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每周好稿 | 它可能是唯一现场调查的机构媒体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昨天 23:17
标题: 每周好稿 | 它可能是唯一现场调查的机构媒体
本周的“新闻风暴眼”在杭州,杭州有两件大事成为新闻焦点,一个是多地自来水污染,一个是当地成立专班介入宗庆后遗产争夺战。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在媒体视野里各有不同呈现,前者只有少数媒体介入,后者在舆论场轰轰烈烈。而这两件事至今都扑朔迷离,至今没有尘埃落定。
在这类公共事件中,希望媒体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标题:抓住那个造黄谣的陌生人
作者:咸运祯
来源:剥洋葱-新京报
时间:2025-07-14
抓住那个造黄谣的陌生人
这篇报道通过刘晓
玲的真实故事,展现了网络谣言对个人生活的巨大伤害以及维权的艰难过程。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还在法律层面进行了剖析,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文章也隐含了一个命题,为什么被造黄谣的总是女生,但总的来说在性别矛盾上显得比较克制,这是值得赞扬的地方。
报道的缺点是稍显啰嗦了一点,也是网络写作的一个通病。(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智库总监尤莼洁)


标题:一个中年货车司机,最后的微信账单
作者:徐巧丽
来源:极昼工作室
时间:2025-07-14
一个中年货车司机,最后的微信账单
最普通人的生活中有最真实的时代标本。
读《一个中年货车司机,最后的微信账单》,总让我想起2022年年初,那位让全网为之动情的“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如果说那份事无巨细流调报告是大数据无意间汇集了一个中国普通打工人异乎寻常的艰辛,那么,这份同样巨细靡遗的微信账单,则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中年货车司机生前特意留下的生活纪录,从一万多的车贷、给妻子520的红包,到儿子一杯7元的蜜雪冰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乐观开朗的父亲怎么样咬紧牙关为一家人的未来呕心沥血。以前新闻写作中经常研究如何运用数字才最有传播力,这当然非常有意义。不过,真实是自带光环的,流调报告和微信账单中的数字,简单直接,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能感受数字的力量。
他们都是中国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坚韧、自尊,最重要的,他们对未来充满着向住。不过,这一切都不能改变的一个事实上,随着时代红利的消退,单凭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难度正在与日俱增,奋斗的边际效益正在迅速递减,真相很残酷,但是我们必须面对。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对话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到《一个中年货车司机最后的的微信账单》,都是这个时代最具认知价值的时代标本,留下这样的纪录,是媒体不容回避的时代责任。(高校新闻学老师王天定)


标题:知情人士:宗庆后,不止这四个孩子
来源:风暴眼



                              

在宗家内斗的大热点上,各种消息层出不穷,但凤凰这篇稿子,率先突破了高度敏感的家族核心圈层,获取了稀缺且关键的多方信源,条理清晰,信息密集但有层次,彻底刷新公众对于宗庆后的认知,虽然个别事实有争议,但仍是这轮宗家报道里上乘的深度报道。(资深媒体人、兽楼处创始人“兽爷”张育群)
标题:直击杭州余杭自来水“发臭”事发水厂
作者:海阳 陈书灵(实习生)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25-07-19




自来水是民生之源,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存质量,尤其在炎热的夏季,45万居民的用水问题更为突出。《南方周末》可能是目前唯一前往现场调查发稿的机构媒体,彰显媒体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记者采访当地政府、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居民和专家,用很多细节搭建“多方发声”的报道框架。报道总体还是处于呈现事实的层面,无论是现场调查还是专家解读都没有破解自来水问题产生的原因,真相只能等待官方后续发布,不能不说是一种媒体监督的遗憾。(北京青年报记者张子渊)


来源:磨稿子(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iMwLC_-JUIreQQuGRKIhA
编辑:杨泓艳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