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是什么?古人云:“鬼者,归也。”还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所以中国有个成语叫“视死如归”。鬼可以说是人死亡后一个阶段中生命的特殊存在形态。常言道人死为鬼。人死后,只是肉体的死亡,并非人的生命的真正死亡,而只不过是主宰人的肉体的灵体脱离人的肉体而去,转而去寻找新的归宿。近年来西方国家方兴未艾的濒死体验研究佐证了这一点。主宰人的肉体的灵体,通常人们叫作灵魂,道家叫元神,佛教叫阴身。人的肉身只是这个灵体的躯壳,道家蔑称为“臭皮囊”。当人的肉体和灵体相分离时,就是人的死亡。人死亡后,脱离了肉体的灵体,在重新投生找到新的归宿之前,佛教叫中阴身,就是人们所认为的鬼了。
对于生死和鬼神的问题,儒家持存而不论的态度。孔子认为“未知生,焉知死?”他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他既没有因为将注意力倾注于人和社会的纲常伦理而武断地否定鬼神的存在,但也没有就此问题发表具体深入的讨论意见。但对于道家、佛家特别是佛家来说,就明确肯定地作出了具体结论性意见。鬼的存在,对于道家佛家来说,是毫无疑问的。佛教讲“六道轮回”,其中有一道,就是饿鬼道。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叫中元节或盂兰盆节,这个节日在民间,就叫作鬼节。每当节日来临, 中国人都会给去世亲人烧纸钱。佛教寺庙里也会举办法事活动,超度亡灵,给饿鬼施食,同时祝年长者健康长寿。这种法事活动叫“放焰口”。这个节日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祭祀过世亲人的节日,重视程度不次于清明节。这个节日的传统到20世纪50年代曾一度中断,但近年来民间又自发地得到了很大的恢复。
这个节日的来历,之所以叫中元节,是因为这个节日的具体日期是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日,道家称之为中元。之所以叫盂兰盆节,是与佛教中目犍连救母的故事有关。目犍连为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被释迦牟尼佛称为“神通第一”。
据佛教《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目犍连得了六神通之后,用法力观看世界,发现其已经去世的母亲堕入饿鬼道中。目犍连送给母亲饭食,可是饭一递到母亲手上就化成火炭。他哭求世尊解救。世尊说,你母亲生前喜欢吃鱼籽,所以杀生数量太大,罪孽深重,想要求解她,单凭你我一人之力都无法完成。世尊告诉他,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我们只有通过集结佛法僧三宝的力量,才能超度我们七世的父母。因此经记述的故事,后世由佛教信徒扩展到民间,逐步形成了盂兰盆节。盂兰盆是古梵语Ullambanar 音译,意即“拯救苦难”,中国旧译“解倒悬”。怎么拯救苦难呢?佛教的做法就是放焰口。这里的焰口,是颈如细针,不能进食,面上喷火的饿鬼的名称。放焰口时,做法事的法师结合佛法僧三宝之力,用密咒使饿鬼嗓子变粗,同时向空中抛米,使之能够吃上一顿饱饭。
既然有鬼存在,为什么一般人看不到呢?按照道家阴阳学说,鬼所存在的空间叫阴间。而我们常人所存在的空间是阳间。阴阳相隔,鬼和人完全不在一个空间了。我们所说的白天,对阴间来说是黑夜,我们所说的黑夜,在阴间却是白天。阴间的生命能看见我们,而我们却不能看见他们。两边各有规矩,一般不能相互干扰。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冤死的鬼魂往往会向生前的仇人寻衅复仇,并对其制造灾祸。另外,说看不见也不是绝对的。对于佛家道家的修炼者,如天目开到慧眼通以上的层次,就可以看到。还有六岁以下小孩,真气保存较好,就可看到。病弱妇女老人,特别到临终时,也可以看到亡故亲人接引或黑白无常前来接引他的灵魂到阴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