(Roberta Baskin)和威廉·布森博格(William Buzenberg)先后担任公共诚信中心的主管一职。
  公共诚信中心接受个人捐赠,同时也受到多家基金会的支持,名单中更出现了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旗下基金会的名字。在公共诚信中心创立的第一年,其资金预算约为20万美元,而到2010年时,其收支金额已分别达到了920多万和770多万美元。
  在新闻报道方面,公共诚信中心近年来也是收获不断,几乎每年都会发布重要的调查性报道。2003年,中心对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费开支的调查报道更获得了美国纽约长岛大学的乔治·波尔卡新闻奖这一美国新闻界的重要奖项。
  而公共诚信中心在1997年创立的国际新闻记者调查联盟(ICIJ)则包括了全球超过60个国家的160名调查记者,成为了重要的国际性新闻调查机构。
  公共诚信中心所有报道的发布渠道都为其官方网站。而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也是在2008年12月才宣布,允许仅在网络渠道发布的新闻报道参选全部14个普利策新闻奖项。在此之前,普利策奖对于在网络渠道发布的报道有着很大的限制。同时,这也是第三个获得普利策奖新闻类奖项的非盈利机构,前两个分别是ProPublica(获得2010年调查性报道奖和2011年国内新闻报道奖)和InsideClimate News(2013年国内新闻报道奖)。
  据悉,本届普利策奖颁奖午宴将于5月28日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

http://www.dfdaily.com/html/150/2014/4/16/1142197.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4-19 15:57
【案例】
2014年普利策奖新闻奖获奖名单
2014年04月15日08:19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594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news.sina.com.cn/w/2014-04-15/081929935740.shtml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4-4-26 09:50
【案例】俄将设立斯诺登新闻奖 斯诺登或担任评委


资料图:美国“棱镜门”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
    中新网4月25日电 据俄新网25日报道,俄罗斯“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主编韦涅季克托夫表示,俄罗斯将设立以爱德华•斯诺登命名的新闻奖项;斯诺登同意以其姓名命名奖项,而且他可能担任评委会成员。
    奖项组织者——俄电子通信协会网络媒体委员会主席韦涅季克托夫说:“我的工作人员同斯诺登联系过,他同意以其姓名命名奖项”。
    此外,韦涅季克托夫称,奖项组织者希望斯诺登能担任评委会评委。


    据俄电子通信协会新闻中心介绍,奖项由该协会委员会设立以表彰新闻工作者取得的成就。预计,5月中将开始接收申请,秋季将举行获奖者颁奖仪式。奖项清单目前处于协商阶段,不过,预计将设有两个主要类别:新闻工作者个人成就奖,新闻项目团队奖。
    获奖者将被授予雕像奖杯。
    2013年6月,斯诺登向《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提供了关于美英情报部门互联网监控计划的一系列秘密材料。据美国国家安全局信息,斯诺登可能向记者透露了近20万份机密文件。斯诺登将材料转交记者后启程飞往香港,从6月23日起在莫斯科舍列梅季耶沃机场中转区滞留,后于8月获得俄罗斯为期一年的临时避难身份。
(原标题:俄将设立斯诺登新闻奖 斯诺登已同意或担任评委)

http://world.163.com/14/0425/20/9QN3OVEB00014JB6.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8-14 17:08
【案例】
何镇飚
//@王天定://@胡舒立: 凡在此次地震中,奔赴灾区进入一线,不畏艰难,尽职尽责,现场报道有业绩的记者,即可提交申请。经评审通过后,记者个人可立即获得基金会给予的“奖助金”。 //@王天定:我建议资助一批深入灾区采访的公民记者!//@王烁: 守望相助,共度艰难。新闻在现场。

@华媒基金会
华媒基金会宣布启动“灾难采访专项基金”,以支持、帮助和鼓励在条件艰苦的灾难报道中深入现场采访的新闻记者。该专项基金总金额为50万元人民币。第一笔款项,将用于对云南鲁甸地震的现场采访资助。8月14日起接受申请,点击长微博了解详情。 |新闻在现场 华媒启动“灾难采访专项基金”


[url=](6)[/url]| 轉發(79) | 評論(6)
8月10日12 : 09來自新浪长微博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4-8-16 13:42
【案例】《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里森获新闻自由奖

    原标题:《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里森获新闻自由奖
  新华社电 《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里森13日获得美国报业工会颁发的新闻自由奖,被评价为“冒着个人自由的风险,保护对新闻自由至关重要的原则”。
  里森在其著作中揭露一起美国中情局在伊朗办糟的行动。自2006年起,联邦检察官要求他确认消息来源的身份,但他拒绝从命,自身面临牢狱之灾。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最高法院宣布拒绝干预此案,意味着里森必须面对藐视法庭指控。
  本周早些时候,14名获普利策奖的记者联合发布声明声援里森。

http://media.sohu.com/20140816/n403496039.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9-7 09:34
【案例】
剑桥徐

这个行业很速朽,你干时声名鹊起,一星期不干名字就被人淡忘。仔细想想,这一辈子总不能抱着个奖状睡觉。荣誉,得欣然不得坦然,问心无愧最好,不如在厨房之中找些快乐。 //@崔向红: //@王天定:像中国新闻奖这样不以专业主义为标准的新闻奖项,大可藐视之。

@吴飞微议

李佳佳:有两位评委跟我说,记协领导其实也非常无奈。主席左右为难,最后说出了非常令人动容的话:“作品真是好作品,很可惜。作者没错,作品没错,报送单位没错,但就是不能得奖。要说有错,都是我的错。”
|
李佳佳:一篇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被新政拿掉的前后


[url=]
收起[/url]
|
李佳佳:一篇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被新政拿掉的前后


[url=]
(11)[/url]
| 轉發(172) | 評論(23)

今天 07:00來自新浪长微博


[url=]
(1)[/url]
| [url=]轉發(1)[/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url]

21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url=]檢舉[/ur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10-11 15:38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4-10-11 15:42 编辑

【案例】
十月 8, 2014 by 袁竞逐
ONA年度新闻奖项评选结果揭晓:ProPublica成最大赢家
芝加哥当地时间9月27日,2014年网络新闻年会圆满结束。会议评选出了年度网络新闻各奖项,ProPublica一举夺得33个奖项中的5项,成为本次评选最大的赢家。此外,明年起大会新增一个奖项——『詹姆斯·弗雷(James Foley)』新闻奖。该奖项以八月份在叙利亚被杀的环球邮报自由撰稿人詹姆斯·弗雷命名,用以奖励那些在冲突地带报道的记者。
除了卓越『网络新闻(中型)』奖项之外,ProPublica还囊括了『解释性报道(中型)』『特稿(中型)』『专题报道(中型)』『纽哈斯调查报道创新奖(中型)』四个奖项。表现同样抢眼的还有NPR的《Planet Money:一件T恤背后的故事》。该报道以一件T-shirt的制作过程为切入点,用视频、文字、图片、信息图表等方式,展现了背后关联的整个世界,令人感叹原来一件普普通通的T-shirt也大有来头。此文不仅斩获『特稿(大型)』奖,也将『创新视觉报道(大型)』奖揽入怀中。
『佛罗里达大学调查数据新闻奖』是去年新成立的奖项,该奖项颁发给了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的有关新生儿健康检查的报道和MPR News关于天主教牧师被起诉性侵的报道。
『突发新闻』奖项颁发给了卡尔加里先驱报的《亚伯达水灾》和西雅图时报的《奥斯陆山体滑坡》。奈特公共服务奖的3000美金奖金被迈阿密先驱报的福罗里达儿童虐待调查报告获得,而加内特基金会数字新闻创新科技奖提供的5000美金则花落西北大学奈特实验室研发的Publishers’ Toolbox。其他获奖情况详见获奖名单。
2014网络新闻奖获奖名单
奈特公共服务奖
《无辜丧命》,迈阿密先驱报

卓越网络新闻奖(小型)
publicintegrity.org,公共廉政中心
卓越网络新闻奖(中型)
propublica.org,ProPublica
卓越网络新闻奖(大型)
latimes.com,洛杉矶时报

加内特基金会数字新闻创新科技奖
Publishers’ Toolbox,西北大学奈特实验室(Knight Lab)

突发新闻(小型)

突发新闻(中型)
《亚伯达水灾》,卡尔加里先驱报
突发新闻(大型)
《奥斯陆山体滑坡》,西雅图时报

常规新闻/事件报道(小型)
《31天,31种改变》,德克萨斯论坛报
常规新闻/事件报道(中型)
《纽顿枪击:一年之后》,琼斯母亲(Mother Jones)
常规新闻/事件报道(大型)
《2013年国际象棋锦标赛》,VG

解释性报道(小型)
《重建海地》,The Pixel Hunt,欧洲新闻中心,89街(Rue89)
解释性报道(中型)
解释性报道(大型)
《海洋的变化:大西洋的危险转变》,西雅图时报

专题报道(小型)
《德州堕胎辩论》,德克萨斯论坛报
专题报道(中型)
医疗保险专题报道,ProPublica
专题报道(大型)
《支付,直到伤害》,纽约时报

网络评论(小型)
Susie Cagle在Medium的插画评论,Susie Cagle
网络评论(中型)
Sarah Lazarovic,麦克林
网络评论(大型)
Code switch,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特稿(小型)
《好生活:那些改变了缅因的运动》, BDN Maine
特稿(中型)
《种族隔离现状》,ProPublica
特稿(大型)
《货币星球:一件T恤背后的故事》,NPR

学生项目(小型)
学生项目(大型)
《News 21:回家》,Carnegie-Knight News21,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沃尔特·克朗凯特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

艾伦纽哈斯调查报道创新奖(小型)

艾伦纽哈斯调查报道创新奖(中型)
《药物过量》,ProPublica
艾伦纽哈斯调查报道创新奖(大型)
《逃亡者》,今日美国/ Gannett Digital

杰出创新视觉与数字辅助报道(小型)
《空》,Hollow Interactive
杰出创新视觉与数字辅助报道(中型)
《薄冰:探索胡德山的秘密世界》,俄勒冈公共广播电台
杰出创新视觉与数字辅助报道(大型)并列

佛罗里达大学调查数据新闻奖(小/中型)
《被沉默出卖》,MPR News
佛罗里达大学调查数据新闻奖(大型)
《致命的延迟》,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
http://djchina.org/2014/10/08/2014oja/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4-10-20 13:17
【案例】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姜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和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19日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83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45件(含7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88件,三等奖146件;20名新闻工作者获长江韬奋奖,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  
  获本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人民日报评论《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立意高远、论证严密,以史料和例证叙事抒情说理,思想性、针对性都很强。新华社通讯《"三北"造林记》以构思精巧、富有诗意的文字,塑造三北造林人30多年扎根大漠开辟绿洲的英雄群像,讴歌三北人民追逐中国梦的时代精神。中央电视台消息《习近平春节前夕赴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 向全国各族人民表达美好的新春祝福》,以总书记与老乡真诚牵手、从缸中舀水品尝、为社区老人端饭等生动细节,表现了总书记亲民务实的风格,纪实性强,富有表现力。获一等奖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场直播《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主持语言生动凝练,现场解读引人入胜,策划编排富有新意。徐州日报调查性报道《五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睢宁县改革试点的考察报告》、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评论《转基因博弈背后的国家利益较量》等作品关注社会热点,内容扎实、调查深入,理性记录中国改革发展进程的观察与思考。获新闻名专栏的楚天都市报《楚望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992大家帮》等聚焦社情民生,服务百姓生活,疏导公众情绪,积极搭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引领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充分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10名获奖者是(按姓氏笔画排序):工人日报社于文国、福建日报社王国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向泽映、新华社刘思扬、西藏电视台李森、解放军报社李靖、法制日报社陈东升、宁波广播电视集团周洋文、新民晚报社俞亮鑫、中国新闻社贾国荣。韬奋系列10名获奖者是(按姓氏笔画排序):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卜宇、四川日报社王沛、胶东在线网站邓兆安、中国日报社田驰、人民日报社皮树义、黑龙江电视台关中、深圳广电集团苏荣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姜保红、中央电视台梁建增、江南都市报社彭京。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他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党和人民的新闻宣传与新闻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他们坚守职业理想、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得到受众广泛好评。
  记者获悉,中国记协将于11月7日记者节前夕举办本届"两奖"颁奖报告会。

http://media.sohu.com/20141020/n405270983.shtml media.sohu.com false 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10/20/nw.D110000renmrb_20141020_2-12.htm report 1272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姜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和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19日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

原标题: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


http://media.sohu.com/20141020/n405270983.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12-20 12:49
【案例】
被撤销第24届中国新闻奖评奖资格作品的常见错误
2014-12-03 中国报业


在撤销评奖资格的149件作品中,广电作品23件,占比15.4%;网络作品19件,占比12.8%;各类文字作品107件,占比71.8%。撤销原因绝大部分是存在语言文字错误和表述不当的错误。带有共性的错误归纳为以下十个大类。

(一)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这一类差错是大量的。审核中发现的常见错误主要有:整个段落一逗到底,该逗不逗,顿号逗号混用,分号句号缺失等。

例1、【原文摘录】广西中小企业联合会秘书长李强认为,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使企业产品、规模和管理上档次”将成为民企二次创业的必修课,在这个过程中,申报职称对于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目前的职称申报制度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对这块不够重视。
【审核意见】文中标点使用不准确,一逗到底,导致语义不清,未按照表达意思分层断句。

例2、【原文摘录】灾区现场看似到处都是新闻,现场记者往往什么都想写却又觉得没有抓手从而显得非常焦虑。
【审核意见】在“抓手”和“从而”之间必须有个逗号。

例3、【原文摘录】这一方面说明官话影响之恶劣,人们反感程度之深,另一方面也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级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热切期盼。
【审核意见】应将“反感程度之深”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二)字、词误用

这类差错的数量仅次于标点符号。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明显的错字、错词

这类错误的产生,尽管记者和编辑要负主要责任,但校对也难辞其咎。因为只要稍微认真一点,这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例4、【原文摘录】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李阳鸣今年6月因病英年早逝的消息令人婉惜。
【审核意见】“婉惜”应为“惋惜”。

例5、【原文摘录】她裂着嘴笑着说:……
【审核意见】“裂”应为“咧”。

例6、【原文摘录】这是由晚晴著名学者俞樾的旧居楼改建而来的,曾有“西湖第一楼”美誉。
【审核意见】“晚晴”应为“晚清”。

2、同音词的误用

这类错误主要是疏忽大意造成的。尤其是现在记者们写稿基本使用电脑,且多数人使用的是拼音输入法,读音相似或相近的词,很容易就随手而出,比如:“侦察”与“侦查”,“按耐”与“按捺”等。也有一些同音词是因为没有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而造成了误用,比如:“截止”与“截至”,“期间”与“其间”等。

例7、【原文摘录】这起案件从公安机关开始立案侦察到法院宣判,一直没有直接人证、物证。
【审核意见】“侦察”应为“侦查”,为同音词误用。

例8、【原文摘录】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
【审核意见】“暇”系“瑕”之误。“暇”者,空闲也;“瑕”者,玉之斑点也,亦比喻人之缺点。另外,“璞”指未经雕琢过的玉,必然有瑕,因此不存在“无瑕的璞”。

例9、【原文摘录】李富英按耐住情绪,招呼艾尼·库尔班选菜,眼睛却一直盯着孩子。
【审核意见】“按耐”系“按捺”之误。“按捺”指控制、压制,也可用“按纳”,但没有“按耐”这个词。

例10、【原文摘录】据义乌市公安局统计,截止今年11月,在义乌的境外客商达41.1万人,常驻外商1.5万人。
【审核意见】“截止”系“截至”之误。“截止”的意思是:(到一定期限)停止, “截至”的意思是:截止到(某个时间点)。因此,上引例句应改为“截至”或者“截止到”。

例11、【原文摘录】期间,央视网与百度、360网站寻人平台进行合作,打通数据,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寻人信息平台,为寻亲提供更大的数据支持。
【审核意见】“期间”系“其间”之误。“期间”指某个时期里面, “其间”指某一段时间。

3、“的、地、得”的误用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得”的使用是有明确分工的。定语用“的”,状语用“地”,补足语用“得”。这个问题应该是上初中时就解决了的。但是,在申报作品中这三个字的误用却大量存在。

例12、【原文摘录】下个月,南瓜就将收获,“如果像去年一样得价的话,每亩可赚4000多元!”答话的是屯长卢德彬。
【审核意见】“得”字误用。应该用“的”。“一样的”作为定语修饰“价”。

例13、【原文摘录】“国家四级财政,给1.2亿名老年农民增加一些养老金,这钱是可以拿的出的。”
【审核意见】“的”字误用。应该用“得”。“得出的”作为动词“拿”的补足语。

例14、【原文摘录】说到这里,这个在老师眼中开朗、能说、爱交朋友的15岁男孩将头埋进臂弯,小声的抽泣着。
【审核意见】“的”字误用。应该用“地”。“小声地”作为状语修饰谓语“抽泣”。

4、不规范的成语使用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精炼的语句,表达无限丰富的情感与思想。但是,成语往往是有出处、有典故的,其用字和含义已经约定俗成,不能肆意妄为。

例15、【原文摘录】“就这两个月少点,因为兰县长住院动手术。”驾驶员陈邦清眼泪婆娑。
【审核意见】“眼泪婆娑”系“泪眼婆娑”之误。泪眼,含泪的眼睛;婆娑,起舞的样子。“泪眼婆娑”形容的是忽闪忽闪的含泪的眼睛,而不是流出的眼泪。

例16、【原文摘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4天时间就完成了集中移坟,腾出土地78亩。
【审核意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之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意思是:用道理让他明白,用感情打动他。反过来说,不合逻辑。

例17、【原文摘录】再看“疏”。北京的政策制定者们深谙“堵为治标、疏为治本”之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里治堵限排政策热闹喧嚷,暗里发展公共交通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且异常坚定。
【审核意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从正面迷惑敌人或对手,从侧面进行突然袭击。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

5、不当的词语缩略

为了精炼语言,减少字数,新闻报道中常常会使用缩略语,尤其在标题中。但是,缩略语使用不当,往往会给受众造成阅读理解上的麻烦。

例18、【原文摘录】汉推国际交流不可少
【审核意见】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小标题。什么是“汉推”?从文中得知“汉推”即“汉语国际推广”的缩略语,这在专业人士那儿可能是耳熟能详的词语,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却很难猜出其意思来。因此,必须加上双引号,并作出解释。同时,如果“汉推”是“汉语国际推广”的缩略语,那么其后加上的“国际交流”就是赘语。

例19、【原文摘录】在“头七”的时候,根据是否举行国家悼会,进行适度的《七日祭》策划。
【审核意见】不当缩略,意思不明。“悼会”是什么意思?“追悼会”?“哀悼日”?

例20、【原文摘录】盼适降设分所标准。
【审核意见】“适降”是什么意思?从文中得知,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盼望适当降低设立分所的标准”,但缩略后让人不知所云。

6、生造的词语或表达

这一类错误尽管数量不多,但其对语言的危害不容小觑。

例21、【原文摘录】既有“问题意识”,也有“过程意识”,才能让改革者有更多回圜余地,才会对未来更有信心。
【审核意见】“回圜”是什么意思?遍查词典不得。

(三)直接引语使用不当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是新闻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两种表达方式,直接引语是作者引用的采访对象所说的话,间接引语是作者复述的采访对象或者其他人所说的话。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直接引语必须以双引号标示,以表明所引的话是采访对象的原话,而不是作者的概括或整理;间接引语则不用双引号标示,是作者对采访对象或者其他人所说的话的复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求完整、准确地引用采访对象所说的话,反对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采访对象所说的话进行加工和整理。

我们知道,说话都是个体性的,很少有多个人同时说出一模一样的话来。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大量出现过诸如“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众人纷纷表示”这样的表达。很显然,这是经作者加工过的引语,不能被当作直接引语使用。这个问题在新闻教育界反复说了多年,实践中虽有一定程度的改观,但类似错误仍然不绝如缕。本次审核时,这样的问题就不在少数。例如:

例22、【原文摘录】当地村民纷纷围上来反映:“邓正加……”

例23、【原文摘录】总队的官兵说:“我们的司令员,哪里有重大任务……”

另一方面,有些作品该用直接引语时却不用。比如下例:

例24、【原文摘录】杜江南说,我想当警察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希望你能支持我。女孩看他去意已决,也没再多说什么。
【审核意见】这一段人称混乱。如要用间接引语,可改为:杜江南说,他想当警察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希望女孩能支持他。女孩看他去意已决,也没再多说什么。如要用直接引语,可改为:杜江南说:“我想当警察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希望你能支持我。”女孩看他去意已决,也没再多说什么。

(四)代词的误用

所谓“代词”,即指代某人、某事、某物的词。通常又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等。新闻报道是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或事的反映,代词自然也就少不了。本次审核发现,代词的误用主要表现在人称代词上,常见的有:指代不明,指代错误和指代不统一。

例25、【原文摘录】4月18日是米热古丽·玉素甫的24岁生日,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她的心中一定有个让她魂牵梦萦的“白马王子”,日渐年老的父母,还等着为他披上嫁衣,看着她幸福地生活。
【审核意见】人称代词指代错误。“他”应为“她”。

例26、【原文摘录】王福顺表示,由于当时腿麻得走不动了,我干脆花钱去澡堂子泡了个澡,足足在热水池里泡了一个多小时,这一烫管老了用了。而由于怕媳妇惦记,至今他没有告诉媳妇事情真相,只说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
【审核意见】人称代词使用错误。“我”应为“他”。

例27、【原文摘录】文字实录就像空气一样,你可能看不见她,摸不着它,但是你随时需要它。
【审核意见】代词使用不统一,“她”“它”混用。

(五)数字单位缺失

鉴于日常新闻报道中数字的用法比较混乱,本次审核时专门给每一位审核委员复印了一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以便参照执行。但是,审核过程中发现,根本不可能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的话,过不了“数字关”的作品会更多。因此,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规定对一些阿拉伯数字与文字数字混用的表述一律不记为错误。比如,“1.7万”写作“1万7千”,“三万多”写作“3万多”等。但数字单位缺失仍然要记为错误。

例28、【原文摘录】……并于2007回北京创立了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审核意见】数字后面缺失“年”字。

例29、【原文摘录】至此,武汉晚报与武汉沪春秋旅行社发起的旅游“奖文明”活动,创造了连续发送11个旅游团、共296游客却没有出现一起不文明行为的纪录。
【审核意见】缺数字单位,“296”与“游客”之间应加单位“名”或“位”。

例30、【原文摘录】市场化企业欲贷款1000万。
【审核意见】数字后面缺失单位“元”。

(六)词语搭配不当

词语搭配不当,指的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关联缺乏合理性,即将意义上不能组合在一起的词语硬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比如,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宾语和宾语补足语之间。也有的是一个句子中部分搭配不当。

例31、【原文摘录】……还帮他解决了大棚黄瓜苗白粉病的生产难题。
【审核意见】词语搭配不当。“白粉病”不能与“生产”搭配。应改为“白粉病的防治难题”。

例32、【原文摘录】海监84船对其进行喊话宣誓主权
【审核意见】词语搭配不当。“宣誓”是名词,不能作为动词与“主权”搭配,应改为“宣示”。

(七)词语重复

词语重复是指同一个词语在句子中没有必要地重复出现。这种错误主要是不认真、不仔细造成的。

例33、【原文摘录】检索了所有年份、所有类型的法律法律规范、部门规章,均已找不到有《电、热价格》的存在。
【审核意见】“法律”一词重复,删去一个。

例34、【原文摘录】这次西藏自治区第一次入选世界记忆工程的档案,不论是对历史的追溯还是其文物价值,这都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审核意见】最后一句开头的“这”字多余,导致句子主语重复。

(八)句子成分缺失

句子成分缺失,是指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缺少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比如,主语、谓语、宾语等,从而导致意思表达不清。

例35、【原文摘录】如此环境,让今年四季度小企业关门、跑路的情况一再出现。
【审核意见】句子成分缺失,“跑路”前应该加主语“老板”。

例36、【原文摘录】对航空公司而言,即便受“诈弹”影响还未起飞,只需要重新对旅客进行安检,并对机舱进行清仓检查,也要因为推迟起飞时间承受运营损失。
【审核意见】句子成分缺失,“还未起飞”前应该加上主语“飞机”。

(九)语句杂糅

语句杂糅,指的是本来应该分成两句或多句说的话,一股脑儿地被糅进了一个句子里,结果造成了意思表达不清,语义不明。

例37、【原文摘录】何秀英经常通宵达旦忙着工作,在科研院所里,至少需要好几位大小伙子合作完成。
【审核意见】这一段将两个句子合并为一句,是语句杂糅的病句。如果想用一句表达,应该改为:何秀英经常通宵达旦忙着的工作,在科研院所里,至少需要好几位大小伙子合作完成。或者分成两句,改为:何秀英经常通宵达旦忙着工作。她所忙着的这些工作,在科研院所里,至少需要好几位大小伙子合作完成。

(十)硬凑句式

硬凑句式,指的是为了使多个句子在字数上相等、在形式上一致,而不顾及其意义和词性,人为地往一起凑。这个错误常见于报纸的小标题。

例38、【原文摘录】他回忆……,他真相……,他执着……,他现状……
【审核意见】为了与“他回忆……”、“他执着……”在句式上保持一致,生造了“他真相……”、“他现状……”,把名词当动词用,不符合语法规范。

本文原载于:新闻战线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AdJwWFvgz%2FWicEJ3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12-20 12:49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4-12-20 12:52 编辑

【案例】
乔木:百年普策利奖的变与不变2014-12-19 乔木 全媒派


作为新闻界的奥斯卡,普利策奖独特的分类和评价体系,几乎涵盖了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成为新闻工作者业务追求和价值判断的标杆。除了始终坚持对新闻本质的探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乔木总结了今年普利策的变化与缺憾,中国的新闻业能从中学到什么?
美国有三大新闻奖,除了久负盛名的普利策奖(Pulitzer)外,还有波尔克奖(Polk)和皮博迪奖(Peabody)。这三个奖项各有差异,互为补充。但由于创办人报业大王普利策的贡献、哥大新闻学院的盛誉、近百年的颁奖历史,普利策奖无可争议地是最有影响的奖项。




综合2014年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的相关情况,今年具有下列特点:

特征一:负面报道仍是主流,揭丑新闻大行其道


和一些国家主流媒体报喜不报忧的“喜鹊新闻”相比,美国的媒体基本上是一团漆黑的“乌鸦新闻”,报道的选材以负面为主,最拿手的则是揭露丑闻的报道。美国新闻界的这一传统自然也会反映在普利策奖的作品当中。据统计,在普利策奖近100年的历史中,绝大多数获奖作品属于负面报道。

本届普利策奖也不例外, 在开出的13 个奖项中, 有10个属于负面报道, 剩下3个是中性报道。其中最有影响的公共服务奖、调查报道奖和国际报道奖等,更是直接揭露斯诺登引发的美国政府监听丑闻、医疗丑闻、缅甸的跨国人口贩卖等。可见负面报道和揭丑新闻始终是普利策奖作品的主流倾向,而普利策奖从创立伊始就具有揭露丑闻的传统。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揭丑报道不但没有扰乱美国的社会秩序,反而加强了对舆论监督、社会责任感、民众知情权等的追求,这也是总有揭丑新闻获得普利策大奖的社会根源。

启示:

借鉴普利策奖的这一特点,在新闻主题方面,中国主流媒体应有更加平衡、多角度的选择。正面报道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回避负面事件,要敢于揭露腐败和丑恶社会问题。对于类似刘铁男、宋林等事件的报道,不能要么避而不报,要么等罗昌平、王文志个体举报成功后,再跟风炒作。应该发扬专业团队的优势,进行独家的调查。

类似马航飞机失事这样的事件,非常考验记者的调查能力,如果不能像国外同行一样调查的话,至少应该像普利策奖的解释性报道一样,需要平时的积累,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对飞机、气象、地理、联络、护照等能做出解释性的深度报道。

特征二:暴力新闻比例下降,社会问题比例上升


由于美国近年来没有卷入新的战事,在击毙本·拉登后,除了恐怖个案,反恐局势总体有所缓减,因此美国媒体开始更多关注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今年普利策奖的许多报道都是关于医疗、贫困、退休金、流浪人群、食物救济券等主题。

而且除了类似水门事件或马拉松爆炸等负面新闻,普利策奖绝大多数报道都是和普通人相关、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切入点大多都很小,民生新闻占较大比例,体现出对弱势群体强烈的人文关怀。

比如今年的调查报道奖,揭露一些律师和医生勾结,漠视患有黑肺病的煤矿工人的福利被侵害,呼吁立法保护;解释性报道奖,揭示美国经济衰退时代食品救济券的普遍,令人关注贫困问题;地方报道奖,对流浪人口恶劣居住条件的报道推动了改革;全国性报道奖,揭示有轻微犯罪记录的负伤退伍军人被开除后受到虐待,丧失福利,引发国会行动;社论奖对紧迫而复杂的增加退休金问题进行解释;特写摄影奖,记录了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失去双腿的受害者重建生活的经历;而国际报道奖,更是关注在缅甸受到暴力迫害而逃离的罗兴亚族,成为人口贩卖网络的牺牲品。

启示:

对于普利策奖强调的社会问题揭示、贴近民生、体现新闻的人文关怀等特点,其实和中国媒体正在贯彻的“走转改”有相同之处,新闻要减少宏大叙事和对领导人的集中报道,要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社会中的各种人和事。媒体不仅有政治导向,还应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文化传承。

特征三:地方报纸四处开花,网络媒体暂时受挫


过去普利策奖多数奖项归几家全国性大报和通讯社所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美联社经常占据半壁江山。本次普利策奖,《纽约时报》只是聊胜于无地拿到两个撞大运的奖项,《华盛顿邮报》也只拿到两个奖项,其中公共服务奖还要和英国《卫报》美国版分享。至于全球最大的美联社,此次则一无所获。与此相对的是,一批知名度稍逊的地方性报纸,纷纷摘得相关奖项。

和前几年Politico、ProPublic 、Huffington Post等网站大放异彩,连续得奖并斩获重要奖项相比,此次纯粹的网络媒体只有属于公民新闻的“公共诚信中心”(www.publicintegrity.org),有关黑肺病矿工的医疗和律师丑闻的报道,获得调查报道奖。

在全球看好网络新闻、尤其是移动互联媒体的今天,曾任普利策奖评委的哥大新闻学院教授大卫·克莱泰尔(David Klatell)认为此次只是阶段性的调整,他仍看好网络新闻。

启示:

在中国纸媒影响下降,网媒影响与日俱增但分化严重的形势下,拥有采访权的新华网、人民网和中国网,应该学习美国获奖网媒的专业主义和调查能力,在首发、原创、准确、深度等方面和商业门户网站竞争,而不是跟风、段子、民族主义和煽情充斥的软新闻。

特征四:外国媒体异军突起,斩获重要奖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非美国媒体的异军突起,除了最重要的公共服务奖,由《卫报》美国版和《华盛顿邮报》分享外,英国路透社独获国际报道奖。这是否意味着在全球化和传播国际化的时代,不仅美国媒体借助政治、技术和语言的优势在影响外国,他国的英语媒体同样可以影响美国。同时在新闻无国界的时代,也反映了普利策奖某种国际化的迹象。

启示:

英国《卫报》美国版和路透社获奖,对中国媒体的走出去战略大有启示。目前《中国日报》已有美国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在美国调频落地,并收购了许多美国本地电台,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在美国有不少站点,并用英文发稿。

在各国以媒体为主的软实力竞争时代,中国的驻外媒体,在配合领导出访和对外国的软新闻介绍之外,能否像英国的获奖媒体一样,做一些深入的调查报道?由于后发优势和政策扶持,中国主流媒体拥有一流的技术、设备和人才,需要的是“中国故事,国际叙说;国际问题,中国解读”的观念视角,以及提高包括语言水平和思想影响的能力。

特征五:坚守专业主义准绳,特稿写作再空缺


最近10年,普利策奖出现三次奖项空缺,两次都是在特稿写作上,除了今年,还有2004年同样的空缺,另外一次则是2012年的社论写作奖。这三次空缺都和最考验文采的软新闻写作有关。新闻会包括事实、观点和文采三个部分,再准确的事实,再有力的观点,都需要很好的文字记录或阐述出来。

但是现在随着信息的泛滥,技术的冲击,新闻业总体记述、讲故事、说道理的水平面临挑战,越来越多的音视频记录、碎片化文字、情绪化的语言以及所谓大数据的冰冷分析,似乎让文字的力量、思想的感染,以及相关的训练积累,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要。普利策奖几次在文采奖项上的空缺,说明评委们对候选作品并不满意,而普通读者对网络时代文字的滥用、碎片、语言暴力和情绪宣泄,也会有感觉。

普利策奖是个新闻专业主义的激励,最终还要靠最考验专业水准的文字功夫,打动读者和评委。

本文由腾讯新闻旗下产品“全媒派”整理编辑自乔木,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1MzQzNA==&mid=205623477&idx=2&sn=0d7c54e53dc15a6ee205fd35c887b13d&key=7c6f9eba607ea3e82e4fcd67c2a81f2952b6b705feaafa06deffecfbf7d3a7b457737402f7434c0de57780d8e76172aa&ascene=7&uin=Mjk2NDAyMjQyMw%3D%3D&devicetype=android-15&version=26000036&pass_ticket=yXbdIoZsrZH96MVLOND6bO8ka9alC2ojjUeM%2FTO68%2FsRjwrAdJwWFvgz%2FWicEJ3l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2-4 17:48
【案例】中国记协:严厉打击记者抄袭编造丑陋行径

1月26日,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在官网公开通报撤销第24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阳洋:生命的最后一刻定格在新闻现场》和拟获奖作品《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的获奖资格。这是中国新闻奖评选24年来,首次对违规参评作品公开通报批评,通报立即在新闻界产生强烈震动。

新闻真实:任何人不能触碰底线

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高善罡表示:“此次公开通报就是要显示中国新闻奖评委会打击和防止虚假新闻的决心,任何人都不能触碰新闻真实性的底线。”

记者从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了解到,在收到对这两件作品的社会举报后,中国记协立即启动核查程序,责令初评单位重新审核作品,确认广西贺州电视台的电视消息作品《阳洋:生命的最后一刻定格在新闻现场》涉嫌后期制作,作品与刊播时的标题、内容均不一致;《山西日报》的文字通讯作品《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与发表于《法治周末》的通讯《孤独的“慰安妇”民间调查者》雷同,其中9个段落完全相同。

根据《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第九条“处罚办法”规定,中国新闻奖评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撤销上述作品的获奖资格,并对主创人员通报批评且三年内不得参与中国新闻奖评选,两家作品推荐单位分别不得参评今年第25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和文字通讯项目的评选。

“记协首次公开通报,传递的是这样一种信号——坚决堵死新闻作品‘钻空子’的缝隙,严厉打击记者抄袭或编造的丑陋行径。通报对广大同行也是个警戒,必须沉下去采访,抵达第一现场,深入群众,确保新闻真实、客观、公正。”广州日报评论部记者唐金凤评价说。

从严评奖:维护奖项公正权威

事实上,中国新闻奖对抄袭、虚假、失实或与刊播时不一致等严重违规作品撤销参评或获奖资格,并非首次。

据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柳婷婷介绍,自2007年中国新闻奖加大在网上的公示力度以来,共有29件作品因严重违规被取消参评或获奖资格。其中,在评委会评选前取消参评资格的作品13件;在评选后的公示期间,有14件拟授奖作品被取消获奖资格;在评选结果揭晓后,有2件已获奖作品被撤销。共涉及69个编辑记者,还有一些作品因有瑕疵调整、降低了奖级。

“这次‘公开通报’的形式更具权威性和震慑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君超说,“从第24届中国新闻奖增设审核委员会等措施,不难看出中国记协‘从严评奖’的原则和思路。”

2014年7月,共有149件存在原则性、事实性差错及有两处以上文字、标点、语法、逻辑错误的作品被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建议撤销参评资格,第24届中国新闻奖成为被撤销参评资格作品最多的一届。新疆一位参评作者给记协反馈说:“中国记协严把语言文字关,无疑会增加这一奖项的权威性。我的一篇参评新闻论文因有明显语言文字差错而退回,遗憾,惭愧,但服气。”

“层层加码”:第25届中国新闻奖将更严格

中国新闻奖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代表了当年度中国新闻作品的最高水平。如何才能使这一最高奖项的评选更加科学、更加严密?高善罡向记者介绍说,对即将到来的第2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国记协将在去年改革的基础上“层层加码”,提出“专业社团不得依托新闻单位举办初评活动”等五项改进措施。这意味着,第2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将会比之前的更加严格。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进一步建议说:“审核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对材料的审查上,应把工作做得更踏实,深入到参评者单位,对参评者进行全面审核了解。”

“经过三校、层层审片,还能有抄袭、造假和有差错的新闻作品漏网,甚至成为中国新闻奖的报送作品,这说明一些单位、一些新闻工作者不扎实、不认真、得过且过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新闻战线进一步改正作风迫在眉睫。”高善罡说。

在采访一线工作了6年的郑州晚报记者冉小平道出了不少记者的苦衷:“不少新闻单位对记者考核严苛,末位淘汰、克扣工资、奖金打折等无形压力,逼得不少记者‘刷版面’,有些文字并非基于‘用脚丈量’的现场采访,而是‘随笔就来’的杜撰或捏造。”但这位年轻记者高度认可这样的观点:“压力再大也不能挑战新闻准则的底线。”

对于如何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维护新闻工作的公信力,王君超的观点是:“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同时强化社会公众对新闻工作者的监督,让那些有问题作品的不良社会效果及时凸显。”

光明日报http://www.mediaob.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1&id=1120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2-14 22:44
本帖最后由 殷玉鑫 于 2015-2-14 23:00 编辑

【案例】6位中国摄影师为何能获得荷赛奖?他们是怎么拍的?

长期项目三等奖  卢广 《发展·污染》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的经济发展已经消耗了极大的能源,产生大量的污染。

有关中国环境污染的题我从2005年开始拍摄,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了。最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是2005年我去乌海采访,看到那边的污染太严重,就开始拍摄。后来国内各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有人提出,我就去拍,每年都会去一两个地方进行拍摄,不知不觉就拍了十年了。我拍摄的重点主要在内蒙,山西、河北和湖南等地。作为一个摄影师,我觉得还是得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应该通过自己的作品对社会带来一定的改变。
2009年我的《关注中国污染》获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奖,那次一共选了40张图片参赛。关注的污染区域主要在长江、黄河、广东以及沿海城市。这次参赛的作品主要是2009年以后拍摄的,2005年到2009年的也有一小部分,算是一个延续。这次共选出了30张图片参赛。关注的区域主要是在内蒙草原,河北钢厂和湖南的铬中毒事件。

我会一直拍下去,中国那么大,发展那么快,必须要通过不断的记录让政府作出一些改变。

我经常参加荷赛这样的国际赛事,主要是想借助这样的重要平台,让我拍摄的一些题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从而解决存在的问题。
除了污染之外我还有一些其他长期关注的选题,希望我的这些作品都能给社会带来一些改变。

日常生活单幅一等奖《牲口集市》 蔡圣相
                    
2014年11月,大凉山美姑县牛牛坝镇彝族人聚集在一个市场进行牛、马等牲口交易。

我不是专业的摄影师,我是一个个体的创业者,但是平时喜欢拍照。

这张照片是我在大凉山美姑县牛牛坝镇的牲畜交易市场拍摄的。在这个镇上,每个月逢4(4号、14号、24号)附近几个村子里的村民都会牵着他们的牲畜来到这个市场进行交易。这里是一个特别大的树林,这种交易模式很原始,也很淳朴,体现他们积极的生活状态。这张照片是我第二次去的时候拍摄的,第一次去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就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喜欢拍摄一些他们穿着民族服装的生活场景,彝族人民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虽然2014年在国内、印度和法国等国家多次获奖,但是在得到获得荷赛的时候我还是很激动。这是对我在摄影上的一种肯定,我会继续拍摄下去,会继续拍摄中国的人文和民俗。

自然类单幅金奖 储永志《耍猴人》
                          
老齐在训猴子,猴子骑的车倒了,用哀求的眼神看着主人。

这个题目是之前我在安徽宿州采访时发现的,目前国内耍猴人越来越少,所以我就特别留意,希望能记录一下。

宿州市埇桥区是我国唯一的“中国马戏之乡”,马戏表演占全国马戏演出市场的70%,一些农业村落形成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马戏产业集群,从埇桥区走出去的300多个马戏团每年揽金数亿元。普普通通的村庄里,竟生活着数以千计狮子、老虎和数量可观的狗熊、猴子等,每天在村民的房前屋后进行“才艺训练”。老齐有着30多年的驯猴经历,是当地响当当的驯猴高手,经他调教的上百只猴子活跃在全国各地。

这个题实际拍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拍摄前期却做了不少的沟通,开始的时候老齐不同意拍摄,我不断跟他聊天,后来他同意了,拍摄他一家只用了四个小时,后来我又到埇桥其他地方做了一些采访。

这组照片其实我是投了组照,评委选出了这一张作为单张放到自然类的单幅。虽然在三年内两次获得荷赛,我感觉像是中了六合彩,但是肯定会更用心的拍照,并持续关注中国发展中的相关题目。

体育类单幅金奖 鲍泰良 《世界杯——一步之遥》
                       
2014年7月1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阿根廷球员梅西在马拉卡纳体育场的最后仪式上面对世界杯冠军奖杯。他的球队输给了德国1-0。

在去拍摄世界杯之前我还是做了很多的准备,我请教很多有世界大赛经验的摄影师该从什么角度拍摄。他们建议说与其盯住比赛本身,还不如去关注新闻本身,新闻人物,其实我是有观察的,有准备的去做一些东西。

在世界杯决赛的那天,虽然报社有发稿任务,但是我还是希望能为自己留下一些东西,想拍摄一些属于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我本来就是阿根廷队的球迷,也很喜欢梅西。在决赛颁奖的那一刻,大家把关注点都放在了获得冠军庆祝的队伍身上,我特意去找了梅西的身影,拍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想拍一张梅西走到人群中的表情,我预想的当时他肯定很沮丧。我到了球场最高点的时候,惊喜的发现,大力神杯就在他身边,他又抬头看了一眼大力神杯,就刚好抓拍到了。

当代热点类单幅二等奖 陈荣辉 《中国圣诞工人》
                     
2014年12月6日,中国义乌。魏,19岁的中国工人,戴着口罩和帽子圣诞老人,站在旁边的圣诞装饰品干燥的工厂,所用着色红色粉末在空中盘旋。


这组照片是去年圣诞节的时候在浙江义乌拍摄的。去年6月份,我拍摄了世界杯国旗的题,当时也是在永康拍摄的。“中国制造”我一直关注,圣诞节刚好要拍一组时效性的题,之前也看过这种类似的圣诞工厂照片,就想着去看看。到了那边之后,走了好几个工厂,最后偶然走到这个工厂里拍到了这个题。

圣诞工厂在国内外报道的比较少,但是世界上60%的圣诞用品都是产于中国的,所以这张照片我投的当代热点类,而非肖像类,因为圣诞工厂是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热点。

肖像类单幅二等奖 刘嵩《被告》
                       
2014年5月6日,中国重庆。一名女子涉嫌从事非法性交易的询问正在派出所进行。

《接受询问的性工作者》照片拍摄于2014年5月6日,当时我在报社工作,事情起因是报社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居民楼的房门缝 里都卡上了色情卡片,卡片上充斥着露骨的色情内容,对居民楼的未成年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此,警方及时进行了行动,抓获 了2名涉嫌性交易的女子并进行了问讯,解决了居民长时期受到的困扰,我在派出所内拍到了这张肖像照片。出于保护嫌疑人的角度 ,我选择了这张低着头的照片。

去年十月份开始我选择做自由摄影师,以后的拍摄会以航拍为主,但是也是会拍一些纪实摄影的题。

来源|腾讯图片
http://www.jizhezhan.net/index.php/Home/Reporter/detail/id/detail/id/3290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2-21 18:15
【案例】
半岛电视台_AlJazeera
半岛记者获英国电视新闻奖|英国皇家电视协会本周三公布,三名被埃及当局关押逾400天的半岛记者获得电视新闻奖评委奖,以表彰他们对于新闻业做出的突出贡献。颁奖仪式上已被释放的彼得·格雷斯特前往领奖,而另两个座位则为穆罕默德·法赫米和巴希尔·穆罕默德空了出来,他们将在23日参加埃及法庭的再审。
4分鐘前 來自微博 weibo.com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3-13 21:30
本帖最后由 殷玉鑫 于 2015-3-13 21:31 编辑

浙江新闻奖首设媒体融合报道奖        3月10日,浙江省记协发出《关于开展2014年度浙江新闻奖媒体融合报道奖评选工作的通知》,就媒体融合报道奖首次纳入浙江新闻奖事宜作出具体安排。《通知》要求,参评媒体融合报道奖的作品,其刊播载体除了自身的主媒介外,至少另有两种以上的新媒介。
  2014年度浙江新闻奖媒体融合报道奖设一等奖3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11件。浙江省记协秘书长陈建华表示,“将媒体融合报道奖纳入浙江新闻奖有助于各级各类媒体主动应对变革,努力创新内容表现形态、传播手段和新闻生产方式,走出一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据了解,今年2月,浙江省记协发布《浙江新闻奖评选办法》,将“媒体融合报道奖”作为浙江新闻奖的一个子项纳入。该《办法》称,设置这一奖项,旨在鼓励各主流媒体积极发挥内容优势,综合运用新闻客户端、媒体官微、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媒介形态开展新闻报道,有效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此前,浙江省记协专门举办了全省首届媒体融合报道大赛,省、市、县三级媒体共推荐报送了91件作品参评,最终共有20件作品获奖。(记者黄琳)(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来源:新浪传媒
http://news.sina.com.cn/m/2015-03-13/151531603780.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4-21 12:45
【案例】
@扭腰村民
今年的新闻普利策奖出炉,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获最佳调查报道奖, 纽时还获最佳国际新闻报道奖和摄影奖。彭博社首次获普奖,最佳解释性报道。洛杉矶时报或特别报道奖和批评类报道奖。最佳公共服务奖给了南卡的查尔斯顿邮报。
  • [url=]k收起[/url]
  • [url=]f查看大圖[/url]
  • [url=]m向左旋转[/url]
  • [url=]n向右旋转[/url]










今天 05:25 來自微博 weibo.com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4-21 13:04
【案例】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公布

美国当地时间4月20日,普利策新闻奖公布获奖结果。《纽约时报》赢得三个奖项:调查报道奖、国际报道奖和专题摄影奖。调查报道奖共有两家媒体获奖,另一家是《华尔街日报》。
  此外,《洛杉矶时报》赢得了特稿写作奖和批评奖两项。
  在调查报道奖方面,《华尔街日报》的“医疗揭密”系列向美国人展示了美国医疗提供商此前从未公布过的机密数据。
  同在调查类报道奖中,《纽约时报》展示了游说团体“动摇国会领导人和国家总检察长”的能力。
  因一系列美国家庭暴力致死事件的报道,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的The Post and Courier获得了公共服务新闻奖。这是一家员工仅有80人、日发行量8.5万份的报纸。
  以下是2015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
  公共服务:《查尔斯顿信使邮报》(The Post and Courier, Charleston)
  突发新闻:《西雅图时报》(The Seattle Times)员工
  调查性报道: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Eric Lipton以及《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员工
  解释性报道:彭博新闻社的Zachary R. Mider
  本地报道:Daily Breeze的Rob Kuznia, Rebecca Kimitch和Frank Suraci,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全国性报道:《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的Carol D. Leonnig
  国际报道:《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员工
  专题写作:《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的Diana Marcum
  新闻评论:《休斯敦纪事报》(Houston Chronicle)的Lisa Falkenberg
  批判:《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的Mary McNamara
  社论写作:《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的Kathleen Kingsbury
  社论漫画:《水牛城新闻报》(Buffalo News)的Adam Zyglis
  突发新闻拍摄:《圣路易斯邮报》(St. Louis Post)的摄影记者
  专题拍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自由摄影师Daniel Berehulak
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http://www.artsbj.com/Html/news/zhzxzx/sy/250817.html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4-21 18:54
本帖最后由 殷玉鑫 于 2015-4-22 22:34 编辑

【案例】百年普利策奖的变与不变
作为新闻界的奥斯卡,普利策奖独特的分类和评价体系,几乎涵盖了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成为新闻工作者业务追求和价值判断的标杆。除了始终坚持对新闻本质的探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乔木总结了今年普利策的变化与缺憾,中国的新闻业能从中学到什么?

    美国有三大新闻奖,除了久负盛名的普利策奖(Pulitzer)外,还有波尔克奖(Polk)和皮博迪奖(Peabody)。这三个奖项各有差异,互为补充。但由于创办人报业大王普利策的贡献、哥大新闻学院的盛誉、近百年的颁奖历史,普利策奖无可争议地是最有影响的奖项。

    综合2014年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的相关情况,今年具有下列特点:

   特征一:负面报道仍是主流,揭丑新闻大行其道



    和一些国家主流媒体报喜不报忧的“喜鹊新闻”相比,美国的媒体基本上是一团漆黑的“乌鸦新闻”,报道的选材以负面为主,最拿手的则是揭露丑闻的报道。美国新闻界的这一传统自然也会反映在普利策奖的作品当中。据统计,在普利策奖近100年的历史中,绝大多数获奖作品属于负面报道。

    本届普利策奖也不例外, 在开出的13 个奖项中, 有10个属于负面报道, 剩下3个是中性报道。其中最有影响的公共服务奖、调查报道奖和国际报道奖等,更是直接揭露斯诺登引发的美国政府监听丑闻、医疗丑闻、缅甸的跨国人口贩卖等。可见负面报道和揭丑新闻始终是普利策奖作品的主流倾向,而普利策奖从创立伊始就具有揭露丑闻的传统。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揭丑报道不但没有扰乱美国的社会秩序,反而加强了对舆论监督、社会责任感、民众知情权等的追求,这也是总有揭丑新闻获得普利策大奖的社会根源。

   启示:

    借鉴普利策奖的这一特点,在新闻主题方面,中国主流媒体应有更加平衡、多角度的选择。正面报道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回避负面事件,要敢于揭露腐败和丑恶社会问题。对于类似刘铁男、宋林等事件的报道,不能要么避而不报,要么等罗昌平、王文志个体举报成功后,再跟风炒作。应该发扬专业团队的优势,进行独家的调查。

    类似马航飞机失事这样的事件,非常考验记者的调查能力,如果不能像国外同行一样调查的话,至少应该像普利策奖的解释性报道一样,需要平时的积累,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对飞机、气象、地理、联络、护照等能做出解释性的深度报道。

    特征二:暴力新闻比例下降,社会问题比例上升



    由于美国近年来没有卷入新的战事,在击毙本·拉登后,除了恐怖个案,反恐局势总体有所缓减,因此美国媒体开始更多关注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今年普利策奖的许多报道都是关于医疗、贫困、退休金、流浪人群、食物救济券等主题。

    而且除了类似水门事件或马拉松爆炸等负面新闻,普利策奖绝大多数报道都是和普通人相关、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切入点大多都很小,民生新闻占较大比例,体现出对弱势群体强烈的人文关怀。

    比如今年的调查报道奖,揭露一些律师和医生勾结,漠视患有黑肺病的煤矿工人的福利被侵害,呼吁立法保护;解释性报道奖,揭示美国经济衰退时代食品救济券的普遍,令人关注贫困问题;地方报道奖,对流浪人口恶劣居住条件的报道推动了改革;全国性报道奖,揭示有轻微犯罪记录的负伤退伍军人被开除后受到虐待,丧失福利,引发国会行动;社论奖对紧迫而复杂的增加退休金问题进行解释;特写摄影奖,记录了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失去双腿的受害者重建生活的经历;而国际报道奖,更是关注在缅甸受到暴力迫害而逃离的罗兴亚族,成为人口贩卖网络的牺牲品。

    启示:

    对于普利策奖强调的社会问题揭示、贴近民生、体现新闻的人文关怀等特点,其实和中国媒体正在贯彻的“走转改”有相同之处,新闻要减少宏大叙事和对领导人的集中报道,要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社会中的各种人和事。媒体不仅有政治导向,还应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文化传承。

    特征三:地方报纸四处开花,网络媒体暂时受挫



    过去普利策奖多数奖项归几家全国性大报和通讯社所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美联社经常占据半壁江山。本次普利策奖,《纽约时报》只是聊胜于无地拿到两个撞大运的奖项,《华盛顿邮报》也只拿到两个奖项,其中公共服务奖还要和英国《卫报》美国版分享。至于全球最大的美联社,此次则一无所获。与此相对的是,一批知名度稍逊的地方性报纸,纷纷摘得相关奖项。

    和前几年Politico、ProPublic 、Huffington Post等网站大放异彩,连续得奖并斩获重要奖项相比,此次纯粹的网络媒体只有属于公民新闻的“公共诚信中心”(www.publicintegrity.org),有关黑肺病矿工的医疗和律师丑闻的报道,获得调查报道奖。

    在全球看好网络新闻、尤其是移动互联媒体的今天,曾任普利策奖评委的哥大新闻学院教授大卫·克莱泰尔(David Klatell)认为此次只是阶段性的调整,他仍看好网络新闻。

    启示:

    在中国纸媒影响下降,网媒影响与日俱增但分化严重的形势下,拥有采访权的新华网、人民网和中国网,应该学习美国获奖网媒的专业主义和调查能力,在首发、原创、准确、深度等方面和商业门户网站竞争,而不是跟风、段子、民族主义和煽情充斥的软新闻。

    特征四:外国媒体异军突起,斩获重要奖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非美国媒体的异军突起,除了最重要的公共服务奖,由《卫报》美国版和《华盛顿邮报》分享外,英国路透社独获国际报道奖。这是否意味着在全球化和传播国际化的时代,不仅美国媒体借助政治、技术和语言的优势在影响外国,他国的英语媒体同样可以影响美国。同时在新闻无国界的时代,也反映了普利策奖某种国际化的迹象。

    启示:

    英国《卫报》美国版和路透社获奖,对中国媒体的走出去战略大有启示。目前《中国日报》已有美国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在美国调频落地,并收购了许多美国本地电台,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在美国有不少站点,并用英文发稿。

    在各国以媒体为主的软实力竞争时代,中国的驻外媒体,在配合领导出访和对外国的软新闻介绍之外,能否像英国的获奖媒体一样,做一些深入的调查报道?由于后发优势和政策扶持,中国主流媒体拥有一流的技术、设备和人才,需要的是“中国故事,国际叙说;国际问题,中国解读”的观念视角,以及提高包括语言水平和思想影响的能力。

    特征五:坚守专业主义准绳,特稿写作再空缺



    最近10年,普利策奖出现三次奖项空缺,两次都是在特稿写作上,除了今年,还有2004年同样的空缺,另外一次则是2012年的社论写作奖。这三次空缺都和最考验文采的软新闻写作有关。新闻会包括事实、观点和文采三个部分,再准确的事实,再有力的观点,都需要很好的文字记录或阐述出来。

    但是现在随着信息的泛滥,技术的冲击,新闻业总体记述、讲故事、说道理的水平面临挑战,越来越多的音视频记录、碎片化文字、情绪化的语言以及所谓大数据的冰冷分析,似乎让文字的力量、思想的感染,以及相关的训练积累,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要。普利策奖几次在文采奖项上的空缺,说明评委们对候选作品并不满意,而普通读者对网络时代文字的滥用、碎片、语言暴力和情绪宣泄,也会有感觉。

普利策奖是个新闻专业主义的激励,最终还要靠最考验专业水准的文字功夫,打动读者和评委。

来源:腾讯新闻旗下产品“全媒派”
http://www.lanmeih.com/index.php/Home/Reporter/detail/id/3750.html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4-22 16:22
【案例】美国小报摘普利策大奖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张朋辉 刘皓然】当地时间20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布2015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最受瞩目的公众服务奖爆出冷门,5年来首次由地方小报获得。《纽约时报》成为2015年度的最大赢家,获得3个奖项。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弗格森的一家当地媒体获得现场新闻摄影奖。
  获得公众服务奖的是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信使邮报》。这家报社只有80人,日发行量不足8.5万份,其获奖作品《至死不离》是一个有关南卡罗来纳州家庭暴力现象严重的系列调查报道。该报4名记者耗时8个月、采访100多名家暴受害者、家庭问题顾问、当地警员、检察官和法官,揭示该州的家暴现状——过去10年里,超过300名女性被枪击、刺杀、锁喉、杖毙、殴打致死,甚至有人被活活烧死。报道一经刊出,立刻引起州议会的高度重视,促使当局迅速对相关政策进行审查和修订,效果堪称“立竿见影”。
  获得地方报道奖的是比《查尔斯顿信使邮报》规模更小、日发行量仅6.3万份的加州媒体《每日微风报》。该报详细披露某教育部门负责人“过高的收入和福利”,这个人最终被革职。在这家报社庆祝的同时,有媒体爆料,最先展开获奖报道的记者库兹尼亚已经转行成为一名公关人员。据《洛杉矶观察》报道,库兹尼亚是一名有15年媒体工作经验的资深记者,曾获得加州报业联盟颁发的本地政府报道大奖。不过去年8月开始,他转行到南加州大学大屠杀基金会的公关部门。在普利策新闻奖名单出炉后,库兹尼亚承认自己为不再是记者心痛、懊悔,但表示在报纸媒体从业太难维持生计,他无法支付在洛杉矶地区的房租。
  弗格森的当地媒体《圣路易斯邮报》摘得现场新闻摄影奖,该报社在经历机构精简后,现在仅有8名全职摄影师和3名图片编辑。与其他媒体的热闹气氛不同,《圣路易斯邮报》在获奖当天与平时没什么两样。该奖获得者大卫·卡尔森表示,获奖让他百感交集,“因一名年轻人失去生命而获奖有些可悲”。
  在美国老牌知名媒体中,《纽约时报》包揽调查性报道奖、国际报道奖和专题摄影奖3个奖项。其中,国际报道奖的获奖作品是《纽约时报》对西非埃博拉疫情进行的一系列现场报道。此外,获奖的美国知名媒体还有《华盛顿邮报》(国内报道奖)、《华尔街日报》(调查性报道奖)以及首次获得普利策奖的彭博社(解释性报道奖)等。
  普利策新闻奖于1917年依照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现在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各奖项为获奖者颁发1万美元的奖金。公众服务奖没有奖金,获奖者领取的是一枚金牌。

来源:环球时报
http://news.sina.com.cn/m/2015-04-22/093831746358.shtml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4-22 16:24
【案例】2015普利策新闻奖:失落的新媒体
        1


  编译/郝思斯
  尽管本届普利策新闻奖仍然对杂志是否应有机会参与奖项的评选有所争论,而且媒体经营同新闻编辑部门的分裂依然存在,传统媒体仍然是第99届普利策新闻奖的最大赢家。当地时间4月20日,2015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今年的获奖者有媒介巨头,亦有本地小报。从今年的获奖名单来看,我们可以有以下五个收获:
  小规模,大新闻
  美国南卡莱罗纳州的《查尔斯顿邮报》成为了继2010年获奖的《布里斯托前锋信使报》之后获得公共政策奖的规模最小的报社,日发行量只有约八万份。他们凭借一系列对南卡罗来纳州家庭暴力致死事件的报道,击败了更加大型的媒介机构——波士顿环球报以及华尔街日报,获得了这项殊荣。而加州托兰斯的《每日微风》,作为一份日发行量只有6万份的小报,同样凭借对贫穷学区普遍存在的广泛腐败行为的报道,将地方报道奖拥入怀中。
  彭博社实现突破
  为了获得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彭博社最近将其网站更名为彭博商业周刊,而这的确也收到了成效:在这次的普利策新闻奖中,他们凭借Zachary R. Mider的报道获得了解释性报道奖。这一系列报道正涉及到彭博社的独特领域——揭露大批美国公司逃避税收,立法者和监管者却无力制止的问题。他们也成为今年唯一非报纸类的获奖者。
  失落的新媒体
  尽管近年来新媒体从老旧的传统媒体中挖去了不少优秀媒体人,新媒体看似并未从评委会那里得到足够的认可。传统媒体席卷了所有奖项:无论是获得国内报道奖的《华盛顿邮报》,又或是获得评论奖的《休斯顿记事报》。只有一位最终入围者来自新媒体:独立的政治评论博客每日柯斯入围了了社论漫画奖。
  杂志纳入评奖范围
  今年的普利策奖将杂志和联合提名也囊入颁奖范围,导致了今年两类奖项提名量的暴涨:调查性报道的提名量从2014年的75个到了2015年的112个,增长了50%,特稿写作奖同样也有21%的增长,数量从去年的127到今年的154个,尽管它们最终都没有获奖。同样地,联合提名的媒体也没有成为最后的赢家,不过《纽约客》的作品《before the law》凭借对于布朗克斯的一个年轻人在因偷窃入狱后的三年小岛生活的描写,成功地入围了特写奖的最终名单。
  最终的致敬
  尽管于今年二月离开人世,备受喜爱的纽约时报评论员大卫·卡尔仍然第一次成为了本届普利策评论奖的最终入围者之一:他的确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来源:搜狐传媒
http://media.sohu.com/20150421/n411619681.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4-25 21:51
【案例】
网媒为何惨败普利策奖?
|专栏 原创 2015-04-25 乔木  
商业周刊中文版

功能介绍 定位于“国际视野,全球商机”,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撰文:乔木(北京外国语大学传媒副教授,博士,专栏作家)
现在随着信息的泛滥,技术的冲击,新闻业总体记述、讲故事、说道理的水平面临挑战,越来越多的音、视频记录、碎片化文字、情绪化的语言以及所谓大数据的冰冷分析,似乎让文字的力量、思想的感染,以及相关的训练积累,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要。



美国有三大新闻奖,全部由人名命名,并由大学的新闻学院评选,强调中立和专业。除了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普利策奖(Pulitzer)外,还有长岛大学的波尔克奖(Polk)、乔治亚大学的皮博迪奖(Peabody)。

普利策奖过去只接受报纸和通讯社的新闻作品,近些年允许网络新闻参评,今年则首次对杂志开放,全部按体裁(如新闻、评论、摄影、漫画等)、方式(调查、解释、特稿等)和属性(如公共服务、突发等)来设立奖项。波尔克奖比较综合,以报纸和通讯社为主,兼顾杂志、广电和网络新闻,按报道主题(如环境、医疗、法治、财经、教育等)来评奖。皮博迪奖则只针对广播电视节目。

普利策奖的影响

由于创办人报业大王约瑟夫渠利策的贡献、哥大新闻学院的盛誉、近百年的颁奖历史,普利策奖无可争议地是最有影响的奖项。实际上它是一个包括新闻、文学和艺术的综合大奖,由于普利策的身份,最重要的是在普利策奖总共21个奖项中,仅新闻一个类别就有14个奖项,占三分之二;其他小说、戏剧、诗歌、音乐等多个类别占了剩下的7个奖项,因此普利策奖通常又被称为“普利策新闻奖”。

普利策奖早期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奖金,尽管后来每一项的奖金逐渐增加到现在的一万美元,份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则只颁发一枚象征荣誉的奖章,但它对美国新闻界的影响,对国际新闻界的示范效应,却远远超越了金钱、跨越了国界。普利策奖独特的分类和评价体系,几乎涵盖了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成为媒体人的业务追求和价值判断的标杆。

像奥斯卡奖一样,普利策奖本来只是美国国内的一个非官方奖项,但是由于英语语言和美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地位,使得美国的国内奖经常产生国际性的影响。特别是普利策奖所设的“国际报道奖”,颁给揭露外国丑闻或跨国问题的新闻作品,有时会引起外国政府的不满,封锁奖项消息和作品。但某种意义上,却像同样有争议的诺贝尔和平奖一样,越发引人注意。获奖报道所揭露的问题,既是世人谈论的热门话题,相关的获奖作品往往也成为国际新闻界的学习范例。另外,获奖候选人无需具备美国国籍,作品既可以来自美国媒体,也可以是其他国家在美国发行的媒体,这使得普利策奖具有一定的国际性。

2015年的看点

和奥斯卡奖靠一部电影或一个角色参评不同,普利策奖不可能靠一个撞大运的作品获奖,必须是上一年发表的若干篇系列、专题的作品,进行连续、深度的报道。这足见新闻工作的不易和普利策奖的标准之高。

不像去年有空缺,2015年的8 项文字类新闻奖(公共服务奖、突发新闻报道奖、调查性报道奖、解释性报道奖、地方报道奖、国内新闻报道奖、国际新闻报道奖、特稿写作奖)、3项言论奖(评论奖、批评奖、社论奖)、2项新闻摄影奖(突发新闻摄影奖、特写摄影奖)和1项漫画奖(社论漫画奖),总共14个奖项全部颁发。这些奖项看法如下:

1、负面报道绝对主流,揭丑新闻大行其道

和一些国家主流媒体报喜不报忧的“喜鹊新闻”相比,美国的媒体基本上是一团漆黑的“乌鸦新闻”,报道的选材以负面为主,最拿手的则是揭露丑闻的报道。美国新闻界的这一传统自然也会反映在普利策奖的作品当中。据统计,在普利策奖近100年的历史中,获奖作品几乎都属于负面报道。本届也不例外,14个奖项全部都是关于家庭暴力、灾害问责、司法不公、企业避税、教育腐败、特工劣迹、社会骚乱、传染病流行等问题,评论和漫画也是批评和讽刺的基调。

其中最有影响的公共服务奖,揭露了南卡罗来纳州严重、普遍的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问题,呼吁将如何解决家庭暴力致死事件提上国家议程。最见记者功力的调查性报道奖,曝光政治游说导致司法向有钱人倾斜的不公正现象。引起全球关注的国际报道奖,追踪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变化,问责政府防范和救治的不力。两项摄影奖中,专题摄影奖也是关于埃博拉疫情惨状的系列图片,突发摄影奖则是密苏里州弗格森市骚乱令人震惊的一幕幕画面。其他获奖作品也无一例外是揭露和批评,可见负面报道和揭丑新闻始终是普利策奖的主流倾向。

美国新闻界素有揭丑的传统,普利策当年的成功就是先在19世纪末,用耸人听闻的“黄色报业”吸引住读者,再在20世纪初转型为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耙粪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西奥多圠斯福,他把不断找麻烦、偏好揭丑新闻的记者比作英国约翰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里的人物,埋着头拿着粪耙收集污物,而不愿抬头看天主。美国新闻界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传承下来,并不断发挥其“耙粪”精神,从美国耙到国际,热衷揭露丑闻和负面的新闻。

“耙粪运动”在监督权力、批判丑恶、呼唤公正和透明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普利策奖从创立伊始就具有揭露丑闻的传统,普利策本人曾说:“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揭丑报道不但没有扰乱美国的社会秩序,反而加强了对舆论监督、社会责任感、民众知情权等的追求,这也是总有揭丑新闻获得普利策大奖的社会根源。

2、战争和暴力新闻下降,社会和灾害问题上升,体现人文关怀

普利策奖不光“丑态毕露”,还“杀气腾腾”,近些年普利策奖的许多报道都和战争与暴力有关。获奖作品从卢旺达到科索沃内战,从阿富汗到伊拉克战争,从911到波士顿马拉松恐怖袭击,甚至当年越战、韩战期间美军虐杀平民的新闻,也会在几十年后重新挖掘,获得调查报道奖。但是由于美国近年来没有卷入新的战事,在击毙本拉登后,除了恐怖个案,反恐局势总体有所缓减,因此美国媒体开始更多关注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今年普利策奖的许多报道就是关于财富分配、教育、医疗、干旱等主题。

而且除了类似水门事件或马拉松爆炸等负面新闻,普利策奖从来没有关于领导人出访、大会召开、赛事博览会成功举办的作品,绝大多数报道都是和普通人相关、普通人关注的问题。关注普通人命运和生活,引起读者共鸣,进而引起更大的社会反响,是美国媒体选题和报道的重点。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切入点大都很小,民生新闻和公共利益问题占较大比例,体现出对普通民众和弱势群体强烈的人文关怀。

比如今年的突发新闻奖,是关于华盛顿州山体滑坡造成43人死亡的灾难报道。每一个死者都有姓名,有生前身后的故事,灾难的破坏,对生活的怆痛,救援的不力,官员在预警方面的责任等。特稿奖是一系列细腻的作品,讲述了加州中央河谷地区,持续大旱给人们带来的艰难困苦,文字感人,视角多元。

关注普通读者的生活,这和美国媒体的性质、地位和竞争有关。美国主流媒体产权私有,政治上独立于政府,自我定位是公众的看家狗(Watchdog),舆论的代言人。主张维护民众的权利和福祉,以求取悦大众读者,获得市场回报。

3、知名大报惨淡,地方小报风光;美联社一无所获,彭博社异军突起

过去普利策奖多数奖项归几家全国性大报和通讯社所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美联社经常占据半壁江山。单年最多获奖纪录由《纽约时报》保持,在2002年它一家拿下7项大奖。但是近些年随着网络冲击和新闻竞争的加剧,大媒体包袱重重,转型困难。特别是网络时代媒体的扁平化发展,以及技术、公民记者的无处不在,冲击着权威媒体的垂直地位和自上而下的消息发布。

本次普利策奖,《纽约时报》拿到三个奖项,算是保住颜面。而《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分别只拿到一个奖项。号称全球最大的美联社,则一无所获。与此相对的是,《西雅图时报》、《波士顿环球报》、《休斯敦纪事报》、《圣路易斯邮报》、《水牛城新闻报》、《微风日报》(Daily Breeze),这些知名度小的地方性报纸,纷纷摘得相关奖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查尔斯顿信使邮报》,这份名不见经传,发行量只有8万份的小报,由于在妇女处境和家庭暴力问题上“发人深省”的系列报道,获得了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

和美联社的铩羽而归相反,彭博社大出风头,其旗下的《彭博商业周刊》首次参评,就摘得颇见功力的解释性报道奖。该周刊记者Zachary Mider系列报道的选题,正是彭博社的独特领域——揭露大批美国公司逃避税收,立法者和监管者却无力制止的问题。《彭博商业周刊》成为今年唯一非报纸类的获奖者。(该获奖文章中文版已在《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2015年第1期发表)

4、写作奖不再空缺,网络媒体缘何受挫

最近10年,普利策奖出现三次奖项空缺,两次是在2004年和2014年的特稿写作奖,另外一次则是2012年的社论写作奖。这三次空缺都和最考验文采的软新闻写作有关。新闻会包括事实、观点和文采三个部分,再准确的事实,再有力的观点,都需要很好的文采阐述出来。

但是现在随着信息的泛滥,技术的冲击,新闻业总体记述、讲故事、说道理的水平面临挑战,越来越多的音、视频记录、碎片化文字、情绪化的语言以及所谓大数据的冰冷分析,似乎让文字的力量、思想的感染,以及相关的训练积累,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要。普利策奖几次在文采奖项上的空缺,说明评委们对候选作品并不满意,而普通读者对网络时代文字的滥用、碎片、语言暴力和情绪宣泄,也会有感觉。

但是和前几年Politico、ProPublic 、Huffington Post等网站大放异彩,连续得奖并斩获重要奖项相比,此次网络媒体的参评作品全军覆没。在全球看好网络新闻、尤其是移动互联媒体的今天,网媒怎么突然受挫?

在和曾任普利策奖评委的哥大新闻学院教授大卫克莱泰尔(David Klatell)的邮件交流中,他指出尽管普利策奖从2010年起吸收网媒高管担任评委,但绝大多数评委还是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高管和新闻院校的教授,他们熟知报纸和通讯社新闻的风格、模式,有丰富的研究、从业经验和成熟的评价标准。但每年并不固定的评委,对网络新闻的认知和接受时有变化,而且网媒在专业主义、权威性方面仍存在问题。

但新闻业界和学界人士仍看好网络新闻,认为此次只是阶段性的调整。“当大家都不买报纸,而是上网或通过手机看新闻时,当报纸在不断关张,或只保留网络版的时候,网媒和纸媒在内容上其实没有什么差别,但它的便捷更胜纸媒,很有可能取而代之。”克莱泰尔教授说。
http://mp.weixin.qq.com/s?__biz=NzgzNTc1NTIx&mid=206505520&idx=3&sn=dd65525e133452e71e7af0ceee5f340e&scene=5#rd




作者: 张译允    时间: 2015-8-27 22:53
本帖最后由 张译允 于 2015-8-27 23:02 编辑

【案例】

“呲必中国”落选,领导人漫画获中国新闻奖


热腾腾的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今天新鲜出炉!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每年评选一次。跟着媒记君来梳理一遍,看看这届中国新闻奖中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去年曾引起轰动的大件事入选吧。

最意外
《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公示后落选


去年底,《辽宁日报》以“本报编辑部”名义发表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文章呼吁,高校老师不能"呲必中国",抹黑现实。
此文刊发正值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不久,在网络上很快引起争议,支持者附和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教授贺卫方评其“其思想和文笔的稚嫩,事实方面的捕风捉影,说理的粗糙浅陋,实在不忍卒读。”
今年6月,澎湃新闻发现,这篇充满争议的文章参评中国新闻奖,出现在网络公示名单中。“作品推荐表”指出,公开信引爆舆论场,中央相关主管部门对该报道给予充分肯定。
不过,今天揭晓的中国新闻奖名单中,这一文章悄然消失。


最呆萌
习大大新闻漫画形象获一等奖
去年11月5日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13日,荆楚网绘制了一幅各国领导人身穿特色中式服装站在APEC标志下的漫画肖像。作为东道主,习大大站在了这幅漫画的最中间,一副阳光形象。
这幅作品获评本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初评评语说,“新中装”漫画作品表现APEC各国领导人的“大合影”通过漫画形象的面部表情,表达了各国领导人的不同心理,特别是用漫画形象刻画了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形象,这在中国漫画领域,也是一个开创性的效应,也反映我国民主的一种进步。


最火热
抗战题材报道非常集中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不过各大媒体显然在去年就开始就对抗日题材的新闻选题进行了深度挖掘。这次公布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48件中,有4件抗日题材的报道稿件,二等奖中也有6件,题材从网络专题到广播专题、深度报道、报纸版面等,均有呈现。涉及的报道内容则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侵华日军731部队老兵证词、抗战老兵回访、日军投降视频首次公布等等。


最正义
多篇冤案拨正法治报道获奖

新华社记者汤计关注九年呼格吉勒图案,去年终于被定性为冤案,新华社“呼格案再审”系列报道也通过独家掌握的一手调查内容,三篇翔实、准确、客观的调查性报道,获得了此次新闻奖一等奖。
而中央电视台的电视专题《念斌:从死刑到无罪》,讲述福建平潭的一名普通人念斌因涉嫌投毒杀人,四次被判死刑,最终在法治进步的背景下,终获无罪释放的新闻,此次也获得三等奖。
央视《念斌:从死刑到无罪》的初评评语中说,报道拉开了2014年纠正冤假错案报道的序幕,为之后呼格吉勒图案再审和聂树斌案复查营造了舆论氛围,对此后同类事件的报道起到了一个开拓和“脱敏”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期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显示了一个媒体的担当和勇气,也向全社会传递出了中央深化司法改革的决心。


最服气
“廖厂长”不再寂寞,多篇引起舆论轰动报道获奖

除此之外,去年多篇曾引起轰动的报道也获评中国新闻奖,如《人民日报》讲述清华化工系学生与恶意篡改PX网络词条的网友作斗争的通讯《PX,一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三湘都市报》讲述财经作家吴晓波25年前收到陌生人“廖厂长”资助考察的文字系列报道《寻找廖厂长 对话吴晓波》等,均获得了三等奖。
本届中国新闻奖还有4件稿件获特别奖。众所周知,中国新闻奖别等奖一贯以高冷形象示人,这四篇稿件,你听说过么?


附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名单比较长,要有耐心喔~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8-29 19:46
【案例】
@石扉客2014
那篇试图在文教领域吹响文革号角的烂稿未入选中国新闻奖,当然不是坏事。但学界一片由衷赞叹声,就显得既夸张又矫情了。试问该奖早被称为正面报道奖和评职称升官奖还是秘密吗?又试问真正致力于新闻专业主义道路稍有尊严的体面人有几个会鸟这个烂奖?再试问每年入选该奖的稿子有几篇不是假大空的烂稿?



60分钟前 来自 iPhone 6 Plus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 08:29
【案例】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雪崩》为什么引起新闻界震动

作者:陈力丹 向笑楚 穆雨薇 来源:新闻爱好者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陈力丹教授和向笑楚、穆雨薇同学最近就去年获得普利策新闻特稿奖作品《雪崩:特纳尔溪事故》(Snow Fall:The Avalanche at Tunnel Creek)进行了专题讨论。

该作品报道了16名滑雪爱好者遭遇雪崩的经过,在报道技术上颠覆了传统报纸的新闻呈现方式,把文字、音频、视频、动漫、数字化模型(DEM)、卫星模型联动等集成,发表在《纽约时报》的网站上。

引起关注的当然不是报道的内容,而是它将各种网络传播的新技术运用于报道新闻。



陈力丹:《雪崩》到底是怎样一个报道?为什么后续会引起大量关注和褒贬不一的评价?从新传播技术对传统新闻报道影响的角度看,未来新闻报道的形态将向哪个方向发展?《雪崩》是否能够代表未来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这里请两位同学对此做专题讨论。
向笑楚同学用文字介绍这一新型新闻作品的特征和展现方式,穆雨薇同学则论证这一作品的问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向笑楚:《雪崩》的展现方式与制作团队

打开这个作品的新闻网页,呈现在眼前的首先是全屏循环播放的积雪滚落下山坡的视频,往下滑动页面,文字穿插于视频、照片和信息图之间。

颠覆性的新闻呈现方式背后,是整个新闻制作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因此这个普利策特稿奖不单属于组织者约翰·布兰奇(John Branch),还应该属于整个团队。

这个新闻奖不同于一般的奖项,它引起新闻界的震动,使未来新闻的形态和发展方向,以及新闻报道如何跟进新传播技术的应用等问题被再次提上日程,出现了比以往更为激烈的讨论。

2012年12月20日《纽约时报》推出特别报道《雪崩:特纳尔溪事故》。这是一件完全孕育于新媒体技术的新闻作品,它先在《纽约时报》网站上发表,6天之内就收获了350万次页面浏览,3天后才在印刷版报纸中刊出。

该奖评审委员会在颁奖词中丝毫不掩饰对于它的喜爱:“《雪崩》对遇难者经历的记叙和对灾难的科学解释使事件呼之欲出,灵活的多媒体元素的运用更使报道如虎添翼。”可见,除了高水平的写作、原汁原味的内容、连贯统一的行文,融合了多媒体的“三维特稿”才是记者约翰?布兰奇和他的团队带给读者们的最大惊喜。

提供多媒体交互的现场感体验,是这部作品的显著特色。它报道的是发生于2012年2月19日美国史蒂文斯?帕斯滑雪场的一场灾难,包括6部分惊心动魄的故事,集合了新闻事件回顾、滑雪者的罹难口述、雪崩的科学原理等多个视角。

全景地图、采访视频和音频、交互图片与知名滑雪者的传记在该作品中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的视觉高潮。

点开《雪崩》报道首页,一大幅雪山的动态画面立刻映入眼帘,寒风吹过雪山,白雪飘飘令人寒意顿生。画面空白处显现报道标题“Snow Fall:The Avalanche at Tunnel Creek——By John Branch”,好似大幕拉开,电影即将上演。

随着光标向下拖拽页面,全篇特稿徐徐展开,伴随着视频、动画和图片集锦均匀流畅地嵌入行文之中,整体感觉简洁大方,自然不生硬。在表现滑雪者逃生时,读者眼前出现了一个全真模拟雪崩发生现场的动画,甚至还可以听到大雪球沿山坡滚下时发出的咆哮声,情景逼真令人凝神屏息。

作品还有一处很细心的设计:在每位采访对象出现后,就会在网页的右边出现以该人物头像为标志的背景信息框,点击即可了解这个人的具体信息,包括他们的年龄和职业。

笔者认为,这正是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独特呈现。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报道信源”的精准无误,而强调被采访对象的信息正是以一种更为生动和直观的方式来凸显这种专业意识。

更为神奇的是,《雪崩》网页还会根据读者鼠标浏览动作的快慢,自动调整视频的播放速度和对应内容,真正实现了实时互动。如果读者十分喜爱这个作品,便可以通过网站顶端的社交媒体链接进行分享。

一位名为“Cal”的网友评论道:“这个作品太打动人了,我对它的喜爱难以言表。感谢记者约翰,你为我们带来了媒介融合的强烈心灵撞击。我已将链接分享给所有爱好滑雪的朋友。”

的确,在影音、图片、视频和动画的交织行进中,读者已不知不觉阅读完近1.8万字的特稿。稍微感到枯燥乏味的时候,这些多媒体元素都能将读者重新吸引回特稿上面。

读者已经不是在看新闻,而是以更加直接的方式触碰新闻,以身临其境的状态感知事实。听其音,观其形,《雪崩》为用户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用户体验。

《雪崩》的制作团队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报道组织模式,它由十几人组成,分为3个小团队,分别是采写组、多媒体制作组和技术发布组。采写组以记者约翰·布兰奇为核心,辅助他进行报道的还有体育主编乔?塞克斯顿等6人。



多媒体制作组由图形主管史蒂夫·都依内斯(Steve Duenes)带领杰米利?怀特(Jeremy White)等5人组成。技术发布组的架构与多媒体制作组相仿,由数字设计副主管安德鲁?库尼曼(Andre Kueneman)带领艾伦?麦克莱恩(Alan Mclean)等4名成员协作完成。

《雪崩》制作团队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中从记者到执行主编的垂直型的采编架构,代之以全新的“分组互动写作模式”——采写组、多媒体制作组和技术发布组缺一不可,这可以看作是编辑部为了应对新媒体冲击而进行的生产方式的变革。

变革后的编辑部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笔者认为,普利策新闻奖不应只颁给记者约翰·布兰奇一人,而应颁给整个团队。

此外,制作团队的大数据新闻生产也值得关注。该事故发生后,在推特(Twitter)和脸谱(Facebook)上迅速发酵,关于救援进度、天气状况、遇难生还名单、雪崩的科学知识等,被迅速转发、评论和分享。

制作团队通过数据扒取和挖掘工具(即利用大数据),通过对热点话题和关键词的搜索,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从中分析出受众的关注点、知识盲点分别是什么,随后才着手策划这个新闻专题,非常有针对性。

《纽约时报》对于发行渠道也进行了创新,他们率先将“雪崩”转制成电子书,一本卖2.99美元,其原版内容均为《纽约时报》的优质新闻报道。

网站前期大量的点击和浏览为纸质报纸和电子书的销售做了宣传和铺垫,后者更像是对于网站内容的实体化珍藏版本。

《雪崩》似乎成了一块可以垦荒的孕育着无穷商业价值的宝地,知名技术博客Gigaom.com创始人奥姆?马利克(Om Malik)提出更大胆的想法:“为何不在特稿当中植入雪橇和羽绒服的广告呢?”



穆雨薇:关于《雪崩》的褒贬不一的评价

《雪崩》为沉寂已久的传统媒体走出困境带来了新的生机。当很多报社都将网络媒体当成纸质媒体的复制品时,《雪崩》对此做出了突破性的表率,它并非简单地将文字、图片、视频拼凑在一起,而是真正实现了“报网融合”,通过流畅的连接和叙事,将事故发生的背景、过程、后续处理以及每个当事人的口述娓娓道来。

《纽约时报》的图像主管史蒂夫?都依内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一直在尝试对《纽约时报》网站重新设计,开创更多类似于“雪崩”的项目,将多媒体元素整合在故事当中,形成一个连贯的框架。

《雪崩》的成功证明了互联网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都是纸质媒体所无法媲美的,这也能够让许多纸媒从业者开始重视网络新闻媒体的巨大潜能。美国新闻主编协会(ASNE)称它“为在线报道树立了新标准”。

科技博客创始人奥姆?马利克兴奋地称:“《纽约时报》的管理层真该赌一把:斥资2500万美元打造100个类似‘雪崩’的项目吧!”

但也有很多人对《雪崩》持质疑态度,认为它不能代表未来网络新闻的发展方向,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新闻奢侈品。《大西洋月刊》撰文写道:“雪崩不会是新闻产业的将来,它仅仅是一个创新罢了,而并没有为新闻报道带来彻底变革。”

对于这一新闻作品的质疑,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其一,过于高昂的制作成本让媒体人望而生畏。

《纽约时报》拒绝透露《雪崩》的制作成本,但有传闻称花费了25万美元,因此被戏称为只有《纽约时报》这种“高帅富”媒体才能玩得起的奢侈品,而该项目能否实现收支平衡仍是未知数。

全球著名媒体与软件公司Atavist就曾有过失败经历,他们先于《纽约时报》两年尝试制作多媒体故事,每个故事同样售价2.99美元,但最后因为入不敷出而停止该项目。


其二,类似《雪崩》的作品很容易让读者陷入审美疲劳。

《雪崩》之所以能够轰动一时,是因为别具一格的多媒体呈现方式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但交互式的制作模板很容易被模仿,新鲜劲过了,读者的兴趣度也会降低。

Scroll Kit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科迪?布朗仅用一小时就复制了另一个版本的雪崩,这还引发了一场与《纽约时报》的版权纠纷。

而且在浏览《雪崩》时,读者更倾向沉迷于变幻莫测的多媒体元素而非特稿本身,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三,《雪崩》的策划耗时半年,这有损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性。





陈力丹教授定义“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叙述”,从这个角度来看,《雪崩》这个作品不能严格算作新闻作品,更像一个由新媒体精心打造的艺术品。

但笔者认为,对《雪崩》的这点质疑或许有失偏颇,它的各方面价值被忽略了。事实上,读者们能通过这篇特稿了解到雪崩发生的原理、可能出现的雪崩情况以及自救措施。

《雪崩》不仅是一个好看的花瓶,而且是一则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的报道,为以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倾向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这使得信息变得短小而精悍,也让现代人的阅读走入了碎片化,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所言:“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我们本以为读者面对着长篇累牍、含义深刻的新闻特稿早已丧失了耐心,而《雪崩》则让传统新闻人看到了创新和变革的希望。“内容为王”固然应当继续被奉为圭臬,而玩转多媒体似乎也成为生存下去的必备法宝。

未来充满着挑战,正如《大西洋月刊》的评价,虽然《雪崩》已经在新闻作品的内容生产上实现了漂亮的飞跃,但依靠发行和广告的传统盈利模式的禁锢仍没有被突破。新闻界能否“雪崩”出更多具有颠覆意义的新闻产品?一切尚待观察。



陈力丹:中国的传统媒体能从《雪崩》的成功中获得什么?

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已是现在的热门话题。历史上新的媒介形态冲击原有媒介形态的事情已经很多了,但是这一回不是一些媒介形态是否替代另一些媒介形态的问题,而是不同媒介形态的有机融合。我们较多的传统媒体只是简单地以建立自己的网站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这显然是无效的。

这里介绍的获奖新闻作品《雪崩》,就我国传媒的观念认识和技术水平来说,并非可以直接搬过来,不过我们从中应看到观念上与外国同行的差距。

观念不解放,即使有钱也做不出像样的作品。新华社前些日子做了一部不亚于《雪崩》的作品《三北防护林》专题片,由于软件技术上的实力不够,靠巨大的人力、物力一点一滴地堆上去精工细作,花费天文数字的钱,做出来很好看,但没有新闻时效,技术上无法推广。

现在新闻报道的新媒体方式已经多样化了,但我国传媒这方面的创新还很少。《雪崩》整体上我们难以效仿,但每一类具体的表现方式,我国的传统媒体都是可以在网上呈现的,问题在于我们想到了吗?关于某一连续性事件的网上四维(立体空间+纵向时间)报道模式、网上新闻图片的游戏报道方式、新闻“众包”或“众筹”的采访模式,在外国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而在我国的传媒界目前尚没有看到。

每当我们看到人家的关于新闻报道的最新样式之后,不能总是惊叹一番,而要给自己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没有想到,为什么在创新思路上总是跟不上?目前至少可以做的是:看到人家的最新报道方式后,想一想在已有的条件下,我们能够借鉴哪些?例如“大数据”,这个词我们说了不少了,其实真正运用大数据进行新闻报道的传媒案例很少。

我们在技术上是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我们的传媒人在既定的报道模式中安闲惯了。

今年春运和春节期间,央视与百度配合,通过电视新闻展现了春运、春节期间全国人民生活生产中各种类型的大数据。

例如当下全国铁路运输中最热、次热的铁路线在哪里,乘坐火车的人的年龄、性别结构,甚至当下春节年夜饭吃什么、春节红包发放特点、多少人春节相亲、多少人过节陪父母、商圈的热力图、烟花燃放情形等全国宏观图景,以往我们是无法即刻、精确地获悉的。

所以,每年传媒关于春运和春节的报道,充斥大同小异的情感个案,连报道者自己都觉得厌烦了,何况受众呢。现在通过网上大数据,可以轻而易举地即时获悉,电视台再以形象化的动画方式加以即时、宏观而精确的展现和报道。

然而,除了今年央视《晚间新闻》节目在春运和春节期间集中采用了大数据外,至今几个月了也没见到新闻报道中再有什么新思路、新动作。想不到,还能谈得上做到吗?

通过观看《雪崩》,应该想到很多、学到很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stxPi%2BSk9Re1RrXH8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9-8 23:22
本帖最后由 殷玉鑫 于 2015-9-8 23:28 编辑

【案例】
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设立专家审核委员会 是保证“两奖”权威性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全国新闻界对“两奖”(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的普遍期望是要不断提升各个奖项的权威性。这无疑是正确的,我从担任评奖委员会主任开始,就一直在为此而不断学习、调查、思考,适时集中可行意见来改进评选工作。
何谓权威性?
一般来说,就是评选出来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和获奖者都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界大多数人的认可。
获奖作品,从新闻角度讲,应该是精品;从写作角度讲,应该是范文。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应该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代表。
那如何保证权威性?
其基础是提交定评委员会投票的候选作品和候选人,个个都要能树得起,站得住。也就是说,要通过层层审核选拔,尽可能把那些确实优秀的报上来、留下来,而把那些相形见绌特别是“有毛病者”挡在外面或者淘汰出去。从而保证定评委员会委员投票时,真正能够做到“好中选优”。
这个能不能做到?我认为比较难,但通过不断改进《评选办法》和努力工作,可以做到越来越好。
那用什么办法呢?
根据这些年的实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好定评会前的审核工作。
这项工作包括制定比较符合实际、全面和有可操作性的评审标准,然后严格按照标准组织审核、确定候选作品和候选人,从而确保每个参评作品、参评者都是符合标准的。这样到了定评会上,再经各评委仔细审看、审听,进行分组和集体讨论评议,作必要筛选淘汰后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这样,无论评上哪一个至少都是合格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定评会的投票主要是履行评选程序,即“好中选优”。
从这些年“两奖”评选工作实践来看,我想着重强调两点:
第一,近七八年来,“两奖”评选的审核工作是逐步加强的,而在定评会前设立专家审核委员会这一程序,既是历年各项审核措施的延续,也是进一步加强审核工作的重要举措。
专家审核委员会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审核委员比较专业和超脱。委员们都是来自新闻教学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以及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经实践证明有所造诣的专业人才。他们中很多人专业水准高、责任心强,并且与参评作品、参评者没有直接的个人利害关系。所以,即使参评作品、参评者中存在一些之前没有被发现的“毛病”和“瑕疵”,一般也难以从他们手上“滑过去”;
二是委员们都按照《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以下简称《评选办法》)规定的评选标准,对参评作品、参评者进行全面审视,包括政治问题、导向问题和专业技术性问题等。每个委员都可以畅所欲言,讲审核意见和依据,包括对同一件作品、同一参评者的不同意见和依据。这些意见和依据不管全面与否都允许,并都将如实提交评奖办公室。而评奖办公室则本着既充分尊重审核委员会各委员的意见,又充分尊重新闻工作者劳动的原则,将参评作品、参评者的实际与《评选办法》之规定反复比对、与报送单位和推荐者充分沟通下判断、作处理。对规定不明确或分歧大的,则提出处理意见向定评委员会报告。

我对审核委员会还有一条期望,就是当届审核工作结束后,要通过综合分析,对年度新闻报道总体评价,对采编队伍的培养提高、对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改进等提出意见建议。去年的报告我们已转发到各省区市记协、各新闻单位及各新闻教学研究机构,供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2008年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束后,评奖办公室就集中精力修订《评选办法》。经反复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各省级(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记协和新闻单位的意见,于2009年报中宣部批准实施,为审核评选确定了“准绳”,并得到了比较严格的坚持。
几年来,《评选办法》的基本框架没有变,但由于每年都会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反映出一些新问题,所以一般要在下年《评选办法》中作些完善和调整,主要是加强审核工作。比如:
——不断强调所有平面、广电、网络媒体,不论是参评新闻作品还是参评人选,都可以按照《评选办法》规定的评选标准进行推荐和报送。这是“入口”,既鼓励广泛参与、踊跃推荐、报送,又坚持严格执行标准。
—不断强调]“宁缺毋滥”,就是所有奖项数额“上要封顶、下不保底”[size=1.0625]。还实行了退出机制,就是不论什么时候获得的哪项奖,只要发现确有问题即取消其获奖资格。这是各级审核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大原则。
——除5家中央新闻单位直接报送外,其他单位的参评作品、参评者全部实行推荐、报送、定评三级评选制。其中,在大小新闻单位内部,必须经过全体编辑记者民主推荐、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评委会评选,这是最基础的审核。
——推荐单位、报送单位评选出参评作品、参评人选后,都要在本单位、本地区网上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评奖办公室在定评前、定评后再各公示一次,每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对公示中的举报都进行认真核查,凡属违背《评选办法》规定的都“拿下”。这是不同大小范围的公开审核。
——规范了评委会构成和评委条件、推荐程序和回避制度,规定了评委在评选活动中的纪律、罚则等,最后公示名单。这是审核工作的组织保障。
——定评会从各省区市记协轮流承办改为集中在北京举行,以减少评奖办公室和定评委员会受到的干扰,能够自主、公正地按《评选办法》行使审核和评选职能。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规范的“秩序”,主要由《评选办法》《报送通知》《评选细则》《日程安排》等构成。这就可从实体规定和程序规定上保障审核评选工作的顺利开展。
去年,我们又采取了进一步加强审核工作的新措施。主要措施有:一是把自荐、他荐到评奖办公室的参评作品、参评者交由相关报送单位审核,改为由评奖办公室直接审核并与自荐、他荐者及所在单位沟通,纳入评选程序。这样既可避免在某个环节上将好作品和优秀参评者可能被以种种名义挡在外面,又加强了审核工作。
二是新增了11家新闻教学研究机构作为参评作品的报送单位,既增加了优秀作品报送的新渠道,又可探索一些推荐、报送、评选工作的新的做法和经验,以完善审核工作。
三是在定评会前增设专家审核委员会,这是保证评奖权威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整个审核和评选工作中有一个问题常常不被一些人所理解。在今年参评材料公示中就有一条批评意见,说中国新闻奖存在“照顾”的问题。
所谓“照顾”,就是在“统筹考虑”中强调在同等条件下,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欠发达地区和地市的参评作品、参评者适当作些倾斜。还有就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各省区市最好“不要剃光头”。实际上,这个“照顾”是有前提的,就是“同等条件”下,而且一般是三等奖,数量也有限。
我从来不回避,“两奖”的评选中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我们虽然在《评选办法》中做了些规定,但目前还不具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条件。如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新闻单位,在新闻资源、传媒人才等方面确实存在不可比的情况,竞争不够平等。这与高考中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加分一样,我觉得还需要保留一个时期。因为我们评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评选活动并按年度评选出优秀作品和获奖者,能够树立榜样、增强凝聚力,以激励全国的新闻工作者更积极主动地为做好新闻宣传事业而共同努力。
第二,几年来加强审核工作的各项措施是正确的,是符合实际的,也是有成效的。
评奖办公室同志跟我说,今年加上自荐、他荐作品比去年增加了200多件,但评奖办公室审核出的问题和公示中收到的举报均大大减少,作品的整体质量明显好于以往。在去年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中国记协首次增设审核委员会,从742件参评作品中审核出
338件参评作品存在明显瑕疵,占参评作品的45.6%。今年,审核委员会从856件参评作品中,审核出300件作品有差错,占参评作品的35%,比上届同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这中间既有几年来不断加强审核工作的效果,也有去年增设专家审核委员会这一重要举措以来的积极作用。这也说明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界对新闻评奖工作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增强,“两奖”的权威性也在逐步提升。

这个效果主要是导向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过包括专家审核委员会在内的各级、各种审核工作,不断为定评委员会的评选真正做到“好中选优”而努力,“一般中选好”的情况在逐步改变;二是促使各推荐单位、报送单位在组织评选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本级评委会投票前的审核工作;三是更重要的影响,通过剖析各级审核出来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新闻报道的采编质量和新闻工作者自律的自觉性。每一条认真的审核意见都会迅速通过各种途径传到广大编辑记者那里,使他们从中得到了警示:新闻工作者和做采编工作必须严谨才行!这是一个重要的职业精神导向。
中央现在正在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我的理解,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每个人“精心做好自己职责内每一天的每一件事”
对审核工作来说,对参评作品和参评者的推荐、报送材料,必须“一字一句一标点、一分一秒”地审看、审听,这就叫认真、唯实。“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啊!
现在我们有一些编辑记者乃至负责人,浮躁情绪比较大,往往忽视“严”和“实”。前年有一件省报的参评作品很不错,但把诸葛亮《出师表》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中的“勿”,写成了“莫”。语意总的没错,但一个字写错了。如果在审核中不是很严、很实,就很容易“滑过去”。我接到评委意见后就问用引号没有?一查用了,我就说那就是“硬伤”。按《评选办法》一等奖是得不了了。

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中贯彻“三严三实”精神,就是要继续解决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和失之于“人情”关系等问题,切实把《评选办法》的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两奖”的权威性。
根据中国记协主席、中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主任田聪明在7月14日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工作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来源:中国记协的微博
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1001603884853291563762&vid=3738707242&extparam=&from=&wm=0&ip=171.220.56.8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11-2 21:04
【案例】
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11月2日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94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47件(含10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1件,三等奖152件。
    获本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解放军报、新华社通讯《生命线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闪耀——习近平主席、中央军委领导和推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纪实》主题重大、气势恢宏,文章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习近平同志建军治军的重要思想初步实践成效,是新闻性、思想性、艺术性高度融合的新闻精品。人民日报评论《标注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有机结合来自基层一线的深入采访实践与精辟理论辨析,从价值追求的角度,刻画政治生态的变化,挖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新华社通讯《更高举起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写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史料丰富精准,事例典型,写作精到,历史纵深与现实画面自然呼应,是纪念小平同志诞辰的代表作。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用深入基层的采访,客观真实的记录,大胆创新的手法,向海内外观众生动展示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发了公众对传统家教和“家国情怀”的强烈关注与思想共鸣。获一等奖的江西日报文字消息《项目审批“长征”698天 泰豪动漫变“动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专题《巡航钓鱼岛亲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电视访谈《住在涵洞为讨薪》、北方网网络访谈《“当代鲁班”的中国梦》等作品采访全面深入、报道生动鲜活,彰显了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新闻素养,展现了主流媒体对中国改革发展进程的深入观察思考。获新闻名专栏的中国纪检监察报《方圆谈》、新华日报《漫说快评》、西藏人民广播电台《驻村夜话》、新华网《数据新闻》等栏目紧扣社会热点,主动设置议题,创新报道语言,立足小切口,讲好大故事,体现了媒体敢于发声、引领舆论的责任担当,展现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
    据悉,中国记协将于11月8日记者节举办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

来源:新华社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5-11/02/c_134775536.htm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11-10 22:56
【案例】
摄影记者退出新闻奖评选 涉嫌用技术修改图片

中新网11月10日电 据外媒报道,被誉为“澳大利亚普立兹奖”的澳大利亚新闻摄影最高荣誉“沃克利奖”,将于下月3日公布年度摄影记者得主,但入围最后3强之一的新闻集团旗下《先驱太阳报》摄影记者凯尔德,被揭发其中一幅作品经过改图,日前主动退选。

据悉,这次涉嫌用电脑改图的新闻图片,于今年3月在墨尔本动物园拍下,显示小猩猩Kimye趴在一只大猩猩身上。报道称,凯尔德利用名为“复制”的技术,将原照片中的一条稻草删掉。拍摄同一场面的另一名摄影记者发现此事,向主办单位沃克利基金会投诉,指专业摄影师不应利用技术改图。

基金会署理行政总裁格雷厄姆表示,凯尔德其中一张参选作品经过修改,违反大会规定。格雷厄姆重申,摄影记者有责任如实记录历史时刻,故大会要求摄影记者提交准确及未经修改的相片。

这是沃克利基金会数月来第二次失误,传媒机构Fairfax早前被指参选图片的描述涉嫌抄袭澳大利亚《时代报》同一新闻故事的图片。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www.mediaob.com/overseas/2015/1110/3890.html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11-11 11:24
【案例】
羊城晚报“红色娘子军”报道获两项中国新闻奖

《羊城晚报》2014年4月20日头版荣获中国新闻奖报纸版面一等奖

  昨日,第十六个中国记者节,羊城晚报政文部编辑孙焰在北京参加了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现场聆听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致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节日问候。
  羊城晚报2014年4月20日一版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版面一等奖,孙焰是版面编辑。而羊城晚报文字系列《红色娘子军精神·薪火相传》获得了二等奖。
   不解的情缘
  两个奖项都与红色娘子军这支神奇的队伍有关联。
  红色娘子军与羊城晚报有不解情缘。
  1980年《羊城晚报》复刊,海那边的几十名红色娘子军战士就开始通过别人为她们读《羊城晚报》了解国内大事。听人读《羊城晚报》,一听就是几十年。2007年10月1日,《羊城晚报》创刊50周年之际,王运梅等11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托人捎来了联合署名的贺信,信中称:“羊城晚报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玫瑰,她在我们晚年的精神生活里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芳香而迷人。”
  除了贺信,还有11位老战士亲手编织的红军斗笠、亲手收种的胡椒粒,“希望羊城晚报像斗笠一样,永远为广大读者遮风挡雨,撑起一片蓝天;希望晚报人像胡椒一样,生动辛辣地反映民生。”
  2007年11月,羊城晚报记者专程赴琼,探访红色娘子军。2011年,红色娘子军组建80周年,时年102岁的王运梅、99岁的卢业香、99岁的潘先英、97岁的符月雅说出了她们共同的心愿:到广州去,面谢《羊城晚报》。这一年的8月24日,“红色娘子军后代亲友团”来到广州,向羊城晚报送上了4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的感谢信。
  2014年1月初,最后一名红色娘子军卢业香老人病重入院。听到消息后,羊城晚报的新闻工作者陷入了思考:面对这样一支神奇的队伍,我们到底可以传承什么?
   一样的信仰
  于是,羊城晚报派出精干力量三赴海南,上北京下深圳,追寻着红色娘子军当年的革命足迹,梳理了这支队伍的传奇历史,寻访了红色娘子军的后人、党史专家、艺术家、琼海市领导,让红色娘子军的精神穿越时空,光照当下。
  在追寻的过程中,羊城晚报的年轻记者们也一步步清晰起来——她们所追求的,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她们所期盼的是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她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即使时代有所不同,但她们与我们同样实践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做人准则。
  这是红色娘子军的信仰,也是羊城晚报新闻工作者的信仰。
  此时此刻,故人远去,但我们相信,精神永存。
来源:羊城晚报
http://news.sina.com.cn/m/pm/2015-11-11/doc-ifxknutf1684129.shtml


作者: 杨静芝    时间: 2015-11-19 17:01
第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获奖名单公布

2015-11-18清华新闻与传播校友会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
为继承和发扬范敬宜先生的新闻教育思想,激励新闻人以范敬宜为楷模,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由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国家外文局、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大众报业集团、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发起倡议设立“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基金设立还得到了范敬宜亲属和清华校友赵伟国先生的大力支持。

“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面向全国设立“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奖励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成绩突出的学生(新闻学子奖)、在培育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新闻良师奖)、热心新闻传播教育的新闻业界人士(新闻教育良友奖),从2013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今年为第三届。



第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获奖者名单

(按获奖者姓
首字母音序排列)


新闻学子奖

贾宸琰
本科生
华中科技大学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卢烨
硕士研究生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
马婧
硕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钱一鸣
本科生
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盛阳
硕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松超
硕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周珊珊
硕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教育良师奖

罗以澄
教授
武汉大学
马少华
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童兵
教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新闻教育良友奖

邹贤启
研究员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获奖者简介
(按获奖者姓
首字母音序排列)



新闻学子奖
贾宸琰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优秀的校园表现为贾宸琰的新闻梦想打下了扎实基础,综合成绩年级第一,是全校唯一入选《2014年特优生年鉴》的文科生。她曾担任校记者团团长,在学校成立了首个视觉中心,还发起了新闻沙龙;她有丰富的媒体实习经历,在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中均有她作为一名记录者的身影。她在各种主流媒体上发表文章百余篇,体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卢烨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从本科到硕士,从北京到新疆,变化的是卢烨不断丰富的履历,不变的是他对电视新闻的热爱与坚持。深入基层、植身边疆,从新闻摄影到纪录片,从信息员到编导,改变的是媒介和身份,不变的是对这片土地的一腔热血和不断磨砺的坚强意志。

马婧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永葆初心,不负使命是她对新闻理想的不懈追求。专业学习培养了她娴熟出众的采写功底,职业使命促使她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求证。在《巅峰救援72小时》的报道中,在不可能到达现场的情况下,马婧辗转曲折,电话采访了20多位专家和亲历者,还原了尼泊尔地震后珠峰大本营的救援过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双重新闻实践经历,也让马婧实现了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的贯通。
钱一鸣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离现场越近,就离真相越近。作为南京大学摄影协会主席的他,热爱以影像记录社会,并且正式成为CFP新闻图片库签约摄影师。作为最早抵达“东方之星”事件现场的高校新闻学子,钱一鸣全程参与了长江沉船事件的报道过程,其撰写的图文故事被多家门户网站及新媒体转载。在前线的机智、勇敢而富有同情心的背后,是他作为未来新闻人的蓬勃朝气。
盛阳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土情怀与全球视野,是作为一名国际新闻传播项目硕士生的素养。在《中国日报》美国分社的海外实习期间,盛阳独立采访、写作并发表了近百篇英文文字报道,数十篇图片报道;在美国国务院记者会上多次获得提问机会,并独家采访中美政要、社会活动家、专家学者,他采写的多篇重要政治报道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联社等美国主流媒体转载引用,发出中国声音,捍卫并表达了中国立场。
张松超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不但学习优秀,科研能力强,张松超还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经历。他切实践行马列主义新闻观,于《光明日报》发表了多篇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报道;他热爱阅读与思考,独立撰写并在国内外媒体发表新闻评论文章200余篇,已成为国内多家媒体特约撰稿人。对于公共热点事件积极发声,用事实和理性引导公众对时事热点事件的正确认知,张松超认为,这是自己的使命。


周珊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有理想、爱思考、好写作、能组织、会沟通”,这是周珊珊给自己的目标。严谨勤奋的态度和多年不变的探索使得她不仅获得了多种奖项,更是累积了十几万字的深度报道,在《中国青年报》及《长江日报》等媒体发稿60余篇。作为原创传媒观察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的执行主编,她所组织、撰写的文章,在这个拥有近20万粉丝的平台上,产生了广泛的学界、业界影响。在喧哗中要有坚守,她真心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有理想、负责任的传媒人。



新闻教育良师奖
罗以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罗以澄教授自1984年起从事新闻教学工作31年,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培养了一代代新闻学子。他曾任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主要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项目《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首席专家,被教育部授予“国家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罗以澄教授始终把育好人才、推动学术薪火相传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为新闻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马少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马少华副教授来自新闻工作一线,热爱新闻教育事业,自2001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以来,为新闻人才的培养呕心沥血。在课堂上,他为学生注入观察、分析和研究的专业素养,把丰富的业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打破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看不见的壁垒;在课堂之外他更九年如一日的坚持课后写作教学日志,在博客上拓展教学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他记得课堂上每个发言同学的姓名和发言的内容,他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童兵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童兵教授自1981年起从事新闻教学工作3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表彰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论著为纬,以中国特色的新闻实践为经,童兵教授组织的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教学科研团队,已经成为全国高校中人数最多的高水平马新观教研力量。这些重量级成果的背后,是童兵教授对“教书育人”的看重,他秉持独立思考的学者本色,坚持“学术规范零容忍,学术研究无禁区”,为一代代新闻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



新闻教育良友奖
邹贤启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作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邹贤启先生在繁忙工作之余,仍不忘热心新闻教育工作。多年来他十分注重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与锻炼,主导组建全国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记者团,主导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并坚持常年到各高校巡回开办讲座。他对业界人士创造性地参与高校新闻人才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对业界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A0OTkwMQ==&mid=400438256&idx=1&sn=a383d9ce9a624600a5ebe4c0cfbd7067&scene=1&srcid=1119zNuPqowftSB9AxqCbuXI&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11-21 21:50
【案例】
第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第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暨首届主流媒体总编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高层论坛今日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致辞。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宝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作主题发言。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宝善在主题演讲中说,“设立‘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目的是激励青年学生学好新闻专业,投身新闻事业;鼓励高校教师在新闻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培养人才;推动更多新闻界人士关心新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已在新闻界产生广泛影响。今年春季学期,人民日报负责采编业务的几位领导同志尝试到清华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中收获了一些体会和心得:一是重视起来,把讲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作分内职责;二是求真务实,实现对青年学子思想上的正确引领;三是有的放矢,坦诚回应青年学子的现实关切;四是生动表达,创新新闻观课程的授课方法;五是注重实践,着力让新闻观教育知行合一。”

  本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良师奖”授予罗以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童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少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3位长期从事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师;“良友奖”授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湖北日报社社长邹贤启;“学子奖”授予贾宸琰、卢烨、马婧、钱一鸣、盛阳、周珊珊、张松超等7位在校学生或毕业生。

  在其后的主流媒体总编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高层论坛上,10位来自主流媒体的总编、副总编与全国10所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副院长围绕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学界与业界的互动与合作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对话和互动交流。(记者刘烨、赵婀娜)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5-11/20/c_134836359.htm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5-12-7 11:16
【案例】

2015-12-01 编前会
转载自公众号中国记协
编者按: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工作中,审核委员会共发现323件作品存在663处各种差错,有差错的作品占审核作品总数的37.7%。经过全体审核委员的集体审议,最终决定撤销168件作品的参评资格。为帮助各新闻单位对照检查,现选出差错百例,按文字作品、广播作品、电视作品、网络作品四大类,分别给出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意见。

















































































链接
去年新闻奖被撤销评奖资格作品的常见错误38例
在去年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撤销评奖资格的有149件作品,其中广电作品23件,占比15.4%;网络作品19件,占比12.8%;各类文字作品107件,占比71.8%。撤销原因绝大部分是存在语言文字错误和表述不当的错误。带有共性的错误归纳为以下十个大类。
(一)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这一类差错是大量的。审核中发现的常见错误主要有:整个段落一逗到底,该逗不逗,顿号逗号混用,分号句号缺失等。

例1. 【原文摘录】广西中小企业联合会秘书长李强认为,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使企业产品、规模和管理上档次”将成为民企二次创业的必修课,在这个过程中,申报职称对于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目前的职称申报制度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对这块不够重视。
【审核意见】文中标点使用不准确,一逗到底,导致语义不清,未按照表达意思分层断句。

例2.【原文摘录】灾区现场看似到处都是新闻,现场记者往往什么都想写却又觉得没有抓手从而显得非常焦虑。
【审核意见】在“抓手”和“从而”之间必须有个逗号。

例3.【原文摘录】这一方面说明官话影响之恶劣,人们反感程度之深,另一方面也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级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热切期盼。
【审核意见】应将“反感程度之深”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二)字、词误用

这类差错的数量仅次于标点符号。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明显的错字、错词
这类错误的产生,尽管记者和编辑要负主要责任,但校对也难辞其咎。因为只要稍微认真一点,这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例4.【原文摘录】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李阳鸣今年6月因病英年早逝的消息令人婉惜。
【审核意见】“婉惜”应为“惋惜”。

例5.【原文摘录】她裂着嘴笑着说:……
【审核意见】“裂”应为“咧”。

例6.【原文摘录】这是由晚晴著名学者俞樾的旧居楼改建而来的,曾有“西湖第一楼”美誉。
【审核意见】“晚晴”应为“晚清”。

2.同音词的误用
这类错误主要是疏忽大意造成的。尤其是现在记者们写稿基本使用电脑,且多数人使用的是拼音输入法,读音相似或相近的词,很容易就随手而出,比如:“侦察”与“侦查”,“按耐”与“按捺”等。也有一些同音词是因为没有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而造成了误用,比如:“截止”与“截至”,“期间”与“其间”等。

例7.【原文摘录】这起案件从公安机关开始立案侦察到法院宣判,一直没有直接人证、物证。
【审核意见】“侦察”应为“侦查”,为同音词误用。

例8.【原文摘录】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
【审核意见】“暇”系“瑕”之误。“暇”者,空闲也;“瑕”者,玉之斑点也,亦比喻人之缺点。另外,“璞”指未经雕琢过的玉,必然有瑕,因此不存在“无瑕的璞”。

例9.【原文摘录】李富英按耐住情绪,招呼艾尼·库尔班选菜,眼睛却一直盯着孩子。
【审核意见】“按耐”系“按捺”之误。“按捺”指控制、压制,也可用“按纳”,但没有“按耐”这个词。

例10.【原文摘录】据义乌市公安局统计,截止今年11月,在义乌的境外客商达41.1万人,常驻外商1.5万人。
【审核意见】“截止”系“截至”之误。“截止”的意思是:(到一定期限)停止, “截至”的意思是:截止到(某个时间点)。因此,上引例句应改为“截至”或者“截止到”。

例11.【原文摘录】期间,央视网与百度、360网站寻人平台进行合作,打通数据,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寻人信息平台,为寻亲提供更大的数据支持。
【审核意见】“期间”系“其间”之误。“期间”指某个时期里面, “其间”指某一段时间。

3.“的、地、得”的误用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得”的使用是有明确分工的。定语用“的”,状语用“地”,补足语用“得”。这个问题应该是上初中时就解决了的。但是,在申报作品中这三个字的误用却大量存在。

例12.【原文摘录】下个月,南瓜就将收获,“如果像去年一样得价的话,每亩可赚4000多元!”答话的是屯长卢德彬。
【审核意见】“得”字误用。应该用“的”。“一样的”作为定语修饰“价”。

例13.【原文摘录】“国家四级财政,给1.2亿名老年农民增加一些养老金,这钱是可以拿的出的。”
【审核意见】“的”字误用。应该用“得”。“得出的”作为动词“拿”的补足语。

例14.【原文摘录】说到这里,这个在老师眼中开朗、能说、爱交朋友的15岁男孩将头埋进臂弯,小声的抽泣着。
【审核意见】“的”字误用。应该用“地”。“小声地”作为状语修饰谓语“抽泣”。

4.不规范的成语使用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精炼的语句,表达无限丰富的情感与思想。但是,成语往往是有出处、有典故的,其用字和含义已经约定俗成,不能肆意妄为。

例15.【原文摘录】“就这两个月少点,因为兰县长住院动手术。”驾驶员陈邦清眼泪婆娑。
【审核意见】“眼泪婆娑”系“泪眼婆娑”之误。泪眼,含泪的眼睛;婆娑,起舞的样子。“泪眼婆娑”形容的是忽闪忽闪的含泪的眼睛,而不是流出的眼泪。

例16.【原文摘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4天时间就完成了集中移坟,腾出土地78亩。
【审核意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之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意思是:用道理让他明白,用感情打动他。反过来说,不合逻辑。

例17.【原文摘录】再看“疏”。北京的政策制定者们深谙“堵为治标、疏为治本”之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里治堵限排政策热闹喧嚷,暗里发展公共交通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且异常坚定。
【审核意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从正面迷惑敌人或对手,从侧面进行突然袭击。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

5.不当的词语缩略
为了精炼语言,减少字数,新闻报道中常常会使用缩略语,尤其在标题中。但是,缩略语使用不当,往往会给受众造成阅读理解上的麻烦。

例18.【原文摘录】汉推国际交流不可少
【审核意见】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小标题。什么是“汉推”?从文中得知“汉推”即“汉语国际推广”的缩略语,这在专业人士那儿可能是耳熟能详的词语,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却很难猜出其意思来。因此,必须加上双引号,并作出解释。同时,如果“汉推”是“汉语国际推广”的缩略语,那么其后加上的“国际交流”就是赘语。

例19.【原文摘录】在“头七”的时候,根据是否举行国家悼会,进行适度的《七日祭》策划。
【审核意见】不当缩略,意思不明。“悼会”是什么意思?“追悼会”?“哀悼日”?

例20.【原文摘录】盼适降设分所标准。
【审核意见】“适降”是什么意思?从文中得知,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盼望适当降低设立分所的标准”,但缩略后让人不知所云。

6.生造的词语或表达
这一类错误尽管数量不多,但其对语言的危害不容小觑。

例21.【原文摘录】既有“问题意识”,也有“过程意识”,才能让改革者有更多回圜余地,才会对未来更有信心。
【审核意见】“回圜”是什么意思?遍查词典不得。

(三)直接引语使用不当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是新闻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两种表达方式,直接引语是作者引用的采访对象所说的话,间接引语是作者复述的采访对象或者其他人所说的话。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直接引语必须以双引号标示,以表明所引的话是采访对象的原话,而不是作者的概括或整理;间接引语则不用双引号标示,是作者对采访对象或者其他人所说的话的复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求完整、准确地引用采访对象所说的话,反对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采访对象所说的话进行加工和整理。

我们知道,说话都是个体性的,很少有多个人同时说出一模一样的话来。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大量出现过诸如“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众人纷纷表示”这样的表达。很显然,这是经作者加工过的引语,不能被当作直接引语使用。这个问题在新闻教育界反复说了多年,实践中虽有一定程度的改观,但类似错误仍然不绝如缕。本次审核时,这样的问题就不在少数。例如:

例22.【原文摘录】当地村民纷纷围上来反映:“邓正加……”

例23.【原文摘录】总队的官兵说:“我们的司令员,哪里有重大任务……”
另一方面,有些作品该用直接引语时却不用。比如下例:

例24.【原文摘录】杜江南说,我想当警察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希望你能支持我。女孩看他去意已决,也没再多说什么。
【审核意见】这一段人称混乱。如要用间接引语,可改为:杜江南说,他想当警察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希望女孩能支持他。女孩看他去意已决,也没再多说什么。如要用直接引语,可改为:杜江南说:“我想当警察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希望你能支持我。”女孩看他去意已决,也没再多说什么。

(四)代词的误用

所谓“代词”,即指代某人、某事、某物的词。通常又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等。新闻报道是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或事的反映,代词自然也就少不了。本次审核发现,代词的误用主要表现在人称代词上,常见的有:指代不明,指代错误和指代不统一。

例25.【原文摘录】4月18日是米热古丽·玉素甫的24岁生日,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她的心中一定有个让她魂牵梦萦的“白马王子”,日渐年老的父母,还等着为他披上嫁衣,看着她幸福地生活。
【审核意见】人称代词指代错误。“他”应为“她”。

例26.【原文摘录】王福顺表示,由于当时腿麻得走不动了,我干脆花钱去澡堂子泡了个澡,足足在热水池里泡了一个多小时,这一烫管老了用了。而由于怕媳妇惦记,至今他没有告诉媳妇事情真相,只说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
【审核意见】人称代词使用错误。“我”应为“他”。

例27.【原文摘录】文字实录就像空气一样,你可能看不见她,摸不着它,但是你随时需要它。
【审核意见】代词使用不统一,“她”“它”混用。

(五)数字单位缺失

鉴于日常新闻报道中数字的用法比较混乱,本次审核时专门给每一位审核委员复印了一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以便参照执行。但是,审核过程中发现,根本不可能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的话,过不了“数字关”的作品会更多。因此,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规定对一些阿拉伯数字与文字数字混用的表述一律不记为错误。比如,“1.7万”写作“1万7千”,“三万多”写作“3万多”等。但数字单位缺失仍然要记为错误。

例28.【原文摘录】……并于2007回北京创立了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审核意见】数字后面缺失“年”字。

例29.【原文摘录】至此,武汉晚报与武汉沪春秋旅行社发起的旅游“奖文明”活动,创造了连续发送11个旅游团、共296游客却没有出现一起不文明行为的纪录。
【审核意见】缺数字单位,“296”与“游客”之间应加单位“名”或“位”。

例30.【原文摘录】市场化企业欲贷款1000万。
【审核意见】数字后面缺失单位“元”。

(六)词语搭配不当

词语搭配不当,指的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关联缺乏合理性,即将意义上不能组合在一起的词语硬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比如,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宾语和宾语补足语之间。也有的是一个句子中部分搭配不当。
例31.【原文摘录】……还帮他解决了大棚黄瓜苗白粉病的生产难题。
【审核意见】词语搭配不当。“白粉病”不能与“生产”搭配。应改为“白粉病的防治难题”。

例32.【原文摘录】海监84船对其进行喊话宣誓主权
【审核意见】词语搭配不当。“宣誓”是名词,不能作为动词与“主权”搭配,应改为“宣示”。

(七)词语重复

词语重复是指同一个词语在句子中没有必要地重复出现。这种错误主要是不认真、不仔细造成的。

例33.【原文摘录】检索了所有年份、所有类型的法律法律规范、部门规章,均已找不到有《电、热价格》的存在。
【审核意见】“法律”一词重复,删去一个。

例34.【原文摘录】这次西藏自治区第一次入选世界记忆工程的档案,不论是对历史的追溯还是其文物价值,这都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审核意见】最后一句开头的“这”字多余,导致句子主语重复。

(八)句子成分缺失

句子成分缺失,是指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缺少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比如,主语、谓语、宾语等,从而导致意思表达不清。

例35.【原文摘录】如此环境,让今年四季度小企业关门、跑路的情况一再出现。
【审核意见】句子成分缺失,“跑路”前应该加主语“老板”。

例36.【原文摘录】对航空公司而言,即便受“诈弹”影响还未起飞,只需要重新对旅客进行安检,并对机舱进行清仓检查,也要因为推迟起飞时间承受运营损失。
【审核意见】句子成分缺失,“还未起飞”前应该加上主语“飞机”。

(九)语句杂糅

语句杂糅,指的是本来应该分成两句或多句说的话,一股脑儿地被糅进了一个句子里,结果造成了意思表达不清,语义不明。

例37.【原文摘录】何秀英经常通宵达旦忙着工作,在科研院所里,至少需要好几位大小伙子合作完成。
【审核意见】这一段将两个句子合并为一句,是语句杂糅的病句。如果想用一句表达,应该改为:何秀英经常通宵达旦忙着的工作,在科研院所里,至少需要好几位大小伙子合作完成。或者分成两句,改为:何秀英经常通宵达旦忙着工作。她所忙着的这些工作,在科研院所里,至少需要好几位大小伙子合作完成。

(十)硬凑句式
硬凑句式,指的是为了使多个句子在字数上相等、在形式上一致,而不顾及其意义和词性,人为地往一起凑。这个错误常见于报纸的小标题。

例38.【原文摘录】他回忆……,他真相……,他执着……,他现状……
【审核意见】为了与“他回忆……”、“他执着……”在句式上保持一致,生造了“他真相……”、“他现状……”,把名词当动词用,不符合语法规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作者: 万家凝    时间: 2016-4-19 00:09
【案例】
普利策前瞻 | 未来,VR报道、新闻游戏都有可能入选普利策


编者按  4月18日,也就是下周一,2016年普利策奖的名单就将公布。相较于往年,今年是普利策奖设立的100周年,所以格外受到关注。作为新闻业的奥斯卡,普利策公认为行业标杆,获奖作品大都成为新闻从业者的教科书。历经一个世纪的变迁,普利策也与时俱进——随着传统媒体影响力日渐式微,新媒体崛起,普利策逐渐向在线媒体敞开大门。
  从2009年度评奖开始,普利策新闻奖的所有奖项向非报纸隶属新闻网站开放,申报作品可以完全是在线内容。随后,非报纸隶属新闻网站在普利策新闻奖评选中异军突起,连续多年夺走普利策奖中涉及调查性报道的多个重要奖项。
  这也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认为是普利策保持影响力的一个举措。他在接受传媒狐(微信号:media-fox)的专访时说,未来VR作品以及新闻游戏都有可能在普利策占据一席之地。



2016-04-16 清华全球传播
编者按  4月18日,也就是下周一,2016年普利策奖的名单就将公布。相较于往年,今年是普利策奖设立的100周年,所以格外受到关注。作为新闻业的奥斯卡,普利策公认为行业标杆,获奖作品大都成为新闻从业者的教科书。历经一个世纪的变迁,普利策也与时俱进——随着传统媒体影响力日渐式微,新媒体崛起,普利策逐渐向在线媒体敞开大门。

  从2009年度评奖开始,普利策新闻奖的所有奖项向非报纸隶属新闻网站开放,申报作品可以完全是在线内容。随后,非报纸隶属新闻网站在普利策新闻奖评选中异军突起,连续多年夺走普利策奖中涉及调查性报道的多个重要奖项。
  这也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认为是普利策保持影响力的一个举措。他在接受传媒狐(微信号:media-fox)的专访时说,未来VR作品以及新闻游戏都有可能在普利策占据一席之地。

采访、撰文|周佩雅   

“普利策通常只颁给美国公民,这是局限所在”

传媒狐:您是否有自己心中的2016普利策奖获奖新闻作品、其记者或新闻机构的候选?或是谈谈您这一年比较欣赏的作品。 史:预测不好做。我认为2015年最引人注目的新闻是土耳其记者拍摄的那位溺水而亡的叙利亚小难民,这张图片和报道绝对可以载入新闻史,但普利策奖通常只给美国公民,这恰恰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普利策奖基本上只关注美国国内新闻,我从美国同行那里了解到的口碑比较好的报道有:《西雅图时报》对巴菲特公司“活动屋”销售丑闻的调查;《纽约》杂志拍摄的黑人明星比尔·科斯比性侵案35名女性受害者的肖像及相关调查报道,ESPN与《体育画报》做的关于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NFL)明星的系列丑闻报道,等等。国际新闻奖很有可能仍然是叙利亚内战的相关报道。

“我要求国际新闻专业的学子背诵普利策经典之作”

传媒狐:您认为普利策奖持久广泛的影响力来源何在? 史:这项“国内奖”对全球新闻业产生影响,主要是其示范性。今年奥斯卡奖最佳影片《聚焦》就是以2003年《波士顿环球报》的获奖作品为蓝本创作的,所以该奖被认为是行业标杆并非空穴来风。 其学术性和权威性也是基石,由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主持评选,而非行业协会。报道内容尽管都是美国国内事务为主,但其理念和技巧具有前沿性和示范性,因此成为各大新闻学院的教科书案例。中国也出了好几套《普利策获奖作品集》,也成为新闻学子竞相效犹的对象。我自己要求国际新闻专业的学子背诵普利策奖中经典之作,除了提高他们英文表达能力,更多的是领会其中的叙事理念和风格。

VR报道、新闻游戏等将来都有可能入选

传媒狐:新媒体时代,普利策奖的地位是否会受到冲击? 史:新媒体时代,普利策奖也在与时俱进,2009年纯网站(不是报社所属的网站)和独立调查新闻机构等都可以报名,2010年首个纯网站propublica获奖,2014年又向在线和实体杂志开放(以前杂志不能参评)。过去只评文字报道,2009年起多媒体的“数字叙事”(包含图片、视频的报道)也可以报名。我想或许几年后VR(虚拟现实)报道,新闻游戏(如最近BBC提出的模拟叙利亚难民旅程的新闻游戏,读者可以参与角色扮演)等新的形式都会入选。 除了《纽约时报》等全国性大报外,越来越多的地方性报纸所做的小众化的“社区新闻”也进入了普利策奖的视野,个人组建的新闻初创网站也受到评委的关注,不再只关注几家大报。因此,我认为普利策奖有“全民化、全媒化”的趋势,但我希望它更加“全球化”,世界各国媒体用英文制作的报道都可以报名。实际上,现在很多国外媒体都有美国版,都有资格报名,这个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是势不可挡。也许不久的进来我希望《中国日报》的美国版、人民网美国站的作品也能获奖。 但无论怎么变,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和深度报道始终是普利策的“核心”,无论有多少读者还在坚持读长篇报道,普利策奖是“业界良心”,不会迎合读者的变化,这是它之所以成为行业标杆的立足点。公共服务有专门的奖项(例如大家熟悉的《卫报》美国版所作的“斯诺登”报道),这一点也会坚持下去,战争与和平、对滥用权力的监督、为弱势群体谋求公正,这些题材的新闻作品在百年普利策奖是最容易受到评委青睐的,我认为无论新闻的形式和技术如何发展,上述这些主题仍然是新闻永恒的焦点议题,也是普利策奖不变的主题。

普利策奖的核心"公共服务"和"深度阐释"只能由人来完成

传媒狐:未来人工智能有可能代替人类写稿拿奖吗?

史: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机器人记者目前可以写一些程式化的消息,比如财经和体育报道,但普利策奖的核心"公共服务"和"深度阐释"只能由人来完成。我说的"全媒化"是指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

本文转载自|搜狐传媒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TeBohB2MkdXcSOoF#rd
作者: 万家凝    时间: 2016-4-19 23:59
【案例】



现场新闻摄影奖

《纽约时报》
Mauricio Lima, Sergey Ponomarev
Tyler Hicks and Daniel Etter
影像捕捉了难民的决心、
旅途的艰辛以及接纳他们的东道国的挣扎。













路透社摄影部
每张扣人心弦的影像都在发出自己的声音,
追随移民和难民数千里,越过不确定的边界,
去往未知的目的地。















特写摄影奖

《波士顿环球报》
Jessica Rinaldi
通过真实并有启发性的影像
揭示一个小男孩在被他所信任的人们虐待后,
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的故事。
















普利策奖THE PULITZER PRICE
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亦称普利策新闻奖,是于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匈牙利裔美国人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的奖项。上世界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被视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1942年,普利策奖设立摄影类奖项。此后,除1946年外,每年颁发一次。从1968年开始,摄影类增设了特写摄影奖。


|  图片来源:http://www.pulitzer.org  |

微信编辑   李  鑫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A1NDY3MA==&mid=2652543184&idx=1&sn=035e33693973d30cbf097dff1c4557d9&scene=1&srcid=0419L6XWt3MenG1ndqy2lEhH#rd

QQ图片20160421165154.png (799.46 KB, 下载次数: 48)

QQ图片20160421165154.png

QQ图片20160421165206.png (403.43 KB, 下载次数: 40)

QQ图片20160421165206.png

QQ图片20160421165219.png (502.37 KB, 下载次数: 46)

QQ图片20160421165219.png

QQ图片20160421165244.png (441.58 KB, 下载次数: 40)

QQ图片20160421165244.png

QQ图片20160421165258.png (732.56 KB, 下载次数: 35)

QQ图片20160421165258.png

QQ图片20160421165309.png (564.79 KB, 下载次数: 46)

QQ图片20160421165309.png

作者: 万家凝    时间: 2016-4-20 00:18
【案例】
普利策新闻奖,靠什么魅力存活一百年?(附2016获奖照片)

[size=1em]来源 | 蓝媒汇综合整理

今天凌晨三点钟,第100届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
做新闻的往往有两句口头禅,想夸谁的稿子写的好,张口就来“可以拿普利策奖了”;向外行介绍什么是普利策时,又会说“这是新闻界的奥斯卡。”
两种表述,共同体现的是这一奖项在传媒人心中的分量。有调侃的说法,“别人的一个奖,干卿何事?”这可不比奥斯卡、诺贝尔是全球性质的,而是美国人关起门自己玩的奖项(必须是美国媒体报道的才能参与评选)。
但没办法,每年普利策奖公布时,全世界总会有那么多人像关注奥斯卡一样。作为全球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像一座灯塔,照亮许许多多心怀新闻理想的人奋勇前行。
独立性:终评委员多半来自学术界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普利策对报纸的经营与编辑独树一帜。他强调报纸发表新闻要真实和准确,文字要简洁和通俗,要花力气写好社论。他创造了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
普利策于1911年去世。他生前立下遗嘱,将财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并于1917年设立普利策奖。
一百年来,普利策奖象征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特别是新闻奖,更是美国报界的最高荣誉。对大多数获奖者来说,相对普利策奖给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带来的声望而言,7500美元现金奖励只是次要的。每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美国记者,无不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作为奋斗的目标。
“在美国新闻界最高的地位莫过于担任普利策奖委员会的委员了”。普利策奖实行两级评审制。初评委员会评委中新闻奖共有77名评委,身份一般为编辑、出版家、作家、教育家等。

终评委员会即“普利策奖委员会”为18人,成员来自哥大、其他高校及报界,其中哥大校长是当然成员。评委会具有绝对的独立性,每年在对奖项开始评选之前,都会由哥大新闻学院对评委名单进行审核。
评委直接对作品负责,不受任何人的领导。委员中有一多半来自学术界,且与评奖人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这个评选机制,决定了这个奖同纯粹由媒体自行评选的新闻奖有着根本的区别。也正是“学院奖”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奠定了普利策新闻奖的权威地位。
报名的参与竞逐者将其作品提交单项奖评委会后,每年三月,来自全美各地的77名新闻奖评委会委员聚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对参评的新闻作品进行审评。
三天后,他们将筛选出的各类别3个提名作品向普利策奖委员会提交报告。普利策奖委员会于每年四月聚首,经过两天讨论评出最终奖项得主。最后全体委员会向哥大校长“推荐”最终获奖者,由校长公布获奖者名单。
用文学的笔触直指社会阴暗面
普利策奖被当做“新闻的诺贝尔”,对新闻性的要求之前,是对文学性的要求。评选标准中,杰出的解释性报道,要求能够阐明一个有意义的且复杂的主题,能够展示出对主题的上佳把握,文笔流畅、表达清楚。
像奥斯卡14个新闻奖项之一的特稿写作奖,本身就是一个新闻写作的奖项,要求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和创新性。对于今年的特稿奖获奖作品,评委会给出的评语是:环境报道和写作的典范,对卡斯卡地亚断层线的断裂进行了科学的优雅的描述。
有一种说法,普利策新闻奖象征着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历届获奖作品都秉承着关怀公众事物、监督政府的传统,从报道题材来看,负面新闻是主角。
比如今年的获奖作品中,美联社由于其对东南亚渔业奴工现象的深入报道而获得新闻类“公共服务奖”;《华盛顿邮报》展现了警方枪击致死案件的频次和原因,以及受害者最有可能的身份”,获得“国内新闻报道奖”;《纽约时报》通过报道揭露了阿富汗妇女遭遇的虐待和不公,从而获得“国际新闻报道奖”。
尤其是被称为普利策新闻奖拿奖专业户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捍卫舆论监督权上常常被树为两面旗帜。
《纽约时报》在美国的影响可谓是巨大而深远,是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它是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早晨在上班前,从地铁站花2美元买一份《纽约时报》已经成为许多美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纽约时报》从经营到内容生产,包括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应该说都是报业的楷模,也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媒体。
《华盛顿邮报》则是美国华盛顿最大、最老的报纸,尤其擅长于报道美国国内政治动态。许多人认为它是继《纽约时报》后美国最有声望的报纸。1970年代初通过揭露水门事件和迫使理查德·尼克松总统退职,而在全世界声名大作。
1980年《华盛顿邮报》发表了珍妮特·库克所写的有关一名8岁儿童吸食海洛因的文章,随后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奖。但在被曝光该报道的主人公为虚构后,评委会收回了该奖项。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10年间,这两家媒体分别获得过26个和19个奖项。
其中,2015年《纽约时报》凭借三项大奖成为当年新闻奖的最大赢家,该报有关埃博拉疫情的报道分别获得特写摄影奖和国际报道奖。此外,该报记者埃里克·李普顿(Eric Lipton)因调查游说者如何能影响国会领袖而获调查性报道奖
普利策奖与中国新闻奖
与闻名世界的普利策奖相比,中国新闻奖的影响力无论是评选形式,还是影响力,均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新闻奖创办于1990年,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每年评选一次,共设四大类,29个评选项目,其中报纸、通讯社设消息、言论、通讯、系列报道、新闻摄影、报纸版面、新闻漫画和报纸副刊8项,广播、电视设消息、评论、新闻专题、系列报道、新闻性节目编排和新闻现场直播各5项。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国内最为重要的一个新闻奖项,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奖两者的差距主要有以下主要原因。
一是普利策历史比中国新闻奖要早了六十多年。虽然中国是世界最早办报的国家之一,但是对新闻学的研究却比西方晚了一百多年,很多新闻学理念还是直接取自于西方的,所以在新闻上经验不足。
二是美国传媒素来有揭丑传统,十分热衷于负面报道,而负面报道普世性极强,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受众都喜欢看负面报道。而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和眼下国情有很大关系,获奖作品主要还是以正面报道或宣传为主。而这些评选标准正好在西方人眼里是不能理解的。 2015年中国好新闻奖截图
三是在新闻自由这一点上,美国在全世界做的都比较好。美国传媒和政府是平行的,所以新闻言论不大受约束,在实现新闻价值上可以操作的空间更广大。
其实,中国新闻奖还太年轻,近些年也一直在努力进行改革,一些更亲民、更现实的新闻作品,也陆续获奖。
这是今年最赞的新闻摄影
去年一年,又有许多奋斗在一线的摄影记者用照片见证了过去一年的重大事件,这些获奖照片将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永远流传下去。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今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获奖照片。

突发新闻摄影奖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四名来自《纽约时报》的摄影记者Mauricio Lima、Sergey Ponomarev、Tyler Hicks 和Daniel Etter获得了突发新闻摄影奖。他们的作品关注难民危机的解决、难民移民旅程的危险和难民与接收难民国家间的斗争。

Mauricio Lima获奖作品
▲ 2015年11月7日,无数难民穿过的救生衣扔在希腊莱斯博斯岛。

▲        2015年9月5日,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位来自叙利亚的父亲(中)和儿子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睡在一辆从布达佩斯开往维也纳的大巴的地板上。
▲        2015年9月1日,布达佩斯凯莱蒂火车站,大批来自叙利亚的难民支着帐篷住在这里。

▲        2015年11月28日,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索马里的难民为争取有生活用水、毯子、和一些能穿的衣服而抗争,他们已经来到希腊边境10多天,被禁止前往马其顿。

▲        2015年11月28日,马其顿士兵安装防护栏阻止难民进入。

▲        2015年8月30日,一名来自叙利亚的女子抱着女儿旁边跟着她的儿子,前往塞尔维亚。

▲        2015年8月31日,几名女子抱着孩子在小麦田中休息,她们等待边境开放前往德国。

▲        2015年11月21日,难民在马
其顿排队注册好前往下一站塞尔维亚,最后进入欧洲。




▲        2015年11月21日,一个来自叙利亚的难民家庭,在生火取暖。

▲        2015年11月1日,一具难民尸体飘浮在海边。

Sergey Ponomarev获奖作品
▲        2015年11月6日,难民乘船抵达斯科拉,船上坐了150人。
▲        2015年9月18日,克罗地亚托瓦尼克,人们争相爬上一辆开往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的火车。欧洲的几个主要国家收紧了边境管制,以控制难民潮。
▲        2015年10月22日,斯洛文尼亚德波瓦,难民队伍在一座教堂前经过,寻求避难的人们在前往斯洛文尼亚注册营地的路上。已经有数千难民涌入了这个国家。



▲        2015年9月16日,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交界地区,警察向试图越境进入塞尔维亚的难民释放了催泪瓦斯、辣椒喷雾和水炮,一名男子试图救下他的孩子。

▲        2015年8月27日,塞尔维亚斯沃,难民在烈日下请求边境开放。

▲        2015年10月23日,大批寻求避难的人们在前往斯洛文尼亚注册营地的路上。


Tyler Hicks获奖作品

▲ 2015年10月1日,希腊莱斯博斯岛,在乘坐橡皮筏从土耳其出发、经历了大风和波涛汹涌的海面后,难民们抵达了希腊的海岸。

Daniel Etter获奖作品

▲        2015年8月15日,希腊科斯岛,在乘坐一艘轻薄的橡皮艇安全抵达科斯岛以后,伊拉克人Laith Majid抱着他的儿子和女儿喜极而泣。

《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汤森路透》摄影师的作品获突发新闻摄影奖。他们的作品引人入胜,每张都有自己的声音,他们一路跟随难民在未知的目的地。

▲        2015年9月10日,马其顿,一名来自叙利亚的难民在雨中亲吻自己的女儿。摄影师:Yannis Behrakis

▲        2015年8月11日,一艘来自叙利亚充气船飘浮在爱琴海上,船上的难民打算前往希腊。摄影师:Yannis Behrakis

▲        2015年9月13日,一名叙利亚难民抱着他的孩子游向莱斯博斯岛。摄影师:Alkis Konstantinidis

▲        2015年11月7日,一名未知身份的移民被海浪冲上希腊莱斯博斯岛岸上。摄影师:Alkis Konstantinidis

▲        2015年10月19日,一名阿富汗移民跳像莱斯博斯岛。摄影师:Yannis Behrakis

▲        2015年9月24日,一名叙利亚难民抱着他的孩子努力像对面的莱斯博斯岛前进。摄影师:Yannis Behrakis

▲        2015年8月12日,一名来自叙利亚的70岁的老人坐在岸边休息准备和其他40多个难民一同前往下一站。摄影师:Yannis Behrakis

▲        2015年10月8日,一名来自阿富汗的难民在巴士内看向车窗外。摄影师:Yannis Behrakis

▲        2015年10月20日,斯洛文尼亚,行进中的难民队伍。摄影师:Srdjan Zivulovic

▲        2015年8月12日,一名叙利亚难民抬头想要呼吸新鲜空气,大批难民挤在注册前往希腊的队伍中,让他喘不过气。摄影师:Alkis Konstantinidis




▲        2015年8月27日,叙利亚移民在防护围栏下钻过,试图进入匈牙利。摄影师:Bernadett Szabo
▲        2015年8月22日,马其顿警察举起盾牌阻止难民进入。摄影师:Alexandros Avramidis
▲        2015年9月10日,难民乞求马其顿警方开放边界让他们进去。摄影师:Yannis Behrakis

▲        2015年8月15日,一名警察试图阻止移民从窗户进入火车前往希腊边境。摄影师:Stoyan Nenov

▲        2015年9月3日,一名匈牙利警察将躺在铁轨上的移民拉上路边。摄影师:Laszlo Balogh

▲        2015年9月10日,叙利亚移民在泥水中走过。摄影师:Yannis Behrakis

▲        2015年10月20日,移民有德国警方带领下前往注册中心。摄影师:Michael Dalder



专题新闻摄影奖


《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

《波士顿环球报》摄影记者Jessica Rinaldi凭《Strider Wolf的生活和时间》(The life and times of Strider Wolf)获专题新闻摄影奖。Jessica Rinaldi拍摄了一个生活在贫困的缅因州的小男孩Strider Wolf的故事。
首届普利策摄影奖是1942年颁发的。此后,除1946年外,每年颁发一次。从1968年开始,摄影类分成了专题新闻摄影奖和突发新闻摄影奖。

来源:iWeekly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I4MjUxMw==&mid=2653643190&idx=1&sn=3748c8d27fe39cc2d79a5592172c752f&scene=1&srcid=0419KU8yodAbPYki3xVPUsHl#rd




作者: 郭荞璐    时间: 2016-4-20 23:06
【案例】

《纽约时报》获两项普利策奖,大奖归属美联社
MICHAEL M. GRYNBAUM2016年4月19日2015年11月16日。移民乘坐一艘土耳其船只抵达希腊莱斯沃斯岛斯卡拉村附近。Sergey Ponomarev for The New York Times周一,美联社的一个系列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公共服务奖。报道揭露了东南亚渔业贸易中的奴役和虐待惨况,促使2000名被囚禁者获得释放,令一个作为美国重要海鲜供应源的行业开展广泛改革。今年是普利策奖一百周年,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公布的获奖名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界的巨变。获得释义性报道奖的文章沉痛讲述了对一桩强奸案的拙劣调查,两位作者分别是来自网络媒体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roject)的肯·阿姆斯特朗(Ken Armstrong)和数字新闻机构ProPublica的T·克里斯蒂安·米勒(T. Christian Miller),马歇尔计划创办于17个月前。从去年开始,杂志拥有了获得普利策某些类别奖项的资格。《纽约客》(The New Yorker)此次获得两个奖项:艾米莉·努斯鲍姆(Emily Nussbaum)的电视评论,以及凯瑟琳·舒尔茨(Kathryn Schulz)的文章《真正的大事》(The Really Big One);后者探讨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赢得特稿写作奖。《纽约客》专职撰稿人威廉·芬尼根(William Finnegan)的回忆录《蛮族的日子:冲浪生活》(Barbarian Days: A Surfing Life)赢得了传记奖。音乐剧《汉密尔顿》(Hamilton)用嘻哈乐演绎开国元勋故事,它荣获戏剧奖符合人们的普遍预测。该剧主创和主演林-曼努埃尔·米兰达(Lin-Manuel Miranda)高兴地在Twitter上写道:“普利策?!”《纽约时报》的阿莉萨·J·鲁宾(Alissa J. Rubin)讲述阿富汗妇女面临虐待和不公的文章荣获了国际新闻奖。有10项入围作品的时报还与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分享了突发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是一组前往欧洲寻求避难的移民的动人影像。


2015年10月,希腊,莱斯沃斯岛。一位阿富汗移民从一艘极度拥挤的橡皮筏跳向海滩。Yannis Behrakis/Reuters

还有其他两家报纸各赢得了两个奖项。《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的法拉·斯托克曼(Farah Stockman)讲述波士顿校车和种族隔离影响的专栏文章赢得了评论写作奖,该报摄影师杰西卡·里纳尔迪(Jessica Rinaldi)用图片记录了一个遭受过虐待的小男孩的挣扎,获得了专题摄影奖。

在这张2015年11月的照片里,施特赖德·沃夫爬上一颗树,露出了他肚子上的一个伤疤。这是他小时候被人虐待时留下的痕迹。这张照片是杰西卡·里纳尔迪的获奖作品之一。Jessica Rinaldi/Boston Globe, via Associated Press

《坦帕湾时报》(The Tampa Bay Times)的一篇报道赢得了本地新闻奖,它讲述了佛罗里达州一个县的公立学校系统抛弃了种族融合做法,该县黑人学生的不合格率高得惊人。《萨拉索塔先驱论坛报》(Sarasota Herald-Tribune)一篇报道揭露了佛罗里达州精神病院虐待病人、疏于照料的状况,这两篇文章分享了调查性报道奖。《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的一篇文章赢得了国内新闻奖,该文使用大量数据和图表,记录了2015年以来所有死于警察之手的美国人的情况,提供了对警察暴力的深刻见解,这个话题目前正是全国性政治辩论的核心。AD


阮越清(Viet Thanh Nguyen)的处女作《同情者》(The Sympathizer)荣获虚构作品奖。这部小说以1975年的西贡开场,讲述了一个同情共产主义的人逃到洛杉矶,打入一个南越人团体内部从事间谍工作的故事。《同情者》获得了安德鲁·卡内基优秀小说奖(Andrew Carnegie Medal for Excellence in Fiction),被评论人誉为战争小说的新经典,是间谍、讽刺和历史小说的巧妙融合。《华盛顿邮报》记者乔比·瓦里克(Joby Warrick)的《黑旗:伊斯兰国的崛起》(Black Flags: The Rise of ISIS)获得了非虚构作品奖。该书由道布尔戴出版社(Doubleday)出版。瓦里克在书中探讨了伊斯兰国近年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崛起,对该组织创始人阿布·穆萨布·扎卡维(Abu Musab Al-Zarqawi)进行了详细描写,此人在2006年的一次美国空袭行动中被击毙。
翻译:土土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6-4-21 13:01
【案例】

思想聚焦
4月20日 13:01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昨天,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公布。 美联社4名女记者揭露东南亚海鲜业中的劳工奴役现象,获得了今年普利策最高荣誉“公共服务”奖。   能拿到这个奖,不只因为她们深入虎穴式的报道。  而是在他们调查出这样重磅的消息之后, 先做了一件事。。。。。 (cr:英国那些事儿)

3163
620

Yummummu:这才是真正的记者 想想有些记者明星的孩子被绑架 他们死命的报道 最后绑匪生气杀掉他的孩子 最后这些记者还纠缠不休  为了自己的饭碗心甘情愿做杀人助手 [微笑]

4月20日 13:06

汉果V:这才是一个记者应有的素质[爱你],揭露不公,而不是粉饰太平[doge][doge]

4月20日 13:06

LA24BRYANT:伟大,真的,真的伟大,在别人国家新闻工作者更多的是去发掘这些,来抨击那些性本恶的人的丑陋,同时用自己行动来彰显人性的光辉,然而我们国家的有些记者很多都是去找寻一些能用来炒作的八卦和一些低俗事件,为什么?

4月20日 13:06

http://weibo.com/1742566624/DrPlWzHnv
作者: 郭荞璐    时间: 2016-4-22 00:47
【案例】

独家专访普利策奖得主:“血泪海鲜”调查的来龙去脉
2016-04-21 赵晗 世界说
世 界 说
赵 晗
发 自 北 京

   ■  ■  ■  

我们吃的每一口海鲜,都可能沾着缅甸渔工奴隶的血泪。

2016年,第100界普利策新闻奖的“公共服务奖”,授予了美联社的4位女记者。她们通过7篇长篇调查和2个视频报道,向我们揭开无比震撼的印尼渔工奴隶的悲惨世界。

四位获奖记者分别为埃丝特 (Esther Htusan)、玛吉•梅森 (Margie Mason)、罗宾•麦克道尔 (Robin McDowell) 和玛莎•门多萨 (Martha Mendoza)。


△ 从左到右依次为:玛莎、罗宾、埃丝特、玛吉。

玛吉告诉我,她们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得普利策奖,得知获奖时,也感到非常震惊。

在成功解救超过2000名奴隶之前,美联社没有刊发一字一句。确定劳工安全后,他们才发表了报道,让我们看到在现代社会,东南亚渔业奴役虐待非法移民几十年的故事。

整个报道涉及四个国家,不仅实地拍摄到被关在笼子里的渔工奴隶,还通过现代科技追踪到整个海鲜的供应链,甚至定位到具体超市和餐馆。

而在整个报道中,四女子还面临黑势力的威胁,险些在海上发生危险。

带着敬意,我对四位记者中的玛吉进行了专访,听她讲述调查背后的故事。
  
■调查如何开始?

这个项目的召集人正是玛吉。她是美联社驻印尼的记者,已经在印尼工作了4年。

在玛吉看来,海鲜业存在奴役劳工的问题本身,并不是新闻。她对我说:

“我们这里的大部分记者都知道海鲜业存在大规模的劳工问题。”

但令玛吉感到苦恼的是,人们知道问题存在,但并不在乎。她一直在想,怎么才可以让人们真正关注这个问题。

作者中的罗宾是玛吉的好搭档,已经在印尼驻站7年,她们一起合作过许多报道。在一次关于缅甸穆斯林少数群体的报道中,她们开始正式听到关于印尼渔工奴隶的事情。

听到这个线索后,玛吉进行了一些调查,看到在过去几年,这个群体的人数甚至是不断上升的。她去找罗宾说:“我们下一步做做这个题目吧!”二人一拍即合。

玛吉也读到过不少被解救的劳工故事。“年复一年,内容都一样。”

玛吉说,她们这次想做些不一样的事情。首先,她们想找到被俘虏的渔工;第二,她们希望跟踪这些海鲜,特别是进入美国的路径,希望明确画出其供应链。

就这样,玛吉和罗宾开始了她们的项目。在一开始的九个月,她们不动声色地进行调查,期间也处理其他报道。当她们挖到本吉纳这个小岛时,她们意识到需要美国的同事进行协助。于是她们找到了玛莎,算上这次已经是两次普利策奖获得者。

当知道本吉纳岛上多为缅甸渔工时,她们找到这个团队的最后一名成员埃丝特,她本身就是缅甸人。

这个组合的特别之处在于,全是女将。

“这在调查报道中不多见,通常会有不少男性参与。”

玛吉对我说,她们从未觉得缺少男性给调查工作带来了什么不便,也没有一个时刻因为是女性而感到处于某种劣势。

“我们专业地进行着我们的工作,并不认为因为我们是女性,就会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障碍和阻力。”玛吉说。

■上岛,入海,一个被困渔工当她们的摄影师

一开始,她们谁也没有听说过本吉纳,直到她们得知一间NGO发现该岛存在渔工奴隶问题,正计划前往。NGO同意她们随同探访,罗宾自告奋勇。

当罗宾踏上这个大洋中的小岛时,她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她看到几百被奴役的渔工,他们甚至被锁在铁笼子里;她还看到了埋葬着许多人的墓地。


△ 几百被奴役的渔工被锁在铁笼子里

“我们开始清晰,这将是一个事关重大的报道。”

罗宾发现岛上全是缅甸人,无法和她沟通。于是她找来了缅甸人埃丝特。

当埃丝特娇小的身影出现在本吉纳岛上时,缅甸劳工大感震惊。但当这些男人发现埃丝特会讲缅甸语时,马上对她非常信任,向她倾诉他们的遭遇,并开始自发地保护她,视她为妹妹。

“对于这些男人来说,埃丝特代表着家乡。她是他们回家,告诉他们家人他们在哪里的机会。”


△ 埃丝特

很多人好奇那则笼中人的近距离视频是如何拍到的,不会被保安抓起来吗?玛吉告诉我,她们在衡量了风险之下,决定让一个被困在岛上的人协助拍摄。那名男子自愿帮助她们进行了快速的拍摄,并询问了她们想要问的问题。

“他这样帮我们,是冒着极大的人身风险。他的勇气值得嘉奖。”

在一些相对安全的地方,埃丝特和其他美联社的同事也拍摄了相关图片。

问到最可怕的经历,玛吉说要数罗宾和埃丝特离开本吉纳的前夜。她们那时已经收到口风,渔业公司要求她们离开自己的领地。因为码头是属于公司的私人物业。

她俩心想:“大海总不是你的吧!”于是她们决定提早一天离开岛屿,登上小船,在海上继续拍摄。上船不久,渔业公司的人就发现了她们,很快,他们派人驱船前往,企图撞击她们的小船。

在千钧一发之际,经验丰富的Robin跳起来大喊:“外国人!外国人!”对方才停止了撞击行为。

“要是撞翻了外国人,事情就搞大了,他们也不想牵扯使馆进来吧。但谁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玛吉承认这是一项非常有挑战的调查,但她并不认为她们是在进行刺激的暗访。她告诉我,罗宾已经在雅加达7年,她也呆了4年。她们说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做事的方式。

“我们并不是盲目而无知地进入现场,做一些疯狂的事情。”

玛吉看着我说:

“我们谨慎小心,我们明白如何操作。我们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情,也没有隐瞒我们的身份。”

他们果然非常谨慎而专业。当这几个女子去接触本吉纳岛上的渔民时,她们使用了障眼法。那一天,她们和分社的几位当地摄影师同事一同前往,摄影师去和渔业公司的人谈话,四处拍摄,有效地分散了公司的注意力。

“这使得我们更容易地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和渔工多说些话。”


△ 渔工深夜还在干活

■选择几千条人命,而不是特大新闻

“艰难并不体现在某个特别的时刻。”

玛吉告诉我,困难在于如何把每一个碎片穿起来。信息碎片太多了,但是她们并没有一个文件或资料可以指引。

“都要自己来。”

而追踪这些海鲜如何来到美国,是格外困难的事情。

“假文件很多,控股公司一大堆,很多的腐败问题。追踪谈何容易,甚至令人沮丧。”

不过,她们在工作中并没有收到任何来自当地政府的威胁。

“他们也许会不高兴,但并没有威胁过我们,或要求我们停止调查。”

本来,她们在一年前就可以凭借扎实的调查,发表这个惊天动地的报道。但是她们决定先不发,直到被奴役的劳工被安全解救。

我问玛吉,就这样等待一年,要是有别的报社抢了先呢?她回答:

“这是很艰难的决定。但这也是很多记者的选择,并不是只有我们才会做的事情。”

玛吉告诉我,包括她们四位作者,编辑,以及美联社的高层,

“所有人都强烈觉得,尽管故事非常精彩,我们也不会在这些人安全之前,进行报道。”

做出这个决定后,玛吉找到了国际移民组织IOM(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ntion )。她摆出了她们的故事、视频,问“你能否做些什么?”IOM很快明白了她指的是什么。他们联系印尼海事警察,协调之后的救援。


△ 大量渔工得到印尼海事警察的救援

2015年,超过2000人被安全救出后,美联社陆续发表了这一组调查作品,世人震惊。

■渔工返乡,艰难的适应

对于被解救的渔工而言,生活一如既往的艰辛。他们虽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也经历着艰难的再融入。

当年离开时,他们告诉家里人,他们出去挣钱补贴家用。回来时却两手空空,反而成为了家庭的负担甚至羞辱。

玛吉告诉我,从本吉纳被解救的渔工,没有获得任何补偿,可以回到家就是他们唯一的收获。


△ 一名已经返回家乡的缅甸渔工(埃丝特摄)

他们很难重新找到工作。玛吉发现,一些从本吉纳回来的渔工,现在又出海去了,去另一艘床上捕鱼六个月。希望他们这次可以得到工资。

至今还有一些人被陆续发现,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回家。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外太久,甚至在岛上找到了伴侣,生了孩子。

“他们想回家,但是他们又离不开了。一些人仍在犹豫。”

一些人认为本吉纳是一个与世隔绝,人烟稀少的孤岛。玛吉告诉我,事实上本吉纳是一个渔村,有当地的居民。他们应该知道这些缅甸人的存在,只不过不会往奴隶那方面想,也不会过问他们的生活。

“这些回归的人都经历了创伤,离开家乡太久,他们需要处理太多的事情,需要支持。”

这些渔工大多出身于非常贫困的地区,不仅穷,还缺乏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掮客到来,画下大饼,许诺他乡令人难以置信的美好前途,他们就不顾一切上路了。

“绝望的他们听到任何一个机会,任何一个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收入,就想要捉住,这也是人性。也总有一些人利用人性的弱点攫取利益。”


△ 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的渔工

■我们到底在消费什么?

我问玛吉经历了此次报道,她购买海鲜的习惯是否有所改变?玛吉告诉我,她本人不吃海鲜,但却给其他消费者提供了一些思考角度。

“最好的做法是尽可能多的问问题。”

玛吉指出,我们需要问问:这些海鲜是哪里来的?谁捕的鱼?在什么船上?用的什么水?你知道的越多越好。

对于这些问题,如果谁也答不上来,那么玛吉建议我们想想:“我们到底在消费什么?”

对于中国的消费者,玛吉更是提议要三思,

“特别是当你购买非常便宜的东西时,你不妨想想,是谁生产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如何?你买的这个便宜货,可能是童工做的,可能背后有被剥削的劳工的血泪。”

因此,玛吉建议,消费者了解得越多越好,要学会问问题。

“我们都知道,本吉纳并不是特例。几年前,在孟加拉的制衣厂,也发现了类似的劳工奴隶。需要有人像我们这样调查,用谁也无法辩驳的事实说话。”

最后我问玛吉,作为记者,她最看重的是什么?玛吉回答:

“准确性。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妥协准确性。”

玛吉表示,最近联系她的中国朋友很多,她很感动有这么多的中国读者也关注她们的报道。她表示感谢。这正是传播真相的力量。

下一篇,赵晗将采访人口贩卖专家,谈谈人口贩卖背后的逻辑,以及谁更可能成为人口贩卖的受害者。你以为人口贩卖离我们很远吗?敬请期待!


- END -
责任编辑 | 宋 宇 航

版面编辑 | 李 晓 萌
作者: 郭荞璐    时间: 2016-4-22 19:32
【案例】

独家全文:滴血的海鲜 | 2016普利策奖大奖作品

原创 2016-04-22 浪沫 全球眼
文 | 罗宾•麦克道尔 (Robin McDowell)、 玛吉•梅森 (Margie Mason) 、 玛莎•门多萨 (Martha Mendoza)   

编者按

2016年4月18日,被誉为“美国新闻界的奥斯卡奖”的第100届普利策新闻奖揭晓。最受瞩目的大奖——“公共服务奖”由美联社四位女记者摘得,她们以一组“血汗海鲜”( Seafood from Slaves)系列报道,痛快淋漓地揭露了东南亚渔业贸易中的奴役和虐待惨况,最终促使超过2000名奴工获得自由,引发了该行业的广泛反思和整顿。

但在成功解救那些奴工之前,美联社没有刊发一字一句。确定劳工安全后,她们才发表了报道,参与报道的4位女记者之一梅森于普利策奖揭晓后接受媒体采访说:“普利策很崇高,但我们更希望看到那2000多名奴工获得自由。”

全球眼(微信号:globalwatch2015)独家编译了美联社这组系列报道中最有分量的一篇。原题为:Slaves may have caught the fish you bought。


2014年11月22日,在印尼本吉纳一家渔业公司大楼,泰国和缅甸渔船奴工坐在牢笼里。AP PHOTO / DITA ALANGKARA


缅甸奴工坐在牢笼里,透过生锈的栏杆向外张望,他们藏身的热带小岛,距离他们的家乡有数千英里之遥。

就在几码开外,几名工人将奴工捕获的海鲜装船,它们将进入美国的大超市、餐馆,甚至宠物商店的供应网络。

然而,因被怀疑有意潜逃,8名男子被囚禁起来,他们是可能有胆子逃跑的奴工。他们居住的空间逼仄狭小,甚至不够供他们躺下。他们每天只吃得上几口咖喱饭,食不果腹,被困在这个牢笼中,直到他们被迫登上下一艘渔船重返大海。

“我只是告诉船长,我已经忍无可忍,想要回家。” 觉奈(Kyaw Naing)对着同情奴工者偷运到岛上的美联社摄像机说,他深色双瞳里满是恳求。“下一次渔船停靠时,我就被立即关了起来。”他神情紧张,生怕附近的看守听见。



觉奈来自缅甸,2014年11月27日,他在印尼本吉纳岛的一家渔业公司牢笼里朝外张望。那天后,他回到了缅甸。AP PHOTO / APTN


本吉纳岛,一名看守与被囚禁的奴工说话。

在本吉纳岛及周边海域的印尼海岛村镇,数百名被困男子代表着海鲜行业企业与国家之间纵横交错网络中最令人绝望的一环。这种复杂的连接网络将海鲜捕捞者与消费者分离,掩盖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你吃的海鲜可能来自奴工之手。

美联社采访的男子大部分来自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缅甸。他们经由泰国被带到印尼,被强迫从事捕捞作业。他们的渔获被运回泰国,汇入全球供应链。

“血汗海鲜”出现在一些美国主要零售商店的供应链中,如克罗格(Kroger)、艾伯森(Albertsons)、喜互惠(Safeway)、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以及最大的食品经销商西斯科。也可以在一些最流行的品牌罐装宠物食品,包括花式盛宴(Fancy Feast)、喵混合(Meow Mix)和爱慕思(Iams)的供应链中发现它们的身影。它可以是高级餐厅的鱿鱼,加州寿司卷仿蟹肉,或是打上品牌专卖店商标的冷冻鲷鱼包,就这样“血汗海鲜”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在长达一年的调查中,美联社采访了逾40名奴工以及前奴工。美联社记录了一艘装运奴工渔获的大型货船的海上之旅,通过卫星跟踪它至一处满布砂砾的泰国港口。船靠岸后,美联社记者跟踪发现,装载海鲜的货车用四个晚上,将它们运往几十家工厂、冷藏库以及该国最大的鱼产品市场。

这些“血汗海鲜”在泰国的加工厂等很多地方与其他鱼类混合。美国海关记录显示,有几家这样的泰国工厂将鱼产品运往美国,它们也销往欧洲和亚洲,但美联社只跟踪了前往美国的货运,在那里交易记录是公开的。

至此,还几乎无法确定“血汗海鲜”最终出现在哪里。然而,整个供应链错综复杂,金钱流向那些剥削奴工劳动的公司。

美联社接触的的几家主要公司不愿公开就调查发表评论,但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虐待劳工。它们都表示正在采取措施,杜绝强迫劳动,如与人权团体联手,追究分包商的责任。

几个愿意接受采访的独立海鲜分销商说,他们为确保海鲜供应的正当清白采取了详尽步骤,投入甚巨。他们表示,奴工一事说明,要监控地球另一端的供应链流程是多么困难。圣塔莫妮卡海鲜市场(Santa Monica Seafood Market)是一家直接向餐馆、市场供货的大型独立进口商,是致力于改善国际渔业的行业领头羊,该公司派出人员到全球各地检查供应商。

“供应链很不透明,尤其是当它来自海上。”负责采购的副总裁洛根科克承认,业界认识到问题并正在努力解决。 “是否会出现漏网之鱼?是的,这是可能的。我们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

美联社采访的奴工不知道他们捕的鱼会销往何处。他们只知道,它们很值钱,他们没有口福享用。据他们说,船长强迫他们喝脏水,每天轮班作业20至22个小时,没有任何休息日。几乎所有人都说,如果他们抱怨或试图休息一会,就会遭到踢打,被人用有毒的黄貂鱼尾巴抽,或遭其他方式殴打。他们费力地拉起装满鱿鱼、虾、鲷鱼、石斑鱼的捕网,但收入很少甚至没有。

当耀眼的射灯照出他们本隐在黑暗中的脸,有的奴工站在港口拖网渔船的甲板上向记者大声呼救。 “我想回家,大家都想回家。”一个人用缅甸语呼喊,其他人也开始呼喊。美联社为了他们的安全起见,没有提及他们的姓名。“我们的父母很长时间没有我们的音信。我敢肯定,他们认为我们都死了。”

另一个人带着恐惧回头扫视了一下船长住的舱室,然后大叫: “这是酷刑。当我们被殴打时,我们甚至不能还手…… 我们的性命掌握在死神手里。 ”

在最极端的个案中,很多劳工反映,许多人在船上致残,甚至在他们的船上丧命。“如果美国人和欧洲人都在吃这种鱼,他们应该记住我们。”30岁的昂莱敏是一名从本吉纳逃出来的奴工,“海底尸骨肯定堆积如山……那些人的尸骨可以堆成一座岛,死的人就有那么多。” 昂莱敏说。


缅甸人敏奈(Myint Naing)18岁那年被骗上船,为奴22年,九死一生。2015年5月16日,40岁的敏奈终于返回缅甸,与60岁的母亲抱头痛哭。AP PHOTO



大约3500人住在两个小岛组成的小镇上,横跨两岛只需五分钟船程。本吉纳是马鲁古链(Maluku chain)的一部分,前身为香料群岛(Spice Islands),位于澳大利亚以北约400英里处,那里栖息着小袋鼠和有着炫目耀眼羽毛的珍稀鸟类。

受季风雨影响阿拉弗拉海气候恶劣,一年中有好几个月难以乘船抵达本吉纳。由于没有互联网接入,本吉纳更显得与外界隔绝。上月,一个手机信号塔终于完工,村民们每天晚上爬到附近的山上,希望找到手机信号强的地方发送信息。一个旧机场跑道已经弃用多年。

本吉纳的小码头由渔业公司Pusaka Benjina Resources控制,其五层办公大楼非常显眼,里面有关押奴工的牢笼。该公司在印尼官方注册,拥有90多艘渔船,是被允许在本吉纳捕鱼作业的唯一公司。不过,渔船的船长都是泰国人,印尼政府正在核查,看渔船是否归属泰国人。 Pusaka Benjina Resources并没有对美联社的电话和信件采访作出回应,记者在该公司位于雅加达的办事处等了两个小时,也没有人搭理。

在本吉纳岛的码头,昔日奴工从船上卸载货物,换来食物和零花钱。许多人5年、10年甚至20年以前被他们的船长遗弃,从此困守孤岛。


一群前缅甸奴工在逃离了本吉纳后,在阿拉弗拉海的一个岛屿密林中行走。AP PHOTO

在森林密布的小岛深处,那些刚逃出的奴工寻找食物、以雨水解渴,被奴工捕手发现的恐惧时刻笼罩着他们。

而就在覆盖尖锐珊瑚的海滩附近,一处被丛林掩盖的墓地里长眠着几十名奴工,他们的墓碑上都是泰文假名。他们的朋友说,这些人被骗或贩卖到船上时,别人给了他们假的泰文名字,以永远掩盖施虐者的暴行。

“我一直认为,既然能上岛,就能离开。” 被遗弃在本吉纳的奴工屯林貌说,其他男子或点头,或凝视着墓地。“现在我知道并非如此。”


2015年4月1日,泰国官员在印尼本吉纳一处墓地给外国渔民的坟墓拍照。

阿拉弗拉海有一些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最多样化的渔场,盛产鲭鱼、金枪鱼、鱿鱼等众多鱼类。

它属于印度尼西亚领海,但吸引了包括泰国在内许多国家的非法捕鱼船队,随之而来的贸易影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

美国视泰国为其主要海鲜供应商之一,购买了泰国海鲜产业每年70亿美元出口额的20%还要多。去年,美国国务院以未能在打击贩卖人口方面达到最低标准为由,将泰国与朝鲜、叙利亚和伊朗一起列入黑名单,但没有追加额外制裁。

专注于供应链分析的美国国务院分析师Kendra Krieder认为,泰国的海鲜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来民工。其中一些工人的遭遇符合美国政府对奴役的定义,即一旦签署工作协议,或被贩卖到如今被剥削的地方,就被迫不间断工作。

“在多数极端个案中,有人被绑架或诱骗在船上工作,遭到殴打、捆绑。” Krieder说, “无论用什么标准,这些情况都应被视作现代奴隶制。”

泰国政府表示,正在处理该问题。本月初波士顿举行的北美最大的海产品展上,泰国渔业部的一位官员宣布了一项解决劳工虐待问题的计划,包括制定规定工资、病假和不超过14小时轮班的新法律。然而,当这位名叫Kamonpan Awaiwanont的官员看到本吉纳岛奴工的调查细节时,他的回应戛然而止。

“这种情况仍在发生?”他问。停顿了一下后他表示:“我们会尽力解决。这件事正在解决之中。”

泰国政府还承诺对非法移民劳工进行新的全国性登记,涵盖超过10万涌入海产品行业的劳工。但监管变得越来越困难,由于几十年的非法捕捞,近海的渔业资源日益枯竭,迫使渔民越走越远,深入到外国海域。

印尼政府已宣布临时禁渔令,旨在赶走每年攫取数十亿美元海产品的外国捕捞者。其结果是,超过50艘渔船现在停靠在本吉纳 ,超过1000名奴工滞留在岛上,观望印尼接下来的政策。

印尼官员正在试图采取执法行动,禁止货船从渔船上收集渔获。这种做法迫使渔民呆在海上数月,甚至数年,事实上形成了“漂浮的监狱”。

印尼新任渔业部长苏西•普吉亚斯图蒂(Susi Pudjiastuti)表示,她听说过一些渔业公司把工人关进牢笼。她相信在本吉纳的渔船可能真的属于泰国船东,尽管渔船有印尼颁发的许可证,但那可能只表明了伪造或复制许可证是家常便饭。

她说,她对本吉纳以及其他岛上的奴工虐待问题深感不安。“我很难过,寝食难安。”她说,“为了一盘海鲜,他们正在打造一个专事奴役、偷盗、偷捕以及大规模破坏环境的帝国。”


2015年4月3日,在本吉纳的Pusaka Benjina Resources公司大楼前,当被问到谁愿意离开本吉纳,奴工都举起了手。AP PHOTO



泰国海产品产业的奴工现象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背后成因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移民现象无异——人们希望摆脱难挨的贫穷,在别处寻找乐土。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出口业的增长,缅甸、柬埔寨的年轻移民和泰国的穷困劳工越来越不愿意从事危险工作——而这些人过去都是本吉纳的常客。为避免报复而要求匿名的一名前劳务中介称,代理人变得越发猖狂、无情,他们谎称发工资,招募童工和残疾人,甚至下药、绑架外来移民。

该中介表示,代理人通常将奴工转卖给泰国渔船的船长或者渔船所属公司。据总部设在泰国的非营利组织劳工权利促进网络基金(Labor Rights Promotion Network Foundation)的经理Patima Tungpuchayakul透露,每个奴工一般售价约为1,000美元 ,这些男子后来被告知,他们必须用工资来“抵债”,但工资常常经年累月拖欠,甚至根本没有。

她说,“雇佣者可能更担心他们的鱼货,而不是工人的生命。他们从这种交易中赚得盆满钵满。”

通过行贿,有时甚至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非法泰国渔船得以虚假注册,进入印尼水域捕鱼。泰国国会前议员Praporn Ekouru向美联社坦承,他曾贿赂印尼官员以进入他们的水域, 他抱怨说,印尼政府打击非法捕捞对这一行造成了伤害。

“过去,我们派出的泰国船通过改挂印尼国旗的方式在其海域捕鱼,”泰南宋卡渔业协会主席Praporn说,“我们为此每年不得不付出数百万泰铢或每月约20万泰铢(6,100美元 )的贿赂......由于印尼政府的禁渔令,这些官员的财路也断了。”

非法劳工拿到的是虚假文件,因为泰国的船只不能雇用无证船员。本吉纳的奴工梭貌说,别人给他一份属于泰国人的假海员文件,印尼认可这种非正式旅行许可证。他匆匆赶回他的渔船,找出一张皱巴巴的纸。

2014年11月27日,印尼本吉纳岛,缅甸奴工梭貌拿着一份假的海员文件,当年他被骗上渔船之前有人提供给他这份文件。AP PHOTO / APTN

“那不是我的名字,也不是我的签名,”他指着那张破纸气愤地说, “这上面只有我的照片是真的。”

梭貌说,他同意在渔船上工作的前提是它只在泰国水域捕捞作业,因为他听说印尼是一个劳工有去无回的地方。“他们骗了我, ”他说, “他们骗了我......他们搞了假文件,把我骗上了船,现在我是在印度尼西亚。 ”

奴工们说,渔船上虐待现象的轻重程度取决于船长及其助手。昂奈温(Aung Naing Win)两年前离开在缅甸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他说,一些渔民们忍无可忍而投海自杀。昂奈温现年40岁,让他最痛苦的工作是在船上的冷藏库里作业,温度低至零下39度,却没有适当的御寒衣物。  “那里寒冷刺骨, 我们的手像被火烧一样。”他说, “没有人在乎你的死活。”



美联社从本吉纳岛码头开始跟踪载有来自小渔船渔获的货船。美联社记者与十几艘渔船上的奴工进行过交谈。

起重机将海鲜吊装到足以容纳50辆中型货车的巨大冷藏货船“银海岸线”( Silver Sea Line)上。到目前为止,依照联合国和美国的标准,冷藏货船上的的每一条鱼,都与奴工有关联。


本吉纳岛的工人将海鲜装到货船上,运往泰国。血汗海鲜在泰国的加工厂等很多地方与其他的鱼混合,堂而皇之进入全球食品供应链。AP PHOTO

这艘船归属银海冷藏公司(Silver Sea Reefer Co.),其注册地在泰国,拥有至少九艘冷藏货船。该公司声称,那些奴工与它无关。

“我们只运输货物,通常由客户雇用。 ”银海冷藏公司的所有人Panya Luangsomboon说。 “我们与渔船是分开的。 ”

美联社通过卫星跟踪了“银海岸线”半个多月,直至它抵达国际鱼市龙仔厝(Samut Sakhon)。船靠岸后,码头上的工人花了4个晚上将海鲜分装到150多辆卡车上,然后把它们运到各地。


DigitalGlobe提供的卫星图片显示,2015年7月14日,两艘渔船将血汗海鲜装上“银海2号”冷藏货船。

一辆运货卡车上有翠鸟控股公司(Kingfisher Holdings Ltd.)的名字和翠鸟标志,该公司向世界各地供应冷冻和罐装海产品。另一辆卡车属于马哈猜海洋食品有限公司(Mahachai Marine Foods Co.),该公司从事冷库储藏业务,也给翠鸟控股以及其他出口商供货, Kawin Ngernanek的家族运营这家公司,他也是泰国海外渔业协会的发言人。“的确如此,的确如此。”他接受采访称,“翠鸟控股采购了几种产品。”

尽管记者反复要求翠鸟控股就虐待劳工一事做出回应,但该公司却不予置评。
而马哈猜海洋食品公司经理Narongdet  Prasertsri回应称:“我对此事毫不知情。”

美国海关提货单显示,翠鸟控股及其附属KF食品公司平均每月向美国运送约100吨泰国海鲜产品。这些海鲜产品被分销给位于波士顿海鲜码头(Fish Pier)的圣塔莫尼卡海鲜(Santa Monica Seafood)、斯达维斯海鲜(Stavis Seafoods),以及其他分销商。

理查德•斯达维斯(Richard Stavis)的祖父从1929年就开始经营海鲜生意,当被告知他经营的海鲜出自奴工之手时,他摇了摇头说,他的公司会去检查加工厂和渔业公司,要求它们提供遵守法律规范的认证,并采用第三方的核查。

“事实上,这种事让你彻夜难眠。 ”他说,“我想去制止这种事情发生 ......我们这样的公司很重视此类问题并会尽力进行处理。”

像斯达维斯海鲜这样的批发商批发的鱼产品,无论有无品牌,最终会贴上零售商自有品牌或工厂商标,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斯达维斯海鲜的客户包括美国最大的食品分销商西斯科。没有明确的办法知道是哪些特定的鱼卖给了它们。

西斯科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但该公司的行为准则表明:“在知情的情况下不会与使用强迫、抵债、契约用工或奴隶劳动的供应商合作。”

国家渔业协会代表了美国海产品行业约75 %的公司,加文•吉本斯(Gavin Gibbons)是该协会发言人,他说,有关虐待的报告“令人不安”,“令人痛心”,“但这类事情是在暗处肆虐。 ”


美联社的4位女记者通过系列调查报道,向世人揭开东南亚捕捞业最阴暗的一面。她们是第100届普利策奖获奖者中最令人瞩目的新闻人。从左至右分别是:玛莎•门多萨、罗宾•麦克道尔、埃丝特、玛吉•梅森。

当龙仔厝的多处供应链出现断裂时,类似的情形也会在其他船运公司和其他公司那里重演。对这个泰国港口来说,奴工“血汗海鲜”的历史将告一段落。

美联社记者跟踪了另外一辆卡车到尼瓦塔公司(Niwat Co.),其所有人之一Prasert Luangsomboo称,海鲜销往泰国联合制造公司(Thai Union Manufacturing Co.)。数周后,当面对其供应链中存在强迫劳动的质疑时,尼瓦塔公司让记者联系Luangsomboon,但此人一直无法联系上。

泰国联合制造公司是泰国联合冷冻产品公司(Thai Union Frozen Products PCL.)的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海鲜公司,年销售额达35亿美元。这家母公司简称Thai Union(下文简称泰联),拥有金枪鱼罐头品牌“海鸡”(Chicken of the Sea),正在并购大黄蜂海产公司(Bumble Bee Seafoods),但美联社记者并未观察到它们生产金枪鱼。9月份,在环评和社会评审达标后,它在全国率先通过了道琼斯的可持续发展认证。

泰联表示,它谴责侵犯人权的行为,但众多利益相关者必须参与到解决方案中。其首席执行官Thiraphong Chansiri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称:“我们不得不承认,很难保证泰国海鲜产品行业的供应链百分之百清白。”

泰联将成千上万的猫粮罐头运至美国,包括家用品牌如花式盛宴、喵混合和爱慕思。它们最后出现在大型零售商如克罗格、喜互惠、艾伯森,以及宠物商店的货架上。然而同样也无法判断某一特定的猫粮罐头是否含有经奴工之手捕捞的鱼。

泰联称,它的直接客户包括沃尔玛,但沃尔玛谢绝采访,它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说:“我们关心我们供应链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对是否合乎伦理地雇用工人十分关注。”

沃尔玛表示,它与几个非盈利组织合作,致力于消除在泰国的强迫劳动,包括反奴隶贸易项目伊萨拉计划(Project Issara)。美联社记者联系了沃尔玛提到的该项目负责人丽莎•仁德•泰勒。她指出,“血汗海鲜”可以在一些节点上偷偷流入供应链,例如渔船之间的交易过程中,或者在加工厂与正当海鲜混在一起。她还证实,在泰国塔拉伊(Talay Thai)市场上出售的海鲜产品会进入国际供应链。此前美联社记者曾跟踪几辆卡车至该市场。

她说:“整个泰国海鲜供应链的交易没有进行完备的登记,因此很难估计世界各地的超市货架上到底有多少海鲜存在人口贩卖和强迫劳动的污点。”

代表泰联、翠鸟控股以及其他一些公司的泰国冷冻食品协会会长Poj Aramwattananont 表示,泰国人并非“野蛮人” ,知道贩卖人口是错误的。不过,他承认,泰国公司无法追查它们的鱼产品的来源。

“当我们从印尼购买时,我们不知道那些鱼来自何方。” Poj Aramwattananont说, “我们没有相关记录,因此我们无法确认那些鱼的来历是否清白。”



本吉纳奴工捕捞的海鲜可以漂洋过海,去到世界各地。但他们自己的生命往往湮灭在这座岛上。

在那片荒凉的墓地里, 60多座坟墓被高高的荒草和藤蔓包围,小木牌上的标记整齐,有一些用的是假的奴工姓名和船名。只有他们的朋友记得他们安葬在何处。

奴工腊漂(Hla Phyo)说,从前,船上的主管会直接把奴工尸体扔进大海喂鲨鱼。后来当局和渔业公司要求渔船返回后清点花名册上的每一个人,于是船长将尸体和鱼一起堆在船上冷库里,直至他们返回本吉纳。


在本吉纳的一块墓地墓地,腊漂站在他帮着埋葬的一个奴工的墓牌前。这名奴工死在了渔船上。AP PHOTO

腊漂抬腿跨过厚厚的灌木,寻找被杂草掩盖的两块墓牌——那里有他帮助埋葬的两个朋友。

5年前他从渔船上逃脱,从此便在本吉纳岛上挣扎求生。每天晚上,他都会思念远在缅甸的母亲。他知道母亲一定变得更加苍老,所以极度想回到她的身边。站在众多层层叠叠的无名坟墓前,他被一种深深的绝望感吞噬。

“我觉得我永远走不出印尼,”他抹去泪水说道, “记得我在挖墓坑时曾想过,这里等待我们的唯有死亡。 ”

作者: 万家凝    时间: 2016-4-23 13:51
【案例】
作为普适价值的普利策奖
原创 2016-04-22 宋志标


题图当代水墨,作者新浪微博:@秃头倔人

美国普利策奖近期揭晓,传统媒体分享了所有奖项,它也成为圈内持续至今的谈资。而在行动上,普利策奖项背后的采访报道内幕,成为国内媒体争相揭示的方面。除了获奖者及其奖项的解密,是许多获奖作品被迅速译成中文,满足记者与大众两个群体。

在这些普利策奖作品中,中国媒体业者看见了那些一直激励他们的东西依旧在闪闪发光。比如对重大题材的深度挖掘,扎实的调查能力展现了无与伦比的魅力,付出心血的报道实质性地改变公共政策的走向,甚至是,新闻报道解救了那些被奴役的人们。

这些宝贵的职业激荡也曾经在中国的媒体中出现过,留下过诸如孙志刚案报道、黑砖窑奴工报道、宜黄拆迁案报道、重庆最牛钉子户报道等成果,而后逐步走向一条不归路,直至现今全面展示的苟延残喘之态密布媒体。看普利策奖,不得不回观自身处境。

普利策奖在中国的热闹关注,固然与传媒普遍开设传媒频道,将媒体表现新增为内容板块之一有关,最根本的还是借别人家的高屋,哭作自有的灵堂,以涂满身心的悲痛。《血汗海鲜》系列报道作者被问到有何话要对中国同行讲,她说“别放弃”,一如健康人对重病者的殷切鼓励。

普利策奖所肯定的那些,以及通过作品来强调的那些原则与方法,是有普适价值的。它并不会因为这边的现状与困境,而显得不合时宜——在今日的新闻界别中,普遍的还是承认环境不足,而不是否定普利策价值无用——用普利策奖来提醒缺陷所在,也算是诚恳。

如果要判断中国传媒业中调查能力的现状,一个惯常的说法是它们已经消失了,最典型的证据一是调查记者在媒体中成建制地消失,二是可见的大型调查报道基本上动机可疑,像是奉旨调查一般,被当枪使,报道的操守显见含糊。说这些大概不算离谱。

但是,大概也不赞成中国媒体中调查能力不存丝毫、完全绝迹的判断。你不能对着四月干枯的芦苇诅咒春天。实际上,它们现在更常见的是碎片化分布,不稳定呈现,总体上蛰伏状。一方面,调查记者的断层明显,另一方面调查报道的样式形态因应媒改而变化,

在这样的青黄交接之下,普利策奖代表那些百年不变的传统,就像是明灯,照亮此地传统暗淡的道路,却也给仍然跋涉在转型困境中的记者指引方向——无论是心怀老派传统,抑或以新世代智识试验弯道超车,都能从高悬的灯塔找到某些不死的灵魂加以参照。

谁都明白,普利策奖的热闹当中埋藏着孤寂的对比;而这缓慢中苦捱的新闻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内有个了断。“xx已死”可以指示某些侵蚀,却难以对未来一言以蔽之。倒不是眼见普利策而后更相信未来,只是看得还不够多,只好冷眼看着传媒之死的奥妙翻腾不消停。

2016/4/22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3fCI3gvqD1wkAA6E#rd




作者: 万家凝    时间: 2016-11-5 00:27
【案例】
中国新闻奖比公示名单少了33件,原因是什么?

2016-11-03 梁再思 传媒1号

本文为学院专栏作者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

11月2日晚,经过“漫长”等待,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终于揭晓,瞬间点燃整个媒体圈,很多人深夜还在转发。不过,眼尖的人士发现,中国记协公布的中国新闻奖最终名单,与9月2日公示名单数量上有较大差别。

9月2日,公示公告里写的是“会议评选出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289件,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48件,二等奖90件,三等奖148件”。

11月2日公布的最终名单,一等奖变为40件,下降比例为16.7%;二等奖变为85件,下降比例为5.5%;三等奖从148件减少为128件,下降比例为13.5%。总共获奖作品为256件,有33件作品在公示后被拿下。



能从全国一年海量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进入评选终评公示名单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为何在公示后,还被撤销这么多?

目前,中国记协官方尚未公开这些作品被撤下的原因,但根据业界交流获得的信息和往年记协公布的情况,大致可知原因主要在以下方面:


被人揪出标点差错

近几年,中国新闻奖评审对文字、标点的差错要求非常严格。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中对此有明确规定,即同一件作品出现两次以上(含两次)差错,不得获奖;存在标点符号错误的作品不得获一等奖。

2015年11月3日,中国记协官方微信公号推送的《面对面 | 中国新闻奖的公示和查处办法》里就举例说:“拟评为网络评论一等奖的《3万多群众合力围捕暴恐分子是一面镜子》被举报多处表述有语病。评奖办公室经核查发现,该作品确实存在个别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根据《评选办法》规定,该作品被降为二等奖。”

标点符号被一些媒体人认为无足轻重,因此其错用在业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进入中国新闻奖评选的作品中,也大量存在。

一种是因为不太容易分辨、掌握造成的误用,比如双引号和书名号之间是否应该有顿号,很多人分不清。按照官方规定,目前这两种情况都不加顿号。中国记协公布的《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差错100例》的例子10就是谈的这个问题。

【原文摘录】大多数用户在移动端进行“快速阅读”、“浅阅读”时,往往未加思索就“随手转发”。
【审核意见】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双引号之间不能加其他符号。

还有一种情况是,压根就没认真标点。《新闻战线》微信公号2014年11月29日的文章,《中国新闻奖中被撤销第24届中国新闻奖评奖资格作品的常见错误38例》就说道,“审核中发现的常见错误主要有:整个段落一逗到底,该逗不逗,顿号逗号混用,分号句号缺失等。”

【原文摘录】灾区现场看似到处都是新闻,现场记者往往什么都想写却又觉得没有抓手从而显得非常焦虑。
【审核意见】在“抓手”和“从而”之间必须有个逗号。


文字差错被举报

刊载于《新闻战线》杂志2015年第11期的《第25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主任唐绪军——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一文写道:“第24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在《工作报告》中归纳了文字作品差错的十大种类,即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字词误用,直接引语使用不当,代词的误用,数字单位缺失,词语搭配不当,词语重复,句子成分缺失,语句杂糅,硬凑句式。”

这十大种类中,除了标点符号,绝大部分都是文字差错。新闻人是文化传播工作者,本应对文字要求更高,选送评选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中,还被挑出大量文字差错,实在不应该。

比如,传媒1号曾推文《新媒体时代,还要不要区分“的、地、得”用法?》(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探讨过“的、地、得”误用问题,在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中就大量存在。曾有评委谈到,不仅纸媒白纸黑字乱用,广播电视媒体中,分不清“的”“地”“得”用法的,也是普遍现象。

2015年,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曾推文《为何这7件作品被撤销参加中国新闻奖定评资格》。7件作品的错误被一一列出,其中一件作品《办“讲座”坑老人,太缺德》的错误是,“他们的活动场所约80多平方米”,“约”与“多”重复,是病句;另一件作品《中国有“快车”无“马歇尔”》的错误是专用名词使用不规范,把“一带一路”写成了“一路一带”。

类似“一路一带”这样似是而非,专有名次、成语前后颠倒的错误,在媒体中常见,且不被重视,不容易被排除。


存在虚假行为

文字差错、质量不足等问题,绝大部分会在终审公示前被众多评委和层层审核发现,因此在定评后被取消获奖资格的,不排除有更严重的问题。存在虚假行为,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在中国记协公号2015年11月3日推送的《面对面 | 中国新闻奖的公示和查处办法》一文中,就举了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公示后,两个被撤销获奖资格的例子。

【案例1】拟评为广播消息一等奖的《连片杂交稻种上历史最高纬度》被举报“内容完全失实”。
【审核意见】评奖办公室经核查发现,主持人播报的导语——“水稻专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在莒县收获百亩片区亩产968.37公斤新纪录。连片杂交稻成功种上了历史最高纬度。”表述有歧义,造成失实。

【案例2】拟评为文字消息三等奖的《太阳突然安静下来,黑子去哪儿了?》被举报涉嫌抄袭外国媒体作品。
【审核意见】评奖办公室经核查发现,该作品不是国内媒体首发原创作品,不属于中国新闻奖评选范围。

评审专家们虽然都是业界高手,但面对大量的评选稿件,要发现造假行为或某个专业领域的事实性差错,还真有点力不从心。因此,公示与举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经过了公示,才算得上过硬的获奖作品。

中国记协也加强了对这一严重问题的处罚力度,其表示,“按照《评选办法》规定,这些被撤销参评或获奖资格的作品中,有抄袭、造假等违规问题的,中国记协还将对推荐单位和报送单位予以警告和诫勉谈话。”

以上差错,主要只是笔者根据往年公开信息梳理得出,肯定无法囊括这33件被拿下作品所有存在的错误原因。这一点,我们也只有等待中国记协文章来解释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x6Gg8n6bYqAoI94K#rd
作者: 乔笛宇    时间: 2016-12-15 23:12
【案例】权威发布 | 评委告诉你: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那些特质2016-12-15 中国记协
点击上方“中国记协”可以订阅哦!
编者按: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研讨会上,5位评委代表分别对文字、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类型的获奖作品进行讲评。我们梳理了一些关键词,告诉大家评委眼中获奖作品具有的共同特质。

文字类视野  细节  句式
湖北省记协原副主席许万全: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必须体现新闻传播规律,既要“顶天立地”,又要有鲜明特色或创新表达。“顶天”是指紧扣中央精神,“立地”是指接地气、冒热气;鲜明特色或创新表达则是对文风和写作的要求。新闻报道的视野、细节和句式与作者的新闻志向、工作作风紧密相联。视野宽度影响报道厚度;独特细节增强作品感染力说服力;短句式不易使人产生“阅读疲劳”,有效增加信息量。只有尊重传播规律,善于创新,才能获得最佳传播效果。
广播类深度  温度  融合
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所长蔡尚伟:获奖作品多元化的题材选取,体现了年度重大主题;在表达上用多种声音符号叙事评论,充分发挥了声音特色。运用广播新闻的叙事技巧,揭示新闻事件本质,以讲故事的方式剖析案例,反映时代主题,增加报道深度。在新理念和新技术推动下,广播节目形态要集更强的互动性、更灵活的选择性、更舒适的伴随性和更深的融合性于一体,表达要“短实新活”,增加报道温度。
电视类颜值  包装  故事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高级编辑赵微:从题材看,两极化分布趋势日益明显:一极指高端时政类、重大主题类题材;另一极指贴近基层的民生题材,因其贴近性强,容易引发受众心理共振,获得良好传播效果。从形式看,从粗陋简单、不修边幅到讲究包装,更加注重颜值和卖相。把纪录片的制作技巧用于新闻节目,更加突出电视特点和更强的可视性,成为讲好故事的有效方法。
网络类热点  看点  落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孟威:获奖网络作品有以下几点共性:一是聚“热点”,做深度探寻,政治、文化、价值观导向正确;二是重“落点”,“大题材”着眼,落点百姓民生,回应现实关切;三是有“看点”,大胆引入3D、H5等新技术报道方式,网络特点鲜明、突出,创造审美情趣。这些都是建立在符合规范的基础之上,包括文化表现规范、价值要素规范和技术使用规范。
国际传播类言简  意赅  文雅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通过“短、实、新、雅”实现“改进创新”,实现“简而有法”,提高国际传播效果。短,即“篇中不可有冗章,章中不可有冗句,句中不可有冗字”;实,就是“意真”,不为空言,不为妄语;新,就是“务去陈言”,说话、做文章不为套话,不拿腔拿调;雅,就是“品贵”,官方语言具有权威性,呈现时要庄严、端正、规范。
来源:中国记协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gGmpMMUFtvPRz7-bFtbAZw



作者: 乔笛宇    时间: 2016-12-30 20:51
【案例】2016英国新闻奖 | 从公众兴趣中挖掘公共利益之义

伦敦时间12月6日晚,2016英国新闻奖(British Journalism Awards)评选委员会在伦敦出版业工会礼堂(Stationer’s Hall)宣布了获奖名单。今年共有500多个作品参与角逐包括商业报道、外交报道、数字创新、年度记者在内等16个门类的奖项。

该奖项由英国商业杂志Press Gazette于2012年设立,源起2011年英国媒体的“窃听丑闻”,旨在重振英国新闻业,鼓励与推广能吸引公众、又能对公共利益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闻报道,并尤其关注报道的社会意义。

49人的评选委员会主席由Press Gazette主编Dominic Ponsford担任,其他评选裁判包括来自BBC、《卫报》、《每日镜报》、《每日邮报》等知名媒体的前任或现任从业人士,及英国著名新闻院校的学者、专家等。
深度网整理了部分获奖作品,为你介绍。


商业、金融与经济报道
(Business, Finance and Economic Journalism)
Simon Goodley – 《卫报》

工厂内景。来源:《卫报》

凭借在连锁零售体育品牌Sports Direct工厂里的卧底调查,《“劳动营”的一天:在Sports Direct工厂里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A day at the gulag: what it’s like to work at Sports Direct’s warehouse),《卫报》商业记者Simon Goodley获得最佳商业报道奖。该调查揭露,工厂基本上仍沿用手工化生产,工作条件极其简陋,多数为东欧移民的工人们做着重复繁重的体力活,个人权益得不到任何尊重与保障。而这一切的原因是,这家英国最大连锁零售商拒绝通过技术投资来改善工厂条件,提高工厂生产效率。

数字创新大奖
(Digital Innovation)
《卫报》


赢得数字创新大奖的是《6英尺x 9英尺:虚拟体验单独监禁》(6×9: A virtual experience of solitary confinement)。作品通过构造美国单独监禁牢房的虚拟现实环境,访谈曾经的被关押者,让受众感受这种刑罚对个人心理的摧残。评选委员会称这个作品是“21世纪新闻业的领先之作,是非常有力量的故事叙述”。作品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是“一次真正的创新,结合视频、播客、个人陈述和长篇特写,完美地传递了故事主旨”。

Marie Colvin奖:
Raqqa is Being Slaughtered Silently (RBSS)


为纪念2012年因报道而遭杀害的前《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驻外记者Marie Colvin,英国新闻奖设立同名奖项,嘉奖最能体现提升新闻行业声誉的个人或机构。今年,该奖授予了叙利亚公民媒体Raqqa is Being Slaughtered Silently。这家媒体的“大部队”位于在ISIS“首都”、叙利亚城市拉卡——18名公民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在ISIS势力核心地带进行秘密报道,并将故事发给在叙利亚以外的另外10名同事,由他们以阿拉伯语与英语发布。在过去两年里,这个被ISIS视为眼中钉的新闻团队中,有两名记者已经被恐怖分子杀害。创始人Abdalaziz Alhamza代表RBSS领奖。在获奖感言中,他说道,“我们所做的事情,证明我们可以用文字抵抗武力,这也是最终能战胜武力的唯一办法。而ISIS很清楚这一点。”

外交报道(Foreign Affairs Journalism): Waad Al-Khatib – Channel 4 News

获得外交报道奖的是英国第四频道新闻节目制片人Waad Al-Khatib。Khatib常驻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她从那里发回的系列报道及纪录片“身在阿勒颇(Inside Aleppo)”,展示了阿勒颇民众在战火下顽强求生的现状。评委会称她的纪录片影像“细腻、自然”。


年度记者(Journalist of the Year):Laura Kuenssberg – BBC News

英国新闻奖的最高奖项——年度记者奖,由BBC记者Laura Kuenssberg夺得。纪录片“脱欧:不列颠的战争(Brexit: The Battle for Britain)”从卡梅隆的脱欧公投遭遇“滑铁卢”、使脱欧成为现实出发,深挖这场变革的内幕,探讨其将会如何重塑英国政治。评选委员会称,在报道今年英国政治的重大转变方面,Kuenssberg发表的故事不仅数量多,且报道范围极广。“在动荡的一年里,Kuenssberg主动迎向了挑战,她做出的英国脱欧报道极具个人特色。”

Laura Kuenssberg. 来源:BBC

年度独家报道
(Scoop of the Year)
Charles Moore –《每日电讯报》

大主教Justin Welby与他的生父Anthony Montague-Browne. 来源:《每日电讯报》

根据各种史料、DNA测试等证据,调查指出,坎特伯雷教区前大主教Justin Welby,是丘吉尔私人秘书Anthony Montague的私生子。直到上世纪50年代,根据教会法,私生子是不能够成为大主教的。评委会评语:“这个故事修正了历史,并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对家庭与父母之道的讨论。”

体育报道
(Sports Journalism):
Matt Lawton – 《每日邮报》(Daily Mail)

记者Matt Lawton调查了英国顶级公路自行车选手Lizzie Armitstead规避药检事件始末。Armitstead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比赛银牌得主,曾被视为里约奥约会夺冠热门。然而在里约奥运会前的10个月内,她错过了三次药检,饱受舆论质疑,险遭奥运禁赛。由于事件的极大争议性,该系列报道被评委会称为“改变了英国自行车运动的故事”。

Lizzie Armitstead. 来源:《每日邮报》


完整获奖名单

商业报道奖(Business, Finance and Economic Journalism): Simon Goodley – 《卫报》(The Guardian)
体育报道奖(Sports Journalism): Matt Lawton – 《每日邮报》 (Daily Mail)
科技报道奖(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ism): Billy Kenber –《泰晤士报》(The Times)
年度新人记者奖(New Journalist of the Year): Louise Callaghan – 《星期日泰晤士报 》(The Sunday Times)
数字创新大奖(Digital Innovation): 《卫报》(The Guardian)
外交报道(Foreign Affairs Journalism): Waad Al-Khaitb – Channel 4 News
年度宣传奖(Campaign of the Year): Martyn Halle – 《星期日人民报》(Sunday People)
年度调查新闻奖(Investigation of the Year): BBC Panorama and The Guardian – The Panama Files
摄影新闻奖(Photojournalism): Philip Ide –《星期日邮报》(The Mail on Sunday)
本地英雄奖(Local Heroes Award): Andy Richards – 《伯明翰邮报》(Birmingham Mail)
政治报道奖(Politics Journalism): Rachel Sylvester – 《泰晤士报》(The Times)
最受欢迎报道(Popular Journalism): Dan Jones – 《太阳报》(The Sun)
年度记者奖(Journalist of the Year): Laura Kuenssberg – BBC News
Marie Colvin奖(The Marie Colvin award): Raqqa is Being Slaughtered Silently
年度独家报道奖(Scoop of the Year): Charles Moore – 《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
专业报道奖(Specialist Journalism): Shaun Lintern – 《健康服务周刊》(Health Service Journal)
http://mp.weixin.qq.com/s/E89DFpiBLakclnlNYy6jFQ


作者: 乔笛宇    时间: 2017-2-10 09:55
【案例】中国新闻奖评选门槛提高,今年想自荐参评没那么容易了
中国记协已经发布第27届中国新闻奖评选通知。与往届相比,奖评选门槛提高,今后想自荐参评中国新闻奖没那么容易了。

关于中国新闻奖,中国记协官方网站给出的权威解释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每年评选一次,自1991年开始评选。



去年记者节,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会见了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从侧面直接说明了中国新闻奖在中国的地位。


习近平打伞照片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中国新闻奖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要获奖其实没那么容易。

第26届中国设奖数额不超过300个,最终评出获奖作品256件,而此前公示时评出的是289件,公示后拿掉了33件,拿掉数量超过评奖数量的10%。最后一个环节被拿掉,差错硬伤是主因。

中国有多少新闻从业者?至少30万人。这个数据是有权威出处的。

中国记协2016年04月29日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5)》透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换发新闻记者证为契机,完成对全国30万余名采编人员的培训考核。”

几十万人,每年就评不超过300件的中国新闻奖,竞争激烈,难度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根据中国记协印发的第27届中国新闻奖评选通知,中国新闻奖评选门槛提高了,最为明显的一点,想自荐参评没那么容易了,甚至变的有点难了。


简单的说,要自荐(他荐)参评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必须满足两个硬条件:1)获省部级以上或中央新闻单位社(台)级新闻奖;2)两名新闻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士实名推荐。自荐参评需要附作品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既要能获奖,还要有专业人士推荐,两者相加,可以预测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自荐作品的参评数量将会下降。

根据评奖通知,自荐(他荐)参评中国新闻奖的材料截止日期为2017年4月30日。往年的这个时候,很多省级新闻奖还没有评完,自然也就无法拿到获奖证书。



以湖北为例,上年湖北记协官方网站在4月29 日才发布《第33届“湖北新闻奖”评选揭晓》的消息,经过公示等一系列程序,到6月30日才以文件的形式印发评选结果,获奖者拿到获奖证书就更晚了。


其他地方也大致类似。如,浙江记协官方网站2016年7月12日发布消息《2015年度浙江新闻奖评选揭晓 474件作品获奖》;河南记协2016年5月26日发布《第33届(2015年度)河南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

地方新闻奖评选不提速,难免会影响作品以自荐的形式参评中国新闻奖。不知道中国记协以及地方记协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如何自荐呢?

中国记协2009年发布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中已经提出了自荐和他荐办法,但2014年才首次全面放开自荐,社会单位和个人可以直接向评奖办公室自荐作品参加评选。

当年,评奖办公室共收到30件自荐参评作品。经过审核委员会审核,撤销有明显瑕疵的作品参评资格后,有20件自荐作品同通过组织选拔报送作品一同进入评委会评选程序,最终有2件作品获得二等奖,3件作品获得三等奖。

允许自荐作品参评中国新闻奖,官方的说法是:实行这项改进措施的目的是不漏掉一件真正符合优秀标准的新闻作品,充分体现评选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自荐受到新闻界广泛欢迎。一个最为鲜明的数据是自荐参评作品数量激增。

第2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共收到自荐(他荐)作品就多达409件。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了当年设奖总数,也超过了体制内系统报送作品的数量。

面对如此庞大的自荐作品,中国记协是如何做的呢?

经初审,评奖办委托18家试点单位对初审合格的351件作品进行了初评。每家试点单位可推荐不超过委托数量60%的作品参加定评。初评后共推荐136件作品参加定评。这个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实际上,中国记协相当于是把自荐作品的初评交给了奖办委托18家试点单位来完成。

这18家单位是: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每家试点单位负责不同题材自荐作品的初评。比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负责的是文字类消息的初评,从27件作品中挑选出了11件。

粗略数了数,2016年11月揭晓的第26届中国新闻奖,自荐(他荐)作品获奖的有13篇,占到了当年评奖总数的5%。



其中,一二等奖各2件,三等奖9件。自荐除让地方媒体获益外,自荐获奖作品中也不乏新华社、央视这样的中央媒体。

自荐作品越来越多,如何改进和完善?



中国记协在2017年1月25日以“记协发〔2017〕1号”印发了《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其中提到“根据2016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实践,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作了补充和完善”。新版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对自荐作品这块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摘录如下:

1.向试点单位自荐(他荐)
为防止推荐单位因各种原因可能出现漏报优秀作品和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情况,各社会单位、个人,均可在推荐单位、报送单位和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截稿日期前,按《评选办法》规定标准,自荐(他荐)参评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18家试点报送单位接受自荐(他荐)优秀新闻作品。

2.向推荐单位、报送单位自荐(他荐)
推荐单位、报送单位收到自荐(他荐)作品材料后,如没有证据证明存在不符合“评选标准”的问题,就要和所收到的其他参评作品一起,认真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选,确保把明显该推荐而未推荐的作品纳入到推荐、报送范围。

3. 向中国记协自荐(他荐)
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另行制订办法,对自荐(他荐)作品参评材料进行审核和初评。

4.自荐(他荐)作品须获得省部级以上或中央新闻单位社(台)级新闻奖且须有两名新闻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士实名推荐。自荐(他荐)参评作品须进行公示且公示时间不少于五个工作日并填写参评作品推荐表。自荐(他荐)人为个人的,在推荐表“签名”处签署自荐(他荐)人姓名;自荐(他荐)人为社会单位的,由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5.自荐(他荐)作品严禁一稿多投,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评资格。

上述要求,实际上已经在第27届中国新闻奖评选通知中得到了体现。自荐作品需要获省级新闻奖及专业人士推荐,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利弊,还有待实践来验证。
来源:长江
http://mp.weixin.qq.com/s/p-45D40mzWs3PcPDwtrsjQ
作者: 乔笛宇    时间: 2017-2-17 16:43
【案例】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参评作品差错47例
编者按: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工作中,审核委员会共发现381件作品存在928处各种差错,有差错作品占审核作品总数的42.8%。那么,文字、广播、电视、网络、国际传播等五大类参评作品都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差错呢?今天,我们推出广播、电视参评作品的47个差错案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来源:中国记协
http://mp.weixin.qq.com/s/6FsEDpxJAGnA43MzNdvUbA

作者: 乔笛宇    时间: 2017-2-25 23:43
【案例】POYi全球年度图片奖公布,1位中国摄影师获奖
每年2月份,全球著名的两个摄影大奖牵动着无数摄影人的神经,其中之一是荷赛(WPP),另外一个就是全球年度图片奖(POYi)。

截止今天,第74届 POYi全球年度图片奖 图片摄影类奖项已基本公布完成。1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另有5位国外摄影师凭借他们拍摄的中国题材获奖。


肖像系列类 卓越奖,Bohan Shen(中国)
《被遗弃的中国重症儿童》


小编第一时间跟摄影师确认了获奖消息,祝贺他!他现在心情比较平静....



这组照片原名叫《未能绽放的花朵》。

照片中的这些孩子患有严重的慢性或致命疾病,并被自己的家庭所遗弃,目前在位于湖南长沙的一家国际NGO接受舒缓治疗。该NGO已在中国为类似患有重病的孤儿提供这类服务超过5年。部分孩子来到这里后,随着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进而身体状态得到改善,可以接受一定的手术治疗,但未来他们的生死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目前在中国,仍然有不少孩子像他们一样患有重病后被遗弃,但并不能像他们一样幸运,能得到最后的关怀。






另外5位国外摄影师凭借他们拍摄的中国题材获奖,他们的作品是:


问题报告图片故事 卓越奖,Kevin Frayer
《中国的钢铁与雾霾》

中国的环境治理一直以来就是不断探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摄影师通过镜头还原了在中国大炼钢铁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特色图片故事 三等奖,Matthieu Paley
《中国西部3000英里的“探险”》

这张照片获得荷赛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

在从广州/深圳到新疆的路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火车之旅:全场4683公里,行驶50个小时。该旅客列车5年前开始运营。








肖像系列类 卓越奖,Teo Butturini
《我们只此一生 只此一世 好好的》

1997年以前,同性恋在中国一直是敏感话题。这些北京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青少年的照片在黑暗的房间里被拍摄,摄影师请他们告诉说出自己的故事,并拍摄照片。








科学与自然历史图片故事类 三等奖,Ami Vitale
这组照片还获得 荷赛 自然类组照 二等奖








年度摄影师类 卓越奖,Adam Dean
他的获奖作品包含三组中国题材

第一组:《生活在中国最后一条狂野的江河旁》

2016年4月17日,云南,怒江江畔的村民在教堂参加祷告。





第二组:《最后的棒棒》

重庆地区称挑夫为“棒棒”。2011年11月1日,重庆市社科院发布调查报告,称重庆主城棒棒军已经开始走向消失的境地。






第三组:《中国教堂》

河北石家庄的一个乡村天主教堂。






POYi全球年度图片奖,是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摄影奖项之一,是新闻摄影领域最著名以及历史最悠久的奖项之一,创始于1943年,至今已有74年历史,专注于人类生存以及国际事件等新闻图片题材。

注:因POYi在所有项目评审完成之前不会宣布获奖者名字,所以编少没有为全部获奖作品标注摄影师。



肖像类 一等奖,Nadav Kander

当选总统后的唐纳德·特朗普。


年度摄影师类 一等奖

非洲肯尼亚,3名儿童进行割礼前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亲戚家。


突发新闻类 一等奖,Burhan Ozbilici

这张《土耳其暗杀》同时获得荷赛年度照片大奖。


体育动作类  一等奖

世界冠军ITU总决赛


新闻图片故事 一等奖,Daniel Berehulak

这组照片还获得荷赛日常新闻类组照一等奖。

“他们像动物一样屠杀我们...”菲律宾总统上台后,从7月30日开始执行禁毒运动,现在已经有2000人被警方捕害。




问题报告图片故事类   一等奖

这组照片还获得荷赛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




因POYi并未完全公布获奖名单
如有纰漏 以POYi官网为准
来源:新京报传媒
http://mp.weixin.qq.com/s/rBphgUk7gQVLGzxEEGHTRg

作者: 乔笛宇    时间: 2017-3-8 22:57
【案例】2016武汉新闻奖评选揭晓


来源:长江
http://mp.weixin.qq.com/s/5g-v_MyXR_2V5b8s9xcvlA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6-7 14:36
编辑:越明瑞

标题:中国新闻奖也头疼,两年打假92件,广电作品占了71个
新华社  记者站  1月31日

记者30日从“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作品突出问题”新闻评议会获悉,2016年至2017年,中国记协根据对举报线索的核查情况,撤销92件“造假”问题作品的参评资格、获奖资格,其中71件是广播和电视作品。

“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作品突出问题”新闻评议会由中国记协联合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举办。会议旨在倡导新闻界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减少“造假”参评情况发生,维护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中国记协国内部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说,“近两年来,广播电视类参评作品出现作品内容造假,重新制作参评作品音视频,申报作品播出信息与实际不一致、参评作品指向不明确,报送作品为修改后的重播版本,无法提供作品播出原始依据等问题。”这位负责人说,违规参评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中国新闻奖评选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新闻舆论工作公信力。

针对这些情况,来自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及各中国新闻奖报送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展开了评议和交流。与会专家认为,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加强自律。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陈绚、吴兢等建议,要从加强职业道德和操守的角度防范违规事件。

中国记协主席张研农表示,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两奖”评选的权威性和公平公正性,需要全国新闻界、新闻工作者的共同维护。要高度重视新闻评奖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新闻作品出现真实性的问题,切实提高评奖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来源:新华社   
记者:王思北、刘雨哲
原标题:中国记协对参评作品“造假”零容忍 近两年撤销71件广电作品中国新闻奖参评、获奖资格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6-27 09:17
【案例】



编辑:陈心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8-3 20:37
【案例】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参评作品今日起公示
中国记协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参评作品公示公告



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自2018年8月3日(星期五)中午12时起,在新华网、中国记协网公示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参评作品,欢迎社会各界监督、评议。
根据《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关于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规定,本次公示时间至8月17日中午12时结束。在此期间,社会各界可通过电话、传真、信函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评议、举报意见。
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将认真受理、核查举报性意见,并将评议性意见提交中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参考。
评选工作结束后,评奖办公室还将在新华网、中国记协网上公示评选结果,欢迎社会各界继续监督、评议。
电话:010-61002857
传真:010-61002726
电子邮箱:5826@vip.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7号
邮编:100062
    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
2018年8月3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M1p-kD6nG8qFOgrbyotPg
编辑:尹芳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8-31 20:46
【案例】
中国新闻奖定评!评委点评:获奖消息稿共同点就俩!
中国记协  传媒茶话会  2018-08-31


8月28日,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已经定评!

中国新闻奖好消息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是题材最重大,是第一时间披露,是视角最新颖,是写作最精良,好消息最终比拼的是什么?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辑室主任、编审钱莲生认为,好消息应该是好的发现与好的表现的完美统一,发现与表现应当成为消息写作者掌握的两把钥匙。


一个现象:消息被边缘化了

从历年中国新闻奖的评定结果看,消息这个新闻家族中的“始祖”在传播手段日益现代化的当下遭遇了尴尬。

以2017年中国新闻奖为例,参评文字消息作品66件,有21件作品获奖,获奖比例31.8%;而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参评作品108件,有29件作品获奖,获奖比例仅26.9%。显然,通讯作品的数量大大超过消息作品的数量。然而,评委们普遍认为,消息类作品薄弱,让人眼前一亮的优秀之作不多。即便两篇一等奖获奖消息,美中也有遗憾。

《1445种全新病毒科被发现》是一篇科技报道,所涉主题较为重大——中国科学家的新发现,作品时效性强——作者赶在其他媒体之前发布这一新闻,这种抢新闻的意识值得点赞!但是,作品的可读性不太强——文中有不少专业术语,如“病毒科”“RNA病毒圈”“宿主转换”“共进化”“病毒进化史”“水平基因转移”……让普通读者难以理解。显然,这则消息尚有待更好地转化为普通大众所能理解的报道的余地。

《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是一篇军事题材的人物报道,所涉主题不可谓不大——中国航母;通篇文字生动,富有感染力。但是,作品的时效性不强——消息中的人物主体飞行员张超因飞机机械故障于2016年4月27日不幸牺牲,作品于2016年8月1日方见报。

通观参评的消息作品,普遍缺少对消息写作常识的敬畏——有的缺少发现的魅力,有的缺少视角的新颖,有的缺少历史的厚重,有的缺少符号的美感,这些作品也难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现代传播手段在第一时间满足了受众“想早知道”的心理需求,传媒人只想第一时间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而不再注重应该怎么说。一个新闻信息被传递出来后,很快便以各种传播手段、各种报道方式、多个视角进行解读,满足了受众“想多知道一点”的心理需求。迅速发展的现代传媒冲淡了人们对这一古老文体追崇的热情,消息这一新闻报道的“主角”就这样被边缘化了。


一个矛盾:受众信息需求增长与审美感受不足

信息的传播是由传播主体和受众客体共同完成的。归根结底,消息的尴尬当是受众不断增长的信息获取需求与审美感受不足的矛盾的体现。一方面,受众对信息获取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消息给受众的审美感受远远不足。

“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如果你写好了导语,你就已经完成了90%的报道任务。确定导语是一场战斗。”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是好导语?以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例1:建立在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非法行为和诉讼基础上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就涉及领土主权及海洋划界等仲裁庭本无管辖权的事项作出了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菲南海仲裁案所谓最终裁决公布 中方强调不接受不承认》)

值得讨论的是:作者想用一句话全面体现消息五要素,其实大可不必,75个字所组成的导语略显冗长;消息体现了作者的愤懑之情,但导语太硬,有先入为主、不够客观之嫌。可以修改为:

南海仲裁案闹剧终于谢幕。12日,“仲裁庭”就涉及领土主权及海洋划界等仲裁庭本无管辖权的事项作出了“最终裁决”。“仲裁庭”是建立在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非法行为和诉讼基础上的,“最终裁决”也是非法无效的。

例2:(1)泰州设立“蜗牛奖”一事,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昨天,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首批“蜗牛奖”认定名单,12个单位部门榜上有名。(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我市公布首批11个“蜗牛奖”事项》)

(2)昨日,记者从长春中际互频科技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供电方式在业界引起震动。 (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一项研发将淘汰充电器》)

值得讨论的是:消息要用事实说话。这两则消息的导语模式一致,都是“引发强烈反响”“引起震动”云云,这是作者写作无助的表现。可以修改为:
(1)小心,庸政懒政怠政者得“蜗牛奖”!昨天,我市正式公布首批“蜗牛奖”认定名单,12个单位部门榜上有名。

(2)手机、手提电脑有望不用充电器就能完成充电。昨天,记者在长春中际互频科技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研发团队历经数万次试验,发现了物理学上的“互频”自然现象和这一现象背后的“互频非辐射原理”。


两把钥匙:既要发现“美”,又要表现“好”

中国新闻奖对消息类作品的要求是:新闻性强、时效性强,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有完整的新闻要素,这是对消息作品的基本要求。当然,要成为好消息还要考虑到消息的社会效果。

那么中国新闻奖好消息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是题材最重大?是第一时间披露?是视角最新颖?是写作最精良?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具有历史价值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优秀新闻作品的出现,二者并不存在绝对必然的联系”“当历史庄严的交响乐奏出其深沉而浑厚的时代最强音时,新闻作品未必能出现相应的和弦。”回过头来想一想,改革开放历经四十载风雨春秋,其间发生过许许多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但是有多少出现在优秀的消息作品里呢?

好消息最终比拼的是什么?不是新闻事件的大小,而是新闻事实的价值底牌大小,这张底牌的价值要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中考量。它要体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信息传播与社会影响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那些历史长河中的大事件,往往是可以预见的。要把这些可以预见的事件写成好新闻,实属不易。

好消息应该是好的发现与好的表现的完美统一。发现与表现应当成为消息写作者掌握的两把钥匙。


发现什么

发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社会价值,实现新闻的传播价值和历史价值。新闻价值包括:新闻事件新奇性的性质和范围;选取事件的焦点和角度;时效性、接近性等;切入点的独创性、唯一性;所选主题的难易程度。社会价值包括:不确定性的减少;增进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认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社会治理的对策。

好消息的最高境界是发现。发现最新的事实,对受众最有影响力的事实、对受众最有实用价值的事实、最具人情味的事实;发现小人物身上的“大”、大人物身上的“小”;发现生命中的那份感动,发现有历史价值的“第一”“首创”“之最”;发现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人性中的美,批评报道的美,新闻人物的悲剧美、新闻事件的悲剧美。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记者在写新闻导语、起新闻标题时,为了显示其重要性,显示发现的价值,总爱把“首次”“首创”“首份”“首例”“第一”这些字眼放进导语、标题中。但因为新闻价值不太高、文字表现力不强导致消息的质量欠佳。


如何表现

我很欣赏老舍先生的话,“说什么固然重要,怎么说尤其重要”。有了好的发现,还要有好的表现,即用最恰切的、生动的文字呈现给受众,让受众可读乃至必读。

第一,好消息要善于讲故事。通过讲好发生在人世间的故事告诉受众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第二,好消息要有人文追求,努力做到“眼中有事,笔下有人”;记者要善于从一个活生生的、有名有姓的人开始写起。有人说,“一篇好的报道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写作要有对话的特性——仿佛记者正和读者交谈。”

第三,好消息要善于使用直接引语。直接引语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兴趣度;借新闻中相关人物的观点、意见等对新闻的意义做出评价,还可以维护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第四,好消息要通俗易懂。有的消息通篇是文件语言,有的消息通篇是“专业术语”,让读者不忍卒读。《1445种全新病毒科被发现》的科技报道,如果改成下面的导语,可读性是不是会大为增强呢?

你一定听说过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RNA病毒圈”。如今我国科学家在这个家族中首次发现了新的“朋友圈”——1445种全新的病毒科。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病毒进化的部分空缺,而且为认识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将在北京时间24日在线发表这一研究结果。

2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研究员张永振告诉记者,其团队的研究表明,RNA病毒在无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多样性远超过现有病毒知识体系。同时,RNA病毒和宿主关系复杂,既有频繁的跨物种传播,又有共同进化的特征。

第五,好消息要求新求变。创新报道手法,应当成为一个优秀记者的永恒追求。“我要和你不一样”。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新闻界前辈郭玲春学习。郭玲春说:“新闻,要永远给人新的感觉,包括内容到形式,某种样式多了,我就不写,我看报,若发现自己的报道在形式上和别人的类似,我就感到不安,对自己产生不满。”

打破消息被边缘化的尴尬,解决受众不断增长的信息获取需求与审美感受不足的矛盾,善于发现、善于表现,就有可能写出“中国好消息”。

本文转载自 | 中国记协
原标题 | 评委有话说|打开好消息写作之门的两把钥匙
编辑 | 刘娟

https://mp.weixin.qq.com/s/xzc4JCK6UkE6R6NHZxEB6g

编辑:陈心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9-13 19:58
【案例】

自9月13日起,中国记协在新华网、中国记协网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上公示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本届中国新闻奖共评选出352件拟获奖作品,其中特别奖5件,一等奖63件,二等奖98件,三等奖186件;评选出长江韬奋奖拟获奖者20名,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最终获奖结果以揭晓为准。同时公示的还有本届《评选细则》和评委名单。
公示时间为9月13日中午12时至9月27日中午12时,在此期间,社会各界均可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对评选结果发表意见,进行监督和评议。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将认真受理,并将对有关举报进行核查和处理。公示结束后,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将正式公布获奖结果。
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电话:
010-61002836/2908/2857
电子邮箱:5826@vip.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7号
邮编:100062




编辑:尹芳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1-3 11:24
【案例】

本届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
编辑部  传媒茶话会  2018-11-03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11月2日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8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5件,一等奖62件(含10件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8件,三等奖183件;20名新闻工作者获长江韬奋奖,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
对比中国记协9月13日公布的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拟评选结果,其中,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由63件减少到62件,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由186件减少到183件。总共撤销4件作品。
撤销作品名单:
电视消息 一等奖  :《兰考:为了一份殷重的嘱托 》
电视系列 三等奖 :《狼窝屯里的故事 》
分析性报道 三等奖: 《新能源行业多重隐忧待解 》
电视系列三等奖:《手机的爸爸》
其余奖项无变化。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erVuK92tCJ83EINR_3pNA
编辑:陈心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1-4 20:55
【案例】
行业新闻如何写出彩?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得主说的都是干货!

原创: 刘娟  传媒茶话会  2018-11-04


2017年7月20日,一场中央问责风暴揭开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盖子,甘肃各级国土资源系统成为此次问责的“重灾区”。国土资源新闻宣传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自然资源报》(原《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薛亮用时4天,行程700余公里,实地探访处于“风暴”中心的甘肃省张掖市,尔后撰写出调查性报道——《甘肃祁连山:问责风暴下的生态突围》,在刚刚公布的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中获得一等奖。

新华社播发的《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消息指出,该调查性报道”直面问责风暴背后的故事,引发人们对实现地质勘查和环境保护双赢等诸多问题的思考,视角独特又引人深思。”

那么作为行业媒体,应该如何采写出体现行业性质的独特视角报道?

10月30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薛亮。


做好行业新闻报道,选题策划是关键!

“要想把行业内的深度报道做得让读者喜欢,就要对新闻事件和相关素材深挖细掘,这其中,选题策划是前提和关键。”《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


▲受矿业开发等人类活动影响,七一冰川生态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薛亮说,遇到类似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遭破坏事件这种重大选题时,一定要在策划环节提前谋划好、把握住,该采访谁、该到哪些现场,必须要在有限的行程时间里安排好路线规划,否则到了采访现场临时抱佛脚很容易产生遗漏、错失良机。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本身就像创作电影作品一样,离不开一环套一环的戏剧冲突。”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记者的调查性报道要想吸引住读者,让读者感受到文章内核与实质,除了内容上要有韵味和风格外,还要注重整篇报道的逻辑架构,要有主线贯穿意识与首尾呼应思维,方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楚地知道报道里写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读者能够得到什么深刻的启示。


同题竞争,专业性让报道视角与众不同

“个性化的深度报道,尤其是遇到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遭破坏这种引发中央高层以及社会民众广泛关注的事件,在采写中需要强调选题的独立性、力求独家策划和独特视角。”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即使是相同的题材,也要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切入点,以求在内容上与众不同,以体现《中国自然资源报》在自然资源宣传领域的行业优势、专业角度、独特个性和品牌形象。

在2017年7月20日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刮起问责风暴的一个月时间里,全国各级各类媒体围绕甘肃有关政府部门的态度和认知、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的做法和效果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报道。

薛亮坦言:“作为行业报来说,在采访实力、团队运作、人员物资等方面与大型综合类媒体相比,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我们胜就胜在‘专业’二字。”

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他在梳理了其他综合类媒体的报道后发现,大部分媒体的报道采写思路与内容基本都在围绕如何做好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作展开,他如果继续在这些方面做文章,那将毫无意义。


▲ 薛亮制定的文章采写思维导图

同时,薛亮发现,这些综合类媒体的报道并没有过多或者说基本没有涉及自然资源专业领域的内容,比如对矿山企业的退出补偿、各级各类企业单位转型发展等热点焦点问题。

“作为行业媒体,特别是类似《中国自然资源报》这样的行业专业性权威媒体,这些问题恰恰是行业媒体记者最擅长也是最了解的,我们应该在立足生态环境整治之外做文章,深度挖掘事件背后的新闻素材,让读者知道祁连山里还发生了哪些故事。”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正是因为对矿业企业退出补偿以及有关企业单位转型发展的关注,才让这篇报道另辟蹊径,从众多有关甘肃祁连山问责事件的报道中脱颖而出。


行业记者要写好行业新闻,关键在于了解行业

“行业记者要写好行业新闻,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行业。”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作为行业记者来说,不熟悉专业知识、不了解行业运作规律就做不好采写工作。

薛亮进一步解释道,就采访而言,如果不了解行业,就会不知道该问采访对象什么问题,或者采访对象解释的专业术语记者听不懂;就写稿而言,如果不了解行业,就捋不出哪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没有有效的新闻素材就不知道从何处下笔,就算最后写出来稿件也会是平平无奇、毫无亮点。


▲陪同前往七一冰川采访的甘肃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艰难地前行。

“在多学、多看、多问、多记,学好弄通行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采写工作。”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

薛亮说,他是一名军转干部,2014年底从部队转业来到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在编稿写稿初期,因为对自然资源专业知识的不了解、不熟悉,发生了不少差错,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从零开始的问题不仅会发生在我身上,对于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或者因岗位变动需要重新适应的新人来说,都面临着转型适应岗位的问题。”薛亮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加强行业知识学习与不断地下基层采访实践。


采访要“三不怕”:不怕费劲,不怕跑腿,不怕受挫

“当记者是个体力活,有个好笔头是远远不够的,脸皮厚、腿脚勤、脑子活是制胜的关键。”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听听报告、抄抄材料,被人牵着鼻子走是写不出好稿件的,只有心往下踏、脚往下走、笔往下写,才能挖掘出记者想要的东西,才能写出读者想看的文章,才能获得学界和业界的一致认可。

薛亮在做《甘肃祁连山:问责风暴下的生态突围》这篇报道时,期初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安排下走访了5个海拔相对较低,地形地貌相对平缓,在修复治理上并没有很大技术和人工难度的生态环境治理恢复项目。但他对这5个项目却不“感冒”。


▲沿着碎石攀爬而上,一不小心就会跌落谷底。

“说实话,这些项目有些’大路货’——只要有媒体来采访,当地有关部门就会把记者带到这里来,但这对于想挖掘独家资料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诱惑力。”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他最关切的是去实地察看海拔3800米高度,横跨保护区核心区的一个名为大海铜矿的矿区,这里多次被新华社和央视暗访曝光过。

对此,当地相关部门起初是犹豫不决的,原因在于8月份的甘肃祁连山处于雨季,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很大。但在薛亮的多次坚持下,他们还是答应了。可是在途中,上山的道路却被雨水汇聚而成的激流冲断,车辆无法通行。为此,相关部门建议放弃去大海铜矿的计划,但薛亮却坚持要去,“就算没有车,我用双手双脚爬也要爬上去”。


▲ 在山上随时可能会遇到滑坡等地质灾害。

“我从北京飞过来1000多公里,在祁连山里穿行700百多公里,不是来看旅游风景的。”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这是他坚持要求去大海铜矿的初衷。

薛亮坦言,对于地方相关部门而言,肯定是想让记者看到他们做得好的一面,而这也是当下很多记者面临的问题,就是被受访者牵着鼻子走,为了报道而报道,这就偏离了新闻的本义。

薛亮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必须坚持己见,不达目的不罢休,在不违背客观自然规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达成自己的心愿,完成采访计划。只要这样,才能写出货真价实的新闻报道。

“当记者需要一股子拧劲儿,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才能突破阻拦到达彼岸。”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进一步或者退一步,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


提问要掌握好分寸感,或直指事实真相,或直入采访对象心扉

相比地质灾害的威胁和强烈的高原反应,让薛亮更加备受折磨的是采访中遇到的阻力。

“做深度报道几年来,被采访对象拒绝的事情也有过,但是都没有像这次反应这么强烈。”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在采访某石灰石矿的一位矿主和驻甘某央企负责人时,起初不论怎样沟通,对方都不愿意接受采访。

“面对采访对象不接受采访的情况,绝对不能以硬碰硬,要多为对方考虑,想想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接受采访,是记者身份的原因,还是采访问题设置的原因,亦或是受访者自身的原因。”薛亮说,这是他这几年采访积累下的经验。


▲罗成向记者介绍大海铜矿修复整治复绿的情况。

薛亮进一步解释道,就这篇稿件而言,采访对象刚开始不愿接受采访,多数还是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如何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让他们敢于面对现实,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成为关键。在这种时候,就要把采访对象当作朋友或是老乡,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从需要记者帮他们做什么事情、反映什么问题入手提问,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对方回答那些他们不愿再提及的事情。

“好的提问,或直剖事实真相,或如山泉指引采访对象的心扉;而失败的提问,则可能让记者无功而返。”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必须把握好度,拿捏好分寸,才能采访挖掘到一手资料。

最终,那位石灰石矿的矿主接受了薛亮面对面的采访,而那位驻甘某央企负责人也通过其他渠道,几经周折把他想说的话通过微信发给了薛亮,给这次采访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薛亮告诉《传媒茶话会》,之所以说还算圆满,是因为自己认为这篇稿件仍有不足之处,一是采访时间有限,没能多去几个重点焦点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点现场多看看;二是采访对象数量还是偏少了一些,应该在同类采访对象中多找几个来进行对比采访。

https://mp.weixin.qq.com/s/QstVHuDjPiUVqR2zeKJDiA

编辑:陈心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1-4 21:00
【案例】
中国新闻奖第一次设立的“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评析
原创:田晓凤张伟雷跃捷  报业转型  2018-11-03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2018112日,第28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布,(见《报业转型》昨天推文)共评选出348件获奖作品。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国新闻奖首次增设了“媒体融合奖项”。在参评的100件媒体融合作品中,共有50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1件,一等奖10件,二等奖15 件,三等奖24件。获奖作品分为包括融媒短视频、融媒直播、融媒互动、融媒栏目、融媒界面和融媒创新六大类型,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融媒体作品让人耳目一新。检阅第28届中国新闻奖的融媒体获奖作品,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实际上这也代表了未来媒体融合新闻作品的发展趋势与努力方向。
一、重大直播报道技术化
新闻融媒体作品的一大特色是数字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创新与应用。在《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评选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参评作品的范围为“于上一年度应用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传播的新闻作品。”今年中国新闻奖的媒体融合奖特别奖——《两会进行时》是人民网法人微博发布的融媒直播作品。
2017年两会期间,平台累计直播时长超过120小时,累计观看达1.38亿余人次,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成果之突出,开创了传统媒体新闻网站长时段直播历史的先河。直播的节目内容丰富,有部长通道、人大闭幕式、总理答记者问等环节的同步直播,还有人民日报记者在两会现场进行的独家点评。前方报道与演播室访谈相互穿插,并配有会场花絮和创意微视频。形式可谓丰富多样。
在而这场直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技术问题,如何在全天候直播的过程中保障信号稳定传输、如何打造可靠的网络环境,人民网在技术层面进行了充分准备。基于2016年研发的移动直播平台这一技术储备,节目团队在极短的时间里,搭建了一站式移动直播解决方案,包括内容采集、实时转码、分发加速、网络优化等核心功能。在输出端口方面,除PC端、手机客户端口外,网络电视部为《两会进行时》制作了微信小程序,通过小程序的“两会”和“推荐”两个版块,实现微信实时观看及分享。
28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特别奖——《两会进行时》
两会中的VR直播是今年获奖作品的又一大亮点。二等奖作品《“钢铁侠”VR直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是20173月光明网“钢铁侠”多信道直播云台首次开展的全国两会报道,这套直播设备一亮相,就引起了广泛关注。“钢铁侠”多信道直播云台是光明网打造的全媒体报道单兵设备,记者通过穿戴式云台,单人操作该系统集成的平板电脑、VR全景相机、高清摄像头、录音设备等,通过云控制台、云存储及流媒体服务系统,同时为15家平台提供高达3K画幅、4M码流的视频和VR信号,记者还可以一键同步实现PC端、新闻客户端及H5页面等跨平台视频内容的分发与适配,观众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就可以通过手机裸眼观看高清VR直播。
在获奖作品中,还有诸如抠像技术、人脸识别、3D空间设计等都得到淋漓极致地体现,极大地丰富了新闻作品的表现手法。中央出台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1]新传播环境下,新闻生产必须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依托先进技术,优化呈现和传播方式。通过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形式,实现新闻作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需求。
二、突发危机事件报道现场化
利用手机开展直播报道,打破了以往广播电视直播装备重、声势大、受各种因素影响,难以深入到突发事件现场的局限。记者手持手机,可以灵便地深入到突发事件现场,开展直播报道。受众同步地跟随着记者的视角和解说,观察突发事件,体验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获融媒短视频一等奖作品:《柳州融水突围记丨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报道的是20178月,广西柳州融水杆洞乡突发2次山洪,通信、水、电全部中断,成为“孤岛”。广西日报社紧急成立融媒体专项报道组,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线,用手机记录和直播了当地乡镇干部组织营救、自救的珍贵视频画面,并结合背景信息,运用网络语言将拍摄的短视频精心编排成为一篇记者突围险境的冒险新闻故事。
这组短视频新闻全面、迅速、准确地采集与传播了新闻现场的关键信息,回应了社会关注,新闻价值巨大,成为新华网等央媒及柳州日报等地方媒体对暴雨灾情的权威来源,获大量转载;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条渠道发布,新闻素材得以充分有效利用,呈现形式融合了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媒体报道形式,现场感强,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共鸣。在回应社会关注焦点、及时辟谣的同时,生动呈现基层党员干部在无情暴雨洪水灾情面前,把人民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勇于跑在灾情第一线,有组织、有纪律、有担当、有作为的优良品质。
如此重大的题材,广西日报反应迅速,充分利用了融媒体报道时效性强、新闻信息容量大的特点,采用新闻事件现场目击加直播的直击报道方式,由于报道及时,真实、现场感强,有效制止了流言及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提高了传播的影响力。
三、呈现方式多样化
融媒体新闻报道的最大优势,就是它涵盖了所有媒体的报道形式,呈现方式丰富多彩,无论文字、图片、音视频还是VRH5,融媒体作品中都可以灵活运用。在融媒体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到,除了文字稿件、图片、音视频之外,还有很多是“产品”“朋友圈直播”“互动问答”“报告”“思维导图”等新鲜的形式。多种呈现方式,也更加吸引受众注意,提供给他们更多的选择空间。
澎湃新闻制作的《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获得融媒体界面类一等奖,该作品不落俗套,创新了主旋律报道和典型人物报道的表达方式,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作品是一幅长达17页的H5作品,以水为主线,用下拉式长幅连环画、渐进式动画、360度全景照片、图集、音频、视频、交互式体验等多种报道形式,全景展现了黄大发带领老一代修渠脱贫、带动新一代致富的历史长卷。背景音乐浑厚雄壮,凸显了黄大发的人物形象;民谣、山洪、炸药的音频增加了报道的接近性,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提高新闻的真实性,采用村民的同期声,也借由村民之口,评价黄大发为修渠不懈努力、无私奉献的大半辈子,同时配以文字解说,方便受众明白理解。整个H5制作与画风选用了朴实且带有平面装饰意味的黑白风格创作,角色处理采用写实的手法,同时穿插人物照片,生动传神,画面背景与人物主体关系黑白布局得体,以金色作为点缀,稳重大气又不失活跃的细节,提高了事件还原的真实度。在这个新媒体与手机阅读时代,带给了读者更全面立体、更轻松、却更震撼的阅读体验。
广告
新媒体拯救报业
作者:陈国权
分化竞争——中国报纸形态演化与未来(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
作者:陈国权
另外一部一等奖作品《“央广主播的朋友圈”系列H5报道》是央广新闻节目中心新媒体部成员内部创新生产的原创作品。该作品是业内首次使用虚拟朋友圈与主播实拍视频抠像结合的方式,来构建一个适合在受众朋友圈传播的两会报道产品。用户点击链接进入后,好像进入了真正的微信朋友圈,在一个全屏模拟朋友圈的画面中,央广主播王小艺就站在屏幕右下角,通过滑动、点击等肢体动作,口播解读朋友圈里的内容,少了宣传解读式的报道,朋友圈的内容更像是同事朋友之间的交流对话,容纳了图文和音视频等各种内容,生动、有趣又具备良好的内容价值,具有鲜明的新媒体产品特点。虽然不是用户亲自点击,但是王小艺点击朋友圈图片的放大效果、点击朋友圈视频的播放效果,与受众自己的点击感受完全相同,没有丝毫违和感,这一场景像是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常态,极易使受众产生沉浸式的体验,必然能吸引受众注意,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28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一等奖《“央广主播的朋友圈”系列H5报道》
四、受众参与互动化
观察融媒体类获奖作品可以发现,与其他类型的获奖作品相比,这类作品与受众的互动性更强,受众的参与度更高,这与融媒体作品本身具有的技术手段、呈现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无论是《柳州融水突围记丨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央广主播的朋友圈”系列H5报道》,还是其他诸如《你收到的是192781日发来的包裹》《最奇妙的一日游看砥砺奋进的浙江嘉善》等,融媒体获奖作品大部分都呈现出竖屏化的观看特征,只要动动手指,轻轻一划,就可以轻松参与。这与人们选择观看新闻的接收渠道有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使手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工具,竖屏化的呈现更加方便了受众的观看习惯,提高受众的观看体验。也难怪,连《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评选办法》中也规定了“原创并在其移动端首发”,将来,移动化的新闻产品必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除此之外,今年中国新闻奖融媒体获奖作品中,H5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在一等奖作品中,除了《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央广主播的朋友圈”系列H5报道》,还有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引爆朋友圈的《“军装照”H5》。为纪念建军90周年,人民日报客户端借助人脸识别、融合成像等技术,制作了互动H5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简称“军装照”H5),只要扫描二维码,选择年代和性别,在上传正面照,就可以生成自己的虚拟“军装照”。流程方便简单,互动性强,实现了“沉浸式传播”。“军装照”H5发布后,立即形成了“裂变式”的传播,不同年龄、区域、行业的网友都踊跃生成、分享自己的“军装照”,在网络上形成刷屏效应。“军装照”H5成为把爱国主义植入融媒体产品的现象级力作,也成为融合报道的经典成功案例。
同样为纪念建军90周年制作的还有由中国军网、军报记者微博、腾讯新闻客户端等联合开发的H5作品《你收到的是192781日发来的包裹》。该作品依据军报刊登的文章——《波澜壮阔90年,难忘的90个第一》进行的二次创新。主体设计成文字快闪与答题抽奖两部分,在文字快闪部分,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份包裹,显示的是从1927年穿越而来,点击签收后出现了一枚八一军章和一把火炬,作品由此展开,以快闪的形式展示了从1927年南昌起义开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90年的光辉历程。观看完毕后受众可以传递火炬,进行转发并参与互动答题。这成为纪念建军90周年众多产品中效果突出的优秀作品。
H5作品上线后,全网总计参与人数达到688万,通过头条问答、微头条等渠道参与传递活动的人数总计约有5400万。上线后,国内多家重要媒体进行转载和报道,其中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国防部发布、共青团中央微博、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新浪网、凤凰网等。并且,随着H5相关衍生产品出现,进一步扩大了该产品内容的传播,比如由共青团中央和热心网友根据H5录屏制作的视频,上传至哔哩哔哩、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取得了强烈的反响。由此可见,形式的新颖,互动式的参与,能够有效地吸引受众关注,扩大新闻作品的影响范围。
《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评选办法》说,在中国新闻奖中设立媒体融合奖项是顺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通过这些获奖作品,我们也确实看到融媒体的强大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而作为中国新闻行业的风向标,中国新闻奖此次进行如此重大的奖项新设,更是代表了行业内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高度关注,相信有了融媒体作品入驻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结出的果实,将会以更加新鲜骄艳的颜色,展示在大众面前。(作者:田晓凤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2016级硕士研究生、张伟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2016级硕士研究生、雷跃捷是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舆论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https://mp.weixin.qq.com/s/deF12D49pT_uoLd-G-KKrA
编辑:陈心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1-4 21:17
【案例】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错情36例!《湖南日报》这个系列竟然能评一等奖?你们是在开玩笑吗?
原创:小张咬文嚼字  小张咬文嚼字  2018-11-04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某些评委:你们真读懂《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了吗?
据报道,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112日揭晓。
以下是2018年《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部分内容:
存在词序错乱、成分缺失、指代不明、语句杂糅、归类有误、意思表达不清等情况的作品,不得获一、二等奖。
存在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多字、落字等情况的作品(含视频作品和新闻论文)以及存在主持人、记者表述错误的音视频作品,不得获一等奖。
存在使用成语不规范、词语使用或搭配不当、缩略词语不当、生造词语、指代不统一、数字单位缺失、前后表述不一致等情况,不得获一等奖。
各位评委,你们是睁着眼说瞎话吗?难道你们评选中国新闻奖不按照《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操作吗?
《湖南日报》的《走近科学家》系列能被评为一等奖,就是个笑话,连校对都不合格,还谈什么一等奖。
如果不信,继续往下看!
这个人就是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洞庭湖站”)站长谢永宏。一位来自湖南永兴的44岁汉子,“长江之肾”的呵护者。他一“站”,就是整整10年。
“一位”前的句号不妥,导致后一句话没有主语。小张咬文嚼字认为句号改成破折号或者逗号才合适。
200910月的一天,到岳阳县麻塘镇春风村采样。谢永宏从堤坝走到退水后的洲滩中,完全失去了方向感,GPS定位系统也找不到2008年布设的样方所在地。
用短句是本文的特色,但短句也不是随意加句号的。例子中第一句话缺少主语,可把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
直到中午,才将取样点找出来,随身带的水喝完了,取完土壤样品走出洲滩已是晚上9点钟。
难道现在写稿子流行省略主语吗?不妨在“才”前加个“他”字。
每年四五月份,从南方迁到洞庭湖,筑巢安家,繁殖后代。
其实,四五之间加个顿号更好。
一路上,谢永宏普及“鸟类知识”。
鸟类知识何必加引号?另外,向谁普及知识?
谢永宏坦言,搞科研,要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他信奉一个字:诚。
从修辞角度而言,“各式各样”用法不妥当。
谢永宏认为,为保护洞庭湖湿地,奔走呼号,并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有功利性,有短期行为,就搞不好。
这是一个杂糅的句子,评委,你们能读懂吗?既有主人公“认为”的,也有作者“认为”的。
洞庭湖站除了综合楼,还有2平方公里的大型野外观测场、15亩控制试验场、4.5亩哺乳动物试验场、核心区地下水观测井、标准气象场等。谢永宏把综合楼后面的控制实验场视为“后花园”。
到底是“控制试验场”还是“控制实验场”?
记者看了看,里面有几个区, 包括“生态恢复水生植物资源区”“科学控制实验区”“湿地循环农业示范区”等。
再看这个“实验区”。
这些年,他为环洞庭湖地区主持完成和制定一系列规划及实施方案。
小张咬文嚼字认为,“制定”应为“制订”。
他说:“原因很简单:用情。”这正呼应了诗人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所学的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没有“着”,直引就要引正确!
在谢永宏身上有一股牛劲。这是一种很简单、很纯粹的执著。
学生们劝他:“你不要外出了,老毛病又会犯。我们知道该如何做,详实记录下来,带回来你一看就清楚了。”
以上两个例句,“执着”“翔实”是首选词!
金展鹏:轮椅上飞翔的“中国金”
金院士的秘书、蔡格梅教授介绍,金院士每天至少来办公室工作3小时。
如果不去掉顿号,句子就有歧义了。
19982月的一天, 他正准备出门参加学术会议, 突然昏倒。由于椎颈出现问题,醒来后发现除了脖子能动,四肢已失去知觉。
此句表意不清。且不说“椎颈”是啥,“由于椎颈出现问题”就能引起其后的反应吗?
从此,一个三角架,一辆轮椅车,一根电话线,成了金展鹏与学生之间的“脐带”。
“脐带”是什么意思?
近年来,金展鹏告别了三角架,用上了大屏幕电脑,还装上了音频软件,阅读和写作才便利多了。
其实,这句话去掉“才”更通顺。
2000年开始,谭蔚泓在湖南大学开始进行合作研究。
两个“开始”,这句子能通顺吗?
在国内爱爬山,在国外更乐于打网球或高尔夫,偶尔玩玩象棋什么的。
请问“高尔夫”真不是汽车品牌吗?打的是“高尔夫球”!
一等奖《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一文: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近日完成“最终接头”的安装,已经可以步行穿越了。昨天,记者来到这条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采访,除了兴奋之外,还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最终接头”成功安装后,还进行了一次耗时34小时“返工”式的精密调整,最终误差缩小到了“毫米”,建设者们说:“我们没留遗憾”。
“建设者们说”前的逗号应为句号。
一等奖《甘肃祁连山:问责风暴下的生态突围》一文:
但从那以后,牧区的河干了、水没了、草殁了,一切都被漫天的沙土、冰冷的碎石和轰鸣的机器所取代,这哪里还是他梦里的祁连山?
马占兵说,他不太清楚何为约谈,也不明白啥是问责,但他看到了变化:原先的厂房没有了、机器不见了、矿区消失了。
上两句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驻甘某国有企业负责人直言,他们的探矿权、采矿权是在当时条件下合法取得的,是地质人员多年艰苦工作和反复论证取的成果。
“艰苦工作和反复论证取的成果”中“取”后应加“得”字。“多年”前加个“通过”似乎更妥。
在甘肃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察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余君鹏看来……
勘察应为勘查。其实去这个单位的官网查一下就知道了。
二等奖《给乡亲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文中:
塘约之痛:“空心化”“空壳化”难治,“请酒风”“人情债”泛滥,塘约陷入经济和精神双重贫困
汹涌的打工潮,淘空了农村主要劳动力,村庄出现“老龄化”、“空心化”。
我们不说加顿号是有问题的,但是起码要统一吧?另外,淘空是不是应该为“掏空”;
左文学懵了。心想大水冲得什么都没了,还有啥前途?
“懵了”应为“蒙了”。看到这样的文章,确实有点“蒙圈”。
当天晚上,左文学就把村班子召集起来。“我想好了。”左文学说,“把全村办成一个合作社,把分下的责任田全部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统一经营。”
“我想好了”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随后,塘约村成立了村级合作社及土地流传中心……
“流传”难道不改为“流转”吗?
二等奖《54年,老兵回家路》文中:
当年,24岁的王琪同样一身绿,走进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原始森林,从此杳无音讯。
杳无音讯应为杳无音信。
休整后,当晚18时,他们乘小轿车开往1000公里之外的新德里。
18时应为6时,也可以将当晚改为当天。
附近有原住民,所以物产丰富,一盒一毛多的烟跟原住民能换一堆桔子。
桔子应为橘子。
二等奖《这28项治疗我都没做过》文中:
……并对清单上那些自己没有做过的治疗项目打勾备注。
打勾应为打钩。
二等奖《半年要评比5交叉检查变“拆台”》文中:
各级政府卯足了劲加油干……
卯足应为铆足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反映,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扶贫领域的一些做法,,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
两个逗号是什么意思?
二等奖《洄游中国》文中:
中国亲友惊讶地问他们,“人家都往外跑,你们都往回跑干嘛?”
干嘛应为干吗?
某种程度来说,洄游者造成了“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为鲇鱼效应。
https://mp.weixin.qq.com/s/87hpl_IYGvWW8YFHfAzRiA
编辑:陈心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1-7 17:50
【案例】羊村带你“逛”第8届普利策奖得主工作坊∣微观
普利策奖被无数新闻人视为职业生涯最高荣誉。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每两年举办一次普利策奖得主工作坊,邀请普利策奖得主到校参加为期约一周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公开讲座等形式与师生交流心得、分享经验。

受邀参加本届普利策奖得主工作坊的共有八位知名记者,他们分别来自《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南德意志报》、彭博社等知名媒体。

1
乔纳森·考夫曼教授(Jonathan Kaufman)的新闻事业始于1980年加入《波士顿环球报》,其后他又分别任《华尔街日报》中国分社社长,彭博社企业新闻部执行总编,现任美国东北大学新闻系主任。在中国任职期间,考夫曼教授报道了中国如何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路及非典型性肺炎等重大社会议题。

1984年凭借对波士顿市政部门及大企业,甚至包括《波士顿环球报》内部是否存在种族及工作歧视问题的一系列报道,考夫曼教授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地方调查专题奖。2015年,作为编辑凭借团队作品《税收倒置》(tax inversion)获得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

考夫曼教授讲座现场
考夫曼教授作了题为“做好本职工作:在舆论两极化时代进行调查报道”(Doing our job: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in a polarized time)的讲座。教授认为社交媒体已经改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路径,记者需要寻求更具吸引力的表达方式来尽可能延长读者的注意力周期。另外,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带有强烈情绪与明显立场的言论,持不同观点的人仿佛生活在不同的“气泡”(bubble)里,“气泡”里的人往往固执己见只愿意从媒体上获取与自己观点类似的文章,但记者在此时需要保持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能为了销量而迎合读者,更应该去寻求打破“气泡”的方法。
2
马特·卡罗尔(Matt Carroll)是《波士顿环球报》调查记者,现任教于美国东北大学新闻系。凭借作品《数十名神父陷入性侵丑闻:私下和解使事件淡出公共视野》(Scores of Priests involved in sex abuse cases: Settlements kept scope of issue out of public)获得200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该篇报道揭露了数十名天主教神父性侵儿童丑闻。从2002年初到年底,《波士顿环球报》刊登了一系列相关报道,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最后连罗马教皇都不得不出面作出回应。

卡罗尔教授讲座现场
(注:图片来源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官网http://sj.cqu.edu.cn/info/1015/4096.htm

导演汤姆·麦卡锡(Tom McCarthy)根据系列报道改编出电影《聚焦》(Spotlight),此片获得了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电影《聚焦》海报

卡罗尔教授作了题为“聚焦电影《聚焦》:揭开掩饰的真相及其如何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spotlight on 《spotlight》: uncovering a cover-up and how it became an oscar-winning movie)的讲座,卡罗尔教授分享了他在调查取证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以及报道最终被改编为电影的过程。教授回忆道采访一位受害者母亲时,这位母亲所指证的神父就住在自己家附近,想到自己的子女,卡罗尔教授此时的心态从一名外围的调查记者转变为了潜在的受害者,复杂的心理变化使他更坚定地要将神父的所作所为曝光。关于电影《聚焦》,卡罗尔教授认为导演在保证艺术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事件经过,将调查报道的漫长与艰难表现了出来。

人工智能也是卡罗尔教授近来年关注的焦点,回答同学们关于新闻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卡罗尔教授从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共享等方面给出了答案。
3
乔什·汉纳(Josh Haner)是《纽约时报》摄影记者,曾因协助创办并编辑《纽约时报》镜头博客(lens blog)而被《图片新闻》评为“焦点人物”(one to watch),2014年凭借对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受害者杰夫·波曼(Jeff Bauman)康复过程的写实图片报道获得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乔什·汉纳讲座现场
汉纳做了题为“用影像讲故事之短篇版与长篇版”(Short term and long term visual storytelling)的讲座,并用自己的几段经历和大家分享了如何拍摄图片新闻,比如摄影记者没有准确的工作时间,当遇到值得拍摄的事物时就要把握机会按下快门,汉纳采访美国总统特朗普时,就在短暂的拍摄间隙拍下了世界上唯一一张特朗普在发推特的照片。但也要注意受访者的隐私并照顾他们的情绪,当受访者崩溃时,尽管此时拍下的图片会很有新闻价值,但如果拍摄行为会加重当下受访者的负担,那就不要拿起相机。

汉纳认为图片新闻是一家报社新闻业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好的图片新闻与文字新闻同样动人,这就需要摄影记者在拍摄时秉持人文关怀,尊重受访者,逐渐抵消他们的防备,记录下事物最本真的面貌。
4
斯蒂芬妮·麦克鲁门(Stephanie McCrummen)是《华盛顿邮报》记者,曾获派驻内罗毕担任《华盛顿邮报》东非分社社长,亦曾前往埃及、伊拉克、墨西哥等地采访。2018年凭借有关阿拉巴马州参议员候选人罗伊·摩尔(Roy Moore)性骚扰未成年少女的报道,获得托纳杰出政治报道奖与普利策政治新闻奖。并最终改变了阿拉巴马州参议员选举结果。

斯蒂芬妮·麦克鲁门讲座现场
(注:图片来源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官网http://sj.cqu.edu.cn/info/1015/4096.htm
麦克鲁门女士做了题为“新时代下的旧新闻手法:如何利用传统报道原则揭发美国参议员候选人摩尔事件”(Old-fashioned journalism in new-fashioned world: How classic reporting principles led to revelations about U.S. senate candidate Roy Moore)的讲座,分享了她在报道中的调查取证过程。麦克鲁门原本采访摩尔是因为他极有可能会当选下一任阿拉巴马州参议员,报社需要她去做一期专访,但在实际采访中麦克鲁门听说了摩尔性骚扰未成年少女的传闻,没有偏听偏信也没有置之不理,麦克鲁门深入采访了几位受害少女。但由于事件敏感且受害者大多年纪较小,对接受采访比较抵触,为了获得受访者的信任,麦克鲁门同其中一位女生同吃同住了好几周。

麦克鲁门认为信源的真实性必须要百分百保证,诸如性骚扰一类案件人们往往天然地会偏向受害者一方,且因其隐蔽性大多不便于核实,但还是可以通过采访受害者亲朋好友以及(征得受害者同意前提下)查阅日记、短信记录等手段来核实事实。
5
茱莉亚·莫斯金(Julia Moskin)和金·赛弗森(Kim Severson)都是《纽约时报》美食记者,除了报道美国饮食文化以及关于食物的冷知识外,她们也关注其他社会问题,比如莫斯金对詹姆斯比尔德基金会的调查,就导致该基金会信托理事会全员辞职。2018年她们凭借作品《权力餐厅老板肯·弗里德曼被指控性骚扰》(Ken Friedman, power restaurateur, is accused of sexual harassment)获得普利策公共服务奖。

莫斯金女士和赛弗森女士讲座现场
莫斯金女士和赛弗森女士共同做了“优秀特写新闻写作的细节与要诀”(Details and other essential tools for great feature writing)的讲座。分享了她们多年来作为美食记者的专栏写作经验,比如不使用“美味”等宽泛的形容词,而具体说明菜食的亮点与独特之处。

莫斯金女士提到特写应该是从小处入手的,抓住最吸引读者的点并逐渐深入,报道才能足够有趣。而关于食物的新闻特写更应该是生动的,不需要像硬新闻一样板起面孔,可以用文学的笔法来增添读者的代入感。
6
巴斯蒂安·奥巴梅耶(Bastian Obermayer)和弗雷德里克·奥巴麦尔(Frederik Obermaier)都是《南德意志报》调查记者。他们参加过国际调查记者同盟(ICIJ)的离岸解密、卢森堡解密及瑞士解密等报道项目,这些调查报道为他们赢得乔治波克新闻奖与2017年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

他们共同做了“数据时代如何保护消息来源”(Source protection in the digital age)的讲座。奥巴麦尔认为保护信源甚至比报道本身更为重要,暴露信源有可能为信源招致诸多祸端,比如曝光美国“棱镜”计划的斯诺登就因身份泄露而流亡俄罗斯。奥巴麦尔还分享了他日常保护手机信息安全的小措施,比如不在有公共摄像头的地方输入密码,将手机放在微波炉防止电磁干扰等,这些看似不必要的举动可能已经保护了许多身份必须保密的信源。

奥巴梅耶与奥巴麦尔先生讲座现场
(注:图片来源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官网http://sj.cqu.edu.cn/info/1015/4096.htm
奥巴梅耶补充道,很多重大机密文件都来自于匿名信源,信源为保证自身安全可能不得不选择匿名,但记者对匿名信息也不能全盘接收,仍然需要进行复杂的调查取证。

为期一周的工作坊项目很快结束,从社交平台看到老师们已经回到了各自的国家,我们也回到了重庆,生活似乎回归了原点。但在那一周的时间里,听各位普利策奖得主们分享他们亲历的那些或惊险或动人的经历,感叹他们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也更真切地感知到传理学院院训“Truth is virtue”(唯真为善)背后的重量。



编辑:冉玲琳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93uHpFVbqCx9MhHzZQeiw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1-8 22:50
【案例】【评奖】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新闻论文类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LZM2DNSHViAYNtsUNcFxQ


11月8日是第19个记者节,上午9:30,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8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新闻论文”类共有20篇,分享如下:

一等奖

题目
作者/主创人员
编辑
刊播单位/发布账号
报送单位
理性对待西方涉华舆论
朱龚星
朱金平
张锋
军事记者
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
构建话语共同体提升舆论引导力
双传学

新闻战线
江苏记协

二等奖

题目
作者/主创人员
编辑
刊播单位/发布账号
报送单位
国家领导人海外社交媒体报道效果评估与优化思考
朱智宾
蒋玉鼐
梁益畅
中国记者
新华社
把“四向四做”要求 落实到记协工作实践之中
徐体义
王洪奎
傅尚坤
影响力•云南传媒
云南记协
推动新闻舆论工作更好担负起时代使命
崔士鑫
冷梅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从“相加”到“相融”
陈忆多
谢江林
南方电视学刊
海南记协
中国国际传播的盲区与突破
解冰
沈斌
沈斌
对外传播
中国日报
坚定方向 做好导向 确立志向把握取向
郑保卫
陈国权
中国记者
新华社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媒体融合路径探索
李鹏飞
郭潇颖
新闻战线杂志
湖南记协
三等奖

题目
作者/主创人员
编辑
刊播单位/发布账号
报送单位
探寻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智库化道路”
王斯敏
贾宇
黄馨茹
青年记者
光明日报
努力提升藏语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力和影响力
谭霖

中国广播影视
青海记协
重大国际性会议在地化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郑文锦
朱鹏
肖玉平
东南传播
福建记协
媒体应急直播报道的几个问题
邢书良
耿建萍
新闻采编
山西记协
移动优先战略下,新媒体首发制的误区与提升路径
陈建飞
张垒
中国记者
浙江记协
“青记”发展史
陈娟
李思辉
肖曜
新闻前哨
陈娟
破解中国学术话语的传播困境
冯建华
章淑贞
新闻与写作
中国行业报协会
“顺势”与“逆势”下新一轮报纸副刊热剖析
赵晓梦
张晓燕
中国报业
四川记协
政治站位高一线报道活融合传播新
李旭
朱彦
骆辉
冷梅
新闻战线杂志社
江西记协
认真学习贯彻“11·7”重要讲话精神为党的十九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蔡小伟
梅晓敏
海峡通讯
福建记协
我党新闻思想理论的创新发展
林如鹏
支庭荣
贾宇
王琎
光明日报
广东记协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1-19 23:58

【案例】

人民日报社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是如何创作的?
金台新声 传媒茶话会 今天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已经揭晓。在此次评奖中,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人民网法人微博融媒直播《两会进行时》获得特别奖,《大风歌》、《政策解读》、《构建话语共同体 提升舆论引导力》、《军装照”H5》、《侠客岛》等5件作品获得一等奖,11件作品获得二、三等奖。
这些获奖作品是如何创作的?编辑记者该如何借鉴?


特别奖作品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C2.tmp.png 任仲平文章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刊播单位:人民日报)
作品简介:2017年12月5日、6日,人民日报连续刊发两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任仲平文章。上篇《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集中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篇《使命,复兴的道路开启新征程》,聚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一文,准确把握了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旨,从实践、历史、理论、世界四个维度出发,追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力量,全面、深刻地论述了这一思想如何“让社会主义学说重新伟大”。纵横捭阖、目光四射的视野,沉雄大气、鲜活生动的文风,使其极具可读性和信服力。
↓↓↓
https://mp.weixin.qq.com/s/ON3Gggh0yP6q9Cu8Hfh0xg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D3.tmp.png  融媒直播两会进行时》(发布账号:人民网法人微博)
作品简介:2017年《两会进行时》是人民网移动直播的大胆尝试,是人民系媒体融合的一次成功探索,是报网融合的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2017年3月15日是2017年两会胜利闭幕的日子。在这一天的直播节目中,既有部长通道、人大闭幕式、总理记者等“核心现场”的同步呈现,又有以人民日报记者“最前方”的独家点评;既有前方记者的一线报道,又有后方演播室的高端访谈,还有精心编辑的会场花絮及创意微视频,充分展现出“人民系”的“融力量”,高度契合报网融合的时代号召。 同时,这种超长时间的视频直播也是一次技术大比拼。如何在直播的过程中保障信号稳定传输、如何打造可靠的网络环境,是这场直播面临的最大挑战。基于2016年人民网研发的移动直播平台这一技术储备,节目团队在极短的时间里,搭建了一站式移动直播解决方案,包括内容采集、实时转码、分发加速、网络优化等核心功能。在输出端口方面,除PC端、手机客户端口外,网络电视部为《两会进行时》制作了微信小程序,通过小程序的“两会”和“推荐”两个版块,实现微信实时观看及分享。
↓↓↓
   
一等奖作品
人民日报社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报纸副刊《大风歌》、新闻名专栏《政策解读》、新闻论文《构建话语共同体 提升舆论引导力》、人民日报客户端融媒互动《“军装照”H5》和融媒栏目《侠客岛》。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23.tmp.png  报纸副刊《大风歌》(刊播单位:人民日报)
作品简介:《大风歌》是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专程采写的一篇报告文学。文章选取叶挺独立团作为采访对象,因为叶挺独立团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是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也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最先推行的地方,堪称人民军队一直以来的王牌劲旅,其历史之悠久、传统之厚重、功勋之卓著、牺牲之巨大,可歌可泣,值得深入采访挖掘。叶挺独立团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浓缩了一部人民军队的峥嵘军史,因此,梳理叶挺独立团的历史足迹,有利于总结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与血脉基因,从而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新型人民军队,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时代目标,提供智慧的借鉴。 为了写好这篇作品,作者多次奔赴叶挺独立团的驻地进行采访,在战士的营房里与士兵促膝交谈;在训练场上看战士们挥汗如雨;在文物陈列室里,近距离观看叶挺独立团战士用过的枪支、穿过的战衣,观看“铁军”军徽、先烈的照片;在军史档案馆里,查阅与梳理这支队伍的衍变历史、描绘这支部队的征战地图,甚至采访到曾参加过渡海战役的独立团老战士……因为涉及错综复杂的革命战争历史,加之时代久远、人事更迭,在文章成型后,先后送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解放军出版社等单位的军史专家与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党史专家把关指正,以求尽可能准确、真实地还原这支英雄部队的历史面貌。
↓↓↓
https://mp.weixin.qq.com/s/ltNU3JZhqmkh8a8Q76YvhA
闻名专栏《政策解读》(刊播单位:人民日报)
作品简介:为积极宣传中央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让群众知晓、理解、执行好政策,2004年5月人民日报率先在中央媒体中探索改进政策宣传方式,在要闻2版开设专栏《政策解读》。针对新出台的政策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专栏邀请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负责人、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及时深入解读,分析出台意图、阐明影响范围、回应社会关切、澄清认识误区。 《政策解读》创办14年来,报道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一大批涉及国计民生的报道登上党政各级部门网站首页,经常被集结成册作为地方领导干部学习资料。专栏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很多报道反映政策落实中的难点痛点、民情民意,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或修改政策。近年来,《政策解读》已成为不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转载、推送的目标专栏,切实提高了党中央机关报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专栏多次获得人民日报社好新闻一等奖。 2017年,专栏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点面结合、层次分明,既有对具体政策的解读说明,也有对大局大势的分析判断,共刊发报道136篇。专栏由人民日报总编室策划组织,统筹协调经济社会部、政治文化部、地方部和31个分社优势采写资源,突出独家权威、问题意识、群众视角、多元表达。
↓↓↓
▲ “政策解读”栏目代表作《京津冀  协同发展这三年》
▲ “政策解读”栏目代表作《新起点——国企改革如何发力》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48.tmp.png  新闻论文《构建话语共同体 提升舆论引导力》(刊播单位:新闻战线)
作品简介:随着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复杂的态势。如何有效引导舆论、凝聚共识,成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共寻表达公约数”、“强化党管媒体原则,共塑舆论合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共营向上氛围”、“弘扬核心价值观,共筑清朗家园”、“包容个体差异,共担引导使命”、“改进表达方式,共融话语资源”几个方面指出,只有以高度开放的理念来提升舆论引导力、以深度融合的思维来铸就舆论传播力,才能真正构建起传之既广、达之亦深的话语共同体。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49.tmp.png  融媒互动《“军装照”H5》(刊播单位: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品简介:为纪念建军90周年,人民日报客户端借助人脸识别、融合成像等技术,制作互动H5《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简称“军装照”H5),帮助网友生成自己的虚拟“军装照”,共同表达对人民军队的喜爱之情。
↓↓↓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A.tmp.png  融媒栏目《侠客岛》(主管单位: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
作品简介: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新媒体品牌,“侠客岛”自2014年创办以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守正持中立场,以时政新闻解读为主业,在微信、微博、门户网站、主要资讯客户端等多个媒体平台落地,以优质内容、清新文风,“成为融合发展时期主流媒体积极影响海内外舆论的轻骑兵”(中宣部《新闻阅评》)。 2017年9月20日,新华社刊发《主旋律更响亮 正能量更强劲——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把“侠客岛”作为“中央主要媒体打造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典型。
↓↓↓
二等奖作品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C.tmp.png  文字消息《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刊播单位:人民日报)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D.tmp.png  网络专题《高考四十年,有努力就有远方》(刊播单位: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微博、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E.tmp.png  网页专题《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刊播单位:求是网、人民论坛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宣讲家网、紫光阁网、党建网、理论网、理论中国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马克思主义研究网、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F.tmp.png  新闻论文《推动新闻舆论工作更好担负起时代使命》(刊播单位:新闻战线)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0.tmp.png  新闻论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媒体融合路径探索》(刊播单位:新闻战线)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1.tmp.png  融媒创新《廖俊波系列融媒体产品》(刊播单位:人民日报客户端)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2.tmp.png
三等奖作品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3.tmp.png  新闻特写《守望玉麦》(刊播单位:人民日报海外版)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4.tmp.png  网络专题《56个民族儿女寄语十九大》(刊播单位:人民电视)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5.tmp.png  新闻论文《政治站位高 一线报道活 融合传播新》(刊播单位:新闻战线)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6.tmp.png  国际传播《刻度上的五年》(刊播单位: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人民网微博,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微博,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7.tmp.png  融媒创新《<奇迹>:全球院士点赞中国》多语种微视频、文章、图书等全媒体产品》(刊播单位:学习小组、侠客岛、人民日报微博等)
https://mp.weixin.qq.com/s/ltNU3JZhqmkh8a8Q76YvhA
编辑:何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1-22 16:35
述史丨呕心沥血育春苗 留得烛火照后人——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回览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LVKp5g_hmHBmLba_OaF-Q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领域的全国性大奖,除了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外,还有一个重量级奖项——范敬宜新闻教育奖。

在庆贺第28届中国新闻奖、第15届长江韬奋奖颁奖盛典以及第19个中国记者节之际,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工作也圆满落下帷幕。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是由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国家外文局、山东大众报业集团、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7家单位共同发起、在全国新闻教育界和新闻界设立的大奖,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学界业界组成的专家评委会评选、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理事会审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届。

范敬宜与清华新闻传播教育

范敬宜(1931年—2010年11月13日),系江苏省苏州市人,范仲淹28世孙,是我国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家,曾历任辽宁日报社副总编辑、国家文化部外文局局长、经济日报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79年改革开放发轫之初,他在《辽宁日报》做记者时,长年深入基层调研,采写的述评作品《莫把开头当“过头”》于5月13日在《辽宁日报》一版头条刊登后,5月16日被《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较大篇幅予以转载。转载时主题改为“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副题为“各级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保证生产形式自主权的关键,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肩题是“《辽宁日报》记者评述尊重生产的自主权政策现状时指出”,还加了一个很长的编者按,特别点名表扬了记者范敬宜。这篇名作,当时在全国产生巨大轰动效应。

197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转载了《辽宁日报》5月13日刊登的范敬宜的述评《莫把开头当“过头”》

1997年7月2日凌晨,时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范敬宜在仔细审阅当日人民日报一版有关香港回归重要报道的大样

受聘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的范敬宜

2002年4月, 范敬宜受聘担任清华大学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上任伊始,他就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确立了“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理念。自2002年4月至2010年11月,在担任院长的8年时间里,范敬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弘扬“如果有来生,还是作记者”的新闻理想,倡导“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年轻人不要只盯着眼皮底下0.5平方公里,应该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人民情怀和新闻教育理念,提出“要力戒浮躁,新闻要有文化”的新闻教育思想,推动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新闻教育方法创新。他不仅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方向把舵领航,而且还不辞辛苦,亲自编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五讲》等教材,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与文化、新闻评论等课程,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引导学生面向主流就业,帮助学生全面快速成长,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培养了一大批获得社会高度评价的新闻传播人才,造就了一支支风华正茂的新闻后备队伍,使年轻的学院在短短几年内即以跨越式发展跻身一流,为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财富。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由来

范敬宜先生是我国声誉卓著的新闻工作者和卓有建树的新闻教育家。为继承和发扬范敬宜先生的新闻教育思想,激励新闻人以范敬宜为楷模,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2012年,由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国家外文局、山东大众报业集团、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7家单位共同倡议设立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基金的设立还得到了范敬宜亲属和清华校友赵伟国先生的大力支持。自2013年开始,在全国新闻教育界、新闻界广泛开展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工作。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是我国目前惟一一个面向全国高校新闻学子、教师以及业界人士设立的奖项,其分量和意义非同寻常。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奖项设立、评选标准与原则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目前设有三个奖项,即新闻学子奖、新闻教育良师奖、新闻教育良友奖。新闻学子奖(10名),用于奖励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成绩突出、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新闻教育良师奖(2名),奖励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新闻教育良友奖(1名),奖励长期热心支持新闻传播教育的新闻业界人士。

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理事长和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委会主任,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担任。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每年举办一次。

在评选标准上,始终坚持“面向主流、培养高手”。评奖标准是一个奖项的方向,也是根本性问题。为了培养能够担当国家新闻舆论工作的优秀青年学子,引导教师和社会服务这一目标,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委会把评选标准确定为“面向主流、培养高手”。

6年来,在新闻学子奖评选中,评委会特别注重申请者的价值观、社会担当、新闻实践与创新,力争使获奖者能够在青年学生中起到良好的榜样师范作用。统计表明,在前五届获得“新闻学子奖”的41名学生中,已经有23人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其中有20人就职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及国家和国际的重要机构。

设立新闻教育良师奖,旨在奖励那些为培养新闻后备人才呕心沥血、在教书育人上“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在以往获奖者中,既有像方汉奇、宁树藩这样的学界泰斗,也有像李彬、马少华这样几十年耕耘讲台的资深教师,他们都为新闻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方汉奇荣获首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师奖”

新闻良友奖的评选,主要是奖励那些长期热心支持新闻教育的业界人士。在获奖者中,既有中央电视台的白岩松,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国青年报刘万永等中央主流媒体的优秀记者,也有凤凰卫视曹景行等资深媒体人。多年来,他们都持续活跃在国内高校新闻院系的讲台上,带领学生开展教学创新、新闻实践和学术研究。

白岩松荣获首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友奖”

令人欣喜的是,历经六届评奖,一批批优秀的获奖者脱颖而出,他们在各自的学习、教学和工作岗位上,传承着范敬宜先生的新闻梦、教育梦、中国梦,以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为党和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增光添彩。

在评奖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评选,始终恪守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理事会章程。在奖项申请阶段,采取单位推荐与个人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申请对象的广泛性。评选组委会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确认信息的真实性。聘请新闻学界与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采用无记名方式现场进行投票,提出获奖者建议名单,确保评奖的权威性。将专家评审意见及申请者材料报送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理事会成员审定,形成获奖者名单, 符合评奖的规范性。最后通过人民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等平台向全社会进行公示,由基金理事会确定最终表彰名单,举行表彰活动并对获奖者进行奖励,使评奖具有公开性。6年来,组委会从未收到任何投诉或举报,这充分体现了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规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范围及社会影响

在评选范围上,始终坚持面向全国高等院校、面向整个新闻界的开放原则。 6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组委会大力宣传奖项的内容、标准和意义,并与全国各新闻院校及新闻媒体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各院校积极参与,严格把关,及时为奖项推荐优秀候选人;新闻界对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关注度和热情日益提升,申请者人数不断增加,所涉及的单位数量也逐年增多。今年是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的第6个年头,6年来,共有51名学子、13位教师、8位业界人士获此殊荣。通过分析前五届获奖者单位分布情况,可以发现,41名新闻学子奖获得者分布于全国14所新闻院校,11名新闻教育良师奖获得者来自全国6所新闻院校,7位新闻教育良友奖获得者涵盖了5家新闻单位。

图为首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嘉宾与“新闻学子奖”获得者合影

每一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评选活动和颁奖盛典,都得到各大媒体特别是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及时而广泛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重大的影响,从而激励着众多新闻学子投身新闻事业、全面发展成才,鼓舞着广大新闻教育工作者、新闻业界同仁把更多的热情和智慧投入到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培养中。近几年来,得益于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立体传播,范敬宜新闻教育奖为社会上更多的人所知晓,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也得到来自新闻业界和企业界的持续关注与支持,赞助额逐年增加,为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范敬宜新闻教育奖举办6周年之际,为了记录历年获奖者的风采,组委会还特别编辑出版了一部纪念文集,收录了第一至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2013-2017)获奖者的感言和心得,标题即采用范敬宜先生生前所言“如果有来生,还是作记者”。该书以获奖者原汁原味、充满激情的感悟,展现莘莘学子放飞新闻理想的努力、良师益友耕耘三尺讲台的坚守以及业界同仁助推新闻教育的探索,令人感怀,给人启迪。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中国新闻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作为我国新闻教育界的权威性奖项,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将进一步引导新闻学子打好政治根底,立好新闻志向,学好专业知识,全面发展成才;推动新闻学界和业界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2-15 11:52
【案例】
纽约时报中文网总编辑:倪青青——首位获普利策新闻奖华人  

面试官对她的学历、经验并不关心
只是安静地听她说故事
“当天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要讲的是一个‘哑巴’学唱歌的故事”。
人物档案:倪青青,44岁,美国《洛杉矶时报》常驻中国记者,1997年因采访纽约长岛空难获普利策新闻奖,是首位获此奖项的华人。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郭晓燕
6月4日晚上8时,汕头大学崭新的图书馆报告厅里,身穿黑色紧身连衣裙的倪青青面对着阶梯教室里上百名学生,准备开始她的演讲。她不仅是美国《洛杉矶时报》常驻中国记者,还是获普利策新闻奖的首位华人,但对于这份荣耀她不愿意多提。“这个奖是用200多人的生命换来的,太沉重了。”
其实,倪青青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普利策特稿题材。如果要为这篇特稿起个名字,这个44岁的女人说,那就叫“哑巴学唱歌”吧。
汕头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范东升则这样评价倪青青的家族史,“这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国共关系史、中美关系史和华人移民史的结合。”
倪青青的故事从1979年开始,倪妈妈带着11岁的她和妹妹从北京飞往美国旧金山。倪青青一家是中国大陆第一代赴美移民的家庭之一。        
对美国旧金山而言,倪青青一家是从天而降的外星人;对她们而言,从踏入美国境内开始,母女三人便彻底成了“哑巴”:即不会说也不会听。

刘姥姥进城
中国人踏上美国领土的历史最早能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少量中国人因贸易原因前往美国,用瓷器、丝绸等运抵美国换取墨西哥白银。1849年美国西部发现现“金山”后,开始有大量的中国人侨居旧金山淘金。其后,美国开发西部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华工又成为筑路的主力。
但真正称得上移民则要到1965年以后。美国颁布新的移民政策,给予各国包括中国每年2万个移民配额,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华侨华人数量大增。倪青青一家就是在移民潮最汹涌的1979年到了美国旧金山。
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美已有华侨10万之众,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广东。倪青青的讲述证实了这段历史,现在的旧金山,全国各种方言都能听到,但1979年,除了少数英语外,随处可见操着一口流利粤语的广东人,唐人街电影院里播放的也大多是粤语功夫片,甚至学校也专门开设了粤语班。“像我们这样的家庭,简直就是从天而降的外星人。”
在倪青青的记忆中,那是她第一次坐飞机,在此之前,这个11岁的女孩连汽车都没有坐过。妈妈带着她和妹妹在北京一个军用机场登机,先飞到日本,要呆上一能再飞往旧金山。日本的朋友好心,带她们出去玩,可是一路晕车,迫不得已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停下,朋友拿出一个洗车的红桶刚往地下一放,三人就迫不及待地冲上去抱着大桶狂吐。
倪青青把这次丢脸的经历评价为“刘姥姥进城”。她记得,当年外公外婆留美归国时,与她们现在的状态完全不一样,外婆穿着华丽的洋装,外公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十分洋气。
让这个年幼的女孩更始料不及的是,从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母女三人就彻底成了“聋哑人”:不会说也不会听。
逃离红灯区
倪青青的母亲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家,但“文革”时被下放到农场,7年没有碰过钢琴。说起这段经历时,倪青青的声音特别大,“母亲用她那双弹钢琴的手每天给公社里两百多人和面。决定移民美国,就是为了找回失去的青春。”
到了旧金山后不久,倪妈妈就考进了一所女子学校继续学习音乐,并成为学校里第一个中国女学生。
倪青青和妹妹则被送往外公外婆家照顾,上了一所全黑人的小学。学校里,上个洗手间都必须举手报告,为此,姐妹俩在学校从来不敢去洗手间。
妹妹被吓得整整一年没说过一句话。一年后,倪青青发现,妹妹“爆发”了,不仅能用流利的英语和黑人小朋友吵架,当年所有的流行英文歌她都会唱。最终妹妹倪顺子成为了一名职业歌手,成名作《回家》,至今为很多人所熟悉。
倪青青的“聋哑”则一直持续到高中。虽然如此,但她却很快在美国“独立”了。
小学六年级时,倪青青开始打工,帮着照看一个5岁的小女孩,不仅包吃住,还能赚微薄的薪水,“我觉得自己独立了,这在当时的美国非常难得。”在倪青青的叙述中,这个家庭是由两个很棒的中国音乐家组成,但在美国,二人只能在电影院里放电影。
但让倪青青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个一闪一闪的世界。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经过著名的红灯区,硕大的灯箱牌上,一个赤身裸体的女人,胸前挂着两个巨大的红灯,一闪一闪。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学好英语,离开这个一闪一闪的世界。”
用破烂的英文“呐喊”
倪青青的努力没有白费,高中她考上一所私立的贵族学校。那里的同学家里都非常有钱,父母都开着奔驰宝马来接孩子放学。倪青青的妈妈开着一辆非常破的二手车。为了不让同学看到,她每次都会骗妈妈说,正门坏了,让妈妈把车开到山上的后门。一下车,她就会连滚带爬地从山坡往学校冲。
倪青青说,那时她特别自卑,不敢说话,觉得自己来自封闭的唐人街,只希望能快点毕业,到一个全新的地方,永远没人知道她曾经在一闪一闪的红灯区生活过。事实却是,“在美国最重要的是你会不会讲自己的故事,你知不知道自己的价值。”这被倪青青视为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真理。
但真正让她张开嘴的是欧伯林大学里的一场反种族歧视游行。
在一个挤了上千人的礼堂里,不断有同学上台控诉受到的压迫。倪青青回忆道,起初都是黑人同学,突然一对亚裔的小姑娘手牵着手上去了。“她们比我还矮小,英语说得比我还破烂,但她们一边讲一边哭,台下的人包括我也是一边听一边哭。突然我觉得这两个女孩变得越来越大,我希望有朝一日也能站在舞台上讲出我的故事。”
倪青青把这次重大的改变称为她人生的“呐喊阶段”。她参加了学校的“反动”报纸,用很烂的英文控诉不公的待遇。神奇的事发生了,从前没有人认识倪青青,但在这之后,人人见了她都躲。“毛主席说得好,枪杆子里出政权,太爽了,这就是我的英文,不管对错,这就是我的声音。”倪青青笑着说。
但她并没有因此得到想要的沟通和尊重,值得庆幸的是这段时间很短。“呐喊阶段”随着她的毕业迅速结束了。

一段大量采访的家族史
毕业后不久倪青青了解到了这样一段家族历史。100年前,一位和她们家族有着极大渊源的名人和她曾是校友。这位名人就是国民党的财阀孔祥熙。
倪青青说,这是她经过大量采访才能说完整的故事。她的爷爷就是在美国生活了17年的冀朝鼎,他孔祥熙的亲信。“爷爷是共产党派去潜伏在国民党身边的卧底,负责搞乱国民党的经济”。由于认识的中文不多,说出这句话时,她费了好大的功夫。
关于爷爷的故事,倪青青还听过这样惊险的一幕:“小冀,有人说你是共产党”,“孔伯伯,您觉得我是共产党吗?”孔祥熙拔枪,黑洞洞的枪眼指着冀朝鼎的头,“我不太相信这一幕。”倪青青继续说,“我的二爷冀朝铸则是尼克松访华的全程翻译。有一张著名的照片,尼克松身边站了一个戴着眼镜的高个男人,那个就是我二爷爷。”
知道自己的家族史后,倪青青决定回中国“修补”中文。1990年的上海被她形容为“还不如现在的汕头发达。”
在上海求学期间,她把自己在美国的经历自编自导了一部沙龙话剧,由于形式新鲜,大受欢迎,这让倪青青一度想“赖在中国不走了。”尽管那时她已经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幸好一个普通的上海老师救了我,她对我说,Areyou crazy?要不然我就真的留在中国写小话剧了。”倪青青回忆。
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当时给倪青青的是全额的奖学金,但她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偷偷跑去听了一节新闻采访课,一见钟情。从此背下了被她形容为“人生最值得背的一笔债。”她借了3.5万美元报读新闻学院。
哪怕明天是最后一天
你今天的任务是把稿写好
1994年毕业倪青青赶上了美国报业最后的辉煌时代。她说,那时的她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力量。她的家族史让她谋得了一份梦想的工作:进入了美国的新闻中心纽约曼哈顿的《新闻日报》工作。一周后,报社倒闭了,她仅仅发了一篇文章。
“那个场面非常恐怖”,倪青青说,至今回忆起那一幕她仍然会觉得浑身颤抖,她用了这样一段形容“感觉自己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那天的曼哈顿非常热,她的一个任务是写一篇关于天气有多热的稿子。但辛苦了一天回到报社后,“整个报社好像在举行一场葬礼”。所有出去采访的记者,休产假的记者都回来了,大家又哭又闹,一片混乱。她呆呆地走向一个子很高的编辑问:“whatabout my story?(我的新闻怎么办?)”倪青青以为他会说,“foegrtit,(让它见鬼吧!)。”但那个编辑很冷静地说,“send the story(发你的稿)。”
倪青青很震惊,“从那天开始,我知道,记者的使命就是写稿、发稿,哪怕明天是最后一天,你今天的任务还是把你的稿写好。”
《新闻日报》倒闭后,很多资深记者都选择离开新闻行业。倪青青则因此被吸纳回总部。但总部位于纽约州偏远的长岛。她说自己“很勉强”地去了。就是这个“勉强”的决定,真正开启了她的新闻之路。
大约一年左右,一架737飞机从天上掉下来了,跌落在倪青青报社旁边的大海里,她记得,那一天,报社里所有的人都出动了,“几乎找到了所有遇难者的家属”,这个悲剧最终让倪青青获得了普利策奖。
“但代价太大了,它是用200多人的生命换来的。”这个44岁的女人皱着眉头说。
但最终让倪青青获得洛杉矶时报记者职位的不是普利策奖的荣耀。倪青青记得那天的面试持续了整整1个小时,面试官对她的学历、经验并不关心,只是安静的听她说故事,“当天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要讲的是一个‘哑巴’学唱歌的故事”。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3f700b9f0102w1vs.html
编辑:杨琦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2-16 13:40
【案例】
第十三届《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举行 20人获年度佳作奖

12月15日,2017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颁奖暨第十三届红辣椒时评研讨会在益阳安化举行。
.
于立生、王学进等20人获年度佳作奖。

颁奖仪式后,与会媒体评论员、评论作者围绕“融媒体时代评论话语表达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size=1.125em]  红网时刻12月15日讯(记者 王诗颖 张瑜 戴瑾昕)12月15日,2017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颁奖暨第十三届红辣椒时评研讨会在益阳安化举行。于立生、王学进等20人获年度佳作奖,湖南师范大学学生王艳华获得“评论之星”称号,摘得万元现金大奖。颁奖仪式后,与会媒体评论员、评论作者围绕“融媒体时代评论话语表达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size=1.125em]  红网红辣椒评论自2001年下半年创办以来,坚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广泛反映草根阶层诉求,力求用网络传递理性声音,先后荣获了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是当今网络评论中最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原创基地之一。目前已拥有近20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固定评论员,单日最高投稿量超过1000篇。

[size=1.125em]  2017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得到全国时评作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发表于红辣椒评论的参赛作品400余篇,经过鄢烈山、杨耕身、曹林等知名时评家作为评委进行初评、复评打分,共计产生43名获奖作者。于立生、王学进、汪东旭等20人获年度佳作奖,梁煖、孔繁兴、乔木等20人获入围奖,石飞、陈庆贵、曾德凤3人获杂文奖。

[size=1.125em]  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继续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达己见的平台,共计收到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千名学生的投稿2500余篇。经过竞争激烈的月评、初评、终评,湖南师范大学学生王艳华获得“评论之星”称号,摘得万元现金大奖,另有赵菁峤、程昱媛、张晋川等10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佳作奖,黄婷、陈念念、李颖等20名学生获得入围奖。

[size=1.125em]  此外,为感谢各高校的大力支持,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组委会特向六所组织得力、参赛人数、作品较多的高校授予“组织奖”,这六所高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按首字笔画数排列)。

[size=1.125em]  “名实相副,红辣椒不但‘辣’,这么多年过去,不管舆论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其‘辣味’始终不改,也即是说,所发的评论依然犀利,有锋芒,敢于说真话,说实话。”2017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获奖作者代表王学进在获奖发言中对红辣椒评论美誉有加。自2005年红网举办第一届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以来,王学进一届不落都参加了,他始终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红辣椒的厚爱与支持。

[size=1.125em]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获奖作者代表王艳华自大三开始学习评论写作,一年的评论写作实践让她对为什么要写、如何写评论都有诸多领悟。“理性和情怀在我看来是更重要的东西。情怀让文字有温度,它能帮助提升评论的价值和深度;理性让我们克制不冲动,然后才写出真正客观公正的评论。”

[size=1.125em]  颁奖仪式后,围绕“融媒体时代评论话语表达创新”这一主题,来自各地的媒体评论员、评论作者展开了深入探讨。研讨会由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知名杂文家魏剑美主持。

[size=1.125em]  2017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获奖名单

[size=1.125em]  一、佳作奖(20人)

[size=1.125em]  于立生《被质问“解救三年才公告”怨不得媒体》

[size=1.125em]  王学进《街头硬币测试:人性不可测也不能测》

[size=1.125em]  汪东旭《“剪裤索赔”是践行规则意识的一次尝试》

[size=1.125em]  宾语《漠视规则,人生处处是“老虎”》

[size=1.125em]  谭浩俊《高速公路不具备降费条件的说法不科学》

[size=1.125em]  易国祥《脱贫需要示范,但懒汉不该示众》

[size=1.125em]  叶建明《别让企业独自承受“护理假”负担》

[size=1.125em]  余人月《丽江旅游市场不能总是在整顿》

[size=1.125em]  舒圣祥《中兴程序员坠楼事件的几声唏嘘》

[size=1.125em]  张楠之《个体户被强制升级是在“杀鸡取卵”》

[size=1.125em]  宋鹏伟《治理行人违法,别拿猛药当良药》

[size=1.125em]  柯锐《网约车实施细则不能丢失公平的底色》

[size=1.125em]  黄帅《舆论在消费范雨素,真正的底层却已失语》

[size=1.125em]  邓海建《只要规则尚在,何须“温柔以待”》

[size=1.125em]  徐林生《“八小时之外”别把群众混同于领导》

[size=1.125em]  马长军《住在小城镇的房子里向往幸福》

[size=1.125em]  程振伟《“富一代”不必偏执二代接班》

[size=1.125em]  盘和林《富士康美国建厂,是在沿特朗普权杖逆流?》

[size=1.125em]  赵查理《小心公民权利被道德逼视撞弯了腰》

[size=1.125em]  朱永杰《涉及公共利益,隐私权须为知情权让路》

[size=1.125em]  二、入围奖(20人)

[size=1.125em]  梁煖《放过乡村,它不是你们的乌托邦》

[size=1.125em]  孔繁兴《流浪狗咬人,喂养者被追责,冤吗?》

[size=1.125em]  乔木《“医院排行榜”不该没有患者意见》

[size=1.125em]  胡印斌《乐见监管部门回应“像抓酒驾那样打假”》

[size=1.125em]  何勇《说好的冷僻字上身份证,“珮”字咋不行?》

[size=1.125em]  猫之鱼《我对借高利贷者的同情是有限的》

[size=1.125em]  李蓬国《袭警可“私了”,法律姓“私”吗》

[size=1.125em]  黄启龙 《莫用“标准答案”去套考生不同的思维》

[size=1.125em]  卜新国《不要总把脏水泼在衡水中学头上》

[size=1.125em]  李云勇《延长产假,企业员工想说爱你不容易》

[size=1.125em]  庄华毅《花瓶姑娘,多好的创意被玩残》

[size=1.125em]  江德斌《理性看待无人超市的创造性毁灭价值》

[size=1.125em]  堂吉伟德 《罕见病,一个与责任有关的沉重话题》

[size=1.125em]  王彬《“乡村医生烧毁50万欠条”不只是医德高尚》

[size=1.125em]  朱少华《“钱没了银行赔”应成为惯例》

[size=1.125em]  楼威《对留守儿童,比资助更金贵的是陪伴》

[size=1.125em]  吴忠《章莹颖案:美国为何不对嫌犯“上手段”》

[size=1.125em]  谢伟锋《要打击医托,但也别放大“侠女护士”》

[size=1.125em]  林旻煜《“凳子女孩”需要的不仅是专业填报指导》

[size=1.125em]  徐甫祥《对残疾人免费乘车不该厚此薄彼》

[size=1.125em]  三、杂文(3人)

[size=1.125em]  佳作奖:

[size=1.125em]  石飞《服从命令与道德底线》

[size=1.125em]  入围奖:

[size=1.125em]  陈庆贵《“林子大了”正因“什么样的鸟都有”》

[size=1.125em]  曾德凤《都市乐于锻炼人》

[size=1.125em]  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获奖名单

[size=1.125em]  一、评论之星(1人)

[size=1.125em]  王艳华(湖南师范大学) 《拥有让人爬窗蹭课的教师是高校最大魅力》

[size=1.125em]  二、佳作奖(10人)

[size=1.125em]  赵菁峤(中国人民大学) 《“陪跑”的村上春树不需要“同情”》

[size=1.125em]  程昱媛(湖南师范大学) 《高校人才引进,要把教学能力摆在首位》

[size=1.125em]  张晋川(南开大学) 《供暖改革,莫寒了人心》

[size=1.125em]  郑思凡(陕西师范大学) 《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size=1.125em]  邓琛(湖南师范大学) 《警惕舆论成为仇恨的放大器》

[size=1.125em]  冯尚尚(陕西师范大学) 《莫让畸形价值观成为网络“毒品”》

[size=1.125em]  班志斌(重庆大学)《看清华学霸PK:大学里不能少了榜样》

[size=1.125em]  刘浩田(华中师范大学) 《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开放是必要之举》

[size=1.125em]  强德平(陕西师范大学) 《警惕“感恩教育”沦为一场情绪消费》

[size=1.125em]  宣彤(陕西师范大学) 《我们在等名校生“出丑”》

[size=1.125em]  三、入围奖(20人)

[size=1.125em]  黄婷(暨南大学) 《“油腻中年男”的污名化人设可休矣》

[size=1.125em]  陈念念(西安工业大学)《暴力侵害后:女性的社会安全感谁来给》

[size=1.125em]  李颖(中国人民大学) 《法治国家应尽早破除“公判大会”陋习》

[size=1.125em]  顾觐皓(郑州大学)《“反阿里联盟”成立,阿Q大战风云再起?》

[size=1.125em]  吴婷(浙江工商大学) 《与其抵制洋节不如丰富传统节日内涵》

[size=1.125em]  王加敏(苏州大学) 《酒桌意外,为何总要在场之人背锅?》

[size=1.125em]  张晓雨(西南科技大学) 《虚拟财产的继承何以频频碰壁?》

[size=1.125em]  杨利明(西南政法大学) 《套路化“10万+”是快感文化的饮鸩止渴》

[size=1.125em]  葛书润(中国人民大学) 《凡人皆有裂痕,但那绝非弱点?》

[size=1.125em]  王彬(浙江传媒学院) 《舍弗勒的“诚恳求援”不值同情》

[size=1.125em]  郭依琳(陕西师范大学) 《明星互撕背后站着一群排队买单的人》

[size=1.125em]  杨柳(西南政法大学) 《“手机销毁大会”不过是扬汤止沸》

[size=1.125em]  丁天涵(湖南师范大学) 《苹果“脸盲”事件:请给科技多点容错度》

[size=1.125em]  杨凯文(中国人民大学) 《江歌案:应划清法律与舆论的边界》

[size=1.125em]  刘文争(湖南师范大学)《演员不是“表脸艺术家”》

[size=1.125em]  封聪颖(中山大学) 《“暖闻”的另一面也值得我们关注》

[size=1.125em]  赵倩敏(苏州大学) 《家庭责任与生命自由的对抗》

[size=1.125em]  姜帆(苏州大学) 《中国足球,别再把U22当作年轻人了》

[size=1.125em]  舒孟华(西南科技大学) 《谁给了咪蒙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底气》

[size=1.125em]  许陆姿(中山大学) 《医疗控费不应把极端措施当达标捷径》


[size=1.125em]原文连接:https://m.rednet.cn/detail.asp?id=4794375&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size=1.125em]编辑:杨琦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1-29 22:15
【案例】

新京报2018年度新闻报道奖揭晓
2019-01-29 18:02设计/评论/足球
编辑 | 负暄 罗布君 Lena(实习生)
摄影 | 彭子洋 王嘉宁
今天下午,新京报2018年度新闻报道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幸福大街红剧场举行。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36.tmp.png
新京报2018年度新闻报道奖共设21个奖项,收到457件申报作品,历时近1个月,经过报社评委会和外部专家的多轮评选,在76件入围作品中,产生了1个年度新闻大奖,21个金奖。同时,今年新京报评奖还设置了年度特别奖,2项入选。
此次年度新闻报道奖的外部评委,既有陈文申、范以锦、高钢、陈昌凤、陆绍阳、吴飞等新闻学界专家,也有像陈彤、白岩松等业界大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46.tmp.png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在颁奖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教授也来到了表彰大会现场,为获奖者颁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57.tmp.png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教授在颁奖现场
传媒研究(idxjbcmyj)整理了此次年度新闻报道奖的完整名单和颁奖现场情况,一起看看吧。
评论编辑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67.tmp.png
办公室有小说、盆栽,怎成了作风问题?
编辑:孟然
汤兰兰案企图翻案说法不合法治要求 | 新京报快评
编辑:孟然
长生问题疫苗事件系列评论
编辑:王言虎、孟然
骑车男反杀花臂男,构成正当防卫不应定罪等
编辑:李冰冰、孟然、王言虎
评论写作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78.tmp.png
上访者陈裕咸之死事件系列评论
作者:佘宗明、王言虎
新京报APP上线发刊词:因为理想,让新闻更好地抵达远方
作者:佘宗明
中国人愿用隐私换便捷,谁能代表中国人
作者:佘宗明
重庆公交车坠江:雪崩了,有的雪花可能很无辜
作者:吕婉婷、罗东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79.tmp.png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为金奖获奖者颁奖
独家新闻报道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8A.tmp.png
五星级酒店乱象系列报道
记者:王昆鹏、李强、李相慧、黄文佳、徐雪飞、逯仲胜、孙旗、王露晓、刘名洋、潘闻博、刘怡、张太凌
重启南德试验牟其中自称梦想家
记者:赵毅波、李薇佳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未经医学伦理报备
记者:许雯
高铁霸座男子夜晚录道歉视频:深表悔恨和自责并对当事人道歉
记者:毕文荣、张臣、付晨晨
解释性新闻报道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AA.tmp.png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系列政解
记者:王姝、吴为、倪伟、邓琦、沙璐、王梦遥、许雯、信娜、戴轩、王俊、沙雪良、何强、李玉坤、郭红梅、梅栋
透视金融与财政之争
记者:侯润芳、宓迪、顾志娟、王宇、李薇佳、徐超
孙杨领奖服系列报道
记者:孙海光
突发新闻报道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BA.tmp.png
普吉岛游船倾覆已致16名中国游客遇难
记者:李骁晋、张太凌、陈思、潘佳锟、张彤、刘名洋、许研敏、林野、倪伟、裴剑飞、谢莲、李婷婷、常卓瑾、李宁远、刘畅、周弯、杨峰、王综鹤、胡倩、陈哲、李慧婷、张鑫润、王承之、陈钊、王维宁、商艺琼、许心怡、童彤、刘泽蔚、黎明卉、侯佳宁、姚为、彭子洋
辽宁凌源越狱案系列报道
记者:李永明、王露晓、孙钊、雷艳超、孙旗、段睿超、张太凌、潘佳锟、孙凯杰、滑璇
河北张家口一化工厂附近爆炸起火2322伤系列报道
记者:寇家祥、孙钊、杜海涛、李永明、张鑫润、黄启鹏、刘鑫、姜霖、程磊、潘佳锟、张彤、潘闻博、刘名洋、李一凡、王露晓、倪兆中、王洪春、潘佳锟、程磊、滑璇、朱若淼
女律师自称遭碰瓷式执法 广州市公安局:正在核实
记者:周世玲、潘佳锟、刘洋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CB.tmp.png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教授为金奖获奖者代表颁奖
人物报道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DC.tmp.png
金庸辞世系列报道
主创:文娱新闻部、深度报道部、文化副刊部、经济新闻部、视频报道部、版式设计部、动新闻工作室
王石的名利十年:从痛苦平静
记者:段文平、盖天天、江波
龙应台:学校不会教生死课,我们得自己学
记者:刘玮、吴冬妮、田偲妮、吴奇函
张海超开胸验肺之后
记者:王瑞锋、尹亚飞、胡杰
深度调查报道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5FC.tmp.png
菲律宾网络赌博系列
记者:甘浩、陈奕凯、李明、潘佳锟
哈尔滨大货车疯狂屡禁不止神秘保车人保驾过关
记者:李明、甘浩、李强、王昆鹏
疫苗之王长生生物疫苗造假案追踪调查
记者:李薇佳、徐超、岳彩周、陈莉、王宇、李云琦、阎侠、王全浩、林子、罗亦丹、许雯、杨砺
山东油品乱象调查
记者:甘浩、王飞翔、刘经宇、尹亚飞
生活服务报道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0C.tmp.png
黑作坊制售假河间驴肉销往北京
记者:赵吉翔、尹亚飞、汤旸
北京公租房非法转租调查
记者:朱必胜、贾洁卿、张鑫润、王承之、孙凯杰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1D.tmp.png
新京报编委金秋、闾宏为金奖获奖者代表颁奖
新闻版面编辑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2E.tmp.png
今晚起让足球翻滚吧世界杯系列报道
编辑:王春秋、肖万里、徐晓帆、孙海光、韩双明
金沙江堰塞湖自然泄流两万余群众已撤离/金沙江堰塞湖洪峰至云南数千群众转移/金沙江原滑坡山体开裂可能再次滑坡/金沙江堰塞湖过流泄洪3.42万人转移
编辑:张太凌、陈康、王飞
副刊版面编辑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3E.tmp.png
对视之间:明治维新150
编辑:徐伟、董牧孜、杨司奇
300道美食,四分之一江浙菜
编辑:佟娜、张赫、刘玮、倪萍、许骁
新媒体编辑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4F.tmp.png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姓诺贝尔 快来围观得主的中国朋友圈
编辑:任娇、梁缘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6F.tmp.png
新京报编委苏曼丽、涂重航为金奖获奖者代表颁奖
突发新闻摄影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80.tmp.png
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初步核实15人失联
记者:彭子洋
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实验室内发生爆炸起火
记者:浦峰
特写摄影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A0.tmp.png
秦岭之殇 | 解密陈路超大违建别墅
记者:尹亚飞、王瑞峰、李凯祥
三和市场的日与夜
记者:彭子洋
版式设计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B0.tmp.png
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刊
版式设计:俞丰俊、赵斌、陈冬
披头士终于来了
版式设计:倪萍、许骁、何健为
制图(插图、漫画)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C1.tmp.png
我是演员
制图:高俊夫
2018年,偶像团体元年?
制图:许骁、倪萍、佟娜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C2.tmp.png
新京报传媒执行总裁张学冬、新京报编委于德清为金奖获奖者颁奖
视频直播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D3.tmp.png
泰国少年足球队被困洞穴救援系列报道
记者:许研敏、王清以、王金淼、刘畅、周弯、杨峰、王综鹤、胡倩、陈哲、李慧婷、张鑫润、王承之、陈钊、徐雨梦、商艺琼、黎明卉、刘泽蔚、侯佳宁、杜海涛、姚为
25周早产病危女婴的求医之路 从郑州到北京的生命接力
记者:雷燕超、寇家祥、胡骁南、蒋鹏峰、盛景荣、姜霖、杨峰、李家桐、杜海涛、谢亚力、陈哲
短视频拍摄制作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6E3.tmp.png
回看2018,我们一同经历的悲欢离合
主创:王子瑜、王子轩
贵阳多教师性侵案:27年后再掀波澜
主创:李宁远、王清以、李永明、李强
新媒体创新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723.tmp.png
绘聊
主创:版式设计部、全媒体中心、房产广告部、3C广告部、政务服务部、品牌活动部等
2018文娱年度作品人物/作品评选投票
主创:吴冬妮、吴奇函、张赫、许乔洋、佟娜、田偲妮、杨畅
最具影响力新媒体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733.tmp.png
新京报官方微博
主创:王国强、王一然、杨敏
政事儿 微信公众号
主创:马俊茂、王姝、许腾飞、何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763.tmp.png
新京报副总编王爱军、编委李程为金奖获奖者代表颁奖
年度品牌活动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800.tmp.png
聚力——企业助力精准扶贫特刊
主创:房产新闻部、时政新闻部、食品新闻部、深度报道部、教育新闻部、经济新闻部、评论部、版式设计部、摄影图片部
匠新——房产社庆特刊
主创:房产新闻部、版式设计部
年度策划报道金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820.tmp.png
新疆说唱江湖
主创:汤博、田偲妮、许乔洋、黄嘉龄、吴龙珍、倪萍
2018新京报年度好书整体策划
主创:文化副刊编辑部全体成员
25年,情景喜剧老了?
主创:佟娜、张赫、张坤玉、刘玮、武芝、黄嘉龄、田偲妮、许乔洋、吴龙珍、吴奇函、郭延冰、倪萍、许骁、赵斌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821.tmp.png
新京报常务副总编李海、新京报传媒执行总裁张学冬为金奖获奖者代表颁奖
年度新闻报道大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832.tmp.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842.tmp.png
新京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朱娜、新京报副总编王爱军为年度大奖获奖者代表颁奖
年度特别奖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主题报道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853.tmp.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873.tmp.png
新京报常务副总编李海、新京报传媒执行总裁张学冬为特别奖获奖者代表颁奖
新京报APP研发项目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874.tmp.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885.tmp.png
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为特别奖获奖者代表颁奖
外部专家评委名单
陈文申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
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高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
陆绍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院长
吴飞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
陈彤
一点资讯总裁
白岩松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http://www.sohu.com/a/292201385_257199编辑:邢海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2-21 01:05
【案例】
想申报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送你几个锦囊



2月12日,中国记协宣布启动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迅速引起媒体人广泛关注。赶在情人节前两天公布,也许是因为中国记协深知,中国新闻奖是很多媒体和媒体人的“梦中情人”。

中国新闻奖这一中国新闻人最高官方荣誉,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的优秀媒体人能多次光荣上榜,有的却屡战屡败,直到退休也无缘“一亲芳泽”,抱憾终生。

2019年申报中国新闻奖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笔者结合观察和中国新闻奖评委的介绍,作一简要分析

推荐新闻性强、践行“四力”要求的报道

2018年11月2日,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一次评选出了50件媒体融合奖作品,占该届348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1/5。如果去除22件新闻论文等非新闻类获奖作品,实际上媒体融合奖所占比例更大,因此关于这一类别的分析,具有较强代表性。

2018年12月底,在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顾问汪文斌谈到,第一次送评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的作品,给评委整体的感觉是,新闻性偏弱,主题策划性偏强。在这个大会上,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在做主题演讲时也专门提到这个问题。

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战线》杂志2018年第11期刊发的文章《导向正确 融合创新 专业引领 规则探索——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评析》中,曾祥敏写到:“此次媒体融合奖类参选作品在新闻性、现场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在融媒短视频和融媒直播类中,主题性、成就性、仪式性的展示居多,真正具有新闻性、及时性、现场感的作品所占比例并不大。尤其是突发新闻、现场新闻等新闻主力军未成为参选作品的主要构成,最后的获奖作品也反映出这一问题。”

无独有偶,2018年底,在一次会议上有关部门负责人也专门用时十余分钟剖析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新闻性弱的问题。据悉,《柳州融水突围记丨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作为地方媒体报道,能成为融媒短视频一等奖项目仅有的2个获得者之一(另一个为央媒),正是因为其新闻性强。

该负责人讲到,《柳州融水突围记》有一些瑕疵,按照中国新闻奖评奖标准,可能会受较大影响,但在这种突发事件中,不宜苛求,所以评委最终一致同意给予肯定,因为确实是新闻性融媒作品的代表作。

之所以如此做,是为了突出中国新闻奖的评奖导向,用该负责人的话说:“中国新闻奖,评的是新闻奖,要有新闻性。”曾祥敏教授在前述文章中写到,报送者对媒体融合奖评选标准和要求的误解,需要我们积极利用获奖作品来引导申报。

前述负责人还讲到,50件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大部分都是高投入、大制作,但这主要是中央媒体和部分省级媒体才有资金和技术能力支撑,没钱、条件差的媒体想做融媒体报道,关键一条是把有限的力量投入到新闻第一线。

比如《柳州融水突围记》的前方记者、广西日报社柳州记者站站长谌贻照,仅靠一个人、一台手机,外加报社后方编辑团队,同样做出了有巨大影响力的报道。该负责人评价到,谌贻照同志就是基层记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中“脚力”的典型。

“四力”建设将是2019年中国新闻界贯穿全年的工作重点。最新公布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在开篇评奖宗旨里,专门指出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总标准中,也专门强调了践行“四力”要求、“新闻性强,时效性强”。

因此今年各大媒体在推荐作品参评媒体融合奖项(其实也包括整个中国新闻奖)时,应该有目的、有意识挑选新闻性强,尤其是能体现记者积极主动践行“四力”要求的报道作品,这应该有助于提高获奖概率。

做到以下5点,可减小被淘汰概率

2013年第4期《新闻记者》杂志,刊登了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委张晓然的文章《一位“一线评委”的见闻与感悟——第22届中国新闻奖评奖札记》一文。张晓然说,在参与评奖的过程中,了解了中国新闻奖评奖的许多规律,包括:重大题材不是评奖唯一标准、区域平衡渐趋于淡化、导向不能有偏差、发现差错一票否决四个方面。

其实,这些规则一直没有变过,每年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有更详细的评奖细则。笔者也结合观察与相关资料,总结5个应注意的方面,以供参考。

1、严禁推荐导向不当,尤其是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作品。《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2019年度)总评标准第(7)条首先就规定:“存在导向不当、有不良社会影响……等情况”的作品,不得获奖。媒体人天天讲导向,似乎对导向烂熟于心,其实不然,一些隐性导向差错往往就存在不经意间。

张晓然在前述文章中写到,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过程中,某省会城市文广集团报送的广播专栏《连线快评》因观点犀利,很受欢迎。该栏目报送的代表作品也很受评委青睐,有冲击一等奖的机会,但最后环节有评委指出,“作为媒体,对政府部门进行舆论监督是可以的,但用一些刻薄、侮辱性的语言(注:用了“愚蠢”等词汇,且情绪偏激、部分内容也显片面),对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征求意见稿进行指摘,容易挑起广大病人对政府部门的对立情绪”。最终,这件作品被取消了评奖资格。

这件代表作品的记者编辑,包括推荐参评的媒体,因为一直将“犀利”视作栏目的特质,估计都没有意识到过火的评论可能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但是,当作品在全体中国新闻奖评委出席的大会上播放,最终被站位更高、思维更全面的评委点出了潜在的问题。
▲《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2019年度)总标准第(7)条


2、避免与三大央媒直接竞争。目前,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媒体融合领域有遥遥领先之势。以50件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作品为例,据笔者统计,三大央媒占据16席,尤其是10项一等奖,8项都被三大央媒摘取。这还是有所限制后的结果,即评委会为了中央和地方媒体、各区域之间等方面的适当平衡,某种程度上规定三大央媒一家只能有五六篇获奖作品。前述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说,如果是拼实力,三大央媒会获得近半的媒体融合奖项。

因此,其他央媒,尤其是地方媒体在报送参评作品时,一定要有意识核查是否存在与三大央媒同题竞争,甚至是创意、手法相似的情况。如果存在,却在报道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方面并无优势,那还是避开为好。

3、避免推荐单纯效仿“爆款”,无独家创新的作品。同时,如果是模仿三大央媒或其他媒体“爆款”作品的,最好不要拿出来参与竞争。曾祥敏教授在前述文章中就写到:“在参选作品中,也存在简单模仿之势……类似于短视频《红色气质》《公仆之路》的图片三维可视化、现场同期声与动画虚拟场景等手法,有作品画虎不成反类犬。而‘央广主播的朋友圈’虚拟朋友圈传递信息的形式,也有作品完全效仿,但在专业性和技术性上不足。”这些初级模仿的作品,也许在本区域、本行业也产生了不错的影响,但珠玉在前,自然也就难以再入评委们的法眼。

4、避免因一字一符之错而憾失大奖。不少人认为,中国新闻奖对于文字差错的要求有点过于严苛,其实作为中国媒体最高奖项,再严格要求文字规范也不为过。因此,作为媒体人要做的就是遵守并熟悉规则,不要因为一字一符的差错而憾失大奖。这样的遗憾,有可能成为终生之痛。

记者常慕城在2017年第2期《新闻战线》刊文《我是如何与中国新闻奖“擦肩而过”的》。常慕城写到,他的一件斩获四个一等奖(包括省级)的报道,在通过自荐渠道报送后不久,收到了《关于拟退回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的函》,“退回原因为:该作品差错情况超过两处,按照《评选办法》‘评选标准’相关规定,不得获奖。一处是标点使用不恰当,另一处则为病句。”常慕城表示,“这个教训实在是深刻,足以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牢记:即使是一处小小的标点符号,也不能出现差错!”

张晓然在前述文章中也写到,江苏省某地市报报送的报纸通讯连续报道《只为烈士不再无名》,在小组初评时该作品被评为一等奖,但就在全体评委即将评选时,有评委指出作品中有个错别字,“位置”错成了“为置”。最终,该作品被降级处理,错失一等奖这一对地市报而言可遇不可求的大奖。

5、越是重大主题,越要小心谨慎。重大题材报道,都是媒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倾注媒体人大量心血的作品,所以在报送参评中国新闻奖的作品时,重大题材报道往往备受青睐。但重大主题也往往意味着同题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在报送前可能更需要做好对竞争对手的研究。

张晓然就写到,“因为是重大题材,评委们的要求更加严格,那些全面展示,没有独特报道角度,缺乏独到之处的作品,很容易被忽视。比如某省级机关报报送的‘辛亥这一年’大型系列报道,因为采用宏大叙事而难以贴近读者,在第一轮就落选了。”

比如,2018年有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大事,全国媒体都推出了大量的报道。如果想推送这一主题的作品参评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就需要认真掂量下作品的水平,因为同题的竞争对手一定少不了。

1号结语

中国新闻奖这一殿堂级荣誉,能否获奖只是表征,根本还在于平常的报道工作中,记者是否很好地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四力”这四个词看似简单,但确实是新闻工作的精髓,在互联网时代尤其需要加倍强调。正如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谌贻照,作为年过半百的资深记者,能在融媒短视频这一新领域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正是其本人在工作中甘之如饴地贯彻“四力”的结果。

谌贻照说,他“常年在柳州融水大苗山里采访,熟知山里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能说侗语,能听懂当地的苗语。”这是“脚力”的体现。作为广西日报资深记者、柳州记者站站长,他始终“保持自己对新闻事实和民情民意的敏锐洞察和清晰判断”,这就是“眼力”和“脑力”。

谌贻照还是运用新媒体传播的高手,文字摄影并驾齐驱之外,他还“能熟练使用手机拍摄图片视频并现场编辑制作,娴熟运用H5”,自己还业余办了一个在当地颇有影响的微信公众号“山水柳州”。谌贻照认为,“融媒体时代的记者,笔力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在文字上善于表达、生动表达,用事实和真感情传播正能量,更需要熟悉运用全媒体手段及时记录传播新闻。”

所以,一个记者能否最终获得中国新闻奖,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践行“四力”,那么获奖更容易水到渠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5GDiBw6V3g8b8P-PYS-9A
编辑:杨琦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3-19 22:19
【案例】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就2019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答记者问题




2019年2月,中国记协发布了《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和《关于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报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报送通知》《评选办法》,可从中国记协网下载),启动了今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近日,记者就评选工作中大家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

中国记者:近年来,评奖办公室每年都对《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进行修改,今年主要作了哪些方面的修改?

答:根据中央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总体要求、当前新闻舆论工作实际以及新闻界的意见,今年评奖办公室对《评选办法》主要作了九个方面的修 改。

一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内容纳入评奖宗旨;将落实“四向四做”,践行“四力”要求列入评选标 准。

二是增加了对“新闻工作者”界定的相关内容。强调参评中国新闻奖的参评作品为新闻单位原创,由新闻工作者采写制作,并在上一年度内刊播的新闻作品。

三是明确“首播”“首发”要求。评选标准中明确“对同一事件的同体裁新闻作品,在同等条件下,特别是消息类、突发事件报道等时效性要求强的作品优先考虑首发时间在前的作 品”。

四是在《评选办法》中明确对作者(主创人员)、编辑的报送要求。每件作品必须报1- 3名编辑,不能空缺,同时规定了作者(主创人员)、编辑报送人数的上限。

五是规范公示流程。要求在公开网站上完整公示参评作品内容,将公示情况以及举报核查处理情况上报中国记 协。

六是进一步规范自荐(他荐)作品要求。要求须获得省部级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社(台)级二等奖及以上新闻奖且有2名新闻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士实名推荐,加强对自荐作品的审核把关。

七是加强对新闻教研机构试点报送单位的指导。要求试点报送单位按照方案向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报送参评作品。今年还扩大试点报送单位的范围,将中国政法大学、西北大学、广西大学纳入试点报送单位范围。

八是加入媒体融合奖项内容。在媒体融合奖项评选标准中强调新闻性。

九是加大对违规行为惩处力度。根据不同的违规情节,采用分类处理的方式,增加对报送单位责任的规定。


中国记者:今年的《评选办法》为什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内容纳入评奖宗旨,将落实“四向四做”,践行“四力”要求列入评选标准?

答: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工作要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作为评奖工作的“定盘星”。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工作队伍。增强“四力”对新闻舆论战线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所以我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加入评选宗旨和评选标准中,作为评选工作的总要求和总标准。


中国记者: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社会关注度也非常高,今年在公示环节增加了哪些监督措施?

答:一是在报送单位公示环节要求在公开网站上完整公示参评作品内容。公示期结束后须完整保留作品的公示地址,在申报时提供每件作品参评材料公示网页地址备查。评奖办公室将对报送单位公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未按要求进行公示或未保留公示网页或无法查询到公示作品情况的,评奖办公室不受理所推荐、报送作品参评材料。

二是进一步完善自荐(他荐)作品的公示要求,在《报送通知》中要求其在公开网站、个人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公告,删除“可在单位布告栏张贴公示公告”内容,加强参评的透明性,加强社会监督。

三是出具情况说明以及举报核查处理情况。《评选办法》规定的报送单位(含试点报送单位)须出具履行推荐、报送程序以及公示情况的说明。内容要求列明相关推荐、报送初评组织情况和公示时间、地点(单位、每件作品网址)、公示情况以及举报核查处理情况等。


中国记者:今年的《评选办法》明确“首播”“首发”要求,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当前新闻舆论传播格局、舆论生态、媒体形态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结合媒体融合发展的实际、广播电视滚动播出的新闻实践以及新闻界的呼声,我们在《评选办法》评选标准中强调“对同一事件的同体裁新闻作品,在同等条件下,特别是消息类、突发事件报道等时效性要求强的作品优先考虑首发时间在前的作品”。强调消息类、突发事件类、首创类新闻作品要求时效性,填报首发时间,其他类型的作品填报刊播时间。同时要求参评作品的报送版本确为公开刊播的完整版本,但须注明刊播的是哪个版本,以便后期核查。


中国记者:今年的《评选办法》里对媒体融合奖项的规定有哪些变化?

答: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新需要,回应新闻工作者的新期待,2018年中国新闻奖中首次设立了媒体融合奖项。经过一年的评选实践,结合调研情况,今年在《评选办法》中对媒体融合奖评选做了几方面的调整。

一是强调媒体融合奖项作品的新闻性。在媒体融合奖项总体要求中增加“新闻性”。

二是调整短视频新闻时长限制。为突出短视频新闻的特点,“短视频新闻作品不超过10分钟”改为“短视频新闻作品不超过8分钟”。三是鼓励在自有平台设立的新媒体品牌栏目。新媒体品牌栏目评选标准改为:新媒体品牌栏目要求内容选择与栏目定位、发布平台相适应;发布量大、交互性强;编排制作精良,社会影响较大。鼓励在新闻媒体自有平台设立的栏目参评。四是新媒体品牌栏目定义修改为“新闻媒体持续发布且有固定名称的新闻板块(单元)。要求已持续发布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年度内发布不少于52次。”对新媒体品牌栏目的要求更多强调发布总数,不再强调每周发布三次,在文件中修改为“年度内发布不少于52次”。


中国记者:今年在《评选办法》的修改中,进一步明确对作者(主创人员)、编辑的报送要求,这方面都做了哪些规定?

答:为落实新闻稿件编发三审制度,明确责任,防范差错,突出主创人员作用,今年在《评选办法》中进一步明确对作者(主创人员)、编辑的报送要求。

一是增加“编辑报送要求”。规定“每件作品必须报1- 3名编辑,不能空缺。超过3人按‘集体’申报。作者(主创人员)、编辑人员可以重复。”

二是规定集体申报作者(主创人员)、编辑的上限。明确“所有按照‘集体’申报的作品,作者(主创人员)、编辑报送数量上限为规定的主创人员、编辑数量的2倍以内。”

三是微调大体量主创人员数量。对于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专栏部分项目主创人员做了增加1名主创人员的微调。通过规范对作者(主创人员)编辑的报送要求,进一步强化新闻作品的编审程序,加强对作品质量的把关。


中国记者:今年的《评选办法》对自荐(他荐)参评作品有哪些方面的新规定?

答:为进一步优化和规范自荐(他荐)参评机制,确保评选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和严肃性,在广泛征求新闻界意见的基础上,今年从三个方面加强了对自荐(他荐)参评的把关。

一是提高对自荐作品的要求。规定自荐(他荐)作品“须获得省部级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社(台)级二等奖及以上新闻奖且有2名新闻专业副高以上职称人士实名推荐。”

二是增加把关环节。增加“自荐(他荐)作品由自荐(他荐)人所在的省记协、中央新闻单位、部委专业报初评委员会、中国行业报协会对其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业务水平及报送材料审核把关,并盖章确认。”

三是增加对自荐作品的初评。鉴于其他报送作品均经过初评环节,自荐(他荐)作品增加初评环节,委托《传媒》杂志社接收自荐(他荐)材料,按照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要求开展相关工 作。


中国记者:新闻教研机构试点报送单位是报送重要的渠道之一,今年对试点报送单位有哪些新的举措?

答:根据新闻界建议,自2014年起中国记协增设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18家教研机构为首批试点报送单位,推荐作品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根据新闻界建议和提名,今年将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纳入试点报送单位范围。同时进一步优化试点报送单位推荐方式,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适应媒体发展的新要求。各报送单位推荐的3件作品中2件按规定主题推荐,另1件可自选主题。2018年度规定主题为媒体融合奖项现场新闻、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舆论监 督。


中国记者:在今年的《评选办法》中,加大对违规参评报送的处罚力度,这方面是如何调整的?

答:今年的《评选办法》根据不同情况分类进行处理,同时强化对报送单位责任的规定。《评选办法》规定“如发现本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获奖作品和《推荐表》等申报材料以及相关作品刊播信息有抄袭、失实、虚报、篡改等违规问题,一经查实,即撤销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对推荐单位和报送单位(不含专项初评单位,下同)予以通报批评,被通报的推荐单位、报送单位不得参加下一届该项目评选;如经查实存在故意造假行为,除对推荐单位和报送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外,还要撤销相关刊播单位下一年度参评资格,并减少相关报送单位下一年度相应报送数额;对有上述行为的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的作者(主创人员)、编辑予以通报批评,并禁止其三年内参加中国记协组织的各项评选活动。”对自荐(他荐)作品也做了相应规定“自荐(他荐)作品参评的,一经发现有上述违规情况,将通报批评,且推荐人及相关作者(主创人员)、编辑三年内不得参加中国记协任何评奖活动。”

另外,在去年处罚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各推荐单位、报送单位(不含初评单位)存在对作品真实性审核把关不严格情况,出现参评作品、获奖作品和《推荐表》等申报材料以及相关作品刊播信息有失实、篡改等违规问题,一经发现,对推荐单位、报送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新闻教研机构试点报送作品出现问题,下一年度核减试点报送单位名额,连续三年出现问题,取消其试点报送资格”内容,以维护中国新闻奖评选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本文刊发于《中国记者》2019年第3期

编辑:冉玲琳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rFxy-_C_jDEqmRm9Cj71A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4-16 16:49
【案例】
快评2019年普利策新闻奖:在一个暴力的年代里坚持说出真相

美国东部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北京时间4月16日凌晨),第103届普利策奖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
延续前两年的传统,新闻实验室对2019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给出快评。
2019年普利策奖揭晓现场
监督总统:永恒的主题
普利策新闻奖是全世界最为知名的新闻奖项,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它是一个美国奖而非国际奖,仅有美国媒体和记者(以及在美国设有分部的国际媒体)可以参评,每一年的获奖作品所折射出的,也主要是美国社会的“时代精神”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过去的一年是川普执政的第二年。监督政府权力是新闻业最重要的使命,也是每一年的普利策奖都会涉及的主题。面对川普这样一个行事风格充满争议的总统,美国的新闻媒体产出了不少佳作。
一则毫无疑问会得奖的作品就是《纽约时报》去年10月刊出的关于川普巨额财富来源的长篇重磅调查报道——这篇现象级的报道用时18个月,原始材料超过10万页,报道占据了8个版的篇幅,总长度接近15000个英文单词。
订阅了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的读者,在去年的第225期会员通讯中已经阅读过这篇报道的大致内容和出炉过程。简单来说,这篇报道调查的是:川普究竟是怎样成为富人的?给出的答案是:川普并非白手起家,而是获得了来自父亲的巨额遗产(换算成今天的价值,大概是4.13亿美元),并且,这笔钱是以涉嫌逃税的方式转移给川普的。
最终,这则报道获得了今年的解释性报道奖。报道的第一作者David Barstow今年56岁,从业已经三十多年。此次获奖之后,他总共已经手握4项普利策奖,打平了《华盛顿邮报》摄影师Carol Guzy的纪录。
David Barstow已经获得四次普利策奖
《华尔街日报》对川普竞选期间给两位据称和他有染的女性支付“封口费”的调查,获得了今年的国内报道奖。这项调查挖掘出了封口费支付过程中涉及的种种人物,并引发了司法机关的调查。
《华盛顿邮报》评论家Carlos Lozada则获得了批评写作奖,他的获奖作品是对一系列有关川普和美国政府的书撰写的书评。
此外,自由漫画家Darrin Bell凭借对川普的系列讽刺漫画,赢得了评论性漫画奖。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卡舒吉被谋杀后,川普拒绝惩罚沙特,这幅漫画讽刺了他“跪舔”沙特王储MBS。
暴力的一年:报道暴力、遭受暴力
每年的普利策新闻奖中,最重要的奖项是“公共服务奖”。今年的公共服务奖,颁给了一家地方性报纸——《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South Florida Sun-Sentinel)》。去年情人节,佛罗里达州帕克兰(Parkland)一所高中发生枪击案,造成17人死亡、17人受伤。
枪击案发生后,《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对当地学校和执法机构进行了深入调查,揭露了他们的工作失职。17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这些失职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得知获奖消息之后的《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编辑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普利策奖揭晓仪式上,负责人Dana Canedy最先提到的是一组未能获奖的报道——在帕克兰枪击案发生的那所高中,学生报纸《The Eagle Eye》刊发的一系列遇难者讣闻。
帕克兰枪击案之后,幸存学生们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一些学生成为反对枪支暴力的倡议者,而这份学生报纸得以在普利策奖揭晓仪式上被特别提及,也显示出其影响力。
获得本届普利策奖的,还有另外两则关于枪击暴力的报道,它们也都是由地方媒体做出的。
《匹兹堡邮报(Pittsburgh Post-Gazette)》凭借对2018年10月造成11人死亡的犹太教堂枪击案报道,获得了突发报道奖。
而马里兰州的《首府公报(Capital Gazette)》则获得了一项特别奖及10万美元奖金。去年6月,该报办公室发生枪击案,5人遇难。这项针对媒体的恶性暴力犯罪是美国历史上造成记者死亡最多的事件,但它并没有吓倒这份报纸。该报的编辑记者们在枪击案后继续他们的本职工作,展现出了巨大的勇气。
2018年再次展现出了美国枪击暴力的严重程度,同时对于新闻业本身来说也是暴力的一年——《首府公报》5名记者遇难、《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卡舒吉被谋杀。
获得本届国际报道奖的路透社记者Wa Lone和Kyaw Soe Oo则正身陷囹圄。他们在缅甸做报道时,被认为违反了国家保密法,被判刑7年,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很多人认为,这是缅甸政府对两名记者的报复行为。
被判刑的路透社记者
获奖作品关注的其他问题:性侵、种族、移民
去年的普利策奖最大的主题是#MeToo运动。今年的获奖作品中也有一项是针对性侵事件的调查——南加州大学七十多岁的妇科医生George Tyndall被指控性侵学生长达30年,据称喜欢专门挑中国女留学生下手。《洛杉矶时报》针对此事的调查,获得了本届调查报道奖。
南加州大学的“狼医”George Tyndall
关注种族议题的作品同样占有一席之地。《纽约时报》的Brent Staples凭借一系列关于美国种族历史的文章获得了社论写作奖。
突发新闻摄影奖则颁给了路透社,获奖作品拍摄的是前往美国边境的中美洲移民。
获得本届特稿奖的作品也与移民有关——非营利网络媒体ProPublica关于“美国第一黑帮”MI-13的报道。这个团体由萨尔瓦多移民组成。FBI对黑帮进行了一次打击,但是手段拙劣,并且背叛了一位线人,让他的生命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总的来看,每一年的普利策奖既是对过去一年美国社会重要主题和事件的回顾,也是对过去一年美国媒体状况的一次检阅。2019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暴力的时代,以及在逆境中坚持说出真相的媒体。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闻实验室”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CdZ3LUbL9AmFuAVQUnuOg
编辑:马晓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4-17 11:16
案例】

2019普利策新闻奖公布:两家媒体凭借对特朗普揭黑报道获奖 | 钛快讯


    钛媒体快讯 | 416日消息:纽约当地时间415日下午,新闻界最高奖项——第103届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本次普利策奖共计14个新闻奖项和7个文学奖项,另外还有两个特别嘉奖。
    《纽约时报》与《华尔街日报》凭借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家人的揭黑报道,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项。
    其中,《纽约时报》获得了“解释性报道奖”。《纽约时报》对特朗普的财务状况进行了18个月的跟踪调查,解密了特朗普商业帝国背后的偷税漏税行为。
《华尔街日报》获得了“国内报道奖”,该报道揭露了特朗普贿赂两名声称与其有暧昧关系的女性。该报编辑部称,“这是我们典型的‘向钱看’式报道。”
    近些年来,美国校园枪击案频发,《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凭借对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桩校园枪击案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公共服务奖。2018214日,佛罗里达一高中发生枪击案致17人死亡。《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一直跟踪报道,揭露了这所学校长期掩盖学生犯罪的事实,以及学校和当地执法官员在枪击案发生前后的工作漏洞。
    《匹兹堡邮报》获得了普利策“突发新闻报道奖”,该报通过对匹兹堡生命之树犹太教堂的大屠杀进行现场报道,还原了当地居民的痛苦情绪。
    《洛杉矶时报》获得普利策“调查报道奖”,该报对南加州大学一名妇科医生进行调查,该医生在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侵犯了数百名年轻女性。
    普利策奖最早设立于1917年。彼时,美国报业之父约瑟夫·普利策设立了普利策新闻奖,该奖项已经成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奖包括14项新闻类奖项和7项创作类奖项,每年颁发一次。该奖项对获奖者国籍不做限制,但获奖作品必须在美国报纸、杂志或新闻网站上发表。
    (钛媒体编辑芦依整理)


来源:钛媒体
链接:http://tech.ifeng.com/c/7lvdm129Rr9


编辑:晓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4-17 14:04
案例】

2019年普利策新闻奖新鲜出炉丨早起福利

    美国东部时间201941515时(北京时间16日凌晨),2019年第103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在哥伦比亚大学颁布。RUC新闻坊编译了新鲜出炉的获奖名单,与读者分享。

公共服务奖
    获奖者:《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South Floriada Sun Sentinel)
    报道揭露了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市马乔里·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枪击案发生后,学校和执法官员的失职。

相关报道截图
获奖页面链接

突发新闻报道奖
    获奖者:《匹兹堡邮报》(Pittsburgh Post-Gazette)
   《匹兹堡邮报》对宾夕凡尼亚州匹兹堡生命之树犹太教堂的枪击案件进行了沉浸式、富有人文关怀的报道,捕捉到了枪击案后该社区的痛苦和坚韧。

相关报道截图
获奖页面链接

调查性报道奖
    获奖者:《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的Matt HamiltonHarriet RyanPaul Pringle
    报道揭露了南加州大学的妇科医生被指控在25余年中侵扰了数百名年轻女性。

相关报道截图
获奖页面链接

解释性报道奖
    获奖者:《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David BarstowSusanne CraigRuss Buettner
    报道对特朗普的财务状况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调查,揭穿了他声称凭自身努力创造财富的假面,及其商业帝国频频发生的偷税漏税行为。

相关报道截图
获奖页面链接

地区报道奖
    获奖者: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首府巴吞鲁日的《倡导者》(The Advocate
    报道描述了路易斯安那州包括吉姆·克劳法在内的法律歧视性定罪系统,使得该州法院在陪审团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就能够将被告送进监狱。

相关报道截图
获奖页面链接

国内报道奖
    获奖者:《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报道揭露了特朗普在竞选期间,贿赂了两名声称与其有暧昧关系的女性,并且揭露了促成这一交易的特朗普支持者网络,引发了公众对于刑事调查和弹劾特朗普的呼吁。

相关报道截图
获奖页面链接

国际报道奖
    获奖者: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的Maggie Michael, Maad al-ZikryNariman El-Mofty
    报道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持续揭露也门战争中存在的一系列暴行,包括盗窃粮食补助、使用童子军和虐囚。

相关报道截图
获奖页面链接

    获奖者:路透社(Reuters)的工作人员和为报道做出重要贡献的Wa Lone Kyaw Soe Oo
    报道专业地揭露了在缅甸那场对罗兴亚穆斯林系统性的驱逐和屠杀中,军方和当地的佛教信徒都有脱不开的关系。这系列勇敢的报道甚至让记者锒铛入狱。

相关报道截图
获奖页面链接

特稿写作奖
    获奖者:非盈利新闻机构PropublicaHannah Dreier
    通过一系列有力的、贴切的叙述,报道描绘了纽约长岛萨尔瓦多移民的境遇。他们的生活因政府拙劣打压跨国犯罪团伙MS-13而支离破碎。

相关报道截图
获奖页面链接

评论奖
    获奖者:《圣路易斯邮报》(St. Louis Post-Dispatch)的Tony Messenger
    报道用专栏的形式揭露了密苏里州因轻罪被起诉的农村贫困人口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他们被要求支付难以承受的罚款,或直接被送进了监狱。

相关报道截图
获奖页面链接

批评奖
    获奖者: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的Carlos Lozada
    获奖者广泛而敏锐地检索各类文献,并加入自己分析和人文关怀,从“故纸堆里”找寻当下美国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关报道截图
获奖页面链接

社论写作奖
    获奖者:《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的Brent Staples
    社论以卓越的道德明确性描绘了处在美国国家历史的一个极端时期的美国种族断层线。

相关报道截图
获奖页面链接

社论漫画奖
    获奖者:自由创作者 Darrin Bell
    关注影响被剥夺权利社区的相关议题,以精美而大胆的编辑漫画展现围绕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动荡中的谎言,虚伪与欺诈。

相关作品
获奖页面链接

突发新闻摄影奖
    获奖者:路透社(Reuters)
    路透社摄影团队通过生动而令人震惊的视觉语言叙事展现了从中美及南美迁移到美国途中移民们的紧张、绝望与悲伤。

相关作品
获奖页面链接

专题摄影奖
    获奖者:《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的Lorenzo Tugnoli
    该组照片讲述了发生在也门的大饥荒,呈现了美丽、平静与破坏的相互交织。(该组照片最初申报的是突发新闻摄影奖,由评审团决定移至专题摄影类。)

相关作品
获奖页面链接

    普利策新闻奖于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之父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已经成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由14项新闻类奖项和7项创作类奖项组成。小编从普利策官网摘取了几个常见问题,向你科普这一奖项。
    微问答丨普利策新闻奖知多少
Q
普利策官网都有哪些干货?
1917年,普利策奖首次颁布。在普利策官网上,你可以找到自第一届普利策奖颁奖以来的所有获奖作品名单。同时,普利策官网也提供1980年首次公布获奖候选名单以来,所有普利策奖的候选作品名单。
普利策官网上还包含了1995年以来的新闻类奖项获奖作品,以及创作类奖和特别奖的获奖作品节选。另外,自1995年起的作者介绍、提名评审团和普利策评奖委员会的信息也都收录于网站中。2013年及之后的候选作品也可以在网站上查看。
除此之外,官网还提供了奖项参赛须知,关于普利策奖的新闻报道以及普利策奖办公室的联系方式。
Q只有美国公民可以提交并申请普利策奖吗?
普利策新闻类奖项对获奖者国籍不做限制,但获奖作品必须在美国报纸、杂志或新闻网站上发表。普利策创作类奖项的获奖者必须是美国公民。唯一例外是历史写作奖,只要是关于美国历史的作品都有机会获得这一奖项。
Q普利策的评奖标准是什么?
没有设置固定的评奖标准,参赛者可以将每一种奖项的定义作为唯一的参考。是什么令一个作品“杰出”由提名评审团和普利策评奖委员会决定。
Q哪些新闻机构可以参与普利策新闻奖的竞争?
在普利策新闻类奖项的角逐中,候选人的国籍不限,但参赛的作品必须已经于美国定期发行或更新的报纸、杂志或新闻网站上公开发表过。广播电视媒体及它们的网站没有参评普利策奖的资格。如果一个作品由具有参评资格和不具有参评资格的媒体合作完成,其中具有参评资格的媒体贡献了大多数力量,同时其发表作品的时间不晚于不具有参评资格的媒体,则该作品可以获得参评机会。
Q为什么有的奖项在某一年有所空缺?
根据授奖计划,如果在某年度评奖过程中,某个类别的所有参评者都没有获得普利策评奖委员会的多数投票,该类别的奖项及奖金将被保留。
Q普利策的奖牌是由谁设计的?
普利策奖的奖牌只颁发给获得公共服务类奖项的新闻媒体机构,不颁发给个人。奖牌由法国雕刻家丹尼尔·切斯特·弗兰奇(Daniel Chester French)和亨利·奥古斯都·卢克曼(Henry Augustus Lukeman)设计。奖牌的一面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画像,另一面是一位正在工作的印刷工人。获奖新闻机构的名字将被刻在印有富兰克林画像的一侧。

以上内容编译自普利策奖官网

来源:微信公众号“ RUC新闻坊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XQe87S3cp-LFRZVMz8gKQ
编辑:晓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4-19 09:58
标题: 独家解析| 荣获2018年普利策新闻奖的数据新闻
案例】
独家解析| 荣获2018年普利策新闻奖的数据新闻
作者:朱天泽   版面/胡曼君

    昨日,2018年第102届普利策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揭晓,负责人达纳·坎迪公布了获奖结果。自ProPublic在2011年以分析金融危机的数据新闻获得国内报道奖后,每年均有数据新闻作品荣获普利策奖。本文将与你分享今年获得普利策奖的3篇数据新闻作品

数据+调查
触目惊心的工作场所性骚扰
奖项:公共服务报道奖
机构:《纽约时报》
作品名称:We Asked 615 Men About How They Conduct Themselves at Work

  《纽约时报》和《纽约客》(The New Yorker)杂志凭借有关性骚扰的系列报道同获普利策公共服务奖。它们的报道开启了对好莱坞、政坛、媒体和科技界顶层权势男性对待女性态度的思考,而引发 “#MeToo”(我也是)的运动塑造了一场围绕性别和公平的现代对话。其中有一篇报道调查了工作在各个岗位的615名男性在过去一年中所做过的性骚扰行为,发现工作场所的性骚扰比比皆是、触目惊心。
报道首先展示了615名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内所做过的各类性骚扰行为,不同的行为使用不同的颜色标记。

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曾做过的性骚扰行为

  19%的调查者曾说过“黄段子”(Jokes or stories),4%的被调查者在对方拒绝后仍持续提出约会(Ask dates after no),2%的被调查者曾进行过对方不情愿的抚摸(Touch),1%的被调查者曾进行过强吻等(Stroke)。

被调查者所做各类性骚扰行为的比例
(注:彩色图案看上去像男性侧脸剪影)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做出性骚扰行为?
白领和蓝领做出性骚扰的比例

  调查发现蓝领员工做出性骚扰行为的比例要高于白领员工

对特朗普不同支持度的被调查者做出性骚扰行为的比例

  此外,强烈支持特朗普的被调查者有37%做出过性骚扰行为,有点支持的为31%,有点反对的为28%,强烈反对的则为25%。
  做出性骚扰行为和支持特朗普之间有没有关系?《纽约时报》没有告诉我们,但特朗普最近确实身陷桃色丑闻。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31%的被调查者认为上司会做出努力来阻止性骚扰行为,而43%的被调查者认为上司不会这么做。
  《纽约时报》在文章最后引用Fitzgerald教授的话:“我们要审视被告和管理者……除非我们把焦点从受害者身上移开,否则我们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品链接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7/12/28/upshot/sexual-harassment-survey-600-men.html
不会科学上网?没有《纽约时报》阅读权限?
关注镝次元微信公众号,回复”纽约时报”即可获得镝数为你下载的离线版网页原作。

数据+VR
全景展示美国-墨西哥边境墙

奖项:解释性报道奖
机构:《亚利桑那共和报》与今日美国网
作品名称:The Wall: Unknown Stories,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特朗普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曾以“Bulid that wall!”(建立美国-墨西哥边境墙)这句口号聚集过众多支持者,2017年9月25日,美国在圣地亚哥美墨边境开工“样板墙”建设。美国-墨西哥边境墙对美国与墨西哥人民究竟意味着什么?
  《亚利桑那共和报》与今日美国网络提供了6种探索美国-墨西哥边境墙的方式,分别为交互式地图、纪录片、航拍视频、边境视频故事、创作者访谈以及虚拟现实(VR),公众可以沉浸在超过3200公里的边境中,通过声音与图像了解到边境的真实面目。

今日美国网提供的探索方式

航拍视频

  小镝对今日美国网提供的虚拟现实模式颇感兴趣,进行了初步体验,下方录制的视频可以初见其模样(限于无原装虚拟现实设备,部分效果未能展示)。
  而交互式地图则利用通过《信息自由法案》向美国国土安全部申请到的数据结合直升机航拍边境墙飞行轨迹GPS数据绘制而成。

交互式地图

  黄色的线条代表阻拦汽车的围墙,红色的线条代表阻拦行人的围墙,绿色的线条代表其他功能的围墙,黄色的播放按钮代表该点有航拍视频,绿色的播放按钮代表该点有360°全景视频,红色的播放按钮代表该点有边境视频故事。通过该地图,读者可以领略美国-墨西哥漫长的边境,思考“边境墙真的可以建成吗?边境墙建好有用吗?”
  作品主打“不一样的故事,难以预料的后果”,其不仅仅讲述政治上的问题,更深入到诸如人文、毒品、濒危物种、牧场主的工作与生活、海关关税、宗教以及部落分裂等问题。作品在最末尾还加入了民意调查:“Do you believe the U.S. needs a border wall beyond what is already fenced?” (你认为美国需要在已有围墙的基础上再修一堵边界墙吗?)
  普利策奖委员会对报道团队的颁奖辞也既强调了他们在融媒体报道上的技术突破,也肯定了报道的内在价值:“奖励他们将文本、视频、播客和虚拟现实融合起来的生动而及时的报道,该报道从多角度审视了特朗普总统承诺的美国-墨西哥边境墙的修建困难与难以预料的后果”。

作品链接
https://www.usatoday.com/border-wall/

数据+监控
透析杜特尔特的禁毒之战

奖项:国际报道奖
机构:路透社
作品名称:Duterte’s War

  一名菲律宾参议员曾透露,自杜特尔特就职总统以来,在“禁毒战”中的死亡人数超过2万。
  而去年普利策奖中的突发新闻摄影奖即授予《纽约时报》的自由摄影师Daniel Berehulak,他的充满叙事意味的照片,记录了杜特尔特执掌下的菲律宾政府暴力禁毒行动35天来,57名凶案死者背后的故事
  今年获得国际报道奖的路透社,则继续跟踪杜特尔特的禁毒行动,做出了一组名为Duterte’s War的10篇系列报道。报道团队利用闭路电视录像和数据可视化,全方面还原了菲律宾的“禁毒杀戮”。
  以Dead On Arrival (《运输中死亡》)一文为例,文章先使用监控视频展示三名被指控贩毒的伤员被送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的情况:电动三环车上的伤员看上去已经失去意识,但医生和警察似乎看上去并不着急为其救治,而救治过程之慢甚至需要监控视频需要“快进”播放。医生并不急着救治,是不是因为送来的“伤员”其实已经是“死者”呢?
  随后,作品展示了马尼拉和奎松城在禁毒行动中当场打死和运输中死亡的人数和比例。

贩毒嫌疑人在当场死亡与运输中死亡比例

  可以看到,在奎松城,贩毒嫌疑人在运输中死亡的比例基本均超过50%。警方称他们试图挽救生命,但死者家人和其他证人说,警方只是在向医院运送尸体来掩盖他们当场打死犯罪嫌疑人。
  下图则展示了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和奎松城的611名被怀疑是贩毒分子的死亡位置。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死亡案件,圆圈越大死亡人数越多

马尼拉和奎松城的杀戮位置

  菲律宾官员称,杜特尔特总统的反毒品运动不是对穷人的战争。然而在马尼拉,杀人事件集中在工人阶级地区和贫民窟,如托多(Tondo)和奎亚波(Quiapo)。在奎松市,杀人事件也主要发生在贫穷和人口稠密的地区。
  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媒体的舆论重压之下,杜特尔特最终在2017年10月11日宣布菲律宾国家警察退出扫毒行动,将扫毒工作交给菲律宾缉毒署,但仍对非法毒品扩散等问题保持“威慑”。
  而路透社进行的舆论监督也验证了普利策新闻奖评奖者坎迪的话:“今年的得主再一次坚守了自由独立的新闻界的最高标准。即便在困难的时期,这些勇敢的记者和他们的新闻机构也无所畏惧,履行新闻界作为第四种权力的使命。

  作品链接
  https://www.reuters.com/investigates/section/philippines-drugs/

  除本文介绍的三篇作品外,还有多篇数据新闻作品荣获本届普利策新闻奖及提名,限于篇幅,本文未能一一叙述。

参考资料:
[1] New York Times and New Yorker Share Pulitzer for Public Service
https://www.nytimes.com/2018/04/16/business/media/pulitzer-prizes.html
[2] USA TODAY NETWORK Celebrates Three Pulitzer Wins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pr/2018/04/16/usa-today-network-celebrates-three-pulitzer-wins/33901441/
[3]  Reuters wins Pulitzers for Philippines reporting, Rohingya photography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F9ZdLgdZhZ3sAcShE5QJQ
来源:微信公众号“ 镝次元数据 ”
编辑:晓晴

8.png (364.92 KB, 下载次数: 45)

8.png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