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每周好稿 | 用充满温情的文字,去穿越那段厚重的历史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5-9-29 23:14
标题: 每周好稿 | 用充满温情的文字,去穿越那段厚重的历史
本周我们推荐的优秀稿件只有两篇,这是我们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希望“磨稿子”推出的稿子是磨得更精细的稿件,这样才有更多参考价值。
当然,我们也知道,并不是说没有入选的稿件就没有经过仔细打磨,评选难免挂一漏万。互联网形态下推送渠道也决定了稿件的曝光量。
所以,我们也很希望,有媒体同仁能够相互推荐或自荐,让自己辛苦磨出来的稿件被更多人看见。

标题:80多岁了,“黑寡妇”还在中国任教
作者:黄晓颖
来源:冰点周刊
时间:2025-09-25

80多岁了,“黑寡妇”还在中国任教

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时候,秀士王伦要求他要先纳上投名状。说白了,就是您老有没有这个本事在我这一亩三分地混口饭吃,要先看你的活干得怎么样。大几百年过去后,水泊梁山早已成了旅游景点,但投名状却还在各个行业对新来者的考察中普遍存在。而在新闻行业中,这种投名状往往叫“试稿”。
1995年1月6日,冰点周刊正式创刊。这个日后不仅是在中国,哪怕是在世界传媒史上都被浓墨重彩记录的新闻周刊在发刊词里写了这样一段话:在不放弃社会“热点”和“焦点”同时,更多地去关注尚不那么显著的人群和事物。
本期要点评的这篇题目为《80岁了,黑寡妇还在中国任教》,不仅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发刊词中的那句“尚不那么显著的人群和事物”,也让很多行业内的人士再次见证了一个新闻界的新兵是如何交上的投名状。
首先从选题角度出发,本文作者的选题可谓是心思精巧。正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大背景下,连央视6套都不再播放《上甘岭》而改为《黄河绝恋》,作为冰点周刊的选题角度自然也就不能去炒那些已经被其他同行热了无数遍的大路货色。
在此背景下,作者把目光投向了北航博物馆的飞机展厅,从一架已经在中国停留了80年的美制战机入手,把别人目光中的陈列品变成新闻主人公,进而深入挖掘这架战机的前世今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叫黄晓颖的见习记者之所以敢选择这样的选题,也大有一种背水一战死地后生的勇气。要对得起冰点周刊这块三十年的金字招牌,就得能拿出真本事。新闻其实就是讲故事,怎么讲故事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站在博物馆里讲故事,把人们平日里走马观花看到的陈列品讲出花,讲出彩,这才叫真本事。因此不难看出,选择这个选题恰恰是一个见习记者对冰点周刊的尊重,更是一种决绝。
从采访的角度来看,记者真正的是做足了功课,对于那架名为“黑寡妇”的战机如何来到中国、如何在对日作战中立下奇功、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航空航天又做出过哪些无声地贡献,记者几乎全面进行了采访。按照新闻行业采访素材和发表内容的二八比例来分析,相信记者掌握的素材和信息量要远远超过北航博物馆里的讲解员。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敢于站在博物馆里讲故事,不仅要求记者掌握的故事要更多,还要求记者讲的故事要更能吸引和打动观众或读者。
怎么把故事讲好,记者大胆地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一架原本冷冰冰的战争机器拟人化,巧妙地借用了其“黑寡妇”的名字,具象化地讲述了这个已经年过八旬的老夫人的传奇一生。
特别是文中对于空战的惨烈、国人的坚强都刻画得无比生动,赋予了战争以人性和历史的厚重,借用黑寡妇不俗的战绩还原了那股经常会被一笔带过的正面战场上的硝烟。
作为传承,记者记录了为了新中国自行研制飞机,黑寡妇又做出过哪些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新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飞机缺乏某项关键技术,设计人员无意中发现黑寡妇的身上恰好有这项技术进而借鉴,并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填补了空白这段文字的描述,已经远远超越了一篇新闻稿件的意义,完全可以作为一段史料为后世拾遗。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文章的结尾作者把拟人化的写作发挥到了极致:“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收藏了这架飞机,“黑寡妇”和他一同晒着太阳。枪炮声已经远去,孩子们在他们身旁驻足或奔跑。”一气呵成,记者用一篇充满温情和人性的文字去穿越那段厚重的历史。
有这样的试稿、有这样的见习记者、有冰点周刊这样的行业典范的存在,我们对中国的新闻行业依旧满怀希望。(资深媒体人王洪禹)


标题:一个担保人之死:帮哥哥前妻高息借款“过桥”,200万却“留在”银行里
作者:王震华
来源:红星新闻
时间:2025-09-26

一个担保人之死:帮哥哥前妻高息借款“过桥”,200万却“留在”银行里

关注普通人的命运,讲好小人物的悲欢故事,历来是深度报道的重要特征。一名普通人因为亲情关系卷入一起贷款担保事件之后,不堪忍受负重的最后一根稻草,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不仅仅是一场个人悲剧,更是贷款担保制度中的监管漏洞,对个体命运的谋杀。
这篇报道讲出了监管漏洞所导致的悲剧故事,希冀引起行业监管的重视。优秀新闻报道的价值,就是用一个人的悲剧,来防范更多悲剧的发生。(新黄河&济南时报总编辑赵治国)



来源:磨稿子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tD3zjkBwHtRoMZb7-2eSw
编辑:杨泓艳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