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俺的孩子现在学的是啥?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9-10 13:27
标题:
俺的孩子现在学的是啥?
开学了,随便翻了一下孩子新领到的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虽然知道会有些无奈,但没有想到,还是被狠狠地雷了一下。
俺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看过多少书,只是上网多一些,对教科书的评判绝无资格,
只是感觉得,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还用这样的教科书教孩子能教好吗?
而且就这样的教科书,学校的教和家长的辅矛盾会很大,
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辅导孩子?
课文链接
[url=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kbjiaocai/xy5s/]
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kbjiaocai/xy5s/
[/url]
请猫眼朋友谈谈。
在网上找到较早原版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有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校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们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答:“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答:“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顽强果决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着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地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光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也一身雪白,手中也擎着一根燃烧的红烛。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
木笛是个什么东西呢
无论是现课本,还是原版文章(不敢确定)这木笛应该是民族乐器,
民乐团招考请国际音乐大师当考官,
这种创意的来源应该是要么人家那里到处都是大师,
要么俺们的民乐已经为世界主流音乐,去世界都在演奏俺们的民乐。
当然如果按文章往下看,
汉语应该也是世界主流语言了,即使是音乐大师来打工,
不过汉语六级也没门!俺们是全面崛起吗。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开心,欢乐,搞笑不好,
可是日本鬼子的投降纪念日(2010年8月15日)全国人民也不许快乐,搞笑,那就真的太搞笑了,
这些俺也不管了,
问题是你得让我有能力把那么搞笑的问题必须一本正经滴解释给俺十岁的孩子听,
这也太难为我了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9-10 13:28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id=1&id=643039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9-10 13:28
把课本当剧本写,把历史当传说写,把故事当神话写
这就是俺们孩子的教科书
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kbjiaocai/xy5s/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9-10 13:29
地震中的父与子
有一年, 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
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
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
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
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
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
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
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
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
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
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
,而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
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
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
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
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
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
关于揭露这篇课文的文章已经很多了,
俺不想批判美国的豆腐渣建筑,也不想骂美国腐败政府在救援时的无能,
美国人的冷漠,俺就对这一句话感兴趣---
原始版本是
“1994年,一次8.2级的地震几乎铲平美国洛杉矶,在短短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夺去了30万多人的生命”
后来的版本变成
“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现在的版本是
“有一年, 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
好像也有点害羞,这时间 伤亡人数变化的挺诡异,
不过,现在这“不同程度的伤害”也很有意思,那包不包括“手被划伤,伤心难过”之类的伤害呢?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