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编辑学案例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8 10:36
标题: 编辑学案例
【案例】1
山西副教授挑错于丹著作 诉中华书局讨10万费用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7月08日07:39







  追踪反馈

  阎崇年悬赏案经过两次开庭审理,至今仍未有结论。怎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日,阎崇年悬赏案原告、山西大学副教授白平,又成为另一起官司的原告,所诉对象则是一度在阎崇年悬赏案中“置身事外”的中华书局。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白平为中华书局出版的约5万字的《于丹〈论语〉心得》挑错,形成书面文字已近30万字,由此他要求中华书局支付挑错奖10万元(包括阎崇年校注的《康熙顺天府志》的挑错奖)、召回涉诉图书。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于日前已正式受理此案。

  白平起诉称,2007年1月30日,中华书局会同30余家国内大型出版单位和网络媒体,在全国政协礼堂发出《致全国编辑工作者的倡议书》,向社会庄重承诺“对指出出版错误的读者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且承诺实施次品召回制度,发现次品流入社会,立即实施召回措施,真诚赔礼道歉”。中华书局在作出召回次品出版物的公开承诺后,至今从未召回过任何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也未向读者支付挑错奖励。他就此多次试图与中华书局友好协商,但中华书局一再推卸责任。

  白平认为,中华书局在全国政协礼堂发表的公开声明具有法律效力,属于悬赏广告,应当向自己支付报酬。中华书局拒不履行相应义务的行为,应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否则虚假宣传、沽名钓誉的不法商业行为将畅行无阻,整个社会毫无诚信可言。

  在阎崇年悬赏门案的审理还没结果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起诉中华书局白平的代理律师王德怡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法院审理阎崇年悬赏门案的过程中,白平多次请求中华书局对其所挑错误出具书面意见,中华书局也曾书面回函承诺,表示将会通过律师转达检查结果。但5月18日,中华书局却表示将不会提供检查结论,“中华书局的产品出了问题,它没有理由置身事外,必须对社会作出交代”。据了解,目前,《于丹〈论语〉心得》已销售达800多万册。

  有法律界人士分析说,本案可能产生一些连锁反应:首先,除了阎崇年和于丹两位“明星”讲师的书可能涉案外,中华书局出版的其他书籍均可能涉案;其次,在《致全国编辑工作者的倡议书》上签字的共有36家单位,它们都可能成为法庭上的被告。

  本报太原7月7日电  本报记者王斌本报实习生董玲玲

http://news.sohu.com/20100708/n273360229.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8 10:37
支持白教授!现在假借国学、求出名者太多了,不安心学问整天忙着演讲、赚钱、赚名,所做的演讲又错误百出,混淆视听,是该让这些人付出代价,以后做人才会老实。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16 17:48
【案例】
报纸一版大标题对双汇开骂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16 17:50
双汇,我呸!!骂得好!一点都不过分!

咆哮体啊!!!!!

这标题给力,那些温和的舆论监督就象挠痒痒,有P用

很有个性的标题,赞一个,下次最好对腐败官员也如此,那就更牛了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80&id=701858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16 22:10
【案例】稿件的修改
2011年3月17日傍晚,08级在静宜大学当交换生的王彬洁同学和我QQ聊天,她新写的消息和见报稿件:

校園新聞

屬於你的我的「革命」
作者:王彬潔 更新時間:2011.03.14
高有智正在講述著改革和夢想的關係。(王彬潔/攝)
【校園新聞 王彬潔/台中報導】十五日下午三點,在靜宜大學方濟樓惠三廳外早早排著三四十公尺的人龍,他們全是為了著名資深記者高有智的「我的小革命PartⅡ:打造自己的思想」演講而來。

高有智,畢業於台大新聞研究所、台大動物系,在中國時報擔任記者七年多,歷經教科文組、政治組與調查採訪室等單位,曾獲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卓越新聞獎與吳舜文新聞獎。他幽默風趣的語言、不時的自我調侃、完全沒有獲獎連連、資深記者的大架子,微笑總是掛在臉上,一下子拉近了和同學們的距離,惹得同學們掌聲連連,笑聲不斷,讓原本很枯燥的「說教」,變成了生動的「說故事」。

同學們認真聽著高有智的講解。(王彬潔/攝)
高有智點出了如今的台灣社會缺少的是核心價值也就是公民社會,以及其中的小人物的行動。高有智從自己的工作上談起作為記者的使命,「要尋找失落的新聞價值,那就是弱勢群體和社會角落,也就是找地方中心的重創,我們這樣做的企圖是廢墟開出一朵花,亂世守護一畝田」,這也是他在工作上小革命的轉變。

高有智講到激動之處,還不時和同學們調侃一番。(王彬潔/攝)
因為工作的關係,高有智很容易接觸到社會上一些看似微不起眼的小人物,卻在角落暗暗地發光著。高有智說:「一個人不能改變世界,但是世界的改變往往從個人開始」。他舉出了賴樹盛為例,他是個愛玩不愛讀書的大小孩,也是留學英國的碩士,曾經浪跡泰國、緬甸長達七年的時間,只為做一件事,那就是為難民服務,成為一名國際志工。「不是他們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他們。」於是賴樹盛從一個不懂事的男生,在七年中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致力於為他人服務的工作。

《中國時報》亦曾報導過發起「搶救媽祖魚」活動的陳秉亨的故事,高有智笑說:「他的小革命都是從把妹開始。」陳秉亨畢業自靜宜大學生態所,起初只是希望能和自己喜歡的女孩一起漫步在台南七股的美景中,漸漸地,他發現對保護這裡的生態環境更來得重要,還曾向政府提出自己的設想,但是政府的不思作為態度终究讓他失望,於是他身先士卒,立誓要保護這片土地。

這些都不失為一個成功的「小人物小革命」案例,並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反應,「讓大家都反思如今我們生存的這方土地是否還一如曾經地美麗。」高有智說。

小唐認真講述自己的故事和推廣「通用設計」。(王彬潔/攝)
小人物的小革命也可以產生大感動,高有智特地請來了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小唐),一起分享他100公分的天空的故事。為什麼是100公分呢?小唐從小患有小兒麻痹、從未正常走過路,只能四肢交叉地疊坐在輪椅上。一上台來,小唐很興奮地說,別看他現在行動不便,他的輪椅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鐘15公尺。

小唐請高有智為大家示範「通用餐盤」的好處。(王彬潔/攝)
小唐介紹了「通用設計」(UD:Universal Desion)的理念,他指出,起初這個設計是為了保護身殘障礙人士權益提出的,但是這個理念裡其實是不分殘缺和健全的,以「通用餐盤」來說,它的商機現在都出現在宅男宅女身上。現在「通用設計」有了自己的UD百科網站(www.ud100.org.tw),而且有很多人一起參與設計,並且還會參加UD的評選活動。小唐說:「要相信世上有人愛你,比你愛自己還多。」來結束他的講解。同學們的掌聲強烈的震撼著整個會場,氣氛也達到了高潮。

在場同學分享了「自己身邊的小革命」。(王彬潔/攝)
在場同學也分享了「自己身邊的小革命」,參與分享的同學可以獲得《我的小革命:顛覆主流》這本書。其中一名來自中國四川籍的交换學生搶到了機會,說起在台灣看到的很多親子活動,讓她很有感觸,也談到了近幾年自己家裡對於親子活動的看法和做法的改變,同時她還說到自己回去後會宣傳「小革命精神」和「通用設計」。

高有智總結了何為「我的小革命精神」,即「我」代表個性化與自我負責;「小」舉手之勞,想做就做;「革命」改變既有生活框架;「精神」築夢踏實、追求夢想、勇於行動。他並借用甘地的名言做結,「要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

http://epaper.pu.edu.tw/main.htm?pid=28&Class_ID=3&ID=2618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16 22:11
原稿:

属于你的我的「革命」
【校园新闻/王彬洁 台中报道】315日下午三点方济楼惠三厅外早早的排着三四十米的长队,这里马上将要举行的是一个以《我的小革命: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和《我的小革命:颠覆主流》为导读课本,探讨「相信自己」和「颠覆主流」两个方向的读书会。走进教室一看,座无虚席,甚至连过道上都坐满了学生坐,气氛一下子沸腾起来。
三点十五分,以「台湾正在改变,你改变了吗?」为开头,高有智先生展开了他在静宜大学以「我的小革命PartⅡ:打造自己的思想」为主题的讲座。高有智,畢業於台大新聞研究所、台大動物系,在中國時報擔任記者7年多,歷經教科文組、政治組與調查採訪室等單位,曾獲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卓越新聞獎與吳舜文新聞獎。他幽默风趣的语言、不时的自我的调侃、完全没有大记者的架子,微笑还总是挂在脸上,一下子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惹得同学们掌声连连,笑声不断,让原本很枯燥的「说教活动」变成了生动的「故事会」。
作为记者,高有智先生从自己的工作上谈起,「要寻找失落的新闻价值,那就是弱势群体和社会角落,也就是找地方中心的重创,我们这样做的企图是废墟开出一朵花,乱世守护一亩田」,这也是他在工作上小革命的转变。之后他又探讨了如今的台湾缺少的是核心价值、公民社会、小人物的行动,其中以小人物的行动给同学们做了深刻的讲解。
说到了他在做一些个人事迹的报道时接触的人和他们的故事,高有智先生说:「一个人不能改变世界,但是世界的改变往往从个人开始」。例如赖树盛,是个爱玩不爱读书的大小孩,也是留学英国的硕士,漂流泰国缅甸7年,只为做一件事——为难民工作,成为一名国际志工。他曾说「不是他们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他们」,他从一个不懂事的的男生,在七年中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致力于为他人服务的工作。中国时报曾报道过一个叫陈秉亨的故事,高有智先生说,他小革命都是从把妹开始。而他也是我们静宜大学生态所毕业的学生,发起了「抢救马祖鱼」活动,起初他只是希望能和自己喜欢的女孩一起漫步在台南七股的美景中,渐渐的他发现对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更来得重要,他还曾向政府提出自己的设想,但是政局的不作为态度终究让他失望,他身先士卒,立誓要保护这片土地。这些都不失为一个成功的「小人物小革命」案例,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应,让大家都反思如今我们生存的这方土地是否还一如曾今的美丽。
为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小人物小革命的认识,高有智先生还请来了自由空间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小唐(唐峰正)先生,为我们讲述他100公分的天空的故事。为什么是100公分呢,小唐先生从小患有小儿麻痹、从未走过路,四肢很怪异的交叉错叠的坐在轮椅上。一上来,小唐先生就很兴奋的给我们讲说,别看他现在行动不便,他的轮椅的速度可以达到15米每分钟。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调侃,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我们的心也因为这句话很受鼓舞。而今天小唐先生要向我们推广的是「通用设计」理念(UDUniversal Desion)。起初这是为了保护身残障碍人士权益提出的,但是他逐渐发现在这个理念里其实是不分残和全的,就拿他们设计的「通用餐盘」来说,它的商机更体现在宅男宅女上。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UD百科网站(www.ud100.org.tw)、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参与到这个设计当中来,并且还会参加UD的评选活动。最后,小唐先生说「要相信世上有人爱你,比你爱自己还多」来结束他的讲解。同学们的掌声强烈的震撼着整个会场,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接下来是互动时间,题目是说说自己身边的小革命,只有两次机会,参与回答的同学可以获得《我的小革命:颠覆主流》这本书,一名四川籍的交换学生抢到了机会,说起在台湾看到的很多亲子活动,让她很有感触,也谈到了近几年自己家里对于亲子活动的看法和做法的改变,同时她还说到自己回去后会宣传「小革命精神」和「通用设计」。
时间在总在不经意中流逝,讲座也进行到了尾声,高有智先生总结了何为我的小革命精神」,即:「我」:代表个性化与自我负责;「小」:举手之劳,想做就做;「革命」:改变既有生活框架;「精神」:筑梦踏实、追求梦想、勇于行动。并借用甘地「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的名言结束了今天的讲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16 22:13
王彬洁  19:54:18
这是老师的评语~~~“這類演講的導言寫作,應在導言摘要出演講的重點,才是好的寫作方式。請在我目前改寫後的部份導言,補充寫出這場演講的重點摘要。”
“稿頭請放於文章開始第一段之前。
()刮弧請用半形。“
左手斋  20:39:25
我个人感觉你的原稿更像是记事,而不是新闻写作
王彬洁  20:39:51
是啊
王彬洁  20:40:02
所以我觉得我自己退步了~~
左手斋  20:40:06
新闻写作没必要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录

左手斋  20:40:33
只需择其重要的信息
王彬洁  20:40:44
当时我觉得自己融入了成为了他的听众,结果写成了这样
左手斋  20:42:35
作为记者,你该想想这个读书会对听众来说,有哪些东西是他们最有用的
王彬洁  20:43:40

王彬洁  20:43:44
就是啊···
左手斋  20:46:02
是高有智先生的工作经历呢还是他的工作态度,等等,通过读书会能给听众那些启迪
王彬洁  20:46:56
当时结束的时候我去找高有智了,同学们走得很快···没来得及
左手斋  20:48:54
你可以以听众的角度思考一下,自己的收获
左手斋  20:49:37
你的收获,就是读者需要的东西
王彬洁  20:49:50
我考虑进去了,结果写成了感情性的东西了
王彬洁  20:49:50
我考虑进去了,结果写成了感情性的东西了
左手斋  20:50:59
你选择的内容没问题,关键是你表述的方式,不是新闻的方式
王彬洁  20:51:27
是啊,所以当时没有转换写作方式
王彬洁  20:52:02
貌似是好久没练写新闻了,生疏了
左手斋  20:52:24
之后他又探讨了如今的台湾缺少的是核心价值、公民社会、小人物的行动,其中以小人物的行动给同学们做了深刻的讲解。
左手斋  20:52:38
类似这些写法欠具体
左手斋  20:52:47
新闻讲究的是细节
左手斋  20:53:06
高有智點出了如今的台灣社會缺少的是核心價值也就是公民社會,以及其中的小人物的行動。
左手斋  20:53:21
这是你的老师修改的
左手斋  20:53:44
对比便可知你写新闻的问题
王彬洁  20:54:13
但是高有智写的这三点是平行关系啊
左手斋  20:55:47
因为没听都这次讲座,没有发言权,也不知道修改的是否符合原意
左手斋  20:56:43
但是,至少类似的这种写法,对于台湾社会缺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
左手斋  20:56:49
说到了他在做一些个人事迹的报道时接触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为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小人物小革命的认识
接下来是互动时间,题目是说说自己身边的小革命
左手斋  20:57:22
还有这些过渡性的语句在新闻写作中要避免
王彬洁  20:57:53
好的,其实当时自己没有找到好的语句去用,就随便写的
左手斋  20:58:00
新闻不一定要按时间顺序
王彬洁  20:58:22
也知道有问题,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去改,所以这个地方我知道是有错的
王彬洁  21:00:42
核心价值是现在的人只问蓝绿,不问是非;公民社会是现在的人只讲利益,少谈公益;小人物的行动是看轻个人,低估自己;我该怎么去写这段,才比较合适啊
左手斋  21:01:55
那就是你的老师改错了?
王彬洁  21:02:04
对啊
王彬洁  21:02:21
这三者是平行关系啊,有不同的意义
王彬洁  21:03:44
所以,我怎么去改啊,而且这都不是高有智提的重点,一句带过,他举例的是为了说明“小人物的行动”
左手斋  21:04:03
你的这篇新闻稿可以不用从头至尾详细记录
王彬洁  21:04:11

左手斋  21:04:23
将小人物的行动就可以了
左手斋  21:04:40
这个问题应该是主要的
王彬洁  21:05:08
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23 23:35
【案例】纠错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23 23:35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 ... ;star=26&page=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25 13:07
【案例】策划的伦理

版主策划“母亲跪行求助”事件 目前已被撤职2011-03-25 08:57:28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跟贴
54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近日,一位母亲为获捐款,抱着患眼癌的女儿跪地前行。天涯社区证实,事情由一版主炒作,目前已被撤职。该版主回应称,没有其他方法在短时间内为小孩筹钱,救命比道德重要,并指责媒体不应曝光此事。有网友认为目的正当但不能不择手段,也有人表示理解和心酸。



3月22日,广州天河路,谢三秀抱着孩子往体育中心方向,边走边跪。记者邱伟荣摄 (资料图片)

“富家公子”就是“金泉少侠” 谢三秀表示不需再捐款

日前,天涯社区证实:“广州的富家公子”与G4在线版主“金泉少侠”实为同一个人,其虚假炒作所为,有违公序良俗。而“金泉少侠”的炒作网站,在谢三秀跪地求捐款出现前一天,便已经把完整策划方案放到了网上,更成了恶意炒作的铁证。

网友猛然醒觉,满腔爱心竟然落入了恶意炒作的圈套,痛感社会诚信又遭重创,对策划人铺天盖地咒骂。而策划人石金泉在回应时承认炒作,但他认为媒体不应该揭露真相,应该让他一直骗下去,达到捐款给当事人的目的。

谢三秀:

感谢好心人

昨晚谢三秀主动致电本报称,非常感谢媒体的帮忙,报道出街后,很多好心人给她打电话安慰她,给她捐款。

昨日上午9时,谢三秀的丈夫到银行查询,得知已获得214937.95元捐款,给女儿治病的钱已基本够用,好心人不用再捐款了,非常感谢报社的报道,非常感谢好心人的捐助。

天涯公告:

“金泉少侠”已被撤职

前晚11时27分,天涯社区商务运营总监梁树新发布微博,证实“广州的富家公子”与G4在线版主“金泉少侠”实为同一个人。天涯表示已免除此人的版主职务。据记者了解,天涯方面是通过后台查询到“广州的富家公子”与“金泉少侠”IP相同,再综合其他情况作出判断。

“这不是天涯的策划”

据天涯内部人士表示,本次炒作被天涯团队深恶痛绝,认为缺乏道德底线,立即对相关版主作出处理。有网友联系到天涯社区早前的小月月事件,质疑本次炒作背 后有天涯团队的身影。天涯社区商务运营总监梁树新搁下狠话:“如果这是天涯的策划,我立马辞职!天涯绝对不会做这种突破底线的炒作。”他表示:天涯出现这 样的事情我们非常痛心,我以个人的名义强烈谴责“金泉少侠”这种无耻的突破道德底线的炒作。

据了解,“金泉少侠”是在2010年2月份任职天涯G4在线版主,但他并非天涯的员工,属于义务性质。天涯内部人士表示,天涯在处罚这件事情上也很无奈,因为“金泉少侠”属于义务劳动担当版主,天涯没法对其作出撤职以外的更严厉处理。

天涯员工探望眼癌宝宝

昨天下午,梁树新与天涯员工和网友代表一道,带上网友委托转交的捐款,前往医院看望谢三秀母女。15时55分,梁树新在微博写道:“探望结束。现在有很多网友和市民都在关心和帮助小珊珊,捐款源源不断。谢大姐很感激大家的理解和帮助。”

据天涯内部人士介绍,天涯员工去探望谢三秀母女,也有去核实清楚病情的意思,希望对整个事情的真相有个全盘的了解。

“金泉少侠”:

救命比道德重要

“救命比道德重要。”昨天下午,一手策划此事件的石金泉对本报记者说。作为策划过多起媒体事件的网络推手,他说自己纯粹帮人,分文不收不止,还捐了300元。“整个事件最坏的一环,就是媒体把内幕揭穿了。如果延续下去,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我实属逼于无奈”

得知天涯公开宣布自己虚假炒作,石金泉沉吟片刻后承认道:“是的,是炒作。”他说,他与谢三秀素不相识,和其他网友一样,看到帖子才知道此事。他用了一个晚上构思了整套炒作方案。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石金泉却偏偏选择炒作谢三秀,他解释:“我实在看不过眼,得病的是小孩,现在正是紧急关头。”

“社会太冷漠了,论坛上那么多求助的帖子,根本没人帮。”在石金泉看来,要在短时间筹集到救命钱,除此之外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实属逼于无奈。”

“我没有收一分钱”

被揭发虚假炒作后,网上谴责声浪汹涌澎湃。站在舆论漩涡之中的石金泉,有点犹豫地说,这般炒作的确有一点违背社会道德底线。“但是,能够救一条命比道德重要。”

作为网络推手,石金泉过往炒作过诸如“少年威胁李宇春隆胸”之类的媒体事件,这一次母亲跪爬救女儿的策划甚至已经登上了“金泉少侠互动营销策划”网站。“我纯粹帮人,自己还捐了300元”,他再三强调,“整件事我一分钱也没拿。”

“你们不应该揭露内幕”

“整个事件最坏的环节,就是炒作的事情被曝光了,给社会造成很大伤害,整个社会的诚信都因此受损,我觉得媒体不应该把我报道出来。”石金泉气愤地“控 诉”。如果不把背后的真相揭开,他觉得这是最好的结果,“延续下去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就算骗人,能够帮人也是一件好事”。

“金泉少侠”网站

提早1天登策划案

在“金泉少侠”的互动营销策划网站上,3月22日谢三秀跪地求捐款一事,在3月21日已有记录。上面明确写着客户需求通过策划事件感动人,让有爱心的人为其捐款救她的女儿。

就记者所见,“金泉少侠”的网站内有多个诸如教育、相亲等方面的广告,首页上还大字写着网络事件演讲营销8折优惠等。

网友跟帖

天涯挂出“‘金泉少侠’虚假炒作的公告”后,原本饱含同情与谴责的网友猛然认清,自己的爱心被“摆了一道”,毫不知情地掉进了炒作陷阱,上当的网民愤而发帖怒骂“金泉少侠”,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力挺他“用心良苦,忍辱负重”。

谴责:

目的正当也不能不择手段

天涯网友“ayonggz”:这个社会太疯狂了,为了一个正当的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欺骗社会?

天涯网友“美羽酱”:我看他就是想用这次案例为自己的推手简历添一笔而已,这些网络推手,哪会在乎炒出来的是美名还是恶名,遗臭万年也好过默默无闻。

网友“小板桥卖烧红薯”:不提倡有困难的人都用这方式。眼前这名宝宝是实实在在的需要帮助。1块,2块,100块,都是我们对宝宝的祝福!

理解:

用心良苦作秀也是为救人

网友“杨老文”:从感情上,我厌恶那位网络推手,从理智上,他的确协助了那位走投无路的妈妈。

天涯网友“中国二肥麦”:“金泉少侠”良苦用心地让这对母子去作个秀,让人们去关注她孩子得癌症有错吗?假如不是这个秀,这个孩子的癌症会要这个孩子的命。

网友“xhehi5188”:在“金泉少侠”的此次炒作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反面的典型人物激起网友的愤怒,网友越愤怒,就越会同情无助的母女,“广州富家公子”就担当了这个让网友从愤怒转向越发同情无助母女的关键角色。

心酸:

珊珊妈是真的无助了

网友“orangetulip123”:虽然这件事情是炒作,但是经求证珊珊妈妈是不知情的。就算珊珊妈妈知情,我想为了救孩子参与炒作也是可以理解和同情的。

珊珊妈妈很早就开始网上求助了,她在3月13日就在摇篮网的爱心摇篮发布了求助帖子。作为摇篮网的一个爱心妈妈,我也关注到这个孩子,但是因为摇篮网需要帮助的贫困病儿太多,我自己能力有限,一直没有给予珊珊什么帮助。



仔细想想,不管是完全不知情,还是去作秀,都是非常心酸的事情。冰冷的马路,人来人往,或冷漠或好奇,不知道当时她心里什么感受。

新闻回顾:母亲跪爬千米为女求捐款 当事人否认网络推手

近日,一位母亲抱着患眼癌的6个月大的女儿跪地前行,她这样做是因为一名网友说,如果她从广州大道抱着孩子一直跪爬到体育中心,立马让人当场捐钱两万元。有网友质疑此行为是炒作,眼癌宝宝的妈妈回应称都是为了孩子,不会用宝宝来炒作。

责任编辑:NN038(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陆建銮)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25 13:08
网易浙江省丽水市网友 [卡拉克]: [加关注]2011-03-25 09:29:02 发表
采用不正义的手段完成正义的目标,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我认为是结果,起码他救了一条生命。
顶[266]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山东省烟台市网友 ip:112.237.*.* 2011-03-25 09:33:47 发表
这就是中国式的小聪明,救命比道德重要,但一个连道德诚信都不讲的人会去救谁?眼前的小女孩被救了,但当社会失去道德诚信的时候,谁还会去就下一个小女孩?
顶[13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江西省新余市网友 ip:218.87.*.* 2011-03-25 09:40:46 发表
没办法,竆人太多,生病的太多,我的同情心没法泛滥了。
我只想着等到黎明到来的那一天。
顶[59]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江苏省南京市网友 ip:221.6.*.* 2011-03-25 10:11:15 发表
唉,必须谴责你,同时也佩服你为一个陌生孩子做出的牺牲!
顶[5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番禺大哥大]: [加关注]2011-03-25 09:02:55 发表
无限期鄙视‘广州裤加工子’我为我与你长在同一片天空而感觉到羞耻。
顶[36]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http://news.163.com/11/0325/08/6VVSKIVE00011229.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1 21:47
【案例】评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1 21:47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 ... p;skin=0&page=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2 12:24
【案例】
温州鹿城区回应禁唱《牵手》等歌曲称画面违规
2011年04月22日05:15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http://www.tudou.com/v/bh4NWQZmXKY/v.swf    






     网友上传的KTV禁唱曲目表。包括苏芮的《牵手》、张宇的《大丈夫》,任贤齐的《小雪》、陈升的《北京一夜》等在内的37首歌曲皆在禁播之列。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这两天,各大知名论坛及微博上出现了一则帖子,引起网友围观热议。贴子称:温州不少KTV向消费者列出了37首禁唱歌曲,其中包括苏芮的《牵手》、陈升的《北京一夜》等耳熟能详的歌曲。
  贴中所示图片为37首禁唱曲目的一张海报,海报上详细列着37首歌曲,旁边还写着这样的字样:“根据省文化厅要求,以下37首违禁歌曲不得播放”。
  此事到底是真是假?昨天,记者向温州市文化局进行了求证。
  相关负责人表示,这37首歌曲并不是省文化厅要求禁唱的,只是温州鹿城区文化局根据国家颁发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检查出鹿城区娱乐场所内提供的《牵手》等歌曲的画面不符合规定,因此要求将曲目删除。
  网传:温州KTV禁唱《牵手》等37首歌
  前两天,这则热贴出现在天涯等各大网站及新浪等各大微博。帖子转载率非常高,网友对此的评论也非常热烈。因为,贴中所示要求KTV禁播的37首歌曲,不乏《牵手》、《北京一夜》、《小雪》等大家耳熟能详的。
  网友“@鱼小小0828”表示:“去KTV唱歌就是图个高兴,只要无伤大雅,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和“@鱼小小0828”持类似观点的网友不在少数。
  不过也有少部分网友猜测,是因为歌曲里歌词涉黄,因而被禁播。
  在贴子所示图片中,明确写着:“根据省文化厅要求,以下37首违禁歌曲不得播放”。
  然而据记者了解,省文化厅有关部门已明确否定了这个说法。那么,图片中所显示的字样到底因何而来?
  温州市文化局:画面违规,37首歌曲暂时删除
  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温州市文化局市场管理处处长陈荣。他表示,确实如网上所传的,在温州鹿城区的KTV暂时不能唱《牵手》等37首歌曲。不过,这个决定并不是应省文化厅的要求,这其中有一些误会。
  “真的如网友猜测的那样,是歌曲的歌词涉黄而被省文化厅要求禁唱的吗?”记者问。
  “不是的。省文化厅并没有这样的要求。这37首歌是鹿城区文化局根据国务院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规定内容,对鹿城区的娱乐场所检查时,发现这些歌曲的一些画面、添加的文字等违反了管理条例中的相关内容。”陈荣解释,比如苏芮的《牵手》,就是因为歌曲的画面不符合规定,而不是歌词有问题。
  因此,温州鹿城文化局执法大队要求娱乐场所将这37首歌从曲库里删除。
  陈荣说,这次删除了并不等于消费者以后上KTV就再也不能点播《牵手》等歌曲了,这些歌曲符合有关规定后还是可以再重回曲库的。
  “例如,如果娱乐场所有符合规定的《牵手》的其他版本,画面等经过文化局审核通过,还是可以重新添加到曲库中。”陈荣说。
  娱乐场所:会用其他版本,争取让《牵手》重回曲库
  随后,记者又拨通了温州鹿城江滨路的一家KTV的电话,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事其中确实有一些“误会”,他们接下来会根据一些歌曲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后,再让文化部门审核通过。
  “《牵手》是一首点击率比较高的歌曲,如果是画面不符合规定,我们会考虑用其它版本,我们娱乐场所作为服务行业既要做到合法经营,也要尽量满足消费者要求。”这位负责人说。
  延伸阅读
  省文化厅否认禁唱37首歌
  此前根据媒体报道,省文化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省文化厅从没有发过任何有关“37首违禁歌曲”的文件,也没有向所监管的歌厅、KTV,发过类似文件。
  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这并不代表这些歌曲就没问题,违禁音响制品的审查有很多方面,就一首KTV来说,歌手、歌词、画面都要经过审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2 12:24


http://news.sina.com.cn/c/2011-04-22/051522337542.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2 21:47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4-22 21:54 编辑

【案例】稿件修改
2011年4月21日下午,原汉语04级学生阮丽洁在父亲和朋友的陪同下再次到华西医院求诊,新闻07级胡佳丽同学和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两名新闻专业学生跟踪采访,下面是胡佳丽当晚写的消息稿。我对这个稿子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并添加了标题。——刘海明

【修改体例:粗红体为删除,细红体为添加】
千里寻他千百度 不知代品在何处
攀枝花女孩阮丽洁再度成都来求医
本报讯 早上七点半,成都的清晨还残留着昨夜春雨的气息,从攀枝花开来的K9456次列车抵达了成都站。
经过15个小时的跋涉,25岁的女孩阮丽洁在父亲和好友的陪伴下,来到了成都华西医院。“我已经记不清楚这是我第几次来医院了,之前甚至一个星期来一次,医生都看了好几个了。”阮丽洁告诉我们,去年7月,她被检查出患了一种叫腰椎L5双侧峡谷裂伴滑脱的病,这种病例在医院也有,但是由于她体质过于敏感,对内固定的钛合金材料支架过敏,导致手术不能进行。而现在,她的病情加重了,疼痛也加剧了,平时需要戴着制动腰围,晚上也只能靠止痛药和安眠药勉强入眠。
“我还这么年轻,本来应该拥有很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床都下不了,如果还是没办法手术,唯一后果就是病情恶化,最终导致瘫痪。”说到这里,以前很坚强25岁的攀枝花女孩阮丽洁红了眼眶,抹了抹眼泪,表情全是无奈,:“从发现得病以来,我都去了好多医院,但都没有合适的材料可以替代钛合金来进行手术。”
去年7月,阮丽洁被检查出患了一种叫腰椎L5双侧峡谷裂伴滑脱的病,这种病例在医院也有,但是由于她体质过于敏感,对内固定的钛合金材料支架过敏,导致手术不能进行。而现在,她的病情加重了,疼痛也加剧了,平时需要戴着制动腰围,晚上也只能靠止痛药和安眠药勉强入眠。
阮丽洁的爸爸也告诉我们,他们联系过上海的大医院和西安的骨科专家,但他们都表示目前都是使用钛合金材料来进行手术,尚未发现替代品。
421下午,在华西医院第八门诊室,医生告诉我们,目前还是没有合适的材料,现在只能还是暂时依靠药物治疗,但让阮丽洁不要灰心,会有解决的办法。
虽然一步步这么艰辛,但是阮丽洁也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这个女孩,在用她25岁的勇气与力量,一直坚持。“看到自己和同龄人的落差,我真的感觉到很难受,也很无奈。但我不能这么等下去,看不到一点希望。”说到这里,即使再度落泪,阮丽洁的表情也还是坚毅,“我觉得现在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快点好起来,为了身体健康,我愿意付出一切可以的代价。”25岁女孩的无奈,对生命的渴求,让人动容。
之前,阮丽洁的朋友们也帮忙在网上四处发帖求助,祝福她的网友有很多,但是还是没人能提供能够替代钛合金材料的方法,她身边的人也都一路走来,支持她,陪伴她。其中,阮丽洁跟我们讲到了她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哥哥得知我生病了,到处上网发帖、查资料,在单位交接工作的时候也尽心尽力地帮忙。”而这次陪伴阮丽洁到成都求医的任佳,为了能够照顾自己的好朋友,辞去了之前的工作,“阮丽洁真的是个很好的女娃子,耿直,而且很单纯。作为朋友,我也当然做我能做的去帮助她。”说这话时,长途跋涉后的任佳,即使面色疲惫,但也目光坚定,相信一定有希望。
目前,在成都华西医院暂时没有找到解决办法的阮丽洁,准备动身前往北京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而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帮助她,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让这个25岁的女孩更好地继续生活。如同阮丽洁读大学时的老师刘海明所说:“希望是要自己寻找的。而作为一个老师和一个关心她的人,只有我们热心了,才能带动更多的人热心!”

【附注】
因粘贴不了修改后的稿子,传上附件,需要者可以下载查看,期待批评。
阮丽洁新闻稿【作者:胡佳丽】.doc (25 KB, 下载次数: 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6 22:48
【案例】媒体差错
一朵奇葩啊!
文章提交者:小金娃 加帖在
图画人生




  


  太假了……


  


  我怎么没见到呢!


  


  就4分钟……


  


  水……在零下十度?您在冰中呢吧!


  


  
 

  是啊……那一夜全是汗!


  


  气象台关注的不只是天气,气象台的功能是强大滴……


  


  是说加起来就一道防线吗?


  


  我特想知道AV米兰的队服是什么样的?


  


  很准很实在。


  


  我们的兵是铁打的,不怕被碾。


  


  这是时光机器,这不是电视机。


  


  这名字真长,普及化学知识啊……


  


  那还叫有害气体??!


  


  皇马球员,我凌乱了。


  


  种子 你懂的……


  


  原来我们都有可能当兵……


  


  终于知道什么叫做曝光了。


  


  


  


  


  


  我肯定是那两成的。


  


  终于有人站出来了……


  


  


  他也就只有21岁的人生了。


  


  


  


  全貌是一个样子的……


  


  执着的主持人。


  


  就近期的不行,我明白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26 22:50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33&id=729417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3 11:54
【案例】编辑的科学素养
科盲炮制的科普文章--如果地球停止转动

如果地球停止转动
□知识博览
■摘自《羊城晚报》  
1.  我们身处的地球的自转每天都在变慢,亿万年前,一天的长度比今天要短几个小时。地球有一天将会完全停止转动,但是,根据科学家的测算,这会是400亿年之后的事情了。
2.如果地球停止围绕地轴的自转,却继续沿着同样的倾斜度和轨道,围绕太阳公转,那么,我们现在所感知的“一年”的长度将保持不变,但,“一天”将等于“一年”,地球上的人们将可以看到半年白昼和半年夜晚。
3.如果地球停止转动——意味着万有引力消失,重力作用将单独决定新地形的产生,巨大的海水水体将会转移到一个地球重力作用最强的地方。由于重力作用在地球两极最大,赤道地区最小,因而,海洋会渐渐地移动到两极,最终会在赤道地区产生一片巨大的大陆,并在两极附近形成两个大洋。
4.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转动,巨大的惯性使得地面上所有物体继续沿着切线方向高速运动,地球上所有没有附着在地球基岩上的物体都将飞到空中,然后以超过1000km/h的速度撞击地面。

=====和错误观点的分割线======

这是一篇几乎100%错误的科普文章,《羊城晚报 》发表这样的文章,真是丢人。为了方便,我把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1.400亿年后,地球停转。太阳的寿命大概还有50亿年,在太阳的晚年,将演变成红巨星,体积增大,吞没地球。400亿年后,哪里有地球啊?
2.即使地球停转,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也不会出现半年白昼,半年夜晚的现象。之所以越转越慢,是由于地球和太阳间的潮汐作用。月球就是个例子,由于潮汐作用,月球绕地球公转和自身自转的周期一样,在地面上看来,月球已经停止了转动,总是以一面朝向地球。地球停转后也一样,总是一面朝向太阳,但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太阳是南北方向运动的,相当于现在每天在同一时刻观察到太阳的运动轨迹。地球绝大部分他地区要么永远是白天,要么永远是黑夜。只有南北极圈内除外,从南北极圈向极点开始有白天黑夜的交替,直到南北极点半年黑夜,半年白天。
3.地球停止自转,万有引力消失,重力作用将单独决定新地形的产生?这个最可笑,物体所受重力正是万有引力的宏观表现啊。之所以赤道地区重力最小,是因为由于地球自转,赤道附近的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的一部分用作了向心力,所以赤道附近的物体相对于两极显得轻一些。地球停止转动后,这个差别就不存在了。
4.地球上的物体随着地球自转是有一个线速度(这个名词作者可能看不懂),地球突然停转后一部分物体确实会沿着切线方向飞出去。但这个线速度是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减小,赤道附近大概在400米每秒,到两极减少到零。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没有附着在地球基岩上的物体都将飞到空中”,也不是所有飞起来的物体的速度都将超过1000KM/h。另外在赤道附近,就是附着在地球基岩上的物体,比如山脉之类,在400m/s的切线速度下,也会分崩离析飞出去。但地球怎么会突然停止转动?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503824

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tid=3104&extra=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3 21:46
【案例】
拿“夹壮”的人来作坏蛋的例子让人很难接受啊!
广西发行量最大的报刊《南国早报》,今日(2011年5月30日)第9版发表以《老人女性及儿童防范招数》为题的漫画解说,漫画上出现“这两‘坏蛋’长兔牙,口音是‘夹壮’的!”这样一个描述,公然以民族口音作为“坏蛋”的例子。漫画大有公然扭曲壮族人形象之嫌,众多读者为之哗然,更有不少人通过QQ群、BBS等热议,强烈要求《南国早报》追究作者与编辑责任,并登载公告向全国壮族人民道歉。

以下图文转载自广西新闻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3 21:47
遇危险时应勇敢机智 图说老人女性及儿童防范招数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10530/newgx4de2dd25-3839572-1.shtml
http://www.gxnews.com.cn   2011年05月30日 07:56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字号:大 中


遇到坏人劫持要沉住气。

网友“植物僵尸”:青少年被坏人劫持该怎么办?1.牢记求生信念,随时做好逃脱准备。尽量进食与活动,保持良好的体力。2.熟记歹徒的相貌、口音等重要特征,熟悉周围环境,观察可能的逃跑路线,等待时机。3.主动巧妙地与绑匪沟通,稳定歹徒情绪。装作顺从、害怕的样子,使歹徒麻痹松懈。4.伺机留下各种求救讯号,如手帕、私人物品和字条等。5.一旦发现有逃脱机会,要当机立断,并在离开后迅速报警。


以下为报纸图照(摄自《南国早报》2011年5月30日第9版):






http://tieba.baidu.com/f?kz=1097782759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3 21:48
漫画大有公然扭曲壮族人形象之嫌,众多读者为之哗然,更有不少人通过QQ群、BBS等热议,强烈要求《南国早报》追究作者与编辑责任,并登载公告向全国壮族人民道歉。

追究作者与编辑的责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3 21:51
]《南国早报》的致歉信
致 歉
       南国早报5月30日9版刊登一幅“安防金点子”的漫画,内中对话有不妥言辞,是作者考虑不周、编辑把关不严所致,主观上并无恶意。目前早报已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停职检查处理和经济处罚,并责成当事人作出深刻检查。对发生这件事,我们深表歉意。早报将以此为鉴,杜绝此类差错再次出现,努力为营造广西民族团结的和谐局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南国早报
                                                                                                                                      2011年5月31日
————————————————————————————
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对此事件的处理进展通报:
        今天上午(5月31日),自治区民委监督检查处已将有关情况向南国早报办公室负责人反映。今天下午,南国早报负责人到自治区民委汇报他们已采取的措施(如向自治区有关部门报告、批评教育作者和编辑人员、决定相关处罚等),下一步还会呼应网民,接受批评,吸取教训。
自治区民委工作人员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维护当前广西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草注:这封道歉信是以跟帖的方式出现的,笔者一开始怀疑它的真实性。不过,据壮族在线网站(www.rauz.net.cn)有关版主介绍:
南国早报有关负责人在发帖之前已经向壮族在线网站管理人员电话通报了报社对作者、编辑、值班主任等人做出的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关于登报道歉,该负责人解释说登报道歉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为及时通报处理情况和积极互动表达善意,他们决定先在这里注册ID发表致歉书。

————————————
香草在这里接受他们的态度,也祝《南国早报》越办真好。
但是应广大网友的要求,香草认为,《南国早报》还是要促成在报纸或其它媒体上发布正式的公开道歉函事宜。同时多登载介绍“夹壮人”优秀文化的文章,以弥补“夹壮人”受到的精神伤害。


      如果这件事情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丑化少数民族形象的事件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比如瑶族的什么舞蹈事件,还有我们的布洛陀、瓦氏夫人。在“文明人”眼里,少数民族就是乱性的、野蛮的、落后的、不开化的。而“夹壮”即是他们认为的不“开化”现象之一。这其实就是陈修龄事件的一个延伸,这件事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无意的”,而是根植于那些自以为是的“文明人”内心对所谓“未开化”人群的根深蒂固的偏见造成的。      古有将我们的“村”(mbanj)和野“蛮”(man)联系在一起的,把我们美妙的母语当“鸟语”“兽音”的,今有以“夹壮”蔑视我们落后,甚而将“夹壮”和“坏人”联系在一起的。这都是长期以来以“中央”自居、习惯俯视四周、对他者文化轻视和偏见的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夹壮人”要求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要求平等的生存权益,并不等同于想分裂国家。相反,“夹壮人”自古以来就有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传统,努力为丰富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添砖加瓦,广西“四个模范”的树立,“夹壮人”的贡献功不可没!而无知和偏见,无端制造这些不和谐的事件,只会破坏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削弱“夹壮人”的国家认同观念。
     请肇事者三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3 21:51
漫画上的文字是可以改动的。当时,如果编辑人员细心点,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强烈点,把漫画上的文字改动一下,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要在报上公开道歉!
http://www.rauz.net.cn/bbs/dispbbs.asp?boardid=24&id=42586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10:21
【案例】语句的歧义
妻子色诱丈夫捉奸联合敲诈40万元获刑
2011-06-18 03:10:07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有296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本报讯  丈夫王某教唆妻子色诱“老情人”,以强奸为由敲诈对方40万元。昨天记者获悉,这对夫妻因敲诈勒索被密云法院分别判处6年刑期。

去年3月,张某向丈夫王某提到以前和李某关系密切。王某便劝说妻子色诱李某,并勒索对方。去年4月,张某按照计划约李某到其租住的车库内,诱使李某与其发生性关系。李某脱衣服时,张某以洗澡为名进入卫生间,借机给丈夫发信息。10分钟后,王某闯入车库,以报警为由要挟李某拿出40万元。在王某的胁迫下,李某写字据承认强奸了张某,并自愿付给补偿费40万。当晚,李某报警。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作者: 王秋实 )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10:24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6-18 10:25 编辑

网易河南省郑州市网友 ip:123.6.*.* 2011-06-18 06:28:13 发表 俺以为是妻子色诱丈夫呢!编辑的标题太雷人顶[97]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ip:119.130.*.* 2011-06-18 06:23:21 发表 这标题起得。。。。。。网易最近很缺编辑吗?顶[65]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东莞市网友 ip:61.235.*.* 2011-06-18 07:49:36 发表 尼玛好歹也在中间打个逗号成不……顶[3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网友 [史啸]: [加关注] 2011-06-18 06:38:52 发表 现在不懂汉语、不会正确使用汉语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十之八九是错的。语法错误也是俯拾即是。文化素质低下已成了全社会的普遍现象。顶[18]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浙江省绍兴市网友 ip:220.187.*.* 2011-06-18 08:36:24 发表 俺以为是妻子色诱丈夫才进来的!编辑真的象便便顶[15]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美国网友 ip:206.217.*.* 2011-06-18 10:07:24 发表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h0202106] 的原贴: 1
这标题起得。。。。。。网易最近很缺编辑吗?

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编辑很缺文化
顶[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http://news.163.com/11/0618/03/76Q4HQG100014AED.html


妻色诱夫捉奸联合敲诈40万
http://www.jinghua.cn   2011-06-18   来源:京华时报  记者: 王秋实
逛逛社区




--新闻线索提供方式--
电话:64629999 64656611

邮箱jhsbxwxs@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前街1号百灵大厦《京华时报》机动部
邮编:100028



分享: [url=][/url] [url=][/url] [url=][/url] [url=][/url]



    本报讯(记者王秋实)丈夫王某教唆妻子色诱“老情人”,以强奸为由敲诈对方40万元。昨天记者获悉,这对夫妻因敲诈勒索被密云法院分别判处6年刑期。
    去年3月,张某向丈夫王某提到以前和李某关系密切。王某便劝说妻子色诱李某,并勒索对方。去年4月,张某按照计划约李某到其租住的车库内,诱使李某与其发生性关系。李某脱衣服时,张某以洗澡为名进入卫生间,借机给丈夫发信息。10分钟后,王某闯入车库,以报警为由要挟李某拿出40万元。在王某的胁迫下,李某写字据承认强奸了张某,并自愿付给补偿费40万。当晚,李某报警。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6/18/content_671167.htm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18:44
【案例】李娜冠军国内报纸版面集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18:45
@周至美:东莞时报这张照片虽然没有奖杯,不过效果很好,我个人最喜欢,字多了一点。东早的头版最聪明,直接用李娜广告,赚钱之外不失效果。 // @骆驼的天空 : 说实话,乍看这标题,我没明白什么意思// @短章抒怀 :竟然还有个:“老公,放心打呼噜吧”的标题。 // @北京青年周刊 :必须的!


@传媒老王:今日头版全是“娜”之都市报篇! 原文转发(3894)|原文评论(820)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18:46


下学期当教学案例。//@尹谜眉May://@有报天天读 //@中国传媒大学港校友会:讓我一次娜個夠! //@有报天天读:娜些花儿 //@詹晟:娜:就这样吧。 //@水行君:飞蛾扑“娜”——报纸编辑们,不用谐音做标题会死吗?


@报纸观察#今日娜头版#没有报纸观察,就没有今天的南京晨报头版,报媒与微博互动的最佳案例(南京晨报6月5日头版) 原文转发(451)|原文评论(13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18:47
赞一个。//@尹谜眉May://@报纸观察:这个解读很靠谱!//@五味子xieb:抗旱减灾的举国体制,遭遇李娜个人的职业化道路,玩味!


@报纸观察:这湖北报纸的头版头条与头版头题配合的真的太值得玩味了。。(楚天都市报6月5日头版) 原文转发(192)|原文评论(51)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18:48
这样的创意,一次可以,不能再次效仿。//@北大新媒体:无胜有,果然牛啊!//@北大新传徐泓:无胜有.


@剑桥徐:【吉林新文化报今日头版牛叉】 。。。。。。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好的标题来赞美李娜了,如果你有,请告诉我们。。。。 原文转发(1226)|原文评论(241)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23:36
【案例】
中国需要有独特视角的报道,向这期报道的编辑记者致敬。


@报纸观察:螃蟹残杀:潇湘晨报有关南方旱情的特别报道,视角独特。(潇湘晨报5月26日A04版) 原文转发(395)|原文评论(94)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23:37
【案例】报纸记者的收入
@叶飙:香港记者收入,各司其职,漏稿罚钱,回答了你昨晚的问题 @瞿阿树 原文转发(1084)|原文评论(270)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23:41
报社也是围城,多少学子羡慕着,多少报人郁闷着。


@舟亦洲:远看报社像天堂,近看报社像银行,到了报社像牢房,个个都说报社好,个个都往报社跑,报社赚钱报社花,哪有钞票寄回家,都说报社工资高,穷得没钱买套套,都说报社伙食好,青菜里边掺青草,都说记者到处跑,风吹日晒皮肤糙,都说编辑人人美,个个脾气粗大腿,加班加点没报酬,天天挨骂没理由。 原文转发(775)|原文评论(219)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23:43
//@陆高峰://@玉波://@记者陈诚:转发微博。


@程春林:[都是做新闻的] 早起的是做新闻和收破烂的;晚睡的是做新闻和按摩院的;不能按时吃饭的是做新闻和要饭的;担惊受怕的是做新闻和犯案的;加班不补休的是做新闻和摆地摊的;说话不能错的是做新闻和主持节目的;加入了就很难退出的是做新闻和黑社会的。 原文转发(68)|原文评论(24)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1 20:55
【案例】

孙旭阳:版式不错,但标题我觉得杂乱,干嘛都要用递进式标题的后半截呢?建议参考下新京报日常新闻版的标题做法:主题(新闻点),副题(补充主题),像本版第三个文字标题,“高阳桥”的就很好 //@陈和生:很有意义,继续加油 //@秋秋小五:小师弟,祝贺


@河南商报田仲煜:生日报头版,留存!这张头版俩内容和我有关:主图和改版三年的自宣广告。我来到河南商报刚好三年。 原文转发(4)|原文评论(5)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2 11:56
【案例】
张玉洪:从写作角度 记者(或编辑 连分段都不会,乌泱泱的文字)


@传媒老王:你如何看《环球时报》这个头版头条? 原文转发(19)|原文评论(16)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2 11:58
评论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注册



全部 | 我关注的人 | 陌生人
共21条

1 2 下一页





http://weibo.com/1661598840/eCAA5lKgdV8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5 10:44
【案例】
财经网:【观点:《环球时报》的商业民族主义】南大杜骏飞教授说:“这张报纸的商业气质比较浓,强调市场。爱国当然没有错,但很多内容在迎合比较狭隘的民族主义。商业气质会使得《环球时报》迅速成功受瞩目,但不容易赢得专业尊敬。”该报一记者承认,他们常获得的评价就是“商业民族主义”。(南方人物周刊)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5) | 收藏 | 评论(1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5 11:52
【案例】报刊定位
《环球时报》总编辑回答《南方人物周刊》尖锐问题
2011年06月24日18:21    来源:环球网    荐阅读更多

  

  1994年萨拉热窝危机期间采访波黑塞族军队总司令姆拉迪奇。姆拉迪奇是国际通缉的战犯

报纸付印前的最后时刻



伊拉克战争前在科威特

在西藏3.14事件2周年时,采访哲蚌寺



  原题:对话《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我是一个“复杂中国”的报道者

  “复杂的中国,复杂的世界”

  人物周刊:《环球时报》赢得了百万读者,但也受到了很多争议和质疑,你能比较完整地阐述一下你的办报理念吗?

  胡锡进:中国是个复杂的国家,这是我对中国最主要的判断,也是我需要说出来的一句实话。《环球时报》每天有很多文章,每篇文章不一样,但是如果把这些文章放在一起,看成一篇文章,总标题就是“复杂的中国和复杂的世界”。

  中国对于世界已经非常不寻常,特别是中国国家道路的问题,影响世界未来的方向和其他国家人的福利。

  我认为外国对中国理解不全面,他们看中国不容易看懂,容易从自己利益角度,先对中国进行价值判断,然后再具体解读中国发生的事情。而我们就想告诉世界,中国很复杂,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人口这么多,发展阶段这么特殊,发展又这么快,全世界二百年的成果压缩在几十年,几百年的问题也是压缩在几十年中,中国很不容易。

  人物周刊:你如何看待外界对你们的批评?

  胡锡进:现在爱国主义受到争议,一些人认为,只有对政府的批判才是批判,在西方面前对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是不正当的。我们主张健康的爱国主义。中国比较弱,你再不爱它不保护它,就完蛋了,这种民族情绪,是弱一点的国家和民族天然产生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到了今天,中国越来越强大,爱国主义不能像过去一样,内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环球时报》也是这种变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这是一个民族心理历程的自然过程。

  但是现在很多人把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划成等号,“爱国主义”都变成贬义了,这是国内人不够自信,受了西方给中国贴标签的影响。“民族主义”这个词,不管它的来历是什么,今天使用的时候价值判断的成分非常大,每个国家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别的国家是民族主义,只不过西方的话语权比较大,软实力强,给中国扣上民族主义的帽子,中国国内又有些人不坚定,独立思考能力不行,顺着西方走。这样比较简单,心理上又比较舒适,自由啊民主啊平等啊,全是一些很好的词,每天都喊些这样的词多愉快,社会又不整你,多愉快啊!

  你想想,中国社会的领导人他们不懂么,谁不知道自由民主好,我们中国在一步一步推动。很多自由派的人老把今天的中国和美国比。能比吗?美国下了飞机,高速公路有多宽,租车场有多大,中国和美国真的没法比,拿美国的那一套来套在今天的中国身上是天大的误会。

  至于那些关于我们有民族主义倾向的指责,没关系,我们承受得住,我对同事们说,坚持一下。也有些人在微博上批评我。但是我们既然认为我们做得对,就坚持一下,毕竟大多数人是支持我们的,我们是按照中国主流人群的想法来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5 11:54
人物周刊:你在很多场合谈到《环球时报》传递的是真实中国的声音,是民间中国的声音。但也有网友反问,如果是一个真实的中国,那为什么国内发生的负面新闻你们不去报道?

  胡锡进:说这个问题的人很不专业,这是模糊的印象,《环球时报》不是报道国内新闻的报纸,它是国际新闻的报纸,主要是从战略层面来报道中国和世界的交往。可以说报道的是中国的世界坐标。

  人物周刊:有一种说法认为你们发言的尺度较为宽松,是因为你们获得了主管部门的某种默许或者特许?

  胡锡进:我觉得外国记者向我提这个问题很正常,但有时中国记者也这样问我。谁能有特许执照?政府不会给任何人特许执照,都是冒险做出来的。如果你说的实话,对社会是促进作用,就好一些;如果你比较偏激,给社会带来一些麻烦,自己也就会麻烦。所以需要真诚、勇敢和智慧。

  拿2008年奥运圣火在法国的传递风波那个报道来说,当天晚上11点钟,外电有报道,圣火在传递过程中灭了几次。到了那个时间点,稿子怎么做,标题怎么处理,压力很大啊。我拍的板儿,定的标题是“法国没保护好圣火法国警方掌控局面无能”。

  当天夜里官方发出的报道是,有关官员称,“圣火传递取得成功”,你说我压力多大。回到家一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上班,人民日报社院里好几个熟人碰到我,第一句都是,“老胡,你们做过了!这影响中法关系啊!”但是其后所有的中国媒体都跟着我们的风向在写,法国驻华大使到处骂《环球时报》。我们最后也没遇到什么麻烦,因为我们说的是实话。

  人物周刊:你一再强调《环球时报》的办报理念是实事求是和讲真话,为什么外界还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对之声,认为你们所呈现的中国并不真实?

  胡锡进:我想有一个原因就是舆论的分裂。西方肯定认为我不客观,我觉得这个太正常了,他们认为我们的报道违背了他们的利益,(在他们眼中)只有站在他们一头,帮着他们说话才是“真实”的。国内有一批人被西化了,价值观和他们一样,这是最大的原因。

  当然还有些小原因,比如《环球时报》只是报道国际为主,从战略层面,国家冲突和摩擦,中国国家道路问题,从思想高度上来报道,不会报道日常的事情如药家鑫的事情。

  《环球时报》现在有这么大影响力,有些人认为我们应该使用自己的影响力,转化成对每天具体事情的干预,但是我们做不到,报纸做这样的转向做不来。这是报业市场的问题。做这类报的道媒体已经很多了,不缺一个《环球时报》。

  我们只能在我们的战略层面来发言,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平衡。但是有些人不允许别人持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他想到的,他理解的,他喜欢的才是真话,不喜欢的不是真话,不允许不同声音的表现,这是非常武断的要求,与他们宣扬的民主理念背道而驰。

  人物周刊:有个段子说,“《参考消息》:全世界都夸我们好;《环球时报》:全世界都嫉妒我们好。”你听过这个段子吗?

  胡锡进:我听过这个段子,一笑就过去了。段子永远是简单化的东西,中国很复杂,世界很复杂,怎么会有这么简单化的东西?这是中国人流行的揶揄的一种方式。但是《环球》是不是宣扬全世界都嫉妒我们,随便拿出一天的报纸就会发现不是这样。可能是我们150万的发行量还不够多吧,所以造我们的谣那么容易,(笑)可能需要上千万的发行量,才能让造谣者闭嘴。

  人物周刊:你如何理解媒体的客观公正?

  胡锡进:这是所有媒体人都必须认真追求的。这要求任何报道不预设立场,不从自己的所谓“政治阵营”出发,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当成所有新闻素材的模子。我觉得现在很多新闻界的一些人并不是这样做的。

  人物周刊:你在微博里提到,要警惕“西方”,因为他们可能是我们“别有用心的老师”。有网友笑言这种说法源自阴谋论和阶级斗争多疑论。这是你的完整想法吗?

  胡锡进: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们有一篇社评多角度论述了它,微博里寥寥数语,观点表达会有准确度的损失。如果这样再挑出微博里的几个词组成问题,就更刺眼了。但总体看,西方的自私是毫无疑问的。所有国家都有自私性,中国对西方不构成竞争的情况下,西方对中国更容易真诚、自然和善意。到了中国与西方竞争时,这种心态会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受到的人权批评比七八十年代要多得多,从常识就能想到,我们的人权状况比那个时候要好得多了。80年代,连人道主义都不能讨论。今天中国的自由状况怎么能够跟七八十年代相提并论?但那个时候中国是他们反苏的盟友,他们很少来批评中国。

  现在西方的批评中,有一部分,是出于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他们就是那么想的;还有一部分源自他们的私利。我们应该去琢磨和思考他们的话,但不一定要去照着做。也不能因为我们本来应该那么做,然后因为西方要求我们那么做,我们就反着来,那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中国需要独立思考,自己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像我在《环球时报》社评里写的那样,中国政治经济的闸门,钥匙必须握在自己手里,不可能给美国也配一把,美国得习惯中国的非敌非友。如果我们全听美国的,让我们怎么做就怎么做,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个人可以这么做,国家怎么可以这么做?我们自己的政治道路不按自己的利益、承受力去操作,一切听从美国,那是不负责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5 11:54
“微博上的声音不能代表主流”

  人物周刊:现在左中右划分得很细,比如说中左和中右,你是哪一类?

  胡锡进:很遗憾,我不喜欢这样的分类,我就是一个实事求是派,我鼓励大家要做实事求是派。

  人物周刊:你的微博开通第一天就收获了五千多个关注者,但其中多数是批评你和你的报纸的。你在博客中表示了惊讶,此前你不了解有那么多批判者吗?你怎么看待反对派的声音?

  胡锡进:我尊重微博上的声音,但不认为微博上的声音能够代表整个中国,微博只是把持有同一看法的人聚合在一起,他们比较活跃,但并不是主流。如果中国社会大多数人都认为我错了,我就会认真思考,要不要改。《环球时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卖一块二还有人买,这么大的发行量,这意味着大家在读我们的报纸,认同我们的立场。大多数人是支持我的。

  人物周刊:你为什么如此自信,认为大多数人是支持你的?

  胡锡进:我们做过很多调查,关于政治改革和民主改革的,结果在《环球时报》上都发表了。比如希望中国保持大的稳定,进行渐进式改革,每次调查都有绝大多数人表示支持,比例在70%-80%之间。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目标读者有了解吗?

  胡锡进:我们经常做调查,由于读者群很大,他们在中国社会中的辐射面同样很大,总体看,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关心国际,城市读者相对较多。我们不能说我们代表社会,但我们读者的代表性比其他媒体要强一些。飞机上每天就10万多份。另外开出租车的、警察、蹬三轮的也都能经常碰到读《环球时报》的。全国有报摊的地方就有卖环球,我们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

  人物周刊:你们有句宣传语,称《环球时报》是全国公信力最强的报纸。

  胡锡进:每个媒体都认为自己的公信力强,或者说想做到最强,但这句话不是《环球时报》的标准广告语,也不是我想对社会表白的,我也认为我们的世界观有局限性,我们不是永远是正确的。可能是广告部作为一种广告术语去做,但我从来不这么说。

  人物周刊:你觉得《环球时报》的局限性在哪里?

  胡锡进:我想跟每个媒体的局限性差不多,媒体从业者首先都是人,人的经历、所处的位置……都会带来某种局限。我们在北京办报,报道国际新闻,很多人都学过外语,而且是体制内的报纸,这都会带来局限。但是我们在努力突破局限,这是我们非常努力去做的。每天的社评都是我执笔的,但写作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每天早晨编辑部讨论,定下这个题目,编辑会打很多电话,去问很多人的看法,搜集看法,给我看,我们一起来做,我口述,他记录,一起写成,写成之后还要传给几个专家去看,他们就这篇文章的思想、逻辑、文字提意见,写成之后提意见的最少是两个人,总共加起来给社论出主意的大约有百名左右,智囊团,这些人分布在大江南北,都是中国一流的专家,比如像房宁、金灿荣、张颐武、张琏瑰……特别多。

  人物周刊:前段时间,贵报关于艺术家艾未未的评论文章引起了很多争议。

  胡锡进:新闻史会给我们正面的评价。通过我们的报道,中国人知道了这件事,我们也把我们想说的说出来了,这样做对于一点声音也没有是一种进步。我们该说话的时候没有沉默,这需要勇气,我们这一两年不断触碰敏感话题,对在第一时间评论艾未未事件,等于是做了准备和铺垫。

  中国社会舆论在分裂,造成了一些人把社会上的所有人和事要归队,或者这一派或者那一派,这不健康。我觉得《环球》在努力地站在公正、中立的位置,来谈一些敏感问题,但我也承认,把握准这一点是很难的。比如说像艾未未的事情,我们连续写了4篇社评,并不是每一句话都很准确,但是总的意思是没有问题的。硬要挑一句话,问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是文字狱。我们不能断章取义,任何文章如果断章取义都是经不住推敲的。

  那几篇社评是站在中国的利益上来写的,这里面有我们对世界的总体理解。我不赞成把政府单独挑出来。中国政府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和老百姓、全民族利益是一致的。我不信美国政府会比中国政府更关心中国人的福利,我不相信。

  人物周刊:但在某些情况下政府的判断、举措和民众的利益的确会有冲突、有分歧。

  胡锡进:是这样的,因此需要批评。我们是批评的参与者,我们前段时间批评深圳,驱逐8万高危人员离开深圳,我们第一个发社论批评。日本核事件,《环球》第一个发了社评,提出来要实事求是把情况告诉大家,发展核电要谨慎小心,这和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集团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我们并不是永远挺政府,这怎么可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5 11:54
“中国是一辆巨型卡车”

  人物周刊:你接受过多家国外媒体的采访,我很好奇,你接受采访时,可能事先就知道自己的立场、观点和他们的不一样,为什么还会选择受访?

  胡锡进:人需要与和你观点相反的人接触。我本身做媒体,知道谁不配合,就会很恼火。不接受的话,他还是会写你,会把你写得更糟糕,所以即使有些媒体来采访我是出于恶意,我也通常给予配合。

  凡要想做点事情,总得要承担一定风险。其实不做事情,你的媒体也会有被边缘化的风险,你什么都不说,慢慢地,也会累积出一种长期的风险。你要是说了,可能也会有当下的风险。但是恐怕所有人都有风险要面对。

  人物周刊:将接受采访,甚至是对立面的采访视为一个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的机会,你的这种想法在体制内似乎还是少数。更多人不这么想,比如说很多地方官员在面对质疑和危机时,常常会认为不回答是种好的保护方式,把自己藏起来。

  胡锡进:那是摆脱责任的一种好的方式。按照规矩,大家都不回答,那么他就没有责任,媒体爱怎么说怎么说,制造了很不好的舆论,也跟他没关。但是如果他说了,不管是对还是错,也许就会给自己带来意外麻烦,这是中国政治非常不好的一种现状。国家应该鼓励官员们多说话,多接受采访,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大不了澄清一下。我不是官员,我只是个媒体人,只不过在体制内,是个比较另类的媒体人。

  人物周刊:你的中国观极大地影响了你对世界的看法。我想了解你对“中国崛起”这个概念的看法。

  胡锡进: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说法,关键是怎么理解“崛起”这个词的含义,其实中国官方并不喜欢用这个词,更喜欢用“发展”。外媒喜欢这么用,中国人也就跟着用,用来用去就习惯了。中国崛起是中国目前总的现实,不错的地方是,经济发展很快,也有很多弱点和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比如说关于理论的大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比如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成果在理论上怎么对接,这些都没有解决。中国崛起很复杂。

  人物周刊:还有一种说法,中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有人总结为“中国模式”或者是“中国共识”,你认同吗?

  胡锡进:中国共识还不成熟,中国模式也不成型,至少我们自己还没完全搞明白,但是我们确实走的路和西方不一样。我认识一个混血儿,五六岁,我带他出去玩,中国人都说他长得像外国人,外国人都说他长得像中国人。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我们自己在当中。看不清楚。我们需要视距,来回过头来看中国,才会看清楚的。

  人物周刊:也有学者认为,要回到常识,中国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跟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平权有关联的,这是全世界共通的东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

  胡锡进:这条道路是中国独有的,还是不是,我们不能纠结在这个问题里,毫无意义。没有哪个社会是完全与世隔绝发展起来的,这不可能。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一定受到西方影响,没有西方我们也发展不起来,我们的开放,很大程度上是对美国的开放。西方各种思想,好的东西都会对我们产生好的影响,中国发展不是独立的,这毫无疑问。

  但中国不可能照搬美国的英国的,这做不到,中国拿各国好的东西来在中国的土地上重新组合、重新融合,再往前走,事实是这样,而且也必须得这样。大部分西方国家才多少人?都是人口几千万、几百万,这在中国也就是一个比较小的省份,或者一个市。中国是一个巨型卡车,西方是卡丁车,开惯卡丁车的人去开开大卡车试试?那完全是不同的感受。

  人物周刊:你曾在一线做过多年记者,还做过战地记者。参与国际报道的经历,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胡锡进:增加了我的见识吧。我跑过一些国家,亲眼看到了前苏联和东欧的变化,直接采访了南斯拉夫战争,在那里接触了大量的西方记者,和他们打过大量的交道,所以知道外国媒体是怎么做的,知道中国和西方媒体有什么天然的一些不同的地方。

  从发源来讲,媒体是西方发明的,报纸、电视,都是西方社会量体裁衣做出来的,跟他们的社会现实环环相扣,扣得非常紧。中国的媒体,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绝做不到像西方媒体一样。我总跟西方记者说,我们的媒体没有你们那么自由。但是媒体又是改革最活跃的部分,通过改革和媒体人的努力,我们的国家在变化,这是中国媒体的现实。

  西方媒体的自由有先决的社会条件,社会组织的三权分立,各个社会集团通过对立来实现平衡,这种对立给媒体的自由形成了大空间。中国社会组织的基础是和谐,中国社会没有西方激烈的政治碰撞,利益分歧的时候,社会主张通过协商和友好的方式来解决,不主张对立,这给媒体的发挥空间设置了天然的障碍。中国媒体不可能和西方一样,无论喜欢不喜欢,这是现实,我们可以改造并同它一起变化,但我们绝跳不到这个现实之外。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5 11:55
人物周刊:你的有些观点是对的,是出于一个综合、均衡的考量。但是类似主权高于人权的观点,我不能够赞同。你说把人权和主权对立是西方世界对第三世界的攻势,你不认同全人类有共同的价值吗?

  胡锡进:我认同全人类有共同的价值——人权和自由民主,说它们是全人类的价值,我也非常同意。但是这些词被西方政治化了,它们的现实含义已经超出了这些词原来所对应的概念本身,当西方把自己的这些词作为向中国施压的外交工具时,事情就变味了。其实中国绝大多数人关于该不该搞民主和自由,认识是相同的和有共识的,只不过该怎么做没有共识。

  中国在进步,谁要不承认,就是睁眼说瞎话。不能把民主的进步仅仅看成是选票,一人一票,这样理解民主太狭隘,这真是掉入了西方设计的轨道中了。中国人不至于这么愚蠢。我们要更加实事求是看民主,坚定不移推进民主。

  关于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我认为它们是统一的,人权和主权应分开是西方的话语体系,中国的人权怎么能离得开主权呢?中国在历史上因为主权问题吃的亏还少吗?我们多少人被外国人杀掉?以前主权不行,在世界上的空间就小。现在世界上各国在争夺发展权,主权强大,国家就会得到大的空间,这和人权有直接关系,干嘛要对立起来?那是西方的话语体系,国内的知识分子这么认为的,或者是不动脑子,跟着西方跑,或者是故意的,谋取自己的利益。

  人物周刊:有人曾经打比方,说一户人家,丈夫好赌又好色,还打老婆孩子,有一天狂打老婆孩子,邻居指责,他说这是我们家的主权,你别来干涉。

  胡锡进:用这个来形容中国?这是非常低级的比喻,国家的事情要比这个复杂得多。一个家庭,三五个人,一个国家多少人?国家利益的复杂性要比一个家庭复杂多少倍,打这种比喻的人是脑残或者别有用心,这怎么能一样呢?

  今天来说,中国国力还不够强大,跟西方比还比较弱势,强调别人不干涉中国内政,这符合中国整体国家利益,如果不坚持这一点,而是主张大规模干涉国家内政,这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我们只有一个中国,爱国没有什么坏处,帮助这个国家,尽我们所能,推动她往前走。有一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一朋友很有钱,想移民美国,他就劝他,“你就是到美国去,还是中国人,你还得吃中国这碗饭,中国好了,你在美国地位高点,中国地位低点,你在美国更惨,你融不进那个社会了,你注定是中国人了,你要走的话还不如在国内。船漏一点,咱补一补,咱就能往前走了,就能开到对岸了,就不至于沉没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态度,国家是有问题,但是为什么要踩呢?

  反正我是这样的,美国的利益有人去维护,用不着我们。中国好不容易有一个发展机遇,有可能成长起来,我们要打断这个进程吗?有人在网上说,这是一个烂国家。没错儿,我在社评里也那么写过,有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毛病让我们不知道是该爱还是该恨它。但我看到它的希望,以及它的现实成就,我选择爱它,保护它。

  人物周刊:你有没有哪个阶段对美国很向往?

  胡锡进:我现在也觉得美国很好,如果给我选择的机会,我很可能选择生在美国!美国情况好,生活平静,一生享受那么多自由,中国有这么多问题。生在美国没什么不好,但是生在中国给了我另外一种命运,让我不断去奋斗和努力,和我的同伴一起去改变这个国家,我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我们这一代人,穷啊,眼看着国家一点一点变化出来。1984年我和我妻子,当时的女朋友,在宣武门散步被一个台湾人看见了。那人跑过来跟我们打招呼,说他是台湾老兵,老家是河南的,回大陆探亲,第一次在街上看到手挽手的年轻人。我女朋友那年24岁,当时的反应是什么?吓得躲在我身后,都快哭了,胆小啊,从来没见过台湾人。我当时还在部队,分手的时候,我跟对方握手道别,说“请回去向台湾青年转达我的问候”,多傻啊!我俩还都是大学毕业生呢,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吗?还有人说这么傻的话吗?

  多么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这一代闯过来,知道还要往前走,没有一个社会生下来就“咣当”特别好,咱就这个命,没给生在美国,还不错生在中国,经历这种变化,要给你生在利比亚怎么办?咱庆幸吧,没做埃及人和利比亚人。这也是我的一句真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5 11:55
两个“环球”?

  人物周刊:有人说《环球时报》中英文版存在“报格分裂”,在题材选取上存有双重标准。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胡锡进:中文版、英文版我都是总编辑,说它们办报理念有什么不同的人根本没看懂。双重人格这个词多么适合在网上流传,多么适合去刻画一个人,特别是你不喜欢的人和媒体。仔细读一读吧,一切就不攻自破了。英文版开创的时候,前半年我天天上夜班,稿子我亲自改,英文版最早的几个比较冒险的报道,涉及异见人士、游行示威的稿子,都是我主持做的,那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改的。

  无论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我们的原则都是“说真话,说实话”。中国尽管有很多不足、很多问题和意见,但整体来看,和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比,中国经得起实话实说。我讲实话,有的时候会经历来自各方的障碍,不光是官方,还有互联网、微博,但讲真话是有前途的,我们的空间越来越大。我们越讲越真,越讲越实。我们的报道、特别是评论形成了创新,不是简单发牢骚,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所以有生命力。如果相反,你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一些很敏感的话题,《环球时报》也碰了,记得有一次,几位外国专家对我们当晚的突破性报道过来向我表示祝贺。总之,我承认,《环球时报》不是鲁迅,现在鲁迅很多,我总是对同事们说,让我们做蔡元培,做胡适吧。

  人物周刊:有句话流传很广,“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你怎么看?

  胡锡进:我觉得批评应当越来越自由,我也支持批评,我们经常批评中国对外政策的不合适的地方。中国社会需要逐渐习惯批评,官方不用因为批评而那么纠结,民间也不用对官方对批评的有些限制也那么纠结,这是个过程。

  批评显然在前行啊,难道不是?网络,微博,这些工具出现就是批评的革命,社会和政府都在越来越适应。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永远需要一个秩序,批评在什么样的限度上会损害国家的基本秩序,会毁灭政府的权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这个限度在变化。但总体上,政府的权威对中国很重要,中国太大太复杂。《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杜德在北京、莫斯科住过几年,他在美国时给《今日美国》做记者,非常有名,他告诉我说中国无论怎么样发展,一定要保持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削弱,共产党是中国社会的凝聚力量。我非常同意。当然,执政党的权威不能总是通过限制批评来维护,这一点中国社会已经有共识。

  人物周刊:你对当下社会有无担忧?

  胡锡进:怎么能没担忧?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在变,权力结构在变,他们已经具有反思和纠错的能力,他们有这种愿望,能力也在逐渐建立起来,比如说行政权力制约、自我控制,听证制度,依法治国……没有百分之百做到,但总的来说在往前推,律师行业越来越繁荣,我们看到中国的律师都挺有钱,这就说明法律越来越有作用。

  中国大的环境挺紧迫的,全球化的环境,中国人看到了全世界,比如我们的民主跟西方有一定差距,西方的民主搞得不错,这不是虚伪的,但是一时又拿不过来。于是西方批评我们,国内自由派也主张学习西方,形成了两种压力,这两种压力会长期伴随中国政府,会形成长期压力。中国一定要处理好,如果我们处理好了,西方民主实践会提供经验,帮助我们前进,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动荡。楼修了一半,100层的楼修到30层,突然改换图纸,大规模改换图纸,那是改不动的。如果中国发生革命,权力的运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利益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经历颠覆式的调整,那这场革命就有可能变成灾难。

  中国人的价值观跟西方有什么不同?一定是有一样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谈普世价值,问题是同样的,普世价值肯定有,但“普世价值”这个词被高度政治化了,好像承认普世价值就是一个政治立场的宣誓,不承认普世价值,就是另外一种政治宣誓,这是很糟糕的一点。中国现在没有理性讨论的环境,大家就是站立场,看你同不同意,这是一个阶段,会过去的。

  人物周刊:你的头脑中,一个理想的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

  胡锡进:这个问题,我也没有认真想过。一个理想的中国不是我们设计出来的,而是我们走出来的。

  整个世界有趋同之势,中国和美国,会有一些趋同的地方。美国的优点,中国能尽量多地学来,但是中国,我相信,肯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美国,无论怎么学也变不成的。未来的中国一定是一个民主的中国,但是民主的形式是什么样,需要我们慢慢、慢慢走出来。美国的也不是设计出来的,是走出来的。怎么走出来,这需要中国人的政治智慧。

  当前中国需要把握住国家的完整性和凝聚力,这是保证中国未来继续发展的前提。保持住这一点,中国就能往前走,很多问题会在当中一点一点解决。本刊记者 徐梅 实习记者 孙佳宁 发自北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5 11:55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993282.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6 00:57
【案例】选题的风险

黎勇01:回复 @阿登:这个还真不知道。经常看到南都大篇幅报道南都公益基金会,且冠南都名,以为就是他们办的。一般人还真不知道


@报纸观察#报海钩沉#2002年3月,第945期《南方周末》头版以“违规投资玷污希望工程,青基会负责人难辞其咎”为题曝光青基会动用“希望工程”捐款违规投资。后,该期《南方周末》头版被撤换,本版只能永载新闻史册! 原文转发(450)|原文评论(73)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31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3) | 收藏 | 评论(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30 13:28
【案例】媒体的良知
报纸观察:【大报风范】//@青年时报章:和专业底气相比,媒体更缺的是发言的勇气和心气。学习了!现在的东早,真正有大报风范。


@报纸观察:【东方早报“七谏”京沪高铁】京沪高铁今日开通,上海《东方早报》推出10个版特别报道《七谏高铁》,以《中国高铁21年争议未止》为引题,从多个角度回顾、反思高铁发展进程,这10个“谏版”代表了新闻人的良心,值得珍藏! 原文转发(603)|原文评论(129)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2) | 收藏 | 评论(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 10:56
【案例】
新闻老兵:今湖南日报最给力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今天 09:30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3) | 收藏 | 评论(9)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 10:56
傅玉辉://@李国斌律师:邓受尽毛独裁之害,当时痛定思痛,下决心改革中共运行规则。邓的继承人似乎在慢慢地背叛他。


@钱钢-香港大学:【我珍藏的党庆日人民日报版面】1983年7月2日和1987年7月1日,人民日报以这样特别的方式纪念党的生日:两次全文刊登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政改宣言(这是新闻史上罕见的事例)。如果明后天的人民日报能第三次这样编排,那将会得到8千万党员和13亿人民最热烈的支持! 原文转发(1276)|原文评论(346)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今天 09:27 来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转发(3) | 收藏 | 评论(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 16:08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7-1 20:21 编辑

【案例】重大主题新闻主题的同质性
赵世龙1967:今天的版面很闹很俗艳,连我尊敬的南方都市报都未能免俗。对比下时代周报今期的趣向与头版选图,如何?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今天 14:43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2) | 收藏 | 评论(14)

中国媒体今天的表现,会写进新闻史的。//@肖雪慧:吃民的、拿民的,还要民感恩?重庆晚报,还要脸不要脸!//@连鹏:转发微博。


@王晓渔:戴德。 原文转发(1650)|原文评论(382)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今天 18:43 来自新浪微博
删除| 转发(1) | 收藏 | 评论(2)



评论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同时评论给原文作者 王晓渔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注册



全部 | 我关注的人 | 陌生人
共2条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 20:34
有点骨气。


@传媒老王:今天最不节日,最淡定的头版,请大家点评! 原文转发(460)|原文评论(138)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 23:54
【案例】
新京报艾君:关注。// @田科武 :7月3、4、5日,北京青年报将每日推出32版纪念特刊,欢迎北青新老读者关注。 @段钢 @宋燕 @北青吴鑫 @风语留言 @北京青年报 // @走一步看一步 :祝青年报生日快乐!


@田科武:7月3日是北京青年报复刊30周年纪念日。北青历史上曾产生过三个响亮的口号: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新闻是有分量的;最难的是超越自己。我最喜欢第二个,这个口号的主创意来自奥美公关。若干年前就开始借助知名外脑的智慧,这也是北青不同凡响的地方吧。秀秀纪念特刊2的封面,报道组的童鞋们辛苦了! 原文转发(31)|原文评论(6)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30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 | 收藏 | 评论(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 11:44
【案例】
传媒老王:【国外杂志封面视觉欣赏】之《纽约客》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 22:53
【案例】
程鹤麟:时代周刊又不是八卦杂志,哪会这样出蹄? //@沈逸:求问《时代周刊》哪一期?肿大在谷歌上搜不到?


@-LEA-张迎:【郭美美上了时代周刊了 真给国人丢脸!】唯一不加入世界红十字会的中国红十字会,在郭美美的带领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红十字会是唯一不加入国际红十字会的会员国。道理大家都懂的;国际上的一些慈善机构估计会停止对中国慈善拨款,大家应该知道美国的一个慈善机构在几年前都停止了对中国的拨款。 原文转发(107)|原文评论(40)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0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7) | 收藏 | 评论(4)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 23:53
【案例】
报纸观察:胡锦涛:植根人民才能不败、满怀忧患面向未来、反腐关系党的存亡、要把群众当做亲人、社会稳定才能发展、权力不是牟利工具。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0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4) | 收藏 | 评论(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 23:56
传媒老王:坚持政治家办报是我党一贯的新闻工作原则,新闻宣传工作一直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党报集团等党组织领导下的都市报总编辑也应该具有政治家素质。今日国内都市报头版上的总书记照片【大全套】之一,今天没有在头版上刊发总书记照片和“七一”讲话的都市报头版,就不公布了,希博友谅解!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7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4) | 收藏 | 评论(9)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4 11:42
【案例】版式
#国内报纸版式选粹#@东莞时报:红歌季】你是否还记得,记忆深处那首红歌?东莞时报三版《红歌志》,带你“听着故事哼着曲,看着电影唱着歌”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49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举报
转发(11) | 收藏 | 评论(6)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4 12:18
【案例】真实性问题

老鬼阿定:牛吃皮吹习惯了,连老天爷也不放在眼里。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5 13:28
传媒老王:在昨天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报》视觉版上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做了【都市报建党90周年报道版面选评】,因为只有一个版的点评和介绍,加之时间紧张,很多都市报的好版面没有来得及介绍,这几天我会在围脖上陆续推给大家。也欢迎各报同仁提供好版面!下面的是新京报的建党报道版面(新京报提供)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5 23:50
传媒老王:停摆也精彩!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9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2) | 收藏 | 评论(5)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5 23:58
【案例】报道的选题,抓住现象

河南商报王攀:阿保老师都快是一张都市报了


@阿保:【粉丝经济】今天的河南商报经济蓝皮书策划了一个专题粉丝经济,深入介绍了微博现象,从求粉,买粉到议粉,非常全面。特别是齐亚琼写:你在玩微博,微博在玩你。微博装饰了你的生活,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的粉丝有多少?你是一本杂志,还是一个布告栏?@李蓬 @孟磊 @河南商报王攀 @河南商报经济蓝皮书 原文转发(5)|原文评论(4)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6 00:02
【案例】报刊摄影作品
漂亮又勇敢的朵朵:我因这个帖子短短几天内被社会各界爱特4000多次!为此再转!希望这张写实照片能够进入到评委的最终!


@飞行队长:21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公示http://t.cn/aNT84f ,请支持新闻摄影类:《孩子,妈妈带你回家》作者: 周科。这本是一张被枪毙的新闻照片,被小编辑央求着最终发表出来。请通过电话(传真):010-58262762 电邮 5826@vip.163.com 向评委专家表达您的观点吧。@哥本树根 @罗旭 @漂亮又勇敢的朵朵 原文转发(4031)|原文评论(1036)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7月5日 23:36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5) | 收藏 | 评论(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6 23:41
【案例】夜班编辑的苦恼
望梅空间 ://@刘海明8888:这个时刻,考验中国媒体人的智慧啊。// @芦径 :轉發微博。


@传媒第三只眼#媒体人伤不起#:电视台战战兢兢在等消息,怕自己节目与时局不符;纸质媒体在忐忑不安的等消息,怕明天出街的报纸会水土不服;网络媒体人更是箭在弦上的等消息,就怕自己踩了那条危险的红线。今晚,有多少媒体人会因为这样一件事可能彻夜不眠,彻夜改稿,彻夜监播,彻夜等待。媒体人,累死个人的活儿。 原文转发(1120)|原文评论(214)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3分钟前 来自诺基亚N8 |举报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7 00:20
成都女报李希:抢新闻改等新闻了,媒体人伤不起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7 12:28
【案例】版式的创意
传媒老王:值得称道的一个【健康版】,视觉、内容都做出味道了!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 | 收藏 | 评论(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7 12:41
传媒老王:头小腚大的版面视觉设计,你喜欢吗?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2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0) | 收藏 | 评论(9)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7 23:52
【案例】
传媒老王:【7月7日中国都市报十佳版面视觉冲击奖】排名不分先后:半岛都市报、新闻晨报、都市快报、新快报、东方早报、青年报、晶报、重庆商报、东莞时报、内蒙古晨报。 (此奖天天发布已很长时间了,虽然天天很认真,但有无权威性完全随你看!不必太当真!)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2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4) | 收藏 | 评论(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9 22:05
【案例】
@沈刚sark:为什么从7月4号(周一)到今天(7月9号 周六)的人民日报头版的照片只有贺国强同志出访的唯一一张照片呢?下周这情况会继续吗? 原文转发(5)|原文评论(1)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0 10:35
【案例】转载的问题
猪打字:转发。真是恶心。


@破破的桥:做了个更直观的图:围观新华网的新闻“转述”。 原文转发(4426)|原文评论(1158)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5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 | 收藏 | 评论(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0 10:47
金陵江淳://@纽约柿伟书记:转发微博。


@董磊点评台湾时事:连绿媒都没报道“熊抱女”被警方带走,可见部分陆媒在恶意传谣。 原文转发(62)|原文评论(29)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0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3)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0 10:51
黎勇01://@温炜鑫:还真是不知道这有什么技术含量。 // @唐润华 :知道国内新闻网站运作的人都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多半是技术性的,也许有下意识的东西在起作用,但通常并非有意为之。 // @刘湘明 : // @雷军 :唉。。。 // @李铁军 :台湾人民不是脑残,不是那么好骗的。


@宫铃_胡同台妹:一則新聞多加一句話,結果差很大。難怪有許多大陸人對台灣充滿怪異誤解,我今天總算是真真實實的見識了!打算把此事寫文章發表在台灣媒體,順便放在書裡,做個活生生的教材,什麼兩岸手足、互信交流,都是狗屁。感謝網友@破破的桥 的整理資料。 原文转发(2992)|原文评论(1060)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5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1)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0 17:40
【案例】告别读者
@微天下:【英国《世界新闻报》最后一期出版】因为陷入电话窃听丑闻,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今日出版最后一期。头版写道:“谢谢你,再见!”小标题是:“168年后,我们最终向750万忠实读者道出悲伤但非常自豪的告别。”背景是往期头版。该报网站首页Logo也变成了《世界新闻报-世界最伟大的报纸 1843-2011》 原文转发(158)|原文评论(40)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0 17:42
【案例】
虚心老师:北京有些报纸的PDF版凌晨两点清样后就上传了,上海的新闻晨报以前连文字内容也在凌晨上传到网上频道(很久没关注,现在情况不知)。北青报和法晚都上传得比较晚。 //@风语留言:哈哈 ”我们很注重知识产权“


@大王派我巡个山:朋友打来电话抱怨,想在网上查今天北青报的一条消息,YNET网站仍是昨天内容,经过向报社多次反映,终于在下午登了各版的标题但无连接。报社回应说是为了防止网上盗版,所以电子报要改在下午出。我也很无语。。 原文转发(4)|原文评论(1)






37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0 17:48
北京青年报:【《世界新闻报》关张】


@新浪传媒:【《世界新闻报》168年版面精选】《世界新闻报》1843--2011,该报168年的历史到此画上了一个句号,最后一期报纸的头版大字写着:谢谢,再见。(Thank you and goodbye:After 168 years, we finally say a sad but very proud farewell to our 7.5m loyal readers) 原文转发(831)|原文评论(105)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4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5) | 收藏 | 评论(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0 20:46
包丽敏:1912年4月21日,《世界新闻报》报道泰坦尼克号的版面。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0 20:55
包丽敏:办了168年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停刊。据说最后一期不登广告,所有广告位都给了慈善和公益。同时还向英国和爱尔兰的读者免费派送该报第一期以为纪念(图左)。该报创办于1843年10月1日(周日)。居然也是10月1日哦。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8) | 收藏 | 评论(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1 23:49
【案例】
传媒老王:今天出版的国外报纸头版视觉版式参阅之一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30秒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2 22:15
【案例】版式
高子晴:哟,这个版不错,挺漂亮的。恭喜我们的最佳国语男歌手--马条!!


@何颖珊@马条 接受阿海采访时说:“说实话,我做音乐已经十六年了,这是第一次拿奖。在我看来,传媒奖是一个公正客观兼具包容性的评选,它冲着音乐本身,无关地域,也不在乎歌手名气大小。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那么大的认可。”在此我也谢谢各位评委,是你们专业的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交出高品质的获奖名单 原文转发(7)|原文评论(7)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21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7 10:34
【案例】
默多克在英国各大报纸登道歉信
2011-07-16 19:55: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 有2645人参与

核心提示:继《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被迫停刊后。今天,英国各大报纸刊均整版刊登了默多克亲笔签名的道歉信。信中说:我们为所发生的严重的不当行为道歉,为对相关人士造成的伤害深深道歉。


12日,默多克坐车抵达伦敦寓所,他手中拿着一份《泰晤士报》。
中广网伦敦7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这几天默多克的名字是被大家所关注的焦点,世界头号媒体集团——默多克600亿美元的媒体帝国连日来风雨飘摇,在其《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被迫停刊后,今天英国的各大报纸均整版刊登了默多克亲笔签名的道歉信。
同时,迫于压力,默多克父子二人终于低头,同意在下周二赴英国议会接受质询。
“我们很抱歉”,这是今天英国各大报纸刊登的默多克新闻集团道歉信的标题,信中说:我们为所发生的严重的不当行为道歉,为对相关人士造成的伤害深深道歉,我们后悔没能更快采取行动解决问题,也认识到单纯道歉已经不够。我们将采取行动进行补偿。请大家拭目以待。在道歉信见报之前,默多克被大批媒体和抗议者团团围住,抗议声中,他终于开口,表示自己已经向遭窃听的遇害女孩道勒的家人道歉。
默多克:我道歉了。我不打算再进一步说明,我只是对他们说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我对所发生的事感到震惊,我没有更多要说的了。
此前被爆出的《世界新闻报》记者窃听并删除遇害女孩道勒(音译)的手机语音留言,导致警方认为道勒尚在人间。这一消息严重刺激了受害者家属和英国民众的神经,导致窃听丑闻一发不可收拾。连日来,窃听丑闻的臭味迅速从英伦三岛弥散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总部,从《世界新闻报》蔓延到了整个默多克媒体帝国,使其成为全民公敌。窃听事件受害者,


英国前首相布朗:《星期天泰晤士报》应该是得到了我房屋互助协会的帐号,侵入了我的法律文件,我非常震惊,这显然是非法的。
伦敦77地铁爆炸案受害者的父亲格拉哈姆:很难想象,在你心情最糟糕的时候,事情还可以变得更糟糕。怎么会有人这么干?为了一篇报道窃听受害者家属的手机。
美国参议员梅内德斯:如果窃听“911事件”受害者家属是真的,对已经经历了这么多悲痛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而且,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美国法律。
据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内部的匿名消息人士透露,FBI已经着手对新闻集团展开调查,并表示从最高主管到门口的警卫,一切涉嫌违法的事证都不会放过。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作者: 王宗英 ) 责任编辑:NN027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7 10:37
欢迎来到天朝 [网易广西桂林市网友]: 2011-07-16 23:02:37 发表 腾讯偷窥了数亿用户的资料都没什么事顶[327]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ok郎君 [网易上海市网友]: 2011-07-17 10:07:47 发表 似乎不少不知道默多克其人,这家伙一直劣迹斑斑,但因为有权有势,一直没人能把他怎么样,发生这种事情,完全是一贯的有恃无恐的心态导致的,玩火自焚,这次事件的恶劣程度比以往都严重,确实不能轻易放过他顶[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深圳市网友 ip:175.191.*.* 2011-07-17 09:46:41 发表 每次看到央视新闻频道的评论员一要开口,我就马上换台。听它们的尊口一闭一合,简直比新闻联播还难受,甚至有砸电视机的念头。顶[1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http://news.163.com/11/0716/20/7941JGVT00014JB5.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4 10:32
【案例】中外媒体的人文关怀对比
记者李华良:转发微博。


@仲旻:今日中国四大报和日本四大报的头条对比。@王利芬 @薛蛮子 原文转发(8429)|原文评论(1678)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4 10:52
杨琨GDTV:刚看到浙江卫视关于动车追尾事故的新闻,其中一个镜头是省领导到医院作指示,下一个镜头竟然是两张空床 //@郭巍青://@小崔实话实说:转发微博。


@卓越兄:【总算知道机关报的机关在哪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正在国外访问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专门打来电话,要求认真贯彻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事故善后,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活了大半辈子,终于从这张报纸领悟了什么叫机关报,明白了什么叫政务报道。 原文转发(1139)|原文评论(273)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0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 | 收藏 | 评论(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4 11:01
中青报周凯://@楊光SunnyYoung:// @王一坤被人抢注了 :// @状态围脖捣乱帝 :// @征小南 :友情提示依旧怀揣着新闻理想的学弟学妹们,不要来天津的媒体工作~


@传媒老王:今天国内都市报头版上的【温州动车脱轨事故】系列汇总之一 原文转发(413)|原文评论(90)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22分钟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
转发(4) | 收藏 | 评论(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4 11:08
郭巍青:顶一个。//@老芋头:我们广东的媒体就是棒!!!


@快乐江湖-杨清波:【7·23南方都市报】看看粤派报纸典型代表是怎样的简洁、大气、重点突出。你有相同或不同的观点吗? 原文转发(76)|原文评论(18)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2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3) | 收藏 | 评论(7)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4 11:12
曾经杉梓://@王天定:生命在党报心目中几乎就没有位置。这种编辑手法,用行话,叫“掩没”//@范立欣:大家来说说,34位中国人的生命应该在人民办的报纸上占什么样的版面? //@伊比利亚的夏季风:// @中青报周凯 :转发微博


@叶千荣:这是今天人民日报第二版,在右下角有脱轨报道。 原文转发(714)|原文评论(185)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3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5 12:59
吓杀人香://@龚晓跃:东早不易,东早牛逼。 // @巍巍爱老爸 :“尊重每一个记者,实习生的意见都会听”,这倒确实是的。// @卢嘉怡 :东早真的是很好的媒体,年轻而又魄力,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卑不亢。真的尊重每一个记者,实习生的意见都会听// @连岳 :转发微博。


@记者的家#在今天的头版上# 【拍案。惊奇】“中国铁路半途折戟”——今天@东方早报 头版的震撼标题。本期东早用了10个整版报道动车事故,在由5个跨版组成的这组报道中,一个个力压千钧的追问,让人拍案。东早最近一系列出手不凡的报道,让人非常好奇,身处一向被认为是媒体洼地的上海,@东方早报 发生了什么? 原文转发(3784)|原文评论(495)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5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1)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7 13:15
【案例】形容词
大河报小屁记者亮冰娜:这会还发扬自我表扬的风格,铁道部又创了一个奇迹。//@侯虹斌:果真如此 //@潘启雯:无耻至极。// @考工记 :// @牛海荣 :TMD,神马东西!// @小石头在纽约 :作为记者,我要为我转的每一条微博负责。我本以为是网友恶搞,于是特地上铁道部网站核实。居然是真的。链接如下: http://t.cn/alrLx8


@天涯杂谈:铁道部最新发稿,连用11个词表扬自己!http://t.cn/ajomL4 @猫扑 亲,这是你们原创的吗? 原文转发(7688)|原文评论(1595)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9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0) | 收藏 | 评论(4)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7 19:29
【案例】
直播南京官方版:请原谅我们无能为力!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6) | 收藏 | 评论(1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7 23:50
【案例】无头条
京华张斌:他家当天用的是双头版!//@王宜:做新闻的,都懂的


@新华社-子弹:证实:拿到今日钱晚,没有头条!据称为抗议稿件被撤。致敬! 原文转发(783)|原文评论(196)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3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3)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8 19:35
【案例】早产的报纸
周董://@蔡成平:已经丢大了~~


@王国培在东京:内部渠道获得:《中国日报》原本已印刷完毕、打算今天在海外发行的讴歌中国高铁的特刊(因为是无时效性的特刊,所以早就排版印刷完成),后因此次温州动车事故作废。真庆幸没发行啊!不然就丢人丢大了! 原文转发(69)|原文评论(14)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8 20:02
【案例】同城同题版面
传媒老王:【今日看头版】之南京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29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8 20:05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7-29 09:41 编辑

【案例】真假天窗

新闻学子伤不起://@中国公民李博客:唉。又要有一位正直的老总被和谐了。等着吧。 //@昆汀: //@方小婷在上海:有腔调! // @天若有情况 : @元骐 @方小婷在上海 // @天若有情况 :这才真得叫知识分子,腔调!


@王洪宇_:让我震惊的"钱江晚报"……… 原文转发(769)|原文评论(183)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河南商报王攀:回复@瘟疫一九八四:真的吗?求证当地的媒体。无论是双头版,还是单头版,只要有一版是这个样子的,足矣。 //@瘟疫一九八四:弄错了,钱报根本就没有这么个版,以讹传讹了。要有也是前几天在动车事故如火如荼之际,头版做了个轿车广告,然后在内页又做了个头版。双头版,也非空白开天窗。大家还是别传了


@中国秦火火:钱江晚报向世人宣告:宁愿留白,也不献媚,中国终于有留白版的报纸。 原文转发(5957)|原文评论(1344)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赵亮·温州都市报  9:39:58
其实 双头版在报人看来是要被骂的 广告做了头版 以前有过 杭州钱晚和都快的竞争很激烈 这次他们这么搞 竟然会被说 有血性 我觉得人们把媒体人看的太伟大了
赵亮·温州都市报  9:40:13
其实 记者是个职业 做到平凡和血性就够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9 09:32
【案例】头版无图
报纸观察:今天上海《东方早报》头版没有一张图片,但是非常有力量!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9 10:55
【案例】
包月阳:致敬!//@王利芬:致敬! //@马光远:我走入评论界最早的两家媒体,一是中国经营报,一是南都,是他们感染了我塑造了我的灵魂和气质。向南都致敬。 //@陈亮一讲就天下无敌:力挺南都! //@广视梦老爷:默默地、一字不漏地读完南都。


@传媒老王:今天出版的《南方都市报》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南都人的职业操守! 原文转发(21826)|原文评论(3529)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9 10:56
包月阳:致敬!//@王利芬:致敬! //@马光远:我走入评论界最早的两家媒体,一是中国经营报,一是南都,是他们感染了我塑造了我的灵魂和气质。向南都致敬。 //@陈亮一讲就天下无敌:力挺南都! //@广视梦老爷:默默地、一字不漏地读完南都。


@传媒老王:今天出版的《南方都市报》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南都人的职业操守! 原文转发(21826)|原文评论(3529)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30 13:09
【案例】报中报
北京兵人://@胡淑芬:耳光响亮 //@周至美:各種打臉。 //@龚晓跃: 这个对比很赞,其实就是他们在搞“两个中国”//@微博金库://@梁轰:惭愧。对BIG BROTHER挑衅。与经济观察报相比,我们做点创意所消耗的那点什么勇气算个屁!


@辣笔小球:本期经济观察报第12版。各种打脸,经观报敢在报纸上玩,这是个奇迹,有木有?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原文转发(1012)|原文评论(241)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5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30 13:37
【案例】
魏英杰:转发微博。


@顾建兵:“分拆铁道部”,经济观察报今日头版,很震撼。 原文转发(178)|原文评论(46)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5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7) | 收藏 | 评论(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30 21:02
【案例】谎言和谣言
香港许先生:这个读者好热心!谢谢啊!@人民日报视点版


@腐女子的本愿:昨天看多了"人民日报不报道新闻联播不报道"、“今日人民日报与南方都市报头条对比”这种结论,于是手欠,查证之……谣言与谎言,哪个都别信 原文转发(1429)|原文评论(312)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9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1)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31 09:12
【案例】说假话
孙小宁在七月:回复@顾宇legolas:动态的,明天就八月了 //@顾宇legolas:转发此微博:改了,不要在七月,在十月吧。 //@迟夙生:不知道我们看微博了?我们知道了无数次被骗还回再理你们这帮骗子吗? // @79生的不算80后 : 我日 他们真不要脸了 我我我 除了骂人真不知道说什么


@孙小宁在七月:铁盗部办的《人民铁道》昨天(7月30日)头条: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你们不要这么搞笑了。 原文转发(30)|原文评论(14)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 收藏 | 评论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