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你是新华社的?你们的《新华字典》编得太好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昨天 16:38
标题: 你是新华社的?你们的《新华字典》编得太好了!
某晚参加饭局,听说我是新华社的,一位老兄热情握手,然后有了如下对话:
他:新华社太牛了,你们的《新华字典》编得太好了!
我:抱歉,《新华字典》不是我们编的……
他:哦,新华门是你们那儿的吧?
我:也不是,那是中南海的大门。
他:那新华书店是你们开的吧?
我:不好意思,不是我们的。
他:新华日报、新华保险、新华电脑学院总该是你们办的吧?
我:都不是……
他:这么多“新华”都不是你们的,你们得告他们侵权!
我:嗯,谢谢关心。
他:那你们新华社是干什么的?
我:我们新华社有四项主要职能——
他:回头再说,喝酒喝酒!
我:……
饭局结束回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新华社都成立90年了,居然还这么不被人了解。
今天(为什么是今天?见文章结尾),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新华社!


新华社是怎么来的?
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

1934年10月,红中社随中央红军长征。

1937年1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的决定,红中社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

1940年12月30日,新华社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1944年9月1日,新华社开办了对国外英语广播。

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新华社在华北、晋绥、晋察冀、山东、华中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相继成立分社。当时,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新华社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对外发布新闻的唯一渠道。

1945年至1950年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事业迅速发展。1946年5月,新华社总社改组机构,同时向各主要战场派出随军记者或记者团。之后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部队陆续建立前线分社和野战军总分社,在各兵团和军建立分社和支社。

1947年3月,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新华社留下小部分人员组成工作队,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转战陕北;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河北省涉县坚持工作。此时《解放日报》停刊,新华社担负着中共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任务,成为党中央指导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华社逐步统一和调整了全国各地的机构,成为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


新华社是干什么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新华社”只是出现在其他媒体的电头中:新华社电,新华社消息,新华社报道……
其实,新华社全称是新华通讯社,是一个国家通讯社,网友称之“国社”。

新华社主要有四项职能:一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引导中国舆论、影响世界舆论的重要的力量;二是国家通讯社,在各省市自治区设立了31个分社;三是“消息总汇”,掌握着最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四是世界性通讯社,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社、总分社。

履行上述四项职能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主要是公开报道(包括通稿、专线稿、专稿)和参考报道;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兴起的网络、信息和音频、视频、手机短信等报道;三是社办报刊。这三种形式的报道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在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社到底有多牛?这么说吧,毛主席曾经明确要求: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后面还有一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你看到的几乎所有中央、国家重大新闻、重要文件的正式发布,都是新华社受权完成的。比如新一届中央领导名单,比如十九大报告全文。

新华社内参是新华社主办的内部刊物,是向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提供内部情况的重要渠道。以便决策者及时了解真实的民情动态和社会走向,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推进社会发展。其中有些重要的当前国内动态会通过内部渠道,专门提供给中央领导或者相关人员参阅。

当然,新华社更多的进行日常新闻报道,就是大家熟悉的新华社通稿。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重要新闻,全国媒体都可以直接放心采用。为什么,权威啊!

如今,公众已经养成了习惯,重大事件看新华社通稿,重要消息等新华社通稿。甚至网民们遇到拿不准的消息往往戏称:以新华社通稿为准!

新华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忠实履行“喉舌”“耳目”职能,充分发挥“消息总汇”作用,努力建设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领域均占主导地位的国际一流的世界性通讯社,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新华社全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国际报道和对外报道水平,积极抢占海外新媒体和主要社交媒体平台,打造“网上通讯社”,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充分发挥对外宣传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外交大局。


新华社报道过什么?
新华社担负着党中央“喉舌”“耳目”的神圣职责,发挥着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重要作用。

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新华社记者出现在战场前沿、建设工地、边陲哨卡、山乡僻壤,冲锋在国内救灾抢险的第一线、国际重大事件的最前方,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扎实的工作业绩,赢得国内外同行的尊重,受到人民群众赞誉。

回顾90年历程,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和关键节点,新华社的新闻报道都是奋进的旗帜、冲锋的号角,鼓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奋斗。
革命战争时期,新华社记者随部队官兵南征北战,亲眼见证了深受苦难的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烈期盼和爱戴,《沸腾了的北平城》《西瓜兄弟》等优秀作品生动展现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情深。

火热的建设时期,新华社深入报道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先进事迹,《大庆精神大庆人》《“一厘钱”精神》等激励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改革开放新时期,无论是真理标准大讨论、从安徽小岗村开始的农村改革,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华社记者都紧跟时代步伐,热情报道人民群众的新实践新创造,《农民都夸三中全会政策好》《夜宿车马店》《实践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沂蒙山书简》等优秀作品来自人民、讴歌人民,深受人民喜爱。

“人民记者”穆青,把“勿忘人民”作为一生的座右铭,六访兰考、八下扶沟、四赴宁陵、八进辉县、两上红旗渠,与同事共同采写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等新闻名篇。

新华社还向全国宣传推出了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王顺友、杨善洲、郭明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

回顾90年历程,新华社记者把宣传党的主张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与党中央同一样心思,与人民群众同一个脉搏,做到了“上接天气,下接地气”。新华社的新闻报道,成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真实写照。


新华社有哪些产品?
经过90年的发展,新华社现拥有国内外200多个分支机构,以15个语种为全球8000家用户提供新闻信息,覆盖世界一半以上人口。新华社现拥有1万多名员工、32个国内分社和180个驻外分社,每天24小时用中、英、法、俄、西、阿、葡、日等8种语言,向世界各地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视频等全媒体新闻信息产品,还办有总发行量600多万份的报刊集群、总粉丝量近4亿的新媒体集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世界性通讯社和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全媒体机构。

新华社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20多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现代金报》和《瞭望》《瞭望东方周刊》《环球》《半月谈》《中国记者》《摄影世界》《收藏投资导刊》《金融世界》《世界军事》《品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英文版)等。

新华社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新华网成为国内最知名的综合性新闻信息服务平台之一,“新华社”客户端及其分客户端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的党政企客户端集群,培育“新华视点”“新华国际”等一批网上信息品牌,初步建成适应新媒体市场的新闻信息产品体系。新华社还拥有中国媒体行业规模最大的多文种多媒体新闻信息数据库。

还记得吗?火遍朋友圈的“刚刚体”就是新华社公号发明的!当时,新华社公号发布了一篇文章《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网友留言吐槽“就这九个字还用了三个编辑”。很快,新华社公号编辑回复:“王朝负责刚刚,关开亮负责被废,陈子夏负责沙特王储。有意见??”

这条回复立刻引发网友热评,并很快引爆朋友圈,更多的网友留言称赞新华社公号编辑活泼、有趣,说“今天的评论比新闻好看”。这篇文章的点击量十分钟内达到10万+,点赞量也迅速达到10万+,创造了新华社公号文章的新高。当然,新华社公号粉丝数当时也迅速突破1000万。


习近平如何寄语新华社?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90周年,代表党中央向新华社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在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90年来,新华社坚定不移跟党走,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华社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对了,我还没告诉你,我为什么选择今天给大家介绍新华社。

因为,今天,2021年11月7日,是新华社90岁生日!

11月6日上午,庆祝新华社建社9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大会并讲话。他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治家办社原则,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本色,心怀“国之大者”,全面深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广泛传播党的主张,积极反映人民心声,用心描绘时代画卷,用力奏响时代强音,更好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90年发展历程中,一代代新华人前仆后继,形成了独有的精神气质和品格作风,既与党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的新华印记,集中表现为“对党忠诚、勿忘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新华精神。

“对党忠诚”是建社之基,“勿忘人民”是立社之本,“实事求是”是强社之魂,“开拓创新”是兴社之要。这16个字已经渗透到新华人的血脉基因,成为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新华社编辑记者始终牢记肩负的重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发有为、甘于奉献,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谱写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壮丽篇章。

虽然已走过90年,新华社依然年轻。新时代,新征程,希望新华社像其办公楼那样,如同一支高大的铅笔,继续在美丽的神州大地上,忠实记录波澜壮阔的大历史,生动书写绚丽多彩的新篇章!





来源:金屏媒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_ujt5MUf3fVkE2k6OVwWw
编辑:杨泓艳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