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史记・渝州文宦牟丰京列传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6 天前
标题: 史记・渝州文宦牟丰京列传
牟丰京(资料图)

白话文序
从执掌报业的“一支笔”,到统领广电的“千重影”,再到看守国宝的“殿堂官”,牟丰京曾是重庆舆论与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生于1966年,以高级编辑之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头顶“四个一批”新闻类人才的光环,仕途可谓一路高歌。
他用十一载光阴,将《重庆日报》的笔锋磨砺得声震巴渝;又转战重庆广电集团,使其声画影响力覆盖山城内外。然而,当他最终步入三峡博物馆这座文化殿堂时,昔日的光环未能庇护其身。权力的边界一旦失守,私欲的闸门便会洞开,终至淹没初心。
2025年仲夏,一纸通报揭开了这位文化名流的另一面:滥用职权、权钱交易、肆意决策。从昔日的“城市声音塑造者”,沦为今日的“阶下之囚”,其间的轨迹,不仅是一份个人履历的终结,更是一面映照权力与欲望的明镜,引人深思。
牟丰京者,巴渝之士,丙午年生人也。其人早慧,善属文,初仕辽地,后徙巴渝,以笔为犁,耕耘舆论。世纪之交,调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自此声名鹊起。
执笔山城,声名鹊起
初入渝报,丰京以其敏锐洞察、犀利笔锋,崭露头角。历十一载,擢升总编辑,终至集团党委书记。当是时,其为文敏察,论事切中时弊,笔锋所及,声震巴渝。
由是,上嘉其才,授以“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新闻类人才”之誉,赐国务院特殊津贴。一时之间,春风得意,前程似锦,俨然为渝州文化界之翘楚。其所主之报,亦成一方舆论重镇,影响甚巨。
掌印视听,权柄日盛
公元二零一三年,丰京转任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总裁、总台长。自此,由执笔之士,变为掌印之人。其所辖者,不再限于纸墨文字,而为声画光影之大观。电视、广播,网络、新媒,皆在其运筹之中。声画齐驱,舆情在握,权柄之盛,更胜往昔。
其名亦达于京畿,任中国视协副主席,更当选中共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位高权重,冠盖往来。然高位之上,风雨更疾,权欲之心,亦随之潜滋暗长。
暮岁掌馆,贪墨终显
后调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此地藏国之瑰宝,聚史之精魂,本为激浊扬清、陶冶情操之所。丰京至此,本应洗尽铅华,潜心文博。
然其心已为利禄所蚀,竟视公器为私产。昔日之才情,变为钻营之巧宦;昔日之人脉,化作交易之筹码。于广告投放、人事录用之间,以权为市,私相授受,敛财巨万;更违政治纪律,怠于治党,对抗审查,肆意决策,罔顾国法,致国家利益遭重创。其行径,如蚁穴溃堤,初时不觉,及至事发,已然无可挽回。
乙巳年仲夏,监委檄文至,言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两月后,罪状昭然,开除党籍、公职,移送法办。昔日之荣耀,皆化为泡影;生平之功业,尽付之东流。
太史公曰
太史公曰:士之立身,才与德,犹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牟生有才,其文足以动人,其谋足以治事,惜乎德行有亏,终至倾覆。
《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韩非子》亦言:“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权力者,国之公器,非个人之私物。以之谋公,则国泰民安;以之谋私,则身败名裂。丰京起于微末,凭才学立身,本可为一代名记、文化贤臣,然其于权柄之中,迷失本心,视纪法如无物,终被法纪所不容。
昔日之生花妙笔,竟成今日之罪证陈词;昔日之赫赫声名,徒留后人之扼腕叹息。可见高台之上,立身需正,行事需谨。权柄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来源:深清一度(公众号)
原网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VsNW7YCnPyjTGQfDiHN2g

编辑:张家乐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